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有趣的发现作文精选(九篇)

有趣的发现作文

第1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有一天,我发现天空似乎暗了起来,听妈妈说:每当下雨时,蚂蚁都会搬到高处的地方,因为这样才不会淋湿它们。

我连忙走到我家院子里,我巡视一番,发现了一只蚂蚁在搬面包屑呢!我的好奇心被这只普通的小蚂蚁勾了起来。我仔细观察着这只小蚂蚁。忽然这只小蚂蚁滑了一下,面包屑扔到了一边。咦!小蚂蚁干嘛跑了呢?噢!原来小蚂蚁是去搬救兵了。

只见他们齐心协力的搬动着这个面包屑,啊!真的动了!真的动了!面包屑被这几只小蚂蚁的团结搬动了。我真想变成一只小蚂蚁,加入到这条勤劳团结的队伍里。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生活中有许多稀奇事,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有许多我们不懂得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仔细去观察,善于去发现,就一定有所收获。

第2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下一个星期就要举行“10分钟英语单词默写比赛”了。老师说了,不管所写的单词是长是短,只要在10分中之内完成,而且要速度快、准确率高、写得多,就一定会得奖。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可要好好练习。

我准备好纸和笔后,就让爸爸给我计时。刚开始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任为自己平时的英语单词积累的多,一定会写上一百个以上的。便想到一个单词就写一个单词。可到了最后,就怎么也写不下去了:第一,怕写的单词跟前面写的重复;第二,也想不出自己到底应该写哪个单词。我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7分钟,8分钟,10分钟一晃眼就过去了,可我只写了84个单词,其中还错了许多。照我现在这样的水平,一定不会得奖了。这可怎么办呢?

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记住的单词是一样的,如果挑最简单的写,按顺序写,那么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所以英语单词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写起,要越简单越好。并且要分好类别,比如先写冠词、数词、学习用品……。这样英语单词写得快,也不会重复了。我慢慢地推敲着,想着自己的新发现,心中甭提有多么兴奋和惊讶了。

我按照这个办法再默写一遍,再让爸爸计时。我先默写简单的数词、冠词,再写称呼、食品、动物、学习用品等。我在写时按照顺序,第一个单词写完了,第二个单词也在脑海中油然而生。一个个英语单词从我那流畅的笔尖下飞快地流淌出来……。10分钟过去了,我一统计,我一共写了112个英语单词,比原来增加了许多,错误也很少了。我又练习了很多遍,都比原来提高了许多。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了一个道理:人在做任何事中,也要和我默写英语单词一样,只要有规律,有顺序,先从简单的做起,才会慢慢提高,做得快、好。

第3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在我的童年里,有许多的小发现,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数也数不清。其中有这么一个小发现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天,我在我家楼下玩,看见一只小狗伸着舌头,我心想:它是不是要咬我呢?我吓得浑身发抖。过了一会儿,狗还在原地不动,我很纳闷,一路上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是为什么。回到家后,我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说:“你自己发现的问题要自己去解决。”我上网查了查,原来狗身上没有汗腺,它的汗腺在舌头上,它的汗都是通过汗腺排出来的。人的汗腺在身上,所以我们人类就不需要伸舌头散热。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区一小三(3)班 胡潇轩

第4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探究 初中生 写作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2-02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培养写作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之根本,培养写作兴趣是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之源泉。然而,在初中作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浓厚的兴趣。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际,简单谈一些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赏析名篇佳作之美,以美文激发写作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大师的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立意新颖、情感真挚、谋篇布局妙不可言、遣词造句美不胜收。在教学这些名篇佳作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赏析到这些名篇佳作处处洋溢的无限之美。这些名篇佳作的无限之美会瞬间激发学生提笔写作的强烈兴趣。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欣赏了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这篇佳作。文章中在一开始以平实的语言交代了父亲留下背影的特定背景,平实的语言之中透出了作者淡淡的哀愁。紧接着文章反复出现了两个“再三”、两个“踌躇”以及两个“忙着”,简简单单的六个词语却体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在用细针密线般的文字描写父亲穿过铁道为我购买桔子的过程之,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感不由言表、自然流露……学生在赏析这些名篇佳作之美的过程中,赞叹于作者妙不可言的精巧布局之中,陶醉于作者美不胜收的好词佳句之间。与此同时,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了。

二、感受真情美景之趣,以趣景激发写作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有各种来自四面八方的如画美景。当内心涌现出许多真挚情感之时,学生总想一“吐”为快,当眼前展现出各种如画美景时,学生总想一“笔”勾勒。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种种真挚情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如画美景会即刻激发学生提笔写作的浓厚兴趣。如当学生在费尽百般周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登顶雄伟的山峰看到别样的风景时,举目眺望山那边的如画美景尽收眼底。此时此地,学生会在脑海之中不断搜索贴切的语句来描绘眼前的如画美景,写作之欲望不期而至。

三、掌握巧妙写作之法,以巧法激发写作兴趣

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重在实践,即重在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写作练笔来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大量的写作练笔过程中,会反复地实践在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学生在长期的写作练笔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熟练运用写作方法的能力。熟练掌握了各种写作方法之后学生提笔写作的长久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如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枣核》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叙述远在异国的故交让自己顺道带去几颗枣核这样一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透露出了一位身处异国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深深的爱国之情。作者在透露思乡情以及爱国情的时候运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通过作者与故交的对话得知这位异国游子总会在某个夏日的夜晚与老伴坐在后花园的长凳上回忆青春年少时泛舟于故乡北海的幸福情景,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在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笔时,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觉到:写作原来如此简单!与此同时,学生长久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了。

四、发挥赞赏评价之效,以赞评激发写作兴趣

激励评价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功喜悦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元的评价,通过多元的评价让学生从过去的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提笔写作的持久兴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之美,以名篇佳作之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真情实景之趣,以真情实景之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练笔写作之法,以练笔写作之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有效发挥激励评价之效,以激励评价之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美文、趣景、妙法以及赞评成为“引爆”学生浓厚写作兴趣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1]张彩霞.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写作兴趣.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06期

第5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导入趣味;作业趣味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是采用“老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的单向教学方式进行的,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就让学生开始逐步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呈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状态。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趣味性,还初中生一个活泼、生动、有趣、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从导入、教学、作业三个教学环节,讨论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导入趣味

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依赖于导入设计是否足够合理、足够有趣。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要么是忽略导入直接进入教学环节,要么是简单带领学生回顾旧知,从未想过设计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使初中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伊始便被吸引住,由此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主动参与到语文课

堂中。

在《月亮上的足迹》一课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登上月球的视频片段。在这个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杨利伟作为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完成太空飞行的英雄事迹。学生对于航天员如何登上月球感到非常陌生,这个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展开《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的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的热情都被这个航天视频充分激发了出来。除了会利用视频之外,我还常常组织学生玩游戏,这除了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趣味化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课间与上课的过渡,让他们由空间的自由活动的散漫状态回归到学习中。

二、教学趣味

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出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没有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保持住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快速消退,最终又回到传统教学中。施教环节是真正落实语文教育的最关键步骤,教师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出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取决于这个教学环节。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重知识的教学活动,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兴趣爱好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法来激励初中生,从而促使初中生真正喜欢上学语文。

就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为了实现趣味性教学,我组织学生展开了创编情景剧的教学活动。我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将课文中并非讲全的情节补足,对他们进行增补与想象训练。学生在听到这个学习任务的时候都十分高兴,认为十分有趣,所以积极地自由组合,并且快速分配了角色,然后学生便展开了激烈讨论。整个教学活动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三、作业趣味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在课后作业中得以巩固与强化,但是,大部分教师都过于依赖“题海战术”,认为初中生只有多做题才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与答题技巧。我们不可否认,初中生在大量的、枯燥的课后作业的练习中,会在最短的时间提升他们的语文成绩,但是要问学生是否感到快乐,是否能够体会到乐趣,答案却是否定的。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初中生能够对我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实现作业的趣味化,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使学生不再排斥课后作业,反而主动完成相关内容。

在《竹影》一课中,我并]有让学生按照习题册以及教材中文章后面附的练习题做作业,而是让学生在课后对国画与西洋画进行了调查,使其了解中西方的美术风格,了解中西方的艺术特点,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语文,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教师要在导入、教学、作业三个环节实现趣味性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构建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第6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08.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09.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部级奖,

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第7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古典词学;“趣”范畴;承传

“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格”等一起被人们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趣”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是一个相对出现和成熟得较晚的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代,承传于金元,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对我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予以考察。

一、“趣”在古典词学批评中的承传运用

“趣”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审美范畴,它最早是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的。有宋一代,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与此同时,少数词论家在词评中也引入了“趣”这一审美概念,较早将“趣”作为古代文论的审美范畴拓展了开来。宋代,运用过“趣”对词作进行论评的篇什主要有:米友仁《白雪·洞天昼永自序》,詹效之《燕喜词跋》,王质《苏幕遮·水风轻,吹不皱自序》,范成大《步虚词跋》,周密《乳燕飞·波影摇涟?自序》,尹觉《题坦庵词》,柴望《凉州鼓吹自序》,?阳居士《复雅歌词序》,等等。如:范成大《步虚词跋》云:“自玉阶及红云法驾之后以至六小楼,意趣超绝,形容高妙,必梦游帝所者彷砩得之,非世间俗史意匠可到。”(朱祖谋《石湖词跋》引)范成大在词跋中较早引入“意趣”二字评词。他评断《步虚词》创作呈现出高妙的意趣,与一般词作着意从现实的层面感发拉出了一段距离。尹觉《题坦庵词》云:“人见其模写风景、体状物态,俱极精巧,初不知得之之易,以至得趣忘忧,乐天知命,兹又情性之自然也。”尹觉在评其师赵师侠词时,针对一般人评断赵词写景状物极其精巧,认为赵词最初是以情性为寄的,以抒发意趣为其词作之旨,它是在不经意然又暗合艺术规律中体现出精巧之态的。铜阳居士《复雅歌词序》云:“《文选》所载乐府诗,《晋志》所载《砀石》等篇,古乐府所载其名三百,秦汉以下之歌词也。其源出于郑、卫,盖一时文人有所感发,随世俗容态而有所作也。其意趣格力,犹以近古而高健。”?阳居士在文体质性上持诗词同源说,他评断古乐府、《文选》诗等作品上接了“有感而发”的上古诗歌传统,在意趣格力上呈现出高古劲健的特征。其又云:“吾宋之兴,宗工巨儒,文力妙天下者,犹祖其遗风,荡而不知所止。……其韫骚雅之趣者,百一二而已。”?阳居士又从文学历史的角度评断宋词发展特征。他认为,宋人词作中能承古代风雅统绪,表现出骚人之意趣的词作还不多,为此,他希望通过编选富于雅正之作来做标树与提倡。南宋末年,张炎在《词源》中专列“意趣”一节,以“意趣”作为其评词的核心。其论道:“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云……王荆公金陵《桂枝香》云……姜白石《暗香》赋梅云……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张炎在作词力主清空的同时,努力从意趣上标树词之创作。他推尚苏轼、王安石、姜夔等人词作,认为他们的一些优秀之作在对词意的凸显中,都能“意”中寓“趣”,“意”与“趣”相融相生,这使词作审美进入到快乐自由的层面。张炎将北宋以来苏轼、俞文豹等人对“意趣”的标树引入到了词论中,这在词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代,我国古典词学批评偏重于对“情”的张扬,相对而言,“趣”在明人词学批评视野中不为惹眼。此时,承传运用过“趣”来对词作进行论评的著作和篇什较少。陈霆《渚山堂词话》在比较李世英、欧阳修《蝶恋花》中句子“朦胧淡月云来去”和“珠帘夜夜朦胧月”时,认为:“状夜景则李为高妙;道幽怨则欧为酝借。盖各适其趣,各擅其极,殆未易优劣也。”陈霆从李、欧二人词作各自艺术特征的呈现上标示出他们不同的词中意趣,界定二人词作意趣各别。他道出了词趣无优劣的原则。陈子龙《幽兰草词序》云:“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裱纤婉丽,极哀艳之情;或流畅澹逸,穷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归结五代南唐至北宋末年词作的风格特征,他认为,此期词作都能立足在由情意而言辞,由言辞而词境的审美生发的基础上,通过天成的词境表现出创作者的“哀艳之情”或“盼倩之趣”。陈子龙较早见出了词趣审美表现是落足在词境的基础上的。

清代,词学兴盛,“趣”成为了人们评说词作的最重要审美标准之一。这一时期,承传运用过“趣”来对词作进行论评的著作和篇什较多,主要有: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倚声初集序》,先著《词洁辑评》,顾贞观《十名家词集序》,厉鹗《张今涪红螺词序》,查礼《铜鼓书堂词话》,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戈载《梦窗词跋》,刘熙载《艺概·词概》,张文虎《绿棵花龛词序》,张德瀛《词征》,陈廷焯《词则·大雅集》、《白雨斋词话》,杜文澜《憩园词话》,朱祖谋《梦窗词跋》,林大椿《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跋》,等等。清人词学批评涉及到的“趣”的称名主要有:倩盼之逸趣、天趣、晕碧渲红之趣、意趣、佳趣、穷高极深之趣、淡远之趣、生动之趣、兴趣等。如:邹祗谟《远志斋词衷》云:“词虽小道,读之亦觉风气日上。序《衍波词》者,唐祖命云:极哀艳之深情,穷倩盼之逸趣。其旎高则?、煜、清照之遗也。”邹祗谟对词作的地位与作用极为标树,他借为别人词作序之机,道出了五代、宋以来以“词家三李”为代表的正统词作路径实追求体现于顾盼之间的一种逸趣。厉鹗《张今涪红螺词序》云:“今涪词淡沲平远,有重湖小树之思焉;芊眠绮靡,有晕碧渲红之趣焉;屈曲连?,有鱼湾蟹?阎?垩伞!崩黟势来食缪派星澹??饫锲蓝嫌讶苏乓嗍啻首饔兴贾拢?醒湃ぃ?史缦世龆?室庥圃丁2槔瘛锻?氖樘么驶啊啡衔?骸?郑燮)才识放浪,磊落不羁,能诗古文,长短句别有意趣。……(《沁园春》)风神豪迈,气势空灵,直逼古人。”查礼对郑板桥词“别有意趣”甚为心仪,他评词不限一端,对郑板桥《沁园春》一词以风神偏胜,以气势空灵见长极为标树。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评道:“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周济在对苏、辛二人词作的比照中,以“天趣独到”、“苦不经意”概括苏词,以“沉著痛快”、“有辙可循”归结辛词,他从词作意趣和创作路径上将苏、辛二人区分开来。刘熙载《艺概·词概》则评道:“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刘熙载细致地从词作意趣上辨析晏几道、贺铸、柳永、秦观四人词作异同,他在批评实践中切实地将“意趣”视为了词作审美的质性所在。陈廷焯《词则》又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云:“情景兼到,骨韵俱高,无起伏之痕,有生动之趣。古今杰构耆卿集中仅见之作。”陈廷焯从词作审美质性的高度来加以论评,他概括柳永词作《八声甘州》在审美表现上情景交融,有骨力,有高韵,有生趣,是其词作中的“仅见之作”。这里,陈廷焯将“生趣”移用来了评词,体现出对词作审美特征新的认识。

二、“趣”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阐说

第8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情趣式作文是指通过情景的强化、趣味的融入让学生在作文练习中能够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轻松,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目标。它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持久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文情景,让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情景设置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动机、热烈的作文情感、浓厚的作文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这一特点的体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挖掘各种具有情趣的情景资源,给学生不断地提供作文的具体情景,引发学生对鲜明形象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感和主动参与感,从而产生积极作文的欲望,享受自主表达的喜悦。具体做法有:

一、在课堂上挖掘课文资源,在课文中找情景

借助课文资源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某个具体场合或某种具体景象,以借他人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与想象来刺激自我的体悟。这种体悟形式对指导、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供学习样板。例如《曼谷的小象》(人教社小语第五册29课)中就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沉思片刻后,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那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产生兴趣:阿玲似乎在和小象说悄悄话,那么她会对小象说什么?小象又是怎么表示的?这样,在挖掘课文情景资源中,让学生体悟场面,畅所欲言。同时,教师可在学生产生兴趣时加以引导,如“在拉车、洗车的过程中,阿玲的‘走一圈’、‘沉思’,‘拍拍’、‘贴贴’、‘指了指’、‘轻轻摸着’、‘又指了指’等一系列动作,就指挥小象把事情处理得利索漂亮。难道这一系列动作的写法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能这样去挖掘课文情景资源,把学生对课文情景的想象和自身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在既有了作文内容,又有了情感,还有了方法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问题怎么能解决不了?

二、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场面,在想象中找情景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场面是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在课堂中进行作文练习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练得有情有趣。比如,我让学生练习写《老师迟到了》的作文,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端正地坐在各自的位置等待老师来上课。但是,在同学们的等待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师怎么还不来?这个时候,等待老师到来的具体情景就出现了。就在这个情景到来之后,老师出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老师迟到了》。有了这样的情景设置,我想,同学们就不只是钦佩老师的设计独特了吧?

三、在活动中开辟各类实景,在参与中找情景

利用第二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能够提供具体实景的活动,也会使学生在兴趣激发中获得可以写作的情景。如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体验比赛的心情,观察比赛的场面,采撷在场的感受等,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之后写《一场激烈的辩论会》。这样,学生作文的情趣被激发、培养了,作文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再如,组织学生玩“抢座位”的游戏:教师提供一面鼓、八张椅子,围成一个大圈。然后让一人背对大家敲鼓,让参赛的同学围绕椅子转圈。等听到鼓声停止后立即抢占椅子,没有抢占到椅子的同学被淘汰。依次减少一张椅子,只到最后一个同学胜出为止。最后让参赛者谈自己的心情、感受、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让观看的同学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同学?具体表现在哪里?这样,再给出作文题目——《抢中的乐趣》。这样,既有了趣味性,又给学生提供了情景、感受,练习效果一定不会差。

第9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兴趣 竞赛 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不了乐趣,学习对他来说就是百无聊赖的痛苦负担,还谈何创新呢?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即而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在教学中我也做了几点尝试。

一、在赛场中激发斗志

孩子的好胜心强,他们享受超越别人的。设立明确的比赛竞争机制,优胜者的荣耀、奖励都是他们渴望的。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自习先写完的给小组加分、读课文不准确的扣分,坐得最好的领大家读词,举手最标准的可以回答问题等等。学生在一次次比赛中,获得乐趣,品味成功,激发斗志。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学校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除了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外,还有一个硬指标,就是每个学生这学期至少会背30首古诗(课外的)。我们都知道背课文,里面古诗最好背,语言韵律感强,朗朗上口,字数又少,一共四行,三十左右字。可是,这课本额外的30首,让八、九岁的孩子坚持背完,其实挺困难。所以,想了不少办法,让学生坚持背会。比如,每星期背五首检查,早自习或每节课打预备铃到老师来之间的一点时间一起背,后墙黑板报设“每周一诗”,课前口语训练也轮流背等。开始效果并不理想,背得好的还是少数,其中背的最不好的是杜甫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由于内容长,又不熟悉,第一个月检查只有六个学生能熟练背诵。这个现象真让人着急。后来联想到四小组比赛读课文时,学生的认真劲儿,干脆背古诗也来比赛。先给一周准备,接下来的课前口语训练,每次每组一人参加,至于是谁,背哪首,抽签决定,根据背诵情况给自己的组加、减分。要是背不上,就得挨罚——把这首诗工工整整的写一遍。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外积极背,课上甚至希望自己被抽中。就算不会背,认真写一遍,也把诗再熟悉一次了。赛场上昂扬的斗志,成了学习的动力,还兼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在观察体验中获得乐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就拿作文来说吧。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怀有一种恐惧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作文缺乏兴趣,每次习作都是为完成而完成。因而导致学生作文存在诸多弊端:要不写假话、套话的很多,华丽的辞藻却没有真情实感;要不写真话、实话,却逻辑混乱,没有重点;还有些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找篇范文模仿个七八成。要改变学生作文中的困境,创设小学生作文的需求,培养作文兴趣是关键所在。学生对作文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进而变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 的确,抓住时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感受欢乐共享的感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十分重要。

三、用信息技术渲染情境

在教学中,以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手段可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诸如:声、光、色 、动画等,将微观的、宏观的、可见的、不可见的、现实的、非现实的人、事、物的活动过程生动而逼真的表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优化教学过程,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乐趣。

如《综合训练》中组词、填空、修改病句等习题,反复练习,毫无新意。在教学中,将习题在电脑中出现,并设计了判断程序,如果做对,会显示美丽的画面、激励的语言“你真棒”;反之,会发出刺耳的声音、鼓励的语言“再试试”。增强了答题的乐趣,从而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胜于教师那些“真聪明!”“再想想”之类简单无变的评语。这样,枯燥的习题课变成了竞赛的场地,是练习,也是游戏。人人主动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