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第1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以及服务等。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供应链能极大的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有效缩短了企业交货周期,对提高其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和对策

1.实施集中采购模式

实施集中采购是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是企业实现价格空间降低的基础前提。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中采购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与传统分散采购模式相比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集中采购而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物资价格。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策略成为企业增强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许多企业都会根据订货批量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销售价格策略,如适当进行优惠政策等。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并且能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对企业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减少库存的积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要实现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市场调研制度。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稳定和一些经销商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从经销商处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以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实现统筹兼顾。其次,企业必须要积极主动探索并采取新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安排特定人员进行市场分析和总结工作,并定期给企业一定的价格指导,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上最新的物资动态。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市场物资动态,就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采购模式。如通过信函及电话等方式咨询价格,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单位报价,以便于筛选最优价格,实现企业材料成本的降低。

3.完善物资采购的渠道管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物资采购的管理渠道。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重点加强对主渠道的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渠道有很多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先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筛选出一个或是几个主要的采购渠道,将其作为重点的管理对象。其次,企业也要不断探索和开辟除了重点管理的主渠道之外的新渠道。通常,企业确定了主要的物资采购渠道后,其整体的物资采购模型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时需要企业加强对新采购渠道的探索和开辟,以便于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以主渠道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采购模式。这样企业才能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物资采购渠道看,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标。

4.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必须要注意合理选择供应商。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认真分析物资公司具体所需的物资情况,对物资的采购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主次划分。对于需要重点采购的物资,企业必须要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其准入的制度。同时,企业还需致力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制定,来实现对各供应商实力的综合评价,从而确保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和信誉,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积极参与到供应商产品的设计以及质量管理等具体环节之中,有利于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

5.强化采购监管体制

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资采购监管体制的作用。具体实施方法为:首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奖惩制度,并严格把关执行,以提高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科推行采购人员责任和供应商挂钩的制度,以此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企业还要充分实行群众监督以及监督部门挂历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和公开化。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并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对于一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采购员,及时查处并将结果公开,以此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三、结束语

第2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6.184

1 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现状

截至2014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896.14亿元,同比增长12%,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柱,商贸流通业为我国GDP增长7.4%功不可没。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健增长,如下图所示。

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

随着我国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汽车等商贸流通企业不断增多,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商贸流通企业面向的服务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商贸流通企业要不断加强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工作,通过引入供应链管理来整合上下游企业,以达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目的。目前,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先后进行了供应链管理变革,大都融入或主导供应链,实施供应链管理,并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其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现状如下。

1.1 采购方式呈现多样化

在商贸流通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效的采购方式对于企业的高效运作、总成本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商贸流通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所以,采购方式正在逐步向集中化采购、JIT采购、采购外包、直接采购、电子化采购和协同采购等多样化模式发展。例如,世纪联华超市根据自身的门店规模,整合优势的资源,开展集中的采购。2015年,京客隆在全国18个省建立80余个采购和种植基地,其中大宗生鲜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源头采购,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都在寻求适合自身条件的采购方式。

1.2 供应商合作机制日趋增强

在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环境下,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增长机会仍然存在,通过更加紧密的零供合作来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供应商分享共同发展机会。目前商贸流通企业越来越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以沃尔玛与伊利的合作为例,2013年伊利低温酸奶在沃尔玛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2014年已经与超过7000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沃尔玛还实行“零售链接”,供货商们就可以依此随时了解销售情况,对未来货物的需求量进行预测,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能根据顾客需求开发更多的优质商品,而且可以帮助供应商更好地把握消费趋势与市场先机。

1.3 互联网逐渐融入到采购与供应链协同管理中

“互联网+”思维挑战传统商业模式,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商贸流通企业不再以规模效益取胜,而更多依赖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例如,提高生产效率、抑制信息不对称等,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提高流通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互联网实际上是协同的互联网,网上零售实现了信息流与物流协同,使供应链成员中的零售商与物流服务商、供应商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助于采购与供应链协同管理工作的实施。自2009年开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飞速发展,近年增速均高于40%。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28637.2亿元,增速为45%,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例如联想集团,在2014年利用1688采购平台的采购预算为7500万元,通过线上采购解决了价格和库存备货两大问题。

1.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资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竞争力,新的经济效益,缩短供应链的长度,提高供应链效率。苏宁电器构建“门店+苏宁易购+乐购仕”的战略结构,向供应商开放后台管理系统,供应商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进销存”情况,通过这种“托管式”后台系统的开放,苏宁既能强化供应链的源头合作,又能通过省掉“订单沟通”环节,节约供应链管理成本。2013年,海底捞倾力打造餐饮连锁供应链平台化新模式,其后台供应链真正实现了全国全网平台化服务,集中化采购、集中化中央厨房处理,使海底捞的整个供应链成为传统餐饮领域供应链标杆企业。上品折扣构建全渠道模式下的O2O供应链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云商品管理”,成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供应链双线协同。

2 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贸流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供应链质量控制不足,缺乏有效的监控

商贸流通企业包含品种类别较多,传统流通渠道效率低,采购周期长,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供应繁杂的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拿回扣等现象,造成采购问题频频出现。随着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企业更加希望通过新兴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规范采购管理,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但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缺乏有效的监督,采购质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另外,有的企业对供应商关系管理重视不足,大多数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还停留在进入和淘汰阶段上,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出现供应链质量管理问题,影响供应链的整体运转效率。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多家商贸流通企业销售不合格产品,其中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则因数款食品超过保质期登上黑榜。

2.2 电子采购技术利用率低,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降低采购总成本的1%对利润的贡献在8%以上,由此可见采购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现在我国仍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商贸流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很多采购信息依然通过人工处理,没有认识到电子采购的优势。以批发业为例,虽然已经产生了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交易平台,但是多数批发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有限不能很好地采用这些现代化的交易方式,更谈不上信息化和标准化。不仅如此,精通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很多零售商业企业对网络的有效应用不足,缺乏与供应商、消费者乃至竞争者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动态,结果贻误采购、销售时机。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刚刚起步,电子商务利用率较低。数据显示,农村日用消费品90%以上通过现场交易销售,仅有9.23%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可见电子采购技术利用率更低。

2.3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缺乏信任,信息共享能力弱

商贸流通企业与其供应链成员存在着竞争兼合作的双重关系,大部分供应链中的节点成员缺乏信任和沟通,导致信息不对称,较少考虑合作企业的利益,导致各方利益分配不均、供应链协作性不高,形成供应链方式的战略合作基础不牢靠,在供应链中产品流动性较差,整体优势不明显。供应链成员间缺乏信任,对彼此之间屏蔽消息,大大地影响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个节点成员企业的活动,才能达到供应链的优化。如果供应链成员企业信息共享能力低,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随着新兴电商的勃勃兴起,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联商网的报告,2014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关闭201家门店,与2013年35家的关店数相比,激增474.29%,创历年之最。

2.4 供应链管理系统观念滞后,整个供应链效率低

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取决于各个供应链节点的效率,在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职能。但是,其中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没有关联,甚至是不兼容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衔接,致使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例如,有些企业采购部门为了完成目标找一家规模小的、能够接受的低价格供应商,结果采购部门完成了目标,但其他部门如生产部、质量部、售后服务部等,却因为供应商交货不及时、供货质量不合格、供货数量不足等原因,给企业运营带来麻烦,造成供应链效率低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和供应商各自拥有强大的仓库,造成浪费,从供应链全局来看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因为仅仅各个节点最优化,并不是整个供应链上最优化。

3 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由于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规模有限、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另外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产品种类繁多,供应链过程复杂

商贸流通企业经营商品品种繁多、情况复杂,在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将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利润,甚至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有些零售企业季节性和随机性强,给采购的计划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连锁企业采购决策权分散到各下属单位,加大了采购管理的难度。另外,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也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3.2 供应链管理体系不健全,约束力不强

商贸流通企业供应链的形成、维持及重构,都是根据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特别是零售型企业,在整个变化的供应链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过程把关不严,质量控制仅在于形式,产品质量无保证。质量问题随着供应链中的流动而传递,并且不断集聚和放大,给最终产品带来安全隐患。各个供应链成员企业发展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别,因为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发展速度快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利益,便会将目光转向链外企业,造成供应链重组,影响了企业成员企业的正常经营。

3.3 供应链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需求,受季节、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得不到可靠的信息,无法进行组织生产,另外,市场可能出现逆转,导致商品挤压,物流信息不畅。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供应链也会动态的变化,各个节点企业也会存在进进出出,供应链各个企业实体之间的关系也会动态的发生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协调性相对较差。

4 商贸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对策

4.1 优化流通渠道发展环境,严格控制供应链质量

为了使供应链质量管理得到控制,优化商贸流通企业渠道发展环境。首先,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工作,打击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专利权的保护,阻断假冒伪劣商品流通渠道,开展品牌战略。其次,要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产品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通过构建完善的采购销售制度,建立畅通的流通渠道,完善高效监管机制,扩大群众监督网、监管责任网的覆盖面,实施有效监管。加强供应链全程管理,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稳定的质量控制力,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最后,加强员工的质量管理理念,培养他们做好采购、运输、库存等各项工作,建立完善进销记录档案,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4.2 开展信息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提高可视化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购人数已达3.6亿人,占人口比例近1/4,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互联网的运用减少了传统消费流通环节,也解决了卖家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消费潜力的挖掘。所以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强网络化的应用来提高可视化水平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部分或全部供应链交易,可以实现跨企业交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及供应商供货情况,信息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递从简单的横向传递发展成复杂的网状传递。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能力,上游企业也可以了解下游企业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制订购销计划,使商业运转中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协调一致,使整个供应链成员企业高度的信息共享。

4.3 建立信任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供应链成员合作

随着商贸流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要缩短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这就需要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沟通、交流合作,提高信息共享能力,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准。首先,在商贸流通领域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保障机制。引导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商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失信者实行警示和惩戒。通过建立供应链成员信任机制,加强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加强供应商内部、制造商内部的不同部门合作,保证按时按需供应。其次,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利益和风险是同在的,每一个供应链的企业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达到真正的信任,真正的合作。例如家乐福实施VMI,与雀巢公司合作,有十足的决定权,有效地保障了供应链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4 打造供应链全程协同,形成快速响应机制

加强供应链全程协同,意味着上下游的系统形成一条无缝连接,使整条供应链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通过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帮助客户配置最佳资源,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控制总成本、降低外部风险等,有效提高供应链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另外,要求全员参与供应链的管理,形成系统流畅的供应链,才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可以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供应链的认识程度,强化他们的执行力和岗位意识,增强工作团队的协作精神。在供应链的优化过程中存在短板效应,所以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对每一个环节精准性的要求都很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因此,成员企业一定要在各个方面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供应链的全程协同,促进企业高速运转。例如,2014年,宇商网致力于搭建上下游合作伙伴共享平台,基于线下市场,以怡亚通合作客户为目标用户,打造互联网全程供应链,为上游品牌商、下游客户零售商构建一个全新的B2B交易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吕齐鸣.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经贸,2010(11).86-87.

[2]高志飞.浅谈沃尔玛的采购管理对我国大型零售业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3(4).56-58.

[3]康玉兰.浅析苏宁供应链管理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7).47.

[4]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5).89-90.

[5]叶志阳,谢林海.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1(2).1.

第3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不同,因而旧有的采购成本控制理念与方法已不符合实际要求,如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高采购成本控制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成本

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当前,学界并未在供应链的内涵上达成一致,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有不同的认识。在哈里森看来,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链,它负责执行原材料釆购、中间产品与成品制成、向客户销售成品等功能。供应链是一个协调、组织、推动企业各项功能的过程。伴随物流管理的发展,人们对供应链的看法不断深化,更广意义上的链状结构逐渐受到重视,即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管理以及客户管理在内的链状结构。因此,当前受到普遍认可的看法是: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性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借助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控制。

与供应链的概念相对应,供应链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即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借助对各个管理职能的统筹协调,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包括缩减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益,信息共享,增强反应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强调规划、组织和调控对与之相关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甚至与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包栝在内,因而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具有突出的集成性。将企业原本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使外部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实现与这些企业的平等合作,这是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可简要概括为“横向一体化”。

1.2 采购与采购成本

采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企业获得服务或货物的过程,包括资金流与物流的相互结合转换、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等基本要素;狭义上单指企业购买货物和脤务的行为本身。一般来说,在采购过程里发生的各项费用就是采购成本,也可称为总购置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验收成本、安装费用、维护费用等是其主要构成方面。可见,采购成本并不等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费用,它们只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目标,就应当从不同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采购成本的多层面控制。

1.3 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由于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供应链管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在此背景下,采购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意义日益突出。采购不仅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开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企业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购问題已经关乎企业竞争,应上升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层面。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与传统采购相比而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昇有以下突出特征。

首先,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为订单采购,而传统采购下为库存采购。传统的主动性不足,容易使生产滞后,制约销售利润的增长。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更具有主动性,借助于对生产部门制造订单状况的掌握决定采购订单。

其次,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重视外部资源管理,而传统采购仅是采购管理。传统采购忽视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合作,仅片面地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供应链管理要求集成化管理,而外部资源管理是其重要环节,其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的零库存化和精细化。

最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属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传统采购属于一般买卖关系。在传统采购中,买卖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的唯一关系,二者间没有包括信息沟通在内的其他联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加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措施

2.1 树立科学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是实现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对采购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意识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空间与可能性,在关注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对成本与核算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使采购人员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成本控制计划有足够重视。总之,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使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贾彻和落实。

2.2 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

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于材料采购和设备采购中的意义尤其不容小觑。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过程中,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是采购人员的必备素质,具体而言其采购工作应当符合几项要求。第一,为保证供应商的各个方面符合企业合作要求,采购人员要通过互联网详细了解和审査供应商的各类资质与资格,且关注供应商在行业内的信誉及知名度,对其发展前景有所掌握。第二,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加强考核机制的建设,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考核和评价各项要求,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比较,分出优劣从而选取合作前最佳的供应商。第三,要致力于维持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管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供应商,降低所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风险。第四,要加强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际合作中适时终止与不符合要求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保持对供应商的尊重,构建一个和谐的、有潜力的合作空间,以减少摩擦、实现共贏。

2.3 科学衡量采购价格

由于财物风险大都体现于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因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在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价格进行衡量的过程中,要尤其提高对财物风险关注。与此同时,在集中采购过程中,企业采购人员要对采购活动进行综合把握,详细了解材料设备的具体供应状况,包括其历史采购价格、价格波动状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整体预算和各季度项目资金分项预算对材料设备采购进行中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在供应商价格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要做好物资的原材料价格和项目资金的预算工作。

2.4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成本控制与采购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采购物资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企业要不断加强对标准化采购的尝试,以各个采购成本控制要素为基点,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努力实现企业采购活动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

2.5 打造采购管理服务平台

企业应以自身采购工作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脤务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为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物资釆购管理的网络化。

3.结束语

第4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供应链源自企业“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引申。实践中,人们将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销售这一过程视为相互衔接的链条,并把这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称作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竞争性、合作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战略合作,因此该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

2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传统的采购管理正是建立在谈价基础上的,其立足于企业的采购需求,注重对供应商与资源市场的管理,以期实现以最优价格获得最好物资的采购目标。在供应链背景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基于供应链理论进行采购管理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企业的采购目的转变为订单采购,与传统的为补充库存而采购的目的不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订单并围绕订单展开的。“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其次,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开始交换信息、沟通联动,构建了一种友好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供需模式。这些优势特征促使现代企业转变思路,尝试建立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新策略。

3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的创新途径

3.1从物料采购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制定物料采购策略时,应充分衡量物料的重要性,准确评估物料供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诚实守信、质优价美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以期节省开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现代企业还应通过物料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物料的特点,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实现物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3.2从采购方式管理角度

首先,实行准时制采购模式,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从采购这一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式的事中控制,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指挥棒”,严格挑选并审核现代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在合作条款、采购流程、应急措施、物料质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创新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成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信息部门,强化企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革新现有采购方式,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统筹现代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乃至物流单位、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关系,将关键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此降低物料库存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管理。

3.3从供应商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选择恰当合适的供应商已成为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提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往往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对物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供应商手中购买。传统的企业在物料采购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应对物料供应不足等突发事件。而供应链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倾向于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采购流程,完善运输管理,通过批量采购以期获取优惠的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谨慎选择供应商,对其注重应从物料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及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其中的少数优质供货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供应链的优势。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从供应链采购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供应商管理。例如,打造企业与供应商共享的物料信息系统,搭建双方能够顺利沟通协作的平台;关注供应商的未来发展,适当时候可以为其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管理在内的关键性的帮助;树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形成具有一体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愿景激励供应商、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与供应商共享成功的最终目标。

3.4从采购人员管理角度

采购员是现代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者,再好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缺乏采购员的有效配合也只能变成摆设。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规范采购员的管理,强化其采购技能,确保其能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具体来讲,首先,现代企业应结合采购员的素质要求,选择优秀采购员;其次,企业应对采购员进行定时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是企业员工能够紧跟时展、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工作,对采购员的培训应主要围绕采购岗位需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再次,企业应完善对采购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提高其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注重对其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购员的约束机制建设,使其明确采购员采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采购管理规定,杜绝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3.5充分利用电商便利,构建现代企业的网上采购平台

第5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电子商务;电子采购;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是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起点,因此,采购管理对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缩短运作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购管理也就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预测,未来典型的供应链战略管理问题将主要集中在采购管理方面。而在供应链环境下,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采购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都大大增加,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共享信息、降低成本、加强合作、改进服务等,从而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采购管理是大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电子采购管理(E-procurement Management)成为世界各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专家优先支持的研究领域之一。

二、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基本内涵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是一个跨越多厂家、多部门的网络化组织,把各个参与供应链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这是供应链优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和要求。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减少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而且使社会资源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以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2.电子采购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互联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传统的采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采购制度与模式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库存量得以降低、采购人员和供应商数量得以减少、资金流转速度得以加快。

电子采购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施采购业务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网上采购。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采购信息,或主动在网上寻找供应商、寻找产品,然后通过网上洽谈、比价、网上竞价实现网上订货,甚至网上支付货款,最后通过网下的物流过程进行货物的配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供应链环境下的电子采购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全透明、超时空的采购环境,即365×24小时的采购环境。该方式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公开化,扩大了采购市场的范围,缩短了供需距离,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化了采购流程,减少了采购时间,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大大降低了库存,使采购交易双方易于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要求。

三、实施电子采购的必要性

1.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下列问题:

采购、供应双方为了各自利益互相封锁消息,进行非对称信息博弈,采购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盲目行为;供需关系一般为临时或短期行为,竞争多于合作,容易造成双输后果;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跟踪;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不足,无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利益驱动造成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产生腐败温床;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联系脱节,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2.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模式则有以下优势:

有利于扩大供应商范围,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产生规模效益。由于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供应市场,可以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从货比三家到货比多家,在比质比价的基础上找到满意的供应商,大幅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由于不需要出差,可以大大降低采购费用,通过网站信息的共享,可以节省纸张,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采购效率。

有利于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不谋面的交易,通过将采购信息在网站公开,采购流程公开,避免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由计算机根据设定标准自动完成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有利于实现实时监控,避免采购中的黑洞,使采购更透明、更规范。

有利于实现采购业务程序标准化。电子采购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按软件规定的标准流程进行,可以规范采购行为,规范采购市场,有利于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大减少采购过程的随意性。

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促进采购管理定量化、科学化,为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使决策依据更充分。

由于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求供需双方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而电子采购模式可以使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进入供应链,从以往的“输赢关系”变为“双赢关系”。采购方可以及时将数量、质量、服务、交货期等信息通过商务网站或EDI方式传送给供应方,并根据生产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品与服务,实现准时化采购和生产,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

同时,电子采购实现了本地化采购向全球化采购的转变。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采购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必然选择,其基本模式就是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1999年以来,跨国公司陆续把发展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工作列入了企业及供应链发展战略目标。英美联合石油、埃克森美孚等14家国际石油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电子采购平台,以消除在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的低效率的影响。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专用电子采购平台,其每年的采购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钢铁行业中的宝钢等企业都在实施网上采购,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全球采购系统,联结国内外两个资源市场,已成为标准化的商业行为。

四、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理论结构模型

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流程的每个方面都可以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电子化。一个完整的电子采购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核心部分:电子协同设计、电子供应源、电子目录、电子订货、电子物流和支撑这五个部分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将电子采购作为其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战略来开发和管理。同时,作为价值链的一部分的电子采购还要在供应链管理的指导下与 R&D、生产、营销等战略联合制定,从而保证彼此的协同和支持。

电子供应源、电子目录和电子订货是典型的采购职能。电子供应源技术,如在线拍卖和电子询报价,可以帮助采购企业寻找战略性供应商,发现新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数量,扩展潜在的采购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电子目录管理提高了供应商目录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视性,采购人员因此能够做出更有利的采购决策并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此外,通过对供应商绩效的持续评估和跟踪来实时地监督供应商绩效的改进,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因供应商所造成的损失。而供应商也可以根据电子目录来调整产品价格和重新包装产品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响应。通过电子订货系统,企业可以简化订货-支付流程,并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

电子协同设计和电子物流则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跨职能边界的合作。采购企业通过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创新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新产品中,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通过互联网采购企业的生产、工程和营销部门可以与供应商的相关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交换,可以协调彼此的生产计划,向市场让渡更多的价值,将新产品在更短的时间内引入市场。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实时传递则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与沟通的成本。电子物流可以使客户、供应商和企业联合制定需求规划和能力规划,通过互联网改善对在途货物情况的跟踪,降低企业库存,减轻因意外因素所造成的风险的损失。

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是实现电子采购的基础。为了发挥电子采购的优势,应该做到便于数据的传输和理解。电子采购系统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包括数据仓库、系统管理和目录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从这个电子采购模型可以看出,电子采购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它通过准确及时的信息交换和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来实现提高采购效率和响应性的目的。

五、 结束语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短的时间向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实施电子采购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业务运营绩效和市场战略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势下,企业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深入理解和建立正确的电子采购理论模型,才能有效利用电子采购所涵盖的管理职能,才能充分获得实施电子采购管理模式的益处。

作者单位:大连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Richard Lancioni, etc. Internet Impact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32): 173-175.

[2]Richard Lancioni, etc. Strategic Internet Application Trend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1-217.

[3] William D Presutti Jr. Supply Management and E-procurement: Creating Value Added in the Supply Chai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9-226.

[4]李琦业.货物采购与检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第6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高科技企业 采购

一、供应链管理与高科技企业

美国物流协会给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特定企业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企业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问题。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降低系统总成本,而将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商到最终用户结成供应链来组织生产与销售商品,并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统设计、计划、运行和控制等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高科技企业是指那些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产品或大规模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例如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及制造、通信服务业。高科技企业采购并非只是传统企业采购中的物品采购,还包含为研发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小批量试制新产品所采购的物资,这类物资的采购比较没有规律,采购次数频繁,采购方式复杂;高科技企业,虽然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但都是基于整个行业供应链上技术的变革而变革的,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不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结束,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会一直延续。

高科技企业在采购方面的独特特点也决定了其只有将采购纳入供应链管理,才能提升其整体供应链竞争力和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高科技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使企业的市场空间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高科技企业之间除了在产品的成本、质量竞争之外,还扩展到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竞争上,企业更加注重动态、高效管理手段。

传统采购管理系统的理念是服务内部顾客,没有明确的供需关系,而不直接参与市场的制定和执行。采购关注的是节约短期采购成本,而不重视对公司长远竞争力塑造的贡献,与供应商的竞争多于合作。传统的企业采购管理没有把采购活动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和管理,没有注意到采购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信息给企业采购带来的技术支持。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信息是单向的,采购部门只管向供应市场传递需求信息,价格最优的供应商提供企业所需的能力,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没有其它的信息与知识交流。因此,传统采购的功能仅仅是引进供应商现存能力,缺乏基于双向信息流和双向知识流的能力创造。企业传统的采购管理系统存在着的不足致使企业寻求一种有效的采购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高科技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节约成本、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必须树立一种整体的管理观念。供应链管理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必然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选择。企业十分注重R&D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也注重对客户服务管理环节上的优化。而却忽略了供应链上游的采购管理。高科技企业实施采购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必须在变革和重构其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使高科技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顺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图 高科技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

如上图所示,企业要实现上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除本身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之外,同时需要得到供应链上各供应商的支持和配合。此外,为了有效实施供应链采购,企业还必须做一些信息基础建设、物流基础建设及库存基础建设工作。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对供应和采购双方是典型的“双赢”:对于采购方来说,通过供应商信息库,得到所需采购产品的最合适的供应商,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采购产品信息管理,与供应商保持及时沟通,还能取得产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地了解采购方的需求,改善产品生产流程,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

高科技企业实施采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1)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就保证了供需双方能够有合作的诚意和参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高科技企业可以实现从内部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3)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联合是一种跨越组织边界、资产边界、职能边界、业务边界、经营边界的目的性很强的、以某一订单或合同为合作事件依据的动态性的自适应性组织,因而能产生来自企业却高于企业的供应链价值。

三、简要结语

高科技企业对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为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不仅高科技企业可以运用,我国一些具有采购复杂性特点传统企业也可以很好地借鉴。供应链管理应用于高科技企业的具体实施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千里编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小晖著:企业采购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第7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变化;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形成集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其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1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分析

1.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原来的企业采购过程中只是与供应商形成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改变使企业与供应商产生了共同利益,其关系也更加的可靠。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断压低供应商价格的采购方式,而是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实现分散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分享数据库信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企业采购所占用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2企业采购驱动发生了变化

企业以往的采购活动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库存数量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仓库缺货。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活动主要是以生产订单需要为主。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合理确定订单需求,并且以此作为采购的驱动力,正式开展采购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库存,减低采购部门的成本支出。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工作与客户需求相联系,提高了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减低采购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采购管理重点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足,没有对供应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回应。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工作以“适时需要”为准则,改变了过去“为库存而采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采购工作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这种采购模式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的利益要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供应链下,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供应商,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也可以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管理理念,从而有效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及质量。

1.4采购流程发生变化

在企业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采购流程涉及许多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采购流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购流程过于烦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采购流程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许多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性不强,信息流通能力较差,会影响采购管理的畅通性,提高采购管理成本。但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流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了采购审批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对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或是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有助于提升供应产品质量、保证供货效率,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库存管理发生变化

受传统采购方式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与供应商都会保证一定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大的库存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与市场终端、企业生产、供应商都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适时存储,在保证企业正产生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供应链条件下扩展采购职能

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再次,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最后,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通过电子信息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上文中已经提高,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保证企业生产,降低供应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价格、生产效率以及其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的供应商。在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供应物资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工作的风险,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直接排除;其次,还要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技能、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将最终评判结果作为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2.3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个的生产企业,还涉及供货公司、运输体系以及市场终端的管理,供应链上拥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供应链高速运转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将企业数据与链条上游的供应商共享,并且在物流中心以及库存点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来。同时,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体现市场终端的生产需求,将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市场有机联合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实行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采购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下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作者:欧阳丰瑞 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第8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ERP供应链采购物流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供需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只有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将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所形成的供应链不断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系统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更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ERP与供应链管理

1.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资源优化调配,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是紧紧围绕物流这条线索,控制物流信息。而采购则是物流的源头,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经营,并结合了供应链的思想。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它使物流渠道安排从一个松散的联结着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在本质上,它将每一个独立参与者进行存货控制,变为一种物流渠道整合和管理,增加了物流渠道群体的竞争力。

二、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充分了解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从原材料的获得开始,到产品的生产,一直延伸到把产成品送到客户手中。管理者获得了这些信息后,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1.基本思路

传统的ERP,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贯穿起各个业务环节来提高效率。但是,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和客户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外协企业的协调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分别把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实现某种程度的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即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时,企业可以由特定供应商或销售客户组成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以适应商场的需求。因此,对采购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一定的采购本身的这些具体事务,还要求采购管理者提供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支持,同时还需要拓宽ERP系统的功能、服务对象,使ERP系统正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实现现代采购管理。

2.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

在ERP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式不仅要有传统的采购事务处理,而且要沿着供应链将供应商纳入ERP系统中来,以信息形成对供应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加以控制。采购管理作为整个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图所示。

在ERP环境下,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采购除了基本的采购业务,还提供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支持。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供应商计划

它记录供应商的各种信息,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范围、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以及本企业合作关系的历史记录。帮助企业根据供应商本身条件和本企业的合作记录,确立合作伙伴,整合企业供应链。

供应商计划根据采购计划要求,产生相关供应商的近期采购请求。供应商通过供应链上的ERP系统获取这些需求信息,一方面便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安排,以保证对企业的供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帮助双方建立、保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供应商计划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采购要求时,能够帮助企业找到特定的供应商组成临时性的供应链,适应这种变化。

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总体结构示意图

(2)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计划

供应链采购计划处理企业ERP计划模块提出的采购要求。根据采购要求并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短期工作计划。通过这种采购计划也可以处理非生产性采购要求。实现这种部门性质的小计划提高系统的独立性,增加其适用范围。

(3)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

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类同于传统的采购业务,因此对采购业务人员而言,仅仅是采购管理工作方式改变,由传统的人工记录,改成电子数据的登记,在数据登录过程中提示的操作界面与人工方式类同。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的所有功能被集成在系统软件中,由扩展ERP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功能,通过Internet实现物料需求企业的计划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实时互动。

(4)电子银行应付款管理

采购应付款通过电子银行实现网络收付,并同时提供于财务系统,在本系统中建立对应的数据接口。其中的核算工作由财务系统完成。

三、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的实现

虽然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ERP系统的功能都相当成熟与稳定,但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实现效果不佳,其原因是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工具,传统的ERP系统是从企业内部角度集成企业资源,进行统一计划与控制。为此,实现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应当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ERP系统扩展功能设计

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相对稳定,各ERP系统软件产品功能类同,但是,企业规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生产过程不同、形成的供应链不同,企业实际选用的ERP系统不同、应用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和所构建的ERP系统功能。因此,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首先要分析企业采购管理、ERP系统、信息化进程现状,特别要分析ERP系统功能及其应用现状,寻找最佳的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数据库结构、操作功能的切入点,最后设计出实用、有效的ERP系统功能。

2.供应链采购功能实现

用户通过ERP系统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录入原始数据、处理各种相关单据,完成各项事务。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更新对应的数据库。采购的各种信息一部分由用户设置,一部分根据采购业务进行情况更新。设置供应商信息接口获取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反馈相应的数据给供应链组合和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信息接口是提供对供应商信息访问的统一接口。一方面定制了一些常用条件下的检索,例如所在地区、供货范围等;另一方面提供用户自定义检索条件的功能。

3.供应链采购优化实现

第9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范文

1有关后勤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1供应链的含义

关于供应链的含义,最早的观点认为它是企业生产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把企业从外部采购回来的原材料经过生产转换及销售这类活动,然后传递到用户或者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的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有观点认为供应链与供应管理和采购相关,主要用来表明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关系。目前来说,供应链通常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围绕着核心的企业集团,通过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首先采购原材料,加工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渠道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把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就是供应链,这时的供应链更加注重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1.2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规划,并且还要进行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模式就是供应链的管理,主要表现为集成化、同步化和整体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来源于物流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经历了由传统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的变化过程,目前的观点认为供应链管理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整合过程和组织间的协调活动。

1.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包含了后勤物资采购、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通常可以这样定义其含义:后勤物资采购形成的供应链,以满足铁路部门的后勤保障需求为依据,通过执行组织、计划、控制和领导等职能,对采购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加以控制,把物资及时供应给有需求的铁路部门,这样的一个联系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铁路系统最终用户的网链结构模式就是后勤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的意义

2.1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的铁路后勤

近年来铁路部门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推进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该要求是为了适应国家和铁路建设的新要求、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变化、坚持经济建设与交通发展的方针。要想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铁路后勤,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后勤的各个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后勤发展的各种矛盾,推进管理的科学化进程。作为铁路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采购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物资采购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寻找物资采购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促进后勤建设的发展,保障其现代化的实现。

2.2满足铁路系统大后勤的发展要求

铁路系统的大后勤建设是发展现代化铁路后勤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现代化后勤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铁路发展新道路,坚持后勤建设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融合,集中精力构建新型的物流体系。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的研究,立足于铁路系统的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依靠社会保障资源和国家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实现了供应商直达配送的保障,对现代后勤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铁路系统大后勤的稳步形成与发展。

2.3实现后勤保障效益最大化

后勤保障的终极目的和追求就是实现保障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铁路后勤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后勤建设必须要坚持效益优先,要坚持投入少、效益高的后勤建设与保障发展道路,做到整合资源、勤俭建设和集约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后勤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后勤物资采购中,有利于科学化的进行采购,有利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从而保证了物资采购科学健康的发展,提高了保障的效力。

3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优化后勤物资采购

3.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供应链管理具有科学性,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后勤物资采购品种多、采购量大和涉及面广,必须要重视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实现,要对物资采购的管理科学化进行不断地探索。供应链管理强调战略性的、全局性的观点来处理和看待问题,要做到各节点间相互融合的统一整体性。后勤物资采购的出发点是供应链,通过供应链的相关概念指导物资采购,从而适应市场经济新体系,推进采购的科学化进程,实现效益性和经济性的有效统一。因此要从思想上加强全局认识,使铁路用户、供应商和采购单位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的整体中。作为经济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物资采购需要把采购过程中的采购单位、铁路用户和供应商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放弃自身利益,实现整个过程合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以整体性和全局性为基调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合理的优化了各节点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保证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2灵活运用各种政策

在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管理的有效性,灵活的运用各种政策。供应链作为一个纽带,把铁路部门和供应商紧密的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双赢的系统。铁路和供应商在这个系统中各取所需、各谋所利,这种关系在平时的物资采购中更为凸显。铁路部门要想使后勤物资的质量更好、保障效益更高,应在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对需求方面加以重视,努力创新寻找新突破。可以采取让供应商在早期进行参与的策略,让他们能够准确的获悉铁路系统对物资的功能、质量和数量上的各种需求,从而使物资生产和供应更加具有能动性和客观性,确保供应链更加合理科学。在市 场经济活动中铁路部门作为最终的用户,需要采取灵活的方针策略,保证物资供应最大效益的实现。

3.3明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性

后勤物资采购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先要满足铁路后勤的物资供应需求,还要把效益科学和保障有力作为主要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适时适量,作为后勤物资采购的关键因素,适时适量也是实现保障有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管理,确保铁路部门需求得以及时满足,同时也达到了效益最高和资源库存最小;其次是质量保证,质量标准作为铁路后勤物资采购中的重要保证,要求所采购的物资必须具有质量稳定性,质量过高和过低都不是最终目的,过低就满足了各种需求,而过高会造成相对价格比较高,增加了购买成本,也会造成浪费;最后是费用最节省,后勤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效益的问题,在购置费用较少甚至短缺条件下更应考虑该因素,在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与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勤俭建设、艰苦奋斗的原则,要充分运用各种采购策略,尽量降低总费用,在保障各种需求基础上,实现各利益关系的互赢互利。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铁路系统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通过分析后勤物资采购的含义内容,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的物资采购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资采购的对策,为后勤物资采购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对加快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供应链管理应用于后勤物资采购的历史比较短,但是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突破。

参考文献:

[1]邱林,戴强,胡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探讨[J].中国储运,2010(1).

[2]刘洪民.高校后勤物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初探[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5).

[3]宋清芝.浅谈铁路部门后勤物资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J].科技资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