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绘本教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绘本教学的概念

第1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一、教师教学设计中概念图的应用

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即教学设计,而有助于教师备课的工具就是概念图.借由概念图教师可以详细分析各个知识点的结构,总结并归纳出教学思路,有机地将相连单元概念联系起来.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展开扩展性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学习.另外,概念图还可以作为教师简案使用,通过概念图罗列一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学生便能一目了然的弄清这些知识点间的关系.例:讲解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机构》时,可以构建以下概念图:

上述概念图简洁的展示出细胞结构的主要内容和关系,当学生看到这一概念图时,便能深刻认识到细胞是统一的整体,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板书模式构建这一概念图.

二、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实际上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生物日常实践教学中,可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并创新学生学习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概念图可清楚了解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与教师的思考过程.并且层层递进的概念图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章节所有知识点,进而让学生直观轻松的进行学习,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健全的概念系统.例:《DNA分子结构》教学过程中,构建以下概念图:

利用上述概念图呈现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展示DNA立体模型,让学生快速了解DNA组成结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概念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概念图后,会增加他们对接下来内容学习的动机,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概念图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最为关键的一种学习方式.例:讲解《蛋白质工程》一课时,构建如下图所示的概念图,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的整合回忆,再提出如下问题:如果现在要人工合成某种具有预期功能的蛋白质,同学们该如何设计呢?合成过程中操作对象又该是什么呢?针对这类探究性问题和基本概念图,很快便能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只要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概念图则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自热而然的在这种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知.

同时,概念图的利用有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教会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清楚或不清楚什么,并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偏差.例:《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一课教学中,学生易对其中的概念编码区、编码序列、非编码区、非编码序列等产生混淆,教师可以就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自绘概念图,若学生绘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即表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相互评价交流绘制的概念图,纠正这一错误.

四、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

1.概念图范围的确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新陈代谢的类型》为例,找到并列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相关概念,明确章节知识范围内所有概念及其意义关系.①新陈代谢类型的概念:需氧、新陈代谢、自养、真菌、同化作用、兼性厌氧、异养、化能合作作用、厌氧、异化作用、动物、细菌、光合作用、植物;②意义关系:氧化分解类型、物质合成方式、能量来源等.

2.关键概念排序的确定.首先,确定所有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再确定其他相关概念,按照一般概念具体概念核心概念的方法依次排序,明确概念图基本结构.其中,新陈代谢为核心概念,同化和异化作用为一般概念,自养、需氧、兼性厌氧、异养、厌氧为具体概念,而动物、细菌、植物、真菌为例证.

3.概念图立体结构初步拟定.按不同层次依次排列所有概念,用线连接每一对相关概念,同时清楚备注二者间的关系,以便通过某一相关概念连接起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内的知识.在学生自绘概念图过程中,教师必须提供相应的辅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概念图立体框架.

4.完善并修改概念图.当概念图初步建立起后,随着逐渐深入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将发生变化.同时,还有更多新概念的产生,因此,在原有概念图中,还需将这些新知识添加进去,以形成较好的概念网络,不断完善和修改整个概念图.

第2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概念建构

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要求发生的改变,要求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把一个生物中的概念解释得很清楚,但往往忽略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概念构建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概念构造的教学策略

1.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的掌握及应用

在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表达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结构与关联,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辅助,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点和教学思路,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复杂的知识分析。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优点

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第一步找到本节课的中心知识点,第二步找到与之相关的结构点,一级一级地往下进行分析,最后制定出整个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清晰地将知识点的脉络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对学生之后的概念建构具有促进作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学生更容易从复杂零散的内容中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

3.布置预习作业

在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时,可以给学生简单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上面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填空,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思维导图的绘制,还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课文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4.课后及时反馈评价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还可以充当交流工具,帮助教师发现学生思维优势以及在进行绘制时出现的问题等,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构建,而且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通过对学生绘制过程的观察可以了解该学生思维变化,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概念教学。因此,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概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第3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文章摘要】

Hands-on是一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欧美国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以一堂美国等高线地形图课为例,介绍了Hands-on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且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参与度。

【关键词】

Hands-on;美国;地形图;知识构建

Hands-on的教学方式自上世纪开始就在欧美国家纷纷践行,尤其是在地理、环境教育、科学教育等学科领域。在美国,不论是正式的学校教育还是各种非正式的教育领域,Hands-on的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Hands-on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各学科教育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比起欧美国家运用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笔者于2012年学习了一节由David Sobel教授讲授的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课。课中,David教授将Hands-on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十分巧妙,把原本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清晰的呈现给了学生。

1 Hands-on的教学方式内涵

学习自身是一个从体验,到反思,到概念化,到提炼,到解决问题,最后到把所学到的新东西内化的一个过程。而最深刻的课程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的学来的。 Hands-on —— “动手做”就是一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参与、实践和体验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它强调的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2 教学过程

David教授的这节地理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们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以下是主要的教学过程:

2.1 基本概念的导入

课程的开始,David教授并没有用大量晦涩难懂的文字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而是以图示的方式,请学生们将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和相应的地形进行匹配,通过这个练习给学生们一个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较为宏观的概念。

2.2 动手建造山脉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David教授将4-5名同学分为一个组,为每组同学准备了油性粘土、铁盘(30*50cm)、塑料水缸(40*60*60),250ml的量杯,铅笔,纸张和报纸。请每组同学用粘土在铁盘上一起来造一座山。只要造出来山脉的底座不超过铁盘大小,高度不超过60cm,学生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造各种有趣造型的山脉。

山脉建造完成后,学生们一起将山脉小心的移到大水缸里,然后用量杯加入250ml的水。这时,水就会沿着山脉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轮廓线来。学生用铅笔沿着这条水勾勒出的轮廓线在山脉的外侧轻轻的刻画出一条闭合曲线。完成后,再加入250ml水,水位线会沿着山体垂直上升约1.5cm,同样的,水会沿着山体外侧轮廓勾勒出一条新的轮廓线,学生们再一次沿着这条线刻画出第二条闭合曲线。以此类推,再一次次的加入等量的250ml水,并在山体上逐步往上刻画闭合的轮廓线,直到水漫过山顶不能再刻画轮廓线为止。此时,整座山体就刻画好了来一条条的等高线。

完成后了等高线的刻画后,学生们将山脉小心的从水缸里移到废报纸上,让报纸将水稍微吸干,然后再将其移到大白纸上,在大白纸上拓画出山脉基地的轮廓图。根据山脉上实际等高线的形状和变化特点,学生们再将一条条的等高线仔细的绘制到轮廓图内,最后绘制成一张完整的山脉等高线地形图。

2.3 思考、讨论与小结

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后,David教授请各组的学生再仔细的观察他们建造的山脉和绘制出来的对应的地形图,然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在今天造山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是有意思的事情吗?地形图和对应的山脉之间有什么特点和联系?山脉越陡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间的距离是越密?还是越疏?我们今天自己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你能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吗?

完成了以上问题的讨论之后,David教授请各个小组的成员离开他们的操作台,到其他小组去参观别组同学的山脉和他们绘制的地形图,并进行讨论交流。

David教授最后总结: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地理学家们通过与刚才同学们相似的手法绘制出来的,然后引出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科学概念。

3 反思与启示

3.1 Hands-on 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理解和读图是一个难点。而David教授巧妙的让学生们化身成为一个个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学者,让他们自己来动手绘制地形图。通过动手做的过程,让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明了。同时也为学生们在下节课学习看等高线地形图打下基础。

3.2 Hands-on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构建者

构建主义倡导者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5] 在我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接受,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操作中,这一构建主义教学观还是很难实现。而这堂课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如何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主体的优秀示范。在课上,David教授从头至尾扮演的是协调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引导。而课上的真正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动手建造山脉和绘制地形图,思考问题,一步一步构建起来自己的知识。

3.3 Hands-on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整堂课的时间近一小时,但高参与度和活跃的课堂气氛让笔者觉得课时非常短。从匹配等高线和山脉练习,建造山脉到自己绘制等高线的地形图的过程中,学生都在一种主动思考和动手做的状态,这种紧凑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整个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无用或是低效率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兴奋和活跃的状态中。好的课堂参与度自然带来了不俗的学习效果。在绘制完地形图,教师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时,每位回答的同学都能说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4).

[2]刘德华.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8.

[3]何可航.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心语文教学,2002(8)

第4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一、分析事物基本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涉及较多历史地理方面内容的课程知识性较强,且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如何有效达成史地题材品德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呢?笔者发现概念图可以用简洁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的阶段、显示事物之间内隐的关系等。只要合理运用概念图,就能将原本模糊难辨的知识变得清晰透明,将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完整,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事物的基本特点,分析出事物间的发展变化,而且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他们概括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分析事物发展变化

运用概念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段演变的过程。如针对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偏重于历史知识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概念图,去分析历史事件或具体事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发展自主分析能力,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如在教学《千年不衰的汉字》(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汉字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悠久的演变过程。笔者先让学生观看“虎”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字形及其发展变化的视频,随后让他们借助“虎”字的演变历史,结合自己课前的调查,每人独立绘制一张汉字字体变化的概念图。为了找到关键词,学生观看视频时特别认真,有些还会边看边做记录。为了准确选定关键词,学生还依照一定的标准(字体名称),对自己所做的记录进行筛选。当每人单独绘制完成后,笔者还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评价、交流。通过绘制概念图(如图1),学生自主分析材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使原本枯燥的汉字演变教学转化成了学生形象观察、快乐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看一看、绘一绘、评一评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了汉字演变过程之缓慢,汉字历史之悠久,寓意之深刻。

(二)认识事物基本特点

概念图能方便有效地辅助教学,但怎样引进概念图让学生容易接受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直接让他们自主编绘概念图,显然难度太大。但如果教师直接呈现编制好的概念图,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经历构图的过程,没有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制作概念图,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可以真正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在学习新内容时,师生共同制作出有效的概念图来构建学习模型,学生利用概念图可以有效分析事物内部的基本特点,初步锻炼他们对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

如在教学《千年不衰的汉字》(第二课时)时,了解汉字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笔者先讲述了“瑞典林西丽女士的汉字缘”的故事,再让学生讲述他们搜集的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小故事。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补充了当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开设了汉语课的信息……这么多的外国人爱上了中国的汉字,它究竟有何魅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让学生寻找原因:有的讲述汉字的变化多,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有的讲汉字的意寓深刻,寻找到了“证据”——2008年奥运会会徽;有的联系上节课上绘制的汉字演变概念图,讲述它的悠久历史……结合刚才的交流和课前了解到的信息,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出汉字特点的初步分析图。但是对于汉字不仅仅是方块符号,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一特点,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笔者就抓住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方言各异,但汉字神奇地将这一切跨越过去,消除了语言上的障碍这一特点,让学生加深理解。笔者巧妙地出示了一些简单的东巴文字,让学生猜它们各表何意……再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汉字还有什么特点?在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学生最终完善了分析图。(如图2)

学习、反思、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使学生对汉字的知识连成了线,串成了面,结成了网,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汉字特点概念图的归纳整理,学生构建了关于汉字的知识网络,清晰地了解到汉字的基本特点。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他们不仅初步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提升了合作、沟通的能力,还真切地体验到了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汉字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

二、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图能有效显示事物间的因果信息、层次等级、分支程序、整体局部、主体客体等关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逐步使用概念图,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利用概念图对事物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不同事物间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认识事物属种关系

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概念图将学生已有的、零散的、具体形象认知整合在一起,在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之间搭建认知的桥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

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时,笔者以公交车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交通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有哪些公交车。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知道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名字,但对它们属种关系的认识还很混乱,有些学生甚至还认为火车并不是公交车。

基于学生的实际认识情况,笔者安排师生合作绘制概念图。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笔者随机板书公交车的名称,并以此作为绘制概念图的起点。然后,适时补充学生没有谈到的一些工具,如轨道列车、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图像资料,再适时补充板书内容。在师生共同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来展示城市交通工具的分类。(如图3)此时,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获取的公交车方面的信息,制作出正确的概念图。通过制作概念图,学生明确了城市公交车的分类,初步理解了公交车这一抽象概念的内涵,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概念图可以显示复杂的事件或复杂现象的因果关系。笔者在教学中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的始作俑者是我们人类自己,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环境问题补充阅读材料,用圈形概念图逐层分析教材提供的深层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不同环境问题圈形分析图(如图4),会发现任何一种次生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都指向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此时,笔者再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单独针对酸雨这个环境问题,集体制作一个分析因果关系的概念图。(如图5)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的,而它又将危害人类。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应该从我做起,改变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这节课,通过两次制作概念图,使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效地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

(三)比较事物异同

运用概念图可以对比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独特性。在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图比较相关事物,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发现事物的共同属性。笔者的教学经验表明,在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

如教学“屈辱与抗争”单元《悲愤的吼声》(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运用概念图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先讨论确定概念图节点,然后运用对比矩阵图,就能轻易地看出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性。(如图6)

通过作图比较,学生清楚地发现,两个条约中作为被侵略方的中国都要向侵略者赔款,且赔付的数额越来越大,赔付对象国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训练了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深刻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极大地激发了爱国心。在《悲愤的吼声》这一课中,也涉及到《马关条约》的内容,笔者还指导学生针对《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绘制相关的对比分析图。(如图7)通过制作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本性,即以抢夺他国土地财富为目的,从而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类比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笔者的尝试性实践表明,概念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认知的支点,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思维支撑,帮助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提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5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一、从实际中抽象出定义

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形成,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具体,建立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如正负数、数轴、绝对值、直角坐标系、函数……等概念,都是由于科学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教师讲清它的来龙去脉,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二、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是掌握

基础知识的根本

1.原始概念的建立

数学上定义每一个概念时,往往假借已知的概念.这样,就必然追溯到某些概念,直至在这些概念之前不再有任何已知概念.

例如,点、线、面、集合等,对这些概念,我们不能给以任何定义,只有借助于演示直观教具,用描绘的方法举出它的特征,来代替定义.描绘时越具体越形象,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刻.

又如,在讲“直线”时,教师先用细绳拉紧演示一下,再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可以描绘说:这条线的两端可以延伸到无限远,穿过村庄,穿过田野、山川,没有止境.这样的线叫直线.通过这样的描绘,学生对“直线”的概念就深刻地印在头脑中了.

2.分析对比,讲清定义

我们给一个图形下定义,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过描绘,指出能够把此图形与另一图形区别开来的属性;二是选择一个表示它的临近概念.定义是揭露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下定义要列举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即揭露最邻近的概念和属差.

例如,“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的定义中,弦是直径中最邻近的概念,而过圆心是属差.

又如,“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定义中,平角是直角的最邻近的概念,一半是属差.

因此,每一个定义都由这两部分组成.所以,在定义教学中,必须找出某概念的邻近概念和属差,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才能牢固掌握概念,不致于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陷入概念混淆,导致推理的错误.

三、纵横联系,深化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概念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过程,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体系.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先弄清楚学习这个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地位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作用.这样,我们在教学时能主次分明.在教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串起来,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做到既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概念,又为以后要学习的概念作好准备.

例如,在直角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在平角和角的平分线概念的基础上联系“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意义;在“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直线外一点引直线的垂线”基础上讲清三角中各主要线段.特别是以直角和饨角三角形为例,指出高的位置变化关系.这些联系都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四、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应该深刻揭露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揭露时,通过标准图形、变化图形相结合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学生才能对概念理解深刻.定义概念既然是以揭露本质属性为目的,千万不要把定义词语直接硬灌给学生,而应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重点突出概念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给概念下定义,同时还应考虑各种相近概念的异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6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30-02

中职《建筑制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从对制图没有一点概念,到对绘图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初步锻炼出其绘图技巧,是非常大的跨越,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不少中职学校的《建筑制图》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

一、中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不牢,难以满足《建筑制图》的学习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逐年下降,学生大多是考重点高中失败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薄弱,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建筑制图》作为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要求将完全没有工程制图经历的学生教育成为初步具备制图技巧与知识的专业人员,其要求不可谓不高。不难想象,本来就没有很好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中职生,难以很快适应《建筑制图》的学习要求。如此一来,不少学生觉得该课程晦涩难懂,甚至一些学生感觉教师在讲天书。此外,学生绘图时总是缺乏耐心,无法细心绘图,制作的图纸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学。大多数中职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退而求其次进入中职学校,成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中职学校,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完全没有目的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迷茫之中。有些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不知道《建筑制图》这门功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与技巧,无法做到用心投入。有的学生甚至一进入课堂就开始睡觉或是做别的事情。

3.学习存在惰性,学习的积累效果不明显。《建筑制图》是一门需要长时间认真学习与持久锻炼的课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制图知识点只是基础,关键还在于学生课后的持续练习。但在不少的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时存在较重的惰性,缺乏恒心,学习的积累效果不明显。一些学生总是上完课后感觉万事大吉,不愿意花时间去巩固知识,练习制图技巧。有些学生则是因为绘图过程枯燥、易出错而对功课失去信心,绘图水平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甚至出现长时间不动手绘图,手越来越“生”,水平下降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下,《建筑制图》的学习对不少中职学生而言,多是原地踏步,只知皮毛,实践能力较差。

4.学生对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建筑制图》教材内容中论证性、陈述性知识比较多,学生要学懂并掌握这些知识比较难。而抽象、复杂的概念居多,教师要真正将这些概念完全讲清楚,也不是件易事。如此一来,学生因为不懂而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不愿意独立思考,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建筑制图》学不懂、学不明白。教师则因为很难将知识的难点、概念表达简明精确,总是感觉要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所能接受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知识压力较大。例如,《建筑制图》中对线、面的投影进行讲解时,对平行线、垂直线、平行面、垂直面等概念的讲述,总是很难让学生一下子明白。除此之外,《建筑制图》教学中有大量的板书,让学生感觉非赏心悦目,也往往让学生感觉距离太远,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愿意参与进来。很显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建筑制图》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为了掌握这些技巧应该如何去学,等等。从以往的就业经验来看,建筑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或是与建筑行业相关的行业,岗位则主要以监理、绘图、施工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对制图的要求都十分明确,主要包括熟悉制图规范,准确绘图,具备徒手绘图能力,能熟练应用与绘图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以及通过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与岗位要求,一是可以解决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从事岗位的迷茫;二是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白自己要掌握的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有全面的了解;三是可以让他们理解《建筑制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提高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不断提高教师水平。通常情况下,一个专业的教学,往往是越基础的课程越难教,一方面是因为要将很多专业基础概念讲清楚十分不易,另一方面是让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快速养成专业思维习惯十分困难。作为整个建筑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建筑制图》课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表达能力。《建筑制图》内容十分复杂抽象,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清晰、通俗地向学生讲述清楚关键的概念。例如,对平行线面、垂直线面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一斜二平为平行线、一框二线为平行面,一点二线为垂直线,二框一线为垂直面。将复杂的概念归纳成简单易记的表述,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的;二是要提高板书水平。《建筑制图》不可避免地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板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制图的严谨性上,通过教师的示范,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与绘图习惯,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提高教学水平。《建筑制图》的教学应该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针对当前建筑制图相关岗位计算机制图运用的广泛性,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相关制图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将AutoCAD绘图与建筑制图有机结合,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建筑制图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绘图技巧,可谓是相得益彰。

3.提高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建筑制图》教材内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建筑制图》课程学起来不容易,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硬性认识,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教师就应努力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例如,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时,用笔做道具,学生一手拿“直线”(即铅笔),任意放在白纸的上方(先不摆特殊位置),根据点的投影知识,做出铅笔上代表性的几个点的投影,得出“直线的投影是一条直线”的结论,再进一步拓展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肖燕武.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5).

第7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开设为两门独立的课程,一般先开设机械制图,后开设CAD绘图。这种独立式、分段式的开设课程方式,会导致教学内容庞杂,浪费课时,教学效率不高。

二、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校本教材的编写,要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为根本,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绘图为辅助工具,两者相互融合,让CAD绘图知识与练习融入每一模块中,突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进行课程整合穿插教学,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调整

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操作工、技术员。从就业反馈情况看,多数单位对毕业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要求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CAD绘图能力。而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的目标重在手工绘图能力、读图能力的掌握,其中手工绘图在制图教学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毕业后又用不到,与新时期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两门课程整合时要把读图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首要位置,其次是CAD绘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CAD软件快速完成图形的绘制,而手工绘图能力趋向于草图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教学内容

(1)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体内容有:①机械制图标准,掌握国家标准规定;②常用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手工绘图技能;③CAD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CAD的基本绘图命令与基本编辑命令等。

(2)三视图知识。具体内容有:①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基本投影规律;②基本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基本体视图的投影与绘制;③能灵活运用CAD绘图命令绘制三视图,并掌握CAD绘图辅助工具命令等。

(3)轴测图基本知识。具体内容有:①正等测轴测图,掌握正等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②斜二测轴测图,掌握斜二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③CAD绘制轴测图,掌握CAD三维实体的构建方法,实体编辑、实体模型的渲染与输出等。

(4)截交线与相贯线。具体内容有:①绘制截交线,掌握各种基本体被切割后截交线的绘制;②绘制相贯线,掌握相贯线的绘制;③CAD绘制截交线与相贯线,熟练掌握CAD绘图的技能。

(5)组合体知识。具体内容有:①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②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掌握尺寸标注的要求;③读组合体三视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④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和尺寸标注,掌握实体编辑、布尔运算及尺寸标注等命令。

(6)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具体内容有:①视图的绘制,掌握视图的投影原理、画图方法及标注;②剖视图的绘制,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图方法;③断面图的绘制,掌握断面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④局部放大图的绘制,掌握局部放大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⑤CAD绘制剖视图、断面图等,掌握图案填充等命令。

(7)标准件与常用件。具体内容有:①掌握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的画法规定;②掌握用CAD绘制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

(8)零件图与装配图。具体内容有:①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②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绘图的方法与步骤;③用CAD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用CAD绘图的方法,掌握块的创建、使用与存储等。

第8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黑板画 肾单位

生物学教学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画,依然有着它的生命力,除了农村中学设备不够以外,发达地区也有其胜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的运用,让很多学生下课找教师备份电子教案。这种复习记忆方式,不利于知识整体编码,知识是破碎的。多数学生依然不能及时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而使用黑板画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边听讲课,边跟着画下来。教师讲解的语言和绘图的动作以及学生个人的体验,都随着课堂笔记记录在笔记本上。复习时回忆的往往是整体的、鲜活的知识构架。

黑板画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既要准备讲授语言,又要鼓励学生跟着绘制;还要边讲边画,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设计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节的教学,通过使用黑板画对肾单位的结构进行教学,展示黑板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问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后,学生知道了人体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为人体利用。人体的代谢过程就像一个生产工厂,消耗原料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也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怎样排出体外是本节课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学生在说出泌尿系统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能够概述出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基本观点。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水的重要概念。因此是一个教学的重点。由于在小学科学课中没有相应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感觉陌生,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知识目标为j描述肾脏的结构特点;k概述肾单位组成与尿液生成。能力目标为模仿绘制肾单位的结构简图。情感目标为体验肾单位结构与生成尿液功能相适应是统一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与尿液的生成。

采用黑板画教学时讲述肾单位:

(1)强调教学重点难点和黑板画在记忆中的重要性。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当肾功能减退或者丧失,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在体内堆积,会产生很多的症状,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所以我们都要了解自己的肾脏,关注自己的肾脏。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所以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势在必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只要能记住所绘制的简图就能记住它的功能,而且复习时能把整体的知识回忆起来。

(2)告诉学生黑板画绘制方法简单易行,人人皆可完成。

对绘图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可以不断提示学生,教学黑板画是简笔画,不是美术绘画,只要会写字的人都可以画好,这样的语言来坚定这部分学生拿起笔跟着教师一起绘图的决心。

(3)交代基本几何图形在笔记本上的大小和位置。

由于学生开始画的时候,没有经验,无从下手。教师根据课前在笔记本上尝试绘制时的大小来具体要求学生起稿时的位置及大小。提示学生:这并非美术绘图,无需美观和复杂,要求简洁、准确和科学[1]。

第一步,用简单几何图形,将要画的物体的位置、比例和大小固定下来。画肾小球:交代在笔记本中间占2行,画一个近似圆,边画边解释:这个圆代表的是肾小球;接着在圆的左右正上方占2行分别画出两条斜线,并解释左边的斜线代表入球小动脉,右边的代表出球小动脉;交代在肾小球下方占9行画出一个直立的"S"型,介绍这个代表肾小管。如图1所示。

(4)指导学生绘图的同时配合语言强调重要概念。

绘图毕竟不是主要目的,记住理解重要概念才是教学的关键。在本节的教学中,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及肾小管是学生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如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肾小球这一生物学概念时,可讲授这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缠绕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在运用黑板画的基础上配合这样的讲授能为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讲到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细时,可讲授这是由于肾小球内血液的部分成分(水分、葡萄糖和无机盐)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了原尿;讲到肾小管时,可讲授因原尿中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原尿到肾小管内需要肾小管这样一个很长的管道把大部分的水分、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去,最后排出体外的就是尿液。形象生动的语言配合黑板画图形的同时出现,有助于学生感悟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1) 注意黑板画的科学性。黑板画虽是简化图,不要求逼真,但不能有科学性错误,各部分结构比例要切合实际,是略图但也要画得完整。使用彩色粉笔时要与原来的色彩相仿,不能有明显失真[3]。

(2)备课时认真准备黑板画。黑板画要求教师连讲带画加指导,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故备课时应多练习、多尝试,做到课上运用自如。

(3) 画黑板画时注意站立位置。为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清,避免遮挡学生的视线,教师画每一笔黑板画应时刻注意站立位置。

黑板画是为突出或放大教学重点内容,教师边讲授边画的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的内涵。但是,上课时要求教师,连讲带画加指导,要求教师策划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胡超然,龙跃飞.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简笔画[J].生物学杂志,1991(4):40~42.

第9篇:绘本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 知识框架 高中英语课堂 运用

一、概念图及其特征

概念图,又称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是美国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rsity)诺瓦克教授(Joseph D.Novak)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图表的方式来表现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空间结构图。

概念(Concept)、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次结构(Hierarchical fram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它的图表结构包括节点(即概念)、连线和连接词。一般将最笼统、最具有典型性的概念置于中心位置,用连线连接其他相关概念,再通过连接词说明各概念间的关系。

二、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直线图

直线图以其直接、便捷、清晰等特点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也是经常用到。如Book 3 Unit 14 Reading The Birth of a Science一文中专业术语较多,不易理解,而层层人物关系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如果能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理清里面的人物关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可以利用以下直线图来说明:

(二)辐射图

辐射图多在呈现或归纳知识时使用,将与概念相关的内容联想拓展,既拓展了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Book 1B Unit 18 New Zealand整个单元都是围绕新西兰展开的,那么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利用辐射图询问学生期待从本单元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哪些情况,或者在教W后总结时回忆从这个单元学到了什么,还期待什么。

(三)鱼刺图

鱼刺图也被称为鱼骨图、石川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因形状酷似鱼刺而得名。多用于“总一分”或“总―分―总”结构的知识框架。如Book 3 Unit 3 The Portrait of a Nation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绘出如下鱼刺图:(四)流程图

流程图是指用各种几何图形、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描述一个过程的框图,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框图。如果所学内容的条理性或顺序感非常强,不妨试试流程图。如Book 1B Unit 15 Steps to help you write and pelform a short play就可以运用流程图来进行总结提炼:

概念图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如图表、饼状图、曲线图等。每种图形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要灵活使用,有时可以将两种甚至多种概念图综合起来运用。

三、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