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第1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课程整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数学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自其兴起,直至推广,正在影响着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逐渐地渗透到教育领域中。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理念的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首先,表述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这个问题的背景、课程整合等相关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指出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其中理论基础包括各种学习理论、方法论基础;最后,建立问题导向的探究型教学模式,并且提出了基于hp图形计算器平台的问题导向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希望对整合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司题导向的探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希望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21 世纪的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新型技术,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恰当、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和实践人员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以何种方式进行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为了给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经验性的教学建议,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七年级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2、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育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学科课程教学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领域,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中学教与学的成败,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了解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以及中学数学概念的特点及国内最近主要的概念教学模式。归纳概述出十条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①重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过程;②重视课堂的引入,强调实际生活背景,注重创设情境;③强调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强调练习的多样性如旁敲法、反面法、开放题法、变式法、逐层推进法等,让学生体验概念的螺旋式上升。④强调情感的投入;⑤强调抽象转化为具体,注重直观材料的使用;⑥注重关键词的区分、引导、重点理解;⑦注重概念间的类比、联系、注意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⑧强调正确应用概念的符号;⑨强调数学史对概念的理解;⑩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从而找到整合的切入点,然后用实例及适当的理论论证信息技术可以与中学概念教学有效融合,继而得到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策略。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十条有效策略。

本文分别以笔者的两次实验和个案分析来验证整合策略的效果,用问卷、访谈来调查整合对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然后得出整合的结论:1.信息技术和概念教学可以有效的整合,整合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得概念教学如虎添翼;还要注意加上以下策略:在整合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训练及加强课后的作业批改和面批。2.整合可以增强学生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信念;3.整合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兴趣、改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整合可以加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保持;但对提高学生应用概念的运算能力不明确;由两次实验的效果可知: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展现多种形式表征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5.整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6.整合可以加快学生应用概念解题的思维节奏,特别是含有运动变化的概念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更快地构图;7.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8.整合对好班基本看不出差异,说明基本没有显示整合的优势,但是对普通班或差班就看出有显著差异,说明信息技术整合于概念教学更适合在普通班中进行。

从教育发展要适应未来着眼,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学生生理的、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整体成长的有关生长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研究运作形式:

1、以课堂为主渠道,多方式开展实验活动。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同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其内容基本上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同时学生可以进行留言,实现了交互性和自我评价功能。

2、加强课题资料的积累,注重课题成果的物化。

坚持写实验随笔,教育叙事等随时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认真整理好研讨课教案及评价,指导学生完成上百件电子作品、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

我的课堂宗旨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根据网络教室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说话,大胆操作,绽放出自主、自在、自信、自然、自由地学习表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教学流程模式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即“四环节”教学法:

以《5.4 平移》一节课为例简述如下:

通过上面几个步骤,让学生可以学习知识、交流合作、探索规律、锻炼思维。同时,基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拓展内容,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较快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上模式还存在一定缺陷,同时也坚信,模式总是跟不上节拍的的,理念才是永恒的,所以,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我将逐步改进和完善以期做到更好。

希望能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信息技术理念为指导,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以信息技术资源为工具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年3月第一版

[2] 《吉林教育》.对有效合作学习的探讨,2011年19期

[3] 《关于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龙安区教体局,2007年

[4] 《关于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若干意见》龙安区教体局,2009年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86~190.

[6] 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

第2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当前教育研究的困境和发展趋势

范式的隔阂所引发的研究话语方式的不同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是当前教育研究面临的最大困境。而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却正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来填补这个巨大的鸿沟,甚至涌现出新的研究范式。

(一)当前教育研究范式的隔阂

范式(paradigm),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并首次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科学发展的模式。范式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研究的群体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实践方式。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当某一派别的教育研究群体在长期的研究活动中以某一信念体系为导向,以规定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为行为方式,就形成了某一教育研究范式。胡森指出教育研究有两个主要范式:“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用数字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1]这两种范式概括起来,就是量化研究范式和质化研究范式。由于价值观、方法论、操作程序乃至研究结果的迥异而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的两种范式,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但彼此都不能说服对方。教育研究也在这两种范式之间游离,呈现库恩所说的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也造成了范式之间的隔阂。

(二)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量化研究属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质化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对立面,其历史就要比对方悠久得多。当量化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精细化发展的时候,质化研究也紧紧地抓住对方的“去人性化”不断地对其进行批判,而量化研究也不甘示弱,认为对方的研究由于“科学化缺失”而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两大研究范式在本质上其实是相通的,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在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质化研究擅长于思辨和价值观的引导,却缺乏大范围的实证研究的支撑,量化研究虽然擅长于以形式语言和数学语言揭示教育的关系,却在目前科学技术还不够智能化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机械的、与早期的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实验并没有两样的研究,因而也饱受诟病。

因此,当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飞速发展达到比较全面地解放人和生产力的时候,量化研究必将由于人机交互的深度延伸而赋有更多的人文主义色彩,而质化研究也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让其理念找到实践的落脚点,两大范式必将在对立中走向融合。这样,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力介入教育研究之中,有效填补了量化研究范式与质化研究范式之间的鸿沟,使得两者在研究理念和操作程序上有了很大的契合性,并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研究范式,即信息化教育研究范式。

二、“信息化教育研究”的解读

信息化教育研究范式,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两种范式之外的新的研究范式,因此有必要对其概念进行追本溯源地详细解读。“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概念,是由“信息化”和“教育研究”两个概念复合而成,必然承继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特征。

首先,“‘信息’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直接物质存在形式,信息是在表征、表现、外化、显示事物及其特征的意义上构成自身的存在价值的。”[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也随之而来,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在类似“工业化”的概念上首先使用了“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词,意指有目的地推进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所谓‘信息化’是指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3]从“信息”和“信息化”的概念可以看出,某一领域的信息化,不仅将信息看成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系统构成要素,而且强调了系统的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

其次,“教育”是指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研究”则是对这一培养人的活动的研究。这应该是目前被引用最广泛但也最为含糊的定义。实际上,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和政治是世界上最难的两门艺术。教育研究作为一种事理性研究,是一种复杂的研究活动,是以人类自己创造和从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是同时包含了工具理性的量化研究和充满人文色彩的质化研究过程。它既要说明是什么,又要解释为什么,还要讲怎么做,包含着价值、现状和行为三大方面,涉及目的、评价和方法三大内容。

明确了“信息化”和“教育研究”的含义,笔者尝试对“信息化教育研究”进行定义,并作出相应的解读:所谓信息化教育研究,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将具有工具理性的量化研究和充满人文色彩的质化研究相融合,同时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以促进人和教育更好地发展的动态的、复杂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采用的是“属+种差”的定义方法,“教育研究”作为属概念,将“信息化教育研究”统摄于自身之下,表明前者是后者的上位概念,明确了“信息化教育研究”是“信息化的教育研究”,而非范围较为狭窄的、专业指向较强的(一般指教育技术学领域)“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具有工具理性的量化研究和充满人文色彩的质化研究相融合、同时深层次整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为种差,表明信息化教育研究与其他范式的教育研究之根本区别。

第3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探究性学习 策略

探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究自然规律,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历史。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探究能力的人才。对于现代教育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需要的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然而在长期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老师总是习惯将现成的知识当做真理告知学生,并强行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乃至知识中所蕴涵的探究过程,这些都在“告诉”式教育中遭到忽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非常必要。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拓展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呢?新课程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表现功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直观地演示概念,学生对数学概念达到充分的理解。它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概念。通常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讨论与对话教学法、观察发现教学法、网络自学引导探索法等多种方法贯穿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探究性学习更加彻底深入。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掐头去尾烧中段”,略去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抑制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概念教学应恢复数学“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的本来面目,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造和谐、愉悦的环境,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功能,增强教学的效果。

在“导数的概念”这节课中,以往教师直接通过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引入导数的概念,实在很抽象。然而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高台跳水比赛中的片段,根据公式,h(t)=-4.9t2+6.5t+10让学生计算t从2秒到2.01秒、2.001秒、2.0001秒、2.00001秒……各段内平均速度。这样的引入,利用了认知的迁移规律,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去感受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新概念的构建。

学生在计算出[2,2.01]的平均速度后,老师利用Excel“拉”出数据尽可能多展示些数据,让学生观察出h/t得变化趋势,再引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分析、抽象、概括出导数的定义,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引入形象化、生动化。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视过程、重视探究的新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例,产生疑问,动手实验,体验感悟,归纳概念,体会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主动性。

2.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某个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任务,并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印象深刻,举一反三。

在抛物线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的本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在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的同时,我认为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探究的课题,分析课题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制作,把知识在不同的层次上呈视给学生,弹性化的课程内容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探究学习并不是学生个体的孤立学习。

要真正推动这个探究过程,单靠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够的,那些认为探究活动开始,教师必须退居后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依据所选课题运用几何画板,Authorware,PowerPoint,Excel,Equation Graper,Matlab等将课堂组织好就万事大吉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对话还是“人与人的对话”,并不是“人与机的对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

3.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压力,不断充实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如何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在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摈弃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缺点,教师应采用探究性的眼光去看待教学,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切合实际地将数学探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数学探究学习在新课程的春风下展现其勃勃的生命力,让信息技术真正地体现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0).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第4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营造最佳教学情境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有待于教育教学界同仁不断深入探索。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提高素质教育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得。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命题和公式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亟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其次是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不仅仅在于能简单地将数学概念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需要在本质上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为能对具体数学对象进行识别和概念推到归类.奥苏倍尔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新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教师要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对数学概念的反复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类比、抽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改变传统文化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尊崇权威,对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不敢随意改变,更谈不上有自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必将扼杀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过于严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门重要学科,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教学的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与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还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状态要对很多事物进行归纳、探究、验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甚至有学生之间的解题比赛。这些操作、思考与交流中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可较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教师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本来是好事,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上课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跟随老师上课的逻辑思维能力,数课件太花梢,反而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不漏任何痕迹,更不用严加管理学生,课程导入时必须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内容主要是与数学有关的话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时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们不仅仅会从书本去获取知识,在课外书籍、报刊和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多种途径中都可以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去思考,操作与相互探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数学思维与操作学习数学,成为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的关键。

第5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 整合教学 人教版

引言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公式推演以及物理实验讲解往往比较枯燥,极易让初中生兴趣缺乏,且学习吃力。所以,探究人教版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概念

信息技术指代的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技术。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各种信息和媒体技术的储存、展现以及编辑。而教育教学活动中,让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或者教学手段进行关联,并积极避免学科意识中的矛盾出现,这便是整合教学。故而,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教学理念进行的教学行为。进而确保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相关教学要素和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和协调,最终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途径

(一)网络技术支撑教学资料

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中涵盖的教学资料愈发丰富,借助网络技术支撑教学资料,并

培养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是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重要途径。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了太多的问题解决情景,也提供了更多课堂内外的更多物理知识。这样,网络技术就能让学生在相关教学资料的搜索之后完成亟待解决的物理问题。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有关“电与磁”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磁场是什么”“磁场存在吗”“磁场存在的形式是什么”。学生一旦带有疑问,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中搜寻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而解决磁现象和磁场性质的概念教学。

(二)计算机技术提供整合平台

说到底,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基础便是计算机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运用计算机

相关软件、PPT等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新颖和方便的学习环境。进而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例如,在“电路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线路复杂、知识枯燥,学生往往很难明确分辨出电路的并联和串联状况,更不用说电路的正确连接。尤其是面对实物原件和电路图的偏差,学生更难正确处理。所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PPT、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或者技术就能将复杂交错的电路元件拆分,并清晰展现给学生。亦或者教师借助某些网络视频直接展现电路的连接过程。

(三)生动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初中

物理整合进行教学,很多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将会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也能在这一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例如,人教版关于“浮力”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明晰阿基米德原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说明浮力测量方法和浮力的概念。在引入教学概念和实验方法的时候教师便能通过计算机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片,进而结实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影响因素等。学生对于动画的关注度高,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激发。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努力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同时,尽量寻找物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契合点。这样,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非常有效的。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在帮助学生揭示抽象的数学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等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改变教学的旧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

信息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帮助理解 揭示问题 突破难点 验证发现 提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非常有效的。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在帮助学生揭示抽象的数学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等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改变教学的旧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尤为突出。信息教育技术数学教学帮助理解揭示问题突破难点验证发现提高能力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以及信息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使我们在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更为我们更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教学锦上添花,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被调动起来。从降低教学难度方面来说,化解教学难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记忆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在此就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教育技术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信息教育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数学概念的抽象是共所周知的,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不能靠数学教师干巴巴地讲,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增加数学教学的乐趣,让学生从快乐兴趣中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例如,我们在学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小猫和小狗,他们为了争夺一块骨头,可爱的小猫和小狗为了抢先吃到骨头,都是直线跑过去抢吃骨头,学生看到动画后,在浓厚的兴趣中很轻松的明白“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数学知识。又如,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播出“海上日出”的场景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情景,来体会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的各种关系。多媒体展现日出美丽的图画,学生从中直观的体会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二、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如果单单是靠学生苦思冥想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化解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使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正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时,我们利用信息教育技术课件演示水结冰与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认识正数和负数,从温度计刻度来感受正数和负数。或是运用多媒体演示潜艇下潜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的正负数理概念。又如,学习数学中《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展现蝴蝶与蜻蜓图案,让学生从蝴蝶与蜻蜓的对称图案中来感受什么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的概念。借此机会让学生在电脑中寻找轴对称图形,从而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揭示抽象的数学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思维中要经常用数形的结合来揭示数学问题。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可以使数学教学中的区间问题、集合问题、函数图像以及几何图形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利用区间问题来解决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利用集合问题来解决可能性问题;利用函数图像来解决函数的求值问题等等。特别是在轨迹、图形的移动与旋转、重叠等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中,使原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生动具体,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轻松学习,掌握牢固是大有裨益的。

四、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利用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模拟几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的基础,更有利于创建思维的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动态仿真的演示功能,通过动静结合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难点分解降低梯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集中到思维的过程中,再加上直观的演示,形象具体的模拟,降低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内容时,针对本节课中数形变化这一难点,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画图的功能,先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常规图象,再运用多媒体输入参数,让学生体验输入参数后图像的变化,然后,通过大屏幕来比较函数图象的不同变化。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参数的变化引起图象的改变这一动态的演示过程,学生很轻松的从图像的变化过程中来掌握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这样,我们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就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点。

五、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信息教育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以及图形处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了这个功能,会让你的数学的几何视觉图形变得逼真、形象、生动。例如,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知识点时,以往都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当然有的学生认认真真的画图后会认识到这一规律。但是很多同学由于画不准导致角平分线与中线和高线不能相交于一点。就是画图稍微准确的使角平分线与中线和高交于一点,但也不能体会角平分线与中线和高相交于一点的规律。要么将信将疑,要么出于无奈,总之,是不能用事实来验证这一知识点。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如用割补图形、平移拼图等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数学问题。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无论是鲜艳的色彩,还是动感十足的画面都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动画联想过程留下清晰过程而令人印象深刻。

六、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改变教学的旧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这不仅仅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学习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为学生课前合理安排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带来了可能,从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中下载有价值的数学知识都是全部免费的。通过运用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交流,对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在线学习成为现实。这种新型的学习、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既方便,又特别有效。总之,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邵俊燕 单位: 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晓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霞,陆晔.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新思考与策略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4).

第7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54-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第8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公式推演以及物理实验讲解往往比较枯燥,极易让初中生兴趣缺乏,且学习吃力。所以,探究人教版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概念

信息技术指代的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技术。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各种信息和媒体技术的储存、展现以及编辑。而教育教学活动中,让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或者教学手段进行关联,并积极避免学科意识中的矛盾出现,这便是整合教学。故而,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教学理念进行的教学行为。进而确保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相关教学要素和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和协调,最终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途径

(一)网络技术支撑教学资料

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中涵盖的教学资料愈发丰富,借助网络技术支撑教学资料,并

培养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是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重要途径。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了太多的问题解决情景,也提供了更多课堂内外的更多物理知识。这样,网络技术就能让学生在相关教学资料的搜索之后完成亟待解决的物理问题。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有关“电与磁”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磁场是什么”“磁场存在吗”“磁场存在的形式是什么”。学生一旦带有疑问,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中搜寻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而解决磁现象和磁场性质的概念教学。

(二)计算机技术提供整合平台

说到底,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基础便是计算机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运用计算机

相关软件、PPT等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新颖和方便的学习环境。进而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例如,在“电路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线路复杂、知识枯燥,学生往往很难明确分辨出电路的并联和串联状况,更不用说电路的正确连接。尤其是面对实物原件和电路图的偏差,学生更难正确处理。所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PPT、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或者技术就能将复杂交错的电路元件拆分,并清晰展现给学生。亦或者教师借助某些网络视频直接展现电路的连接过程。

(三)生动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初中

物理整合进行教学,很多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将会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也能在这一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例如,人教版关于“浮力”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明晰阿基米德原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说明浮力测量方法和浮力的概念。在引入教学概念和实验方法的时候教师便能通过计算机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片,进而结实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影响因素等。学生对于动画的关注度高,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激发。

第9篇: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验式学习 概念图

化学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主体已经由从教师转向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近年来,体验式学习以其特有的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开放性应运而生,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方法。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之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必须和其他认知工具和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在当前的学习要求下取得良好效果。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综合而系统的学习有着较好的效果。将概念图与体验式学习进行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体验式学习具有的情境性,让通过虚拟体验等手段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为可能。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述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卫·科尔博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成为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体验式学习圈如图1所示:

图1 体验式学习圈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做中学,引导学生积累积极正面的思想,使心智模式得到改善。体验式学习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境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和体验,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体验式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学习甚为有效。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使活动成为体验的载体,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的整合

化学知识错综复杂,分为宏观、微观、符号等不同方面,学生难以高效地学习。以概念图为学习工具可以使学习过程条理化、清晰化,可以让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但近年来由于概念图教学的枯燥化使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游戏教育的手段,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虚拟体验为学习化学知识的载体和工具,将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整合后,能够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体验收获知识的乐趣,也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能够将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相结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体验构建概念图的过程和教师讲授,进而让学生反思自省,归纳错误并形成新的概念图,然后通过化学体验式学习软件(如表1所示)辅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整合后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预习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命题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本节内容结构;在上课中,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学生体验制作概念图,在体验制作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将制作好的概念图通过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整合的软件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记忆与迁移,达到有效和高效的学习。

笔者研究的化学体验式概念图教学软件选择了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Flash软件作为体验式学习软件的开发平台。实现了化学体验式概念图教学软件的交互性、智能性、探究性的相关算法和可视化功能的设计规范。Flash内嵌的ActionScript语言所具备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型、严格数据类型指定、编译器警告和错误及异常检测的三个特点,为软件的交互性、智能性和探究性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中学化学体验式概念图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

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1章第二节的“物质的量”为例,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学化学体验式概念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某市某中学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进行了实践研究。

本章知识错综复杂且应用性强,只有主动参与体验、思考和实践并系统化地应用整理所学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学化学体验式概念图教学软件不但可以主动参与体验所学知识,更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的记忆。对学生而言,既可以体验和掌握知识,又可以进行检测与智能化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此软件进行引导学习,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体验式化学概念图,使学生体验通过软件的智能性反思自省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游戏地学习。其相关教学设计如表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与化学概念图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仅仅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能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跃,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且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和概念图的有机结合不是学习方法的简单的突破和更新,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系统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应用方法。从而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建立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概念,给学生提供强大的体验平台。更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体验的意识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对满足学生的现代学习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和概念图整合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初探,相信随着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将不断完善,满足当代学生学习化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芒.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湘,袁志芬.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

[3]余薇薇,蒋红霞,冉鸣.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概念图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