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互联网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互联网安全管理

第1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1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数据库安全现状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就是信息安全,它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入侵检测、风险评估以及防火墙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以防火墙为主的反入侵安全技术并不能有效地确保网络数据库整个信息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在的大部分信息系统当中,数据资料全部都储存在数据库当中,一旦数据库发生安全问题,会直接威胁到信息安全。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而这种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访问安全问题。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库一般都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的,这就使得数据库需要暴露在网络环境当中,只要是网络上的用户都可以随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而在这种情况下,访问控制的手段仅能以用户控制为主,即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来实现。然而,在互联网中传输的用户名和密码十分容易被网络黑客窃取,并且只要知道密码的用户全部都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密码管理和保护的难度,数据库安全也间接受到威胁。当网络用户从数据库中读取到相应的数据并借助网络进行传输时,由于这些数据缺乏应有的安全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它们很容易被截取或是篡改,这也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库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因为数据库当中存储着海量的信息,这些都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关键,所以数据库及其所在的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系统程序方面存在的漏洞,给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当黑客利用这些漏洞侵入到系统中后,便可以获得相应的管理权限,从而随意对系统指令进行修改,致使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会导致系统瘫痪的情况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下,黑客已经成为威胁网络数据库安全的最大问题,并已经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程度,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网络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性。

2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安全主要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所提供的一些管理功能,如用户名与密码识别、使用权限控制、审计等等,一般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具备上述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依靠应用程序设置的控制管理,常用的管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户分类。大体上可将用户权限分为以下三类:①数据库登录权限。只有具备数据库登录权限的用户才可以进入到数据库系统当中,并对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工具和程序进行使用。同时数据库系统的拥有者可授予此类用户查询数据和建立视图等权限,而被授予权限的用户也只能查阅数据库中的部分信息,并不具有更改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权限。②资源管理权限。对于具备资源管理权限的用户除了能够拥有上述用户的基本权限之外,还具有对数据库表、索引等数据库客体进行创建的权限,此类用户可在权限允许的范围之内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和修改,并且还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可申请审计。③数据库管理管理员权限。具有此类权限的用户将具备对数据库管理的一切权限,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访问任意用户的任何数据信息、授予及回收用户的各种权限、对各种数据库客体进行创建、数据库整库备份、全系统审计等等。由于此类用户的工作性质是全局性的,故此只有非常少数的用户属于该类型。

(2)数据分类。虽然一些用户具有同一类权限,但是他们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管理和使用的范围却可能是不同的。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将数据分类的功能,即建立视图。管理员将某个特定用户可以查询的数据逻辑归并起来,简称一个或多个视图,然后赋予相应的名称,再将该视图的查询权限授予给一个或多个用户。这种分类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进行较细的分类,它最小粒度为数据库二维表中一个交叉的元素。

(3)审计功能。一些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会提供审计功能,这也是较为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该功能可以监视用户对数据库施加的动作。常见的审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审计,另一种则是系统审计。其中用户审计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审计系统会记下一些相关的信息,如对视图进行访问的企图、实施操作的用户名、操作时间、操作代码等等。通常这些信息都是记录在系统表当中,借助这些信息用户便可以进行审计分析;而系统审计则是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审计内容主要是系统一级命令以及数据库客体的使用情况。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采用以上几种手段可以有效地确保网路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2网络数据库安全的技术措施

(1)访问控制技术。对于网络数据库系统而言,确保安全最为重要的方法还是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并且也是实现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机制的主要手段,通过访问控制可以有效地限制访问主体对需要保护资源的访问权限,从而确保系统在正当、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访问控制在数据库安全中的运用所需控制的行为具体有以下几类:数据读取、可执行文件运行以及发起网络连接等等。目前常用的访问控制方式主要有DAC(自主访问控制)、MAC(强制访问控制)和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2)加密技术。①MD5加密。目前,MD5加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系统当中,该技术可以有效地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它的基本原理如下:当用户登录时,系统会将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并与保存在文件系统当中的MD5值进行比较,由此确定出用户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这样系统便可以在不知道用户密码的明码的条件下,确定出登录系统的用户是否合法。采用这种加密技术以后,可以防止用户的密码被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知道,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密码被破解的难度。MD5是将任意长度的字节串转换成为一个128bit的整数,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字符串转换算法,故此就算知道源程序和算法描述,也不能将MD5值还原成原始的字符串,从而可以有效地确保数据安全;②Access的加密方法。虽然网络数据库的种类较为繁多,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由微软的Access。对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加密方法是手动设置数据库密码,采取这种加密方法时应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或是将其存储在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位置上。(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杂志 编选:)

参考文献

[1]张念.罗红.金元元.混合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数据库安全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王超.网络信息与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A].2008年中国计算机信息防护年会暨信息防护体系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6).

[3]怀艾芹.基于SQL Server的高校OA系统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10).

第2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1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1.1信息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基本成形

第一,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深圳市电子政务起步早,也较早地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深圳市政府在法制工作上也是先试先行,先后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査办法》、《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建设、运维和管理的指导性政策文件。第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为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有序,深圳市统一规划,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网站生成平台、党政机关信息安全支撑平台、政务邮件系统和短信平台等,政府网站等一批重要应用均建立了较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1.2集约化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初步建成

深圳市全面建成了覆盖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主要事业单位的统一党政机关网络,政务内网覆盖到街道办,政务外网覆盖到社区,已初步实现全市网络互联互通。全市统一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政务数据中心及18个机房成为全市电子政务数据汇聚地并建成了灾备中心,负责为全市提供统一的介质保管、备用场地、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数据容灾复制(外网)、应用级容灾、应急备机、灾难恢复办公坐席等服务,有效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抵御灾难打击的能力;公共应用平台方面已建成网站生成平台、政务邮件系统、政务短信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

1.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基本组建

深圳市于2011年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原市科工贸信委、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国家保密局、市密码管理局屯部口构成的觉政机关信息安全联合检査制度,依巧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也,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联合安全检査、联合应急演练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部口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推动了深圳市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当然也对信息化主管部口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子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对发达国家依赖性大

硬件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大到核心服务器、路由器,小到CPU,我国都几乎完全依赖国外,特别是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设备——髙端容错服务器,国产化率不到10%,几乎清一色的采用旧M、惠普等国外公司的产品,其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软件方面,依赖进口的情况更加严重。目前,不论是操作终端还是移动设备,几乎清一色使用国外操作系统,据IDC统计,我国目前桌面端操作系统市场餘额仍然由微软Windows占据绝对垄断份额,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如红旗、礫麟、深之度等定制化Linux厂商份额合计不到5%。办公软件方面,我国虽然此前也在政府部口推广金山WPS、永中Office、红旗RedOffice等国产办公软件,但据艾瑞咨询统计微软Office系列产品仍然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2.2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使用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部分部口领导对于信息安全监管缺乏意识,对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对策和体系,全市的信息安全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未得到足够重视。虽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详细规定了网络安全的相关条文,但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信息缺乏信息安全监管意识,未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也缺少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章,常常敷衍了事。二是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安全培训工作多流于形式,有半数单位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存在问题。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虽然国家工信部会定时漏洞和漏洞修补安装包,但由于使用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于修补漏洞的通知视而不见,以为耽误几天不会受到影响,普遍存在的侥幸意识使得黑客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极易给整个政务系统带来重大损失。

2.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是安全事件和病毒感染事件频发。敌对分子针对我国部分单位、人员和系统防范机制不足、安全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为的漏洞,进行窃密活动。2015年2月2日至28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信息安全检査活动,调査结果显示,2014年度,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显著增多,达到了31.5%,相比2013年増长5.2%;传统计算化终端的病毒感染率是63.7%,增长了8.8%;绝大多数的网友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二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目前,智能终端逐步普及,但由于目前很多部门未对智能终端的管理提离认识,很多工作人员甚至通过智能终端连接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使得黑客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造成整个电子政务网络因为恶意网站或软件而酿成整体雜疾的网络安全事件。

3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薄弱

一是过于依赖国外产品和技术,核心技术相对落后。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看,深圳市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防护薄弱,而且,政府部门对于国外品牌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比较依赖。纵观全球,绝大多数的核也信息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关键芯片和程序代码仍然受制于人,出现设备问题时常常无法自行维护修理,只能退回国外原厂维修或者重新购买的情况,这无疑使得深圳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大增。二是整体安全防护能力滞后。由于政府网站公信力高、影响力大,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目标。为了获得非法经济报酬,不少不法分子使用违法行为入侵电子政务内网窃取资料或对网络进行破坏。但部分部门信息安全综合技术防护能力滞后。网站被篡改、被植入后门、上传携带病毒的文件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2对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

一是对信息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还是处于技术、管理人员分立的模式,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人员往往缺乏信息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对很多高新技术接触较少,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又流于形式。而且,这类人群往往认为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只需由技术人员学习,自己无法使用,造成了操作人员与基础信息技术的“鸿沟”。二是存在侥幸心理。部分管理和操作人员虽然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却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信息安全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管理制度缺乏重视。在深圳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中,侥幸心理在大多数单位并不少见,主要体现在对安全保密规定视而不见,将电子政务内、外网与互联网混用,安全设备配置不合理,访问控制不够严格,信息的审查、信息的管理维护、网络的规划、网络建设敷衍了事等等,送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3.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一是管理措施不完善,漏洞监管不及时。由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统一、源代码控制等网络风险监控措施严重滞后,很多网站上的漏洞安装包不及时,无法消除当前最新面临的安全风险或漏洞。另一方面,从深圳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的结果看,部分单位普遍存在漏洞修复周期较长,没有过及时修复漏洞过多,存在SQL注入漏洞、文件上传漏洞、Sturts2漏洞等高危漏洞,大量累积的漏洞使得被攻击度严重增多。二是新兴技术对信息安全形成新的冲击。随着"互联网+"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迅速,大数据、云计算将大量的电力、交通、金融等信息高度集中,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对信息安全的冲击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虽然使得互联网得到了更多的普及,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4改善和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4.1完善信息安全检查机制,强化电子政务保障功能

一是协同单位扁平化管理设计。目前,虽然深圳市已经按照工作部署,设立了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置了相关的制度、领导、成员单位、人员等,但应引入扁平化设计理念,减少组织内部沟通层次,将集权式体系调整为以服务为核也,通过压减管理层次,使管理结构最大程度简化。作为协同管理机构,各成员单位应加强部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漏洞、数据更新信息等信息应及时交流与共享。二是细化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的功能。深圳市目前虽然设有全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小组,但每年只有一次信息安全检查,势必难以保证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做得客观、公正,风险预防和控制做不到位。

4.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安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信息安全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深圳市相关政府机构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设立信息安全行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政府政策对于企业创业具有积极的鼓励、引导作用,因此,可考虑引入有关机构或产业关联信息安全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等提供便利。二是加快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深圳信息安全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因此,深圳市政府部门应加快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信息安全重大项目和领军企业。市政府应做好海外先进技术兼容并收,支持、鼓励企业"学进来、走出去",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4.3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着力培育信息安全文化

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氛围,推广基础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每一位市民实际上都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市民特别是领导、技术人员、人员都应清楚信息安全常见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解决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由市政府牵头、借助化会力量,由企业来承办培训的方式,利用各种宣传和培训手段,在全民中普及信息安全意识,使得人人懂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还应特别关注、培养政府公务人员的电子政务安全信息意识。作为电子政务最直接的使用者,公务人员应对潜在的风险有更进一步的认知,时刻在日常工作中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时刻注意维护电子政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5结论

由于深圳市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广,电子政务网络化程度高,因而也面临着更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全面提深圳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深圳市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才能与全市"互联网+"的总体目标相适应。目前,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支撑保障体系基本成形、集约化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初步建成、管理机构基本组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国。但深圳市也面临很多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借鉴他们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知识,本文提出提升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作者:叶丽婷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宁家骏.关于加强我国新时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些刍议[J].电子政务,2010(7).

[2]林乐坚,林向民,许哲君.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10(11).

[3]高松林,向洪,皮章,袁莉.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思考[J].秘书之友,2010(10).

[4]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3).

第3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作为“互联网+政务”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允“互联网+政务”成为政府政务管理和服务改革的关键一环,将使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迎来新的转折点。然而.互联网在为政府政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黑客和不法分子带来了便利,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传达,才能将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下去,才能将各部门、企业、民众的意见传递上来。我国的信息安全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数据保护两个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阶段,政府不得不面对日益谰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单单存在于技术方面更存在于管理方面。目前,大多数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想要实现信息安全的目的,理解重视管理问题至关重要。

1.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1.1信息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基本成形

第一,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深圳市电子政务起步早,也较早地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深圳市政府在法制工作上也是先试先行,先后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办法》、《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建设、运维和管理的指导性政策文件。第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为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有序,深圳市统一规划,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网站生成平台、党政机关信息安全支撑平台、政务邮件系统和短信平台等,政府网站等一批重要应用均建立了较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1.2集约化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初步建成

深圳市全面建成了覆盖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主要事业单位的统一党政机关网络,政务内网覆盖到街道办,政务外网覆盖到社区,已初步实现全市网络互联互通。全市统一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政务数据中心及18个机房成为全市电子政务数据汇聚地并建成了灾备中心,负责为全市提供统一的介质保管、备用场地、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数据容灾复制(外网)、应用级容灾、应急备机、灾难恢复办公坐席等服务,有效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抵御灾难打击的能力;公共应用平台方面已建成网站生成平台、政务邮件系统、政务短信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

1.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基本组建

深圳市于2011年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原市科工贸信委、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国家保密局、市密码管理局屯部口构成的觉政机关信息安全联合检查制度,依巧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也,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联合安全检查、联合应急演练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部口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推动了深圳市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当然也对信息化主管部口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子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对发达国家依赖性大

硬件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大到核心服务器、路由器小到CPU,我国都几乎完全依赖国外,特别是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设备――高端容错服务器,国产化率不到10%,几乎清一色的采用旧M、惠普等国外公司的产品,其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软件方面,依赖进口的情况更加严重。目甑不论是操作终端还是移动设备,几乎清一色使用国外操作系统,据IDC统计,我国目前桌面端操作系统市场馀额仍然由微软Windows占据绝对垄断份额,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如红旗、碟麟、深之度等定制化Linux厂商份额合计不到5%。办公软件方面,我国虽然此前也在政府部口推广金山WPS、永中Office、红旗Red Office等国产办公软件但据艾瑞咨询统计微软office系列产品仍然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2.2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使用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部分部口领导对于信息安全监管缺乏意识,对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对策和体系,全市的信息安全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未得到足够重视。虽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详细规定了网络安全的相关条文,但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信息缺乏信息安全监管意识未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也缺少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章,常常敷衍了事。二是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安全培训工作多流于形式,有半数单位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存在问题。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虽然国家工信部会定时漏洞和漏洞修补安装包,但由于使用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于修补漏洞的通知视而不见,以为耽误几天不会受到影响,普遍存在的侥幸意识使得黑客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极易给整个政务系统带来重大损失。Z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是安全事件和病毒感染事件频发。敌对分子针对我国部分单位、人员和系统防范机制不足、安全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为的漏洞,进行窃密活动。2015年2月2日至28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信息安全检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度,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显著增多,达到了31.5%,相比2013年增长5.2%;传统计算化终端的病毒感染率是63.7%,增长了&8.8%;绝大多数的网友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二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目前智能终端逐步普及,但由于目前很多部门未对智能终端的管理提离认识,很多工作人员甚至通过智能终端连接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使得黑客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造成整个电子政务网络因为恶意网站或软件而酿成整体难疾的网络安全事件。

3.深圳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薄弱

一是过于依赖国外产品和技术,核心技术相对落后。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看深圳市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防护薄弱,而且,政府部门对于国外品牌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比较依赖。纵观全球,绝大多数的核也信息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关键芯片和程序代码仍然受制于人出现设备问题时常常无法自行维护修理只能退回国外原厂维修或者重新购买的情况,这无疑使得深圳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大增。二是整体安全防护能力滞后。由于政府网站公信力高、影响力太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目标。为了获得非法经济报酬,不少不法分子使用违法行为入侵电子政务内网窃取资料或对网络进行破坏。但部分部门信息安全综合技术防护能力滞后。网站被篡改、被植入后门、上传携带病毒的文件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2对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

一是对信息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还是处于技术、管理人员分立的模式,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人员往往缺乏信息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对很多高新技术接触较少,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又流于形式。而且,这类人群往往认为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只需由技术人员学习,自己无法使用,造成了操作人员与基础信息技术的“鸿沟”。二是存在侥幸心理。部分管理和操作人员虽然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却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信息安全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管理制度缺乏重视。在深圳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中,侥幸心理在大多数单位并不少见,主要体现在对安全保密规定视而不见,将电子政务内、外网与互联网混甩安全设备配置不合理访问控制不够严格,信息的审查、信息的管理维护、网络的规划、网络建设敷衍了事等等,送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3.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一是管理措施不完善,漏洞监管不及时。由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统一、源代码控制等网络风险监控措施严重滞后,很多网站上的漏洞安装包不及时,无法消除当前最新面临的安全风险或漏洞。另一方面,从深圳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的结果看,部分单位普遍存在漏洞修复周期较长没有过及时修复漏洞过多,存在sOL注入漏洞、文件上传漏洞、Stuffs2漏洞等高危漏洞,大量累积的漏洞使得被攻击度严重增多。二是新兴技术对信息安全形成新的冲击。随着”互联网”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迅速大数据、云计算将大量的电力、交通、金融等信息高度集中,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对信息安全的冲击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虽然使得互联网得到了更多的普及,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4改善和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4.1完善信息安全检查机制,强化电子政务保障功能

一是协同单位扁平化管理设计。目前,虽然深圳市已经按照工作部署,设立了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置了相关的制度、领导、成员单位、人员等但应引入扁平化设计理念减少组织内部沟通层次,将集权式体系调整为以服务为核也,通过压减管理层次,使管理结构最大程度简化。作为协同管理机构,各成员单位应加强部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漏洞、数据更新信息等信息应及时交流与共享。二是细化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的功能。深圳市目前虽然设有全市信息安全联合检查小组,但每年只有一次信息安全检查,势必难以保证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做得客观、公正,风险预防和控制做不到位。

4.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安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信息安全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深圳市相关政府机构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设立信息安全行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政府政策对于企业创业具有积极的鼓励、引导作甩因此可考虑引入有关机构或产业关联信息安全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等提供便利。二是加快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深圳信息安全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因此深圳市政府部门应加快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信息安全重大项目和领军企业。市政府应做好海外先进技术兼容并收、支持、鼓励企业“学进来、走出去”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4.3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着力培育信息安全文化

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氛围,推广基础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每一位市民实际上都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市民特别是领导、技术人员、人员都应清楚信息安全常见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解决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由市政府牵头、借助化会力量,由企业来承办培训的方式,利用各种宣传和培训手段,在全民中普及信息安全意识,使得人人懂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应特别关注、培养政府公务人员的电子政务安全信息意识。作为电子政务最直接的使用者,公务人员应对潜在的风险有更进一步的认知,时刻在日常工作中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时刻注意维护电子政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第4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隐患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平台运营的过程中具有开放性,这使互联网金融面临一系列安全隐患,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重大漏洞,直接导致我国金融系统出现问题。因而,应当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隐患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并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认真加以应对。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隐患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且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业务,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模式需要更加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但由于个别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到位,如不注重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各类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直接导致出现了数据、信息风险,甚至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造成较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但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一些用户也不注重加强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风险和漏洞,而且一些互联网金融不注重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还比较薄弱,甚至出现了“监守自盗”的现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隐患也表现为面临一定的内部控制风险,特别是由于一些互联网金融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且也不注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内部控制相对比较薄弱,直接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从总体上来看,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但比较突出的就是在技术、操作、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应当对此给予重视,同时也需要有关方面人员共同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隐患的方法和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2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从当前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没有将防范和控制安全隐患上升到战略层面,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同时在投入方面也不到位,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规范化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还表现为一些地方没有将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不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特别是行业监管体制还没有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同样会制约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2.2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比较薄弱

对于有效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隐患来说,一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但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地设计,相关管理工作还没有取得更大的突破。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没有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在制定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措施方面缺乏针对性,如内部控制工作不够到位,不仅缺乏全面控制能力,而且也不注重内部控制的融合性建设,直接导致出现了很多操作风险。有的不注重对相关工作的设计和安排,如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性不足,各个方面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关举措等。有的尽管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同时也进行了谋划,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注重强化整体能力建设。

2.3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但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系统、有效的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机制,导致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尽管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不注重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在内部安全管理与外部安全管理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外部风险因素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导致个别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市场风险等。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将安全管理与市场营销进行有效结合,如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挖掘和创新,不注重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等,同样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安全隐患。

2.4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合力尚未形成

对于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安全隐患来说,还要在合力建设方面下工夫,但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导致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以及全程性不到位。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注重优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投资项目调查分析方面比较薄弱,导致在投资决策方面出现了风险。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不注重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工作,在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和智慧集聚到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效能性,如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合理,再比如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技术安全管理平台等,同样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安全管理合力建设。

3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策

3.1提高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重视程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要想更好地防范安全隐患,一定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要切实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夯实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基础,同时还要在完善管理体制方面狠下工夫,使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确保不出现安全风险。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如加强教育和培训,强化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将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加强有效引导,努力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内部形成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将其纳入到互联网金融平台改革、创新、发展体系当中,发挥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也要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应当加大相关投入力度,而且还要在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使其能够发挥多元化功能,进而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

3.2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科学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安全隐患来说,还要在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使其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除了要进一步强化专业部门建设之外,更要高度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要将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与财务监督、风险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各方面的有效融合,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建立风险点监测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着眼于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切实加大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如建立预算调节机制,并对预算进度跟踪、结果分析、绩效考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出现财务风险。

3.3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机制优化

互联网金融要把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上升到更高层面,着眼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符合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要根据法律法规来制定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设,引导广大工作人员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及存在的社会价值,抛弃传统的观点,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也要强化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效能性。要大力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督机制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PDCA循环作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加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四个阶段的工作,并且要强化各个阶段的紧密联系,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应当进行总结和提升,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整改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效能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3.4推动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形成合力

第5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方面包含了互联网不受传统现实社会约束限制的个性,强调自由、平等的特性;另一方面在隐私性、攻击性等方面相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显著:其一,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成本低,它可以凭借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接入;其二,移动互联网对接入地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有移动网络信号,就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信息主要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存取、访问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具有几个特点:其一,保密性,主要是指信息不被未授权解析与使用的特性;其二,完整性,主要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会遭到任何篡改;其三,可用性,主要是指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下,信息与信息系统都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被使用;其四,真实性,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在交互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与信息的者是真实可靠的。

2制约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因素

2.1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全民性

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互联网自产生起就带有公开性、全民共享性。目前,这一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显著,但是随着全民广泛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这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被分散。由于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利益、目标以及价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就容易产生分歧,促使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广泛、复杂。

2.2移动互联网监管不严

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界定不明晰、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比如对移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不良信息的划分不明确,这就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时,没有可以依据的规则,进而导致监管过度或不力。

2.3缺乏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自主性的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这就导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则与标准。此外,由于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主要是源自他国,这就导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常常会处于被窃听、干扰以及欺诈等信息威胁的状态之下,造成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极为脆弱。

2.4缺乏制度化的移动互联网保障机制

我国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有效地安全检查制度与安全保护制度。此外,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立法空白。

3建立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

3.1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

政府在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导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应急事件指挥者的角色。政府对控制一般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危机事件肩负巨大责任,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其次,政府应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进行监管。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是否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中薄弱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

3.2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法律建设

建立手机实名制法律。手机实名制对预防手机犯罪、净化手机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手机实名制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制定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手机实名制就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若想让手机实名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公民隐私权益方面的建设。完善公共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首先,应重点建立信息安全的基本法,保障信息安全的各项问题有法可依;其次,可以在专门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之前,建立必要的、急需的单行法;最后,在建立信息安全法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方法代替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

3.3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管制机构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管制机构建立的独立性原则。建立的管制机构不仅要独立于电信运营企业,同时还应该独立于任何行政部门,这样才能够保障管制机构办事的公正性。其次,管制机构建立的依法设立原则。在建立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制机构时,应以《电信法》或专门管制机构法对所建立的管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最后,管制机构建立的融合性原则。管制机构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管制机构,它所监管的范围应该包括整个信息通信领域。

3.4加强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

(1)重视病毒防御。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都是职能设备,采用的都是专门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对常见的病毒、木马等的防范功能,同时也应不断降低应用软件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

(2)实施软件签名。

软件签名的实现能够保障软件的完整性,从而避免用户的信息被篡改。此外,当应用程序发现信息被篡改后,能够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

(3)采用软件防火墙。

在终端设备上应用软件防火墙,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对设备上传入与传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保障信息安全。

(4)采用加密存储。

用户对设备上的重要信息应在加密之后再将其存储到终端设备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窃取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用户在加密与解密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的完成,以防信息被窃取。

(5)统一管理。

对安全设备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即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能够对全部的安全设备都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对网络中的实时信息进行及时反映,然后可以对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以及处理,从而提升终端对安全风险的反应能力,降低设备受到攻击的机率。

4结束语

第6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cal model of "Internet + medical care"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Internet med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Internet medical car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model.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防护

Key words: Internet medical care;information security;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49-02

0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穿戴等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带来诸多便利。从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后,“互联网+”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1]。另外,国务院的多个文件指出,“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能够改善我国现有医疗模式的缺陷,如“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并通过远程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医嘱、互联网电子病历等手段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规模逐渐壮大,其交互的数据量越来越多,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成为了互联网医疗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我国在互联网医疗方面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介绍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及展望等方面,深入其中某些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趋势,对其背后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安全相关要素

在互联网医疗中,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健康保健咨询服务、互联网诊疗辅助服务等都是利用医疗数据的信息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关系着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安全体系主要包含硬件安全、软件安全、以及管理安全。在互联网医疗实现数据交互时,需要的外部硬件设施有:服务器、网络设备、线路、机房温湿度环境、监控设备等[2]。只有确保硬件设施稳定运作,才能保证医疗信息共享与交互顺利进行。软件方面包括数据库、终端应用等,其中数据库的维护尤为重要,数据库作为存储及新增、删除、修改的医疗信息数据存储的仓库,实现医疗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因此数据库需要做到数据安全备份以及及时恢复数据的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2]。终端应用同样需要稳定性保障,才能提供准确及有效的数据信息。管理安全包括了人为因素、安全管理规范等,患者的各类医疗信息常常被医疗工作者所接触,因此医疗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如若经传播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 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当下存在的隐患

幕チ网医疗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医疗模式逐渐从传统医院的看病就诊转向互联网医疗,通过移动可穿戴医疗设备、大数据、远程医疗等,从诊前、诊中、诊后几个方面逐步改善患者的就医模式,使医疗形成互联网生态格局。但在其中,信息安全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隐患。

2.1 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医疗信息安全方面,还未出台相关的医疗健康系统性的安全法律法规,在2009年6月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信息安全的关系也很少[3]。因此,在法律法规方面,需要有专门的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的研究与制度,以此规范我国的医疗信息安全防护。

2.2 网络环境 目前,我国的医疗信息系统绝大部分都是以安全为前提,使用医院内部网络,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模式。但针对互联网医疗的特点,此种方法有所欠缺,很难实现互联网应用服务安全的内外网一体化建设,再加上当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网络系统管理缺乏互联网医疗的网络安全管理经验,不能高效地对网络入侵进行追踪与及时反馈,缺乏漏洞管理流程,如若扩大安全防护的范围,则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大[4]。因此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数据共享 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是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即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嘱信息、检验检查报告等数据共享交换的服务平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方便医生与患者,同时经共享的医疗数据,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高价值信息,预测流行病、传染病、和各患者可能出现的病症,以此及时发现问题,这类信息对于商业来说,能带去更多的商业价值与利润。另外,此前提到目前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体系是基于内网的,针对互联网医疗的特点,需将此类医疗数据共享于互联网,无疑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二者在平台的对接上缺少相应的规范与统一标准,因此需要重视对数据共享的安全防护。

2.4 个人隐私 在2015年2月,美国的保险公司Anthem宣布黑客盗取了公司超过8000万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家庭住址、电话、收入、社保等,此次泄露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医疗信息泄露事件。根据美国卫生与公民服务部的统计,近几年来,医疗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受泄露所影响的人数呈爆发式的增长,数据如图1所示。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的健康数据是重点,此处提到的个人隐私主要针对患者的医疗健康数据。互联网医疗中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或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等各方面原因,都极可能造成患者的个人隐私泄露。然而,目前无论在技术层面或是安全管理制度层面都不完善,另外,经调查大部分患者最关心的也是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在个人信息防泄漏方面应该重视。

3 互联网医疗中信息安全的相应策略

3.1 完善安全监管体制 在安全监管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美国作为最先探索医疗信息安全政策制定的国家,在2003年制定的健康保险携带责任法案中,详细规定了医疗信息安全、医疗隐私、健康计划识别、从业人员的识别等多方面的具体规范[3]。英国和瑞典的法律限制未经明确允许收集的任何类型的个人信息。根据我国的情况,也可制定适合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政策,提供医生与患者相应的法律保障。

3.2 完善安全体系 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应该构建并完善硬件、软件、管理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如图2所示。

软硬件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基础设施,硬件安全涉及到设备的安全,机房环境、防盗防破坏的安全,网络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防止入侵等,尤其是中心机房的建设,可通过双机房的数据和网络双冗余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数据处理压力。在网络方面,有研究者提出了关于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型:包括了安全预警(防火墙、IDS与FW联动预警)、安全防护(加密)、安全检测(CA认证、C/S病毒检测)、安全恢复(备份)、安全管理、安全响应,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的综合使用,完善安全体系[5]。软件主安全涉及到数据安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VPN,SSL等对医疗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同时进行数据的安全防护及备份,重要的数据信息在交互共享时不被破坏,保证其完整性,完善数据备份管理流程等[6]。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下,采用“云计算”应用模型,可实现信息化基本构架,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将数据保存于“云”中,避免了个人电脑和本地服务器设备故障,保障数据安全,软件维护也由云计算服务商完成,不会影响本地用户对软件的使用。因此,可通过软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的技术手段、构建安全模型等多方面,不同角度防护互联网医疗的信息系统安全,提高相应防范能力。

管理方面主要是对人员安全的管理和制度的管理。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中的管理制度处于空白状态,浙江省宁波市的“云医院”是为数不多的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的互联网医院,其通过判断患者是否与网上注册医生在实体医院有过诊疗记录,是否与该医生签订过“云医院”的就诊协议,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控制,同时通过授权的形式,才能使该医生有权限查看该患者的病历档案,问诊等,另外,广东省的网络医院是通过卫生计生委的审批通过,在医师的准入中采取机构备案制[7]。因此,可从患者、看诊医生不同角色进行管理,通过患者的信誉度筛选患者、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培训,以提高就诊效果;同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

3.3 个人隐私的保护 医疗数据的泄露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数据丢失被盗、黑客入侵、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因此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从三方面入手[3],一个管理制度,可通过分级管理的方法,完善信息安全认证保护监管平台,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对不同数据进行分级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二是从技术手段上,对患者医疗隐私数据进行加密、信息匿名化、数据授权、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三是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其利用职务便利或操作不当造成信息泄露。通过此方法,保障数据的安全,提升信息安全服务。

4 结束语

互联网医疗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给就医人员和患者带去诸多便利,但这种新兴的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医疗信息安全防护,是互联网医疗的“基石”,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相应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从业人员的把关等多方面进行防护,防止医疗数据的泄露,使互联网医疗的数据共享畅通无阻,安全可靠,完善互联网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小华,赵霞,周毅.“互联网+医疗”催生医疗卫生大资源时代[J].中国数字医学,2016,01(02):8-11.

[2]钟红霞.“互联网+”模式下的医院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关键环境及策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34):84.

[3]孟群.医疗健康+互联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何剑虎,周庆利.互联网环境下的医疗数据安全交换技术研究[J].医院信息化,2013,4(28):44-47.

[5]张莲萍.医疗信息系统纵深防御安全模型及风险评价体系[J].系统工程,2014,4(32):147-154.

第7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一点接入 上网行为监控 上网安全策略

按照总行对各分支机构互联网统一管控的要求,常德市中支从组织保障、加大投入、科学论证、分步实施、制度规范、全面监控等方面着手,探索开展了全辖互联网集中管控工作,完成了中支及部分支行的互联网一点接入改造及上网行为监控的部署。项目推广后,全辖的上网行为风险和网络安全漏洞都得到了有效防控,互联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项目背景

当前,基层央行员工上网方式发生了转变。全社会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辖内职工由计算机上网逐步转变为移动终端上网,以满足社交、购物、娱乐等需求,如微信、QQ、手机银行等。但中支及支行仅有部分接口上网。为方便手机等其他设备的上网需要,个别部门出现了共享上网、无线路由私设WIFI等违规方式,个别员工工作时间沉迷于网络购物、炒股、娱乐等不良行为,使得用户上网行为、接入方式和设备都难以监控和管理,从而加大了安全隐患,影响了央行的正常履职。

然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严峻,各种安全威胁不容忽视,如各类钓鱼网站、网银超级木马、拒绝服务攻击、第三方支付漏洞等,线上和线下已经形成了从卖方到买方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此外,移动终端自身存在开发接口,使得它更容易被黑客利用,受到木马、蠕虫等恶意代码攻击。因此,基层行的员工上网的接入方式和行为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更好的管控互联网接入方式、规范上网行为、防范安全风险、做好保密管理、确保基层行高效履职,常德市中支互联网集中管控项目应运而生。

二、项目方案和措施

(一)科学安排,分步实施

由于中支及辖内支行互联网接入方式各异,用户上网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为此,常德市中支将全辖互联网的统一管控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第一阶段完成中支机关互联网一点接入改造和上网行为监控部署;第二阶段完成临澧和津市两个试点行的上网行为监控部署和集中管控;第三阶段将试点经验推广至其他支行,完成全辖互联网的统一管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并进一步对工作进行细化,将实施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协调组负责对外联络和协调,设备选型和采购;网络组负责方案制定、设备安装调试、网络配置与安全策略下发;主机组负责互联网计算机的安全检查和网络测试。各小组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项目进度表,将任务分解到天、落实到人,做到了设备部署、网络配置与调试、客户端测试、上网日志采集和监控、安全策略下发各环节环环相扣,保障了实施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充分论证,完善方案

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充分论证,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是开展摸底调研,确定改造目标。对全辖互联网的网络结构、接入方式及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表:

从全辖互联网接入状况来看,各单位的接入方式不一致,网络接入点分散,设备运维效率不高,管理总体比较混乱。为解决上述问题,确定此次改造目标主要是改变网络接入方式,部署上网行为监控设备及系统。二是反复比较论证,敲定接入方式。经分析,存在以下两种接入方式:各单位各自部署上网行为监控,直接接入互联网,各支行监控日志通过互联网经VPN隧道传到中支上网行为集中管控平台的分散接入方式以及中支部署上网行为监控,各支行租用专线汇集到中支后,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的集中接入方式。对于这两种方式,我们向供应商询价,向外部专家请教,反复比较,多方论证,集中接入租用专线费用较高,大大超过了后一方案的资金预算,最终选择了分散接入方式。网络接入拓扑图如下:

三是列出设备清单,划定费用预算。经反复测算,本次项目改造设备采购清单及实施预算如下:

四是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各方职责。制定了《工程关键时间节点明细表》规定了各节点的起止时间、责任人,时间到天,任务到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三)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互联网的集中管控是一项全行性的工作,涉及到17个科室、7个支行、300多名员工和60多台互联网计算机,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为协调各方面的人员和设备,建立了协调机制,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推广合力:一是加强横向联系。与办公室积极沟通协调,明确了各自职责,科技部门负责网络接入和上网行为的监控及通报,办公室负责互联网接入审核和不当上网行为的处置。与各部门信息安全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部门信息安全员不仅承担了本部门互联网需求收集和接入手续办理工作,还负责本部门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以及科室其他人员的解释和培训。作为科技人员的延伸,他们和我们积极配合,合力推进。二是加强上下沟通。中支与两家试点行科技人员组成项目团队,一起学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设备安装、参数设置等实施工作,确保了按期顺利上线运行。组织全辖科技人员全程观摩了项目实施过程,切实提升支行科技人员的履职水平。三是加强对外协作。与公司技术人员分工协作,相辅相成。我们对上网行为监控系统比较陌生,很多功能和措施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为此,我们在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一方面尽快全面熟悉掌握该系统的各种功能,另一方面做好系统运行测试工作,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检查督导,制度规范

科技部门与保密部门强化协作机制,在互联网管理上形成合力,加强检查督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一是规范中支互联网接入。首先关闭全行所有的互联网接口,然后要求各科室按上级行规定的最新表格样式重新填报互联网接入申请表和入网协议,并要求责任人签订保密承诺书。最后,经中支保密委审核后,重新为各科室逐一的开通互联网,彻底堵塞安全漏洞。二是联合开展保密检查,以查促改,确保网络安全和保密制度落到实处。分别开展了2次县支行互联网安全保密检查。重点检查互联网接入手续是否规范,网络接入、安全配置和文档存留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检查,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全辖互联网的集中管控

中支的互联网接入方式由分散拨号接入改为一点接入,中支及各支行分别部署了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对全辖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操作和上网行为进行全面、实时监控。部署在各单位的上网行为监控设备与中支的上网行为集中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Vpn隧道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交换。各台上网行为监控设备每天定时将监控日志上传至中支集中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中支集中管理平台对各单位互联网用户上网行为实时监控、随时可查,实现了各单位上网行为数据的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实现全辖的互联网运行情况全掌握。

(二)实现了全辖互联网的精细化管理

上网行为监控分散接入,统一管控后,提供了多种精细化管理功能:一是可以细化设备管理权限,基于不同角色对设备进行分级分权管理。不仅能做到中支对支行上网行为的点到点远程管理,也能将各自的管理权限下放到支行,减轻地市中支管理负担。二是可以对网络带宽及流量进行灵活控制和管理。针对不同用户和应用进行合理的带宽划分,配置适当的出口流量,保障重点业务应用的带宽需求,提升了网络带宽利用效率。三是统一制定管理规范并下发安全策略。系统以安全策略的技术方式对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协议、端口、时间进行控制,实现了中支根据网络安全要求对全辖互联网用户的网络访问制定下发全局的或个性化的安全策略,全面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三)实现了互联网非法接入、非法上网行为的技术防范

第8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上依然处于进化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尚缺少严格准确的标准,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这一金融模式下,能够实现新市场信息的对称,同时具有便捷的支付功能,资金的供需双方能够直接交易。在此背景下,券商、银行以及交易所等相关的金融中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同时也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这一描述是互联网金融的理想状态,但是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依然不能够抛弃传统商业银行直接开展金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包含了保险、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开展的新型的金融经营管理模式。

互联网金融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含了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网络P2P信贷、众筹模式等。

第三方支付主要是以支付宝为代表,当前我国已发放26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除支付宝之外还有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支付、易宝支付等较大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了近80%的市场规模。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以网络交易为媒介,实现银行、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的信息关联。通过资金托管,依托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公正性,有效解决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信用体系问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主要是基于非金融机构支付的作用发展起来的。作为收款人和付款人的支付中介,进行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等相关的支付服务。作为我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在网络购物中承担了电子支付第三方担保、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余额理财等多项业务。它对传统的银行理财市场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普及了理财观念。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有效解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互相欺诈的问题,通过支付宝第三方信用中介建设,有效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大数据金融则是互联网金融跟大数据的结合,实现数据技术和思维的有机结合,依靠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和信用体制,逐步实现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大数据金融的代表主要是蚂蚁金服,尽管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其征信系统大数据已经比较全面。通过对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等一系列平台中销售商的信用数据进行整理,并依靠专门设计的信用测试对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对销售商进行评价和评级。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信用客户的评价、贷款发放和利息收回。

而网络P2P信贷则使陌生人之间进行信贷成为可能,它依托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信贷平台进行人对人的直接信贷对接,信息披露、交易合同、资金流转等交易环节都依托网络实现。我国的网络P2P信贷平台,依据我国国情进行本地化创新,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红岭创投这一P2P金融平台,围绕风险准备金计划、本金先行垫付保障等安全措施,提高P2P网络信贷的成功率。基于个人喜好、个人信用系统进行交易,并借助于银行流水、征信报告、还款能力证明等材料确保借款人还款保障。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已达5881家。

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主要通过互联网方式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众筹通常分为四种模式,即公益众筹、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奖励众筹等。相对于银行、PE 和VC等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其资金小、数量大的特点为小型创新创业公司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我国各类众筹模式的平台总计427家。以众筹网为代表的众筹模式自正式上线以来,涵盖了科技、艺术、农业、设计、音乐、影视、公益、出版、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具有一系列优势。它一方面具有互联网精神,围绕客户为中心??现了平等分享和开放,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消费者更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自身需求。坚持客户为中心,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活力比较大。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精神指引下,有助于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通过自由精神创新意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下的最大集约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于新技术运用实现机器学习、云计算、智能交互、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客户的反馈意见和消费体验。通过应用数据库优化、阿里云计算、分布式访问等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良好的访问体验。

互联网金融的劣势在于行业年轻化,经验缺失。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比较年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不够强。尤其面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层出不穷的金融欺诈等不法行为,风险比较大,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缺少经验和缺少资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一环境下很容易产生管理风险并出现连带效应。互联网金融的另一劣势是对互联网技术过度依赖。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基于大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交易风险,但这种风险管理模式都是基于对个人的分析监管,缺少宏观层面的监控。在出现系统风险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难以抵御,很容易出现大规模交易挤兑现象,并影响到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因此其安全稳定性要求更高,假如出现网络缓慢、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客户体验下降并出现客户流失的问题。除此之外,互联网中的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病毒传播、木马攻击,也会对互联网技术的安全产生影响,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过度依赖互联网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劣势。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依旧不够成熟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风险因素,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法律风险。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这说明我国社会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理财需求、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和传统金融业务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依然处于灰色地段。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实现政策和法律上的风险防范。由于当前我国缺少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游走于监管红线内外,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同时一些虚假平台通过圈钱跑路进行集资诈骗,甚至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并对借款人进行高利贷资金发放,涉嫌高利转贷。而众筹平台则存在着诸多监管红线,对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也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成熟,信用卡诈骗、非法洗钱等诸多不法行为也经常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产生,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二是交易和信用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可能面对的交易和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对中间账户监督不力,很容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借款方无力偿还贷款,造成投资者损失的风险。当前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管理,主要存在托管和存管两种模式。存管模式下银行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资金监督的义务,投资者也不需要在第三方机构或银行另立账户,而是通过支付接口直接将个人资金支付给网贷平台,不能够实现防火墙隔离带的作用,因此交易风险较大。除此之外,在我国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下,贷款人无力归还贷款或恶意骗贷风险也比较大。尤其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信用风险也一样存在,存在借款人不按期还款或拒不还款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决定的,不管经营类型、风险管控机制的不同,都会存在这种风险。

三是互联网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但互联网信息技术自身存在的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力度比较大,围绕互联网信息技术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飞速发展。同时信贷信托、民间融资等影子银行发展也呈现爆发式趋势,在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跟传统金融之间的联动效应很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加。

四是安全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往往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比较大的管理风险。如互联网的开放性、木马黑客攻击、加密技术缺陷、系统漏洞等很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仅如此,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技术和软件依然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国产化程度不高。

四、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特点和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上,一方面,应当进一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围绕股权众筹、网络P2P信贷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业态,进一步关注公众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对诈骗、非法集资等不法金融行为进行严加管控,通过持续跟踪和关注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结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监管规则,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围绕互联网金融监管确保适用规则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属于金融业务,因此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时应当同样适用原先针对传统金融业务的相?P监管要求,对于传统金融业务监管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和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确保监管协作,实现部门之间机构之间相互协调,共同监控,以此来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效益。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与传统的金融业务具有很大的区别,不再拘泥于原先单独的业务屏障。围绕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应当建立健全部门监管之间协调合作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减少非法行为的产生,提高互联网金融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切实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和监管要求,强化针对性的科学监管,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在进一步规避和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高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1.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当前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还都是围绕传统金融业务开展的,这一法律监管现实跟我国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业态是不相适应的。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因此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还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监管。面对不断涌现的法律纠纷,互联网金融在法律制定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手段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这就对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管理实践中,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在一些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不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监管要求。要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化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的完善性。通过明确法律地位和互联网金融性质等,规范监管检查、风险管理、违规处罚、准入资质、运行模式、必备要素等具体要求。

同时还应当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各相关利益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坚决杜绝互联网欺诈行为,确保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创新,还应当在制定过程中切实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阶段,确保法律法规与时俱进,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尽快出台金融互联网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则,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股权众筹等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具体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规则,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减少非法投资以及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中寻求平衡点。另外还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要求,确保法律制度及时更新。要根据监管实际,消灭互联网监管方面的死角和空白,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实施动态化监管和完善,对不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陈旧条款进行废除,同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性。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繁荣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探索新的金融业务,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减少金融管理风险,活跃金融市场。

2.强化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新的业态,在发展过程中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客户信息、风险管理信息、交易数据信息、客户服务信息都是在互联网中进行存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迫切要求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通过强化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智能卡技术、加密技术等,逐步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自主产权化,逐步降低进口软硬件的使用比例,切实管控好风险,维护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安全。一些网站后台被黑客攻破而导致信息泄露,甚至导致更严重的财产损失。如果P2P平台出现了系统安全问题,甚至是惨遭破解盗取,后果将极其严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将金融与科技进行了结合,大幅提升了金融的效率和用户体验,但同时也蕴藏了太多太复杂的风险,所有的P2P平台必须认真对待。

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金融软件平台和硬件产品,通过提高安全系数、确保自主可控、拥有核心技术来逐步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的可靠性。对金融数据合法性、安全性、完整性的检查审核,增强宣传力度,提高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从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金融从业人员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安全措施的实施,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一,对于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务软硬件方面投入。重点围绕硬件设备,提升金融服务器的自主可控性能,有效抵御木马、黑客、病毒的攻击,同时对于网站的访问,通过采用加密授权、身份验证、手机密码等方式确保其安全性,在限制非法登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法用户稳定登陆可靠性。同时还应当针对互联网金融数据安全,对数据实行异地备份服务,通过进行数据热备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安全性。第二,还应当通过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对相应的互联网产业技术标准进行统一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互联网从业企业之间相互协调性,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风险防范能力。第三,要强化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信息安全,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点强化管理知识、信息技术、金融理论和实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建设,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要进一步关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风险预警机制,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强化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对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对密钥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进行机制化管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要围绕网络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实现监控业务的不间断运行,进而确保互联网金融运行环境的安全。主动通过与外部安全力量进行密切合作,开展漏洞奖励计划、安全众测以开放的方式开展安全工作,从而有效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第9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特征

第一,扩展了财务管理的宽度。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所有的管理都变得更加便捷以及迅速。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也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的宽度被拓展。会计财务管理被延伸了,其管理的领域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也变得更加有深度。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采购管理可以追溯到库存,可以延伸到销售人员,延伸到供应商等等,从而加强对企业上下游链条的管理。

第二,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及时性。互联网的及时性不言而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传递快,信息反映及时。会计信息的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反映及时,互联网的特征满足了这个要求。互联网的实时性可以让管理变得更加及时,上下级更加及时沟通,沟通的形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有了网络,上级可以及时给下级布置任务,也能进一步地监督其完成情况。同时,下级也可以及时向上级反映工作的进度及情况,以便提高效率。会议的进行也可以实时,比如可以利用视频会议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语音进行。

第三,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协同性。互联网时代下,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协同性。网络的及时性让财务管理变得快捷及便利,使得财务管理变得更具有协同性。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变得快捷,从业务的上游到财务的中游再到库存管理的下游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材料的采购,财务的处理,存货的管理变得更加及时也变得有效,也更加协同。资金的运用与流通,业务的进行也更加全面与有效率。企业的上中下游管理链条更加完善,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业务与财务更加贴合,因此,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协同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出现的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安全隐患。网络时代下,会计信息安全出现隐患。会计信息更加容易泄露。电脑的管理,权限的设计等等使得会计信息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旦电脑被盗或者电脑密码的被破解,则会计信息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另一方面,相关的会计人员负责相关的工作,只有相关的权限才能有相应地修改或者审核权限。一旦权限设置变得模糊或者内部控制变得不够严格,那么会计信息的安全就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财务的经理才有凭证的审核权,但是有些公司的财务人员也有相应的审核权限,导致内部控制出现相应的纰漏,而会计信息的安全就存在很大的隐患。

第二,网络安全隐患。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变得快捷,但是也信息传递也变得更加不安全。一般的电脑,一般的存储已经不能满足财务工作的要求。很多系统的漏洞以及电脑黑客等等都可能将会计信息泄露,造成系统的不安全。另一方面,电子秘钥,360安全防护等等变得更加重要,电脑的病毒有可能崩溃整个系统,而财务系统也不可能幸免。但是电子支付口令等等技术的应用还跟不上,导致很多权限的设置变得困难或者形同虚设。只有保证网络的安全,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进一步地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

第三,财会人员素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下,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相应的财务知识,同时也要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不与时代脱节。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与以往不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才不单单要掌握自身的专业,同时还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电脑技术,以及相应的office软件的应用等等。很多公司的财会人员只懂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但是不懂相关的电脑技术,这样使得财务工作进行得并不好。在互联网时代下,电脑知识以及一些电脑软件知识是一个人才综合知识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员办事效率的体现。因此,培养一个财务高素质人才变得更加急迫和有必要。

三、加强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第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的素质变得更加重要。会计人员不单单要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同时要需要懂得一点点基本的电脑常识,对office软件的应用更应该是炉火纯青,驾轻就熟。因此,在选聘相应人才时,企业应当选聘有相关财务经历的人员,同时也要考核相应的电脑常识和office软件知识。在对人才进行培训时,应当重点培训电脑知识以及office软件的应用。学员自身也要自学这些基础知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二,注重信息的保密性。会计信息的泄露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竞争对手对公司信息的窃取,使得自身的商业机密被窃取,而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致命的,同时也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加要注意信息的保密和安全性。电脑的安全,密码的安全等等都是每个财务人员应当关心的。同时文档的加密处理,打开时的秘钥处理,不可复制或者复制需要相关权限等等都可以进一步地加强信息的保密性。为了加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性,企业的IT部门应当设置相应的程序防止信息的泄露,以便使得信息更加安全。

第三,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才能取得更加长久的运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并没有改变分工合作或者减弱内部控制的要求,相反,内部控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互联网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都是靠着良好的内部控制维持的。只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保证只有相应权限的财务人员才能从事相应的业务或者工作。设置权限或者相应的网络审批等等都是内部控制要求的体现,将内部控制做好了,财务管理就变得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