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数字家庭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数字家庭指导意见

第1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助学金评定;量化评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27-02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其中国家助学金是最主要的资助方式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助学金资助幅度和额度均有所提高,但依然无法覆盖所有贫困生;同时,高校中来自农村地区和多子女家庭的学生贫困现象较严重,给评定和资助增加了难度。目前各高校为准确界定贫困生,确定国家助学金人选,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仍普遍存在着因评定不够客观、有失公平而引发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国家资助不能够发挥其最大功效,甚至引发各种矛盾。为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能够得到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高校助学金评定的量化评分办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增加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评定的客观性和易操作性。

一、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认定是助学金评定的前提和基础,助学金评定是贫困生认定的后续和归宿。

准确界定贫困生不容易。财政部、教育部2007年6月26日下发的文件《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就如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做了原则性规定。不少高校也专门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如规定认定标准为:“一般困难学生: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在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后,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国家规定的应该由学生缴纳的费用,可认定为一般困难;特殊困难学生: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学校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认定为特殊困难。”[1]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不加以细化、量化,认定工作会十分困难。首先,贫困生人数众多,难以实地调查。以我院为例,来自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的学生占70%以上,面对众多贫困生,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对其家庭实际情况做实地调查,而学生生源地所在的基层政府和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实际上掺杂不少水分,从而不一定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若仅凭三级贫困证明来认定贫困生,易造成不公平的结果。其次,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指导意见》只是一个原则规定,《认定办法》也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认定工作中较多高校采用学生班级评议小组评定办法,这本身是民主的象征,然而评议小组主要是依据对申请者平时的观察和感受来判断其贫困程度,误差较多,也会存在观察和判断标准不一致、给人情分等人为影响因素。

《河南理工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校学〔2010〕7号)中规定:“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贫困程度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是得到公认的,但在解读此规定时理解不同,容易导致唯贫困论和唯成绩论的极端做法,或是平均主义的错误做法,使助学金失去了激励的作用,违背了其“助学”的初衷。

二、建立助学金评定的量化评分办法

1.设定合理的评定指标。《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六条规定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2]

评价指标的设定既要充分体现《指导意见》的精神,又要考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客观情况,其评定结果要反映出实情,让真正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得到资助。为此,在设定指标时首先考虑了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家庭贫困程度,其二是学习成绩,其三是品德表现,其四是生活节俭程度。[3]其中,二、三两项考察学生的品学,一、四两项考察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而国家助学金首先是资助而非奖励的性质,因此在设定权重时应重点考虑贫困的因素,加大一、四项的影响程度。四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家庭贫困程度(贫)占30%、学习成绩(学)占20%、品德表现(品)占20%、生活节俭程度(俭)占30%。

在贫困认定时,只需考虑“贫”、“俭”字项即可,其中“贫”字项要考虑的指标有: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来源、申请者父母是否健在、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年龄、父母是否伤残、同胞上学情况、自然灾害情况、家庭年收入、家庭负债情况共10项,满分为30分,每项分设3-4个评分标准,按由高到低的等级分别给予3-0分。“俭”字项要考虑的指标有:月生活费、电脑手机使用情况、勤工助学及娱乐消费情况共3项,满分为30分,每项分设3个评分标准,按由优到差的等级分别给予10-0分。将以上13项指标的评分相加得出小结分,班级评议小组算出平均分后排名,依据排名高低取不超过班级人数的40%,即可得出贫困生认定的结果。

在助学金评定时,加入“品”、“学”因素。“品”字项要考虑的指标主要由班级活动参与情况和人际关系情况来体现,满分为20分,每项分设3个评分标准,按由优到差的等级分别给予10-0分。由于班级综合评定分数中包含德智体三项成绩,与助学金评定的“品”字项有重复,而体育成绩与助学金评定关系不大,因而只考虑学习成绩,也即将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平均分作为“学”字项唯一考察指标,将已认定为贫困生者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降序排列,按名次依次给予20-0分。将以上3项指标的评分相加,并与贫困认定的小结分相加得出总分,班级评议小组算出平均分后排名,依据排名高低即可得出助学金评定的结果。

2.确定有代表性的评定主体。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作为助学金评定的主体,其意义毋庸赘言,但若想使评议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非流于形式,评议小组的构成及推选方式便值得探讨。

首先,评议小组人数应占班级人数的一定比例才有代表性。我们一般将比例控制在30%左右,也即每班9人。第二,评议小组成员需尽量从未申请贫困生的学生中产生。这样才能确保其在行使评议权力时更加客观公正,如若某基层班级未申请贫困生的学生人数不足9人,也可允许申请者适当加入评议小组。第三,评议小组成员构成应涵盖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兼顾男女生比例及宿舍均衡。原则上每个宿舍都应有代表加入评议小组。第四,评议小组应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指导下召开班会民主推选,当选者名单需在班级内部公示无异议后,方能被确定为本学年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下一学年重新推选。

3.遴选有资格的评定对象。在贫困生认定时,首先应排除上一学年中违纪、受到处分和通报批评者;其次若申请材料严重缺失,限时内不能补充完整者,或在资格审查环节发现申请材料有明显不实之处者,也应排除在评定对象之外。

在助学金评定时,应首先排除贫困认定中处于班级人数40%之后者,在已被认定为不同等级的贫困生之中开展助学金评定。

4.制定规范的评定程序。公平的程序才有可能得出公平的结果。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于每年7月初准备,9月初正式启动,9月中下旬完成,同时开启助学金评定工作,至10月中旬结束,紧张有序、层次分明。明确贫困认定和助学金评定流程,制定并遵循规范的评定程序,有利于辅导员、班主任在其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此项重要工作,也有利于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效率。

三、具体操作流程

1.以班级为单位推选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召开班会推选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比例控制在班级人数的30%左右,未申请贫困认定者优先,涵盖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并尽量考虑性别比和宿舍均衡。然后将小组成员名单在全班公示,无异议即确定为本学年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如有异议需重新推选。

2.辅导员指导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收取申请者的贫困申请、三级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剔除上一学年中违纪、受到处分和通报批评者,排除申请材料严重缺失或明显失实者。制作《助学金评定各指标打分表》,评议小组成员每人一份。

3.班主任带领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召开民主评议会议。会上申请者顺序简述申请理由(3分钟内),评议小组成员根据申请人材料及自述,结合自己平时的了解,对照《助学金评定指标明细及评分标准参照表》的分值及评分标准为每位申请者在相应的指标下匿名打分。

4.确定贫困生。将各指标分值相加得出总分,统计所有“贫”字项和“俭”字项平均得分(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二因素平均得分相加得出小结分,按分数高低降序排列后取前40%即为认定的贫困生。

5.确定助学金人选。统计所有“品”字项平均得分(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与学习成绩排名得分与“贫”“俭”二项小结分相加得出总分,按分数高低降序排列,即可根据名额确定助学金人选。

6.公示。班主任和评议小组全体成员在《贫困生认定及助学金评定结果表》上签名后交由辅导员将认定的困难学生名单和等级在所带班级范围内公示3日,无异议后在贫困生的《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困难等级、签署意见并盖章。

7.上报。助学金评定结果当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结果一同公示,无异议后逐级上报。

参考文献:

[1]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校学(2007)36号)[Z].2007.

第2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亲子阅读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有66.7%的幼儿是喜欢阅读的,尽管现在电视机和电脑等完全普及,但作为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这种传统的方式还是受到幼儿欢迎的。在家庭中幼儿喜欢有家长陪伴的阅读,且母亲是幼儿选择的主要陪伴阅读对象。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大多数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家中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以母亲居多(占到69.6%),这与孩子的选择相一致,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还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有43.6%的家长在幼儿1岁左右,即幼儿进入语言发展期就开始进行亲子阅读了。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尽早让幼儿接触书,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积极作用。

家长对亲子阅读价值的判断,按选择人数的多少排序如下:(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80.2%)。 (2)提高孩子读图的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68.5%)。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64.5%)。 (4)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丰富生活经验(61.2%)。 (5)增进亲子感情(57.9%)。 (6)提前教孩子识字、写字(33.7%)。由此可见,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价值判断总体上还是比较正确的。早期阅读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过我们所看重的增进亲子感情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还有1/3家长的亲子阅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提前识字、写字,可见,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现在的家长依然有影响。

(二)亲子的阅读条件

1.亲子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阅读需要空间和时间。有52.4%的家庭选择在床上和幼儿一起看书,与之相应的,有50.9%的家庭将亲子阅读的时间放在晚间入睡前。有24.2%的家庭没有固定的亲子阅读场所,有固定亲子阅读场所的只有13个家庭,仅占4.7%。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亲子阅读空间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学历较高的(大学及以上)家庭,亲子阅读的场所比较固定,且固定在书房阅读的比例较大(有10个家庭)。40.7%的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的时间不固定,有时间就和幼儿一起看书,没时间就不看了,能坚持每天和幼儿一起阅读的家长仅占20.1%,大多数家长(54.6%)一周有3~4次和孩子一起看书,每次和幼儿一起阅读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在亲子阅读的频率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母亲学历高,阅读的频率也高。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母亲占该选项人数的61.8%,一周阅读3~4次的占该选项人数的61.1%。

2.亲子阅读的材料

在这里,材料主要指的是图书报刊,图书报刊的选择在新时期具有怎样的特点?家长和幼儿经常阅读的图书报刊中,根据动画片改编的图书、以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杂志、古今中外的童话书等排在前列。在现代社会,电视已成为幼儿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根据幼儿熟悉的电视节目改编的图书也颇受幼儿的欢迎,因为有了之前的视听经验,转换成图书阅读,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共鸣,幼儿能较快、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杂志以其精致、新鲜、及时、有趣,集欣赏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身,也受到家长的喜爱。古今中外著名的童话书则凭借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依然是家长选择的重点。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的图书通常是每页有多幅画面的彩色图书(69.6%)。家庭拥有的幼儿图书数量一般在20~50本之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拥有的图书量逐渐增加。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主要是依据孩子的特点和阅读兴趣(76.9%),其次是家长自己的兴趣和主意,而幼儿园教师的建议,邻居、朋友的介绍,电视、报纸等的宣传则只占很小的比例。

(三)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1.阅读发起和结束的方式

亲子阅读发起和结束的方式主要看是以幼儿为主导还是以家长为主导。在阅读的发起方式上,有54.6%的家长选择了“父母和孩子兼而有之”,34.3%的家长选择了“孩子”。在阅读的结束方式上,42.5%的家长选择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决定结束的时间”,排在第二位的是“书阅读完就自然结束”。由此可见,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既注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阅读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所以阅读的发起和结束由家长和幼儿协商决定。

2.阅读的目的性

大部分家长(76.2%)和幼儿一起阅读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手头有什么书就和幼儿看什么书。23.4%的家长有一定的计划性,且会随着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

3.对图书的利用程度

83.5%的家长对同一本图书要和孩子一起读上5遍左右。这是一种好现象,适合幼儿的阅读心理,且同一本书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但很多家长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和孩子交流阅读的感受,其他时间里能“经常和孩子谈论已经看过的图书”的家长只占17.5%,“经常和朋友谈论孩子读过的图书”的家长只占2.9%。这表明家长普遍还没有形成与孩子分享图书阅读感受的习惯,更没有形成与朋友分享指导孩子阅读经验的习惯。而与孩子或朋友分享阅读感受的习惯对于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和孩子分享阅读感受,可以加深对孩子阅读能力和水平的了解,使以后的亲子阅读更有针对性;与朋友谈论自己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可以帮助家长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也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与他人分享图书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

4.阅读的指导方法

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4〕是朗读感受法(65.6%),其次是观察理解法(57.9%)。在具体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是读图法(79.1%),其次是点读法(49.1%)。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指导策略大多来自自己的摸索(71.8%),其次是大众传媒的介绍(40.3%),幼儿园的指导和其他家长的经验介绍所占比例不大。这说明家长对于亲子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更多地依赖自己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

(四)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

为了考察家长对亲子早期阅读的认识,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两个开放式问题,问题主要涉及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及对早期识字的态度、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困难与建议等。归纳家长的回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亲子阅读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亲子早期阅读的独特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和对早期识字的态度

家长能较正确地认识亲 子阅读的基 本涵义———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但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价值判断有所不同。绝大多数(94.9%)家长认为亲子阅读不同于早期识字,家长对早期识字没有盲目崇拜,也不强求孩子多认识汉字。有些家长直截了当地指出,提前识字可能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甚至可能会让孩子讨厌阅读;还有家长提出识字其实只是阅读过程中的副产品,识字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但同时也有14位家长认为“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先识字,才能去阅读”,“认识的字越多,孩子的求知欲望就越强烈”,“孩子会认字,就可以自己阅读,家长可以解放出来做其他的事”,“早晚都要识字的,晚学不如早学”。这14位家长中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家长占到85.7%(其中以初、高中居多),他们的职业主要是职员、工人。

2.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困难与建议

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下:(1)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 (2)孩子的提问太多,涉及面太广,难以回答。(3)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动画片的兴趣大于阅读。 (4)缺乏好的图书。有些故事孩子难以理解,孩子对由动画片改编的图书兴趣较浓,而对于家长精心挑选的中外经典童话或励志故事兴趣不大。

家长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1)关于图书的选择:希望书店能多引进一些图文精美的儿童读物;开设“儿童图书馆”,给孩子一方读书的天地。 (2)关于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家长最好能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孩子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并大胆提问;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选择合适的音像资料,帮助孩子理解文字。 (3)关于外界的支持:家园配合,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社会参与,加大亲子阅读的宣传力度,在家庭之中普及亲子阅读,并能得到有关专家的科学指导。

二、教育建议针对亲子阅读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是最了解和熟悉孩子的成人。然而,因为大部分家长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导方式也比较随意。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家长也需要阅读———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方面的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以便使自己的阅读指导能有的放矢。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其实也是在读孩子这本书。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二)从物质、心理、信息环境创设等方面入手

为亲子阅读营造良好互动的氛围阅读时间的选择和长短安排,阅读地点的选择都应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且最好固定,以便让孩子形成动力定型,即到了一定的时间或处于特定的地点就有读书的欲望。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力求种类丰富、数量适当,既不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乏载”现象,也不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超载”现象。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首先要爱阅读。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家长要带头学习,用自己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感染孩子,鼓励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同时,父亲也应承担亲子阅读的责任。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天才儿童中,受父亲直接影响和教育的人数最多。〔5〕但我们的调查表明,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父亲只有9.5%,这应该引起重视。良好、开放、多样的信息环境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小圈子,走入大社会、大自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拓宽亲子阅读的信息渠道。例如,可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买书;可为孩子办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多与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亲子阅读的心得,多指导自己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交流阅读的感受,等等。

第3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图书馆支持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图书馆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实质是对家长家教能力的提升和为孩子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指导。图书馆具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向社会和家庭延伸的发展趋势、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都为支持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早在20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者就注意到并论述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职责。例如,蔡元培曾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4]马宗荣认为,“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既是民众进德、修业、慰安、娱乐的地方,又是辅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机构。”[5]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来认识,并认识到图书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随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s,简称IFLA)于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研讨会上也提出“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努力支持家庭教育,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构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图书馆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成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6]。图书馆对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是图书馆面向特定领域的服务,是其服务的细化与延伸,是其服务向家庭延伸的一项重要内容。效的资源保障图书馆被誉为“文化的圣地”、“知识的殿堂”,汇聚了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拥有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音频视频资料在内的大量信息资源。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支持家庭教育提供了资源保障。家长及孩子可以从丰富的资源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修养。特别是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资源,可以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除了丰富的资源外,图书馆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支持家庭教育的生力军。阮冈纳赞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的时间和设备情况怎样,也不论看管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工作者。”[7]可见,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是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

图书馆支持家庭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充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鼓励全民阅读,增强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宣传,鼓励全民阅读,增强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提出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以来,群体性的读书活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文化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例如,我国许多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等节日都会集中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为人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图书馆虽然在阅读推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仅仅限定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只有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社会公众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营造社会读书氛围,使人们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从而形成越来越多的学习型家庭。对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开设家庭教育资源阅览区。

资源建设和整合是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馆藏中涉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源多种多样,既有纸质书刊、光盘等实体资源,又有大量电子资源、音视频资料等,图书馆可以把不同载体类型的教育资源统一整合到家庭教育专题下,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信息。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都非常重视资源的整合,实现了一站式检索,为人们全面获取某一主题的信息带来了便利。图书馆也可以把某专题的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等实体资源统一整合在某个空间内,开设专题资源阅览区,同时配备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使社会公众在一个区域内就可以获得某个专题的全面信息。例如,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中心即教育专题阅览室,资源载体类型包括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及线上资料库;内容包括教育类的一般参考资料,语文教与学的参考资料,学前及家庭教育资料,本地及海外关于教育与语言学的试卷、课程纲要及能力评核资料,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多媒体及电子资源,本地及外地的教育类期刊。教育资源中心为人们获取专题教育信息带来了便利。因此,图书馆可以面向家庭服务,开设家庭教育资源阅览区,囊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光盘、图片、音频、视频及各种电子资源信息,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与支持,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与环境。做好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工作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家长常常感到困惑,这时图书馆开展针对家庭教育的咨询与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系列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而为家长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提供平台。通过参加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可以了解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成长特点与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都开展了这方面的讲座,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家长培训班,组织馆内精干力量或聘请一些教育、心理、医学等方面的专家或教师,对家长教育、养育子女的行为进行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养育子女的能力与水平。其中,对家长的阅读指导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应重视对家庭阅读的指导和家长的培训,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服务。国外许多图书馆还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计划等。例如,俄罗斯各级各类图书馆都设专人编写适合各年龄层的阅读大纲,为各年龄层、各类家庭提供所需信息,其既有0~6岁的亲子阅读大纲,也有为7~18岁青少年制订的读书计划[8],从而为家庭阅读指导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帮助孩子健康发展。重视新技术、新媒体服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过去,读者只有到图书馆才能获取资源和享受服务,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利用网络打造“家庭虚拟图书馆”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延伸至家庭,使读者在家里就能得到所需的资源与服务。例如,天津图书馆推出的“家庭虚拟图书馆”,把更快捷、更全面、更有效率的图书馆建到读者家庭,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全天候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图书馆为家长和孩子获取资料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也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咨询问题。再如,美国加州亚帕勒顿公共图书馆专门开设了“家庭因特网”(familyIn-ternet)的网页,向家庭介绍各种馆外相关信息资源,包括少儿图书、录像带及少儿节目等[9],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资源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孩子及时获取一些优秀图书、视频等信息,以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家庭虚拟图书馆”为家庭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但是仍需要不断完善。#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家庭虚拟图书馆”还应该增加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设置一个家庭教育专栏,汇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并使其成为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利用数字电视将资源与服务送入家庭目前数字电视已成为受众面广、传播迅速的又一新型服务平台。因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优势,构建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知识传播与服务网络[10],通过数字电视把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和视频讲座推送至每家每户。例如,国家图书馆推出了电视图书馆服务,根据馆藏资源和服务特点,先期推出了以“文津讲坛”、“经典流觞”为代表的视频点播类节目,随后以“馆藏精品”、“图说百科”、“书刊推介”栏目等信息揭示类服务及为大众提供京城文化信息的“文化动态”等,丰富了家庭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家长与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其中,“教育专题”讲座对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大有裨益;“经典流觞”栏目是以少年儿童及中青年受众的个性需求与求知偏好为出发点进行内容组织的,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知识需求,可以为其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利用数字电视的图书馆服务使人们在家里就能方便地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无论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还是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终端形式,其优势显而易见,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然而,国家图书馆是与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推出的这项服务,用户所处的位置如果没有被歌华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就无法收看这项节目,这使服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全国很多地区不能收看到这样的节目,限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降低了其保障水平。笔者希望,在多方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尽快做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使全国各地的家庭都能在家里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帮助。

第4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欧盟;信息技术;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3-0084-04

2010年,“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通过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欧盟数字行动纲领”(Digital Agenda for Europe)。基于此,欧盟各国陆续出台了符合各自国情的鼓励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发展的国家战略。2011年5月,欧洲“教育、视听和文化执行局”(the 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发表《2011欧洲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创新的关键数据》,这份新报告提供了重要的指标和具有相当价值的认识事物的视野,即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以支持其学习;提升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水平以支持学生学习;发展中小学生家庭信息技术以支持学生学习。本文以欧盟各国国家层面上出台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切入点,对欧盟国家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欧盟国家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以支持其学习

“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明确了两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信息素养被界定为“恰当地访问、评价和使用信息,以及管理来自各种资源信息的能力,并围绕信息的访问和使用,对伦理/法律问题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媒体素养被界定为“利用、访问媒体,理解和批判性评价媒体及其内容,以及在各种背景下进行交流的能力”。作为备受期待的教育成果,几乎各个国家在他们的国家教育指导性文件中都包含有培养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相关条文。有些国家还认为应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进行评估,有些国家只认为应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估,有些国家只认为应该对学生的媒体素养进行评估。要求评估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英格兰)、比利时(德语社区)、爱沙尼亚、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只提出评估参考意见的国家有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瑞典、芬兰、立陶宛、丹麦、德国、捷克共和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塞浦路斯。

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总称),被认为是获得基本技能的先决条件,它既是一门特殊学科,又是一门交叉课程。欧盟委员会把数字修养作为未来十年学生能力修养所追求的目标。表1着眼于2009/2010年欧盟国家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各个国家在初级(ISCED1)和中级(ISCED2-3)教育阶段的国家指导性文件中,至少涵盖部分表1中所列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例如,“计算机使用”和“信息检索”的学习目标已经被各国所采纳,成为其指导性文件中明确的教育目标;“Office使用”也几乎是各个国家要求的课程目标;“移动设备使用”被约一半的国家指导性文件所要求,而纳入初级教育阶段的国家较少;“使用移动设备”、“程序设计技能”和“使用社会媒体”通常是中级教育阶段国家指导性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在初级或中级两个教育阶段指导性文件中列入全部培养目标的国家是:保加利亚、德国、希腊、西班牙、拉脱维亚、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和联合王国(威尔士和苏格兰)。一些国家信息技术学习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学习目标覆盖范围较宽,例如:爱沙尼亚强调计算机游戏和数据库分析,拉脱维亚和联合王国注重数据库分析,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是西班牙、法国、匈牙利和联合王国的学习目标。

表1 2009/2010年欧盟各国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国家性指导文件中信息技术学习目标

欧盟国家发展中小学计算机与网络以支持学生学习

(一)中小学校计算机发展

各国学校进行网络、设备和软件建设,是为了高效服务全体学生和教师。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指导性文件中都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设定了一系列发展指标,确保“每所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是一个关键指标,这个指标与“每台计算机的学生量”共同衡量学校的发展状况。这种组合指标不仅保证了每台计算机合理的学生数,也保证了学校间的均衡分配。

2007年,许多欧盟国家平均四名在校四年级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八年级平均两名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如图1。其中,丹麦初级教育阶段和联合王国(英格兰和苏格兰)中级教育阶段,每个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在意大利(八年级)和奥地利,学生和计算机的使用比率是6:1。与2000年比较,上述数字增长的幅度相当大。在2000年,欧盟国家在校平均年龄约15岁的20名学生共享一台计算机,希腊、葡萄牙和罗马尼亚则更甚,一台计算机有超过50名学生使用。

2009年,各国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改观,为了分析各国学校间计算机的分布状态,以研究其信息技术使用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状况,“2009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调查分析了15岁左右的在校学生和计算机比例分布。图2表示的是一个国家25%、50%和75%的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图中“--”、“-■-”和“--”分别代表25%、50%、75%。从图2可以看出,许多欧盟国家学校学生和计算机的比率为2∶1,占学生比50%。只有希腊、意大利、波兰、斯洛文尼亚、比利时(法语社区)、保加利亚和瑞典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总量存在较大差异。在这些国家,一台计算机对应4~8名学生使用。尽管如此,与2000年每台计算机对应25~90名学生相比,这些数字说明近10年里学校间差距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在2009年,几乎欧洲各国,至少75%的学生不超过4人使用一台计算机。西班牙、奥地利和联合王国体现了较高的计算机分布状态和相当高的计算机使用状况,以15岁在校生为例,每台计算机不足一名学生使用。

(二)中小学网络发展

对于网络而言,17个国家在其指导性文件中提出了学校均衡建设宽带的目标,如表2。很明确,这种宽带连接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所需的,诸如e-Learning、视听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应用或者使用交互教学软件和仿真软件,到2012~2015年,学校对完成宽带覆盖目标非常期待。另外,有1/3的国家把学校网站视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标。一些国家还设置了另外一些发展指标,例如:德国和斯洛文尼亚监控可利用的数字教育材料的数量或课堂中所使用的不同类型软件的百分比;西班牙国家信息技术计划“Escuela2.0”的目标是给每位五年级的学生提供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实现无线网络连接;在葡萄牙初级和中级学校,到2010年底在每个教室要安装一台投影仪,每三个教室安装一个交互白板,并有宽带连接;匈牙利在其国家“2007~2013社会基础设施实施计划”中详细说明了公共教育建设规划,包括具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增加的数量和相关的工作站,减少每台计算机使用学生数,增加每1000名学生拥有Internet和信息技术教室的数量,并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在具有8个以上班级的义务教育学校和中级高年级教育的学校建设至少一个由20台计算机构成的计算机实验室,包括一台打印机和一台投影仪;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每台计算机与使用教师的比例和教室工作站也被作为发展目标。

表2 2009/2010欧盟各国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使用方面部级指导性文件中阐述的发展目标

欧盟国家发展中小学生家庭计算机与网络以支持学生学习

(一)中小学生家庭计算机发展

欧盟委员会认为,家庭计算机与网络发展对支持学生学习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这在欧盟各国已成为一种普适的理念。各国官方教育指导性文件建议学生把信息技术用于课内外活动(包括家庭作业),因此,家庭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就成为欧盟教育发展的关键指标。调查显示,在2006年,欧盟各国因儿童因素平均75%的家庭有一台计算机,但国家间存在差异性。在德国、芬兰和瑞典,超过95%的家庭因儿童因素购置计算机,但在罗马尼亚这一数字仅为34%。到了2009年,除了斯洛文尼亚这个数字仍持续保持在92%以外,其他国家儿童可使用计算机的家庭百分比都有所增加,有些国家这个数字增加的幅度还相当大,例如,在罗马尼亚,这个百分比已经从34%增加到58%。在相当多的国家,2009年由于儿童学习需要购置计算机的家庭百分比正在接近90%。

1. 人均GDP与家庭计算机发展的相关性降低

人均GDP与家庭计算机发展的相关性降低,说明欧盟委员会的发展家庭计算机以支持学生学习的理念已达成社会共识。在2006~2009年间,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国家经济状况是使用信息技术家庭数量增长的指标,人均GDP较高,就会有更多的家庭购置支持学生学习的计算机,但一个国家人均GDP的多少与具有未成年儿童家庭购置计算机的相关程度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显著降低,现今,即便人均GDP相当低的国家,因儿童学习需要而购置计算机家庭的比例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2006年,大多数国家60%~80%的家庭有一台计算机,而到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80%~100%。因此,本来对计算机的使用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均GDP在今天其相关性显著降低,相关系数在2000年是0.95,2006年是0.64,2009年是0.54。

2. 公共财政支持与家庭计算机发展的相关性降低

为了实现家庭计算机支持学生学习的目标,8个国家——马耳他、罗马尼亚、西班牙、丹麦、英国(英格兰)、法国、比利时(德语社区)和葡萄牙,利用公共财政支持家庭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但形式多样,其中有6个国家——马耳他、罗马尼亚、西班牙、丹麦、英国(英格兰)和法国,通过直接的公共补助金提供专项支持,比利时通过减轻税费对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提供支持,葡萄牙对上述两种方式都提供支持。许多国家要求私立公司对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购置要提供折扣。研究显示,家庭计算机的购置与所提供的公共财政支持及其支持类型相关性不大,支持与否不影响家庭对计算机的购置。近乎所有家庭都有计算机的三个国家——芬兰、荷兰和德国,没有提供公共支持;而98%有计算机家庭的丹麦为家庭提供了公共补贴。罗马尼亚作为人均GDP最低的国家,其国家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因此,欧盟公共财政支持不是影响家庭购置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绝对因素,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理念逐年提升。从芬兰、荷兰和德国的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和公共财政支持的关系即可得出这一结论。

(二)中小学生家庭网络发展

有儿童的家庭使用Internet的程度日益提高,但国家间仍然存有差距。2010年欧盟战略报告显示,有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接入Internet的数量在最近十年有大幅度增长。图3显示,这一数字在各个国家都在增加。随着一些国家计算机的应用,包括德国、卢森堡、荷兰、芬兰和联合王国,网络接入是革命性的。在希腊和罗马尼亚,60%的家庭已经接入Internet,从2006年开始至今,接入Internet的家庭量增长幅度是较大的。捷克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接入Internet的家庭量从2006年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到2009年已经超越或处于同等水平。

总之,欧盟国家从2000年至今,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有很大的改善,从理念到技能以及基础设施,这对推动欧盟国家未来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Mumtaz, S.,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2000.9(3), pp. 319-342.

[2]Malan, S.P.T., The 'new paradigm' of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i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Family Ecology and Consumer Sciences, 2000.28, pp. 22-28.

[3]Pelgrum, W. J., Obstacles to the integration of 信息技术 in education: results from a worldwide educational assess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1.37, pp.163-178.

[4]Voogt, J. and Pelgrum. H., 信息技术 and Curriculum Change[J],Human Technology, 2005.1(2), pp. 157-175.

[5]European Commission.“Key Data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ICT at School in Europe 2011”[R].in May 2011.

第5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论文题目: 浅析北京社区户外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1.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本部分能够说明本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即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单亲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来分析单亲家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情况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政策,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改善单亲家庭生活情况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

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浅析北京社区户外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为例说明:

全文拟分五个部分来研究北京社区户外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其中第一部分将阐述研究社区户外媒体的意义: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户外媒体的高速发展,但社区户外媒体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宣传及服务功能。

第二部分将综述北京社区户外媒体的特点及现状,让人们对北京社区户外媒体的现状有所了解。第三部分将对制约北京社区户外媒体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拟从社区户外媒体所受到的各方面制约来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根据现在的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发展对社区户外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将重点介绍数十种会在社区大量普及的新型媒体及其所采用的新技术。

第五部分将得出本文的结论:将通过预测互联网、无线通信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从而得出未来社区户外新媒体与其它媒体将相互溶合为一个整体,成为真正的多媒体,并最终支持新兴虚拟系统的视、触觉控制技术。

4、主要参考文献

[1]〔加〕埃里克 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1-315.

[2]陈培爱 覃胜南.广告媒体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6-160.

[3]〔美〕约翰 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M].周勇 张平锋 景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9-331.

[4]特里 K.甘布尔 迫克尔 甘布尔.有效传播[M].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442.

[5]蒋宏 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9.

[6]曾小彤.国际广告[J].渠道的盛宴——2007户外传媒市场的细致盘点,2008,2(194):116.

[7]林旭峰.国际广告[J].瞻前顾后:谈谈2006~2007年的户外广告,2007,4(184

[8] H. Morris,D.F. Kuratko.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within organization. New York, HarcourtPress,2001

[9] Antoncic B ,Hisrich RD. Intrapreneurship :construct refinement and cross cultural validation[J ] .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1 ,16(5)

5、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1

确定具体选题

2

撰写、提交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

3

准备资料、撰写修改论文

4

论文定搞、打印装订及答辩准备

第6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亲子阅读 新兴城区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38-02

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首次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文献查阅显示,国内外学者对亲子阅读的价值、影响因素和指导策略均有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文化环境、地理位置优越的主城区,针对新兴城区亲子阅读的研究甚少。新兴城区是处于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由处在城市边缘的区县经过开发建设发展起来的,具备了一定城市功能形态的行政区域。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包括孩子及家长的基本情况(如孩子的性别、年龄,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和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阅读条件创设、阅读指导策略等。问卷编制后,随机选小中大班发放45份问卷进行初测,之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并请相关人员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问卷发放采用有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月8日――1月13日在南通市港闸区的三所幼儿园发放,包括集体办省优质幼儿园、公办市优质园、民办合格园不同级别的幼儿园;共发放问卷710份,回收问卷649份,有效问卷613份。其中,男幼儿329人(占52.4%),女幼儿284人(占47.6%),小班幼儿157人(占25.6%),中班幼儿216人(占35.2%),大班幼儿240人(占39.1%)。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发现。

1 新兴城区幼儿园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

1.1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和对早期识字的态度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亲子阅读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看到了家庭中早期阅读的独特价值:有75%的家长不同意“亲子阅读就是家庭早期识字,不识字怎么阅读”的观点,直截了当地指出提前识字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甚至会让孩子讨厌阅读;还有家长提出识字其实只是阅读过程中的副产品,识字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他们对早期识字没有盲目的崇拜,也不强求孩子多认识汉字。15.5%的家长不完全赞同“亲子阅读就是家庭早期识字,不识字怎么阅读”,9.5%家长同意此观点,认为“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先识字,才能去阅读”,“认识的字越多,孩子的求知欲望就越强烈”,“孩子会认字,就可以自己阅读,家长可以解放出来做其他的事”,“早晚都要识字的,晚学不如早学”。

可见,对于亲子阅读还有部分家长仍然“目的不纯”,觉得阅读的目的就是看书、识字,而抱有此类期望的幼儿家长基本上都是初中学历,也许是由于自身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没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传统的识字崇拜使得这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及早识字,及早成为“有文化的人”。同时持此观点的46%的幼儿来自于中大班――越是幼小衔接的年龄,家长越是考虑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1.2幼儿和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

调查显示,有59%的孩子喜欢阅读,尽管现在电视、电脑及其他电子媒介的阅读产品较多,但阅读图书这种传统的方式、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还是受到幼儿的欢迎;62%的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且母亲是幼儿选择的主要阅读者。大多数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家中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以母亲居多(占52.2%),这与孩子选择的主要阅读者相一致,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还是起到主导作用,父亲的教育角色相对较淡漠。

在对亲子阅读价值的态度取向上,64.9%的新兴城区家长认为“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45.2%的认为“可提高孩子看图理解的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40.6%的家长认为“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丰富生活经验”,35.7%的家长认为“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33.3%的家长认为“可增进亲子感情”,还有26.9%的认为“可提前教孩子学习识字、学习写字”。

由此可见,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价值取向还是比较正确的,早期阅读重在阅读兴趣的养成、阅读习惯的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也是家长认可的价值,而我们所看重的亲子感情的增进与加深则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有将近1/3的家长亲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提前识字、写字,“识字崇拜”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现在的家长依然有影响。

2 新兴城区家庭中亲子阅读条件的创设

2.1亲子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阅读是需要在空间中展开、在时间中推进的。调查发现,91.2%的家庭选择有固定的场所和幼儿一起看书,其中在客厅阅读的占48.8%,在书房阅读的占24.9%,在床上阅读的占20.4%,没有固定场所的仅占0.8%。

在阅读时间上,48.1%的家长和幼儿阅读的时间不固定,能坚持每天和幼儿一起阅读的家长仅占10%,36.9%的家庭将亲子阅读的时间放在晚间入睡前。另外,44%家长“一周有3~4次和孩子一起看书”,28%的家长能“一周1次”, 还有16%的家长“一周不足1次”,能每天坚持的只有10%。

亲子阅读是在任何公共场所中的阅读都无法替代的,经常性的亲子阅读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还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情绪发展稳定。为此,家长最好能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调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鼓励孩子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并大胆提问,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2亲子阅读的材料

调查发现,新兴城区的家长给孩子选择图书主要是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阅读兴趣(38.3%),其次是家长自己的兴趣和主意(35.1%),幼儿园教师的建议占37%,邻居、朋友的介绍,电视、报纸传媒等的宣传则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些家长经常和孩子看的书是每页有多幅画面的彩色图画书(47.7%),这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立体彩色图画书”“每页只有一幅画面的彩色图画书”。

这些家长和幼儿阅读的书籍中,中国古代诗词、根据动画片改编的图书排在最前两位,古今中外的童话书、以学前儿童为读者的期刊杂志次之。可见,这些家长对于图书的选择考虑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动画片转换成图书阅读,幼儿在心理上可能比较容易引起共鸣,能较快、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但也较为保守,依旧看重“古代诗词”的教化作用,认为“喜欢看动画片,根据幼儿所熟悉的电视节目改编的图书自然受到幼儿的欢迎”。未来,新兴城区的家长应拓展图书选择的类型。

在对材料的使用上,57%的家长对图书的使用频率为读

2-5遍,19.6%的家长会“读5-10遍”,可见家长会重复利用已有的读物。但是,家长多在阅读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其他时间里能‘经常和孩子谈论已看过的书’的家长占16.8%,这表明大部分家长还没有形成和幼儿分享阅读的习惯。从总体上来说,家长对幼儿读物的使用率不够。

3 新兴城区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对于“亲子阅读是否有阶段性计划”的问题,46%家长选择没有,手头上有哪本书就和幼儿看哪本书,只有4.8%家长有明确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在具体的主导方法上,62%的家长选择“边讲故事边指图画”,55%的家长使用“朗诵感受法(家长朗诵,帮助幼儿欣赏和感受阅读作品)”和“观察理解法”,这表明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照着读物上的文字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上,19.1%的家长“主动向孩子提问”,39.5%的家长在阅读中“既主动向孩子提问,又回答孩子的提问”,说明六成的家长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孩子的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的能力;但也有24.3%的家长“很少主动提问,只回答孩子的提问”,17.1%的家长“只将书读完,不与孩子交流”。

可见,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

4 幼儿家庭状况对亲子阅读的限制

调查显示,本地幼儿252人,非本地幼儿361名,外来务工人员占59%。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早起晚归的作息时间,使得家长更多关注于孩子的温饱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对于教育的期望多寄托于幼儿园。可想而知,家长在亲子阅读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技能十分有限。

从调查结果看,家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初中学历占53%,高中学历占28%,大专及本科学历占19%;拥有幼儿图书20本以内的家庭占76%,20-50本的占18%,50本以上占6%。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行为特质与家长的学历存在显著相关,即高学历的家长给孩子购买的图书较多,在亲子阅读中表现出更多的支持与坚持性。此外,家长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亲子阅读的效果,学历偏低的家长由于知识水平的制约,难以选择适宜孩子的阅读材料,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及榜样作用,孩子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教育漠然置之,致使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第7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这给整个价值键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巨大挑战――从服务供应商到分线盒制造商以及两者的软硬件供应商,无一例外。本白皮书将主要讨论家庭视频体验中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组成部分――即图形用户界面(GUI)。

我们将探讨图形用户界面对成就下一代家庭视频体验至关重要的原因,以及必不可少的硬件和软件。

最后,我们将考察ARM及我们的合作伙伴正全力开发的最新技术,这些技术将为2009年及以后实现数字家庭创造条件。

1数字家庭用户体验的演变

1.1 准高清――提升屏幕分辨率

如今,找到一台屏幕分辨率不足1920x1080的非“HD-ready”(准高清)新电视越来越难。在美国及欧洲,模拟广播信号即将退出舞台,这一趋势有力地促进了人们购买高清电视的欲望。

屏幕分辨率的提高意味着,在32位/像素下,像素通量和比特率将大幅提高,1080p的高清屏幕要求60 Mb/帧以上的带宽。这就为图形子系统运行简单的图形过渡或用户界面效果构成了巨大挑战,我们后文将看到这一点。

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以高清频道和蓝光DVD形式提供的高清内容,而且需要将广播视频以外的内容摆上高清屏幕。

1.2 身不离座的浏览、以IP为中心的互连家庭

据思科预测,到2012年互联网的使用量将比2008年增长75倍(资料来源:思科,2008年10月举行的机顶盒大会),而有线电视接入和IPTV则是这一趋势的巨大动力。

通过YouTube一类网站的视频消费呈爆炸式增长,促使有线电视运营商引入网络服务,提高IPTV的普及率。2010年,用户将可以从众多的广播和按次付费频道、预录数据、网站内容中从容选择,甚至可以将自己的个人视频、照片和内容上传到网上――面向大众市场的身不离座的浏览体验将在此年成为现实。

几乎“无限”的内容大量涌现,为内容的个性化提出重大挑战,体现在如何向您呈现自己喜欢的选择,如何以便于浏览的方式组织这些选择,如何确保定向广告切实可见、引人注目且易于访问等方面。

实现身不离座浏览体验这一愿景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以清晰、直观、引人的方式将用户吸引到内容和广告上――这将是基于屏幕的任何家庭视频解决方案的致胜法宝。

1.3 眼球争夺战――高清电视用户界面

对于电视用户界面将如何永久性地改头换面,例子数不胜数。对于为新的高清家庭媒体系统支付数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的您来说,像下面一样的节目指南――2009年高级节目指南的典型样式――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的用户界面无法管理将来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海量内容,无法全面支持互动或下载型应用。更糟糕的是,这种界面甚至没有采用多种现有设备业已使用的技术。

至关重要的是如何以个性化的方式向用户呈现内容,使其可以方便地从众多的广播电视、预录视频、互联网数据和视频以及家庭自制视频和照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节目指南正演变成用户的定制“主页”――由此为扩大广告覆盖面、提高讯息传播频率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样,通过简单、美观的用户界面将用户吸引到此类广告上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需要在底层数据库中融入一定的智能,还需要以精心设计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在用户眼前。一种方法是用定制型小部件(widget)将信息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并允许用户对屏幕进行定制。可以利用简单的窗口混合技术和透明效果(以显示下层窗口),来打造悦目的外观,简化屏幕导航。

以下示例显示了如何在用户“家庭屏幕”上将定制型假日照片和天气小部件与广告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图2所示,呈现大量数据有利于大致了解有哪些内容可供选择,但是,对高级用户界面来说,某个对象或应用的无缝缩放能力也同等重要。

在用户界面中,对用户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可靠性――用户界面必须以一致、直观的方式达到用户的预期,必须能使用户快速访问意向内容,最重要的是,要简单易用。

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用户界面必须“性感十足”。这已成为吸引眼球之战中的一个关键战场。观众已经通过体育、新闻及其它广播节目,接触到了大量的3D过渡效果。3D用户界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量消费电子设备上――从最新式的手机到便携式导航设备、打印机、相机,甚至数码相框――应用调整、偏移、倾斜、缩放等效果,增强照片或相册搜索功能,利用3D技术营造一种“游戏一般的”内容导航体验。随着设计精美的用户界面在数字家庭中的日益普及,缺少这样的用户界面将成为不可想象之事。

1.4 狐狸先生,盒子中是什么――2010年的机顶盒中

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数字家庭中的其它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加,实现桌面电脑一样的多媒体体验不但可能,而且势在必行。

硅工艺尺寸不断缩小,使得可以在更小的硅面积内实现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最终导致成本降低)。

多重处理CPU已然面市,性能达1000 DMIPS以上,并具有深度片内缓存和浮点支持能力。在大众化消费设备中,GPU正变成现实,将可带来3D图形体验,实现视频和图形的高级混合。

存储器成本不断下降,闪存和RAM推陈出新,使得在设备内部存储大量内容成为可能。

同时,本地连接通量也节节攀升,基于家中MoCA、HPNA V3、HomePlug AV及DLNA兼容软件栈的USB 2.0高速家庭网络的普及是其原因,这些为从数字家庭的多个设备访问视频和网络内容创造了可能。

1.5 图形加速及对GPU的需求

高清电视需要处理的像素量本身即意味着,即使简单的渲染任务也需要GPU。例如1,从480i标清转到1080p高清电视时,一次简单的2D位块传输所需要的CPU周期数和内存存取次数会增加10倍左右。

另外,用户对高清屏更高的品质预期也要求增加单位像素的处理量:例子包括高品质图像重调、多层透明、全屏抗锯齿,以及景深、倒影、衍射等高级视觉效果。传统的嵌入式CPU不太适合这类工作,而传统2D位块传输器则不够灵活,无法应对特色要求。

图4所示用户界面即采用了符合OpenGL ES 3D图形标准的特色功能。

这种用户界面下,封面图像、倒影、文本和背景总共只需要100至200个三角即可。然而,对于30帧每秒的1080p高清电视,原始像素填充率绝对不能低于120MPix/s 。其中,至少50%是双线性或三线性过滤纹理数据。

结果,仅仅是过滤运算(不包括透明/混色),每秒就共需读取360M左右的24bit像素(至少1.1Gbyte/s) 和理论上不低于3.2 GFLOPS。

显然,通过CPU或现有2D位块传输器来完成上述工作是极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用GPU来处理这类工作要简单得多。例如,ARM推出的Mali系列GPU可以极其高效地执行三线性过滤,而专门的内置缓存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纹理带宽用量。Mali也支持双线性过滤,不会使性能受到丝毫影响。Alpha混色同样免费提供,支持额外纹理读取和混色,如上例倒影所示。

某些情况下,对输出像素的要求可能稍低,但每个像素的处理量却可能更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常见用例之一是在视频流中应用3D过渡效果,如图6中的翻页效果,但这里存在一个困难。

GPU处理的数据通常是RGB格式。视频解码器通常产生YUV格式的数据,在内存和带宽利用方面效率更高。从YUV格式转换为RGB格式需要消耗大量的带宽(即功率)和CPU周期。

虽然可以在GPU中为YUV数据提供硬件支持,但需要支持的YUV格式有多种。一种更灵活的替代方案是利用Mali等下一代GPU可编程的特性,编写效率极高的片段着色程序,每像素只需2-3个周期,即可在GPU上将YUV格式转换成RGB格式,包括对比度、亮度、饱和度控制。这样,GPU可以直接读取YUV数据,用于2D和3D效果,而无需通过单独的转换程序。

接下来考察下面的下一代OpenGL ES 2.0用户界面(由TAT AB提供),其中即利用了可编程3D图形硬件。

其中,需要进行YUV色彩空间转换,以将视频数据拉入图形管线。该用户界面效果还包括实时对比度、亮度和饱和度调整、衍射效果以及景深/模糊效果。

同样,所有运算均可由GPU高效地处理,比如Mali系列中的片段着色器。例如,在单个周期中,一个双核Mali-400 MP可以在纹理过滤、混色、抗锯齿等运算之外,执行多个着色器运算。

尽管有些更具吸引力的效果可能要求极高的像素率,但可以带来令人惊奇的过渡效果,彰显用户界面与竞争解决方案的差异。例如,下图所示放射模糊过渡效果即广泛应用在高端游戏中,在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包中也是屡见不鲜,可以轻松为前例增加10倍的高清电视像素。

2小结

随着几乎无限的内容迈入数字家庭,再加上“Apple效应”的影响,用户界面的质量和诱人魅力成为左右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内容的访问过程的个性化和简化,到应用酷美的过渡效果,用户体验将成为2010年数字家庭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性能要求达1G像素每秒,功耗要求比典型的桌面电脑低100倍以上的条件下,图形处理器将在这种演变中扮演中心角色。

幸运的是,这种技术已经研发成功,硅供应商和OEM厂商已开始部署高级GPU设计,比如面向大容量机顶盒和数字电视的Mali-200和Mali-400 MP。

争夺观众眼球的这场战争已然拉开序幕。对用户来说,这是条好消息,他们将成为视听体验革命的见证人;2009年及未来,GPU的大规模部署必将使数字家庭焕发活力、光彩照人。

参考文献

[1 ]若是负载分辨率线性调整,位块传输将导致2次内存存取(读写各1次)

[2] 120MPix/s来自以下假设:屏幕上overdraw为1.9倍:1920*1080*30帧每秒*1.9overdraw~= 120MPix/s

[3]每秒360百万像素,其假设是,50%的纹理化像素经过双线性过滤(读取4个纹理元素),剩下的50%经过三线性过滤(读取8个纹理像素)。可推广到每纹理化像素读取6个纹理元素。

背景可能采用纹理化,也可能是产生渐变效果的片段着色器。假定存在一种效率合理的应用,其中,仅有约50%的像素经过纹理化处理。(注意:低效应用可轻易在背景上浪费掉一个全1920x1080纹理):120MPix/s * 6个纹理元素每像素 * 50%纹理化像素= 360MTex/s

[4]对于纹理过滤的计算成本,我们假定双线性过滤为每24bit像素33次浮点运算,三线性过滤为75次浮点运算。假设双线性和三线性过滤各一半,则得到:(75+33)次浮点运算* 双线性和三线性各50% * 120MPix/s * 50%纹理化像素= 3.24 GFLOPS。

第8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资源 农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还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家庭、社会这些更为实在的广阔空间促使学生来学语文,用语文,也就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

语文课外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取学习内容,自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理应占主导地位,不过,语文课外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拓宽、延伸的作用,有效的课外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首先老师要端正思想态度。农村小学的老师与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亲缘关系,或者是乡邻关系,有时候老师会认为平日都很熟悉,无须与学生交流。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心理学家指出,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以外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在他面前什么都可以言说的老师;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只知道传授书本知识的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课外与学生谈心交流,进行课外学习的指导呢?而且,农村小学生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甚至是出国打工的孩子特别多,他们的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辈的长者,这些人多数又不识字或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监督孩子完成自学任务的责任。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老师不能无动于衷,应该主动承担起指导孩子完成语文课外学习的责任,对孩子的课外学习时间上的利用和自学情况切实做出方法上的指导。

其次是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书,练字。通过对农村和城镇小学生的调研考试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生的整体书写较差,阅读面较狭窄。前面已经谈到,农村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相当数量,即使父母都在家,他们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孩子读书、练字。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小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规律,并对他们的读书和练字作出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也并不是说非得加重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培养他们读书、练字的兴趣,指导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读书、练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指导小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四配套工程”为农村小学提供了上万册图书,不能只藏在图书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学生的挈友吧!”

第9篇:数字家庭指导意见范文

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学校,就召开学生家长会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不少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一是召开次数偏少,每学期平均在1.4次左右;二是时间固定,学期初和期中考试后召开的占90%以上;三是内容单一、陈旧,绝大多数家长会开成单纯的学习动员会和“考试成绩会”;四是形式呆板,往往是班主任讲,家长听;五是出发点欠妥,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对优生分析过多,致使差生家长很少到会。如此等等,影响了家长会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开好家长会?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即家长会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家长会至少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的:

一、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如何进行教育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通过学生渠道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了解情况的良好时机。

通过家长会,教师要了解如下情况:

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

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问卷调查,也可以在谈话中完成。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不过,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会议主持者,应该慎重地进行这种交流。为了节省时间,要注意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集中;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

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做这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办好家长学校。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日程。

2.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情况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因此,班主任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

3.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理解孩子,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四、阐明、宣传有关政策,增加理解,消除隔阂、误会。例如,利用家长会宣传《义务教育法》,对辍学就工等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再如,家长对学校意见最大的是收费问题,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学校及上级有关政策不清楚。教师应在家长会上讲明为什么收费,哪些费用该收,并欢迎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另外,还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等。

家长会忌“家长制”

很多家长会的基本程序是:校长向家长们灌输些怎样教育孩子的大道理;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他们如何辅导孩子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发本班乃至全校同年级学生成绩排名表,有的甚至在排名表表头美其名曰“龙虎榜”,意为校园是一块龙争虎斗的地盘。

这样的家长会,使得校长成为“名誉家长”,班主任成了“第一家长”,各科任教师成了“第二家长”,成绩表成了不发言的“实权家长”,父母成了“末位家长”。在这么多“家长”的管束下,我们的孩子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怎能自由健康地成长呢?

家长会这样开,显然是不合适的。看了“龙虎榜”之后,那些分数低的学生的父母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他们的心理也是很不平衡的,而所有这些都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

在这样的家长会上,信息的交流也是单向的,即校方向孩子的父母单向传递信息,家长只有听的权。怪不得有人说,家长在家长会上成了“录音机”。造成这种单向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均以教育者自居,认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无知的,至少是比教师要差些。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家长会上,只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同时,老师们还在接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所以校方的各位“家长”总是谆谆教导孩子们的父母如何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学生的父母认定老师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否则自己的孩子就会享受“优厚”待遇。所以,中国学生的父母在家长会上没有地位。教师与他们之间不存在平等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孩子归老师管

,自己也就成了老师的部下,随时听命于老师的指挥。

故此,很多家长会,气氛总是那么严肃,老师们板着脸,孩子的父母也很难见到笑容,好像在对学生作缺席审判似的。在会上,老师们俨然一副法官的模样,数说着学生的过失。在国外,家长会的气氛及形式跟我国相比,有诸多不同。

德国的家长会实际上是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感情的会议。开会时没有人作报告,也没有人谈论考试或成绩等话题,更没有人把学生的成绩互相比较。他们认为,孩子们实质上不存在好和差,只是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特长而已。校方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潜质和特长。校方、家长、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长大后愿意和适合作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家长会的主题。这样的家长会,气氛是轻松活跃的。

在日本,家长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还有不固定的,包括专题交流会、课外知识交流会以及临时家长会等。

家长会到底怎样开,具体的模式没有定论。但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一、弄清四个基本问题

1、家庭的职业类别。

家庭的职业类别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客观指标。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使得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都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自觉程度的和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别。家长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子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2、家长的文化程度。

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文化程度高,就能主动指导子女学习,中等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成绩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来说,往往由于自身无力指导,而只能听任自便,并且我们在现实中发现,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与学生品德面貌存在着极高的相关。

3、家庭的经济状况。

如果家庭比较贫困,生活水准在温饱线以下,就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这将严重影响着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身心发展。相反,过于优裕的家庭条件也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如聚众吃喝,进出游戏歌舞厅等。

4、家庭的自然结构。

常态结构家庭的子女一般可健康发展,这里主要对非常态家庭情况加以了解。一是离异家庭,二是缺损家庭,三是收养家庭。这些非常态家庭可能对孩子学习成长有精神负担,而且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

1、分门别类、科学指导。

学校要把与家长的联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师把与家长的结合作为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所有学生的家庭分门别类,指导其家庭教育。对文化程度较高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最好建立联系卡,定时互通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最好建议政府照顾一点,学校从助学金中解决一点,也要求学生家长或个人通过勤劳致富解决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当家庭经济状况高于适中水平时,提醒家长在为其子女提供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节制,同时为之创设必要的锻炼、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

提出理智的要求。对非常态家庭的子女,学校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引起障碍的原因,用教师的爱弥补家庭的爱的不足。无论遇到哪种情况的学生和家长,教师都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发展。

2、指导家长要会爱子女。

家长爱子女天经地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必须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

3、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适中。

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成为普通人的居多,是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

怪味家长会

我最近布置了一个写作训练:

请为下句续写一个文段(字数300左右),要求综合运用心理描写的多种方法,表现“我”的特定心理活动。“雨夜,开家长会的爸爸快回来了,我独自呆在家里……”

学生作业交上来后让我大吃一惊:两个班100名学生中有97名描写的是“我”忐忑不安、担惊受怕的情绪:担心老师告状,害怕爸爸打骂。更让人震惊的是,这97名学生中有后进生,有中等生,更有不少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两篇短文就是这种情绪的充分体现: 一

“这个鬼天气!”我在心里诅咒着,推开窗户,街道上的路灯好像瞌睡人的眼,迟迟迷迷的。雨点啪啪地打在地上,偶尔有几个没带伞的行人从街上跑过,稀稀落落的车辆也懒洋洋地行驶着。忽而,一阵风袭来,冷气直往脖子里灌,我不由缩了缩脖子,赶紧关上窗户,来到桌前坐下,百无聊赖地打开书本,手机械地翻动着,眼睛里却没有看进半个字。“铛……”,我浑身打了一个寒颤,闹钟已指向八点了,它冷冰冰的,就像爸爸的面孔,双眼正逼视着我。我脑袋发麻,索性站起来,不停地来回踱着,不停地搓着双手,不停地自言自语:“老师又会告我什么呢?……爸爸会骂我吗?……”(某女生)

二 “雨一直在下,气氛不算融洽……”,张宇的歌在屋里萦绕,我瘫在沙发上,使劲摇着头,竭力想甩掉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但它却挥之不去。我无助地望着窗子,外面的雨滴飘落在窗玻璃上,流出一道道泪痕,玻璃上隐约映着我憔悴的脸、无助的脸、沮丧的脸。桌上的闹钟已指向八点,“糟了,一定是老师留下爸爸单独交谈,这回我死定了!”我的头上早就冒出了汗珠,这时手心里也沁出了冷汗。屋子里静得出奇,心房“咚咚”的跳动却清晰可闻。“噔、噔、噔……”有人上楼来了,我条件反射似地从沙发里弹起来,冲去开门,“哎,原来是隔壁的”,我又将自己埋进沙发里。这时却听见有人开锁进了门,霎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某男生)

第二篇是一位写作基础并不好的同学写的,却写得较精彩,其原因如他所说“都是真情实感、切肤之痛”。作为语文老师,我该为这种真实而高兴:而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却更该作深沉的反思: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会”变成这种怪味?

首先让我们看看主持家长会的一些班主任的表现吧。他们向家长介绍全班情况时,对好的倾向轻描淡写、少说略说,甚至阙而不论;对不良的苗头反复强调、大说特说,甚而夸大其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才能让他们“有忧患意识”。而在与家长个别交换意见时,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长处只字不提,对学生努力一言带过,对学生的进步不予肯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才能让他们“提高警惕,毫不放松”。而有的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家长过分责备,甚至在众多家长的面前。难怪有的家长一直认为班主任“请家长”就准是孩子犯错误了。

接着让我们看看参加家长会的一些家长的表现吧。有的家长参加家长会似乎就只是为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与班主任交换意见时,如果班主任多谈孩子的优点,详谈孩子的长处,他们就觉得老师对孩子了解不够深,要求不够严;甚至有的家长回家对孩子转述老师的意见时,只讲关于孩子不足之处的谈话,而只字不提老师对孩子进步的表扬之言,似乎只有这样借师道之威,孩子才不骄傲自满,才能不断追求上进。也难怪有的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惩治学生的法宝。

那么这种怪味家长会的结果呢?首先直接的就是作为学生的孩子会后轻则挨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