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数字与传媒技术全文(5篇)

数字与传媒技术

第1篇: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传媒生态;传播主体格局;媒介话语权

传媒生态,即传媒生态环境,主要指影响大众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内外关系或条件。具体而言,传媒生态是由传媒机构、传播主体及受众等构成的复杂的共生关系形态。大众传媒生态与社会环境和相关技术关联性很强:当代大众传媒生态以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为技术支撑,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媒介组织提供信息的方式及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呈现形式。大众传媒不断运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以迎合受众需求的改变,不断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了大众传媒生态的变革历程。

一、电子信息技术与传媒生态之间的关系

1.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信息技术指生产、运输、存储信息的技术,自古有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飞跃,从古时的印刷术到依托电力技术的电视、广播,再到信息时代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这也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性资源的过程。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其核心技术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多核化、集成化、微型化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反过来不断精细化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反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基本建成[1],文字、音频、图片、影像资料等可以统一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步入20世纪20年代,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机制。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各类网络新媒体大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新媒体的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卫星传输、实时传输技术的应用让世界连为一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者之间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4G,5G技术的应用,WIFI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张为移动端网络功能的丰富提供了条件,VR设备的普及化让VR新闻成为现实,AI的不断开发让媒体向“智媒”不断前进,人工智能将代替新闻工作者去执行数据收集等机械化、程序化的工作,云端信息储存让网络共建、多屏互动成为工作的新方式。没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新媒体是不可能呈现出这般“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的。多平台发展同样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为了扩大传播影响力,传媒机构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多平台联合传播信息以形成共振效应已然成为常态。当前时代还是一个“越走越快”的时代,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应用之间时间间隔极短,时代风口层出不穷,而网络新媒体代表的信息经济正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风口。

3.大众传媒生态及其技术支撑传媒生态,即传媒生态环境,主要指影响大众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内外关系或条件。具体而言,传媒生态是由传媒机构、传播主体及受众等构成的复杂的共生关系形态。大众传媒生态与社会环境和相关技术关联性很强:当代大众传媒生态以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为技术支撑,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媒介组织提供信息的方式及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呈现形式。从门户网站、电子新闻报到社交媒体、算法推送和“三微一端”,再到面向未来的VR沉浸式新闻和“万物互联”,信息呈现形式由单纯的文字、图片到文、图、视频、音乐综合,再到综合性的“体感式”虚拟体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与信息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主导性也不断增强。大众传媒不断运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以迎合受众需求的改变,不断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了大众传媒生态的变革历程。

4.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我国传媒进入融媒体时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融媒体时代已然来临[2]。当今时代仍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传统媒体相对自媒体而言新闻专业性更强,把关力度更强,出众的内容让传统媒体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中依旧有着一席之地。同时,新媒体便捷化、时效性快、与受众互动多等特点不断抢占着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凭借着优质的信息形式得到了更多关注,压榨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现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融媒体”,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好地满足了当代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了传播的影响范围,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与“理性思考”的新闻专业主义思维也可以对网络空间起到一定的“肃清”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我国传媒转型

1.视角朝上转为视角朝下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去传递信息,时效性和互动性较差,用户只能在固定时间通过固定渠道获取信息,几乎没有自主选择信息接收渠道的余裕;同时由于传播资源的有限性和缺少市场竞争的原因,传媒将传播重点更多聚焦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对用户和日常生活关注较少,受众的用户体验长期不受重视。随着卫星传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种状况有所好转。而在计算机技术普及后,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移动端新媒体获取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选渠道参与新闻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传播资源呈爆炸性增长,传媒之间的市场竞争分外激烈,人们热衷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传播媒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满足状况去决定下一步的媒介活动,这要求传媒必须将注意力聚焦在受众身上以维护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2.传者主导转为受众主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国通过广播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受众缺少向上的反馈渠道,其二次传播的能力也只是局限于较小的人际传播的范围内。我国广播电视台为国营事业单位,并没有进入到市场竞争中,生产的内容以自身意愿为主导,紧迫感不够;且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受众鲜有选择的权利。受众在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后地位为之一变,不再是“被动挨打”的一方: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他们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诸多渠道去向上反馈,做出评价,其选择直接影响到专业传媒机构的生死存亡。传媒进入市场竞争“自负盈亏”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针对核心目标受众的需求做出改变,做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受众主导传播过程的新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3.从单一形态转为复合形态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之间是共生叠加的关系;新的媒介以旧的媒介为内容[3]。互联网时代,电视广播媒介用户锐减,受众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开展娱乐活动。但过去的广播、电视媒介并没有被淘汰,它们大多以网络信息的形态留存着,比如说付费音频APP“喜马拉雅”中的内容与广播性质相仿,都是提供付费或免费的有声音频服务;但与广播相比受众使用“喜马拉雅”时的自由度更高,移动端APP的形式、提供即时保存和读取的特点也跟现今受众”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有着较高的契合度。电视媒介方面,2020年跨年晚会中,好评率最高的晚会为弹幕网站Bilibili推出的“跨年祭”[4],其节目形式与电视台推出的跨年晚会并无二致,但其瞄准了年轻人的内心需求,综合运用虚拟歌姬、VR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营造了出众的舞台效果。当下人们更倾向于在空闲时间内“碎片式”地获取信息,复合形态的媒介形式在短时间内可提供的信息量更丰富,更易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我国传播主体格局变革

1.人人皆成传播主体互联网技术普及前,我国的传播主体主要为官方媒介组织,它们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后,传播主体范围扩大至全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泛化是传播主体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技术基础,而受众参与传播,表达自己的欲望则是传播主体增多的直接原因。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为用户赋予了创作和传播的权利,并鼓励用户自主生产内容。以Bilibili为例:用户只需几个步骤就可成为UP主(平台内容生产者);成为UP主后,用户就可自主文字、视频或音频内容,平台对此不作硬性规定;UP主可以通过自己生产的内容获得收益,平台也会定期举办活动鼓励UP主进行创作。社交媒体则是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另一个主要渠道:受众通过微博、朋友圈等途径展示自身时,同样在传递信息并给出意见。微博上的“大V”,粉丝数可达上百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许多传媒机构。

2.单一格局向多元格局变革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传媒机构国有化体制,党报党刊在信息传播领域和舆论引导领域起着主导性作用,传播主体由专业的新闻制作者组成,传播主体格局呈单一格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的大量崛起使得我国传播格局不断向多元格局变化,传播主体数量呈指数增长,各方传播主体之间开始角力,在竞争的过程中又不断融合,一同进步。诸如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性骚扰女生[5]、澳洲山火[6]等社会热点事件,最早也是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大量传播后才引起专业媒体机构的注意。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传播主体格局从单一格局向多元格局转变提供了技术条件,长远来看此举有利于社会进步。传播格局多元化变革可以充分调动普通大众参与到社会协作的积极性,让受众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可以帮助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3.各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地位发生变革信息时代到来前,专业传媒机构与受众之间缺少沟通渠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反馈机制得以确立,专业传媒机构可以大范围地收集用户的即时性反馈,且市场竞争要求它们必须高度重视受众提供地反馈并随之不断调整。同时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自发性信息传播行为的泛化,受众进入了“信息爆炸”的信息环境中,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他们自发进行的信息传播在时效性、丰富性和互动性上都要好于专业的传媒机构,对其地位造成了冲击。我国的传媒机构也注意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在传播信息时通过网络平台即时传播来提升时效性和扩大传播影响力。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以专业传媒机构为代表的官方传播主体地位不断下降,民间的大众传播主体在传播中的地位有赶超前者之势。

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传媒话语权力格局变革

1.传播主体的受众市场意识日益强化当前国有媒体与自媒体都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不到受众的用户就会被淘汰。以“爱奇艺”为例:2019.11月网络剧《庆余年》热播,爱奇艺平台在VIP用户可观看的基础上变本加厉,推出VVIP功能:VVIP可预先点播六集。此举一出便遭到了用户的声讨:随后几日《庆余年》全剧的盗版资源被泄露,用户们掀起了一场“我以看盗版为荣”的狂潮。[7]这个过程中,爱奇艺在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口碑大幅下滑,不够重视用户体验就是爱奇艺遭挫的重要原因。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下滑趋势更加明显,处境也更加艰难;它们在维护新闻专业性的同时要迎合受众,引导受众,相比之下任务更艰巨;在这个过程大胆尝试新技术与新手法可以赢得年轻人的支持,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如今年的“vlog”看两会[8]就在正面引导受众的同时抓住了受众的兴趣点,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受众立足于新媒体的自我赋权与话语权扩张传统传播格局中,受众没有传播信息的技术,只能作为“靶子”挨打。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现今的受众有能力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件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传递出来,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壁垒被打破。引起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今受众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零成本”地将文字、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制作新闻,并通过便捷的渠道进行传播。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为受众提供了分享的技术与渠道,并通过掠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实现盈利。当今时代,除了专业的传媒机构仍掌有较强的话语权外,新生的“网红大V”也有着很强的引导能力;他们是新一代的“意见领袖”,且相比之前的意见领袖其意见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也更大。

第2篇: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数字沟通;学科交叉

2020年12月27日,“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这是浙江大学着眼数字传播与新闻传媒学科的交叉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的一次尝试。将数字与智能相融合,构建全新新闻传播媒介,这在未来将会改变现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关系,重构人们感知信息和生活的方式。而数字沟通研究,正是着眼于这一全新沟通方式的深入研究。“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的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

一、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定促进学科发展

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浙江大学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沿。2020年12月底,“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反映出浙大在推进新文科建设和加快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上的坚强信心。通过建设“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该校希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1.加强传媒人才培养,鼓励产学研相融合。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办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科研院系,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学术成果以及师资配备等硬指标排名均居国内榜首。2006年,以新闻与传播学系为前身的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正式成立。2014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就与浙江大学签订了协议,双方协力共建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部校共建传媒学院院务委员会,不断完善浙大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出更多务实创新、面向世界的数据领域探索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已签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行业与前瞻-2020中国数据内容大会”上,两校宣布将合办“2+2”本科生双学位项目。密苏里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拥有新闻学院的高校。如今两所高校跨越万里,携手合作,为“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浙大打造全国一流传媒专业,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次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周睿鸣老师带领该院学生共同撰写的《2020中国数据内容发展报告》白皮书首次。这份白皮书描述了数据内容行业现状、困境及发展趋势,首次定义了数据内容,颇具指导性意义。这同时也表明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引领国内数字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坚定决心。在院校的精心培养下,浙大传播专业学子已在国内各类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亮眼赛绩。例如,2020年12月中旬,被国内高校视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来自浙大传播专业的两名学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加强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仅注重课内知识传授,更聚焦课外行业实践,强调拓展学生全球化视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建数字化示范学科,聚焦前沿着眼跨界。要适应数字时展,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必须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进多学科交叉发展,强化校企以及学界与业界等双边合作关系,开拓新领域,引领新研究。眼下,新闻传播方式和社会沟通形式都正因数字媒介发生改变,未来新闻传媒人掌握的技能也要与时俱进。自2017年起,浙江大学就将“全球传播”列为了优势特色学科,计划建设世界一流传媒学院。2020年,在双一流高校建设首阶段收官之际,该校将“数字全球沟通”列为下一阶段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具体说来,浙江大学将打造出数字新闻、数字沟通和数字文化三个学术高地,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派。浙江大学办学124年来,形成了多学科优势。与全国其他高校传媒学院相比,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有条件利用自身学科特色,把多学科发展转化为独特办学风格,从而强化高校办学影响力。实际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早已开始部署学院数字媒体教育。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该院领导表示,要提前进行数字化战略部署,强化新闻传播学科与计算机、数字媒介等学科交叉,培养懂编程、懂算法的传媒人才,逐步成为国内数字化传媒学科建设的先行者。

3.校际合作经验交流,共筑交叉学科体系。数字新闻既是新闻学科重大创新,也是未来高校实践、教育发展的显著趋势。新闻学界和业界都已经意识到,传统新闻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对当下新闻现象和新闻业态的解释力。因此,集体反思、通力合作是共同促进新闻学研究革新的动力之一。自2006年宣告成立至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已逐渐成长为驰名中外的传媒教育院系主力军,与国内多家知名传媒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学习并提升学院教学管理经验这条路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始终秉承对外交流、相互借鉴的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2020年12月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省级传媒实验中心一行前往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进行考察。此次考察行程是浙大“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前夕的一次经验交流之旅。浙大考察团受到深大校方的热情接待,参观考察了深大部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方就深大实验室运营和管理经验进行了细致交流。实验室里专业的媒体设备与模拟演播室展现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课上实操训练为学生们从校园到职场做好有机衔接。此行对“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后期发展起到了启示作用。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向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赠树,这象征着未来两校将在数字媒介与新闻学科发展上共同努力,为数字沟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范式。

二、力促各方思维碰撞,打造特色话语体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学教育转型、升级、改造带来了新的可能,也提出了新要求。新闻学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学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携手同心,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和学术体系,才能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借数字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之势,汇聚各方力量,共商传媒发展大计。

1.主办专业学术论坛,共商未来体系构建。2020年12月27日,“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隆重举行。该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多个高校、各部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与会各方一同讨论了未来要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这一话题。除此以外,浙大还举办了多场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不少学者在论坛上发表讲话,为未来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例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尹建伟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以“IT技术赋能数字媒体”为主题的演讲,勾勒出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与数字媒介融合的美好图景。“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也就“数字沟通: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方向”这一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内新闻学科教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引导,坚守正确舆论导向,也要借力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媒介等新技术,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就在演讲中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闻学教育升级改造将会是一项巨大工程,这项工程将持续数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和努力。浙大主办的学术论坛充分彰显出该校在促进学界业界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上的决心与行动。

2.总结理论运用实践,携手地方推广创新。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浙江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该省新闻传播领域革新创造了机会。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893.9亿元,占该省GDP比重增长至10.7%。数字化在浙江省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将着力于探索当今社会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趋势,着眼于数字沟通问题,重点围绕数字沟通研究理论及方法、数字沟通与媒介历史变迁、数字沟通与社会综合治理、数字融媒体新闻、数字全球化沟通以及国家话语权等话题展开详细研究。这些议题都与浙江大学未来新闻传播学科数字化、跨学科建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撑。新闻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等各类沟通样态。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信息类自媒体日渐兴盛,传统机构媒体则相对式微。因此,数字新闻学将会是新闻传媒学科在信息时代的重要范式革新。数字沟通媒体研究是对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体系建构的一次示范性探索。未来,“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还将为国家和地方数字化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例如,随着教学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心将总结出数字城市沟通力、数字社会交往等理论,运用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为国家和城市发展助力。

3.协办行业主流会议,激励反思共迎挑战。就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前夕,“行业与前瞻-2020中国数据内容大会”在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办。来自业界和学界的领军人物齐聚杭州会场,与外国学者通过连线方式,一同探讨了数据内容产业发展前景。作为国内首届数据内容行业会议,大会充分聚焦“数据内容与可视化”这一当前业内流行的叙事模式,助力可视化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创新和在国际上的交流学习。该会议强调,当下,数据与内容正走向深度融合,这是智能媒体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新闻业正在经历数据化转型,新闻内容创作者要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构建数据内容叙事规范,关注公众利益。新闻传播教育要着力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大众更易理解的内容,反思数据内容,实践社会价值,直面数据内容行业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伴随疫情冲击全球,媒介生态环境持续变革,数字技术不断颠覆传统新闻产业生产模式,各类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新闻出版、分发形式、职业形态和职业理念。同时,数据新闻摆脱了传统新闻中简单的数据罗列,成为了新闻研究与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对“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在新闻实务课程改革方向实现突破,打破原有新闻边界,向数据新闻扩张。同时,数据新闻创作者还要敢于发现和阐释社会公共议题,为未来新闻生产和编辑注入更多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

三、结语

立足本学科规律特点,结合其他学科优势,为新时代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新闻学是学术创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数字化时代新闻学学科体系探索创新,对于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发展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首批“双一流”重点高校,浙江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各类特色专业,并已成立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方重点研究基地。进入新时期,浙大重新审视自身资源优势,响应中央号召,设立“数字沟通研究中心”,通过跨学科交叉强化院系综合实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此外,通过搭建学界、业界对话交流平台,浙大“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吸引了多方参与和关注,这对进一步强化高校新闻传播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雯嘉.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传媒论坛,2020(23).

第3篇: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关键词:影视传媒;新媒体技术;应用

新媒体技术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突破了传统媒体模式的弊端,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群众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技术与影视传媒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影视传媒中,对于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影视传媒的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传播载体,提高了影视传媒美容的宣传效率。譬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其次,新媒体技术提高了影视传媒的推广效率,改善了影视传媒的推广方式。最后,新媒体技术促进了影视传媒的互动传播,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中,从而为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奠定基础。

一、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分类

(一)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首先,新媒体技术具有虚拟性。虚拟性是新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艺术媒体、媒介以及内容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常规模式。新媒体技术虚拟性的特征又衍生出了虚拟人类,虚拟社区等新媒体产品。当前,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以数字化为基础,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虚拟社区论坛,譬如天涯社区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交流的虚拟空间,并能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实现各类信息共享,突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实现了不见面也能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其次,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可以有效地实现与观众的沟通交流,让观众突破传统的固有空间,体会到作品的不确定感,从而使得影视传媒具有双向性。新媒体技术让影视传媒节目的创造者逐渐转变为影视传媒内容的接受者和应用者,为观众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的平台,帮助观众共享影视传媒信息,及时实现信息反馈。新媒体技术中交互性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为单片机技术。单片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小型计算机,具有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并可以与arudino这个软件一同使用,从而实现影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互。最后,新媒体技术具有融合性和跨界性。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融合性,可以将多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混合,并将这种混合后的技术应用到影视传媒中。例如,在北京798的佩斯展馆中展出的《花舞森林》,就将新媒体技术中的光电技术与全息技术进行综合,从而实现了各种可动的花朵影像;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具有跨界性。新媒体技术的跨界性体现在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包括多元跨界以及技术和观念的结合,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综合。新媒体技术的跨界性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虚拟数字技术,声光电技术与传统舞台美术的融合,可以实现试听与空间的结合,从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二)新媒体技术的分类

首先,是网络媒体。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也成为新媒体技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微博是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以及各种即时通讯工具打造的用户之间即时分享、互动的交流平台,是网络媒体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微博作为新媒体技术运用的结果,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终端的多样化以及信息交流实时性。其次,是手机媒体。手机作为移动电子设备,其成为新媒体技术的载体经历较长的发展时期,才实现了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向新媒体技术的转变。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作为大众新媒体技术也日趋完善。例如,手机报的传播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手机作为终端以及信息传播的载体,采取电子化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得手机报的传播具有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由此可以发现,手机媒体是新媒体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后,是互动性电视媒体。互动性媒体并不是产生于传统电视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标志着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巨大飞跃。互动性电视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支撑技术有着本质的差别,从而导致互动性电视媒体在服务方式及内容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互动性电视媒体创造了新型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在信息编码以及信息的储存上都展示出了新的形式。而在信息控制与处理方面,互动性电视媒体可以让用户在选择影视节目上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节目的选择,而不是传统的依据节目播放的顺序选择节目。

二、影视传媒中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是指借助卫星信号传输和有线信号传输的方式实现影视画面和信息的传递的技术,并可以实现对整个画面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是新媒体技术中最普遍的一种技术形式。数字电视技术主要通过数字的方式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实现了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改进了影视传媒的成像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影视传媒信号的传输质量,进而提高了影视视频的画面像素。长期以来,受制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电视带给群众的观看体验较差,数字电视技术尚未普及,导致影视画面清晰度较差,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极易发生视频卡顿或画质不清的现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电视技术逐渐取代传统影视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影视传媒中视频清晰度较差以及卡顿等问题,让影视节目的内容调整可以依靠观众的需求,极大的提高了电视带给观众的体验感。首先,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借助信号解码器的强化升级,提高影视传媒信号传输的速度,实现对影视传媒信号的即时还原,从而保证影视传媒观众观看各类影视节目的视频清晰度、流畅度以及节目质量;其次,数字电视技术在影视传媒信号接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护影视传媒的节目内容,建立全新的节目数据传输通道,有利于改善影视传媒信号传递过程中各类资源浪费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影视传媒的节目质量,便利了观众对于影视节目的收听收看;最后,数字电视技术创新了影视传媒转换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影视传媒中各类数字信息的转换,降低外部因素对于影视传媒中数字信号的不利影响,保证影视传媒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影视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首先,移动多媒体技术是影响影视传媒后期制作信息展现的关键技术,作为新媒体技术的核心,移动多媒体技术对于影视传媒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便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影视信号对于信息展示的全面性。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对影视传媒整体效果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影视传媒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有效的回转,排除各项无关的干扰性内容,从而对影视传媒内容实现全方位的控制,保证应试传媒目标的整体实现。其次,移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影视传媒的信号质量。通常情况下,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具有便利性以及体积小的优势,可以降低观众观看影视节目的各项流量费用,提高影视传媒的信号智联,保障观众的整体利益。同时,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可以让观众观看影视传媒节目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避免出现观众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最后,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使数据的接收处理更加快捷。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移动多媒体技术对于数据处理的快捷性,有助于满足用户对于影视节目内容的特定需求。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弊端,不仅可以实现影视内容的收听收看,并可以对影视传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日常的检修与维护,保障影视传媒信号的发射与接收。除此之外,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可以拓宽影视传媒的工作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以及商务活动,从而提高影视传媒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交互式网络技术应用

交互式网络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电视机的弊端,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于各类影视节目的需求。虽然电子移动终端设备在社会上的应用不断增多,但传统的数字电视机仍是我国家庭收看电视节目的主体。但传统的电视机用户无法自主的选择感兴趣的视频,每个电视节目的内容全部由电视台设计好进行播放,用户的自主性受到了制约。譬如,在观看电视机时,电视节目的播放顺序就是自然顺序,无法按照观众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但交互式网络技术可以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电视机相连接,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影视资源,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交互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影视剧下线性叙事的模式,剧情的拍摄不再是固化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静默的地位。例如,在2018年的英剧《黑镜潘达斯奈基》中,交互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影视传媒的时间限制,观众可以参与到电视剧情中,经历主演的生活,并左右主角的命运,在这种交互性的影视模式下,极大的提高了观众的影视参与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影视传媒的数据传输质量,创新了影视传媒的模式,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频观看体验。同时,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在影视传媒中,可以有效地拓宽影视传媒的传播渠道,提高影视传媒的推广效率,改善影视传媒的推广方式。因此,必须把握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才能实现影视传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范锋.影视传媒中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6):110-111.

第4篇: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一、发展水利开发与乡村旅游的优势

乡村旅游实则是低碳经济下,借助生态资源的优势,重温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产业方式,是一种非资源消耗性产业,是朝阳产业。说到生态资源,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由水资源还延伸出湿地、灌区、桥梁景观,以及水利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在顺应自然、科学合理开发后,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与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展水利旅游也有多重意义,其一,亲水是一种传统。探究人类文明史,人们是逐水而居,依水发展绵延生息。古往今来,名人骚客写下无数咏水诗篇,他们寄情山水,托水寓义,以山水抒发多种情怀,可以说水利资源旅游自古有之,现在推广只是它的延续和发展。其二,可以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水利。一座大桥、一座大坝的兴建,无不讲述着当时的经济发展、执政理念、工程施工水平,是一个水利工程发展史,游客的实地观看,可以强烈感受到浩大的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其三,游憩功能。水是流动的,水是包容的,有水涵养,动植物和谐相处,一派田园风光。人们到了这里,身心得到舒缓,疲惫、焦虑、压力抛之脑后,这些地方既是天然氧吧,也是疗养胜地。其四,带动相关产业。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可以衍生出休闲、美食体验、冲浪、沙地城堡、踏浪滑沙等多种行业,既可以完善产业链、调整水产业结构,又能增加乡村收入,拉动当地经济。其五,抓好保护工作。开发水利资源,离不开保护这个词,要高举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帜,围绕水生态修复、水源区保护、水工程维护,抓好水资源管理和运营。在此过程中,结合防洪、河道疏浚、生态修复、资源整治等工作,以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涵养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数字传媒技术助力水利旅游经济

数字传媒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及声光电等技术,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及图形等媒体信息,将抽象的信息具象化,变成能管理、可感知和能交互的技术。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通过微信、微博,利用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视频、小程序,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一张图片、一个信息,可以吸引几十万的网民围观,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都是广告宣传所急需的。该书指出,数字传媒技术能够为观光客提供多元而丰富的信息,向游人提供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人们旅游获取信息和交流已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互通共享。该书作者也提醒水利旅游开发者,要重视数字传媒技术的运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要与视频、动漫、投影、网络及计算机等数字传媒技术结合,通过现代设计艺术和大众传播媒介将数字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乡村旅游规划机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管理等领域,数字传媒技术与水利旅游开发及乡村旅游的融合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开发水利资源与运营中,要利用大众喜爱的自媒体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媒介,向人们提供各种积极向上的娱乐空间。将一栋栋极具水乡特色的民居场景,清澈的鱼塘边大人和孩子的欢乐嬉戏,周末和节假日,游人到水乡小镇赏花、看果、品果、拍照等图像广而告之,让潜在的目标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水乡美景,激发游客的内生动力。乡村水旅游的愉悦感、满足感、舒适感,身处其中的参与和互动情趣,微分享悠然自得和妙趣横生,使旅游生活更加有趣和生动。当然,数字传媒还能提供加强的模拟功能,能够精准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利用三维立体和平面设计等技术设计出水乡旖旎绚丽的世界,创造出许多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蓝图。总之,可以借鉴数字传媒技术广泛应用到文化传播、出版及信息传递、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及创意设计等领域中的成熟技术和独创手法,为水利资源旅游与开发助力。

三、数字传媒技术在水利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一是水利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模式。该书认为,乡村旅游的扶贫路径和开发路径,首先可以实行“农户村集体公司”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依托现有旅游景点的客源和吸引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将单一的观光旅游与乡村风俗野趣的体验相结合,借助旅游景区及旅游热线去带动乡村旅游。这种开发模式对农业发展规模及农业基础条件的要求都比较低。其次是农业景观旅游模式较为高级,也是真正的乡村旅游开发方式。此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自然及经济条件、农业基础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能够使传统农业生产依赖科技进步实现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且凸显了别具特色的乡土风情和农业特色。这种开发模式是新型农村旅游开发模式。二是重规划强营销。从经营层面看,该书重视乡村旅游的规划、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营销。书中详细论述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方法、乡村旅游区空间规划、村庄整治与风貌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乡村旅游的保障要素、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保障、乡村旅游政策制度保障、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保障等内容,该书作者还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以促销的方式将营销手段渗透在各种信息资讯中,从而可以降低乡村旅游的宣传成本,提高其宣传效果。尤其是利用数字传媒技术制作各种乡村旅游图片、短视频和动画等宣传内容,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乡村旅游内容,将乡村的湖光山色、风俗人情等优美画卷通过数字传媒手段呈现给大众,从而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同时,利用数字传媒制作乡村旅游开发三维立体图形,较完整地呈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未来全景,在开发前通过数字传媒技术设计乡村旅游开发方案及效果图,能够立体呈现各种开发想法及方案,通过立体呈现来发现乡村旅游开发方案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修补,从而呈现完美的立体效果图。三是巧用数字技术,图说水资源旅游开发。水利资源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能够利用数字传媒各种技术手段做好旅游产业的密集宣传和深度推广工作,以图说景区,引发游客关注。通过短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乡村优美景色和优良民俗。比如,水库移民村安各庄村,因毗邻易水湖而拥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在开发其乡村旅游项目时,将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乡村趣事、民俗体验、房车营地、土特产等融为一体,打造心灵浴场小镇。此外,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和官方网络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以生动形象、优美的状态去呈现心灵浴场的“特色”和民情风俗,从而去吸引受众,激发旅游者的参加欲望。特别是近几年,微广告、短视频深受受众喜爱,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其热度也逐渐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在其景区内拍摄各种微广告、短视频,以数字传媒手段去传播,不但能够降低传统营销宣传成本,还能获得大量热度,增强了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四是创建数字宣传平台,全方位宣传水利旅游景区。

第5篇:数字与传媒技术范文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广泛应用到了传媒行业,并且在传媒行业当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数字电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的出现为电视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使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数字电视技术有效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当数字电视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模拟技术以后,传媒行业在数据的制作和传输方面对图像、视频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的提高跟着传输信道和信道资源等方面都有关系,本文针对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做出了阐述。

一、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就是从传统的模拟信号技术发展而来,它把原先的信号复制之后,传送到有线电视当中。数字电视技术把接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转换成为数字信号,这样的信号使得电视机上呈现出的画面更加清晰、真实。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画质更清晰

数字电视信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原来信号的复制,是一种信号的转换,这样电视信号更加完整,传输的画面不会失真,所以画质更加清晰流畅。

(二)传输介质是光纤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介质是当前较为先进的光纤,光纤传输介质传输的信号可以有效拓展数据信息的荷载量,可以提供更多的传输频道,也为电视内容的丰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跟互联网有效结合

数字电视技术有效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这使得电视向网络方面靠近了很多。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进行网页的浏览,可以在网页上寻找更多的视频资源,另外用户还可以利用有线电视进行视频通话,实现远程操作等。

二、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中最终要的技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把电视和网络有效连接在一起,它在中间起到信号转换的作用。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够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也就是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通过压缩和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到了接收端,再通过解码技术把数字流转换成清晰的视频和音频信号,通过客户端的显示器和音响把这些信号呈现给用户。数字机顶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顶盒可以向用户提供清晰的音频和视频信号。(2)数字电视技术是在机顶盒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3)机顶盒可以通过电联传输一些广播数据信号,它是通过同轴混合网传输的。另外机顶盒也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中广泛应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多种服务,比如软件的升级、接收电子邮件、点播视频等。总之数字电视技术跟原先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了更多的网络功能,对于网络的发展和电视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很广泛的范围内都是用到了数字电视技术,国家在很多区域实行了数字化电视技术和双向网络有线电视技术的改造工程,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方面从客户端可以看出数字信号的许多先进的功能。第二方面实现了双向网络,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第三方面可以清楚、流畅的接收多个卫视频道信号。数字化电视技术还根据用户的需要增添了许多网络功能,如打游戏、点播电视剧和电影节目等。

三、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数字电视技术主要采用了HFC方式,利用了AM-VSB频分复用方式,它把不同的节目放到了不同的频道上。另外数字电视技术通过将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使当前数字信号符合现在的HFC网络的标准要求。在高频载波形式上,MPEG-2与HFC在高频段进行网络传输时模拟信号是一样的,主要采用混合传输方式,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和背光链路。

四、数字电视的环节组成

(一)信源编码

此环节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图像和声音等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实现信号的数字化。

(二)复用技术

此环节把图像和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融为一体,以数据包的形式在传输信道上传输,最后组合形成一套节目流或者多套节目流。

(三)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适配就是信道编码,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数据流进行处理,以减少错误,还可以将一些基带数据流存放到高频波段当中,变成频带信号。

(四)传输信道

数字电视技术可以采用HFC、卫星、数字干线和无线等多种传输信道进行信号的传递。总之,数字电视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传输和接受的画面更加清晰、流畅,受到用户的青睐,也是传媒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数字电视技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的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13).

[2]赵春梅.论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电应用中的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

[3]符小峰.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具体施工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