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精选(九篇)

博物馆展示设计

第1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社会、人文的载体与传播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已满足不了用户在博物馆中的体验。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数字与多媒体技术的与时俱进,都丰富和提升了博物馆的传播。本文通过结合物联网应用的信息技术特点,探讨了博物馆物展示设计在物联网时代中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一.博物馆

1.1什么是博物馆?

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机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任馆长托马斯.P.E.霍文曾表明,博物馆拥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其质量,并实现社会卓越发展”。

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享尽自由时光――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一开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却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吉尔曼曾提出“当一个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知识让观众好奇时,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其全部作用。”

1.2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

早在古代与中世纪时期,博物馆的雏形就已显现,那时期的博物馆可以称其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两个新的词汇来表达“博物馆”:画廊、储藏室。然而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他们主要是王宫贵族、教皇和富豪的;17世纪末,博物馆开始步入公众生活;18世纪,人们还是热衷科学与自然法则,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在博物馆内收藏人类的艺术品、科学产物以及自然标本等。到了20世纪,博物馆不再局限于藏品,渐渐偏向参观者,衍生出了博物馆实践的研究以及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研究。到了21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越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也已被重视。

现如今随着科技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参观者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传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变化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物联网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显著。

二.物联网

2.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l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图1)。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连上网络,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到他们的具置和相关信息。2005~E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物联网”的概念正式问世。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2.1物联网的作用:

在未来,物联网将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包括改变我们自身。回顾历史,当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现代教育、通讯、商业、科研、国家管理和整个人类社会后就会知道,物联网的发展将会超越互联网。而且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人类进步上的重要探索及阶段。

物联网,可以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阶段,人类可以把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配转换成各种信息、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缩小贫富差距的能力,它们可以将世界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们,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星球并学会预见问题。

物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物联网时代,也许你的电冰箱不仅仅只有电冰箱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采集你的数据,根据你所储藏的食物,监测你的身体健康,并根据你的身体状态,给你提供合适的膳食菜单。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将“数据”传变为“智慧”(图2)。在下图中的金字塔中由4个层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有用信息的收集是建立在数据上。大量的数据收集会有助于揭示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而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化成知识。而最顶层的智慧便是知识加经验。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智慧却不会改变。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源于最底层数据的收集。而物联网就是利用这种扩展数据的方式。数据容量的增长加之互联网传递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人类更快地向前发展。

2.3物联网与博物馆:

曾几何时对于博物馆领域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主要是运用在参观者获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馆位置信息等相关信息。自从博物馆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导览服务,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参观服务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更多的人流。

对于博物馆来说,物联网的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允许参观者通过其选择的智能设备直接与藏品交换信息。藏品中的对象作为藏品数据的保存者,并且也能与其他物件交流。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当一个参观者来到某个艺术馆时,便收到艺术家的做平展览位置的提醒,只因为参观者在其他博物馆曾经看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一旦站在这幅画作前,一个微型传感器便会提供给参观者丰富、多层面的信息,提供购买该画作的复制品或3D模型的机会并送货上门,或者预定免费讲座的座位。所有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动设备一扫便可。

三.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应用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国外的博物馆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博物馆物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1馆藏管理

物联网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进行馆藏品的智能化管理、运输、库存等。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了解每个藏品的具置、收藏状态等。物联网的智能管理与传统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时间以及人力。可以实时对藏品进行监控,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3.2观众参观服务应用

(1)电子门票

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会大幅增长,博物馆都将面临人流浪超负荷,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与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电子票的出现可以为博物馆带来诸多方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或发送二维码等方式,给观众提供购票凭证。通过将物联网的RFlD技术与电子票及观众的移动手持设备相结合,即可实现博物馆内的观众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采集观众的数据,分析相应的人流量及位置数据,可以及时为工作^员提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指示系统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馆的指示系统。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指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环节,如何通过良好的指示系统来带领观众进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内置RFlD电子标签的门票或观众的移动设备,可以全面感知用户的存在与位置信息,然后快速准确地对观众的位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给观众制订一个准确,有效,亲切的参观路线,减少观众的观展障碍。

(3)多媒体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可以说是博物馆展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单项传播展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了,他们所期待的是博物馆传播的多样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加强。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全面感知观众存在。通过RFlD等物联网技术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并应用观众的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服务推送到观众手中。美国技术创新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图3),该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观众还可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需要的服务。

同时当持有电子门票或手持设备的观众靠近展品,系统根据观众所在位置情况,触发功能模块,显示该展品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资料,使得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全面。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更轻松地查看展品名称、内容等信息。

同时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当前位置分析,结合以往的参观数据及用户信息数据,给出观众独特的个性定制路线,自由参观展品,引导观众参观整个博物馆。

3.2展厅环境控制应用:

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检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得到当前文物所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项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过程中人流量及动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得文物储存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得到恢复,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告诫工作人员展厅的人流情况等,对博物馆的人流进行相应引导。

案例1:伦敦历史博物馆引进NFC RFlD标签

伦敦博物馆与诺基亚公司开始合作测试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NFC手机用户可以从馆内两处NFC标签处得到优惠券、展品信息、预约等信息(图4)。伦敦博物馆于1976年建成,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观众将手机贴近某些标签的时候,游客的手机可以自动连接到博物馆的Facebook主页或者是Twitter主页,在那里他们可以炫一下展品。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标签,浏览存储在博物馆文献中的艺术品照片,下载博物馆的乐曲等多项创新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加都促进了观众在参观中的体验感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第2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形式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要从艺术的角度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不仅能够欣赏到展物的风采,同时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艺术寻找与其相同的艺术语言。营造出创新的格局,使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贴近于生活,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3(5):117-122.

[2]肖科坤,卢伍强.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63-164.

[3]谢小雄.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36.

第3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专题性;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意义

一、引言

在博物馆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分类越来越多,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专题性博物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该类展馆主题各具特色,设计方式较综合性博物馆也更新颖,藏品更具吸引力。专题性博物馆在我国已经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建设意识。因此,这些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专题性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内容

(一)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博物馆空前的发展变化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进步。不同的时期、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决定了其展示设计的不同观念和方法,呈现了一定的特性和阶段性。总的来说,专题性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是指在准备设计方案时着重以突出“专”为目的,就“专”选形,就“专”取材,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法来对藏品进行展示设计,其中包含空间序列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光”与“色”的运用设计等,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还延伸到听觉、触觉等交互方式的设计。在设计时,除了单纯地考虑基本的展示方式以外,应当将空间与情感的交流,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一起融合到设计构思中。

(二)专题性博物馆空间序列设计

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应该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每个空间序列赋予了各自不同的位置和对应的功能。博物馆的空间序列可以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组成,这两个大的空间并不是分开的,它们的关系似一部完整文学作品,有着各自的序言、开头、高潮、结尾,又有着贯穿全文的主题脉络,是一个多维的立体。同时,在整体设计中,空间的设计应当与参观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使空间与心灵能够得到交流。

博物馆设计往往有一个“序”,在空间中我们称之为“序厅”或“门厅”。这是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空间。而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这个“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室内,通常我们在外部空间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些延伸的设计。专题性博物馆的特殊性就在于往往更容易突出主题,较综合性博物馆而言吸引注意力的作用更容易发挥。而陈列厅则是专题性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是观众进行参观的主要区域。一般可分为基本展示、专题展示、多媒体展示、互动式展示等多重展示方式。它们是空间序列的节点,进行划分与串联的方式可包括空间内、穿插式、邻接式以及公共空间连接等。陈列空间的组合同样有许多方法,例如集中式组合、线式组合、放射式组合、组团式组合、网格式组合等。另外,过渡空间是由各种公共空间完成。交通空间负责组织和引导参观人流,服务空间负责满足参观人员在参观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售票处、咨询处、商店、卫生间等。公共空间虽然不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重点,但是却是整个博物馆的脉络所在。

(三)专题性博物馆展示道具设计

展示道具是藏品与参观者之间的媒介,传统的展示道具主要包括展台、展板、展架和其他一些用来表现展品的器具,还有模型、再现情景等。随着新型展示方式的不断出现,展示道具现在还包含了动态的展示,例如利用声音、影像来进行展示的道具,甚至是互动式的展示等。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直觉和材料意识已经成为设计师在创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材料自身的物理性质(如体量、光泽、韧性),材料的外部感性特征(外观、色彩、质感),都是通过表面特征对观众的心理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创作出来的空间可以激发观众的某种情绪联想。展示道具是社会时尚文化的缩影,展示道具设计是创意反映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展示道具既散发着时代精神的气息,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专题博物馆的展示道具在设计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与人性化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展示道具在整个馆内需要有一条统一的、明确的设计思路,这些道具主要运用在序厅和各个过渡空间中,以实物形态的、展示方式相似的道具为主,贯穿整个博物馆的首尾。针对性原则是指在陈列厅对藏品进行展示道具设计时,要针对藏品的特性进行道具设计,其中可以加入一些“文学情节”,如在展示顺序中加入插叙、倒叙等。在材料的运用上,根据各种材料物理性质的差异,体现不同个性。每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格,每种材料会在空间中因时、因地而改变其原有的表面特性,相同材料的不同空间排列,也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情感特性。人性化原则在专题博物馆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对整个博物馆的系统性介绍、专业性介绍,展示方式不仅仅要从普通参观者的角度考虑,也要更关注专业人士在交流、研究时的需要。

(四)专题性博物馆“光”与“色”的设计

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陈列氛围, 而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 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光线与色彩来完成。光就是空间的生命。光本身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不同的光线效果,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空间中的色彩搭配则直接影响着参观者的情感形成。在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设计主题往往是明确的,这时的灯光与色彩设计就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现在博物馆设计的展示方式已经不局限在室内了,很多展品已经走出了展柜,在公共空间中,在室外,都能进行展示。这要求对“光”与“色”的利用除了室内的人造光与人造色之外,室外的自然光与自然环境色彩也应该适当的利用。

三、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意义

专题性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属性上的专业性、特殊性,以致它们在展示设计时需结合其主题要求体现更独特的设计构思,对风格、材料、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如何使用恰当的设计方法来展示博物馆藏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专题性博物馆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发展。一座优秀的、成功的博物馆将会推动社会进步,会向人类陈述历史的发展,会挑起人们对于过去的回忆,会引导人们关于生活的思考,会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力。

(二)有利于大众对展览以及展品的解读,正如2014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展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样,对展品所做的展示设计,在参观者了解展示目的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藏品的保护。特殊类别的展品配以特殊类别的保护方式。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应当组成专业化的专家顾问团,这些专家顾问对如何才能更加合理地保护和展出藏品有独到的见解和建议。这对藏品起到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四)有益于某一专题领域发挥教育、研究作用。在专题性博物馆内,其专题性的展示设计不仅仅对普通参观者可以起到普及教育的作用,使他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对一些专业人士更是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这将大大方便了他们在领域内的交流与研究。这样一来,专题性博物馆就不仅仅发挥了像综合类博物馆一样的宣传、教育作用,更为这一领域的历史的承前与开创性的启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俞乐伟《. 专题博物馆空间序列研究》《.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3 年第1 期.

[2] [美]程大锦(Francis D.K.Ching)著,刘丛红译《.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3]潘艺《. 空间与情感的交流——浅谈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情感表现》.《艺术科技》,2012 年第5期.

[4]鲍贤清.《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2013 年第2 期.

第4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展示设计 情感体验 博物馆文化

1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情感文化特征

现代博物馆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媒介,从事理学的角度,展示设计是一种系统活动,不仅包括“物”的展示,还包括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从简单的实物展示转向叙事性、戏剧化的展示,有时,通过灵活生动的造型设计可以还原“人”与“物”所处的时代与生活风貌,从而将隐含在实物内部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挖掘出来,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文化性与科学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有如下情感文化特征:

(1)相对于商业、办公与居住空间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造型语言上较为含蓄,表达方式更具艺术性特征,既有自身功能性的需求,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象征意义,具有使人思考的情感力量。

(2)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信息媒介与电视、网络、杂志、广播等媒介相比有着独特的特质。首先,博物馆展示设计通过丰富的造型语言、创新的设计手法,具有双向性、互动性、直观性、实效性与体验性等特征,时间与空间是交错在一起演绎的;其次,展示设计的信息媒介趋于多样性与综合性,没有模式化、程式化的规律可言,可以更好的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性。

(3)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讲,博物馆往往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是民族精神意念的显现,是根植在本土文化中的,展示设计师需要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从本质上反思今天中国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发展模式,从空间、形态、色彩、场景等各种视觉元素入手,寻找出中国博物馆展示设计自身的风格特点与展示观念,给人带来亲切感与归属感。

(4)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活动,在由社会化大生产模式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它需要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文化人类、历史学、生态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进行交叉性研究,换句话说,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博物馆展示设计更加复杂难言的情感与文化特征。

(5)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信息传达不是对情感、文化符号的直接挪用,而是在深入研究与理解的基础上,对表层的信息(造型元素)进行选择、加工、提炼,通过内部结构的组合强化信息的情感性与文化性,是外在形态与深层观念并行传达的过程。

2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分析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空间造型元素是情感传达的重要载体,是整个展示设计开展的大前提。其目的是使观众在艺术的空间造型中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情感魅力。而博物馆空间造型使观众产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通过组成造型的形态、材质、色彩等各个要素整体作用而发生效果,难以完全清晰的区分,但为了本文便于阐释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情感因素的一般规律,简单的疏理如下:

2.1形态的情感

2.1.1建筑空间形态

博物馆建筑空间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艺术作品,有时还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博物馆的建筑不仅仅满足功能、适用的需要,也是博物馆精神与情感的信息载体。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一个巨大的综合展示品向人们传达博物馆的思想与性格。正如著名建筑大师戈登・本森与阿兰・福塞斯所人为,建筑应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如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卢浮宫以及奥赛博物馆等都是世界博物馆建筑的典范。如创建于1870年代的美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藏品最多的博物馆,1967年任馆长的托马斯・霍温进行了长达30年的全面扩建,而总体规划仍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标志性于原有的设计风格,但它没有严格遵循希神庙的形制,而是在罗马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进行了简化,去除了大部分繁缛的装饰,是融合各时期古典元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重新构建了西方传统的艺术语境,使人还未进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古典气息。

2.1.2展示空间形态

展示空间形态作为情感传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博物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空间是物与物之间距离、大小、方向的关系。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只存在着空间的关系,它本身不是实物,是一种思维的抽象,却需要依靠实体来实现。如《老子》中关于空间关系所谈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汉代《淮南子》中把有形的万物称为“有有着”,把空间称为“有无者”,“有无者,视之不见按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扣之不可得也。”

孤立的点、线、面本身很难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但融于空间造型中的点、线、面、体都是有表情的。当对点、线、面进行不同组合,形成的一维空间或二维空间就具有某种使人愉悦或厌恶的能力。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形状有一定偏爱,如一位被试者所说:“自己感到惬意的线条所产生的强烈的喜爱之情,不亚于自己所喜欢的画。”例如,直线常使人感觉紧张,理性、简洁,让人联想到升腾感尊严感;弧线却给人以隐忍、含蓄、暧昧的感受;方形具有坚实、内敛、平淡的视觉感受;圆形象征团圆、圆满,可以引申为一种中庸、成熟的为人处世态度。然而具体细分下去,不同的形状也存在着情感体验的差异,例如直线中的水平线让人联想到作为一种承载的地平面,而垂直线则给人以生长、生命力的情感体验。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二维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既可以有效的展示图文信息以补充立体造型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完整的烘托出环境空间的气氛。

2.2色彩的情感

色彩的情感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性与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社会功利性等综合属性,引发人的某种情感。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种最大众化的形式”,可以看出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普遍的;早在中国古代《周礼・冬官・画缋》中就赋予了色彩种种象征的意味,“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种象征意义也是基于人们对客观自然世界的认识。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审美取向以及情绪感染等方面。

色彩的物理特性首先依靠人的生理体验获得。例如,色彩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寒冷的感觉,依据不同的温度感觉划分为冷色与暖色,冷色包括蓝、青等色;暖色包括红、橙、黄等。冷色给人以宁静、收缩的感觉;暖色给人以积极、热烈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些介于冷暖之间的中性色系,如大地色系、绿色系以及黑、白、灰、金、银等能给人带来轻松、休憩、沉稳的感受。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合理的运用中性色,不仅可使人避免产生疲劳感,更显得大气、得体。此外,色彩还可以影响人们对于物体的重量、大小、远近等差异性的感受,如深色使人觉得份量感较强,而浅色则显得比较轻,深色容易给人带来庄重肃穆的情绪,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场合往往色调整体偏暗。

其次,由于人们的一些生活经验与固有观念,往往对色彩产生联想。如金色、银色是贵重金属的色彩,代表了高贵与尊重,而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则象征着喜庆与热闹。并且,不同族群、地域、年龄、性别、职业与经历的人联想的内容也会不同。就一个人自身而言,随着阅历增长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色彩的情感联想将具体的实物发展到抽象的某种情绪与意境,导致人们产生一定的好恶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认为她把绿色看成是绿黄色的时候,便会厌恶绿色;而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

此外,当色彩成为具有抽象化、概念化、社会化的普遍意义象征,便成为文化的载体,向人们传递同样的情感与涵义。闻一多先生的诗歌《色彩》,赋予了色彩以生命力与人的个性。

“生命是张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设计师借助色彩的情感媒介,传达博物馆的精神于设计师的理念,不仅通过色彩的搭配提升了视觉的审美层次,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有所感悟。

3材质的情感

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情感,它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对于材质的感受,即质感。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们不同的感知,这种感知也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联想。人类运用工具改造自然界初期,首先依据材料的属性进行选材,而后在造物史的演变进程中,也会依据社会与族群文化赋予的新意义,中国古代君子以佩戴玉器为装饰,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此外,玉材质地晶莹,有“宁碎而不屈”的气节,所以君子爱玉。

材质的情感联想也体现于现代设计中,运用材质进行展示设计与艺术创作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为了塑造博物馆定的角色形象。例如,石头、木头、青砖等传统的材质总会把人的思绪牵引到传统的生活形态中,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情感感受。如果将这些材质应用在博物馆设计中,会使展示空间或多或少带上情感倾向。一个好的展示设计有时需要有表情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们在参观中想象和体味,让观众心领神会而砰然心动。如安腾忠雄的著名建筑“光之教堂”,整个室内空间都采用素净的混凝土作墙壁,单纯、抽象,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向人们传达一种高尚的宗教精神,十字形分割的混凝土墙壁上产生的特殊光影效果,使人有种接近上帝的感受。

通常来说,金属、玻璃、塑料、混凝土等制品会给人带来强烈的现代气息。金属的延展性、可塑性强,质感华丽,富有光泽,给人带来科技感、时尚感与未来感,当然加工工艺对金属材料也产生了影响。如冲压成型、浇注成型等工艺可以使塑造的制品形态与肌理发生更多的变化,其中金属的拉丝工艺,会显得产品更加精致。因此,依据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可以应用于科技博物馆的展示造型设计中,能够更好的演绎展品的技术感、自由感与神秘感。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材料搭配以及与其他媒介的并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展示效果。例如,“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家具常使用钢管与皮革、帆布或藤等天然材质配合制作沙发或座椅,皮革等自然材料温暖的属性能对冰冷金属”。 此外,在空间设计中玻璃材质的情感传达往往是依靠光影效果来实现,即通过玻璃的透光、折射、反射,倒映周围环境的幻影,使得玻璃不仅在明亮时璀璨光彩,在黑暗中也可散发幽光。如哥特式教堂中的彩色玻璃是主要的装饰造型语言,当光线透过色彩斑斓的玻璃照入幽暗的室内空间,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神圣感。有时在博物馆展示造型设计中使用玻璃材质,会产生一种虚无的感受,这种感受也可以拓展观众的视野范围,更好地引入自然光线。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厅中运用自然光要进行科学的过滤,便于对文物的保护。

4结语

本文所倡导的博物馆展示造型设计是一种朴素的设计观念,合情合理,顺应自然。意在通过探寻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体验线索,提升博物馆设计的文化深义与设计品质,为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一个审视与前行的价值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朱淳.展示设计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英]C.W.瓦伦丁.美的实验心理学[M].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70

第5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一)传统文化与新型展示技术的冲突

体验性展示的理念是出自与商业展示工作,其原本的目的是利用新型的展示技术是消费者在餐馆展示的工作中可以通过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因素,对于商品形成时间、空间等综合性印象的展示工作。所以在其展示工作中一定会使用大量的信息展示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但是作为文物展示工作的特性之一,其展示中所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特点由不能避免。在实际的展示设计工作中,这种传统文化的设计要求会与新型展示技术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特点产生对理性的特点,进而对整体的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二)开展体验过程中的服务设计问题

随着社会对博物馆建设工作要求的增加,我国的博物馆已经进入了服务化的时代。这种服务不仅表现在对于博物馆参观者的内部服务中,还表现在参观者的预定参观、文化聚会等特殊服务工作的开展中。而在对体验性展示工作中,这些特殊性的服务工作的开展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进行体验性展示的设计工作中,博物馆必须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设计中合理的设置服务区域和服务设施,为服务的开展做好准备。

(三)体验进行中解说设计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文物展示工作中的解说工作是整体展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博物馆体验展示工作准备工作中,对于解说的设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际工作。在博物馆文物展示解说的设计工作中,实际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了以下的两点。一是针对体验展示的特殊性进行介绍。体验性展示作为一种新型的展示手段,会对博物馆的参观者在参观中形成全新的体验感觉。针对这种情况,解说者应在解说中利用合理设计的解说词加深这种体验感觉,以充分的发挥出体验性展示的优势。二是针对地方基层的特色文化进行专业的解说设计。基础博物馆在工作中具有实现地方文化展示的作用。体验性展示在实际的文物展示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地方特色文化因素的突出展示。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解说工作可以更加突出这些特色的文化因素的特色,做好文化的展示工作。

二、体验展示设计中创新应对策略的研究

在体验性展示的设计工作中,展示设计工作者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应对的策略研究,找到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一)使用新型技术做好传统文化的展示工作

针对新型的展示技术与传统文化展示设计要求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设计者可以利用新型的媒体技术和设计技术进行解决。新型的媒体技术包括了新型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于体验展示的远程控制和展示工作,用以减少展示场馆中新型科技设备的数量,避免其与传统文化展示要求的冲突。同时这些新型的媒体技术还可以很好的提高体验性展示中的技术含量。而新型的设计技术包括了外观设计和材料设计等工作。这些新型技术的采用可以使新型的技术设备设计和改造成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设备,使之与传统的文化设计理念相吻合。如利用新型的材料和设计方法,在不影响音效的前提下将体验展示所使用的音响设施改造成中国传统的亭榭式造型,就可以将音响设施对传统文化氛围的破坏性消除掉。

(二)设立专业的服务区完成体验服务工作

在针对做好体验性展示服务工作的设计工作时,利用合理的空间设置在展区内设立专业的服务区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这个专业服务区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具有以下的工作性能。一是在日常的展示服务工作中,专业服务区可以实现的对参观者的休息、娱乐等日常服务工作。二是这对体验性展示工作,专业服务区可以实现体验的延伸服务(如对参观的艺术品进行复制体验、对手工艺品的制作实地零距离观察、学习等),加深其参观文物展示的效果。三是为文物展示特殊提供便利工作。在进行文物展示的特殊时,专业服务区可以开展特殊服务工作,实现全能化的服务。如针对在校学生在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时,博物馆可以将专业服务区改造成简易的教室,为学生营造出教学环境。这就是博物馆特殊服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合理设计解说词,做好展示解说工作

在进行体验性展示的解说工作时,对于解说词的设计工作博物馆的管理者应高度的重视。在解说词设计工作开始前进行认真的研究工作,设计完成后进行详细的审查工作,确保解说词严谨合理。在实际的体验性展示工作解说词设计工作中应突出以下的设计元素。一是体验性元素。针对体验性展示的体验性特点,在解说词的设计中除了传统的文化和文物的介绍解说工作外,还应该突出对于视觉、听觉等体验性元素的展现。如在还原古代战争的体验性展示中,解说词中可以对古战场的视觉、声音等体验元素进行介绍,加深参观者对于展示工作的印象。二是特色文化因素。利用体验式展示做好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工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也很大。利用合理设计的解说词可以很好地完成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工作。如在诸暨市的地方文化中,西施故里的特殊性使其传统文化中的西施特色文化极为突出。所以建立西施文化的特色体验性展示区,合理的设计出符合体验性展示的解说词,就可以促进参观者对于西施文化的了解,提高展示的工作质量。

三、结语

第6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装饰造型简洁,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的原则:考虑淮河博物馆旅游地的特殊属性,展厅色调较为明快,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和朴素的材料语言,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通过关键节点的精心设计来营造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更加凸显博物馆空间的专业属性和视觉感受。文物展品保护与照明适度和节能的原则:在整体空间的照明控制上,我们将入口和出口处的灯光设置适度的增加照度,使观众在进入和走出展厅时能更好的适应光线的变化,合理控制展柜中的照度与展柜外周围环境照度关系,所有展厅对文物的照度均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标准执行,在无人时会自动关闭或降低照度,更好的保护文物和节约能源。

通过对陈列大纲和淮河博物馆建筑交通流线的分析,考虑到整体展线的顺时针性及布展文物内容的多少与展厅面积大小的关系。我们把展厅布局为:一层展厅为上善佳水(自然篇)、淮魂千秋(历史篇)两个展厅。二层展厅为淮河治理(水利篇)、淮风流韵(文化篇)、淮上明珠(家乡篇)三个展厅。交通流线设计:路线设计为单向有顺序性的水平交通路线,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避免人流交叉及重复路线,局部有地面抬升平台,丰富观展视角。展陈形式的创新: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装修,它是通过对展示的空间艺术处理来突出展品和烘托展览主题,本案根据不同展厅的内容变化,强调每个独立展厅的内容特点,突出展览的地域特色。同时削繁为简,通过一定程度上统一的立面处理来保障整个展馆的完整性。营造场景:用圆雕、浮雕、壁画等艺术手法结合模型、场景、全息图像的方式,利用舞台布景原理,以最小的进深营造尽可能宏大的场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精心设计的场景也作为展厅中的视觉亮展品与空间环境的和谐:文物展品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本案的设计中,文物不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展柜摆放,而是通过和展厅内部的版面、视频、机构等各种展陈手段相互呼应而创造出一种气氛和意境,全方位的诉说展品的价值和包含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淮河博物馆的具体展厅设计

基本陈列展厅与专题展厅在统一的设计手法下力求变化,结合各展厅陈展内容的特点,明确各展厅的主题,增强每个展厅的辨识性,保障博物馆整体展陈的鲜明特色。公共空间设计:由历史性、功能性及艺术性的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是淳朴自然的,同时强调其细节处理,与外部建筑的风格相协调与呼应,以此来强化整个建筑的统一和完美。在色彩的设计手法上使用中性偏暖的色调以并此作为统一整个博物馆不同展厅的基调,用统一规整的整体处理手法吸纳消化各个展厅纷繁复杂的展陈内容,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维持观众的参观兴趣。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准确而又生动,她向参观者静默的讲述淮河流域曾经的历史、辉煌的艺术和在这片区域上生活的人们的故事,让我们来聆听……

第一展厅:上善佳水(自然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左侧。入口设置一个序厅,作为整个展览的开始,采用抽象的手法,特殊加工的材质肌理表达“上善佳水”的意境,突出主题叙事的宏大特征,采用对称的手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入展厅内部。在其后的展线布置上采用主展线副展线相结合的方式,主题内容置于视线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展示,同时在材料和结构的手法上统一每章节内容,使人们循序渐进的了解认知一系列的主题内容。在该内容的副展线部分设置模型机构和视频影片播放的空间,保障了展览序列的完整性同时又延展了文物展品的内涵。如图:

第二展厅:淮魂千秋(历史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右侧。我们结合淮河流域独有的风格,将文物展品与场景复原更加贴近的进行整合,使观众在参观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悟淮河流域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色调与材质,将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展陈空间。在其后的休息厅部分用表现性的色彩展架结构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创造独有的观展体验,同时保持观众的兴趣。我们结合大量的图片与实物,通过不同高度层面的划分与安排,使观众多角度了解历史,并沉浸其中。在材料的使用上保持与一层展览空间的色调一致性,穿插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色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有条理的布置,满足观众参观和认知的同时使观众得到愉悦的空间体验。

第三展厅:淮河治理(水利篇)该展厅位于主体建筑的二层,在色调上却别于一层展厅。入口处退让出一个序厅空间,采用浮雕的手法将展厅名称衬托出来,整体气势庞大,浮雕内容将整个展厅的核心选取出来加以艺术处理。由于整体的展厅空间有限,而展陈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其后的展陈设计中通过张弛结合的手段,用视频、投影机构、模型等手段整合大量的资料内容,结合文物,文献等实物展示,保障了整个展厅空间的大气与完整,同时又丰富了参观者认知途径的多样性。

第四展厅:淮风流韵(文化篇)在展厅入口处便将淮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文化交汇的独特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直观展出来该馆的内容体系。在展厅内部的设计中,点缀与淮河流域相关的文化遗产载体元素作为装饰,使用更加简洁的立面造型,丰富柜内展示的形式,结合部分场景复原与现场表演创造出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长廊。

第五展厅:淮上明珠(家乡篇)在展厅展线的设计中,我们运用实物展柜和图版及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手段,把展示资料充分的展示给观众,并通过在展线中加入电子大屏幕,营运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展示形式,合理调度观众的参观线路,调节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装饰材料上,我们多应用专业博物馆材料,并通过应用木材等温性机理,使得观众在一个充满文化气质的空间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品设计导入,及多媒体互动结合,让空间保留原有的大尺度的协调性。在形式上采用展板、复原模型、展柜、视频疏密有度的结合让观众更容易所感知和接受。强调参与性,强调展览的多元化手段,并在此期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7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空间 生态美学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87-01

引言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中,结合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念,不仅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环保,同时使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美学标准,从而提高城市空间设计的美学品质,给参观者带去更自然、优美舒适的参观空间。

一、博物馆与生态设计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特别是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于一体的现代形态的博物馆出现的比较晚。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的专题性博物馆,目前在国内的规模还很小。但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也先后建立了一些生态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为我们今后博物馆的生态设计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发展、新型材料的引入、全新生态理念的应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代,也就是生态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迅猛发展的时代,即生态博物馆的时代。

二、中国传统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思想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基本形态和美学原则,并且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发展成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体系。其中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体系,如儒家和道家两大哲学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影响着建筑、绘画、园林领域,以及我们的传统生态美学、传统的生态理念。并且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我们依然能深刻地领会这种传统生态理念的创作手法。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传统生态理念在现代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其设计风格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其建筑外观是苏州特有传统建筑的白色粉墙,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风格。而现代感十足的玻璃材质屋顶与石材结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既古典又不失传统风格。从建筑的形式上看,整个空间以八角大厅为轴作为划分,大厅是按照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设计而来的。这也符合我们传统美学的审美要求。在博物馆的室内展示空间中,还穿插设计了一系列的园林景观,例如在通往地下的楼梯通道处,设置荷花水池供游客观赏,做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生态哲学,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园冶》中就提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造园理论,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中国古典园林。从造型的手法上来看,苏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了大量的中式图形作为造型手段,如菱形、八角形、圆形等,运用了大量的木质材质,体现出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生态理念。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深远意义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是传统美学指导下的一个经典之作,无论是从建筑形式、造型手法、还是空间的划分上,无处不体现着生态、创新的精神。自然景色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自然的存在,才更加丰富了室内展示空间的内容。在当今混凝土高筑的城市里,我们也在渴望自然的景色和空间,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史为鉴,回归自然、原生态的、传统的设计风格,似乎又被人们重视起来,我们对自然的渴望远远超越了设计的本身,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任务也日益艰巨起来。

三、结语

通过对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传统美学的研究以及结合实例的研究分析,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室内设计符合自然环境,什么样的建筑才适合,这都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现在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设计适合自然,适合周围的环境,做到天人合一。综合来说,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我们还需要通过努力改造室内展示空间,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生态化,从而提高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要求,给参观者一个更加生态、自然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蒋孔阳.美学与艺术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第8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一、“娱乐教育”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一)上海城市历史博物馆

以世界的上海为主题,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增识博闻的教育功能,在乡土教育的基础上,向考古知识、底层知识、科学常识等内容延伸,体现参与娱乐的休闲功能。

(二)世界宗教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台北永和市。以生命信念为主题,馆内收藏包含了佛教、台湾民间信仰、印度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等全球各地各式宗教文物展览及其信仰介绍,同时通过从展示品和体验设备,用心去感受不同生命经验,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也做出许多设计,让每个参观者都能有切身的体验。

(三)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以螺旋结构中设计了两种展区层,“传奇之旅”展区层和日光照明的“典藏之旅”展区层。设计精巧之处在于将不同的空间设计理念相互结合,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倾斜的面和线赋予空间以流动性与导向性,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倾斜的线和面与规则的曲线相结合,使参观流线相对灵活和便捷,并加强了不同主题展厅间的连贯性。

(四)德国通信博物馆

德国通信博物馆举办的“事务中的信息”专题展,大约270件精选生活方面的物品通过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陈列出来,参观者在展厅中遇见由伸缩式支架支撑在地面上,好像来自于外星球的铝制展具。在这样的人与展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参观者的兴趣得到了一定提升,展具不仅仅是展品的附属,它同时也融入到展示的内容与主题中来,成为展品与人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娱乐教育”对博物馆展示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一)展示内容设计

“展示内容设计是为了实现陈列的目标,根据陈列的客观条件和观众的学习状况,对已有的事物,即博物馆的实物收藏、文献、影像、自然标本等,以及人们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即有关事实的本质及规律的概念化、系统化的知识和对事实的价值及意义的评价等,进行重新建构,并选择最适宜的交流手段。”

“一个展示设计的成功和失败,展示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是根本。”“娱乐教育”对展示内容设计的要求,正是给予板块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明确的展示目标,对目标观众群体有明确定位,有新颖的表达角度,生动和吸引人的情节,着重创新,突破固有内容衍生到其他领域内容中,充分发挥展示内容的内在价值,重点展示展品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二)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

(三)展具设计

展具是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展品陈列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有可安置、维护、承托、吊挂、张贴等陈列品所必备的形式功能,同时构成展示空间的形象创造独特视觉形式的最直接的界面实体。从展品陈列的三项基本原则"观众至上、突出展品特性、适合的主题"出发,在满足展品展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理念.所以,在展具设计中设计师要将展具设计与展品本身以及展品背后的文化相融合,充分表达设计主题,使不同类型展品都能得到独特的、充满趣味性的展示,这也是提升展示内容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四)展示方式

到了21世纪,博物馆的活动与关切点随着社会环境变迁而调整。如何充分发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成了全世界博物馆学界的研究重点。博物馆概念再次变革,其不再是保存藏品的空间,而是为参观提供全方位感知的合作者。与许多“我展、你看”的单向展示方法相比,互动式的展览可丰富观赏的内容,延长观众逗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强调了展示者与观者的交流,更易吸引观众的兴趣.

三、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展示设计改造的启示

中国电影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改造内容以电影文化为主线,结合目前电影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陈列形式上开拓创新,力求在展览中将学术性与观赏性、趣味性紧密结合,以达到雅俗共赏、深入人心的展览目标。

(一)展览定位注重现实针对性,展示内容具有创新性

通过调查得知中国电影博物馆受众,遍布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少年为主,改造时针对这一点提出"电影探梦"的主题,以轻松欢快氛围吸引青少年同时,丰富的展示内容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二)采用动态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博物馆疲劳”是近年来常提到的,在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后发现,“博物馆疲劳”现象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在改造设计中改变原来展示空间形态,缩短部分展线,设计主负两条参观流线.这样的流线设计,让参观者有多种选择,不同参观路线体验不同参观感受。

(三)新颖立面版式设计,提升观赏性

现有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部分立面版式设计形式单一,“图片+文字”的重复出现也是让参观者易产生“博物馆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一缺陷在改造中,立面设计围绕主题“电影探梦”提取每个展厅不同关键词,行成个性鲜明的独特设计。

(四)以最人性化的展具展示内容,使展具更好的服务于人

在展具设计方面重点放在人性化上,在常规展具基础上添加一些辅助设施,如放大镜,触摸屏等。

趣味展示方式使观者改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内容突破以“展”为主传统观念,提出以“思”为主的设计理念。以“电影是什么?”为首要问题,引发观者思考,带着问题参观展览,让其在展馆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当时在每个展厅又有系列小问题,作为参观引导,让参观者在展馆内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看到的内容,更多的是展馆过程中自己所思所想。

第9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16-0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博物馆约有7000多个,并且每年有100个左右的博物馆建成并且对外开放。但从客观上讲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并且我国的博物馆70%为历史类借综合类博物馆,然而具有特色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数量非常少。

位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址上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向参观者展现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的背后故事生动鲜活的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上海电影博物馆总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座将展示与活动、参观与体验融为,涵盖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的行业博物馆。对向大家展示上海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主题,突出体现

行业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就是具有专业独特性,而这个“行业”就是博物馆的主题。尊重事实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石,而展示不是单单去介绍文物的固有价值,而是将这些文物放到行业发展的整个大背景下,展示行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探索这个行业的丰富文化内涵,来诠释这个行业所走过的历史路程。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它的主题就是上海电影,展陈设计就需要围绕电影来展开,包括三千多件有关电影的历史文物展品来呈现电影行业发展的历史,展陈百名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电影人物,同时通过时事现场工作室来向观众展示电影的制作过程,这也是电影这个行业独特的地方。

二、光影空间氛围的塑造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氛围,所以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材料、表现手段就需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内容。只有在恰当的氛围中,观众才能在大量的史实背景下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去与文物对话,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

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胡晓云谈到设计理念“上海电影博物馆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一百年,我们从它的内容来看有人物、实物、照片及有关文字。展示是视觉艺术,采用电影语言;光与影、黑与白电影元素来展示,反映上海电影一百年,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设计上要有内容的反映。”。

黑白光影所塑造的整体氛围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世界,上海电影博物馆不只是干巴巴的去展示实质性的文物,百名代表性电影明星的照片,利用黑白光影的形式呈现,观众在这个大的空间氛围中似乎真的置身于电影的世界中。

三、行业个性特点的体现

行业博物馆可以发挥行业优势,把传统与现实结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科普与传媒结合。与传统的博物馆的“厚古薄今”相比,行业博物馆更加注重“古今并举”,不仅仅关注历史的展示,宣传,文化教育,同时向观众展示本行业的当下发展现状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上海电影的历史发展,从一代代的演员到科技设备的变更,向观众展示了上海电影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让观众看到了电影行业中的现代技术,充分展示了行业的特点。

四、创新互动体验

传统博物馆往往都只是展示一些具有历史的文物,参观者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整个受教育的过程比较乏味,同时也缺少氛围,参观者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上海电影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来真切的感受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历史脉络和最新发展。大幅的互动屏,多样的互动装置,拟音工作室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体验,比起单纯的走走看看,上海电影博物馆更增添趣味性。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教育,而是主动的去学习体验。博物馆调动起参观者的多个感官,带给参观者不同的体验。

五、结语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一个典型的行业博物馆,运用了现代的展陈设计理念,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数媒手段,营造了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电影空间,创造了一个具有震撼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行业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特征的行业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禹.现代专题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