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第1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感染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民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患者对住院期间潜在感染问题逐渐重视[1]。院内妇产科则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妇产科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强护理质量。现针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1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1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产科患者46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4岁。妇科患者770例,年龄均在19~41岁,平均年龄289.7岁。全部患者住院时,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以及心电图等临床指标都在正常值域内。办理住院手续前,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也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将呼吸道疾病、泌尿道等疾病排除。

1.2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有关规定,回顾研究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2]。同时,对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感染部位加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感染率,见表1。

2.2感染部位,见表2。

3 讨论

3.1手术因素处理措施 ①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手术前无菌消毒程序加以洗手,无菌消毒能够使患者感染的机率降低25%~50%;②医疗过程中,全部需要应用的机械一定要根据严格的消毒程序加以消毒。

3.2呼吸道感染处理措施 ①病房需定期开窗更换空气,保证空气质量新鲜,必须通风2~3次/d,且通风时间不低于15~30min/次,将室温调节至合理范围;②探视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以后才可以进入病房内,尽可能减少探视人员的数量;③严格按照医院的消毒程序执行,每天护理人员需对病房及手术室加以消毒,以防出现消毒死角。对不同区域给予不同的消毒措施;④患者住院过程中,每天必须更换经过消毒除菌的衣物;⑤密切监察病房内空气质量[3]。

3.3泌尿道感染措施 ①在妇产科中,存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时,预临产前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②在妇产科患者住院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多检查,如肛诊、阴道检查;③产妇一定要注意外阴清洁,每天按时清洗会阴;④对于产程时间较长,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必须给予合理的抗生素,以免感染的发生;⑤医护人员对需要手术的患者采取侵袭性操作时,应该探戈执行无菌操作;⑥患者手术治疗后,必须加强营养供给,注意卫生。

3.4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 ①产妇需保持卫生,注意外阴清洁,每天按时清洗会阴;②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分娩之前对孕妇进行彻底式消毒;③医护人员在执行手术时,需尽量降低出血、血肿的发生。严格按照解剖关系予以缝合,清除死腔;④加强产妇术后的护理工作,注意产妇术后的营养供给。

3.5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因为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抵抗能力、理解能力低下。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病情的全面了解,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心,以便减少感染的发生。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引起感染的因素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必须规范操作,尽可能避免或减产科临床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俞小萍.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47-948.

第2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1.1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士既要护理病人的疾病,又要兼顾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真正从身体、心理等方面对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

1.2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医疗工作的繁重和病人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的。加强护士人文素养培养,有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护士沟通能力,从而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2目前护理人文教育的误区

2.1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学习

各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少,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计不齐全[1]。首先是因为校方原因,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科目少,大部分是选修课,学时安排不足,人文课程教师缺乏,有的人文课程由于没有师资根本无法开设;其次是因为学生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认为护理就是纯粹的技能操作,因此,只满足于学好专业课,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培养。

2.2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

人文课程教师缺乏医学知识,只是单纯地传授人文知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人文知识,却没有人文精神。专业教师人文修养不够,无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专业课程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情感、态度、道德、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2.3人文教育的方法不够有说服力

许多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多学点文、史、哲、艺术,请几个专家作讲座。其实最有效的人文教育就是学校教师、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学校、实习医院的人文氛围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措施

3.1合理设置人文课程,改进考试方式

不能把所有人文课程都设为选修课,因为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此外,还要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人文课程考核不能只采用笔试形式,还要采用口试、面试、讨论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并且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增加人文知识的分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

通过讲座、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人文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引用与医学相关的例子,以增加人文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专业课程教师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达成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比如,学习妇产科护理学“正常分娩”章节后,许多学生会问:“分娩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孩子?”这时,笔者就会和学生一起分享著名作家张晓凤的文章《初雪》,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还从更深层面理解了生命的珍贵,母爱的伟大。

3.3加强学校、实习医院人文环境建设

第3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问题;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护理患者,而是服务的范围更为宽泛,从单纯的对患者身体的医疗服务,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服务,以及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的医疗服务。但是,当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转变。因此,对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活动相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的护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脱离了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导致学生无法将陈旧的护理知识,应用到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加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只有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在这短短一年的实践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不同科室的轮转,还要应对各种考试、考核,导致临床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造成很多护理学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

(2)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尚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模式也随之在逐渐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护理课程中,缺乏人文学科、人文课程的开设,在实际的护理教育中,缺失了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

(3)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要提高护理学生的水平,首先要确保护理教师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护理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他们之前有的是临床护师,有的是临床医生,有的是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有的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等等。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很多的青年教师成为了护理教师,但是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护理教师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护理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尤为缺乏。

(4)护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无法很好的给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护理教学的方式,也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多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缺乏护理情景的模拟,不利于学生实际临床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整体欠佳。

(5)学生自身的问题。当前,人们的攀比心理较为普遍,很多家长不管自身家庭条件如何,对孩子都是物质上绝对的富养,导致现在的护理学生,很多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追求物质享受,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吃苦精神,从未体会过人间疾苦。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欠缺,缺乏悲悯情怀,缺乏同理心,不能理解患者的想法、做法,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缺乏温情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构建。

2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医学院校要重视护理实践教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种护理实践设施。同时,加强与学校周边各大医院、医疗机构的合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稳定、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手把手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未来开展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要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首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考试考核中,也提高实践成绩的比重;其次,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能够突出护理特色的课程,例如护理职业修养,患者心理的教育;加强对人文课程的重视,增加人文、法律等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护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医学院校可与国内外的高校和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教师出国学习的机会,使学校的护理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职业素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医学院校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计算机、多媒体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可借鉴国外护理院校的护理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案例分析、PBL、情景模擬等,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得教学方式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授课时,要采取适当的讲授技巧,引导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提高授课效果。

第4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摘 要:在对公路桥梁进行养护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养护工作出现漏洞,将会对桥梁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项目的质量不达标。所以,为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以及确保项目的质量,需要对桥梁进行严密的养护,将传统重视建设、忽视养护的观念扭转,把养护工作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做好了对公路桥梁的养护,才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进而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

关键词:公路桥梁 管理养护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05-02

开展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可以保障其质量。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公路车流量与日俱增,这也就导致了公路桥梁的高负荷。然而,很多公路在进行桥梁设计和施工时的不足,导致很多桥梁的质量存在隐患,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于是导致公路桥梁的稳定性较差,为人们出行的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要加强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力度,从而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桥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我国交通事业更好的发展。

1 公路蛄汗芾硌护的意义

如果公路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做的不到位,将会对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大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力度,进而增加公路的安全性,推动我国道路事业更好的发展。但由于在公路桥梁维修人员的工作范围局限,同时,又有很大的工作量,导致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上存在很大障碍。在对公路桥梁进行维修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大型设备,这将会占据很大的空间位置。因此,在开始对桥梁进行养护之前需要对交通进行疏导。上述问题都是导致公路桥梁施工困难得因素,也更进一步说明了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必要性。

2 造成公路桥梁问题的因素

2.1 设计因素

公路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对桥梁的设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桥梁设计不科学合理,则会产生桥梁出现裂纹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稳定性。

2.2 技术因素

要想保障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质量,应要加强和优化桥梁设计工作,还要重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我国在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上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更要提升桥梁的养护水平和技术水平。

2.3 人为因素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车流量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公路桥梁的过高负荷。尤其是重型卡车的行驶会为桥梁带来更高的负荷,以至于给桥梁造成很大的破坏。除此之外,还要很多人为因素对桥梁产生影响,例如车辆因素和甲板磨损因素等。

2.4 自然因素

公路桥梁也会因为自然因素而受到破坏。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部分化学物质会严重的腐蚀桥梁,从而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气温是影响到公路桥梁质量的重要因素,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导致公路桥梁遭到很大程度的损坏。

3 公路桥梁管理养护的现状

3.1 管理不规范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公路建设项目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公路数量因此不断增加,而由于某些项目的施工质量差,给公路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加大了后期维护工作的困难。在进行桥梁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当地的经济情况作为基础,确定公路桥梁应采用何种设计水平,进而明确桥梁荷载承载力的大小。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设计的桥梁荷载承载力不足,一旦日后车流量增大,承载力超出了桥梁可接受范围,将会对公路桥梁造成极大危害。但是桥梁的分部区域大,维护人员数量难以满足所有桥梁的需要,因此,桥梁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很难全面落实,这就导致了桥梁使用寿命很短和质量存在问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3.2 养护技术不足

尽管我国普遍运用到了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系统,但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尚未达到桥梁发展高度,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对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对新型技术、设备的探索做到还不够好。尤其是在桥梁安全运行监测中,我国的桥梁质量尤其不足。

3.3 成本投入不足

无论是在桥梁养护,还是管理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局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在公路桥梁管理养护的必要性上还没有足够深入的认知,其人力、财力大部分都侧重于桥梁的建设而非养护。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成本投入较为薄弱。除此之外,还存在对桥梁的后期管理养护工作周期较短的问题,导致公路桥梁的管理养护成本进一步增加,且维修管理也存在更大的障碍。

4 加固方法分析

4.1 预应力法

预应力加固法的原理是在预应力理论的基础上,消除桥梁的重力荷载,从而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

4.2 增加构件截面法

由于公路桥梁的受力构件体积不大、荷载较小,所以可通过增加构件截面数量而提升桥梁强度。增加构件截面法虽然实用,且应用很广泛,但不足之处是施工难度大且工期长。

4.3 纤维复合材料法

纤维复合材料由纤维和基体结构组成,在公路桥梁管理养护中被普遍运用。纤维复合材料广泛使用到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纤维,其抗腐蚀能力、耐疲劳能力、高强度、低重量都非常显著,补强效果好,且施工便捷。

4.4 粘贴钢板法

粘贴钢板法指的是加固剪切力的拉伸区域,从而提升钢筋混凝土的性能,通常采用环氧树脂结构来实现,保障桥梁的稳定性,防止出现裂缝。在进行加固之前,要先修复加强区域内的裂缝或其他损坏。粘贴钢板可以有效提升公路桥梁的抗弯折能力。在粘贴钢板之前,还要修复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并从实际施工要求出发,对钢板和钢板混凝土进行加固,在完成后对加固之后的质量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其达到要求水平。

5 管理对策分析

5.1 增强人员管理

公路桥梁的养护人员是保障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的基础,所以要充分提升公路桥梁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养护工作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建设鼓励制度激发养护工作人员对工作积极性和激情,从而保障公路桥梁的养护质量。其中,鼓励的手段可以是提供补助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或住房补贴等。还可以通过颁发奖状或证书来鼓励养护人员,不仅满足其自我成就感,同时还激励了其他的维修人员。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团队建设,分别是明确目标和加强教育。其中,设立明确的目标,可以提升团队内部的凝聚力,让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工作。加强教育可以采用学习和培训方式,提升内部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以便于更好的将其运用于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

5.2 完善桥梁信息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系统、详尽的桥梁信息档案方式,将桥梁信息整合一起。在改造完公路桥梁之后,要详细记录数据资料。除此之外,行政部门还要对桥梁动态和静态数据进行收集,从而保障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质量。

5.3 利用更先进技术和设备

通过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可以及时发现普通检查中无法发现的潜在问题,进而可以进行及时修复工作,从而保障人们的交通出行安全。同r,还可以设立路面质量的评价体系,为路面养护储备更多、更详尽数据,并更为频繁的检测道路质量,对道路条件进行定期评估,进而积累更多的经验。

6 结语

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涉及因素广、工作困难,有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使公路桥梁管理维护工作更为规范、现代和信息化。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人们交通出行的安全,推动道路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申辉.浅析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15.

第5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大众旅游对湿地生态带来威胁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本地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景区等都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

2.森林老化生态功能下降

一方面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防火工作使大量成、过熟林保持完好并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过度放牧使林内幼苗难以生长,导致森林天然更新受阻的生态危机,加速了森林的老化。根据森林调查资料来看,本区森林资源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森林资源龄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

3.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不当的开发利用,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湿地植被遭到破坏。使多种水禽和依赖湿地生活的河狸、水獭等珍惜动物和鲟鳇鱼、细鳞鱼、哲罗鲑、北极茴等珍惜鱼类失去栖息地,河水泥沙含量大增,湿地物种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生物物种的安全。

4.法制体系不完善,没有湿地保护资金来源

在我国三大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过立法得到保护,唯独湿地无法可依。这是导致湿地问题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约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在具体操作中的困难。

二、规范化管理措施

1.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逐步建立适应部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理机构、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规划编制、区界勘定、资源管护、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等规范化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建设

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只有建设好保护区管理机构,才能有效的管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部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规定。自然保护区应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部级自然保护区应尽可能由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2)合理配置人员,强化专业培训

通过优化内部职能科室设置,细化职能和责任。主要强化对保护站、科研监测、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专业人员的配置。每个保护站配备专门人员,长期驻守;设置科研监测小组,专门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对保护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等背景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工作,设置职能科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3)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做好档案管理

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落实措施。主要包括岗位责任、人事聘用、财务、宣教、培训、巡护、监察执法、社区共管、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进一步做好保护区规划和边界划定

按照国家环保部核定的范围进一步做好边界勘定和功能区划工作。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限范围。绘制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水域使用现状图等图件,进一步明确保护区水域使用权。

(5)强化资源管护

保护区要继续完善资源管护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方案,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增强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以保护区辐射辖区乡镇、保护站、林场、村组和协管员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强化管护队伍。

(6)科研监测

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十分脆弱,要制定科研监测发展计划,加强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7)宣传教育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8)社区共管

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所在乡村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社区共管活动。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生态补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规范化设施体系建设措施

建立适应部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办公及后勤保障规范化设施体系。

(1)管护设施建设

保护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站,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和动物救护、病虫害检疫防治等设备。巡护和执法设备应能够满足巡护、执法和应急反应的需要。

(2)科研监测设施建设

科研中心建设。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合作建立部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包括实验室、科技资料室,并配备各种调查、试验、科研辅助设备,配备相应的野外调查设备及动物监控设备,满足保护区常规监测的需要。定位监测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定位监测站,以监测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的动态变化。

(3)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宣教中心建设。设置宣教场馆,宣教场馆可设置陈列展览室、多媒体放映室、图书资料室等,并配备宣教、通风、除湿、防火防盗等设施设备。网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站,使其成为保护区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第6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急诊科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护理实习生,入选标准:①初次参加急诊科护理实习;②具备急诊科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③实习开始前2周内未患感冒等疾病。将全部实习生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44例,年龄20~23岁,平均(21.2±0.3)岁,实习天数5~20d,平均(14.5±5.2)d;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45例,年龄20~23岁,平均(21.3±0.3)岁,实习天数5~20d,平均(15.3±5.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案进行急诊护理实习,观察组增加以下内容:1)安排入科前小组见面会,由带教老师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科室规章制度的讨论及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安排,请实习生对规章制度提出意见,通过讨论统一思想,同时明确制度;2)每周末安排简短的工作总结,对一周的实习工作进行回顾,对实习生在工作中的失误进行纠正,从而避免在科室工作中训斥实习生;3)每日抽出大约15min的时间为实习生巩固与急诊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1.2.2效果评价。

护理实习生实习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笔试结合技能考核完成。百分制,笔试及技能各占50%分值,考核成绩在60%以上为合格,80%以上为优良;护理实习生主观实习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完成,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够满意、非常不满意,以满意及以上判定为高满意度,其余为低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习考核成绩

观察组43名实习生考核成绩达到优良,优良率为86.00%(43/50),对照组34名实习生考核成绩达到优良,优良率为68.00%(34/50),实习考核成绩优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习满意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7人达到高满意度,对照组39人达到低满意度,实习满意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变电运行设备 运行维护 安全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的用电需求量。为了有效地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探究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结合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解决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问题的安全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使之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探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国家进行控制,工农业用电的电压和居民生活用电的电压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成为保障人们安全、持续用电的重要设备之一。变电运行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之各行各业的用电标准、用电量都不同,变电运行设备肩负着电压转换的任务。如何针对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于解决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影。此外,在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时,重视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地维护人们的用电安全与稳定,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措施

在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问题,深入探究有效解决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问题的措施,是电力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措施,主要需要从重视验电工作、做好装设接电线工作、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检查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因此,做好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需要重视验电工作、做好装设接电线工作、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检查工作等措施的实施。

(一)重视验电工作

在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中,重视验电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通过重视验电工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强化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验电工作,主要是在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检查的环节,首先对变电运行设备检查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查程序进行工作,从而实现验电工作的目标。

(二)做好装设接电线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装设接电线工作,也是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措施之一。在变电运行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中,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工作地点突然来电,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在进行装设接电线工作中,应注意装拆接地线都需要使用绝缘棒、绝缘手套,使之整个操作工作都符合安全工作的标准。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应充分重视做好装设接电线工作这一措施。

(三)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检查工作

在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工作中,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检查工作,作为其中一种有效措施,一直以来都是电力系统开展工作重视的内容。通过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检查工作的方式,强调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等内容,确保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检查工作可以顺利实现。因此,在重视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检查工作的基础之上,积极地开展维护工作,才能逐渐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水平。

三、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

为了有效地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探究,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变电运行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探究,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积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运行队伍两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管理工作中,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之一。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需要电力部门完善岗位责任制、运行值班制、交接班制、事故专责制等几项制度。通过完善岗位责任制、运行值班制、交接班制、事故专责制,培养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意识,熟练地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变电运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这一措施的优势非常重要。

(二)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运行队伍

在实践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运行队伍,也是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措施之一。为了有效地确保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状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运行队伍的方式,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在面对和处理电力安全事故的环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电力安全事故对人们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电力系统维护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运行队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措施。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用电量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有效地确保人们的用电安全与稳定,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探究,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如何结合变电运行设备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究有效的安全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变电运行设备中运行维护与安全工作的开展,应充分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的探究与实施。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渭南运维分部)

[作者简介:邓洁,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变电运行。]

参考文献

[1] 赵东明.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3):412.

[2] 郭宏.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136.

第8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程序;家庭病床;护理

护理程序是科学地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护理程序具有顺序性、系统性、循环性和交互关联性, 8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试行、推广。家庭病床是在患者家中建立病床, 医护人员在其家庭有关成员的配合下, 为在家中修养的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一种形式和过程, 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1]。近几年来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医院在进行家庭患者护理中, 运用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1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开始, 评估阶段是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的基础, 为确定每个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家庭患者评估的特点如下。

1. 1 收集资料的范围广 需要了解患者家庭居住的周围环境, 如空气是否清新, 有没有污染和臭味;是否宁静, 有没有噪声;距离医院的路程、路况, 医护人员能到达所需要的精确时间。患者家庭居住条件, 如卧室和床单元清洁度, 衣物用具清洁整齐情况;通风透光对患者的影响;起居是否方便舒适;有无导致意外 、感染和疾病的因素。患者对家属的反应, 家属亲友对患者态度, 配合能力等。

1. 2 客观资料收集的条件有限 患者住在家里, 许多测量检查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全面。

1. 3 资料整理要反复核实 由于患者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都是患者的临时或长期的陪护, 他们提供的资料带有一定的偏面性, 缺乏连续性。有些资料来源需要通过实地考察, 多方面的证实方能得到。要综合分析, 去伪存真, 去粗存精。

2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 判断出能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家庭患者护理问题的特点如下。

2. 1 家庭方面

2. 1. 1 家庭环境问题 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环境、用物、氛围、经济状况等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存在直接影响。家庭环境不如医院的医疗环境专业到位, 如家里可能有人吸烟, 即存在:被动吸烟问题;家庭居住条件差, 未安装空调, 即可能存在:室温过高或过低问题;家里人多影响休息问题、人太少出现陪护脱节问题等。

2. 1. 2 家庭缺少问题 家庭治疗也就需要家庭具备一部分医疗的功能, 有物质上的缺乏, 也有知识能力方面的缺乏。如可能存在:缺少供氧装制、输液装制、消毒设备, 家属护理知识缺乏等问题。

2. 1. 3 家属问题 由于医护人员对家庭患者的观察有着时间局限性, 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生活料理大多数是由家属配合完成, 家属对患者的关怀度、对疗效的希望值、病情的理解、配合态度等存在差异。即可能存在:家属对患者关怀缺乏、对疗效希望值过高、配合不积极等问题。

2. 2 患者方面

2. 2. 1 生活问题 在家患者往往会延续原来的生活习惯, 不能按时休息、起床、吃饭、吃药、锻炼等, 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即可能存在:生活不规律、治疗不及时、锻炼不重视等问题。

2. 2. 2 角色问题 家庭的自在, 患者往往忽略自己是患者, 出现做家务、打牌、窜门、甚至抽烟、喝酒等现象。即可能存在角色缺如等问题。

3 护理计划

计划是对患者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患者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 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促进医、护、家属、患者的交流, 有利于评价。

3. 1 建立目标 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家庭患者的护理目标应由护士、患者、患者家属三方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患者病情、患者及家庭的要求、配合能力、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共同制定切实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各尽所责, 三者之间需签订合作协议书和各方的责任状, 以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3. 2 制订措施 措施是帮助患者达到期待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患者家属不懂得相关治疗原则、护理规范, 为了使措施能正确实施, 护理措施应具体某一天和某一时间段。执行内容, 具体执行者, 怎么执行及执行的效果。

3. 2. 1 护理措施的内容

3. 2. 1. 1 提供康复保健和家庭健康指导, 在对患者照顾的前提下, 培养患者的独立性, 协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针对患者及家属某些健康知识缺乏和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 给予指导;针对需在家里恢复或适应病后生活的慢性病及老年人, 提出适当的康复护理计划, 包括保健、预防等。

3. 2. 1. 2 提供基础护理技术, 如注射、输液、换药、导尿、鼻饲、测血压、压力性溃疡护理、造瘘等可在居家环境下实施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

3. 2. 1. 3 提供卫生宣教、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咨询服务。

3. 2. 2 护理措施分类

3. 2. 2. 1 依赖性的护理措施 即护士执行医嘱措施:如医嘱“测腰围qod”, 护士制订每双日16:00测腰围并准确记录;也有家属执行护嘱的措施:如护嘱“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患者家属要在护士不在场时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3. 2. 2. 2 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 这类护理措施是医、护、患者家属共同执行。如消化道手术后患者, 医嘱“流质饮食”, 护士制订流质饮食的食谱, 如每天06:00藉粉150 ml、10:00鱼汤200 ml、12:00豆浆200 ml……, 家属加工并协助患者进食。

3. 2. 2. 3 独立性护理措施 即完全由护士设计并实施:护士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护理诊断制定在职责范围内, 独立思考, 判断决定的措施, 如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 每隔多长时间更换导尿管。也有家属根据患者需要, 独立思考, 判断决定的措施, 如早、晚各给患者热水泡脚一次。

4 实施计划

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的过程。家庭患者计划实施的质量如何, 与护士的水平、患者家属的配合能力、患者的积极性有关。

4. 1 实施前的准备

4. 1. 1 护士和患者家属要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计划。特别对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家属护士应逐条逐项的帮助其熟悉和理解, 直到执行者对计划中每一项措施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时间安排了如指掌。以确保措施的落实, 并使护理行为与计划一致。

4. 1. 2 分析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护士不但自己能熟练掌握护理知识和技术, 还应该帮助患者家属掌握实施这些措施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包括简单的护理记录方法, 及时发现不足并给予纠正指导。

4. 1. 3 明确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并预防。某些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可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护士必须充分预料,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有导管患者翻身可能会引起导管脱落;起床过快可能引起头昏、眼花、出虚汗等性低血压症状。

4. 1. 4 合理安排、科学运用时间、人力、物力。实施护理措施的时间选择和人力安排要恰当, 要做到患者的生活、治疗、护理不冲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分工合作不冲突。另外所需的设备准备完善, 创造一个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有利于治疗护理的环境。

4. 2 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护理的重点落实已制定的措施, 执行医嘱、护嘱, 以达到目标, 解决问题。家庭护理应注意:

4. 2. 1 互通信息 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要互相沟通、交流、密切配合, 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有着时间局限性, 为了医生护士能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患者有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相互之间必须保持24 h通讯畅通。

4. 2. 2 规范操作 家庭护理工作常是一个人独立进行, 对于病情的观察、处置是否及时、恰当、严密, 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慎独修养来自我审视和自我约束。无论是护士还是患者家属在实施过程都要严格按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每一项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4. 2. 3 及时记录 护士或患者家属都要把各种护理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结果及患者的反应进行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对于家属简要的记录, 护士每天都必须整理成规范的护理文件, 由家属确认签名, 为评价做好准备。在整理同时发现家属在执行方面的不足, 及时补充实施。

5 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将护理效果与原定目标相比较, 以鉴定护理效果, 找出新的问题, 进入下一护理程序循环。家庭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因素较多, 一般过程评价1次/d, 有利于督促患者及家属按照计划实施;阶段评价每1次/2~3 d, 有利于及时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和调整护理计划;对于无专职陪护人员的患者, 要抓住人员集中的机会总结性评价, 有利于讨论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优点、缺点, 集中收集反馈资料, 提出新的护理问题, 修改制订下一循环的护理计划, 以期达到患者最佳身心状况。

6 小结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 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对患者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家庭患者是一群老年、慢性病、肿瘤、或重大疾病恢复期的居住零散的患者。家庭病床的开设方便了患者, 解决了患者住院、陪护、饮食、资金及医院床位紧张等困难, 也使医院扩大了服务范围, 提高了社会效益。

护理程序将医生、护士、患者联成一体;将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联成一体;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病理联成一体。它丰富了现代护理的实践活动, 对于护理学的研究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第9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79

实施辨证施护就是护士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四诊(望、闻、问、切)所得到的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患者患病的证型,确定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最终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达到解决护理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护士没有很好地把握运用四诊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影响了辨证施护的质量。本文从护士实际工作中对四诊运用的五点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缺乏目的性

任何一次同患者的交流都可以通过四诊获得大量信息,护士应针对每次观察病情即望闻问切的目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护士目的意识不强,客观描述笼统、简单,使四诊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一位护士对一位患者晨间护理时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夜间睡眠可”。可以说这是一次没有意义的四诊活动。护士无法通过这个问诊活动寻找有效的辨证施护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患者在入院时都会有环境不适应现象,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表现,护士只有通过对患者入睡时间、入睡状态、睡眠持续时间、患者对待睡眠不好的处理方法,以及患者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的舌象脉象等才能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辨证施护的目的。

缺乏过程性

在观察病情的四诊活动中,很多护士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一位护士这样记录:“患者情绪稳定,饮食结构合理”。这位护士只注意了患者的表面情绪及饮食结果,对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情绪波动、是否有不合理的饮食要求以及如何调整情绪及掩饰不良情绪,如何挑剔饮食细节等等却忽视了,而这些信息恰好最能启发护士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辨证施护,所以四诊过程中的观察应重视有过程的四诊活动。

缺乏递进性

在连续性个案病例观察中,有些护士受观察主要病情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的护理问题或针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护士在第1次四诊活动中,发现患者对发热的处理不正确,通过望闻问切制定了护理计划及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在第2次四诊活动时,她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护理措施是否起作用、患者否已经掌握了正确处理发热的自我护理方法。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四诊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四诊活动很难使辨证施护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缺乏客观性

从有些护士的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的时间较短,没有将患者及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环境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四诊活动,护士只抓住患者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收集病情资料的活动。用这种不够到位的四诊活动来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难免带有主观性。

有些护士记录的四诊收集内容并非亲自所为,而是根据医生的病历记录来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护士及医生据此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有些四诊活动的内容与辨证施护的措施不吻合,如诊察的是某个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的却是某一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缺乏有效性

分析四诊收集到的资料时,有些护士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患者病情发展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在分析四诊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从入院到出院患者都是一样的舌象和一样的脉象,护士简单地给患者贴上某某证型的标签,而没有结合四诊内容分析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辨证施护措施不具体,经常出现“需加强饮食调理”这样的话,但是用什么方法开展护理措施,却没有结合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辨证。这样的四诊活动会导致护士机械的记录,无法取得良好的辨证施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