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护理教育导论精选(九篇)

护理教育导论

第1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关键词:导师负责制 护理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11

心内科的患者多为危重患者,需要重症监护,且多有急症发作,要求护士细心周到看护的同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因此对心内科护士护理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护士圆满完成常规护理工作,还需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技能,还需要了解疾病的治疗原则以及治疗过程中护理的关注要点,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完成。心内科护士的教育程度呈多样性,需要不断地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业务水平以满足临床工作要求[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导师负责制是经典的PBL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分组活动,解决一个指定的实际问题。导师通常是由教授来担任,主要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提供帮助。心内科护士在工作中需要继续教育,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医生的指点和帮助,因此以医疗组中的主任医师为导师的导师负责制教学法可能更适于心内科护士的继续教育,能够在提高护士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1 研究对象

建立教学小组:依据心内科医疗护理分组,将每一个医护小组作为一个继续教育的教学小组。导师由医疗组内的主任医师担任,因为主任医师的专业水平较高、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自身学历较高、教学能力强,足以胜任导师的职责。研究对象为与医疗组相辅助配合的护理组护士。

2 研究方法

第一,病例引导:首先由导师选择本医疗组内的典型病例,组内护士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第二,小组讨论:在导师主持下,护士围绕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问题,自由发言,互相启发,补充更正,最后给出适合的护理措施。在讨论过程中导师只针对问题引导讨论,一般不正面回答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当场解决不了,可留作护士自学。第三,查资料:护士们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籍、期刊杂志,或从互联网中寻求问题的答案。第四,导师答疑:每个典型病例讨论后,由导师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导师以实际病例为出发点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资料,补充临床病例中未能展示的相关知识点,让护士能够深层次理解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及涉及到的临床操作,为今后护理类似的病例打下基础。第五,综合素质能力考核:阶段小结时每个成员进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并进行医生、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最后得出综合的评价。导师指出每个成员的优缺点和继续努力的目标。

3 综合考核及统计方法

综合考核包括:①患者满意度;②医生满意度;③理论考试;④技术操作考核。

4 结果

①患者满意度:导师负责制应用前98.81%,导师负责制应用后99.06%,差异无显著性。

②医生满意度:导师负责制应用前97.63%,导师负责制应用后98.16%,差异无显著性。

③理论成绩:导师负责制应用前74.29,导师负责制应用后85.43。

5 讨论

心内科护理队伍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护士的教育程度不同,有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及研究生,而且他们的工作经历及经验也不同,整体素质不均但均有待提高。心内科的多种疾病均有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的特点,需要护士详细观察并掌握患者病程中的众多细节问题,因此对心内科护理要求较高。心内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必不可少,而继续教育的起点不同,传统的集中授课不能满足心内科护士的继续教育的需要。常规的继续教育方式包括函授、夜大、短期培训班及网络等等,但是学习效果不佳,只是学历的提高。但护士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为主,提高学历为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提高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继续教育才是我们最需要的。PBL教学法就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最终目标的,目前PBL教学法也应用于护理学的教育中[2-3]。心内科护理的继续教育不仅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更需要护士向医生学习、掌握病人病情及处理原则,使护理工作能够密切配合医疗,顺利完成疾病的诊疗。护士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制”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的,以心内科主任医师为导师的PBL教学法可能更适于心内科护士的继续教育。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面临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导师制是PBL教学法的一种经典的小组教学形式,起源于十五世纪初的英国牛津大学,主要应用于本科生的教育。在我国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教育,2002年后国内各大高校才将导师制应用于本科生教育[4-6]。导师制下导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密切,导师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不足因材施教,医学院校由于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及诊疗的实践性强等特点也广泛应用导师制。导师制的PBL教学形式中,每组由1名导师和多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目前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每个医疗小组均由主任医师及主治医生等组成并配备相应的护理小组,从人员组成上符合导师制的PBL教学要求。PBL教学中导师应在熟练掌握PBL教学理念的同时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7],而心内科每个医疗组内的主任医师具有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完善、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完全符合导师的要求。因此,以心内科每个医疗组内的主任医师为导师,以本医疗组内患者的典型疾病为内容,以实际诊疗中面临的问题为基础,护士可以充分利用医疗组中的医疗资源,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全面学习,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实行导师负责制有利于医护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医护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医护之间的距离感,使护士充分了解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病程中观察的重点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促进了科室护士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罗玲,张爱琴.心血管内科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2):1072.

[2]杜小静,王彦,张玉华.PBL教学法在我国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旅行医学科学,2010,(4):56-59.

[3]谢芸.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69-70.

[4]章志红,廖承红,平静等.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210-211.

[5]柏志全,李久香,敖杰男等.对推行和完善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72-73.

[6]童旭辉,董淑英,蒋志文,祝晓光,吴华璞.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56-558.

[7]欧阳霞,冯晓玲,李小梅.导师制在新护士培训教育中的运用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14(5):400-401.

作者简介:杨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第2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妇产科护理》 应用研究

当前职业人才教育理念下,《妇产科护理》是针对妇产医护领域进行专业人才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列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医护专业的综合素质效果明显。因此,在医护专业教育中,优化教学理念,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加强行动导向教学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践和应用,有益于医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简洁化的教学程度或框架,行为导向教学,是当前职业人才教育理念下,以培养学员综合化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一系列行动活动程序,为学员提供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学习机会,让学员在实际活动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促进学员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激活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相关职业人才需求。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结构范式。立足于教育教学角度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实践活动为基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与落实,重点关注学员职业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倡导融合教法与学法,充分体现以学为本原则,强调学员主观能动性,以指导学员学会学习为前提,引导学员将理论学习与活动实践相结合,采用互动合作、探索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实现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等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向性、操作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显著特征。

2 关于《妇产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定位

整体上说,作为临床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妇产科护理》是研究不同时期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变化,提供相应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技能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以现代医学护理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能力为目标,根据卫生部门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编写的实用性医护技术教材,本教材坚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强化妇产科护理知识理论基础上,注重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体现了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当前,很多学校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的迥异或落差,导致《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医护技能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大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参与实际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习领域的开发,强调学员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注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相结合,倡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及合作探究。医护专业教育中,针对《妇产科护理》教学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效果相对明显。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及训练目标的不同特点而进行不同选择。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如下:

3.1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来说,《妇产科护理》专业技术理论较为抽象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技能操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强化,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厌学懒散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导向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创设或模拟一定的职业操作环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性。

3.2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优化课堂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行为导向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互动功能体现。《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对于针对某些具体复杂疑难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相关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实际案例,在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3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创建互动交流平台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注重提倡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及团结协作。《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强学生间集体合作来完成,教学中利用分组教学法,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立足于医护实际工作,以迁移和运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按照一定模式和程序,培养学生任务协作、信息沟通、技能应用等职业能力。

3.4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人才资源开发的要素,行动导向教学讲究教、学、做一体化,妇产科医护工作更是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结合相关医护实习课型教学需求,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医护理论的实践活动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内外医护专业实习基地空间,为深化学生职业能力而优化教学环境。

结束语:

总之,当前教育创新理念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确定行动任务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织过程。《妇产科护理》是医护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新形势下,合理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实践,对于促进和优化妇产科医护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医院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教育对象是患者、家属。这种教育活动已被纳入整体护理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由护士来完成。健康教育能否做好,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此项工作中护士长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1 表率作用

21世纪,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理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实践护理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护士长既要成为称职的管理者,又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才能管理、指导护士工作。使护士能够象打针、输液一样娴熟地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但获得身体的健康,还能获得知识的增加。要开展好整体护理,切实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长必须起到表率作用,护士长的言行有潜移默化作用。因此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本科室各种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能够以身示范。同时不断的加强学习,切记: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2 管理作用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因此,护理人员既是护理工作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角色。要求护士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及优秀的品格。作为护士长,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使每一位护士都能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措施,并且重点培养优秀专职教育护士。鼓励护理人员重视继续教育,如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使护士能够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护士长每周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检查,每月进行考评一次。

3 决策作用

护士长要根据本科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涉及本科所有疾病提出健康教育项目①入院教育内容包括:本科室医务人员概况,医院环境,住院规则、作息指导;②疾病的健康教育: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心理指导、饮食指导;③特殊教育:凡是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如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指导;④出院教育即出院指导。以上内容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能够应对自如。护士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要解决家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患者健康的措施。

健康教育的内容越具体、越易于患者理解执行,效果就越好。如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准备的项目和意义,心理准备及饮食、睡眠准备;术后疼痛的表达和控制方法,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术后饮食的特点及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静脉输液的目的;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及目的;各种功能康复的训练及目标;心理因素对手术后的康复及影响。

护士长每周应对负责护士进行检查,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质量考评,考核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成绩和效果,尽快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

4 执行作用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长要教育护士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因人:患者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同。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护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预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全面了解。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

因时:护士要把握健康教育的时机,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如患者病情平稳,情绪稳定时,要适时进行教育,若患者处于疼痛、焦虑、不适等状态,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后再进行教育,以免使患者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因地:护士一般选择在床边进行教育,也可选择集体施教,如大病室或娱乐室等地进行,护士长定期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要求,使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5 监督作用

护士长要对本科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评价和监督的标准就是看患者是否理解和接受知识。新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在24 h内进行,手术患者要在术前一周开始进行,出院指导提前1~3 d完成,护士长要经常询问患者,对新入院患者询问他的主治医生、负责护士是谁,何时检查何项目。对手术患者,术前要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进食,何种饮食好;对康复期患者,应该什么时候下床,什么运动方式有益;对出院患者,什么时候复查,复查那些项目,服药时间及品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否知道医院和科室的电话等等。在与患者交谈中护士长可以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6 培训作用

患者能否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接受教育,满足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护士长要抓好对护士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要组织护士学习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行为科学,并指导护士利用床边查房,讲解、讨论等方式,示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理论技能培训,这给护理管理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希望。作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更新知识,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参 考 文 献

第4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并对案例加以讨论,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小组讨论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1.3校内实践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校园社区,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2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2.1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2.2创新能力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应用设计学的理念,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2.3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4终身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3小结

第5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方法使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不满意,合格率不高。而多元化培训模式是指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与多种方法的培训,主要包括态度认知及其改变的培训和以行为为导向的培训项目[1]。多元化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

由于近年有些办学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吸收不够办学条件的地区或个人办分校,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致使毕业护生综合素质总体下降,工作后培养周期延长,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她们是医院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但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技术不熟练,病情观察、抢救能力差;②临床实践经验少,缺乏护患交流技巧,法律知识薄弱,易为护患纠纷留下隐患;③不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工作中易出现紧张、茫然的状态;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临床思维还未形成[4]。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护士理论知识逐步向能力转化,也为患者则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规范化培训还有利于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6],可以使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仅就多元化教育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2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形式

2.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是我国护理教育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面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作用。由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新入护士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在护理教学中受到质疑[7]。

2.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是以新护士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制指由高年资护士指导新护士的一种工作支持和帮助的教育培养过程,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操作技能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新护士价值观形成、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8];自我导向学习法(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也称自主学习,是指在有或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个体主动诊断学习需求,确立学习目标,识别学习的人际及物资资源,选择并实施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网络探究式学习(Web Quest)是基于网络,以探究为导向[9],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英特网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10]。

2.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也称"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最常用的案例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及基于PBL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团队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TBL),都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引导-探究"式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设,围绕假设进行推理,进一步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TBL强调以团队为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团队讨论学习,团队学习目标即为共同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11]。

2.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要求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新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此教学模式近几年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在其理论基础指导下,相应的产生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教学用于急重症护理实践课[12],模拟临床背景下的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13],见习反思日记教学法[14],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和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对患者的理解能力。

2.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是护理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非常适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目前,单纯性应用示范-模仿教学比较少,多结合其它教学模式共同完成,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5]。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操作培训,使受训的新护士在特殊情境中展示有效的操作技巧和护患沟通,最大限度培养了她们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16]。

3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3.1优化护理教育途径 教育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客观反映出教育设计的多元性和教学实施的多样性,在实践与应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Objective-Feedback modes of instruction,OF)通过以目标反馈为基础,将小讲课、角色扮演、护理查房、反思日记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包含多种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全面的专业思维和技能[17]。

3.2促进思维教育理念的发展 社会对具有综合思维、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及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思维技能是解决问题、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单一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和机会,阻碍了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训练。朱秀丽[18]以思维教育为目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从不同教学思想、不同环节、不同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水平的提高。

3.3提升新护士综合素质

3.3.1培养新护士的人文精神 李建华[19]研究认为,情感教育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机制。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以积极饱满的热忱、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形象投入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诱发、激励与协调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渗透与迁移。

3.3.2培养新护士的学习能力 张琪[20]研究发现SDL符合新护士临床实践阶段学习的特点,能够帮助新护士在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从学校教育向成人教育领域迈进,培养新护士的循证能力。仿真模拟教学、问题学习法、网络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综合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都凸显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等能力的优势。

3.3.3提升了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后,专业技术大幅提高,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临床应急、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1]。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多元化教育模式已逐渐取代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在护理规范化培训思想指导下,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将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有挑战。护理管理者应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培养新护士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21]。

参考文献:

[1]丁智萍.美国公务员的多元化培训[J].成人教育,2012,32(2):127-128.

[2]章惠英,褚詹玄.多元化教学形式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3-1585.

[3]马玉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趋[J].当代护士,2011,11(2):7-8.

[4]杨红叶.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1150-1152.

[5]李敏,徐玲芬,陈苏红,等.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1,28(5A):55-57.

[6]曹治叶,刘延梅,贺秀丽.在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09,15(18):32-33

[7]周红,敖薪,龚爱萍,等.《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8]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9]Levett-Jones TL.Self-directed learning: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Today,2005,25(5):363-368.

[10]Lahaie UD.Is nursing ready for Web Quests[J].J NursEduc,2008,47(12):567-570.

[11]钱荣,苏琳,叶红,等.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12]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13]郑云慧,金梅,谢晓云,等.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校内仿真实训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1-1003.

[14]张美娟,沈建新,陈卫军,等.应用学生见习反思日记开发教学案例的做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3-154.

[15]邓辉,左凤林,刘奉,等.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1-372.

[16]徐燕.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在新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10-111.

[17]张淑梅,王朝娟,孟海英.ICU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及护生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2-494.

[18]朱秀丽,韩晶,张爱敏.以思维教育为核心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57-61.

[19]李建华,李丽红,曾.情感教育: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84-87.

第6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儿科护理学;生命质量

2012年6月,一名医院实习护士在微博上了几张“虐婴”照片,并写道:“小孩子真是太2了,傻乎乎的,无家属病房就是这点好,可以各种虐待”,配的照片包括将婴儿直立,让婴儿脑袋后仰而不给予支撑,给婴儿头部贴上用纸画的猪鼻子、猪耳朵等。微博一,就被万名网友转发并谴责,许多网友怒骂其毫无人性。随后,该实习护士删除该条微博并道歉,相关学院也责令其停止实习,并做出深刻检查。但此事让我们意识到学校教育的不足,特别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1]。生命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首次提出后迅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实施于辽宁和上海。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2]。虽然目前一些大学的生命教育方兴未艾,但我国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对生命的错误认知、生命幸福感偏低、自杀念头增多、生活没有乐趣和意义、生命价值务实化和功利化、遇到生命挫折宁愿选择自我发泄也不求助于别人、对其他生命体缺乏信任、自我主义严重等[3]。各种迹象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应当拓宽大学生生命教育途径,增强生命教育实效性。生命教育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系统工程,非单一学科所能涵盖,因此,除了通过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来传播生命教育思想外,还应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4],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生命教育的内涵,提升人文素养和生命品质。儿科护理学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我们对将生命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1生命教育与儿科护理学教学融合的可能性

1.1生命教育与儿科护理学教学在教育理念上一致

生命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使受教育者认识和体验生命的自然规律,从中发现生命的价值,进而尊重、珍惜生命,并认识到生命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从自珍自爱到关心他人、关爱自然、关注社会,最终自觉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和保护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既包括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掌握,也包括对幼小生命关爱照护等积极专业情感目标和坚持维护生命健康等意志目标的达成。这意味着儿科护理学教学理念必须落实到对生命爱护、珍惜、尊重和全面性发展的认知上,儿科护理学与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1.2儿科护理学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精卵细胞结合到青春期结束的少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命个体身心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小儿成长过程正反映了生命成长历程,儿童的营养、保健、计划免疫等提示了生命健康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帮助,各种儿科常见疾病则揭示了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挑战。总之,儿科护理学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将生命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可引导学生在生命诞生、成长中认知、尊重和体悟生命,最终获得对生命的欣赏、享受与超越。

2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实践

2.1整合教学内容,发掘儿科护理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2.1.1整合教学内容

将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使教师和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儿科护理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性。小儿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为7个时期,反映生命成长的历程。因此,我们不但需要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监测小儿体格、神经、心理包括社会行为的发展,还需要为小儿提供营养和各种保健措施。即使有这样的呵护,小儿在成长过程中仍然可能生病,需要医护人员的照顾。生命教育和儿科护理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幼小的生命成长成熟,从需要呵护到能够独立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1.2开发儿科护理学中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与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元素

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能让人感受到生命成长的艰辛,从妈妈怀孕到宝宝出生、成长的每一步都可能遭遇疾病和意外,需要倾注心血、精心照顾。一个生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感恩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父母家人感恩,对他人友善,对社会包容奉献,对学习勤奋尽责,对生命敬仰珍惜。感恩是一种爱、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们对生命价值认知的基础。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艰辛,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感恩生活的馈赠和磨砺,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的价值,感受生命成长的美好。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家人的照顾和支持,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与帮助,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每个生命既是一个个体又是社会的一部分。在我们需要帮助时,要坚定地相信身边的人和社会,积极寻求支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

2.2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生命个体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僵化、生硬、粗放,忽视学生生命个体需求和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生命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从认识生命规律入手,从自我体验中发现生命价值,因此,教育过程中应尊重个体生命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2.2.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习主体性

教学中采用案例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角色扮演、视频欣赏、学生小讲课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学习主体性。挖掘整理各种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与临床情境密切相关,或为社会新闻事件。可将案例与生命教育结合,如引导学生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讨论上述虐婴案中实习护士的行为可能会对新生儿带来什么危害?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弱小的生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的认知、爱护和尊重,引导其树立爱婴情感和观念。学习“生长发育”这一章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爸爸错了》这篇文章,使其了解小儿和成人的不同点,小儿不只是成人的缩影,我们必须认知到小儿的特点才能知道如何呵护弱小的生命。创设临床情境,重视生命价值体验。如学习急症患儿护理时,营造一个小生命正等待抢救的临床情境,讨论应该怎样正确及时地处理。当学生做出正确处置时,祝贺他们挽救了一个生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提升生命价值感。

2.2.2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在案例讨论中,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通过网络了解“乙肝疫苗事件”及其引发的“疫苗是否能不打就不打”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指导其通过网络获取具体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与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并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平台,使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学习更积极、更自由、更个体化。

2.2.3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尊重生命的个体化差异

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还体现在评价机制上。以往唯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反映生命过程的复杂性,也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体现。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我们从多方面予以评价,如对于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时学生协作情况、案例讨论积极性,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小讲课时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3重视实践教学,触发学生直接生命体验

2.3.1利用实践教学中的新生儿模型引导学生尊重生命

儿科护理实操课中往往使用新生儿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操作练习,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像玩具一样可爱的新生儿模型,但也有很多不良行为。有的学生在新生儿模型的脸上乱画,给新生儿模型画眉毛,涂口红;有的把新生儿模型摆出各种姿势与其合照,有些姿势过于扭曲,最终造成新生儿模型的头、手与躯干分离等。因此,在实操课开始前要求学生把新生儿模型当作真正的宝宝来对待。开课时,需使用的每个新生儿模型都穿好衣服,包好包被,放在婴儿床中,整齐排列,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一进入儿科实验室就能感受到儿科病房氛围。同时请学生认领并照顾好自己的新生儿模型,提升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新生儿模型当成真人对待,无论何时都按规范动作将模型抱过来,而非提着模型的一只手或一只脚拎过来。练习中引导学生将新生儿模型当作真人来对待,将爱心融入操作训练,不但要掌握操作要领,还要学会与他们沟通,增强情感表达和应变能力,从而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更贴近生活和临床,也使爱护、尊重生命的情感更加坚定。带有情感因素的记忆更牢靠,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2.3.2通过临床见习活动培养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儿科见习是儿科护理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教育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见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结合实际对理论知识加以强化外,还鼓励其与家长、患儿进行交流,加强情感体验,提升责任心和使命感。生命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活动,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等特征,应在具体活动中来感悟和体验生命的真谛,尊重、珍惜生命。因此,将生命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从生命的成长入手,通过体验式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尊重、珍惜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同时,又能进一步拓宽儿科护理学研究领域,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煌,喻芒清.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52-53.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潘明芸,吴新平.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29-133.

第7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 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第8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让本组护理人员系统地学习专科护理及整体护理的护理理论,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护理专业知识,以更新较旧的护理观念。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了解采取何种护理方式能帮助有自理缺陷的患者,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并应真正掌握3种护理系统的应用时机:①在病人没有能力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的情况下,为其采用完全补偿护理系统。②在病人仅有能力完成部分治疗性自理需求,而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其完成另一部分的自理需求时,采用部分补偿护理系统。③在病人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一些指导和支持时,为其采用支持-教育护理系统。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和治疗性自理需求,在其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灵活地为其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临床实践证实,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护理系统,才能为病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1.1操作技能教育

应为护理人员重点培训以下护理基本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静脉输血法、肌肉注射法、皮内注射法、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法、胃肠减压法、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法、褥疮护理法、灌肠法、氧气吸入疗法、导尿术、吸痰法、备皮法、雾化吸入法、口腔护理法等。应为护理人员重点培训以下急救技能:心肺脑复苏、人工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的使用方法、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等。在进行上述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的动作应规范、轻巧、熟练,并应令患者感到满意。

1.2沟通能力教育

护理人员要提高沟通能力,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沟通经验。因此,应促使本组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养成多听、多学、多动脑的习惯。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其在与病人沟通时进行换心换位思考,采用适当的语言,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掌握“情、忍、乐、全、换”五字服务艺术。指导其要“真情相对、忍让在先”,让病人得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服务。指导其将爱心和奉献贯注于护理工作中,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要求。此外,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要做到六会:会主动关心病人,会主动帮助病人,会主动解决病人的问题,会正确有效地执行医嘱,会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会按护理的程序和步骤实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

1.3行业素质教育

以护理专业的行为准则作为教育内容,要求护士做到以下几点:①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热情相待。②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尊重其权利,不向其泄露医疗秘密和其他病人的隐私。③对临床技术精益求精,对同事以诚相待,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行为规范、思维敏捷、动作快而有序。④与同事团结协作。⑤微笑服务、淡妆上岗、仪表端庄。

2结果

2.1护理理论考核成绩本组护理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前进行护理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75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后进行护理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89分。

2.2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本组护理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前进行护理技能考核的平均成绩为79分,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进行护理技能考核的平均成绩为95分。

2.3沟通能力考核成绩本组护理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前进行沟通能力考核的平均成绩为81分,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进行沟通能力考核的平均成绩为91分。

2.4护士素质考核成绩本组护理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前进行职业素质考核的平均成绩为77分,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进行职业素质考核的平均成绩为86分。

3讨论

第9篇:护理教育导论范文

关键词:系统理论;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后期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据统计我国约有一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发病者约300~400万人次[2]。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 ,平均寿命缩短15~20年,并且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治疗控制其病情的发展[3]。系统理论[4]是由贝塔朗菲提出和发展的,分为闭合系统和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来完成。患者的健康状况是一个输入信息,通过评估、计划和实施,输出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经过护理评价结果来证实计划是否正确。如果患者尚未达到健康目标,则需要重新收集资料、修改计划,一直到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护理程序才告停止。把系统理论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年高血压病[5]诊断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均为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5~69岁,平均(56.77±6.51)岁,Ⅰ级高血压6例,Ⅱ级高血压20例,Ⅲ级高血压14例;小学以下12例,初中13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4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0岁,平均(57.25±6.95)岁,Ⅰ级高血压4例,Ⅱ级高血压28例,Ⅲ级高血压8例;小学以下12例,初中18例,高中7例,大专以上3例;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均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调查,对照组接受一般卫生宣教,研究组接受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的卫生宣教内容是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要求参观健康教育墙报。对研究组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问卷调查的个体情况,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地说,先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情况评估,形成诊断,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效果,经过护理评价结果来证实计划是否正确。如果患者尚未达到健康目标,则需要重新收集资料、修改计划,一直到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护理程序才告停止。健康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咨询,包括介绍血压测量基本知识,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天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降压药物服用常识,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内容。

1.3评定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测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情况,内容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合理指导运动和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10项内容,每项为1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越好。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

3 讨论

3.1 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相关的。实际上除遗传因素外,长期不运动,肥胖,脾气暴燥,高脂、高糖及过咸饮食等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当人们了解了有关危险因素和健康知识后,有了积极的信念与态度,才可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P

3.2 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运用系统理论的开放系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它作为一种健康教育的手段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它不同于日常的一般信息交流,它要求护理人员依据理论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其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与其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真正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高血压病患者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通过确定患者教育需求,制订健康目标,完善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是治疗高血压病十分重要的环节。

系统理论指导实际上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对应的时间具体应该做什么,从而避免采用"填鸭式"方式进行健康教育[7]。护理人员利用工作闲暇之余就可以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系统理论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及护理的同时,了解到疾病发生原因、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8]。护理工作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或待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这种以主动护理取带被动护理的转变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9]。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系统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的健康,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巩固疗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汉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T:638-39.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8:229-244.

[3]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施行本)[J].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出版社,1999:16-17.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6:139-140.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6]石晓梅.推行临床路径深化整体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5):251.

[7]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