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第1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初中生;因材施教

分层教育法是一种顺应素质教育要求,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防止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消的两难现象的发生.

一、分层教育法简介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在快速变化之中,班级内部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要比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教育法. 分层教育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它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目标分层、教育方法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以及课后训练分层,有效避免了过去一刀切的教育弊端,让全体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优化. 分层教学法的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成绩基础之上有所进步,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法的作用日益明显,教师也加大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之类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加以修正.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育法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初中数学中,采取分层教育法是指将学生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生分层

第2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实践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这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着力研发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分布,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而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掉队的现象,导致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而分层教学法则是对学生整体适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以及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三类,根据每类学生对数学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其数学学习能力将会出现大幅提升。

    3.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分层教学法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难度不同的题目,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而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数学学习的队伍中。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因材施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并结合每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可以对层次较差的学生主抓定义,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提高题型的解答。课下也可以安排层次较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

    2.循序渐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制订题目,题目的难度应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之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这节内容的时候,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初步内容可以是x2-y2、a2-9等,然后是4a2-9、a3-9a、(2a-3b)2-(3a+2b)2等,在学生对平方差公式都有透彻的领悟后再增加难度:4a2b4-9y6、5x2y3-20y、4(2a-3b)2-9(3a+2b)2等。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数学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之后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在对学生进行分类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说明实行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优点以及必要性,使学生不会在其心理产生抵触的情绪。

    2.对日常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根据每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应对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并努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实现其数学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夯实,在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训练,将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进行提升;而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应着力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类

    在日常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每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度合理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对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发散性的题目,将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对其布置较为新颖的题目,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培养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布置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4.对学生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内容,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对基础和能力较强强的学生可把得分率75%、85%、95%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把得分率30%、40%、50%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评优秀的机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态度,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努力发现学生的发光点。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由易到难的题目,并及时地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努力研发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世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2(7):67-68.

第3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也在尝试着如何改革,但多数情况下都是浅尝辄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学内容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教学方便,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不能分出层次,难以兼顾到全体学生.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力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优等生的潜力就无法发挥,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较难,很多学困生又会感到无所适从,会导致恶性循环.

2.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学模式还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其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减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信息很难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而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再加上数学学科系统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一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导致后面的知识更难以消化,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很多学生放弃数学的念头.

3.教学过程不能因时制宜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依赖性还是比较强,往往是被动学习,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而在高年级阶段,教学内容更加抽象化,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感觉困难.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转变教学方式,还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因时制宜,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要鼓励先进,优中选优,快马加鞭,又不能忽略学困生和转化学困生.

二、国外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

国内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分层教学不利于学生成长,认为这样会造成对学困生的歧视,让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分层教学在国内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分层教学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很久.美国在上个世纪初就鼓励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实行分层次教学.新加坡开展“筛选教育”,重点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和智商较高的优秀人才.日本是进行小班教学,数学课一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国外的分层次教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理论与实践都具体科学性.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建议

分层教学要让学生先了解分层的意义,让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在分层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分层的依据并不完全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发展的潜力.当然,分层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把学生分到合理的层次,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所有人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当然,学生的层次是随时可以流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调整的要求.

四、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有着现实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因为教学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的,更有针对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机会接触较难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潜能的发挥;数学成绩一般的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都能听得懂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成功的概率是成正比的,而分层教学使学困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难度降低了,因为教学内容符合这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另外,分层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没分层之前,教师在讲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就不想再听了,导致上课不守纪律,作业抄袭.而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2.注意对学困生的转化

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只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并提供热心的帮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学好一门功课,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对学困生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学困生要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因为这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能对课本的定义、公式、定理死记硬背,不知道变通.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积极引导,教会方法,鼓励他们向优等生转变.

3.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第4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接受更高深的知识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次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它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递进的,要随时关注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备课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了解学生实际,反复钻研教材大纲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3.上课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4.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5.辅导分层。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D层教学,在作业批改上,对C、D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这个过程中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各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实施分层次教学,虽同在一班,却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根据学习讨论,分层次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作为一个信誉较高的农村公办初中,由于平衡发展不许分快慢班,如何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项实践探索,希望能在分层次教学上取得一些成绩、形成一些经验,努力使学生全面提高。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尤其是针对各班的D层学生,这个划分应该只要任课老师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造成有些学生因被划分为D层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亦不能将课堂纯粹变成优等生自我展示的课堂,因为一点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甚至产生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状况,倘若这样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实践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这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着力研发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分布,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而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掉队的现象,导致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而分层教学法则是对学生整体适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以及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三类,根据每类学生对数学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其数学学习能力将会出现大幅提升。

3、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分层教学法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难度不同的题目,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而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数学学习的队伍中。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因材施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并结合每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可以对层次较差的学生主抓定义,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提高题型的解答。课下也可以安排层次较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

2、循序渐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制订题目,题目的难度应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之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这节内容的时候,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初步内容可以是x2-y2、a2-9等,然后是4a2-9、a3-9a、(2a-3b)2-(3a+2b)2等,在学生对平方差公式都有透彻的领悟后再增加难度:4a2b4-9y6、5x2y3-20y、4(2a-3b)2-9(3a+2b)2等。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数学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之后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在对学生进行分类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说明实行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优点以及必要性,使学生不会在其心理产生抵触的情绪。

2、对日常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根据每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应对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并努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实现其数学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夯实,在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训练,将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进行提升;而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应着力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6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学习;运用分析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视为教学的立足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想保证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贯彻分层教学法,采取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具体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班级的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学,最终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了素质教学的水平。

二、初中数学的分层学习策略

1.分层提问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提问做充分的准备,每一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不仅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更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好、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重基础。

2.分层教学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这个层次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直接切入主题即可,而且可以适当地加深难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实践思索的时间,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于一些成绩相对较差,新知识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要重复引入,过渡到新知识的速度要适当放慢,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联系。水平略高的学生要侧重于知识的练习与加深,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讨论、自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多讲,让学生反复接受,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求上进,其主要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讨论、讲解;还有水平更低的学生,那就要降低起点,加强反馈。

3.分层作业

由于每一名学生接受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学习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就还必须包含一项,即分层作业。分层作业主要是为了使每一名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具体是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通过做适合自己的练习题来巩固自身的数学知识。

三、分层学习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层学习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教学的对象着眼于全体学生,通过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2)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3)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我教学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组织调控能力,促进了教师各种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分层教学的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化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立新,王云.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第7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1.缺乏对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认识。

在初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通过大量的调查显示,对新课改理解、支持并全力投入研究的教师占85%,但对研究性学习标准的认识程度来看,达到标准的不到40%,有许多教师还没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重视实现教学目标,加强知识面与归纳分析的能力培养,但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经验积累与交流活动的开展。

2.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严重不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数学知识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其深度与高中、大学相比相差甚远,但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比传统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化、专业化,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与指导能力,能有效掌握教学安排,对不同阶段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进行预设,还要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与课外的知识。然而在职的许多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与关注点的认识不足,缺乏全面性,导致教学效果差距大,进而出现对课程产生排斥情绪。

3.缺乏初中数学课程资源。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以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为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分为问题引导贯穿研究的全过程,以科学实践来验证学习达标状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部分数学课题能实现学生衔接数学知识与日常活动,大部分课题出现知识陈旧、知识面窄、难度高、缺乏吸引力,不具备操作性与适用性。在内容上,没有层次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差距设计在教材中没有体现,数学课题研究知识单一,缺乏对不同领域知识的综合使用。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从教育管理、管理组织、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

1.提高对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的认识。

造成研究性学习实施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亲自参与研究性学习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储存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利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模式,就是把每位受教者放在主体地位,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其主体价值,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贯彻教以学为主的理念。

2.加强资源开发,是实现数学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资源开发分为长期与短期两个方面。短期开发从课程安排计划上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编,对研究性课题进行资源再加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具有更强的数学价值与可操作性。进而增强教材课题的连贯性与层次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长期性的资源开发是构建数学教育家、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等一体化教学研究。通过教育家对各阶段学生的数学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结合数学教师提供的实践经验,对教学课例进行开发整理,设计符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进行推广运用。

3.加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第8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应用策略

作为“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课外作业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课外作业需要由学生独立完善,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应当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外作业评价体系。分层作业评价作为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强调“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方法,因而应当将分层作业评价体系建设纳入到初一数学教学当中,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分层作业评价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应当对分层作业评价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力求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的应用价值

课外作业优化改良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更好的推动课外作业改革、创新和发展,应当得到广大初中学校以及初中教师的重视。由于初一阶段是小学向初中“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开展课外作业改革十分重要,特别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因而通过分层作业评价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作业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由于初一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初一数学知识,其难度比小学高很多,很多学生由于不适应初一数学教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方式安排课外作业,很多学生就会由于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导致对数学缺乏兴趣,而通过分层作业评价体系建设则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作业评价,可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分层作业评价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分层教学”应用于课外作业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既要对课外作业进行有效的分层设计与实施,而且也要将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作业评价可以推动教学创新。

二、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的应用策略

初一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作业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分层作业评价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具体说,初一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强化分层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在开展分层作业评价过程中,科学设计分层作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初一数学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的积极作用,科学设计分层作业,基本原则就是要贴近生活、难度适中、类型多样,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不同学生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初一教师应当从初一学生的特点出发,切实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和作业观,要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水平,按照“记忆、理解、运用、综合、探究、创新”六个层次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学生安排和布置不同的作用,作业内容要“少而精”、作业来源要“多元化”、作业类型要“多样化”。

二是突出分层作业评价的激励性。由于分层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多元化的配置,因而一定要注重作业评价的激励性,重中之重是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内容也要进行“分层”处理,特别是要更加重视评语法和符号的应用。比如初一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课外作业进行分层评价的过程中,评语应当更加突出激励性,对于学生的个人进步情况、解题方法情况、解题思路情况、作业完成态度情况等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灵活的处理,重点要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并且也要通过“激励式评批”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初一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对每一名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并且要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使评价、批改、纠错能够形成系统化。

三是狠抓分层作业纠错的持续性。开展作业分层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纠错,这是分层作业评价的重要目标,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一数学教师应当在纠错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系统的实施,使纠错具有持续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教师应当更加关注纠错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比如可通过“错题本”的方式,让学生的错题都记录到错题本上,并且进行统计、归类,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进而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要高度重视分层作业纠错的持续性,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错误的知识内容、相关题型以及思想因素,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持续追踪,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在具体的追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操之过急,应当采取“先快后慢”的方式,将学生出现错误的方面融入到新作业中,形成持续纠正体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核心素养,是开展初一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分层作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广大初一数学教师来说,应当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模式,特别是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更加科学的策略,重点要在强化分层作业设计的科学性、突出分层作业评价的激励性、狠抓分层作业纠错的持续性“三性”方面下工夫,努力使初中分层作业评价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學的几点尝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0):25. 

[2]陈桂恒.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7(08):13-14. 

[3]赵凤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2):32. 

[4]黄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资源,2016(11):21-22. 

第9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1. 1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己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

“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基本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基本数学

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家们纷纷提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数学教育,在更多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要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的众多教学模式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是MM教学与TEC教学。MM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课题1990年列入江苏省“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1年又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取得丰硕成果。2000年新疆昌吉州TEC教学模式(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合作Co-operation)实验,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灌输知识、训练方法与技能上,关注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太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因而学生对数学理解肤浅,始终停留在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复制解题模式的做题机器;又或者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将基本数学思想加进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将思想方法的教学简化为填鸭式一站总结均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仍不可松耀。

1. 2研究的问题

1.2.1核心概念界定

①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思想概述

多数的文献均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

②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于是化归与转化大致上等价。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无外乎包括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易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己解决的问题。从而,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在数学解题中实现化归与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等.总之,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数学中的各种变换多离不开化归,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在苏科版教材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就可利用其内隐的数学思想一化归思想,把判断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化归为判断两个角度的数值大小。本研究定位于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2.2研究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数学专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教学有过很深层次的研究,但往往是基于理论角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在初中课堂的渗透教学研究特别是就数学的基本思想的实践研究还不够。

而今《标准》也提出: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基本思想的渗透却没有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样落到实处。这种事实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立足课堂,针对苏科版数学教材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就化归思想一个点进行案例研究,以求以点带面,探究课堂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1. 3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认识,增强一线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意识,促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开展。本课题旨在依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应知识体系进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一一化归思想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微型教学实验,探索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来检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学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归数学思想,其数学素养则能有较大提高,对学生而言可谓终身受用。另外,通过“渗透化归数学思想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②实践意义

反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旧教材为土壤,本研究则基于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新教材、新课标对应的教学法,与时俱进。

本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案例材料可以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可以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本研究以教学案例说明“化归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可引发教师对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可挖掘蕴含的化归数学思想,并探索最优教学设计,实现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简言之,此研究可同时为教法、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具有实践价值。

1.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思路为: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学校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对化归数学思想的理解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对初中数学学科(以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为例)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

1.4.2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化归思想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总结己有得经验与教训。

②经验总结法:本研究第三章、第六章会采用经验总结法,结合笔者及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梳理初中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中体现化归思想的内容,并积累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

③调查法:本研究第三章会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困惑。

④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第四、五章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构建初中数学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模式,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这些班级的口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⑤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第五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笔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形成渗透化归思想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用该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文献综述 .............................11-13

2.1 国内.................. 11

2.2 国外 ......................11-12

2.3 研究评析....................... 12-13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析 13-15

3.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3-14

3.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15

4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 15-18

4.1 策略一:要遵循课堂教学...................... 15-16

4.2 策略二:在知识的发生过......................程.16

4.3 策略三: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化归......................6-18

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18-40

结论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都进行了说明。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更加坚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布.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 科技. 2012(04)

[2] 赵亮. 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 中学数学. 2012(05)

[3] 孔翠华.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4] 朱见贤. 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01)

[5] 余健棠. 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5)

[6] 刘培盛.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探索[J]. 西江教育论丛. 2010(01)

[7] 高绍强.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4)

[8] 张洪. 论归纳法和类比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