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企业创新科技全文(5篇)

企业创新科技

第1篇: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企业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使企业蒸蒸日上,并使自己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该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就可以使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并且令客户更加满意与忠诚,稳定企业的客户资源,帮助企业在稳重求胜。现代企业还可以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实现对成本的科学化掌控,进而节省大量的成本,使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些不必要浪费的资源与成本得以节约下来,利于企业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二、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难以掌控企业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纵向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随着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当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合企业继续沿用纵向管理方式了。企业在纵向管理模式中想要正常的运行,一般情况下不是通过自己投资就是合作控股。无形中就使企业的成本与投入都增加了,更有甚者会导致资金紧缺并难以控制,其原因就在于纵向管理方式致使企业在对销售过程和相关原料的控制过程中,分散了关注生产产品的注意力,使得在某种程度上,产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与竞争力。

2.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产品市场竞争下产品的生产周期占据着重要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劳动效率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得以进一步地提升。企业对原材料与半成品已经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分散了生产产品的精力,进而就使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周期延长了,疏忽了企业关键性的任务,企业会因隐患的发生而导致经营不善。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今时代,全球经济化的步伐逐渐提升,企业之间的社会竞争也不断增强,使得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形成日益严峻的形式。此种形式下,现在企业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接受与学习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屹立于社会不断变动的浪潮中。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对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争取将第一生产力放在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上,提供企业的发展以牢靠的支撑。在产品市场中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占据优势地位,进而使市场占有率得以提升、增加利润、提高价值。

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是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国家提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实现绿色经济,对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2]。近几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经常有沙尘暴发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造成的环境伤害加以弥补,比如处理污水与过滤烟尘等。不仅使大自然的优化得到了促进,还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企业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3.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想要提升经济效益,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识,促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力;另外,它还促进了生产者与管理者认识新知识的程度,进而更加方便了新技术对合适产业的进入与生效。在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加以运用,就能很好的缩短生产劳动时间,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设备应用科技技术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序上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且有效控制残品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具有完善作用,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劳动效率。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中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两个方面就是电子商务与远程办公[3]。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使新的经济发展体催生了出来,比如网店等。通常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时会应用电子商务,而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会用到远程办公。企业在发展时应当以社会发展的形式为客观规律,对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技术手段要及时的采用。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属于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手段,“网上购物”这种人们熟悉的购物方式,就是一种电子商务表现形式。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企业中应用的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的产品、信息与服务通过电脑、电话以及其他媒介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从企业流程的层面来理解,就是使商业交易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完成的过程;从服务的层面来看,它是加快传递企业对消费者服务速度的一种工具。例如,阿里巴巴就属于电子商务中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网络交易平台,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2.远程办公

另一种信息时展出的产物就是远程办公,它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办公模式能够使人们在家里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实现办公,不仅使办公空间得以节省,更是在一定程度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令家庭氛围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进而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程办公还能实现跨国际公司直接管理国外子公司,便于及时传达并贯彻总公司的决策。

五、结束语

第2篇: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一、文献综述

回顾相关文献,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张辉(2016)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企业进行研究,实证发现政府补贴强度介于0到0.0214之间时,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挤入效应最高。邓若冰(2018)基于寻租理论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卢馨(2018)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罗雪婷(2020)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作用。方初(2019)基于文化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可以刺激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经营业绩另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不能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挤出效应”。汪秋明(2014)政府补贴可以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新兴行业,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惩罚失效,一旦进入行业获得补贴,大部分企业并不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的力度,而是把资金投入到与产业发展无关的领域,从而获取高额收益。赵璨(2015)发现,基于地方政府的晋升压力和企业的政治寻租行为,企业会采取盈余操控的手段来迎合政府,获取补贴,反而降低了政府补贴的绩效。胡忠良(2017)基于动态博弈模型发现,政府补贴并没有引导光伏产业增强研发投入强度。章元(2018)采用PSM与DID方法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新增的研发支出多用来从外部购买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意愿反而降低,说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自主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周京奎(2020)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活动存在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贴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赵康生(2017)以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存在激励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都对这一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马嘉楠(2018)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2011~2014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会对财政科技补贴的影激励作用产生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成立年限越短,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最强。张炳发(2020)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6~201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不仅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研发资金,还能发挥信号传递的作用,向外部投资者释放正面信息,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提高研发投资强度。史洁琼(2020)发现,政府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企业的产权性质、市场化环境和市场结构也对激励效果有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是准公共商品,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活动产生的研发成果,不可避免地会被其他相关企业使用,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比如,落后企业通过分析行业前沿创新产品的有关信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术知识,进而获得额外收益(Jie,2009)。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独享到创新带来的收益,会使得创新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个体收益低于社会收益(Stiglitz,1981)。竞争者不用投入研发资金和承担失败的风险,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模仿出最新的技术和知识,都在等待着可以”搭便车”,这会打击企业自主进行研发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研发活动水平降低,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Wall-sten,2000)。因此,政府有必要使用“看得见的手”来纠正这一市场失灵现象(Jones,1998)。以往的研究表明,政府对科技创新科技补贴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研发水平(Guloglu,2012)。政府补贴一方面可以直接给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资金,降低成本,使原本难以获益的研发项目变得有利可图,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补贴可以分摊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研发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在缺乏资金支撑和外部激励的情况下,风险厌恶型企业会更倾向于保守的研发战略。而一部分企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更有可能增强研发强度,主动探索技术发展前沿。通过政府的研发补贴,创新主体的收益得到补偿,同时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风险,企业更有动力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研发效率。但是,政府补贴也会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财政补贴,一味地迎合政府的政策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更容易“青睐”的项目上,无视真正的市场需求和研究能力,造成“逆向选择”,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获得研发补助后,不一定将资金用于研发活动,过度的财政补助也会挤出企业的自有研发资金。财政补贴也可能使得企业产生依赖,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会根据补贴资金扩大研发规模。但由于补贴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一旦企业失去赖以生存的补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原有的研发水平,甚至存在研发项目被迫停止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a:政府研发补贴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H1b:政府研发补贴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6-2019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收集研发支出和政府补贴数据,并剔除数据缺失的情况,最后确定样本企业146家,其中政府补贴、R&D和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参考樊纲市场化指数的计算。

(二)变量设计和度量方法(1)研发投入(R&D)的度量。参考林菁璐(2018)和樊利(2020),本文采用2016-2017年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研发投入强度。(2)政府补贴强度(Sub)的度量。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和行业异质性带来的差异,本文参考张炳发(2020)和赵康生(2017)的做法,选取企业政府补助与资产总额之比来表示政府补贴强度。(3)考虑到其他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①净资产收益率(ROE)。盈利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资源占有量、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对研发活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②资产负债率(Lev)。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而企业从财务稳健的角度考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研发投入。③企业年龄(Age)。考虑到企业的成长周期,考虑企业的规模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因为组织惰性的存在,企业年龄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创新阻碍因素。④产权性质(State)。产权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意愿不同

(三)模型构建本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从研发强度来看,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值为11.98%,高于中位数9.116%。研发强度最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7%,最低却仅有2.42%,说科创板企业的研发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偏多。政府研发补贴强度的均值为1.11%,中位数为0.77%,最大值为主营业务收入的8.54%,最小值为0,说明科创板上市公司得到的政府补贴差异很大,总体还是比较有限的。从研发投入和政府补贴的绝对数来看,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小于政府补贴,一方面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政府补贴数中没有区分科技研发补贴和其他类型补贴(稳岗补贴、就业补贴等),一方面说明政府发放的补贴可能没有全部用在研发创新活动上,出现了补贴资金挪用的现象。从控制变量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2年;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而平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说明总体分布比较对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大值为11.4,最小值为6.14,平均值为9.49,整体水平都比较高;企业规模差异很大,最大值(975)是最小值的(0.59)1650倍,整体右偏,说明科技创新力量多集中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占比为88%,远大于国有企业①。

(二)回归结果分析表3为实证分析结果。(1)模型1~模型5都可以说明,政府补贴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补贴(Sub)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强度,H1a得到验证。模型2和模型3置入企业规模变量(Size),相关系数在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越低。模型4和模型5加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Findex)变量,其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地区金融制度环境越好,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控制变量方面,企业年龄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成立年限越长,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越低,这可能存在两个原因(1)企业成立年限越长,越满足于当下的业绩水平,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2)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来看,成立年限短的企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成果产出较少,研发投入量需求比较大。企业的产权性质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产权性质并没有影响到科创板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意愿;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负债程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能力,即使有研发创新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意愿,也会受限于资金链的紧张,难以扩大研发投入的规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随着收益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追加研发投入的意愿。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企业在研发出盈利水平不错的产品后,会更加专注扩大生产规模,继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大利润,主动进行下一步研发的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吃老本。但长期以往,科技创新企业若只满足于现有技术水平,不继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会陷入固步自封乃至被市场淘汰的境地。而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反而会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推进研发创新活动,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五、结论

第3篇: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关键词:科技期刊;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主题出版;产学研平台;新媒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今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与生态约束趋紧等。由于农业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不强,加之各国对“农业技术芯片”保护和贸易争端日益加剧,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1]。作为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繁荣促进了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报道农业新成果、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2]。为积极融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本文选取湖北省内3本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养殖与饲料》《长江蔬菜》,根据其不同定位,挖掘其办刊特色,探讨了科技期刊服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及快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和提升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提供参考。

1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主题策划出版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期刊的作用是紧跟学术前沿,及时、准确地反映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3],通过刊发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方法、理论的文章,可以感知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信息,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决策部门、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落实环节、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参考[4]。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在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刊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可通过挖掘自身特色,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加强主题策划工作,争取高影响力作者及高水平稿件,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属于学术期刊,聚焦于综合性农业科学领域研究。学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重大研究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选题策划,及时报道了校内外的各项重大科研成果,为这些成果的传播、成果转化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铸就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品牌的6个院士将本人从事科研的首篇论文和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都首发在学报上。学报报道的“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湖北白猪研究”“根瘤菌类菌体繁殖能力”“波利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等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2021年学报加强了主题出版工作,在选题策划、栏目创新、专家约稿、特色封面设计、优先出版、新媒体传播等方面不断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积极关注农业的科研动态,追踪重点项目的进程,走访国家重点实验室,同领军学术人才保沟通交流,快速发表本领域前沿学术成果,在农业绿色生产、种质资源开发、粮食安全、科学施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领域进行相关专题策划,邀约高质量论文。开辟快速通道,稿件录用后优先出版,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相关学术论文的宣传介绍,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精美插图及短视频等方式在学术社群进行大力推广,提高论文的关注度。此外,学报还为特色专题文章量身设计精美封面,并开辟版块介绍优秀创新团队。现已出版4个特色专题栏目:柑橘产业研究、油菜产业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和马铃薯产业研究,还发表了一批高水平作者的文章。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5]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达2269次。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等[6-8],这些论文刊发不到半年时间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均超过500次,为专业读者带来了丰富翔实的学术信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传播成效。

2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科技期刊不仅扎根学术研究,同时服务行业产业,与全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联系紧密,但作为第三方平台又具有客观中立的属性,由科技期刊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非常合适的。科技期刊通过紧跟行业热点、举办行业论坛和展会、开展产品评选及组织技术考察团等活动助力行业交流合作,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因此,科技期刊已成为在行业和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说得上”“用得上”的重要成果创新传播平台和宣传平台。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养殖与饲料》杂志,是我国畜牧类技术期刊。面向“三农”,传递畜禽水产和饲料科技信息,交流生产、经营管理和致富等先进经验。该刊通过媒介内容、行业活动等不同形式,将养殖及饲料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管理部门领导、农技服务人员、农民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人群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面向管理部门,协助宣传国家行业政策,上传下达[9];二是面向基层农户、农场和合作社,分析市场现状并预测行业走势,为企业营销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宣传优秀技术和产品,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三是面向广大农民,提供科学健康养殖和用药指导,同时将农民的需求反馈给管理部门和企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武汉种猪拍卖展销会和中国规模猪场智造高端论坛是该刊成功打造的2张亮丽名片。截至2021年7月18日,种猪拍卖会已成功举办19届,主要是产品展销与种猪竞购,吸引了养猪、饲料、兽药、动保、器械等名优企业参展及相关人员到访。展销猪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巴克夏等。猪场智造论坛则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的企业精英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养猪业创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养猪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贡献智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21年第三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围绕“智控非洲猪瘟,智造未来猪场,智造生猪产能,智造创新价值”主题,首次以“互联网+”举办会议,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罗锡文和姚斌)通过互联网做视频报告,众多高校知名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纷纷就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下的行业痛点、焦点问题做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主题报告。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企业家等300多人参会,该论坛线上直播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该会议新闻分别获得新华社、湖北日报、腾讯大楚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3发挥科普宣传作用,传播行业专业知识

第4篇: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产业联动的“轻骑兵”,因此研究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的创新可以解决调查“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而具体把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融资难”产生的根本命脉,以有效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协同,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上也被称作高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国外,尤其是美国陆续出台了的《信息自由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覆盖了高技术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报告的使用目的等方方面面,数据获取相对公开化,所以国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从资本结构及融资两个角度进行,对于抽样调查方式研究的文献较少。具体而言,以梅耶斯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反梅耶斯模型、成本说、信号模型等是从资本机构出发进行研究;而通过研究信息共享与企业融资的关系则是从融资层面出发。

(二)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并没有形成特定制度,目前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组织实施。万舒晨(2015)指出,目前对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主要以调查员面访和企业报送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形成统计制度的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其中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开展较早,该项抽样调查方案相对更为成熟。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开始试点,历经近20年的研究摸索,形成现行的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主要是对目录企业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普查的企业名录库进一步整理形成抽样框。另外,2000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颁布的《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草案)》把规模以下的集体经济和个人私营企业分别抽样,采取集体企业按目录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个人私营企业按整群抽样的方式,对规模以下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促进地区就业、技术出口,尤其是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凭借其快速成长与不断创新的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助推力。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库,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抽样调查成为国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万舒晨(2015)提出在结合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式,这种综合方式可以满足全国分地区及分行业的具体调查要求。张秋香(2016)提出在调查方法方面,对企业调查建议按照城镇规模划分为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三级,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无法真正解决“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这三个根本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该方向有所突破。

二、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简介

(一)分层随机抽样

现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由于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企业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抽取样本中更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对于总体大、各企业间差异性明显、企业数量多等情况更为有效。

(二)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

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也较为常用。整群抽样即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对象,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但由于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容易抽取到不具代表性的单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低于分层抽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是在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且总体差异性较小或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且这种方法利于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将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具体是指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针对分层抽样样本所在地域的非名录企业进行地域整群抽样。

三、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较为成熟,故选择现行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为代表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现行办法基本满足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总量,但是从实际调査结果和调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来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抽样框变动导致新建企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小微工业企业变动较大,具有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从抽样结果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来看,企业的频繁变动使及时更新抽样框成为难题,同时也造成抽样框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最终导致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出现较大差异。现行抽样调查方案中,抽样框变动导致的新建企业调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抽样框对现实变动情况的反映不够准确、及时,尤其是假定新建企业与个体工业单位在地域中的分布一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在实际调查中新建企业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多层次抽样不经济

依据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时,对规模较大总体的推断效率较高,而较小规模总体如果需要取得所期望的精度,往往必须抽取较高比例样本,这从调查成本来说并不经济,因此无法充分体现抽样调查的优势。

(三)多目标难以实现

为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调查表中设计了很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指标。然而现行抽样方案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核心指标的单目标抽样设计,对于经营状况的调查很多无法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判断,因而单目标抽样设计会导致样本代表性较差,对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指标推断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既定多目标调查。

四、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的创新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调整原抽样框,运用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

(一)调整原抽样框

将京津冀地域区划为总体抽样框,按照城镇规模将三省(区、市)的城镇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将大中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区划分成层,与县级市、县城(镇)组成三层,然后在该层次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最终进行调查数据的汇总,形成新的企业名录抽样框。新抽样框的调整需要各级统计部门通力配合,认真负责,将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在简单名录框的基础上生成复杂名录框,以满足不同调研目的的需要。

(二)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建议京津冀区域采取双重企业抽样框的方式进行抽样。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机构的资料,将新增企业作为独立的一层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新增企业推算估计的结果合并到总体估计量中,对企业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原有企业抽样框的相对稳定,因而无需重新抽取原有的企业样本。

(三)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

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建企业调査,利用名录框抽样设计所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非目录企业的调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录企业抽样框的缺欠。

(四)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首先进行企业名录框的抽样,采取分层二阶整群抽样方法,即在每层采用抽取街道,在抽中的街道内抽一些居委会,对居委会辖区内的所有科技型中小型商业企业进行抽样。针对非名录企业,根据企业名录框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调查,同时将未进行抽样的地域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再次对新增企业进行抽样。

五、结论

从方案设计的框架来看,现行的抽样方案巧妙结合了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双重企业抽样,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并且抽取的企业样本可以满足京津冀地区的资料推算要求。该方法解决了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方案设计上互补性较强,尤其在新增企业抽样调查上,双重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结合,可以减少新增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实际分布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减少数据推断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连三.征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视角[J].征信,2007,25(3):30-34.

[2]万舒晨.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案总结[J].企业导报,2015(2):86-87.

[3]张秋香.关于整合规模以下专业抽样调查方法制度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6(5):29-31.

[4]万舒晨,金勇进.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调研世界,2015(4):57-61.

第5篇:企业创新科技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1科技创新和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科技力量和管理水平决定它的竞争力,这两者能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则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站稳脚步,那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新的突破方向。科技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健康、长久发展的保证。因为只有科技创新才会有新成果,才会从本质上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能力和成绩。但只有科技创新是不够的,每个企业还必须有自己的运转机制,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自营成本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其整体效益。可以说科技水平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好的管理机制则是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前提。所以,一个企业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自身发展支撑点,把管理机制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作为国企工作人员我们要与时展保持一致,既要注重科技创新,亦要加强企业管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目标,为公司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一个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那么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命门,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二者结合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战术性适应只能解决生存问题,企业要发展不仅要引入新的价值导向,抓管理,还要不断引进高技术型人才,抓技术创新。因此,企业尤其是国企必须以战略眼光实施科技创新,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人力资本、核心技术、社会声誉、营销技术、管理能力、研发能力、文化理念。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是管理和技术的提高,目的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和文化,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服务方式,不同的管理文化,不管是特色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还是高水平的管理,必须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才能表现出企业竞争力特色。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和不易模仿的原因所在。

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个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3.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创新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路径。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3.2以信息化为动力

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三是市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3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特色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外在综合体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是客户源的保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3.4以管理机制为保障

管理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这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管理出效率。管理工作做好,能把一个单位的人、财、物三方面合理的结合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就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管理出效益。管理工作做得好,人、财、物搭配合理,就能以尽可能少的开支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管理出人才。管理工作做得好,就能人尽其才,用兵如神,不但用尽可能少的人做好了工作,而且能使手下的每一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更为重要,因为科研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都要靠管理的协调。

4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在全球经济发展日益加快,这使得科技发展更加迅速,使得现在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而要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企业有立足之地,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突破方向,并要以市场需要为向导。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开发新技术,才能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4.1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途径。当今社会一系列的科技和新知识不断涌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就使劳动生产者能够有机会来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并且利用它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这可以使劳动时间有效缩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完善作用,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将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4.2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对我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具有促进作用。现代企业在提升生产率以后,都面临着一个必要的选择,那就是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大规模地应用创新科技也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某些通过科技创新的企业在对外出口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策划,使自己的生产地点分布在境外的各个国家,这样在赚取利润的时候还能够向国外优秀的企业学习经验,引进他们的创新科技,以此来丰富和武装自己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顺利的取得优势,并为获得市场利润做好准备。如果我们公司成为高新技术实力派企业,将极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宽企业市场前景,提高企业竞争门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资源。

4.3科技创新促使管理人才的涌现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强调企业指导与领导工作,它是指企业组织的主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指明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活动。企业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出现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可能。从而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员,他们不再局限于具体产品生产,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协调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在我们公司国际项目上采用“一司两制”、“一企两制”的人才配置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政策高地,汇聚全球人才为我所用,从局部国际化向全面国际化拓展,以最快速度弥补短板。科技创新导致企业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而这些要素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将归结于管理人才的现代化,即企业管理者团队的结构与功能的现代化。当今企业管理者团队的复合型素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进程快慢的关键条件。

5结束语

在本文,笔者主要就科技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文中笔者也插入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最后,希望我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家明.运用知识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004-10-9.

[2]陈功.永续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透析[M].科学出版社,2001-2.

[3]郭培义,龙凤娇.WTO时代中国施工企业何去何从[J].施工企业管理,2005(4):5-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