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一、营造气氛,在教学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为此,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组织运动,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记得有一次,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波浪线,然后问学生:“面对这样的一条波浪线,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让我大开眼界。有的说是美味可口的方便面,有的说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还有的说是跳跃的浪花,更有学生说是衣服上的拉链……这些丰富的想象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恰如鲁迅先生所言:“孩子是让人敬佩的,他们能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巧妙联想,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国著名学者吴克杨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将想象能力寓于平时的点滴教学中。如我国汉字中表意字很多,在学生了解字义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沙”字时,我引导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很少有水。”类似的例子多了,学生自己能举一反三。如教学“甜”字时,学生能想象到“舌头碰到了甘蔗真甜”;学习“梦”字时,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树林下面的晚上可以做个好梦”……这种借助汉字特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既让学生有效识记了生字,理解了字义,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乐趣。

三、放飞思绪,在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不能囿于某一单独的活动,教师要创新方法,给学生构建想象能力培养的通道,让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平台,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识字时,我先让小朋友们朗读全文的词语,同时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与这些词语有关联的事物。在他们摇头晃脑地读完后,我启发他们:“各位同学,刚才你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呢?”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每个小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有的说,他自己好像正在公园里玩耍,里面有各种花花绿绿的植物,有小桥流水,大家正在嬉戏;有的说,自己正站在一座大山下,山洞里住着老神仙……虽然,有些想象显得幼稚又可笑,但是,学生的思绪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驰骋,这无疑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进入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古诗词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内容丰富,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感受诗词中的内在。如对《游子吟》一诗的教学,我通过课件,先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人外出前看到自己慈祥的母亲正在微弱的灯光下为自己缝制衣服的场景,再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直观影像,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震撼,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师生共同感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再让学生课后练笔,结合自己情感上的深刻体验,通过语言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再如《泊船瓜洲》一诗,我抓住诗中的“绿”字,引导学生想象春姑娘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将学生置于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深刻体验,从而自主进入诗的意境中,学生对诗中作者流露出的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自然也就容易领会了。

五、拓展文本,在课文领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或就课文中某一内容让学生补充,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五课《负荆请罪》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后,面对敌国的挑衅,赵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描写。

六、提供素材,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通过让人们在已经建立好的形象基础上,不断在自己的思维力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想象力同样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的重要性。她的话表明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在想象力的支持下,世界都是属于我们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拥有异常活跃的思维,充满着奇思妙想,但是这种想象力并非天生的。人类在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通过老师的引导,引导我们去看,去听,去想,让学生的思想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不断努力创造着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世界里不断的飞翔。

一、利用情景设计,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人的一生当中,人的情感往往是和想象力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画面,图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展示方法是比语言更加直观的,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语文学习中,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样更能让学生的想象力被开发和创造出来。

1.从课本中的图片出发,走出想象的第一步

学生的语文课本大都是图片与文字共存的。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力的锻炼,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图片之中和图片之外的种种意思,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图片,接着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图片中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同时说出相关的文字,这种通过学生自己重现画面的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这种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文中的插图,符合学生语文教育的时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随着画面有自己的想象,到达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2.利用科技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利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科技的运用大大方便了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在教学效果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在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上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所有的想象都是有所依据的,需要外界图像不断的刺激。而多媒体的应用,在锻炼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更有效地效果。研究表明,人们仅仅从听说的过程中获取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信息记忆。但是如果能都同时运用到听觉,视觉,人们就可以大幅提高信息的接受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在语文的教学中,巧妙地加入多媒体教学,并且和口述教学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可以极大的给学生带来想象空间。图文并茂,声音的融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丰富了学生对特定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下意识的想象,这些都是普通语文课堂中没有的,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通过把所学的只是读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二次想象能力是指的学生在已有的记忆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事物的能力。而朗读恰恰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次数最多的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透过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图片,这种想象是学生的二次想象,通过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又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种一边教学,一边由学生自己表达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独特的思维,也让学生亲口阐述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即兴的表达,让学生从中学会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自主的学习,自己学会读书。但是,不是每一次学生的表达都是十分流畅的,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在这种基础上,老师的提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的记忆,也能让学生通过流畅的表达,对语文的学习加深更多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说出语文学习中的文章内容和意思,而老师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让他们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一部分。这种学生内部的交流,是体现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建立合作关系和信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理解,把语文学习中大部分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口中的白话,浅显易懂,便于想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三、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发展想象力的空间

“定势的思维”是在学习中的一大禁忌。对于一件事情只拥有唯一的想法,就会让思维停止工作。假如没有那些神话,怎么会有现代科技的发展。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奇思妙想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四、总结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能力;策略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所说的想象就是人们跨越时空的一种思维方式,根据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我们所教的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谈谈这一做法。

一、学会观察,引发想象

通过观察可以认识事物,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通过它可以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事物,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比如,那些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创造性想象就会得到培养。

二、古诗教学培养想象

就诗歌本身来说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古人在做诗的时候,最能展开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可以对古诗赏析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游子吟》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像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

三、现代文阅读培养想象

古诗具有想象能力,而现代文章也同样有这一特点,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进行想象和联想的引导。比如,在教学《荷花》时,针对“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几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听听蜻蜓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很多学生就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很多学生都想象的非常美妙,具有梦幻般的美好想法。

四、作文中培养想象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阅读;想象力;培养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的头脑里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一、创设情境,唤起想象

情感与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问:雪融化之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雪融化之后变成春天。试想,假如这个孩子没有丰富的感情,不强烈地热爱着春天,他的脑海中怎能产生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意的想象呢?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材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让学生触景生情,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二、凭借媒体,丰富想象

知识经验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从中往往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动态化,强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突出鲜明的观察对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灵活的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江之歌》一文,“春潮是你的风采”“惊涛是你的气概”,对于我们北方农村学生来说,感性认识不足,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是学生真切地感悟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话说长江》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的真切感受,理解文中对长江像母亲一样孕育中华儿女的赞美之情。这样,学生的大脑活跃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然后通过合理想象让学生展开叙述。

三、巧用空白,发散想象

“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揭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1.利用标点补空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成分,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例如,《白桦林的低语》一文写道:“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投影出示这句话后,笔者引导学生由这里的省略号发散想象,此时,看林人的精神激励了你什么?要求学生仿写一句,同学们纷纷举手:“在默默的思念中激励我要有你那样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激励我要有你那样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合理地补充了课文的空白。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情感得到了陶冶。

2.紧扣疑点悟空白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创造想象动机形成的表现。例如,《穷人》一文第九自然段中桑娜想到“他会揍我的!”有同学提出她的丈夫真的会揍她吗?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后部分内容了解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后,反问桑娜的这一担心是否多余时,通过读、议、想象,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桑娜抱回孩子时的那份不安与今后生活的艰难,也进一步突显出桑娜的善良,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3.抓住结尾想空白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例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革命前辈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但事情的结果作者没有交代,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续编故事,他们的设想不论对或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4.运用迁移补空白

“为迁移而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就语文课而言,可利用语文教材中某些存在迁移点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促进学生策略的迁移,这其实就是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四、异想天开,发展想象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情景设计;潜能;空间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非常落后,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考试来设计的。以至于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训练考试常见题型,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来讲解习题。我们应该知道,小学是学生思维上最活跃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力培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通过让人们在已经建立好的形象基础上,不断在自己的思维力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想象力同样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的重要性。她的话表明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在想象力的支持下,世界都是属于我们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拥有异常活跃的思维,充满着奇思妙想,但是这种想象力并非天生的。人类在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通过老师的引导,引导我们去看,去听,去想,让学生的思想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不断努力创造着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世界里不断的飞翔。

一、利用情景设计, 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人的一生当中,人的情感往往是和想象力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更多的是通过画面, 图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种展示方法是比语言更加直观的, 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语文学习中, 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 这样更能让学生的想象力被开发和创造出来。

1.从课本中的图片出发,走出想象的第一步

学生的语文课本大都是图片与文字共存的。 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图片之中和图片之外的种种意思,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图片,接着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图片中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同时说出相关的文字,这种通过学生自己重现画面的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种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文中的插图,符合学生语文教育的时学生的能力水平, 让学生随着画面有自己的想象,到达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2.利用科技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利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科技的运用大大方便了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在教学效果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在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上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所有的想象都是有所依据的,需要外界图像不断的刺激。 而多媒体的应用,在锻炼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更有效地效果。 研究表明,人们仅仅从听说的过程中获取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信息记忆。 但是如果能都同时运用到听觉,视觉,人们就可以大幅提高信息的接受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 在语文的教学中,巧妙地加入多媒体教学, 并且和口述教学有机的结合, 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可以极大的给学生带来想象空间。图文并茂,声音的融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丰富了学生对特定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下意识的想象, 这些都是普通语文课堂中没有的,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通过把所学的知识读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二次想象能力是指的学生在已有的记忆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事物的能力。 而朗读恰恰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次数最多的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透过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图片,这种想象是学生的二次想象,通过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又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这种一边教学,一边由学生自己表达的模式, 可以激发学生独特的思维, 也让学生亲口阐述了自己的感受。 这种即兴的表达,让学生从中学会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自主的学习,自己学会读书。但是,不是每一次学生的表达都是十分流畅的,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在这种基础上,老师的提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的记忆,也能让学生通过流畅的表达,对语文的学习加深更多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说出语文学习中的文章内容和意思, 而老师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 让他们不断提高。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一部分。这种学生内部的交流, 是体现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建立合作关系和信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理解,把语文学习中大部分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口中的白话,浅显易懂,便于想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三、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 发展想象力的空间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72-01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人们可以对各行业进行艺术创作,想象力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小学生是想象力刚刚启蒙的阶段,就写作而言,写作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平台。在小学语文作文中,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小学生在启蒙阶段想象力的培养就能够得到锻炼,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文作文中想象力培养的现状

当今小学生在语文作文中想象力的发挥表现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忽略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我国现阶段小学义务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流。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灌输式、填鸭式,依然存在小学教育中。在课堂上,老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成不变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在语文作文中,老师为学生提供写作主题,写作方向以及固定的写作思路,导致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机器,缺乏自身的想象力。学生也对老师产生依赖的心理,按部就班的完成作业。

2、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

小学生生活积累缺乏,观察能力差,也是阻碍小学生想象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与溺爱,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走出温室,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少之又少。在生活中缺乏独立锻炼的机会,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缺少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想象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处在思维活跃、对事物很难有固定模式认识的阶段。想象力的培养,能让小学生在写作过程,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将对某一写作对象在自己想象力下以另一种方式和手法创作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对小学生活来说,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2、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主体性是最根本的特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想象力,能够更好更快的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方式和价值观,只有去掉层层束缚限制,给学生以主体性地位,才会让他们在写作中逐步显现自己的个性,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3、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水平

通过实践证明发现,语文作文中想象力元素的加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写作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体现的写照,而想象力的发挥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基础之上,在写作过程中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既能够不脱离现实生活,又能与想象力相融合,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其次,想象力能为写作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在传统语文作文写作模式中,往往会出现“词穷、没什么可再写”的现象,想象力元素的加入,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写作的流畅性、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思路枯竭、语言贫乏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建议

1、教师加强对学生自由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与自由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培养学生在语文作文中想象力能力的过程中,自由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自由思维是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和延伸。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利用这些手法进一步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2、丰富知识,储备想象素材

想象力的发挥都是建立在一定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它是对生活、对事物有一个不断成长、累积的过程,任何的想象力都不是凭空而产生的。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社会的阅历很少,对生活中人和事还不能有完全正确的认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想象力框架,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事物表象的储备。

首先,增加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室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对观察到的人、景、物,见到的形状、颜色、姿态等让学生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锻炼学生巧妙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看到的景象,使同学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进行想象。其次,让同学多阅读一些文艺作品。最后,在小学生储备想象素材的过程中,要注重优质素材的选取、累积。只有对优质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好地作品。

结束语: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想象力对于小学生作文的学习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意识的突出表现特征。在小学生语文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戚连香.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02):11-12.

[2] 陈新猛.浅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27):77-78.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理念,在近些年也是一直强调,对读书无用论也是一个有力的驳斥。而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和生活中交替地体验数学,在课堂内外理解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提供数学的学习素材。这就是对我们数学老师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归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观察周边的事物。去捕捉身边的数学问题。主动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理解生活现象,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学习数学。

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得将枯燥的课程和生活相联系,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丽,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一、 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过早地接触概念数学,脑海中难以将其具体化,对数学符号没有直观的感知,只是掌握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拿我接触过的一些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只知道500g是0.5千克,却不知道买菜的时候一斤是多少克。故而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重量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也大概知道了像方便面、罐装可乐的大概重量,学生亲身体会到物品的重量。而且我们平时使用的计量单位是斤和公斤,所以,让学生学会西方计量和东方计量单位的换算也很有实际用处。

同时,像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花朵、电塔、建筑物、摆件,有很多都是蕴含几何的原理,教师在鼓励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是在逐步增加,而且也不会再觉得数学在生活中一点用处都没有。

在以前数学课堂中,经常有诸如:“两只水管一只水管进水,一只水管放水,两者存在进出量差的时候,求何时能加满整个水池”,这对于数学来说是一道应用题,可是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却并不合常理。故而在教学中,我们在举例子,创设意境的时候,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些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接受、愿意做应用题,而不是排斥。

二、训练思维,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思维训练的情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挑战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以前在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中,我曾经给学生看了一幅以公园为背景的图画,其中有16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是捉方,10个是躲方。另一侧则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做丢手帕游戏,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这幅画提出问题,再给同桌思考解决。此幅综合情境图,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材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可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审题能力,并且为以后学生的数学思维埋下了一颗种子。又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给宠物狗过生日,但是应该在蛋糕上点几根蜡烛呢(也就是小狗几岁),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把知识进行讲解,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在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课堂创设条件,充分挖掘出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要素,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场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分析和思考,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也实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进而去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新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新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创新思维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古人曾这样解释学问:有学有问才构成学问。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对教材已有观点,思想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如:《金色的细雨》一课中,“铁路需要枕木,房屋需要梁柁”一句。有学生提出:现在建房不在需要大量木材,钢筋水泥可代替,这句话好像有点不妥当。另一句:“我和弟弟好像突然长大,紧握油锯,伴着风雪在林间高歌。”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就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质疑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

二、挖掘创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克服思维僵硬,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如:我在教完《松鼠的尾巴》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松鼠尾巴的功能,写一写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拓思路,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有的学生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的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幅插图,同一题目的作文,都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合教材、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五、利用素材、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阅读课文《地球清洁师》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如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了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

总结,我相信,只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一定会得到发展的。关于创新思维的阐述是较为粗浅,笼统的。许多总是涉及不深,有的尚未涉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探索,尝试的。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创新思想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1. 营造开放式英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习惯

开放式英语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习惯的基础。教师将会扮演营造课堂氛围的助力者,将更多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发挥,大胆“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表达对学习英语的认知与观点。营造课堂气氛有多种方式,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小话剧,设计有趣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My family ”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出4位学生,扮演课本中人物角色,A扮演妈妈,B扮演爷爷,C扮演男孩,D扮演女孩。

A和B站到讲台旁,C指着A对D说:“Who’s that woman?”

D: “She’s my mother.”

C指着B问D:“Who’s that?”

D: “Sarah’s grandfather.”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学习英语知识,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下能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内容,并可以大胆向教师提问,师生互相交流沟通,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习惯。

2. 结合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1 图文并茂式教学,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图文并茂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小学英语课本中课文都有配图或是插画,教师在授课期间,不仅负责传授相关的英语知识,还要承担其图文式教学讲师的义务。教师可以扮演旁白或是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生动形象地将课文中重要的英语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其知识点。

例如:在“Colours”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观察配图,配图中的颜色有哪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开展图文并茂式教学,将课本中的静态图片升级为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图片内容,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2.2结合课文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当代社会中提倡和推崇的一个词汇,而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类用独特、区别于大众的一种能力去创造事物。创新思维能力的运用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不可多得的因素。在实质上,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层面去思考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剖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What’s he like?”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Chinese teacher ?”从课本中的对话延伸到课外,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英语课本内容的印象。

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想象空间,使英语课文中的内容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3 结合课文设置情景,增强学生英语学习思维意识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内容多以对话和配图的形式为主,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内容,引导学生编排小话剧或者是微电影,学生参与课文中的角色,理解课文中英语语句的运用与技巧,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例如:在“At the zoo.”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排小话剧,甲学生扮演家长,乙、丙学生扮演孩子,丁学生扮演大象。学生通过英语对话,了解相关的知识。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这种小话剧的形式,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英语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力,扩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意识。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大脑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开放式教学环境基础之上,结合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展开图文并茂式教学,教师结合课文生动形象讲述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将课本内容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课文设置情节,师生共同演绎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意识。

[1] 余树花.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考试周刊, 2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