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有趣的半圆形精选(九篇)

有趣的半圆形

第1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参与式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呢?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进行尝试,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同探讨。

一、激趣导入,激发参与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求知欲是促进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动力,是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迫切求知的欲望。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课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小猴子设计了一辆方形车轮的车,瞧,车子开过来了(多媒体演示)。呀,坐得太难受了,要重新设计。小猴子又设计了一种椭圆形车轮的车,可怎么还是不平稳呢?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设计出圆形的轮子。“看,圆形的轮子转得多快、多平稳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动手操作,强化参与意识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去探究。课程改革提出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教、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画圆,并用剪刀剪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等图形,再用手摸摸所剪成图形的边沿,体会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说出怎样画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圆,最后概括出定距、定点、旋转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画圆,并能想办法找出圆对折的折痕来认识直径。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三、巧设问题,创造参与机会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新知。如课堂教学中,我在导入时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车轮的车轴在中心位置时,车子才能平衡前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人人参与探究。又如,在学习画圆时,我通过以下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你学会了哪几种画圆的方法?(2)哪种方法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圆?(3)怎样用圆规画圆?再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我提问:“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分组讨论后,我启发他们思考:“你们怎样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如此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合作,促使全面参与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小组活动为载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同伴互助式分组,发挥合作小组的最佳学习功能。分组时,既注意让每个小组都有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又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这样分组,可以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之后,我让他们猜想半径和直径可能有哪些特征。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后,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然后我让学生想办法验证,有的用折叠法验证,有的用度量法验证。最后,我让学生把验证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完善。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五、设计练习,调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课教学导入时,我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画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学校要建篮球场,要在球场上画一个大圆,可是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来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练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2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效率

新课标指出在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并养成主动学习拼音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多种做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抓住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教师应顺应这一特点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可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兴趣、引领参与之目的。又如,学龄初期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我们可将部分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与联想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能动参与、有效参与之目的。比如让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的书写规则,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小猫“鱼鱼”跟j、q、x是好朋友,“鱼鱼”只要遇见j、q、x,都要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ü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就化抽为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与享受中掌握了知识。

1.1读儿歌: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是一种将所学内容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的、最直接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喜欢。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四声儿歌:“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标调儿歌:“先标aoe,再标iuü。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两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读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四线三格书写规则歌: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造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学习拼音。

1.2念口诀:念口诀是汉语拼音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使枯燥的字母趣味化。例如,在教学“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嘴巴拢圆üüü”。“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一根小棍lll,一挺机枪kkk,一把椅子hhh,竖弯加点jjj,左上半圆qqq,一个大叉xxx,树杈树杈yyy,波浪波浪www”。汉语拼音中有很多易混淆的字母,他们的发音字形很相似。教师可编一些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编儿歌,自己编的儿歌学的更容易,记忆又清新。1.3做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的儿童,自然更习惯幼儿园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儿童的天性。例如:“找朋友”———声母和韵母找朋友,组成音节:4名学生拿“b”卡片,4名学生拿“aoiu”字母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学生拍手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台上学生迅速用手中的字母卡片组成“b-a—ba,b-o—bo,b-i—bi,b-u—bu”几个音节,同学们也然后台下的学生齐读组成的音节,学生兴趣盎然,对字母音节记得很牢。1.4猜谜语:“看拼音猜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或直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自编儿歌。例如,在教学“ei”这个韵母时,可用这样一首儿歌帮助孩子记住ei的组合,“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使学生更好的区别“ei”和“ie”;在教“ing”这个后鼻音时,可用“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这首儿歌来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

2充分利用教材的图形和各个教学板块

第3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新课伊始,屏幕出现这样一组画面:五只小动物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发令枪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谁能最先达到终点”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个问题。”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概念阐明及形成空间观念时切入。在小数几何体知识教学中,由于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不易区分。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圆的面积》的复习模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猫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配合师生的问答,学生很快理解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第4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圆 多媒体 数学 探究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直线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平面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教学时,我注意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上完本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让学生提前布置一些学习圆的材料和用具,因为我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从成功的导入开始的。课始,我用绳子系着粉笔头甩了一圈,问粉笔头画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是圆。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圆形。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圆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在建筑物、标识牌、自然现象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感受圆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的激发学习圆的兴趣。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

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比如硬币、桌面、喷泉等,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了在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而且都相等,在同圆中,直径也有无数条,而且也都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发散出无数条线段,同一圆中,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也可以画无数条。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是学生体会到同圆中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三、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知识的生成

一堂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特意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注意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产生问题意识,然后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 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体会感悟数学的魅力

第5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一、利用儿歌增加趣味性

纯拼音教学是抽象、枯燥的,因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教学中多增加一些顺口的儿歌,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 aaa ” ,“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 ooo ”。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我讲到“ b ”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 bbb ”。学到声母“ p ”时,用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 ppp 。”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 mmm ”,“椰子树上椰子多,左 i 右 e ie ie ie ”,“我爱北京天安门,左 a 右 n an an 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除此以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发挥想像编造故事,吸引学生。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时,我也是编故事穿插。如:“小 i 的妈妈是大 y ,它们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 yi yi yi ”,“小 u 的爸爸是大 w ,他们住在屋子里,整体认读音节 wu wu wu ”,“小 ü 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 y 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 yu yu yu ”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二、图音结合加强记忆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展现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进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看图说话时,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如教学单韵母ü:图上画着条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在吐泡泡。出示投影片学生仔细观察。这田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单韵母ü什么相似点?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答案:单韵母ü的发音和鲤鱼的“鱼”第一声相同。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的身子就像单韵母ü,红鲤鱼吹泡泡就像是ü上的两个小贺点。学会比较,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的基础。

采用不同颜色制作图片、幻灯片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我课件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黑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利用口诀记得牢

口诀是简短上口的句子,它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拼音字母趣味化。学习拼音的四声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编出以下浅显易记的口诀,再让学生通过念口诀来弄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特点。如: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习i和ü的标调时,可记口诀:i的头上要标调,头上小帽要摘掉;ü的头上要标调,两点留下不能忘。学习复韵母标调时,要记住:标调位置讲次序,先a后o再找e;如果i、u并肩走,调号一律标在后。声母和韵母相拼的方法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韵母、介母三拼连读的规则是:声轻介快韵母亮。

四、书写漂亮需指导

第6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一、导入要有趣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虽然很短,只有几句话,但往往能决定一节课的走势。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设计好课堂导入语,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求出半径是250米的圆的周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哇,这么大的圆,怎么求呢?学生很快便投身到寻求答案的兴趣中来,为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讲授充满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环节,教师的语言往往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首先提问:1.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如果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怎样分割呢?看看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求出圆的面积的:

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4.教师必须强调说明: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5.教师边提问边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

(2)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4)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样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练习讲究趣味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1)小明的爸爸今年50岁,小明今年22岁,请问再过多少年以后小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2)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一,明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几?请写出简便算法。通过练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从而使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四、评价体现趣味

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环节,当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聪明,简直是我班的小高斯”;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棒。”在学生绞尽脑汁解题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另外在对待作业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用一些深情的惋惜语,如“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是……”“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第7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作为情境和题材,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去商场购物的机会少,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超市”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亲历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用品创办学生熟悉的超市,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先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属于圆形的物体,从而认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教师也不作示范,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教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探究之中.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圆.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许多数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就安排学生通过两次分割圆的操作活动,逐步探究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在估算的基础上,建立关于圆面积与半径关系的初步猜想;然后,再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把这些扇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并进而通过合乎情理的想象,逐步实现由圆到长方形的等积变换过程,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长是圆的什么?宽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推理得到: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无论是在估算中进行猜想,还是在割拼中进行转化,操作既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为理性思考获取了表象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的数学活动,并最终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让学生猜想,给学生创造“敢想”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学生也被推到了“主人”的位置,学得积极主动,有效有趣,这样在猜想,操作、思考、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就会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三、指导学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觉的提出目的,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不知道自己回答的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一位数除三位数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为帮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发展思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不出来的再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拨,动口说,认识了整时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整时?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书本,学会从读书中得到有效信息,就如得到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得到有效信息并能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画出关键点.

四、增加课外实践――延伸自主探究活动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经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8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1、45分=( )时 吨=( )千克

2、在0.85、 、81.5%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圆的半径是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去年栽树b棵,今年栽树是去年的m倍,今年栽树( )棵。

5、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10小时,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15小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小时后两车相遇。

6、一项工程,每天完成它的 ,3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7、60米增加它的20%后是( )米;70比80少( )%。

8、化工厂生产了300瓶洗发液,不合格的有6瓶,这批洗发液的合格率是( )。

9、12的倒数是( ), 和( )互为倒数。

10、如果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则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 )倍。

11、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7点)

1、在100克水中加入5克糖,糖占糖水的 。…………………………( )

2、一根绳子,用去它的 ,还剩 米。……………………………………( )3、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是甲数的 。……………………………………( )

4、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5、半圆的周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 )

6、国债的利息和教育储蓄存款的利息,不需要缴纳利息税。……………( )

7、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三、选择题:(7点)

1、两袋大米同样重,第一袋用去 ,第二袋用去 千克,剩下的( )。

A、第一袋重 B、第二袋重 C、同样重 D、无法确定

2、在一个长10分米,宽7分米的硬纸板里剪半径是3分米的圆,可剪( )个。

A、1 B、2 C、3

3、120的 相当于60的( )。

A、25% B、50% C、75%

4、大圆的半径是4厘米,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 )。

A、4∶3 B、3∶4 C、9∶16

5、打一份文件,甲用4小时,乙用6小时,两人合打( )小时能完成。

A、 B、 C、10

6、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数是80,乙数是( )。

A、100 B、150 C、80

7、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径都增加1厘米,则它们的周长( )。

A、大圆增加得多 B、小圆增加得多 C、增加得一样多

四、计算题。(30点)

1、直接写出得数。

4÷ = ×6÷ = 6× +6× = × =

( + )×16= 1÷ = × = ×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 ) 4×[( + )÷6]

× + ÷15 (6- ×32)+ ÷ - ÷

3、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

(1)一个数的 是15,它的 是多少?

(2)一个数的75%比它的 多24,这个数是多少?

五、小学数学解决问题:(40点)

1、只列式,不计算。

(1)有面粉250千克,大米比面粉多 ,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2)有面粉250千克,大米比面粉多 ,大米有多少千克?

(3)有面粉250千克,比大米多 ,大米有多少千克?

2、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3、学校食堂买来一些土豆,已经吃了 ,还剩90千克,这些土豆有多少千克?

4、夕阳红俱乐部共有女会员65人,男会员比女会员多20%,男会员有多少人?

5、张大妈养鸡、兔共200只,鸡、兔脚数共560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6、学校饲养小组的同学们养了许多兔子,其中灰兔比白兔多12只,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

7、实验小学六年级有250名同学,参加

课外兴趣小组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1)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同学比参加

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多多少人?

(2)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同学有多少

人?

(3)根据题目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

第9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媒体资源;兴趣;重难点;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正逐步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而且多媒体表现形式丰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原来枯燥的板书模式向直观、形象、立体式生动的教学模式演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突出的特点:将抽象问题变得有趣易懂,将繁琐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将图形问题变得直观生动。

一、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多媒体能生动地呈现影像,展现艳丽的图片,从而多方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课堂上沉闷感也将消失,数学课堂中将会充满愉快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能被调动起来,将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

如第十册的《圆的面积》,教师提出问题“圆的面积能直接去度量吗?”(不能)由教师口中说出答案,则显得苍白无力,而学生更是一片茫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表现圆的面积不能直接度量则具有极大说服力。多媒体能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屏幕显示的为一个半径为r的圆,随后画面切换,将边长与圆半径r相等的小正方形去度量圆的面积。这时候学生能够直观地发现圆面积要比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面积总和要小,然而又比3个这样的小正方形要大。教师只要进行简单的引导就可以得出结论: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相当于边长为r的正方形面积的3倍再多些。而圆的面积究竟多大,无法用度量的方法得出准确结果。准确而清晰的画面极富感染力,为学生科学猜想创造了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一般的教学手段是绝不可能得到这种教学效果的。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总存在着一些难以表达的抽象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点又相对重要。如何能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些抽象而又重要的知识点是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难题”。随着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教学层次感变得明显突出,同时重点难点则可以被简单演绎,从而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展开,通过幻灯片逐步递进地来推导。这样,依靠连贯生动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 “极限”思想,从而有效地让学生突破了重点难点。

1.通过多媒体显示屏,学生能够看到圆被等分为八等分,之后这些等分被组成平行四边形。教师依靠多媒体技术生动流畅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分与拼”的图形转化思维。

2.在教师的操作下,把圆分成了16等分,从而引导学生将16等分和8等分比较,看看哪种等份拼成的图形更接近教学问题。

3.依靠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圆进行更多次的等分。从8等分到32等分再到无限分份,在逐步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观察到越往后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0.5C)。宽为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而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所以圆面积为0.5C×r=2πr/2×r=πr×r。

三、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注意力,同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启迪学生去认识,去思考,从多角度去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