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电子科技知识精选(九篇)

电子科技知识

第1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1.1专业口径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专业口径过宽,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1.2师资力量不雄厚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1.3缺乏专业实践力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1.4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2.1加强专业方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2.2提升整体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2.3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强化对知识的运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重视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3结语

第2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学科体系;平台模式;对象学科

一、嵌入式系统简介

(一)嵌入式系统的产生

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经过微型计算机的嵌入式专用化的短暂探索后,便进入到嵌入式系统独立的微控制器发展时代。直接在嵌入式处理器与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带处理器内核的单片机,即微控制器的智能化电子系统。即便有处理器内核,也是嵌入式处理器而非通用微处理器。

(二)专用计算机探索的失败之路

无论是工控机,还是单板机,都无法彻底地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微小体积、极低价位、高可靠性的要求。人们便直接将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简化,集成到一个半导体芯片中,做成单片微型计算机。Motolora公司的6801系列就是由6800系列微型机简化后集成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彻底解决了嵌入式系统的极小体积、极低价位,但在高可靠性及对象可控性方面没有本质上的改进。

(三)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的微控制器(MCU)发展道路,是一条摆脱“专用计算机”羁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由IntelMCS51单片机、iDC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开辟的单片机独立发展的道路。MCS51是一个在微电子学、集成电路基础上,按照嵌入式应用要求,原创的嵌入式处理器。MCS51原创的体系结构、控制型的指令系统与布尔空间、外部总线方式、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基础;iDCX51是专门与MCS51单片机配置,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原创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二、嵌入式系统的四个支柱学科

目前,嵌入式系统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嵌入式系统”的诞生、独立的单片机发展道路、微控制器技术发展的内涵、嵌入式系统的多种解决方案来看,“嵌入式系统”是四个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并以平台模式进行学科定位与分工。

(一)四个支柱学科的关系

嵌入式系统的四个支柱学科是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对象学科。微电子学科是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基础,对象学科是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归宿学科,计算机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是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领衔的微电子学科

微电子学科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领衔作用,在于它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集成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许多重要成果,最终都会体现在集成电路中,从早期的数字电路集成,到如今的模混合、软/硬件结合、以IP为基础的知识与知识行为集成。

(三)为平台服务的计算机学科

现代计算机出现后,在计算机学科中形成了两大学科分支,即通用计算机学科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通用计算机学科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有不同的技术发展方向与技术内涵。由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与对象学科、微电子学科紧密相关,而嵌入式计算机学科与原有计算机学科内容有较大差异,不能用通用计算机的概念来诠释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计算机要加强与微电子学科、电子学科、对象学科的沟通,共同承担起嵌入式系统新学科的建设任务。在嵌入式系统中,计算机学科要承担起嵌入式系统应用平台的构建任务,它包括嵌入式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计算机工程方法、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等内容。

(四)广泛服务的电子技术学科

在嵌入式系统中,电子技术学科提供了最广泛的技术服务。电子技术将微电子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迅速从电路集成、功能集成、技术集成发展到知识集成;为计算机学科提供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支持;在对象学科中,广大的应用工程师在嵌入式软硬件平台上实现最广泛的应用。

(五)对象学科的最终出路

对象学科是嵌入式系统的最终用户学科。对象学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科技领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一个无限大的应用领域。对于对象学科来说,嵌入式系统只是一个智能化的工具,对象学科要在嵌入式系统上构建本领域的一个嵌入式应用系统。嵌入式应用系统的技术基础是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环境、应用要求。同时,在应用中要不断给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计算机学科提出技术要求,以便不断提升嵌入式系统平台的技术水平。[论-文-网]

三、平台模式下的学科

(一)平台模式的由来

平台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基本的产业、科技模式,是人类知识分离性规律、集成性规律发展到高级阶段上的必然现象。它将一体化的产业、科技模式变革为知识平台媒介下的平台模式。只要对比上世纪60年代收音机产业与90年代的VCD/DVD产业,就会发现一体化产业模式与平台产业模式的本质差异。

(二)嵌入式系统的平台模式

按照知识的分离性发展规律,知识创新者不从事知识应用,知识应用者不需要了解创新知识原理;按照集成性发展规律要求,知识创新者应该将创新知识成果集成到工具之中,转化为知识平台,知识应用者应该在知识平台基础上实现创新知识应用。对象学科领域是嵌入式系统的最终用户,对象学科领域的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应该在一个现成的嵌入式系统平台上实现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微电子学科、嵌入式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非对象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工程师)不是嵌入式系统最终用户,这些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成形形色色的知识平台。[论*文*网]

(三)平台模式下的学科定位与分工

嵌入式系统中四个支柱学科的定位,除了学科知识结构的定位外,还要体现出在知识平台模式中的定位。这种平台模式的定位,是一种3+1的定位。即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为嵌入式应用构筑各种类型的应用平台,不介入嵌入式系统的具体应用;对象学科一定要在嵌入式系统应用平台基础上,实现嵌入式系统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产品化应用,不必介入嵌入式系统的平台构建。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不论是嵌入式系统平台构建还是嵌入式系统平台应用,都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分工”,了解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嵌入式系统的产业模式[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1)。

第3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70-02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资料,是重要的科技信息储备资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支持生产建设和科研发展等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

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重要性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我国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包含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潜在的科技信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科技创新具有奠基作用

科技创新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在继承前人的研究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如果科技创新没有前人的研究和成果作为它的基础,科技创新根本无法实现。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非常重要的科技档案资源,将前人的研究和成果都给予了精确记录,有助于当前的科技工作者真实地了解前人的研究历程和成果,由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科技创新具有启迪作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当前的科研人员可以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得知前人相关研究中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产生新的研究思路,激发产生科技创新的灵感。第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则可以提供与科学判断有关的信息资源,由此来验证科技人员的判断。第三,科技人员在进行研究之前,通过对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来进行有效的研究,能避免重复研究。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中,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导致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开发意识淡漠,重管理轻利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档案的出现也给项目档案的保密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开发意识淡漠,重管理轻利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长期处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环境下,导致一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重管轻用”上,主要完成按时接收,安全保管,按规定接待查找档案人员等工作。再加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察觉科技市场和科研工作者需求的最新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收集、保存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加工,导致多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简单的数据整理状态,信息开发不充分,价值低,无法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快速查找和共享。

(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突出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中还存在不少知识产权问题,突出表现在产权的流失、产权破坏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效益的发挥。

1.产权流失问题突出

由于多数承担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科研人员重项目研究、轻项目档案的观念依然很严重,造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政策掌握不全面,致使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进而导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2.知识产权人为破坏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知识产权人为破坏是指在开发利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过程中,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知识产权破坏。如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力导致无意或者蓄意破坏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知识产权。如有些科研人员缺少归档意识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科研实验原始记录不记录或记录不规范,造成重要的科研数据丢失、科研报告不完整等情况,最终造成科技计划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不齐全;有些科研单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被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窃用或抢先注册专利,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电子档案的发展使保密工作面临新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档案的管理成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贮存方式,随着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逐渐增多,纸质档案也在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为传统科技档案的利用开辟出一条新路,但同时也给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录了重要的科技信息,不能随意变更、传播,重点针对特定的科研人员开放。电子档案便于储存和利用,但是,对电子档案的处理过程必须依赖于电脑和专用软件等现代工具,一旦借助的工具出现故障,会造成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可变或丢失。另外,电子档案便于修改、容易拷贝,这就给原始档案的认定带来了难度。虽然有技术可以防止伪造文件和在“原始文件”上任意修改,但是类似的限制功能是人为设置的,发生失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所以,在现代工作环境下要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信息传播的可控性仍是需要攻克的一大课题。

三、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作用,为科研人员及时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更好的服务科研活动,对提高新的科技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技术成果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注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积极开发和利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要意识到,面向本单位,面向科技领域,大力开发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为新的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档案记载、积累的科技信息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投入。

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来说,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项目档案开发利用环境,及时升级相关技术和设备,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和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1.加强普法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首先,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要对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保密法》等档案管理中涉及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任何人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成果据为己有、非法使用、泄露或转让。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各单位或科研人员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由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提供资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其成果具有公共属性,更多的是要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个人不能随意处理。所以各级管理部门应对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科研人员为国家服务的意识。

2.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使用者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分清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哪些是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哪些是属于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之外的,对于利用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项目档案,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权利。在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活动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开发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信息产品,这种智力性劳动成果由于具有独创性,则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利用者,既要注重对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自由阅览、复制等合法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要强调对其非法利用行为的控制和惩治。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与利用

在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的环境下,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信息在产生、处理及传输的过程中,使资源共享、近远程查询利用成为现实的同时,也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保密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各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必须要配以多项行之有效的保密技术,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才可以较好地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化服务功能。为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利用的安全,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物理技术保障,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保密管理。具体可采取物理隔离的办法,严禁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上传,严禁联网或一台计算机多用;也可以采取安装屏蔽设备或使用视频监控保护等方法来解决。二是网络技术保障,主要是使用保密技术来建立访问监控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定位跟踪等。对于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有专人负责,对上网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必须进行保密检查。应依据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设定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内容尚不能完全开放或未解密的电子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得使用普通的移动存储设备通过拷贝的方式利用。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要用专用工具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标准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质量。

四、结语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能够及时保存科技信息的优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对科技计划项目资料的升华和再创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积累,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2]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8):135.

[3]潘世萍.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政府权益的体现[J].档案学研究,2007(6):11-13.

[4]宋峥嵘,唐宝莲.浅谈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档案,2012(1):6-9.

第4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已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在我国推进电子商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近些年来反应迅速,不仅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还将“以传统企业为核心,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夯实电子商务基础”确定为新一轮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

上海目前约有2.5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电子商务,根据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万名左右通晓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企业中来。新的市场需求,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新要求:社会急需大量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才。

二、 培养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合格人才的几点做法

1. 确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常常使人具有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之感。为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我们确立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工商管理以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科学与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大型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能力,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现代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现代经济商务管理的高级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2. 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知识培养方面:坚持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有机结合。如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外语、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理论等;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管理理论、专业新技术动向等;应用领域知识包括了电子商务工程性知识、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大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等;人文社科知识则涉及到多学科间关联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通过加强基础教学,从概念、思路、技术、技巧多方面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强化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①分析能力,如学习、抽象、分析、推理、综合、掌握、描述、论证等方面的基础能力。②动手能力,如掌握技能、技巧、实践、编程、操作、设计、应用等能力。③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发现、思考、创新和创造能力。④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提高独立获取知识、跟踪新技术、研究应用知识的能力。⑤活动能力,加强外语、表达、交际、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社会活动能力。

素质培养方面:配合学主管理,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方面的培养。在思想素质上,提倡有道德、有爱心、敬业精神和遵纪守法。在业务素质上,鼓励学生具有知识面广、视野广阔、能够合作工作、创新协作、具有钻研精神的人。在文化素质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外语、锻炼文学写作、扩充社会知识。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格和正常的心理素质,具有处于逆境中的承受能力。

(2)宽口径多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为了形成一个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努力使人才培养具有复合性、开拓性的特点。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必须认真考虑专业教育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重在拓宽专业口径和业务基础,并特别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为此,我们在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上,把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除了要求学生能较深入地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外,适当设置一些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课程,特别强化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不断要求。

(3)形成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地增加,知识陈旧和淘汰率较高,因此,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已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比较注意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挑战,尽量地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比较主动地适应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具体的做法是:

①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合作、交流,及时了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动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丰富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② 通过教材建设和师资定期培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任课教师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动态,努力使专业教育能适应技术的发展需求。

3. 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学科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即重视基础,理工交叉,强化实践,综合培养为主、分流培养为辅,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按照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模式的要求,从电子商务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出发,认真分析和整体上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趋势、特点、内在规律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按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科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重视基础教学,强化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确定主干课程

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程的教育与教学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商务安全、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企业级程序开发、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项目开发等。

(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注意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① 注意计算机、商务、管理三方面的知识搭配、跨学科内容的交叉和安排,以求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专业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根据大类招生的需求,在头两年的教学安排上,课程设计体基本上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同,满足了大类招生,两年后分流的需求。

② 在宽广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实行模块教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使学生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进入高年级后,专业课模块确保了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深刻认识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现技术。

③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组织在一个教学计划当中,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分析能力。我们在课程体系中,给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了实验内容,通过“开”、“闭”的各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注重基础和应用能力。另外,设置了商务调查实习和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使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社会,独立完成系统的、高难度的、大训练量的综合课程设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必须精选教学内容。我们的具体做法有:注意计算机、商务、管理三方面的知识的合理搭配,跨学科内容的交叉和安排;面向应用,拓宽基础知识面;跟踪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课程;规定了人文科学方面课程的应修学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修养。

4. 机构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于2005年成立了电子商务系。目前,该系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2人。在这些教师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2人,在读硕士4人,其中计算机类硕士5人,经济管理类硕士1人;获得MBA学位1人。所有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较强地专业知识和系统开发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先后引进了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壮大了专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采用送出去进修、学习的方式,对现有电子商务系的教师进行多次的业务课程培训,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

5.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为该专业的实验教学构建了较好的实验环境。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环境如下:

(1)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现已申请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计划投资300万,第一期建设资金60万已到位。新的实验室不仅配备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而且将不断增加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模拟实验,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场地和环境。 正在申报一期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Internet/Intranet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平台。

(2)学校实训中心拥有700多台P4高档微机和相应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先进局域网系统,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比较完善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条件。

(3)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现有计算机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实验室等拥有5台以上服务器、多套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300多台高档微机、40套微机原理实验箱、40套数字电路与脉冲电路实验箱,这些实验设备基本满足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需求。

三、 校企联手,产学研一体,共同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隶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04年,与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和IBM公司合作,培养新型的一专多能应用技术人才。目前,我们将IBM的课程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相整合,形成了极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IBM考核可获得“IBM电子商务工程师全球认证”和“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的电子商务工程师”证书,并由IBM公司负责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实习机会,并由IBM公司和上海市信息委推荐15% 学生就业单位(IBM公司、宝信软件等大公司),优秀学生还能获得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和IBM公司颁发的奖学金。

我们还与IBM企业合作形成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教学、实习基地,已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年都有80多名本专科生到那里实习,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和实验、实习的人才培养环境。

第5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光电子产业作为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起到巨大驱动力的作用。而《光电子技术》则是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本文从分析该课程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剖析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光电子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索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光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诱导式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13YQ002)

作者简介:张艳(1983—),女,汉族,博士,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0 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有效的措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国家计委组织实施光电产业化专项计划,光电专项产业化目标[1]是:(1)根据我国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光电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尽快形成规模生产。(2)“十五”期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自有知识产权和产业优势的光电产业体系。通过对我国已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光电子产品的重点支持,力争在“十五”期间使国内光电产业能够满足国内各行业的需要,并进入国际市场。(3)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的带动,扶持光电产业基地的形成。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具有光电信息技术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它以培养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象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开发及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而《光电子技术》作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通过学习光学基础知识,以光学系统的源、传输通道、信息加载、探测、信号处理、显示和存储为主线,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光电子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光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文从分析《光电子技术》课程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剖析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光电子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把书本上的内容与当前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采用诱导式教学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对《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测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1 《光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由于教学内容的逻辑推导内容较多,要求以大学数学为基础,具备物理学,材料学,电路电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导致部分学生对其缺乏兴趣,进而 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尽管近年来,随着的电子设备走进课堂,授课方法也日趋多样,如、“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2]。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如,讲解到激光原理与技术这一章节的时候,在课件中放上激光器以及激光光束的图片,把文字描述的内容以实实在在的实物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这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随着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仅仅是一副图,一个装置器件已经无法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那么,如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光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讲解的生动,打开学生通往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大门,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诱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诱导式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其理论依据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只有当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教师才可以有选择的启发他,当学生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因而诱导式教学应当是“启发”和“引导”相结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率。

而大学教育赋予了“诱导式教学”新的含义,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诱导式教学的思想以外,还包含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书本上的知识体系,把科学研究、最新的科技发明、科技产品引入课堂。就《光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可以从光电产业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提炼出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的内容,通过光电产业的新发明,新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这些发明或应用的过程中传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光电子技术》的兴趣。以《光电子技术》[3]中“偏振——起偏——检偏”这一知识点为例,如果仅仅从书本上给出的概念出发讲解:(1)偏振指的是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2)自然光得到偏振光的过程称之为起偏,所用器件为起偏器;(3)检测某一光束是否为偏振光的过程称之为检偏,所用器件为检偏器。抑或在多媒体课件上放置光束起偏/检偏的图片,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这一教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近阶段的热门话题个人全息手机(takee手机)引入,takee手机的亮点之一是可以使用户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全息立体3D效果,进而联系到学生身边的光电信息技术——3D电影,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而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由此把重点落到“偏振”这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下转第82页)(上接第86页)而且知道新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当前发展的现状,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诱导式教学方法应该:(1)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2)具有科学的想象力;(3)具备自我塑造和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前校长曹传钧教授在本科教学上,提出“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模式。指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1)知识面的宽窄;(2)学习,实践的经历;(3)自学的能力;(4)是否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具有独立的见解等几个方面[4]。那么单纯的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不能够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

而《光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其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应该具备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整个课程的考试分为三部分:(1)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或者把基本理论深入剖析,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实验部分的考核: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验本身更是对整个章节,甚至整个课程内容的一个体现,如电光调制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但是该实验从激光发射出的光波经由起偏器,电光晶体,1/4波片,检偏器之后被光电探测器接收,通过信号处理,学生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作用到电光晶体上的调制信号曲线和光电探测器解调后的信号曲线。而这么一套设备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光电系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光电系统的知识搭建好实验线路,确定光路信号的走向,通过示波器显示的信号曲线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采用何种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考察了学生对于光电调制内容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从实践中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部分:课程设计旨在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通过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结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光电子产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整个成绩采用百分制的标准,三部分的分值分配以60%+15%+25%的形式评判学生对《光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采用诱导式教学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教学,其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索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光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现象之一,从17世纪关于光的本质的两大对立学说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光电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除了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光电子技术》外,微电子技术、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了解光电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探索诱导式教学方法在《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新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把光电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与当前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点的学术前沿,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国家计委组织实施光电子产业化专项计划[J].中电网,2002,2,28.

[2]于雪莲,顾国华.《光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9(9):77-78-81.

[3]朱京平.光电子技术基础[M].2版.科学出版社,2009.

第6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从而推动了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由于电子商务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学科,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本文着重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于一体,知识涉及面广,强调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1 应用领域较广,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较高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要求更快的更新教学内容。

1.2 基础理论涉及面大,涵盖理、工和管等学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电子商务专业通常是开设在管理学科中,课程大纲中数学的比重小于工科的学生,专业基础课中有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课时量有限,使得很多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和互联网应用时,感觉技术能力不足。

1.3 电子商务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

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了解网站建设中的问题、电子支付安全保证方式、电子商务虚拟活动如何与物流相对接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理论教学中知识的不足。 [ hi138\Com]

2 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教方面来看,主要涉及教师、课程设置、试验或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2.1 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师都不是这个专业毕业,有些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管理专业的老师。由于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造成一方面工科的老师在讲信息技术的时候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解,而不能从如何应用该技术的角度讲授,教学内容显得枯燥、难懂;另一方面管理类的老师只是能讲授一些商务、管理方面概念,不能将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商务、管理活动以及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两方面的老师都不能从电子商务专业整体的、系统的高度传授知识。

2.2 课程设置涵盖工、管、经等学科,重点不突出且深度不够从课程设置情况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既有电子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网页制作、C++等课程,也有经管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还有诸如网上支付与安全、网络营销等技术与管理交叉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看覆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要求,但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技术课程仅仅介绍了一些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如网上支付与安全,要求学生要有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和电子支付技术基础,但管理类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老师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知道一些概念,对于支付技术和安全技术则很难掌握。

2.3 试验或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脱离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许多技术都需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才能掌握,仅仅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但目前许多与教学配套的软件很少,许多技术已经应用到实践中,但却没有人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而且许多电子商务类的公司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

3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3.1 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进修等;另一方面,促使专业教师参与电子商务实践工作,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使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提高。

3.2 教与学方面的建议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应该占主导的地位,要改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老师应该起到主要的作用,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

3.3 在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设置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包含工、理、管等学科,在大学期间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不太现实。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有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3.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与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流

与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合作,一方面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士来校为学生介绍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实习活动,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之处。

4 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指导、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hi138/Com]

参考文献

第7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为国家培养多类型人才做着一系列准备。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改革等,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如今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将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纳入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中,期望通过学校的教学,使更多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为电子技术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子技术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课程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它体现出学科本身所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而且电子技术课程所表现出的实践性很强,相对其他课程来说还是比较深奥和难以理解的。在大多数高校中,电子技术课程都是作为基础课程来进行教学的,但由于它的一些特殊性,许多学生跟不上电子技术课程的思维理解,从而渐渐失去对其的学习钻研兴趣。

二、电子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电子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因此,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老师在制订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另当对待,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老师讲解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接收到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被应用到实践中,而电子技术实践性很强,实践又往往依靠理论的支撑,因此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让教学变得意义重大。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加上它难以被大多数学生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合理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愿意学习,深刻钻研,这样也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电子技术某个章节的时候,可以事先通过一些关于电子技术发展的科学故事、典故或一些传说等有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电子技术课程的趣味性,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拓宽知识,对电子技术也就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并能够充分运用、恰到好处,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电子技术课程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在理论教材中会表现得较为明显,而专业性所表现的一个特性便是让之前未接触过的人难以理解,那么,教师按照课程安排及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可能也会让许多学生感觉到其知识点难以理解,甚至感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枯燥与乏味,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应当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具体来说,就是将电子技术中一些难点化解成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来进行讲解或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知识点由难化简的过程,从而也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电子专业晶体三极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电器,如电脑、电视机等,提出晶体三极管在这些电器中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任何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电子技术课程更是如此,它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性不强,相反,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也同样重要,电子技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就像当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三极管电路设计的时候,那么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知道并掌握的理论知识是什么是三极管,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及它的内部构造等与三极管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实践设计。

三、结束语

第8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49-02

0、引言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工科课程体系中占有关键地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实践性强、知识面宽,概念较抽象。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检验所学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维,并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能力和积极性。

因此,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由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积极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将EDA技术应用于数电实践教学,丰富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缺陷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主要缺陷是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实验设备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实验中,教师简单讲授实验的理论知识,提供74系列固定功能的标准芯片,认识芯片原理和基本功能后,按照教师或实验指导书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自底而上”地构建数字系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懒于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备大多还是采用几年前的实验箱,设计功能有限,设计方案缺乏灵活性,设计中需芯片量大、接线复杂,效率低,同时学生对实验箱里的电路不能彻底理解,实验就成了按照实验指导书插线、验证的简单工作。实践内容主要是74系列芯片功能验证,简单系统的设计,设计手段脱离社会需求,没有先进的EDA设计软件与设计方法的讲授与实践。

2、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或实验指导书的思路,按照指定步骤进行实验,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设计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组织成一个个实践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所需知识进行相关设计和融合,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各个实践教学任务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可操作、系统、开放、涵盖全面且具有工程『生的教学任务;针对每一个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分解为确定任务设计目标、任务设计分析、收集相关所需知识、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与改进等五个步骤进行引导性教学,逐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2.2 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构建了由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工程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基础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认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常用芯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验设备认知设计的过渡,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精神。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设计任务,学生自行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并进行电路功能的测试;该层次是实践教学的中心,大多数同学应该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工程创新性实验是通过课程设计完成系统的电路设计、仿真、制作、测试等整个项目的系统工作,提交完整设计报告。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自行拟题,自由组合形成电子设计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3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引入EDA技术教学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以硬件搭建为主,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采用常规TTL逻辑器件进行数字电路的搭建和设计,该方法操作对象为实际的电子元器件,具有易懂、直观等优点,但是一旦设计错误,必须重新进行搭建设计,浪费设计时间,同时线路连接错误有可能导致烧坏芯片,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管理。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EWB、MAX+plus等优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开发软件不断涌现,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原理图设计、硬件语言输入、波形输入、仿真设计、可进行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等方面的工作。EDA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系统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借助EDA技术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和调试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内容为讲述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需把先进的EDA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通过EDA软件演示设计过程、验证设计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EDA开发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

3、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

(1)积极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培养综合设计创新能力。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过程中重点把关设计题目质量和学生设计过程。

(2)开放型实践教学是数字电子技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积极建设开放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开放型实验学习中。

(3)积极组织院级、校级科协机构,让学生组成数字电子技术设计项目小组,共同讨论进行学习。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院级开展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参与电子设计竞赛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9篇:电子科技知识范文

 

一、学科思维导图的内涵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即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各学科特性、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广泛应用于“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现被广泛传播的博赞思维导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维。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没理由的连接。所以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侧重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及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整体把握教材,树立全局观念

 

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只有树立全局性的观念,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关注点仅仅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上,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系统性汲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关注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组织架构,进而学以致用,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潜力和学习主动性。学科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体系,灌输全局理念,理清知识架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将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形象化、立体化,充分发挥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的指导性,从全局出发,挖掘学生潜力与其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让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充满乐趣,寓学于乐方能学有所成。

 

(二)制定教学计划,规划教学进度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制定严谨的学习计划,规划合理的教学进度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认真研读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仔细分析学生整体水平,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教学计划,能有效地学习进度计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合理性、科学性,最终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将所有课程内容及关键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整合,这是树立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这样的教学计划更清晰、更明了、更直观地体现教学的具体内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大大提高备课与授课的水平与效率。

 

(三)梳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步骤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还需要关注教学流程的设计与教学步骤的优化。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时候,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提取主要的概念、定律、公式,有助于明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步骤,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接受起来多而不乱,更容易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此外,在设计教学流程过程中,板书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洁地绘制课堂板书,构建主干知识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点、线、面有序进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调动起学生课堂上的整体关注度和认真度,在互动中求发展,在平等中求进步。

 

(四)简化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做好课堂笔记是极为关键的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笔记总是根据教师所写、所说进行填鸭式的记录,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导致整体知识体系和知识架构属于僵化式的死记硬背,使后期知识的提取和应用不能灵活自如,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倡导简洁的课堂笔记,作为快速的学习方法和工具,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打破了传统笔记系统性不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放射性思维特点,调动多种感官,有效管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知识的储备和应用可视化、具体化,大大提高大脑的运作效率,提高思考技巧,增进记忆力与组织创造力。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可操作性强,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梳理教学流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结构,还能够帮助学生重新塑造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减少学生思考的枯燥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总之,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与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