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精选(九篇)

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

第1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 消防技术;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技术;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892;TU2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90-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世博会,同时也是展示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有24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观总人数超过6000万次。因此对于世博会场馆的消防安全是场馆建设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 上海世博会场馆概况

上海世博会场馆位于浦东和浦西,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其中浦西约为1.96平方公里,浦东约为4.74平方公里。规划区控制范围分为规划协调区和红线范围,规划协调区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红线范围分为配套区和围栏区,围栏区面积约为3.28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世博会场馆的建筑分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两类,永久性建筑主要有中国馆、世博轴、演艺中心和会议中心;临时性建筑主要是外国自建馆、租赁馆、企业馆和联合馆等其他建筑。

2 上海世博园场馆的消防技术面临的问题

2.1 防火分区难度比较大

根据现代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对于空间面积较大的建筑必须划分防火分区,其目的是便于火灾扑灭、人员疏散以及减少火灾危害。防火区的划分必须根据建筑物性质、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可容纳人数、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人员疏散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过程中如果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划分防火区,必定会影响场馆的使用功能。例如中国馆的地区馆,每个地区馆的面积大约为600平方米,如果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划分防火区,必定会影响展厅的整体性和通透性,进而影响参展效果。

2.2 安全疏散距离比较长

场馆建筑的安全疏散通道是消防安全的重点,也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人员安全疏通时间必须要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安全疏散设计包含疏散出口、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通道数量、位置以及疏散距离等。但是上海世博会场馆安全疏散设计很难满足这个要求。例如主题馆由于跨度比较大,如果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室内任何一点距离安全出口的不得超过三十米,但是主题馆建筑中含有许多房中房和架空参观通道,这些都为消防疏散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3 火灾烟气控制难度比较高

消防事故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是火灾烟气,因此如何控制建筑物的烟气流动是确保消防安全和火灾救援的关键,同时也是保护建筑以及防止出现轰然的有效措施。烟气控制方法分为选择合适的排烟和防烟方式以及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是在火灾初期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及时将烟气排除出。但是世博会场馆的结构采用大跨度的钢结构,存在空间大和体积大的问题,使得划分防烟区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很难按照常规建筑进行防烟和排烟施工。

2.4 场馆材料耐火极限比较低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筑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材料,尤其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一旦燃烧,必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场馆中还有大量的易燃布展材料,这些都增加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2.5 电气火灾风险因素多

电气火灾的损失几乎占到消防损失的50%。世博会场馆的电气设计都是按照消防标准规范设计的。但是在展览过程中,可能出现为了增加展览效果,增加一些用电设施,从而增加电路符合,很容易出现电气火灾。因此电气火灾也是场馆防火的重点之一。

3 消防技术在世博园场馆中的应用

3.1 性能防火技术

上海世博会场馆由于参展和参观人数较多,火灾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场馆消防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紧急疏散和防火安全。按照现行的消防规范很难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性能化防火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技术,性能化防火技术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优化组合各种防火技术。应用避难通道和防火隔离带解决了大型场馆的安全疏散和防火分区难的问题;应用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演艺中心和主题馆烟气控制难的问题。

3.2 高大空间灭火和火灾探测技术

超过10米的高达空间建筑运用目前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点式感烟探测器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很难实现消防安全。火灾预警方面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报警或者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火灾,这两种系统具有安装方式灵活和灵敏度高的特点,非常适合中国馆、主题馆等高大空间建筑。自动灭火方面可以采用大空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能够在自动探测着火部位,进而主动喷水。

3.3 布展材料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技术

布展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场馆的火灾危险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危险性:第一是控制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尽量采用阻燃或者不燃的材料,例如非洲馆中采用金属丝模拟稻草减少可燃物;第二是采取防火处理措施,对于必须使用的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第三是加强防火保护措施,对于可燃易燃的布展材料,设置自动喷水系统,确保材料出现火灾之后能够及时扑救。

3.4 电气火灾防控技术

目前的电气火灾保护系统主要有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如果在世博会场馆中使用这两种保护系统都有一个致命缺陷:不能够防范电气短路引发的火灾事故。根据场馆的特点,使用了电气限流保护器,该设备能够解决传统保护系统只检测不控制和切断短路电流时间长的缺陷,提高场馆的电气火灾防控能力。电气限流保护器主要有三大功能: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

3.5 建筑供水设施的防控技术

建筑场馆的供水设施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必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上海市消防总队根据世博会场馆的消防难点,开发了以无线测控网络为基础的消防供水监控系统,对消防供水系统的所有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无线传输,同时还与上海市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有效确保消防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结语

要想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消防技术在上海世博会场馆中的运用,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的正常开展和运行,这也为大型展会的消防安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沈友弟.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5).

[2]李伟英,许京晶,信昆仑,张明.上海世博园区室外消防供水能力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10,(13).

[3]余小平.上海世博会园区火灾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6).

第2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一、 文物遗址安全工作

针对文物遗址安全,文物管理科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整改、保养维护等制度,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开展全面细致的日常巡查。组织对陵区文物遗址的安全巡视,加大陵区文物保护力度,坚决做好陵区内的防盗、防火、防破坏工作,确保陵区文物古迹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和安全保护巡查记录。一旦发生文物消防或其他安全事故,启动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陵区放牧等破坏陵区生态平衡行为,随时进行排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

xxx区不可移动文物主要集中展示、保管于xxx博物馆,xxx博物馆馆藏文物5千多件,包括博物馆陈列展示及文物库房收藏保管文物,博物馆针对国家一级文物唐卡绢画设立恒温恒湿柜,珍贵文物定制匣囊,妥善保管文物,一般文物按照质地、尺寸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文物保存环境安全。文物库房钥匙设专人保管,制定出入库房登记制度,确保可移动文物安全。博物馆设有安防监控系统,有效保证文物安全。

三、消防安全工作

为了消除陵区消防安全隐患,管理处定期对博物馆、办公区、宿舍安全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在加强人防、物防的同时,对技防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要求全体人员加强安全意识,保证文物安全。管理处结合已有的安全、消防预案和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带班领导要切实履行值班职责,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演练,消防设施检查,安防人员培训,使之了解和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性能,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做到了消防安全工作有措施、有演练、无隐患。

我处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制定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防火防盗应急预案等基础上,开展好自查自究,确保文物安全无死角。多年来未发生任何安防消防责任事故,今后我处将一如既往的开展文物安全工作,切实做好xxx文物遗址及可移动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第3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

0 引言

21世纪,我国文博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契机。随着文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提升和服务设施爆炸式增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盛宴的品质需求越来越强烈。博物馆,作为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重要载体,如何做好场所设计成为广大设计人员的一道课题。

1 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版)数据,截至2011年,我国注册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2650座,比2008年增加了40%(见表1)。大量新建、扩建的博物馆不仅在设计理念上推陈出新,而且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使用方面也发生了多种变化。但是,在文博建筑进行方案和工艺设计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展陈流线,恰当满足维保工作的硬件需求,巧妙解决安防消防设计的矛盾等问题至关重要。

表1 2008―2011年博物馆注册登记数量

1.1 有机整合建筑与展陈设计

博物馆是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缩影,有着其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属性,这个特点构成了建筑实体的基本生存环境并贯穿于整个建筑的设计始终;博物馆展陈设计是利用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向公众展示地域历史与文化高度凝练的成果。也就是说,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开发是建筑本体造型文化的再拓展、再延伸。

通常,观众的参观序列就是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主导序列,这个序列是需要设计者按照功能和工艺要求,通过拟合博物馆的流线组织、展陈形式和内容、展品数量和类别,以及群众艺术文化需求等各方面因素营造出来的非常关键的“展线”。展线的构思与设计应当既满足人流互不干扰的参观和文化交流,又不破坏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整体性。换言之,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离不开其内部空间的展陈布局;而展陈设计又是建筑设计理念的再深化。因此,博物馆的建筑与展陈设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博物馆建设中必须将建筑与展陈设计两个子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克服传统设计中将展陈系统分成独立环节进行设计的缺陷,避免造成内部展陈与建筑风格相互冲突的局面。巧妙应用建筑功能与空间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创造出具有个性、历史感和地域特征的空间意境,促使建筑设计和展陈设计相得益彰。

1.2 巧妙解决消防安防设计冲突

众所周知,博物馆中文物的安保需求与消防疏散的安全设计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尤其是设有藏品库房的大型博物馆。保证藏品及展品的防盗是库房和展区的重要设计目标,而防火规范对防火分区和疏散出口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基于此,现有防火设计规范不能完全涵盖大型博物馆的消防安全设计工作,建议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整体设计。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构建“三防一体”的完整防范系统;博物馆场所的消防设计则应充分考虑建筑造型和室内空间形态的完整性。在不破坏博物馆展出效果的同时,科学规划防火、防盗分区,通过专项设计和整体优化将“物防、技防、人防”与消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在分区界面安置防盗防火的设施设备,减少消防、安防功能的重复性投入。

1.3 可维修性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日后却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建筑设计师的创作,决定了建筑物建设与运营的费用,能源和资源消耗量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运行是否安全可靠等。建筑历史中逐渐积淀成的片面的传统建筑理念――偏执于静态的形式结果,却忽视了建筑日常运行过程的合理性,导致了认识论上的重艺术轻技术的先天不足,严重破坏了建筑的生命机理。

可维护性设计是建筑物寿命全周期内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出发提出的又一个建设要求。如同博物馆这种大型公共场所,建筑设计既要考虑外部造型与空间格局的感染力,又要思考运营过程中的发展;既要重视建设的总体造价,又要降低建筑寿命周期内所需的维保经费。因此,工程师在博物馆设计之时就要充分注意到运转过程中维保工作的硬件需求,避免因一味的追求“新奇特”而带来的难维保、经费高的难题。尤其是大空间、大格局的厅堂以及空间狭小瘦长的管道井、设备井等,必须设置方便维修的硬件设施;对于管道间、设备间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防冻和监控设施;特别是存有大型设备的设备间,更需要给维修人员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间。

总之,博物馆的设计目标既要着眼于其文化气息的表达,又不能忽视其所固有的建设目的与使命。

1.4 “以文物与人和谐共处为本”的设计理念

作为地方一级风险单位,博物馆的物防措施覆盖着整个博物馆的周边及内部区域。从安全角度出发,设计人员为降低临边区域的安全风险,有意识地减少了建筑物外墙窗口及设备洞口的数量,更多的依赖人工环境实现温度、光线、气流的调节,破坏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这样的设计手法势必会给科研办公人员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损伤。因此,合理布局文物库区、展陈宣教区、科研办公区也是设计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有效运用建筑的立体空间进行“动静分离”:文物库区,人员较少,应当侧重于安全防护;科研办公区则应更多地为员工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注重空间的流动、通透与开朗,利用天井式内庭院、半敞开式内庭等设施扩大科研办公人员的户外活动空间,从而保证文物与人和谐共处。

1.5 以节能降耗为核心,提倡绿色环保设计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的公益性质注定没有太多的社会资金来源。面对当前规模大、文物多、管理环境复杂这种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需求,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以节能降耗为核心,提倡绿色环保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借助屋顶等大型平台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或进行屋顶绿化;采用耗电低、寿命长、亮度高的LED节能灯作为照明光源;利用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集约化管理馆舍设备等等。

2 结语

博物馆建筑是实用性较强的公共建筑,鉴于其公众性、开放性及文化性的特点,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博物馆的服务和管理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因此,设计师做出既能出色体现地域特色,又方便管理者使用的建筑对于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蓓蓓,成虎,毛龙泉.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体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7):43-47.

[2]刘东伟.当代博物馆整合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04):17.

[3]邹锋.博物馆展陈设计与博物馆建筑两者关系的考量与启示[J].美苑, 2013(01):95-97.

第4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一、狠抓内部管理,外树窗口形象

从专业队伍、保安队伍、保洁队伍等方面建设入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博物馆管理制度。2003年9月被省文管会、文化厅评为“一级达标馆”;2004年元月,博物馆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2—2003年“文明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上班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入手,制定博物馆出勤、值班、会议、财务、印章、文电处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天开放时间9:00—17:00,做到中午、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要。重视宣教队伍的培养,要求每位讲解员都能做到因人施讲,满足社会各受教育阶层的需要。在硬件建设上,展览设有中英文说明牌等辅助设施,馆内设有导览牌、雨伞架、休息排椅、报刊杂志、观众休息厅等服务设施,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参观环境。

切实做好馆藏文物管理。馆藏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入库,做好考古出文物、传世文物的征集登记造册,做到贴目清楚。并做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每年分春秋两季对古字画定期微波杀菌、晾晒;对出土明代丝织品进行消毒、防腐、整形处理;对出土的青铜器、铁器及出水的铜炮、铁炮进行防锈、缓蚀处理;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修复。做好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因文物科技保护成绩显著,被推选为文物科技保护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切实做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向市公安局保安公司选聘10名保安负责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任务》、《保安巡逻制度》、《保安职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安全保卫制度,保安人员每天24小时日夜值勤,做好值班记录。从2003年起每年都聘请消防大队教官对全馆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及实践演战,掌握消防安全检查基本常识与灭火技能。由于制订有效措施,单位安全生产无事故。

外树良好形象。2004年先后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师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博物馆还被泉州市委宣传部等六个单位列为唯一的“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2004年市博物馆入选《华厦文博揽胜》、《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图典》,提高了博物馆在全国文博、文化系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服务社会工作

2003年以来,博物馆先后成功地接待了省长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市领导及省内外兄弟省、县(市)党政考察团、全国文博系统兄弟单位、海外乡亲、外国客人以及本市人大政协代表、中小学生、市民群众;还做好拥军、敬老、助残工作,对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免票参观。两年来共接待各种参观者达10万人次。博物馆在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窗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展现社会效益,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两年来克服人手不足,专业人员少的困难,先后主办临时展览7场,较有影响的有《历史风景线摄影展》、《洪世清洪世川艺术作品展》、《秦始皇兵马俑·古长安文化展》、《八闽文物摄影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始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图片展》、《见证祖国图片展》。同时协助和承办市政协、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等单位办展10个。期间,还选挑馆藏磁灶窑器物参加在磁灶举办的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陶瓷建材博览会陶瓷文化展。博物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3年“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三、创新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制

在健全市、镇、文物管理员三级文物保护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创新观念能抓住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物宣传活动,如举办《八闽文物摄影展》;聘请省博物院专家为社会公众免费鉴定文物;电视台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印刷大开张《文物法》到村、居及文保单位张贴,广为宣传。通过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侨乡及经济优势,争取华侨同胞慷慨解囊、利用社会募捐、家族自筹资金和政府补助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参与文物保护,仅2003年为纪念施琅将军暨清廷320周年活动,投入施琅故居的修复、施琅纪念馆重新布馆,以及新建施琅纪念雕像等项目近700万元,走出一条既符合侨乡经济发展,遵循文物管理规律的新路子。这种充分社会筹资和政府补助修缮文物的做法和施琅故居修复工程,得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充分肯定。

文物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在省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推荐参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仅市就有磁灶窑址、西资岩——南天寺摩崖造像、陈埭丁氏宗祠、施琅故居及施氏大宗祠等6处文保单位,数量位居各县市区第一。

四、“海丝”考察点的考古发掘及整治建设得到好评

该同志作晋江“海丝”考察点考古发掘和整治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主动参与由省考古队支持的磁灶金交椅山古窑址从2003—2004年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成果,为“金交椅山古窑址”申报“世遗”提供大量的实物依据,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对考古遗迹现象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人为和自然破坏。现两个“考察点”的整治工作都按泉州市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目前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陈列布展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金交椅山的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草庵的成功整治先后得到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秘书长亨利博士,总协调员尢嘎博士前往现场考察的好评。

五、学术研究成果不断

两年来,主持和参与编撰的《文物地图案·分册·文物》工作完成;参与撰写和编辑《风光导游词》、《晋江文史资料晋江风物—文化遗存专辑》,还参与施琅纪念馆陈列提纲、外销陶瓷馆陈列提纲、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历史展览陈列提纲等的策划和撰写工作。

论文《从族谱资料看明清时期移民迁台的原因》选入历史研究会编《文史研究》十年成果结集。论文《泉州的海外交通与植物引进》被中国核心期刊《中华科技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刊出,并被评为本期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第5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创新方法

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文物,有力证明了历史中文化的起源、发展,具有意义重大、容易损毁、不可再生等特点。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创新安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制度,有效降低古文物自然风化、盗窃丢失、火灾损毁等风险系数,做好安保工作。

1.我国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博物馆作为古文物聚集的重要场所,其安防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文物的研究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在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1对古文物保护认识不足

由于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限制,大部分人对古文物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古文物一般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人们智慧的结晶,对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不可再生、不可复刻,即使出现很小的损坏,也是重大的损失。但是,部分党政机关对文物的宝贵价值认识不够,在国土管理与城镇建设规划中,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施工单位甚至罔顾国法,肆意破坏珍贵文物。这种社会整体观念也在影响着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进行。

1.2技防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技术与设施,但是一些博物馆安保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认识,削弱了技防在安保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布局不够合理。监控警报系统并没有覆盖博物馆全部范围,没有及时对出现错误或者已经坏掉的监控设施采取措施;中控室制度不完善。一些值班人员甚至将工作场所作为宿舍,、掉以轻心;防范能力不足。即使能够及时发现安保问题,技防系统也不能快速进行应对,整体缺乏协调性,技术水平达不到。

1.3消防系统不够完备

博物馆的藏品大部分容易损毁,火灾将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而且人员流动频繁,密度较大,必须增强火灾防范意识。博物馆大部分为老式建筑物,电源的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电路发生交叉或者老化,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对易燃、易爆的物品控制力度不够,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保存方式粗放随便;人为蓄意纵火。一些盗窃者为制造混乱便于浑水摸鱼,在人员聚集区纵火;非陈列展示期间,安防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电气设备进行及时、有效检查。

1.4观赏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博物馆参观人员逐渐增多,同时提高了发生安全问题的风险。人员密度大引起摔伤。馆内地面光滑、人流大、台阶起伏等都增加了人员摔倒的概率;斜玻璃地面缺少显眼的警示标志,年长者与孩子很容易滑倒;高峰期间人员疏导不及时,人员冲撞。

1.5外界环境损坏陈列文物

由于缺乏经费,文物陈列环境存在缺陷。垃圾、灰尘、温度、湿度、光线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例如,温度锈蚀、虫蛀等。

1.6沟通系统不够完善

完善、有效的沟通系统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弥补紧急情况应对中存在的不足。一些博物馆对其缺乏重视,在损失造成后才亡羊补牢。完善的沟通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化解危险,还能有效防止事态的扩大。

2.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分析

2.1在特定的时间段加强安防管理工作

安防管理工作不仅存在于藏品陈列展示期间,还贯穿于博物馆工作的全部过程,要将防止被盗、维护保养、环境清洁等作为工作重点,在空间、时间上不断提升安防系统。在博物馆关闭期间一般为内部工作人员自由进行文物管理工作,安防系统的防范系数有所下降,在闭馆安全检查到展示前的准备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提高安防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作用。

2.2将物防、人防与技防进行有效结合

有效的安防管理工作是博物馆进行藏品陈列展出的基本前提。只有将物防、人防与技防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将先进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安防管理工作的效果,还能节约一定的经费,保证监控效果。

2.3提高人员素质,减少盗窃现象

文物的极高价值使得一些人利益熏心,走上文物盗窃的不法道路,甚至包括一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双眼,适当的引导与教育能够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作为博物馆,要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积极宣传相关法律,弘扬高尚道德情操。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盗窃事件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盗窃者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躲避安防系统,给安防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在人防方面要加大安保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火灾、盗窃等紧急情况进行演习,提高人员危机应对能力,保证文物的安全。再者,安防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不可忽略。虽然先进的技术必不可少,但是人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只有积极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各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主人翁意识,才能与先进的技术互相配合,起到良好的安保效果。

2.4完善安防管理工作制度

每个博物馆的情况具有差异性,必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防制度,提高安防安全指数。还要完善多种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效降低风险带来了损失。公安部门规定,各级博物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计划,安防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及时启动备用计划,提高反应速度,有效控制事态。

2.5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使得博物馆的安防管理系数不断提高,不同的博物馆要选用贴合实际的技术方法,不断完善安防系统。在高度依赖网络技术的情况下,要及时发现、修复技术漏洞,提高安防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例如,单一的报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盗窃技术的发展,将报警系统与声音、光线、电能进行联动,不仅做到警报,还能及时防范。引进红外线系统能够对盗窃者进行准确定位,物联网等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极大提高了安防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能够从多个用婕忧堪卜拦芾砉ぷ鳎保证博物馆的整体安全与文物陈列、展示的顺利进行。

第6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路径

文物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场所。随着博物馆的开放和博物馆文物文化产品的开发,文物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创新迫在眉睫。从目前来看,博物馆在拓展职能和藏品体系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从宏观来讲,现今的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依然薄弱,要求管理体制的创新归于实践。

一、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文物博物馆珍藏着大批历史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构成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我国文学和文化教育的来源,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灯塔。《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中,对文物类的管理统计显示,我国大部地区的中小型博物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漏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藏品保护硬件差

由于文物收藏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但作为一般的文物博物馆又无法承担费用,维修不及时,致使藏品损毁严重;监控设施不到位,致使文物失窃。博物馆文物受地域限制,以往的摆放比较拥挤。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尤其是空气中的硫,使得文物氧化损毁,文物藏品“安全”堪忧。

2、技防力量弱

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修缮技术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在实践工作中练就扎实的修缮基本功。安保巡防制度不科学、技防力量薄弱,成为文物博物馆被盗的主要原因。除了安全巡防不到位外,电子防盗器材未及时更新换代,也是导致文物丢失或损毁的重要原因。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坚决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建立文物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各项防范设施。技防部门要依据制度法规,严格预防和杜绝各类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技防工作中的工作状态。

3、藏品保护资金投放力度不足,地域经济差异明显

国家对县市级的文物博物馆资金投放明显比村镇多,而从文明水平来讲却与之相反。文化价值与当地百姓密切关联,文物修缮需要财力做为后盾,但博物馆是非盈利性机构,过度开发并不能发挥其教育功效,相反却为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

尽管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文物博物馆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但是很多中小型文物博物馆人员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因利益驱使,在实际生活中不按规程办事,法律意识淡薄。发生在博物馆中的不文明参观行为仍然难禁,参观者的不文明举动,已经成为博物馆管理体系的顽疾。“参观者触摸文物”“摸死海星”,在禁止拍照的地方拍照,在长城上刻下“到此一游”等文字的行为,屡有发生,这些行为映射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

5、过度开发

文物博物馆大多是免费开放的,这也是其作为教育文化资源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参观者过多、过于密集,往往会超出该馆的实际承受能力,致使文物呈现慢性损毁。

正是由于这些管理漏洞的存在,使文物博物馆的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上述五点问题,同时也是解决这种现状的突破口。

二、强化文物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创新

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顺势而为。

1、管理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博物馆文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提出了相应规定,在相关的办法中,对保护文物提供了法律依据。管理有法可依是全国博物馆界盼望已久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法制化的进程上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各级各类博物馆多元化发展。

2、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技术创新是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部分。博物馆管理技术的提升,通过相应的技术改造革新,以往博物馆人山人海的场景将有所缓解。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化博物馆,可以实现产品的在线收藏。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博物馆网站,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还可以在参观时扫描展品的二维码,对展品细节进行仔细观摩。

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政府的资金投入,在文物博物馆管理中起着杠杆作用。政府资金的注入,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投放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了文物博物馆发展环境,提高了文物博物馆的综合实力。

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三次全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文物资源的状况,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逐渐制度化、明晰化。保护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文物的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对革命老区的文物保护力度也在逐步增强,从延安旧址到烈士陵园的修建,对文物保护的修缮和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增强安保意识

加强防盗意识,纠正不文明行为。安保巡防安排到位,补强安保力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安保巡防路线和班次。在技防力量上,更新完善电子防盗器材和手段。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对防盗系统问题作出合理评估,深入剖析并加以整改,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5、限制参观人数

保护文物从自身做起,博物馆开放期间实施分流引入,杜绝拥堵等不文明行为。在博物馆开放期间,可以在网上设置平台,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实时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

6、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倡导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细化到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动员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去,才能使管理体制的创新落到实处。

三、小结

总之,文物博物馆管理中问题与机遇并存,强化制度监管,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更新安防设施,建设多维度的网络平台,增强文物管理者的保护意识,是文物博物馆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参考文献】

[1] 毕玉霞.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煤炭行业复兴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4.21.

第7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

博物馆一词,英文为Museum,其源于希腊文Mo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才有人开始接触西方的博物馆。1989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定义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和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可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包括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四个大项。征集是前提,保护是根基,研究和传播展示是主体。文物是人类科学和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不能再生,一旦损坏就永远无法复原,就会失去其历史面貌和价值内涵。文物保护功能是博物馆其他基本功能的根基,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文物的价值体现以及历史的还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完善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功能,才能为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和藏品传播展示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简要分析了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工作,并对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展示是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之一。世界各地的众多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展览来吸引观众,传播展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展览需要将文物藏品置于展柜进行陈列和展示,以供观众欣赏,因此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在展示陈列过程中的保护问题,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展览的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本体容易受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变化,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物的突然变化,都会对藏品造成损伤或损坏。如何防止文物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不受环境突然变化的损害,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当前面对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展品的摆陈

文物藏品的摆陈是陈列文物保护的首要工作。摆放时需根据文物的特性,如空间大小及材质,将其陈列在特有的环境中。展品的摆放要考虑文物的稳定性,防止文物遇到震动(如地震)而倾斜、滑动甚至摔落于展托。展品的捆绑固定应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艺,要防止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文物。展托的制作材料要求化学性质稳定,不会释放污染气体而侵蚀文物。此外,陈列文物的摆陈在兼顾观众欣赏方便的同时,要以文物的安全为首要前提。

(二)展柜的光污染防治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波长越短,能量越强。光污染是陈列文物的污染之一。由于光的特殊性,以前文保人员对光污染损坏文物的研究较少。随着人们对文物材质及光污染文物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开始逐渐地关注陈列文物的光污染问题。紫外线会加速纤维素的水解进程,破坏文物的本体,因此书画和纺织品类等有机文物在展柜陈列展示时,要严格控制展柜光源的照度避免紫外线照射。年代久远的古代书画和丝绸展品的展柜,应严格使用无紫外线的LED冷光源。

(三)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二者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湿度和温度对各类文物的保存都有很大的影响,应给予优先控制。国际上的各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机构都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控制。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在馆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省级博物馆展厅的展柜基本都具备了恒温恒湿条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容易受潮湿气体的侵袭而腐蚀,所以此类文物的展柜温度和湿度要严格进行控制,以保证文物的安全。

(四)展柜的空气污染物控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空气污染愈来愈重。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洹⒓兹、氨、甲酸等气体,都会对展示的藏品造成破坏。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控制展厅及展柜的空气质量。此外,在展柜的装饰材料及展柜的选材上也应该慎重,避免造成展柜的空气污染,损坏文物。需要说明的是,硫化氢对银器的污染殊为严重,所以银器类文物展出时应做好硫化氢气体浓度的监测。

二、博物馆库房文物的科学保护

库房是博物馆文物存放和保管的核心部位,是博物馆的心脏。库房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文物的年代、地域、材质的不同,各类文物的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保管在不同条件下的库房内。博物馆库房文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防潮、防光、防空气污染、防虫、防霉、防碰撞、防火、防水、防震等等。博物馆的库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库房的温、湿度监测

同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一样,库房的温、湿度监测也非常重要。库房温、湿度的阈值应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相关标准和各类文物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某些地市级博物馆无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此种条件下通风通常能起到降温防潮的作用,但要注意通风的同时应严格防止过高的温、湿度进入库房对文物造成损坏。有恒温恒湿条件库房的博物馆,库房应配有专人监测库房内温、湿度数据的变化,保证恒温恒湿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文保专业人员应定期使用精度更高的温、湿度测量设备,对恒温恒湿机组测定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校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消除隐患。

(二)库房的空气质量监测

库房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物安全与否,某些空气污染物会加速文物的劣化进程。新建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一般会释放氨气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定期测定氨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新装饰、装修过的文物库房则应定期测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氢、氨等挥发性有机物及颗粒物的含量。在做好库房空气质量监测的同时,也要做好文物库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管,如检测数据超过国家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库房的空气质量,保证文物的安全。

(三)库房的防虫、防霉

书画、古籍、丝绸等有机类文物是虫、霉的食料,极易受到虫、霉的侵食,因而库房的防虫、防霉工作也是库房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虫和霉菌是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气和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才能生长,所以温、湿度环境的控制对于防虫、防霉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仍然发现有虫和霉菌破坏文物的现象,说明防虫、防霉工作马虎不得,需要文保专业人员和文物保管员定期对文物库房进行巡查,发现虫、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改变库房环境,使用防虫、防霉药剂等来消除隐患。

三、博物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随着文物保护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现代测量技术的持续进步,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重点正从先前的以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性维修遭损文物为主,逐渐转向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劣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强调通过长期监测、科学记录和日常维护、智能探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通过风险评估和科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损毁变化规律,在问题出现前进行预防,并以此来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文物预防性保护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和控制状态,将被动性的抢救修复变为主动性的预防保护。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成为实现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以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市浑南区所建新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为例,该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主要借助信息传感技术、环境质量调控措施,并有效集成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智能处理和互联网通信等技术,构建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全面实现博物馆文物藏品收藏和展示环境的实时监测、质量评估和有效调控。同时,在此项目完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省级文物保护环境监测区域中心,组建成一套覆盖省、市县监测站二级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层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平台,自上而下地深入实现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有效、稳定、洁净的调控,卓有成效地提升整个辽宁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实时性。

四、当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国有博物馆对陈列及库房文物的保护都比较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地市级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其中既有客观条件,如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的限制,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主体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至于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共建部级博物馆和部分省级博物馆,占国内大多数的地市级博物馆仍然没有开展这项工作。此外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二)改进措施

国家在加大投入文物保护经费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形成既懂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文物保护理念的人才梯队。国内各大学和相关培训学院,应加强对博物馆现有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培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能力,满足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国内各大博物馆应增强与西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项目合作的方式锻炼人才,增长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l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艺术品鉴,2015, (9).

第8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一、认真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建设

20__年度,__区博物馆按照区文化局的要求,结合本馆人员少、有派人士的实际情况,要求全馆职工全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全馆党员、职工先后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件、讲话。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内部管理,推行事务公开,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十分满意。

狠抓业务知识学习不放松。博物馆工作专业性强,且责任重大,为此,馆里一直要求大家坚持挤时间学习专业知识。20__年度,除集体组织学习了新《文物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求职工抽时间自学有关专业知识,做好笔记,使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__*同志撰写的《__文物保护现状及对策》在《文物工作》上发表。

二、市场运作,成功举办第二届__风光摄影展

由于去年首届__风光摄影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应社会各界要求,自春节后上班开始,博物馆积极筹备第二届__风光摄影展。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多方奔走,精心筹划,本次展览实现市场化运作,由“__*”开发商冠名并承担全部费用,馆里未投入一分钱。

__区第二届“__*”杯__风光摄影展旨在全面展示__南部山区近几年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成果,向全市乃至全省人民展示“省城后花园”的迷人风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该展于4月8日至18日在__大酒店举办。由__区政府主办,__区文化局、__区博物馆、__区新闻中心共同承办,__*开发商赞助协办,共展出由知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120余幅,从中可以领略__南部山区的优美景色、纯朴风情和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市、区领导观看后,非常满意,区长__*当即表示今后要编辑成册出版,以进一步加大我区宣传力度,提升我区形象。

按照区领导要求,精选该展中的部分优秀作品,经重新制作后,于4月23日参加了在__广场举办的农产品展示会。该展又一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许多人在照片前流连忘返,很多人在照片前拍照留念,有些人甚至详细向工作人员询问照片的拍摄地点、拍摄方法。展览又一次取得成功。事实证明博物馆选准了方向,把好了时机,全馆人员的汗水没有白流。

三、宣传贯彻文物法,文物安全放首位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保意识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新《文物法》精神,博物馆于年初摘选编印了10000份文物法宣传材料,并先后到__、高*、__等各乡镇大集上进行了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

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0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我馆都举办了相应的宣传活动,悬挂了条幅,发放了宣传资料。

2、人机结合,确保馆藏文物安全

除做好宣传外,更重要的是对馆藏文物及野外文物进行妥善的检查保护。馆内文物人防、机防结合,24小时监控,确保了文物安全万无一失。由于库房内存放文物的部分木制橱柜年旧老化,博物馆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购置了10个铁皮柜,更换了库房内的部分橱柜。自11月底至12月初,博物馆全体职工一起动手,粉刷了文物库房、值班室,并对库房内的文物重新摆放,做到了更安全,更科学,更便于管理。

3、防患未然,举办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10月31日博物馆组织全体职工及租房业户工作人员(近20人),聘请__市消防安全中心的专家来馆讲授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并现场演示消防器材的使用,做到人人明白,个个会用,防患于未然。

4、协助管理,及时汇报野外文物安全情况

按照局里的要求,博物馆对野外文物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普查与抽查,将发现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局里汇报。今年上半年,全区野外文物除__办事处__洞内__塑像手部残损外,其余均保护完好。下半年,全区野外文物多处出现情况:__战役指挥所新恢复西厢房需改造;__塔新建钟鼓楼;有人举报__*遭破坏;__水库旁建将军庙;__村违规出租__文物用地。在消防安全大检查过程中,发现__崖、__塔、__庙等古建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博物馆已将上述有关情况及时向局里做了汇报或协助局里依法规做了处理,并按局里指示对__山等处继续跟踪监督,以确保文物安全落到实处。

四、举办“八荣八耻”及“孝文化”图片展巡展

由__市文化局、__*报主办,__市博物馆、__区博物馆承办“知辱明耻,树立社会主义文明荣辱观”和“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图片展,分别于5月18日、5月26日到__大集、__大集巡展。展览吸引了众多群众参观。

本次展览共有展线30余米,其中“知辱明耻,树立社会主义文明荣辱观——八荣八耻宣传图片展”是为大力宣传总书记提倡

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精选近50幅图片,以生动画面,精练的文字,教育人们知辱明耻,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音符。本次“孝文化图片展”展出的是__报等单位联合评出的“__十大孝子”等20位孝子表率的感人事迹,深受群众欢迎,很多人边看边发表感慨,很多人观看良久才离去。

约有数千人观看了展览。我馆还同时在现场进行了文物法规知识宣传,共散发20__余份宣传资料。

五、协助驻地政府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应__镇政府及__办事处邀请,也为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的文物资源,我馆派出__*、__*两名同志为石板街、泰山“后山走廊”开发提供资料、出谋划策。我们在该项工作中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提出合理建议。现已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赴周村参观考察,下一步还要去安阳考察取经。“__走廊”已打造成为南部山区的又一景区,并帮助__办事处策划出版了《__川》一书。

六、积极筹措资金,维修水管,确保了生活及消防用水。

博物馆综合办公楼始建于1986年,使用至今已逾20年,自来水供水设施已严重老化。20__年春节后,发现地下管道大量漏水,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漏水已达近万方,水费达15000元。请济南市水利局有关专家检查确定,是由于地下自来水主管道老化断裂所致,经检测,整个地下管道均已严重老化,必须全部更换。工程初步预算需材料费、人工费及水泥地面挖掘、整修费共约3.5万元。博物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更换了所有老化的水管,确保了博物馆消防及生活用水。

七、做好库房文物整理和档案建设

对馆藏文物进行整理、登记、建档,是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今年5月,按照市文物局的要求,向省文化厅提供了我馆详细资料。

八、为《中国博物馆指南》一书提供资料

为宣传我区博物馆事业发展成就,我馆认真准备资料,参与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编的《中国博物馆指南》一书,已提供了相关文字及照片。

九、举办__碑刻拓片展。

全区碑刻拓片数量大,整理难度高,因此耗时耗力,现已整理过半。十一黄金周期间,精选拓片50余幅,与__塔景区共同主办了“__碑刻拓片展”,展期8天参观人数3万人次。

十、配合文化局做好包村工作

我馆两名同志按照局里要求,经常到包村点,联系群众,参加会议,及时汇报有关情况。12月初,所包村__镇*峪村已通过了区文明生态村的检查验收。

十一、争取资金归还建筑欠款。

通过写政协提案,向区政府申请建筑欠款,在文化局的协调下,今年争取到资金30万元,已还建筑方。

十二、积极配合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我馆__同志被抽调参加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小组,__主要负责南部山区,南部山区三*镇共上报10个项目,已进入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项。

十三、组织参与书画进万家活动。

组织省市书画家8人,送书画到__,共送出作品50余幅。

十四、超额完成局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经过努力,博物馆今年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150万元,超出局里下达任务50万元。

20__年,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未能及时派人员参加__城区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我馆人员不足,老龄化严重。我馆现有职工7人,50岁及以上的共有3人,当时自春节至5月份,1人产假,1人病假,1人家属住院,1人在镇上督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且家庭情况特殊。我馆同时还在筹办__风光摄影展,实在是人手不足。我们只好抽时间到工地上去学习,并慰问了工地上的同志。

博物馆明年工作初步打算:

一、做好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展览等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二、继续协助做好野外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

三、重点做好全区野外文物普查工作。

四、春节前,与书画院联合举办春联展。

五、筹备好“蝴蝶展”,力争在春天展出。

六、筹办第三届“风光摄影展”,努力争取再次实现市场化运作。

六、继续做好拓片整理工作,并多方争取支持,力争下半年编印成册出版。

七、继续配合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八、继续协助做好包村工作。

九、完成局里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第9篇: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关键词:古籍文献;预防性保护;宁夏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是宁夏规模最大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仅文献类藏品就逾5000册(件),其中2300余册列入“全国古籍普查目录”。馆夏时期的西夏文木雕版、元代西夏文木活字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六》、清代铜版彩印《大清帝国全图》等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有近现代革命文献、回族文献上千册,包含各类古籍典册、经书咒文、刻印雕版、金石碑拓、档案文书等,种类颇丰。这些馆藏古籍文献绝大部分来自于考古发掘或传世征集,由于年代久远,大都已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且面临着虫霉侵蚀、保存环境气体及材料污染造成的纸张纤维老化等问题。鉴于文物不可再生的属性,它们一旦进一步损坏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馆藏古籍文献的科学保护一直是本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为馆藏古籍文献订制无酸装具,改善保管基础配置

宁夏博物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滞后。自2008年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在馆舍建筑、库房及展厅展柜设施更新、文物检测修复设备配置等方面都得以极大改善,为馆 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馆库房建设过程中,就根据藏品类别合理划分区域,将书画、文献、竹木、纺织品等有机质地类藏品库房设为恒温恒湿库房,专门配置了一套两组恒温恒湿机组设备。另外还购置了一套真空充氮杀虫消毒设备,对新入藏的有机质类藏品,包括图书文献都要求使用该设备进行入藏前的杀虫消毒处理。2012年宁夏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又促使对我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遵照《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显著提高馆藏文物和重要遗产地的风险预控能力”的要求,并结合本馆实际情况,近年来,我馆积极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支持项目,陆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2014年,通过实施“宁夏博物馆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无酸纸囊匣)”项目,为四千多件馆藏珍贵文物“量身订制”了高品质无酸纸囊匣,一大批古籍文献也都被纳入,使其保管存放条件得到了有力地提升。

其次,馆藏文献的老化也有因装具设施使用不当的原因。宁夏博物馆在迁至新馆之前,由于条件所限,长期以来均使用一些年久老化、标准低、形式旧的文物囊匣,它们多采用低标准的不合格材料如:灰纸板、草纸板、胶合板、牛皮纸、海绵、织布等,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硫化物及苯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反而造成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恶化,不利于馆藏文物的保护。无酸纸文物囊匣的出现,解决了部分文物在保存时与普通酸性材料长期接触造成的腐蚀问题。无酸囊匣与普通囊匣最大的区别是材质,其材质为文物保护专用无酸纸,系纯净木浆加工,不含回收纸浆,不含木质素或很低,不含硫化物和游离酸。对文物安全、洁净,化学稳定性好,且耐久保存,这在国际文博界已普遍采用,并已常识化、规模化。在生产无酸囊匣时,从选材到制作的每个环节要求都很高,涉及的主要材料为无酸纸及无酸瓦楞纸板,加工制作时也是处于无酸环境中,所以对于古籍文献保护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起到延缓古籍文献老化、劣化,一定程度上可中和保护对象及保存环境中的酸性物质,抵御酸性物质迁移、腐蚀的目的。

二、引进新型技术设备,提高馆藏古籍文献保存环境的安全性

无酸囊匣的配置,给本馆包括珍贵古籍文献在内的一大批珍贵文物穿上了“防护外衣”。对于古籍文献而言,影响其保存状况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湿度、光辐射、污染气体及有害生物四类。为了进一步抑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馆藏古籍文献的破坏作用,我馆在一期项目实施中还购置了十多台韩国产Viruskiller空气杀菌净化器。它采用紫外线、羟自由基和光触媒多重杀菌及过滤吸附净化系统,可高效杀灭空气中的悬浮细菌和病毒,强力消除甲醛和挥发性有害气体(苯/甲苯/二甲苯),去除浮游灰尘,完全“零臭氧”释放。特别是它能够通过摧毁细菌的DNA/RNA,来杀死霉菌及孢子菌,而这正是文物旆扛髦钟泻ο妇中最难杀灭的。该设备即将到位并投入运行,又会极大地提高本馆古籍文献库房空气质量的安全性。

三、对馆藏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几点探讨

就我馆而言,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应该综合考虑本馆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认识各种不利因素对馆藏古籍文献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对策。结合工作情况,以下几点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

(一)馆藏古籍文献的保存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因素

目前,宁夏博物馆藏古籍文献尚分属两库保管。即少数历史、革命及民族文献进入藏品库房保管,并已纳入有机质藏品区域,由专用恒温恒湿系统设备来控制其库房环境温湿度;而多数古籍文献另设专门的古籍书库保管,由于该库房未配置恒温恒湿控制设备,其库房环境温湿度受自然因素影响甚大,急需装备恒温恒湿设备以满足文献典藏的环境温湿度要求。建议目前在短时间内古籍书库恒温恒湿设备尚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先将该库房古籍文献移至满足恒温恒湿条件的书画库房文献内保管。

(二)馆藏古籍文献的保存不能忽视人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