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下湖北佬范文

地下湖北佬精选(九篇)

第1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据说,九头鸟的传说产生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凤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在古代中国,九是阳数,象征吉祥神圣,九头鸟最初应该是褒义词。

然而,随着历史考据热的流行,人们发现湖北佬与九头鸟挂钩似乎是从张居正开始的。大致有两种传说,其一说张居正当宰相时,权倾一时。一次患病,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非常铺张,于是九大御史先后参奏,而张居正岿然不动,这九大御史反被张居正一一摆平,因此产生“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民谣。其二说张居正曾经保荐了九位御史,都是他的湖北老乡,他们对贪官污吏严厉惩治,那些落马的贪官心怀不满,所以创作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口头文学作品。

虽然两种传说褒贬迥然不同,不过张居正本人确实体现出“九头鸟”的性格。张居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官,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大太监冯保。冯保“性贪”、“横肆”、“黠滑”,正直的大臣们对之都很痛恨,张居正却为了政治目的,违反做人的原则对冯保刻意逢迎。

张居正与海瑞处于同一时代,有了海瑞的刚正不阿作为对比,张居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就更容易被后人诟病了。张居正一生没有重用海瑞,或许觉得他太过迂腐,难成大事。后人常常替海瑞抱不平,在一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中,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被说成海瑞原创,张居正剽窃后予以推行。海瑞大度地表示只要有利于民,谁发明的并不重要……

野史难以考证,不过比较一下张居正与海瑞,看看当年明朝的政治环境,海瑞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可能爬到张居正的地位。张居正的狡猾、善于变通,恰恰使之具备战胜政敌,实现自己抱负的能力。

张居正先后当国十年,他的改革一度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想想岳飞、袁崇焕,假如有张居正这样的“狡猾”,也许他们有机会替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第2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关键词】南雄方言;词汇;特点;讨论

南雄地处多方言过渡地带,方言比较复杂。对于南雄方言,使用者彼此初接触时感觉通话困难。当地人从语感上将南雄方言分为四个片,它们分别是:上方话、下方话、城关话和北山话。他们认为城关话比较“硬”(难懂),下方话比较“平”(易懂),上方话介于两者之间。看学界对于南雄方言的研究成果,语音研究成果据多,对南雄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较少。为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南雄方言词汇的特点,我们分别选取上方话、下方话、城关话和北山话的“坪田”、“黄坑”、“雄州”、“帽子峰’四个方言点的词汇进行调查比较研究。

经比较分析,南雄方言词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沿用古汉语词。从词源来看,南雄话沿用了许多古汉语词,这些词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几乎都不再使用如:

吠:指狗叫。狗,意思是狗叫,如“狗看到别格佬进来就吠(狗看到别人进来就叫)。《广韵》去声废韵符废切:“犬声”均音合义通。

接:(用手)搓义。几下,意思是搓几下,如“裤管有泥,多几下(裤腿有泥,多搓几下)”。《广韵》平声戈韵奴禾切:“雨手相切摩也”均音合义通。

恰:指合在一起。唔得,意思是合不来,如“但等两个佬唔得(他们两个人合不来)”。《集韵》入声合韵葛合切:“说文,合也。”音合义通。

婉:指烫(伤);(开水)煮。到脚,意思是烫伤了脚;水菜,意思是开水煮过的菜,如:“圩咧好多水菜卖。(集市上好多人卖水煮的一种菜。),”《集韵》入声屋韵卢谷切:“炼世”南雄方言词义范围有所扩大。

煤:指食物放在开水里清煮。芥菜,意思是把切好的芥菜直接倒到开水里去煮。《广韵》入声洽韵士洽切:“汤煤。”音合义通。

棹:指柿子。咧树,意思是柿子树,如“屋外头有蔸好大的咧树(屋子外面有课很大的柿子树”。《广韵》平声齐韵部迷切:“木名,似柿。”音合义通。

料:指安装、拼合。好,意思是拼合好,如“把勺咧概把好(把勺子的把拼合好’《广韵》去声候韵都豆切:“相易物俱等。”音合义通。

衙:指站立。到,意思是站着,如“到,唔要坐下去(站着,不要坐下去)'’南雄方言读阴平,是客方言的一个语音特点。《广韵》上声纸韵渠绮切:“立也。”音合义通。

另外,南雄方言也保留了一些古百越语的‘底层’词,如:圩:指乡村集市,圩,应源于古百越语。

(二)单音词较多。从词形来看,南雄方言单音词较多。如(括号里的是普通话的说法):星(星星)、冷(寒冷)、暖(暖和)、圳(水渠)、坪(小块平地)地(坟墓)、崖(山崖)、尘(灰尘)、巷(胡同)、声(声音)、味(味道)、箩(箩筐)、捡(收拾)、谷(稻谷)。

(三)某些双音合成词的语素次序正好和普通话相反。从词形来看,南雄方言有些并列式或偏正式双音合成词,其语素前后次序正好和普通话相反,如(括号里的是普通话的说法):欢喜(喜欢)、猪嫌母猪)、鸡公(公鸡)、猫嫦(母猫)

(一)南雄方言词汇的附加成分中,前缀“阿’基本上不使用,南雄方言的前缀主要有“老”,其主要用于称谓词和动物名词,都是名词的标志。称谓词,如(括号里的是普通话的说法):老叔(叔叔)、老弟(弟弟)、老板(商人)、老侄(侄子);动物名词,如:老蟹(螃蟹)、老鸦(老鹰)。南雄方言方言的后缀主要有“咧”、“牿”、“娜”、“婆”、“佬”、“崽”、“子”、“头”、“公”等。“咧”一般是作为名词的标志,其表示的一般是体积较为小的、可爱的东西。如:杯咧(杯子)、鸟咧(小鸟)、羊咧(小羊)、鸡咧(鸡)、兔咧(兔子)等。“牿”、表示雄性的动物或某类男性。如:牛牯(公牛)、猪牯(公猪)、狗牯(公狗)、壮牯(粗壮的男人)、矮牯(个子矮的男人)等。“”表示雌性动物或某类女性如:牛(母牛)、猪(母猪)、狗期母狗)、叫(很能哭的女性)矮个子矮的女性)、江西期江西嫁来的女性)等“”还有作为名词的标志,表示形体较大,如:笠斗笠)、勺(水瓢)、鲤(大的雌性鲤鱼)等。“婆”表示雌性动物某类女性,如:鸭婆(母鸭)、大肚婆(孕妇)、问神婆(女巫)、鸡婆()等。‘佬’’表祖地或住地为某地的人或从事某中行业的人。如:湖南佬(湖南人)、南雄佬(南雄人)、泥水佬(泥水匠)、打铁佬(铁匠)等。‘佬’还用于称谓和具有某种生理特征的人,如:妹佬(妹妹)、姐佬(母亲)、爷佬(父亲)、单只佬(独身者)、哑佬(哑巴)、瞎佬(瞎子)、高佬(高个子)等。“崽”表示小巧可爱,如:刀崽(小刀)、鸡崽(小鸡)、米崽(碎米)、芋头崽(小个的芋)等。“子’名词的标志或是某类人的称谓,如:石子(小石头)、窗字(窗户)、败家子(败家的人)等。“头’表方位或动植物种儿,如:岭头(山上)、凳头(凳子上)、壁头(墙壁上)、鼻(鼻子上)、鸡(种公鸡)、猪牯头(种公猪)等。“头’还是形体较大名词的标志有时候也表示其他名词的标志,如:碗头(大碗)、钵头(大稍扁的陶制盘子)、手指头(大拇指)、热头(太阳)、灶头(炉灶)等。‘公’表示雄l!生动物和作为名词的标志,如:鸡公(公鸡)、猫公(猫)、虾公虾)、蚁公(蚂蚁)、鼻公鼻子)等

(二)南雄方言某些词语与普通话相比“同形义异”。“同形义异”是指南雄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形相同,但词义完全不同或者词义有联系但基本不同,或者是词义范围的不同。与普通话词义完全不同的词语,如:柑咧南雄方言的词义是“柚子”;鸟,南雄方言的词义是“交合”;姐姐,南雄方言的词义是“伯母”或是“奶奶”;墨水南雄方言的词义是“墨汁’的意思。与普通话词义有联系但基本不同的词语,如:土,南雄方言指旱地,而普通话指泥土,可能是因为旱地里的泥土是干的,所以和土有联系。鼻,南雄方言指鼻涕,而普通话指鼻子,可能是因为鼻涕来自鼻孔,所以和鼻子有联系。和普通话词义范围不同的词语,如:比普通话词义范围窄的啼,南雄方言指公鸡叫,而普通话泛指出声地哭,或者指某类鸟兽叫,如“猿啼”、“鸡啼’。还有比普通话词义范围宽的肥,南雄方言既可以用于动物表示肥壮也可以用于人表示胖,而普通话只能用于动物。

(三)南雄方言的名词后缀“咧”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儿”。一般是做词尾。如:兔咧,(兔子)、咧,(柿子)。

参考文献:

[1]林立芳,庄初生,南雄珠玑方言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张双庆,万波,南雄(乌迳)方言音系特点[J],方言,1996,

[3]陈小燕,多族群语言的接触与交融一一贺州本地话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第3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世人皆知贵州有世界级的喀斯特地貌,更熟悉“地无三尺平”的描述。贵州的山势通常并不高,却起伏无数,山路拉长了旅途颠簸的过程,也拉长了旅行者的期待。

黔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地势险峻,深山之中,孕育出敬畏、守和、低调的文化特质,迥异于惯常理解的“少数民族风情”,反而更接近古时中原地区的文化。

一方面,蜿蜒的乌江从黔东北奔流而出,连通了黔贵与中原,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原的主流文化形态与审美传入后得到较好的保存。

另一方面,在黔东北聚居的多为仡佬族、侗族,苗族甚少。与苗族文化相比,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少了点轻歌曼舞的浪漫逸趣,对于自然和生活,更多了一分肃穆与讲究。

在黔东北的村落中,家家户户都在正厅设立香堂,供奉“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的写法也颇有讲究――“天”不带刀,“地”不离土,“君”不开口,“H”不闭目,“”不并肩。即便是在深山之中的普通人家,香堂上这五个字的写法都不会有错。石阡的万寿宫,前身是一个富商会馆――随着当年水路的茶叶生意,这种常见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建筑形式也流入了黔东北,随之传入的还有茶文化。少数民族喝茶,大多出于生活必需或祭祀习俗,而黔东北的茶真正是因“品”而生,连“茶圣”陆羽都给予肯定:“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黔东北有一种罐罐茶,在一只形如红茶奶杯的土陶罐里加入比较粗老的茶叶,直接放在炭火盆上加热,至茶水沸腾,夹起一块碳条,抹去罐口的白色泡沫。若天气寒冷,还可以加入生姜片一起熬煮。这种如今看来“粗鄙”的饮茶习俗,常常被认为是出自“边地”,其实,这是地地道道的“大唐饮茶法”,与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主流饮茶方式极为相近。还有石阡苔茶,基本保留了一千多年前的品种基因,茶叶刚长出来时是紫芽,成年后才慢慢变绿,但以紫芽最为珍贵。

罐罐茶与神秘的紫芽,当初都是源自中原汉地,在古老的中原文化影响与特殊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得以保存。同时,黔东北地区衍生出独特的自然崇拜,除了在祭祀、建筑、图腾等方面有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绿色、环保的细节。比如,石阡有一道名菜“神仙豆腐”,取当地山中独有的野生“神仙叶”,经浸、泡、揉、洗、过滤后,以炉灰“点化”静置,做成色泽艳绿的豆腐,配上黄豆和香菜,以酸汤调味,整个制作过程都不动火。

地理与文化、生态与人文的相互成全,可以说是黔东北最大的特色。 石阡与黔东北

石阡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毗邻遵义市与黔东南自治州的凯里。以石阡为中心,可架构起贵州东部旅游网络,同时它也是贵州东北部仡佬族、侗族自治区集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村寨

黔东北是仡佬族、侗族聚集地,除石阡外,乌江下游集中分布着道真仡佬族自治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区等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村寨。由于村寨多散落在深山,完善保存了清代乃至明代的古建、民居,民风淳朴自然,大多还保留有古老的家族传承文化以及传统祭祀活动。 自然生态

黔东北的主要山麓佛顶山、梵净山,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之外,也点缀着特色的古村、古寨。

石阡境内的主要河流为龙川河,山脉为佛顶山。佛顶山有2392种植物,119科806种脊椎动物与昆虫,能看到在别处难以循迹的红腹锦鸡和白颈长尾雉,珍稀的豹猫也经常出没,由于生态多样性丰富且保存完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美丽中国生态科考”中国的第一站。

温泉是石阡的一张城市名片。城南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座经过人工雕琢的天然温泉,源于松明山麓的清泉常年恒温45℃,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直接饮用。 交通

贵阳―石阡,全线高速公路,从贵阳机场出发约5.5小时车程。

2016年安江高速即将通车,届时贵阳到石阡只需2.5小时,它也将成为贵阳到江口、铜仁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夜郎的性格

1400年前,北魏学者郦道元曾经跋涉至黔东北地区,在《水经注》中,他如此描述这一带的水路流向与状况:“温水出柯夜郎县,县故夜郎侯国也……温水自县西北流,径谈藁,与迷水合。”柯、谈藁是古郡名,临近今天的贵阳,由此郦道元也给出了夜郎古国的大概位置。

距离贵阳市350公里的石阡县,被普遍认为是地域广大的夜郎古国的核心地带。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黔东北仡佬族、侗族等民族的分布更为零散,几乎没有大型的聚居地,但无论进到多深的山中,都能在沿路看到小而精巧的村落,有时两条小路就能勾画出一个村子,有的村子只有不到十户人家。

这种无法完全依赖团体的独特生存环境,让当地人对天地、自然保留着最初的敬畏,对信仰与图腾也更为专注。在整个黔东北地区,也能听闻民谣、山歌,但几乎看不到轻快的歌舞场面。当地少女的传统服装,极少绣花,胸襟部分是大片的天蓝色与草绿色。 TIPS 夜郎之支

关于夜郎的起源与发展,郦道元也依当地传说做了明确记录:“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豚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濮人”,即夜郎的主体居民,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历经“卜”、“百濮”、“僚”、“夷僚”、“葛僚”、“仡僚”等称谓的变革之后,拜竹王为首领的夜郎子民在唐初时发展成单一的民族――仡佬族。 “仡佬敬雀”背后的生态观

在历史上,敬雀节并非只是一场仪式。仪式结束后,整个寨子的人会在当天闭门不出,尽可能地减少对鸟雀的惊扰。

从石阡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经过短暂的高速公路和蜿蜒的盘山狭道,一座深藏在佛顶山坳口之中的古朴山寨――尧上村便出现了。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尧上古寨的游客数量会达到顶峰,人们不辞辛苦地赶到这大山深处,只为一睹已经流传超过300多年的“仡佬敬雀”的盛况。

一阵高亢尖锐的唢呐声过后,身穿紫襟蓝布衣的仡佬村民将作为祭牲的猪羊以象征竹王的竹竿抬出巡游,直至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的神龛前,与糕饼一起,献给天地,也献给神龛背后的葫芦神鹰巨像。猎猎舞动的旗帜也是红黄绿三色的,上面各书敬语与法词。身穿黄袍的佛道先生与身穿红袍的主祭法师环绕祭桌舞蹈,伴随着念念有词的“咒语”,响起低沉的牛角号声,人们虔诚地焚香敬拜。

如今,超过95%的仡佬族人聚居在贵州,其文化传统尤以石阡地区保留最为完整。敬雀节原本是敬谢神鹰为仡佬族人免除瘴瘟的义举,后来这种敬拜扩展到百鸟生灵,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仡佬族对天地生灵的尊重,不只表现在节庆,还可以说深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尧上村屋顶上的脊兽,是雀尾与铜钱或者雀兽与莲花的组合;村子旁边的山水丘陵也以鱼、雀命名;孩子们也会“拜树为父”,作为自己的庇护神。

在仡佬族的文化里,侵鸟、污水、毁树,是侵犯神灵的严重事件,佛顶山下延绵的古树植被得以完整保存,与敬雀文化不无关系。 楼上古寨的避世与敬世

楼上古寨位于黔东北的深山之中,建立在陡峭的山壁沿线。早年间,从寨子到县城的三十里路崎岖难行,就算天不亮时出发,返程时太阳也下山了,当地人称“两头黑”。近年一些乡村公路得到修葺,往来也要6个小时。

明弘治六年(1494年),江西的周氏兄弟避难至此,看这里僻静难寻,正合心意,于是留了下来,慢慢发展起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村寨。

楼上古寨最大的特点,是根据中原文化中的北斗、八卦划分各项职能,如东南为生产区、西南为居住区等,居住区内,更以各条依山而建的道路架构出一个草体的“寿”字。

古寨里大面积保留着以梓H宫为代表的明清建筑群,民居多为四合院、三合院,搭上极具特色的内八字龙门,意在辟邪、聚财。人们依然在这些古老的建筑群中生活,虽说年轻人不多,但这座古寨还能活在当下,已属难得。

除了位置偏远,楼上古寨能够完整保留,更多还是因为当地人对自然、对祖辈、对信仰有所敬畏。除去老宅,散布村中的古墓也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与其他村寨不同,这里的古墓与民居是混在一起的,有“阴宅阳宅合一”之说,形成独特的墓冢文化。 TIPS 敬雀节中的特色文化

毛龙: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竹王”崇拜,与传统的“龙”崇拜并肩。

木偶戏:石阡木偶戏是古代杖头傀儡的遗存,主要演唱形式是高腔、平弹,盔头、方巾、拷子、折子等服装道具富有民族特色。

傩戏:神秘且地方特色浓郁的一种图腾崇拜,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折射与展现。 TIPS 说春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侗族世代流传的一种特色民俗。县内各地的“春官”,会在“立春”前后到村民家里说春词。说春词实际是唱,有简单的歌词,内容各地有所不同,大致是说来年的节气、收成、耕种注意事项等。花桥镇背坡村的封氏家族,唐朝开国年间获封“春官”,传承至今。 黔东北寻常人家的和与贵

与好奇心旺盛的游客们喜欢到贵州寻访的民族风情不同,黔东北更多具有的是一种带着历史沉淀的文气,别有一种『高冷,却也让人惊喜于它的不俗。 饭桌上的“和”与“序”

尧上村的“六合三角宴”上过央视一套的美食节目,虽然地处深山,但也颇有些知名度,单是宴席本身的讲究就让人过目难忘。

“六合”,是指有六个桌角的饭桌,根据天地六合的东方哲学,按方位摆放,人不能占着桌角,那是“神”的方位。简单一张饭桌,也能说出“天下”的道理。尧上家家户户都用六合桌吃饭,这种桌子市面基本没有售卖,都是自己家打造。在北京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就属于“设计师”款了,售价不菲。

六合三角宴的“三角”,是指每逢庆典、祭祀,全村人会在神鹰广场聚餐,要用六合桌摆成等边三角形,桌子依据赴宴人数的多少递增,但永远保持三角形状,宾客依身份、年纪等,从第一张桌子开始顺序就坐。

六合是“和”,三角则是“序”,有所尊,有所敬,甘为人后,这种寻常人家的胸襟与气度,于我看来才最难得。

尧上村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并不只是传说,祖辈流传下来的木屋制建手艺,屋顶上少不了要有鸟形檐角,阁楼上也永远留着一扇不封闭的空窗,意在给闯入的盗贼留下一条生路。 自然而生的“贵气”

石阡县城很小,开车十分钟就可以转一圈,走路也不过个把小时,但就在这片小小的区域,却散布着文庙、万寿宫、东岳庙、北塔寺、天主堂等一大批古建筑。

据说,石阡建府后,知府李鉴第一时间便修起了文庙(明永乐十一年)。这座文庙分为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下而上建有庙墙、礼门、义路、泮池、状元桥、名宦祠、乡贤祠、大城门、天子台和大成殿,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极其符合建制,与北京孔庙的建筑格局一般无二。

石阡曾经富庶,多半靠着茶叶生意。当地建筑规模最为宏大的万寿宫,就是当年大茶商左成宪出资修建的。这位左老板出身江右商帮,最早从石阡运茶叶到涪陵,再从四川运盐回石阡,后川南战乱,他改将石阡茶叶运至江南,再从江南运回瓷器、百货。依靠茶叶贸易,左成宪成了石阡最成功的商人,据说修建万寿宫时,他一人便出资四十万两白银。虽然不对应的山门、高筑的防火墙等改造,带着一种让人莞尔的“任性”,但精美的砖雕、石刻与戏台雕梁,依然让人眼前一亮。

楼上古寨的周家四世祖周国祯,官至省藩署参房,相当于今天的省政府秘书,后退隐返乡,周家一脉不断开枝散叶,子孙也传承了官宦人家的教养与气度。在楼上古寨,不管房子是建于明末还是清初,全都干净整洁,哪怕家中只有垂暮老人,屋内正厅依旧一尘不染,香堂更是雅致有序。

我们在黔东北探寻过的几处古村,楹联文字都精巧工整,不仅字体娟秀,主题、用词、对仗也极为讲究,不见“天增岁月”、“竹报平安”,多是“雨纾将至”、“燕踏归来”,听人说寨子里出过四十多位进士、贡生、秀才,应非虚言。

林间溪水永远干净无杂物,山间行车永远礼让于前,太虚洞里即便有红布祭祀的旧俗,地面上也看不到丝毫杂物。从这种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的修养,可见当地人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平静、富足的心态,它也使得当地平静的生活自有一种持久的生命活力。 TIPS 仙人街

开车在羊肠小路上颠簸2个小时,才能到达距离石阡西郊十公里外的关口坪。这里海拔1080米,有一块巨大而平整的石头,村民称之为“天外来石”,长1000米,宽200多米,像一条人工打造的石板路一样平坦,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化石印痕。有专家认为,2.5亿年前这里曾是滨岸沼泽地带,因此经常会在这片高原石街的缝隙中发现贝壳的化石或者印痕。 印把山

印把山如同一枚硕大的官印,倒扣在石阡县河坝场乡,脚下乐回江穿行而过,最终流入乌江。当地人相信印把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传国大印,旁边河坝场盆地境内的白岩屯、螃蟹屯,则形同御案与文笔。 黔东北 探秘寻宝黔东北

与贵州其他地区相比,黔东北的生态维护似乎得天独厚――以佛顶山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虽然只有15200公顷,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成为众多与恐龙同时期的孓遗植物的避难所,为黔东北生态圈的多样与繁盛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仡佬族与侗族对自然动物,尤其是鸟类的敬仰文化,也使得动物生物链得到了支持与保护。 寻珍之路

佛顶山的山脚,稀稀疏疏地散落着一些玲珑的小村镇,村民们的背篓里盛着当地的各种草药、山珍贩卖,我唯一认得的是灵芝,但个头大得出奇。

山上终年被深山云雾笼罩,路常常走着走着就没了,山坡险陡,于人是险境,对各种植物来说却是理想的生存空间。在山中停下脚步用心聆听,仿佛能听见植物生长的声音。

黔东北独特的气候与地形,让佛顶山有着极其复杂、难以归类的植被形态,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以及蕨类灌木蔓延,这种原始的生存状态,也让登山之路充满了探索的神秘与兴奋,随时抬头或许都是一个惊喜。

即便少见野生动物,但在各种浆果、蘑菇的包围之中,依然能感觉到一种勃勃生机。灵芝漫山遍野都是,漆面的,哑光的,伞兜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护林员董维国能根据土壤质地与气候差异,远远分辨出灵芝的生长地以及灵芝的种类,他带我们找到的灵芝,根茎粗壮,伞兜完整,比人的脸还要大。

董维国当上护林员之前,也是靠出售山珍为生,当时山里还有像五步蛇那样的危险生物出没,他右手缺失的食指,就是当年被蛇咬后为求保命自己亲手砍掉的。现在,董维国不再需要为了维持生计而豁出性命,作为护林员,他的重要职责是引导慕名而来的游人们保护山林生态,同时,也不让他们迷失在那些美丽而危险的植物的诱惑之中。 更多生态看点 摇钱树

佛顶山青钱柳群落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超过3米粗、高达30多米的大型古树就超过50棵。传说佛顶山上有金银寺,寺庙四周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摇钱树,诚心礼佛者只要在金秋时节摇动树干,树上就会掉下串串金钱。 其实,摇钱树是青钱柳的别称,其果实像一串串铜钱。青钱柳零星分布在南方,像佛顶山这样成片生长的确属罕见。青钱柳是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全世界只有中国尚有留存。

亚洲第一

石阡县青阳乡凉林村有一棵香果树,树龄已有上千年。香果树被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种”,也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这棵香果树胸径达1.493米,高21米,是目前铜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棵,也是在文献资料调查中的亚洲第一。 红豆杉群

在佛顶山部级保护区境内,海拔1000米以下的生态区域,无论是深山丛林还是自然村落,随处可见红豆杉树种,尤其是佛顶山中坝镇群家山区域,胸径超过50厘米的红豆杉古树有将近200棵,整片红豆杉生态环境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贵州省发现的最大的野生红豆杉群落。

侏罗纪活化石

佛顶山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蚀,最大地径达1.5米,因此成为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九杈树的珙桐王,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因花开像展翅的鸽子,所以也有了另外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中国鸽子树”。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珙桐幸存下来,成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佛顶山:登顶有风景

天坑遇兰

从西麓前往佛顶山的路上,经过一个叫天生桥的地方,可并没有看到桥。原来这里是一个小型天坑,河水通过地下暗河汇入到另一条河中,地面就成了一座“天生桥”。 天坑是研究植物垂直分布最好的地方,在崖壁上发现有“玉女花”之称的――硬叶兜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峭壁上。 东沿秘境

若从东沿上山,则在沿路可发现情人谷、蘑菇石、蝴蝶门、书卷门、九大金盆、将军树、水地图、登顶一炷香――一座柱状石峰,据说顶上是一块巨石,这是长江以南最老的地层,距今已经十六亿年。 地宫引向

在佛顶山山脚的河坝场,有一个尚未开发的溶洞,被当地村民称为“地下皇宫”。引洞而下,能遇见洞穴生物、发现娃娃鱼。 擦肩而过的豹猫

佛顶山的生态植被好,鸟、鼠等小动物较多,根据乡民提供的情况,佛顶山保护区管理局设下红外线照相机,多次拍到豹猫在甘溪乡铺溪村附近活动的影像,贵州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的站长冉景丞决定带着科考队去寻找豹猫。

冉景丞一直走在队伍前头,辨认着猪獾、山羊和各种禽类的爪印。山路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有些羊肠小道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如果发现比较大的猫科动物脚印,呈五爪形,粪便带尖,那便是豹猫出没的证据,但豹猫对气味非常敏感,闻到人的气息绝对不会出现。所以科考队可能要在同一地点驻扎数天,最好还能赶在雨天,好隐去人的气息。贵州大学林学院的张明明老师为设置红外相机,还曾试过在手上抹羊粪来遮盖自身的气味。

科考队最终没能亲眼看见豹猫,他们离开一天之后,豹猫又在之前安放的红外相机中出现了。这应该是一只年轻的豹猫,长约40厘米,估计有20多斤,不过,科考队刚刚离开,它就轻率地出现在同一地点,也有可能是一只缺少经验的幼年豹猫。 TIPS 野外科考小常识

两套衣服:平时尽量穿红色等鲜艳的与山林颜色有所区分的衣服,便于同伴相认,迷路时也更容易被发现。蹲守期间换穿迷彩服,可以作为保护色。

一个动作:遇到大中型食肉动物或毒蛇,身体不要有大幅度的动作,最好维持原先的状态,佯作看不见,向偏离危险的方向撤离。 冬日的栖息

入冬的贵州,一旦下起雨来,那种湿冷让人胆颤。但是来到石阡中部山区的鸳鸯湖,寒冬的凛冽感减退不少,擦着湖面飞驰而过的鸳鸯群,也让人混淆了季节。

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与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不仅气候温暖湿润,而且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完好,鸳鸯湖周边与5乡、9村紧密相连,山坡、丘陵的地貌与仡佬族的种植习惯,成就了大片的稻谷、玉米,再加上爱雀、敬雀的古老传统,这里自然成为鸳鸯理想的栖息地与繁殖地。每年在贵州留守过冬的鸳鸯超过700只,占春夏季活跃时期的半数以上。即便是深冬,乘船入湖,在貌似桂林山水的山间穿梭,依然能见到成群的鸳鸯。 TIPS 观鸟须知

第4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弱冠之年即已掀起震动全国的白酒营销革命,而立后更操盘全国各省数百种白酒销售,年轻的安徽籍白酒营销精英,十年前曾师出同门,十年后更独霸全国白酒营销行业,点石成金、妙手回春,但由于白酒营销的日益泛滥,不少皖籍营销人正面临着被迫转型的现实。

皖军推动白酒营销升级

“白酒营销这个圈子内安徽人占到九成以上,年营业额过千万,占据行业领头的几大公司均由安徽人掌舵。”一位业界人士为记者细数业界几位举足轻重的大佬:盛初的王朝成(巢湖)、远景的司圣国(合肥)、方德的孟跃(淮北)和王健、九道的汪汉义(明光)、厚道的陈斌(宿州)、智邦达的张健(安庆),加上已故的思卓刘彬,他们的企业操盘着全国数百种白酒的销售生意,而他们无一例外均来自安徽。

江湖中流传无数“皖军”创造的传奇故事。从2002年投资9000万元成立的中型酒厂到市值千亿的白酒“诸侯”,“洋河”已成业界最炙手可热的神话。洋河和盛初的联姻,业界众说纷纭,对此王朝成解释:“盛初作为合作伙伴除参与‘梦之蓝’概念的提出和运作,更参与其他产品的策略制定。”另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洋河由区域转向全国的战略深受盛初影响。但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盛初在洋河和郎酒的壮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无论如何,皖籍营销军团的地位已经确立。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些营销团队常一省数十种白酒在全国的营销,老总的名片分好几种,一张是营销公司的头衔,其余几张是各种酒企的销售副总。以方德为例,其势力早已延展至北方各省,“在山东七到八家酒企销售,在河北也有七八家。古顺窖藏、泰达、大名府均是经典案例。”

白酒营销界“黄埔军校”

如果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那时的诸位白酒营销界大佬,几乎全部供职于合肥金鹃国际广告公司,金鹃也由此被业界尊称为“黄埔军校”。

1999年,由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合并的安徽口子集团与合肥金鹃广告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全案。这次合作,使得“口子”在10年间成长为年销售额达20亿的大区域强势白酒品牌;而其更深远的影响凸现在十年后,“它培养出了白酒营销一代人”。

彼时,安徽白酒的单瓶均价仅为30元,那些未来大佬:张健21岁,陈斌21岁,王朝成23岁,司圣国33岁,均在1999年前后加入金鹃。徽派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手法均在此间确立:白酒消费将从家饮转向商政务用酒的爆发,酒楼将成白酒营销的战场;在此理论基础上,改口子酒为口子窖,而在操作手法上则采用日后被业界反复揣测、推演、复制并创新的“盘中盘”模式。

九道的汪汉义则认为,金鹃是皖军出现的偶然原因,本质原因是在安徽地头,白酒营销斗争十分惨烈,“之前白酒营销的几次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规模时代、评奖时代,90年代初的文化时代,到90年代后期的后质量时代,安徽的几家酒厂几乎都没落下台阶。”

没落的“盘中盘”

伴随着金鹃的改制,诸位大佬纷纷自立门户。他们所依仗的正是徽派营销的实践和“盘中盘”战略。

“单个酒厂的推广费用有限,“盘中盘”就是以小博大。”一位业界人士解释:举例来说,如果你有1000万推广费,将其集中用在核心的30家酒店,建立白酒消费的意见领袖效应,以这30家核心酒店带动300家普通酒店的消费习惯,再进而带动更多消费者,这就是“盘中盘”。

但随着“盘中盘”被各家酒厂深度使用,大家都往酒店砸钱,各种暗扣、抢单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酒店强势,酒厂利润被酒店侵占,如今在业界,“盘中盘”已无人再提。

或涉足资本运作

第5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目前,已经开始征收房产税的试点城市上海和重庆,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上海是根据户籍制度,对外地人在上海买房的一律征收,对本地人购二套房的征收。重庆则是根据不同档次的房子,实行不同的税率。两地的房产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资型购房。而根据最新的消息,湖北、湖南、海南、广州、杭州等地均已为房产税试点的扩容做好了准备。

但大家最为关心的是,房产税在全国统一实施后,能让房价下跌吗?

近日财政部透露,在研究全面推行房产税的同时,将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征收的税费进行简并,这意味着购房所交纳的税负可能下降,对百姓来讲是好事。也有专家表示,房产税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时间内市民不必有太大的担心。

房企“囤房”将被征税

记者了解到,不管是上海,还是重庆,房产税的开征范围,都把空置房屋包含在内。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状是,投资者手握数套房,刚需者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品,造成目前炒房者和房地产商空置房很多。尤其是房产商,一个项目出来后,很少能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往往需要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北京空置房三四十万套,可以住百万人”,“三亚房屋库存百万平方米,20个月才能消化”等频频爆出的新闻显示,一旦全面开征房产税,囤有大量房子的开发商们将多出一笔数目不菲的开支。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到调控影响,不少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这也直接导致最近两年,二三线城市的房屋库存一直在上涨,个别房企按今年的销售速度,所需时间甚至要达到10年。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表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几乎每年都在递增,而且一线城市的去库存化情况明显好于二线城市。

另外,根据最近的成交数据,北京等一线城市楼市有率先回暖反弹的迹象,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则继续低迷。这与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特殊身份有关,不管是调控政策还是房产税,都无法消除全国人民到首都等一线城市安家的热情,北京的地产商们也就可以“有恃无恐”。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不容乐观。

炒房者也许要睡不着了

记者调查得知,许多投资客往往一口气买进多套房,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所以选择了银行贷款或从其他借贷渠道获得资金。

因此,房产税实施后,将大大增加投资客的投资成本,再加上房产市场的不明朗,增大了资金链崩盘的不稳定风险。房产商们不堪重压,就会急于出让或出售一部分房屋,如此一来,就会导致短期内房价出现下跌。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就曾因此出现过大规模的房价下跌和炒房客们的“断供潮”。

这让人想起,最近被当地称为“光头佬”的深圳著名炒房客方姓兄弟二人,因无法继续承担高额月供,而选择违约,把房子还给银行。11月2 3日,深圳市房产交易中心对“光头佬”名下4套均价在1000万元左右的豪宅进行拍卖,但首轮拍卖以流拍告终。

第6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关键词海丰方言 多元化 语音特点 词汇特点

海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北倚莲花山脉东南麓,东接揭阳,西连惠州,北隣河源,南临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北三面群山高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中部平原,东南台地丘陵起伏,境内河流纵横,海域辽阔,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流下了沙丘、贝丘遗址。东晋、宋末、明末清初几次移民高潮,大量中原汉人迁入海丰,原住民百越土着则或迁徙或同化。中原移民带来了各地的中原文化和语言,因此形成了海丰地区方言多元化的特点。海丰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有福佬话、客家话、军话、尖米话,另外还有白话和畲语。流行于海丰地区的语言,主要是福佬话,海丰讲福佬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的80%,分布在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如海城、鲘门、赤坑、大湖、可塘、赤坑等地。讲客家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20%弱,主要居住在县东北部山区,如黄羌、平东,此外,西部的赤石、鹅埠、小漠也有讲客家话的。军话则只流传于平东的龙吟塘这个方言岛。至于讲尖米话的居民不到1万人,分布在海丰与惠东交界处的梅陇镇南山管区和鹅埠两地。

1 福佬话

在1500年以前,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此后再迁至闽南,再接下来,闽南漳州人大量移民广东的海丰地区,汉民族的中原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并形成了独具一格又很接近于漳州话的福佬话,也称河洛语。福佬话,又称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它来源于闽南话而又自成体系。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词,与潮州话的词语基本相同,受官话(中州语音)的渗透而有差异性变化。

1.1 语音方面

海丰福佬话有18个声母,72个韵母,8个声调,其语音构成比北方话复杂。

1.1.1 声母18个(包括零声母)

海丰福佬话的声母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没有受到中古时期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按照福佬话的18音分析,福佬话的声母有18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福佬话保留了18个。

[p(b)]包飞诐[p‘(‘p)]皮冯标[m(m)]毛务麻

[b(一)]无米抚[t(d)]刀竹茶[t‘(t)]他丑痔[n(n)]拿女人

[l(l)]来你内[ts(z)]精主责[ts‘(c)]秋楚慈[z(一)]若儿唯[s(s)]四师细[k(g)]高经滑[k‘(k)]开起宏[(一)]五议岑[g(一)]吴玉牛

说明:(1)海丰话的[ts、ts‘、s]三个声母发音部位比普通话的平舌音z、c、s靠后,与广州话的舌叶音[t∫、t‘∫、∫] 较接近。(2)[b]、[g]、[z]是全浊音声母,普通话没有。[b]和[m],[g]和[]常常反映为文白异读。如“雾”文读为mu4,白读bu6,“饿”文读为o4,白读为go6。

上古汉语有一些特点: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古多舌音。这些重要的古代汉语语音现象,福佬话保存得很好。

福佬话没有齿唇音声母[f]。古代非、敷、奉三个声母的字在今天海丰话的白读音中念双唇音[p]和[p‘]。如“飞富分幅斧父吠肥房放”声母为[p],“浮帆冯缝藩捧芳纺”声母为[p‘]。保存了上古时代这些字的“重唇音”(即双唇音)音值。

福佬话没有翘舌音声母彩缤纷。北京话里的翘舌音字在海丰话里一部份变成平舌音[ts][ ts‘][s][z],如壮ts‘a5 、唱ts‘ia5、时si2、日zit8;另一部分北京话念和声母的字,海丰话念成舌尖音[t]和[t‘], 如“猪中置展治竹兆召宙陈茶除沉池唇”声母为[t],“耻超彻丑持澄锤窗斥滞柱痔”声母为[t‘],保存了上古时代这些字的“舌头音”(即舌尖音)值。

1.1.2 韵母72个

单韵母5个:[a]亚[e]哑 [o]窝[I] 衣 [u]污

复韵母12个:[ai]哀 [ei]鞋 [au]欧 [ou]乌 [ia]爷 [io]腰

[iu]优 [iau]要 [ua]蛙 [ue]画 [ui]威 [uai] 歪

鼻韵母2个 : [m]唔 []嗯

鼻尾韵14个: [am]庵[om]掩[im]音[iam]盐[uam]凡[in]因[un]温[a]安[o]翁[e]英[ia]央[io]容[un] 汪[ue]宏

鼻化韵11个: []敢[]耗[e]楹 []丸 []营 []羊 []闲

[]碗 []关[]黄[]高

手声韵28个:[a]鸭[o]学[e]呃[au]福[i]噎[ia]益[io]约[iu](-) [iau](-) [u](-)[ua]话 [ue]划[m](-) [](-) [ap]盒[op](-)[ip]邑 [iap]叶 [uap]法[it]壹 [ut]笏 [ak]恶 [ok]握[ek]亿 [iak]越[iok]育[uak]挖[uek]获

说明:音标后的‘‘(-)’’表示没有合适的字,这类韵母都是在口语中出现的。

福佬话没有撮口呼韵母。北京话的撮口呼韵母€黣、€黙n、€黱在海丰变为齐齿呼或合口呼。如鱼[hi]、月[gue]、元[ia]、云[hun]。

福佬话保留了古代阳声韵(鼻音韵母)和入声韵两套尾的对应,即[-m、-n、-]与[-p、-t、-k]的对应。如心(-m)/湿(-p);新(-n)/失(-t);生(-)/色(-k)。

福佬话有一大批字存在着文白异读。有的是韵母不同,如“变”念[pia5]是读书音,念[p5]是说话音;有的是声韵调都不同,如“饭”文读为[hua4],话音为[p6]。海丰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反映在韵的不同。如:“毛逃号抱稿道宝倒好草高告”读书音韵母是[au],说话音韵母是[o];“东通同桐笼丛公工空烘翁动送孔”读书音是[o],说话音是[a]。

福佬话的声母有丰富的鼻化韵母,且大多数具有相应喉塞入声韵。海丰话的鼻化韵母有十一个之多,其中八个与入声相配,它们是:(敢~甲),(毛~学),(楹~厄),(圆~噎),(羊~约),(营~益),(碗~话)。

1.1.3 声调8个

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调值:3355 5135213 11255

例字:诗分时云死粉是混世训示份闪忽蚀佛

1.2 词汇方面

粤东地区的海丰,过去比较闭塞,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因此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较小,而原来在中原带来的河洛话也就相对保留得比较多。在海丰福佬话中能找到大量的古汉语和古文字。

例如:

古汉语福佬话普通话

扁食扁食馄饨

屣屣拖鞋

蕹菜蕹菜空心菜

福佬话中有一些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中,继承古代的语词较多,也较多地保留了古义。单音节词也多。例如 “涂”(泥土)、“曝”(晒)、“拍”(打)、册(书)、箸(筷子)、习(翅膀)、粟(稻谷)、目(眼睛)等等,都是单音节词,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

2 客家话

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客家人祖先,因躲避战争、灾荒等原因,经过六次大迁徙,从北方流离转徙至广东,不但带来了北方的文化,也带来了北方的语言。这些语言后来被称为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客家人大都聚族而居,而且定居的地点大都是在偏僻的山区,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更容易保存原来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海丰客家话保

存了很多唐朝后期(大约公元10世纪)到宋朝古音。

2.1 语音方面

海丰客家话中保存着大量的古音,声母17个,比普通话21个声母少4个;但韵母有74个,声调有6个,比普通话的韵母和声调多得多。

客家方言无浊声母[dz]、[dz] 、[dz]、[v]、[],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di),说,“知道”为“抵得”等等都是属于上古语音。客家话的字音,读为送气音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并、定、群母)在客语全部变成送气清音。而其它方言则是一部份变化为送气一部份变不送气。客家话中有一些轻唇字念为重唇。例如肥、浮、飞等,表现了“古无轻唇音”的现象。

客家话中有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韵母体系,它保持着中古汉语中存在的m, n, ng, p, t, k六种韵尾,相当整齐。这也是客家话保存中古语音特点的一种表现。其保存完整的程度在汉方言中仅次于广东话。客家话中没有撮口呼一类的韵母,只有开口、合口和齐齿呼。中原汉语的撮口呼是在明代才出现的,客家话在明代以前便分化出来,所以没有这一类韵母。这叫做“四呼不齐”。

2.2 词汇方面

客家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情达意,准确细腻。例如“死”这个词,称小孩的死曰“取债”;年轻人的死叫“短命”;老人死称“归仙”,如有忌讳则说“老了”或“走掉了”。客家人说吃早餐为“食早”吃晚饭为“食夜” 。

客家方言单音词丰富,如索、闲、企、行、寒、食等。一般而言,古汉语的单音词较现代汉语丰富很多,保存比较多的古汉语语词,如捼(两手相切搓)、镬(锅子)、遮(雨伞)、犁(低头)、禾(稻)等。

客家话保留中州古汉语的语词较多。煮菜用的铁制器具,客家话不叫“锅”,而叫“镬”。据古书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锅”是没有脚的,客家话称“镬”,是古原义的保留。生活煮饭用的木柴,客家话叫“櫵”,据《说文解字》注:櫵,散木也,可见即是今天的木柴。“櫵”的古音古义,仅保留在客家话。客家话里保留的古语词还可举出很多。列举数例:脸说成(面)、绳(索)、找(寻)、怕(惊)、走(行)等等。后者都是客家话所用古语词。

客家话有些语词在语素的构成上其先后次序刚好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反。有时语素相同,排列颠倒,例如普通话中的“灰尘”,客家话叫“尘灰”;普通话中的“喜欢”,客家话叫“欢喜”。例如公鸡(鸡公)、拖鞋(鞋拖)、干菜(菜干)、轻重(重轻)、狸猫(猫狸)等等。有时语素相同,附加成分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虾”,客家话叫“虾公”;普通话中的“虱子”,客家话叫“虱婆”。

3 军话

“军话”是明代初期“卫”、“所”军制的直接产物,由明代卫所后裔讲的类似于明代通话的一种方言。它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明代推行卫所制度,海丰因扼惠潮官道,为粤东海防重地,在境内设置了碣石卫和海丰千户所、捷胜千户所、甲子千户所,因此带来了属于北方的屯军文化。

3.1 语音方面

海丰平东镇龙吟塘军话声母共有16个(包含零声母)。海丰军话相较其他军话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f/ 、/v/ 等声母,但却多了/b/ 、/f/ 、/v/ 声母的存在。相对的,/b/ 声母,则是客语没有,且是闽语的常态。海丰龙吟塘军话,处于闽、客的过渡地带,虽然处于平东镇,然而主要的生活圈是和公平镇的福佬人打交道,因为主要接触的汉语方言不同,促使其语音与其他地区的官话语音产生了差异。龙吟塘军话中古声母晓匣合口的部分,一律都发/h/ 声母,并不会产生客语/f/的情形。龙吟塘军话的语言现象,发现其中包含明清时代的音韵系统,是一种兼具汉语南方方言与北方官话的次方言。从与《中原音韵》部分韵部相同的呈现,却与邻近的闽客方言有所区别即可得知。龙吟塘军话与闽西客语有部分的关系存在,如同在蟹、开、一的主要元音皆是 /ei/ 韵母即可得知。不过却也发现其阳声韵的韵母有鼻化的现象,如同在中、古、臻、摄当中,而鼻化韵母出现在海丰地区的福佬话,因此很明显是受到当地福佬话的影响。

3.2 词汇方面

3.2.1 名词

① 时间节令—“时候”一词,在当地是以“时日”来表现,其他汉语方言多以“时后”直接命名。“明天”说成“清早”,则是以原本仅限定于清晨的词语,扩充为一整天的代称。“端午节”则是称为“五节”,和客家方言的“五月节”雷同,应为“五月节”的简称。

② 矿物及其他—“石头”说成“石牯”。部分客家方言也有此种说法,然而客家方言多会加“头”字,成为“石头”或“石头牯”。当地军话则是限定“石”后头,仅加后缀“牯”。

③动物—“猫头鹰”说成“猫头雀”,是以“雀”一词作为一般鸟类的代称。“螃蟹”说成“蟹”,与粤语广州话相同,而异于客家话修饰词语于前的模式,如“毛蟹”。“蚯蚓”说成“虫獜”,和海丰客语的“虫虫宪”相似,“獜”在此为假借字,而不知其本字为何。

3.2.2 动词

①肢体动作—“蹲”读作“跍”,与闽方言中的厦门话,潮州话,建瓯话皆相同,亦与台湾部份客家话相同。

②日常生活动作—“理发”读成“剃头”,与福佬话皆相同,亦与部份客家话、赣语相同。

4 尖米话

在海丰县的梅陇、后门、小漠、赤石和鹅埠五个乡镇,存在着一种被当地人视为“四不像”的混合型汉语方言——尖米话。据史书记载和民间的说法,明朝末年,东莞籍农民起义军领袖黄萧养曾领导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在珠江三角洲发动起义,后来起义失败,为逃避官军追击,保存实力,黄萧养便率其所部逃到惠东、海丰沿海一带的山区、半山区住了下来。后来这支部队便与当地讲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居民杂处、通婚,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造成了几种方言的混合,粤语的特点不断消失而闽客方言的成分则逐渐增多。由于语音发展演变慢于词汇,所以语音保留粤语的成分多,而词汇则为了适应与当地居民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补充闽客方言语词。以海丰各地尖米话的词汇看,至少有50%与海丰福佬话词汇是相同或相近的,这就导致了今天尖米话词汇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海丰讲尖米话的人口不多,约1万人,集中点是鹅埠,鹅埠镇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居民讲尖米话。“尖米话”因何得名尚不清楚,按当地方言,“尖米”是指与“糯米”相对的粳米,糯米软,尖米硬,大概是因为尖米话在听感上比当地的闽客方言音色较“硬”,故用“尖米”来指称。

4.1 语音方面

尖米话在语音上保留了三套鼻音韵尾[m、n、]与三套入声韵尾[p、t、k]的严格对应。入声分阴入、中入和阳入三类。有一批韵母存在着与广州话类似的前低元音[a]与央半低元音[]的对立。从音系来推断,尖米话当是由粤方言的一支演变出来的。

尖米话可分两大类,即客味尖米和粤味尖米。海丰尖米话较接近“粤味”,主要特征是:(1)有长短a的对立,如三(sam)心(sem)j (2)人声三分,如“北百白”三字不同调,分别为pak54“ pak313 “ pak210。

4.2 词汇方面

尖米话的词汇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说是粤闽客三种方言的混合。海丰尖米话里闽南方言词较多,加之尖米话本身源于粤语,所以导致尖米话词汇系统相当复杂,粤闽客词语都有。以海丰鹅埠尖米话为例:

(1)属于粤语词的如:

细佬哥--小孩儿 孤寒--小气大佬--哥哥冷衫--毛衣

(2)属于客家话词语的如:

赖仔--男孩儿 落水--下雨哥魔--瘟病 屎忽--肛门

(3)属于福佬话词语的如:

石牯--石头婆生--观音生日 冤家--吵架 赤虾仔--婴儿

从海丰各地尖米话的词汇看,至少有50%与海丰福佬话词汇是相同或相近的,这就导致了今天尖米话词汇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方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信息,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活化石”价值。在经济强劲发展、社会加速融合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有抢救方言的紧迫感,把前人研究中尚未涉及的方言土语资料尽可能地记录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谢立群.海丰音字典[M].汉学出版社,2008.

丘学强.青塘军话中的粤语成分[M].香港:现代教育出版社,2000.

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第7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鸭我吃得多了,但全聚德的烤鸭我还没有尝过。在颐和园游玩了一天后,就叫了一辆的士去了。由于全聚德不给客人订餐,陈经理和他的同事为了占到座位,从下午三点钟开始,就在全聚德等了。结果很不好意思,让他等了三个多小时。

菜很快上来了,酒也拿过来了。我们边喝酒边等烤鸭。最后,闻名遐迩的全聚德烤鸭被服务人员用一个推车推过来了。一只烤得焦黄,鲜嫩欲滴的全鸭横卧在盘子上面。一个厨师走到我们桌边,征求我们意见后,便开始工作。手中的刀上下翻飞,一片一片的鸭肉便飘到了旁边的盘子里面,整整齐齐。最后,放烤鸭的盘子里就只剩下一个干干净净的骨架。服务小姐熟练地沾上调料,用薄饼包好,递给太太,给我们讲解全聚德烤鸭的历史和特点。讲解完毕,送给太太一张全聚德烤鸭用餐纪念卡!

这时,我才明白,全聚德已经不是单纯地卖一只烤鸭,而是在卖全聚德的历史和文化,一个带有中国历史特色的古老文化。这也是几百年来全聚德长盛不衰的秘诀!

陈经理问:“吃得来吗?”

我笑着说:“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

第8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关键词】仫佬族;民间艺术;动画角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

一、仫佬族民间艺术概述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一个勤劳、智慧、善良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在开发仫佬山乡、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仫佬人民根据自己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运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在其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仫佬族民间艺术。

(一)仫佬族民间艺术发展背景

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单一民族。晋代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唐宋以后的《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也出现了有关“僚”“伶”的记述。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岭南西部一带的仫佬族先民,被称为西瓯骆越民族,而据历史记载,仫佬族最晚在元代或者明初年已居住在罗城一带。

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仫佬族聚居地广西罗城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且地处广西九万大山南麓,青山环绕,溪水长流。“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更是将其喻为“山如剑排,水似汤沸”,足以看出罗城县优美的地理环境。如此的环境造就了勤劳淳朴、仁厚宽容的仫佬族人民,也为独具一格的仫佬族民间艺术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仫佬族民间艺术不仅仅是骆越先民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广西罗城县“九万大山”地理环境的体现。仫佬族民间艺术是仫佬人民自然情感的折射,是其追求美好愿望、寄托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仫佬人思想情感的物化形态。

(二)仫佬族民间艺术资源简述

仫佬族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拥有神话传说、诗歌谚语、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舞草龙、群龙争珠、象步虎掌、仫佬竹球等民间游艺;另外,还有植根于本民族地域文化的民族服饰、民歌民谣以及民间舞蹈。仫佬人民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善于用山歌表达情感,这是他们歌唱劳作、生产、生活、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融艺术于生活,其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刻有强烈的民族烙印。

二、融入民族特征的动画角色分析

纵观动画发展史,不论是国内抑或国外,每个时间段都会涌现出非常经典的动画影片,其中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总是让观众耳目一新。美国作为动画强国,总是能够不断刷新观众们对动画电影的认识,其中迪士尼作为元老级公司,更是善于将世界各地的童话传说搬到大屏幕上。本文选取同样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两部动画作品,针对其角色加以分析,总结同一家公司对不同民族风格动画角色的表现形式,力求为塑造仫佬族特色的动画角色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海洋奇缘》女主角莫阿娜

《海洋奇缘》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于2016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讲述的是爱好航海的波利尼西亚人部落首领如何寻找到半神毛伊,并将心还给特菲提女神的故事。动画背景在2000年前的南太平洋小岛,女主角是波利尼西亚人。其造型体现了部落的特点:一头乌黑的波浪状秀发,长睫毛,大眼睛,双眼皮,浓密的眉毛,塌鼻梁,宽鼻翼;此外,为了体现该部落阳光照射充足的地域特点,角色肤色较暗;为了展现该部落生活、生产特点,角色设计避免以往常用的纤细四肢,改用健硕的四肢,以及宽厚的手掌、脚掌。

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材料源于自然。例如,莫阿娜年幼时脖子上佩戴的动物骨头项链;第二,服饰花纹体现部落信仰。例如,莫阿那和部落其他居民所穿的裙子绘有部落图腾,男性角色身上的纹身和船帆上的图案都具有部落特色;第三,生活用品体现部落特色。例如,墙壁上的挂毯和地上的地毯,其图案有形态各异的鱼类、小猪,也有一些抽象的海浪和珊瑚,凸显出浓郁的自然气息。

(二)《勇敢传说》女主角梅莉达

《勇敢传说》同样为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故事以中世纪的苏格兰为背景,女主角梅莉达造型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一头红发,蓬松、卷曲,眉毛与头发一样呈现橘红色,一双蓝色大眼炯炯有神,鼻子小巧,脸型圆润,肤色白皙,脸上有些许雀斑;头部较小,腰较细,腿部较长,凸显白种人的特点。

整部动画片苏格兰风格浓郁。首先,女主角的性格非常符合苏格兰人崇尚自由独立、勇于斗争的特点,这一点从她那狂野奔放的红发就能略见一斑;其次,男性角色身穿苏格兰裙,搭配同样色调的背心和夹克,腰上系皮带,肩上斜披一条格子呢毯,脚穿筒靴,独具苏格兰特色。

对比两部动画片,虽然都是同一家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作品,都是基于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主角都是女性,故事同样讲述“成长”,但由于故事背景不同,整部影片的角色造型也完全不同。莫阿娜是2000年之前的波利尼西亚部落的人,整天在山间奔跑、攀爬,肤色较黑,四肢较为粗壮,所穿上衣有部落图案;而苏格兰人梅莉达肤色白皙,虽然也喜欢骑射,但碍于礼数管教,不能够像莫阿娜一样经常自由活动,所以她的四肢仍然较为匀称,不会过分纤细,也不会粗壮,手掌较小且较为纤细,穿着长裙、长裤,腰部线条明显,腿部修长。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故事背景和民族特点设计的动画角色,其内在的性格、思想、信仰和外在的身形、外貌、服饰都有着千差万别。由此可见,要想在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体现民族风格,在角色设计这一环节必须充分考虑故事的背景和民族特征,要对故事的由来、内涵、民族文化深入调研。

三、仫佬族民间艺术与动画角色设计的融合

(一)角色來源及其性格塑造

仫佬族拥有灿烂的文学艺术和虔诚的宗教信仰,集中体现在长期以来以口传的形式在群众中传播的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以及风格独特的节日,这些都是动画创作的可取之材。从仫佬族的民间文学中抽取角色,制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不但可以丰富动画创作的素材,而且可以为整部动画片定下民族性的基调,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艺术源于生活,仫佬族的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中体现了其生产、生活、信仰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气息。例如,关于白马姑娘的传说塑造了一个机智果敢的少女形象;《凤凰山》塑造了一个敢于牺牲、为民消灾除难的姑娘形象;《垦王山》塑造了一个宁死不屈、敢于斗争的青年英雄形象。这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仫佬人民渴望丰衣足食、风调雨顺,渴望年年都有好收成的心愿,同时也体现了仫佬人民对勤劳、勇敢、善良、聪慧、朴实的向往。这是仫佬人民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基于仫佬族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不论是角色外观特征的设计还是角色内在文化、思想以及性格特点,都应该符合这种价值观以及审美倾向。

(二)角色造型体现民族特点

角色可以看作是一部动画的演员,是整部动画的灵魂所在。在角色设计中融入仫佬族元素,一方面,要结合剧情来体现角色的内在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应该在角色外貌、服饰等直观的外部特征中展示角色的民族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差异和世界观不同,仫佬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外貌、服饰与舞蹈动作中。

1.仫佬族外貌特征的借鉴

仫佬族人为黄色肤色,女性肤色稍浅,为淡黄色;头发为黑色;眼睛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眼珠一般为黑褐色;鼻根高度不高,鼻翼一般;耳垂男性以方耳垂居多,女性圆形居多。在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基本特征,同时加强部分特征。例如,为了体现仫佬族人民热爱劳动,喜欢在大山里和田地中奔跑,可以有意识地将肤色加深;为了体现其勤劳、淳朴、聪慧,设计乌黑透亮的眼睛和較深的眼睑皱褶;为了体现其地域特色,有意识地将鼻梁压低,鼻翼增大。

仫佬族人的体型为亚中等型,身高中等偏矮;男性长躯干型居多,女性中躯干型居多,腿长中等略短;胸型男性多为窄胸型,女性多为中胸型。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可以根据角色不同,调整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强化或者弱化角色的身高特征。此外,针对男性青年英雄类角色,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胸腔和盆腔的比例,突出角色健硕的体格;而针对活泼灵动的少女角色,则要突出其纤细的腰肢、修长的双腿,将角色的性格特征融入角色形象之中。

2.仫佬族服饰元素的融合

服饰是表现角色最重要的民族元素。角色设计应该建立在对民族服饰元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同的服饰与配饰中体现的是不同的民族特征。有时单从民族服饰就能判断该角色属于哪一个民族。此外,同一个民族内部,不同性别、年龄,对服饰的喜好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应该在角色造型中尤为注意。

仫佬族崇尚青色,视蓝靛染成的土布为珍贵布料,服饰朴素无华。如果是设计妇女角色,一般可以给其穿袖背上绣有鳞状花纹的短大襟上衣,下搭无褶筒裙,脚穿钩尖鞋;针对男性角色,可以穿上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型青布帽;如果是老年角色,可以给其穿琵琶襟上衣,戴硬壳平顶碗帽,脚穿草鞋。

仫佬族女性喜好白银和玉石饰品,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为其佩戴银针、银钗、银簪、银镯、玉簪、玉镯等饰品。此外,仫佬族的布鞋做工十分讲究,为仫佬族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在角色设计中,可以通过鞋头上所绣的精美花纹来展现一个姑娘的蕙质兰心。

仫佬族戴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的帽子非常独特,有麦秆帽和杨梅竹帽,工艺精巧,种类繁多,轻便大方,还可遮阳、避雨、挡风。在设计角色头部时,头上的帽子可以作为亮点来设计,并突出细节部分。

3.仫佬族舞蹈动作的融入

仫佬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民间游艺之间没什么明显的界限,宗教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舞蹈动作。此外,仫佬族受彩调的影响,创作了自己本民族的戏曲——仫佬剧。仫佬剧内容丰富多彩,它把流传于民间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作为戏剧情节,与“走坡”对歌、“依饭节”、射狮舞、驯牛舞、穿灯舞、谷穗舞等民俗风情的舞蹈相结合,通过对人物的综合塑造,体现仫佬人民的生活和民族性格。例如《潘曼小传》《鸡生鸭熟》《梦里听竹》等,都是仫佬戏剧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动画角色设计中,适当地融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有助于角色的立体化。

四、结语

想要走“民族风格”之路,离不开民间艺术的土壤。仫佬族特有的民间艺术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中汲取养分能够丰富动画的故事背景,使动画角色更加立体化,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塑造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想要设计出具有仫佬族特征的动画角色,必然也离不开对仫佬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只有对仫佬族的历史、节日、习俗、服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大量的素材,才能够设计出既区别于其他民族,又凸显仫佬族特色的动画角色。

参考文献: 

[1]崔华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仫佬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2]王骞.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仫佬族[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 

[3]过伟.仫佬族民俗风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段佳.世界动画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6]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朱剑.中国动画发展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8]吕永华.《宝莲灯》与《狮子王》的人物比较——兼谈国产动画片人物塑造的不足[J].中国电视,2000(1). 

第9篇:地下湖北佬范文

做CEO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有成就的CEO。假如你曾经是一位技术专家,或者营销明星,抑或是资本运作高手,你与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做大了,你自然也就成了大公司的CEO。

身为CEO,你理应成为公司的精神领袖和团队核心;可是,如果你还是脱不掉技术专家的书卷气、营销天才的雪中飞、资本推手的空手道,你可能就是一个缺少“江湖感”的CEO。

按照我对青山大侠的粗浅理解,“江湖感”似乎与现在时兴的“领导力”比较接近。有“江湖感”的CEO能从专才蜕变成通才,从做事转移到做人,能从自己干变成别人干,甚至是从聪明转而为糊涂。

我理解,“江湖感”至少应该包含这么三个要素:

1.要有一个流传的故事。

所谓江湖,总是有故事在流传,而且越传奇越好,如果不是挽大厦于将倾,至少也是英雄救美。张瑞敏挽救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就足够传奇,宗庆后的创业故事也算是有趣。

宗庆后创业时已经四十开外了,没有特殊的关系和技能,只能为校办企业当推销员。自己拉三轮车送书本,卖冰棍,一根冰棍4分钱,只能赚上几厘钱。这份亲历亲为让宗庆后以及娃哈哈始终零距离地贴近消费者,于是才有了对儿童心理的洞察以及传遍大江南北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既然抓住了孩子的心,也就抓住了家长的钱口袋。如果你觉得这个不够流行,不妨看看柳传志的故事。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柳传志借着二锅头的酒劲,向同仁们宣布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将来要把联想做成一个销售额200万的大公司。没错,是200万,不是200亿,是人民币,没说是美元。如果当时柳传志发誓说,咱们要搞到200亿美元,而且要弄到美帝国主义的老巢纽约去,我肯定他们当时一定是把全北京的二锅头都喝光了。所以,江湖上的故事可以传奇,但是不能太离奇。

创业的故事总是比较精彩,但也不是惟一可为的故事。15年前郭士纳就任CEO推动IBM战略转型时,就有一个故事流传得很快而且很远。在一次高管例会上,郭士纳说,他的脑子不是为了看PPT而长的,他要求所有人关掉电脑,每个人拿出肚子里的干货,直接触及问题的本质。你可以想见这个故事所形成的冲击波。

你能想象出一位没有一个传奇故事的成功CEO吗?很难。不过,要成为一个有“江湖感”的CEO,难的还在后面。

2.要有一帮追随的兄弟。

套用德鲁克关于领导力的观点,衡量一个领导者的惟一标准是看他的追随者数量,同样衡量一个江湖老大的最重要标志,是看他有多少兄弟,而且是铁杆兄弟。

有朋友会质疑说,做企业不能拉帮结派,那是落伍的做法,在西方的企业中,称兄道弟的情况很少见,工作就是工作,同事和兄弟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此话固然有理,但是如果你愿意听听稻盛和夫的话,你或许会稍微改变一些自己的观点。

稻盛和夫认为,老板与员工在办公室很难有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也就没有关键时刻的卖命。于是,他就经常在下班后与员工一起喝酒,喝得晕晕乎乎的时候,老板与员工的边界就模糊了,有些话也就可以敞开来讲了。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帮助他解决了许多正式的难题。

除了稻盛和夫式的沟通,CEO还要有洞察人性的本事,“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此外,还得有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胸怀以及钢铁的意志等等美好品质,才值得兄弟们为你卖命。这说起来话长,我也说不明白,就此打住。

总之,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基本上要求CEO是一个完人,这要求不现实却又很实际。

有一位销售经理说,我们距离CEO就像地球到星星,这辈子都无法接近。作为CEO,如果你觉得公司执行力不强,就是因为高层不团结、中层不努力、基层不听话,那我要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笨蛋,笨蛋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是谁,你或许也知道。

3.要有一拨出色的对手。

江湖上盛行侠肝义胆劫富济贫,自然看不起恃强凌弱。十年前一批来自台湾的娱乐业大佬到大陆来开垦处女地。用一位老板的话说,他们在台湾早就糜烂透了,所以在尚属清纯的大陆,用左手就能对付这里的对手。此话在当时确实不假。今天,回头看看当时的所谓大佬,如果他们还能在政府管制、同业竞争、道德边界的模糊地带继续辗转腾挪,仍然能够在黑道和白道的缝隙中长袖善舞,那才算是江湖上的真本事。否则,只是江湖上的过客而已。

如果你还没有遇到足够出色的竞争对手,要么证明你真是独具慧眼,在市场的蜜月期内享受独食,要么你就是错误地认识了自己的市场。偶尔听到CEO讲,他的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十分独到,用望远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说这话的人,不是江湖大佬的自吹自擂,就是江湖新手在狭窄市场缝隙间的自娱自乐。

你对手的水准,决定了你公司的水准。所以,竞争并不总是坏事,特别是高手之间过招,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国美的穷追猛打,苏宁也不会跑得这么快。不过,这话要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或许可以说,没有胡润把黄光裕捧到天上,黄光裕也不至于摔得这么惨。

这就是江湖的魅力所在,你的对手会成就你,而你的朋友则可能毁了你。

除了故事、兄弟、对手之外,要成就自己在江湖上的声望,一定还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机缘和运气。江湖上就曾流传说,郭为比杨元庆更有“江湖感”。不过,现实是联想电脑归杨元庆,郭为领军神州数码。现在,在国际江湖上“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的是杨元庆,郭为则为转型的“转”而不“行”苦恼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