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信息与知识管理精选(九篇)

信息与知识管理

第1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摘要:主要阐述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涵义,进一步讨论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得出结论: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也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信息管理的内涵

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只不过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有针对性。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规模的活动。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它是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体、群体、国家参与的普遍性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马斯 (Masie)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UanLeI L・ULeary 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可见知识管理并不应被狭义地看待。它涉及了许多的相关研究领域。诸如它可以和学习、创新、教育、记忆、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科学、脑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联系在一起。它并不单纯是一种管理理论,而是涉及从技术到管理再到哲学的多个层面。因此,通过任何一个简单的框架或模型,也许能理解知识管理的基本涵义,但是却远远不能涵盖其全部意义,而且也无此必要。

二、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从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改进与发展,知识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但又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突破,必然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首先,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信息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它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搜集、检索、整理与传播,将知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使用的过程,它需要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其次,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不仅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对于减少信息的膨胀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结合起来,在系统化的空间中发现信息与环境的普遍联系,以有利于知识的发掘、传播和利用。

三、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一)在管理内容上

信息管理围绕着信息的收集、加工、检索和传播的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进行,管理对象主要是显性知识。而知识管理不仅仅涉及显性知识,而更主要的是隐性知识。这就使其管理对象扩展到了隐性知识的载体――人上面。

(二)在管理重心上

信息管理强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侧重于信息的加工、贮存与传播,它只是简单地对大容量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其信息的加工层次较浅、模式较机械,一般不具备信息有机合成和知识提取的功能。而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它以用户需求和行动决策为核心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让信息和知识的价值最大化体现,使组织内人力资源不断得到信息补给并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知识。

(三)在管理目标上

信息管理的管理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知识管理的管理目标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和知识重组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发挥出知识的资本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也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巴成贺.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 孟一奇.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8

第2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 企业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对企业内外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包括对外部市场信息、公共资源信息以及对企业内部信息如生产资源信息、产品开发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市场反馈信息等的搜集、处理和利用能力,所有外部信息只有在高效的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信息并经过正确处理后才能转变为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在经济环境法制化的推动下,企业外部信息的透明、公共属性特征将日益强化,因此从企业生存、发展、并不断推动业绩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和利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正确与高效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信息管理。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以资本为根基的企业首先要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大化,这一巨大的力量驱使企业必须最大限度的加快流动资金流转效率,流动资金流转效率是由企业内部知识资源、产品物质资源(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流转效率决定的。产品物质资源的有形、简单特征使企业在实际管控中较容易达到管理目标,而知识资源由于具有巨大的弹性导致对其进行有效管控难度较大,对知识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附着于知识资源的资金的流转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知识资源进行正确高效的管理,搭建科学高效的知识管理平台成为获取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绩效的要素。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都是有效运用资源追求企业绩效最大化。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有效满足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手段是通过资源的配置来实现其目标;知识管理是基于企业对知识创新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机制)。虽然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产生的背景、目标、管理内容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的作用基本一致。通过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调节和控制、优化决策和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同时通过对知识资源的系统化和有效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架构的搭建

1.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架构的常见形式。

(1)塔型架构,这是一种在大型企业中常见的传统资源管理架构。此类管理架构是依照企业的塔状组织结构搭建的,其优点在于产生在不同层级的信息在经过一般性筛选处理后逐级传递,可以减少重大决策判断失误,缺点是效率低下和容易产生信息失真。

(2)树型架构,这是一种适宜于中小型企业的资源管理架构,此类管理架构是依照企业的垂直组织结构搭建的,产生在不同层级的信息在经过一般性筛选处理后都直接传递给最高层级,其优点是高效,缺点是极易产生重大失误。

(3)扁平型架构,这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资源管理架构,它是依照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搭建的资源管理平台。这种平台的搭建是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团队成员为核心,企业要努力使每一个岗位的成员都能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搜集者、识别者、使用者和管理者。这种架构可以较大程度的简化资源传递处理的流程,因此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过程的失真、也极大的提高了资源流转效率和正确决策效率。

2.不同管理架构对管理资源的掌控分析。

(1)在塔型和树型管理架构中,信息采集末梢单元发达灵敏,信息采集量庞大,是一种快速的采集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管理者通常会陷入洪水般的信息流中而不能自拔,如果加上企业管理者试图做出更多的决策,限于管理者自身不可能成为企业中所有领域的行家里手,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模式下长期工作的各层级管理者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弱化,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信息失真将不可避免。因此要发挥好这两种管理方式的优越性,除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法如:ERP信息管理系统外,必须培养各层级相关人员对信息的正确搜集、识别、处理和管理能力。

(2)在扁平型管理架构中,由于管理扁平化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信息失真,要求从企业团队的每一个基层成员、最小单元的管理者向上追溯到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都必须具备与自身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知识、信息管理能力,这种架构一旦搭建完成,由于大部分日常信息都已经在相应的岗位上高效正确处理,汇集到主渠道里传递的信息数量将逐级减少、重要性逐级增强、透明性逐级改善,这将会使领导者尤其是最高决策者,能够从洪水般的信息流中脱身,致力于处理事关企业决策的重大信息,从而制定正确的政策、调整企业的航向,推动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需要强调的是,扁平化管理成功的基础是改革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培育能力具备的团队成员,尤其是各管理单元的管理人员,这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

3.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模式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企业从建立初期的粗放式管理、高速成长期的制度化管理到确立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培育出完善的企业文化的成熟期,企业的价值理念、产品属性、人文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很难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任何企业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都需要创造性,在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蕴藏着管理方式的创新。这种差异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接受这种差异化将为企业营造可孕育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活动的基本氛围。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管理模式,搭建符合自身需要的高效科学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二、企业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策略

1.搭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以确保知识、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知识、信息循环本身引起的企业运转是否良性取决于其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是否失真和各环节知识、信息处理者的主观作用,搭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知识和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处理者的责任感。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知识和信息管理的正确快捷。

2.通过树立企业理想引导组织成员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企业不可能仅依附于资本的增值本性保证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和持续生存。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把资本赋予必要的社会属性的企业才可以生存的更久。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有理想,其中心内涵是领导者必须有两种核心的责任感,其一是有责任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其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有意识的主动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即要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企业领导者还应努力把这种个人行为变成企业的行为,变成每个团队成员的行为,最终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能够在团队内部营造诚实、勤奋、轻松、开放的工作氛围,使每一个企业成员都成为高效正确的资源利用者和管理者,推动绩效不断提高。

3.建立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的搭建必须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知识与信息管理突出的特征表现在管理的刚性和柔性上,刚性是指知识和信息表达内容的证据、依据属性,柔性指的是知识和信息内容或隐含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弹性。在知识和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管理过程中有关环节的人员会将自己理性或非理性的判断、思想赋予流过的信息。团队成员中的差异性、个性化行为特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敏感度。但这种行为特征对保证知识、信息流程中的真实性却是有害的。因此必须规范人们在知识和信息处理中的行为,即在深刻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每个成员,确保企业运作的聚合性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

4.根据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合理设定管理指标。企业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其刚性和柔性特征并存。刚性特征如:科研人员开发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技术指标等具有刚性特征,其易于衡量、量化考核,因此在重视实际绩效的企业里,管理者很容易依据信息的刚性属性如客户要求而制定大量的刚性指标,依据刚性指标进行业绩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在信息搜集、输入、传递、处理、反馈和管理过程都是良性和透明时,是行之有效的。但实际上所有的信息搜集、输入、传递、处理、反馈、管理、及最终的处置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管理的柔性特征,如产品的性能指标往往是有限的,而产品性能是无限的,性能指标不能完全涵盖性能。当这种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可预知时,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考虑管理的柔性特征,这就涉及到人性方面。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却无法约束人的思想;考核可以使人完成既定有限的产品性能指标,却不能约束他开发出完美无缺的产品;因为人人都知道缺陷是永存的,追求完美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人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特征决定知识与信息管理乃至绩效管理的成败,管理者过于关注刚性特征如产品的性能指标,必然会引导具体工作者去努力实现既定的有限目标而忽略产品的真实性能,这也是很多企业绩效低下以及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产品的症结所在。就具体的管理项目来讲,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根据项目预研阶段获得的信息包括国内外该项目产品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来甄别项目的刚性和柔性特征中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不同的过程管理细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柔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刚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项目,对其进行量化考核非常困难。为实现更有价值的目标,管理者就必须随时关注过程信息,并逐步完善充实预期目标,及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以达到确保绩效增长的目的。

5.加强企业知识与信息库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建立一个广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与信息来源的机制,提供各种开放性的学习条件,建立能让丰富的信息和宝贵的知识不断更新的企业知识与信息库和顾问团队,使企业保持活力。因此,一是要有效组合知识与信息,使之成为系统的开放的资源;二是要继承和延展知识与信息的管理,使之不断演化和完善;三是要重视人的动态资源,让广大员工都成为知识与信息库的建设者;四是要做好知识与信息的选择、组织和管理,筛选并传播最相关和最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使企业能便捷、充分地获得知识分享和信息利用,推动企业创新,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绩效的结果。

三、结束语

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从企业生存、发展、并不断推动业绩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和利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正确与高效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而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搭建科学高效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对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和利用,培育能力具备的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推动企业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组织整体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第3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化监理知识结构

信息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一种约束机制。它采用“五控两管一协调”的控制模式,对业主、承建单位的项目行为实施监督,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信息资源为基础,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全面整合或再造组织业务流程的过程。知识管理是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管理控制过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政府等组织通过知识管理,从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中,挖掘、获取并确定各类知识资源,定位拥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个体,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承建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通过公司内雇员、部门、可能的跨国公司合作、与业主的沟通协调,传递、整合、有效利用本单位的知识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最优技术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共享和创造知识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组织内各种各类知识进行评估,挖掘、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评估,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应用。

整合或再造业务流程,是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1990年美国管理专家MichaelHammer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的变革,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持续改善。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信息(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利用,只有与知识管理结合,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它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在知识获取、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InformationResourceIntegrating,IRI)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信息资源系统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储存、处理的资源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DataElements)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ClassifyingandCoding)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User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或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Database)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LogicalDatabase)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BaseTable),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三)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工程监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控制目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rgenbau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学科。其深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信息化建设监理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控、二管、一协调”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控制是监理的核心,也是在监理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应向知识管理延伸和发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控制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知识管理,帮助企业从已存在的信息中挖掘、分析、整合有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提升质量管理的质量。信息化的特征是技术和服务,在知识管理中实现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

(二)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的内涵

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融合个人知识(经验、专业、技术等)积累和企业知识(记录、文档、文化等)积累,使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中,而具有质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监理过程中,促成业主与承建方、业主与监理方、业主与业主、承建方与监理方之间的知识转移。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经验等准备,监理的介入可以帮助业主与承建方沟通,了解承建方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公司实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帮助业主与已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供对承建方的评价、解决方案的评价、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项目阶段和完成的评价以及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评价等;提供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等相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多样性、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转移。

信息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工程中,通过实施零缺陷、戴明环、6σ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对质量、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作业流程,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实现信息和知识资产的积累和保存,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达成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四、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一)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

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由5部分构成:⑴监理目标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测试和运行维护;⑵监理范围,即监理职能×监理内容;⑶监理实施;⑷监理支撑;⑸系统评测。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由5个维度的知识空间组成:

1.监理范围。这个知识维度是由监理职能和监理内容构成的一个矩阵。监理范围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它知识元素都是以监理范围为中心,辐射信息系统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包含7项职能:决策与领导、规划与设计、组织与人事、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监督、投资、评测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

2.监理目标。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架构中监理目标是对应的。这个知识维度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协助用户在目标选择、制定中,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等。监理的目标就是支持和保证这个总目标成功实现。

(2)信息系统工程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监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知识产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3.监理实施。在这个知识维度中,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资金运用及相关条件等,并参照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划分监理实施各阶段。监理的实施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监理规划、过程控制、监理结束。但监理实施的阶段划分并不一定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有对应关系。

4.系统评测。这个知识维度强调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价、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评测是在监理范围的知识维度内调控。

5.监理方法论。在监理范围内,根据项目特点,为实现监理目标采用的知识原理、方法、设施、工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集合,是实施监理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一般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展开,但5个维度的知识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空间。

信息工程监理,是我国独特的项目管理约束机制。实施知识化监理,是项目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监理单位应注重信息化过程中,在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中展现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等,注重企业内部外部的知识积累和共享,用知识指导监理。实现监理过程的知识管理,极大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郎庆斌等.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M].人民出版社,2005.7.

第4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第5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知识管理 信息保障 分类号 G358

进入21世纪,国家的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素,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的相关问题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1 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的提出

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也称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历史源远流长。自从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从经济学研究角度提出和使用了“创新”概念之后,相继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创新理论的研究。英国学者弗里曼(C.Freeman)在研究日本的技术政策和经济绩效时,于1987年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此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迅速兴起,成为分析国家创新能力、制定创新政策、培育创新环境、评价创新绩效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该理论经过伦德威尔(Bengt-Ake Lundvall)、尼尔森(R.Nelson)、卡尔逊(B.Carlsson)、波特(Miehaal E.Porter)等专家的研究而不断丰富,直至成为影响国家或地方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体系。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国家创新体系项目”(NIS Project),对多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报告。1997年发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指出“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是重要的经济决定因素。”

简而言之,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技术创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增长理论、知识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重视知识在国家层面上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通过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和网络结构设计对知识生产和系统中要素作用机制的影响,进而决定国家整体的创新活动。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是由政府、企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在发展科学和技术中相互联系与交往而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被引入中国,政府与学术界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各种角度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思考。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并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针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学术研究逐渐活跃,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进行研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和大量的研究报告与论文。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信息资源的交换、配置、流动是该体系高效运转的一个决定因素。国家创新体系强调个人、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和信息流动是创新活动的关键,知识信息贯穿创新活动过程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活动过程也是知识信息思维与知识工作的过程。如果没有知识信息的流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将无法进行联系与交流,将无法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开放系统。知识信息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管理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

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信息保障系统的运作来支持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学者研究,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存在着知识信息流动不畅,信息保障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前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对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信息管理及服务理论进行研究,以指导创新实践。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本身还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均提出了知识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确立与国家创新体系相适应的知识管理与服务理论体系。既是学科自身创新的需要,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信息管理与保障问题研究现状

在国家创新理论产生后,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及信息保障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2.1 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服务

研究者们开始重视知识在国家层面上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并对知识信息与创新的关系及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分别在理论层面和经验层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管理应该包括知识管理,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与组织创新有关的知识管理问题,提出了确定创新企业知识差距的方法,并探讨了解决知识差距问题的途径。针对企业内创新活动,竞争情报活动等的信息管理与知识集成问题探讨较多,并注意到隐性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隐性知识如何获取、传播以及如何在创新环节中发挥作用。

从知识视角审视,国家创新体系实际上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宏观网络体系,其中知识创新贯穿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国家创新系统分成4个子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知识是实现创新的基础,知识的容量和分布、知识流动的规模与效率、知识收集与处理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效率。学者们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刘文雯和史占中从知识视角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论述了知识特性、行为主体的效率、知识链接及制度环境4个方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内知识的分享效率和配置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在国家创新体系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增加系统内的知识容量、加快系统内知识链接的流速、提高知识链接的广度和强度以及优化知识流动的制度环境等。

2.2 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沟通与知识流动

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多是从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等角度切入的,理论成果较少。代表成果是著名学者李正风和曾国屏提出的创新系统理论中知识流分析的两个视角。一种研究视角是根据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客观逻辑来刻画创新体系的边界,构建创新体系;另一个研究视角是从创新主体的特定目的和需求出发,来分析和评价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过程中的障碍与瓶颈,进而完善创新的主体结构,并通过完善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提高创新的整体绩效。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①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创新活动,目的是提高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而整体创新能力不仅依赖单个要素的创新能力,而且更依赖于它们相互间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制度、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应该采取政策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流动;②探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基本条件和方式,分析创新体系中知识流的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③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在干促进创新要素之间的知识流动,知识联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有效组织模式;④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障碍主要有知识障碍、组织障碍和系统障碍,针对地方政府和有关组织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对策;⑤知识流动导致创新的演进,而知识的流动过程就是信息沟通的过程,不同的信息沟通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知识流动效率,网状、互动性的信息沟通是创新体系高效率的保证。

2.3 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保障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者较早地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敏锐地关注着这一前瞻性课题。1998年彭斐章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研究与发展(R&D)中的信息保证”,系统研究丁科学研究与发展中的信息保障理论”;此后,相关课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辛春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系统研究了针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问题;2004年董小英教授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2006年,武汉大学胡昌平教授带领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信息服务体制与信息保障体系研究”研究团队成功中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项目对于解决我国创新发展的信息支撑与服务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学者们分别撰文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问题,主要成果有:①信息保障与国家创新体系或知识创新的关系研究,认为信息保障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具有整体性、融合性、中央性、保障性、资源性等特点,该系统有整体调控功能、系统交流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②构建支撑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构建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想,探讨了基本构成框架和保障要素;③由各类信息保障机构参与构建的地区与系统相结合、以地区为主的信息保障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信息保障模式。

2.4 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中介服务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和技术中介服务研究两个方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体系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绩效的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同用户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身也是知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改善研究与开发中介服务、加强创新体系研究、倡导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是大力推进中国创新体系发展和区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中介服务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相关学者研究了科技中介组织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分析了中介服务机构的绩效,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机制,提出中介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3 分析及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问题已有所重视,吸引了多学科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已经在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服务、信息沟通与知识流动、知识信息保障、技术中介服务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第6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多校区大学;信息获取;合作关系

跨入21世纪,技术对高等教育继续施加深远影响。大学生申请人学、注册课程、完成课业、查验分数、以及获取图书馆信息,统统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年来,佛罗里达地区就很重视讨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网络信息越来越大的需要。技术的迅猛发展,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注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使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成为佛罗里达地区发展最快的高等院校。本文从讨论与当地社区学院建立联盟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方法人手,调查了地方经济发展对知识与信息的斋要,全面论证了发展多校区学院合作模式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利益,并简短归纳了知识管理的原则、有序知识的价值及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多校区系统。总之,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综合性大学为很好地适应经济、教育服务领域的需要,如何协调合作联盟、技术、知识管理三方关系的综合艺术。

一 发展综合性大学多校区合作

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是一所拥有多个学院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学,在下列五个学院提供学位项目:人文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坐落在奥兰多市的佛罗里达中央大学虽然1963年才成立,但其宏伟目标是能在20 10年成为全美排名第五六、注册学生数达48000人的国际性综合大学。为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校方极力推进多校区合作的深度,以实现通过其中央校区、分校区及下属教学点向跨越11个地区的用户提供充足、方便的高质量服务。发展合作的利益与挑战随着合作的推进,佛大已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各种学位培训项目及向多种形式的学生在最方便的时间、从不同地点提供各种各样课程,来完成其宏伟目标。技术的进步,使得大学有可能向学生提供网上在线课程、计算机支持课程、各种电视广播课程,大大方便了学生学习。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社区学院己能招收2年制学位项目,并保证总校继续提供后两年培训课程。合作体系内各分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非教学人员能通过现代化的多校区合作体系获得教师课程培训,以缓解佛罗里达地区师资的短缺。合作实现了空间、技术及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大学与地方经济实体的合作,使得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需要学习新技术的公司员工能够获得各种学位课程。尽管好处多多,深层合作还是面临着种种挑战。建立合作尤其是在具有竟争关系的组织间建立既能自给自足又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需要时间与非常的努力。

二 知识管理(KM)原则

知识管理系统是能将识别、管理、分享包括数据、制度、政策、规章以及内部员工未公诸于世的各种专长、经验等有序信息资产一体化的过程。本文中知识管理是用来促进创新与知识转化,改善服务过程以提升学习的策略体系。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将原来关注信息获取转而注重有序知识环境的设计与建构,以增强学习共享。组织知识管理,不仅能建立复杂尖端的电子系统与技术,同时还能培育一种支持信息公开共享与再利用的社会事业性质的文化与渠道。下面的讨论着重在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知识管理资源及如何建构一种具社会机构性的全面的措施,以体现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性、文化性、技术性诸因素。

三 有序知识的价值

高等教育界无可争辩地认同使知识有序化的价值。且只有当我们能避免错误决策时,保存、保护、开发历史资源,战略计划文件、当今统计报告及评估报告才有意义。可以预见的学生注册人数增加、居民迁徙频繁等趋势让大学可以为当地社区人群发展职业计划、准备事业项目提供服务。佛大已承诺建立教育与经济行业的联系,以为佛罗里达中心地区的大学高等部门及研究生教育提供便利。

大学生从填报志愿到拿到文凭,始终是学校组织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他们无论在教室内还是校园外想在学术的海洋里邀游的时候,大学都能够通过提供高质量、有序化的网络资源给他们以帮助,以便他们能有效获取学术成果。奥兰多城外的社区里住着许多靠工作养家糊口的成人学生,他们为提升职业需要文凭。另外,非奥兰多城的学生需要与奥兰多城区学生共享同样的用户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根植于大学一贯的用户服务体系之中。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则能为远离校区的学生通过桌上的电脑从因特网上很方便地获取大学所提供的有关学术文化、技术情报等一切信息。当然,大学能承诺如此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有赖于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这种服务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四 信息获取、知识与学习型社会

当2l世纪的大学生要选择第二次受教育机会的时候他们会寻找网络。只要“咔嗒”敲几声键盘,利用雅虎搜索引擎,他们就会登陆到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网页上,做他们预期的“学生”了。通过“大学生注册办公室”,进人成教服务办公室,他们就会获取各种服务,最后得到所希望的学位。通过校网热线,申请学习的学生就可获取诸如财政资助、奖学金信息、健康状况表格,以及一份明晰的培训计划表格。这些项目都提供电话和网址。值得称道的是,校园网的设计者运用了大盆知识管理的技术手段和非常友好的界面在首页上提供用户学习、研究所斋要的各种学术信息、技术及文化。许多网页还提供教学人员的服片、个人资料,还可通过一些小贴士及指南,方便地链接到特定专业学习网页、主要专业方向的学位获取辅助网页、特定科研项目必备以及不同目的、面向不同读者群的系列学习计划及书目推荐。对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来讲,知识管理技术、大学及“学生学习辅助办公室”的各项学习计划已经为未来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共享大学信息资源、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的个人化环境。

只有那些学会利用“学生学习辅助办公室”提供的知识管理工具的学生,才可以说是为自己准备好了通向专业学习与科研的知识管理环境。学生人学后.他们必然需要专业学习知识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生可通过大学提供的在线课程搜索就可以获取所需专业的课程设计与讲授。在网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学专业,搜素不同的课程网页。另外,佛大的网页设计者已装配了一种网上学习产品,这种产品的设计允许众多的用户共享海量信息,并在一种交互式环境下利用自己的专长与不同的需要层次设计或限制自己的搜索。其中的课程搜索装盆还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网络状况(开或者是关)、学术水平以及不同的用户网址,提供内容不同的菜单。对于在特定地点搜索课程的学生,地址定义符也已被加值,因为网上搜索是有地址和文献格式限制的。网络帮助菜单对不熟悉的术语和搜索指令都有所界定。

对于没有经验的用户,校园网会通过电话或电子信箱提供安全可靠的检索途径。校园网指南列表会提供包括从各院系课程安排到虚拟校园信息众多内容的从A到Z依次排序的检索目录。并且,所有大学职工,尤其是网管中心、图书馆、院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技术与检索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以协助他们完成学业。最近.学校已停止印发纸版的课程表,而是在有入学注册的地区安装个人电脑,提供便利的网上电子信息及专家辅助系统环境。当然,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组织好设备、网络、数据、链接,还需要充分调动、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专长,不断地创造、开发一切机会以提供一个广博的知识环境与强大的学习性社区。

五 用户如何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

用户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限定身份检索。如果身份不被认证,用户也可以从网上的“查询受限信息向导”获取帮助。在它提供的任务选择菜单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都拥有与知识管理系统中同样的检索通道,以实现从注册到开发票、财务报账、查询班级花名册以及管理学位审计报告诸多功能。在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中,最大的共享空间是面向学生,他们可从中获取财政补助信息、学校的评分等级及一般通用课程的学习。

另外,一个显著并反应迅速的网络空间是关乎包括课程表传递、注册、各种到期通知信息等大学主要信息的当前信息板块。当然,由于受限信息系统的性质所限,它不可能具有像知识管理系统及一些开放站点那样友好的界面。但有知识管理系统友好原则的支持,用户还是有大量的机会通过FAQ文件、链接站点介绍、通过“帮助”直接提交问题,来查找答案、共享信息。对学生来讲,查询受限系统很重要,因为学校不再用邮寄所交费用发票和学生学分。

这样,受限信息系统查询为所有学生学业进步所必需。最近,一种基子网络的通向所需信息的定向方法在佛大已进人设计与建构阶段。一旦实现,学生们则可方便地获取电子服务,指导老师则能为他们提供易于进人大学信息环境的信息获取途径。

六 图书馆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检索通道。事实上,随着网上索引及全文数据库的出现,可以进入几乎世界上每一座图书馆或每一个站点,师生们常常被太多而不是太少的信息所困扰。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师生们需要的是网络期刊的全文文献,能下载就像在家里或办公室复印纸本文献一样。但往往许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最好的信息。什么是获得有用信息的合法渠道什么是版权所有信息以及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的商业网站如Google,Lycos,Yahoo检素,与查询仅限本校师生员工使用的学校拥有所用权的数据库有何不同。垃圾信息和有用信息一样到处都是,用户不仅要有能力识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还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技巧与能力,以辨别有参考价值期刊上的第一手资料与个人网页上偏激或不现实的只言片语的区别。

图书馆主页上的‘咨询图书馆员’‘网页,就提供大量的能检素上述信息的网址及链接途径。面向高级用户、新的研究人员.“咨询图书馆员”网页通过链接图书馆专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引文、文献主题检索以及图书、论文、数据库、在线期斑的查询途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保障了经信息专家测试过的一定范围信息资源的简洁、直观提供。图书馆员咨询热线非常方便,其即时对话方式能够满足用户对一般共性问题的最快速解答。可以说,“咨询图书馆员‘,网页能通过各种服务,利用各种明细指令为校内外的用户提供通向众多图书馆现实及虚拟文献资源的链接服务,包括网页的软件下载、身份认证信息获取、远程查询以及网上拨号查询服务。显然,“咨询图书馆员”网页为用户随时随地通向有序化知识信息环境打开了便之门。

为了更方便地使用户获得所有图书馆文献资源,佛大还在知识管理系统的格局下开辟了“获取服务”网页,提供大量的“在线学习”文献信息。该网站通过安装奔腾链接盘技术接通奔腾服务器,以确认合法的用户地址使用该网站信息。这种安装需要验证用户的合法学生或教职工身份,一旦安装完成,用户就可以直接登陆图书馆主页链接校园网。这时的“合法用户”则可以免费获取因特网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相对于一些商业信息服务,如“美国在线’、“微软网”对师生员工具有更大的方便性与诱惑力事实上,对于互联网商业网站的用户,也建议注册使用校园网的“咨询图书馆员”服务与“获取服务”,因为大多数学术文献及数据库商业网站是无法获取的。对于无论总校还是分校的学生。学校都会提供内线上网号码,免去长途通讯费用,一些学院还可直接通过高速专线链接奥兰多图书馆。

第7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博客

 

1 个人知识管理

美国Paul A.Dorsey教授曾提出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是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

田志刚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体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

我们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指个体以自身兴趣或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进行获取、存储、应用、共享和创新自身知识的管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情况,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此次调查问卷发放的地区包括宁夏、陕西、重庆、河南四省,共发出160份问卷,回收160份,有效问卷160份博客,问卷有效率100%。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表1

 

您了解知识管理吗:

人数

所占百分比

很熟悉,还使用过相关工具

25

15.6%

了解,但没有使用过相关工具

58

36.3%

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

60

37.5%

没有听过

第8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一、知识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的关系

(一)知识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新阶段。从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医院档案管理经历了以下个重要阶段:1.档案实体的管理。主要是注重档案实体资源的整理与保存,目的导向是提供档案信息利用。2.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注重开发利用档案的内容,重在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3.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档案信息的内容以及其支撑工具的管理。4.知识管理阶段。一些发达国家档案管理已经到了此阶段,但目前我国的医院档案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医院管理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对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及技术并没有很好掌握。所以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理念来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转变管理模式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把工作重点由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为对档案信息知识的识别、挖掘和重组,从而实现由医院档案管理向知识共享和知识的创新转变。(二)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观念创新。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信息的服务利用非常欠缺;而且医院档案管理特别强调对档案显性知识的保管工作,而不注重对档案隐性知识的信息挖掘和利用。与之不同的是知识管理更为注重对显性及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医院档案管理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并挖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把单纯的医院保管、存贮的档案信息进行充分转化、挖掘并利用,通过知识共享,把医院原始档案信息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医院档案信息价值,为医院管理各项活动所用。(三)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一种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动态管理。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强调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追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大结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要充分吸收知识管理的最新理念,利用知识组织和知识应用等知识管理的内容,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和服务价值。要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发现隐含在档案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实现知识挖掘和知识表示,使利用者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医院档案室既要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又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档案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这是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四)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受传统医院档案管理观念的影响,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保管单纯的“历史记录”,而忽略了其作为知识载体的重要价值。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医院档案管理者往往将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限定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码和保存上,而忽略了开发和利用,或者说开发和利用也仅仅是从表面上,而未实际深入挖掘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资源,这种管理模式严重限制着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后,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将会有极大改变,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式向深层信息挖掘利用进行转变,通过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及技术,实现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流程的创新。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不系统。二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档案安全意识淡薄,档案丢失、损坏风险普遍存在。三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欠缺。四是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诸多机构还未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五是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欠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教育和培训。六是医院档案资源价值未充分被开发利用,未实现其应用价值、发挥服务功能。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管理阶段,而更重要的是担负起档案信息知识交流与利用的任务,成为医院的知识金库。医院档案管理者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将大量无序档案信息整理编研,为医院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做好档案信息基础。同时应积极利用知识挖掘技术,提取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要素,通过知识挖掘、提取整合、分析归纳,将有用的档案知识要素通过系统平台的形式为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提供知识化服务。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我们参考借鉴有关研究理念探讨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一)服务组织体系。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服务的目标理念、制度流程以及组织设置这几个方面。1.服务目标理念。以人为本,以服务医院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服务观念,将其与知识管理理念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系统化,为医院用户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整体知识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2.服务制度流程。制定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及流程,从制度上对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同时严格设置并规范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各项业务流程,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档案信息的知识化管理流程进行把控,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知识化水平,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向知识化、系统化发展。3.服务组织设置。设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职能机构,成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委员会,对整个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同时从组织架构上健全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对各个服务层级进行组织管理,不仅利于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系统化,也利于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最终抛弃原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流程,形成“以档案数字化为核心、以管理系统化为中心、以服务网络化为基础”的新的服务流程。(二)服务支撑体系。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指支撑体系所需的软硬件技术平台、档案信息资源系统以及所需的人才资源队伍这几个方面。1.支撑体系的软硬件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软硬件设备设施,硬件设备设施如存储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等。硬件设备设施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硬件基础。软件则主要指的是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系统,包括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模块加工系统等等。软硬件设备设施是服务体系的筋骨,是支撑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2.支撑体系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血肉,是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资源系统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因此在建设支撑体系的资源系统时,要尤为注意几个方面:一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全性面。即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要全面、完整,确保帮助医院用户全面了解相关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二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准确性。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三要确保服务资源的连续性。要做好信息资源的动态化、连续化跟踪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可参考性。四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及时性。确保提供信息知识资源可用、可靠。3.支撑体系的人才资源队伍。人才是实现医院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也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灵魂。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能否构建成功,能否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人才队伍,这是由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要在医院档案与临床和科研工作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了解医院档案工作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影响,并分享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成果。同时要着力建设档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不断汲取并充实人才队伍;要从人才引进及人才开发两个途径,一是选拔优秀人才到档案服务队伍中去。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设合理高效的档案管理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长期可靠的人才保障。(三)服务输出体系。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虽有传统服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服务。它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二是服务内容向知识多样化发展。为医院用户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档案信息线索,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化单元信息。三是服务模式向个性化、主动化发展。医院档案服务机构要有针对性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有关服务。四是服务环境开放化、多渠道化。医院档案服务从传统的封闭转变成开放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医院档案信息交流与服务模式。1.服务方式。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以“主次相依、多层次结合”为服务理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服务方式:一是直接型档案信息服务,包括提供原始性的医院档案信息材料,以及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档案信息材料。二是特色型档案服务,如专题档案信息汇报等。三是延续型的档案服务,如某一专题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料。四是知识型档案服务,它是将医院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后提供的一种知识化档案信息服务。2.服务途径。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化服务途径主要是指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概括来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交流服务,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电子化通信手段等方式进行的即时交流。这种方式提供的服务是最直接的,不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提供的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得到保证。二是间接交流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更为完整和全面,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较高,但在及时性方面有一定弊端。

四、研究小结

第9篇:信息与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知识管理与信息分析的关系后得出,信息分析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知识管理在信息分析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进行探讨。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企业间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上,因此,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知识管理就是兴起于企业界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正越来越多地成功运用于各个领域。信息分析是科技信息机构为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有价值知识与信息的智能活动,能否在信息分析中实施知识管理?又如何能有效地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使信息分析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一致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知识管理与信息分析的关系

1.1关于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作为管理对象,对知识的生成创新、识别获取、分类整理、记录储存、传播交流、开发利用等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将捕获的知识与技能传播给需要的组织或个人,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1。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记录在某种载体上的知识,可编码,易于整理、存储、学习、传递和交流。它通常以出版物、数据库、技术文档等形式存在。隐性知识是指以潜在的非编码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行为上和概念里的难以表述或不愿表述的内隐知识,与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是个人思想、经验的一种体现。它表现为管理和组织的技巧,可操作的程序、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和教训等。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激活灵感和启发创新,是一种更有价值的知识。但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知识管理包含三方面的涵义: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换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创新。

1.2关于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将大量离散、无序、质量不一的信息进行搜集、选择、加工和组织,形成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科研活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信息转化为情报、知识和谋略,并应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和各种决策中,比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推演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或预测事物未来发展变化情况等。涉及的范围包括世界范围发展水平趋信息分析,向技术经济信息分析,市场信息分析,产品信息分析,管理信息分析,战略信息分析等。需要的信息分析人员也是从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而且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组织调查研究的能力、理解和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应用中外文的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因此信息分析是一项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的高增值的知识发现活动。

1.3知识管理和信息分析的关系

1.3.1从管理的目标看

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机构内外部各类知识资源和集体智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实现其战略目标;信息分析以提高组织市场决策能力,控制可预见风险,预测未来市场竞争趋势为目标。两者都以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作为活动的目标。

1.3.2从管理的对象看

知识管理以知识为核心,涉及与知识有关的技术、组织结构和其它各种资源。是对知识的收集、处理、传递、运用、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信息分析则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发掘、筛选、识别和分析,?肖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使信息增值。两者都是由知识或信息资源分析整合入手,以获取有用信息或知识并加以创新。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与共享。知识来源于人的思维,惟有人才能创造知识,知识也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它强调人脑潜能的释放,通过知识的充分交流和共享生产更多的知识,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实际上,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换为知识,并将知识和人联系起来的过程_4j。而从事信息分析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和知识水平,他们不仅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而且为企业、个人提供市场调查、项目咨询、企业诊断、竞争分析等服务,由此而长期积累的个人工作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所具有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掌握的技术技能和技术秘密等等隐性知识,正属于知识管理的对象。

1.3.3从使用的手段看

信息技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同的组织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过程中要借助不同的技术产品和工具。知识管理的技术基础主要有因特网/内联网、群件技术、数据仓库、文本挖掘与数据挖掘、文档管理技术、元数据以及智能agent技术等。

信息分析中的信息搜集、组织、传递等环节以及信息分析方法均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信息获取的广度,而且使无序的信息有序化,这对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保障有着积极作用。数据库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查询与搜索引擎等技术方法的应用,为信息分析人员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为研究结论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也使信息分析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专家系统、专门分析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等能支持分析人员对知识分析和运用。甚至有些优秀的决策支持系统还会促使每个信息分析人员去挖掘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性、科学性的信息分析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决策分析研究中,进行信息的综合创新,从而提高决策支持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就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分析研究方法中定量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多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占主要地位。

1.3.4从产生的效果看

知识管理要达到知识的分享和创新,即让组织成员们通过组织机构提供的传输信道和交流平台,共同分享、吸收组织知识资源,以此来提高组织整体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信息分析则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获得支持现代决策的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知识管理应用于信息分析,能使信息分析机构整体业务能力提高,使信息产品更具竞争力。

基于以上几方面可看出,信息分析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

2知识管理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组织方法,对组织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整理、组合和挖掘,通过学习和交流,在组织内部实现共享和应用,最终提高组织的创新和应变能力。信息分析研究中的知识管理过程就是为了满足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提供过程,目的是利用集体智慧提高信息分析服务的应变和创薪能力。那么,知识管理在信息分析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2.1使显性知识有序化

利用计算机系统将经过编码的显性知识如研究报告、咨询案例等有序地储存于数据库中,便于机构成员地利用。

2.2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共享

(1)利用知识发现与挖掘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蕴藏于海量显性信息中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但又是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便于知识的明晰、提取和重复利用。这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

(2)使个人的内隐知识转化为组织的外显知识。知识挖掘不仅促进分析人员之间的知识流转与共享过程,加强分析人员头脑中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分析人员借助知识共享增加自身知识,改变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而且促进个人知识不断融入机构的知识库,促进分析人员融入机构的知识管理过程。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利用电脑或电信网络搜集、整理和传递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实现人本身的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2.3加快信息分析研究进程

知识管理集成信息收集、组织、检索、挖掘和传递的各种技术,如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推送技术、人工智能等,能加速信息分析各研究环节的实现,使信息分析人员集中精力对信息进行深加工。

2.4促使信息分析研究向高知识化、高智能化发展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而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依赖于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利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分析研究机构除了为政府部门服务,还应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商品化,并且逐步拓展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和高新技术发展跟踪预警等领域。知识管理的介入,加快了它的发展步伐。

3知识管理在信息分析研究中的实现方式

3.1设立知识主管

信息分析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知识管理活动相适应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保证,所以要设立知识主管。知识主管(chiefknowledgeo~cer,简称cko)是指一个组织内部专门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职位。负责这个职位的人不仅要制定管理的目标、内容、流程和实施方案,建立知识管理愿景,营造知识管理环境,还要领导知识管理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要确保组织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就要使cko处于组织的决策层,并组成实施知识管理的机构,这样才能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文化氛围与环境,使分析人员之间的交流通畅。

3.2建立适应知识管理要求的技术环境

知识管理的实施,要求具备网络通讯、电子等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以适应其技术、方法的应用。只有将两者所依赖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知识资源快速流动和共享,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资源的相互转化。同时要积极研发应用智能化软件辅助系统,实现信息分析的技术手段、分析方法的系统化集成,以此提高信息分析能力,优化分析成果。

3.3建立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仓库

知识积累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但积累于个人头脑中的宝贵经验,如所掌握的大量对信息分析研究有用的资源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对市场独到的看法等等,会随着人才的流失而跟着流失,导致其他人没有机会得以借鉴和应用。建立知识仓库就可存储组织机构内部、外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信息分析人员工作中的知识创新提供良好氛围和便利条件,使组织和研究人员的知识得到创新和积累。

知识仓库是面向主题的、多种类型知识库的集成,可支持管理人员决策。而知识库作为存贮知识、传递知识、共享知识和培训的平台,需要分析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它的建设。每个参与者可根据他们需求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元素,同时,又可将他们拥有的资源和知识(包括经验、数据、技巧等)填充到知识库中,从而使之得到及时地更新和正常、有效地运行。

3.4建立开放式信息分析研究环境

利用信息网络,推动跨地域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分析研究机构拥有充分、准确的信息,是搞好信息分析研究工作的基础_7j。网络将信息分析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决策机构及广大用户联系起来,使各类信息快速相互传递,为信息分析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信息分析人员可通过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向其他信息分析研究机构的专家咨询难题,不同部门的信息分析研究人员还可通过网络进行合作研究,消除了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开放式信息分析研究环境使交流范围不仅局限于国内,各国之间的信息分析机构也可以进行横向联合、协作研究,以及时了解吸收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是改善和提高组织内部分析人员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

3.5建立健全信息机构管理机制

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充分而有效的知识共享,有效的知识交流为知识共享提供了通畅的途径。对显性知识管理,可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知识资源的交流、共享。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相对有一定难度。要使分析人员自觉、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和经验,必须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一种能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平台,减少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障碍,使组织成为有利于知识生成、交流、利用与创新的场所。这样,信息分析人员头脑中的智慧和经验就可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资源,其他人员在充分共享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转换为个人的智慧,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积累呈螺旋式上升、知识创新不断推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3.6建立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