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精选(九篇)

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

第1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建议;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965.9.01(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16-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Healthy Culture Proposals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YU Zhen-hai,CHEN You-guang,JING Ying

(Fresh 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d water fish, including area, yield, species and culture mode and the technique problem in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healthy culture might develop from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fry breedin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feed nutrition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for Shandong culture industry, and the cold water fish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t was also proposed carefully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hybrid sturgeon, persisting in thefish culture and reserved broodstock cultivation should be persisted, us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mode of ‘company, base and peasant household’ and greatly enhancing the scale of deeply processing to form the industry chain of ‘culture-process-sal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Key words: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posal; Shandong province

冷水性鱼类是指生活于冷水水域中、栖息适温在20 ℃以下、繁殖适温在15 ℃以下的喜冷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1]。通常我们将以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为代表的亚冷水性鱼类也称为冷水性鱼类[2]。冷水性鱼类多生活在清凉、流动、无污染的水域中,并且其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食比率大,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3,4]。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强、饵料易于解决、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发展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前景在业内非常看好[4]。

目前全球冷水性鱼类的年需求量约为5×106 t,但年产量只有1×106 t;而国内的冷水性鱼类年需求量约为1.3×105 t,但年产量约为6×104 t[5]。国内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地域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东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每年对冷水性鱼类的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6],市场供需缺口大,但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冷水性鱼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7]。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使冷水性鱼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特色水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渔业养殖结构的调整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对全省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目前的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

1.1 资源条件

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1~14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10 mm。但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年内变化大等特点[7]。不过鲁中南山区及周边山前平原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该地区的冷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泰沂山脉周围的临朐县冶源镇和泗水县泉林镇都是山东省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部级风景区老龙湾和泉林泉群就分布于此,其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稳定在18 ℃左右,是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质水源。

1.2 区域分布

山东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冷水性鱼类的养殖,但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积累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冷水性鱼类养殖才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加之政府的引导、科研院所在养殖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冷水性鱼类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宣传也深入养殖户中,使许多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地多集中于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鲁中南地区,目前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潍坊、临沂、济宁、淄博等市。

2 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现状

2.1 面积与产量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0年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面积超过3×105 m2,商品鱼年总产量近7×103 t,年产苗种超过7×106粒(尾)。随着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利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正逐年提高。许多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正在把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潍坊市正在大力推进“山东半岛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临沂市也在规划集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沂市的罗庄区和河东区等地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凭借冷水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山东省鲟鱼养殖的“领头羊”。

水源的流量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关键,由于流水养鱼,养殖水不再循环使用,又受水源流量所限,导致有些养殖场养殖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产量,养殖密度较低。临沂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源主要为地下井水,平均流量仅为0.4 m3/s,平均养殖单产仅为6.95 kg/m2。潍坊市养殖水源则为泉水,尤其是临朐县老龙湾的平均流量达到20 m3/s,潍坊市的平均养殖单产达到39.32 kg/m2,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生产方式

2.2.1 流水池塘养殖 流水池塘养殖设施以“源水预处理+进水管渠+砖混鱼池+排水渠”为代表模式,流水池塘设施的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例虽然很低,但却是高价值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8]。流水池塘养殖是山东省冷水性鱼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冷水性鱼类养殖设施多为山泉水和地下水加露天的砖混结构鱼池,其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对水资源和地域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可控程度低。冷水性鱼类养殖主要依赖流量和水温,源水流量是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流量很难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高密度养殖用水质量和高饲料利用率的要求,且养殖池塘大多采用串联模式,一旦发生病害,传播极为迅速。②用水量大,养殖排放处理困难。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每生产1 t鱼的用水量达到180~270 m3,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用水量的10倍以上,相比循环水养殖模式用水量更是超过1 000倍,而且养殖排放易造成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养殖流量较大,采用设备处理养殖用水,显然使能源消耗剧增;生物处理是节能降耗处理养殖用水的有效方法,但关于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进行水处理的研究成果较少[9],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未见报道。

2.2.2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设施是一种见效快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是内陆湖泊、水库和沿海内湾养殖的重要养殖设施。与流水池塘养殖相比,网箱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生产周期较短的优点,但是山东省多数水库水温较高,库底水难以达到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温要求。因受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制约,山东省仅有少数地区使用网箱养殖适温性较强的鲟鱼,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没上规模,冷水性鱼类发展有限。

2.3 养殖种类及苗种繁育

2.3.1 鲑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81年在临朐县引进朝鲜品系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随后虹鳟的养殖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1983年由山东海洋学院率先引进道尔逊氏虹鳟(道氏虹鳟),与朝鲜品系虹鳟相比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的特点,是目前省内主养品系。此后,又先后引进培育了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在2005~2006年,又从黑龙江省引进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山东省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量,仅济宁市泗水县一地,养殖产量就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7%左右。哲罗鱼虽然产量较低、养殖成本较高,但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此外山东省还有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等鱼种,但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量不高。虹鳟鱼、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繁殖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培育亲鱼的温度为4~13 ℃,最适产卵温度在8~12 ℃,山东省境内的冷水水温一般在14~18 ℃,达不到繁育水温的要求,如进行人工干预,则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山东省尚没有鲑鳟鱼的繁殖企业,苗种主要从黑龙江、甘肃等省引进,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哲罗鱼鱼苗,成活率仅为30%~50%。

2.3.2 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93年在济南市虹鳟鱼养殖场开始一定规模的鲟鱼试养,由于鲟鱼是亚冷水性鱼类,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比较广,并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所以养殖面积较鲑鳟鱼大,产量也高,经济效益更好。山东省于199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且有一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从鲑鳟鱼养殖转为鲟鱼养殖。目前,全省鲟鱼养殖种类繁多,主养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俄罗斯鲟(A. gueldenstaedti Brandt)、小体鲟(A. ruthanus Linuaeus)、史氏鲟(A. schrencki Brandt)以及杂交鲟等。与鲟鱼纯种相比,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10],现在全省有许多养殖企业已开展了杂交鲟养殖生产。鲟鱼繁殖温度因种而异,山东省主要鲟鱼种类繁殖温度约在9~18℃。鲟鱼的性成熟年龄长,一般在8~10年,且多数鲟鱼种类不是每年产卵而是隔年产卵,在秋冬季繁殖,所以亲鱼养殖的投入很大,省内仅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展了培育亲鱼和苗种繁育工作。近年来,由于鲟鱼市场供不应求,促使许多养殖企业开始培育亲鱼,开展鲟鱼的苗种繁育准备工作。如临沂市等地养殖企业已开始鲟鱼的自繁自育,并进行苗种生产。

3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苗种繁育与病害防治

原种引种工作滞后,养殖种类单一。山东省的鲑鳟鱼类养殖所需鱼苗基本依靠从外省直接引进苗种或者发眼卵进行孵化,缺少鲑鳟鱼苗种繁育企业。鲟鱼的繁殖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鲟鱼性成熟周期较长,培育鲟鱼亲本需较大的投入以及培育环境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鲟鱼的苗种生产也受到限制。此外,当前杂交鲟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性状相对稳定且被广泛认可的种类较少,一些企业自行实施鲟鱼杂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偶然性,选育目标也不明确,缺乏系统繁育理论的引导。冷水性鱼类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相对比较单一,且发病率也较低。经过长期养殖后,冷水性鱼类所发生的疾病已从病菌性疾病发展到原生虫类疾病,现在已出现了病毒性疾病,并且在诊断与治疗上都非常困难,发病也比较频繁[11]。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还存在着停药期执行不到位、药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养殖户还出现误用违禁药物的事例。

3.2 销售与加工

目前山东省尚无冷水性鱼类深加工企业,冷水性鱼类产业产后服务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需求,冷水性鱼类上市方式绝大多数为鲜鱼批发,也有极少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采取直销酒店的形式销售;冷水性鱼类产业还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加之冷水性鱼类销售还处于千家万户、自由买卖的局面,存在着不良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并且一些养殖户受眼前利益驱动盲目上马冷水性鱼类项目,缺乏科学指导,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市场。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鲟鱼属大型鱼类,有很大的生长潜力,但苗种培育处于食性转化阶段,成活率低,1龄后抗逆性逐渐增强,成活率提高,因此养殖大鱼的相对成本较低[12]。鲟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鱼肉、鱼皮、鱼骨、鱼卵都可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皮具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目前湖北、浙江等省鲟鱼深加工企业的效益可观,带动了全国的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山东省因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鲟鱼养殖到0.6~1.0 kg就作为商品鱼销售,在资源有限、苗种来源紧张的背景下,显然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种生产和消费方式是极不合理的。

4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建议

4.1 开展健康养殖,挖掘发展潜力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着力研究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开展冷水性鱼类健康养殖[13]技术探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开展健康养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循环水养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用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等生物处理养殖用水技术是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的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对现有养殖鱼种提纯复壮,加大冷水性鱼类新种类的引进、培育、繁殖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鲟鱼杂交研究开展较晚,大量的基础工作尚未完成,盲目开展鲟鱼杂交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生存危机[11],因此对于杂交鲟的研究与推广要持谨慎态度;三是利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防治鱼病,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风险,生产无公害产品;四是规范冷水性鱼类饲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营养学的角度生产适合不同鱼种的全价配合饲料。

4.2 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成功经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在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集中的地区,引进鱼肉、鱼胶、鱼子酱等的深加工技术,促使鲟鱼商品鱼以小规格鱼为主的现状转变为养殖成鱼为主,并逐年选留和不断扩大后备亲鱼群体数量,加强现有后备亲鱼的培育,充分挖掘鲟鱼的经济价值。逐步形成“繁养-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冷水性鱼类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快速高效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崇智,李怀明,牟振波. 中国淡水冷水性鱼类[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2] 王 冲.贵州冷水鱼养殖现状及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16-117.

[3] 孙中武,尹洪滨. 六种冷水鱼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J]. 营养学报,2004,26(5):386-392.

[4] 孙大江,王炳谦.鲑科鱼类及其养殖状况[J].水产学杂志,2010, 23(2):56-62.

[5] 王庆文,朱 未,肖文芳,等. 利用山涧溪水养殖冷水鱼[J]. 黑龙江水产,2006(6):23-25.

[6] 杜 军.四川冷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5-6.

[7] 孙艳军.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J]. 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23(3):22-27.

[8] 徐 皓,倪 琦,刘 晃.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

[9] 陈中祥,曹广斌,刘 永,等. 低温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的初步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32-136.

[10] 王念民,彭 涛,孙大江,等. 鲟鱼杂交优势的利用及问题[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21,38.

[11] 王 荻,刘红柏,卢彤岩,等. 鲟鱼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J]. 水产学杂志,2008,21(2):84-88.

第2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石硅产业;环境优势;养殖现状;发展前景;经济效益;浙江建德

经过多年养殖探索,建德石蛙养殖技术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看好,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既能促进林区生态文明,又是山区林农致富的新门路[1]。

1建德石蛙生态养殖的环境优势

1.1自然环境优越

建德市地处浙西山区,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4 ℃,降水量1 600 mm,日照总时数1 760 h,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光湿同步,气候条件优越。拥有森林面积15.7万hm2,森林覆盖率75.4%,立木蓄积量359.15 m3;小流域38处,水库塘坝5 010座,正常库容1.1亿m3,中国著名品牌“农夫山泉”就诞生于此。境内溪流众多、沟壑密布,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十分适宜许多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繁衍,也十分适宜石蛙人工驯养繁殖。

1.2人工养殖技术趋向成熟

石蛙俗称石鸡,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由于石蛙驯养难度大,国内养殖技术滞后,尤其是人工规模化养殖几乎空白。经过多年驯养实践,建德市在野生石蛙驯化、亲蛙培育、蝌蚪孵化、幼蛙饲养、石蛙病虫害防治及活饵饲养技术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水平。根据建德市石蛙养殖实践技术编制的杭州市《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2004年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推广实施。

2建德石蛙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1石蛙产业发展历史

建德历史上盛产石蛙。严州府进士方延熹就对在《陈源捕石蛙歌》中这一山珍极品作了广告:“状如蛤蟆,产山涧石穴中,大者可达一斤,肉洁鲜美,村人取以供客。”20世纪80年代,建德市建德林场、寿昌林场进行野生石蛙圈养试验。90年代后期,该市许多农户开始人工养殖石蛙,2000年后,新安江、洋溪、更楼、莲花、下涯、大洋、三都、航头、大同、李家等地都办起了不同规模的石蛙养殖场,经过养殖实践,养殖户均已掌握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2.2建德石蛙人工养殖现状

建德现有石蛙养殖场12家,从业人员有山区林农、城市居民、下岗职工、退休干部、大学博士生等。2003年新安江、莲花、下涯实施“石蛙生态养殖”项目,获建德市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奖。

2004年,实施杭州市项目“棘胸蛙无公害养殖产业化”;同年,市水产行业协会编制杭州市《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DB33-1/T068-2004),由杭州市质量监督局颁布实施。

2005年,下涯镇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电脑监控生产,黄粉虫车间实行温控;注册“大洲源”牌(2007年更名“新安江”牌)石蛙精致包装上市。同年,引进外地客户,在大洋镇创办鑫泉石蛙养殖场。

2006年,市林业局与下涯镇政府联合发出通告,将洪村樟坞林区列为石蛙生态资源保护区。同年,实施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及养殖技术推广”,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创造的“沟渠式蛙池”,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620140231.3)。莲花东林石蛙养殖场的养殖技术,在央视七频道播出30 min,并录制成光盘向全国发行。

2007年,2家石蛙场成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月28日,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创办“中华石蛙网”(china-shiwa.com)。8月18日,建德市千岛石蛙专业合作社成立,6家有一定规模的石蛙养殖场成为首批成员,9月30日,浙江电视台以“石蛙养殖用上电脑、旅游开发请你支招”为题,在“1818黄金眼”民生版,对建德打造石蛙产业“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行特别报道。同年12月28日,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林学院召开,笔者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就建德石蛙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作了交流。

2008年,在推广实用新型专利“沟渠式蛙池”的基础上,国家专利局受理了建德市下涯镇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的“集约型孵化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 1 0164150.0)、鲍强明的“一种锅底型石蛙蝌蚪变态养殖池”(申请号2009 2 01118657.2),吴成根、张建荣的“石蛙卵块采运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正在申报。此外,引进活饵新品种大麦虫、中草药防治石蛙病害、温控充气孵化等有突破性进展。浙江卫视六频道拍摄了专题节目。

2009年,在完成浙江省高效生态渔业项目“建德市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石蛙沟渠型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基础上,石蛙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建德市石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列入浙江省2009年“种子种苗工程”项目,新丰石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安江’石蛙产业化养殖技术”,列入杭州市“金桥工程”技术攻关项目。正在实施的还有杭州市科技项目“石蛙亲蛙选育与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建德市产业提升、标准化示范基地水产首席专家项目等。

2010年1月,浙江省林业厅授予建德市千岛石蛙合作社为驯养繁殖示范基地。

3建德石蛙产业的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3.1建德驯养石蛙的发展前景

建德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县级风景旅游城市,区域优势明显,距长三角经济发达的高消费城市群近,交通便捷流畅,人工规模养殖石蛙市场前景广阔。

3.1.1体现山区特色,符合产业政策导向。2003年“非典”风波后,国家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出发,适时提出野生动物资源要从过去野外资源获取为主转向人工繁育为主。建德石蛙产业的兴起,既适合本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符合国家对野生动物产业政策导向[2]。

3.1.2减少滥捕野生石蛙,促进林区生态文明。野生动物属于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重要生物链,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自己。石蛙是野生动物一员,保护野生石蛙是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行动。野生石蛙资源越来越少,仅靠野外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唯有靠人工繁育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3.1.3丰富市民菜肴,改善饮食结构。石蛙素有“蛙中之王”、“山珍极品”之称,在历代宫廷御膳中享有佳馔之名;列于参、翅、骨、肚、窝、掌、蟆、筋“八珍”之七[3]。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近20%,含17种氨基酸、其中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为丰富,谷氨酸达11.9%;还富含VA、V■、V■、VC及尼克酸、矿物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疗保健成为热门,人们不仅对菜蓝子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调节口味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石蛙这一稀缺佳肴,不但味美可口,而且夏天可以清凉解毒,冬天可以温虚补阴,男女老少皆宜,是滋补身体的佳品。目前,野生石蛙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开发石蛙这一传统山珍佳品,让其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驯养繁殖石蛙是唯一的选择。

3.1.4造就石蛙科技繁育管理队伍。石蛙是野性极强的两栖动物,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十分特别。因此,人工养殖石蛙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钻研,掌握石蛙的生活习性规律,在实践中学会选种、繁殖、防病、治病等技能[4]。随着人工驯养繁殖石蛙规模的扩大,必将出现一批养殖石蛙的技能高手,为建德做大做强石蛙产业提供人才资源。

3.1.5有利林农调整产业结构,致富于民。目前市场上1对种石蛙可卖200元,1kg商品石蛙夏天可以卖到200元,春节期间包装成礼品蛙可卖到300元。石蛙是两栖冬眠动物,适宜长途运输,冬季把石蛙放在透气的包装盒里可以存放1个月以上。元旦、春节期间把石蛙包装成高档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市场前景看好。

3.2发展石蛙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石蛙生态养殖从野生石蛙驯化、繁育、产卵,到蝌蚪孵化变态、幼蛙培育、成蛙养殖、商品蛙出售,全过程一般需要2~3年。以建德市莲花东林和下涯洪村二家石蛙场2008年和2009年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分析为例,2家石蛙场2年共产商品蛙4 000 kg,幼蛙7万只,蝌蚪11万尾,共获利润42.9万元,年平均利润21.4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42.9%,当年投入回报率69.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结语

建德养殖石蛙环境优良,历史悠久,技术领先,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明显,政府应当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促进石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南方的石蛙同东北的林蛙、海南的虎纹蛙一样点亮活跃一方农村经济。

5参考文献

[1] 胡长贵,沈跃仙,吴成根.打造建德石硅产业的实践与设想[J].渔业致富指南,2008(3):11-13.

[2] 刘建国.发展石硅养殖促进农民致富[J].农村新技术,2008(20):33-34.

第3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 近岸海水养殖;网箱;现状;发展对策;广西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在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高效益的刺激下,近岸海水网箱养鱼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90年代末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面积逾2万m2,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可观的效益,促进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现就其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1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分布情况与主产区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的石头埠海区和合浦县沙田镇的沙田海区、钦州市龙门港海区和钦州港海区、防城港市江山镇的珍珠湾海区。其中主要产区是北海市铁山港兴港镇的石头埠海区和钦州市的龙门港海区,这2个海区的网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1.2养殖现状

据统计,2009年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总面积达248万m2,总产量达8 550 t,总产值为2.3亿元。主要养殖鱼类有石斑鱼、金鲳鱼、鲈鱼、真鲷、黄鳍鲷、美国红鱼、军曹鱼、川纹笛鲷和篮子鱼等,其中金鲳鱼(卵型鲳鯵)、鲈鱼所占的比例最大。

1.3网箱结构与布局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框架都是木质框架结构,为厚度10 cm、宽20~30 cm的方型耐腐蚀硬木板用不锈钢螺钉固定连接成长方形框架,框架下安装塑料泡膜或塑料桶作浮子,框架和浮子整体连接而成浮排,浮排内框也用木板固定分隔成大小相同的小框架,每个框架内吊装1个网箱,网箱网衣为聚乙烯网。在浮排的中部选择1个较小的框架面,上面铺设木板,在木板上搭建简易的木质结构的管理工作房子。网箱的整体布局为浮排与浮排之间是首尾相接,连成整片分布,形成棋盘式排列。但这种结构也存在问题,即其排列方式会对网箱内外水体的流动交换产生影响,往往使处在网箱浮排中部的网箱内水体的溶解氧远低于网箱外的溶氧量,很容易引起鱼病的发生。

1.4标准化管理状况

目前网箱养殖比较规范的是北海市铁山港区石头埠海区星星海丰养殖场。该养殖场于2004年开始逐步实施标准化养殖,2009年申报的金鲳鱼无公害产地认定现已通过自治区级认定。2008年在水产部门的引导下,石头埠网箱养殖户联合起来成立了铁山港区水产养殖商会,对网箱养殖鱼进行标准化管理,共有59户养殖户入会,管理效果比较好。但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大部分仍然是沿袭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分散养殖,多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对投入品的管理不够规范,主观性强,不是按照有关标准来操作,特别是养殖生产日常记录不规范或不详细,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有待提高。

1.5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

近年来,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的病害越来越频繁[1],特别是2009年尤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广西沿海3市海水网箱养殖发病率在40%以上,多数养殖成活率为50%左右。在病害防治上,多数养殖户不注重预防,偏重于发病过程中使用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科学防治技术,有些养殖户病急乱投医,没有进行相关检测,不注意对症下药,存在滥用药物现象。

1.6产品包装与流通

至2009年底,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企业或个体养殖户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鲜货销售给收购商,产品没有包装,也没有进行商标注册,大多产品的销售去向主要有广东、福建2省,小批产品主要销往区内的14个市,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柳州、桂林和贵港等,流通市场主要是在农产品批发地和海鲜酒楼等。

2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发展对策

2.1保护生态科学开发统一规划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日显复杂,各种生物资源的生态位发生急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生态的保护矛盾突显,任何一种工程建设或其他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环境生态的改变。近岸海水网箱养殖生产虽然是与海洋生态最为融合的经济生产方式,但由于是人为的强加于海的一种生产方式,养殖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养殖动物的粪便和残饵等对海洋而言是“额外”增加的,养殖动物在海域当中形成了新的“生态位”,自然就对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造成冲击或打破[2]。因此,近岸网箱养殖场的建立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要科学测算安置网箱的海区海域环境的载鱼量,根据载鱼量来控制养殖容量,统一规划布局网箱和鱼种的投放量,确保网箱养殖系统与所在海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2.2调整网箱投放海区与工业开发协调并进

临海工业项目是广西重点发展项目,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不可动摇的大开发、大项目,其他一切项目都要围绕这些项目协调发展,这是广西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岸网箱养殖项目的布局要与临海工业项目的布局协调发展。或将网箱养殖区域划定到远离工业项目的排污口的海区,将网箱安置在15~20 m等深线的水域,可确保网箱养殖生产不受工业发展的冲击,促进海区养殖与工业开发的共同发展。

2.3政府要加快扶持建设海水养殖苗种体系工程

苗种是养殖的关键。由于缺乏资金与政策扶持,铁山港区沿海除了有一批设施完善的对虾育苗场外,几乎没有海水鱼苗育苗生产场点,所有的海水鱼苗全部靠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调入,苗种供不应求,而且由于长途运输和地理差异,采购回来的鱼苗应激大,养殖成活率普遍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广西海水鱼养殖生产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广西海水鱼类养殖生产的有效发展,建议政府加强扶持建设海水养殖苗种体系工程,在沿海3市建设一批海水鱼苗繁育场。具体操作上可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对虾育苗场进行改扩建,使之具备海水鱼苗繁育生产能力。此外,应重点扶持建设鲈鱼、青石斑鱼和卵型鲳鯵等广西自然分布有的名优品种的原种场。

2.4科技立项研发高效配合饲料

饲料是海水鱼类集约化养殖必不可少的投入品,是决定能否开展规模化养殖的首要因素。目前,广西海水鱼类养殖使用的饲料有配合饲料和海水野杂鱼。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研究,许多养殖品种还没有适口的或适宜鱼类生长的配合饲料,加上多数养殖户的养殖观念还没有转变,尚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意识中,因此,许多养殖户在开展海水鱼类养殖时仍然以投喂野杂鱼为主。只有养殖某些品种如卵型鲳鯵[3-4]、鲈鱼和某些鲷科鱼类,因为其饲料配方比较成熟而且易购买,才会在养殖全过程使用配合饲料。但是由于缺乏专题技术研究,广西还没有专门针对某一品种的且让养殖户放心的配合饲料。目前广西沿海使用的95%配合饲料是来自发达的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其余的5%来自当地。这种状况造成了广西养殖海水鱼类的成本居高,从而影响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科技立项研发高效适口、适宜的海水鱼类配合饲料是广西加速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业的重要措施[5]。

2.5建立信息平台提高疾病预防监控与市场流通信息的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只有信息畅通才能保障产业发展的顺畅。对海水鱼类养殖而言,疾病控制预防信息和产品市场流通信息是影响现代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的最大瓶颈。建议广西省级科研机构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尽快建立海水鱼类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和海水鱼类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有关病害防控和市场流通信息,确保广西海水鱼类养殖生产朝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6]。

2.6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操作水平,适时推行就业准入

目前广西开展海水鱼类养殖的群体主要是滨海居民、农民和部分转产渔民,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上而言文化素质较低,加上行业部门尚未推行就业准入,致使广西海水鱼类养殖业现状处在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下的水平。建议省级主管部门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专题立项加强海水鱼类养殖从业者的技术操作培训,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适时推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7]。可以联合劳动部门先在条件较好的市县开展试点工作,获得经验后向其他市县推广。

2.7走标准化合作化品牌化道路,做强区域渔业经济

“以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联合农户参与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必将是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目前广西已有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沿海投资网箱养殖生产业,政府和行业部门应该鼓励、扶持、引导这些企业联合分散养殖的个体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经营,共同打造统一品牌,把分散养殖集中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区域渔业经济的发展。

2.8引入休闲观光理念,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休闲观光是开展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常需求,是连接农业生产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必要环节,也是农业生产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转变增长方式的便捷途径[8]。广西沿海海岸线长逾1 500 km,沿岸滩涂、岛屿众多,而且滩涂平坦,水质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这些自然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建议政府作统一规划,改造近岸网箱的布局,增加景观装饰,提供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观光平台,使近岸网箱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与岸边自然风光景观相互照应相互协调,打造发展成为当地新的观光景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9-11]。

3参考文献

[1] 陈知算.近海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防治方法[J].中国水产,2006(11):62.

[2] 郝民杰,周文宗,张平.养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8-20,24.

[3] 蓝祥宾,陈文,翁如柏,等.卵型鲳鲹近海网箱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5(8): 37-37.

[4] M.C.柯里默,张建,蓝祥宾,等.在海南采用膨化饲料近海网箱养殖长鳍鲳鲹的生长表现[J].中国水产,2003(12):90-92.

[5] M.C.柯里默,张建,蓝祥宾.近海网箱中的鮸鱼养殖--来自中国温州的试验结果[J].中国水产,2005(8): 87-88.

[6] Michael C. Cremer H. R. Schmittou Hsiang Pin Lan Jesse Chappell 美国大豆工业海洋网箱水产养殖技术近海海水鱼类养殖网箱工程技术手册(八)[J].中国水产,2010(4):89-90.

[7] 近海网箱养殖渔业的主力鱼种—海鲡[J].渔业现代化,2004(3):51.

[8] 关长涛,王清印.我国海水网箱技术的发民与展望[J].渔业现代化,2005(3):5-7.

[9] 景发岐.深海网箱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比较研究[J].河北渔业,2010(3):58-59,61.

第4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摘要分析了白山市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的优势,介绍了该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为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吉林白山;江源口

白山市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腹心地带,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幅员面积1 348km2,全区总人口27万人,辖10个镇(街)、60个村、302个自然屯,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土地面积9 179 hm2,林地面积50 315hm2,辖区内有多个大型企业,公路、铁路密布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近年来,江源区特色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以当地森林资源为依托的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的优势

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区林地面积50 315hm2,森林覆盖率达76%,林下可利用植物2 300多种(绝大多数是中草药),经济动物350多种。尤其是林下植物中的橡子、松子、核桃、野果及野草等,为发展松野黑猪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绿色饲料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江源区境内有浑江、汤河、红土崖河、石人河等四大水系为干流的大小流域136条,总长835km,江河溪流纵横,遍布于山林之间,长白山的优质矿泉水2002年已被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评为世界优质矿泉水带,水资源十分充沛。二是品种资源优势。长白山白胸野猪源于长白山区,经人工驯化、繁育、按其习性喂养及科学选育成为优良种群。公母猪可做种繁殖而野性遗传基因不变,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的最优良的野猪品种。长白山特种野猪是以长白山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的野猪新品系,经过2~3代的杂交组合、多次选育、横交固定,在稳定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培育出的一种野猪新品系,称之为长白山特种野猪。长白山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和家猪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具有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和耐粗饲、易管理、好运输等特点。肉质嫩脆,野味浓郁,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胴体瘦肉率为68%以上,亚油酸含量42.8%,是家猪的2.5倍,17种氨基酸中有14种高于家猪,维生素b族、va、ve及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含量都高于家猪。三是技术保障优势。江源区在2001年就开始采用长白山野猪与家猪杂交培育长白山特种野猪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且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有强大的科研、教育、信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2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

江源区养猪户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驯养长白山特种野猪,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湾沟镇居民梁远程在1999年开始饲养野猪并取得成功,而且他饲养的野猪被吉林省食品检测站定为绿色aa级产品(20022020 701)。2004年江源区在湾沟镇湾沟村建立了长白山特种野猪繁育基地,推动了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在江源区不断升级,已逐渐成为江源区农民增收的希望产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野猪养殖业,在发展野猪生产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江源区的野猪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在湾沟、城墙、孙家堡子、砟子等4个镇街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场户13户,饲养量达3 029头,其中存栏1 535头,可繁母猪406头,后备母猪158头,种公猪28头;出栏1 494头;放牧面积110hm2,其中围栏牧场3处,共80hm2。养殖大场(户)有3户,即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江源区野猪林野猪养殖场和城墙街杨玉军野猪养殖场,其中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被中国农业大学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健康生态养殖培训推广示范基地”。

3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家猪由于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肉质松软,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等,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要。江源区的特种野猪,因其肉质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大大高于家猪,具有普通猪肉无法比拟的美食、保健作用,而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目前市场十分紧俏,特别是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需求量极大,毛重批发价30~50元/kg,发展前景非常乐观[1]。

江源区特种野猪种源好,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养殖长白山特种野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已成为江源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优先安排产业发展项目。发改、经济、科技、林业、畜牧、农业等部门要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项目,落实好国家扶持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要把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烈重点支持项目,产业相关的基本建设资金要向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其次,加强繁育基地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重点扶持湾沟镇湾沟村特种野猪繁育基地建设,抓好种猪的繁育。积极鼓励规模养殖,逐步实现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变[3]。重点支持规模场户、专业村屯建设。再次,强化产业化经营。依托湾沟镇湾沟村野猪繁育基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场户(小区)”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出精品,创名牌,推动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向产业化迈进[4]。

4参考文献

[1] 王子臣,刘慧锋,马世福,等.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措施[j].中国猪业,2009(7):34-36.

[2] 汪莉.特种野猪极有开发前景[j].技术与市场,2009(1):115.

第5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一、生猪市场行情现状

(一)价格现状:生猪(肥猪)自20__年6月开始下跌(当时猪价为4.5元/斤),至今已下跌至2.2元—2.5元/斤,仔猪价格更是跌至低谷,自20__年上半年的10元/斤,至今已下跌到1.5—2.5元/斤,价格下跌后,农民不仅在饲养量上减少了,而且在饲养方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部分农户从饲料喂养改为常规食料喂养或粗放饲养,从而使饲料销售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对__乡畜牧业的稳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从现阶段来看,价格在上半年回升的希望较小。

(二)影响价格跌落的主要因素:

1、外地区生猪饲养量过大,养殖专业户及大型养殖场增多,造成生猪市场供过于求,从而波及该乡生猪价格下跌,销售滞后。

2、品种不优良也是影响该乡生猪下跌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本地猪种在__乡仍然占了很大比重,使生猪体型差,瘦肉率低,屠宰出肉率不高,品质不优良,从而制约了生猪销售渠道不通畅,造成价格下跌。

3、今年三月__乡周边地区发生“五号病”疫情,造成生猪暂时无法销售出去,外地和本地客商也不愿前来购销。同时在疫病封锁期间,政府也不允许进行生猪购销活动,从而进一步造成了我乡生猪价格的下跌。

4、其他因素:如人为压价、不法商贩垄断经营等也往往造成价格短暂下跌。

(三)生猪养殖现状:现阶段该乡有生猪养殖户13000多户,其中:养50头以上的有10户,养100头以上的有5户,10头以上的达300多户,生猪总存栏量达85000余头,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20__0头,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3月份受周边地区“五号病”疫病的影响,生猪销售行情明显滞后,短时间内影响了__乡生猪的发展。

二、对__乡生猪的展望

(一)生猪价格展望:自去年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的下跌一直影响着该乡生猪市场行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的发展缓慢,使该乡农户牧业经济收入减少。按照生猪价格市场规律,生猪价格下滑后,一般要经过12到24个月的周期循环,才能出现生猪市场行情的缓慢回升,回升的速度一般在低谷价格的30%左右,仔猪在50%左右,按照这个规律,在20__年6月以后,生猪市场价格将逐步得到回升,当然回升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现在生猪(肥猪)价格为2.4元/斤,预计到6月份以后有望逐步达到3.00元/斤,仔猪价格由现在的1.5—2.5元/斤,预计到6月份以后能达到4.00元/斤,所以建议该乡生猪饲养户要耐心渡过3个月左右,生猪价格有望得到回升。

(二)生猪发展前景展望:__乡生猪养殖户多,饲养范围大,农户有丰富的生猪饲养经验和教训,而且有一支强有力的牲畜兽医队伍在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猪防疫、检疫、诊治做得非常好,政府也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在生猪发展上该乡有很好的环境基础,虽然就目前的情况和现状来看,由于受生猪价格下滑、周边地区疫病的影响、“两路”建设占地、生猪存栏量较去年有大幅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生猪发展目前处于低谷期。但是这个低谷期会在12个月左右逐步得到缓解,市场会逐步对生猪需求量扩大,价格也会随之回升,生猪发展会出现新的前景,所以现阶段虽然是亏损期,农户一定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在此期间将生猪以过低价格出售处理,要耐心等待时机,否则一旦价格回升,就可能出现“空栏”无猪出售的现象,同时,今年乡政府正加大力度搞好生猪品种改良,将在该乡白沙铺村选定养殖户70户作为畜牧业“整村推进”的示范户,建立“二元”母猪繁殖基地,实行滚动发展,使该乡生猪品种结构得到迅速改变,推动畜牧业向科技畜牧业发展。

第6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经济;问题;策略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种养结合型的循环农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同时,以不断优化创新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而积极响应国家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因而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过程当中则需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不断探究新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一、种养结合型循环经济模式的优势

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以达到实际的发展目标,仅依靠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难以达到实际的目标,同时还会增加环境承载力,达到环境最大容量,从而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负担,使得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到农业经济中能够将农业种植和畜牧业进行有效的融合,将动物粪便经过无害化的处理后,将其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而这种种养结合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能够有效实现猪场的无污染,零排放目标,为农作物提供充分的养料,以尽可能的减少肥料的使用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而通过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畜牧业的产值和产量,有效转换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产业化的经营,以结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生态环境发展。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更加注重种植业的发展,忽略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数目整体偏低。而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粪便和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速了对环境的破坏,废水肆意的排放到河道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从而导致大量的水生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濒临灭绝。而富营养化的河水用于灌溉当中,会造成田地肥力过重,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三、种养结合型发展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改善生产方式为了实现种养结合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则需要政府能够加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规划和引导,以帮助农户形成正确的养殖观念和种植观念,全面提高其创新意识,有效改善农业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则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且能够为农户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以带领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农户加强规划,从而结合其畜牧养殖和植物种植的现状选择合适的工作形式,全面提高种植和养殖的效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则需要加强畜牧养殖和植物种植技术之间的衔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二者的工作有效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协调发展,让畜牧养殖能够带动农业种植。

(二)调整生产结构当前农业经济总体呈现重农业,轻养殖的状况,而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以养猪为主,而正是由于在畜牧养殖中主要是以耗粮型畜牧业为核心,从而增加了养殖的成本,难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因而在现阶段的种养结合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则需要充分抓住各个地区的特色,以结合各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土质,水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在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同时,以加强农业结构的优化,从基础工作出发,实现农牧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际的经济效益,可以选择以草食为主的动物,以有效避免人畜争粮的矛盾出现,创建良好的养殖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7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1土蜂养殖优势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与陕西省会西安市毗邻,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省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称,被誉为“西安的生态后花园”。宁陕县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2.3 ℃,降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土壤气候条件适宜蜜蜂生存、采蜜、繁殖,是发展土蜂养殖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林区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群系繁多,生物多样性混杂,是发展土蜂养殖的天然资源宝库。因此,在宁陕林区发展土蜂养殖具有很强的优势。一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当地又有长期养殖土蜂的传统,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二是该县森林面积大(29.87 万hm2),林分质量好(覆盖率90.2%),植物花期时间长,春、夏、秋3季都有可采的蜜源。加之林区内河流众多,又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无任何环境污染,非常适宜蜜蜂生存和酿蜜,是发展高产优质蜂蜜的优势区域。三是宁陕县山多人稀,林农居住分散,发展土蜂养殖空间大,场地宽。农户只需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摆放蜂箱即可,蜂群之间互不拥挤,每个蜂群都有可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对提高蜂蜜产量十分有利。

2发展前景

多年来,宁陕县生产的蜂蜜不用出山,就被外来商人及过往游客抢购一空,常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销售价格连年上涨。因此,土蜂养殖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销路好。近年来,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运行以及宁陕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林区经济十分活跃,进山入林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度假的人员逐渐增多,形成以皇冠、上坝河为主的高档旅游度假产业带,土特产成为抢手货。以土蜂蜜为例,2008年宁陕当地蜂蜜价格为20元/kg左右,2011年涨至40元/kg左右,利润相当可观。二是宣传成本低。该县林区生产的蜂蜜颜色好、纯度高、味道香甜可口,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具有很高的食用和医用价值。保健、美容,护肤、滋补效果明显,既是优秀的保健食品,又是上等的医药良方,也是老人、儿童、孕妇、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理想的滋补品[3]。因此,大大节省了宣传成本。三是生产成本非常低。较小的投资,降低了农户发展土蜂养殖的门槛。农户只需要制作蜂箱,配齐巢础,购买蜂种和养殖配套工具就可以作业。土蜂繁殖能力强,每年都有分群的习性[4],农户收益后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实现滚动发展。四是效益比较高。在林区养蜂是一个投资小、收益大、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土蜂在正常年份下平均每箱能割蜂蜜15 kg左右,按照40 元/kg计算,30箱土蜂一年就能实现产值1.8万元左右。据调查,宁陕县目前尚无从事大规模土蜂养殖的公司和个人,市场仅停留在农户自产自销的原始阶段,产品质量残差不齐,市场行为混乱,亟待规范的产品来填补市场空白。因此,要放弃低效劳动生产,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抢抓机遇,把土蜂养殖产业搞大,把蜂产品做精,才能占有市场。

3发展建议

3.1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制订土蜂养殖发展规划,按照“1~2年搞示范,3~5年建规模”的发展思路,在资源好的村组划定养蜂基地,在每个基地中确定2个养殖大户并给予扶持奖励,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向农户提供资金保障,用于制作蜂箱,帮助其扩大蜂群,然后再逐步带动其他农户。

3.2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各乡镇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帮助农户聘请土蜂养殖技术专家,针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如分蜂、病虫害防治、割蜜流蜜、越冬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强化蜂群管理措施,定期组织养殖户座谈、交流经验,不断掌握新技术,增加蜂蜜产量[5]。

3.3扩大土蜂养殖规模

加强对养殖户的引导,从智力上开拓,政策上支持,经济上帮助,让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以土蜂养殖为主的小农经济,一个家庭发展10~20箱,若干个家庭连成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安置富余劳力且增加收入。

3.4成立土蜂养殖协会

做好蜂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抽调部分养殖大户或技术能手,由政府出钱,定期巡回各村组进行现场指导,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并结合宁陕县生态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申请注册蜂产品商标,设计产品包装及说明。改变目前简单、不规范甚至混乱的销售现状,扩大销售范围,让蜂产品进入城市超市,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4参考文献

[1] 龚文广.试论地中作房饲养中蜂[J].养蜂科技,2006(5):23-25.

[2] 晋华贵.东方蜜蜂的传统饲养与现代活框饲养的启示[J].养蜂科技,2006(5):20-22.

[3] 张建国.夏季花卉类蜜粉源植物[J].养蜂科技,2006(5):35.

第8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养殖环境;养殖技术;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5.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92-02

Abstract The Siberian sturgeon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very popular breed variety because of several advantages,such as delicious taste,high medicinal value,broad market prospects,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nggu County,breeding technology of Siberia sturgeon was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quaculture breeder.

Key words Siberia sturgeon;breeding environment;breeding technology;daily management

西伯利亚鲟又称钝吻鲟,属于鲟科鱼类,是现存于世界上最珍奇、最古老的亚冷水性生物鱼群之一,有“活化石”之称。西伯利亚鲟为软骨硬鳞鱼,肉厚骨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鲟鱼卵可以加工成鱼子酱,具有“黑色黄金”之称。西伯利亚鲟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快、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成为了很受欢迎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已开展西伯利亚鲟的人工养殖。景谷县于2011年引进西伯利亚鲟进行试验示范养殖,并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结合景谷县实际,将西伯利亚鲟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养殖环境

虽然西伯利亚鲟为冷水性鱼类,但其适温范围较广,0~30 ℃都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18~24 ℃。另外,西伯利亚鲟对水中的溶氧要求比较高,个体的正常生长需达到5 mg/L以上。因此,在选择养殖场所上要综合水源、气候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位于正兴镇铁厂村,是景谷县境内为数不多的理想场所之一。

1.1 水源条件

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水源引自铁厂河,该河流量充足,常年清澈见底,氧容量达6 mg/L以上,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常年平均水温为19.5 ℃,最低和最高水温分别为12.0、26.5 ℃,很适合西伯利亚鲟的生长。

1.2 气候条件

景谷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3 ℃,年均降雨量1 295.8 mm,全年无霜期日数346 d,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 993.5 h,年均相对湿度76%,气候垂直变化,使景谷县具有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生产力的高效性,因此是养殖和发展鲟鱼等优质水产品的理想宝地。

1.3 交通条件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2′~101°7′,北纬22°49′~23°52′之间,距市府普洱市140 km、距昆曼大通道90 km,全部为二级柏油路[1]。项目所在地铁厂村位于景谷县城东部,距县城60 km,距正兴镇政府驻地12 km。国道323线从附近穿过,距离养殖场仅有不足2 km,为养殖场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 养殖管理

西伯利亚鲟的养殖大体分为仔鱼培育和成鱼养殖2个阶段。在仔鱼培育过程中水花苗的培育最为关键也最具难度,水花培育得好坏影响着其后的生长。

2.1 仔鱼培育

2.1.1 苗种引进。由于本地没有该鱼种的繁育基地,因此需要从外地引进。刚引进来的水花苗经长途空运后,在温差和水质的适应上与原产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并不能立即放入培育池,必须将其连同氧气袋一起放到池里,使袋内的水温和池内的水温基本一致再缓缓地将袋子解开,将水花苗暂养在培育池内。这时的仔鱼靠自身的卵黄囊提供营养需求,其在进入底栖生活之前对外界环境反应异常敏感,主要表现在光线、水流和溶解氧等方面上。因此,要注意采取遮荫和水流速、流量的控制[2]。水深应掌握在30~40 cm,密度在3 000~5 000尾/m2之间。

2.1.2 仔鱼开口。自鱼卵孵化后7 d左右的时间,仔鱼体内的卵黄基本消化完了,这时就需要人工投食,为其提供饵料。仔鱼的开口成功与否是影响成活率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做到及时投铒、勤投饵。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营养价值极高,是仔鱼很好的开口料。将鲜活的水蚯蚓洗净,切成0.5~1.0 mm的小段,盛入盆内加入少量的盐(主要用于消毒),加入清水浸泡5 min,然后冲洗2~3次,滤掉脏物,用小瓢对水一起泼洒投喂,投喂量以30 min内食完且略有剩余为宜。投喂饵料前,先关闭增氧系统和减少进水量,投饵后15 min再打开。每份饵料分2次投喂,期间要做好观察记录。仔鱼阶段每隔3 h投喂1次,大概15 d后,将投喂的间隔时间延长到4 h,大约15 d的时间将投饵次数调整为每天5~6次。同时,要根据情况适时加大投喂量,防止投喂量不足而引起互相残食或生长差异过大。

2.1.3 仔鱼转口。经30 d左右的培育,大部分仔鱼长到5 cm以上,便可给仔鱼投喂饲料进行驯化。根据鱼体的口裂大小,将特种水产全价饲料粉碎成合适大小的颗粒,与切好的水蚯蚓适量混在一起,即作为仔鱼的转口料。投喂方法同上,每日投喂5~6次,经10~15 d便可完成驯食,之后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了。

2.1.4 日常管理。仔鱼的养殖是整个西伯利亚鲟养殖中最繁琐也是最关键的过程,因此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确保水中的溶氧,在水资源不够充足的条件下要采取微流水加充气机增氧的养殖方式。二是确保饲料的质量,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进行投喂,水蚯蚓要选用鲜活、无污染的个体。三是确保养殖池内的环境卫生,特别是在转料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残饵清除、排污及换水等工作,每天应清洗养殖池1次。四是定时消毒杀菌,消毒前先关闭进排水口,打开充气增氧机,用工业用盐对水均匀泼洒,使池水盐的浓度在5%左右,保持1 h再打开进排水开关,期间每隔15 min要巡察1次,防止鱼苗缺氧死亡[3]。五是根据摄食和生长情况及时分疏仔鱼,将规格和大小相当的放养在一起;平时做好巡察工作,一经发现病鱼和死鱼要及时分离和捞出,避免出现感染。

2.2 成鱼养殖

2.2.1 转塘。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养,当仔鱼的规格达12~15 cm时就要将其转入成鱼池饲养。刚转入仔鱼养殖的水深应控制在0.6~0.8 m,密度为300尾/m2左右,在排水口处设置好隔离网,防止仔鱼逃离。转塘时要选个体大、健康的仔鱼,认真清点数目并做好记录,用盆或者桶连鱼带水一同转移到水泥池中。

2.2.2 饲养。刚转塘的仔鱼每天投饵4次,之后随着鱼个体的生长,投饵次数减少为每天2~3次。饵料要均匀地撒到池中,注意不要将饲料投到离池壁和排水口很近的地方,以免造成浪费。根据鲟鱼口裂大小选择合适粒径的饲料,有时可将粒径大小比较相近的饲料混合投喂。所选择的饲料为沉性料,不仅硬度大还很干燥,因此在投喂前可往饲料上洒适量的水。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采用的是流水养殖的方式,饵料采用人工投喂,投喂饲料时要减小或关闭进水阀,既可以防止饲料随水排出同时还能使鲟鱼形成条件反射。投饵后要注意观察鱼,当鱼摄食完后及时打开进水阀,防止缺氧[4]。

2.2.3 日常管理。转塘后,仔鱼正式步入商品化养殖模式,日常的管理虽然不需要像仔鱼阶段的管理那么精细,但也不能松懈。一是在保证充足的溶氧前提下适当减小水流速,因为池内的水流速太快会增大鱼本身的能量消耗,影响鱼的生长育肥。二是做好巡察工作,早、中、晚各巡察1次,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发现死鱼、病鱼或杂物及时打捞,并做好相关记录。三是确保养殖环境卫生,每个月至少做1次鱼池的清洁,去除残留的饵料和其他杂物,减少病菌产生。四是刚转塘的鱼密度比较大并且生长速度也很快,及时分塘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视鱼的生长情况而定,每1~2个月分塘1次,将规格相当的鱼放养在一起,使养殖密度为20~30 kg/m2。

3 病害防治

目前,随着鲟鱼养殖的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大,鲟鱼病害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鲟鱼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炎病、肿嘴病、烂鳃病、卵霉病、肤霉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气泡病、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大肚子病、蛀鳍病等。在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里经常遇到的是细菌性肠炎和烂鳃2种疾病,下面主要介绍此2种疾病简单的防治方法。

3.1 细菌性肠炎病

3.1.1 症状及危害。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黏液。此病在水温高于20 ℃时,因养殖水体水质变差或鲟鱼摄食变质饲料容易暴发,多半是鲟鱼的幼苗较为容易感染,常引起大量死亡。

3.1.2 防治方法。此病的预防,保持干净的养殖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以及安全的饲料是关键。饲料选择粒径大小要合适,做到定时定量,定期投喂药饵(10 kg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 g)。如果鲟鱼已感染此病,则要及时治疗。方法是:外用土霉素合剂对水泼洒,1 m3水体用量为2~6 g;内服用大蒜素或痢特灵拌饵投喂,1 kg鱼每天用0.02~0.04 g,连服7 d左右,并经常更换池水。

3.2 烂鳃病

3.2.1 症状及危害。染病的鱼的体色较淡,游动缓慢,离群独游或沉底不动;鳃丝发白,呈斑块状腐烂,覆盖带水中泥土杂物的胶混黏液。该病主要危害鲟鱼的幼苗,死亡率很高。

3.2.2 防治方法。预防此病关键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换水,降低养殖密度,每隔14 d泼洒1次生石灰,使池水浓度为40 mg/kg。此病的治疗也可采用内服加外用的方法,用土霉素拌饵投喂,1 kg鱼用药量为50 mg/d,连续投喂3~5 d;外用二氧化氯泼洒,1 m3水体用药0.3 g,连续泼洒2~3 d。

3.3 其他疾病

由于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只要保持好环境的清洁,及时更换水源,定期投喂药饵和泼洒消毒杀菌药物,做好疾病的预防,则其他疾病很少发生。药饵按1 kg饲料加水产电解多维1.0~1.5 g、肝胆康2 g拌匀,每周投喂1次。消毒杀菌药物主要以生石灰为主,每月全池泼洒1~2次。

4 捕捞销售

经过1年左右的养殖,大部分的鲟鱼都可以长到1 kg左右,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可陆续捕捞上市。捕捞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鱼本身防止划伤,运输时的密度不能过大,减少鱼体表黏液分泌,最大程度地保证鱼本身的风味。

5 参考文献

[1] 冷启鹤,毛德昌,罗承绪,等.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2] 付春荣,庄芾思,乔明超.西伯利亚鲟鱼鱼种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2):13-15.

第9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对策;宜春市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4]。发展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林农收入,是助力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5-11]。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林地面积160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活立木蓄积量5132.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97%;全市现有高等植物3000种,其中木本植物101科381属1178种;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有已知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54种,其中兽类8目22科64种,鸟类19目39科232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爬行类2目6科37种;全市有官山、九岭山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有三爪仑、明月山、天柱峰、阁皂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有药湖、锦江两个部级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区域优势,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 调查方法

一是以全面普查为主:2016年3月至6月,全市各县(市、区)同时开展调查,调查各自所属区域内驯养繁殖单位的情况,包括单位的数量、产值和驯养繁殖的物种等。二是进行数据验证:在调查中,普查所得数据与存档信息(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许可按照物种的保护级别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级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都有存档材料)进行对比,验证驯养繁殖单位的合法性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重点核查:对重点单位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 、结果

2.1养殖概况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宜春市目前共有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个人)56家,共有从业人员281人。近年来,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蓝孔雀(Pavo cristatus)、眼镜蛇(Naja atra)、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等物种的驯养繁殖业在宜春市发展较快,养殖技术较为成熟,已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带动林农参与,有效缓解了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

2.2 养殖物种

全市范内的56家驯养繁殖单位所养殖的野生动物驯养物种共计20种,分别是:环颈雉、华南兔(Lepus sinensis)、蓝孔雀、眼镜蛇、王锦蛇、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果子狸(Paguma larvata taivana)、野猪(Sus scrofa)、尖吻蝮(Deinagkistrodon)、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滑鼠蛇(Ptyas mucosu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豪猪(Hystrix hodgsoni)、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梅花鹿(Cervus nippon)、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梅花鹿;其余物种为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江西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2.3 产业分布

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合计56家(表2),其中袁州区(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高安市各有1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5.7%;樟树市、上高县、靖安县各有7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7.5%;奉新县有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9%;宜丰县、铜鼓县各有4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4.3%;万载县有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6%。梅花鹿驯养单位主要是由东北地区引进的梅花鹿东北亚种,梅花鹿东北亚种已经适应低温寒冷环境,因此,国内大部分梅花鹿养殖单位主要位于东北三省[12]。宜春的适宜生境有限,养殖企业主要集中于海拔相对较高、温度相对较低的山区。

2.4 产业规模

2015年宜春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销售额达到659.3万元,年利润达到284.3万元(图1a、b)。其中,两栖爬行类销售额121.8万、利润53.7万元,分别占总销售和总利润额的18.47%、18.89%;鸟类销售额407.7万元、利润159万元,分别占销售额和总利润额的61.84%、55.93%,哺乳类销售额129.8万元、利润71.6万元,分别占销售额和总利润额的19.69%、25.18%。

图1(a)全行业销售额比例 图1 (b)全行业利润比例

3、讨论

3.1存在问题

3.1.1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自然性、盲目性突出。通过调查研究,宜春地区野生动物养殖业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科学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不少养殖户缺乏投资意识、盲目跟风,追求高效益,致使特种养殖品种存在单一性、片面性,造成部分产品滞销。对于一些新奇品种,没有经任何市场调查和技术论证,没有进行养殖论证分析、销售渠道和销售对象结构分析,仅凭一些“炒种”的信息介绍就盲目确定养殖项目,造成销售渠道不畅、产品积压、市场过剩、质量低下,挫伤林农的养殖积极性。

3.1.2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技术含量低、规模较小。我市养殖户以家庭作坊式养殖、散养、自然性养殖等为主,主要是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规模小而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没有产生规模效益,也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目前只有少数养殖品种能够具备产业化养殖,形成规模化效益。养殖户大多是自然发展,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没有形成面上效益,还只是围着经验转,没有突破创新。无论从引种、人工繁殖、产品加工、疾病预防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3)市黾鄹癫ǘ对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有较大影响。近几年来,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各品种市场极不稳定,价格波动很大,这对养殖户的养殖发展存在着毁灭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爆发的H7N9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禽业价格波幅剧烈[13],重创我市野禽业,很多养殖户销售困难,效益下降,甚至停产转业。

3.2 趋势分析

3.2.1野生繁育利用动物市场需求热点。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不同于家禽、家畜养殖业,其特点是种类相对较多,需求量相对较少,经济价值相对较高。我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按照其生物学属性大体上可以分为哺乳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

哺乳类驯养动物主要以中华竹鼠、豪猪、梅花鹿为主。目前除梅花鹿养殖有一定规模和繁育饲养水平以外,其他种类的养殖,尚处于进一步开发探索阶段。尤其是品种、繁育、饲养技术、卫生防疫等方面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此类动物养殖发展前景较好,重点是开拓市场,研究和引进新的加工技术,开发产品种类。

鸟类驯养主要以环颈雉和蓝孔雀为主,此类珍禽的养殖技术不太复杂,场地及设备要求不高,宜在各地农村扩大饲养,市场销售状况一般看好[14-15]。尤其是作为营养滋补型和野味食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孔雀因投资大,成本高,饲养管理有一定难度,作为新型食品价格昂贵,只有提高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成本,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两栖爬行类目前有一定养殖规模的有黑斑蛙、王锦蛇、眼镜蛇等。由于此类动物繁殖速度快,市场容量有相当空间,常被炒种者利用以获取暴利,使林农受骗上当[16]。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养殖主要受限于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销路开拓,应从产品多样化、产品质量和深加工上突破。

3.2.2野生繁育利用动物价格预测。野生繁育利用动物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野生繁育利用动物种源价格高,加之养殖户资金有限,大多数还属于家庭式零星散养,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容易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冲击。其次,由于加工营销等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养殖效益受中间商制约,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性。

3.3 意见建议

宜春市地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完全具备饲养野生动物的条件和环境。但我市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还存在于粗放、散养、不成规模和体系等弊端,如果要完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战略,必须对现有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传统成熟的养殖项目要给予扶持,进行集团化养殖,实现规模化效益;要分析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地理环境,鼓励引进新品种;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要组建全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内自律发展,完善信息网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让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野生动物的市场前景和问题;要建立宜春市野生繁育利用动物数据库,真正实现统筹兼顾、错位立项、资源整合、互为补充。

[ 参考文献]:

[1] 蒋志刚. 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J]. 生态学报,2001,21(11) :1909-1917.

[2] 赵学敏.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战略转变[J]. 绿色时报,2004(18):4-8.

[3] 王丽英. 安阳市野生动物特种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4):77-78.

[4] 郭宁. 三明市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状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16,43(1):249-252.

[5] 郭鹏鹏,吴辉,薛燕燕. 浅谈河南省栾川县野生动物的驯养繁育、销售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2(2):112-113.

[6] 吴碧华. 尤溪县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问题与对策[J]. 绿色科技,2015(1):112-113.

[7] 马艳春,陈文汇.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商业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设计及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2015,28(2):54-6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