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精选(九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

第1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发言稿很难写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合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局党委召开交通工作会议,刚才听了陈局长的工作报告,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运管处全体人员有信心更有决心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作为,开拓进取,为推进交通运输“十二五”计划的全面实现开好局。围绕陈局长工作报告和目标责任书要求,针对运管工作实际,我们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重点,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确保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工作是今年市人大代表一号议案,是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矛盾突出,难度很大,但做好这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们按照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至去年开始就多次开展调研,几易其稿拟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工作意见》,上报市政府获得通过,目前我处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完成国有控股新公交公司的组建、参股民营客运企业的公开招标、公交发展规划编制和部分公交车辆的订购等前期准备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修改完善下线中巴车车辆和从业人员处置方案,落实新公交公司出台对现有中巴车从业人员的优先录用条件和相关薪酬待遇标准,协调镇江对现有A2驾驶证增A1培训工作,制定需改造线路的布局走向,运力配置和班次安排以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保障预案等束带作,确保实施工作的平衡顺利进行,下一阶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举全处之力,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市政府推进工作意见的要求,整合我市城乡客运资源,创新

经营管理体制,完善客运基础设施,优化营运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全省一流、镇江领先的市、镇、村三级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体系。到20xx年底要全面完成投放公交车100辆,开通公交线路20条,建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标准候车亭100座,公交回转场1处的目标任务,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覆盖率、镇村公交通达率双100%,按照“五定”(定线路、定时间、定票价、定班次、定站点)、“三统一”(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标准规范运行,全面提升城乡客运品位,满足全市城乡居民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加强运输行业管理,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紧紧抓住运输管理过程中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管理,优质服务,促进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继续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出租车制度化、常态化、经营行为管理,积极开展出租行业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深化出租车经营行为记分考核,促进出租车驾驶员文明服务意识,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规范公交车的运营行为。对市区三条公交线加强经营行为、服务质量考核,确保公交车正常准点。强化新客运站的源头管理,严格执行汽车客运站“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

三是加强维修和驾培行业管理。强化汽车维修驾培企业信誉考核和记分考核,在维修企业大力推行“诚信维修、放心消费”活动。加强驾培企业智能化管理工作,实行网上监控,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四是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在行政执法中的运用,重点打击无证从事客运出租等违法行为,维护运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五是做好安全工作。重点对危货运输企业开展跟踪考核和安全检查。建立与本地重点行业相适应的应急求助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认真履行运输行业“三把关一监督”安全监管职责。

三、加强运管队伍建设,树立服务为民的运管新形象 一是端正执法理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注重提高执法队伍办案、处置突发事件和案卷质量三项基本功。以省厅开展的“运政执法规范年”活动为契机,端正执法理念,杜绝“钓鱼执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进一步严格对运政执法人员工作业绩和行为规范考核。制定完善具体的考核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制度,基础工作规范制度和奖惩制度,使运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继续实施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免罚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查处分开,重大案件集体通案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是狠抓廉政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廉政责任制,领导率先垂范,正确处理权力与服务的关系。把执法人员廉洁从政和执法工作置于社会群众监督之下,实行政务公开。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的交通工作会议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我们决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同心协力,倾力作为,扎实工作,为“十二五”交通运输事业的新跨越、新发展再立新功。

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乡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作表态发言。

今年,中央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又作出重要部署,宁夏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承担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确保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重任。灵武市作为自治区黄河金岸战略思想的重要城市,滨河大道xx段又占灵武市的三分之二,我乡将在重要的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双争”目标,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东西部的差距首先表现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只有思想上与时代同步,行动上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总习惯于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纵向做对照,因此,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到来,我们将以提高干部创先争优的意识,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能力素质,坚决摒弃畏难情绪,坚决摒弃坐等时机的陋习,对市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跑着干,对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工作争着干,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抢着干,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进程。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档次

xx是一个农业大乡,随着黄河金岸的建设,我乡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将在做大、做强、做活优势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用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业和农副产品的影响力,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一是充分依托“黄河金岸”产业带带动优势,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联手,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通过龙头示范带动,总结经验,引导农民推行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让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拓宽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二是加快畜牧业发展,做强支柱产业。紧抓羊产业铸龙工程扩大羊只饲养量,依托“灵农”放心猪肉品牌,稳定生猪饲养量和能繁母猪保有量。三是不断提升本乡粮食加工、贩运和“丹富”“金双禾”的龙头带动优势,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粮食加工、集散基地,增加粮食附加值。

三、恢复原生态建设,打造黄河金岸精品工程

我们将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按照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理念,以亲和路、滨河大道主要干线、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区为切入点,加大沿水、沿路生态绿化建设,打造黄河金岸发展轴,构建xx乡“大生态”框架,为西部大开发投资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一是大力推进滨河大道水系建设,做足水文章,发展水经济。二是以规划为先导,建设、整治和管理并举,“规划设计、制定政策、建设管理、技术服务、资金补助、责任分解”六统一原则,按照减少村庄数量、生产生活区分离、退宅还田的要求,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整村推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在优化生活环境的同时,着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及争取项目

我乡将以推进滨河沿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充分利用亲和路、滨河大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和河滩地湿地的有利资源,及早促成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精品项目落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狠抓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筑和谐社会

我们将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解决力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律宣传,畅通信息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用诉求,坚决遏制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等重大事件发生,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我们将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以务求必胜的信心,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有效地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全乡广大干部和回汉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完成市委、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一定能为加快发展实现灵武“双争”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不断开创xx乡发展新局面!

谢谢大家!

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春节的气氛还没散去,乡党委政府就紧锣密鼓组织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乡党委政府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会上王乡长描述了20xx年发展宏伟蓝图,部署了新一年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催人奋进,我倍受鼓舞,倍感压力。我深感既有压力,也有信心。我们将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结合我村自身际,就如何做好20xx年工作在里做表态发言。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动员宣传力度,召开群众会议,将县、乡产业结构调方面的政策宣传到每一户,引导我村群众将油菜面积压缩到2500亩以内。联合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土地流转,计划沿227线,连片推广种植中药材400亩,种植洋芋200亩,通过引导、示范和带动,使我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基本保障。基础设施与农村生产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今年我们计划完成一、二队98户的门面改造,()对村内2公里的街道进行绿化美化并移植云彬1500株,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三到四年逐步完成我村四化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劳务输出一直以来都是我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我们将配合乡政府加大我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我村务工人员素质,同时还要树立在外挣钱回乡创业的发展意识,并且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争取输送务工人员350人,年收入增加400万元以上,

就如何将所计划的工作做好做实,我有如下打算:

首先加大宣传,要提高村民对调整产业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算帐对比、以身说教等方法让群众树立其发展的理念。其次认真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分摊,让村干部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形成创先争优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最后健全和完善分工包组和办事办公制度,以村干的良好作风,赢得广大群众信任,带出良好民风,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村的好经验好做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第一要务,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责任,以务实创新的作风,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实现沟湾村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决不辜负乡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

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开发区的***,我们为肩负全市对外开放窗口这一使命而倍感神圣,但同时也感到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加快完善各功能小区规划,围绕园区型经济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载体,全面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服务环境,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在抓宣传、扩大影响的同时,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在抓措施落实上,我们要坚持做到“两个到位”、“两个创新”。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

今年我们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举全区之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成立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设立项目办公室,建立了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不断整合城市资源和人力资源,努力引进新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政策服务到位。

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坚持和完善联合审批及统一收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政策优惠、服务优质、素质优秀、秩序优良”的开发区软环境,真正树立起对外开放窗口的良好形象。

三是环境建设创新。

围绕全市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切实搞好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着力抓好海滨至****的旅游项目招商和建设;搞好**街和**路改造等城市路网建设;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努力创造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四是招商方式创新。

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在强化传统的会议招商、活动招商的同时,积极采取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和政企联合招商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及活动,扩大招商引资的辐射面,通过招商方式的创新,把全区对外开放引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

回顾过去,开发区的发展倾注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厚爱,也得到了兄弟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发扬“敢为人先”的闯劲,“只争朝夕”的拼劲,“铁杵成针”的韧劲,就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开创我区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为促进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中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中医科研、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及县卫生局正确领导下,中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年县中医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但距离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使创建工作如期达标,今后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广泛宣传发动,使全院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重要性,人人都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行列中。成立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协助卫生局把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设立齐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硬件”尽快达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要求标准,中医院基础设施不达标。为此我院计划在两年内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医院基础建设,基本上达到门诊与住院处相对分开;办公区与病区相对分开;医疗区与生活区相对分开;急诊室、病案室、供应室达到要求标准;病床开放数达到100张,每床设备费达到7000元;争取尽快创造条件建设合格的制剂室和门诊楼。

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为使医务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后我们将做好院内学习培训及基层培训工作。以科室为单位,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中医处方、中医病案规范化书写及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全院医、药、护、技人员都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做好中医温课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每年参加中医大专、本科专业学习者不少于5人;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医学教育培训班人数不少于20人;每年派出进修人员不少于4人,争取每年院内20以上业务人员培训不少于150学时。版权所有

中医基层指导科人员下乡对各乡镇卫生院指导中医工作一次;免费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不少于5人;开办培训班至少一期,培训对象为乡镇中医人员,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人员对辖区村所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一次,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培训率达到100。

四、提高中医工作质量,突出中医工作特色

巩固二甲级中医院成果,把抓中医工作质量作为我院工作重点,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期达到急诊室进一步规范,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病案书写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处方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在原有开设脑血管病专科、腰腿痛专科、痔瘘专科、皮肤病专科、乳腺病专科的基础上,计划增开肝病专科、骨病专科。把脑血管病专科、痔瘘专科作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发展,两个专科收入不低于医院总收入的10。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按照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指导乡镇中医工作和村卫生所中医工作。

五、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科研创造条件

开展学术活动3次以上,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年内争取科研课题立项2项。到20xx年争取获得县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

六、开源节流,为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提供经济保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将加大管理力度,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拓宽收入途径,压缩开支,使经济收入比××年有较大的增长,为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打好经济基础。

第2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连续九年为三农发展颁发一号文件,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湖北农村和全国一样,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新阶段。

从三农宣传角度来说,农业高速发展和农村社会急剧转型阶段,往往是新闻亮点最多、新闻发生频率最高、报纸需要探讨问题最多的时候。农村天地在栏目设置上,注意了突出重点,覆盖要宽。对应设置聚焦三农、三农新观察、三农放言、乡镇论坛、村官村事等重点栏目。同时考虑农村生活的丰富性,设置了农村能人、乡村影像、心灵老家等栏目,与省妇联和本报视觉新闻中心联合设置乡村美女、村里那些事两个栏目。力争全面反映三农的方方面面。

从操作层面讲,我们重点抓了这样几件事:

一、抓大事,抓重点。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组织采写,不惜版面。去冬今春,省委组织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入万村进万户,组织群众清淤开挖20万口塘堰,以此作为新时期改进干部作风、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抓手,从小事入手,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呼声最强烈、反映最急迫的事。我们开辟“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专栏,连续三个月,作了大量报道。类似报道还有,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湖北农产品安全工程、抗旱保春耕等报道,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展开。

二、抓亮点,抓热点。湖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水产、畜禽养殖和多种土特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四个一批”工程推动下,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崛起。组织这类重点报道有:湖北粮食冲刺九连增、逆势飞越6000亿(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做大生猪养殖、湖北水产品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夏粮丰产。

三、设置议题抓典型。现实存在、发生和现实需要是设置议程的前题。湖北农村工作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农村工作者的创造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话题。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天门华丰农机合作社、湖北农机跨区作业遇多重困难、蕲春养鸡业遭遇寒流、今天谁来种田、除草爷爷徐文达、有机菜为啥这难卖、生物有机肥的出路在哪里、干部在一线、茶叶第一县为什么不抵一个茶企等话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建设性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些报道时,运用了多种版面手段,让这些报道更鲜亮更招眼。

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三农报道天地广阔,办好农村天地关键是要有一批热爱三农懂三农稳定的作者队伍。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尤其要感谢区域新闻中心,机动策划中心的各位主任站长和记者,是他们提供了大量三农新闻。但是质量还不够稳定。这需要编辑部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通过一个好的机制来引导鼓励记者真正沉下去,写好稿写重头稿,而不是让大家觉得谁写这样的稿子谁吃亏。

二、三农报道好写又不好写。说好写是指记者走基层,或者我在联系点,大家都往农村跑,却很少见记者往工厂跑,往科研单位跑,往工地路,往社区跑。说明一个问题,三农看似人人都懂,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下去看什么写什么,沾了走基层的光,稿子基本可发。说难写,是用政策的眼光观照现实、全面系统研究三农的稿件不多,往往容易出现走基层就是走形式的问题,或者是碰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甚至把问题当亮点写,或者是作风不实,被基层干部或通讯员糊弄,被假像所迷惑。

写好三农报道,不光要有好的考核机制引导,还要求我们的作者队伍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素养,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采写功底。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发现去甄别去总结,比如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利益的问题,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持乡村风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资本下乡如何保障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问题;规模养殖与环保、食品安全问题。只有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报道才是三农工作者最欢迎的。

第3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用当代的绘画语言记录中国精神

《富堂》:为什么此次会选择这些手稿作品来展出?

罗中立:选择手稿是因为我们那个年代所受的艺术教育,都是从生活体验中搜集素材,然后再进行创作的。所以一件作品的背后会留下大量的草图、手稿等,手稿虽然没有最后的作品完整,但生动性、即兴性会更强烈,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王林:其实手稿更自由、更真实,很好地表达了罗中立在乡村生活和农民题材绘画中的价值诉求。这些作品画得非常生动自如,很有韵味,大家看作品时,会有发现罗中立很善于把日常生活场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些手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气质蕴含其中,充满了灵性,不仅能感动艺术家自己,也能感动他所描绘的对象和看到作品的观众,应该说,罗中立的手稿是很有创造力的。

《财富堂》:您觉得《父亲》这件作品对您,对社会的意义在哪里?

罗中立:《父亲》是一件非常具有人文意识的作品。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用画领袖人物的尺寸来描绘一个普通农民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坚持以此方式完成可以说这件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开创了中国当代的肖像艺术。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想通过作品来表达时代的转折。所以我一直说,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现在很多人都可以画出这件作品,但其内在的情感、社会的意义等等,一旦离开那个时代背景就无法再轻易复制出来。

《财富堂》:罗老师一直都在画“乡土”题材,那这样的作品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王林:《父亲》之后,罗中立开始画《故乡组画》系列,更倾向于自然的人文生活状态,这是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在那之后,他更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人物的形体敦实,画面色彩艳丽,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于农民、乡村题材绘画的传统认知。这些作品,体现出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对中国乡村文化有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写实绘画所描述的观点,而是具有当代精神的文化特征。

《财富堂》:但作品的受众和观众不是农民,那么这系列的作品有什么意义?

王林:每次回大巴山和当地农民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同样非常喜欢罗中立的创作,当然说到具体的某位农民也许未必就对自己生活感兴趣,生活总在别处,但我觉得不应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待艺术,作品主要还是通过创作语言来呈现人文历史的价值,对包括农民在内的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具有意义。

《财富堂》:您从欧洲游学回来之后,依旧在画故土,但在创作之后的作品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罗中立:留学归来之后,我们将之前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慢慢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回到传统,回到自身,去寻找关于中华民族的当代元素,画出符合中国时代的作品,这就是我后期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的创作路线。

《财富堂》:您近期正在创作雕塑作品,但您的绘画作品中很多线条都是绚烂虚幻的,把它演变成雕塑后,如何维持这种画面感?

罗中立:我现在做的雕塑,就是希望能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只是说我把画画立体化了,还会用绘画的方法来创作它。

中国的美学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财富堂》: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年轻艺术家该如何去寻找,并坚持自己的艺术梦?

罗中立:改革开放之后,资讯变得国际化,竞争也相对激烈。就川美来说,我们的考生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艺术行业,但我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被社会浮躁或是市场因素所影响。我经常告诫学生:“好的价格未必是好的艺术,但好的艺术一定会有好的价格。”年轻人不要因为市场而改变自己的艺术初衷和艺术抱负,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纯粹的艺术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你才有可能成功,如果只是跟着潮流和市场走,最多获得短暂的成功。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逻辑和艺术特色,这才是制胜的关键。

第4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不久前出台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类进行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规定的立法尝试。如果《物权法(草案)》最终获得通过,则解决了我国立法上长期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尴尬。之前我国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莫过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法》)。该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内容等进行了规定。本文挑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流转,通过两法的比较,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义、方式做一分析。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的是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与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1]由于我国立法上长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认定的模糊,造成了学界一直以来对其性质的探讨和争论。2002年颁布的《土法》仍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建议稿”的最令人振奋之处无疑是它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式定性为用益物权加以规定。而流转作为用益物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它的讨论,也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第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的价值。“现代社会的法律,都应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土地立法的任务就在于使现有的土地尽可能多地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利益。[2]任何物品只有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才能实现其交换价值。“建议稿”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一种进行了规定,那么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稳定的财产,从而能够作为交易的对象发生流转。我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采纳了人均分土地的种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其规模效益较差,尤其是因为技术落后,不利于将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与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也不利于节省成本和开支。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使农民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机械化耕作,引进新技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效用。

    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项物权之后,农民作为物权人,可以自由处分其权利,而且通常无须征得他人同意。这无疑使农民的收益多少与土地的利用程度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经营利用土地。现有农地制度是按人口而非生产能力配置土地,因而就不如按市场规律配置土地更能够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使承包经营权真正作为一项稳定的财产进入市场产生应有的交换价值,农民也能够从中获得其应有的经济利益,提高收入水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结果,导致了大规模集中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能够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低效率的劳动模式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一)《土法》和“建议稿”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规定,下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两法都将土地承包划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即对于“四荒”土地的承包),《土法》将二者的内容分章进行规定,“建议稿”则体现在第129条对于两种承包方式登记规定的不同上。但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建议稿”没有对二者做不同的规定。在第131条中,“建议稿”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而《土法》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在此后的十几条规定中,具体规定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形式。第49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即”四荒“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50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承包人可继续承包。”可以看出,《土法》对于流转形式的规定比“建议稿”广泛。“建议稿”只规定了四种流转方式,即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而《土法》除了以上四种流转方式外,还规定对于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采取入股的方式流转,对于“四荒”土地,可以采取继承,入股,抵押的方式流转。另外,《土法》第10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建议稿”则无此规定。

    (二)孰优孰劣?

    1、两法都肯定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的流转方式,都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经发包人同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等,应当报发包人备案。”可以看出,由于在转包,出租,互换等流转方式中,原承包经营权人并未退出原承包合同关系,因此法律采取了较宽松的规定,只需“报发包人备案”,而对于原权利人退出承包合同关系的“转让”,为了防止在转让过程中,转让方与受让方恶意串通,改变土地用途或破坏土地的情况。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在发包时,发包方只是代表村民集体的意志来与农户签定承包合同的,如转让时须“经发包人同意”,那么是否要再通过村民会议的集体讨论决定呢?而且,“经发包人同意”的标准是什么?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在转让中可以行使的权力范围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往往造成发包方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侵害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主权。通过各地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地权出现了“中间强两头弱”的倾向,即农户与自然村的土地权益弱化,国家对土地的最终控制也常常虚化,而行政村、乡镇及县这几级权力机关的权力则往往过重。[4]我认为,对此可以通过补充一个对转让条件的限制的规定加以解决。如规定在转让中,受让方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否则,转让无效;对受让方受让土地数量给予限制规定等。而无须在流转方式中笼统地规定“经发包人同意”。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既然“建议稿”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物权,那么,作为用益物权的一项普遍权能,就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并按照该股份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与现在农村普遍实行的均田承包、“两田制”相比,优越性显著。首先,有利于对土地的长期稳定投资。均田承包将农民的社员性质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土地频繁调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导致了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关注的减少,而通过入股,农民凭借其股份实现其作为社员应当获得的利益,其收益与土地的利用如何更加密切,这无疑将使农民更加关注对土地的长期稳定投资。其次,与“两田制”相比,避免了将土地分为口粮田和责任田而带来的对农地的功能性分割,进而导致对土地利用率的下降。[5]土地在科学规划后可以按市场机制进行效率最大化配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使土地的规模经营得以实现,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和抵押。反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继承客体的主要理由是考虑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产生,有一定的身份性,不适合作为继承的对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防止因继承人怠于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造成土地撂荒的情况。我认为《土法》的规定值得“建议稿”采纳。家庭承包的土地由于其社员性较强而不适于成为继承的对象,但是对于“四荒”土地,法律对其承包经营权主体的身份并无特别要求,不仅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因此,也不存在上述问题。应当允许“四荒”土地的继承,即被继承人如在承包期内死亡的,继承人可以依法继续承包土地。同时,为了防止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可以规定一个行使期限,在此期限内如果继承人不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则视为放弃权利,在此情况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优先承包。同样,对于“四荒”土地的抵押也应予以肯定。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实现抵押权的过程中造成农民丧失土地,失去生存之本的情况发生。因此,但是,相比其家庭承包的土地,“四荒”土地并不是满足农民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土地,不会造成上述现象的发生。而且,承包“四荒”土地的物权人一般都是处于规模经营的目的,投入生产所需资金较多,允许“四荒”土地的抵押,一方面可以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进行农业融资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价值。因此,我认为“建议稿”只需要规定满足农民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家庭承包的土地)不得抵押即可,对于“四荒”土地的抵押无须加以严格的禁止。当然,为了保护土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不得改变农地的用途。

    4、流转是否都应是有偿的?《土法》第10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建议稿”则无此规定。《土法》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流转中由于发包方的干涉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发生,但既然“建议稿”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物权,那么,其流转就应当充分尊重承包经营权人的意思自由,无须严格规定为“有偿”。显然,在“建议稿”规定的几种流转方式中,转包,转让均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与《土法》相比,“建议稿”的规定更能体现法律尊重权利人意思自由的精神。

    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思考(一)进一步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土地流转是关系到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大局的一件大事,而在各省市的实际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农民和村干部对《土法》的规定知之甚少,如在河南省鄢陵县的调查表明,超过90%的农民和50%的村干部都不知《土法》的规定,何谈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各地应当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尤其是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在农户平等协商、依法、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保证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农户的土地流转权利。

    (二)依法建立适应各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既然定性为物权,那么对于其流转,理应给权利人较大的处分自由,方能体现出法律的制定精神。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各地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别,农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流转制度,赋予承包权人自由的流转处分权。对于中西部农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与农民的社员性质密切相关的均田承包,“两田制”仍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并不高。而在非农产业发达,社区经济实力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日益减弱,充分利用土地使之增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对社区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的农地入股制度就有较大的实行空间。[6](三)建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日益发达,对于流出方来说,必然导致越来越多农民离开土地,而对于流进方而言,也面临着将土地投入市场运作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同时,也要及时建立起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社会保障目的,建立和完善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另外,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需保障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法律应该确认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对象。相应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进一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丁关良、田华:《论农用地物权制度的选择——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2]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3年版,第274页。

    [3]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秦晖:《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

第5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创收策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网融合”时代即将到来,县级电视台的发展以及经营创收的矛盾越来越多。具体表现为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较低,广告收入也越来越少。对于县级电视台而言,电视剧、自办栏目都不能和地市级、省级、中央电视台相比,县级电视台的节目有被逐渐“淹没”的趋势,收视率越来越低。同时,近年来关于县级电视台广告的管理日益严格,限制了很多“球”广告的播出。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县级电视台的收入及发展,导致县级电视台的经营变得举步维艰。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各地县级财政状况普遍比较紧张,对广播电视台的拨款越来越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下面,是笔者针对县级电视台如何创收的几点看法。

1 努力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

新闻节目是县级党委以及政府的重要宣传窗口,也是促进县级电视台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各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质量并不是很高,会议新闻比较多,而群众新闻相对较少。大部分县级电视台都存在会议新闻成灾的问题,新闻节目内容只是停留在重要的县级会议上,并没有真正贴近民生,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严重脱离。同时,当前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效性比较差,节目时间都比较短。通常,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时长只有10min,将片头片尾除去后,实际上真正播放新闻的时段只有8-9min,而且电视台基本上是2d才会播出一期节目。这样,不能及时采集、播出那些具有较高时效性以及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很难很难完全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其次,县级电视台有很多模式化新闻,但是缺乏质量较高的新闻稿件。新闻报道形式也应该创新、转变,新闻采编人员并没有准确把握当前时下热点,新闻取材不当,很难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另外,新闻内容比较乏味、空洞,报道的都是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无法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兴趣不高。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加强:

1.1 多做活会议新闻,积极创新报道方式

通常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开展的重要会议,还有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本县的民生都密切相关,一定要大力宣传。但是这种新闻会议的内容比较枯燥,新闻报道记者一定不能原版照抄领导的讲话稿,报道的时候应该深入挖掘讲话稿的背景及其反应的问题。比如,“两节” 期间,最关键的是县领导安全检查。通常稿件模式就是某领导视察某地的基础设施、相关情况,了解其中的问题后,领导强调后提出改正建议。如果按照这种常规套路播报的话,很多观众并不是很感兴趣,可能会换台,因此建议这条新闻后面再添加“客运站针对便民安全措施”、“客运安全”等新闻,广大乘客缺乏安全意识,可以提醒乘客在乘车前检查好安全锤,系好安全带等,这样就会显得新闻实用且亲民。

1.2 把握地方特色,重点报道三农问题的采访

县级电视台本来就具有和农民群众贴近的先天优势,这对于一个县级电视台而言,做好三农新闻的采访报道显得尤为重要。我台开办的《乡镇传送》专栏中把镜头主要对准基层广大农民群众,深入挖掘一些典型的农民致富案例,并且广泛传播一些农民致富经验,将农民在社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困难充分反映出来。新闻记者带着一种感受、感知的态度深入到村庄、乡镇采访,这种节目更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1.3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尽可能使新闻节目每日播

县级电视台应该尽可能做到当天的新闻当日播,并且统一、固定新闻节目的播放时长,一般新闻包括自采新闻和常规新闻两部分,严格规范新闻节目,不断丰富新闻节目内容。

1.4 做好新闻节目的包装

编排新闻方面应该将编辑思想充分体现出来,这就对主持人的形象以及播音水平具有严格要求,有的县级电视台主持人将一次开头结尾的出境镜头录完后后来又会常常应用,有的主持人并没有特别关注新闻内容,整个新闻报道都是采用一个语调,这样无法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个性化,而且也没有表现出语透荧屏的感觉。因此应该适当加强节目的包装。

2 大力推广品牌节目,实现专栏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节目应该“接地气”,才可以有人气。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贴近基层群众,千万不能顾影自怜。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创办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节目。近年来,我县电视台不断创新,开展了《百姓大舞台》、《乡镇传送》以及《七彩生活》等新栏目,电视台应该坚持加强和广大居民之间的互动。在同一个地域内,朋友、同学、同事、师生等关系比较复杂,县级电视台可以利用小地方人际关系熟悉程度比较高的特点加强和本地居民的互动,鼓励更多本地居民可以参与到平时的拍摄录制中,多策划一些可以让本地居民展示自己才华的电视节目,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3 高效整合各种节目资源,建立频道推广意识

想要吸引更多的观众,首先应该注意电视版面设计的合理性,在合适的时间段播放适合的节目,尽可能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这就要求电视台节目策划者应该全面研究、分析不同观众群体以及不同时段的需求特点,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电视节目栏目,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收视需求。每天下午2:00和晚上10:00也可以播放一些符合大部分群众的电影,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台节目收视率。

4 准确抓住社会热点,创造一种良好、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

电视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够将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正确反映出来。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应该经常收集区域性的社会热点问题,使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变成电视新闻的闪光点,这样可以大大增强电视新闻的吸引力。新闻中闪光点越多的话,聚焦形式也就会更有效,自然而然就可以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一直以来,当地党以及政府都非常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直接的影响。比如,农业、农民、农村的主要问题就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当前农民群众的欣赏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程度都有了一定提高,不仅需要了解一些致富信息,同时也非常希望了解、掌握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因此,县级电视台工作者应该包装、开辟一些新节目,多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农民群众需求的信息交流、科技讲座、百姓故事、致富向导等活动。电视节目栏目应该以“服务农民、聚焦农村、关注农业”为主要服务宗旨,屏气以“城乡市场、推广科技、传播致富经验”为基本框架,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了解一些农民致富的经验,向广大观众展现“接地气”的电视栏目。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商机已经从以往的城市市场转移到乡村市场,这对于县级电视台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县级电视台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结合当地优势多创办一些“本土化”、“接地气”的电视节目,贴近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

第6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7月6日,和龙市农业局举行了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会议首先由局各分管领导作了上半年工作汇报,总结了各自在上半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汇报了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在听完几位分管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浩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全体干部职工在上半年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随后对全局下半年各项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在重点工作中依据的可行措施和创新方法,并对全体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紧抓作风纪律和队伍建设不放松,圆满完成全局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龙农业信息 秦磊 供稿)

吉林市农委组织召开上半年农机安全总结会

为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城区农机监理工作水平,近日,吉林市农委在丰满区组织召开了“2012年上半年农机安全工作总结会”。

会议强调,下半年各区农机监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要有责任感,认真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充分认识做好城区农机监理工作的艰巨性。要积极向上级提建议、想办法,解决好人员、资金、设备等问题,要强基础,配人员,上设备,逐步实现“城区农机监理工作三年发展规划”;三是坚定树立抓好城区农机监理工作的必胜心。要按照“城区农机监理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的安排,充分发挥全体农机监理员的作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努力使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达到外县平均水平,真正实现“城区农机监理工作三年发展规划”中的第二年“上水平”的总体目标。(吉林市农机监理所 供稿)

桦甸市召开2012年阳光工程工作会议

7月10日,桦甸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市2012年阳光工程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由省农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的《吉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桦甸市农广校、农机校、畜牧总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和长白山绿色特产业办公室5个培训机构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并在桦甸市农业信息网对5个培训基地认定进行公示。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桦甸市农业局 鲁相臣 供稿)

延边州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来,延边州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州、县(市)、乡(镇)、村(屯)四级信息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站点已覆盖全州66个乡镇、所有行政村,站点正向企业、协会、合作社、专业农场延伸。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全州的四级信息网络基本形成;网站不断改版升级,功能不断增强;网站信息提供位居全省前茅。全州已发展信息员1300人,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吉林市农委组织召开全市赤眼蜂防螟现场演示会

7月4日,吉林市农委在丰满区小白山乡段吉村组织召开吉林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现场演示会。吉林市农委副主任于若丹,市植保站、各城区农技推广站负责人和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了现场演示会。

会上,市植保站站长孙丰年、副站长陈振天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赤眼蜂防螟的重要意义,认真讲解了别放赤眼蜂蜂卡的技术操作规程,解答了农民现场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次活动得到与会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吉林市农委 顾军 供稿)

四平市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典型经验交流会

日前,四平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典型经验交流会暨工作推进会议在吉平宾馆会议中心召开。市委副书记王振才,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枫,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子联出席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定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决心不动摇;要继续化解畏难情绪,集中精力攻克难点问题;要继续强化督促检查,集中力量打赢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攻坚战。

会上10个乡镇、村做了典型经验介绍,7个县(市、区)的领导做了坚决做好下一步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表态发言。(四平市农委宣传办 供稿)

双辽市农业综合开发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双辽市抓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个大平台,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协调,科学规划,引进和落实了一批惠民、发展、高效的大项目;发展了一系列项目集群,形成了产业规模,有效引导和带动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集群化发展。

上半年,双辽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4990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1845万元,贷款贴息171万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4个,组织实施产业化项目5个。目前,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膜下滴灌项目、土地治理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以农产品物流、深加工、规模养殖、生态产业发展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松原灌区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7月初,哈达山水利枢纽主要配套工程——松原灌区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松原灌区项目的成功立项,圆了吉林西部人民半个多世纪的梦想,是松原市历史进程中又一座里程碑。必将对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松原灌区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西南侧,东临第二松花江,南以前郭县的套海及乾安县的大情字井连线为界,西到乾安县大布苏镇和大安市的大岗子镇,北到霍林河北及查干湖一线。灌区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84.43万亩,有效改造区域内大面积中低产田,年可增产商品粮30亿斤左右,使项目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灌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市不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第7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一、加大优秀教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

(一)开发优秀教材是遵从农民职业教育规律的应有之义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可以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员的学习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媒介和核心。农民学员要兼顾生产生活,学习时间零散,学习系统性不足,因此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内容必须灵活开放,要求其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实用、版面鲜活,这是农民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保证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关键是提高教材质量,开发高质量的教材可以直接成为教师的教案基础,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可以成为指导学生生产生活的工具书,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发职业农民的学习兴趣,为职业农民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开发优秀教材是落实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环节的先决条件

自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以来,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顶层设计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教育培训作为制度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应当加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开发适用教材、提升师资内涵、增设实训基地等五个模块的工作力度。教材建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师资内涵建设的依据和重要保证,为实训基地建设指明方向,所以必须把教材建设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工作教材先行。开发好教材,用好教材才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环节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效能。

(三)开发优秀教材是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渠道的内在要求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相比,生产经营规模、资金投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农民掌握更多关于强农惠农的政策知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市场经济运行竞争知识,这使新型职业农民相比传统农民有更强的学习意愿和更多的知识需求。目前市场上现有教材,以学科式的教材居多,不能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特点和学习需求,市场上少有专门为新型职业农民量身定制的精品教材。新型职业农民教材既要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需求,又要兼顾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承受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呼唤适合自身学习的教材,因此开发内容实用、语言通俗、版面鲜活的教材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重要职责任务。

二、中央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材建设现状

(一)工作成效

1. 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

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既要统筹规划教材开发计划,也要系统组织教材编写,还要评估评价教材编写质量。多年来,中央农广校一直注重加强规划指导,明确教材开发思路,确立了统筹规划、统分结合的教材建设思路,基本建立了建、管、用、评一体化的教材建设制度,有力推进了教材开发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2. 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编写团队

中央农广校组建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并且熟悉农民教育培训教学的编写团队。编写团队成员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部委专家型领导、农广校体系的优秀教师以及活跃在农业生产实践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和“田秀才”。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丰富的编写团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3. 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教材

多年来,中央农广校组织编写了一系列符合农民教育培训实际情况的教材,逐渐形成适合农广校体系教学需要和新型职业农民学习需求的精品教材体系。截至2016年累计出版教材1000余种,教材种类涵盖了中职教育的基础类、种植类、养殖类、经济管理类、农业工程类五大门类。近期又集中力量编写《法律基础与农村法规》《农业支持保护与产业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精品教材,丰富完善了教材体系,为各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优秀的教材资源。

(二)存在问题

1. 部分中职课程缺少精品教材,有一定的教材缺口

虽然目前在用教材种类涵盖了涉农职业教育的五大门类,但是与教育部、农业部《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课程相比,还有部分课程缺少精品教材,尤其是水产养殖类的专业课教材几乎为空白。中央农广校2015年开设了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论证出适合农民学习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新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还没有编写出合适的教材加以支撑,致使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没有在地方农广校教学环节中完全得以实施。

2. 教材开发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由于近些年教材类图书稿酬标准偏低,致使目前新型职业农民教材编写经济效益吸引力不足;其次由于当前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才评价机制是重科研成果、核心论文,轻科技推广、服务农民,包括轻教材编写,致使目前教材编写绩效成果吸引力不足。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形成一个激励机制有效解决。

三、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材建设总体思路

1. 以兼顾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生活为目标,开发针对性教材

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材编写在遵循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农民学习的特点规律。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的同时要兼顾生产和生活,学习的时间零散,不够系统,因此编写教材一定要灵活实用。体例要突出模块和案例导向,把重点知识切割成模块,组编成案例,编写符合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边生活”特点的教材。

2. 以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知识结构为目标,开发实用性教材

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材开发必须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比重分别为30%和70%),教材内容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产业链条、作物生长周期、畜禽生长繁育周期,提倡编写按照农时季节的“台历式”教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式”教材和把产业链分割成不同模块的“模块化”教材,全面服务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

3. 以新型职业农民安全生产为目标,开发权威性教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不仅用于课堂学习,还要用于课后指导生产实践,是“工具书”、“百科全书”。因此教材内提到的农作物品种、种养技术、药品等必须是经过省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审定、鉴定通过并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国家严令禁止的药品、无鉴定证书的品种等不得在教材中出现,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材的开发流程

为保证教材开发工作的规范性、延续性,充分发挥各学科指导教师的作用,应制定教材开发流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论证阶段、编写阶段、出版阶段。

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资料搜集工作,即搜集与拟编教材相关和类似的教材,熟悉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把符合教学的知识点筛选出来,为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打下基础。二是初步遴选主编,充分发挥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专家组的作用,根据教学特点遴选符合教学需求的名师作为主编的人选。三是与主编深度沟通,把编写规范、编写体例、编写意图、编写思路和教学需求,告知主编教师,听取主编的反馈意见。四是确定编写团队,即主编教师提供自己的编写团队名单,报给组编部门审定,组编部门审查每个编者的资格后,确定合格的编写团队。

2. 论证阶段

主编及其团队根据编写规范、编写体例、编写思路和教学需求初步设计教材大纲,组编部门就教材大纲的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并反馈给主编,修改完善后提交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科组并组织专题论证会对大纲进行论证,专家对教材编写提出建议,主编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教材编写大纲。

3. 编写阶段

主编及其编写团队根据最终确定的编写大纲,编写教材内容。要求主编在一个月之内,组织编写出教材的第一章,作为样章交给责任教师审定,责任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或者确认合格并报领导同意后,通知主编按照样章的格式、要求、体例继续编写,直至最终交稿。

4. 出版阶段

第8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一)突出宣传主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1、制定宣传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署,我办年初制定了xx年新闻宣传方案,突出重点,开设专栏,抓好十大系列报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宣传报道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我县开发建设和稳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开设专题报道。今年,《XX》报先后开设“新思路 新举措 新亮点――临高开发建设专题报道”、“坚定经济建设信心 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 共享成果”、“抓党建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镇党委书记新年访谈党建”、 “抢抓双重机遇 放大叠加效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加快西部开发政策宣讲”、“全力清除脏 重力整治乱 着力改变差――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系列报道”、“学习实践见行动――镇村科学发展纪实”、“学习‘两广’真经 推进科学发展――临高贯彻落实省委‘两会’精神专题报道”、“盘点2010――临高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推行人事改革 推进科学发展”“救灾生产重建一线报道”、“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谋求临高跨越发展――临高开发建设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特别报道”等专题栏目,报道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新成就,出现的新气象,呈现的新亮点。

3、加强新闻策划。《XX》报不定期实行版面改版,腾出重要版面、更多版面,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定部署和中心工作作系列专题报道,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刊发新闻消息同时,编发文件解读、访谈、新闻特写、评论等,正确引导舆论,积极营造氛围。

(二)多方报题沟通,加大对外宣传临高

1、多方报道沟通。县委新闻办主动与海南日报、人民日报海南分社、南海网等各大新闻媒体沟通,每月都制定临高新闻报道提纲,分别向海南日报等媒体报题,汇报临高改革发展稳定的好经验好作法。

2、策划采访报道。全省性新闻策划以及我县各种重大活动采访报道,县委新闻办都积极邀请海南日报等省级以上各大媒体记者来临高采访,同时及时向海南日报等报题,争取要版面,协调配合海南日报等新闻采访组深入我县各地采访,力争刊发更多的临高新闻,加大对外宣传临高。今年,海南日报刊发临高新闻206篇,是刊稿最多的一年。加强与南海网合作,南海网每天都刊载临高新闻,今年共刊载临高新闻406篇。

3、组织专题报道。坚持以海南日报为重点,全省性各类统一行动期间,县委新闻办全力组织记者采访写稿,送传稿件给海南日报刊发。诸如,渔民节期间,海南日报开设“XX第四届渔民节开幕”专题报道,仅渔民节期间就刊登了新闻稿件88篇。县委新闻办理清报道思路,突出重点,确定提纲,选择角度,每天写稿传稿给海南日报,并与报社总编、主编和值班主任报题沟通,保证用稿。邀请驻站记者来临高联合采访写稿,大量报道临高新闻,还经常与海南日报摄影部摄影记者沟通联系,避免曝光临高负面新闻。全省抗风救灾等全省统一行动,县委新闻办都积极写稿传稿,海南日报都刊发临高大量新闻,为临高争取了荣誉。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新闻宣传效益

1、抓策划。提前二、三个星期进行新闻策划。在专栏里公示策划内容,要求所有记者根据拟定新闻策划内容到各单位采访写新闻,把被动新闻变为主动新闻,调动记者采访、写新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抓报题。每位记者按照新闻策划的安排,做到深入基层采访,当天写稿,当天报题,报题全部公示在专栏上。

3、抓划版。值班领导和值班主编根据新闻报题,每期报纸出版前一天上午就要分类划版,按期排版。

4、抓评报。实行改版,每周出报2期8版,周二、周四按时出版。每期报纸,由值班领导和值班主编在报纸上作点评,对每篇新闻的题目、排版、内容、校对等进行点评,对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都进行点评,并在专栏里公示。发扬优点,找出缺点,促进提高,保证每周2期今日临高报又好又快出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1、制定管理规定。广泛征求全体采编人员意见和建议,全面建章立制,制定《采编量化管理规定》,强化执行文化建设,以制度管人,实行岗位交流学习,按劳分配,按劳取酬,更大激发全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开展作风整顿。在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中,我办对开展机关作风整顿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动员会议并传达学习我县委县政府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实施方案活动精神,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县委

委县政府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实施方案活动精神为指导,坚持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的方针,以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着力对工作中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等问题进行认真剖析,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推动新闻事业发展为加快临高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开展争先创优。县委新闻办紧紧抓住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的良好契机,通过学习形势报告、大讨论和各类主题活动,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大力倡导“主动工作、积极工作、全力工作”爱岗敬业执行理念,提高采编人员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我办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日程安排作出明细表,明确任务内容,提出提体要求,严格要求全体采编人员按标准不走过场。坚持每周组织2次学习会,每次会议拟定学习内容,从思想、业务、法律等方面,深入干部学习。同时,采取讲座、交流等方式,让大家学透、学深,促进素质提高 。并细化创先争优“五个好”标准,争当“五个模范”,即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于学习的模范;带头提高执行力,争当执行政策的模范;带头争创佳绩,争当建树业绩的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当践行宗旨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争当弘扬道德的模范。力求量化考核,每月亮分,评选优秀,予以奖励,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二、XX年工作计划

(一)创新载体,策划新闻,提升新闻报道水平

1、不定期实行版面改版,突出重点作新闻宣传。目的是,腾出重要版面、更多版面,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定部署和中心工作作系列专题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积极营造氛围。

2、开设专题栏目作连续新闻报道宣传,多形式作新闻宣传。刊发新闻消息同时,编发文件解读、访谈、新闻特写、评论等,让新闻宣传更具感召力。

3、加大新闻策划,组版组块纵深作新闻报道。让重要新闻、专题新闻版面更突出,报道份量更增大,宣传氛围更浓厚。

4、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适时组成新闻采访团,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多层次、多角度作新闻宣传。

5、每周每月召开采编人员工作会议,都要安排作形势报告会,紧扣时代作新闻宣传。学习培训形成制度化,让全体采编人员及时深刻了解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形势,提高新闻业务素质。

6、完善采编量化管理制度,面向执行文化作新闻宣传。广泛征求全体采编人员意见和建议,全面建章立制,强化执行文化建设,以制度管人,实行岗位交流学习,按劳分配,按劳取酬,更大激发全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突出重点,开设专栏,加大开发建设报道

1、开设“新思路 新举措 新亮点――临高开发建设专题报道”栏目。报道我县开发建设和出现的新成果、新亮点。重点报道坚持基础为先,全县各项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助推临高经济发展。

2、开设“坚持三农为重 推进农村发展”栏目。报道我县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省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三农”为重,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面貌、新成绩。主要报道内容为:一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新风新貌;三是农村各项改革,农村新人新事。

3、开设“提振经济建设信心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栏目。加大对我县坚持项目为主,经济建设中重点项目建设的宣传报道,为促进临高经济快速发展,大造声势,鸣锣开道。

4、开设“科学发展 共享成果”栏目。加大对我县坚持民生为大,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对社会治安、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为民办实事等民生事业宣传报道,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5、开设“弘扬抢滩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共产党风采”、“党旗飘扬”等专题栏目。加大对我县坚持“三干”,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宣传报道,宣传干部队伍先进典型,宣传先进党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营造大讲执行文化,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舆论氛围。

(三)协调沟通,主动对接,提升对外宣传质量

1、出台《XX县新闻宣传报道管理办法》。由县委新闻办统筹指导全县新闻宣传报道,规范省级以上各媒体在临高的采访报道,保证正面宣传临高,避免负面曝光临高,塑造临高良好形象。

2、走访省级以上各大媒体总编和主编,组织召开恳心座谈会,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与各大媒体交朋友,共合作。

3、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专人负责网络舆情监管。加强与新华网海南视窗、人民网海南视窗、南海网联系沟通,加大正确宣传临高力度。

4、主动与海南日报、人民日报海南分社等各大新闻媒体沟通,每月都制定临高新闻报道提纲,分别向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报题,汇报临高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果,引起各大新闻媒体关注临高,宣传报道临高,提升临高对外良好形象。

第9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方式 《物权法》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是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法》),《土法》没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问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部根据“土法”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当事人、流转方式、流转合同及流转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于2005 年3月1日开始施行。

    2004年10月出台的《物权法(草案)》审议稿(以下简称“二审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类进行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规定的立法尝试,如果《物权法(草案)》最终获得通过,将解决我国立法上长期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尴尬,农村土地流转也将作为用益物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对物权法草案提出建议稿,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梁彗星老师负责的课题组提出的建议稿(以下简称“梁稿”)和王利明老师负责的课题组提出的建议稿(以下简称“王稿”)。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上,以上的几个文本的规定各有不同。

    第一,土地承包方式划分内容不同。《土法》、《管理办法》、“二审稿”和“梁稿”都将土地承包划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王稿”未做此划分。《土法》将二者分章进行规定,具体的流转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管理办法》则是在附则中提出“四荒”土地的具体流转方式:“二审稿”则体现在第129条对于两种承包方式登记的规定,对流转方式并没有做不同规定:“梁稿”对二者的不同规定主要体现在是否允许转让和抵押。

    第二,具体流转方式的规定不同。《土法》确认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继承几种流转方式;《管理办法》第三章流转方式中提到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在第六章附则提到“四荒”土地“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二审稿”中提到的具体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梁稿”提到了:出租、出资、转包、转让、抵押、继承:“王稿”提到了: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几个文本对相同的流转方式也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到底应在未来的《物权法》中确认哪些流转方式,笔者将在下文中探讨。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争议及分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学界的看法及一些地方的规定各不一样,现实中的形式主要有出让、租赁、转包、转让、入股、互换、反租倒包等。尽管《土法》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几种流转方式,但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未来的《物权法》到底应该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哪些流转方式依然有探讨的必要。

    (一)转包与出租是否应该并列规定?

    《土法》、《管理办法》、“二审稿”和“梁稿”都将转包与出租并列规定,笔者认为实无必要,因为除《管理办法》外,各个文本均未对这两种方式作严格区分,对两者界定不明会引起实践操作中的困惑。《管理办法》的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对转包和出租的定义区别仅仅在于,转包的相对人是“统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出租的相对人是“他人”,从逻辑上说《管理办法》规定中的出租完全可以涵盖转包,没有必要同时把二者并列规定。事实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即是一种出租行为;临时性的转包如代耕,则是临时性劳务的承包,是一种雇佣合同关系[1],不属转包。因此,为避免重复规定,在物权法中不应把“转包”和“出租”并列规定。

    (二)转让与互换是否应该并列规定?

    《土法》、《管理办法》和“二审稿”都同时规定了转让和互换这两种流转方式,笔者认为不妥。从广义上讲,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王利明老师在其《物权法研究》中就将两者在同一意义上使用[2];从狭义上讲,根据对价的有无及不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方式包括买卖、互换及赠与三种[3].只是互换仅限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方之间,转让没有这种限制,因此,互换实际上被转让吸收。将转让与互换并列规定,只能引起逻辑上的混乱。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入股?

    《土法》49条提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管理办法》在第三章流转方式中确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入股方式和“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梁稿”提到“可将农地使用权出资”,“二审稿”和“王稿”没有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

    笔者认为,既然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物权,那么,作为用益物权的一项普遍权能,就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并按照该股份获得一定的收益。从现实角度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关注的减少,有的地区土地抛荒严重,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一方面农民的收益与土地的利用更加密切,有利于对土地的长期稳定投资;另一方面,对土地经营权股份制管理克服了分散经营的缺陷,土地在科学规划后可以按市场机制进行效率最大化配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法》只允许以“商品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不完全的创新,实践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农村如广东和江苏,已经实现了对农户承包的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入股后,农户与土地脱离了直接联系,农户凭股权证长期享有集体的收益分红,保障了农民长期的土地承包收益权[4].相对而言《管理办法》更合理,笔者认为未来的物权法可借鉴《管理办法》,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以入股的形式流转。

    (四)公民个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

    《土法》第50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梁稿”第247条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可以继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农业人口的继承人可以优先分得农地使用权……继承人均为非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非农业人口的,在继承农地使用权后一年内,应将农地使用权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王稿”第286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为公民的,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但继承人不得改变土地的农用目的。”;《管理办法》和“二审稿”则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规定。

    反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继承客体的主要理由是考虑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产生,有一定的身份性,不适合作为继承的对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防止因继承人怠于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造成土地撂荒的情况。笔者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物权的一种,即财产权的一种,依法可以继承。“四荒”土地等商品化方式取得的土地,法律对其承包经营权主体的身份并无特别要求,不仅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因此不存在身份问题,其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对于基于特定成员身份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人的继承人在承包人死亡后继承的不是承包地的所有权,也不是承包合同关系,而是设定在承包地上的物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因而也应得到允许。为了防止耕地流失和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可以规定一个权利的除斥期间,在此期限内如果继承人不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则视为放弃权利,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有权优先承包。同时,可借鉴“王稿”,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后不得改变土地的农用目的。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抵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抵押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操作中都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 《土法》第49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管理办法》允许“四荒”土地抵押:“梁稿”第246条规定:“农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国有或集体所有荒山、荒地等以拍卖方式设立的农地使用权除外。”:“王稿”第285条规定:“农村土地经营权人可以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二审稿”则无相关规定。

    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原因是,农村土地是我国农业人口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在实现抵押权的过程中会造成以土地承包经营作为生存保障手段的农民失去生存之本,大批无地、少地农民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合理性,当农民需要资金时,可能因为急迫用钱加上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获得资金,却无法承受失去土地的后果。但“四荒”土地并不是满足农民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土地,不会造成上述现象的发生,而且承包“四荒”土地的物权人一般都是处于规模经营的目的,投入生产所需资金较多,允许“四荒”土地的抵押,一方面可以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进行农业融资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价值[5].因此,未来的物权法可以借鉴“梁稿”,只需要规定满足农民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家庭承包的土地)不得抵押即可,对于“四荒”土地的抵押无须加以严格的禁止,为了保护土地,仍应规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不得改变农地的用途。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配套完善措施

    (一)明确土地所有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地位

    土地所有人是否应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颇有争论的话题,直接关系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众多学者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自由流转,无需经发包人同意,若经发包人同意则是限制过严,或是债权式流转[6].笔者有不同看法,首先,土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尊重农民自主意愿并不对立,土地所有人的介入的界限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否遵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所有人扮演一个中介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使流转过程规范,同时防止在转让过程中,转让方与受让方恶意串通,改变土地用途或破坏土地的情况。其次,从物权关系看,土地既然是土地所有人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就应该取得土地所有人的同意,否则土地几经流转,土地所有人不清楚谁是经营权人,无从保障土地所有权。在转包,出租,互换等流转方式中,原承包经营权人并未退出原承包合同关系,法律可以采取较宽松的规定,只需“报发包人备案”;而对于原权利人退出承包合同关系的“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经土地所有人同意,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过程,事实上是承包人退出承包关系受让人与土地所有权人达成新的承包合同的过程,土地所有人应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介入土地承包,与受让人协商、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事宜,与受让人签订和履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二)法律应明确规定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我国长期存在人地矛盾,人口多、耕地少,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土地资源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的多部法律都有耕地保护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必须防止土地多次流转后改变了农用用途,造成耕地的流失或者破坏。 “二审稿”中却没有规定此种限制是一个失误。我认为土地的流转必须强调这一点,在一般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流转方式,均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

    (三)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机制

    因为土地的特殊性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与普通商品交易有很大区别,其运作程序较复杂,需要相应的服务机构。但是,我国农村土地一切服务工作都由集体经济组织越俎代庖,免不了干涉交易主体合法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有必要建立独立与集体和土地使用者之外地中介服务机构。初步设想中介服务机构主要由三类组成:第一类使土地交易所;第二类使土地评估事务所;第三类使土地银行或土地融资就构[7].

    (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阻碍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原因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农村土地在我国特殊国情下承担了社会保障功能,阻碍了土地的流转。我国的城乡二元制度导致了农民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农民不得不视土地为生存之本,农地负担起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功能;已经进入城镇并且有了稳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民因为户籍问题仍然享受不到同城镇居民一样地待遇,始终存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原籍承包的土地和房产成为生活的最后保障线,宁可抛荒也不愿转让。为了剥离农地使用权的社会保障功能,就必须建立农地社会保障替代体系,使农户在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只有这样,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设定农村就业保险和农村人口养老保险来实现对农地福利保障功能。保险要面向全部村民(指具有本社户籍,在本社区就业或在本社区外就业未满五年的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民政部门确定的有福对象和救济对象不包含在内;计划生育外人口不包含在内),基金来自社区向承租体的村民收取的地租基金,专款专用,可存入银行,也可委托专门的机构管理和运作,社区土地所有权主体负责福利申请人的资格认定,并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8].

    注释:

    [1]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A].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2)。

    [2]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武进锋。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物权立法[A].中国房地产法研究(第一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张德扬。广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与形式[A]. 南方农村,2004(2)。

    [5]刘莹。浅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D].中国私法网

    [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李明秋,王宝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