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信息技术管理全文(5篇)

信息技术管理

第1篇: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网络中分散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便于资源的整体性共享,使零散的数据集中起来,产生协作效应,保证用户更加便捷、迅速地使用各种有效、有价值的资源。图书馆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书籍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当中,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1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满足人们的各种必要需求,必须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样才能随着时展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管理更具现代化特征。

1.1有利于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纸质图书向电子书的转换;二是电子格式图书的存储、传输和交换。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逐渐增加,信息的内容页更加丰富。数字图书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快速检索和查询资料的服务,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形式。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图书馆实现海量图书资源的存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具有庞大的信息存储能力,这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每座图书馆都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这些资料的年代、种类、形式千差万别,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处理,会非常复杂,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计算机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规范存储。

1.2解放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人力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是非常庞杂的,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负责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导致馆藏信息出现错误,影响图书的正常借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工作的人员投入。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检索和查询系统,并设置自动借阅和自动还书系统,读者可以自主借阅和还书,这大大提升了借阅和查询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物理。

1.3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极大提升。读者可以通过终端系统自主完成借书、还书的业务,以往的复杂手续全部被省略,使借阅、还书更加便捷。对于超期未还的图书,系统还会向读者的个人中心发送提醒消息,催促读者尽快还书,提升了馆藏图书的流通速度和使用率。

2应用信息技术关系系统进行图书管理的策略

2.1强化馆藏管理

管理人员不能过分的依赖信息系统,而是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辅助未完成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根据系统信息确认馆藏图书,查看可借阅的图书是否及时上架。还要及时整理书架,根据标记顺序排列图书,保证检索程序中显示的信息与图书所处的实际位置一致。此外,还应明确岗位责任,将图书馆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将不同区域的工作划分给具体的岗位人员,以此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工作原则办理读者的图书借阅手续,避免出现纰漏。

2.2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应熟练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管理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图书馆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举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请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优化系统功能

系统故障会导致借书、还书出现异常。因此,安装系统时应选择质量过关的软件和硬件,要通过正规途径采购设备,选择的性能好、运行快、存储空间大的计算机,还要选择专业的软件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检索、查阅资料、借书、还书等活动快速、高效的进行。图书馆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之后,读者就能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图书馆应用系统,通过小程序完成续借、查阅资料等操作,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2.4强化系统安全管理

图书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权限设置和安全密码来保证。就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而言,图书管理系统能设置用户类型,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只有具备权限的用户才能实现相应功能的操作,这样能有效预防系统被非法入侵。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密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图书馆安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时,会设置系统的登录密码,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登陆系统。

3结束语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使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使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泠毅.浅谈计算机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2]姜河.基于RFID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2010.

第2篇: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较为复杂,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处理的技术要求也比较多,而且施工管理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此外,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危险性也比较高。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也绝非易事,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工作,综合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那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该如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呢?下面笔者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实施监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其基本管理需要,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其能够在相关技术支撑下实施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建筑施工工序的稳定运行,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升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作用。

2建筑施工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管理的具体表现

1、信息化管理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被应用到了各项管理工作中,如企业采取OA管理系统,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状运行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有效的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而且在该系统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实时化的监督管理,及时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或者是突发性事件,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建筑施工工序的稳定安全运行,在后期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如知名地产企业万科集团就研发出了“匠心”管理平台,对该企业旗下的项目从进度、质量、变更、供材、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及相关工序的稳定运行。

2、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

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要想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管理工作中,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极为有必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整合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依托于互联网上,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做好专业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可以借助IBM技术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数据进行完善和处理,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建筑施工内部信息共享,在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整个建筑工程中可能会应用到的一些施工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在共享传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的信息数据,负责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借助网络化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管理平台还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部数据分析处理的目的,其将各个工序运行中的数据,集中汇总到了平台之上,这样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现状进行了解时,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策略

1、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来看,虽然该技术已经开始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但是其重要性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凸显,首先,许多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其在经营是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对于管理的重视程度有限,而且,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些都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需要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重要性。企业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会将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在整合过程中及时的处理好相关的施工管理工作。同时,在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不仅需要使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要使建筑企业里的每一名职员都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配合企业应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2、构建专业的信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强硬的技术做支持,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因此,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好专业的信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平台,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如部分施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如果在构建技术管理平台时,平台设计过于复杂,可能就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其次,不同建筑项目所应用到的施工技术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管理平台时,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施工需要。

3、需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问题而已比较多,其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一直以来企业比较注重的都是经济效益的获取,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也是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企业中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不理想。所以说,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技术管理人员的支持,企业需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使用相关工作的发展需要。

4、落实好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管理借助的是信息化传播网络,因此,在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的完美结合,就需要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注重对二者之间的传输要素构建,也就是说,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保障信息技术应用的网络化数据要素实现共享,其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整合之间的切入点及关联系,同时,在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纳入到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和作用。总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可谓是越来越广泛了,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在今天也并非是新鲜事,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要想应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也并非是易事,其需要不断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构建,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开展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运用[J].宋志刚,郑育辉,余江.建材与装饰.2018(09)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孙建.建材与装饰.2018(15)

第3篇: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一、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实际效率和管理质量,还可以极大提升图书的利用率。由于阅读图书对于课堂教育的延伸,现代人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图书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

(一)显著丰富了图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纸质资源的载体媒介形式,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以电子形式传递和交流,以往的图书信息都以纸质状态存在,不仅浪费大量的空间,而且为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搬运和照看困难,因此为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同时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的储备数量。图书管理在不断丰富纸质资源的同时,还加强对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减少了图书资源存放空间的投入,而且信息形式的存储空间极大,还能够实时共享和传播,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非常便捷。

(二)合理整合了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与日俱增,科技水平的不断升级优化,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产生更为严谨的规范和限制作用,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更加容易操作。但是数字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难以避免一些无用信息的出现。因此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冗杂、重复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同时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科学化、针对化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为图书管理的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

(三)有效提高了管理安全

图书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需要细心管理与保存,要避免图书资料受到破坏和污染,但是大量的图书资源叠放,存在偷盗、粘连、晕墨、倒塌等诸多危险,对图书管理的效果非常不好。而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出现,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图书资源的管理安全性,可以实时对图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校正,有效避免盗窃行为的发生,保证图书资源安全。而且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每本图书都有了专属的记录,缺少哪本图书可以及时确定,使得对图书的管理更加高效。如果在查找图书的时候人工检索,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浪费精力,难度非常的大,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就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用极短的时间确定图书位置。

二、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

网络信息是虚拟的存在,对于信息的承载能力较大,而且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管理毫无秩序可言,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将珍贵的图书和信息资源进行留存保护,对垃圾信息、重复信息进行过滤和删除,在整合信息资源前提下,管理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查询服务,通过信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这样可以满足各类读者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管理的时效性。

(二)完善管理设备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以往的图书管理将人作为了中心,而现代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图书管理进入了全自动化的阶段,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将图书管理转变为了自动化阶段,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图书管理方式的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的自动化、信息传递自动化等,将所有的图书信息录入、归档,借阅信息和手续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进行,要定期对图书管理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各项系统工作的正常,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信息技术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

(三)更新技术管理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发展和优化的基础所在,但是现阶段图书管理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再加上图书后期的维护环节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正常操作,提升了硬件设备的维修成本,因此图书管理的信息技术转变核心,就是要更新硬件设备,加强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避免因为设备损坏和老化影响图书管理的正常运行,阻碍图书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采取选取过程中,要结合图书管理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优势。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提升专业素养,规范操作流程,适应图书管理形式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管理系统操作的培训力度,确保员工图书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提升,进一步满足图书资源信息化的转变速度和质量。

三、结论

传统图书管理方式制约了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传统的图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图书管理的需求。因此想要让图书管理工作实现科学、规范和体系化管理,就要对图书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要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保障,要有效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手段,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图书管理质量,使图书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掌握更为先进的管理技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民.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82.

[2]田红伟.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48-149.

第4篇: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一、加强机房管理

1.机房环境的管理。

中等职校如何实现安全、有序、快捷、高效的教学,对机房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机房建设、改造和使用中要注意消除安全隐患,避免让学生踩踏裸露的电源线、网线,以免造成漏电或网络不通;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进行清洁;定期安排学生打扫机房卫生;严禁学生带零食进入机房。

2.电脑硬件的管理和维护。

电脑硬件要全面、完善、适用、稳定,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对机房进行管理和维护,首先要在硬件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确保硬件能正常进行工作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定期清理机箱内部灰尘,防止学生随意插拔鼠标、键盘、网线、电源线等各类接头。3.电脑软件的管理和维护。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这就需要中等职校信息技术教学系统的支持,有必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或选择更适合的软件来更换,实现学习和管理的简便、易行、优化、有效。而对于机房电脑软件的管理和维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硬盘合理分区、系统定时整理、教学软件定期检测、机房网络适时维护等。

二、多样化教学策略

1.直观演示法。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保证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教室、实物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教师采用演示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练结合。由于学生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屏幕,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但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语言要精练,富有感染力。(2)实践巩固。教师要一部分内容演示完以后,要及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使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3)培养能力。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步骤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上,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操作实践法。

(1)课堂练习。例如,建立文件或文件夹的练习,打开或保存文件的练习,这些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进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做法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2)上机实践。这是中等职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电脑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要事先布置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②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创造性练习。③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确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应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及时填写。④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教师示范操作。

3.任务驱动法。

中等职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操作性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中等职校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巧妙任务化,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中、形成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尽可能地精讲,把最基本的方法讲清楚,把操作步骤说明白即可。接下来就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三、资源整合协作策略

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学生的教师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在教学中可进行恰当的资源整合,策略各种因素,提高中等职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的形式,组内的成员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策略。协作学习的实施必须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在组内有着自己的职责,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还需要机房内软硬件设备更好的匹配,才能使师与生的教与学达到优化。

(1)优化组合。合理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进行。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把邻近的6~8个学生优化组合为一组,选取一名愿意帮助别人而且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担任组长。

(2)软硬件匹配。在进行中等职校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使用在教师机与学生机都安装的“多媒体电子教室”这个软件。“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功能很多,教师机既可以用“远程命令”控制学生机的重启、关机,也可以实现通过“学生演示”单独或多个学生过程辅导;当然也可以对各个小组使用“分组教学”。如果要对全体学生教学,则可以使用“广播教学”功能,把老师的操作演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实现以上功能时,被选中的学生机就被教师机控制起来,除非解除控制状态,学生机是不能在自己的电脑上执行任何操作的。因此,教师的教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也能及时进行实践,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异步达标,物化成果。

当学生完成任务时,就是展示他们成果的时候。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教师机中“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里的“学生演示”和“监控转播”来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物化成果”。

(1)同步课堂异步达标。任务开始时所有的学生或小组都是要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但学生之间有差异,各个小组也存在差异,在完成任务时就有先有后。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各个分层任务环节的心得体会,完善和掌握操作步骤,然后在其他小组推广应用。通过交流异步达标,使完成得好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其他的则通过这些学生的演示求得发展。

(2)关注差异,物化成果。当教师把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给所有学生欣赏时,不时有学生在评论,有的赞叹,有的说还不如我做的,有的还说原来是这样做……物化成果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第5篇: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措施

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对传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和施工方式进行改造和提升,可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得到提升,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率的提高,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针对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特点,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以利于信息化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从目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1)建筑行业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单机软件操作为主,没有形成实时的网络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2)当前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网络材料采购、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管理信息共享与查询等都没有完全实现;(3)整个施工管理工作依然以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为主,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没有形成统一的现场跟踪管理制度体系,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1.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当下的施工项目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的陈旧和落后直接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导致整个管理结构混论、管理模式单一,信息技术只是在某一个具体的环节得到了应用,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例如,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施工计划的编制方面,且编制深度不足,只是浅层的技术应用。由此可知,当前整个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1.3信息技术软件不够完善

由于当前建筑工程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的相关软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国外的软件又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工程管理情况,导致在使用、维护等方面都存着在一些困难,且价格昂贵,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大范围推广。所以,当前大部分的工程项目依然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或者是采取传统方法与信息技术共同使用的方法,这种信息软件不完善的问题直接限制了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1.4信息技术的普及范围不广

当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将信息化管理简单的理解为是上网搜集信息、发送邮件,对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实时监控以及统一调度等的认识明显不足。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存在企业之间的差异较大的问题,在具体的信息化过中不能够使用完全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化改造,增加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的难度。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门户

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门户是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项目管理信息门户,可以把项目建设从开始到完工的整个过程中项目参与人员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并为全体参与人员提供在线的搜索查询入口,为所有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协调的网络平台。利用构建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门户,通过Internet将Web业主、材料供应商、工程设计方、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方以及第三方的所有信息集中到一处,形成中央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不仅能够根据各个参与方的实际需要,将信息实时反馈给他们,同时,工程信息门户还可以通过项目信息、文档共享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在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横向进行的,各个参与方都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信息传递给任意一方,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各方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更高。

2.2加强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在进度管理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制约关系等因素显示出来,并通过进度管理软件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适应建筑工程多变的施工环境,当前该类型软件已经相对成熟;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使用质量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手动操作难以匹敌的精细控制,不但处理时间短,而且可靠性较高;在工艺管理方面,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包括深基坑的设计与计算、施工模板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结构件的吊装自动化控制和管线设备安装效果设计等都充分显现了加强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2.3以项目管理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置于核心点,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对项目信息的综合利用,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组织、进度设计、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资金管理等相关内容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补充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另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管理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信息应用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得工程项目各方能够便捷地进行信息共享,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波.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0)

[2]王志友.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

[3]唐欢欢.试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