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精选(九篇)

博物馆开发设计

第1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当前以IP为载体的各行业衍生品开发,将博物馆、电影等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形成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衍生品产品开发方式,并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平台传递给消费者,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塑造的“设计+”新产业业态模式。

关键词:

设计+ 文化衍生品 IP

1.背景

传统企业和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存在限制价格战等低端模式,另一方面存在冒牌、抄袭、无版权问题。以阿里平台为例就,“淘宝网”的售假问题―直亟待解决,据跟踪假冒产品的一家美国公司NetNames估计,“淘宝网”商品中有超过20%以上为假货,由此冰山一角可见传统产业陷入的转型升级困境。同时,伴随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简单产品功能性需求的诉求模式到更关注品味、个性等心理满足的情感诉求,给我国传统制造产业进一步带来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针对国内传统制造产品的低利润和无内涵、缺少品牌的现状,尤其是传统产品与设计+模式难以撬动市场。为此,基于互联网的浪潮,国内各大电商纷纷争夺IP和文化布局,对传统行业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基于设计+和文化IP模式变革提升,带动品牌塑造和传播及抢占价值链高端,力图实现传统产品创新发展。

2.设计+与文化衍生品开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认为,我们国家既需要支柱性产业,也需要设计产业,尤其是设计产业的强大创意渗透力,能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提升我国的制造水平。当前,一些代表性的设计企业能走在前端,在吸纳世界创意精髓的同时,积极通过构建设计的创意生态链,以“设计+城市”、“设计+网络”、“设计+服务”、“设计+孵化”的方式重新定义产品链。通过区域文化结合到产业中,产业结合文化,提高价值,空间带动传统产业链创意升级。包括以互联网的巨大链接,将产品等信息数据化进行网络传播,通过营销平台:阿里(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系列营销。

产品融合IP,即文化创意类衍生产品,激发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感受。新型产品设计融入IP设计的方式。文化衍生品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元素,比如风靡海外的“星球大战”文化衍生品代表的不单是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而是消费者超级英雄的崇拜和象征,此类产品在传播流程中被赋予灵魂。逐步建立品牌效应。以中国为例,各大电影将IP授权商业联盟。进行电影元素的二次开发,也将电影中的特色文化融入到那些定制产品中,达到相对成本优化和较大价值链的提升,以此拉动内需增长和产业链创意升级。

衍生品的设计是一种“再设计”。重新审视、理解文化背景、设计表达。设计师将文化元素原本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设计传达给大众,让其精神和情怀以贴近生活呈现。在设计衍生品之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比如梵高、星球大战文化,确保传达出原本文化所拥有的内涵,并对此思考与重构。对文化概念的合理演绎、升华,是设计文化衍生品的核心。在产品设计基本流程中,对文化元素的调研应该放在首位。现今的文化衍生品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将文化元素以平面的方式融入到设计中,表达通俗易懂,开发成本较低;二是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改造后,将其与产品功能造型等相结合;三是从文化的内涵出发,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文化元素或象征,把文化的精神融入产品之中。以往的衍生品多以平面媒体类为主,但近来范围越来越广,文化衍生品逐渐扩大至各个产业。此外,考虑到消费人群,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离不开设计感与实用性的融合,设计师需要全面考虑产品的材料、细节、制作流程等,制订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3.“设计+”与博物馆及电影IP文化衍生品开发案例分析

(1)博物馆衍生品的合作模式

消费者在参观博物馆途中,常常会被某种艺术品深深吸引。当前,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热潮从国外传入国内市场方兴未艾。比如梵高博物馆和天猫合作的“燃烧的梵高”系类产品。以及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朕知道了”系列,产品将高雅艺术带入群众中去。一款“朕知道了”胶带纸,把帝王般的享受和权利通过胶带纸印的“朕知道了”字传递给消费者,这也是文化衍生品的独有魅力。

2015年,天猫与梵高博物馆开启文化衍生品合作,进一步打造设计+文化,进行传统产品文化元素的再创造,传递出梵高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带给消费者精神慰藉和共鸣,从而打开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提升品牌价值。文化衍生品,作为一种二次创造的产品,通过设计师的文化创意充分积淀和了解,进行设计+创新嫁接,把梵高艺术品的价值进行深入塑造。同时,“天猫”在其平台内也全力支持合作伙伴,如品牌商自主结对、登陆众筹平台,帮助其尽快走出一条切实可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当然,在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中,博物馆版权方全程监督,确保对IP对整体销售有极大的保证,也维护“天猫”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一贯的“品牌、正版、高端”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正版衍生商品,并进一步推动国内众多品牌商家和天猫一起合作。

(2)互联网下的电影衍生品开发

《功夫熊猫3》2016年1月29日上映之后,阿里推出了相关文化衍生品设计与众筹平台,既能满足消费者在观影后延续欢乐的情感,也为资金不足的参与文化衍生品合作的企业提供支持。《功夫熊猫3》的衍生品开发触及的领域非常之广,从快消、汽车、金融、零售、主题乐园等,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被《功夫熊猫3》带动起来,几乎可以说是一场文化元素的视觉盛宴。《功夫熊猫3》也策略性地选择各行业的领军品牌,据称《功夫熊猫3》与合作伙伴的联合推广媒介价值近15亿人民币。如此丰盛的市场蛋糕,引诱着那些观望状态的产品生产商,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商场零售渠道等展开全方位立体联动,数亿消费人群被触动。

从美国来看,衍生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超电影票房的两倍。通过这个数据来看,国内的市场跟进步骤基本相同。无论是天猫、京东还是阿里等,几大行业领军品牌算是第一个吃鱼的,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版权,借助设计+进行IP授权的模式,全力打造文化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并以此为支点拉动整个传统产品的创新生态链,以文化为星星之火,文创产品发展可以表现成为燎原之火的兴旺形式。

4.结语

第2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 再生 产品创新 博物馆衍生品 湖北省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旅游成了大家的首选,出入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的人逐渐增多。博物馆的传统功能为收藏、研究、教育以及展示各类藏品。购买博物馆的衍生产品也成为多数人的习惯,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博物馆衍生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馆藏复制品向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次研究对国内外的优秀博物馆衍生品进行了设计研究,提出以 “再生”概念来进行博物馆衍生品的创新设计,以期观众能把文化带回家,让文化与生活自然融合,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文化的魅力,让博物馆的文创商店成为最后一个博物馆展厅。

1 国内外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分析

1.1 国内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类别以及问题

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基础比较薄弱,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国内博物馆目前的文化衍生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博物馆馆藏文物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饰物,实用物等工艺品。第二类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复制和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馆藏文物或者博物馆展览相关的书籍出版物和各种纪念品。虽然对于衍生品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大,但是仍然显现出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开发无序等不足。

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绝大多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雷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消费特点对本省博物馆文物、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仅仅在区别博物馆标识、颜色、材质、功能、形状等的基础上采用“拿来主义”。

二是博物馆衍生产品种类少、缺少创意、缺少深层次内涵等,与其他文创产品大同小异,而且产品和产品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系列无法吸引二度消费。

三是产品设计、制作粗糙,有悖于博物馆高雅、有内涵、精致的形象。承包制造企业严谨、求精意识薄弱,对产品制造监督力度不足,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消费者对其印象较差,降低消费。

1.2 国内博物馆文创创新示范

随着博物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都开始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上下了功夫。其物院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做得比较好的,是我国其它博物馆学习的楷模。

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图1)、“朕就是这样皇帝”腕带(图2)、“皇帝诏曰”杯垫(图3)等系列产品深受大家喜爱。将具有实用功能的现代工业制品与历史文物、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通过产品的实用功能将历史文化带入到现代生活当中,给人深刻印象。不仅吸引博物馆游客的眼球,还能让游客购买之后在生活中时时见到和回顾在博物馆所观看到的历史和文化,在生活中达到文化“再生”。

博物院不仅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上进行创新突破,设计的来源过程操作商业模式也是创新的示范。方法一:筹办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精选来自台湾年轻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量产的评估和商品化。方法二:与有实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莱西、法兰瓷、JIA等。通过这些方式把“陈旧”的故宫藏品再生活化。

博物院馆藏种类颇多,其中陶瓷、漆器、书画艺术品等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文化内涵深厚、美学价值巨大的馆藏仅仅通过观赏来实现价值未免单调而势单力薄,运用设计手段,将“不食人间烟火”珍贵馆藏带入寻常百姓家,把“老”文物借助设计变为“新”的时尚,让故宫藏品文化和美学价值真实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

1.3 国外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研究

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都是基于博物馆的藏品和主题之上的。增加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环节和文化体验,使衍生产品从定位上发生本质变化,因为互动与体验的加入,使产品能非常有效的成为一段记忆的实物载体。当访客使用产品时会回忆起当时的体验,吸引其再次参观,同时达到了博物馆文化宣传的目的,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欧美博物馆把“从藏品中获得灵感”作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的重要切入点。使博物馆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

这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藏品,设计具有独特的 “排他性”。

史密森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颇多,大多以其学会分馆中文物、档案、收藏和展览等为设计灵感来源。这些独树一帜、主题鲜明的文创产品大多参考:非洲艺术、美国艺术、美洲印第安人、自然史和天然宝石收集等等。大多数产品基本只能在史密森学会机构看到。其中,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将自己馆藏的飞机和太空船,设计成了比例仿真模型文化衍生品以使访客真实触摸和感受这写产品,并带来同真正的历史文物一样的乐趣,因而受到美国青少年的青睐。

这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比例1:48的仿真模型(图4),宽五尺五,长五尺七五的,还附带一个展示台。其制作精致、精细,虽采用塑料材质,但外观金属效果仍然逼真,只能从质量上判断。产品包装盒内有一张由其展馆签发说明此作品如何由展品演变而来的产品出品书。

第二,注重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精美,融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功能性强。

大英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推出了一套小黄鸭纪念品(图5),此纪念品充分地将英国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萌萌的鸭子们或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罗马战士或者维京海盗的铠甲、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博物馆内包罗万象的藏品在深得英国人喜爱的小黄鸭的演绎下得以完美展示。

第三,产品种类丰富、档次分明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多种绘本图书、玩具、智力开发品来满足儿童;有如明信片、书签等利用印刷等简单工艺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纪念品,以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有如专著、图册和画册等具有一定专业性、学术性的高品质出版物,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也有如高仿品或艺术品元素的产品等艺术品,以满足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官网上,游客可以按所需尺寸定做艺术版画。

第四,各种特展是各博物馆在不同时段的重要工作项目,往往能为博物馆带来更多新的联动效应,因此结合特产开发衍生品也是一个重要途径。201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结合《庞贝和赫库拉内恩的生与死》特展,开发了复制品、文具、手表、装饰品、城市模型、书籍等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实现了知名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

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独辟蹊径,将艺术馆藏与珠宝首饰有机结合推出珠宝首饰文创,与施华洛世奇共同打造蜻蜓胸针商品(图6)并限量发行,成为经典。英国博物馆将展览常用的故事手法大量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并深入挖掘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

2 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现状及创新设计

2.1 湖北省博物馆以及衍生产品概况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等文物为其所特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馆藏文物作为荆楚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开发文化衍生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仍然停留在盲目的效仿或者整套照搬和复制的层面上,和大多数博物馆一样生硬地将部分文化元素植入到产品中,使消费者没有购买的欲望;而且文创产品品种单一、识别性不强、针对的人群也不明确。

2.2 基于“再生”理念的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创新设计思考

生物学里的“再生”是指生物体对自身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引申义为死而复活、再造、来生等。基于“再生”理念的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是在该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向。如老品牌的复活、老产业的更新、传统产品的新生、老产品应用新技术、废弃物的再生等。“再生”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还可以从经济模式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创新 。

(1)首先,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必须要立足本体。本体是“生物体”能再生之基础,所以针对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开发应该充分体现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馆藏特色,越有区域性,就越有全局性。

(2)“再生”需要具有对生物体进行组织的修复,产生新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外界环境下,组织的生长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在越符合生长的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越好。所以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要立足当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设计。社会热点便是创新生长的有利土壤。所以欲使湖北省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具有特色与亮点,就要选择该馆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准确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下生活创造具有现代感、生活感、趣味感的文化衍生品,将古代元素、特色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符合现代人消费倾向同时又具有文化内涵、文化传播价值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博物馆文化消费的同时传播文化,达到将文化带回家的效果。

(3)生物体在再生的过程中,不同部位会自然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要进行精准的分众设计并设计高质量的用户体验设计。让识字不多的儿童、一般游客和专业的观众都能在衍生产品中找到诉求。

(4)生物体在再生的过程中亦可借助外来的力量进行重新塑造。借助外来物种的力量可以弥补自身生长中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的再生能力,焕发出“再生”的活力。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中要进行跨界实践。跨界设计可以借助其他行业的优势进行创意的结合,强强联合,以达到创新之目的。

3 总结

为增强博物馆的公共属性、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我国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博物馆衍生品作为博物馆公共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宣传博物馆文化形象、促进博物馆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在新时代、新机遇下重释历史文化、焕发文化新魅力、提升博物馆教育层次、创造博物馆营销新模式、提高博物馆的公众关注度、推动文化产业整合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

“再生”理念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对于我们迅速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来说是一把利器。不仅要求产品有所创新并结合其当地文化进行创作,而是要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并将产品的价值自然地发挥、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这才是“再生”和创新的意义。

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无疑是传播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使者。所表达的正是 “再生”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1.

[2] 吴聪.博物馆纺织类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探究[J].服饰导刊,2015.1.

[3] 张颖岚.美国博物馆的运营理念与文化产业[J].中国文物报,2007.5.

第3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 成都博物馆业 博物馆业现状与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劼人故居的游客也是少之又少;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劼人故居,毗邻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纪念馆。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部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4]王宏钧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第4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博物馆设计;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6-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组织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及市场运作的兴趣,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二、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的必然性

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我国博物馆除了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外,也应该向国际先进博物馆的运营模式靠拢,那就是“以馆养馆”,将博物馆文化的衍生产品发挥到极致。

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该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书画、辽瓷、货币、碑志和红山玉器等最为珍贵,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对博物馆而言就存在着无限商机。博物馆工艺品商店里的现有商品数量不少,如图书、字画、瓷器、玉器等,还负责代卖其他博物馆的衍生商品。但结合本馆文物特色的商品却是很难见到的,只有玉猪龙和双陆棋的仿制工艺品。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古代传统文化结合的衍生商品更是亟待丰富的。这些都为当地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设计空间。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恰当的对接点,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博物馆纪念商品设计相结合,同时注重产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一个不错项目选择。

三、借助博物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受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许多设计作品本土特征不足。要么对国际流行设计趋势的快速模仿甚至抄袭,要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过于直接的利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文物更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博物馆就是展示它们的最好平台。通过与博物馆合作设计,会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艺术之美,会领悟其在世界设计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性,从而放弃对所谓“国际范”的盲目追求,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含义。同时,博物馆还会直观地展现古代设计的传承与演变过程,即使是同一种物品,在不同朝代和不同主流文化审美的影响下,在器型、纹饰、色彩、材质和功能等方面都会进行着改变。这会增加学生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沉淀,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懂得本土设计延续和演变。而这种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正是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的最佳手段。

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对博物馆文化商品设计的选择、制作和销售环节。

首先需要系统参观和学习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了解古代艺术品的设计特征,分析书画、瓷器、青铜器、货币、服饰等文物的特殊材质和造型,寻找适用于现代设计的元素;然后提取能够体现博物馆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要素,包括文字、服饰、纹饰等;还要调查旅游纪念商品种类,分析出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空白处和适用于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类型;最后就要运用专业的设计知识,将设计付诸于实践,经过资料整理、草图绘制、计算机绘图、模型制作和工厂加工等多个环节来实现。接受市场考验的销售环节也是创新创业计划的成果检验阶段,依托博物馆现有的销售平台,进行宣传,根据消费者(博物馆参观者)的咨询情况、关注情况和消费情况来衡量设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设计产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实现设计、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的项目目标,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宗旨。

四、结束语

第5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 新馆新馆的设计 民族性 设计特色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和世界接轨,世界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提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建筑物作为我国文化和艺术载体应该为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感做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在第一时间就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建筑,对于我国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是一种要求。所以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应运而生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老先生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建筑物进行结合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也是我国现代化建筑中能体现出民族性的一个典型的建筑。

本文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中的民族性进行探索,并研究它是如何将现代建筑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并从中找到一条将民族性在建筑中合理体现的道路。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使我国的建筑具有民族化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借此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都走向国际市场得到更大发展的舞台。

1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和发展历程

通过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可以将民族文化很好地体现出来,也可以很好地让世界各国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设计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我国的建筑发展史有一个很好地理解,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以后的建筑设计的发展有一个很好地帮助,也可以为我国以后的建筑设计提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1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

民族性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的审美意识,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的生活,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建筑是一种活生生的实物,而文化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将这种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文化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建筑的艺术,在进行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将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去就构成了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同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周围的建筑,怎样将设计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也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筑的民族性的精华在于如何将建筑中的现代化设计和民族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像苏州博物馆的新馆的设计中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要将博物馆新馆周围的建筑即苏州古老的拙政园等等建筑考虑进去,这样形成一种一体的文化设计才具有美感。

1.2 建筑艺术“民族性”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建筑艺术“民族性”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建筑艺术“民族性”的探索和表现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首先是在1997年吴良镛先生提出了“探索新的文化建筑,发展地区建筑学”,将民族文化融合到了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将我国的文化背景、园林设计等等都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之中,这也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后是繁荣创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建筑设计都融合了民族的特色。最后是对建筑文化的新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开始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合到现代建筑中进行了新的反思和探索。

2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设计

博物馆在人们的意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收藏了大量的本地的和人类的所生产的物质,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将博物馆也设计成一种文化的艺术品,将会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

苏州是我国的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处在江南地区,这里的环境优美,园林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典雅。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在我国的苏州地区,私家园林很是出名。到了明清时代以后,苏州地区更是将园林的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将园林中上式和亭台楼榭设计的也都是非常的合理、恰到好处的。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不仅应用了传统的苏州民居的建筑特色,还将博物馆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而且在新馆的设计中还有很多的院落,例如,在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北部的那个院落,是精心设计的也是整个博物馆中最吸引眼球的一个院落。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既不同于传统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同时又没有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在新馆的设计中利用了桥、亭等元素。利用桥可以很好的将水景进行分割,并且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的惬意,为新馆添加了一笔浓重的诗情画意。利用亭的设计使江南园林设计的经典在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中重现,这也是对于古典文化的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让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苏州博物馆新馆也有很多新颖的设计内容。比如,借用“枯山水”园林、镂空的墙体设计等等。将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应用到新馆的设计中这也是对新馆设计的一个创新。用这种创作手法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江南的那种明净而又深邃的江南文化和吴越文化。利用镂空的墙体设计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这样利用墙面的镂空图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也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设计很好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去,也很好地体现出了我国特有的江南水乡的那种感觉,将江南的建筑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3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也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这才使得最后的新馆是一个独具民族性的博物馆。

3.1 新材料的选用

新馆的屋顶使用的是瓦片,其实这不算是一种新材料,只是在现代建筑中几乎不使用。瓦片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我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瓦片运用到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不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保留。并且在屋内顶部采用古代的藻井设计,这样既美观同时又很好保留我国的传统工艺。

3.2 光影手法的利用,传统元素的体现

将公共空间中的光影手法运用到了新馆的设计中,达到情景交融、相辅相成的效果,这也是我国传统的空间追求的本质,采用这种设计之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会给人展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影的效果。同时,我国建筑设计的传统元素在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沿用大屋顶,这种大屋顶的设计是我国古代建筑物的特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还有就是屏风等等,对于屏风的设计位置也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将这些都引入到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之中,是人们在欣赏博物馆藏物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4 苏州博物馆新馆成功的原因探索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设计上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宏伟,将现代化的设备很好地运用进去,而且还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它对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苏州博物馆新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有很多的方面。

4.1 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的创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内涵。新馆的设计师是出生于广州的贝聿铭,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并且童年都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中度过的,他曾经住在苏州最有名的“狮子林”中。这样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的园林设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他对于苏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都有很好地了解,这使得它设计的新馆得到了苏州人们的广泛的认同。其次是他接受了现在建筑教育体系的熏陶。年轻时期的贝聿铭设计师就离开家乡去美国学习建筑设计,这使得他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接受美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熏陶。他对于现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有很好地了解。回国之后,他就潜心研究如何将艺术和建筑结合起来,这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之后可以完全的看出。这是现代建筑的熏陶,使得他能够设计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4.2 设计师经验丰富,风格严谨

苏州博物馆新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师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虚心求教。同时也因为他们严谨的做事风格。这就使得新馆的每一处设计都是值得推敲的,并且每一处设计都是那么的匠心独运。正是这种种原因共同造就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成功。

结语

建筑的设计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现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建筑已经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对于提升本国的国际文化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我国苏州博物馆新馆民族性的设计特色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物不仅要体现现代性,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具有民族性。只有民族性的建筑物才能更好地向国际市场发展。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我国进行民族化建筑物设计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对于以后我国建筑物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盂远.康定斯基抒情抽象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5,4(5):23-26.

[2]陈薇.苏州博物馆新馆[J].世界建筑,2004,2,18(1):12-15.

[3]旄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J].福建建筑,2006,6,5(1):78-79.

[4]祝晓峰.苏州博物馆――园林新意和纪念性的二重奏[J].世界建筑,2007,10.19(4):101-104.

[5]张岱年.论中国的建筑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集刊,2010,11,23(7):89-91.

第6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学校最初的博物馆课程是与春秋游活动相结合,即每一次春秋游活动均选择去博物馆等资源单位。学生通过自主参观、活动后交流汇报等形式,进行开放的、自由式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交往力和体验感悟的能力。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提出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博物馆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活动之前制定学习计划、设计学习主题,科学教师全程导学。此阶段主要是在学科教师之间建立合作机制,让班主任和科学教师联手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主题学习。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科教师在博物馆授课更具有优势也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2010年学校提出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博物馆课程。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收集相应的博物馆资源,找到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走进博物馆授课,会使得博物馆内有着丰富专业知识的讲解员“被冷落”。因此,从2011年开始,学校与博物馆建立了密切的、明确的合作机制。如与博物馆社教部成立联合课程开发、修订、备课组,实现“双师同堂”,即学校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共同授课,建立跨领域、跨学科、跨年段的博物馆课程开发机制,探索“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形成初步的教材和学生读本。

面对众多的博物馆和社会资源单位,如何从中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的博物馆呢?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我校具有学生多、班级多、各种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校内外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选择的博物馆应该是能够容纳大班额学生参与的场馆。其次,该场馆不仅要有丰富的展陈,同时还应该有可供授课的学习体验区。第二,我们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对接和整合,选择的博物馆资源要与学科教学有契合点,更要有拓展领域。第三,博物馆要安排固定社教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和研究小组,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后,我校选取了国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以及中国科技馆,作为学校博物馆课程的首批资源基地。

为了保证博物馆课程的开设质量,学校与资源单位共同协商,签订合作项目书,将组织建设、责任分工、运行机制一一完善。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博物馆成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地,博物馆课程有计划、有开发、有实施、有反馈地走进综合实践课的课表,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我们还将博物馆课程的课时与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进行整合。国家规定综合实践课每学期累计16课时,我校博物馆课程则占用该课时中的8课时,分年级进行授课。同时确保教师每月一次的教研培训,培训时间为3课时,每学期一次外出学习和多次的博物馆学习。

第7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19世纪上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社会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推进322化进程,英政府面临提升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在实用主义思潮推动下,要求艺术从“开化的少数人”转向服务大众、教化国民的社会呼声高涨,“没有善于审美的顾客,就不会有优秀的设计师”、“创意成就产业”等理念逐渐为政府接受。1837年,英政府发起成立了旨在培养工艺设计人才的学校,该校教学用艺术设计展品成为V&A最原始的展品积累。1851年,伦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博览会”,这不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也引发了英国国内对当时公众审美情趣与品位之“无政府状态”的反思。“万国博览会”结束后,英政府决定用门票收入所得建立一个部级博物馆,既可收藏“万国博览会”的展品,又可以提升英国民众审美品位和国家艺术设计水平,V&A由此应运而生。

V&A现有藏品约300万件,研究人员和其他职员700多人,成为享有世界盛誉的艺术与设计类博物馆。其成功经验主要有如下5条:

1 与时俱进,引领业界之先。V&A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大型部级博物馆之一,从策展、布展到运营模式等各方面都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经验和范例。例如,在19世纪60年代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建在博物馆内的咖啡厅和餐厅,既方便观众又增加收入。在展品陈列理念上,二战后V&A开始用风格史取代历来沿用的材料和技术史方法,改变了博物馆重历史轻当代、重材料技术轻风格时代的传统。在展品介绍材料设计上,V&A坚守尽量简洁、点到为止的原则,避免观众因在冗长的历史和大量信息中迷失而失去参观兴趣。该馆还最早实行“晚间开放”,为工薪阶层下班后参观提供便利,使更多民众有机会受到艺术熏陶。1973年,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来馆参观,V&A还具有突破性地在馆内举办摇滚音乐会。以上举措后均为很多博物馆所效仿。

2 艺术为先,教化为本。V&A认为,博物馆的功能不在于展品保护,而在于利用展品教化和教育国民,V&A也成为第一家向公众开放的英国博物馆。成立之初,V&A沿袭世博会模式,展品从科学仪器、工程器具等工业制成品到手工产品,无所不包。但工业成品侧重增长民众的科技知识,手工艺品则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更有利于提升民众艺术品位,激发艺术与设计灵感。1885年,馆内科技及工业产品等相关收藏被划分出去单独成立了英国科学博物馆,V&A便成为了专门收藏和展示工业与装饰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艺术设计博物馆,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开始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世界闻名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在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前一直是V&A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机构,目前仍与V&A共同培养设计师和展品保护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V&A与其他高等院校也有合作。2005年至2007年间,V&A与皇家艺术学院的联合教育项目培养了59名设计师和展品保护方面的研究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的博士生有12名。V&A在馆内还设有专门的教育中心,为英国义务教育提供辅助教学素材和场所。

目前,每年V&A有三分之一的参观者是艺术和设计类的学生、教师或相关从业者。现任馆长马克・琼斯曾表示,V&A不应被看作“学校”,但在艺术设计教育上一直发挥着超越普通意义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3 开拓创新,主打设计与创意。工艺品设计一直是V&A办馆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英国缺乏对当代工业设计品的研究,相关藏品也比较薄弱,V&A于1981年将院内废弃的锅炉房改建成一个当代工业设计展馆,现在独立的伦敦设计博物馆即以此为基础。同年,V&A又成立英国艺术与设计展馆。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不断萎缩,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发展迫使英国另谋契机,英政府选择从传统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成为英政府近年文化政策调整的基本着眼点和政府文化部门的要务之一。在此环境下,V&A发挥设计方面长处,提出在未来10到20年间担当起英国现代设计文化发动机的角色,推动英国设计业的国际化,帮助英国向创意经济战略转移。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视V&A为发展创意经济的文化和教育基地,称V&A存在的核心目的是丰富英国民众的生活并为英国作为一个创意国家做出贡献。近年来,V&A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和时尚展览,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项目策划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其英国设计文化策源地的地位更加稳固,对英国艺术设计业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

4 善于规划,紧跟时势。英国人善于规划,这在V&A展览项目的计划和设计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其办展规划有长期性的,如4至5年,也有临时性的,如几个月,主要是在跟踪国内和国际大事基础上,结合本馆藏品情况而定,力图抓住时代脉搏,实现创收与扩大影响双赢。例如,二战结束后,英国社会发展遭战争重创,情绪低迷,V&A于1946年举办题为“英国能够制造”的大型展览,展示英国战后日用消费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成就,振奋了英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鼓舞了更多人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近年的例子包括,2004年,V&A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国际注意力之机,开始筹办2008年“创意中国――中国当代设计展”。展览期间,该馆还同步举办中国设计论坛,效果很好。而V&A展出的“冷战现代设计展”,则抓住格鲁吉亚和俄国冲突后西方“新冷战论”抬头机会,巧合时宜地筹备并集中展出该馆收藏的冷战期间工艺及设计展品,吸引了大批观众。

第8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矿标本;地质博物馆;定位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10904

从所隶属的学科体系划分,博物馆一般可分为人文、自然两大类型。在自然类博物馆中,地学史博物馆是主体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自然博物馆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展示规模上讲,都远落后于博物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美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己超过2000多家,而国土面积不大的英国,也有超过500所自然科学博物馆。我国很多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每年推出的展示大多是人文历史和艺术类的,而自然科学类展示几乎是空白。”[1]117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原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类型构成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自然类博物馆建设近年得到长足发展,全国掀起一股以地质博物馆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建设高潮。但是,在当前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由于缺少陈列展示定位的研究,导致展陈工程往往难以满足公众需求,难以实现展示目的。在此,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展示陈列工程建设为实例,基于普适性原则,多视角对地矿标本展示系统定位进行科学分析。

一、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设

的基础条件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一座有近50年历史的地学类自然史博物馆 ,其最初的主要任务是收藏教学科研用标本,为教学实践服务。博物馆展藏品丰富,在馆藏品征集、收藏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6万件藏品规模的自然史博物馆,其中有不少是稀世珍品和精品,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学校于1980年代中期正式面向社会全年开放,填补了成都地区自然史博物馆的空白。博物馆现为容教学、科研、科普工作为一体的对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博物馆。获得从中央到省、市各级行政机构授予的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为满足社会开放需求,建设与藏品资源对应的高层次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目前已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基础设施标准,建成新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4000余平米,共7个成体系的展厅,将成为成都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科普基地,预计年接待参观20万人次。[2]30

与国内其他新建质博物馆一样,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设过程中,展示陈列设计定位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馆方与设计工程人员。在总结国内同类型、同层次地质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规划人员围绕标本信息的特色,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将项目建设与自然科学科普教育研究结合,最终形成较好的展陈规划与定位思路。

二、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目的

作为一种展示手段,博物馆陈列必然具有各种目的性:有历史文化宣传目的的,如四川省博物院;有考古遗迹保护与宣传目的的,如金沙遗址博物馆;有纪念性目的的,如鲁迅博物馆;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目的的,如中国民族博物馆;有科普教育目的的,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因此,在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应首先明确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地质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二是怎样才能以最好的形式实现这种特定目的。

从陈列形式设计者而言,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形式必须与内容相一致”[3]67,这也就强调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目的需依托于展示的物质主体内容“藏品资源”而设定。掌握藏品特色与藏品信息是明确地质博物馆陈列展示目的的唯一途径。对地学历史与藏品信息的有效掌握的前提,就是要密切结合博物馆方所出具的陈列内容详规与展品清单。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虽然馆藏有6万余件展品,涉及自然历史的方方面面,但具有展示价值的标本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标本;二是普通岩石、矿物标本。同时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从1980年以来,一直作为兼具教学科研与社会科普双职能的高校博物馆。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目的应是实现以地球奥秘、生命演化为要内容的自然历史科普与教学功能。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目的的明确,将对陈列设计定位进行科学定位奠定基础。

三、地质博物馆展示信息传播对象

的定位 博物馆工作的受众对象,是由社会各阶层构成的。因此,陈列设计的定位不能主观化,要结合大众多层次的文化、科普需求。陈列设计的方式、效果等要能够吸引大众不同审视角度的“眼睛”,实现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目的。

地质博物馆标本由于其自身深奥、神秘的“科学”性,很容易在博物馆与非专业参观者之间形成知识的壁垒,难以吸引普通参观者的“眼睛”。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部分岩石标本中,很多是很难采集、同时又是科学阐释地球历史、结构不可或缺的实物标本,但由于地学知识的专业性、标本感官的同质性,普通参观者很难对其形成兴趣点。因此,地质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定位必须考虑适宜于大众科普需要,打破知识的壁垒。

但是,博物馆的标本展示同时必须面向专业参观群体,其对展示标本与展示环境所提供的科学信息要求较高,是立足于专业角度观摩、研究标本,注重了解标本的结构、成分、解理等。对标本的普及化信息与艺术环境并不感兴趣。特别对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这样的具有教学科研功能的高校博物馆,其必须考虑专业参观者对博物馆展示内容的需求。所以,地质博物馆在面向大众需求的同时,必须在陈列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采取有效地渠道、方式满足专业观众的需求。

普通大众与专业群体对于地质博物馆的需求虽有冲突和矛盾,但并不是不能化解。在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展示艺术环境的人性化、声光影像等技术手段的动态介入、趣味互动项目的多样化、现代化科普讲解设施的使用,调动普通大众的参观热情,在亲和的展示环境与人性化的辅助设施帮助下,对标本的科普信息作深入了解。对于专业群体,因在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通过设置开放式实验室与开放式典藏库房,使得专业参观者可以具有独立的研究与学习环境,以获取目标性的科学信息。如在开放式实验室,专业参观者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通过配置的仪器等在无干扰环境下对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开放式典藏库房,可以通过透明式参观廊道以及密集式陈列架柜对不适宜陈列的标本进行研究、学习、对比;在展厅当中,通过触摸屏、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可以直接在展厅当中对展示环境所未能展现的标本科学信息进行检索或现场教学。对于如何满足专业群体与普通大众对于标本展示、陈列信息获取的要求,还可以通过陈列标本的调配,尽可能选择能够满足两者需求的标本来解决。

四、展示标本的定位

博物馆的藏品按照存放位置,可划分为展示、库藏两大部类。其中展示标本、文物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实物主题。地质博物馆中,在选择展示用标本之前,应充分了解标本内涵信息,了解博物馆信息传播对象的观赏倾向,寻找那些展藏品与观众潜在有关联的观赏动力,就是找一个切入点,使参观者对展品产生强烈的探索要求,能够形成记忆犹新的效应。同时,“文物专题陈列,应尽量减少文物复制品的陈列。”[4]266自然标本由于其需要表现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应尽量减少模型的替代使用。

公众对于地质博物馆往往存在一种求新探奇的需求,因此,大、精、奇标本应该是展示标本的主要选择对象。所陈列的地矿标本应具有公众意义的科学信息传播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一,展示标本必须具有地学信息传播价值,能够以实物形式对地质环境、古生物演化等做科学阐释。同时,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展品以艺术形式展示,使公众能够了解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展示用标本除科学信息传播功能外,还应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参观者对于标本的第一兴趣往往是艺术观赏性。在当代收藏界中,艺术观赏性较强的标本往往是奇货可居,这些标本可以让参观者在赏心悦目的欣赏过程中探寻地矿标本的科学信息。

第三,地矿标本本身就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由于标本的自然属性,同种类的标本很难有色泽、外型等完全一致的。因此,地矿标本又有着唯一性的特点。结合标本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地矿标本的收藏价值亦不断攀升,收藏热度也不断升温。从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兴起地矿标本收藏开始至今,地矿标本收藏在国外现已形成热潮,仅美国就有几千家矿晶公司,而我国却刚刚起步,收藏市场潜力非常大,这对于地质博物馆的标本收藏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社会环境。

从上述标本的价值性而言,博物馆展示标本应是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代表性的标本,同时更应是艺术观赏性较强、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标本。地矿标本在传播科学信息、展现艺术观赏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珍稀的自然标本,引导社会收藏的价值观取向,在地矿标本收藏市场起到导航作用。

五、展示环境的定位

博物馆展示环境的定位往往是由展示主题决定的。这种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色彩、背景元素、造型环境等。以色彩为例,“由于各博物馆性质的不同,其陈列内容与形式也不同,色彩设计构思也应随之不同。”[5]52在地质博物馆中,展示的主题大多与自然历史密切相关,这就初步决定了地质博物馆展示环境不能过多的使用现代的、工业化的设计元素,应更多的选用自然化的设计元素,使展示环境更趋向于生态化。现代化、工业化的设计元素主导的展示环境往往会割裂标本与原生态环境、标本与标本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使参观者只能用孤立的思维方式感受展示标本所传达的信息,不能完整的发觉展示标本群所应该传达的自然历史信息。就像将一个矿物晶体置于一个现代化的厅堂、酒吧,让人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艺术品,与装饰灯具、挂饰等无异。如果展示环境是一种原生态的,可以让参观者更直观的了解标本的形成环境和变迁,更深入的了解标本之间共生、伴生、演化的关系。

地质博物馆展示主题的选择往往又是收展品的性质而决定的。因此,在规划设计地质博物馆展厅展示环境时,也要密切联系展品的性质:展品是古生物类的、还是宝玉石的、还是矿产资源的、还是地质构造等等,不同的展品归类性质,对展示环境是有着不同要求的。例如恐龙标本专题展示,就要在古生物、环境考古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的对恐龙所生存的时代进行复原,在此基础上,结合展厅布局进行深化设计,让参观者可以“原汁原味”的感受恐龙时代。在能够体验自然“原汁原味”的同时,还需注重提高参观者对于探索地学奥秘形成兴趣,如采取一些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自然的魅丽,体验地学科普教育之旅。

六、结语

在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往往重“人文艺术类”,而轻“自然科技类”,造成我国当前地质博物馆建设还很薄弱,而地质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教育功能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将起到重要作用。相对于人文历史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对于青少年所起到的“第二课堂”作用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在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政府及行业部门逐渐加大对于地质等自然博物馆建设力度,地质博物馆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博物馆建设的一种趋势表现。在地质博物馆建设初始,只有首先明确其展陈设计的目的,进而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对展示信息传播对象、展示标本、展示环境作科学定位,才能实现较高水平的展示陈列设计效果。参考文献:

[[1]杜天明,李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前沿关注[J].东方博物,2005,(3):116-119.

[2]王龙.论自然标本的文物属性[J].东南文化,2009,(5):94-96.

[3]陈红京.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原理与技法[Z].复旦大学文博系内部讲义:67.

第9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江西 红色革命 纪念品 创新

检 索:.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ing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province red Revolutionary Museum souvenir design, the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in our province red souvenirs design are put forward. The design innovation of the red Revolutionary Museum souvenir is researched in a way of promo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broadening the using function. The uninterrupted growth of our revolution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energetic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tive industry both reflec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d souvenirs innovative design development vision in our province. It makes designers to break the conventional thinking mode and to design besides the retaining of the revolu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ed souvenir not only with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being harmony with modern life environments.

Keywords :Jiangxi, Red Revolutionary, Souvenirs, Innovation

Internet :.c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渐渐成为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和睦、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而红色旅游目前更是众多旅游中主打路线之一,也是党政领导政治学习的首选之地。其中各地区革命圣地的博物馆成了几乎必去的参观场所之一。在我国,革命类纪念馆是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研究、展示及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革命史、建设史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已经诞生了六十多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被人们淡忘。而红色旅游项目中革命纪念馆可以让我国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士进行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国外友人认识伟大复兴的中华名族。但是参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让所有人详细记住这段历史。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购买纪念品也是大多数游客首选的。所以红色博物馆的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游客购买纪念品的意愿,更是革命事件真实的另类反映,它能够时刻提醒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因此红色博物馆的纪念品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起到时刻激励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的手段之一。

一、直视江西省革命博物馆纪念品现状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革命博物馆就成了旅游的景点之一。红色博物馆的纪念品,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之一,成为了现代室内陈设艺术品之一,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来源之一。江西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许多具有纪念教育意义的的红色革命博物馆。如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但这些纪念馆纪念品销售区域中展示的纪念品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2009年11月举行的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中的旅游产品交易会中,共有210个展位,来自广东、浙江等16个省市和江西11个区市的600多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展。在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是特别设置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展区。江西主要展示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钱币、红军斗笠、红军邮票、红军草鞋等“本土”红色旅游纪念品。展示的内容不少,但纪念品的题材和形式历年来变化不大,大多的红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题材主要为“见证历史事件、记录革命故事的红色文物”。 在纪念品的品种和功能上,首先是有收藏价值的,如邮票、纪念币等;其次是装饰性的,如一些微型雕塑;再有就是具有使用性质的,如书签、冰箱贴、书包等。虽然纪念品的种类在近年来也有增加,但作品设计总体缺乏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多年来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设计。而设计出来作品的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等方面都很难满足现代室内外建筑装饰的需求。江西省景德镇市在2010年12月16日举行了全省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其中有很多红色革命博物馆送来的参展作品。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和作为全面综合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送展的作品中主题方面就有以上的问题,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第一枪,是展厅大的雕塑的缩小版,形式单一,其展示面也小。另外冰箱贴,这是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在造型和色彩等方面也没有创新性,做工不精致,很难与现代室内的设计风格相协调,所以消费者即使买回来也不实用。再有书签的材料、形式、装饰效果、故事内容等方面都没有突破,以至于一个适用面很广的书签激不起不同年龄阶层的游客购买兴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水瓢也是一样的问题。通过以上情况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红色纪念品不是像以前放在党政机关的领导办公室里或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百姓家中,那时由于经济收入不高,对外界的了解较少,审美观较弱,这类红色纪念品当时还有它的生存空间。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红色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形式不能适应广大的观众需求。加上部分作品做工粗糙,就更缩小它的价值。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省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的方向要改变,它的创新之路探索摆在的首位。

二、我省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设计创新方向的研究

(一)提高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如何把文化渗透、融合、揉进各类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设计中,使作品有灵魂,是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的关键。这要求设计人员熟读这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中去找设计的灵感来源。由于目前大多红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中历史事件反映手段和形式基本相同,设计思维基本被习惯性思维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不断的在低水平的重复。十年、二十年间作品的形式没有质的改变。而在这期间各行各业都在高节奏、大跨步的前进,原有的作品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环境中的展示,造成作品的生命力的缩水。像多年来由子弹壳做成的一些作品,色彩、造型、内容等方面都没有改变,很难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也就带动不了购买欲望。红色旅游的市场是广大的,纪念品的销售市场也是广阔的。无论是从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现代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都需要我们改变、突破习惯性思维。所谓习惯性思维就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相对固定的模式中,经过长期的、重复的、特定的、强化性训练形成的思维习惯。习惯性思维也叫自动化思维,即人们靠已有的习惯做法和想法来判断一个新问题或新事件。比如:我们上楼梯,不用考虑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这就是习惯性思维。红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也是习惯性思维模式占据了主导,目前江西大多数红色博物馆对于纪念品的开发还停留在复制文物上,这固然能够体现博物馆藏品的珍贵性,也很有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但创意并不是模仿,简单的复制文物是对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一个误读,是最为肤浅的做法,在国外这类文物复制品的销售额只占其商品销售收入的6%。

(二)拓宽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的功能

拓宽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的功能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参观者的需求进行调研,需要设计人员直视现有的生活环境,结合江西各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推出功能多样化的革命博物馆个性纪念产品,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者。江西红色革命圣地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者除了全国党政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外,还有很多普通的游客,这些游客包括饱经风霜的老人、意气风发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儿童等。不同的年龄和身份对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的需求存在着不同。如,党政机关的领导办公室,整体的环境展示庄重、严肃。所以多年来一直在红色革命纪念品上占主角的展品仍难可以销售。而针对儿童、青少年这个时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他们对学习用品、动漫、玩具、游戏等比较感兴趣。设计人员可以前期创好的二维作品与学习用品、玩具、游戏等合理巧妙的结合,比如学生们包书用的书皮上、橡皮、铅笔盒、笔、邮册、书签等,这也是拓宽传扬江西红色文化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从小宣传。这些符合他们现代审美价值、价钱便宜,工艺精良的纪念品就会吸引这样群体的购买欲望,这些纪念品涵盖了他们该阶段生活,学习的范围,是对祖国的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平台,使江西红色文化处处散发光芒。而对于年轻一族,他们生活中主要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U盘等产品,前期二维的设计作品同样可以考虑的两者结合。还有妈妈一族们,她们对生活用品比较感兴趣,餐具、花瓶、蜡烛、洗漱用品等。全面宣传江西红色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了江西红色旅游经济,一举多得。比如美国的博物馆与电影联系非常密切,当1993年《侏罗纪公园》公映时,博物馆为此推出了1000种纪念品,实现了双赢。而这些年宣传南昌八一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翻拍了多次,但与之相关的博物馆纪念品没有带动销售,也没有实现双赢。其问题在于对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模式已经占据了主体,对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传承方式和形式不愿改变,同时也没有对整个红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销售过程策划的意识。

应该说,在保护、传承和展示功能之外,开拓创意产业市场已成为博物馆行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能够达成的共识。 在我国,博物馆创意产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对于具有特殊含义的红色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就更缺乏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利用文物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博物馆资源的最大利用,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形成文化与商业的良性互动,才是发展之道。

三、创新性江西红色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的远景

在国外,纪念品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国外博物馆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该领域已经形成了与之相关的非常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而红色革命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种,江西红色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是江西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当地创意创业之一,是增加当地旅游经济利益的手段之一。因此,这些大小功能不一的纪念品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不忘历史,开拓未来,振兴经济。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博物馆纪念品已经创造出巨额利润,其销售额已经占到博物馆全年收入的21%,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总而言之,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各类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成功的优点,不断创新我省红色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使其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

注:本论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江西红色革命博物馆纪念品设计再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DB201212396

参考文献

1(美)赫勒,佩蒂特 著,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M].郭宝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2 杨明洁,黄晓靖著.著名设计机构创意白皮书:小产品,大创意――礼品与时尚产品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 丁伟,思与悟.当代工业设计师的思想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陈世才著,玩家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 杨瑞洪,刘晓平,唐平,张菁编著.旅游工艺品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6(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革红,纪江红译.(全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