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

第1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案式;教学活动;应用

所谓学案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利用学习时间对其进行自主探究,在自己学习意志的引导下通过多个角度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分析与整理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案学习成果,有利于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学案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教学内容得以扩充的重要平台。加大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学案式教学法没有得到重视

学案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法,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才能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但是,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没有认可学案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完成学习。大部分教师不能理解学生自主制作学案的环节,认为学案制作是老师的事,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学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才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法的不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不利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观的创新。

(二)学案式教学法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案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利用,才能促进学案教学法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性,并积极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这些教师只顾着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忽视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使放手变成了放纵。学生没有学案学习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制作学案,再学会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一步到位的学案教学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方法

将学案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落实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开展自主预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上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将预习工作做到位,是落实学案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视为培养学生学案学习能力的手段。在刚刚实施学案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案,让学生了解学案的意义。在新课讲解的前一天,教师将自己制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学案中应当包括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教师对预习活动的要求。在学案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将文章中疑难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整理,更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写法与修辞等进行批注。在教师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生词与不理解的句子,明确文章内容,找到关键段落与句子,通过标注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在预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中设置的检测性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将不能回答的问题作为保留问题带到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在预习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应用小组合作,落实学案式教学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式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学案教学活动的综合化,更能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促进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互动与交流,是当代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中的开展,可以推进学案学习的深化,更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小组合作式的学案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学案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学案预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角度思考而得的结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发展。

(三)做好练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都要重视学习的巩固训练环节。在学案式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课堂达标检测或者限时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检测,促进学生逐渐转变成为学案的制作者。教师让学生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检测内容,并在学习之后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检测。当学生逐渐习惯学案学习法,教师就可以将学案的制作任务也交给学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阵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学案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学案,是调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关注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一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案式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 2014(26)

[2] 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2010(13)

第2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小组学习

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导学案“ 教学就是以英语 “导学案”为载体和依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英语知识的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的出现引导老师在教学中把教学中心放在学生身上。“导学案”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仅有学生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导学案”则变成了另一本教材而已。所以,要让“导学案”充分发挥有效性,需要结合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对英语有口头的练习及对英语语法有自己讨论后的理解。基于这样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分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两个部分。

一、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给学生制定一些合理的学习步骤,编写出便于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理出知识体系,使知识难易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设计每一份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一般课堂都会有三个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即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如单词,短语,语法等和学生需要训练的语言能力如,听,说,读,写的能力;情感目标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合作意识,感恩,保护环境等课堂内容所渗透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是“导学案”设计与小组合相结合的核心。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学,合作探讨,课堂测试及展示和教师点评。

(一)自学部分的设计应注意结合多种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尤其实在自主学习方案中,学生看着一页新知识无从下手,那么预习方案中就要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要和新知识相关。比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中要学习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西游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学生已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那么可以用图片法,展示出四个故事,让学生预习并猜测出每个故事所对应的英语名字。这样做既提起了兴趣,又完成了预习任务。

(二)合作探讨是整个“导学案”设计关键的部分,在自我摸索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会在合作探讨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合作探讨过程的具体活动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是灵活多变的。

1.在单词学习中,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相互拼读单词,记下有不同意见的地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得出最后的读音。小组展示时由老师检测同学们所探讨的单词读音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单词的听写也可以进行小组内的相互听写,相互检查机制,并让同学们制定自己内部小组奖励或者惩罚机制以督促同学们自觉学习相互帮助提高。

2.在英语对话练习中,小组合作发挥了非常大的积极的作用。作为语言类的学科,说英语是学习英语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技能。而在传统教学中,说英语的能力却是被忽略最多的。英语对话可以分为两人对话练习和小组全体成员的角色扮演。

3.在阅读理解课的合作探究中,要精心设计由浅到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英语交流。目的不仅在于讨论出文章的内容所设计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训练如何阅读文章的能力及简单的口语交际能力。

4.在作文中的合作探究中,“导学案”起到一个为同学们的作文提供素材的作用。用丰富的背景知识,适当的词汇,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开阔思维,收集不同的观点,从而让写作更加地丰满。完成写作以后通过小组内部的检查提高写作能力,如相互检查,轮流检查等。

(三)课后巩固, 强化提高《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 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课后提高就是让学生将课堂学习、探索的成果加以巩固达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目的。

课堂测试是检验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所以在测试是可以根据不同课堂目标进行不同的课堂测试,而不是一定要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测试。如,听力能力的测试可以播放相关录音,说的能力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对话测试或全班的表演展示。语法或者阅读测试当然适合书面的测试。

总之,“导学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将导学案和小组学习结合运动,能都大大提高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烁琰.浅议“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J]学科建设,2012.09.

第3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一、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等同于“习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所谓的语文学案只不过是教学内容变成“习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课之前进行练习,实质上起到的是一种“预习”作用。这严重曲解了“学案教学”,学案不仅仅是作业、练习,其应该是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学生应用学案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语文教学的过程。

2.学案设计偏“整齐”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下,不在少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导致设计的学案内容、难度等缺少层次性、阶梯性,不同学生个体使用的学案几近相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3.学案就是“提问题”

“问题”是初中语文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问题来引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学案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将学案设计的过程理解为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过程,所谓的学案设计只不过就是“提问题”。

4.学案变成“小教材”

随着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上课不带课本,而是只拿着一份学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案”实施教学,完全把学案当成了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课本成了讲解学案,学案作为课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现在课堂上,学案俨然变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师地位“虚化”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则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主角”,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没有作用了,而是去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居然“隐退”了,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教师地位被“虚化”,非常不利于学案教学的科学开展。

二、“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1.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学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习题、问题式的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

2.学案设计上注意“分层递进”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其前提是“学案”的个性化,是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对学案的内容、难度等进行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每位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内容“细读文本、注重生成”

学案内容上要避免变成“提问题”,更要避免将学案变成“小教材”。对初中语文学案内容的设计,坚持以深入、细致阅读相关文本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点”,注重问题的“生成”,而不是机械化的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切实保证学案内容质量。

第4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校推行了“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实施导学案以来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使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学生起步晚,英语基础薄弱,增加导学案使用的局限性。农村学生实际上是从初中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起步晚、基础差、无氛围、学习资源缺乏等,达不到课标要求,教学实在很困难。在导学案课堂中,有的学生仍沉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不能主动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等着教师满堂灌,被动地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信,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的学生根本不学英语,有严重的抵触心理。

2.农村学校教师意识薄,编写导学案缺乏实效性。农村英语教师师资匮乏,缺英语老师,缺英语文化背景积累,也缺乏英语教学氛围。很多学校往往一人担任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任务上,没有精力、时间专研课改、专研导学案。而且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太高,现代教学技术水平也不高,难以调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再就是英语课型有多种,但在编写导学案时,模式比较统一,缺乏课型特点,不利于学案设计的发挥。

3.农村学校学生意识差,学习行为消极,影响导学案使用成效性。学生学习英语时间只限定在每天的英语课堂上,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不注重积累词汇量,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课前预习不够积极,课后矫正不落实,还没有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4.课堂小组学习不合理,影响导学案的高效性。班级合作小组划分不合理,通常采用四人合作小组,分组太多,交流评价必然浪费时间,不利于教师督促每一个学生深入进行课前预习。而且小组学习缺乏合作意识,出现各自为战的状态。小组学习角色分配不到位,学优生没能承担更多的小组学习的任务。

二、农村学校使用导学案的策略

(一)在准备上,以问题导向来要求课前学

一是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词、短语,利用工具书或听力磁带录音读准字音、理解意思;二是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句子,就语法和汉语意思等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感知理解,理解模糊或根本不懂的做上记号,课堂进行讨论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主动学习;三是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汉语意思、了解典型句子的特殊结构、语法和运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四是又读课文,思考提炼问题、掌握要点和梳理初学问题。这些问题我事先设计好后,在上课前的晚上或中午提前交给学生,并指导预习和进行自学督查。

(二)在设计上,以核心理念来设计导学案

1.以生为本。我教学的体验是:一是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不怕他们出问题,允许和容忍他们出问题,让他们在大胆实践和探索中成长、成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二是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三是依靠学生。充分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教会学生。四是发展学生。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以学为本。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采取以下办法:一是以学定教。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来思考、设计和实施。二是以导促学。教师的教要以导为主,善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巧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妙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善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三是以评促学。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对象等方面,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要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的促进作用,淡化评价的甄别和排位功能。四是自学为主。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把学生被动接受改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三)在使用上,以合作学习来使用导学案。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导学案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学习形式,学生为若干个小组,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共同探讨、共同检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相互信任,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合作的愉快,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情。

第5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即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产生的观原因。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勤奋的热情,这是我努力的动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小学时期,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以及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学生一旦有兴趣去学,那么就非常容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非常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 培养良好语文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新型人才,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领会课标精神。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课程目标,改革学习过程和方式,全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基本理念,构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核。这些新观念、新要求代表了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包到底”的师者形象。

2.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去学习,并且学的一切往往记忆深刻。

2.3 善于观察,鼓励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师课堂提问,发现学生的做法或答法不同但效果一样时,除了鼓励其做法外,还应引发其它的学生思考:“他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方法可以吗?”这样,让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让他的智力接受挑战,让他的思维接受碰撞,因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引发创新的欲望。

2.4 深钻教材,改革教案。教案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的教学构思,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精心打造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过去那些缺乏创新、“克隆”教参、模式固定的教案确实应该得到改变。首先,要“从备课教案改革开始”。众所周知:备课包括写教案,但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部。为了“教案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有备课改革的意识。要使教师认识到写教案只是备课中的一项内容,要鼓励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前准备上;要让教师之间,采用集体研讨、说课等形式,深入钻研教材,各抒己见,集百家之所长;要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教师尽量放开,不拘一格,只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均是可行的好教案。其次,要编写“有利于学生”的教案。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教师编写的教案,应突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最后,要有“大胆创新”的教案。教育专家们多次呼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参、教案集上的设计,只能作为别人经验的借鉴,而不应盲目照搬。因为,教师的个性特点不同,学校的学生、教学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大胆创新,要多考虑几种在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多设计几种应对措施,以免遇到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而束手无策。

2.5 组织有效合作,改变关注焦点。专家们曾经谈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有效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学习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为了避免“讨论”时的形式化,“反馈”时的个人化,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对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第6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内容;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065―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方法,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技能进步与知识累积下来详尽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下面,笔者就档案袋评价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设定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的目标

档案袋评价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最大差异就是其拥有十分灵活的评价类型。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档案袋中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同的。实施档案袋评价法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设定评价目标。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教师可以为档案袋评价设定下列目标:1)档案袋中累积的资料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持续地改善,从而提升学习自信心。2)档案袋评价要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相联系,直接展示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可以自我反思。3)在固定阶段后开展综合性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检验教学效果,给教学计划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认识自己。例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来进行“每天多认识三个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档案袋来将自己从广告牌子、包装袋、故事书等上面认识的新字通过摘抄后集中存放到档案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一同进行交流,评选,看看谁识的字又多又准。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建立档案袋的目标,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并且还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计划依据,以便教师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

二、选择小学语文档案袋的内容

小学语文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将目标设定为提升课外阅读能力档案袋。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大家统一的资料以及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资料。大家统一的资料是每一位学生都会累积的内容,通常来说都是教师统一设定的,这些内容引导着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原则。而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资料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现每一位学生的自我个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课外阅读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阅读推荐卡”,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带动与影响的作用。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精彩的书籍与大家一起分享,并且由学生们选择自己最期待阅读的书籍。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激发制作“好书推荐卡”同学的信心,还能够让学生关注到更多更好的书籍。2)与语文成绩记录和反思相关的内容。为了展现学生在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成长情况,教师可以搜集记录学生作业表现,选择每次考试试卷以及订正正确答案的记录纸、语文错题集等作为语文成绩记录与反思的资料。

三、制定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标准

第7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误区之一,去语文化倾向。2011年版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一些导学案目标不清、任务模糊、环节琐碎、问题繁多、重难点不明,仿佛容量很大、什么都有,但似乎又没有太多真正具有语文价值与意义的元素。如,完整的文本被割裂成几个支离破碎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则陷入问题的“阵营”,忙于“探究、合作、交流”,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从而形成整体认知,阅读过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片段”和“问题”代替了“文本”,“讨论”代替了“琅琅书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个人判断、熏陶感染、培养朗读能力、提升素养等复杂的课程要素被简化为所谓的“问题”与“讨论”,这些做法的深刻意味是不知道语文课是什么。再如,导学案上品味语言的环节,基本都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材中抽取几个“重点语句”,“指令性”的朗读、品味、感悟,这种强加的“品味”,不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与学习基础,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的课标理念,容易造成“教”“学”两张皮的情况,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品味语言应该是在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基于学情的一种激发学生分享其个人经验与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将教师的主观认知强加于学生。此外,一些运用导学案的教师主要采用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朗读、书写、语言实践等仿佛成了课堂的点缀,成为达到课堂“完整、丰富、有效”的手段。事实上,只有真正把语文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谈得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去语文化的现象,是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必须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的特点,这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前提。

误区之二,习题化倾向。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导性、启发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它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包含学生(而非教师)“质疑”了什么?教师“激发”学生“生发”了什么?一些导学案虽然设计了许多新鲜时髦的环节,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检反馈、拓展延伸,但究其本质,却不过是练习册或试卷的翻版,是一些基础知识练习、课文内容分析、课外阅读拓展的拼盘。此类导学案形式死板,用纸质呈现,以文字表述为主;其题型单一,一般为填空题、问答题、阅读题几种类型;所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机械,脱离实际学情,缺少启发性、层次性与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庖丁解牛,断章取义,学生学习被动,效率较低。比如《夸父逐日》导学案,有的教师设计了以下内容:1.熟读、理解词语;2.概括五个自然段段意;3.品读一个重点语句(于是夸父拿起手杖……还没等到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4.讨论两个问题:夸父为什么用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5.写一个“一……就……”的句子;6.读一读古文《夸父逐日》。归纳这六个问题,其中2、4、6三个有关文本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用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上有所欠缺。教学中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出一些教师不知道语文教学要教什么,表现在导学案上就是分不清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的问题指向性较差。同时,针对这些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又要不停地在导学案的各环节之间、教材与导学案之间、学习小组之间穿梭,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较难保证,仿佛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变成了学习的目的。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式阅读不仅失去了阅读的本义,而且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害无益。导学案内容应少而精,重在“启”与“导”,要给够学生“空间”与“时间”,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并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误区之三,形式化倾向。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少导学案的核心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看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灵丹妙药,动辄合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价,实效欠佳。学习小组的建设也缺少科学性与人文性,如,有的学习小组人数过多,分工不明,两极分化,使关注每一个学生流于空谈;有的学习小组给学生编码,课堂上只叫编号,不叫姓名,难以体现人文情怀;有的学习小组学生常年围圈而坐,扭着身子看黑板,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运用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既不是主动学习、更不是学习的唯一方法,同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习小组去解决的,学习小组只是形式并不是目的,导学案中的“学习小组情结”需要认真反思。另外,导学案课堂教学中形式较多,比较热闹,但,是否学生一说得多了、活动多了、对话多了,课堂就活跃了,学生就有发言权了,就是课堂的主人了?这一现象需要透视,即,学生是说,还是被说?说了什么?学生活动在做什么?学到了什么?……“展示”“小组合作”“对话”是一些导学案力求表现的“特质”,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实践中要纠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脱离实际,异想天开。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而且操作中要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导学案教学形式化倾向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语文教学怎么教的问题。

第8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程式要诀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0-122.

第9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 英语学习档案强调教学、评价、课程三者结合。教师在制订能力指标、评估学生的能力、分析学生自学等过程中,已认识到学习档案的优点,懂得运用档案的内容反思教学和课程的缺失。学生亦可增加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笔者对从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与英语学习档案相关的100多篇论文进行文献分析和现状研究,得到了学习档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结论。 笔者希望本研究能给其他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档案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并对国内高校的学习档案应用起到一定得推动作用。

1. 学习档案的国外研究简述:

学习档案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最早是为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考试(standardized test)的评价,以体现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的评价方法。学习档案作为评价手段受到了欧美教育家的普遍的推崇,国外学者从对学习档案的定性描述过渡到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证研究中。利用学习档案促进学生的反思也是学习档案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研究者认为"反思"是学习档案的必要因素并把它定义为学习档案的关键特征。目前的国外学者对学习档案的研究已从纸质学习档案过渡到电子学习档案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档案的评价功能层面,较少有将学习档案与与某一具体的英语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如学习档案在听力学习上的运用。

2. 学习档案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献资料选取中国期刊网2001年至2011年与学习档案相关的论文作为资料来源。Portfolio在中国有不同的翻译,所以笔者采用"学习档案"、"电子档案袋"、"成长记录袋"、"学习文件夹"、"档案袋"等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摒除与英语教学方面相关不大的文章,最后确定100篇文章作为本研究分析的对象。分析结果如下:

(l)学习档案在国内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

学习档案在我国教育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时间虽不长,但与此相关的研究自2002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促进学习档案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阐述了学习档案的作用,指出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反映其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通常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学习档案评价已经开始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实验,国家基础教育部也将"学习档案评价在中小学的应用"作为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课题研究项目。当时国内的研究者对学习档案及其评价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研究者们从理论的可行性角度给出了一些详细的操作程序,但具体的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并不多见。

(2)学习档案研究者及机构的地域分布情况

笔者通过对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国内从事学习档案研究的人员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相应的开展学习档案教学应用研究的人员也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中小学。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的研究力量比较分散和薄弱。而从事学习档案研究的机构又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为代表。从现状看出,学习档案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使用的新评价工具,在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相对容易应用和普及,而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则有待加强和推广。

(3)学习档案研究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是国内学习档案研究的特点。主要反映理论层面的文章占论文总数的47%,而反映教学实践层面的文章占论文总数的53%,二者的比例基本持平。文献研究发现,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档案的综述和学习档案评价理论的探讨,而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档案在中小学的应用。

(4)学习档案在不同教育阶段应用的情况

由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学习档案在主要应用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中,相关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2.3%,其他教育阶段如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的论文占总数的27.7%。这一结果表明国内的中小学是英语学习档案应用研究的主要阵地,这与新课改的推行是相关联的。笔者预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推进,英语学习档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会更加普及。同时,由于形成性评估理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学习档案在其他教育阶段,特别是在拥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中的应用也会逐渐增加。

(5)电子学习档案的研究情况

电子学习档案(E-portfolio)是在继承传统纸制学习档案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新型学习档案。由于国内中小学校受到网络技术和电脑普及的制约,所以电子学习档案在国内的研究数量还比较少,相关论文数量只占学习档案论文总数的8%。文献研究分析表明,电子学习档案的研究阵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高等院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电子学习档案的教学和评价等。笔者预测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电子学习档案所具备的强大功能和灵活便捷的特点,学习档案的研究将会朝着电子学习档案这个重要发展方向。

(6)学习档案实践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侧重点。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大多数英语学习档案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学习档案与某一具体的英语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多数研究集中在写作和阅读这两项技能的提高上。由于学习档案与听力和口语两项技能结合的实施难度较大,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在国内较罕见。同时国内学习档案研究内容又多集中在学习档案的评价功能层面。学习档案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的项目,让学生完成,由学生自己把完成此项目的佐证材料保留下来,并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做出分析,进而对学生相应素质发展做出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 笔者预测,随着社会对学生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档案研究与学生听说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

3.结语

最近十多年,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借鉴西方学习档案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英语教育实际,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英语学习档案目前在国内属于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了解其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对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 笔者所在的广西自治区内,对学习档案进行应用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屈指可数,希望该研究能对广西区内高校的英语学习档案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Murphy Sandra M. Who should taste the soup and when? Design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programs to enhance learning[J]. Clearing House,1997.

[2] Paulson,F.L,P.R.Paulson&C.A.Meyer.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

[3] 巴里J齐默尔曼、塞巴斯蒂安邦纳、罗伯特科瓦齐著,姚梅林、徐守森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

[5] 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价一行为表现评价和学生学习档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