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息化工程范文

信息化工程全文(5篇)

信息化工程

第1篇:信息化工程范文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各建筑企业建筑的竞争逐渐加剧,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挑战.当前,大多数企业在数据的保持与处理方面,仍然采用局域网共享的手段,而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的应用功能不熟悉.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管理信息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由于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意识形态与我国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价格昂贵,不能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2对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的建议

2.1促进管理信息的均衡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关机构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需要,确保各地区的工程信息平衡发展,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还是在内陆相对落后的地区,要保证信息的数量、传播途径都能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2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电话、书信等通信的基础上,运行运行新的通信方式,如:邮件、专门的通讯软件等.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速度,让通讯更加方便快捷.建筑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不断地学习科学的管理信息知识,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管理的高科技信息化.

2.3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工程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操作过程中,建筑企业难以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工程管理现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计算,研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降低购买管理信息软件所使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化专业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节省管理运行成本,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和物理的浪费,并使用专业软件时不断的提高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3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3.1工程管理信息的作用

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对件整个工程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状况,总结归纳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减轻管理者负担,了解工程进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公共的、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工作交流,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进展与动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轻工作负担;第二,提高管理水平,预测工程风险.工程管理人员若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极大的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预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和控制措施;第三:有效地处理与存储数据.使用工程管理信息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工程中的信息采用结构化、系统化的形式加以处理和储存,以便在工程检测或验收时作为参考.

3.2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CAD技术的使用已基本普及,但在应用高科技工程管理日案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关外建筑企业存在着一定差距.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能简单的利用局域网络和低端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高科技软件管理的企业相对较少,这种现状反应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即对高科技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作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信息软件,并实际的工程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4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4.1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需要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要,了解工程管理过程中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的信息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对象,若有多个服务对象,则应该根据不同对象提出的目标综合可虑,最后明确总工作目标.

4.2寻找信息源

由于建筑工程工作量大、过程复杂,需要的工程信息涉及众多方面.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有:国家颁布的政策与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趋势、建筑管理当地的气候与天气、市场需求以及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内部信息有:企业自身的各种资源状况、工程决策状况、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动态信息等.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要了解信息来自何方,怎样获取信息.

4.3选择采用技术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采用许多相关技术,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输出技术、加工技术、信息网络连接技术等.其中,筛选技术主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建筑企业的资源分为信息资源和物资资源,由于物资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施工时需要节约使用,防止浪费,而信息资源带有冗余性,不加以筛选就会造成信息泛滥.因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的筛选,既要确保信息的数量,也要确保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具备强大信息处理功能.

4.4设计应用项目

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注的信息有所不同.例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甲方关心的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控制.而乙方关心的是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施工环境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信息系统应该设立不同应用项目,以供不同的对象使用.

5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1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

由于工程信息属于一次性活动,所以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需求构建系统,信息系统记录各个工程管理阶段、施工环节所产生的信息,在该工程竣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尽量不要使用长期固定的应用系统,采集不同工程的信息.

5.2加强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联系

由于一项工程会涉及许多建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需要加强各建筑企业与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在加强各企业各部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5.3兼容性强

信息系统只有具备强大的兼容性时,才能综合应用各项信息技术,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由于各企业的施工状况有所不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不同,信息系统的构造不同,标准与规格不同.由于信息系统属于异构网络,所以,建筑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时需要着重解决接口问题.

6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6.1建立工程管理数据库

可以将工程管理理解为数据信息在工程各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和互动的过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使用电话或者书信的方式传递数据信息,这种方式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若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积极的配合,信息传递效率就会变得缓慢,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为了提高信息互动或传递效率、提高信息互动质量,建筑企业需要避免管理的交叉重叠.工程信息系统主要以工作人员工作为主要内容,围绕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信息,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运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数据可,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6.2建立一体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建筑行业飞工作流程极为复杂,在立项招标时遵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政策或办法,整个招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招标信息也是企业作为成本预算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会涉及到计划进度、成本预算、定额成本、物资分配、安全管理等方面,在建立信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突破单方面的限制,将各个要素有效的连接起来,进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各部门的管控,逐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的优化管理结构.

6.3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

互联网是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基础.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分散并且相距较远,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相关的互联网软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立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网络平台的一体化管理,让建筑企业、承包商、业主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不断的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6.4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工程信息化的建立需要考虑各个合作方需求,创建能够远程监控,能够实施现场管理、能够与合作方有效地沟通协调、能够将向信息及时分享的多层次信息网络平台.建筑企业需要认识到,建筑工程实施工程中各项目施工都会发生变化,项目的变化必定牵动着厉害关系人,例如:当地政府、业主、设计院等.还会牵动到许多施工环节,例如:现场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才能科学的管控这些环节,协调与解决各个厉害管理人和各个工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信息化,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省施工成本.

7结束语

第2篇:信息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应用;提升

1引言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进了医院管理领域的各个层面,不仅很好的转变了医院的后勤管理模式,并且对其保障系统快速响应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可以这样说,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将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活力,因此,加强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的管理应用和提升非常的有必要。

2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分析

2.1相关概念分析

当前我国对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的定义是:将孤立和分散的信息汇总,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其形成封闭式的信息管理链,完成从事件发生、处理、反馈以及改正等过程的管理。具体需要在后勤部门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分析处理以及统计各个职能部门的资金应用情况、资产情况以及人员情况等信息[1]。而国外在医院后勤管理上则是比较侧重于供应链的管理,定义为: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向特定的人提供准确和定量的信息,使得他们更好地应用信息进行实施过程的控制,最终达成理想的组织目标。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主要就是应用信息化的方式,强调资源整合以及过程化的管理,为客户和管理者提供准确定量的形象,促使组织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2.2管理目的分析

信息化工程管理属于一种新型先进的管理手段,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使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有效实现。所谓的管理规范化主要就是说按照相关管理标准要求和法律法规来促使管理流程的SOP的实现,将某项工作的要求和操作流程详细的描述出来,严格的规范和指导日常工作,做到环节和流程的可控性。而决策科学化主要就是说,每一个管理决策都应该以数据为依据来进行。通过计算机管理能够促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有效实现。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达成理想的组织管理目标。

3医院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注重后勤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不断升级和完善医院后勤管理组织机构的同时,医院还得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可以严格的把控好人才引入这一关,尽可能的选取专业能力和素养强的人才进入后勤信息化管理队伍中。之后便可以结合人才自身的特点进行岗位的合理安排,确保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年龄以及学历结构的合理性[2]。除此之外,还得注重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使得所有的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岗位价值和自身价值,促使他们实现再创造,为高效的后勤信息化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2积极的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首先就是要求医院合理的进行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在认真分析医院医疗服务特点和后勤信息化管理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医院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的开发和引入符合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和服务规模的信息技术。在实现医院现有信息管理技术和新型信息管理技术有效结合的背景下,合理的建立相关的管理平台,例如日常运行档案管理平台等,除此之外,还得科学的创建完善的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并积极的进行升级和完善。

3.3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

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常规后勤档案管理、医院建设类后勤档案等等。在建立且不断完善后勤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就应该合理的应用这一平台,不断的进行各项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完善,例如建设期间的医院建筑工程规划图、房屋测绘结果、房屋竣工验收证明等信息管理[3]。在具备维修需要的时候,应该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种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更加稳定正常的运行。而对于常规类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来说,具体包括医院日常运行中的清洁消毒、食堂管理以及水电气的管理等,重点需要强化后勤管理环节的重复性以及基础性,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详尽而准确的运行管理数据和参数。总的来说,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为医院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其在医院正常运行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后勤物资信息化管理分析

就当前情况来看,医院后勤物资信息化工程管理平台的主要职能就是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日常流转物资的出入库、采购以及存储等环节,其主要就是通过对相关人员发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匹配合适的处理方案,并迅速的做出反应,最终促使医院后勤物资管理工作的节约化、标准化以及高效化的运转,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后勤物资信息管理平台还得加强重视物资调度人员、物资财务以及信息的统一管理。就物资入库环节来说,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地登记物资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得自动查询相关历史入库记录等信息,确保后续查询工作的简单化和物资详情的准确记录。就物资管理过程来说,系统应该结合物资重要程度安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统计管理,并随时进行在库物资情况的反馈。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提升医院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方面的投入,缩短数据处理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得注重专业技术特长方面人才的引进,这是医院后勤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还得积极的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注重创新意识的增强,促使医院后勤管理更好的实现低耗、优质以及高效的管理目标,最大程度上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程伟.提高医院后勤管理质量的新思路:信息化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3):71-72.

[2]刘艳.关于医院后勤物资配送服务流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探究[J].通讯世界,2016(9):251-252.

第3篇:信息化工程范文

程材料的验收和实物进行检查。在质量监督实践中,监督机构力量的配备和建设规模爆炸式增长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加上工程材料的品种和种类多、进场批次多、使用周期长,因此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材料的监督覆盖和成效不尽理想。工程材料质量是通过其各项技术指标得以反映的,不同的技术指标对工程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就当前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情况来看,监督机构很少对工程材料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深人研究,把工程材料质量作为独立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的更少。主要原因一是对现场工程材料基本信息不掌握,本地市场上工程材料有多少生产厂家、有多少种类、有多少供应单位、流通到那些施工现场、质量状况等诸多信息无法掌握。二是质量监督资源有限,即便有的监督机构已开展了对工程材料质量的现场监督,多停留在现场资料的核查上,且也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部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质量监督资源,掌握工程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信息状况,是工程材料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

2加强信息化建设,掌握工程材料市(现)场信息

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部分,目前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进行监督抽查是一种点状管理,且以抽查工程资料为主,收集的信息量少,难以对市(现)场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估,难以制定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督管理。随着《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工程材料,工程材料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笔者根据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本市在材料监管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成效,提出了材料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为此,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随即组织调研,开发了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登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1材料供应商登记与产品登记相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录入企业基本信息及产品信息建立内部数据库。一方面,在系统中进行企业登记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材料供应商登记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如企业登记时供应商需提供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材料生产单位颁发的地区销售授权书等信息,对未进行企业登记或不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供应商,其提供的工程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第89号令第二十八条要求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在系统中进行产品登记时审核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相关要求,如电线电缆、保护电器等产品需提供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证书、新型墙体材料、节能保温材料需提供由市级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下发的认定备案证书等,同时,材料供应商必须提供产品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2.2对工程材料购销合同实行登记管理

加强对建设工程材料合同的监督管理,是建立完善的建筑市场体系的重要保证。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建设)单位应与材料供应商及时签订购销合同,监理在系统中进行登记后方可进行工程材料进场登记。材料供应商可通过系统查询本单位的合同登记状况,保证合同的真实有效。如果工程材料供应商未进行企业登记或产品登记,系统中将无法显示材料供应商信息,无法进行合同登记,施工现场也无法对该供应商提供的工程材料进行进场登记。

2.3材料进场验收信息登记上报

工程材料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和难以修复及弥补的,因此,把好材料进场验收这道关卡尤为重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求对已经进行过合同登记的工程材料,每次材料进场报验时,监理单位需实时将该批次材料的名称数量、质保信息、委托检测信息等上报至系统中,并在检测报告出具后及时将复检报告的结果录入到系统内,并注明该批次材料的使用部位、使用时间等,如出现复检不合格的情况,还需将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情况及影像资料及时进行上传。进场验收的整套信息一旦形成,系统自动将其锁定,无法进行修改;材料供应商也可登陆到系统中,查看自己所供材料的质量状况。

3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登记系统成效

3.1强化工程材料源头管理,督促供应商健全质保体系

企业登记与产品登记的结合能够使材料供应商行为更加规范化,一是有效防止材料供应商超越企业经营范围或资质等级向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提供工程材料,牢牢抓住工程材料的源头;二是一旦相关的证书及型式检验报告过期,系统会自动屏蔽该企业的产品信息,施工现场不得使用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促使材料供应商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延续证书和按标准要求及时进行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建立健全质保体系,抓好自身所供材料的质量控制;三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材料供应商的分类统计,掌握本地市场工程材料的供应商名录、生产单位数量、工程材料种类等信息,了解本地当前的工程材料市场状况。

3.2规范建设各方合同行为,明确建设各方责任

工程材料合同登记管理的实行,能够防止工程材料买卖双方出现口头契约或先供货后签约的现象,明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与材料供应商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合同双方的自律性,有利于合同双方友好合作,照章办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便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管;合同登记完成后,买卖双方均可通过系统查询自己现有的合同状况,可有效防止一些企业或个人假冒其他材料供应商向施工现场供应假冒伪劣材料。规范工程材料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最终能起到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作用。随着工程材料合同管理的逐步完善,建筑市场必然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3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材料状况,合理分配监督资源

第4篇:信息化工程范文

1建立信息系统框架,规范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所建立的地学信息数据库主要是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来进行的建设,每个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个数据库在建立的过程中,都严格遵照相关的标准,由于数据库之间联系不强,使得数据库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这样就使得学科数据很容易出现交叉的情况,而要想使得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框架,针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规范化处理。针对地学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保障地学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在相应的范围之内,并根据所建立的数据对象来进行层次的划分,要想清楚的认识到数据对象层次间的关系,就需要针对数据信息的交叉问题以及共享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框架,针对数据对象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数据库可以分为两个等级,其一就是部级数据库,该数据库中涵盖了全国全部的水工环数据信息,其二就是地级市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包含省市以及地方全部的水工环数据信息,针对该数据库进行维护的时候,主要由地方政府来负责。

2结合数据的特点同时建立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

一般而言,水工环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水工环研究的对象与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数据交叉关系,就水工环专业研究的对象来看,水工环专业的表达对象也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就这点来进行分析,要想使得地学信息系统得以有效的建立,还具有一定的困难,而要想使得地学信息系统具备全国性的特质,则难度会更大,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立,就需要严格的依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点,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区分,构建专项的信息系统,合理划分出多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构建相应的区域地学信息系统,依据该系统来对该区域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由于区域的差别,区域中的地学信息系统也会存在差异,每个区域中的地学信息系统都是依据该区域的特点来进行构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每个地学信息系统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数据资料的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数据交叉以及矛盾问题的出现。

3掌握多维GIS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质学家在研究水工环时,都是利用二维地图的形式来表现三维的事物,这种传统的二维地图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水工环地质研究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地质学家需要以三维坐标的方式来研究地表以下的水文地质状况,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支持地学研究的开展,同时这种多维的空间关系也为确定或评价地下水资源、矿产品资源、石油资源和污染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三维GIS是近年来地学研究技术人员最关注的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GIS软件还只是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模拟并处理现实世界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只有少量的软件能进行真三维的分析和显示。另外,现在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无法处理诸如地下水文、矿山等真三维现象,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3D-GIS所面临的几何建模问题。大多数GIS在几何建立数据结构模型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再加上地学领域的三维地质实体多为不规则体,而不规则体又是所有三维地理实体中最难描述的,因此,建立怎样的几何模型来描述不规则的三维地质实体,是3D-GIS理论本身及其在地学应用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真正的3D-GIS软件还很少,现有的软件也只能完成显示和进行简单的分析。GIS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随着存储器容量的增加,CPU功能的增强,显示器的改进将有进一步的增强。各个国家都在强化数据标准,这将迫使GIS软件厂商支持这些国家标准,并开始增加空间数据描述信息的处理功能。随着3D-GIS的发展,将会出现4D-GIS。随着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GIS将由各自分开独立的系统走向兼容与集成,从二维走向三维、四维;从单机走向网络。

4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为奠定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

为了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就需要应用大批的基层地质工作人员,同时要配以相应的专业科研人员,只有保障了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对大力的对基层的领导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我国的基层地质单位大多数都会受到利益关系的左右,使得领导人员在工作中,无法有效的区分信息化工作与地质工作之间的关系,两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部门,这样就使得信息系统的建立出现了资金以及人员分配上的不合理,从而使得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出现了停滞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合理的构建相应的地学信息系统,对基层单位领导的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质工作与信息化工作之间的关系,能够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基层领导人员可以针对基层数据库进行合理的掌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第二,还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勘单位的现代信息设备都较为落后,工作人员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较低,为此,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第5篇:信息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信息化;集成应用

当代社会,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企业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给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助推剂。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需求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控制和集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即时共享,使企业能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实现了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到战略层的全面渗透,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挖掘隐含的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管理和运行模式的信息化。

(2)生产自动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软硬件设施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消除盲目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数据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等数据进行处理,挖掘隐藏其中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即时共享,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化管理。

(4)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企业信息化不只是简单地摒弃人工环境下的流程观念,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战略目标制定符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管理流程,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信息化。

2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2.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制造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1)信息化建设瓶颈多。部分制造企业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和理念上喜欢追赶潮流,采用高性能的设备,而不注重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经营模式相结合,对实实在在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缺乏实施指导。(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少。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企业对信息化的迫切认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只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缺乏对信息化后续的建设工作。(3)ERP应用增长速度快。多数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引入ERP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应用ERP软件的相关经验,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缩短ERP软件的实施周期,导致实施过程出现瓶颈。

2.2工业工程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能力,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其中包括人的信息化、工具的信息化和组织流程的信息化。此外,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一切的流程,如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的构建、组织结构的变革等也应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客观地分析企业现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策略。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的是对企业的物料、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生产系统进行改进及优化,其所具有的设计、评价、改进、创新等功能恰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MRPⅡ和ERP作为IE范畴的经典信息管理系统,通过IE的理论方法解决了企业资源平衡、生产能力优化等问题,实现了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制造类企业中,ERP对采购、制造等一系列体系进行整合,促进了生产线上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增强了企业生产的协调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利。(2)IE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和理想的软件运行环境(如人员的知识水平、设备的可靠性等),保证了产品生产周期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3)业务流程重组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BPR强调利用先进的工业工程和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改善企业质量和服务。(4)在现有工业工程的基础上,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

我国工业工程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论从研究还是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国内企业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尚需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业工程水平和信息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任务下,企业要快速提高竞争力,需要工业工程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是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应从长远考虑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首先,企业应该在传统工业工程思想的基础上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其核心思想,避免直接套用其理念,实现工业工程的“本土化”,制定符合我国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体系。其次,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性能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了工业工程的思想而孤立存在,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明确信息化建设方针,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

4结束语

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将工业工程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实现二者的集成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晓艳,朱玉杰.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分析[J].森林工程,2007,23(2):91-93.

[2]宋飞舟.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工程是关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