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点精选(九篇)

地下水污染特点

第1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伴随着城市化推进的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综合意识未能及时跟上,大量的自然或者社会资源被不合理的利用与开发。随着近些年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怎样实现自然或者社会资源有效的运用与保护已成为广大群众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在自然或者社会资源有效的运用与保护的基础上,对于前期经济造成的污染也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对这些场地进行适当的治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在开发。为了达成上述情况,实现生态和?C,在污染场地的治理工作开展前期,需要对岩土工程的污染场地的地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以此能实现污染场地的合理评价。

1.概述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从细的方面可以分为对于污染场地进行确认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在搜集与阅读和污染场地有关的数据、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熟悉污染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提问式的询问,从而达到能够对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了解全面,了解的范围包括污染场地的涉及范围、类别以及污染来源等方面,仅为能够做到污染场地取样的代表性与准确性,确保对污染场地的环境分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后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为基础,需要进一步了解污染场地的状况下,应该指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员对其做进一步更加详细的、缜密的勘察工作。

2.勘察范围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首先通过污染场地有关的数据、资料和文献查询和对熟悉污染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问答式的询问,对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了解全面,了解的范围包括污染场地的变迁与现状、污染涉及范围、类别以及污染来源等方面;其次需要对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的水位、水流速度与方向及其水源分布情况做详细的勘察;在地下水情况勘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污染场地的土层、环境、污染的特点等情况;最后在上面的问题调查清楚后,就可以对污染场地的状况给予综合评估,给出指导性的治理方案。

3.技术要领

3.1勘探点的布置

勘探点的布置应从不同的阶段进行考虑,在污染确认勘察阶段,首先应当从土壤采样点以及是否适合进行地下水监测井入手,合理的设点。在有潜在污染的区域布设点位时,应当保证点位的数量合适,一般要求多于3个,而对于有污染的区域来说,水中的勘探点位布设也应当符合要求,通常要布设多于3个地下水监测井。进入详细勘察阶段后,应当尽可能地扩大勘探点位的布设数量,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如果该污染区域面积较大,可以采用网格均匀布点的方式,而对于污染区的局部勘探点位的布设,应当采用判断加密布点。

3.2土壤采样要求

在勘探现场的土层特性可能随着位置及深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应当分别进行土壤采样。如在进行含水层的采样时,首先应当进行表层的土壤采样,采样深度与土层情况有关,应当依照土层性质变化来进行设定,通常来说设定值为一米左右;其次进行表层与上隔水层位置进行土壤取样,采样点数量至少要布设一个,还要根据表层与上隔水层的厚度来适当的增加数量,一般超过5m就要增加采样点,并且还要保证相邻两采样点间有足够的距离,一般相隔3m,在实际的土壤采样时,对于采样点位置一般是通过相关的测试仪或者人为的判断来进行选取;最后是隔水层的采样,在该土层应当将取样点选取在顶部,取样时钻孔深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无须建井,则深度不宜过深且不能打穿隔水层。

3.3试验与检测要求

实验与检测部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污染物进行试验与检测,首先应当对污染区域内存在哪些污染物进行识别,并对土层及水环境中的总石油烃污染、轻质油污染、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进行分析;二是土壤性质检测,这需要根据规范标准进行土壤的取样,不但要有未经扰动的原始土样,还要扰动砂样,取样后要对其进行物理性质的时间检测,如土壤颗粒、渗透系数重度、液性指、有机质含量、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数等。

3.4样品采集

在地质勘探的样品采集中,我国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应当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样品的采集需要使用与之相对应的采样器,如采样的土壤或者污染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性质,需要应用专门的采样器,采集完成后及时的清洗采样器,以免样品间的相互污染。有些样品是用于污染物的分析,应当将样品置于干净的台布上,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再根据需要检测的项目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分放时应当之一不要造成大的扰动。有些样品是用于物理性质的分析,取样时应当注意孔底虚土厚度应当符合要求,一般利用静压方法对原始土层进行取样。样品采集后的储存工作同样重要,应当避免样品被破坏或者污染。

4.应用分析

4.1勘察工作量布置

在污染确认勘察阶段,需要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工作量,如综合考虑污染分布状况、污染区域范围、污染途径、污染种类以及迁移途径等,再基于以上指标情况制定布置方案,勘探点的布置及取样要求已经在前文详述。通常情况下需要采集21个样品,其中有十六个为土样,其余5个为水样,需要进行半挥发性有机物、总有机碳的检测,并对其中的四个样品进行物性检测。在详细勘察阶段,需要增加勘探点,一般加设7个监测井,并收集30个样品,其中土样有22个,其余八个为水样,并对其进行污染物及物性检测。

4.2勘察成果

通过对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的勘察,我们可以从勘察数据中分析出该区域的地层分布情况,并了解该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并得到土层的结构组成情况、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岩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状况,以及该区域的地下水类型和是否具有承压性等,由于污染区域的潜水有可能受到地形的变化影响,使其不能连续分布,并有可能随着季节而出现埋深及位置、范围的变化。通过勘察我们还可以了解污染物情况,如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或者哪种污染物属于超标范围。

4.3治理措施

我国对于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逐渐重视,但是目前由于存在污染状况复杂的现象,并且在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类型多,不同的污染场地中污染情况、范围、特征污染物等均不相同,使得质量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进行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后,我们应当首先考虑预期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并综合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物物化性质、分布特征、治理方法的经济适用性、场地勘探特征等,最终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

第2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特点 成因

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正常进行依赖于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过程中,通过“植物--动物--人类”的食物链,物质进行了交换和利用,能量得到了流动和吸收,农村面源污染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 农村面源污染由于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不易识别,造成污染来源无法准确查实。2、随机性 农村面源污染与地理位置、气候、气象条件、汇水面性质、气候、土壤结构、农作物类型、地质地貌等都密切相关。3、广泛性 由于农村面源污染涉及种类繁多的排放物,通过各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排放是相互交叉的,污染物又通过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残留在土壤、水体中,在径流作用下扩散使得污染时空性很大,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难以划分。4、滞后性 农村污染物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各类重金属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和化肥在农田留存的时间长短,同样也会决定农村面源污染形成的滞后性的长短,由于农业生产中,不断施入农药、化肥,导致可能其长时间地留存在地表,通过降水等一系列环境变化,滞后性会明显表露出。5、风险性 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农田漫灌、地表径流、地下渗漏和自然挥发等途径进入江河或湖泊,蒸发到大气中,或沉积到土壤里,不仅引起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而且导致水体营养物质过量,引起各种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或快速生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

1、农药过量施用。我国是全球农药消费大国,改革开放的30年来,伴随着农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药也随之大量投入和使用,由于防控技术未得到大力推广,喷洒的农药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1/3左右,利用率相对较低,农药未得到安全合理地使用,相当部分农药都以不同途径分散到环境各介质中,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进而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过量使用农药导致耕地生产能力和调节功能遭受到严重损害。农药被雨水、灌溉水冲刷造成地表水体污染。过量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生态失衡[2]。

2、化肥过量施用。在我国多数地区人多地少,为追求农作物的增产,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因此造成了农村的自然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据资料统计2000年全国化肥施用量约占世界化肥用量的 1 /4,平均每公顷施化肥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1. 8倍多(数据来源于200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过量施用的化肥,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分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进入水体,还有相当的部分以N2O气体形式挥发到空气里。因此,形成了“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3]。

3、农膜过量使用。我国农膜产量和覆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年产量达百万吨,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1998年农膜用量达120.1万吨,其中地膜68.84万吨,覆盖面积967.4万公顷,是1982年的80余倍。农膜残留已成为当前农村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和分解,其残存时间可以达200年以上,严重污染农村生态环境和污染土壤生态环境。

4、畜禽粪便随意排放。2001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 意味着规模化养殖纳入点源污染控制范围。据此,在农业畜禽非点源污染仅考虑散养部分。由于畜禽粪便中不仅包含有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氨氮(H3-N)、总磷(TP)、总氮(TN)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质随地表径流或贮粪池渗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说来畜禽粪便的污染主要可以分为氮磷污染、矿物质元素污染、药物添加剂污染、生物病原污染以及恶臭物质污染等方面。

结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有着隐蔽性、广泛性、滞后性、风险性、难监测性的特点,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成因很多,如农药、化肥、农膜的过量使用、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秸秆的不合理使用等等,总体来说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此类污染必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参 考 文 献

[1] 刘小真. 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D]. 南昌大学, 2008. DOI:10.7666/d.y1323320.

第3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词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工程;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279-03

1 东江源头区面临主要水环境问题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邬县,干流全长562km,其中广东境内435km。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广东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东江水环境呈现出典型的“高经济密度、高发展速度、高功能水质要求及高强度控污”特征。东江源头区包括赣州市的寻乌、安远和定南3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14°47'~115°33',北纬24°29'~25°33',流域面积3502km2,约占东江全流域面积的1/10,源区范围及主要水系分布如图1所示。

“十一五”期间,东江源区人口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建设范围的逐步扩大,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矿业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加大了东江水环境保护的压力。总体而言,东江源头区面临的水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随着人口的增加,水环境压力将与日俱增

东江源区3个县非农业人口13.08万人。2009年底,3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才建成试运行,城镇生活污水仅经化粪池简易处理后便直接排入地表水中。3个县的大部分乡镇未建垃圾处理场,许多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溪沟。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将给水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污染。

1.2 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水质保护堪忧

近年来,东江源头区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养殖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周围地表水体,如不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地表水水质将日益恶化。

1.3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东江源头区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污染物、散养畜禽、农田径流、果园径流等。3个县农村散养畜禽亦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提高果业和种植业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部分化肥和农药流入地表水体。因此,东江源头区地表水体正遭受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

1.4 工业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东江源头区工业呈迅猛增长的势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也将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及其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也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5 废弃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控制有待加强

东江源头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钨、铅、锌、铜和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区内现有各类矿山(点)数千座(处)。多年的采矿活动,产生大量的废弃地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砂库)。尾矿和剥离物中所含的重金属、残留在尾矿中的选矿试剂(酸性试剂、有机试剂)等污染物,在雨水的冲刷和淋滤作用下进入水体,造成地表和地下水体的严重污染。

1.6 有毒有害污染物受到广泛的关注

东江作为供水水源,其水质污染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备受关注,一旦东江源头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必然会通过江河的生态链传导至整个东江流域,影响东江流域人民的生存、生活和生命质量。因此,东江源头区应全面治理点源和面源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

总体而言,东江源头区水质污染以氨氮、有机污染和重,金属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铅、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砷、镉、六价铬、汞等。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当前东江源头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面源污染的控制是东江水环境保护的关键。东江源头区面源以农业面源为主,污染形式主要表现在居民生活污染、种植业和果业污染等,在居民生活污染及种植业污染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当前源区果业生产是污染变化明显的污染源。

东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果(尤其是柑橘和脐橙)生产基地,种植柑橘和脐橙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果树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所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大量山体遭到开发,而坡度大于15°,甚至超过25°的山体也被承包用于种植果树,这些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盐进入地表水体,同时随着大量人工施加的各种农药(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吡虫啉、克百威、2.4-D丁酯、涕灭威、丁草胺、乙草胺等)、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等)被雨水淋刷进入地表水,都给当地水环境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东江源头区3个县各乡镇年生猪出栏约48万头。部分乡镇成规模的养殖场都已开始实行较科学的养殖方式(如自然养殖法),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废物处理措施,如建设沼气池发电,有的养殖厂设计的粪便处理率达100%,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但目前仍存在水污染问题:养殖过程中生猪排出的粪便积累于垫料中,必将导致垫料重金属等难降解污染物的浓度大大超过普通粪便,未来更换垫料时,对垫料处理途径及方法的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含高浓度重金属及其他难降解污染物的垫料进入自然环境时必将对作物、水体质量、微型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更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2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工程

依照东江源区水环境特征,水污染系统控制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关键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矿区污染控制工程

选用经济、实用的矿区污染综合控制技术(以化学固化、土壤淋洗、电动修复为代表的物理化学技术和以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为代表的植物修复技术等),完善环保、水保设施。在所有生产矿山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三废”处理和回收设施,防止破坏面积和程度进一步扩大。对区域内已关闭稀土矿遗留的采矿作业场地以及岿美山钨矿、定南县钨矿等老钨矿,主要采取修建污水处理工程、挡土墙、拦砂坝、塘坝、谷坊、排水沟等工程,平整改良土地,铺盖客土,恢复植被。

2.2 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工程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如间歇进水间歇好氧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法处理工艺等。同时加强排污监控。对散养畜禽污染源,在源头区域改良、新建和推广标准化“猪-沼-果”模式。

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建设果业开发污染人工湿地综合治理规划工程,通过建设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吸收和降解地表径流中农药、化肥污染,并以导流措施和湿地沉淀方式等控制水土流失。同时结合源头区域“柑桔种植优势区”的特点,建设畜禽养殖一

果业开发生态经济循环圈。按照“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利用资源化治理工程和配套措施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有机污染,扶持大中型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治理生产、生活污染。

3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策略

制订水污染系统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是从政策引导的角度实施,包括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控制、矿山治理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控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控制及农业面源治理控制6个方面。

3.1 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

立足于东江源区生态保护的“三区”(维护自然区、限制干扰区和集约发展区)划分,树立空间梯度开发理念,集聚利用要素资源,推动中心城市及特色强镇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3个县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产业经济的集聚地,适当开发周边优势特色资源,形成以重点城镇为中心的资源综合开发体系;立足资源区位特色,主动融人区域协作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和合作交流功能,逐步构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并重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全县迅速起飞发展,增强“生态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

3.2 工业污染源治理控制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逐步转变为以全过程治理为主、末端治理为辅的方针,由浓度控制转为总量控制,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类型、制订污染物排放总量限额。

3.3 矿山治理控制

以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再造景观为原则,围绕“山体基本修复、宕场平整复垦、坡面逐步绿化、地质灾害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总体要求,加快对重点区域、重点线路两侧的废弃矿山宕口进行复绿整治。

3.4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控制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的处理率;为实现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开发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多渠道开源保障城市供水;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3.5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控制

运用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划定禁养区(不准规模化养殖畜禽的区域)和限养区(实现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按建设项目有关规定和规划定点要求规范养殖场建设,对现有养殖场(户)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的目标。

3.6 农业面源治理控制

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为目的,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并重,结合农村的资源优势、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水的高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废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第4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字:土壤污染污染、现状、特性、成因及类型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己经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对于土壤污染这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外源污染物进入土壤,便可称为土壤污染;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外源污染物不仅需要存在于土壤中,而且要对土壤本身或者土壤中附着的植物或者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才能称之为土壤污染。综合来说,土壤污染,就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等直接或者间接的进入土壤,使得土壤的形状和性质等发生变化,并且超出了土壤的自净能力,破坏土壤乃至整个生态平衡的现象。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现如今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壤污染,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受污染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这一问题已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4 年 4 月 17 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 630 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 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 1.1%。从土壤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19.4%、10.0%、10.4%。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呈污染种类多、污染途径广、有机无机污染物混合污染、新老污染并存的多元素复杂形式,防治难度极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呈现污染物种类多、含量大、受污染土地面积广的特点,农村、城市和矿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状况,尤其是耕地受污染严重。目前,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属污染,而农产品被有机污染和农用化学品污染,导致其产量和质量均有下降,每年的直接损失至少数百亿。

近几年来,环保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也成为除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外的新的关注热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食品的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受到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环保治理者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初《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在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被污染状况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涉及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遏制土壤污染的上升趋势,保证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点位达标率高于80%。并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体系,明显改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

3、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及类型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土壤污染物的来源,这些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了土壤污染的多样性。通过污水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废气和固体废物,这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并大量累积。随着近几年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固体物质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土壤层中也渗透着大量有害废水,大气中的飘尘及有害气体也会随雨水进入土壤,另外农业化学肥料污染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过多的介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的未知来源范围广、种类复杂。

3.1水质污染型

主要由于污染水源(指未经处理、未达排放标准的城市生活或工业废水等)通过被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农田,最终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污水进入农田而污染土壤。

3.2大气污染型

工业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通过空气沉降、化学反应等过程,产生酸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的酸化。另外空气中的粉尘、烟尘等粒子由于地球重力作用空降进入土壤,也形成了土壤污染。

3.3固体废物污染型

城市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煤渣、矿渣、粉煤灰等)大量堆放在土地表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污染,使环境恶化。这些工业企业及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垃圾等固体有害物质在堆积、处理和掩埋的过程中,大量占用地表面积,并且随着大气的迁移、降水、扩散、地表径流等进而污染周围地区土壤,形成土壤污染的点源性污染。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固体废物污染的污染物性质和种类都逐渐复杂化,并且这种复杂趋势日渐扩大。

3.4农业污染型

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例如,氮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被大量使用,导致土壤自身成分被破坏,形成土壤表层硬化,造成土壤的生物本质变差,致使农业产品的产出和质地下降。农药虽然具有杀虫的作用,但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会使农药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沁入土壤,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就会引起土壤严重污染。

4、土壤污染特性

土壤污染因其组成结构和形成原因的复杂具有独特性,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其他环境污染有极大差别,它有着自身特有的性质。

4.1隐蔽性和潜伏性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积累的过程,一般要通过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植物产品质量分析监测、植物生态效应监测、植物产品产量监测、以及环境效应监测等来发现。其后果要通过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植物产品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土壤污染不像大气和水体污染那样易被人们所觉察。

4.2不可逆转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恢复,而重金属污染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也需要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由于土壤是一个络合一鳌合体系,土壤中凡乎所有的金属离子都有形成络合物和鳌合物的能力,形成的络合物、鳌合物可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存在于土壤中,在常态下难以分解、转化。因而,土壤一旦遭受污染,极难恢复。

4.3后果的危害性

土壤污染的后果十分严重:1、被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经济损失严重。耕地中污水灌溉并长期使用肥料、农药、农膜,致使污染物在土壤大量累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质量下降。2、食品安全隐患增加,危及人体健康。农作物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大量吸收来自污染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各类疾病的产生,危害人体健康。3、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土壤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使得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减少,结构改变,导致土壤生产力减弱,破坏生态安全。土壤污染不仅危及特定地区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人生和财产安全,甚至波及更广范围的多数人的人生和财产安全;不仅危及当代人的生命健康,甚至会殃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4.4难以治理性

由于土壤污染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在治理土壤污染时仅仅依靠治理污染源头是远远不够的。土壤会被重金属、有机物质、放射性元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很难被土壤稀释,有时甚至需要换土或者淋洗等方法来治理土壤污染,因此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相对较高,时间较长。而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则可以通过直接治理污染源头而达到短时间内稀释净化自然的效果。

5、总结

在2012年两会上周宜开委员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存在的突出问题。周宜开委员并建议:一、抓紧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二、尽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战略。开展重点加密调查,评估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建立国家区域土壤污染档案;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三、严格保护耕地土壤环境。重点做好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有效保护;全面推广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土壤是人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壤环境正逐渐被破坏,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当前土壤污染形式严峻,所以一定要实施防治战略、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土壤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虹、马娜、叶露、李燕飞、陈玲.国外土壤污染防治进展及对我国土壤保护的启示.环

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

[2] 蔡守秋,李建勋. 2008.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法论纲.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123-135.

[3] 何康林.2005.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40.

[4] 杨小飞.2008.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其法律规制.甘肃科技纵横,(4):63

[5] 赵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福建水土保持,2O04(1)

[6] 高翔云、汤志云.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江苏环境科技,2006,4

第5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词】 农村面源 特点 现状 治理防护

农村问题,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在我国占据十分重要位置的问题。在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用“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这样精炼的八个字来形容中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工业化进程在明显加快,同时,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也在快速推进,尤其是最近几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即使如此,在城市和农村、工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例上,农村和农业人口仍然占据绝大多数。以锦州为例,代表城镇人口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为210个,代表农村人口的农民自治组织―村为1108个,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农村的环境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理。因此,农村和农业的面源污染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 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在较大的范围内,以弥散的或大量小点源的形式所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1.1 污染的区域广泛,且受气候影响较大

农村和农业的面源污染,小到一个自然村,大到一个耕作区,一个流域。同时受气候影响。如在农作物施肥或灭虫阶段,遇有较大降水,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等大量污染物污染土地和受纳水体。

1.2 污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多数尚在传统农业阶段,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不高,同时,全国农村地域广泛,土地分散经营,不仅耕种土地受到污染,林地、淡水人工养殖、近海人工养殖都存在污染。就是农村生活方面,由于多年生活习惯和生产需要,家庭养殖中的人畜不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旱厕,饮用浅层水和地表水等,也都造成污染。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又同时具有隐蔽性。由于这种污染是积累的,渐进的,不会象化学工业污染那样直接和显现,因此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待污染显现时,已是积累多年,很难治理。

1.3 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是靠天吃饭,也是凭经验耕作,特别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能按说明书使用,就算是讲科学了,更多的是靠经验,用多用少很随意。很少有农民去化验土质,按数据使用化肥。这种随意性,客观上导致了污染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无论是旱田、水田和林地,污染都有可能发生。

1.4 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

由于上述三个特点的存在,导致了对农业和农村污染难监测,就是发生了污染,也很难确定明确的污染源。比如我区金屯村地下水中大肠菌群超标,在现场勘察中发现绕村而过的河道中有大量生活垃圾,同时该村普遍使用旱厕,而有的人家的厕所距自家水井不过十米。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污染地下水,但哪个是污染地下水的元凶就很难认定。

另外,农村和农业的面源污染,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

2 农村和农业污染的现状

2.1 农村生活污染源

据我们对两个村的调查,两个村总人口8000余人,共2000户。两个村不仅没有一座水洗厕所,甚至连一间公共厕所都没有。也就是说,2000户人家,就有2000个旱厕,而且全部在农民家的院内,有的厕所距农民家的水井直线距离不超过十米。人粪便长期渗入地下,极易污染地下水。两个村都没有垃圾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村附近的河边,经雨水后,同样容易污染地下水。村民的生活排水,没有下水管网,随意倾倒在院内。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农村的生活污染越来越显现。

2.2 农村生产污染

一是滥用化肥农药。二是没有专门的养殖小区,人畜共处。

在养殖业方面,我们调查的两个村和一个农场,共有养殖专业户147户,其中:养殖奶牛353头,养猪1427口,养鸡251500羽。这些畜禽,产生的粪便1.22万吨,全部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可见对环境的影响。

在种植业方面,调查的6900亩土地中,年使用化肥41.1吨,使用农药93千克。由于多数为旱地大田,年产生秸秆0.37万吨,几乎全部用来焚烧,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3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路径

农村和农业的面源污染,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来进行治理。具体路径是:

3.1 养殖―种植一体化循环利用模式(图一)

该系统每天通过处理养殖废水所产生的沼气用来满足生活用气,经过处理的达标废水(COD去除90%,SS去除92%,PH值在6.5―7.5之间)用于农田回灌,进行水肥一体化利用。这样,既解决了养殖废水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不仅有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图二)

该系统对植物秸秆、人粪便就地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居民生活,沼气产生的废渣用于农田施肥,经过处理的废水,即可用于沼气池的回用,也可浇灌村中的绿地和树木。这样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实现干净整洁,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绿色农业。

3.3 村屯清洁模式(图三、图四)

该系统对植物的秸秆进行收集,通过沤制产生沼气供居民生活使用。植物秸秆的回收利用有效减少了秸秆的随意堆放、焚烧造成的污染,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缓解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

第6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字:水污染控制规划;特点;规划方法

1 概述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与能源、土地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早在1997年1月,联合国在《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报告中指出:水资源缺乏将严重制约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形势也是不容乐观,主要的河流受有机污染严重,面源污染也日益突出。我国的水资源污染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水污染控制已迫在眉睫。

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对水体污染所制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水体的对象可以是江河、湖泊、水库、海湾,范围可以是河段、城市区段、河流、水系和流域等。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水质功能区的规划,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自净能力特性,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功能区内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等;②水质目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规划,规定水质目标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③治理污水规划,提出推荐的水域污染控制方案,提出分期实施的工程设施和投资概算等。水污染控制规划涉及的数据时海量的,运用传统的图纸、表格、文字等手工操作和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也不便于数据的更新和管理,因此,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应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

2 我国目前水污染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据联合国公布,当今世界有18%的人面临饮水困难。我国的水利部也用“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来形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情况。 尤其是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造成了我国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布局的变化使得水污染漫延, 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我国目前水污染有以下特点:

(1) 我国江河污染较多。以城市和工矿企业的点源污染为主,并沿江成为污染带。

(2) 潜在污染源面积广。统计显示,全国共有21326家化工企业,其中 13416家位于长江和黄河沿岸;另外,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也分布有许多大型石化企业。辽河流域的辽阳、锦州同样也是石化企业集中区。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企业达5379 家。

(3)突发性。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突发事件非常频繁, 平均每两到三天发生一起水污染事故,就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水污染问题如此严重, 也暴露出了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不少问题。GIS作为一个集数据和图像为一体的信息系统,能够加强对污染源的监察、预测、信息查询和空间模拟等功能。在解决水污染的许多问题中,GIS 已成为一个颇有价值的系统。

3 近代主要规划方法

3.1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是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求得最大污染源排放量,或最小污染物削减率,或最小污染物削减方案的总投资费用。线性规划通常可以分为白色线性规划和灰色线性规划两种,通常所说的线性规划是指白色线性规划,即规划模型中的全部参数都是已知的优化方法。白色线性规划法常用单纯形法求解。单纯形法算法简单,理论成熟,并且有标准的计算程序。

白色线性规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所有参数必须“白化”才能求解得到满意的优化方案。而实际上,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建模所用的参数并不能全部“白化”,一些边界条件或参数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因此灰色线性规划应运而生。灰色线性规划和白色线性规划相比,主要表现在:①约束条件的值能够随时间而变化;②约束条件的上、下限值或区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漂移;③目标函数不一定是数学上的极值,还可以是相对优化值,或者是一个灰色区间。因此灰色线性规划比白色线性规划更科学、更先进、更实用。不同类型的灰色线性规划有不同的求解方法。

3.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1982年引入我国,它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和简洁的优点,所以迅速在我国众多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层次分析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很多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结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从而得到最佳方案。层次分析法克服了其他决策方法过分依赖数学模型的缺点,更加重视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判断和选择,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判断、分析和综合。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决策目标层,将环境容量分配作为准则层,将污染物削减、控制措施作为方案层。这种递阶层次结构较好地反映了水污染控制规划的过程,因此层次分析法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法以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间数据库为核心,采用空间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它涉及人工智能、环境工程、规划理论、地学、数学等多种学科和专业。GIS自60年代提出以后,经过70年代的巩固,80年代的突破,90年代己进入全面发展和应用阶段。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如ARC/INFO、ARC/VIEW、MGE、GENAMAP等已在世界上拥有众多用户。

我国70年代末开始进行GIS技术研究,目前已在城市规划、城市防灾、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它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库与图形之间的动态连接等功能,对水污染控制规划极为有价值,它能够非常方便的将大量数据转换成图形,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直观表示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并可随时更新数据库,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法具有直观、方便、准确和实时的特点。

4 结束语

在水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针对我国水污染的特点,将有更多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应运而生,从而加速我国的水污染治理速度,改善水环境的现有状况。

参考文献

[1]曲格平,《水资源价值论》,科学出版社,1999.4

[2]张坤民,何时缚住苍龙一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断想

[3]A.詹姆斯、D.J.埃里奥特,《水质模拟导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4]周怀东, 彭文启,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化学工业出版社,2 005[M]

[5]李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7,1

[6]王莲芬、许树柏编著,《层次分析法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7]部伦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第7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词]规划环评污染源强制约条件

1问题提出

区域规划环评主要是针对区域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层次性、累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规划内容既有短期的,一定位置确定的项目,又有许多长期的,笼统的概念性要求。造成区域规划环评中既具有明确污染物排放量和制约要求的项目,又有无法确定污染物排放量和制约条件的地块。因此如何合理确定污染源强及制约条件,是区域规划环评的重点内容之一。

2思路与方法

2.1 把握规划指导思想、建设性质和原则,确定区域产业结构与总体发展目标需求,确定污染类型和主要制约因素

在规划指导思想、建设性质和原则中对区域开发进行了定位,明确了产业集群、开发的时序、空间分布、区域资源等。分析这些资料就能够从中判别出污染类型和主要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2.1.1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2.1.1.1水环境制约因素:包括纳污海域、地表水和地下水

2.1.1.2环境空气制约因素: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气象

2.1.1.3固体废物制约因素:包括收集和处置场所

2.1.1.4土壤环境制约因素:包括开发现状和补偿措施等

2.1.1.5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包括动植物、景观、水动力等

2.1.2 资源制约性因素

2.1.2.1水资源制约因素

2.1.2.2能源制约因素

2.1.2.3土地资源制约因素

2.1.2.4社会资源包括人口、基础设施等

污染类型主要考虑水、气、声、渣等方面。

2.2 根据规划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安排,分析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污染源强及制约条件,特别要关注重点污染源

区域规划基本上都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的开发和重点污染源较为明确,如石化为主,则从炼油开始到一些中下游产品的规模、产品、工艺技术都基本确定,初选位置也基本确定,通过类比调查就能够确定出较为具体的污染源强、位置和占用的面积;中期和远期的项目较为模糊,一般只是按照一、二、三类工业进行分割,对于这些项目确定具体的污染源强就比较困难。根据我们经验,一般按以下方法确定:

2.2.1 水污染物

区域规划中通常按照综合用水指标法或地块属性分类计算供水和排水,不考虑具体项目的供水和排水量,但在规划环评中通常有部分大型项目是比较明确的,这些项目的用水量和排水量可通过类比调查得到确定,因此应根据具体项目占用土地的面积,从相应的工业类型区中扣除,得出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生活用水量应根据人口定额确定,公建用地也可按照相应定额确定。某规划提出的用水指标见表1。

表1 某规划用水指标

用地性质 数量

(hm2) 用水指标

(m3/d hm2) 用水量

(m3/d)

公建用地 11.75 200 2350

工业用地 154.36 550 84898

道路广场用地 24.93 20 498

对外交通用地 5.96 25 149

绿地 63.36 10 633.6

生活用水 1.5万人 0.08m3/d 1200

小计 89728

不可预见量按10%计 8973

合计 98701

该规划中,工业用水量为84898m3/d,而产业政策中有水暖器材,占地面积为60hm2,根据类比调查此类工业用水量仅为20m3/d hm2,应扣除水量达31800m3/d;而生活用水定额为0.08m3/d,与我省的定额0.18 m3/d差了0.1 m3/d,应增加1500 m3/d。

用水量除考虑上述计算量外,还应注意工业回用水率和污水回用率,同时要考虑区域生态需水量等。

对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可以根据相应的排放标准确定,但也要考虑环境容量的要求,最终核定出允许排放量。例如污水在某海域排放,根据GB18486―2001《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中有关混合区的规定,污水排往开敞海域,排污口允许的混合区面积≤3.0km2,混合区边界计算出无机氮浓度为0.50mg/l,超过二类海水标准,此时污水厂排放氨氮按照排放标准值,就不能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

2.2.2 大气污染物

根据总体规划,先核定大气污染物中主要常规污染物如SO2、NO2、烟尘、粉尘等;再根据产业结构确定特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采用重点污染企业估算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除重点污染企业外,其它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按照允许排放总量原则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为:根据本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大气环境现状,当地政府划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级别等,以GB/T3840-91推荐的模式与参数,研究规划区内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例如:某工业区拟设原油加工能力为400万t/a,占地面积约100公顷,根据类比调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2约1500t/a;若按照三类工业区计算约为300t/a,结果少计算了1200t/a。

2.2.3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原则:重点污染企业估算与单位面积排污量相结合的方法。规划区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有工业固体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生活垃圾,此外,施工期间还有建筑垃圾等临时性废弃物。固废发生量的预测按以下几类分别进行预测分析:

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煤渣、粉煤灰、一般工业废料;

危险固废:包括废催化剂、残液、重金属污泥和废渣;

污泥:主要为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生活垃圾:主要为生活过程产生的垃圾。

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固废产生量:

预测公式为:Vx=S1×M,其中Vx为预测年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产生量(t/a);S1为排放系数;M为工业用地面积。

污泥量:按照0.3×BOD5的量;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式如下:V生=fv×Nt,V生――生活垃圾产生量(kg/d);fv――排放系数(kg/p•d); Nt――工业园人口总数(p)。

第8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近些年,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被提出。欧美国家基本都在走这条路。但是它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政府要出面加强管理。另外,利用地下水分层分布的特点杜绝一部分地下水污染是我国可实施的重要手段。

地下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出现了严重危机,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和污染加剧两个方面。有机污染物地下水资源的“癌细胞”

有关监测数据表明,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我国地下水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局部地段水质恶化,300多个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供水紧张;从地下水中检测出的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仅京津唐地区地下水中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就已达百余种之多;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地区深层地下水中已有污染物被检出。

在城市,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垃圾填埋场、加油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农村,农业活动――主要是大量使用化肥――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化肥用量实在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量已列居全球第一,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百万吨左右快速增加到五千万吨的量级。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非常低,它们中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会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

除此之外,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大面积的地下水位漏斗,更加速了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加强治理迫在眉睫。

地下水污染防重于治

在日本,针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的法律叫“防治法”,而针对土壤污染的叫“对策法”。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被污染了的土壤和地下水是很难完全被修复的。

美国从1980年起就雄心勃勃地要治理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但是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要完全治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近些年,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被提出。具体来说,某个地方的地下水有污染,在制定污染治理目标的时候,并不需要将所有被污染的地下水都治理干净,而只要保证取用地下水的地方的水质符合饮水标准就可以了。欧美国家基本都在走这条路。但是它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政府要出面加强管理。这个治理目标和方案要有具体污染点的特色,而不是一个普适的标准。如果具体情况(比如土地使用的形态、地下水开采利用的方式等)发生了变化,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评价,必要的话,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理。要对土地建立更加详细的账本,以前关于土地的账本是不包括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的,现在有了。咨询公司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查到,历史上这块土地做过哪些环境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发现了有毒有害物质,是什么物质?浓度多少?标准是多少?是否超标?要改变土地的使用形态,必须考虑土地的环境质量。这个地方能不能作为居民生活区用地?如果不能作为生活区建设用地,是否可以作为商业区用地?建商业区不行那可不可以建工厂?……管理措施跟上了,环境标准就可以适当放宽,这也是我国将来的一条出路,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要完全修复已经被污染了的土壤和地下水是不现实的。

第9篇:地下水污染特点范文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成因;问题;治理对策;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56-01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营养物质的负荷。另外,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使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入水中。水产养殖方面,一些地方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也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创造了条件,成水库、湖泊藻类的暴发和水华现象,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1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进而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藻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1-3]。在此种情况下使水库湖泊丧失正常的功能。

1 朝阳市中小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山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燕朝都城”之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及经济的不断振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正在阻碍着朝阳市的发展和进步。目前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水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工业企业的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地表水质和地下水质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污染,从而威胁着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地下水体的影响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部分水体失去了功能目标的实现,水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朝阳市中小型水库虽然数量很多,但是真正有效的蓄水量很少,这些水库不仅肩负着养殖、发电、防洪灌溉等任务,而且负责周边地区的供水和流域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为防止或减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湖库的养殖、发电、防洪灌溉特别是供水的职能,特研究制定中小型水库爆发富营养化对策。

2 水库湖泊富营养化成因

一是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据调查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二是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三是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的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的发生。四是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五是燃烧矿物燃料。据调查,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以及在密西西比河中13%的氮来源于此。水体富营养化爆发的直接后果是蓝藻的爆发。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1 000年甚至10 000年的演化过程。而目前出现的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图1)[2-5]。因此,造成水库、湖泊严重污染甚至富营养化恶果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全过程治理规划,缺乏不间断的湖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规划管理基础资料、技术手段没有权威性、统一性。二是控制污染源技术方面对面源污染控制重视不够,在侧重点方面对COD单方面重视,对氮、磷重视程度差。三是生态恢复方面。对富营养化过程和机理认识不到位,生态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存在缺陷,缺乏效益评估方法。

4 对策

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面,根据国内外治理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对策,适合当地(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情况,主要针对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3个方面进行研究(图2)。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上采取控制源污染和生态恢复相结合为核心。

4.1 富营养化现象监测断面、频次布设及治理

由于水库、湖泊是流域水的汇聚地,污染物来自于陆源、汇入支流、进入湖泊。因此,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应从陆地、入湖支流、湖泊3个方面入手。一是监测断面的布设。一般中小型水库蓄水面积较小,基本可以设3个监测断面:水库入口、水库中心、水库坝前取水口。二是监测频次的布设。5—10月,在主汛期气温和水温较高的时期(每年的7—8月)每7 d监测1次。其余5月、6月、9月、10月每个月监测1次。

4.2 点源污染的治理

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村生活点

(下转第260页)

源。工业点源污染特点:排放量大,污染危害大,污染物种类繁多,含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毒性强,恢复较难。生活点源污染数量大,变化系数大,分布广,含致病微生物,致病性强。

对这部分污染的处理措施主要采取:工业废水场内预处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采取提高收集率,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农村生活点源(主要畜禽养殖污水)采取就地集中处理。

4.3 面源污染的治理

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排水、城市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渔业饵料使用量、畜禽养殖、分散型污水、生活垃圾等。面源特点:无固定的发生源,排放路径不确定,发生具有随机性,污染的高负荷性,控制难度高。

对这部分污染处理措施主要采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饵料的投放、畜禽养殖、分散型污水、生活垃圾等,采取就地集中收集和处理。

4.4 内源污染的治理

内源污染主要包括:水库底泥污染物的自释放、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旅游船舶污染等。內源特点:成分复杂,控制难度高,影响因子多样(水力和气温等物理因素、入湖营养盐的化学因素、水体内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等生物因素)。

对这部分污染处理措施主要采取:环保或生态清淤、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底泥中的污染物、自然放养鱼类、贝类,不大量投放饵料,及时收割水生植物、减少养殖和旅游船舶等措施。

5 结语

总之水库富营养化造成的主要现象就是藻类(蓝绿藻)泛滥,造成水库、湖泊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鱼类和沉水植物消失,生物多样性丧失。针对这些现象除了以上几点对策,还可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环水库截污工程、清淤疏浚工程、生态补水等。在紧急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应急措施:如种植荷花、黏土治理蓝藻、菹草收割等。

6 参考文献

[1] 晏全香.改性层状硅酸盐矿物/微生物复合新型絮凝材料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2] 刘倩.产能海洋微藻的分离筛选[D].宁波:宁波大学,2010.

[3] 邓美英.蓝藻的危害及防治[J].科学养鱼,201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