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精选(九篇)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

第1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 绘图数学;数学教学;思考实践

引子:“鸡兔同笼问题”的画图

解答

去年,我参加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的听评,教师在课堂中出示了一道鸡兔同笼问题:

草场上有鸡和兔共10只,共有腿32条,问鸡和兔各多少只?

如图1,先画出10个头,再分别画上两条腿,表示10只鸡,然后,从第一只鸡上多加两条腿,那它就变成一只兔,当第六只加完两条腿,就共计32条腿,这样数一下,四条腿的兔共6只,两条腿的鸡共4只.

多么深刻的发现,这是我从教多年听到的最为新颖求异的解题方法――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得出了答案. 这样的解题方法多形象、多巧妙啊!学生运用形象的图画,展示了思维过程,把“数”与“形”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感悟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拓展了思维深度.

诠释:绘图数学的内涵

绘图数学就是把问题呈现的信息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符号信息展示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把这种用绘图的方法理清思路、展示思维策略的过程称为“绘图数学”. 绘图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还包括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等.

绘图数学通过画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搜寻到解题的途径. 它具有直观性、易懂性、趣味性等特点. 因此,让学生掌握绘图数学这种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绘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体会绘图数学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形解决问题,体会绘图数学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绘图数学领悟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调查:绘图数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曾以绘图数学为主题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数学教师认为绘图数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80%的教师认为碰到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自己会运用绘图来讲解,但解决问题时对学生进行绘图指导的只有20%. 在为什么不对学生进行绘图指导的回答中,主要分为四类:怕影响教学进度,占53%;没有时间考虑,占16%;没有意识到,占24%;其他,占7%.

另外,绘图数学中的图,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还包括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统计图等. 笔者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绘图数学进行了收集、分类,整理后如表1.

通过对这些调查数据和实际知识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绘图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被忽视,主要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和应试教育压力造成的,这使得教师在茫然和懒惰中失去一次次成功的机会,细细想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绘图数学思想上的“忽”

一些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认知特征不熟悉,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以自己的思考习惯来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指导,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反思. 他们大多数运用语言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自行建构图形,进行抽象思考,造成学生解决问题时忽略对绘图的正确运用,这种情况占53%左右.

(二)教师在绘图数学认知上的“偏”

教师教学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浓郁,只是片面地、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分数,而数学试卷中解决问题时对绘图的要求几乎没有. 且教师忽视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就造成了教师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忽视解题过程的现象. “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话也成为大多数数学教师的理念坚持,即只要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上来了,那么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显得无关紧要了,这说明数学教师对绘图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有偏差,不够全面.

(三)教师在绘图数学运用上的“懒”

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时,站在了自己的认知角度上进行讲解,默认头脑中已经有用于解题的图形,且为了节省时间,所以不在讲解时画图,这就造成学生解决问题时忽略对绘图的正确运用.

(四)教师在绘图数学技能上的“缺”

绘图数学中的图,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还包括一些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统计图等. 有的教师自身的绘图能力就比较缺乏,再加上他们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少,因此,他们的绘图数学教学经验积累很少. 没有自身充分的教学经验积累基础,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绘图数学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 正如俗话说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

思考:绘图数学的价值追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教师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图形不仅直观、简洁、利于思考,而且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同时,图形还有助于记忆. 因此,图形是帮助人类思考的极好工具. 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象,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绘图数学在理解概念、解决问题以及空间与图形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一)顺应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当理解困难时,如果在纸上画一画,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就能引发联想,化抽象为直观;能揭示概念本质,变复杂为简单;能呈现数量关系,化隐性为显性,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解决问题.

(二)切合小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都会经历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 而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要经过读题、明确问题、寻找条件,把文字转化成图画,从而发现数量关系,这是把绘图转成思维的过程,这一系列绘图活动完整地搭建了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从而建构了知识体系.

(三)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绘图数学,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学习不难,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有趣而充满成就感. 从这个意义上讲,绘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绘图数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绘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践行:绘图数学,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金钥匙”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绘图是众多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绘图数学呢?

(一)绘图数学,彰显数学学习的策略

1. 在数轴中体验策略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绘图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案例1 平移和旋转(笔者公开课)

从A点平移到B点移动了几格?

平移时,数移动的格数是这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在数移动的格数时,往往容易数点不数格,造成解题错误.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在教学时,笔者引用了数轴让学生在自主数格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移动格数的方法.

教学结果表明,笔者引用数轴的教学方法效果很棒,学生都能掌握平移数格数应数两点相距的格数这一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绘图数学的好处,认识到学习绘图数学的必要性,能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想到使用绘图数学去为学习的需要服务.

2. 在示意图中体验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单纯的文字表述的问题比较抽象,常常致使他们读不懂题意,理不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因而无法解决问题. 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绘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 正方形周长计算

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向学生呈现了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40厘米”, 我再问:“都同意吗?”除了个别学生不响应以外,都说同意. 没回答的学生虽然感到有一点疑问,但又说不出究竟错在哪儿. 的确,三年级学生光凭想象来回答这个问,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看到学生陷入困惑,我引导学生绘图. 不一会儿,只听见有人叫:“不是40厘米”“不是40厘米”“边少了,周长不一样了”……响应的学生越来越多,刚才的疑问也在绘图的过程中解决了.

绘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这个策略能直观地显示题意,能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运用它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进学生的思考力与理解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绘图数学,蕴涵数学“数理”的渗透

爱因斯坦也指出:科学的“方法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影响,使得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有一定的难度,而绘图由于其形象鲜明地展示了数学本身,显示了数形结合的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绘图这把钥匙可以开启数学思想的渗透之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在“绘图”中感悟“数理”

约翰・冯・诺依曼曾经指出“每当一门数学学科到了退化的地步,唯一的数学药方就是为重获青春而返本求源:重新注入直接来自经验的思想.”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也蕴涵着一定的数学绘图,这些经验能够很直观地展示数学思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图形,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悟数学理论.

学生在教师的动画演示过程中,感悟到了圆出于方的道理,教师引领学生领悟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 这种引用生活中的日常经验,运用绘图来感悟思想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让学生把这种极限的数学思想深入骨髓.

2. 在“绘图” 中建构 “数理”

数学中量的关系和变化都是以符号来表示的,知识的建构最终在符号操作的层次上完成.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绘图恰是从此岸到达彼岸的“诺亚方舟”.

案例4 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道题目:有一段木头,不知它的长度,用一根绳子来量,绳子多1.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后再来量,绳子又差0.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学生光读题目,理解有困难,教师引领学生通过绘图来理解,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道题目一开始读起来,无从下手,而根据题目绘出图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便敞亮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5+0.4)×2=3.8(米). 绘图是问题解决与学生思维的桥梁,学生在绘图中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数”“形”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绘图数学,启迪儿童思维的创新

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都需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才可以使策略的形成过程成为策略并储存在学生头脑中,学生由此获得的体验才是深刻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 在图形中寻到“原生点”

小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思维的原生点,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

案例5 求梯形的面积

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沿两腰中点减去一个三角形,剩下一个上底长0.8米,下底长1.4米的梯形(图6的阴影部分),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梯形的高怎么计算. 学生在动手绘图的过程中,领悟了数学解题的思维方法,找到了创新思维的原生点,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难题,培养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数学图形中理解“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阶段,学生的数学理解必须实现直观感知与数学抽象知识的深度融合,这样的数学理解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首先,让学生看图7,理解空白部分应该是,计算的结果可以转化为用单位“1”直接减去空白部分的大小,使计算简洁,即1-=.

计算本应该通过通分,按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借助示意图能更加直观地计算出结果,同时也可以拓展到,,…,把这些通分很难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一些简单的问题. 而学生通过看图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计算的方法:用单位“1”直接减去空白部分的大小. 本来很复杂、很抽象的计算方法,通过绘图,学生不仅能轻松地理解方法,还能增强认识的深度.

第2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绘本阅读教育活动 设计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而阅读以文字为基础,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然而,单纯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并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相比起必须依靠一定的识字量来阅读的各类书籍,绘本显然是一个更容易让孩子沉浸的灵动世界。一直以来,由于国内的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知识性、技能性的培养,对绘本这种艺术形式还缺乏相应的认知,仅仅单纯地从绘本的页数、文字量来判断绘本的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区。为了进一步了解绘本阅读对于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而忽略绘本的多元价值特点

绘本《逃家小兔》中,“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幼儿能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被设计者列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这一点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最大体现。在《我爸爸》中,同样有一个专门的语言目标: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比喻的手法,学说句子“爸爸像……一样……”。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活动设计中,虽然教师没有明确说出学说句子的目标,但是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尝试用小兔的口吻对话”依然着重凸显了教师对绘本语言发展价值的重视。由于教师对绘本与幼儿的发展价值认识的偏颇与单一,导致活动设计中出现此类问题。

(二)阅读方式的单一

通过分析教师活动过程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所犯的一个较大错误就是将绘本阅读等同于故事教学。

绘本阅读涉及的要素有图画、文字、符号、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而故事教学与讲述教学,更多的是关乎幼儿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将绘本阅读等同于故事教学,教师在设计中选择的阅读方式多为讲解式的阅读。此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但是从发展幼儿自主性角度出发却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在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发挥幼儿阅读的自主性与阅读能力。

(三)活动设计结构的不合理

有学者认为,幼儿阅读绘本时的认知过程历经了“观察――联想――模仿――理解”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观察是幼儿阅读绘本的基础。松居直曾认为,成人阅读绘本的过程是一种观赏,喜欢整体地把握绘本的内容,而幼儿阅读绘本则是一种观察。而在前面的三个活动设计中,每个均采用幻灯片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幼儿在活动期间从头到尾连这绘本是什么样子都不曾感知,观察也就无从说起。

三、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的选择及确定尤为重要,指引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

(一)营造良好的绘本阅读氛围

教师要把绘本材料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例如学校的幼儿书架,总之要选择一个适宜的角落,放一个幼儿能够得着的书架,上面摆好为幼儿精选的绘本阅读材料,让他们随时都能阅读,激发他们的绘本阅读兴趣。

(二)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游戏引领幼儿进行绘本学习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引入。据调查显示,有些幼儿就是很难深入地进行绘本学习,总是在新奇之后归于平淡。要激发幼儿的绘本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积极有效引导,其中游戏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根据绘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绘本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都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要合理加以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 知识经验类的读本

这类读本带给幼儿大量的信息,有些与生活有关,有些与自然有关,阅读的重点就在于事实与经验的联结。

2. 鉴赏类的读本

这类读本格式比较特殊,大多是散文诗、儿歌体裁,阅读的重点自然落在理解儿歌、散文诗的基础上,感受文学的美。

3. 偏向策略教学的故事类绘本

这类绘本往往具有曲折的情节、戏剧性的冲突、丰富的图画信息,阅读过程具有一定的想象色彩,阅读的重点在于理解图画内容,进入故事情境,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遮挡、回翻等策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运用不同的手法、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

4. 偏向图文理解能力绘本的教学

这类读本图文的对应能力比较高,则可以在理解作品整体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如:绘本《兔子兔子爬山喽》,对于绘本中重复多次出现的汉字,相信幼儿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关注。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从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剖析绘本阅读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借助相关理论的指导与支撑,就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希望能给一线教师组织绘本阅读活动带来便利。在设计绘本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园要以相应的理论为支撑引导,掌握一定的策略,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

【参考文献】

[1]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第3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在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绘本阅读教学,不但实现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幼儿社会规则的学习,更有利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但在实际绘本阅读教学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就当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详细分析了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绘本一直被当作幼儿的学习启蒙读物,在绘本中会出现对社会道理的图文解释、对情绪和情感的画面描述与语言描述,还会出现对幼儿必须相关知识的图文诠释部分,使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但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社会规则和情绪情感表现,还会学习到必要的基本知识(如语言、数字等)。所以幼儿园老师要克服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实现对幼儿的综合性教学。

1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重知识和轻艺术:

绘本教学作为幼儿阅读的重要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系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其绘本理应受到老重视,但在设计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只注重“阅读”而忽视“绘本”,绘本是艺术元素的象征,而阅读则是知识的象征,所以很多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出现过于“重知识,轻艺术”的问题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其原因包括:第一,不科学幼儿园教学导向所致,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老师都因为幼儿园没有重视和关注绘本教学,而在绘本阅读中选择性忽视“绘本”即艺术,使老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无法深入去了解和挖掘绘本中知识及文字价值个,对相应的绘本主体也挖掘得不够深,导致整个绘本阅读教学失去幽默、浪漫、诙谐的人文主义情怀;第二,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选择自己认为符合幼儿学习的绘本阅读教材,只考虑了幼儿在什么样的年龄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及绘本情节,而很少去考虑幼儿是否真正喜欢所选择的绘本教材,不但凸显出老师“重知识,轻艺术”的问题,还彰显出老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没有实现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1]。

1.2老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

绘本阅读教学的宗旨及原理是以“绘本”的形式,实现对阅读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艺术的渠道,实现对指数的灌输,可实际教学中却是老师一味的向幼儿灌输知识,而且灌输的方式还是极为枯燥乏味、古板和照本宣科式的讲述法,这直接打击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其原因包括:第一,幼儿园本身缺乏良好的绘本教学资源以及教育发展程度和水平不高,导致绘本阅读教学无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正常实施,使很多老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绘本阅读教学方,对于绘本阅读教学中“绘本”艺术部分也只能从网上或现有的图书资源中寻找相应的绘本教学资料,对资料稍加修改后,直接用入教学,缺乏实践性、实际性和创新性,与幼儿实际不符;第二,绘本阅读教学没有实现个性化、专一化教学,绝大绘本阅读教学都是在集体活动中开展在,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在绘本教学中,很多老师只会频繁的提学生,使原本就集体化的绘本教学又变成了“重知识”教学[1-2]。

2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多渠道进行绘本教育的宣传和学习:

第一,幼儿园要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现代高科技宣传平台引入校园宣传途径,将优质绘本阅读教学方式通过网络等平台传播给幼儿老师;第二,幼儿园要在校内增加关于绘本教学的宣传栏目,如开展校园主体栏目“绘本伴随我成长”专题栏,以此转变老师“重知识,轻艺术”的教育观念;第三,积极学习和吸取其他幼儿园的优质绘本阅读教学经验,并将其他幼儿园的优质教学方法做进一步宣传,让幼儿老师及时了解和学习新型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实现校外宣传与校内宣传的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同时幼儿老师还要积极通过多渠道实现对绘本阅读教学的宣传与学习,实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对绘本阅读教学的正确认识,进而实现绘本阅读教学的全面实施[2]。

2.2提高教师“绘本”素养:

第一,幼儿园要积极通过校外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幼儿老师的“绘本”素养,如积极鼓励老师或出资老师去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如绘画、书法等),以实现老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升;第二,通过向其他幼儿老师学习合理化绘本教学方法来弥补自身绘本教学理论的不足;第三,将自己学习到绘本阅读技能尝试应用在自己的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这三种途径来实现幼儿老师“绘本”素养的提高。

2.3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并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第一,幼儿老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要积极引用与幼儿相关的事例,并将生活事例改编成绘本故事情节,以实现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情景创建,进而为幼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第二,幼儿园应鼓励幼儿家长在生活中,积极对幼儿进行绘本故事导读,并通过在亲子活动中的游戏,实现幼儿绘本阅读中的人物角色体验,。这样学校和家长便可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实现知识教学的同时尊重和实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最终是幼儿真正愉快的学习[3]。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一本启蒙读物”,不但对幼儿以后的阅读产生重大影响,还对幼儿的学生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幼儿老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绘本阅读教学能力,争取在实际教学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要尽可能结合幼儿实际,选择符合幼儿的绘本阅读物,以实现绘本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发挥。

作者:赵希静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马头营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月芳.畅游绘本让孩子“读”享快乐———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60.

第4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1.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阅读兴趣

教师应选择那些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如果再细分的话,中班上学期,幼儿对有一个重要清洁点的故事,更容易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对情节比较紧张、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尤为感兴趣。而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进入中班下学期后,这类绘本逐渐不能满足幼儿的阅读需要,他们开始对一些有着几个情节点的故事产生了兴趣。但是故事中的情节仍应该相对简单易懂些,其中的主要角色也应该相对少些。因为中班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角色中的关系,过多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判断。另外,要注意克服认为有画无文的浅、有画有文的绘本深的偏见。要知道,凡是著名大师绘就的绘本,一般都具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层次的内涵,有的甚至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阅读。

2.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

选择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图画,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象力。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有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孩子在幼儿期看到的图画构成了想象力的基础。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想象力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培养孩子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是绘本应有的功能。当然,绘本里的图画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它的作用是要在孩子的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更重视绘画表达故事的功能。

3.关注幼儿的心灵世界,着眼于幼儿精神成长

真正好的绘本,具有幼儿的视角,会留下来若干扇门让孩子可以自由进入故事的世界,并且能够反映孩子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绘本的出现,正缘于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和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相信孩子具有与大人不同的独特的内在世界。

二、优秀绘本的实施

1.研读绘本,挖掘内涵

引领幼儿阅读绘本首先得教师能理解绘本,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文学素养、语言素质和分析能力。要能较好地理解绘本,教师须在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基础上,系统地阅读有关指导幼儿阅读的书籍。

2.解读环衬,升华主题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往往还会起提升主题作用。

3.注重过程,体现重点

绘本阅读方式分为“引导阅读和自主阅读”两种。

首先,引导阅读活动。(1)情境创设策略。绘本大多是由一个故事组成的,如果教师能根据绘本的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并且教师首先能情绪饱满地投入、情感丰富的投入到情境中,就能感染孩子,不仅把孩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也能帮助孩子阅读、理解故事。(2)有效提问策略。一本绘本大多有许多幅画面组成,那么是否需要所有的画面?画面的选择如何?这些都要基于教师对绘本的了解和选择。教师在解读绘本的时候,需要捕捉绘本中比较关键的核心画面,进行放大,并进行关键问题的预设,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的回应,并且注意提问的设计,要多开放性的问题,少封闭式的问题。(3)形式多样策略。在绘本出示的方式上,可以以长画卷、课件、大书、木偶等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果是同纬度的画面在呈现方式上可以依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分页出现或同时多幅出现;对故事内容的概括,可以根据主要线索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梳理,理清思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在设计过程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当然,这也要依据绘本的内容而定;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画面内容,便于幼儿的理解。

其次,自主阅读活动。自主阅读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翻阅图画书的一种阅读方式,孩子自己看,自己发现兴趣点和问题,即人手一册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能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是一种兴趣阅读;也能发展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疑问,并通过阅读寻求解答的能力,也是一种问题阅读。

第5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实质

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质,详细了解适用于小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这对于数学教师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讲解非常有利。

一、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充分展现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实质的理解:(1)数学问题的解决并非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环节,而是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中以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有效利用。(3)强化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效果,这是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方式。(4)注重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对发展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所受条件影响很大,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影响与束缚,还有来自数学教师以及课程与教学等外部的影响关系。

1.来自数学教师的影响条件

小学数学教师自始至终都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数学的学习情境,组织好小学生的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所以,数学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等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2.来自学生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形成,最终要由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

第6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科幻画;创作指导;策略探析

一、小学生科幻画创作指导的意义

科幻画是一种以科学幻想为基础,用绘画语言进行表达的绘画形式。学生在创作科幻画时,基于自身理解的科学知识进行丰富大胆的想象,从而利用绘画技能进行描绘。科幻画与其他想象画等绘画形式不同,它包含了丰富的想象,但同时这些想象又是基于现实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孩子气的对未来的描绘。科幻画创作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常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绘画、想象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几点指导策略,以望能M一步完善小学生科幻画创作的指导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生科幻画创作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脱离实际的想象

在对小学生科幻画创作的指导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脱离实际的想象绘画。少儿想象力丰富,但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科学常识的想象。科幻画本应该是基于科学知识的一种延伸性、展望性的想象。没有依据的想象,对于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且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所以,在对小学生科幻画创作进行指导时,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想象进行适度、合理的引导。

2.创作应该突出正面想象

科幻画的创作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在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时应该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即突出想象的正面性。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作应该主要突出正面想象,例如未来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好处等,或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困难等。由于小学生的价值判断、人生观等还未稳固树立,所以在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负能量的传播。教学工作者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不让负面的创意和思想成为绘画创作的主题。

三、小学生科幻画创作指导策略

1.绘画创作与实际相联系

科幻画创作虽然是一种以想象为主的绘画形式,但是在创作时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当前,在许多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还缺乏科学的指导。学生仅仅将科幻画创作当作一种课堂娱乐形式,对科幻画创作不够重视。同时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对创作方法和想象方向不能进行很好的把握,这就对科幻画创作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幻画的定义和创作方法。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想象与实际的结合,即进行有科学依据及生活常识依据的想象。这样的创作才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

2.丰富评价标准

在小学生科幻画创作时,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在对学生创作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创作思路、想法,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首先,对于其不足进行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不打击学生创作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幻画创作。其次,在实际的评价中可采取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即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组内互评,之后推选组内优秀互评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最后推选出班级内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还可以邀请创作者进行创作经验的分享和创作思路的阐述,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参与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取有效的指导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观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指导中去,注重绘画与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的想象,避免负能量的传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东丽.科幻画: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J].辅导员,2011(6).

第7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幼师专业;儿童画;教学策略

由于儿童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并且对于外在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通过开展儿童画的教学,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的美好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比较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儿童的教学,也存在很多难题,例如儿童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存在困难等,这就需要幼师在儿童画的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增强儿童对于学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儿童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传授儿童绘画技法的策略

1.儿童画技法和能力的培养

在儿童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采用过去自己学画的模式,拿出一张范画,然后教授学生各方面的技法。这是因为儿童有效的注意力时间非常短,如果一味让他们对着一幅已经做好的范画,长时间的临摹,就会使得儿童感到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绘画教学的长期推进,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儿童学画的兴趣,制约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具体的儿童画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不设范画,利用图片来培养儿童各方面的绘画技法和能力。例如,在教授儿童画鸟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儿童们回想自己曾经看到的各种小鸟,然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小鸟的照片,给学生们观察,最后就是要求儿童们画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小鸟图像。通过图片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临摹一张范画的枯燥教学氛围,而且还可以激发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在观察、构思的过程中,提高造型能力,再经过教师的悉心指导,提升绘画的技法,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细节部位的重点教学

儿童对于绘画学习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那就是细节部位的把握能力不强,这是由于儿童的天性好动,没有耐心观察,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的。因此在儿童画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部位的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儿童绘画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儿童在各种树木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儿童不能进行枝叶绘画细节的捕捉,教师可以通过郊游的形式,带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认真的观察眼前所见到的各种树木,了解他们的结构、形状、颜色等各方面的特征,然后要求儿童进行现场的创作,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于绘画的细节以及颜色的搭配得到很好的掌握,从而提升整体的创作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已经勾勒好的绘画,让学生自己去填充色彩,描绘细节,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细节的准确把握。故而,在注重细节的教学中,弥补儿童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提升儿童绘画的技法和能力。

二、提升幼师授课水平的策略

众所周知,对于儿童绘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通过游戏诱导、各种材料的选择应用等方式,来积极营造良好的绘画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儿童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开展绘画教学

在儿童画的教学过程中,游戏一直是儿童的最爱,通过在课堂开展讲故事、做活动等游戏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进行绘画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儿童绘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讲一个小故事,如乌鸦喝水等,然后一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一边要求学生尝试画出故事的情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各种绘画技能,就能有效克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很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材料进行绘画教学

对于儿童的绘画教学,教师一定注意采取积极的引导,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进步和快乐,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可以有效的坚持下去。例如,在人物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儿童的眼光看待人物,而是需要借助一些有趣的哈哈镜,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人物。这样通过哈哈镜里面的人物造型,让学生看到既有圆脸、长脸,还有方脸等形象,而这样的人物形象是学生光靠想象力是不能获得的。同时,学生在使用哈哈镜观察人物的时候,不会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更加有利于教学计划的推进。所以,在人物绘画教学中,借助这些特殊的材料,使得学生获得更多人物造型的思考和观察,进而提升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是大有裨益。

总之,在儿童绘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集思广益,积极学习和借鉴各方面的经验,使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借助材料,而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同时,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绘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尊重个性差异,采取合理评价促进教学的策略

1.尊重个性差异,引导儿童发挥创造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获得学生们的广泛认可,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绘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儿童绘画创作完成以后,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学生的绘画创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尽管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教师还是需要在学生的绘画中,寻找到积极的因素,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这样比较有利于调动学生今后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发挥。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是最后的收尾阶段,也要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某一方面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这样比较有利于儿童接受指导,获得学习的进步和提升。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儿童绘画的评价,教师需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能仅仅局限于绘画本身的技巧和手段,而是需要从课堂纪律到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学生绘画学习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在绘画课堂的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不仅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绘画进行评价,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评价,甚至要求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互相启迪的效果,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自不足之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四、幼儿绘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适应教学需求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在校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基础,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幼儿绘画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参加一些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各方面的教学技能,获得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幼师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社会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实习和锻炼,获取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技巧方面的模拟培训,让学校的老师作为评委,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从事绘画教学实践,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幼师专业的儿童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掌握过硬的绘画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理毅.探析幼师专业的儿童画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7月:160.

[2]韩苗苗.中职幼师专业中国画教学策略浅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月:103.

[3]尹 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探析[J].艺术科技,2016年第2期:402.

[4]李 安.浅谈高职师范专业简笔画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18期:121.

第8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绘本 健康情绪 教学策略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幼儿发展而言,情绪的安定与愉悦是健康幼儿的重要表现,对日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使其能辨识、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拥有调节、控制和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呢?绘本教材和绘本教学应当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以把绘本中的具体情绪事件作为幼儿健康情绪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通过相应地教学促使幼儿在与绘本故事充分地对话交流过程中,增进对具体事件的正确认知与情感认同,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全方位助推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为其身心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绘本阅读活动《不要和青蛙跳绳》为例,就绘本教学如何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进行探索。

一、围绕目标指向,遴选适切内容

就绘本而言,不同的内容在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选对了合适的内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有清晰地呈现“感知性事实资料”的绘本才能让幼儿对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情绪事件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分享、讨论,加深幼儿对情绪的体验与正确认知,以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这个“感知性事实资料”是呈现了幼儿的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背景、诱因、发生发展)。在这个故事中有主人公丰富的情绪体验、有隐含的情绪知识、有积极正面的情绪处理行为,能为日后幼儿处理常态生活中的情绪问题提供正面的示范和榜样。

【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感知性事实资料”分析】

1.绘本内容是以小男孩壳壳的视角讲述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亲子情绪冲突事件。事件起因:自己心爱的跳棋被妈妈当成废物扔掉后和妈妈的情绪冲突。然后又通过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动物们抢妈妈)来自我舒缓愤怒的负面情绪,并在一个人的幻想游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再一次发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2.基于这个事件,有主人公生动的情绪表现:从有点生气到非常生气(愤怒)的情绪行为的表达到自然愈合恢复愉快心情,每一程度的情绪都有伴随的情绪行为,或语言或非语言的。通过这样的事件感知使幼儿知道情绪生发不仅有原因而且还有程度的区别,情绪的消退还有自然地舒缓过渡,非常有利于幼儿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

3.这个情绪事件处理中,最可贵之处在于壳壳气呼呼地喊着“我最讨厌妈妈了”,然后跑到院子里,他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愤怒的情绪。但他没有采取破坏性的发泄方式,而是结合了幻想与运动,通过想象出和大象、长颈鹿、鳄鱼、青蛙等动物来家里抢妈妈,壳壳用比赛跳绳的形式和动物们尽情玩耍,不知不觉就可恢复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节处理极具幼儿视角,它告诉幼儿通过运动和游戏排遣愤怒的情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日后幼儿处理常态生活中的情绪问题提供正面的示范和榜样。

4.绘本前后的画面情节非常有对比性地呈现了壳壳受到心理创伤时和自我调节后的情绪表现差异,更有利于让幼儿在读图理解表达的基础上丰富对情绪的认知与体验。

二、找准目标定位,细化环节落实

促进健康情绪发展的绘本教学活动要同时兼顾幼儿健康情绪发展和阅读能力发展两大核心经验。我们认为:基于先期对绘本内容特质的删选,两者指向的核心目标应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即教师有目的、有策略的教学设计在发展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经验与文学作品内容的交互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辨识情绪、理解情绪,助推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绘本教学两大核心经验必须紧密结合,合力推进。

(一)厘清发展线索,科学制订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情绪发展各有特点,当前的阅读水平也各有不同,加之每个班级的主题背景和幼儿的经验各有差异,所以,首先应该思考每一次活动前幼儿现有的经验在哪里?其次,要厘清绘本情绪发展的线索在哪里?再次,思考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助推的健康情绪发展目标在哪里?

如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故事的情绪发展始终围绕两条线索:其一“跳绳”是故事的情节线索,主人公因为生气在房间里跳绳,因为跳绳打碎花瓶而愤怒,因为跟动物抢妈妈而比赛跳绳,因为跳绳而很好地保护了妈妈;其二“妈妈”是故事的情绪情感线索,主人公因为妈妈的失误而生气,因为妈妈的呵斥而愤怒,因为保护妈妈而舒缓愉悦,因为分享妈妈的鄱升华了对妈妈的情感。

基于这样的分析,在《爱妈妈》的主题活动背景下,各年龄段本次绘本教学的目标制订如下。

小班目标:(侧重情绪识别与表达)

1.观察画面,引导幼儿发现主人公生气时的表情特征。

2.能够表达自己生气时的感受。

中班目标:(侧重情绪的表达理解,能初步了解调控)

1.观察画面,感知主人公生气时的表情特征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2.愿意和同伴说说舒缓“生气”情绪的好办法。

大班目标:(侧重情绪的理解与调控)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的原因。

2.愿意交流自己的情绪体验,大胆表达能舒缓“生气”情绪的好办法。

3.感受家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爱的情感。

所以,厘清幼儿学习的背景及所选绘本情绪事件的线索,结合各年龄段情绪发展的侧重点及核心指标制订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助推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

(二)抓准关键要素,细化目标落实

教学目标要得以真正落实,必须紧紧抓住绘本的优势,抓住关键要素进行细化。这其中,选择合适的画面进入幼儿的视线就显得格外重要。

1.根据健康情绪的关键经验。

要围绕本年龄段幼儿情绪发展的侧重点及绘本的重点情绪认知目标进行重点筛选。

如在中班进行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教学中,我们以主人公壳壳的情绪为主线进行筛选,删除妈妈和孩子间一来一回的情绪冲突,避免幼儿对复杂情绪理解的困难。把两种生气的画面选为重点阅读画面,重点观察画面关键细节的预示,串联故事情节,让幼儿对阅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根据情绪转折的关键情节。

绘本故事情节因为情绪事件的发生而跌宕,而事件中的关键情节不容小觑。解读关键情节画面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产生、转换的原因,对情绪的程度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关注情绪转折发展的关键点,理解“气话”是生气情绪发生时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关于生气情绪感知的重要信息,我们把主人公壳壳和大象比赛跳绳的情节定为重点阅读环节,把因为“气话”引发出后面的比赛跳绳的情节定为自主阅读环节,让幼儿很清晰地理解了原来生气时说的“气话”,根本不能代表自己真实的想法,这让幼儿对生气情绪有一个更深的感知和理解。

三、依托科学流程,实施对应策略

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一般步骤及导向目标的情绪关注维度与策略可以如下图表述。

如图所示,幼儿的健康情绪发展可以分为以境引情―以言表情―以知解情―情知导行四大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导向目标的情绪关注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

(一)以境引情――关注情境・情绪

如何以绘本中的信息作为开启故事主题、传达故事情节、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一扇窗是很值得研究的话题。绘本的原创者在整体设计绘本时其实都是煞费苦心的,比如封面、环衬、扉页等都是构成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用合适的具有表现力的画面情境唤醒幼儿的情绪,激发阅读的兴趣是关键。

如《不要和青蛙跳绳》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扉页,提问“壳壳有一个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来引发故事的主题;接着,通过猜测“今天壳壳和他的跳绳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迅速地将幼儿带入故事主人公的情绪世界,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推测走进故事,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境引情将引发幼儿深入阅读绘本,以加深他们对绘本故事的感知与体验。

(二)以言表情――关注识别・表达

以绘本为媒介开展健康情绪教育,最关键的目标是要引导幼儿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协助幼儿成为一个积极的表达者。对重点阅读画面,教师应有目的地运用“问题支架”引导幼儿仔细读图,关注图画中所蕴含的情绪主题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情绪知识,完成对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支架:

1.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壳壳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哪一个表情让你感觉壳壳生气了?(没有笑容 撅着嘴巴)

3.壳壳这样做可能还会发什么事情呢?你从哪里发现的?

4.花瓶都斜了,可能已经发生了什么?后果会怎么样?

问题支架不断引发幼儿进行“视觉思考”,牵引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去揣摩角色的心理,去辨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表现,然后用幼儿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组装表达幼儿自己的认识。

以言表情的过程既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其准确辨识情绪、理解情绪,完成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的过程。

(三)以知解情――关注理解・体验

在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情绪事件探讨中,让幼儿对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情绪事件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分享、讨论,唤起幼儿已有的相似经验,才更有助于幼儿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加深幼儿对情绪的体验与正确认知。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与幼儿讨论: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一般都是谁会送你礼物呢?你是怎么收藏这些礼物的呢? 这些提问链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壳壳生气的原因。还有,联系绘本中的事件我们设计了一个悄悄话环节:你觉得壳壳的妈妈讨厌吗?你的妈妈有没有让你讨厌的地方?这并非引导幼儿负面的消极情绪,而是让幼儿把平常生活中压抑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及时的宣泄,更加深对情绪的正确认知与体验。

以知解情是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互动对话,倾听幼儿的心声,支持幼儿真实的表达,这也是健康情绪培养中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的需要。

(四)情知导行――关注调控・回归

基于幼儿对具体事件的正确认知与情感认同,健康情绪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当幼儿面对真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时,能够尝试学习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调控策略,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我们引导幼儿思考:平时,还有什么让自己消消气的好办法呢?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教师能适时引发幼儿嫁接绘本中主人公情绪调控的策略,接纳、鼓励幼儿自己的情绪调控方法并引导幼儿讲讲这样做的感受与体验,肯定幼儿良好的情w反应模式与行为习惯。

情知导行是幼儿在情绪认知的基础上尝试并学习调控策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效途径。

实践表明,依托绘本中的情绪事件开展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社会领域与语言领域目标整合的活动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参考。由此,不断拓宽幼儿健康情绪培养的媒介与资源、拓展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其他活动可行性,并在实践应用中循序渐进,一定可以为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

[2]麻晓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刘云艳.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第9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

在国外,许多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它主要体现在对幼儿情绪引导的策略、对幼儿情绪的分析和解读的研究开始早,研究成果数量较多。最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很早就开发了大量的幼儿情绪绘本,种类繁多,制作成熟,对孩子情绪健康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最终成为许多孩子一生值得收藏的图书。在国内,首先,情绪管理能力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重视,但它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交集学科。其次,关于绘本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大量开始的,大部分是以绘本教学为主,主要作为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载体,而不是侧重于情绪情感的培养,更没有专门研究把绘本和情绪管理能力的促进联系在一起。最后,随着市场上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绘本的增多,有本土的、有引进的,这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绘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第二,有利于探索大班心育活动的多种方式。围绕情绪管理能力开展各种情绪主题绘本活动是幼儿心育模式的又一种新的角度和探索,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运用和引导。第三,有利于挖掘绘本的多种功能。目前绘本研究只停留在绘本对幼儿语言、想象、美术的功能,绘本的心育功能还没有在教育中得以体现。因此,如何利用这一绘本,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对绘本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研究目的、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主要是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情绪主题绘本,组织实施围绕以情绪绘本为载体,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绘本阅读活动,达到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优化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目的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绘本活动,探索情绪绘本对于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在开发和组织实施绘本阅读活动中,探索通过绘本促进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的多种策略。提高大班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其中包括积极情绪的促进和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研究前实验班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水平和日常的情绪变化,确立常见情绪问题,提出重点发展的情绪目标。其次,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其步骤为:根据情绪目标,对绘本进行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绘本。通过活动前对幼儿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幼儿对此情绪的觉察、表达和调控的发展水平。采取幼儿自主阅读的方式,对绘本进行初步了解,确立活动的重难点。阅读活动,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理解绘本内容。通过谈话,迁移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以表演游戏、幼儿绘画等方式巩固对该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活动后测,通过访谈和幼儿绘画的方式,了解该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的效果。最后,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通过观察法了解该班幼儿的表现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组织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跟踪观察个别幼儿,了解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情况,建立个案研究档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出情绪主题绘本对大班幼儿情绪

管理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1.情绪主题绘本能帮助大班幼儿觉察自我情绪情绪觉察能力是指在一定情境中感受并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即是幼儿根据自身机体的感觉来分析、判断自己的内心感觉,是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觉察自我情绪是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只有觉察自己的情绪,才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到了大班年龄阶段,情绪体验逐渐丰富,不仅能觉察最基本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难过等,还逐渐细化出现了思念、嫉妒等高级情绪,但是幼儿自我很难觉察。在研究前后的调查对比中,发现情绪绘本可以帮助幼儿觉察自我情绪,特别是帮助大班幼儿觉察更为复杂情绪,比如看到别人比赛拿第一时,会产生嫉妒,自己却意识不到,通过绘本阅读,理解了嫉妒的表现和感受,幼儿很快觉察原来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是嫉妒。

2.情绪主题绘本能引导大班幼儿识别他人基本情绪情绪识别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其发生情境等因素以了解表情的性质和含义,这是一个包含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在研究中发现大班幼儿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表情,觉察和猜测对方的情绪,才能够理解这种情绪。通过对30名幼儿的访谈和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经能识别同伴最基本、明显的情绪,对于他人较为复杂的情绪幼儿处于模糊状态,即能感受到但并不明确。在以绘本阅读活动为主的行动研究中,角色情绪的夸张化、形象化、具体化和动作化,极大地帮助了幼儿迁移这些情绪认识,对复杂情绪的识别有很大的帮助。

3.情绪主题绘本能促进大班幼儿自我情绪表达能力在本研究中,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仅限定为在人际交往互动情境中通过语言和动作适宜地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它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以及自我的情绪调节。在组织绘本阅读活动中,绘本的名称和故事中的语言都渗透着各种情绪词汇、表达的语言以及合理的表达方式,为幼儿模仿提供了形象。同时,我们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巩固幼儿情绪表达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研究前后的对比,幼儿表达自我情绪能力明显提高。

4.情绪主题绘本有助于丰富幼儿消极情绪调控策略情绪调控能力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干预自身某种自然产生的情绪,其中主要是指对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的转化和对积极情绪的保持。观察研究中显示,大班幼儿已经意识到消极情绪需要控制,然而却不会调节,往往采取赌气、愤怒、哭泣等消极的方式。首先,我们选择了与最基本的消极情绪相关的绘本,比如绘本《我不想生气》,上面提到的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其次,我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已有消极情绪的体验,在访谈中,按幼儿感受深浅的程度进行排列,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害怕、生气、妒忌、想念、孤独。接着,我们组织了以绘本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经过学习和幼儿参与性的表演体验和方法巩固。从认知方面,极大丰富了幼儿调控消极情绪的策略。

(二)探索出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主要策略

1.情绪主题绘本帮助大班幼儿觉察自我情绪的主要策略

(1)绘本名称与自我情绪的对应一般情绪主题绘本的名称能明确表达出该书所要讲的情绪。比如美国斯贝蔓著的绘本《我好难过》《我好害怕》等等。因此,在组织情绪主题绘本时,我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先觉察自我情绪,然后根据绘本认知自我的情绪,比如“这本绘本的名字叫‘我好嫉妒’,你们知道什么叫嫉妒吗?”幼儿都说不知道。于是,我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当好朋友画的画比你的漂亮,你心情怎么样?当老师没有表扬你,而是只表扬了你身边的好朋友,你心里什么感觉?”于是我指着书的名称说:“当你觉得不舒服时,这种感觉就叫嫉妒,我们来看看这本书中的小熊是什么时候嫉妒别人,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这样,通过绘本的情绪名称与幼儿情绪体验积极对应可以帮助幼儿觉察自我情绪。

(2)画面色彩与自我情绪的对应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有一定影响。同时,不同色彩可以表达、象征不同的情绪。比如:特蕾西•莫洛尼著的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通过不同的色彩帮助幼儿感知情绪带来的视觉反应,同样,视觉感知也促进教师对情绪的理解,比如《我不愿悲伤》中,所有的画面都是以黑色、灰色为主,让幼儿感觉压抑,不自觉中带入沉重的感觉里,到最后一页,明亮色彩的出现体现了情绪的突然好转。这些色彩反映了自我的情绪变化,使内在感受被形象化,更易于幼儿理解。

(3)故事内容与自我情绪的对应幼儿情绪的自我觉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并在一定情境中理解,同时更是借助一定情境宣泄。因此,情绪主题绘本的最大特点是将每一种情绪放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故事中。比如在研究中,绘本《托马斯不要心慌慌》通过故事中托马斯一到转弯的时候就会紧张、焦虑时的自言自语,生动地表现了他的紧张心理。幼儿最喜欢听故事,绘本的故事内容使得无形的情绪具体情境化、口语化、形象化,甚至想象化,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觉察自己的情绪。

2.情绪主题绘本引导幼儿识别他人基本情绪的主要策略

(1)从观察角色表情中察觉他人情绪情绪主题绘本中的角色,无论是人物类,还是动物、卡通类,不同于现实中的人物,它经过了画家精心设计,表情夸张化,易于幼儿理解。而现实中的人物表情变化比较小,不易让幼儿分辨和察觉。我们在选择绘本时,重点选择了特蕾西•莫洛尼著的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在观察封面角色中,有78.1%的幼儿能明确辨别出角色的情绪。因此,绘本中角色夸张的表情为幼儿理解现实中人物的表情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2)从判断角色语言中学习识别情绪情绪主题绘本中的语言,其中包括绘本中的对话、描写等,都是围绕情绪提出来的。比如《我不想生气》中,有一句表达生气情绪“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这句话把内在隐形情绪用更加直观的行为表现出来,更易于幼儿从这些语句中理解情绪的特点和强度。

(3)从情境表达语气中感受他人情绪虽然,情绪主题绘本已经尽可能地通过各个方面传递情绪的信息,但是,它毕竟是无声语言,要想把无声转为有声,教师的讲解是第一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声音一定要生动,并结合故事中的情境。当幼儿熟悉绘本后,教师带幼儿一起尝试用相应的语气复述上面语句,以体验这些情绪以及强度,为向现实中迁移打基础。

3.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自我情绪表达能力的主要策略

(1)从故事角色中学习表达自我情绪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了更好促进幼儿感受情绪的表达,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模仿这些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比如学一学小兔子生气跳一跳的样子,学习小兔子伤心低头的样子等等,帮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下,体验表情、言语、动作一起表达情绪的方法。

(2)从绘本语言中掌握基本情绪词汇情绪绘本的语言最大的优点是注重情绪表达的准确性,比如《我不要妒忌》,妒忌就是情绪词汇,比如《我想念你》,在整个的绘本故事情境中,思念这个词汇被不断重复提起,“当你出门的时候,我想念你,想念是一种重重的有点疼痛的感觉”。幼儿从绘本中不仅掌握这些情绪词汇,同时,通过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作为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方法。

(3)从绘本情境中理解表达情绪的场景情绪词汇的理解要借助一定的情境,离开情境就不容易被理解,比如“我好嫉妒,我的朋友常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这就是一种表达自己情绪的场景,幼儿理解后,会在类似的真实生活场景下,尝试模仿角色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理解这些场景,也可以起到判断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适宜的,什么表达方式是会影响他人的。

(4)从绘本表演中巩固表达情绪的方法表演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因此,我们借用这个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表演绘本的情境下,通过动作、语言、语气、场景、互动中尝试全方位表达角色的情绪,巩固对情绪表达合理方式的认知。

4.情绪主题绘本丰富幼儿消极情绪调控的三种策略

(1)理解消极情绪反应情境通过绘本阅读理解情绪反应时会在哪些情境中,幼儿只有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反应。比如:绘本《我不要妒忌》中,提到“当别人拥有那些我想用的东西时,我好嫉妒。我要有”。这就是嫉妒情绪反应的相关情境,让幼儿先理解这种情境下会产生相应的某些消极情绪,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反应,而无需回避或者掩盖。

(2)转移注意转化消极情绪对于学龄前儿童,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很有效的情绪调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离开消极情绪的发生场所;第二是选择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比如特蕾西•莫罗尼著的小兔子系列情绪管理图书,上面介绍了许多转化消极情绪的方法:如“安安静静独自呆着,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在《我不愿悲伤》这本书中提到“悲伤的大乌云来了,我要对自己好一点儿哦!我会去大浴缸里洗最喜欢的泡泡浴,我还会去草地上听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等等,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易于幼儿掌握和习得。在组织了16次绘本阅读活动后,我们进行了调查,有68.9%的幼儿能说出5种以上消极情绪调控的方法。

(3)适当宣泄自我消极情绪对于幼儿来说,合理宣泄也是很常用的情绪调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宣泄:第一种是倾诉式的宣泄,即找一位自己倾诉的对象,比如父母、朋友等,倾诉的过程就是宣泄自己消极情绪的过程,如绘本《我不想生气》提到:“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第二种是自我发泄,包括动作的自我发泄比如跳一跳,找个软垫打一打等。在研究中,我们建议家长不要强行压抑幼儿的情绪,要善于疏导,比如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好好哭一哭,等幼儿情绪平静了再和他交流,分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这样有利幼儿对消极情绪的调控。

四、研究的效果与反思

(一)在研究的前后测查对比中,大班幼儿能觉察自己情绪变化的人数比研究前提高了46.8%;能积极表达自己情绪感受的幼儿人数比以前提高了39.5%,同时表达的准确度也相应提高;尝试自主转移注意力转化消极情绪的案例比研究前提高了13.1%;能初步尝试适当宣泄自我消极情绪的幼儿人数比研究前提高了32.6%。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幼儿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能力是有明显提升的,这为以后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能在行为上完全脱离成人帮助,独立表达和调控自己情绪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需要继续不断培养和关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