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教学资源的开发精选(九篇)

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1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论文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资源保障。合理开发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应在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资源保障。合理开发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应在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遵循其原则,把握其规律,方能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内涵

所谓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是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指一定时期,根据教育者的需要,对潜在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使之成为现实资源,或对现有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未知功能进行挖掘,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动态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的分类

合理开发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资源开发

按照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资源开发。对于每一类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开发,又可以做更加细致的分类,比如,对景观性资源的开发,可以根据风景的不同特色分为各种景点、景线或景群;对于社会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分为主体资源、信息资源、精神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可根据文化的特点分为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现代文化资源开发等。按照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内容的不同进行开发分类,要求人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积极开发的同时,应更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开发。

(二)横向开发与纵向开发

按照开发的方向不同,可以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分为横向开发和纵向开发。横向开发是指从实现科学发展观教育目的的需要出发,对各种不同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进行广度开发;纵向开发是指对某一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功能做深度开发。这一分类有利于拓展和深化人们对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路和认识。

(三)单向开发与综合开发

按照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的综合程度,可以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分为单向开发与综合开发。单向开发是指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功能进行开发,它可以加深我们对某一具体资源的特定功能的认识。综合开发既包括对一种教育资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也包括对多种教育资源的多种功能同时综合开发。如人们在对景观性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以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利于提高其综合利用率。

(四)数量开发与质量开发

按照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数量开发与质量开发。数量开发注重的是教育资源数量的增加,质量开发是指在重视科教育资源数量增加的基础上,更注重教育资源质量的提高和升级。

三、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的原则

要合理开发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必须遵循科学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原则。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教育者应了解相关资源的综合状况,客观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实需要。因此,教育者必须把资源的综合状况和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确立具体的开发计划。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二)系统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并从属于更大系统(环境)的有机整体。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目标的实现是全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系统的效率取决于全部要素协同的努力,而不能仅仅依靠某种或几种要素的作用。因此,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宏观高度来看待和开发相关资源。具体来讲,系统性原则要求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教育资源各子系统的单项开发;二是注重教育资源系统的综合开发;三是保持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即与所面对的所有其他事物和外部因素相适应。

(三)动态性原则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要开发的资源也同样如此。它既包括已有资源的质和量的变化,还包括新资源、资源的新用途、新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出现等,所有这些有关资源变化的情况都必然会影响到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手段、方法和技术的变化。教育者要善于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思想发展走向,超前开发出未来科学发展观教育所需要的资源,从而防患于未然。例如,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度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为此,当前科学发展观教育尤其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抢占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网络阵地。

(四)效益性原则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人们开发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是有明确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要发挥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功能和效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的功能和效用实质上是效益问题。如果目的不明确、效用不大、效益不佳,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是科学发展观教育资源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2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原则

当今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国际竞争的推动力,我国对科学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投入不断增大,使小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开发和利用,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这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仅仅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改造和建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经验、能力和建构价值,所以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

二、效益性原则

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为了有效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包括的内容很丰富,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老师和学生在开发和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效益性,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收获更大的教学成果。

三、参与性原则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实现开发课程资源,人人有责。形成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各方面辅助开发的有机融合,保证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

四、针对性原则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对不同地区的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资源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点等,并保证人力、物力以及时空方面的可操作性。

五、适度性原则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仅限于形式,不注重实效或仅追求最后的结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度,那么在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时要认真选择开发的对象,对内容进行优化,控制开发范围等,使开发的教学资源易于小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小学生在广阔的科学背景下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不断地去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3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进行教育的根本和源泉。教师是进行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对学生资源的开发程度。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资源的概念认识还不太清楚。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一、学生资源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资源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关于学生资源的概念的界定。总的来说对于学生资源概念的界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生资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这种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回答如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突出的表现等等。广义的学生资源指的是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学生表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知识和经验可以被教师所利用,并且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资源。这种资源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知识、行为、创意情感态度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资源认识不足

学生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要有针对性,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应该把学生理解为一个鲜活的,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教学过程机械地理解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缺乏对教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2.忽视学生个性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注还不够,甚至忽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方面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从整体学生出发,缺乏对个别学生的个性进行开发,这样使得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3.缺乏创新性开发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建展示学生个性和兴趣需要的平台比较少,甚至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来没有实施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绪和态度的关注,缺乏对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判断,往往没有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把一堂课的时间充分利用,把课时知识点讲解清楚,这样便无暇顾及个别学生的情绪和观点。

4.缺乏对学生周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周边的环境资源的利用,然而,学生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对周边环境的开发。但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从来没有利用过学生周边环境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锻炼,未能做到小学语文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1.加强对学生资源的认识

一个良性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老师的知识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师生积极互动才能调动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为此,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资源认识。要把学生看做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个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思维、认知、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在课堂上要善于挖掘发现学生资源,在课堂提问、讨论中积极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积极开发学生语文基础性资源

在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应有的知识水平,不仅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好宽松和安全的学习氛围,更在于以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学生的认知资源化。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根基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3.开展师生互动,形成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有效运用个体差异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思维、兴趣、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资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能和特色,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

语文教师在学生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了解决定着其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把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开发能力纳入教师技能评估体系,表现优异者给予一定的激励,推动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结

第4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67-01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实验一直以来是以“黑板实验”“叙述实验”等形式存在于许多学校,这些学校往往不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教学,而是让学生“背诵实验”“想象实验”,这些课程都是以考试为目的展开的化学实验教学,在答题的过程中也往往出现了高分数试卷,但是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差,这是化学学习中的高分低能现象。如此,化学实验能力的考察陷入一个目标很不明确的境地。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设计能力,成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

二、初中化学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也多次强掉了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视野的扩展、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小到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多样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趣味化以及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例如,酚酞遇碱变红,然后遇酸褪色;氢氧化铜溶液遇到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好化学的愿望。

2、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合理利用化学实验资源,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逐渐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对于问题的研习与探究的方法与模式。很多经典的化学实验都有着其特定的模式,实验程序、实验试剂、实验设备以及催化剂的使用等,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在接触这些实验时,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的实验技能,也能够慢慢领会到严谨的科学思维与治学态度对于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时,有关催化剂的学习,课本上详细介绍了催化剂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相关催化剂,如氧化铁粉末、水泥块、砖粉是否也可以作为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教师可以提出这个思考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且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加以验证。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资源,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治学态度。例如,在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时,关于模拟酸雨对环境影响的实验,教师可以在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加一些水,这样就形成了酸性溶液。随后教师分别在集气瓶中放入树叶、石灰石、金属镁,学生会发现树叶变枯黄,石灰石、镁有气泡,逐渐被腐蚀,这就给学生演示了酸雨腐蚀物体的过程。什么是酸雨? 原因是什么呢?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化学原理有更好认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其实就是将多元化资源相整合的过程,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应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将其融入到化学实验课堂中来,这样既能丰富化学实验课堂的内容,也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1、“三教一体化”相结合

“三教一体化”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是向社区、社会辐射学校教育影响,吸纳社区、社会教育资源的组织形式。

(1)社会资源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中,社会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那就应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应用相联系,实地考察本地的自来水厂、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身边潜在的化学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将化学知识融会贯通。

(2)学校资源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相结合

当代社会网络飞速发展,教科书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校也蕴含了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学校开放的图书馆、微机室都可以查阅很多的信息,同学们不仅可以从书籍中查阅相关化学实验知识,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中查阅与化学相关的事实报道将其运用到实验中来,也可以发现一些趣味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3)家庭资源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需要的化学试剂与仪器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替代。家庭化学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验室延伸到家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加大教育投入与资源的整合

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要求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发和利用好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多元化,同时学校还要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仅要从实验室的配置单方面入手,还要加强对实验员的配备、图书馆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投入,以及还要得到工厂、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总之,合理安排教育的投入,才能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红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2015,(3).

第5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一、 学生资源的内涵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

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多样性,学生资源是最直接、最有效、最丰富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二、 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东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人的学习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3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个体作为资源就体现在具有学习动力和拥有学习基础这两个方面。

三、 学生资源的多种形态

1学生的个体资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都有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智力、情感等,这些都是教学的资源。

2学生的群体资源。

一个小的群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学生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在群体的作用下,个体的能量被激发。这种群体资源可以是两人、多人的小组或班级等构成。

3学生群体带来的社会资源。

学生联系着家长群,联系着社区,联系着各种网络和资料库。这些学校之外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学生进行开发利用。

四、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1关注已有知识经验。

著名的教育心里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现在的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各种生活经验也相当丰富,知识广,脑子活,在学习许多知识时(特别是低年级)都不是一张白纸。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是教学的绝佳资源,若能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反之,对之忽视回避,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例如: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现在的学生对于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都已经相当熟悉,1元=10角这个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已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都有过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就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已有经验再去逐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应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模拟购物,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在购物活动中渗透人民币简单加减法,体会多种取币的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儿童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常用的做法是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情境。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乘法》时,创设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并用精美的图片做成课件,学生非常感兴趣。再如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让学生来演示题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争先恐后,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题意。

另外,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时不时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

3利用学生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自我修正的特性,别人的错误也会成为自己的警戒。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简单粗暴地、不负责任地对待错误。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这些“错误”资源为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我经常会宽容而诚恳的请犯错学生说说他的想法,让其它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在讨论中学生明辨是非,达到对知识更好的掌握与运用,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社会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因为它能产生1+1>2的效果。在互帮互助中,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完成;在交流碰撞中,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有新的想法。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群体中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变依靠教师一个人和几个学生为依靠全体学生,所有的同学都被发动起来,用于学习的能量,就成几何级数的扩大,学生的群体资源能更好地得到发挥。例如: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做角时,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角,比比哪组的方法多。设想中,学生可能不会把所有的材料都用到,但事实上学生充分运用了这些材料,并且对同一种材料还有不同的用法。如有的小组用纸折了一个角,有的小组用纸剪了一个角。还有的小组用到了我没有提供的、正好是他们手中有的材料如用两枝铅笔搭了一个角。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被充分的激发了出来。

5加强数学实践活动。

第6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资源开发 建设性意见

1.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体育教学观念及结构陈旧。

大部分学校对于体育教学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深入了解体育这门课程的意义。同时,体育教材的陈旧及结构混乱也造成体育课程地位降低。由于我国地域广泛,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在制定体育教材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而现实情况是,各地为了应试教育而编写的教材基本一致,限制体育的灵活性,束缚师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另外,体育教学领域缺乏专业学者编纂教材,致使有些教材结构混乱,有粗制滥造的嫌疑,不利于教师体育教学的开展。

1.2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范围窄,深度不够。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小学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的不足使得体育设施配置不完备,如球类运动只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一些常见种类,而排球和乒乓球等其他种类基本没有,而且在场地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占地面积狭小使得学生活动不充分,运动热情降低。大多数教师把体育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资源,不会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时代接轨,使得教学变得乏味无趣。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给学生普及当前的体育热点,将校内校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则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缺失。

当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体育的认识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中只会照本宣科,不能对体育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机械化。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育教学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其实更容易操作,可利用的资源更广泛。然而正是这一特点导致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轻视,不创新和发展,抹杀体育课程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2.有关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建议

2.1充分发挥体育教材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课程性质和宗旨的表现形式。要充分巩固教材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现实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体系。如我们所了解到的,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气候的不同导致体育教学可进行的活动也有所不同。例如,北方地区寒冷,冬季可以适当加入滑雪滑冰等体育项目,而南方气候湿润,水域分布广泛,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同时能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感。第二,明确教材的性质及培养目标。教材是课程的中心,就像人的脊柱一样,只有明确体育教学的性质,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使体育教学焕发活力。

2.2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自然环境等多种课程资源。

体育资源的广泛性使得它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对其他资源的利用。因此,要求教师不将目光只投在课本上,而是将课内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多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首先,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使用给体育教学带来新型冲击,实时的体育新闻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常识。同时,网络上聊天工具的应用,例如论坛、贴吧、微博等工具的使用令学生交流更方便,知识的传递性也更强,许多创新性的想法也由此诞生。其次,图书馆作为每个学习都具有的资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有关竞技知识的书籍,针对自己喜爱的项目查找起源、规则等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理论。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强化校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首先,学校在选拔教师时要提高门槛,尽量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了解体育的本质、熟悉体育的各项活动并具有一定的体育经验,同时必须具备体育活动的身体素质;其次,要求教师联系实际,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学校实行教师年度考核制度,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技巧及和学生的交流能力作出综合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增强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增强。

3.结语

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体育教材为主体,有效整合其他资源,使得教学更多样化,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第7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一、问题引领,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基础上的问题设计,既体现了教学思路的清晰引领,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对化学实验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巧设问题: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原因:拥挤的人群中CO2气体的密度较大,气体下沉导致低处的有氧呼吸更加困难.这样,由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化学课堂,浅近而有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对CO2性质进行探究实验之前,不妨先让其自主思考,大胆猜想:将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向燃烧着的蜡烛自上而下倾倒,会产生什么现象?燃烧的蜡烛在CO2气体的包围中会自下而上地熄灭,因为CO2本身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在探究C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设计问题:装有碳酸饮料的矿泉水瓶子常常会变瘪,请用所学化学原理对这种现象加以科学解释.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教师继续抛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反应?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二、方案设计,以创新实验教学资源

化学实验前的猜想,是为了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推动他们的自主性探究,使其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对于猜想结论的验证,需要严密的方案设计及实验步骤.在探究CO2的溶解性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验证方法,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自主设计:①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②立即拧紧瓶盖;③将装有二氧化碳与水的水瓶振荡.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实验结果:矿泉水瓶子变瘪.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二氧化碳溶于水.教师再度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使二氧化碳的体积缩小呢?碳酸饮料配料表,即碳酸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在化学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简易演示实验可以创新方案设计,形成探究性小实验,以推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论后,教师质疑:CO2溶于水,是不是意味着CO2与H2O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学生结合所学,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对CO2与H2O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猜想加以验证:①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需要借助紫色石蕊试剂,因为石蕊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可以显出红色;②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③将CO2与H2O实验中的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检验.

三、反思评价,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论的猜想未必合理,方案的设计未必科学,需要在探究中加以验证,在实验结果产生后,加以反思评价,去伪存真,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CO2与H2O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评价,在反思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猜想与探究实验.CO2与H2O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有三种可能:①CO2使石蕊溶液变红;②H2O使石蕊溶液变红;③CO2与H2O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这种新的化学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如何通过探究小实验加以验证?借助石蕊溶液来分别验证,能够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便是有新的酸性物质产生.在反思评价环节的探究小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首先,准备实验药品:三条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其次,设计实验方案:①将水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上;②将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剂瓶中;③将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再次,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做到操作最简单,方案最优化,从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在本节实验教学中,自上而下向燃烧着的蜡烛倾倒CO2气体,然而蜡烛却是自下而上地熄灭.这一实验过程,怎样设计方案并优化操作细节,以更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一个烧杯内放入三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的蜡烛,将CO2气体自上而下倒入烧杯内,发现三支蜡烛自低而高依次熄灭.

四、课外实践,以拓展实验教学资源

第8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不乏讲台、学生、教师、直尺等。其课堂主要是由“人”为主要构成要素,此外,语文课程本身又是一门完全的主观性课程。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具有广泛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教育工作者本身要意识到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所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必须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

小学语文科目与其他科目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不仅内容丰富复杂,理论性内容的涵盖极多。即使教师按照系统化的教学依然会遗落诸多的教学资源,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资源的高效开发中不断成长,就需要教师提高对课堂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利用工作将教学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提炼出对教学有积极作用的内容。倘若教师能够进一步将教学资源整理并利用到教学中去,语文课堂教学生活便会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亦能够得到提升。对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开发课内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本身是最佳的课内资源,为此,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时要以教材为首要开发对象。教材本身的教学资源多种多样,在对其进行资源开发时要从多元化的层面展开。例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从多角度对教材资源进行利用,如教材文章知识点的拓展、知识点解析和体系构建等。在帮学生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又帮学生提高了个体的学习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具有极强的举一反三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充分融入此类学生的举例能力。在资源开发中通过大量的举例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自身得思维得到拓展和锻炼,更有助于宽泛课堂学习环境,让其他同学在举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第二,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与其他科目在课堂教学环境的区别在于语文课堂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为自由。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开发的各种想法付诸实践行动,进而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更加便捷。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开放时,语文课堂的课外教学资源同样重要。例如,在对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时,若能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直观性;通过辩论赛的组建进行资源开发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不同角度的想法。由此可见,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增强对语文课外教学资源的挖掘,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性,对其深入开发便存在多种多样的手段。然而,教学资源的开发终究要为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服务。为此,在不断强化对语文课堂资源开发的同时,亦要重视对其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利用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保证教学资源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合理利用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对于课堂教学资源的运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良好的学习气氛。当前小学教学环境与过去小学教学环境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教学器材还是教室内饰的布置都均呈现不断完善的趋势。为了能够有效地将教学资源进行利用,教师除了可以在班级开设基础的板报设计和盆栽等,还可以将班级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其他同学在品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语文学习素养。在校园图书馆方面,学校要积极对语文课外阅读书籍进行分配,购置符合小学生研读的课外读物,进而便于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案例分析。

第二,将教学资源全面付诸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教学资源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资源全面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积极性。教师便需要在语文教学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与生活实践相对接。此外,教师可以周期性举办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娱乐性的活动中不断强化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让“寓教于乐”的教学资源利用理论得到落实。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既能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对语文科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第9篇: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创业教育资源开发

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活动。但时至今日,我国农村中学的创业教育依然举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创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重要因素。

一、创业教育资源的涵义

现在人们对资源的内涵已不断拓宽,出现了诸如“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教育资源”等术语。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类别”。据此,创业教育资源可看作是创业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总称。农村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由于其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教育过程难以把握,只有经过开发,才能变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变为有效或高效的教育资源。

二、创业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当前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1989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提出各国要“将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享有的同等地位”。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中小学进行创业教育也是势在必行。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创业教育资源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学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有利于丰富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地方和学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预留了广大的空间。农村创业教育资源的开发,不仅与现行的教育不矛盾,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和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创业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创业教育的实施更注重参与性。这与贯彻新课程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将会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强调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但新课程实施近10年来,效果不彰,各个地区的教师使用的仍然是同样的教材、遵循同样的标准、实施同样的教学、接受同样的评价,为考试而教,教师的创造潜能并没有发挥出来。创业教育资源广泛存在于社会实践中,与生活相关、与生产相连,开发创业教育资源,离不开教师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因此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学生的能力问题十分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视野的精神和能力。有学者认为“所谓创业教育是指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这些表述都强调了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或创业能力。农村学生不管能否升人大学学习迟早都会面临创业的选择,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为中学毕业自主创业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在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吸纳了大量的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创业角度来说,过去的农民工创业,多数是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致使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要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建设广大农村,需要大批创业型人才。积极推进农村中学的创业教育,为农村输送大批创业后备人才,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农村创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力、物力、财力是构成教育资源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农村中学的创业教育受到师资短缺、课程不明、物质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开发教育资源应着力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过去培养教师从来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目标,教师不懂“创业”,不懂“创业教育”是很正常的事,可当“创业教育”成为人们必须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时,师资问题却是不能不解决的。

1,培养农村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这里的专业教师不是指“创业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而是指对“创业”、“创业教育”有比较系统、全面了解的教师。专业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全校的创业教育中起统帅作用,除了肩负学校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设计工作,还承担对学生的创业专业教学和指导工作。专业化的教师需要专业性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应承担专业教师的培养或培训任务,由各校选派有志向、有潜力的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使之能基本胜任创业教育规划设计、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创业课程资源开发、创业活动指导评价等工作。

2,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创业教育”不是“教创业”的教育,而是培养创业素质、激发创业潜能、为创业作准备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美国百森商学院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关注机会,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这正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让学科教师明白: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效,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一致的。创业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创业的意识、创业的精神等创业品质在学生的心中潜滋暗长,应结合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实际,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各门文化科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创业教育。

3,聘请社会兼职教师。每个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创业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大多具备成功创业的优秀品质,聘请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创业的感想,更能收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选择或开发创业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储备创业的知识基础。如加拿大大西洋地区于1998年开发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幼儿园到3年级的《我们会做一切!通过创业学习》,4年级到6年级的《创业之路》,7年级到9年级的《联系:跨学科创业学习》,10年级到12年级的《文化产业中的创业教育》等,将创业教育整合到各阶段的课程之中。农村中学创业课程的设置结

构上应考虑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品德、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层次上应考虑创业基础教育,特色上应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课程实施可以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

2,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创业教育。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确立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第二,善于发掘学科课程中的创业元素,比如,结合数学教学的创业思维训练,结合语文教学的创业理想教育,结合政治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历史的创业史教育等;第三,变革教学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创业意识,这正是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不可缺少的。

3,利用活动课程引导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过去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与创业教育可谓一拍即合。利用活动课程引导创业教育,首先应注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活动应具有创业教育的价值,具有较多的问题储量,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与社会生活、生产相连,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课程的实施,应增强创业教育的有意性,突出创意,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编制地方课程,促进创业教育。农村丰富的创业资源及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地方创业教育课程的编制提供了素材。地方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风土人情”、“明星企业”、“成功人士”、“项目推荐”等具体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增强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5,开发隐性课程,促进创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作用,也要有“隐性课程”的课程意识,如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还是寝室文化建设都要注意文化创新,让学生在所见、所思、所做中受到创业熏陶。又如农村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创业教育的学习资源,许多利用网络创业成功的案例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需要教学或工作场地,办公用品,教材资料,以及创业的启动资金。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本身就差,开发物质资源必须因地制宜。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如教学场地、办公设备、图书资料等。

2,与社区结合、与当地企业结合、与家庭私营业主结合,建立适合学校、团体和个人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3,资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业教育需要资金支持,学校不能坐等,应主动出击,与当地政府、社区、企业、成功创业人员建立广泛联系,寻求支持。

4,制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制度,尽管不够系统、全面,但仍具有指导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资源,对于规范创业教育行为,促进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999年,

《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召开“创业教育工作试点座谈会”并在9所高校试行创业教育。此后,各级政府纷纷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创业及创业教育。2008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