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精选(九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

第1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一、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农企带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农村得到发展壮大,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为此,××县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等,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在规模生产、抵御风险、提高效益等方面作用的认识,引导农民着眼优势产业和产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借助舆论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积极提高社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营造支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现场宣传,充分发挥工商所点多面广的优势,深入乡镇农村及合同服务指导站,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心对心的引导;三是进行重点宣传,鼓励农业大户和涉农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和自身市场竞争力。引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本地棚菜农户组建成立了××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____户棚菜户种植无公害荷兰布利塔紫长茄,全县紫长茄种植面积达到____多亩,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比老品种茄子每亩增收近万元。

二、开展调研走访,牵线搭桥引凤凰

自去年全市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同服务指导站在我县成立后,××县局通过指导站积极深入细致的开展了调研工作,调查了解合作社成立后机构配置、合作社章程等落实情况,及时找准切入点,帮助解决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我们发现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组织机构健全,但内部动作不够规范,“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特征体现得不够充分,缺乏发展中长远的规划和经营意识,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好却卖不上好价钱,有商品没品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适时举办了××超市与××绿色农产品基地产销对接洽谈会,促成××超市××省采购部负责人与农户进行了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进行了实地考察,摸清××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从而以产品质量取得了超市负责人的认可,进而达成了购销意向,为××农产品跨向国际大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精心组织培训,深入规范促发展

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县局两年多来开展现场培训__余次,解决实际问题__余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监事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规范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我们聘请农业执法队和供销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特别邀请全国农业专家姜大光深入田间地头,就如何施肥、施药、什么土壤施用什么肥等专业性、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使农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常识,受到农民的欢迎,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四、主动协调配合,增强合力服好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加强沟通、协调,我们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定期汇报工商部门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有关工作,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出主意、想办法,赢得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继续深入开展合同服务指导站建站工作,为农户和涉农企业解决履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合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共解决涉农合同纠纷__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__余万元。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县局合同科有重点地选择了种植业,着手制定针对性强的合同示范文本,在全市率先制定了蔬菜买卖合同和玉米收购合同示范文本,并面向农企和农户广泛推广使用,免费发放示范文本____余份。目前,已有 __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购销活动中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____多份,种植面积达____亩,使农户平均增收____多元。

第2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关键词: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做法;经验;河南杞县

目前,杞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组织个,畜牧业合作组织个,其他类合作组织个,共有会员 人,带动农户 户。通过协会的优惠政策和经营活动,每个会员每年可增收元,带动农户每年增收元,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出台政策

杞县县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办公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提供政策指导和信息技术等服务。县里还组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按照“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推动不强迫”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杞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强化指导,规范管理

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成立的每一个农民合作组织,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办公室都要主动派出人员,从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给予指导和规范。每季度,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办公室都要召开由各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交流经验。杞县还多次组织各协会的人员和农村经纪人到南阳、焦作、鹤壁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有章程的达到个,占总数的%;%以上建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此,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访谈专栏,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办经验、运作模式和农村经纪人的成功典型。同时,建立和完善了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影响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对优秀农村经纪人给予物资和荣誉奖励。年月,杞县辣椒协会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在年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评选出的名优秀农村经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重点帮扶,培育典型

杞县始终坚持把抓好试点建设作为推动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切入点,每年选择一批带动力强、有一定规模、产品有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重点指导和帮扶,涌现出一批引领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排头兵。年月杞县大蒜协会成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杞县蒜业集团积极帮助大蒜协会建章立制,提供政策信息。对大蒜协会会员反映的大蒜冷库、交易市场税费管理混乱问题,年月,县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对大蒜冷库和交易市场税费实行统一征收、统一管理,有效维护了广大会员、大蒜经销户和冷库业主的权益。对于辣椒、菜花、香菇生产以及养牛、养猪、养鸡等杞县农业的主导产业领域的农民合作组织,县政府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这些组织目前均已具备相当规模,制度完善,运行良好,为杞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经验

.地方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合作组织是兼顾公开和效率的组织,在组织发展、社会稳定中都能起到作用,并在很多方面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合作事业的发展,发挥好引导、指导、协调、服务四大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积极宣传普及专业合作组织知识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作用,向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普及合作组织知识;介绍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弘扬合作组织精神,增强农民合作意识,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参加合作组织。

.抓好试点示范

实践证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先抓典型,开展试点示范,然后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稳步地、一批一批地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完善农民专业组织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合作组织法》已经颁布,但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不健全。因此,地方可出台有关法规文件,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才能有宽松的外部环境条件。

):-.

杨群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民合作社,():-.

董长海,张广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

第3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一、合作社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

据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范水平、运行制度、专业人才、应对市场的能力上均存在短腿,困扰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整体规范水平较低,财务、分配制度不健全。141个合作社中省级示范社仅8个,占5.7%。大多数合作社的章程、管理制度是为了注册需要由领头人按照示范章程照抄照搬,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开展活动。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绝大多数合作社没有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的规定,会计核算随意,科目设置不合理,产权关系不明晰;合作社运行基本由核心成员运作,按股份红,一般成员只限于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享受不了进入市场、改进价格和技术服务的好处。二是管理、经营人才匮乏,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合作社是有种养大户、基础干部、农村经纪人牵头兴办的,90%以上的成员是农民,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经验均不足以适应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我县的玫瑰、红提葡萄等特色设施农业的发展,技术人才尤其缺乏。三是缺少产业链支撑,合作社社产品卖难现象犹存。多数合作社只是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显然乏力。由于产业链没有得到延伸,农产品无法深加工及储存,不少农产品除了直接出售之各级市场外并无其他出路,一旦大的供求环境发生变化,农户就会遭受较大损失。

二、资金信贷渠道不畅通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资金数额也会越来越大,目前资金不足是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缺乏贷款抵押物,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合作社法人资质不高,合作社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只有小额联户担保贷款,对于较大项目资金需求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政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涉及到合作知识和组织管理,又涉及特色产业和技术、市场问题,没有懂技术 且有管理经验的人去指导,很难做到依法办社。从我县情况看:一是懂合作知识、有技术的辅导员缺乏。近年来县级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人员仅一人,省市组织合作社成员培训的次数也寥寥可数,加之乡镇一级没有专职人员,指导服务很难到位。二是合作社审核、注册门槛低。合作社注册不需要验资,且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协作不力,工商登记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虚假注资等问题突出。合作社注册成立后也没有年检,不利于合作社进一步规范经营发展。三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在指导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缺乏“以规范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往往强调“先发展,后规范”和“边发展,边规范”的发展思路,容易造成一哄而上,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多,规范运行合作社的少。从而影响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也为合作社经营和成员权益保障带来隐患。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快又好发展,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合作社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

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有关政策,是合作社知识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动力。二是积极联系高等农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合作社专业课程,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培训合作社带头人,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整合资源,提升合作水平

一是对全县农合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分类登记造册,规范合作社章程,指导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培植典型,带动发展。选择有规模、有市场、效益好、带动辐射力强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帮扶,使它们尽快发挥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三是积极引导以特色产品为依托成立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品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信用合作,解决融资难题

针对合作社规模小,缺乏信贷要件,融资渠道窄,贷款十分困难的现状。一是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由职能部门牵头成立信用担保公司,直接为农合组织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民间资金成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开展好信用合作, 进一步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三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以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确保资金互助社稳健发展。

4.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弥补政策法规的缺失

针对合作社登记不验资、无年检机制及税务登记类型不统一等政策法规缺失。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部门即农业经营管理部门要做好合作社资金、场地及成员身份的审查审核;工商部门把好合作社登记注册关,杜绝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名无实,甚至以虚假名义套取国家扶持资金的现象,真真做到办一家、成一家、稳定一家、壮大一家。

第4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 SWOT分析

一、引言

最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铜仁市思南县常青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知识入股”吸引大学毕业生扎根山区创业兴农,实现产业与人才联姻、知识与市场结合,得以快速发展壮大。不到两年时间,合作社资产总值由100多万元发展壮大到1000多万元,农户平均增收一万多。

据《2011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年度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合有52.17万家,实有入社农户4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4%。虽然目前农民合作社面广量大,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合伙型、契约型的“原生形态”,问题容易凸现:一方面是缺少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有些章程和制度几乎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技术力量薄弱,购销信息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期盼众多大学生扎根山乡,贡献才智,强社富村。

2011年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就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农民合作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不对口、就业观念落后、农合相关知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重要因素。青海省农牧厅张云玲(2011)全程观察了大学生创办的青海省循化县昌源菊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到获得巨大利润这一过程,得出大学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腾飞的力量这一结论。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学生进入农合发展的SWOT分析

在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近年来, SWOT分析法逐渐融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内部因素(SW)分析,通过挖掘自身的优缺点,实现全面准确的自我评价,明确职业动机;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OT)分析,通过对企业和社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有关职业的机会与威胁。本文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自身的优势(W)、劣势(S)和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机遇(O)、挑战(T)是切实可行的。

(一)优势(S)分析

1.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是一个实现农民增收经济组织,而农民素质偏低。据资料显示,目前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有1亿人,在4.98 亿的农村从业人员中,大多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仅占5%左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薄弱,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素质技能较高,其市场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经营管理知识比较容易建立起来。这是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重要优势。

2.信息捕捉准确、快捷

信息社会,谁能占有信息优势,谁就能在这个行业发挥优势。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还存在信息和市场脱节的问题,导致商品囤积,影响农民增收。大学生掌握多种信息捕捉技术,运用网络收集农产品信息、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经营等多种渠道突破农业经营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且能准确解读融资、筹资、政府扶持政策,估计行业风险,优化赢利模式。

3.内部协商、外部公关能力较强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往往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非“团队格局”,在乡土社会的血缘、地缘基础之上形成了“熟人关系”,忽略集体利益,搭便车现象普遍。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凝聚力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敢于打破农村“关系社会”,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以公谋私的现象,使其在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成为为民谋福谋利的组织。对外进行有效公关、商业往来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公关形象也是必要的。大学生对外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形象,促进与商家的合作。

(二)劣势(W)分析

大学生缺乏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内部治理的机构安排并没有任何差异,都是全体成员(股东或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理(董)事会为决策机构,而日常的经营管理实行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但是在决策原则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人人平等,实行一人一票制,社员的利益诉求权利是人格权,而非资本权。目前大学生的实习、就业主要是事业单位或者公司,所以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还欠缺不少经验。

(三)机遇(O)分析

1.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十提出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近年来,“三农”政策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政策和经济扶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大量专业农民、农产品经纪人,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行一村一大、科技兴农等,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各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政策逐渐加大力度,如上海市规定,担任“合作社助理”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内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由市、区两级政府承担,平均每人月收入1800元。浙江省对到合作社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补助0.5-1万元(连续补助三年),宁波市每人每年补助1-3万元。可见,大学生进入农合是顺应党的方针政策,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系日趋完善

2007年,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随着农合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一系列配套法规、政策,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已逐步实施。从注册到利益分配,都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体系。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设施也逐渐完善,薪酬水平逐渐与城市靠拢,大学生可以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利益分配人之一。由此可知,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日趋完善,为大学生进入其中就业提供了制度和环境保障。

3.农村创业条件优越

高校扩招以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不得不从就业转向创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政府对大学生领创办的合作社给与项目扶持,如浙江省提出,对到合作社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各级农业、林业、渔业等有关部门优先安排现代农业扶持项目。二是产业优势。第二、三产业逐渐饱和,创业难度大,第一产业创业,尤其是农产品,有巨大潜力。三是成本收益优势。农村以合作社创业,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如果经营得当收益较高,资金回收周期短。

(四)挑战(T)分析

1.社会传统择业、就业价值观的局限

传统的择业、就业价值观限制着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目前的高校就业调查显示,80.8%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选择在城市就业,15.2%选择在县镇就业,仅有4%去农村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受城乡就业的二元差观念的限制。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将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打破传统择业、就业价值观,走进农村,是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挑战。

2.农村工作环境艰苦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主要在农村,目前农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交通还不是四通八达,难以建立农产品运输网络,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能不能经得住城市的诱惑,能不能在农村埋头苦干,是对大学生的重大考验。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引导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到农村发展是大势所趋。逐步打通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的路,这需要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三、引导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

1.转变择业观、就业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的核心要素是担当精神,就是大学毕业后不挑肥拣瘦,甘当下手,敢做下手,这才是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敢于从农村做起,从基层做起。越是农村,越是基层,越有广阔的舞台。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锻炼才干,闯出一片新天地。

2.参加培训,大胆实践,积累人力资本

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加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了解,缺少在合作社的工作经验,因此要积极参加农协组织的培训,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的基本原则,大胆实践,将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地运用于合作社,积累自身人力资本,提高自身能力。

(二)高校层面

1.高校应端正就业指导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不是哪里赚钱快就指导学生往哪里就业,应以哪里需要人才就往哪里就业为宗旨,紧扣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积极指导学生到农村就业,加入农村经济建设的队伍。

2.指导学生合理预期就业期望值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就业时常常抱着“非国企、事业单位、公司不去,非一线城市不去”的心态,造成大学生就业严重的预期落差。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在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对职业有合理预期。高校应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到农村去创造一片天地。

3.高校应大力宣传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先进事迹

高校大力宣传已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的成功案例,通过榜样效应,让大学生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加大在校大学生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信心,带动更多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

(三) 政府层面

1.大力强化资金扶持

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资金扶持。对到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资金补助,解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建议为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创业设置专门的金融产品,降低资金筹集门槛;为大学生到合作社就业创业购买服务性金融保险,降低就业与创业的风险。

2.健全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物质激励。健全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创立专项基金,择优奖励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对三年考核均为优秀的大学生再择优进入村官行列甚至乡镇公务员。在考研或考公务员时,均可享受政策加分和优先录取。另一方面是精神激励。表彰优秀合作社工作者,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光发热。

3.优化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协调税收、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大学生领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给予实际优惠。在注册登记、项目安排、资金补贴、融资集资方面都享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其次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较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调研组.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合作社事业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1(08).

[2]张云玲.大学生――合作社腾飞新力量[J].农村经营管理,2011(07).

[3]刘益平,黄永明,周立华,肖青松,周春初.将合作社建成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J].农村经营管理,2012(07).

[4]田朝晖.农校毕业生从事农产品经纪人职业的SWOT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第5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三农”工作“1155”的战略思路和“135+X”的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协调引导,创新发展模式,优化配套服务,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产品入市的试验平台、农业项目建设的实施平台、农村民主管理的示范平台和政府与农民互动的沟通平台。

(二)基本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的财产所有权;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农民大胆实践;坚持依法办社,促进有序规范发展;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市级主导优势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优先支持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遵循经济规律,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

(三)总体目标。到2012年,力争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6000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500个、县级示范性合作社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40%以上,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0%以上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50%以上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60%以上的市级主导优势产业重点村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合作社。到2017年,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突破8000个,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规范化、标准化种(养)殖格局;农户参与面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农民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四)引导多元化发展。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基层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返乡创业农民、各类专业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允许和鼓励以多种要素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以家庭承包方式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流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获得且已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的“四荒”地,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加强规范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对符合条件且已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的规定,切实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完善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运行机制,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强化档案管理,推行社务公开,接受成员监督。完善产销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以及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经营发展模式。对以家庭承包方式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且已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农业、工商等部门指导其依法改制或变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确保发展一个、规范一个、见效一个。

(六)推进示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即一个良好的产业依托、一个灵活的运行机制、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个团结能干的领导班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市农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可操作的具体建设方案,加强业务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示范化建设标准,选择符合农业产业导向、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先期试验。从20*年开始,依托市、区县(自治县)、镇(乡)三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各区县(自治县)要紧密结合柑橘、生猪、蔬菜等市级主导优势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每年培育3―5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里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每年从区县(自治县)示范社中优选50个进行试点,重点开展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与产业链条延伸试点,着力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农业项目贷款、农村治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培育、合作社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

三、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大平台”建设

(七)建设产品入市的试验平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把其作为落实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产业入市的试验平台,实现“依托产业发展合作社,做强合作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发展产业中,重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切实做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

(八)建设农业项目的实施平台。牢固树立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是扶持和服务农民的观念。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农业财政扶持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自觉接受成员的监督。要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创建*市及国家农副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农业项目建设效益。

(九)建设农村管理的示范平台。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事务。基层组织在召开农村管理相关会议时,可邀请所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参训范围可不限于专业合作社成员内部。支持农民专业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十)建设政府与农民的沟通平台。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相关信息创造环境和条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召开会议、设置信箱、开通网络等方式,建立与农户之间的诉求通道,收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对成员的政策宣讲,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组织及时解决好所涉农户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化解相关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十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市里将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成员教育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申请农产品质量标准及认证,进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营销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积极加以扶持。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城乡统筹总体方案,对符合政府投资补助政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优先向国家申报或安排投资。科技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科技推广项目纳入科技计划支持范围,并通过“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等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性合作社;有关部门的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技推广、农业标准化、农村信息网、农机具购买补贴等建设项目,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十二)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全市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帮助解决生产性、季节性和临时性资金需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品、销售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以及土地附着物等抵(质)押担保贷款,允许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成员开展互保共保。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销售和出口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制度。将符合产业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研究、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保险模式。

(十三)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81号)要求,全面落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免征营业税。

(十四)进一步优化有关综合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用地,在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收购、初加工临时用地,符合临时用地条件,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需长期使用建设用地的,可依法报批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有关收费标准按市政府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衔接,扩大“绿色通道”政策实施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的农业用地,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动员群众采取租赁、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优先予以解决。工商部门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免收登记费等扶持措施;交通部门要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交通条件,畅通农产品运输渠道;市外经贸部门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商业部门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参与现代商业业态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帮助。

(十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大力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多重形式的技术合作。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其中,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的,不再保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及工资待遇,按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报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的,保留原身份、工资待遇,允许按其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与《*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相结合,鼓励选派到乡镇、村任职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工作。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要为其提供人事档案保管、户籍管理、党团组织关系挂靠等服务。加快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体系,落实专项资金,举办多形式的专题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懂理论、会干事、有责任心的辅导员队伍和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五、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的领导

(十六)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为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交委、市科委、市商委、市供销总社、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予以统筹、协调和指导,研究解决推进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适时制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规划。全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综合、协调、指导和维权职能,做好组织引导、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和统计监测等工作。市工商、税务、财政、金融、质监、供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细化和落实扶持政策。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建立以入社率和销售比例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6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不同地区有它不同的发展历史,在一些地区它走过了从兴到衰,现在又兴起的发展历史,但在大部地区它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型行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都从中得到了体现,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落实,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等等。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许多一度衰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新建立,这类合作社他们已经有了曾经运营的经验,现在又有了政策法规的支持,所以前景看好。但更多的合作社的兴办者都是以前对合作社没有丝毫认识的农民,各地通过宣传、鼓励和引导,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诞生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愿,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就我县来看截止目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00余家,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合作社入股社员1000余人,每家合作社注册资金多数只有3万元;发展势头不足,就2008年已建立的102家合作社,无论从规模的扩展上,还是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上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主要原因还在于:

 

(一)、农民对合作社缺乏足够的认识。据了解通过广泛宣传,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更多的还仅仅停留在国家政策的优惠和资金的扶持上,而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宗旨,以及为什么要建立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后如何来为社员提供服务,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等实质性的知识还缺乏真正的认识。

(二)、办理合作社手续繁琐。仅一套完整的手续办下来就得跑好几个单位,再加上申请设立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对于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很少与外界打交道的农民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即使他们对合作社有了一定认识,但创办合作社还在起步阶段,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会有多大受益尚不可知,也就懒得去办理了。

二、所建立起来的合作社缺乏示范带动作用。多数已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宗旨不明确,缺乏服务意识和合作双赢的理念,即服务社员共同受益。合作社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社员之间应当各自拿出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合作社的共有资源去向成员们提供服务同时利用服务。如一个合作社中有的成员有足够的采集信息的能力,有的对农产品的生产有技术指导能力,有的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因此而建立的合作社就组成了一个信息、技术、销售人才齐备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带领社员进入市场,产品更升级,销售有市场,价格更看好,农民增加收入就会成为必然。然而就目前所建立起来的合作社来看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新建的合作社原本就是一个小型企业,现在是又挂了一个某某合作社的""头衔"",经营项目范围、机构、人马可以说原封未动,所增加的是争取到国家一笔扶持资金。

(二)、合作社的创办者是某地季节性农产品的销售者之一。该合作社的创办完全可以在原先销售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成员的自愿联合共同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动,抵御市场风险,从而维护农民的利益,尽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由于缺乏足够认识,这类合作社也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真正地起到服务于社员的作用。

(三)、最不规范的一类合作社则是,创办者随便找来几个身份证、户口簿、自编一套文件到相关部门设立登记,办理一套完整的手续,只为争得国家扶持资金。其结果可想而知,国家对合作社资金的扶持,政策的优惠,多数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而是让少数人钻了空子。

三、透过种种问题的现象,笔者认为,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起重视:

(一)、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

1、对于指导、扶持和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的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国家大力倡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农民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职能部门我们不仅要在数量上求发展,更应该在质量上下功夫,要按照合作社的设立登记要求严格把关验收,方可拨付资金,特别要对合作社的运营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服务。

2、合作社及其成员以及尚未加入合作社的广大农民群众更应该充分认识合作社。鼓励、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又一明确体现,是国家给农民送上门来的政策优惠,只要农民充分地认识,认真地去把握,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增加更多的收入。还可以形象地说,原先农民一家一户地闯市场与现在的以合作社的方式闯市场的结果,正如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一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

(二)、各地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门服务大厅。主要为农民提供有关合作社方面的政策咨询,办理程序等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所涉及的各相关部门相关手续可在服务大厅一并办齐;或者委托职能部门,对合作社验收合格后,指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代为办理,简化程序,降低收费,为农民创办合作社敞开第一道大门。

(三)、正确宣传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1、在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国内外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成功经验及运营模式打印成资料,让农民选择性参考,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合作社项目。

2、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应深入掌握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创办合作社的条件及要求,正确宣传,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合作社。

第7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第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支部是存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内的党组织,它的作用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执行和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在这一关系下,推进“党支部+合作社”的工作,就要从如何有利于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入手,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目标。如苏北射阳的经验。射阳县委把合作社内党支部的作用概括为“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典型示范、保证监督”四个方面。射阳的经验对于推进这一类型的“党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种,农村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党支部是存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外的党组织,它的职能是在行政区域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综合素质提高。这与农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农村党支部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发展。还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社区公益性事业贡献力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农村中的收入差距,也有利于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看,农村党支部在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上,既要积极促进,又要防止包办代替和违反合作精神的现象发生。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初步探索出好的经验。如湖北省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党支部摸索出一套“支部帮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支持不把持,帮助不包办,工作讲配合,经济各独立”。在具体工作上,村支部与合作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社工作,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发展桑蚕产业,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决议运作,经济上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保持相对独立。从而实现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和谐共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这些作法对于许多地方的农村党建工作都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种,农村党支部与村经济合作社。

第8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展现,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民及各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适时推广农业科技的同时,也能适时开拓市场,拓宽各类农副产品的市场销路,为广大农户解决产品销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多是由头脑灵活、信息灵通、产销大户的农民建立创办的,在农村被称为“能人”。他们在多年的贩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与众多的客户,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找销路、找市场、农民卖粮难、卖农产品难的实际问题,为农户解诀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专心做好农业生产。同时,合作社成员间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及时调剂余缺,使各类产品及时销往各地,扩大了市场范围,拓宽了市场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以合作社、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改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农民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在专业合作社中,农民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帮扶,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认真研究市场信息,增长农民的见识,提高科技生产水平。在党的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地方性产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见到效益、坚定发展信心,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抗风险能力较低,无论发生哪类风险,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化、系列化服务,制度化管理,“统一供应、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呈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发展,减少损失,确保合作社成员的收益。

      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合作社来助推。近几年来,我乡突出农业以“农”为本的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夯实基础、成效不断显现。通过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农户除种植水稻、包谷、蚕豆等常规农作物外,部分农户积极进行魔芋、辣椒、百合等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农业科技的推广、产品销路的解决和经济效益的体现,这些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来实现。

(二)我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目前,我乡扶持发展的专业合作社达12个,初步实现了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的成效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如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创新经营体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

    2、加强指导,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

    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和规范建设提供政策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建章立制,制定好符合当地实际的合作社章程,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3、加大扶持,搞好服务,改善发展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初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合作社做强做大。要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发展环境。

第9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展现,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民及各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适时推广农业科技的同时,也能适时开拓市场,拓宽各类农副产品的市场销路,为广大农户解决产品销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多是由头脑灵活、信息灵通、产销大户的农民建立创办的,在农村被称为“能人”。他们在多年的贩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与众多的客户,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找销路、找市场、农民卖粮难、卖农产品难的实际问题,为农户解诀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专心做好农业生产。同时,合作社成员间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及时调剂余缺,使各类产品及时销往各地,扩大了市场范围,拓宽了市场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以合作社、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改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农民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在专业合作社中,农民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帮扶,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认真研究市场信息,增长农民的见识,提高科技生产水平。在党的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地方性产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见到效益、坚定发展信心,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抗风险能力较低,无论发生哪类风险,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化、系列化服务,制度化管理,“统一供应、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呈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发展,减少损失,确保合作社成员的收益。

      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合作社来助推。近几年来,我乡突出农业以“农”为本的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夯实基础、成效不断显现。通过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农户除种植水稻、包谷、蚕豆等常规农作物外,部分农户积极进行魔芋、辣椒、百合等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农业科技的推广、产品销路的解决和经济效益的体现,这些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来实现。

(二)我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目前,我乡扶持发展的专业合作社达12个,初步实现了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的成效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如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创新经营体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

    2、加强指导,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

    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和规范建设提供政策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建章立制,制定好符合当地实际的合作社章程,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3、加大扶持,搞好服务,改善发展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初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合作社做强做大。要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