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传统的教学理念精选(九篇)

传统的教学理念

第1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一、优化快乐体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其个性、心理、适应等全面发展,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的快乐体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讲求学生的心理体验并引发良好的情境,做到快乐与刻苦及质量三者的统一,更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思想品德的渗透,讲求内外因及主客体的统一,在教学目标上、内容上、组织方法上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和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2)有利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只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往往被演绎为以教师为主体,剥夺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优化的快乐体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对与解决体育教学中谁为主体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向的双向性

体育教学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而快乐体育使这种“教学”转向有教有学、以学为主,即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探索学生的学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体验运动的快乐感,从而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4)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过多的强调统一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最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优化的快乐的体育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快乐感来引发良好情境的心理体验,选择丰富而新颖的教材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实现教学的科学化。

第2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教学策略

一、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元素,它能够非常具体地展示出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具备非常强大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一系列的特征,并且具备雄厚的文化底蕴。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使初中生更加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做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

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党和政府都非常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毫无疑问,这对于做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在进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本的改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创新和整合,不断地挖掘各种各样的新项目,实现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密切联系,开设一些代表性比较强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选择适宜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民族体育项目,将其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项目和现代竞技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特征,对于现代体育项目加以适当的改编来开展穿插式教学。具体来说,在进行排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穿插天地球活动;珍珠球和篮球的规则是大体上相同的,他们的打法也存在手球的特征,能够在篮球或手球课的过程中来进行穿插教学。与此同时,也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来播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背景、开展方式等各种各样的常识,并且向初中生讲授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节庆习俗常识,从而促进初中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性,构建网络精品课程,为初中生创造多渠道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初中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来。

四、建立初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

初中学校有必要选择本校、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建立初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学校可以通过运动队的作用来开展单项体育联赛、邀请赛和对抗赛等一系列的竞赛项目,并且定期开展和兄弟院校之间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增进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协作,促使各初中校外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促使广大的初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与此同时,学校有必要借助于校运动队,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增进和当地民族中学、民间艺人、民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国际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运动队的竞赛能力,拓宽初中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能够进一步拓宽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外活动空间,切实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提高,增进初中和社会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五、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应该安排广大的初中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到一些能够进行终生锻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来,并且安排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单项竞赛,包括不同的班级之间的个人单项打陀螺、班级跳绳、板鞋比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使校园文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校园文化气氛变得更加浓厚,确保广大的初中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锻炼方法,促使广大的初中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六、建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考核机制

只有建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考核机制,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有效果地考核初中生的体育技能。民族传统体育具备非常强的健身性、活动性和游戏性,对于其考核很难进行量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考核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来考核初中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开展初中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以便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地探索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原则,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学校体育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来进一步加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引导广大的初中生真正地走到阳光下参与体育运动,推动广大的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修方. 基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2)

[2] 魏玉琴.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价值取向[J]. 甘肃科技. 2010(02)

[3] 廖德成,谢雄健,廖广全. 阳光体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价值探析[J]. 搏击(体育论坛). 2011(08)

[4] 顾海勇,胡海旭. “阳光体育运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双向切合的辩证解读[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1)

第3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教育心理学;传承机制;应用思路;价值理念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无论是具体的元素内容,还是完善的元素理念,都实现了系统化完善。但是,由于文化理念的缺失,大大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效果和质量。但是对于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状况而言,文化理念的缺失,大大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传统茶文化元素,具体的茶文化理念,不仅是对我国文化体系内涵的有效融入和诠释,同时更是整个社会元素的价值展现,因此,融入理念内涵将为整个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应用背景分析

教育心理理念是当前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所出现的理念内容,而认知该理念的具体内容和内涵,将为心理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有效帮助。但是在整个心理教学运动中有着自身特殊性,比如学生普遍参与,学生参与深度广泛等等,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融入整个心理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和内涵,通过完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育心理理念的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首先,教育心理理念的目标在于一切内容围绕健康开展,无论是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方案,都需要将具体的健康要素和知识内容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当然,这就要求,不仅要将健康知识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更要将可能影响心理教育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化完善,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教育心理活动的体系化开展。其次,教育心理理念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具体的教学元素,还是体系化的教学方案,都需要充分融入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从而确保整个教育心理活动能够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教育心理活动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心理实际上是一种体系化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具体的方案,还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方案设置,都需要将教育心理的具体要求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在教育心理理念中,其不仅需要充分注重将健康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也要对各种影响教育心理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施预防与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心理的理想效果,教育心理,不仅是一种教学目标,同时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备的意识理念。因此,认知教育心理的理念内涵,将为整个心理教学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帮助。对于心理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元素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应用价值,同时也能丰富和完善整个教育心理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2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完善度,其都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能够被系统化应用到当前整个社会体系中,当然,其基础和前提在于对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全面分析,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内涵和价值,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具备的行为理念和规范要素,其能够对学生成长提供重要的引导。探究传统茶文化理念中所具备的具体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解决当前整个茶文化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状况,因此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教育心理学过程中,其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优化开展提供重要帮助。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的具体元素应用将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优化与元素理念丰富奠定重要基础。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合理完善应用传统茶文化将为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传统茶文化应用效果,就必须寻找到合适的传承机制和载体。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丰富优化的过程。因此探究两者的具体融入机制就极其必要。传统茶文化对整个文化体系的融入和影响,客观上反映和诠释了整个茶文化价值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分析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是心理健康意识的融入,其都实现了系统化实施。教育心理学运动作为整个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需要在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完善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当前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完善,如今心理学教学的元素和内容也实现了内涵丰富与完善,尤其是一些极具时代气息的心理学项目,但是在对这些心理学项目的价值应用和认知来说,其更多停留在教学方法上,忽略了整个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潜在风险的有效认知。因此,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来说,结合其广泛参与的具体特点,想要实现整个教育心理学开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通过全面完善融入教育心理的具体理念,完善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潜在的运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从而实现教育心理学的理想效果。随着当前整个教育心理体系不断成熟,心理教学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该教学活动的参与人数,还是该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价值和作用,其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教育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完善有效开展教育心理活动,就极其必要。对于整个教育心理学应用来说,其在开展过程中,风险不可避免,甚至一些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甚至影响学生的全面提升,因此,结合当前教育心理开展的价值和作用,完善教育心理学体系建设,其必然能实现该心理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4传统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具体传承思路

通过完善构建教育心理教学机制,其能够在丰富整个教育心理体系元素和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完善。当然,在教育心理学机制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是元素理念的丰富,更是一种教学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想要实现教育心理体系的理想效果,就需要从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与融入实施,通过完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育心理运动的理想效果。当然,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元素,完善融入教育心理教学机制,实际上也是当前健康教育理念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实际上,通过对当前整个教育心理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和背景进行系统化分析,无论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心理意识等等,都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融入茶文化元素,实现教育心理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构建,能够有解决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潜在的心理素质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心理应用的理想效果。当然,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整个教学元素的丰富与应用。不仅如此,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育心理机制的具体完善过程中,也是从整个教育心理实践活动开展状况中所得到的具体经验认知。通过对目前教育心理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由于老师和学生缺乏应有的教育意识和必要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教育心理内涵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教育心理机制的具体建设,将大大降低教育心理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从而在确保整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整个教育心理活动开展来说,其开展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心理素质。因此,健康教育理念对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在教育心理理念应用过程中,其存在一系列较难把控的风险问题,如果不能提前认识到教育心理活动的价值作用,其不仅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体现,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教学元素,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因此,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教育心理活动中,其不仅能够丰富完善教学元素,更重要的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所具有的各项元素,其能够为整个教育心理活动的有效推广奠定重要基础。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其将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5结语

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对心理学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教育心理学中,其参与人数的广泛性和心理学项目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构建整个心理学教学运动开展的具体元素,从而确保整个教育心理学能够发挥其理想效果和价值。结合目前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开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加上对教育心理学的问题认知不全面,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体系化。而认知这些风险内容并制定合适的方法,将为整个教育心理学活动的具体应用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宇娟.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国茶文化》课程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27-129.

[2]付家东.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9-122.

[3]臧亚平刘廷亮.传统茶文化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32-235.

[4]胡雁伟.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中外企业家,2015(19):126-131.

第4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语文到底是什么?向无定论,但是相当专家学者都强调语文教育有以下几个层面:①语言文字,主要是语言的实践和运用;②语言文学,这是比较高的形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态度;③语言文化,是让学生对世界有独特的认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还是几种说法的综合,都不可否认传统语文是一种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性想象的沉淀,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化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带有深深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烙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纽带,语文是我们生存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根植于我们血液之中的一种民族基因。而文化始终通过语文潜移默化维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礼仪社交、文化教育价值等诸多方面。可是,现在一些学者认为要贯彻《标准》,就必须破除旧的传统理念;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保守落后,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非常危险的。传统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并不矛盾,对现代教育有着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传统语文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今天新课程理念就失去参照和基础,“忘记历史,就注定要犯历史的错误”,这是有教训的。而且,基础教育改革也不可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必然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其实和现在常说的“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何轻视忽视语文教育传统这一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传统、割裂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血脉联系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彰显优秀教育传统,重视民族文化自觉性的回归。而《标准》的三维目标无不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的影响。

1.关于知识与能力。从总体上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绝大部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不足,而将学生学习能力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突破。确实,在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传统语文教育这一块出现了“繁、难、偏、旧”的局面,老师实施的是“题海战术”,有的是“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搞的是“口舌生疮”、“皓首穷经”的苦学。而且在训练的内容上,传统语文重读重写而轻视听说,甚至以“沉默是金”、“口讷不能言”为美德,强调灌输,这些当然已经和现在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巨大影响意义。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就是“知识与能力”,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评议,整个课堂氛围浓烈,这的确有利于弥补传统语文教育死气沉沉的不足,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大部分课堂学生没有写字、没有练习,呈现出虚浮的热闹。试想:学生基本功没有了,还谈得上什么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指出:这些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的课堂很“虚”。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加大对学生书写指导,写字习惯的培养。现在学生识字效率低,学生字也普遍不好,在家也没有练字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不指导练习,结果就无法想像了。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有一套训练认字识字方法,应该将基础知识重新放到应有的地位,否则能力就失去了基础。可喜的是,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重现“书声琅琅”,比以往更加重视写字,要求“以读为本,以读为根”。而且从国家发行的教材来看,仍有许多我们祖先遗留的精华,比如在小学就增加了文言文,在课文后面就增加了“我会认”、“我会写”等项目,反映了新课程对语文优秀传统的吸收,这不能不是说一种自觉的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关于过程与方法。在“过程与方法”这一块,可以说这是新课程在提法上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大特色。传统教育强调结果、轻视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不能不说这比传统的语文教育进步了些。但是,对照《标准》,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传统语文教育继承了更多,或者就是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教育传统渗透于现在的课堂。

(1)《标准》具有浓厚的关注全体思想,关注全体学生,而传统教育中早有“有教无类”思想。我们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于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中的“因教施教”早已成为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古代私塾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将班级授课制和培优补差结合,怎样组织课外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评价。

(3)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才有良好教学的氛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提倡“不耻下问”、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传统的思想可以说对后代特别是现在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传统教育中“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一定要民主,师生要“对话”,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共生共创,师生互相促进,双向成才。

(4)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改革,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课堂出现了“虚、假、杂、闹、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对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吸纳不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定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和注意老师的引导。这也是与语文教育优秀的传统一脉相承的。①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一原则就是启发原则。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将语文课上得充满感情,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要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真正将学生调动起来。②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认知规律,强调“反复学习”,强调知识再现。③重视文本,挖掘课程资源,扩大阅读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教学手段多了起来.多媒体教学摆到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文本却被置于一旁,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专家教师为此进行了呼吁。《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相比《标准》出台前,这已经是提高了要求。尽管如此,与传统语文教育的阅读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传统语文教育强调“博闻强识”,朱熹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也必须遵守从“积累”到“感悟”的学习规律。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是在一定的语言材料上积累起来的,如果斥之以“死记硬背”而加以指责甚至彻底抛弃,既是对传统的不尊重,也是对《标准》的误读。在新理念下,要将各种阅读方式结合起来,注重思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④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知识获得方式、师生作用关系、知识结构水平、学生年龄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发现性学习注重学生对获得知识的体验和获得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形成,但是由于接受性学习的高效性以及发现性学习存在对学生基础的要求比较高的局限性,注定了教师要将二者整合,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过去和现在都奉行的思想。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而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标准》精神和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相比,二者是统一的。

(1)都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传统语文教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思想道德放在首位,无论是《三字经》、《名贤集》还是《弟子规》等,相当多内容都是进行思想道德说教的。当然,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教育典籍更是如此,其核心是“仁”的思想,他提出“君子务本,本立而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而《标准》对人的发展要求不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吗?可以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中,道德的基础是相同的,但可惜的是,在现在的课堂中,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根据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感染渗透。因此,《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不可少目标,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传承,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2)重视教学情感磨砺志气作用。“情志作用”是非智力因素,传统语文教育对此是非常重视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也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说,说明兴趣和情感是推动学习的巨大动力。所以,《标准》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特别是现阶段,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因素很多,加之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很苦的劳动,如果教师经常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尚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头悬梁,锥刺骨”(《孟子》)等身处逆境而奋发图强的故事用来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知识改变命运,”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志向,以各种课程资源中的人文精神,融合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一定可以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当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赚大钱、娶美女、做官是传统教育中过分注重功利性的表现,而且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传授知识方法过于机械,传授手段过于陈旧,容易让人封闭保守、墨守成规而变得迂腐,这的确是与现在社会发展对人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但是不可否认,传统语文教育无论是道德文化传承上还是教育思想上的巨大作用,对今天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今天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其实就是语文教育传统的另一说法或者是与传统交融后衍生新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不能对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全盘否定,还要时时刻刻将传统中优秀的思想和做法发扬。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新课程与语文教育传统的交融点并加以吸收和发扬,这样就会实现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的自觉性回归。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侏小丹.中华道德名言精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5】李镇西.熏陶感染与独特体验【J】.语文教学通讯,2004,(7—8)

【6】余映潮.走进新课堂——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04,(7—8).

第5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

引言

教育是“立人之本”,然而传统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绩,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所以需要得到改善。在相关理论中得知,现代化教育提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改善教育质量,但实际上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大数据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容易受到困难,所以为了完善落实大数据教育,需要先了解这些问题,再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对比分析

(一)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分析

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是现代较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当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依靠教师的主观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知识讲解、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测验、测验结果总结,通过这些方法教师能够明确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完成了教育的本质工作,所以在某种角度上,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但结合相关研究来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然而在细节上,因为其在教学当中主要以教师的主观方法作为管理实施渠道,那么主观化的管理势必会受到人必带的误差属性而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教学质量的浮动,所以有一定不利影响,同时在普遍案例上可见,许多学生在教学当中都表现出了兴趣低下的现象,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中,学生出于被动条件下,其一切学习行为、思维均随着教师主观信息发展,同时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会围绕课本知识点来进行讲解,而课本知识点多数比较枯燥,在上述条件下加之作业、测验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就会引起学生兴趣低下,使其在学习当中容易出现负面心理或者“开小差”,这些现象均不利于学习水平的增长。

(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分析

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是一种结合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以及PC端、移动端设备来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包括:大数据技术以及教育改革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其中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具有深度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学习”的技术;教育改革下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一项提倡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思想。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应用当中,教师可以以传统教育管理当中的作业、测验结果以及学生日常的学习兴趣表现为数据,将其导入大数据技术当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深度挖掘学生兴趣点以及不感兴趣点,之后依靠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功能,记录挖掘结果,最终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围绕挖掘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挖掘结果中显示某学生的兴趣点在于网络,那么在此条件下教师就可以以网络为背景来设定教学题目,但不可脱离课本知识中心,只设定知识中心的延伸内容,最终教师依照延伸内容,在课堂或其他条件下(依靠PC或移动设备实现)进行教学。在上述分析内容上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是一种围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许多实际案例当中已经被应用,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三)对比分析

综合上述两部分的分析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以确认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劣。首先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分析内容进行总结: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围绕课本内容,通过教师的主观思想来进行教学,从相关案例当中可见,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学生却大多存在负面情绪或其他不利于学习质量的现象,故此说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对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分析内容进行总结: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围绕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挖掘与学习,之后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以其中知识点为中心制定与兴趣点相符的教学内容,再通过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从相关案例上来看,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符,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使其主动思考,所以学生没有出现负面心理或其他不利于学习质量的现象,故此说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行之有效,且效果高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

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挑战

综合上述分析内容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渐被投入在实际教学当中,但从教学结果上来看,虽然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其中部分细节依旧存在难点,这也是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的挑战。那么为了提高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质量,需要先对这些调整进行了解,再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因此下文将进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挑战分析。

(一)学生兴趣收集较为困难

高等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教育,那么现代大学校园建设面积庞大,所以学生数量较多,同时介于大学日常管理相对自由,学生在非上课时间会自由活动,所以教师很难在课外时间便捷的获取学生兴趣,而在上课时间当中,教师不能为了收集兴趣而占用太多教学时间,所以收集效果并不良好,综合以上两个部分可见,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当中,教师无论在课外、课内时间都很难有效率,且确保准确性的完成兴趣收集,此时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就失去了应有依据,强行应用只会导致表面化现象,难以产生实际效果,此问题在当前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普遍应用中十分常见。

(二)大数据专业水平不足

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当中,大数据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此项技术虽然在功能结构上比较简单,只包括数据挖掘以及数据特征学习,但这两项功能的深度较高,所以要完善应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须有足够的专业水平。然而在教育领域当中,大多数教师所学领域为科目专业领域以及教学技术领域,而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实际操控上较为困难,在此条件下,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无疑受到了阻碍,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三)教师教学观念不匹配

综合上述内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对比分析)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当中的观念不适用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但因为传统教育管理实行多年,所以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教育上,此时如果要实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就会引起观念与方法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教师难以理解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观念,所以在教学当中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在此条件下,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施无疑“形同虚设”,由此可见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简陋

在原则上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除了需要确保观念正确以外,还要重视教学方法,但结合上述内容(教师教学观念不匹配),说明教师观念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存在冲突,而教师观念是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观念错误的前提下,还会导致教学方法上出现问题,但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能称其为错误的教学方法,其只是在细节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点,因此说明传统教学方法较为简陋,在之后的改进当中,应当围绕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内涵观念进行相应调整。

三、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调整应对对策

(一)学生兴趣收集方法优化

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教育单位可以结合网络技术设计学习平台,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在课外时间给学生提供教育、娱乐等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为图书、视频等,此举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兴趣需求,在学生兴趣需求被满足的条件下,会提高学生对平台的使用率,那么在学生使用平台的过程当中,其操作行为是随着自身兴趣需求而定的,此时大数据技术即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操作习惯,获取到学生的兴趣,并借助自身的挖掘功能,得到学生兴趣的延伸应用,最终将结果反馈至教师即可,这一过程并不会与其他行为发生冲突,所以可以确保其顺利开展。此外,为了尽快增加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教师可以在教学末尾进行简单的宣传,有利于平台的推广。

(二)大数据专业水平提高

要提高大数据专业水平,本文建议采用培训方法来实现,即依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之后再选择受训人员进行培训即可,但介于大数据的专业水平要求以及学习难度,本文建议培训的内容可以相对简化,例如针对上述平台应用,可以围绕该平台功能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平台功能,而功能内容基本是固定的,只要学会操作即可,因此实现了简化目的,同时借助培训也提高了教师大数据专业水平。

(三)强调先进教学观念

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因此为了实现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强调先进教学观念。具体方法上,同样可以采用培训方法,但在培训内容上需要进行调整,即为了体现传统教育观念与先进教学观念的差别,可以通过案例法举例进行培训,根据案例中学生课堂反应、作业正确率、测验成绩的对比结果,可直观表现出先进教学观念的优势,此时就提高了教师对先进教学观念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先进教学观念培训。

(四)教学方法改善

介于上述分析,可以充分说明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因此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条件下,应当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借助上述平台应用可以获取到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围绕各兴趣点的特征,可以有许多延伸性的发展,例如某学生喜欢运动类的信息,那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围绕运动信息的特征来设定教学内容,此时因为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会更愿意理解这样的题目,相应通过做题也实现了教育目的,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先进教学观念的要求,可以投入到大数据高等教学管理当中。

第6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教学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是将传统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根据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深入理解具体核心概念。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向,通过新型的教育方法,拓展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1)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材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加入了常见的物理现象和故事,以此来说明物理概念,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思维和想象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2)内容简单,注重实验。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原来很多要求掌握的难点,演变为了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探究式学习,将学习分为知识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教学实验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将实际和理论具体的结合起来,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完美理念。

(3)新的评价标准。和传统的物理教学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体现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还有学生实验以及活动等。通过实际能力考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理念落后。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教材单一、备课简单、要求少等特点。新课程实施后,很多老师还是用传统讲课代替实践内容,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从而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的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未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由于老师追求进度,“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没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让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上,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认识应用不足。不少老师在备课时,太过注重新教材,一切都按照教材要求来做,没有将教材和实际教学以及具体学生具体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能力。

(4)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评价标准。由于传统考试标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没有从根本上落实新课改要求,一味注重升学率,导致考试依旧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3.增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必须将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上课之前,教师应认真做好教学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和核心,将重点、难点系统地展现给学生,从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思考。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实际自然现象和教学具体地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适当“步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从根本上避免灌输和“填鸭式”教学,将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正确地吸引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原理和书本概念。

(3)完善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实验教学表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现有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结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知识的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意识。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分析,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4)完善评价体系。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教育情况和政策法规,摒弃原有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淡化结果色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在课程结构、功能、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提高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水平,用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霜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第7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教育目标

现代思政教育主要是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教育重点也是人们的思想品德,着力培养人们的思政素质。从根本上看,思政教育的整体目标仍然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而我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讲属于伦理型文化,其中的很多观念都是以伦理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因此,在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

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目标方面主要有三个,分别为“明明德”、“亲民”以及“止于至善”,前者主要是教育人们保持一颗向善之心;中者指的是将向善之心发展到民众当中去,运用这种情怀来关爱民众;后者指的便是儒家所崇尚的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着重对人道德上的教育。

二、教育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方法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表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示范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是传统儒家最主要的教育方法之一,《论语》中便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便是孔子提出的“以身作则”教育方式,教育者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对自身的言行有所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被教育者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同样是孔子提出的,《三字经》中有“性相近,习相远”的描述,主要指的便是人类虽然存在很多普遍性与共同性特点,但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不同,人的个性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育。

第三,注重修身,这种方式重点强调自我约束与自我修行,《礼记・大学》中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传统文化中倡导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先“修身”,“修身”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省、克己、慎独以及学思结合。

第四,陶冶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主要强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太子少傅箴》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在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中,环境对人道德与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在现代大学思政教育中,主要运用的方法也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方法异曲同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法相对传统,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传授,将马克思理论有计划的向被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中灌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第二,实践锻炼,这种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组织与引导下,改善自己原本的主观世界,使自身的思想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与意识。

第三,自我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指的是学生依照思政教育中所制定的要求与目的,运用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等自我教育方式,实现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的自我内化,从而达到提升自身思想与道德的目的。

第四,榜样示范,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文化中的示范教育类似,主要是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与指导,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其中,也包含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与行为方面的正确引导。

三、教育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在教育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对人德行与智慧的教育,培养人们对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教育是将社会责任与个人素质融合起来的,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进取精神,树立人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与自不息的生活态度。

第二,爱国情怀,民族的昌盛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文化的教育观念始终在引导人们以富强国家为己任,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前面。

第三,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服从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引发出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和谐相处。

第四,坚守气节,传统文化中认为,道德品质远比物质利益更加重要,这也是对人们高尚人格进行培养的主要基础。

由此可以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三个方面来看,两者之间都有很多共通之处,具有很大积极意义。

四、传统文化融入的消极方面

虽然,根据上述分析,在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可行性较大,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也应该具有选择性,在融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传统观念形态常常表现在一些特定社会心理上,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观念,在传统文化长期的影响下,都容易形成一种定式,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也会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说,传统文化中“重德治,轻法治”的观念,就会对树立大学生法制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上文提到过,我国传统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道德伦理高于人权,在传统文化中,没有所谓的权利观念,只重“人伦”而不重“人权”;只强调“义务”而不强调“权利”,这种观念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虽然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我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针对性的挑选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林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基于韩剧热潮的启示[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4:107-112.

第8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传统文化 负面影响 克服措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加强个性化教育,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潜能开发、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环境,构建适合不同类型人才成才的育人平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禁锢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大学生个性教育概述

1.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精神层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思想和心理积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和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抗拒、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性的。它涵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德、无为、逍遥;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举贤、节俭;以韩非子、李斯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君主集权、以法治国等多家学派。从西汉董仲舒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逐步确立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体系。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上述各家学说,特别是儒家学说至今仍然对中国社会和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消极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2.大学生个性教育。

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是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社会对人才的潜质特征要求和自我价值倾向,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计划和运行方案,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等开展教育,帮助大学生开发潜能,优化个性,完善人格,完善独具个性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教育系统。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根据个性特质,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成长信念,优化气质、情绪、认知、兴趣、能力和性格等,使人格更完善;二是通过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使知识更全面;三是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通过人格整合和个性优化,实现能力更突出;四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身心更健康,特别是实现心理健康。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面广,其中,思想观念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最深刻。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传统价值观念、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部分消极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深入推进。

1.传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此过程中,“官本位”思想、森严的等级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学习好了就能当官发财成为社会共识,读书成了个人改变阶层、提高身份和改善经济条件的有效途径。其中,“学而优则仕”、“鲤鱼跳龙门”等就是这种思想观念最直接、最形象的体现。由于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把培养尖子生、名人、官员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尺度,选官拔才成为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受此影响,直到今天,整个社会还在要求学生围绕考试升学这个指挥棒,坚持“以考为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了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求真,探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围绕各种考试,死记硬背,成了“考试机器”,严重埋没和扼杀了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2.传统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

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侧重于从整体、运动和联系的层面思考,但过于笼统抽象,不注重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忽视对事物局部细节的周密细致分析。换句话说,就是过于注形象思维,缺乏理性思维,忽视演绎推导,在思维过程中,主要依靠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行识别、理解和判断。特别是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考试内容经过多次变化,但主要还是以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社会科学内容为主,除了唐代设置明算外,很少涉及自然科学。这种重社会科学、轻自然科学的考试和选拔导向,使读书人真正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楚渔先生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中提出:“我们中国人思维重视直觉和经验,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

受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对知识只注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论的过程推导,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属性,却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3.传统教育理念的负面影响。

纵观中国传统教育,其中有很多科学的、对当今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如“因材施教”等,但同时,传统教育理念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和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是静态教育理念。比如: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主动表达自己的学习意愿和学习体会,降低了主动思考、创新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满堂灌”现象,逐步形成了“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是“考试高手、实践低能儿”。二是结论式教育理念。我国传统教育一直是“重结论、轻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独立的知识结论建立整个教学体系,主要传授单元知识的基本原理结论。即便有所逻辑分析,也是局限于知识结论的范围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记忆取代逻辑推理,教师“授之以鱼”,而忽视了“授之以渔”。三是直线式教育理念。我国传统教育界一直坚持直线性的教学,即重视学科或专业知识的纵向联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知识体系之间的互相交叉和渗透,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直线式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克服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影响的措施

1.牢固树立“人人成长,个个成才”的学生培养理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培养理念,是提高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要树立“人人成长,个个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作为重要目标,而不是只注重根据考试成绩培养所谓的“尖子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个性化培养理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挖掘、放大,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切忌责备求全。

要注重学生成长的动态过程。克服传统的“唯成绩”论,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成才的唯一标准。要准确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关注学生成长的动态过程,把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点滴进步看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直接指导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教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因此,高校要重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直接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根据个性特征,注重自我培养、自觉成长。

要发挥成长、成才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以名家、名人作为典型,更要宣传身边的榜样,不仅要宣传先进典型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更要宣传身边榜样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全体学生切身体会到成长、成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稍加努力就可实现的,从而激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努力奋发的求学精神,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与课堂教学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可以根据个性特征和兴趣,有选择地自觉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并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特长。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触类旁通,促进学习和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过于谦虚内敛,要大胆尝试,敢于质疑,充分张扬个性,增强自信,不断塑造和完善人格。

3.改革教育模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方法等是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学设置个性化课程体系。要从学科专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所学知识适应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明确个性化培养目标,注重课程内容的纵向和课程之间的横线联系,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指导学生选择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才能的路径,着力完善知识结构,把高等教育的统一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主观内在的能力素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让各类型的人才成长都能得到保障,发展个人特长,成为具有时代担当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掌控学习进程”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机制。教师要探索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会大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教学内容的发展过程、社会价值、研究的最前沿动态等作简单介绍,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多采用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思考,以班级讨论、大组讨论或沙龙等形式,引导开展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点评式指导,启发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是指导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方法。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其受益终生。大学期间,课堂之外的时间非常充裕,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要使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加强知识结论的推导,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沈超.高校个性化教育的理性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3]武秋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于我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6).

[4]张岂之.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1999(6).

[5]郭兴举.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8(5).

[6]刘家和.关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一些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4).

基金项目:

1.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教育机制下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徐州高校》项目编号2012JSSPITP2296

2.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特性差异的“问题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课题编号XDJZY201213YB005

3.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个性差异的“问题学生”个性化教育发展调查研究》201311998045Y

第9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茶品与茶性;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运用思路;价值内涵

1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日益体系化,如今无论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理念内涵,还是具体的体育教学思路,都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其更多使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形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完善。对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而言,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对体育课堂时间的安排,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实现了合理优化,因此,如果能够将该理念与整个体育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但是客观来看,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学生在参与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具体的参与热情,还是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具体理解都存在一定偏差,加上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的教学效果。其次,整个教学课堂被束缚,无论是师生关系的创新力度,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都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对于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来说,其不仅是动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想要实现这一理想效果,就必须重塑课堂关系,激发学生在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最后,现阶段在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教学理论的集中应用程度都不够。实际上,对于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来说,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丰富利用多项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理想效果。

2茶品、茶性的具体内涵认知

茶品和茶性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内涵,还是茶品、茶性理念,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茶文化的价值作用,因此认知茶文化的具体价值内涵,不仅能够充分有效提升茶文化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实现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应用效果。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通常该文化体系,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叶在烹煮、进而被享用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文化现象是我们研究茶文化的重点,各个地方不同的茶文化再融合从而形成当今的茶品与茶性,其包含着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在不同环境下品茶有着不同的感受。通过茶叶的冲泡过程,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中国地域辽阔,人口广泛,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之后,其在具有古典美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增加了时代化的特征,传统茶文化包含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遗传下来的不同特点,包括宁静、雅致、包容等,致力于陶冶情操,培养出人宁静致远、平淡如水的思想。而在茶文化理念中,茶品与茶性也成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当然,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创新过程中,茶品与茶性的具体应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思维完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3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构造中的具体要求

随着当前体育运动发展日益成熟,如今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也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但是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中,同时更未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限制了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当然,我国传统茶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内涵,因此,完善的茶文化不仅能够为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提供基础,同时更能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综合提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言,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具体应用与融入,无疑是对整个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通过系统化借助教学手段和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体育课程活动的全面教学。当学生在课外时间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资源完善参与自身学习活动,而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实现互动交流和互助协作,进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显著提升。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在整个体育教学思维中,其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进行了系统化的革新,更重要的是重塑体育教学关系,优化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上的机械性,无论是具体的教学环境,还是整体教学理念,都更倾向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对于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来说,其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推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创新与完善。

4茶品与茶性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随着当前我们对传统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关于茶理论的价值内涵更为全面,而茶理论体系中所具备的多样元素,能够为我们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奠定相应基础和条件。当然这一理论,也能够为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注入相应理论内涵,从而实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茶品与茶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上所要求的难点及重点,通过结合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进而安排体育教学任务及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教学要求,并且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中,想要创新运用茶品与茶性资源内涵,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要求: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应用茶品与茶性,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点,通过有效融入具体的茶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对于茶品与茶性的具体实施应用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认知到自身所期待学习的内容。其次,要充分应用教育技术,构建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的全新模式及内容。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结合点,其关键在于借助各种教学技术,因此,结合整个教育技术的成熟应用,从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应用时,需要提供基础和保障。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时,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应用的具体需要出发。通过灵活构建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茶品与茶性不仅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完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此外,茶文化理念的融入,也使得体育学习与教学活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茶品与茶性理念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结合,传统茶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不可低估,通过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能使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之内。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如此,融入茶品与茶性理念,能够为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而如果能够将中国茶品与茶性的具体内涵与体育教学的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让体育教学的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体育,也能够让体育教学的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更好地面向市场的应用需要,向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应用迈进。最后,在将茶文化理念应用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体验式带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在优化学生学习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心态,通过丰富体育教育思维理念的具体内容,从而提升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的应用性。当然,在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与考核机制,从而实现茶品与茶性的全面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