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第1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56-03

【作者简介】吴静,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培训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近年来,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职初教师培训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训理念相对落后;二是培训内容缺乏整体性;三是培训管理缺乏科学性;四是培训活动缺乏实效性。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经过近四年的实践与研究,为区域职初教师量身打造了《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创新实践》实施方案。方案以“卷入式”为培训理念,以区域性为组织单位,以启航工程项目为抓手,大胆实践与创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形成了区域教师培养的品牌,促进了区域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秉承先进理论,激发职初教师内在主观能动

南京市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实施,秉承草根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田野研究理念,唤醒教师自主发展动力,解决职初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因素。草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凡而富有生命力。职初教师的发展应该扎根于雨花的区域特点,全员参与,固本强基。主体性教育理念,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有选择、能自主、可创新,发挥职初教师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田野研究理念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真实的、本来的、甚至是原始的;是开放的、丰富的,甚至是完全敞开的,因而“田野研究”是实打实的。只有在“田野”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产生研究的激情,获取原始而真实的信息。职初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原生态的“练兵场”,要能突破“瓶颈”,真正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渗透“卷入”理念,形成区域专项特色课程

(一)创造性实施南京市读本课程

南京市编撰了两本读本作为所有区县职初教师培训的蓝本,一本是《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另一本是《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我们将《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作为区本课程的蓝本,将《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作为校本研修和教师自我研修的指导手册。两本读本的内容包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腿:一条腿是“师德”,一条腿是“师能”。但是,如何使读本内容落地生根呢?我们采用了多种研修方式,比如通过“先学后培”“互助学习”“自主研修”“分享交流”等活动形式将学员卷入其中。如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的是三步学习法:第一步是教师网上自学;第二步是现场学习、答疑解惑;第三步是提交个人作品,教师点评。又如师德专题培训,采用是全区职初教师“启航杯”师德辩论大赛的形式,在全区教师中征集辩题,在职初教师中招募辩手,让职初教师在辩论中提高师德认知、理清师德底线、分析师德现场,在辩论中成长。再如教学设计专题培训,采用的是脱离网络和教辅资料的“独立备课”研修模式,即让教师经历“体验―概念―实践”三个阶段,从而在“三段研修”中阶梯式成长。

(二)打造区域性“卷入式”活动课程

“卷入”即吸引进去,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我们用“卷入”来描述教师与培训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指在活动中,可以使职初教师基于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卷入培训活动之中。“卷入式”可以发挥个体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挥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第一类是打造“启航杯”系列活动,如职初教师专项教育案例评比与修订指导活动。第二类是打造自主研修菜单式课程,生活类的茶艺、养生、插花,专业类的工作经验分享活动,菜单式课程由职初教师参与设计、选择课程,甚至作为讲坛主讲人。第三类是打造以班级为组织单位的“团队分享”活动,如“世界咖啡深度汇谈”、户外拓展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抱团式发展。除此之外,职初教师还有机会亲自参与项目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筹划、建议、组织、安排,并可以在一些课程中,自己为自己设计培训课程,不仅“卷入”培训活动,还能“深入”培训管理。

(三)构建启航工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是中心课程评价。启航工程职初教师的培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完整的评价修订机制,针对读本课程实施调查反馈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内容;针对“启航杯”活动的组织效果,调整活动主题、内容与组织方式。以此保持职初教师课程先进性、科学性。二是学校管理评价。职初教师基层学校的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启航工程的实施效果。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将职初教师的管理纳入校本研修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建有完整的专项考核,包含制度建立、^程管理、管理绩效等内容。三是教师个体的发展性评价。职初教师专业成长建有完整的网络体系、学时认定平台,每学年度进行优秀学员的评比,优秀率占班级总人数的20%。评价内容涵盖反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等。“优秀学员”在“区教坛新秀”“区优青”的评比中可获得加分。多元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了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

三、整体思考设计,打造区域性启航工程

(一)实施方式――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1.精心设计启航工程。“主题引领,项目驱动”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模式。在启航工程的项目工作运作中,集中了区域四位一体的功能优势,融合了区域、学校、基地等集体的力量。在研究与深化区域和学校导师制指导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基层校本研修工作中对职初教师的专项管理,确保管理机制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了分层管理、行政管理、数字化管理、学术管理等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

2.细心安排系统研修。五年的职初教师按照自然年度编班,每年度完成规定学时量的学习与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个班级遴选了优秀班主任,班主任连续五年带班。区教师发展中心设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建有《启航工程班主任职责》《启航工程班主任考核制度》,由班主任、班委会负责班级的学员管理、课程计划、会务管理、新闻、效果调查、数字平台管理等,由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负责班主任的年度考核。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还建有《启航工程学员守则》《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参训情况调查问卷》,定期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并有相应措施跟进,学时管理平台按时录入。

3.用心组织“职初考核”。区域建有完善的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的考核方案,根据不同目的,考核评价可分为两类: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0~4年的职初教师,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主要特点为“前瞻式”。它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目的是改进学习过程,调整培训方案。评价的重点是过程,“分数解释”凭借当年的“目标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6月。满5年的职初教师采用主要特点为“回顾式”的总结性评价。它的作用是评定学业成绩,目的是确定职初教师已经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续培训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评价重点在结果,评价手段是考试。考试的内容有笔试和竞赛,“分数解释”根据“常模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10、11月。满5年的教师在总结性考核的同时回应了南京市满五年职初教师的统一考核要求。

(二)实施程序――分层推进,三步落地

1.区域引领。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的文件精神,明确学时量的分配,拿出具体方案、做好工作动员、搭好活动平台,率先垂范引领,并做好后续管理与支持工作,使职初教师的研修工作稳步推进。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布置与研讨,以求保持职初教师培养的先进性、持续性。

2.学校执行。在区域工作要求中,学校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文字形式将“学时”“内容”“发展档案”和“请假规定”作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支持与指导,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职初教师的培养,已经纳入对学校校本研修的考评。因工作效果突出,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全区基层学校的有力支持和广泛推广。

3.教师“卷入”。启航工程是职初教师的培养工程,职初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师的“被卷入”,还是“自我卷入”,其核心是个体自主行为,是基于个体自我发展需要的“卷入”。教师在“卷入”中开悟,在“卷入”中提升。“卷入”的核心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使得职初教师对未来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三)实施机理――研究实践,创新创优

1.“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有机整合。

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培训包含“读本”课程和“卷入”课程,读本课程是通过外部控制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卷入”课程由是内部激发的促进职初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与活动。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是“卷入”与“被卷入”的有机整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机因素的有效结合、科学结合。

2.“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互动。

职初教师工作的前五年属于职业的关键时期。启航工程的实施对象是职初五年的教师,五年全部学完,五年全程管理。区域与学校联动,“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作用,这是区域性“主题引领,项目驱动”工作模式的优势体现。

3.“职初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连接。

教师的“职初教育”是指职初教师前5年的教育与培训,主要要求是“站稳课堂”与“带好班级”,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进行职后培训。但是,“职初教育”又要与“终身教育”有机相连。所以,我们主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创新创优,持续发展。

四、突出实效功能,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1.人本性。《区域性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其含义是尊重职初教师作为“人”的、个体的、真实的、本来的、原始的发展愿望,它是开放的,也是丰富的,是实打实的。让教师个体在“田野”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取原始而真实的内在动力,是尽力用教师自我发展的本能来唤醒教师个人的智慧。

2.可行性。《区域性职初教“卷入式”启航工程》具有可行性。在对大量的可靠来源的文献材料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卷入式”培训的实验成果是可靠的,效果是明显的,《区域性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设计、组织、程序具有成功完成的可行性。

第2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价值取向;干预训练;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B844.2、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9-0669-06

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1]。已有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学习经验,尤其是通过社会化经验来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2]。价值取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与一定的客观生活条件相结合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它具有动力性特征,一经形成便引导人们按一定的方向有选择地进行活动[3]。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价值取向可预期产生不同的亲社会行为[4]。本研究设想,通过一定的干预训练,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而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授亲社会技能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塑造学生亲社会价值观的目的。

班级作为初中生最为密切的学校生态系统单位,其间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等因素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要通过班级变量才能发挥作用。班主任管理工作由于其介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的程度,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班级管理为途径并借助一系列以班级为单位的干预措施,探索培养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学校教育方法,以服务于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实践,同时为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一个新的突破口。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初中学校初二年级四个教学班中,选取其中两个重点班(1班和2班)为试验对象。两班成绩均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备不同,并分别处于教学楼不同层次。使用江光荣的《我的班级》问卷[5]对两个班的班级环境进行测验,1班66人,回收有效问卷61份,2班65人,回收有效问卷60份。结果发现,除学习负担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外,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均是1班低于2班(P0.001)。然后将1班(男生27 人,女生39人)作为实验班,2班(男生30 人,女生35人)作为控制班。试验前后测问卷全部收回并有效。

1.2工具

1.2.1《我的班级》问卷[5] 共38个项目,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气氛和学习负担5个维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点计分(1-5)。各维度的a系数在0.79-0.93之间,以班级为分析单位时则在0.92-0.98之间。正式使用前在某校初二年级中抽一个班作了预测,得到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3。

1.2.2自编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 参照李丹的研究方法[4],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自编涉及帮助、利他、调节、公正、控制、包容、分享等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故事。故事共10个,其中利他、包容、分享故事各两个,其余故事各一个。每个故事后面列出四种想法:无私利他取向、规则为中心的取向、移情取向和利己取向,分别用4、3、2、1代表四种选择,要求被试选出最同意的想法。在所有10个故事的取向中5个或5个以上取向是一致的,则某人最终的价值取向便是这一种;相同取向总和均未超过5个,则该被试的价值取向为难以判断。本研究对初测所得有效问卷进行情境故事及其与价值取向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10个故事及其与最终取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0.499-0.049,P

1.2.3自编亲社会行为自我评定量表 依据寇的观点[6],将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划分为8个维度:调节行为、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利他行为、习俗行为、包容行为、公正行为和控制行为,并对每个维度做出描述性定义。然后结合初中生在校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的特点,为每个维度编写题目,使问卷能较为集中地反映初中生在群体交往中可能发生的亲社会行为;另外,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还请相关的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对问卷的条目进行了多次审查、修改。最终量表共8个维度,24个题目(每个维度3个)。每个题目的三个选项按照亲社会行为、普通行为、自私利己行为分别记2、1和0分,测验总分为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得分。

对初测所得有效问卷进行八个维度之间及其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八个维度之间除调节与公正、帮助与公正、分享与习俗、分享与控制、习俗与包容、包容与公正外,其余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均不超过0.5,属于中低水平相关,显示本量表各维度的方向基本一致但又基本彼此独立;而八个维度与总分之间则呈中高水平相关(r=0.725-0.447,P

1.3研究程序

1.3.1编写干预手册 干预手册内容包括干预阶段、干预内容、活动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和辅导原则等。

1.3.2实验前测

前测在实验开始前一周施行,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前测对象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的内容包括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水平。实验自变量为干预训练,因变量为亲社会行为,中介变量为亲社会价值取向,实验不考虑性别、学业成绩及家庭环境等变量。

1.3.3干预训练

1.3.3.1干预训练的内容 干预训练的内容包括认识和鼓励亲社会行为(主题1-5)、学习和实践亲社会行为(6-21)、强化亲社会行为(22)3个阶段,具体内容见表1。

1.3.3.2干预训练的途径及实施

对实验班全体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团体干预。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主题班会、心理活动课和日常班级管理渗透、环境渗透等形式。主题班会或心理活动课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每次活动由班主任和研究者共同主持(主题班会也可由学生主持),每次活动后由学生填写《我的亲社会行为记录卡》,记录卡中包括活动主题、我的参与、我的领悟、我的榜样、我的计划、我的实践等项目。研究者收集这些记录卡,并亲自在学生中进行群体访谈,收集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反馈活动的干预效果。

日常班级管理渗透主要通过班主任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如以晨会、小组考核、班长日志等班级管理途径为载体,采用及时引导、强化和以身示范等形式,共同促使实验班级亲社会氛围的形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环境渗透主要是以“亲社会行为”为主题,利用黑板报、墙报、标语、宣传画报等形式,设置一个良好的亲社会环境,创造一个“以亲社会为荣”的舆论氛围,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时时处处受到亲社会理念的熏陶,从而加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提高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性。

1.3.4实验后测 干预结束后,用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和亲社会行为自我评定量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进行测验。

1.4统计方法 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在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上的人数比较

由于利己取向和移情取向的人数较少,所以将其合并为其他取向。对难以判断、利他和其他三类取向上的人数分布进行χ2检验发现,干预前实验班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各种类别上的人数分布与控制班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05),表现为难以判断者人数多于控制班,利他取向者人数少于控制班,但干预后两班差异无显著性(P=0.686);干预后实验班组内价值取向的人数分布总体上亦发生显著变化(P=0.027),利他取向者由原来的38人增至52人,难以判断者人数由原来的19人减至8人,而控制班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410)(见表2)。

2.2两组被试亲社会行为自我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表3显示干预前实验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总分及调节、利他、习俗、公正和控制维度得分均低于控制班学生,干预后实验班的分享得分高于控制班(4.7±1.0/4.1±1.4,P=0.005),但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班除公正维度外,其余得分均是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而控制班干预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3讨论

本研究在干预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借鉴“结构学习”理论和寇的观点,并结合亲社会行为自评量表中涉及的调节、帮助、分享、利他、习俗、包容、公正和控制八类行为,着重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技能,并在其中渗透亲社会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将传统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转换为青少年群体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训练和培养,使教育内容更符合青少年的自身的发展性特点,也更符合社会本身的特点,同时使干预更便于操作和更有效。按照干预实验设计,干预活动全过程基本上贯穿了从认识和鼓励亲社会行为到学习、实践和强化亲社会行为几个相互承接的环节,干预内容的选取贴近学生,符合初中生实际交往生活的需要,对指导学生的行为有明显功效,容易被初中生接受,加之班级管理中多形式、多时空的及时强化、同伴积极的舆论氛围、贴身的榜样示范,都有利于学生亲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亲社会价值取向上,实验前,从总体上看,实验班与控制班在价值取向人数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利他取向者少于控制班,而难以判断者多于控制班。干预后,两班差异总体不显著。实验班前后测在人数分布上也发生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利他取向者增加,而难以判断者减少。这说明干预实验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多的利他取向者的产生表明学生在面临同样情境时,能更多地考虑行为是否对他人有益,把合作、谦让、分享、接纳甚至是完全不求回报地利他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

在亲社会行为方面,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在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利他、习俗、公正和控制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班。干预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原有的差距消失,并且在分享维度上还高出控制班;实验班亲社会行为总分及调节、帮助、利他、习俗和控制行为的组内比较也显著高出前测水平,说明干预训练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亲社会技能并促进了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干预前后实验班公正行为的变化不显著。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问卷备选答案区分度不够;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在面临公正和同伴友情之间的冲突时,更愿意选择后者。用事后接受访谈的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找到一个朋友太不容易”,因此他们不愿意为维护公正而失去自己的友谊。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选择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坚持公正的立场。在十分看重友情的青少年时期,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必然给干预增加难度;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来自干预训练。在干预实验中,本研究没有十分明显地设计出针对公正行为的训练,也没有在此类问题上引发学生的讨论,进行价值澄清,因此实验前后学生在相同情境的认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国内尚无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教育干预的研究,也尚无基于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而进行的综合干预研究。但张志学(1992)对初二年级180名学生进行了预热讨论、价值澄清和角色扮演的教育干预之后发现,通过动态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利他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表现[7]。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

结构学习理论指出[8],采用榜样示范、角色扮演、迁移训练等方法,教授青少年一系列的亲社会技能,是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以鼓励、实践和强化亲社会行为为主要环节的美国的“和平缔造者方案”的实践也证明[9],学校及班级是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国内学者寇认为[10],将传统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转换成青少年认同的行为的训练和培养更符合青少年的发展性特点,也更符合社会本身的特点,从学生看重的一些日常行为入手建立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模式,必然会更便于操作和更有效。本干预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验证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

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在亲社会自我评定量表的设计上,由于维度的划分尚不明确,有些题目之间的区分度和题目本身的效度可能有些欠缺;亲社会价值取向的个别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太小,影响了量表的效度,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此外,由于亲社会行为本身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结果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2)要塑造、锻炼和提升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内容、方法和措施比较单一,如干预方式只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及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干预,学生行为的变化可能只是从社会赞许出发,而非经过自己内心的接纳、认同和践行的结果。此外,未作追踪研究,其效果可能只是短暂的、不稳固的。今后的研究应将团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结合起来,更深入地探测被试行为的干预措施和变化规律。(3)本研究在选取试验对象时发现,在班级环境上两个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班。而实验班在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上的前测得分也显著低于控制班,那么,班级环境的差异是否是造成这一差距的重要外部因素?对干预的效果是否也造成一定影响?这些有待于今后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师大学报,1999,(2):28-33.

[2]俞国良.社会认知视眼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0-25.

[3]李幼穗.价值取向与青少年的合作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4):28-33.

[4]李丹.小学儿童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20-24.

[5]江光荣.中小学班级管理: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4(4):839-843.

[6]寇,付艳,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43-48.

[7]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5(4):24-32.

[8]王美芳.儿童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J].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275-278.

[9]陈竞秀,张卫,姜薇薇,等.美国学校暴力方案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2):28-32.

第3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日常训练

在新的时代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不仅对于初中数学的学有益处,而且为将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为自身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与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的特点紧密融合,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培养创造性思维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在前人不断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总结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首先,大多数初中生自小学开始便养成了上课听老师讲,课下完成作业,学期末进行考试测评的学习习惯,也适应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思维习惯也使他们懒得思考,课堂之上没有理解的知识宁愿借助课外补习班、家教等来补习,也不愿自己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法,这就使学习变得十分被动。其实在生活之中,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学生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他们便会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只是一心钻研数学课本之上的知识的同学,不懂得学以致用,学习起来便会相对被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灵活地学习,善于学以致用,并且勇于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为了顺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在社会就业之中得到疯抢,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然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总之,创造性思维无论对于现阶段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就业都不可或缺。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要想具有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敢于想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实数学课本上的许多知识互相之间都有联系,而许多公理也是通过互相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来的。老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关联性,鼓励学生主动完成推理的过程。不直接否定学生错误的想法,但是要否定学生缺乏想象的勇气的行为。例如,在讲特殊的四边形和梯形时,先引领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推理特殊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公式。也许刚开始学生无法掌握相关方法,不知道从何入手,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敢于想象和推理。

2.制定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常规训练计划

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训练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合理的、有规律的训练中不断强化。在训练计划中,可以从多角度解答题目,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训练。例如,老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方法时,除了按照常规的方法解决外,还可以利用画图像得出图像交点以求解。训练学生探索多种不同的数学解题方法,可以通过图像、公式、表格、数据等形式表现,日常学习计划中的点滴积累才能成就创造性

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既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创新的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以将传统学习方式同创新的教学思想互相结合,塑造学生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体教结合”;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Amateur Sports Training in Suzhou City

ZHANG Ai-li1 ,YU Qing-chuan2

(1.the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of Suzhou, Suzhou, 215000,2.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Suzhou, 215006)

【Abstract】Through the results and the fact of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09 Jiangsu Province Provincial Sports preliminary,we did a lot of surveys and research to provide more data and reference models for the sports authorities and training of Amateur Sports School.

【Key words】Suzhou Amateur Training,Amater Traning,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进入世界竞技体育第一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也出现了招生困难,经费匮乏、读训矛盾严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资源而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战略,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苏州市直属体育局的运动队及管理中心共有6个,他们代表了苏州市青少年各个体育项目整体水平,我们以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为研究对象(该校在2009年1月入选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通过对他们参加2009年江苏省省运会预赛成绩和体育学校开展“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体育主管部门和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参考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八支运动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总结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苏州市第二体校参加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部省运会预赛的竞赛成绩分析

江苏省全省运动会是江苏省政府举办的四年一次大规模综合性运动会,它是检阅全省所有体育项目的一次盛会,它也代表了江苏省全省体育系统各个级别、各个年龄阶段的最高体育竞技水平,青少年的竞技水平高低,是衡量该地区和城市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状况的标志,也是在今后能否冲击最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希望,所以青少年部的比赛也是各城市参与项目、参与人数都相对比较多的比赛;2009年举行的全省运动会各个竞赛项目的预赛,是对参加2010年在常州市举行的第十七届全省运动会的一次提前检验,因此江苏省的各地方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苏州市第二体校代表苏州市参加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预赛的运动项目共有八个:乒乓球、射击、自行车、摔跤、柔道、散手、套路、跆拳道。

2.2 苏州市第二体校在江苏省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获得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及排名

我们通过对比赛成绩册和表1中的数据分别分析苏州市第二体校各个参赛项目的基本状况。

1)乒乓球和自行车

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是苏州市代表队参赛运动员最多、获得奖牌数最多的项目,两大项的金牌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苏州市均是第一。其中乒乓球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11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总数的47.8%,比金牌第二的徐州市多了8枚;获得奖牌总数17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10枚,占奖牌总数的25%;团体总分也比第二名的泰州多了80分。自行车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7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数的38.8%,比金牌第二的盐城市多了3枚;获得奖牌总数15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6枚,占奖牌总数的29%;团体总分比第二名的盐城多了54分。

2)射击、跆拳道、散手

射击项目获得的奖牌总数排名全省第一,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别排名全省第三;跆拳道项目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团体总分第三,奖牌总数苏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并列第4名。散手项目苏州队获得2枚金牌,分别和徐州、无锡、南通、淮安五个城市并列第2名,奖牌总数苏州和常州、扬州三个城市并列第2名,团体总分排名第三。

3)摔跤、柔道、套路

摔跤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和团体总分排名全省第五,奖牌数全省第四;柔道项目苏州和常州两个城市都获得2枚金牌并列第5名;在获得奖牌总数上:苏州和镇江两个城市都获得6枚奖牌并列第7名。套路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六,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分别排名江苏省第七。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苏州市第二体校参赛的8个比赛项目中,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目前在江苏省处于领先的地位;射击、散手、跆拳道、摔跤这四个项目也属于第一集团;柔道和套路属于中游偏上水平。

2.3 国内外及江苏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现状

2.3.1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开展模式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996年有308282人,到2000年只有150508人,减少了157774人〔3〕。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普遍认为竞技体育训练成才率较低,运动员出路窄,影响文化学习等。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校连年扩招,使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不愿走体校这条路。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0%,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这种体育人才的高淘汰率严重影响了一些家庭对体育成才的态度,造成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部分体育后备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出现了断层。

在欧美国家,运动员并不是从小就进行专项训练,而是注重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培养其兴趣和展示其天赋,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他们不仅仅是运动员,同时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并被授予学位。美国NBA球员中有90%来自大学联盟,每年选秀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大学生;而在日本,选拔优秀运动员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业团体或一般队―国家队逐层选拔;二是直接从高中或大学队中抽出入选国家队。日本国民开展体育运动的商业成分和群众参与意识浓重,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比之下美、日的优秀运动员输送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合理性,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2.3.2苏州市第二体校业余训练模式

苏州市第二体校从1999年起与新区一中联办自行车队,开启了我市少年业余运动队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先河,现有运动队由于专业不同,招收的运动员年龄不同,因此在实施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模式。

1)乒乓球项目采用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训练模式,目前在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包含了6岁―17岁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为了保证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既不影响学习又不影响训练,学校采用了小学生在附近的东大街小学上文化课,初中在田家炳中学初中部上文化课,高中在田家炳中学高中部上文化课;运动员专业训练就统一在田家炳中学体育馆,平时的吃饭、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又保证了训练的质量、也方便了对运动员的整体管理。

2)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在高新区一中上学,训练在高新区一中附近新建成的一个标准的333.33米自行车赛场里面进行;射击项目的运动员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里进行(这两个项目只招收初中生),文化课学习就在附近的彩香中学。

3)柔道和跆拳道两个项目都招收的是初中学生,平时学习都在体校自己办的学校里,训练就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摔跤和套路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在附近的苏州市三元二小,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4)散手运动员平时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中学上学,训练在该学校的体育馆。

苏州市第二体校的“体教结合”的模式,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成效。在与其他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一般是学校向运动队提供训练场馆和学员教练宿舍,作为队伍训练和生活的场所。同时还负责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而运动队在参加省市比赛时都将以学校的名义参赛,通过一个训练周期的培养,向上输送优秀的运动人才。运动队是借助学校的优势资源培养后备人才,而学校可以通过运动队提高知名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新区一中成为四星级学校,其中它的自行车体育特色教育功劳不小;而田家炳中学也因为乒乓球运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苏州声名鹊起。

2.4 “体教结合”模式遇到的困惑

2.4.1 出发点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教育系统认为自身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优点再结合体育系统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优势,可以减少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人才代价问题,以及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体育系统提出“体教结合”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解决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问题,甚至是解决学历学位问题,为运动员退役后一次性就业提供更大的可能,其出发点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培养目标上,体育特有的竞争性使得“夺标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部门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教体结合”是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否则教育就失去了育人的根基。可是竞技体育追求的却往往是唯一竞争,残酷的现实是金牌的风光无限。因此,“育人”与“夺标”的目标差异也是导致“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2.4.2 “学训”矛盾与竞赛目标不一致

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实施“体教结合”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教育部门提供优质教育条件,在手段上大部分学校只是采取了分散插班上课而已,而体育部门提供为学校争得竞赛殊荣的运动员,在训练上依然采取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因此,“体教结合”对于学生运动员自身来说,与过去变化的只是得到一个名校的学籍,他们期盼的既有针对性又能调和学训矛盾的模式并未真正实施。在竞赛体制上,教育部门主办的竞赛,侧重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在运动员的资格上,强调在籍的学生,是按学段组织赛事;体育部门侧重于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在赛事组织上按年龄段,因而在赛制上、在比赛时间和分组年龄段上经常有冲突现象。这一冲突现象的解决,有赖于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结论与建议

1)江苏省是全国的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苏州是江苏省的体育大市和强市。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苏州市的竞技体育成绩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职能的逐步转换,江苏省和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也遇到了全国各地体育运动学校一样的矛盾与困惑,说明现有的传统培养体制已经受到了外界较强的冲击和挑战。

2)“教育”和“体育”应该建立学校和体育系统的双负责制,建立有关处室领导参加的“联合办公”机制,以契约或合同(协议书)来规范双方的权限、责任及利益,遵循共同制订的各项管理条例及法规进行操作。在管理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制订系统的管理条例。根据办学质量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设点校的地位。同时,还可以采用分级负责制,利于各级设点校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简化管理程序。

3)建立学校运动课余训练的网络化、系统化,从全市及各个区、县范围考虑,纵横有序,既要注重一定的广度,也要重视上下衔接;打破地区界限,既要建立全市性网络,更要全盘规划,注意点和面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以重点中学和传统体育学校为龙头的课余运动训练体系。

4)处理好学校招生与体校招生的关系,对优秀苗子,设点校和体校学生同样有获得降分录取的权益。设点校和体校在对口输送的同时,也应承担对对方学校的输送任务。为了缓解学生初中、高中升学和运动训练高峰期的冲突,可采用减缓学习进程、配备优秀教师集中补习,用时间来保证运动员训练高峰期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保证学生学习、训练两不误。逐步完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重点奖励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教师及有关人员,对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在升学方面应有优惠政策,高校专业队教练应深入各级设点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辅导和教练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祁社生等.上海市优秀运动队“体教结合”运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科研,2003(5):39-41.

〔2〕周建林.江苏省中学“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6.

〔3〕黄衍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5):11-13.

〔4〕杨再淮.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2.

第5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初中;思维;能力;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也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教学和教育的重点工作不应该是“让学生得高分”,无论是应对中考,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为了能够使初中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成绩,具有更好的数学学习成效,就需要提升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本人对提高学生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种方法。

一、加强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视

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提高学生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首先就需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灌输提高解题能力的观念。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责任心。因此,学校就需要筛选具有师德的教师,并进行教师职业培训,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全心全意地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逻辑训练

发散学生思维,进行逻辑训练是针对数学的抽象性较高、逻辑性严密的特征进行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数学解题的逻辑性思维训练,就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解题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题型,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思路,并让学生之间探讨,继续更深入的、更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探知。最后,等到学生都讨论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按学生的正确思路进行具体解题板书。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协作研究,并尊重学生研究成果的解题能力的有效性教学实施,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针对所有的数学题型,都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放矢,才会有质的飞越和进步。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在日常的数学复习和考试过程中,正确的解题方法并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在面临新问题时,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新问题的归属,进行严密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就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查,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操作技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完题目后要对思路进行反思,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方法进行归纳,方能做到举一反三。“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但是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所以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对已做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技巧。

四、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弱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然后才能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素质、更强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中考试卷上的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它们更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

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反思与总结

第6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数学组于 20xx年6月被授予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一年来,全组教师没有自满懈怠,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力争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一、认真学习,落实校本培训。

1、要教出有创新的学生就要有创新的教师,因而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本组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自学,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拿到了本科学历,另外还有1名教师也即将获得本科学历,数学这门课的本科学历是比较难拿的,它需要教师的真凭实学。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制定了教研组的培训计划,包括听课情况、学习研讨情况、教研活动情况等。本组教师每学期都要开一节公开课,而且在上课前本组教师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说课,还要评课。除了去校外参加教研活动外,每个星期四下午都要集中学习、研讨。每人都要认真填写校本培训记录册,撰写教学反思和自修笔记。今年3月份,学校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数学组教师全部合格通过验收。

3、实施新老结对、互帮共进。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勇挑大梁。此次学校共组织了八个互帮共进对子,其中数学组就占了三对,这三个对子分别是王俊和武治国老师,戴树森和魏婷老师,张连兵和金昌静老师。自从开展结对活动以后,每个结对教师之间都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老教师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对他进行指导,并做出评价,每个结对教师之间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在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结对这半年多来,武治国和魏婷两位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特别表现在数学这门课上,这就给数学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面对他们,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一方面找他们的家长谈,取得他们的支持,更多是找学生谈心,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不计报酬地给他们补缺补差,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数学组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备课组。每个年级有一个备课组长,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本年级的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情况。三个备课组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初一主要抓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工作,培养学习习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结构特征,与小学的那种大作业量、反复训练相区别,初中生应逐渐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除了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以外,还要求花时间看书,这要求教师去引导。初二主要是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由于初二的数学课程内容较深,特别是几何部分的推理证明,学生感到困难,故而有厌学情绪,因此老师要做思想工作。初三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升学工作,除了要保证大面积丰收外,还要突出一些尖子生,使他们能顺利考入重点学校。

本组教师工作量都很满,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行政工作。虽然很忙,但老师们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制试卷,一丝不苟。平时经常相互交流,以期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我校初二学生数学成绩均分在初一刚进校时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到上学期末全市统一考试已上升到正数第七。

三、务实奋进,成绩显著。

本组教师由于勤奋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科研方面,有多篇论文获奖,如李建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周恒兴老师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汤启霞老师的《关于“相似形”的复习》以及张连兵老师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数学教学》都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王俊老师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快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等等。

在学生成绩方面,从历年来市里统计的数据看,我校的数学成绩由初一进校时的全市倒数,到初三结束毕业会考,成绩赶超了几个学校,有了大面积提高,数学均分的提高是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的,这得益于全体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时在每年的数学竞赛中,每次都有人获奖,这在我校各学科竞赛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而且去年数学竞赛,我校刘锐同学考了 100分(满分120分),排在全市前15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我组教师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荣誉,汤启霞老师获得了市师德标兵,戴树森老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俊老师获得了工资晋升 3%的奖励。20xx年我校评选了校际优秀教师,王俊老师、戴树森老师、武治国老师获此殊荣(李建华老师因任校长不参加评选)。另外,上学期末,在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中,严格评选程序,我组荣获校级先进教研组。

第7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背景;现状;成果;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89-03

一、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1986年以前,越南实行中央计划经济,越南政府管理和资助着所有的技能培训,集中培训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1978年,工人培训部从劳动部分离,成为职业教育总局,对职业教育负责任,并直接向内阁会议汇报。1980年,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达366所。

但是在革新政策开始后的10年期间,越南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衰落,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工人的需求。1998年职业教育总局与教育和培训部分离,并入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职业教育总局接管教育和培训部管理的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系统,而教育和培训部则更侧重于长期的专业培训。2006年,《职业培训法》定义了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资格水平等级。然而,现有的系统仍然是复杂的,越南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很难得到可靠和全面的统计。根据MOLISA统计,在2008年,有1000多所其他培训机构提供职业培训,包括在教育和培训部监督之下的8所大学和100所学院和职业中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和学生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二、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现状

(一)越南职业教育系统

越南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越南教育和培训部管理。职业培训系统主要由中等技术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构成,由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负责管理。各类学校都承担着特定的职业教育任务和培训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同时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生,培训时间是3年或3年半。学生毕业时,取得相当于高中文凭和中等职业水平的职业资格文凭。高中毕业生的培训时间是2~3年,毕业后可以取得中等职业毕业证书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

2.中等技术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达到熟练工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3.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包括职业培训专科学校、大学和其他有专科层次教育机构设置的学校。培养年限一般为2~3年,高中毕业生培训时间是3年,同专业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培养期限是1~2年。

4.技术学校。技术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熟练的工人,主要培训对象是初、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接受简单职业培训的时间是2年,接受复杂职业培训的时间是3年。高中毕业生,接受简单职业培训的时间是1年,接受复杂职业培训的时间是2年,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技术资格证书或是业务资格证书。

5.职业培训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由地方政府管理,以招收小学或初中文化层次的人员为主。短期技术训练的时间为1年以下;长期技术训练的时间约为1~3年。

(二)越南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若干成果

1.改善了以市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出版职业和就业指导,并对重点实施该项目的学校(以下简称重点学校)员工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制定了雇主的技能需求与现代课程指导相关的方法。开发了97个课程指南,48个课程发展委员会,建立了与重点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外面生产管理人员的联系,基于新课程指南和100个计算机课程产品,还开发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

2.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善设备和设施,升级了重点学校。(1)重点学校的教师很好地将课程与最新的技术和现代机械的使用结合在一起。新课程还组织模块,每个模块对应所需的职业不同的技能。这有助于企业根据他们完成的模块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技能。这种做法也更灵活,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培训课程或从一个模块转到到另一个模块。(2)第二部分设施发展和设备的提供,升级了15所重点学校的设施及设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熟悉企业使用的现代技术。在15所重点学校中,12所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及3所学校升格为大学。(3)越南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指定的15个重点学校,包括六所亚行资助的重点学校,四所AFD资助的重点学校,三所NDF资助的重点学校与两所JICA资助的重点学校。

三、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1.劳动人口概况。在2006年,越南有4560万的劳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5%。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劳动人口增加了13%,及伴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口增长率1.4%。在当前,越南的劳动力市场每年都吸纳130万左右的新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其他邻近的东盟国家显著不同的是它的劳动力性别差距很小。在2006年的总劳动力中,有51.4%是男性,48.6%为女性。在总劳动人口中,有大约45%的劳动力是在18至34岁之间,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地区。

2.青年失业率严峻。在越南,失业率很高,但往往不易被发现。据官方统计,在2005年,失业率为2.1%,在城市的失业率高于农村,女性略高于男性。值得关注的是高比例的青年失业者。在2005年所有的失业率中,67%是29岁以下的青年,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特别明显。然而,官方统计是不可能真实地捕捉到越南的失业率问题。在2004年,全部劳动力的16.5%参与了非农业自雇谋生。

3.劳动力缺乏技能。对于经济增长特别关注的越南,却是一个拥有低水平的技术/专业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国家,这是明显地落后于亚洲平均水平的。只有5%的工人持有大专学历,20%参加某种技术学校和75%的非熟练工人。情况更糟的是15至34岁的一群年轻人,其中专业/技术熟练的份额比整个劳动力的平均水平还要低。教育和技能发展水平低,严重影响了越南的劳动力之间的经济竞争力。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越南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很低的,只有亚洲一半的平均水平,尽管在过去10年增长强劲。

技术和专业教育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在越南的劳动力市场产生越来越多地问题,另外,技能与就业不匹配。据调查,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与就业的方向不匹配,所占的份额介于10%至45%。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利用不足和限制经济增长。当劳动力供给不匹配劳动力的需求,它可以导致的空缺,失业,就业不足,技能短缺和不匹配,仍然是越南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重叠,行政效率低

现在,越南教育与培训部,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工业与贸易部三个部门同时管理着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管理层需要广泛协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类职业学校在建校前也欠缺统一规划,各类职业教育可分别由大学、职业学校,甚至是职业训练中心办理,故常出现大学办理职业教育,而排挤职业学校招生的现象。越南技职教育多元与多层化的办学机制,不但未能带给越南技职教育更有效的发展,反而使职业教育更受人民排斥,难以达到其原初的理想。

(三)社会观念导致职业教育不受重视

越南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除了受到传统升学主义的影响之外,越南职业教育本身的缺失以及素质低也是主要的因素。在过去10年中,越南大学生数量增长10倍,而职业生仅增长3倍,事实上,即使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往往有10%的学生入学后随即放弃,造成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许多职业学校招生不满,越南国内学历教育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而职业教育与培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制约了人们成才、择业等观念的转变。2007年,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的比例大约为8%,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为11%。同期,越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5%。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每万人中大学生将预计占到450人。相比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滞后很多。

(四)师资素质不足

据统计至2011年底,越南职业教师总数为35,794人,18.3%有文凭证书的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5.4%有中级资格的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1%有初级资格之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程度;有80.8%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71.2%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具备教学教法的水平;有15.9%的教师可教授理论课程,有25.7%的教师可教授实践指导课程,有57.8%的教师两项课程皆可教导;有82%的技职学院教师和65%的中级专业学校教师具备A级英语能力,有23%和11%具备C级英语能力;有80%教师具备A级计算机知识,有13%具备C级计算机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越南职教教师超过一半的教师只具有初级水平资格,同时可以教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也只有57.8%,可单独教授理论的教师比例也相当低,实践指导教师也是如此。此外,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教师只有5.3%。

在教师培训进修部分,职业教师之培训和进修机构分布不平均,大部分皆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地区,湄公河和北部地区则较少,而且在职业教师培训大学中并没有提供很多职业训练。职业教师培训和持续进修模式所显现缺失为:(1)大学毕业之教师虽已通过专业和教学要求,但职业技能仍然不足,他们只能承担理论教学。(2)学院毕业经过持续进修之教师,虽具有一些职业能力,但未达到资格要求。

(五)忽视了弱势群体的职业技术教育

据了解,越南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的第四个政策改革是提高弱势学生(女性、少数民族和穷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减少贫困和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少数民族和贫困学生的比例并没有因为这个政策改革而增加。北江农林学院是另一所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比较高的学校,并且一直在增加。同样,中央高原少数民族青年职业学院和岘职业学院两所学校贫困学生的比例最高。因此,改革政策选定三所学校培养弱势学生,并没有提高弱势学生的职业教育水平,而事实上,这样的学校拥有弱势学生的比例本来就很高,实则有名无实。如何使得弱势群体也同样享有政府的政策,是越南政府的一个挑战,而不是制造假象。

四、总结

在过去二十多年,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不断增多的劳动力,需要政府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越南总人口中,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且青年人口比例高,失业率严峻。劳动力缺乏技能,且远远落后于亚洲的平均水平。政府职能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同时,越南也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在越南社会,职业教育并不受重视,加上师资队伍不强大,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扶助。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卢宁,周勇,阮越河.越南职业教育改革现状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10,(11).

[2]ADB. 1996.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for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Project. Manila.

[3]ADB. 1998.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for the Capacity Build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Manila (TA 3063-VIE,for $600,000,approved on 3 September 1998).

[4] Nguyen Thi Hang,President of Vietnam Vocational Training Association,in: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 Magazine,1st July 2008.

第8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关键词】务工人员 教育 职业培训

社会的发展,城市劳动力的稀缺,迫使一些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进入城市大约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与零售等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不可否认这些人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主要从事城市中相对脏、苦、累、险的工作,收入较低,生活清苦又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很弱,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

一、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现状的特点

(一)以初高中文化的青年为主。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中16- 30岁的占到百分之六十多,平均年龄仅有24.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百分之五十,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百分之二十,这表明大部分的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高中水平。对照国务院研究室对全国农民工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比较轻, 是农村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

(二)劳动力的来源主要以西南部为主。在我市的外来劳动力归属地研究发现,百分之八十多的务工人员来自外省,四川、云南、安徽、河南等省的劳动力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多,而且这个比例在逐年提高。

(三)工作单位和岗位相对不稳定。这些务工人员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平均一个季度到半年换一次工作,工作流动相对较大。

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是对劳动者进行的从事某种职业有关的技能或知识的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劳动者的竞争能力。职业教育的三个特征, 即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因而职业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主要涉及到劳动者、雇佣劳动者的企业、对劳动者实施教育培训的机构以及政府的管理部门。这几方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 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认识也就有所不同。

(一)企业的认识。以我院开展职业培训和再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大多数企业主管部分已经认识到了知识的巨大力量,也积极的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但是实际上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说企业请到专门的教师去培训员工,但是员工思想不重视,因此使得培训形同虚设,走形式,过过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来量化培训结果,只有将培训结果反映到工作中,才能体现培训的价值。

(二)员工的认识。务工人员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有70%的人愿意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 有60%的人接受岗位职业培训是为了提升岗位职业技能, 另有15%的人感到目前不适应所在岗位技能要求而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只有15%的人是为了转岗而学习。也就是说, 85%的人对目前从事的职业是满意的或者是认可的, 还想通过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以适应这个岗位或更好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但也有一部分人只是为了形式而去参加培训。记得在2012年,去一家化工企业上课,主要是将他们企业的原理及流程知识化,让员工知道他们各自负责的工艺的作用及要求,课程我经过精心准备过,而且去过实地考察过,课程讲的津津有味,可是听课效果很一般。我想主要是他们思想上不重视,觉得自己只要干好自己手头活就好了,危机意识很淡薄。

(三)政府的态度。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应对企业转型、职工素质提高的需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学历、技能并抓。政府也为各年龄段的务工人员提供了相应政策鼓励他们去学习,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让有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更多的职业教育, 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各级政府对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都很重视,对他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就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 而且对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的工作从总体上做出安排,按照国家创建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为目标, 突出重点, 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协调作用。比如我市进行继续再教育者,可以减免继续教育学费5000元,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再深造的积极性。

三、职业培训的类型

目前社会和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大多数短期培训,当然企业员工接受的教育培训大多数是免费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收入低的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可以使用工企业获得高水平的劳动力。

(一)职业院校或者技工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正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要求,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国家体制几十年的发展,职业院校或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铁路、计算机等近30个部门和系统,全国职业或技工院校也多达几百所,这位务工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就业训练。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重要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失业青年和失业职工。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学制灵活,便于学习。从1-3个月,多到6-12个月的都有。全国已有就业训练中心所,年组织培训万人次。

第9篇: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一、 校本研训工作

1、调查了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我校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表》。

2、开展了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校本培训:《如何说课》、《如何制作课件》、《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由于严格组织、培训到位,我校参加区决赛的选手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开展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校本培训

通过培训,大家意识到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在传承“勤恳务实”学校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修炼,从而远离职业倦怠,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通过培训,我校教师自我充电、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选拔。老师们都觉得结果只是一个部分,大多数教师都是把认真准备答辩的过程当做一次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从一名增加到三名。

二、 初三工作

1、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希望生名单,与初三老师达成目标上的共识,目标到人。

2、领导分工明确,关注教研组集体备课,加强课标学习,关注近三年的中考题,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出卷,分层次练习,做到以学定教;跟踪问题学科、问题班级、问题学生课堂,关注希望生的课堂反馈。

3、加强检查反馈,反馈到组、到人。例如:作业批改、学生课堂表现、小考反馈的及时性等。

4、加强和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确保信息通畅(区要求、考试说明等)。

5、落实复习计划到天,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6、讲求课堂有效性,开展预案、学案、教案的整合,做到课堂无死角,学生精神状态饱满。

7、加强教学跟踪分析指导,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并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8、准备各项加试工作。

开学初,初三年级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召开了全年级的试卷分析会,通过这次分析会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依据学情目标到人、计划引领促个体和整体共同提高,有效备课、同伴互助促有效课堂。每位教师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本班学情确定了优秀、及格希望生的名单和跟进措施,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措施依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努力做到红笔不离手,目标生不离口。初三教师中出现了越来越浓的研究气氛、互助气氛。每天一节的组内研讨课大家都认真参加,在研讨中对如何组卷、如何精讲多练有了更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