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精选(九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

第1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风险识别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先研究物料和原料本身的特点,如毒性分类、危险分类、危险度、爆炸极限、自燃点、沸点、熔点等能反应材料性能的指标;再根据现有的设施和材料设计准确无误的工艺方案,像潜在的危险性、材料使用的数目和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参数,在设计工艺方案时都要心知肚明;最后还要注意防止连锁事故的发生,将安全评价贯穿在化工建设项目的起始。源项分析对化工建设项目中的贮运系统和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将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引发的危害最大的事故筛选出来,进而分析出解决方案,将危害系数降到最低。

事故概率分析化工建设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阶段,须对以往相似的化工项目及相同系列装配的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整合,分析出项目存在多大的风险并准确计算出危险出现的概率,以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化工建设项目顺利竣工。但是,通常情况下,概率计算出啦都不是太准确,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计算分析的数据,要尽可能的出自国内同类型工厂记载的和事故出现相关的数据。预测及评价安全评价的主要要求是确定社会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这其中包括社会能够接受的风险概率为多大以及在风险发生后社会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损失。如果一项工程在实施前期没有做全面的预测和安全评价,人们将不会知道该工程竣工后发生风险的机率,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存在危险性的突发事件,社会能不能经受的住风险的打击,那这样的化工工程无疑是纸上谈兵。因而风险预测和安全评价在化工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工建筑中存在的风险损失主要体现在环境损失、人员伤亡、物质财产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结论

各个领域的风险评价如出一辙,得出的风险管理制度也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根据事故提出的应急措施以及一些预防手段。应急措施主要针对防火、防雷击、冷却系统等方面;预防措施则是侧重于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排气散热系统、防止可燃气泄露等。虽然化工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在安全评价方面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出现带有危害性的事故时,受污染的环境如何恢复?事发现场如何疏散群众?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列入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价的范畴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跟以往积累的经验,将安全评价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真正地降低工程的风险指数。

第2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事故概率分析化工建设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阶段,须对以往相似的化工项目及相同系列装配的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整合,分析出项目存在多大的风险并准确计算出危险出现的概率,以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化工建设项目顺利竣工。但是,通常情况下,概率计算出啦都不是太准确,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计算分析的数据,要尽可能的出自国内同类型工厂记载的和事故出现相关的数据。预测及评价安全评价的主要要求是确定社会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这其中包括社会能够接受的风险概率为多大以及在风险发生后社会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损失。如果一项工程在实施前期没有做全面的预测和安全评价,人们将不会知道该工程竣工后发生风险的机率,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存在危险性的突发事件,社会能不能经受的住风险的打击,那这样的化工工程无疑是纸上谈兵。因而风险预测和安全评价在化工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工建筑中存在的风险损失主要体现在环境损失、人员伤亡、物质财产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结论

各个领域的风险评价如出一辙,得出的风险管理制度也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根据事故提出的应急措施以及一些预防手段。应急措施主要针对防火、防雷击、冷却系统等方面;预防措施则是侧重于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排气散热系统、防止可燃气泄露等。虽然化工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在安全评价方面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出现带有危害性的事故时,受污染的环境如何恢复?事发现场如何疏散群众?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列入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价的范畴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跟以往积累的经验,将安全评价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真正地降低工程的风险指数。

建议

第3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字】电力安全;控制;调度;评价

1、电力安全控制

控制,是指管理者对管理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进行测定、调查、判断和评价,并与管理目标相比较,找出差距或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必要的纠正。

1.1安全目标控制

安全目标是电力企业年度安全工作要达到的总目标,它既是一年安全工作的总纲,又是全年安全工作的归宿,各项安全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开展。因此,电力安全目标的提出,必须明确、中肯,既要统揽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并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1.2安全责任控制

国家规定单位行政正职为单位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由上而下逐级定期签订安全责任书,一直到班组个人。这是一种行政的、强化的、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度,大大加强了整个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

1.3安全行为控制

这是电力安全管理的重点部分。为了确保电力生产过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必须对作业操作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

1.4事故风险控制

事故风险包括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2个因素。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电力企业严密地实施防火灾、防天灾、防人身伤亡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严格地对发、供电设备进行应急抢修和定期的、状态的预防修改或技改,开展设备的事故隐患普查和安全性评价等活动,组织专家对企业的事故风险进行预测等,都是力求使企业的事故风险值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2、电力安全调度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优质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的倒闸操作,电网故障和事故处理,尽可能地保证电网的正常供电。要确保电力安全调度,必须紧紧抓住调度操作和事故处理两个关键环节。

2.1 电力调度操作

电力调度误操作不仅使供电中断,电能损失,设备损坏,而且对社会和用户也有较大影响,有时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杜绝误调度操作事故,是搞好电力调度的关键。要搞好电力调度操作应做到:(1)加强思想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活动会质量。定期召开班组的安全会,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本班安全情况总结,对电力系统内近期所发生的事故加以分析,针对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些性惯性违章现象。电力调度日常工作的依据就是规程、规章。(3)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调度人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处理事故时,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2.2电网事故处理

电网事故的意外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给电网事故的处理带来了严重的考验。要搞好电网事故处理,应做到:(1)掌握各项规程,正确及时处理事故。(2)电力调度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3)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4)掌握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整定方案和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在电网运行工作中,调度人员要指挥保护装置的正确投退。(5)对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6)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电力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具体手段。开展安全性评价应,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其是一个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必须根据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安全性评价,最终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性评价机制。电力安全性评价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开展安全性评价的电力企业必须及时通过贯彻新规程、新制度、新章程等,来适应企业安全生产不断变化的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要素。

(2)应拥有经验丰富、业务扎实的安全性评价专家组。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对评价专家的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和身体素质要求高。专家队伍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安全性评价开展的效力。

(3)应不断丰富安全性评价内容和手段。要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更具生命力,全面反应安全生产的人物、环境和管理要素的评价评估,就必须丰富安全性评价内容。

(4)应理顺与危险点预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系。开展安全性评价必须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安全性评价发现的问题可以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而通过风险辨识发现的新问题可以扩充到安全性评价的整改流程中,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

(5)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系统性的静态评估评价和动态评估评价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是经过实践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切忌运动式开展,搞形式主义,走过程,以得分多少攀比。

(6)应深入领会状态检修工作的标准,协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要求。状态检修是以企业的安全、环境、效益等为基础,通过设备的状态评估、风险分析、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设备检修策略。状态检修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和监视,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4、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把握的关系

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复杂,在具体工作中,针对遇到的各类关系问题,把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掌握轻重缓急的工作节奏,对处理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情况很有意义。

(1)管理与技术、人员与设备、领导与员工的关系。1)管理与技术。对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来说,管理比技术更重要。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技术必须服从管理需要,为安全生产服务。而管理也要根据技术应用需求,组织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出技术促进生产管理的优势2)人员与设备。人员是安全生产实践的主体,设备是客体,设备要通过人的管理、使用、维护发挥作用。3)领导与员工。领导掌握资源,是决策者,员工是执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领导力和执行力同样重要。

(2)部署与检查、目标与反馈的关系。只部署不检查是一种开环管理的方式,部署的要求是很难全面落实的,部署后的检查,是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如何检查才能有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问题是否能够及时得到整改,这些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目标。目标确定后,信息反馈是闭环系统正常调节的关键。在工作中,要注重对反馈信息的管理,特别要保证反馈信息真实性,避免认为干预造成信息失真。

5、结语

通过以上电力安全方面的几个常见问题分析,从整体上对电力安全管理进行阐述。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电力企业乃至全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职工安全度,就是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它是对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和对这种风险抗御能力的综合评价。劳动现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绝对没有危险的劳动场所实际是不存在的)。现场是否安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现场职业风险的大小(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职工抗风险能力(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对职工安全度的评价不能仅仅评价劳动场所的危险程度,或者仅仅评价职工的安全素质。事实表明,在一些危险源存在较多的行业,职工发生伤亡的事故却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这些行业里从事工作的人员拥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安全素质及其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因此,评价职工在劳动场所是否安全,就必须综合考虑劳动场所和职工个人素质这两方面的因素。

二、 职工安全度评价数学模型

职工安全度评价是对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和对这种风险抗御能力的综合评价。

进行电信企业职工安全度评价的目的在于:利用职工安全度评价模型,分析劳动场所的危险程度和职工本人的安全素质对电信企业线务从业人员(通讯线路架设、维修等户外施工单位内的职工)安全度的影响,判断该行业工人的职业安全度。同时,通过评价结论,采取对应防范措施,加强对职工的保护,减少职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职工抗风险能力、就是职工在劳动现场预防、控制事故,避免或减少伤害的能力,它包括辨识、控制和排除危险的能力,危险状态下的紧急处理能力,事故状态下的急救、互救、避险、逃生能力。

在职工抗风险能力相同的条件下,职业风险越大,职工安全度越低;在劳动现场的职业发现相等的情况下,职工抗风险能力越强,职工安全度越高。

1、职业风险与职工安全度成反比

对某一职工而言,职业风险越高,职工可能受到的危害越重,职工安全度越低。反之,职业风险越低,职工可能受到的危害越轻。

2、职工抗风险能力与职工安全度成正比

在相同职业风险条件下,职工抗风险能力越强,职工的安全健康越有保障,安全度越高。反之,职工抗风险能力越低,职工的安全健康越没有保障,安全度越低。

3、评价数学模型

参阅《如何评价职工的安全度》等相关文献,可知,职工安全度与职业风险成反比,与职工抗风险能力成正比,数学模型如下:

式(1)中:A――职工安全度;a――常数;K――职工抗风险能力值;F ――职业风险值。

4、 职业风险值F的确定

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D=LEC,因为作业场所可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所以作业现场的职业风险值 F可用式(2)确定:

式中:Li――第 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标值;

Ei――职工在第i种危险因素下暴露的时间指标值;

Ci――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伤害严重度指标值;

i ――危险因素的序数;

n ――危险因素的总数。

由于Li、Ei、Ci数据很难求得精确值,所以用式(2)来评价作业现场职业风险均使用指标值。表1、表2、表3列出了Li、Ei、Ci的取值标准,表4为职业风险分级标准。这四个表都是根据以往实际经验,对原始表中数值做了一定修改,并从实用角度出发,适当做了必要的注释。

5 、职工抗风险能力指标值K的确定

职工能否抗御职业风险,减少或避免职业伤害,不仅取决于职工能否预防事故,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而且取决于事故发生时能否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严重程度。两种能力都具备才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职业风险目的。因此,职工抗风险能力K为

K=YJ ……式(3)

式(3)中:Y――职工预防事故的能力;

J――职工降低事故伤害严重度的能力。

(1)职工预防事故的能力Y是由其安全素质决定的。安全素质包含:一,日常生产活动中能否遵章守纪,不制造危险;二,能否主动辨识危险,发现危险,排除危险,使其不发展为事故;三,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冷静娴熟地采取应急措施,使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安全素质高,预防事故能力就强。而安全素质主要取决于: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考虑到文化素质对安全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以及文化素质同时对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影响,因此选择对安全素质影响最大,在众多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素质作为评价职工安全素质的评价因素。

以接受教育的时间作为安全素质的评价参宿,即

式(4)中,t――受教育时间,

T为常数,以9年义务教育为参照标准,也与国家有关法规、条例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最低文化程度要求为初中毕业相符合,则不同学历程度的职工Y值如表5中所列:

(2)职工降低事故伤害严重度的能力J值的确定

参数J即职工应对事故、实现事故现场逃生的能力。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一旦发生事故,职工能够凭借自身的这种能力,不受事故伤害,或减轻受害程度。这要看职工个体防护是否能有效防止事故伤及人体,或能否有效自救、互救或能否在事故发生后安然无恙地转移到安全地点。因此,可依据表6中所定J值。

6、具体评价模型

职工安全度A≥1表示该职工处于安全状态,A

三、电信企业线务从业人员安全度评价

2、t值的确定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其文化程度必须不低于初中水平。通过对福建省特种作业取证人员文化程度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电信行业(含移动、联通、电信、邮电等工程施工工程公司)中从事线路架设、维修工作的人员文化程度均不低于初中。

因此,t=9,Y=t/9=1

3、J值的确定

这些危险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如果事先安全防护措施得当,事故后果是可以绝大部分避免的。

因此,J=2

4、计算A值

由于电信线路架设、维修工人,工作期间涉及高处作业、电气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根据D=LEC评价法,320>D≥160为“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级,取α=150,是考虑D

根据式(3),职工抗风险能力值K=YJ=1×2=2

根据式(1),计算得,

A=α150×2/144=2.08>1

所以,可以判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工作中采取了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电信线路架设、维修工人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处于安全状态。

四、结论

职工安全度评价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一种具体应用,职工安全度指标真实地反映了现场职工的安全程度。

根据需要可以对职工安全度进行调整

A

(1)彻底消除某种危险因素,使n减少;

(2)降低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i;

(3)减少职工在劳动现场停留的时间Ei;

(4)降低事故危害严重度Li;

(5)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Y;

(6)提高职工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能力J。

所以,此方法既能评价作业现场存在的全部职业风险,又能衡量职工现场作业是否安全,还能为提高职工安全度提供基本途径和方法,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如在电信线路架设、维修职工安全生产管理上或其他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上,就可以参考上面评价的结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本企业的职工安全度:

(1)对职工的文化程度要求要高些,公司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安全素质,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人的保障;

(2)公司要为在特种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职工提供必要、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减轻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

第5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 SSE-CMM 电力信息通信 安全评估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等管理体系的建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涵盖于各个分支的数据网建设中,在各级电力信息通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电力企业的通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中,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怎样配置资源、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发展,如何使公司的信息通信安全管理逐步从对电网和企业经营管理单一的技术服务支撑,向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与智能引领转变,如何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信息通信专业支撑保障安全需求,也是信息通信专业安全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基于SSE-CMM构建信息通信风险评估模型

1、SSE-CMM的概念。SSE-CMM是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的缩写,它起源于1993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它描述了一个组织的安全工程过程必须包含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是完善的安全工程保证,它的设计是可在整个安全工程范围内决定安全工程组织的成熟性。这个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清晰地从管理和制度化特征中分离出安全工程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这种分离,这个模型是两维的,分别称为“域”和“能力”,域维是所有定义安全工程的实施构成,这些实施称为“工程域”,能力维代表过程管理和制度化能力的实施[1]。

2、信息通信风险信息识别。结合SSE-CMM“风险过程”部分和电力信息信息网络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暴露的威胁、脆弱性及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一般是某种未预见的事情发生并对系统造成威胁的可能性。根据SSE-CMM模型,这些足以成为风险的事件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威胁、系统脆弱性和事件的影响[2]。

3、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过程。对照SSE-CMM模型的过程域,安全能力评估模型建立过程如下:(1)结合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暴露的威胁、脆弱性及对系统安全的影响,为工程域建立一个基本实施表,并将其映射到淮南信息通信系统基本实施中。(2)对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及资源进行统计。识别并评估信息通信资源,针对每一项的资源潜在的威胁进行评估分析,并对确定为风险信息的进行逐项确认。(3)对风险信息进行分解评价,并根据工程域对应建立积分评价积分表,计算每一个工程域最终积分。(4)数据整理与计算。根据安全能力级别与积分对应表,进行数据定量分析与计算,确定过程域对应安全能力成熟度等级。

二、风险评估模型的具体应用

2.1淮南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能力评估

应用评估模型,对淮南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工程过程域进行安全能力评估,生成淮南电力信息通信安全能力级别表,从中我们知道PA07协调安全、PA08检测安全状态、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三个过程域能力级别均较低,安全能力级别评估表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的优化整改工作的给出了指引,让系统管理者可以在后续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2.2针对安全能力评估开展安全治理与管控

(1)结合安全评估模型中反映的PA07协调安全、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的不足,采取系列措施,建立信息通信安全联络员机制,梳理信息通信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安全指标管控实施对策表,并结合公司信息通信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淮南公司管控实施对策表。(2)结合安全评估模型中反映的PA08检测安全状态评价不足,和对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监控与数据挖掘需求,采取对公司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都进行监控措施,利用信息通信网管系统市县共同部署的方式,将县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及网络设备纳入统一监控,实现对市县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终端、安全、机房环境和动力等环节的全过程运行监控。

通过针对评估报告表的不足开展相应整改与管控措施后,淮南电力信息通信安全达到新的级别,其中PA07:协调安全过程域,PA08:监视安全态势,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三个过程域均达到最高能力级别5,取得良好效果。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力信息通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基于SSE-CMM的理论,结合淮南供电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构建了信息通信安全评估模型,并针对模型在实际中应用反映出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提出的信息通信风险评估模型,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安全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风险评价 LEC 模糊综合 故障树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伴随着石油石化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也呈上升趋势,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同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因此,开展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保证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风险评价概念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辩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3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具体采用哪种评价方法,还要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其它因素进行确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遗漏。各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现将常见的几种风险评价方法简述如下:

3.1 LEC评价法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图1所示。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结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图1所示。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图1所示。

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如图1所示。

3.2 MLS评价法

该法由中国地质大学马孝春博士设计,是对MES和LEC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经过与LEC、MES法对比,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更贴近于真实情况。该方法的评价方程式为:

方程式中各项的含义:R-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即风险,无量纲;n-危险因素的个数;Mi是指对第i个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措施;Li-指作业区域的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频率;Si1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可能的一次性人员伤亡损失,Si2代表由于第i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所带来的职业病损失(Si2即使在不发生事故时也存在,按一年内用于该职业病的治疗费来计算);Si3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Si4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环境累积污染及一次性事故的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MLS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待评价区域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由其所造成的事故严重度;在考虑了危险源固有危险性外,还有反映对事故是否有监测与控制措施的指标;对事故的严重度的计算考虑了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职业病、环境破坏的总影响。客观再现了风险产生的真实后果:一次性的直接事故后果及长期累积的事故后果。MLS法比LEC和MES法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易于操作,在实际评价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3.3 故障树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缩写为FTA)又称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地逻辑树图形,即故障树。通过对故障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1.故障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

(2)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3)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

(4)编制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逐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5)定性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6)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7)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3.4 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2]。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系统安全、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所谓模糊是指边界不清晰,中间函数不分明,既在质上没有确切的含义,也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员处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还有少数事故是由于自身有危险的物质暴露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为了说明问题并简便起见,将某系统的安全状况影响因素从大的范围定为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状况,故因素集为:

U={人行为(u1),物状态(u2),环境状况(u3)}

评价集定为:V={很好(v1),好(v2),可以(v3),不好(v4)}

实际评价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不安全状况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必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所谓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次这样进行下去,二者的评价原理及方法是一致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分为多因素、多因素多层次两种类型,其基本思想是,将众多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或若干层次,先对一类(层)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然后再各类之间(由低层到高层)进行综合评价。

3.5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该方法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逐步推算和客观评价,其定量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状况。

评价方法及流程如图2所示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表:该表对一般工艺、特殊工艺中的危险物质指定了危险系数范围,可参照选取。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对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的补偿范围给出了参考值。总的补偿系数为以上三者之积。

工艺单元风险分析汇总表: 在此表中须填写工艺单元内的火灾、爆炸指数、暴露半径、暴露面积、暴露区内财产价值、危害系数、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停工天数、停产损失。

生产装置风险分析汇总表: 对各工艺单元的风险损失进行汇总。

工艺设备及安装成本表。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是较为成熟、使用面最广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有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品的危险性评价。另外,我国的易燃、易爆、有毒类危险源的评价方法也是在充分吸收道化学评价法优点上,考虑到中国国情而改造的一种评价方法。

由于道化学评价方法融合了化学专业的多种理论、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所以能客观地量化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能确定可能引起事故的设备,具有较高权威性。该方法特别适于管理到位、资料充分、系统复杂的大型化工企业。目前中国的许多中小型的化工企业还没有完全采取这种方法,其原因是该方法在评价时较为繁锁、评价周期太长,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不注重数据采集与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提供所要求的数据。

4. 方法比较

为了便于评价方法的选用,在表1中大致归纳了一些评价方法的评价目标、方法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优缺点。

表1风险评价方法比较表

5. 应用及结论

在石油石化行业中,以某个石油储备库为例,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及建成投产后的各个阶段,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选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

1)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从宏观来考虑工程的总体部署,可以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各种危险源已明显暴露在施工现场,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等,可以选取故障树法和LEC评价方法;

3)建成投产后:石油储备库投产以后,主要危险源由施工人员设备转变为原油,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选取道化学指数法评价较为适合。

综上所述。各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用时应根据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评价目标,分析、比较、慎重选用。必要时,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汪元辉主编,安全系统工程 [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戴树和,风险分析技术:概念、原理、方法和工程应用 [J] 压力容器2002-19-2

3.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第7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1 首先是要做好对建筑工程项目中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工作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希望真正有效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那就必须先要确定施工现场中哪些是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源头,找到了源头,才有可能对此进行有效的判别与监控。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所谓的重大危险源一般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换个角度来理解则是,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它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且在某种特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以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空间、场所、岗位、设备以及其具置。它们是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重点监控部位,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落实,从而达到管理目标上的规定。

1.1 建筑现场中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1.1.1 潜在的危险性:这是指一旦触发事故以后,可能产生的危险程度或者是损失的具体数值,也可以理解成可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强度和危险物质的数量,通常情况下危险源能量的强度和潜在危险性呈正比例关系。所以潜在的危险性就是危险源所固有的属性,它决定着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1.1.2 存在条件: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者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它们存在的条件不同,其具体的现实的危险性也是不一样的,自然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也不尽相同。具体而言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它们的条件状态。需要分析的具体条件包括:存储条件;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物理状态参数;防护条件。

1.1.3 触发因素:其中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的包括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另外部分的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温度、风速)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尽管触发因素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发生属性,但它却是危险源形成实际事故的外部条件,而且工地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对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和对应的触发因素相互关联,在特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危险源才会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酿成事故的发生。

以上三点是对工地上危险源进行辨识的重要环节,对此必须将它们放在整个工程的实施中做动态的全面分析。

1.2 建筑施工现场中如何判别危险源物体

在不同的工作现场,对危险源的判别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操作原则:横向要到边、纵向要到底、整个空间不留死角。所谓危险性评价就是在辨识的基础上对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以此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破坏程度。这样就是完成了危险辨识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二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一般来讲事故后果可以大致分为对人体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等三个大类。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各种具体的伤害或者破坏类型。可能是事故后果一旦确定之后,就可再进一步反推产生这些可能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那么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即为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的特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办法:

1.2.1 对材料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开展危险辨识的基础。通常应该对此进行分析的内容是:急毒性、慢毒性、致癌性、诱变性、反应性、暴露极限、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等内容。相关的数据资料可以参询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关行业、专业组织的规定、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数据。至于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则按照GB-16-87《建筑设计防水规范》(97修订版)进行分类;而毒性物质则必须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来执行。

1.2.2 对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分析:在施工中不良的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者使得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变得加剧起来。因此做危险辨识时,仅仅简单考虑材料性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的同时考虑生产状况。这样才可以让有些避免对危险材料做机械化的推论。

1.2.3 适时地运用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它是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或者反应的最为简便的工具。具体应用时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分析时也可以加入第三个因素,形成三维矩阵模型,假如多种因素均参与其中,而且研究人员和计算机技术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则最好建立n维矩阵来做详细分析。这样的信息涵盖量就相当详尽了。

1.2.4 充分借用既有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很多的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以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例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1.2.5 让积累的实际经验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对于网络和计算机依赖解决了很多难题,不可否认的是,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也是这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资质的企业可利用长期积累下来的体会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但现在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很多情况下存在着某方面没有发生事故,而依然有危险存在的情况。这样话,企业的经验价值就变得非常有局限性了。

另外在讲述了这些辨识危险源的具体方法后,还应该认识到危险程度不仅与固有的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还和事故防范能力、事故抵消因子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样施工企业如果要更加强有力的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还必须做好危险源的控制工作才是。

2 其次是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评价工作

厘清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具备了辨识其存在的一些相关办法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现场状况下的风险分析评估。这当然也是一个包含了诸多反面的结论报告。以下就列举了报告中必须涉及反映出的基本要点:

2.1 全面认识各类危险因素形成的原因还有背后发生的机制。

2.2 逐次评价已经得到确认的危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做好预警工作。

2.3 形成对万一危险事件发生后果的评估。

2.4 展开风险评价,这主要是指对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联合作用下的情况描述。

2.5 形成风险控制报告:即为将前述的评价报告和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此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准,如果逻辑和数据推演不能达到预设目标,就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措施,达成降低危险水平的目的。

这样的风险评估报告基本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整个行业之中都有通行的标准样式,它的一般程序是: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危险值的确定,对危险做具体的分级。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必须的步骤:

2.5.1 收集资料的基础工作。这是写作报告所做的数据信息准备事项。报告中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2.5.2 对重大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辨识过程和分析研判。依据所要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辨识和预估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如果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2.5.3 展开评价过程。在已经形成的危险源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依照总体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等级选择一种或者是多种的评价解析方法。

2.5.4 进一步在报告中提出降低和控制危险源运作的安全对策与措施。根据报告中给出的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危险操作必须采取能够确保安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用以控制危险的出现。

3 再次是做好对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的系统工作

所有的分析与报告都是为实际工作提供最有价值的安全服务。对工地上重大危险源的掌控是建立在对它们完整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基础之上的,那么工程的领导组织机构就要以此内容来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当中每一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力求确保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能够投入到风险值高的地方,从而有效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来做操作:

3.1 在技术层面上的把控:采用多项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掌控,这些技术一般是以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为主。

3.2 在工作人员的行为上落实把控设想:努力减少,甚至是杜绝人为的失误,尽量减少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产生的可能触发作用。

3.3 在日常管理上做好对危险源的防范工作,细化下来,可以采取以下的六条措施:

3.3.1 施工现场健全建立所有危险源的管理的规章制度。按图索骥,对于明确下来的重大危险源,以制定的系统危险性分析报告为基准建立各项的具体制度。

3.3.2 对工地上的所有部门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落实工作。根据报告中的各个危险源的不同等级,逐一确定各级别的相关责任人,明确应负的安全责任。尤其是要严格规定对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

3.3.3 项目执行的领导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要求从业人员认真贯彻有关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制度章程。做好安全值班、交接班,一丝不苟地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进行审批等。

3.3.4 项目管理安全员要抓好信息反馈、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整改系统运行中的隐患。还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严密的信息反馈制度并且加以落实贯彻。

3.3.5 重视做好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建立完整的规整制度之外,还要在实地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档案、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3.3.6 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要充分支持安全部门做好工地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安排。对从事管控重大危险源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制定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

3.4 在从以上三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对重大危险源科学的分级管理。

对公司内部在不同工地上不同的危险源设备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可以增强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水平;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相应地带动公司和集团全体员工强化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概念,优化安全知识水平和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对于重大危险源把控的良好局面。

在重大危险源的具体事务上,尤其是要注重对那些特别具有危险性的设备工作“点”的管理。

3.5 在做好分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监控管理

分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表明了不同设备在危险源上的不同危险级别,但是即使级别较低的危险源一旦出事,也会产生很多危害性现象。这就对放置事故发生,特别在对事故隐患做好处理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它可以分为两大步骤来做具体实施:

3.5.1 确立发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监控的管理制度,这是开展重大危险源隐患事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有

(1)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等级管理制度。

(2)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检查、整改、复查、验收制度。

(3)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档案管理制度。

3.5.2 对工地上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确定,这是对于这项安全保障工程的性质具体把握。

(1)分级: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分为:特别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事故事故隐患。凡可能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危险源为特别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凡可能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重大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

(2)评估:特别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评估。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组织评估。一般事故由公司组织评估。

第8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 。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f Fire Accreditation International, 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在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方面,国内外研究学者更多的注重于工程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少,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风险因素多以及不确定性髙,所以工程施工中要辨识出现实的与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最大限度的减弱或消除隐患,控制这些风险事件对项目实施的负面影响,使油田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髙经济效益。

2.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原则

地面工程项目中首先要选取一些指标去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系统庞大,为保证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在构建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着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是能够综合地揭示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的整体信息,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能够全面衡量项目的风险水平;科学性原则是指能够符合工程特点和评价要求,保证评价方法准确规范、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合理性原则指标含义清晰、科学合理,体系大小要适宜,能够反映油田项目的真实情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避免了单一的定性评价靠经验和观察造成结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和单一的定量评价使结果产生局限性,不够深入,结合二者,才可取长补短,达到最佳评价效果。

3.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研究应立足于对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考察设计和研究探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油田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工程项目投用后的安全运行。

(1)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石油生产领域数据庞大、分布广阔,大部分数据都与地理要素相关,因此可以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开发油田地面工程各个系统的管理,提高地质研究的水平和能力,降低地质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设备管理系统,提供设备的维修抢修,实现生产各个单元的系统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

(2)采取有效的工程安全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危机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做好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比如,当发生原油和天然气泄漏时,应组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维修队负责人到现场查看,提出抢救的初步方案,通报地方政府,疏散危险区的人员和居民,隔离现场区内的交通,如有人员伤亡发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支援,确定现场可行性抢救方案,由生产大队长通知抢修队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抢修工作,并根据现场需求,请求上级支援。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的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的技能、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错误操作的原因有很多:决策失误、过度疲劳等,石油企业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是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重则家破人亡,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和员工的心理阴影,所在在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操作无害化,彻底的消除风险隐患,对原料、工艺、设备、工具进行定期的规范检査和不定期的抽査,使生产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危险事故发生。

(4)规避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作为承包人不仅要有辨別各种风险的能力,还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控制、分散和转移风险,保证承包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大中型施工单位要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项目的管理者应深刻的研究合同的每一条款,全面掌握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增加自己的管理制度,履行合同应该要涉及石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使合同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査,施工合同一旦生效,施工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指标,认真落实,保障合同圆满实现,减少双方的纷争进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还应推行索赔制度,石油企业相关人员要学会科学的索赔方法,熟悉索赔业务,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出索赔程度,最大程度的减小工程项目的风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