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精选(九篇)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

第1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探究

建筑施工是建筑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筑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不仅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实现,而且直接关乎土建商的企业利益,所以强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坚持管理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是实现建筑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制度是土建施工管理的基本保障,其不仅起到对施工人员的约束作用,而且以规范性的制度指导,来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进而促进建筑质量的实现。首先,建立健全施工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如施工材料制度、施工安全制度、施工环境制度等,尤其是施工环境制度,力图以有效地环境制度与管理措施,实现土建对环境污染的最低化,如废弃物处理制度、灰尘控制制度等。其次,强化监督体制,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并配备一些具有现场管理经验、高素质的管理监督人员,实现监督有力、有效。最后,实行施工责任制,这不仅要求建筑商承担建筑责任,而且要强化施工内部责任落实,将责任落到施工各部门、各环节以至各个施工人员身上,以强化施工责任心,最终实现强责任实现高质量的目的。

二 建筑质量性管理

建筑质量是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直接关系到建筑效能的发挥,以及人们居住与使用建筑的安全性,近年来,由于建筑质量问题缺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返工、房屋塌陷等现象,这就更加表明了建筑质量施工管理环节的薄弱性,而一般来说,土建施工的材料、技术以及设备是建筑质量的硬件保证,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些基础性要素。

1.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对建筑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成本占到工程造价的70%,这就要求强化建筑施工材料的选用与保管。首先,把好质量关,选用标准性、质量性材料。在选材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材料检测,保证材料合格,同时,将材料属性与建筑施工所需标准进行比较,选择适应于施工所需的标准性材料。其次,合理使用材料,由于建筑材料成本较高,其合理利用度不仅关乎建筑商的经济效益,而且很大成分上影响建筑质量的整体性能,在材料使用中,要加强材料与建筑的融合性,合理配置材料,如混凝土比例调整要与建筑不同层次相适应;充分利用材料,做到节省材料的同时,优化配置材料功能。最后,加强材料保管,在施工中充分考虑到施工进程和资金运转,合理安排材料运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保管,避免出现水泥结块、钢筋腐蚀等现象。在施工后,加强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这不仅起到了节省之目的,而且有效降低了废弃材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技术、设备管理

建筑质量技术、设备保证是建筑质量实现的重要条件,在施工现场要进行技术与设备的调整与使用。其一,制定技术、设备使用标准,合理规划施工进程,准确设备进入施工场地时间,同时,加强施工现场考察,确定施工技术与使用设备,以最佳配套性技术与设备进行施工。其二,进行技术、设备与施工条件以及成本定位。在技术与设备的选择上,不仅要看其是否适应施工现场的要求,而且要比较其价格值,如设备型号、技术标准等都对其价格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主体,选择技术、设备功能相当而又价格适中的进行使用。其三,加强设备维护,提升设备的利用率。

三 土建施工安全性管理

安全第一是土建施工的基本性原则,而强调安全是永不搁浅的话题,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仅利于建筑施工持续进行,而且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其一,强化客观性环境安全。加强安全制度制定,采取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制度,进行安全责任确定,以约束每个人的安全行为;创建安全施工环境,通过安全材料选用,安全设备利用等方式,为安全提供基本性保障;强化安全施工管理,以标语、图文等警示性提示,要求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其二,强化安全主体性。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以保证施工人员遵循安全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与学习,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使每位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以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倡导员工安全操作,安全施工,加强员工的内部监督与主观自我监督。

四 土建施工人员管理

土建工程规模大、人员多,由于人员的思想、来源以及工种类别等不同,造成施工现场人员乱哄哄,要想使施工现场秩序有条不紊,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以高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定与管理。首先,建立人员管理机制,制定进场管理条例、施工纪律、人员遵循条例、工种制度管理条例等,以约束性的制度性管理加强秩序管理与施工管理。其次,建立评价体系,以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来保证施工人员正常施工,相对于约束机制来说,激励策略更具有诱惑性,施工主体可以通过奖金、表彰、提升等多种正向激励措施,来促使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提高;建立人员管理档案,完善档案管理内容,其不仅涉及到员工施工技术、质量以及出勤率等,还包括其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以保证对员工的全方位了解。再者,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以感情作为融合员工的基础保证,使得以形成团结互助、高效协作、和谐共进的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最后,针对土建施工的技术性人员,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操作能力培养,提升其技术应用水平,以实现技术指导人员对施工作用的发挥。

总结:

施工管理是一项巨大而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环境保护等更方面,其基本目的是保证建筑质量,根本目的是通过施工质量控制以实现企业效益,而要实现建筑质量与建筑企业效益双目的,必须以相应的体制为基础保障,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全方位的控制与管理,尤其是施工安全、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关键点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伟. 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管理[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10)

第2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土木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流程复杂,牵涉到的部门、问题繁多,为了确保土木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建筑企业需要对施工流程及施工现场进行合力调整,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扼杀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1 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进度控制难。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仅与施工流程有关,而且与各流程的时间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要控制施工进度,就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调控。但是,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多以总包和分包的形式存在。总包单位在对工程进行分包时,由于项目单一,并未制定施工进度方案,对施工进程作出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分包单位无法按照进度完成工程任务,各企业之间缺乏协调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而工期延长,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管理费用的增加,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

(二)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于任何一项工程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土木建筑工作涉及到露天、高空作业,环境复杂,现场情况多变,加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构成不确定性,为施工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因素。且大多数建筑企业未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机制,施工人员对“安全”认识不够。此外,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场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未接受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也是依靠经验进行;二是企业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或是不能合理配置施工现场人员,导致安全人员紧缺;或是施工现场安全设备陈旧,导致其防护作用也将大打折扣。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不够、作业时缺乏有效防护措施,都是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三)施工技术指标缺乏稳定性。施工技术是影响土木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混凝土技术、基坑开挖技术、预应力技术等内容构成了建筑施工质量评定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技术指标却无法统一,不同的建筑企业根据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施工技术指标,又与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也造成当前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指标缺乏稳定性,给土木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任一环节技术无法达标,都会给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四)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公害问题。当前,雾霾天气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国民越发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土木建筑工程大多集中在居民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碎石、噪声等建筑垃圾,严重影响建筑工地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大多数建筑企业对于环境公害问题缺乏充分认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保护。

2 解决土木建筑施工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控制土木建筑施工进度。合理控制土木建筑施工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期,而且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合理控制施工进度,首先需要根施工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总包、分包单位签订施工进度合同,确保各企业均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其次,建筑企业要随时跟踪并掌握施工动态,并与各分包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一直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建筑企业自身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安全生产培训,要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要督促现场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设备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建筑企业应设备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与其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并密切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三)提高土木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提高,是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施工前,建筑企业可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设计并绘制出专业的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企业根据图纸进行规范施工,不仅有助于保证施工进度,而且有助于确保施工安全。土木建筑工程流程复杂,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繁多,因此,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可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将影响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以便选择最恰当的技术进行施工。此外,建筑企业需要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

(四)注重保护建筑工地周边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垃圾对于环境影响的危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和低碳,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粉尘、噪声等污染的产生,妥善处理已经产生的垃圾,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同时,还可以引进最新的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技术,以技术手段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3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建筑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关注。土木建筑施工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管理难道大,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施工进度,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引进先进、绿色、低碳的施工技术,才能在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1.1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中应用的必要性。在无时无刻不存在竞争的食品交易市场里,食品生产力直接影响食品企业的市场存活率,而生产环节的计量监督技术直接关系着产出食品的质量安全。现代企业为提升其综合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加强对企业食品生产环节的计量控制,因此科学有效地利用食品生产的计量技术是现代食品企业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食品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善,更多的人关注着市场中的食品安全生产细节,迫切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食品生产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流入百姓口中的食物安全,为食品生产企业计量技术的应用与设计提出了现实的必要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要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国民吃得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食品的净含量进行添加,这是食品生产环节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密切决定着食品的生产质量,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根本利益。在这样一个物流发达、交通便利的环境下,人们不断追求生活精细化、食品多样化和身体健康化,但是,伴随着食物越来越新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国家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监督工作是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而在食品安全生产检测中,计量技术监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1]。由于计量技术检测对精准度的要求非常高,故实施国家统一监管标准和统一数据计量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1.2食品生产环节计量控制重要性。近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群众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安全饮食上,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生产环节的监管,通过实施一些举措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环节的监管,比如对食品企业质量控制指导、规范食品生产管理与认证和卫生抽查监督等工作。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百姓已经慢慢意识到食品安全不是仅仅靠检验而得到保证的,还应该监督各个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控制与管理[2]。因此各大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生产环节的关注和控制,利用先进的计量技术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净含量严格准确地把控,以保证企业食品的安全生产。同时,我国的计量监督机构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应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计量设备加以检查和监管,监督其进行革新,实时实地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以此来保证企业食品的安全生产。具体到食品生产环节中,食品生产企业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按照国家食品生产标准进行把控,食品生产的配料、生产、过程监控及质量检验等都需要非常精确的计量,才能保证入口民众的食品更加安全化。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执行标准已经越来越严格,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生产环节的监管,以计量技术标准数据为基线,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准确计量,来保证食品生产的标准化、安全化和严格化,从保证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能力,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2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2.1提高企业管理层计量认识是提高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应用的必要条件。分析我国目前食品经营状况,我国过半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观念仍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对食品安全生产环节的关注并未被被纳入到日常考虑范围之内,这与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要求和食品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合,严重影响到我国食品经济市场的进步与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无法满足大部分社会人民群众对食品挑剔的胃口与选择。伴随着种种因素的需求,食品生产计量技术已经迫切地需要被定质定量定标定准地提升。2.2建立计量技术管理规范是保障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使用的必要措施。加强和建立完善的食品生产企业计量技术管理规范,是为了保证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中顺利推广应用,保证食品安全生产。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参照相对应的管理标准,进行食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生产人员与计量工作人员务必完全准确掌握食品生产环节的计量要点和计量技术特点,以保证食品安全生产,为食品经济地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为食品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保障。2.3加强计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是检测计量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在形成完善的计量技术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必须对管理规范有效执行,相关的专业岗位人员必须对计量技术精确掌握。对所监管的数据形成相关计量记录和生产记录等文件,持续对食品生产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监管数据进行监控。通过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对计量技术的应用,食品监管机构对计量技术的监管,可以确保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规范有效执行,以此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3-4]。2.4加快计量方法、计量仪器的更新,是提高计量技术应用质量的关键。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未将食品安全列入生产环节之内,“遵守”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生产技术也只是“面子活”,食品计量仪器和食品计量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食品安全技术的进步。例如有些食品生产厂家将十几年前的计量仪器购置到食品生产线上,却从未使用过,导致计量仪器的破旧、计量技术的落后。这都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巨大隐患。目前,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先进的计量技术和计量仪器,对计量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更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项。人民群众应同样肩负起监管这些仪器与技术的责任,国家应大力支持与推广这些技术与仪器的使用。2.5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是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应用的重要保证。在食品生产环节中计量仪器和计量技术能够顺利使用,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是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倘或某食品生产厂家有了技术设备,却无人可以使用,无人可以监管,那该设备费用无论如何高昂都形同破铜烂铁。因此,在食品生产环节中一定要加强对计量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职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保障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顺利执行,才能生产出令人“买得安心、吃得健康”的食品。

3结语

食品安全生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加强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有效推广与应用,提高计量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促进食品生产行业的健康繁荣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作者:巩芳 单位:确山县工商质监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晓莉.中国食品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研究: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柴欣.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现代食品物流中的应用——基于xx企业内食品安全管理可追溯系统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第4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是指为确保肉食品安全而围绕从饲料加工、养殖生产、屠宰加工、肉品加工、贮藏配送、销售到检测溯源整个肉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所建立的食品安全生产集成创新体系。

2肉食品安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饲料及其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均可能通过饲料使畜禽致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9]。相关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微量元素可以补充畜禽营养需求的不足,促进畜禽的生长,但是过分添加微量元素不能被畜禽吸收而被排泄出来污染环境,如添加高铜、高锌、砷制剂等,所以应该控制其添加量。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畜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10],可以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作用,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亦可减少和控制饲料中抗生素添加量。优质、安全的肉食品必须有优质的原料作保证,而优质的原料必须有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作保障[11],畜禽生产过程常因环境污染、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这些原因均在养殖环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关于肉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畜禽屠宰加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鲍清岩[12]利用通过对屠宰加工行业中检疫环节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传统检疫方式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射频识别技术与屠宰生产线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应用方式,实现了检疫样本的准确对应和智能识别与管理。畜禽屠宰加工要严把检疫关,严格执行动物检疫有关规定,杜绝采纳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如二氧化碳致晕技术、真空自动采血技术、立式蒸汽隧道烫毛技术、自动定位火焰燎毛技术和同步检疫技术等解决畜禽屠宰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问题;同时,提出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13]。畜禽的屠宰过程打破了本身的防御体系,肌肉组织又含有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14-15],在后续的分割、贮藏、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极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16-17]。分割工艺差异、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等因素,导致分割过程微生物污染难以控制,所以对分割过程中具体污染途径和微生物增殖速度的研究尤为重要[18]。畜禽屠宰后鲜肉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在高温及长时间烹调加工畜禽肉过程中容易生产一类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19]。在肉食品销售过程中,采用市场准入制度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20],规定肉食品能够进入市场销售的质量底线,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从而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关于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检测技术,对饲料及其原料有效组分与危害物质进行追踪检测,主要用以显微镜观察[21]、检测蛋白质[22]和检测DNA等为基础的方法[23]对饲料组分检测;但是目前相关饲料成分检测的方法存在问题,大部分方法不能有效地将允许畜禽组织成分和禁止的组织成分区分开来,比较容易出现假阳性[24]。畜禽疫病防治与诊疗是肉食品产业链安全生产体系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疫病潜伏期差别大,而且有些疫病容易传染、变异和耐药性,这就给防治与诊疗检测增加难度。大量研究表明,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25]和蛋白质免疫技术[26]可以有效地对畜禽疾病诊断,便于疫病防治。关于肉食品全产业链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药物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21]、仪器检测方法[23,27-28]和免疫分析法[29-31];但是相关检测方法都只能做到定性分析,而未能定量分析。

3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创建,应包括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和快速检测技术等整个肉食品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

3.1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品质、安全贮存、配方中对各种投入品用量与安全的控制、饲料加工工艺的合理设计和参数的恰当选择、操作过程的管理和加工后饲料贮存管理等。只有严格控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生产出安全的饲料。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饲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二是饲料生产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三是饲料产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3.1.1饲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饲料原料必须执行国家《饲料卫生标准》,使用添加剂必须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药物添加剂要符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由于抗生素进入肉食品产业链将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开发和应用寡聚糖、活菌制剂、中草药、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免疫增强剂,取代抗生素;同时利用酶制剂和有机微量元素,降低矿物质及无机微量元素的用量,确保“饲料无忧”。3.1.2饲料生产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在饲料是生产加工工程中,应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加强投入品特别是添加剂用量的管控,严格执行配方标准和加工工艺参数,制定科学的作业指导书,确保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按特定程序和标准操作,实施饲料配置过程安全控制、确保饲料安全。3.1.3饲料产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饲料在出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饲料在销售和使用过程容易受到微生物等污染,所以在使用前还必须对每批饲料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所有指标都能达到无公害饲料标准,养殖单位应与饲料生产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饲料安全的可追溯。同时,通过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档案记录保存体系、校验体系,保证最终产品中各种药物残留和卫生指标均在控制限以下,有效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进入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生产环节,才能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3.2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畜禽养殖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投入品安全、疫病防控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方面。因此,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应包括生态养殖环境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科学养殖安全体系等。3.2.1建立生态养殖环境体系养殖生态环境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生态养殖环境体系,严格按照GB/T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农业部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确保畜禽生产环境安全。3.2.2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是确保养殖安全的重要手段,动物疫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动物疫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养殖环节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同时,利用疫病诊断实验室,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对病菌病毒进行分离与诊断,利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达到快速准确诊断疫病的目的,及时分析确诊病症,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保健计划,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养殖场生产和疾病监测记录,从而制定养殖保健计划和有效制定免疫程序,建立养殖场疫病监测与保健体系,实现全程保健、健康养殖,从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3.2.3建立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科学的用药制度和针头监管制度、以及出现药残超标及断针时的应急处理技术。建立并保存免疫和全部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商品名及有效成分)、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避免药残超标及断针的产生。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及休药期,建立药物使用监控体系和用药追溯制度。同时,在养殖环节建立并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从养殖环节确保肉食品安全。总之,养殖过程应建立“六大统一”新型养殖安全保障体系,具体为:建立统一饲料供应体系,确保饲料安全;建立统一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品种优良;建立统一防疫体系,确保防疫安全;建立统一饲养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饲养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产品收购体系,确保产品的可追溯。

3.3构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在畜禽屠宰加工中实行高度自动化生产,并最大限度地保持畜禽的自然风味和提高卫生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综合利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经常检修设备,生产环境监控,提高肉食品加工操作者技能及安全卫生意识等;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屠宰加工遵照HACCP管理体系。创建并完善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体系。在肉食品加工过程,要建立肉食品参杂检测体系,不同组分肉食品分别加工,避免与其他肉类参杂,并标明肉食品中的各个成分及含量,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双向电泳和免疫学技术等手段对其参杂进行检验[32]。避免出现类似宜家“马肉风波”事件,而对肉食品行业造成不必要困扰。

3.4构建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

肉食品流通环节尚缺少统一明确的具体规定,亟待国家出台肉食品储运、销售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对进入市场的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20],按照GB/T19221《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建设,创建统一“配送、标识、标准、持证上岗、管理”的营销模式。肉食品市场销售单位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带有原产地标志的销售标识,发现问题以便以最快捷的方式追溯查处。在销售过程中利用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替代感官检测;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构建“流通无忧”。

3.5创建肉食品产业链安全生产快速检测技术

在肉食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中,动物疫病、违规使用或误用药物、滥用添加剂等造成猪肉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应用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建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饲料污染物检测技术、活体病菌(疫病)检疫技术、猪肉及制品的污染物检验技术和药物代谢与迁移规律研究,实现有害因子代谢和迁移的安全性监测,是有效开展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长效管理的有力手段和关键。因此,针对肉食品生产中主要的和可能存在的有害因子(生物性和化学性有害物),从快速现场筛查和高通量检测体系着手,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典型病源微生物高通量筛查分析平台和基于光谱、色谱技术的化学有害物质的高通量筛查分析平台,研究建立化学污染物、活体病菌和肉品加工二次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等关键检测技术,有利于动物药物代谢监控、产品安全迁移检测和溯源监控,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

3.6建立肉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

按“从源头到餐桌”的科学理念,针对肉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创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肉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有利于监测任何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应用数码技术与微卫星DNA标记,研究动物源性猪肉个体鉴别和产地鉴别研究;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等基因分型方法,研究猪肉中病原微生物溯源系统,揭示猪肉各个环节中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各种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变迁规律,建立肉食品产业链安全可追溯体系。

4结语

第5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修施工;技术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装修工程中,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施工与验收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以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氛围,确保工程项目验收符合国家与地方的相关验收标准,并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满足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但目前我国一些建筑装修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尚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所以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1优化技术管理的意义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由此可见,优化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企业建立的ISO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有序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②保证施工工艺水平的先进性;③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④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⑤创造更多的建筑装修工程精品;推动我国建筑装修行业更上一层楼。

2优化措施

2.1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①按企业已认证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要求找出企业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跟踪改进;②在深化设计方面结合企业实际强化设计部,按工程的需要配置设计师,对总装修图进行深化设计,而且深化设计必须充分体现总装修设计风格;③按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配置相应的岗位,并将各岗位职责明细化;④根据施工阶段合理调配人员及其分工;⑤基于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需要,定期开展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培训工作,基于安全的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⑥基于储备人才的需要引进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确保技术管理层发展的持续性、先进性。

2.2不断优化建筑装修工程整体管理制度

①注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技术文件的落实与完善,按企业的质量体系要求不断提升技术管理团队和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确保各技术岗位均配置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预防和避免施工责任不明确或无责任情况的发生,使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发挥出来;②注重质量技术交底工作与技术档案的管理与落实,施工前必须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不能施工;③为预防盲目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分级进行,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要进行重点的质量技术交底。

2.3基于环保理念优化材料采购方式

在经济社会的潮流中,一些建筑装修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建筑装修施工企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实现资源节能型、社会友好型企业的发展目标,维护社会利益,保护好周边环境。①施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应以有利于环境改善,绿色采购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把采购环保的设备和材料变成自觉行动;②注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环保意识的提升,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③引入环保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采购环保的建筑装修施工材料。

2.4基于进度需要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施工资源配置合理与否是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为了按施工进度计划,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该针对工程的特点进行方案对比优化施工资源的配置,考虑人力资源、施工机械的配置,施工工序安排、材料的供应等,保证各工序衔接合理满足进度要求,保证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质量。

2.5基于施工文明化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以施工文明化为前提的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优化施工作业管理;②优化施工质量管理;③优化物资流通管理;④优化施工安全管理体制;⑤优化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⑥优化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

通过优化六大施工现场管理内容,达到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始终以市场主导企业发展方向,以业主需求为中心,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建筑装修产品;②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和原材料浪费的现象,确保施工作业始终在阳光下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③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注重全员思想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④实施定额管理制,既降低物耗也减少能耗,确保原材料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控制好工程成本;⑤以发挥综合管理效益为宗旨,不断优化施工现场作业的协调性,确保现场投入控制的有效性,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⑥施工作业均衡化、标准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水平;⑦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在安全的施工环境中,高效、保质。

2.6基于工程变更加强技术文件管理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工程变更的影响不可小觑,工程变更参考应作出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考虑,并妥善保管修改的文件,以确保有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对于工程竣工图上没有的项目和增减的工程数量应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不得遗漏有关任何技术数据;②仔细核查进度验收资料,这是因为工程各施工环节关系紧密,如果同一实体各工序资料日期对不上,这就给后期的资料整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填写进度验收资料过程中必须高度认真负责、及时准确、规范,并要由项目负责人监督和把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建筑装修中施工技术的管理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更是促进我国建筑装修行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的迫切需要。为此,作为建筑装修施工企业,应结合市场的大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建筑装修工程整体管理制度;基于环保理念优化材料采购方式的同时基于工期需要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基于施工文明化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同时基于变更需要优化技术文件管理等一系列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使企业走向不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芮峥渊.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讨无线互联科技,2011,(09).

第6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1.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62.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技术、(航空航天)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第7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关键词:煤矿;采矿工程;采矿工艺;技术分析

1煤矿采矿作业的特点

采矿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采矿作业的主要特点:①矿产资源的固定性,采矿作业的工作对象为矿产资源,它们是自然界存在的固定矿体,且具备一定的不可再生性,因此,矿址是无法随意选择的;②采矿人员的流动性,我国分布着很多中小型矿产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力较低,加之工作环境恶劣、工人报酬低等因素,采矿工作中难免存在人员流动问题;③矿资的不可再生性,随着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矿资逐渐呈现枯竭趋势,为了保证矿资的原量供应,就需要进行深层开发,这不但增加了开采难度还降低了生产效率,甚至造成贫矿的出现;④矿产资源质量不稳定性,作为一项收益高、风险高的项目,矿产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之其开采周期较长、开采条件复杂等因素,标准化开采简直遥不可及,极易影响矿资质量;⑤开采难度较大,采矿作业具有很大风险且多数在井下进行,实现自动化与机械化具备很大难度。

2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分析

(1)缓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缓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所用的刨煤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开采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等特点。但为了能更好地保证煤矿开采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还需研制一套与薄煤层开发相匹配的煤机综采液压支架及其它配套技术。(2)缓倾斜厚煤层开采技术。对缓倾斜厚煤层的开采需使用一次性开采技术,这项技术特别注重加强支架结构强度,因为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防止出现滑倒等现象。同时,也能避免顶梁焊缝出现开裂或四连杆变形等现象的发生,另外一次性开采技术还保护了千斤顶可以安全工作,进而提高开采工作的安全可靠性。(3)深层井开采技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深层井开采技术的重点工作包括控制矿压、防治冲击地压、瓦斯和热害及深井通风和井巷布置等。该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热危害性很大、冲地压较低和煤层岩石抗压力低的地段,为了更安全地开展开采工作,在进行开采前,需重点研究深井围岩状态及其应力场的分布特点和深井场地的环境变化情况。(4)填充开采技术。填充采矿工艺技术指的是在回采工作前进期间,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对于采空区进行补足,通过一定的支撑强度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面对特殊开采环境的情况下,在填充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联合支架支撑,确保采空区一年的支撑强度。该工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回采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5)溶浸采矿工艺技术。溶浸采矿工艺技术属于化学开采方式,在开采前期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探,结合矿产资源的化学与物理特性深入分析,选择合适的溶浸液灌注到矿层中,与目标对象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把将要开采的矿产资源固体转化为液体,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溶浸采矿工艺技术的安全系数高、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率高,同时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理念,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工艺技术。

3煤矿采矿工艺技术的改进策略

(1)完善政策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制度,企业管理者不应只看眼前利益,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应用。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倡导煤矿企业技术创新,对于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政府也可以制定强制与鼓励措施,实现奖罚并重,提升企业对先进工艺技术的认识度。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煤矿行业的工作目标、开采流程,并严格划分管理者的岗位职责,制定各种管理办法,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参,工作中各司其职,避免违法操作,实现采矿技术的规范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工艺技术智能生态化。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煤矿行业也不例外,只有将自动高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煤矿开采作业,才可以真正实现煤矿开采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相较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无人开采将是主要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它不但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还可以确保工人安全,为煤矿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生态化也是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煤矿开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物,给矿区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为此,煤矿开采技术不但要实现智能化,还要在降低污染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化发展,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3)建立塌陷预警系统。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系数极低,企业亟需借鉴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组成先进的地理位置信息主体,建立煤矿塌陷的预警系统。比如,在采矿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3s技术综合分析方法,全面监控矿区表面的塌陷区域,并根据遥感图像分析判断,在分析采矿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井下矿区的灭害管理系统,以保证工作人员监测、记录、管理井下的煤矿数据信息,在储存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动态反馈,从而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做到安全生产。经过长期的技术研究,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矿开采技术系统,例如,以填充为导向的成套技术,以废石处理为导向的整套技术资源等。采矿工艺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开发研究开采技术,才可以确保煤矿行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明显进步。(4)提高采矿人员素质。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影响企业效益的首要因素便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煤矿开采工作的独特性,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大都繁琐复杂、重复性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因此,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一方面,应教授采矿人员熟悉使用各种设备,了解采矿中的技术知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对采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应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注意采矿中的细节问题,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结束论

总之,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够显著改善工作的安全性,提高开采效率和质量,推动矿业的稳定与持续化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矿山采矿工作应当结合安全与环保理念,积极开发绿色开采技术,在提高矿产开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采矿带来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翟戈,钟磊磊.对采矿作业中采矿工艺技术应用的问题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5,(3):8-10.

[2]文兵.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2):19.

第8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信息技术 环境监管 地位 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监管中的地位

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利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的同时,努力借助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技术手段,从整体上改善环境保护条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动环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环境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库技术、GIS与遥感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站建设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环境信息管理技术与工作经验等。

环境信息技术为区域环境提供了高水准的环境数据信息,她对基础数据的获取和建立,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实现了空间和事件的转移,也就是在空间上由野外转入室内,由企业转到环境保护部门,在时间上从过去到现在的研究发展,形成定质、定性、定量的三维空间上预测、管理模式。

环境信息技术对环境进行的监测、监控,获取的区域环境基本数据的变化资料,提供了生态环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的管理与治理等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政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上,通过区域环境网络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可使同级与上下级政府部门实现管理和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政务网络,部门间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工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络。环境保护部门可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公共信息资源与行政服务。其发展可促进政务手段“用”上的变革。政务内涵“体”上的变革,从而拓广成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政务协同办公,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即由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转变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从管理走向服务,进而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形成了当今环境监管时代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环境信息技术也为环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管理的模式,由原始的人工采集数据、人工分析、人性化的环境管理范畴中,推动为全新的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把陈旧的主观环境模式逐步变更为客观的管理模式,使环境监管中脱离了认为操作的因素,为科学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服务,它的应用与发展,对环境监测、评估、污染源监管及环境评估与调查,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监管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监管中的作用,虽已有成功的案例,但在中国仍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有些应用还没有达到实用化、产业化的目标规模。但它的应用具有从终端到服务器的多层网络化特征;具有智能化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功能;具有在环境保护领域终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服务功能,真正体现人力、物力得到充分发挥。它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有着光明的前景,而其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则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大幅度地提高环境监管信息的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省地市为主要干线的环境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能打破废旧传统人工的传递方式,即可迅速快捷地实现区域或部门间的环境网络信息共享,改变信息交流方式,提高环境管理信息的建设和共享。

2、充分展示环境管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自从环境管理政务试点工作在全国部分地方开展,收效显著。但它也受地理位置的约束,宣传效应和关注度大打折扣,而利用目前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各地环保系统建立的环保网站,将会使社会各界人士,足不出户,全面了解不同地方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程度及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带动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全社会人人自觉保护环境的主动意识。通过环境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更好地收集和公开环保信息,有利于开展政府与公众互动,保障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更好的保障公众权益,调动和发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的积极性。

3、能快速准确全面掌握区域环境的变化信息。利用现代环境信息技术,获取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数据图画资料,使人们对区域环境的数据实现采集、分类、统计、汇总,从而全面的分析,快速掌握动态的区域环境质量,为环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能系统地、综合地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能提高环境监控能力。现在有不少污染排放企业,受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执法人员,搞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就是你来查他,他的污染防治设施就运转,走了以后就关机。如果对其不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那绝对做不到监管到位,环保部门的同志就要负法律责任。如对其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等,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环保部门就可能远程可视地监控,杜绝污染物偷排现象,全面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5、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行政管理审批平台系统,使用起来能提高工作效率,能促进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实现污染物源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能够推动污染源综合管理的一体化,减轻了办事、处理事务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标准体系,其作用对提高行政效率是非常明显的。环境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彼此融合、相互作用,不再是单纯的环保管理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把环保系统的工作和社会上相关工作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环境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政府管理流程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提升的是整个环保系统的行政效率和业务能力。

第9篇: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时期各项工作对于自动化仪表应用的不断增加,自动化仪表的安装也逐渐成为了相关人员的关注焦点,而相关人员对于此工作的关注呈现出对技术管理方面的明显侧重,完善其安装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成为安装人员必须主动考虑并努力推动实现的一项工作。

一、深入把握自动化仪表安装各项图纸资料

安装人员对自动化仪表进行安装施工的第一步就是对图纸进行阅读及审核,查看安装图纸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地对各项问题予以解决,并努力地进行对于各部分规定的理解与掌握。

1审核设备方面的问题

安装单位必须对安装设备的汇总表以及规格书进行仔细阅读,并切实地为各设备绘制出完善的一览表,并以此为参照对设计图纸进行比对,审查其数量是否正确,以及各部分仪表是否存在选用的失误。然后,再对施工的工艺流程图以及仪表的平面位置图进行审读,对于仪表的位置图的审核,尤其应当重视对每一台仪表所具有作用的审查,以及其具体的安装位置。

2检验材料与电缆方面

安装单位在做好上一步工作之后,就要对安装图纸中的材料表、电缆汇总表以及平面的位置图等进行审验,利用比例尺对平面位置图进行详细的丈量,确定材料的实际需求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图纸进行对比,查看其设计的材料表以及电缆表中的具体规定是否精准,进而做出实际的材料应用计划表。

3审查具体的安装图纸

安装单位完成对于设备及材料等方面的审核与把握之后,就要对整体的安装图纸进行审验,即阅读施工的安装图、原理图、系统图、走向图等细节方面,以确定仪表仪器等各方面是否具有正确的连接方法、连接线路、控制方法、安装及控制方法。

二、培训安装人员并进行技术交底和组织设计

安装单位在确定仪表的各项安装图纸资料不存在问题之后,就要对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培训,并切实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待各项工作皆处理妥当之后,就要对具体的施工安装工作进行组织设计,为安装施工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组织基础。在此环节的技术管理大致如下:

1培训人员

安装单位应当依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对此安装工程的各项任务进行精细化的划分,选择合适的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构建团队,将具体的工作分配到各安装团队,并做好对于团队人员的搭配,使工作的团队实现在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擅长方面的协调搭配。然后,针对工作任务的分配对各施工队伍进行技能与技巧的培训。

2技术交底

安装单位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对各工作团队进行技术较低,将安装的位置、方法、技术要求、所需时间、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传达给每一个施工人员,并且组织技术人员对各施工环节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熟悉相关仪表仪器的具体性能、工作原理、零配件的组合方式、工艺流程等,以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掌握相关的施工要求。

3组织设计

3.1 把握安装人员状况。施工单位要以具体的施工任务分配要求,以及国家对于各环节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及安全保护措施,对相关施工人员加以教育,以避免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并根据对于各施工环节的具体任务,做好各项数据的计算,对员工技能掌握的全面性及熟练程度的分析,以及对于施工方案的编订。

3.2 做好与相关工程的协调。安装队伍应根据仪表安装工作具体施工内容,分析其与其他各项工程存在的联系,并通过与其他工程进行沟通协调,以保证各施工作业能够顺利地交叉进行,避免各工程之间相互牵制。安装队伍尤其是要与土建工程施工做好配合,通过土建施工所需的设备数量、种类、水电、人员生活条件等进行研究,以达到对于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有效支撑。

三、做好施工和竣工验收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

自动化仪表的安装施工环节以及其竣工验收环节,是其施工质量的直接决定环节,施工队伍可以参照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施工环节技术管理

1.1 做好设备材料验收。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针对施工图纸,做好对于设备及材料的使用计划书,并以此作为参考对所领取的所有仪表设备和设备的附件与配件等进行审验,检查各部分的型号、规格等是否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要求,然后对检验的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保存好设备的合格证与使用说明书等资料。接下来要对设备进行初步的抽样调试检验,查看设备与附件、配件等是否在运输途中受到了破坏,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材料及时地开展维修工作,或者对于某些破坏严重的材料进行重新的采购订货。

1.2 合理分配施工工作。施工单位要结合其在组织设计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构筑的具体协调配合计划,将验收的一些设备材料交给相应的单位进行施工,如应用在设备法兰底座的保护套管或者是相关的控制阀与调节阀等转递给其他的专业施工队伍,与其他专业单位进行配合施工。

1.3 规范人员分配工作。施工单位要以组织设计环节制定的各部分人员分配的计划,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实际的调配,并再次向这些施工人员强调关键技术、安全措施、施工配合等,以提高他们的规范施工意识,保证工程的安装工作达到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顺利开展以及及时完成。

2竣工验收环节管理

施工单位在完成各细节工程的施工之后,要严格地对其实施复检验收,使用不送电的方式对安装工作进行试动检验或者是零点检验,确定其施工合格之后,做好验收记录,再允许下一个环节开展具体的施工,对于存在问题的施工环节则及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返工,使工程安装的各个环节在严格的施工衔接控制中达到质量保证。

同时,在整体工程施工完成之后,施工单位还要组织验收人员针对各项施工图纸、表格、文件等资料,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查看其施工各环节是否实现了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精准性,及时处理各种以呈现或潜在的问题,然后将合格的工程递交给相关的业主,并且对验收完成的项目做好档案的整理与封存,为以后的安装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结语

自动化仪表的安装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安装单位在进行施工安装时,一定要努力做好对于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确保安装工程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肖红. 浅析自动化仪表安装技术及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 董锐,李涛,郜小晶. 浅谈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材料的选择[J]. 河南建材,2010(01).

[3] 崔书源. 自动化仪表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甘肃科技,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