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电子合同的真实性精选(九篇)

电子合同的真实性

第1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可采性;合法性;真实性

一、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沿革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大多是以电报、电传或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息、手机摄像图片、手机录音、IP电话记录、电子聊天记录、视频等形式出现,并具有无形性、提交形式的多样性、易被篡改和破坏、分散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我国的电子证据立法相对缓慢,在2004年之前,我国若干法律法规中都包含有关电子证据的内容,但并没有单独的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合同的书面表现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文件中都规定了电子邮件、计算机数据等证据形式。2004年8月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明确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直到2012 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明确将电子证据归入法定的证据种类。

二、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

依照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证据作为定案的依据必须具有关联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因此,电子证据亦必须经过关联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检验i。电子证据的关联性是一个事实链证明问题,电子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与传统证据的评判标准并无差别。但是由于电子证据的提交形式比较多样、又易被篡改和破坏,电子证据的采集有可能还会出现隐私权的侵犯问题等使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成为电子证据可采性标准的两个值得探讨的方面。

1.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要素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因此,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也应当包括“取证主体合法”、“取证程序合法”以及“证据形式合法”三项要素才是合法证据,具备可采性。在此,着重对前两者要素进行分析:

(1)电子证据的取证主体要合法ii。电子证据的取证主体合法,取证人员必须是法定人员且必须具备调查取证资格,即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或者是经证人、被害人同意的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另外,刑事案件中,公诉案件中收集电子证据的取证责任应该由法律规定的侦查机关承担。

侦查人员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所采取的的电子证据的搜查和扣押方式也不尽相同。网络环境狭小电子证据的取得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由于电子证据有传播速度快且易于修改的特点,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和特殊设备来辅助取证人员完成侦查工作。有时甚至还需要第三方机构配合。

(2)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要合法。电子证据的取证要遵循合法、真实的原则,不得以非法侵入他人电子信息系统的方法获取证据。例如以刑讯逼供取得的电子证据就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为抑制国家公权力而设,对于私人以违法方式获得的证据,原则上不适用。” iii在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中,原则上私人取证不应当在证据排除范围之类。私人方式的取证往往是最有目的性的也是最快速的,也因私人的目的性,使得电子证据取证主体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在取得了相关证据之后,还应当分情况。如果获取的电子证据与预期要获取的证据不一致,即在获取A证据目的的过程中,获取了与自身无关联的B证据,那么这类证据具有可采性。如果私人获取的证据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实际上是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了侵犯,能否作为合法证据被法庭所采用,需要法官进行裁量。

2、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要素

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例如查明电子证据的来源、最初形成的时间、地点、制作过程、有无伪造、改变和删减的可能等。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最基础的是要查明电子证据的形成过程不受存在非法利益方的入侵和修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由于电子证据本身所具有的易篡改性受到冲击,因此,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首先要确定电子证据的形成制作是未经过修改和原始的。

(2)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直接影响电子证据的可信度。一般情况下,公证机关、司法机关收集的可信度最高,第三方例如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电子资料较为可靠,而当事人自行提供的电子证据应当成为电子证据真实性审查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由第三方提供的电子证据具有中立性,在诉讼中的证据效力高于当事人双方提供的电子证据。

三、提高电子证据可采性的几点建议

1.赋予电子技术专家和第三方机构以取证主体的合法地位。赋予电子技术专家和网络服务商等第三方机构合法的取证资格,在必要时进行的电子证据的调取和分析,要在侦查机关的授权和指导下进行,在没有取得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不允许私自进行对相关电子证据的分析和提取。

2.建立电子证据鉴定机构并建立健全电子证据专业鉴定制度。要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就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检测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电子证据真实性评判标准。规范电子证据的提取范围,因为电子证据的提取如果涉及公共网络,那么,它的提取很有可能会触及他人隐私,为了平衡不特定的公众、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与案件侦查需要之间的矛盾,就要尽力健全电子证据专业鉴定制度,严格电子证据的侦查范围,尽可能地将范围缩小到与案件相关的特定线索上,如不慎触及他人隐私,相关证据调取人员应做到保密义务。因此,对侦查手段的种类、决定权限、实施方法、使用范围等内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i魏韧思,顾星.论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J].犯罪研究,2007(1).

ii万毅.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5).

iii陈光中,张小玲.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J].政治与法律,2005(1).

【参考文献】

[1]刘品新.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法律的思辨[J].法商研究,2002 (4).

[2]魏韧思,顾星.论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J].犯罪研究,2007(1).

[3]陈光中,张小玲.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J].政治与法律,2005(1).

[4]万毅.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5).

第2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教学;计算机仿真;电力电子技术

作者简介:李小武(197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张新安(1956-),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湖南永州4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编号:湘教通[2009]321号序号350、湘教通[2010]243号序号37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9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正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国工业的整体面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也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1]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电能转换电路。这些电路中还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2]利用这些电路,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组成各种用途的整机称为电力电子装置。这些装置常与负载、配套设备等组成一个系统。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处理等技术常在这些装置及其系统中大量应用。由此,“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弱电为主要学习对象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该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总觉得索然无味,一堂课学下来迷茫如初。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改革,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实验环节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内容模式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所开实验都为验证理论课程中的一些原理电路,例如: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验证;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验证。[3]即80%的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是为验证理论书中的某个原理电路图而开设,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欲望,只为实验而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低,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导致毕业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4]

2.综合性实验平台缺乏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一般采用的实验设备比较陈旧,目前所使用的元件大部分为半控型器件晶闸管,很少用到全控型器件,同时缺乏综合性实验平台,这就导致教学工作与工程实践脱节,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感觉课堂上学的内容不能服务于工作。

基于以上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为实验而实验,没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为了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基本电力电子电路原理、典型电力电子系统应用等,在每个实验内容选择、设计以及实验指导等环节上,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宗旨的实验教学理念,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能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丰富工程实践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对于初次接触该门实验课程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具有很大难度,操作不当对元器件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弱电和强电的接口部分。现在大部分的电力电子实验室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验证性实验的需要,但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有待提高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不仅可以做基本原理实验,同时也能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在电力电子实验台中可以配置电脑,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利用MATLAB/ Simulink 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仿真。MATLAB是矩阵(Matrix)和实验室(Laboratory)两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的组合,它是一种以矩阵运算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语言,着重针对科学计算、工程计算和绘图的要求,现已成为大学教学和科研中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工具。[5]目前MATLAB已推出了 MATLAB 6.5及以上版本。MATLAB提供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 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建模,由于仿真过程是交互式的,可以灵活改变仿真参数,并且可以立即得到修改参数后的仿真结果。[6]在电力电子领域通常利用Simulink 建立电力电子装置的简化模型并连接成系统,即可直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这样可以弥补模拟实验设备的不足,同时又能在基础实验台中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降低了实验成本,减少实验室的投入,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自191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创立了“问题教学法”之后,他的学生克伯屈依据其“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创建了“设计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遂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我国,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于 2005 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要求高等学校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7]

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其着力点却是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策略和方法,使教师由普通意义上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为了突破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将实验划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基本实验、课程设计、创新研究课题。学生在理解和实践基本实验的同时参与课程设计、创新研究课题,在设计和创新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需要自学一些内容才能理解和自主设计课题的方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某一个课题中可能跨一门课内容或多门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将所学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行开放性教学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传统实验内容确定,方法单一,实验过程程序化,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只能机械地按图索骥,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8]而开放性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但是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存在很多困难,因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有限,如果任何一个实验都作为开放实验放手让他们操作,仪器、元件故障发生率会比较频繁,同时由于学生仪表操作不规范,仪器、元件设备烧损也不可避免,这使得实验正常开放困难重重,同时对实验经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对开放实验是不利的。[9]同时开放实验主要是为有探索要求的学生而开设,所以实验室为了避免在开放实验中上述问题的发生,实验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模式:首先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传统实验模式,其次是对有兴趣想做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的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最后是对有极强实践要求的学生,在其通过MATLAB/ Simulink 仿真软件仿真实验成功之后提供实验室,在实验台上完成他们仿真成功的设计方案。[10]这样一套循序渐进三级模式实验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需要,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也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提高实验室实验台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本科阶段“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即改革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同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提供实验开放教学。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必将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本专业学生人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王鲁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吴晓蓓,等.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意见与建议的调查报告[J].理工科通讯,2005,(9).

[5]薛定宇,阳泉.基于MATLAB/ SIMU LINK 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王沫然.MATLAB与科学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7]王明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37-139.

[8]王松山,胡之德.创造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第3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仿真;教学模式;MATLAB;Simulink

作者简介:龚建芳(1970-),女,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市重点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建设项目(课题编号:2012SZDKC-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63-03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的特点在于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广的工程背景;教学内容既多又比较抽象,并且相对于其他的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更新较快。[2]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三大部分,学习难度较大,比如电力电子电路部分其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形式多样,并且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和输出波形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容易理解、容易被本课程表面的繁杂所迷惑甚至感到无所适、总体感觉比较费力等问题时,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仿真软件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倡导一种基于仿真平台的,理论与实践并进,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实验并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通过仿真电路和画面显示,让学生能够把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波形及数学关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解决电力电子变换电路波形抽象、电路变换复杂等难点,[3]将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及仿真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仿真软件的选择

国内高校电类专业都已引入各种仿真软件,如MATLAB、EWB、Protel、Saber、PISM及 PSpice等,[4]其中MATLAB、Saber、PISM及PSpice等是在电力电子领域使用较多的仿真软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仿真软件的选择是根据笔者所在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我校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这样设置的:普通班级共64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6学时,而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设置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的教学模式应以不删减教学内容、不增加学时以及契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因此,仿真软件必须具有易学易用、运算快速等特点,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已经接触到了MATLAB 软件的情况,因此选用MATLAB软件。MATLAB/Simulink中提供的SimPowerSystem模型库,是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的理想工具,SimPowerSystem模型库中包含了常用的电源模块、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等。通过使用这些模块可以搭接各种电路,能方便得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各种波形,并能方便改变电路参数而得到不同的波形。

二、MATLAB/Simulink软件在理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能够非常容易地构建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场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在讲授基本变流理论时,利用 MATLAB/ SIMLINK软件构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演示,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领域所遇到的多数典型开关电路均可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可直观展示各种参数变化对电路波形图的影响以及数值计算,以便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学现场营造一种真实的电力电子电路工作场景,既具体又生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参数设置功能,通过改变器件参数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自己分析某种参数值条件下电路的工作情况和对应的波形图,然后再在仿真模型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值,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比。同时,在电路仿真时,可以模拟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故障,如开路、短路或脉冲丢失等,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全面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将学习活动情境化、趣味化,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隐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技能。

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初期,刚刚讲授电路变换时,学生初次接触,实际的感观并不多,对电路电压、电流波形、管子的切换、工作原理等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构建一个与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并且学生对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还不熟练,需要在课堂上现场建立仿真模型。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为例,把电路图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首先要分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再一步一步建立MATLAB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仿真模型,该电路的仿真过程可以分为建立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和观察仿真结果。

1.建立仿真模型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从MATLAB窗口进入Simulink环境有三种方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 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图标调出模型库浏览器,找到Simulink/PowerSystem的模型窗口,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组成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元器件有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脉冲发生器、RLC负载、示波器等。

(3)将电路元器件模块按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连接起来组成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2.设置模型参数

设置模型参数是保证仿真准确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有些参数由仿真任务决定,如电压、电流等,有些参数是需要通过仿真来确定的。设置模型参数可以双击模块图标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然后按框中提示输入,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借助help帮助。在本例中,参数设置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负载、脉冲等。以下以交流电源参数设置为例:双击交流电源模块,弹出对话框,设置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初始相位为0°。

3.观察仿真结果

在模型开始仿真前还必须首先设置仿真参数。在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 parameter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开始时间、终止时间、仿真类型等。

在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以开始仿真。在菜单Simulation下选择Start,立即开始仿真,若要中途停止仿真可以选择Stop。

在仿真计算完成后即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仿真的结果。在需要观察的点上放置示波器,双击示波器图标,即弹出示波器窗口显示输出波形,同时在Display模块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以下是不同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图。

(1)R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为控制角α=60°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时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和电流及管子VT1两端的电压波形。

(2)Rd+L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研究阻感性负载时电路工作情况,只需重新设置负载参数。再次启动仿真,在单相半控整流电路中,阻感性负载时电路的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以及管子二端的电压波形都同阻性负载时相同,如图2所示。与阻性负载不同的是负载电流波形不同,阻性负载时负载电流波形为断续的,而阻感负载时负载电流的波形为连续的。

(3)失控时的仿真。在研究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电感负载时,当触发脉冲丢失会发生失控现象,只需断开一个触发脉冲,再次启动仿真,得到如图3所示波形。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留下了电路的各点波形形状,电压波形为什么会变化,电压波形变化同哪些参数有关?控制角与输出电压波形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怎样的情况下发生失控,失控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又是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知识学习。

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学生已经熟悉MATLAB/Simulink软件使用,就不必在课堂上现场建立电路的仿真模型。为了节约时间,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各个电路的仿真模型都事先建好备用,当讲解到哪个电路时就可以运行这个模型,改变参数看电路仿真结果。

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波形及数学关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掌握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直接感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

三、MATLAB/Simulink软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传统本科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都依托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平台的优点是安全、方便管理。但是依托实验平台进行的实验基本都属于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硬件实验条件很难覆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动手能力提高较慢,同时,学生误操作多、实验装置损坏较严重,而且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分析解决,只能等老师来解决[4],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对实验台和操作缺少感性认识,直接导致误操作,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没能落到实处。同时实验基本上局限于对教材中部分理论的验证,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使得教学工作比工程实际滞后很多,不能充分实现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将来的就业很不利。

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先仿真实验后实物实验的双实验环节。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依托实验平台进行,每章精选出1-2个实验作为必做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特性、各种应用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技术指标也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同时,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手段进行弥补,用MATLAB/ Simlink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测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关的仿真实验内容(10个课外实验),教师在课内布置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给学生提出一个设计要求(如设计一个三相交流电到直流电的变换电路,给出这个直流电源的具体性能指标,如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电流大小、电压纹波系数等等,要求自己选择元器件,设计电路,并最终实现或仿真验证),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实现所要求的电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仿真软件自主完成。教师验证结果,做到课内和课外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对实际电路的仿真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分析和创新能力,弥补实物实验的不足。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MATLAB仿真平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以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为工具,探究教学创新模式为手段,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进,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实验并进的教学模式,将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及仿真有机结合起来,为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该教学模式已在我校电气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应用仿真软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电力电子电路并加以验证,为下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锻炼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丘东元,张波.基于仿真平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73-76.

[2]龚建芳.技术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C].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教改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

第4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是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它不仅用于一般工业,而且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其他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现今,电力电子技术正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国工业的整体面貌。同时,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它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1]。

近几年金城学院发展迅速,建立了很多新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学院的生源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促使学院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就是培育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力电子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原先的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直流变流电路、PWM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课程主要特点为:

1.理论性强、概念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同时涉及“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属于交叉学科,所以相关概念较多,内容复杂。

2.实践性强:“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制作与测试研究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三、仿真软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仿真软件介绍

Saber软件是美国Synopsys公司推出的一款系统仿真软件,可用于电子、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机械、光电、光学、控制等不同类型系统构成的混合系统仿真,为复杂的混合信号设计与验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混合信号仿真器,兼容模拟、数字、控制量的混合仿真,可以解决从系统开发到详细设计验证等一系列问题[2]。该软件可以对电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Saber软件仿真真实性强,网络学习实例较多,适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电源开发设计验证。

Matlab软件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一款仿真软件。其中的Simulink提供了可视化开发环境,可以在基本模块库及电气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模块搭建电源系统进行电源整体或部分的运行状态仿真。

Labview软件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Labview开发环境集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快速构建各种应用所需的所有工具,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力和不断创新,是开发测量或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3]。

三种仿真软件易于获得,可互相通信,网络学习实例较多,方便学生自学,对于后期电源实物研制或电源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2.结合仿真软件的实例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初始的授课方式就是基本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内容较分散,学生没有电源整体概念。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结合仿真软件,采取整体-分布-整体的讲解方式。

首先,以具体的应用实例(比如一个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源适配器)说明一个完整的电源内部的组成,让学生有整体概念;其次,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的讲解,再回到整体,介绍如何进行整体电源的设计。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三种仿真软件,每讲解完一个部分,就用仿真软件搭建相应的模型,在仿真环境下演示此部分的特性或运行原理。最后,演示完整电源的仿真运行及结果。

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了解,同时仿真软件的应用对学生后期的发展有较大帮助。学生可用仿真软件做电源前期的设计验证工作,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电源,此步骤不可缺少;在电源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仿真软件可不用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学习软件,节省了相应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5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摘 要:随着电网互联工作的开展,电力系统的系统动态特性也越来越复杂。电网在规模不断增大,复杂性不断增强的同时,传统的单一依靠自动化系统进行调度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行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监控。该文就电力系统运行及安全监控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 安全监控仿真系统 研究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010-02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扩大及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系统内部机理的认识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尤其是在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方面,对电力系统认识受限主要是缘于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电力系统的监测手段主要是设备监控,监控的手段还比较薄弱,与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适应。

1 系统结构

电力系统运行及安全监控据仿真系统包括了电力系统仿真与安全监控仿真两个部分。前者又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如电力系统安全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实时模拟大规模电力系统的运行,并提供仿真数据为其它的子系统所用。电力市场仿真子系统,对各种交易规则及类型,市场模式进行仿真,作用在于交易市场的仿真与培训。PMU/WAMS子系统,作用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并分析。SCADA/EMS子系统,对仿真电力系统监控并分析。故障信息管理子系统,对故障信息进行管理与应用。电力仿真系统由以上几个子系统构建,通过高效数据网络,各子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并从中获取需要的数据,挂靠的结果也通过数据网传送到数据总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在总线上都可以获得,为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应用仿真打下基础。电力系统安全监控仿真则包括了电力系统动态安全u估与预警。电网运行数据的获取可以来自于SCADA/EMS子系统,也可以通过获取市场仿真系统发电计划,对未来计划运行进行安全考核。

2 系统涉及到的技术

2.1 大规模电网实时仿真

广站拓朴结构的复杂交流电网并行仿真与直流电网机电态―电磁暂态混合并行仿真。

交流电网仿真实时与超时仿真计算主要是通过网络分割与并行计算。其不足之处在于开关、刀闸等网络接线方式无法考虑,变电站内刀闸与开关模拟工作开展时不是特别的方便,会受到一定影响。将广站拓朴结构引入到并行仿真系统中,结合拓朴变化分析,电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投运、切除、参数变化、刀闸相继动作、开关等方面都可以被考虑进去。母线分裂与合并等结构变化情况也可以被考虑。安全自动装置与继电装置进行模拟可以通过对系统干扰进行模拟来实现。如继电保护的误动,拒动,正确动作,线路开断,系统解列,同并列操作,从而提升模拟工作的真实性,营造一个真实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为各种实验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在某些故障存在的情况下,如交流电网发生的不对称故障,换相失败等,则可以采用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并行仿真。为了避免单纯的机电暂态仿真所带来的误差,更加准确的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模拟,电磁暂态仿真可以用于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用于交流电网[1]。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该项技术实现了对国家电网骨干购网架的实时仿真,实时仿真系统通过1∶1时间仿真,不间断的运行,对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网络结构变化进行真实的模拟。

2.2 系统评估与安全预警

该项技术又包括了多项技术于其中,如在/离线数据整合,任务调度,稳定极限并行计算,辅助决策并行计算,基于PMU低频振荡安全分析与预警。

大规模的电网互联涉及到的数据范围广,数据量也较大,对应关系也比较复杂,传统方法主要是人工维护,在现阶段已经不适合。在/离线数据整合,主要是通过变压器进行拼接。拼接采用的是跨区拼接的方式,并且是跨电压等级的,支持等值电网、设备的在/离线动态智能映射技术。可以依据三级调度在线EMS与离线方式数据,生成可进行暂态仿真的计算数据,同时也能够适应电网的拓朴变化。

为了确保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就需要多台设备进行协同作业。通常情况采用的是分布式计算平台,应用的技术手段有数据广播,计算流程时序控制,任务预分项等。稳定极限并行计算可以在潮流调控中对多个断面功率进行同步控制。可以同时考虑到断面暂态、电压、热稳定。在考虑缩短计算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在稳定校核时采用此技术。辅助决策的作用在于找出满足稳定性静态运行点,使系统对故障的应对能力得以提升。动态调度问题的求解通常是转化为静态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

3 电力市场仿真的关键技术

该技术包括了仿真建模,仿真平台,智能技术。仿真系统开发是基于计算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系统控制理论,智能技术,电力市场等。并将SOA,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其中,通过对市场动作、系统运行、参与行为模拟仿真为市场仿真实验提供了技术平台(见图1)。

4 电力仿真系统的功能

仿真系统可以依据子系统所形成的运行方式数据,进行暂仿真计算,对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市场环境下系统仿真研究。

仿真系统可以对一系列的监控技术与新系统进行研究测试。这些技术包括了,安全分析与评估,动态调节与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恢复控制等。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分析与稳评估。主要包括了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将电网运行方式数据提供给安全评估与预警子系统;另一方式则是将数据提供仿真子系统,通过暂态仿真计算,并结合案例评估与预警子系统,以实现对安全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估。

事故原因排查及相应的措施研究。安全仿真系统可以将在线实时数据导入,进行暂态仿真计算,通过对事故在状态下动作、运作、自动调控过程,并结全相关子系统对事故进行分析,并在采取措施后对效果进行观察。

对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含了母线电压、线路电流、有功功率、系统稳定器等。

发电计划校核测试与试验。市场仿真子系统进行市场交易仿真,并将计划发送给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系统基于计划与负荷数据进行潮流整合,给出符合计划的潮流并对计划运行方式进行安全校核。将结果反馈于仿真子系统,若未通过则对计划进行调整并重复上述步骤。

5 结语

电力系统运行及安全监控仿真系统融合了多项技术,能够对大规模电网运行实施模拟,并对新技术与监控手段进行效果测试。其应用的范围较广,涉及到了科研、生产、教育等多个方面。作为系统运行,调度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应用的市场前景广阔。仿真系统为电网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路仿真技术 电子应用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90-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电子产品的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现代科技产业的经营和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很多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是比较短的,而且更新换代的周期很快,因此电子开发技术人员在开发新的电子产品时,使用新的开发技术也是当下的必选之路。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在电子应用开发中的作用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它让电子应用开发的周期变得更短,对于电子应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分析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数字模拟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对工作进行指引的,让电子电路的特性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作用。电子电路仿真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电路的特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通常是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一定的辅助电脑软件来进行的,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仿真软件和方法是可以全面地代替所有的试验的,因此在电子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来选择相对应的电子电路仿真方法和软件,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对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减少开发设计的时间和成本。其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仿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忽略高频分量对系统影响所建模型为基础的仿真,这是系统级的仿真方法;另一种是尽可能考虑每个元器件的所有特性所建模型为基础的仿真,这是元器件级的仿真方法。

因为现阶段仿真软件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以往针对某一个方面的性能的仿真方法正趋于过时,所以要想办法弥补其不足,使其功能更为完善,更加强大。电子电路仿真技术未来的最大发展方向是,在电子产品发展的同一时间里进行编程,研制出的电路电器能够更广泛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主要是因为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一)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更高

我国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电子应用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集成电路的密度也逐渐明显。在电子应用开发中,设计人员开始具备芯片级系统的设计思路,这种思路能够集合所有的板块电路,将所有功能集中到同一水平上,可以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工作速度,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因此,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势必成为电路器件集成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电子电路仿真技术改变电子发展方向

电子产品的设计会涉及到很多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制作、调试、修改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而且要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其中的修改和调试过程是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和出产的核心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了该款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寿命。目前很多企业的研发已经用电子电路仿真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了生产的全自动化。人们更据计算机的仿真效果进行实际设计,使用计算机进行试验和修改,保证了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工作效率更高。

(三)电子电路仿真技术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更为简洁高效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电子产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环境变化,并及时对于产品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使得产品更加完善。以往传统的人工进行的测试和修改过程中有些细节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不合理性,而且操作也十分复杂和困难。而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则可以很完美地做到这些,使得电子产品开发人员的工作更为简单,效率更高。

二、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作用

(一)高效验证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否正确合理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使用电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验证电子线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避免了系统错误的出现,减少了繁复的后续验证工作,使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地缩短了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节约了成本。

(二)优化电子产品的电力设计

电子器件具有很强的温度敏感性,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器件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不适宜,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影响电路的稳定性。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分析温度变化的各种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器件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下工作,为设计人员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重要依据。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可以分析出同一类型电子产品的各种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电子器件的最佳参数值。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的参数进行单一分析,从而提供具体的电力线路的参数值,提高电子产品的电力优化程度,使产品能够大量投入生产,获得最佳经济利益。

(三)对电路特性的虚拟测试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能够分析出不同环境中的最佳工作状态,从而确保电子电路能够在极限的范围内正常运行,提高电子器件的工作质量,保障电子电路在极限状态以内工作。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对于实际电路的设计和研究开发起着主导作用,它对于设计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电子产品的电力设计提供关键性的依据,保证电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四)促进电子集成电路的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把传统的电路中的电子功能集合到电子芯片上,从而使得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这种芯片的形成和出现。电子电路仿真技术能够根据实际试验芯片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根据其反映出来的状况进行修改和调试,提高了电子产品电力设计的准确性,大大加快了电子集成电路研发的进程。

(五)帮助电子产品开发人员发展新的开发方式

在多数的电子产品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因为开发一个新的电子产品的过程是非常繁杂的。每一个细节或者功能都要经过很多次的不断改进制作和设计,完成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再试验等过程,若这些细节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导致该电子产品的性能出现问题,使其实际使用寿命变短。由此可见,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在电子应用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在调试和修改这两个过程中会非常有效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的出现。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人为操作而言,具有非常明显和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大大地提高调试和修改的准确度。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非常快,所以,开发人员也应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技术和方式来开发创新电子产品。

三、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很小的板块,经过不断的完善,不断的革新,进一步促进电子应用开发的日益创新和发展。电子电路仿真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硬件系统,而且还可以控制CPU数字系统,从而使得电子产品的程序设计更加合理。人们对于科技追求的步伐一直往前迈进,电子电路仿真技术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相信未来在很短的时间内,电子电路仿真技术也会跟上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的步伐,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应用开发是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器件广泛应用、硬件描述语言的实际使用、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应用和电子产品生产社会化等的协作生产方式的统一。而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的应用对这些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电子应用开发的方式和发展均是围绕如何给应用开发者提供更为简洁有效的设计手段、更为可靠高效的电子器件和更为快捷的产品而发展的。就着这个目标努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为完善,开发工具和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效,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也将会越来越短。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在电子应用开发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很重要的核心帮助。对于电子应用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让电子产品研发人员更快的找到研究方向和改进方法。从目前的电子电路仿真技术角度来说,这项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并且将来会在电子应用开发中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和更为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因此现阶段还是需要更大力度的推广和发展电子电路仿真技术,让更多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人员享受到这项技术的有利成效,开发出更多的创新的电子产品,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梁恩主.电路仿真技术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国内高校电类专业都已引入各种仿真软件,如MATLAB、EWB、Protel、Saber、PISM及PSpice等,[4]其中MATLAB、Saber、PISM及PSpice等是在电力电子领域使用较多的仿真软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仿真软件的选择是根据笔者所在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我校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这样设置的:普通班级共64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6学时,而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设置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的教学模式应以不删减教学内容、不增加学时以及契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因此,仿真软件必须具有易学易用、运算快速等特点,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已经接触到了MATLAB软件的情况,因此选用MATLAB软件。MATLAB/Simulink中提供的SimPowerSystem模型库,是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的理想工具,SimPowerSystem模型库中包含了常用的电源模块、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等。通过使用这些模块可以搭接各种电路,能方便得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各种波形,并能方便改变电路参数而得到不同的波形。

二、MATLAB/Simulink软件在理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能够非常容易地构建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场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在讲授基本变流理论时,利用MATLAB/SIMLINK软件构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演示,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领域所遇到的多数典型开关电路均可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可直观展示各种参数变化对电路波形图的影响以及数值计算,以便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学现场营造一种真实的电力电子电路工作场景,既具体又生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参数设置功能,通过改变器件参数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自己分析某种参数值条件下电路的工作情况和对应的波形图,然后再在仿真模型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值,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比。同时,在电路仿真时,可以模拟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故障,如开路、短路或脉冲丢失等,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全面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将学习活动情境化、趣味化,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隐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技能。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初期,刚刚讲授电路变换时,学生初次接触,实际的感观并不多,对电路电压、电流波形、管子的切换、工作原理等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构建一个与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并且学生对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还不熟练,需要在课堂上现场建立仿真模型。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为例,把电路图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首先要分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再一步一步建立MATLAB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仿真模型,该电路的仿真过程可以分为建立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和观察仿真结果。

1.建立仿真模型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从MATLAB窗口进入Simulink环境有三种方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图标调出模型库浏览器,找到Simulink/PowerSystem的模型窗口,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组成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元器件有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脉冲发生器、RLC负载、示波器等。(3)将电路元器件模块按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连接起来组成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2.设置模型参数

设置模型参数是保证仿真准确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有些参数由仿真任务决定,如电压、电流等,有些参数是需要通过仿真来确定的。设置模型参数可以双击模块图标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然后按框中提示输入,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借助help帮助。在本例中,参数设置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负载、脉冲等。以下以交流电源参数设置为例:双击交流电源模块,弹出对话框,设置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初始相位为0°。

3.观察仿真结果

在模型开始仿真前还必须首先设置仿真参数。在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parameter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开始时间、终止时间、仿真类型等。在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以开始仿真。在菜单Simulation下选择Start,立即开始仿真,若要中途停止仿真可以选择Stop。在仿真计算完成后即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仿真的结果。在需要观察的点上放置示波器,双击示波器图标,即弹出示波器窗口显示输出波形,同时在Display模块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以下是不同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图。(1)R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为控制角α=60°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时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和电流及管子VT1两端的电压波形。(2)Rd+L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研究阻感性负载时电路工作情况,只需重新设置负载参数。再次启动仿真,在单相半控整流电路中,阻感性负载时电路的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以及管子二端的电压波形都同阻性负载时相同,如图2所示。与阻性负载不同的是负载电流波形不同,阻性负载时负载电流波形为断续的,而阻感负载时负载电流的波形为连续的。(3)失控时的仿真。在研究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电感负载时,当触发脉冲丢失会发生失控现象,只需断开一个触发脉冲,再次启动仿真,得到如图3所示波形。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留下了电路的各点波形形状,电压波形为什么会变化,电压波形变化同哪些参数有关?控制角与输出电压波形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怎样的情况下发生失控,失控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又是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知识学习。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学生已经熟悉MATLAB/Simulink软件使用,就不必在课堂上现场建立电路的仿真模型。为了节约时间,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各个电路的仿真模型都事先建好备用,当讲解到哪个电路时就可以运行这个模型,改变参数看电路仿真结果。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波形及数学关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掌握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直接感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

三、MATLAB/Simulink软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传统本科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都依托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平台的优点是安全、方便管理。但是依托实验平台进行的实验基本都属于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硬件实验条件很难覆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动手能力提高较慢,同时,学生误操作多、实验装置损坏较严重,而且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分析解决,只能等老师来解决[4],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对实验台和操作缺少感性认识,直接导致误操作,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没能落到实处。同时实验基本上局限于对教材中部分理论的验证,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使得教学工作比工程实际滞后很多,不能充分实现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将来的就业很不利。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先仿真实验后实物实验的双实验环节。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依托实验平台进行,每章精选出1-2个实验作为必做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特性、各种应用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技术指标也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同时,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手段进行弥补,用MATLAB/Simlink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测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关的仿真实验内容(10个课外实验),教师在课内布置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给学生提出一个设计要求(如设计一个三相交流电到直流电的变换电路,给出这个直流电源的具体性能指标,如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电流大小、电压纹波系数等等,要求自己选择元器件,设计电路,并最终实现或仿真验证),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实现所要求的电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仿真软件自主完成。教师验证结果,做到课内和课外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对实际电路的仿真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分析和创新能力,弥补实物实验的不足。

四、结束语

第8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是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资料完整储存在计算机中,与纸质档案相对应,且能达到传统档案详细程度的一种新型档案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本文主要分析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希望通^科学、公正的分析,将电子档案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1、电子档案的基本要求

1.1 完整性

电子档案与其他文书档案一样,由于组织机构不同,制言语主、发文、收文、整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由于行业不同,规格、形式、期限、组盘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方法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且在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等领域,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审批文件、评审验收文件,经常处于滚动状态,如不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使信息资料失散,造成档案不完整。特别是电子管理部门立体交叉,工作人员结构复杂,管理形式多样,也会导致电子档案的不完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1.2 原始性

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材料,电子档案的生成往往是“由实变虚”致使“原始状态”失真,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接收、储存的过程中,它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它不同于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各种各类的电子文书档案,特别是制作磁盘、光盘、磁带、影像时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1.3 真实性

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亦可在复印中变质,而且被修改后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在电子档案的建立、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真实性。电子档案极易失真,这不是电子文件本身的缺陷,而是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软件、格式不同,因此,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会高于传统档案。

1.4 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数据、文字、影像极易被非法操作更改,容易被“黑客”击伤,可被随意篡改信息,这些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而且磁盘、磁带的支持体,也易产生静电,直接影响信息再现,出现不安全问题,吸引尘埃导致卷曲、磁粉脱离、磨损生霉等。因而,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流程,在内容、时间及顺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电子档案对软硬件设备的依赖性更强,且更易更改、流失等特点,常常会使人们对电子档案的信息真实性产生质疑,因为电子档案信息的载体与存放地点均可以不固定,复制后真伪难辨,存在难以认定是否为“原件”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使电子档案的形成、归档、保管和利用等环节得到有效约束,并在每个环节上采用制度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切实避免信息失真的隐患,这样既可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规范管理,又能维护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原始性,使人们对电子档案产生信心。然而,传统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电子档案文件的管理,必须结合电子档案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完善、健全和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2.1电子档案的形成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标准,对于不同媒体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参数指标和载体形式加以规范。同时,对于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也应一同加以保存,以保证形成的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

2.2电子档案要执行更为科学的归档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归档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归档是整个文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是电子档案的归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检测档案文件在相应软硬件环境下的有效性;检查同电子档案有关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以保证内容和相关说明与描述的一致性;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及相关软件、说明等也应同时归档;电子档案所使用的存储载体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归档方式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维护电子档案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在归档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参照进行,目前,我国已通过先后颁布实施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确保了电子档案在归档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3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

电子档案归档后就需要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首先,要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其次,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电子档案的保管应远离有害气体与强磁场环境,并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物理保管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再次,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不带病毒,并将载体置于保护状态,同时,注意对加密电子档案的管理最后,为了确保记录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以及载体无损伤,应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性检查,一旦发现信息或载体产生损坏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进行拷贝或修复工作。

2.4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

在电子档案利用阶段,相关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提供利用过程的管理和对人员的管理两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电子档案利用制度与规则就必须对上述两个要素加以明确。在利用制度中对利用过程和人都应做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一是对利用过程的制度管理。档案部门应当以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条件为依据,采取适宜的利用方式。在确保提供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真实的基础上,以电子档案的密级为根据,进行有效地分层次管理;二是对人员的制度管理。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有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者和电子档案保管人员等。应以他们各自的分工为依据,对其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限制,可根据各种人员的身份、级别、层次及利用目的的差异判断其可利用档案信息的内容,决定对其授权的范围。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电子档案是新生事物,也是社会潮流的产物,迎合了信息时代的信息丰富、传递迅速的社会特点,我们要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电子档案,利用好电子档案,使其更好的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浅谈如何提升学校教科研档案管理的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1(11).

第9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管理 问题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文件数量与日俱增,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管理问题,为了使电子文件管理更加符合需求和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尽快找到解决策略。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电子文件管理活动既不产生电子文件,也无需利用其他电子文件,而是以适当的方法对整个业务活动中的电子文件进行组织和控制,将电子文件在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需要它的活动,包括电子文件形成和电子文件利用,即实现电子文件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含义、构成出发,笔者选择时间、空间(承担者)和逻辑作为三维,构建了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概念模型。时间维表示的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发生的时间。空间维表示的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发生的空间,由于电子文件管理活动承担者是决定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用承担者来表示,承担电子文件管理活动的工作群体从总体上来讲是一个复合群体,有些电子文件管理活动是独立进行的,比如由档案管理部门和(或)综合性办公室来负责;有些则以与形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比如由业务部门负责。逻辑维表示的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完成电子文件管理目标需要依次开展的电子文件管理活动。如图1所示。

二、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电子文件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但是由于电子文件的一些特点不同于纸质文件,所以我们在管理电子文件时就不能采用和传统文件一样的方法。于是,在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不能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电子文件离不开计算机系统,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使它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限制。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同时就必须依靠计算机系统才能得到识别和利用。计算机可以保存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也可以变动或者删除电子文件,特别是稍有操作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电子文件的原始性。所以,人们可能就会怀疑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不能有效地保管和长期保存电子文件。当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更新速度前所未有,特别是计算机设备中的软硬件更新更快,再加上存储材料的不长久性,这就对电子文件的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了挑战。处于保管层次的电子文件,一般不可能只是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然而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在内容格式布局上都不尽相同,于是就会出现电子文件在形成时所依附的计算机技术不能满足其保管阶段的要求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载体材料老化或者磁性自然消除的情况,也就造成了电子文件信息不存在或者识别失真的后果。当然,很多部门和单位针对电子文件的有效保管和长期保存问题,提出了不少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和做法,比如说引进拷贝和再生性保护技术等,可是这些也只是当下计算机发展情况下的权宜之策,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还需要电子文件的管理者认真琢磨和继续探索。

(3)不能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作用。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因为无法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其法律凭证作用与纸质文件相比,略显不足。

(4)网络的广泛应用,给电子文件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子文件在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大量形成,并有日益发展的趋势。由于电子文件的独特性,使得和普通的纸质文件有所区别,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问题。“网络化”引起“文档一体化”,扫除了传统时间和空间障碍,更新了传统档案室的工作模式。总而言之,网络化带来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新变革,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策略

(1)电子文件真实性、原始性方面。为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从电子文件形成之初就开始加大对其严格监管的力度,并对各项操作都要做好详细跟踪记录。可以设计有关电子文件生成和办理的流程控制程序,形成一环接一环的责任交接工作制度,以便于检查电子文件起草、修改、定稿、接收、承办、归档等过程,并确保这些过程的前后衔接。在不破坏电子文件原始记录的条件下,制定验证电子文件真实可靠性的程序,然后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并可以证明其真实性的一系列特征,比如签收电子文件时的责任者签名,电子文件的各种版本,处理电子文件时的权限审核,交接手续核对和身份确认等。通过种种途径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原始性,避免电子文件被恶意利用和蓄意修改等。

(2)电子文件保管和长期保存方面。当下电子文件仍然离不开计算机系统而独立发挥作用,而传统的纸质文件则可很容易做到这点。所以,目前档案管理过程中很有必要实行双轨制和双套制。换句话说,在电子文件形成之初,也储存一份纸质文件,也就是两种文件模式一起运转,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推广双轨制和双套制是很明智的选择,它很好地发挥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自优点,一方面可以吸取电子文件方便存取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借鉴了纸质文件独立安全使用的效能。可见,双轨制和双套制可以有效弥补电子文件过分依赖计算机等外部设施的缺陷。

(3)电子文件法律作用方面。对电子文件 法律 效力问题的解决 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使电子文件具有充分的证明力,在已有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如《档案法》中,进一步明确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并制定与《档案法》相配套的切实可行的电子文件管理法规及实施细则,保证电子文件的关联性、真实性、凭证性作用,从而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4)电子文件网络化安全管理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也正逐渐受到威胁,所以应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立法部门要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确保重要电子文件从产生之初到作为档案保存都受到法律保护,严格惩处破坏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行为。

四、结语

总之,电子文件的出现是计算机时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各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局限,势必会给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利用造成困难和问题,所以就需要我们在这条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发展,努力使电子文件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文博.电子文件管理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0年第3期.

[2]张宁.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