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精选(九篇)

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

第1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1.1与传统的纸质文档相比,电子商务文档的管理相对复杂,加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一是由于很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思想守旧,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档案的重要性,还是认为纸质文档才是主要的归档管理对象。二是心存顾虑,担心加重自己的工作负担,从思想上没有主动的去注意电子商务文档的管理。三是目前仍有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不会正常使用计算机,这就影响到电子商务档案的管理,无法解决电子商务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2对原始档案属性的影响

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它的原始记录性,主要表现在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是因为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个基本属性,才使得档案具有法律凭证小勇。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不仅档案内容容易被改动,而且其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很难正确认定其原始性。主要原因如下:电子商务档案容易被改动,并且不会留下痕迹,这是与纸质档案相区别的地方。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档案依存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只有通过调整电子文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就导致电子档案很难一直保持其原始记录性。电子商务档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输出。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输出电子文件,这样也就失去了其最原始和最真实的字迹。目前,电子签章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在电子商务档案文件上签章依然难度较大,所以很难用签章去鉴别电子商务文档的真假。电子商务文档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无法用纸质文档的标准和方法去判断它的原始记录性,必须为其建立新的原始性概念。

1.3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电子商务文档出现,也增加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传统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如何管理纸质文档。电子商务文档的出现,不仅会补充和完善原先的档案学研究内容,也会补充和完善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先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管理方式都将会被重新审计,将会出现许多与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相关的研究课题。比如: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如何维护电子商务档案的来源原则、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保护电子商务档案以及如何对电子商务档案进行归集和整理等,这些都是档案学理论面对的新的课题。

2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采取有效手段,保证电子商务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目前,保证电子商务档案原始记录性主要的技术手段有:信息加密技术、签章认定技术、信息识别、身份认证、网络防火墙等等。当然,仅仅依靠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是无法保证电子商务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还必须依赖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与此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档案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纳入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确电子商务档案的及时归档和管理。因为在电子商务文件处理、形成、归档、保管以及利用的各个环节,其信息随时都可能会被修改或者丢失,及时采取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保护技术和手段,也必须有完善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制度配合。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科学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2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商务文件,这就要求企业的档案管理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学习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日常操作,这样才能满足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更新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培养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人才,以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2.3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制

一个文件是否生效,其主要标志就是是否具有有效的签章。目前,具有法律凭证效用的文件,都是以纸介形式保存的。因此,企业应将重要的电子商务文档备份存档,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电子文件容易修改,并且不稳定性。因此,将电子商务文档备份是保证其原始记录真实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在电子文件转化为档案后,归档保存两套内容相同、载体不同的档案,把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同时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在纸质档案的卷内目录备注项标明相应的电子商务档案的编码及存放地址,同时在电子商务档案目录的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纸质文件的档号及存放地址。

3结束语

第2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技术进步率;管理因素;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16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087-07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this paper built cause and effect diagrams of e-commerce platform data quality control system.This paper conducted es system simulation with VENSIM PLE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verified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anagement factor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e-commerce platform data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sensi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uld better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anagement factors and e-commerce platform data quality in reality.Hopefully,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some advice on how to manage e-commerce platform data quality.

〔Key words〕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management factors;e-commerce platform;data quality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逐步加深,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不仅对生产方式,也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电商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化”,数据成为了构成电商平台的重要元素。数据产生在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中,相关的数据被平台数据库收集(不通),经由电商平台采集存储和处理分析,提供给数据需求者使用。在此过程中,电商平台会出现诸如,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可信等关于数据质量的问题,导致数据失效、决策失误。因此,对数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提升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已经成为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

目前对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层面,注重对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环节的数据质量[1],忽略了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整体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用户使用满意度、综合影响因素,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看成一个整体系统,建立能够刻画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控制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控制系统,通过仿真模型来确立对数据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深入的剖析各因素对电商平台数据质量的影响程度。

1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11数据质量全面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MIT数据质量项目的负责人Wang教授等人(1997)认为应当将数据看作实体产品,将数据作为具有生命周期的产品进行管理,数据质量的衡量需要贯穿数据的生产全过程与结果[2]。国内学者商广娟(2005)从现代数据质量的概念角度出发,提出要提供和改进数据质量必须对数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高品质的数据质量是由访客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与共享各个阶段的高品质的综合作用决定的[3]。

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的控制应当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始终,因此,本文将数据生命周期划分为访客生成数据、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共享4个阶段,对数据产品的全过程质量进行系统分析。

12用户使用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平台数据用户使用满意度已成为衡量其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如Strong等(1997)国外学者认为“数据就是适合用户使用的”,数据质量就是数据满足特定用户期望的程度[1,4];向上(2007)从用户使用角度对数据质量进行判定,认为高质量的数据就是指那些适合用户使用的数据,强调用户的满意度[5]。

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数据质量可以说是满足使用要求的相对状态[6]。本文认为数据的用户满意度需要通过用户期望与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实际情况共同来确定。

13管理因素、技术应用及信息因素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在数据运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中,对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谷斌(2007)认为管理因素与技术水平是影响数据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无论哪个因素出现消极面,都会对数据运行全过程的产生负面影响[7]。本文也将通过管理因素、技术应用、信息因素这三大因素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共享环节的质量进行分析。

MIT数据质量研究中心将数据质量描述分为4个类别,每个类别下继续分为若干个属性,通过识别出4类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质量维度来认识数据质量,包括本征质量,应用质量、描述表达、可访问性4个类别。其中,本征质量涵盖了数据的可信度、准确性、客观性;描述表达质量涉及可解释性、一致性、简洁性;可访问性方面的质量涉及平台的可访问性及访问的安全性;应用方面的质量多与用户使用相关联。在对国内外一部分研究数据质量基本要素分类的学者的观点梳理的过程中,认为数据的本征质量、数据表达、获取特性最终大部分会在数据的共享阶段体现出来,即以上3种数据特征会对数据共享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作用于电商平台数据质量[2]。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全面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及用户满意度反馈系统,结合管理因素、技术应用、信息因素的综合作用,以技术进步率为核心,分析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变动趋势。

2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

21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数据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要使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发挥效用,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的协调及综合作用,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最终会通过用户满意度获得体现。用户使用满意度越高,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产出的数据会成为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的来源,访客生成的数据质量也会随之提升[8]。

此外,数据多样性、数据量、数据增长、变化速度会导致数据来源的复杂性,伴随而来的就是数据来源质量提升,高质量的数据环境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因此,数据来源质量越高,数据采集存储状态越好[6]。数据采集存储状态良好,会降低数据处理难度,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宗威、韩京宇等学者(2013)提出强大、高端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是数据发挥效能的重要手段,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会正向作用于数据共享质量,为数据的获取和共享提供了条件,增进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产出水平[1,10]。技术进步、管理因素会对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处理、信息阶段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数据共享质量受到数据本征质量、获取特性、数据表达的共同影响[11],同时,数据共享提供给数据需求者使用,其质量越高,满足用户期望的比重越高,用户满意度越高。用户满意度成为了衡量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数据质量与用户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在深入分析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本文将技术应用、管理因素、信息因素确立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将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访客生成数据质量、数据采集存储状态、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质量、用户满意度这5个子系统表现出来。其一,访客生成数据质量子系统体现在数据来源的复杂性及用户满意度的作用下,其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影响程度;其二,数据采集存储状态子系统、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子系统、数据共享质量子系统依赖于技术应用、管理因素及信息因素;其三,用户满意度子系统受用户期望与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共同影响,是基于数据使用端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外部评价的输出,采用。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通过技术进步率、管理因素、信息因素对数据采集存储状态、分析处理能力、共享质量的影响方式,综合评价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可以得到如下的电商平台数据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见图1)。

由图1可知,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由访客生成数据质量、图1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

数据采集存储状态、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质量决定,通过用户满意度体现出来。图中决定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四大环节由信息、管理、技术三大因素共同影响。本文将技术作为影响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核心因素,采用技术进步率这一变量来分析当技术产生进步时,电商数据质量发生变动的趋势及变动效率。技术进步率越大,技术应用越广泛,访客生成数据质量、数据采集存储状态、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质量就越好。

22模型假设及系统流图

根据上述因果关系图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本文引入2个状态变量、3个速率变量、15个辅助变量、7个常量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流图(见图2),在合理科学分析各变量、常量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相关函数对个变量的数学公式进行设置,为进行系统模拟仿真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图2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流图

221模型基本假设

(1)电子商务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目前Internet的主要应用。1990-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期。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因此,本文假定系统的初始时间为21世纪初,本模型设定的系统仿真时间为100个季度。(2)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之前,有电子邮件、Web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因此,初期电子商务数据质量=10。

222模型参数及方程设定

L1用户满意度=INTEG(DELAY1((用户体验-用户期望)/用户期望,8),0)

以用户体验减去用户期望的差值与用户期望的比值,来表示用户期望得到的满足程度,该值越大则表示用户满意度越高。本文对用户满意度这一状态变量采用一阶延迟函数,是因为在用户期望与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存在延迟,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的用户满意度是一个大众的概念,需要时间缓冲,假设延迟时间为8个季度。

3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的仿真分析

31模型有效性分析

模型有效性仿真对于检验判断模型模拟运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Vensim PLE平台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的系统仿真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技术进步率的作用下,访客生成数据质量在电商平台初期出现了一定的延迟效果,继而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在技术进步率的作用下,技术进步、管理因素等会使访客生成数据质量获得改善和提高。当访客数据质量提高到第60个季度时,此时将会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增长,趋势较为平缓,此阶段可以视作访客数据质量进入了成熟期。

数据的共享阶段,在前30个季度中,呈现一种低速增长的量变积累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数据共享质量将会以井喷式、爆炸式的形式增长,待推动力乏力后,将会以一种平稳低速的模式改善系统的结构。

用户满意度是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一种评价方式,从第1个季度到第25个季度都在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着,而在第26个季度之后,用户满意度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是因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期,用户的需求以及期望不高,用户体验的新鲜感,使得用户很容易就能被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的利益所满足。当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趋于成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用户体验也图3系统有效性检验

越不容易被满足,此时用户需求的多样性等很难被全部实现,用户满意度出现平缓下滑的趋势。

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在前40个季度(前10年)主要依赖于互联网WEB技术的支持,一直在稳步发展当中,却并未获得根本上的质变,直到21世界初期,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才促使电子商务数据质量获得质变,而且数据质量的增长也在以跃进式、倒U型的特点获得发展。

32模型敏感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的主要用于寻找模型中较为敏感的参数,以此作为调试对象分析和寻找满足系统运行实际的最佳杠杆作用点。根究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改变技术应用进行灵敏度测试,一方面改变技术进步率;另一方面是改变管理因素与技术进步率的作用结构。

321改变技术进步率

灵敏度分析的关键在于寻找模型中较为敏感的参数和杠杆作用点。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技术进步率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推动力,以及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方式。因此,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对技术进步率进行调整,观察用户满意度、访客生成数据质量、数据共享质量及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变化趋势。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将技术进步率的初始值由1调整到5、9等两种情况,通过VENSIM仿真得到图4的结果。

通过不断的提高技术进步率的数值,从数据共享质量、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图形中的斜率获得了提高,表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数据共享质量,从而改进电子商务数据质量。这表明电子商务数据质量依赖技术进步率的作用路径,随着技术的革新,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将会越加完善。而访客生成数据受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当技术环境中技术取得不断进步时,用户的需求就越多样、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高,换言之,用户如果在技术进步并没有得到满足,其用户满意度就会降低,从而会影响访客生成数据质量。

322改变技术应用结构

为了进一步分析技术进步率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作用方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考察技术应用内部结构对电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影响,将技术应用=技术进步率09+管理因素01中的系数由(09,01)调整到(08,02)、(07,01),不断降低技术进步率对技术应用的影响比重,提高管理因素的作用力度,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调整技术应用的内部结构,即管理因素、技术进步率的比重,可以较为明显的从数据采集存储状态、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质量及电子商务数据质量这4张图中发现,提高管理因素在技术应用所占的比重,降低技术进步率的比重,以上包含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全过程,都存在一种现象,调整后的电子商务数据各过程的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并且提升的空间较为可观。

而管理因素与技术进步率的结构的调整对用户满意度图4技术进步率敏感度分析

及访客生成数据质量的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为管理因素是电商平台内部因素,对外部数据质量及用户满意度的控制和影响比较微弱。

4模型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技术进步率、管理因素、信息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各变量间的流变量模型,通过VENSIM PLE仿真发现在技术进步率及管理因素的作用下,技术进步、管理因素、信息因素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受技术进步率、管理因素、信息因素的影响,呈现指数增长趋势,即是表明受三者的综合作用,电子商务数据质量不仅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阶段,会产生质变,以指数增长的情形增长。

41技术进步率对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存在正向影响

在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中,应当注意对技术的开发及引进,做到引进吸收再创新,促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在初期以技术引进为主,加速技术进步的积累过程,完成电子商务数据平台量变的积累。为此,对技术进步的关注及重视,持续保持对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然后,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重,技术进步应当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

42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过程质量受管理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技术应用结构,调整技术应用的构成,提高管理因素的作用比重,在保持其他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因素的作用力极大的改善了电子商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电商数据质量内部全过程控制的环节的质量和状态有了极大的提升。为此,电商平台应当高度重视管理因素的作用效果,合理发挥技术进步率、管理因素、信息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到数据分析处理、共享,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者应对数据质量管理的建设保持高度关注和重视,提供足够的支持力度。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保证电商数据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相关技术人员的储备,为电商平台建设注入活力。另外,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案来削弱管理机制障碍的负面影响,考虑大数据在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情形,利用专门的数据提取和分析工具,任命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提高员工的数据质量意识,以保证电商平台的数据质量,从而挖掘出更多准确、有效、有价值、高质量的信息。图5技术应用结构敏感度分析

参考文献

[1]韩京宇,徐立臻,董逸生.数据质量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8,35(2):1-5.

[2]Strong D M,Lee Y W,Wang R Y.Data quality in Contex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7,40(5):103-110.

[3]商广娟.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21世纪管理的基石[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2):18-22.

[4]Cappiello C,Fran calan ci C,Pernici B.Data quality assessment from users pespective[C].IQIS,2004.

[5]向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7,27(3):67-68,71.

[6]姜作勤.数据质量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空间数据质量标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3):23-28.

[7]谷斌.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7,26(5):65-67.

[8]钟珞,马志军,水俊峰,等.支持电子商务的高性能数据仓库平台的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5(2):65-68.

[9]杨迪,马怡安,王铮,等.运营商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及思考[J].互联网天地,2016,(1):73-79.

第3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质量

一、问题提出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高职人才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而开设的一门新型专业,自从2001年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以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取得的飞速的发展,仅湖南省就有30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然而与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一直不乐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电子商务人才针对的是企业的什么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这些问题并不明确。

(二)教学内容缺乏对应性

实践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岗位任务,这些岗位任务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是什么,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和这些岗位任务一一对应。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教学情景缺乏真实性

一些学院的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采用模拟软件,但这些模拟软件和企业真实情景有很大的差距,模拟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技能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而开展企业顶岗实习组织难度大、企业需求数量有限,实习难以有效开展。

(四)教学评价缺乏发展性

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评价与控制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效果的重要关键,但现阶段对实践性教学大多是结果性评价,没有做到评价的发展性。

实践性教学是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核心环节,实践性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全面提升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提升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系统梳理国内外高职实践性教学研究成果,对高职实践性教学理论进行补充。

(二)实践价值

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并进行推广运用,它将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组织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手册。同时对相关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外在研究高职教育时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高职的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成熟的国家都独具特色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FH)“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 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的“能力基础型”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多元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和英国的“资格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实践性教学研究课题和论文,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负责人:丁继安),课题认为职业能力目标的内涵及标准、能力培养的主线、教与学的运行是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对职业能力内涵的认识和行为标准的建立决定了该体系的性质,而实践性学习是该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路径。王晓军、蒋达云主张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认为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设备条件并制订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考核标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陈立、姚伟明确地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他们指出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目标,根据电商人才的能力模块提出了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周建松分析了经贸类专业高职实践性教学的难点及对策;易雪玲认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性教学需要模拟建设真实的职场环境;孙福春、曹军、李瑛、费琳琪认为电商人才的培养要和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对实践性教学提出了职业证书要求。

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他们主要从实践性教学目标、内容、环境、组织和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实践性教学设计与管理方案,并从这些方面来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对于如何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这些成熟模式、研究成果还有些欠缺:一是国外实践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中国的实践性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国内外专业设置的差异,国外就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并无相关研究;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多为宏观方面,泛泛而谈,缺少实践基础和具体指导意见,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质量评估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方案,缺乏推广价值。

四、课题界定

(一)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从业能力,并且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毕业实践、毕业实训等。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5个子体系。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内容体系是实践性教学的具体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项目。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三个课堂。第一课堂:包括课堂实验、实训,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

3、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4、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学化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于评价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本课题深入分析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和行业电子商务职业标准,结合湖南地区电子商务的应用,建立一个适合湖南地区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职业标准。

2、建立针对企业电子商务岗位职责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组织管理方案。使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强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针对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3、建立面向过程、面向技能、全程控制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评价实践性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本项目围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问题,从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实践性教学项目和组织形式、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和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入手,以构建一个适应市场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培养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本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研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效果,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分析影响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因素;

2、分析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参考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研究设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建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职业标准;

3、分析企业电子商务岗位情景,分析岗位职责,设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项目内容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4、参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和建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控制和监督体系,分析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方法;

5、综合上述分析,建立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体系,在相关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推广该实践性教学,追踪该方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效果,分析该体系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局限性,及时完善。

参考文献:

[1]肖翔.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第4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电于商务;税收政策;征收管理。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及特点。

电子商务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具体来讲,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业交易行为的最新方式。它不仅指基于国际互联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局域网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并创造新的商机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从销售到市场运作以及信息管理在内的众多企业行为。尽管电子商务活动通过互联网提供的销售、服务多种多样,但就其方式而言,综合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直接电子商务方式和间接电子商务方式。

直接电子商务方式主要针对无形货物或服务(指可以数字化的产品),像音乐、软件、图片、vcd 等内容的在线(online)订购、付款、交付,或者全球规模的信息服务。在这种场合下,互联网是有形交易的一种替代形式,它使交易双方越过地理界线直接进行无缝的电子交易,最适用于远程购物。

间接电子商务方式是指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创建“虚拟商店”、“在线(online)目录”,提供货物信息,客户通过电子函件系统向销售商发出订购单,在互联网上完成必要的电子单证信息交换后,销售商(或委托配送中心)以传统的邮寄方式或直接送货上门的方式完成产品的交付。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实体产品,如消费产品(服装、餐饮、鲜花)等。在这种场合下,互联网的使用只是给交易双方提高了交易效率,而在实质上,它和传统的通信或交货渠道如电话、传真或邮寄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指电子商务的实质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之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于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商务活动而言,是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提高在商务活动实施过程中质的飞跃。它的涉税事项管理与传统商务活动的税收管理有着巨大的区别,甚至原有许多税收政策及管理方法无从适用。正因为如此,在某种程度上为商家和消费者避税提供了机会。从实质而言,现行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活动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具有无地域性。

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型的,国内贸易和跨国间贸易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通过超级链接、搜索引擎等信息导航手段,人们能掌握大量信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人们不必亲临现场,就能了解产品性能,进行价格、服务谈判,完成许多交易过程。因而,网上贸易是突破了地域限止的新型贸易。如许多跨国商务交易活动不受海关检查就可以自由进行,没有出、入境限制,缩短了供需双方的距离,但同时也跳出了税务监督管理的范围,使原有的税收征管方法和税收监控手段失去了作用。

(二)具有货币电子性(electronic money 以下简称em)。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的是一种可转换货币,已经被数字化、电子化,可以迅速转移。从税收的角度看,传统的现金交易逃税是有限的,因为现金交易有国家严格的制度限制,而且现金交易数额也不可能巨大。然而,在em 交易形势下由于交易金额巨大,且隐秘、迅速、不易被追踪和监督,因而逃税的可能性空前增加。

(三)具有实体隐匿性。

由于缺少对互联网使用者的有效控制,互联网的使用者具有非常强的隐匿性、流动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双方,可以隐匿姓名,隐匿居住地;企业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一部电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经营地点,因而税务主管机关对使用者交易活动的地点也难于确定。

(四)具有实体虚拟性。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经营使用的场所、机构、人员都可以“虚拟化”。互联网上的商店不是一个实体的市场,而是一个虚拟市场。网上的任何一种产品都是触摸不到的。在这样的市场中,看不到传统概念中的商场、店面、销售人员,就连涉及商品交易的手续,包括合同、单证甚至资金等,都可以虚拟的方式出现。在税务征收管理上,难以确认准确的对象。

(五)具有单据无形性。

在传统的交易活动中,资金流动需要真实、合法的票据作核算的证据,但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节约成本。传统商务方式所用的信息及其载体被数字化了。人们被授予识别号、识别名或识别文件作为其在网上活动的标识,手写签名、图章被电子签名代替,纸质凭证、记录被电子表单、记录、文件所代替。由于电子数据不直观,需要专门的软件才能阅读,容易被删除、修改、迁移、隐匿,这就给税务监督、管理和跟踪、审计电子数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电子支付体系的采用,使货币、账簿也变得电子化、无形化,加大了对交易内容和性质的辨别难度。再加上加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只有具有私人密钥才能破解信息,这也给税务监督管理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

(六)具有商品来源模糊性。

互联网上大多数站点都设有镜像站点,镜像站点通常是位于其他国家的计算机,其中存储着与原始站点完全相同的信息。采用镜像的目的是避免互联网上“交通阻塞”,使互联网用户访问与之物理位置相对较近的计算机,从而加速信息的交互过程。为此,对网络贸易的消费者而言,他并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计算机为他提供了产品或服务。当然对消费者而言,只要获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它们的来源情况如何是无关紧要的。然而这一特性却加大了税务当局的工作难度。[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发达国家对电子商务进行税务监控的主要对策。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上述特点,给原有税制要素的确认带来了困难,也使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国际税收规则和税收征管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因国际互联网商务活动的快速发展,产生的税收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税务征收管理机关的高度重视,并就此进行了积极广泛的研究,也制定出了许多相应的对策。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主要对策有:

(一)电子课税原则的确定。

电子课税原则是电子商务征税的具体规则,在这方面,欧盟于1998 年底制定的电子商务征税五原则,与其他国家相比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网上贸易除致力于推行现行增值税外,不开征其他新税。

(2)从增值税意义上讲,电子传输被认为是提供服务,是科技、信息进步的表现形式。(3)现行增值税的立法必须遵循和确保中性原则,不应加重电子商务活动正规经营的负担。(4)税收政策和监督管理措施必须易于遵从,并与电子商务经济相适应。(5)在新型征收管理模式下应确定网络税收的征管效率,以及规定将可能实行的无纸化电子发票。

从上述可以看到,欧盟制定的适用课税的五原则是在对网络贸易主要征收增值税的前提下提出的,虽然谈及税收中性原则,也只是从增值税的角度出发。而美国对税收中性原则的解释有所不同,他们的宗旨是要求对类似的经济活动行为在税收上给予平等对待,强调在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税务管理时应采取中性原则,以免阻碍新技术、新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二)是否课税的确定。

对电子商务是否课税,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如美国是世界网络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是最大的输出国,信息产业已成为其第一支柱产业,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为保持其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政府于1997 年7 月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主张对国际互联网商务免税,但对网上形成的有形交易除外。美国的这一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持有异议,如日本、法国、德国等作为全球网络贸易的主要消费国则主张征税,理由是不征税会丧失大量税收收入,丧失税收主权,最终将无法改变其在网上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三)税收管辖权的确定。

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或地区对其税收征收管理的权限范围,世界各国通用的税收管辖权有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许多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税收权限,几乎都同时采用了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美国等一些国家认为,新技术和网络贸易的发展将促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源地原则已难以有效适用,并从其贸易输出国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主张废弃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四)常设机构的确定。

常设机构的确定是实施居民管辖权的基础,在国际间有着重要的地位。日本认为,对国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是否构成常设机构,主要应依据其在日本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来定,如提供者仅是通过设在该国的电话公司来提供连接服务,不被认定为常设机构;如提供者被作为国内服务的服务者则应该被认定为有常设机构。目前,这种认定方法在国际上得到了许多国家认可。

三、我国应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对策。

电子商务是电子科技发达的表现形式,由于我国电子科技发展较晚,10 年前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涉及税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存在但还不十分明显。但近几年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涉税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不难预计,将很快出现电子商务活动的大量交易行为,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与税收管理将处于重要地位。

从实际而言,我国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政策问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权威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具体的法规,实际情况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从历史看,我国的电子商务是从1999 年开始的,至今已有10 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法律环境建设,网上支付体系、配送服务体系以及经营者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等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环境的完善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但笔者认为,我国应对电于商务的税收政策及其相对应的法规的确立刻不容返。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制定以下相关对策:

(一)实施鼓励、支持的税收政策。

电子商务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的表现。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电子信息、工商部门的推广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要突出体现鼓励、支持政策,特别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税收政策和法规要立足于、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是忽视和限制其发展。否则,我国电子商务活动将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税收政策的制定前,要到电子商务的实践中去调查,找寻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质,以利于鼓励、支持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具有针对性。

(二)实施公平、公正的税收政策。

对于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要制订积极、稳妥的税收政策,跟发达国家一样,保持税收中性的原则,不能使税收政策对不同商务活动形式造成歧视,更不能由于征税阻碍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限止网上交易,不应区分所得是通过网络交易还是通过一般交易取得的分别征税。对相类似的经营收入在税收上应公平对待,不应考虑其收入是通过电子商务形式还是通过一般商务形式取得的。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应给予电子商务一些优惠政策,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三)实施适应科技发展的税收政策。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制定税收政策要做到精细化、科学化,不能按照传统的商务活动制定税收政策和具体的税收法规。制定政策、法规前要摸清电子商务的实质,掌握交易活动发生的全过程,要以高技术手段解决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税收问题。要紧跟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步伐,研制开发跟踪、监控和自动征税系统。

采取技术政策,要结合电子商务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景来制定税收政策,要考虑到未来信息经济的发展可能给税收带来的问题,使相关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我国未来税收征收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智能化征管。

(四)实施协调、配套的税收政策。

电子商务虽然有其特点,但其运行过程有其综合性,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独立进行,必须融入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虑。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合同、电子商务支付规则以及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安全和标准等方面亟需规范。制定税收政策、法规时要与其他法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否则难以将制定的税收政策、法规落实到位。除此这外,还要考虑国际上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收协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5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非对称信息 税收征管 C2C大数据

一、引言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则是税收征管的依据,从税务登记到交易涉税内容的确定,从税收凭证到涉税内容的分类,从纳税申报到税款征收,信息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巨大难题,这一点在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电子商务纳税人作为理性经济人,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同时又在信息不对称中占据对自身涉税信息掌握更为全面的有利地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诚信纳税的行为,以降低纳税成本,提升收益。加之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隐蔽性和易修改性,通过隐匿、篡改涉税信息等方式逃避税款成为纳税人提高收益的“可行”选择。而税务机关则处于信息劣势,不能对该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纳税人纷纷效仿,严重妨碍税收征管工作。

C2C电子商务即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双方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在线交易平台实现交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 851亿元,较2012年的13 205亿元同比增长42.8%。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而该值在2012年仅为6.3%。据粗略测算,整个C2C网店,仅淘宝就有上千万家,C2C商家全年未缴税金额或达百亿元。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税务机关与电商纳税人形成的博弈,是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

我国电子商务的类型主要有B2B、B2C、C2C三种交易模式。B2B、B2C模式中的企业已明确要求进行工商登记,以传统模式为参照逐步实现征税,上海全国首例网店偷税案被告被判刑更是见证了以企业为营业主体的电商模式征税的可行性。而C2C模式商家多是小型、利润较低或者兼营电商的个体户,主要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使其信息更具有隐蔽性、虚拟系和不确定性,征税问题存在争议,征管方式也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2010年出台的第49号令《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中并没有强制性要求自然人商家必须进行工商登记,这使得税收征管更难以实现。

C2C模式中电子商务由直接网络交易和间接网络交易构成,直接网络交易在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线上交易的同时仍然需要依靠邮政和物流进行运输。间接网络交易完全进行线上交易,如软件、书籍、音乐图像、信息服务等。经研究,目前我国C2C模式电子商务面临的税收征管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税收基本要素无法确定

税收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主体、纳税对象、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是税收征管的前提条件和参照依据。C2C电子商务整个交易流程在虚拟的网络交易市场中进行,税务信息具有多元性、可隐匿性、非真实性、易更改或更换的特征。没有进行税务登记给了应纳税人改变税务信息的空间。间接网络交易加剧了交易对象界定的模糊性,其带来的连锁反应造成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征税对象、税务凭证,以及税收管辖权无法确定。可能造成漏征、误征、重复征收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税收征管的正常进行。

(二)税收征管流程面临挑战

税收征管流程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及税务检查。C2C模式电子商务给税收征管流程每个环节都带来了挑战,且环环相扣。电商交易目前只要求采用实名制而未强制税务登记,导致税务登记的缺失,使得税务机关难以追踪其涉税信息。电子商务交易没有传统交易中的纸质凭证,而是采用易修改数据的电子凭证,交易信息可信度不高。我国目前电子凭证合理性、规范性仍有待完善。另外,随着加密技术的提升,税务机关获取应纳税人准确的涉税信息难度很高。传统交易采取的纳税人自行申报,税务机关核查或者代扣代缴的纳税申报形式在C2C模式下同样不适用,没有真实的税务凭证,自行申报信息也不可靠,核查成本高且准确度不能保证。传统交易的查账征收、查定征收和查验征收方式在C2C电子商务中同样因交易信息的隐匿性和非真实性、缺乏收入额和利润率参照物、征税对象规模庞大而分散、流动程度高等因素无法正常开展。另外,没有全面准确的税务凭证作为基础,税务检查无法实现。

(三)税收征管质量难以保证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税收的监管难度加大,监管成本提升,对税收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C2C电商征税既要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又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需要立法、征收、监管、技术更新相互配合。传统征收方式难以满足C2C电商征税要求,需要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技术,如果宣传指导工作做得不好,会使税收征管质量降低。另外,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税收相关机构的配合程度同样会影响税收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不对称对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影响

税收征管建立在信息基础上,对交易活动中涉税信息进行收集、监管、衡量、计算并开展征收。而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性无处不在,由此产生了包括以上问题在内的各种税收征管问题。

(一)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

1.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如前所述,C2C电商特殊的操作方式使纳税人自身信息和交易信息易隐匿,易修改,纳税人对自身信息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税务机关。电子商务缺乏可靠的税务凭证使税务监管、征收和检查失去根基。同时纳税人可以通过改变交易信息使税收征管要素如纳税主体、纳税对象、纳税期限与地点、税收管辖模糊化,便于骗取税收优惠甚至偷税漏税。另一方面,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对一般税收征管的调整,会带来新制度和措施的出台。此时,税务机关则处于信息优势,而纳税人处于信息劣势。税务机关对新税收制度和措施的宣传情况会影响纳税人掌握程度。反之。纳税人的掌握程度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负税成本,也会影响税务机关征管工作的开展。

2.税务机关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不对称。(1)税收机关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征管法》中要求金融机构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提供相关信息。而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处于为客户隐私保密等角度不提供完善信息,甚至和纳税人合作帮助其减少税负以谋取利益。C2C电子商务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极高,双方交易必须经过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对纳税人交易信息的掌握程度远远超过税务机关,使税务机关处于信息劣势。金融机构的不配合会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严重阻碍。(2)税务机关与第三方交易平台信息不对称。C2C电子商务交易主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因而第三方交易平台详细掌握了纳税人的交易信息,并具有限制纳税人更改信息的能力,与税务机关相比处于信息优势。然而第三方交易平台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处于偏向于纳税人的位置。一方面第三方交易平台自身也是纳税方,另一方面税收负担对电子商务纳税人带来的影响(如效益的降低、规模的缩小、交易量的下降)也会给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发展造成压力。所以第三方交易平台可能会选择帮助纳税人逃避税收或者和纳税人合作谋取私利。

综上,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信息不对称成为税收征管基本要素无法确定、征管流程面临挑战、征管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二)委托关系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委托关系指在设计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委托人。在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一方面,纳税人为人,税务机关为委托人。另一方面,税务工作人员为人,税务机关为委托人。而随着委托-关系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大主要问题。

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为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对信息劣势方不利的选择而干预市场有效运行,导致市场低效率甚至无效率。C2C电子商务,交易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纳税人详细掌握自己的交易信息,且容易隐匿和更改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税务机关难以监察纳税人涉税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因此,不道德纳税人会采取隐匿、更改信息,或者灵活改变交易地点、方式的方法逃税,获取利益。而道德纳税人在该种风气和自身负税成本相对较高的影响下或加入逃税队伍或被市场驱逐,最终造成逆向选择。

2.道德风险。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与税务工作人员构成委托关系,税务工作人员作为税收工作直接操作方,对纳税人的税务信息掌握程度明显高于税务机关,即可能存在税务工作人员利用信息优势做出放任或帮助纳税人逃税的非法举动。另一方面,对C2C电商征税必定要调整传统的税收征管方式,改进税收征管技术,税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需要提高。而且电商征税的复杂性又加剧了税收成本和税收工作的难度及负担。税务工作人员是否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可能造成道德风险。

四、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的必要措施

如何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完善税收征管的关键,本文将从税收基本要素确定、税收征管流程优化以及税收征管质量提升三个方面对促进信息由不对称趋于对称提出建议。

(一)明确C2C税收基本要素

建立健全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明确规定其税收征管的基本要素。通过调研、试行等措施衡量各要素确定的条件,在保持一定灵活性的同时做出详细限制,使税收征管要素有据可依。要求电子商务纳税人注册必须进行实际信息的登记,根据纳税人登记的信息(如姓名、营业常在地、营业范围等)确定纳税主体、纳税地点、纳税期限进行征税。参照传统商业对货物销售、应税劳务、应税服务的区分确定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税对象。与物流公司合作,建立大型物流监管平台,其物流信息也可以作为征税对象试用条件的参考。

(二)优化C2C税收征管方式

1.落实C2C税务登记。对新加入的电子商务纳税人强制性要求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对原已存在的纳税人根据“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进行税务信息补登。详细填写税务信息,包括纳税人的实际资料,机构所在地、居住地或者经营经常发生地,经营范围,交易电子账号,交易使用银行卡信息等,以这些信息作为征税基本依据。纳税人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动,必须向税务机关申请更改,并出示可靠证据,税务机关有权实行税务辅导。

2.建立C2C信息共享平台。由国家统筹,建立税收相关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包括税务机关、工商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物流平台等在内的机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及时有效共享。降低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隐匿性和易修改性。完善电子化税务征收系统,实现电商模式下,税收征管从登记到征收再到监管一体化操作,使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络同步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实时了解自己的税务信息,并方便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

3.完善电子票据系统。通过电子发票关键信息,依据交易平台记录自动生成方法落实电子票据系统的建立。从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首推建设网络(电子)发票系统,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至今,电子票据作为税收凭证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在电子化税务系统和第三方交易平善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电子发票关键信息根据交易记录自动生成的方法解决电子发票信息修改的问题,提高其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电子发票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保留副本,可供税务机关核查。

4.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信息经济时代下,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的大数据给C2C税收征管带来了机遇,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利途径。综合利用税收信息,把各级税务部门生成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整、准确地传递到上级税务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存储、加工处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加强税务机关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有效监督和稽查。此外,充分挖掘涉税数据之间的深层关系,达到估算-预测-收集-整合-比对-监督-稽查整体化效果,使信息趋向对称。

5.加强公众监督。由于C2C电子商务主要交易形式是公众个人对个人,因此,加强公众的有效监督必不可少。2015年1月7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指出:从事网络交易的纳税人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税务登记的登载信息或者电子链接标识。笔者认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此形式了解自己与商家交易活动中的涉税信息及承担税款情况,并获取电子票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未通过税务登记的商家(即无此类标识)不具有开具电子票据的资格,并且与该类商家进行的交易或不享有包括“7天无理由退货”等在内的消费法规的保护,通过消费者的力量敦促商家进行税务登记。

(三)提高C2C税收征管质量

1.组建专业队伍。建立单独的税务征管子机构,与传统商务征税区分开来,组建专业的复合型电商税务管理队伍,包括法律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税务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研究培训,设立激励机制,提升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对税务征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2.完善奖惩措施。奖惩并举,前期以对诚信纳税的电商纳税人奖励为主,落实税收优惠。与第三方电子平台合作,对诚信纳税纳税人给予提升信誉、优质宣传方面的奖励。对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相关平台也同样在初期给予实质性奖励。电子商务征管逐渐走上正轨后,加大惩罚力度,对偷税行为严厉打击。X

参考文献:

1.贾绍华,梁晓静.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2,(3).

2.潘艳敏.信息不对称约束下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第6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 电子发票 管理革新 电子化

一、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

现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四种。

第一,B2B(企业对企业)主要是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映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代表网站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中国供应商等。

第二,B2C(企业对消费者)“商对客”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代表网站有天猫、京东、凡客等。

第三,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主要是消费者之间自发性的商品交易行为。比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是C2C电子商务。

第四,C2G或者B2G即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

二、电子发票的利弊

电子发票是指基于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建立全国发票数据库,利用云计算技术为税务机关、纳税人、消费者提供的发票信息服务。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子发票已经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进行了试点,京东商城也作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电商企业,迄今已开出400多万张电子发票。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发票通过信息安全技术为依托,在确保真实性和唯一性的同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传统发票易被伪造的可能性,从而使电商伪造发票难度加大;在税务机关稽查上,电子发票信息能够被实时准确地采集和监控,提高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发票管理的严密度。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的运用过程中,电子发票的使用无疑比传统发票形式(包括网络发票)更易于操作和监控。

1、电子发票的特性

一是操作简便、快捷,透明度高,不可复制。数据信息量小,发送时间短,节约宽带和存储空间。节省认证、报税时间以及网络通讯费用。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在线交易记录,核查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于发票的虚假真伪能立刻核实,能有效地避免纸质发票所存在的许多弊端,并能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假发票的泛滥。二是电子发票可以构建起功能完备、安全规范、国地税统一、覆盖全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发票管理信息化系统。纳税人通过在线开具电子发票,开票信息通过税控管理系统可以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直接接入到税务局税控管理平台,纳税人的数据信息能实时地传输到税务机关的监管系统,信息采集及时可靠,核税依据准确无误,简化了工作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监管。

2、电子发票的优势

一是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今天,电子商务的跨国性、跨地域易,促使电子发票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电子发票的使用,能很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交易无纸化、高效率、虚拟化的特点,顺应时代的未来发展。

二是电子发票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有效地规避因发票丢失或者纳税人接受假发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使各类商务交易活动更加透明,减少纳税人申领、保管、开具和认证报税、缴销发票等不必要的麻烦,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电子发票能对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应纳税主体进行有效地监管,从源头上遏制企业接受纸质假发票、填开不规范、申报数据失真等问题。能有效保证企业开具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增强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规避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杜绝开具“阴阳发票”和买卖假发票的现象,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更加规范,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的实现。

四是电子发票的使用,可以杜绝目前使用纸质发票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堵塞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漏洞,从根本上避免利用纸质发票造假的问题。提高税收信息化管理水平,税收征管措施实现从“以票控税”向“电子信息化管税”的转变,为税务机关改变税收征管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由于电子发票是无纸化发票,所以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传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纸质发票易于丢失、被盗等风险。电子发票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传递时间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率。另外发票信息数据量小,可以直接导入财务系统,降低数据错误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财务分析模型。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实施掌握纳税人的发票领购和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在线监控。同时还有利于克服税收征管的滞后性和被动型,提高税收效率和税收的准确性,减少偷税漏税行为。

3、电子发票的劣势

电子发票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电子发票的推行也有一些缺陷。

电子发票的普及对网购市场上一直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将受到严重的考验,不少商家会选择把电子发票的成本施加到消费者身上,而最终导致产品价格走高。一些正规的电商都可以开据纸质发票,如京东商城、当当网、天猫商城等,虽然这些商城的产品价格相较于淘宝平台上价格稍微高出一些,但是给消费者一种规范感,购物也更安心。而淘宝平台是以C2C的商务交易模式,由于C2C商家大多数都未在工商部门注册,所以在开具发票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也是C2C比B2C模式少一大部分收税成本原因,产品价格自然更加低廉。在电子发票普及开后,C2C的普通商家将不能再“幸免”,对网购物美价廉的优势带来打击。

其次是电子发票报销难的问题。电子发票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赢得消费者认可,很大原因在于无法报销和全国标准难统一,这也是眼下我国电商推行电子发票遇到的主要障碍。

三、电子发票带来的管理革新

从政府管理方面来看,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从本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发票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电子发票将是我国发票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将大大减少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务部门办税效率,提升税务部门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税务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电子发票将增加政府管理手段,促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从长远发展来看,政府管理手段必须完成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工具形成事前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综合监管机制。而电子发票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工具:由于电子发票可以作为客观交易的数据载体,在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前提下,自动形成交易记录、汇总交易数据、传输电子数据,将成为我国真实市场数据的源头,形成巨量的商品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消费数据等等。在此基础上,将夯实我国的基础数据体系,为国家决策、调控经济、优化结构、抑制通胀提供重要支撑,从而有助于提升国家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并形成了几个发展趋势:第一,我国电子商务规模体量越来越大,对国内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未来独步全球的巨大规模,也使其具备国际影响力。第二,我国电子商务巨头已经开始跨界竞争,将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逐步改变整个经济格局。第三,我国电商企业巨头正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生态圈构筑完整后,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购物等全部依赖网络进行,网络将覆盖人们的全部生活,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将超出人们想象。而此时开始推广的以电子发票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税收,将增加对电商企业的调控手段和政策引导,把控电子商务,使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于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电子发票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以京东商城为例,2012年开具发票1.2亿份,2013年达到2亿份。目前,京东商城每年用于纸制发票的成本总计超过5000万元。这对于利润率很低的电商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成本,如果能够节省,将会大幅提高利润率。若采用电子发票,仅一年的发票相关成本就可节约4000万元,将会极大推动企业的发展。

电子发票的推广也要求企业开展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而言接收到电子发票的单位对电子发票查询对比、电子发票接收、审核验证、会计核算、记账、电子发票归档保存、电子发票调阅等工作,同时推进企业与银行直联,应用电子银行回账单形成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接受内外部审核。依托已有的会计核算系统,完整地接收电子发票数据,并通过建立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子发票的归档及查询。

四、国外电子发票的试点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电子发票从企业到全社会的应用进程。据相关资料显示,丹麦早在2004年就已实行电子发票,2006年5月起,丹麦开始拒收来自40万家供货商的纸本发票,只接收电子发票,每年为丹麦政府节省上亿欧元,为企业省下5000万欧元以上,其节能环保概念受到世界瞩目,吸引了更多的国家加入到电子发票的行列。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印度、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也早已开始使用电子发票。其中,美国在电子发票的应用上走在了前列,美国知名的交易支付平台Paypal曾砸下重金投资电子发票系统,由此可见电子发票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另外,我国的台湾省,2000年12月也开始推行了电子发票,2010―2012年底,全台使用发票电子,每年可节省新台币1000多亿,约合人民币210亿元。

据统计,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8.1万亿元,网络购物占到1.3万亿元,电子商务将占据未来经济发展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从发达国家电子发票的发展与经验来看,全球电子商务的采购、电子发票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发票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国电子商务采购出现的税收监管空白地带和我国绿色节能、减碳、环保的构想来看,电子发票是未来发票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税务会计为基础的纸质发票凭证,在不远的将来必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第7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片面理解电子商务是简单的“电子+商务”,而忽略了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即盈利模式的有效性、管理方式的实用性和电子技术支持的一致性、兼容性。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给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使企业在业务活动效率、与客户沟通、服务与信息反馈、协作与创新上具有巨大的时间、空间竞争优势。优势的取得并不是“电子+商务”的结果。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观念更新。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仅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其关键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局部或全局的改变,从企业再造扩展到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根据企业商务需求,分析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的产业地位,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电子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二是实践活动的适应。企业必须从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人手,做好电子商务总体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三是操作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是各种商业模式不断尝试、失败、转型和成功的过程;商务行为的创新和转型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企业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求,发挥电子商务特点和优势,创新企业电子商务体系。

2.实践检验。一台电脑,一套电子商务软系统,一个网站,或建立了企业网上盈利模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系统联上Internet,加上企业的诚信就是电子商务。目前,至少有部分企业这样认为或是这样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我国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无多大差距,但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比他们落后15年,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环境制约和对电子商务理解的局限性。我国商业社会发展处于起步和转型阶段,各种商业环境条件比较落后。电子商务中的管理体制、政策法律和商业观念等相对滞后。企业现有IT水平问题、通信设施及费用问题、成本问题及消费者习惯问题等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如:广西某一大型物流公司投资了500万元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再造。由于对电子商务理念认识不足,自身业务定位不准,建成后信息系统与整个公司业务部门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系统一直难以发挥效益,最终导致失败,教训深刻。

3.结论。电子商务不是电子与商务机械相加,不是电子技术与传统商务的“拉郎配”,而是电子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是商业经济贸易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根本影响在于它的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经济和企业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电子+商务=商务+电子”

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电子+商务=商务+电子”这一等式是正确的。但从电子商务逻辑上看,这个等式是不正确的。这个公式反映了人们对电子商务本质的理解和对电子商务理念的认识。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词组的中心词是商务而非电子。商务是本质,技术是手段。从商务理论来看,电子商务理论是传统商务理论的延伸或扩展。从电子商务广义或狭义的定义分析,电子商务都是借助于IT进行的商业贸易行为。“电子+商务”看似等于“商务+电子”,其实不然。“电子+商务”属于先有技术、后有需求的技术拉动型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意属电子商务是电子技术发展而引发的,商务概念落后于电子技术发展。在电子商务思想还未成熟或电子商务还没有需求的时候,以技术拉动商务,其结果是先进的IT技术的运用与相对落后的商务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商务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法则等环境因素。电子商务更是超越传统商务经营模式和理念,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在盈利模式和技术标准上实现有效和统一。“电子+商务”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真正的“商务”的目标。“商务+电子”不等于“电子+商务”,其昭示电子商务是先有商务需求、后有技术支持的商务推动型电子商务模式。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序列变化,其代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这是现代电子商务性质和发展进程所证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Internet技术在美国逐渐成熟,但直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才率先开始电子商务实践。美国和西方的商业社会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相关的管理体制、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等知识管理已相当成熟。商业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巨大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和I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在企业还没有真正需要电子商务的时候,电子技术只能离商务而远去。目前,我国的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理论工作者,在对公司发展战略决策和对电子商务的理论指导方面仍把电子商务的重点定位在电子技术上而忽略了电子商务的本质。

2.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知识管理逐步得以理解和接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开始涉及电子商务,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从起初的技术为本、追求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到以商务为中心的电子商务三个发展阶段,其实践也由重技术转化为以商务为中心。商务实践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首先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处理好企业内部、上下游和买卖双方的关系,合理布局企业战略;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子商务规则和技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

3.结论。真正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商务+电子”。电子技术和商务手段的有效结合必然产生更高效益的电子商务;反之,电子商务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流程中损失惨重。电子商务业包括电子商务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理论工作者要确立“商务为本”的思想。充分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对电子技术为商务服务并且推动商务发展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认真研究企业的商务需求,避免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过度的技术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都依赖于共同的电子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内容和形式部分交叉且相互推进和协调发展。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一命题混淆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性质、目的和活动内容,并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

1.理论辨析。首先,概念不同。电子商务定义为组织或个人用户在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从理论上讲,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通常将利用Internet、Extranet和Internet等一切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的所有企业活动都归属于广义的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指运用互联网开展的交易或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活动。它仅将基于Internet进行的交易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前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内部的一种联系网络,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全过程。后者仅指简单的商务交易应用,即单指在网络上做买卖。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它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务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狭义的电子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其次,涵盖范围不同。电子商务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与政府之间交易和消费者之间交易四部分组成。电子政务也由四部分组成: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二者互有交叉。第三,目标不同。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目的。企业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交流,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企业还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作出反应,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电子政务则通过电子技术手段实现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2.实践检验。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实体:一个是公共管理,一个是商业管理。在管理目标、方式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由“技术为大”回归到“商务为本”阶段。电子政务发展也经历了以采用现代办公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服务转型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信息化阶段和以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电子化阶段。从应用层面看,二者在运用电子技术上相似,管理和服务内容有所不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为赢得市场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为优化配置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资源规划;为客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建立企业联盟。政府为提高办事效率对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为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对政府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提高办事效率与企业实行互动交流。美国在电子政府的管理观念和操作模式上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了启迪。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建立国家信息架构(NII)计划,建立州际数据通信骨干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渠道来获得政府的服务,让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我国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学习别国的经验,遵照我国政府的实情创出适合国情、政情的电子政务模式和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越来越多民众相信政府、支持政府,这才是电子政务的目的。

3.结论。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它们共同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利用电子手段实现对政府行为有效管理和为公众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凭借电子手段实现最高的商务目的;这是它们各自的追求。现实中,电子政务实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电子商务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它们生存和发展有空间,也是它们取得成绩的必备条件。

四、“网上营销=电子商务”

“网上营销=电子商务”这一等式明显不成立,误区的产生主要源于初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两者性质和活动范围的不甚了解。虽然都是概念性的东西且是大集合与小集合的关系,但如何去实践,二者则有明显的不同。

1.理论辨析。网络属于电子信息技术范畴,而营销属于商务范畴。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上文已对电子商务活动范围作了界定,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是企业基于电子化从事商务活动的一种新的业务开展方式与新的市场模式;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部分,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实施营销手段,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企业所采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也许是相同的,但所选择的网上营销的具体形式和手段可能大不相同。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从实践上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几乎是从网上营销开始的。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主要分界线就在于是否有交易行为的发生,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注重市场调研、信息搜索、信息、销售渠道开拓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客户关系管理和经济效益增值功能等方面、网络营销方式有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完全网络营销和非完全网络营销)、网络交易范围方式(本地网络营销、远程国内网络营销、全球网络营销)、商务活动内容方式(间接网络营销和直接网络营销)、网络类型方式(基于EDI、Internet、Internet网络的网络营销)和交易对象方式(B2B、B2C、C2C)。2.实践检验。网络营销的内部环境为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奠定了基础;外部环境为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潜在用户;网络营销的开展需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网上营销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扩大企业的无形版图,提高企业商务活动的竞争力。从信息的收集和环节上分析,网上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高速、低成本和信息充分的效益。在顾客关系管理上,网页内容与形式设计尽量提供与企业行业、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运用各种电子技术,使顾客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发送邮件、网上交谈、订购、实时付款等方式,满足潜在客户的兴趣和需求。我国许多企业对网上营销认识不足,网上营销效果并不明显,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有的网站层次过低,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落后;有的对网络特性理解不足,没有完整的营销方案和计划。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实践证明,优秀电子商务企业的网上营销以其各具特色的站点结构和功能特点、鲜明的主体立意和网页创意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3.结论。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凸显了其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核心地位。网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可以发挥出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优势。企业网上营销模式必须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处理好企业、顾客、社会的三者关系并贯彻始终,建立系统网上营销的市场运作平台,通过系统优化配置,网上营销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8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注意力管理;电子商务;交易成本

《第十八次中国互连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9.4%。在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更快。报告显示,中国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在任何网民中的比例接近2/3。根据报告,中国网站总数达到了78.8万个,其中2007年上半年增长了9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则达到21万多兆,同比增长159.2%,电子商务在经济业务活动中显得日益重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未来市场交易的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前电子商务规则不是很完善、诚信问题严重;信息良莠不齐、商务信息泛滥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有达到电子商务提升商务活动效率的目的,反而增加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把注意力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以避免电子商务中的负面影响,使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可能性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肯定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使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减少,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也使注意力经济在电子商务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注意力管理观点。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经济论者认为,现在世界上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相对于无限信息供给而言的有限需求——注意力。随着信息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专注就是硬通货。为了在新世纪过好日子,除了金钱你应该用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建立和积累注意力的库存。从本质上来说,注意力管理是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注意力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主要是基于相对于急剧膨胀的信息,人类的注意力越来越不够用了;“注意力经济”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注意力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一次性资源,注意力在信息越是丰富、选择越是多样化的时代,它的重要性就越是突出。

2.电子商务基本内涵。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流通效率、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和改善与外界的联系,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大众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价值交换和形象宣传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Web加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1997年10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化标准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订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3.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嵌入。由于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经济交易活动,而注意力管理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产生的针对信息的无限性提出的一种提升信息价值的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辨别和信息的分析过程,如何有效地发现电子商务中的商机、如何灵敏地辨别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假、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子商务信息,都必须用到注意力管理。利用注意力管理可以减少处理电子商务的盲目性,提升电子商务的效率和价值。注意力经济时代与电子商务相约进入我们的生活,注意力正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企业与企业之间将围绕争夺注意力展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电子商务的成功取决于对注意力经济本质的把握。锁定属于自己的注意力资源,把注意力资源注入现在电子商务之中,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切切实实的服务,从客户的满意中实现企业的价值,这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企业必须明确,开展注意力经济,吸引注意力不是根本目的,而锁住有效注意力才是企业的最终使命,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将有效注意力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电子商务操作中存在的弊端

1.电子商务中规则缺乏、诚信问题严重。我国目前还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变化,更是一种文化的转型。由于法规的不健全,造成了不少企业不讲信誉的问题。电子商务由于其虚拟的特点,这一问题就更为严重。虽然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通过计算机屏幕浏览网上商店的各种商品,然后再输入自己的家庭地址和数量等资料,便会有人将选定的商品送上门。但由于交易过程的虚拟化,消费者事前无法看到商品的实样和不能够当面交易,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日益严重。在网络调查时,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网上交易,关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有增加趋势。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电子商务要快速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诚信问题的建设。在进行信用社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得承认诚信缺乏的这一客观事实,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加以解决。

2.信息良莠不齐、商务信息泛滥严重。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中,信息不像在传统媒体上会受到那么多的制约。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特点,一般消费者即使在觉察到信息的错误以后,也很难向信息的企业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网络企业的地址。因此,一些网络企业便表现得肆无忌惮,在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来吸引消费者或者创造所谓的点击率,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影响,谋求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可能是决定商务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这样势必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增加许多的交易成本。因此,在进行商务信息选择时应该注意方法,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

3.交易成本问题。电子商务中产品品种过于丰富,电子商务的客户成本,指的是顾客用于网上交易所花费的上网、咨询、支付直到最后商品到位所花费的费用总和。这是一种完全依赖于网络的服务,只要消费者一开始享受这样的服务,就要承担每小时数元钱的最低成本,还不包括添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使用的费用,这种费用虽然不列入商家的运营成本,但是,作为用户成本,却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用户用于网上浏览、查询、挑选、支付所花费的费用超过实体交易的费用,用户便会放弃网上购物的方式。因此,电子商务虽然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但是利润的真正实现,需要经过详细的论证。

4.电子商务“粘着力”不够。注意力和电子商务之间存在很强的关系,但是,许多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时忽视了对注意力管理开发的巨大潜力。虽然网络具有某些天然的吸引,比如个性化和多媒体功能,然而,公司对注意力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运用能力一直非常有限。尽管网站设计者试图糅合这些有利于获得的因素,但进展一直不大,效果也不佳。电子商务平台允许个人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拥有个性化信息,这是吸引的重要之处。然而,普通的网站功能远远没能达到这一要求,只有那些成熟的网站才能真正做到内容上的个性化。尽管网站强大的搜索功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和所需要的信息联系起来,搜索的结果却一直很不精确。为了找到适当的信息,人们不得不投入过多的时间。网络技术的确能监控注意力状况,但整个衡量系统还有太多缺陷亟待发展与完善。就目前而言,电子商务在注意力管理方面的不足是难以令人乐观的。我们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三、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运行中的应用对策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的高效运作,企业可以按照注意力管理理论来构建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增强企业在网络经济中的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融入注意力管理。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势必要建立一个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含许多的环节,由许多的子系统构成,如何有效地运作这一系统,就要加入注意力管理的因素。在建立这一系统时,应该使信息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与自己企业产品相关的信息,避免信息炸弹的轰炸,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相关产品信息,让本企业信息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被企业消费者所接受;同时,在接受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商务信息时,也要按照注意力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快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当然,在进行企业信息分析和处理时,也要遵循注意力管理原则,以更好地剔除不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在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都要融入注意力管理的因素。

2.用注意力管理调控电子商务资源。当前,信息化潮流已经席卷全球,电子商务必然成为未来商务发展的主流。电子商务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如何管理成千上万的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中融入这一因素,使企业电子商务资源能够分门别类、有效集中,使电子商务资源向注意力管理资源转变。要实现电子商务资源与注意力管理资源的转变,就必须有基于注意力管理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有基于注意力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基于注意力管理的人员队伍。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无论这种知识是易于编码并沟通的显性知识,还是在过程中学习的隐性知识,对其加工都是以占用注意力资源为前提的,这种稀缺性不仅表现在量的相对无限增多和信息的有限,还表现在分配上不能同时加工处理多个信息。因而,在信息的控制管理上应做到重点明确,尽量避免让员工同时面对过多不相关或不重要的信息。

3.形成注意力管理的电子商务文化。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够实行电子商务的注意力管理,的电子商务都是精确、客观和有针对性的,那么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肯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一个电子商务的文化环境,促使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得以优化。为此,除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应该遵循注意力管理的原则之外,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应有所作为,不断完善相关的网络信息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信息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要。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势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初步措施,推出了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网络版的格式和规定,使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时可在网上查看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增加对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的了解和信任。

4.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注意力设计。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粘着力”的问题,企业应该设计一个内容充实且具有高度注意力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网站,只有积累大量的点击率,企业网站才会显示其吸引力,并产生效益。同时,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作为传播本企业信息的辅助载体,因为知名度与注意力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社会上能够制作网站或网页的人很多,但是富有企业个性能吸引网上冲浪者或消费者注意力的网站或网页并不多,这就制约了上网企业获得更多的注意力。因而,企业必须为自己设计一个结构简洁、色彩明快、内容丰富、目录齐全和导航图清晰的网站,并在一家或多家有名的网站上建立链接,促进企业站点的推广,增强企业网站的注意力。新晨

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各个环节设计上嵌入注意力管理,这样就能够使企业的信息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同时节约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冲击,网络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管理融合的可能性、电子商务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注意力管理完善电子商务的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当然,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如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另外,由于注意力经济发展至今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其强调的注意力只是一种远期的资产,要想使他变为现实的购买力,仍需要顾客对企业长期和足够的信任,需要企业对顾客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社会各行业的配合和支持,因而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注意力经济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肖东,张涛.注意力管理与企业行为[J].科学与管理,2004,(4).

[2]吴世富.注意力管理:企业管理新理念[J].企业世界,2004,(4).

[3]姚国章.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经济”[J].江苏商论,2000,(7).

[4]胡罡.有效注意力:电子商务的成功之道[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7).

[5]苏勇.中国电子商务运作中的伦理障碍及其对策[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第9篇:电子商务管理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复合型

一、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从最开始的13所学校迅速发展为有300多所本科院校、8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学生有数万的规模。,电子商务知识体系涉及经济、管理、技术和综合四个领域,是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是知识紧密结合,同时具备较高经营管理素质的专业人才,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将自己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于一些不同的领域及企业。通过差异化的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和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即可避免因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所导致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直接竞争。缓解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使不同领域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差异化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二、人才培养中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欠缺。有许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学校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如有不少学校在其教学计划中如此描述其培养目标: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具有扎实的金融、经济、贸易与电子商务理论、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知识:具备从事国际、国内商务贸易和网络营销能力;具有维护电子商务系统和参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实际能力;面向电子商务相关的金融机构、商务网站、企业等一线工作的高级实用性人才。这种“万能型”的培养目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精力和时问有限,同时兼顾多个方向。势必造成学生最后没有了“专长”,出现学生学过网页设计但比不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但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精通;学过高级贸易但却不能胜任国际贸易实务工作等等。二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往往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而不是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

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之所以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不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往往设置论文15到22门之多的核心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多面手”,但实际繁重的科目、割裂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知识构成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

针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学校必须要很好地对自己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定位,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分为: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方向。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不同细分方向,但不管怎么细分,却都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至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也会比较高,在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来实施,如何来培养这种人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并把它落实到实处。

目前,各高校都在寻求电子商务教育与自身优势的结合,也做了不少的尝试。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并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根据学校的优势,培养集商务、经管、计算机应用技能于一身的面向IT、电信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信息系,这样电子商务专业即可借助学校经济与管理等优势学科的实力,又能结合信息系较强的信息力量来发展,以培养以商务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的应用型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则依托运输专业的传统优势,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工程系,将电子商务以运输物流为主体。江西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国际贸易学院,旨在培养能开展电子化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

三、复合型跨学科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两方面的问题,两者的综合就是人才培养问题。根据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自身的特点,构建“宽、厚、多、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宽”就是宽口径,指具有专业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的特点;“厚”就是厚基础,指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技能;

“多”就是多方向,指要涉及两个或以上专业、学科,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高”就是高素质,指高水平额科学文化素质、高境界的思想道德、高智能、更稳定能力结构的心理素质和高体能的身体素质。这一培养模式的实现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各要素来完成,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建立灵活的教学组织,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等。

1.人才培养方案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专业的培养方案,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我校将本专业设在信息学院,目的也是为发挥信息学院的特长,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培养学生不仅掌握商务管理、营销和物流等知识,而且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商务活动,掌握相关软件开发的技能,以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根据生源、师资及就业岗位统计,将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以技术为主、兼顾管理与经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模式的依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市场定位应确定为:在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应定位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上,应立足于伟区域经济服务,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的人才市场的需求。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耍目标的专业建设方针,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选择最佳的知识载体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形成以“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实践环节”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确定“素质培养十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素质培养与行业应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一方面通过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屯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能力,具备本专业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能为行业应用服务。另一方面为达到在电子

商务技术、金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某方面的应用,必须提供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学生具备某一应用方向所需要的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具有自身特点的专业,这个特点就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商务活动的规律,它以商业活动为中心,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计算机学科与经济管理类学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企业信息化,它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依赖与上述学科的发展,但又不等同于它们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掌握的是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开展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如商务安全、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等。重视基础。文理交叉,强化实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按照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模式的要求,从电子商务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出发,整体上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趋势、特点i内在规律及其对专业教育的影响,按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科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重视基础教学,强化实验教学,构建“理论注重基础,实践强化能力”的特色课程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意到了以下一些问题:注意计算机、商务、管理三方面的知识搭配、跨学科内容内容的交叉和安排,以求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业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在宽广的知识框架内。实行模块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开”、“闭”的各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包含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其中学科基础课主要用于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专业必修课基本上为教育部规定的10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

(2)专业拓展模块

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用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横向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可分为: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济、电子商务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在编排课程时,我们将经济类、管理类和信息技术类的相关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拓展模块中。

(3)专业特色模块

专业特色模块用于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专业定位不明确,在找工作时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课程时没有侧重点,导致没有专业特长。专业特色模块就是针对当前社会市场需求,将专业技能分类,让学生选择某个方向发展。系统的学习该发展方向所应具备的知识,从而掌握某项专业技能,帮助其能顺利就业。如果说专业拓展模块是横向拓展的话,那么专业特色模块就是纵向深化。我们根据对相关就业需求的统计分析,将专业特色模块分为:商务管理类和商务技术类。商务管理包括市场调查、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方面;而商务技术类表现为数据库技术、编程语言、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4)专业交叉模块

电子商务作为复合型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其他相关学科。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些相关学科,希望毕业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继续读研深造,这时专业交叉模块正好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