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高中课文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课文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课文笔记

第1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笔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33-03

课堂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恰当而有效地使用笔记策略对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学生对课堂笔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记笔记没有明确的概念。本文旨在了解高中生使用笔记策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引导高中生有意识地使用笔记策略以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高中学生做笔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课堂上做笔记是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不少高中学生其实很不善于做笔记,笔者经调查观察发现,造成学生在课堂没有自觉或不善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

1.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因自身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多媒体幻灯片的呈现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学生们往往认为,记不全不如不记。于是,他们摈弃了做笔记的传统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

2.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高中生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性好动,上课喜欢口头回答,很难静心做笔记。他们往往觉得表面看起来已经掌握的东西就不需要记下了。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因此,在做书面作业或考试时,学生常常会漏洞百出。再者,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基本放弃做笔记了。

因此,学生的英语课堂笔记作为一项常有可能被忽视的内容,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指导高中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是英语教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二、高中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意义

18世纪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的确,做笔记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必要。做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学习的材料为1 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其他研究也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能提高2倍,因为课堂笔记使学生实现了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的统一。

三、高中英语课堂做笔记策略的指导

笔记策略是精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可以从笔记的类型、笔记的整理和使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指导。

(一)笔记的类型

不同的笔记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课堂笔记可以分为三大类:

1.阅读课内容要旨笔记。阅读课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课时,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及语法点的前奏,教师一般需花一节课时间来讲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课做笔记,一节课往往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其实阅读课做笔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下面笔者以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模块七 Unit21中阅读课文lesson3 Epidemic Explained为例,介绍阅读课常用的笔记格式:

2.知识点表格笔记。课文中的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英语短语的理解与举例。课堂中,教师详细地解释用法,学生也会多少也做点笔记。但许多学生记得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所谓的笔记本根本无法作为复习时的材料和依据。笔者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即表格笔记,指导学生如何有条理地记录课堂中的知识点。表格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中栏记例句,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笔者要求学生主要写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质疑某个知识点,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重新审视所学内容,又可起到复习作用。总结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可弥补课堂内无法系统地完成的只是讲解。教师有时仅起抛砖引玉作用,学生可举一反三,延伸与拓展所学知识,丰富并充实课堂笔记。

3.语法课板书笔记。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的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览无余。板书有助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并提高学习的技巧;板书也能弥补口述的不足。因此,语法课教师呈现出条理清晰、文字清楚的板书,也就呈现了教师提出的学习重点,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笔记的整理和使用

法拉第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有那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坐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渊博的学问与他重视记笔记、善于整理笔记是分不开的。整理和复习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当学生充分利用笔记进行积极复习回顾,笔记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1.整理。做笔记不光只是用笔记下来,关键在于理解并用上所记的信息。为巩固学习效果,学生一般需要对所做的笔记作进一步的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复习资料。整理、加工课堂笔记的方法有:忆、补、改、编、舍。“忆”即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是整理笔记的前提。“补”即补充课内因教师讲课速度和课堂节奏而无法跟上导致的缺漏、跳跃、省略等情况,使笔记内容完整。“改”是改正笔记中的错字、错句及不够确切的地方,使笔记精确。“编”指使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有序。“舍”是舍去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2.复习。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存器,是人记忆能力的延伸。学生有了一本翔实丰富的笔记本之后,必须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除了向老师同学询问,还可以翻开笔记本,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考试前,笔记本又为系统复习所学知识提供了依据。总之,学生每次翻开笔记本就等于复习一遍所记的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笔记本。

四、高中英语课堂做笔记的基本方法

做笔记是有着诸多好处和积极意义的课堂行为,然而让学生养成课堂上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1.教师方面。(1)抓好课前的习惯培养。英语教师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要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后再通过一二节课的实践,学生就可以很快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避免学生盲无目的,不知要求地乱做笔记。(2)抓好备课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做好笔记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认真分析、推敲、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教案,设计好统领知识结构的板书。然后在备课计划中列出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并用特有的符号、颜色等标出,以便课堂上学生能围绕这些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做好笔记。(3)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做好笔记的条件。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有条理,准确而精练,切忌杂乱无章。其次,板书设计的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字迹要工整,为了加强直观性,突出重点,可采用彩色粉笔作简图或标明重点内容。最后,把握好上课的节奏,讲解重点内容时节奏要稳健而缓慢,反复加以强调,利于学生把握要领做好课堂笔记。(4)抓好学业评价环节。应将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为学业评价的一项内容,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并选出比较优秀的课堂笔记让其他学生相互模仿和借鉴。

2.学生方面。(1)笔记本要求:应该是大一点且厚一点的本子,这样能满足高中三年的连续性使用,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封面最好结实一些,以防因天天使用而导致纸张脱落的现象。每一单元结束后应空出一至两页空白页,以作单元章节的总结所用。(2)格式要求:首先要记下听课日期、单元标题。每一个知识要点用1、(1)……(2)……2、……等序号排好。可以使用颜色笔标注出重难点。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以便节约时间,节省空间。最好在笔记本的知识要点处注出其来源是教材多少页,还是哪一份试卷或讲义等,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每页笔记应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阙。书写务必要清晰。(3)内容要求:笔记内容绝不是教师板书的内容复制,课堂笔记不等于课堂记录。应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自己不十分掌握或容易忘记的内容,也可是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领悟等。课后通过自学所得到的新的知识点也应成为笔记的延伸内容。要坚持积累资料,扩充新知。(4)使用要求:笔记不是一种摆设。应学会整理归纳,完善笔记。应该通过经常翻阅来复习巩固,逐步地把笔记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课后要依据教材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对笔记的遗漏之处进行补充。过段时间还应通过后学的知识对前面的笔记内容进行再加工或更正。

五、结束语

英语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堂笔记这一学习技巧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及时搜集、整合、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决不可偏废。因此,教师要切实落实并贯彻笔记策略指导,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时间指导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还应积极探索促使学生认真、有效做笔记的新举措,把评价督促机制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能持续性的做好笔记,并为其所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评价反馈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海鹰.初高中衔接阶段笔记策略的指导[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8).

第2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数学;笔记;学习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某名牌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入学前将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功课的学习笔记摆摊或在网上出售,不仅“生意兴隆”,而且价格不菲。有人认为,这些笔记是由一些能考入名牌大学的学习方法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理、总结、提炼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效果检测了这些笔记值得花钱去买。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我认为这些笔记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主要是针对做笔记的本人而言,其他人可以拿来作参考,但不能迷信依靠这些名牌大学生的笔记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其次,广大高中生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必须学会自己去做好数学笔记。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认识,从教师的教学目标到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同时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这些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对待笔记要更新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应该重新定位做好笔记的意义,做创新笔记。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向我咨询,为什么自己上课时能听懂,课下也大量做题,平时感觉还不错,但一到考试就会出问题。其实,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和对新课改的认识,谈谈做数学笔记的作用、误区和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

一、做好数学笔记的意义

1.从认知规律角度来看,做笔记可以增强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更富有效率。课堂上学生在动脑的同时积极动手――做笔记,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另外,课堂上,老师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很多内容都是只讲一遍,学生听课时,虽然当时听得懂,但部分知识点留下的记忆是短暂的,时间一久,等到要用相应知识时,就会出现记忆的空白。按照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必须按时复习。如何复习呢?很多学生一到考试前复习,就不知该干什么,部分学生总是再找很多题目来做,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笔记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2.从学习方法角度来看,做笔记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发现学习中的许多漏洞和毛病。老师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做笔记,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上走神,通过动手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学生通过整理笔记可以提高解题的规范性,通过对易错题、典型题的积累,可以有效提高解题技能;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3.从知识体系构建角度来看,好的笔记就像整个数学知识的骨架

笔记可以将庞大、繁杂的知识串接起来,并可以具体扩充新知识、补充教材的不足。让有关知识、规律的掌握变得更为容易、更为系统。学生在复习数学的时候,可以脉络清晰地照顾到知识的每个层面和角落,不易留下空白,在解题遇到困难时,可以轻松地检索到相应的知识内容。

总之,通过做笔记,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构建知识结构,学会自我评价和调整,优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做数学笔记的常见误区

1.笔记做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怕遗漏老师所讲的内容,只顾埋头疾笔,一堂课下来,笔记倒是写了好几页,却忽略了老师在知识的引入、展开、细节的分析、总结等讲解过程,事与愿违。而课后却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笔记,因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应处理好做笔记和听课的关系。课堂上,以听课为主,该思考时思考,该练习时练习。在笔记本上可以将老师讲的知识框架先记下来,比如,讲到概念、公式时,可以先记下标题;列举例题时,可以先抄下题目和最终的答案,在笔记本上给有相应的留白,课后花时间再去补充相应的内容。这个过程不仅能做好笔记,还可以作为一次复习,一举两得。

2.笔记形式单一

经平日的检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笔记过于形式化。只是将每节课中老师讲到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从知识点的讲解,到典型例题的分析,再到课堂总结,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笔记中缺乏自己的整理、分析、总结,笔记的形式缺乏新意。其实,好的笔记中应该有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再处理过程。如,知识的结构体系的再次整理,对解题思路方法的见解和创新,文字语言的重新组织等等。总之,笔记应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的体会、心得的展现。

3.笔记的利用率低

有些学生做完笔记后就扔在一边,以后的学习中基本不会用到笔记,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个别学生的笔记内容不全面、结构杂乱、本身价值不大的原因外,主要还是许多学生有只要做题就可以学好数学的心理作用。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做题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地去做题,缺乏对题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比如,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探究式学习方法,对“易错题”的分析,对“最优解”的掌握的反思型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笔记中独自整理相应的类别,长期坚持下去,从而达到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系统性。让笔记成为学生复习数学的第一手资料,让笔记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充分展现笔记的特点和优势。

三、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去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那笔记到底该怎样做呢?其实,数学笔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完成,即课堂笔记和课后笔记。

1.课堂笔记的做法

(1)提纲式笔记。让学生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列成提纲,要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记下课堂上的疑点、方法、总结。课后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去解决,去填充。

(2)以课本为载体的笔记。让学生对课本上一些重要的文字、图表作标记,旁边附上必要的说明,并与笔记本上的知识作相互的提醒,做到课本上的笔记和笔记本上的笔记相互参照,相互统一。比如,学生可以在课本上一些重要的地方打上着重符号,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补充的内容,可以做在笔记本上,标上“参考笔记第X页”,而在笔记本上需要引用长篇的摘录时可以直接利用课本,标上“参考课本第X页”等形式。这种课本笔记不仅能提高做笔记的效率,还能充分利用课本的知识讲解特点和脉络结构,不至于脱离课本。

2.课后笔记的做法

课后笔记是课堂笔记的再加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再延续。应该提倡笔记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性,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日记型。将当天所做的课堂笔记进行及时的整理,主要包括把课堂上没有记下的内容补充完整,对课堂上留下的疑问进行思考并解决,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创新,对总结性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对当天课程内容掌握的整体感觉和体会等等。这是课后笔记的主要形式。

(2)周记型。这属于阶段总结性的笔记,学生可以每周或每节内容学完以后,做一个回顾。首先可以总结本周或这段时间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难点在哪里。比如,在学完立体几何中距离的相关内容后,自己可以总结出许多距离问题,都可以用向量来解决,而且都要去求法向量,用到的公式都是统一的。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存在内在联系,重点要掌握的就是点面距。以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其次总结自己的掌握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要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评价自己,调控自己,进一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去寻找在教学中的不足,想办法去弥补,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3)论文型。可能有人认为高中生写不出什么有质量的数学论文,其实,这里所提的“论文”不是专业学术论文,高中生能写的论文可以是学生通过对自己数学知识经验带有感彩的回味、反刍,或是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领悟和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可能部分学生刚开始写时有些困难,这需要数学老师首先给学生指引方向,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它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对数学的理解与看法,对数学老师的真情倾诉。也可以是反思学习中的某些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还可以是分析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探寻解决办法。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论文”给予有针对性、鼓励性的评语,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增强对课本知识理解、提高数学表述能力的同时,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能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数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和阵地。

总之,指导学生以良好的习惯做好数学笔记,利用好数学笔记,不仅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好数学,而且有利于师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做好笔记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广大师生应该意识到做好数学笔记的重要意义,让数学笔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铮.心理学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08.

第3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景;高职学生;笔记策略;实验研究

一、问题提出

21 世纪是学习的时代。高职生的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三五”进取型学习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其基本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其中“五要”之一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记笔记。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专业教学中得到普及。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有极大帮助,但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使学生“笔记难”现象也愈加突出。

那么,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是否需要记课堂笔记?教师如何保证学生有效记录的前提下搞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及方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3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0%),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0%)。

2、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自行编制。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对做笔记的认知态度;课堂笔记的行为及原因;记笔记的方法及笔记的课后整理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了诸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是否有必要做笔记”“多媒体教学情境课堂笔记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等15 个问题, 每个问题4 个选项。首先用问卷初稿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预备调查, 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然后,对调查对象正式施测。

(二)实验研究法

1、实验对象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两个自然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一学科由同一教师授课,排除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对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

2、实验内容

探索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与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教师不同辅导方案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笔记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3、实验过程

(1)学期初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A(常规普通多媒体课件)、B(基于笔记策略优化处理的多媒体课件)两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进行授课;

(2)学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根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等标准进行评分;

(3)下半学期在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同一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但教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A(传统接受式)和B(创新体验式)两套不同的辅导方案;

(4)期末考试前再次收查笔记且按同样的标准评分;

(5)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都用 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对课堂笔记认知的分析

调查显示,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笔记,95.2%的学生认识到记笔记能帮助学习,只有14.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表明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记笔记仍然是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笔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可使注意力集中,紧跟教师思路[2];同时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 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3]。因此,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4]。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5],不是完全依赖拷贝一份电子课件所能替代的。参见表1。

2、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行为分析

28.5%的学生 “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40.7%的学生“做较少笔记”,”“基本不做笔记”与“完全不计”的学生占了30.8%,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进一步调查不记笔记的原因:首先,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信息量太大。有些课件照搬书本内容,文字太多,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学生无从记起。第三,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6]。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参见表2。

3、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90.7%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按老师的格式照抄课件内容或教学重点,很少记录自己的思路、疑问及突然闪现的思想火光,对笔记的内容懒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见,传统型笔记策略属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能及时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整合新知识,不具备创新性学习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到学生记笔记这一形式,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记笔记这一实质。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笔记技术,形成良好的笔记策略。参见表3。

4、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利用情况分析

58.2%的学生只有在考前才复习,记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说明高职学生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笔记, 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参见表4。

(二)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比较

本课题组设计了2 套多媒体课件处理方案,探讨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不同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其中方案 A为常规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师授课时以埋头操作电脑,演示课件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方案B课件在A的基础上基于笔记策略从课件内容、课件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把需要做笔记的文本框以一种比较明确的颜色或符号加以标示等。教师授课时边演示课件边进行详尽阐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课堂笔记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师多媒体课件基于笔记策略的优化处理和讲课速度与课件相配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笔记策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见表5。

2、教师的辅导与反馈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比较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2 套教学方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其中方案 A为传统接受式,主要由教师传授具体的笔记技术,教师对笔记不进行评价和反馈;方案B为创新体验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具体学习情景中使用笔记策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教师多次抽查学生笔记 ,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 展览优秀笔记。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学期结束由学生评价笔记策略辅导对他们实际笔记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辅导与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笔记能力有促进作用且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体验式学习比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 课堂笔记质量与考试成绩相关

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课堂笔记得分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见, 笔记策略的运用对考试成绩确有促进作用。学业优良的学生能有效的记录课堂笔记,同时也科学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四、结论

(一)、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高职学生仍然有必要做好课堂笔记。

(二)、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笔记技术仍然是采取传统式课堂笔记策略,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笔记观,采用创新性笔记策略,有效的记录和利用课堂笔记。

(三)、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

(四)、笔记策略辅导的不同方式及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运用和改进。教师要对学生的笔记策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五)、多媒体情景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运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朱蕾.高中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魏安赐.怎样有效地听课和作笔记―大学学习方法系列漫谈之二[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4):21-23

[3]樊秦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 ,5 (1) :7074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樊琪,朱蕾.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 (6) :1359136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第4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设置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实上,要想成为外语学习的成功者记好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记英语笔记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课件授课,造成课上“虚假的繁荣”,语言点讲解依赖讲义进行,没有培养学生及时记笔记的意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上兴致勃勃,实则一无所获。笔者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重点难点所在,不了解语言点辨析,不会翻译文本句子,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记笔记会影响课上听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结论: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这些记过的东西很容易会遗忘。而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文字记录,对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以江苏省中考英语试题为例,命题总体趋向是由重语法考查向重词汇考查转变,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从题型来看,有五项题型考查词汇运用,从分值来看,词汇的考查约占60分,从学生试卷分析来看,制约学生得分的因素主要是词汇的混淆。而词汇的辨析是十分繁杂的,课上的讲解很多,而人脑非电脑,如果不及时记载下来,那是很容易遗忘的。笔记是对课本内容的诠释,是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无论是为了提高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还是为了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基础,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终身学习能力,记好英语笔记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记英语笔记的几个原则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好记笔记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心理的准备(树立记笔记意识,克服惰性,充满期待。)和物质的准备,比如准合适的笔记本、各种颜色的笔以及必要的其他文具等等。记英语笔记要遵循下列原则:

㈠即时性原则。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势必讲解内容较多,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往往很短暂,这就要求学生听讲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记笔记要第一时间完成,不能错过重要内容的记载,平时要逐步提高记笔记的意识和速度。

㈡准确性原则。英语笔记是课后和考前复习的重要内容,笔记内容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因此,笔记的所有内容力求科学准确,无错误,当然课后查漏补缺是必要的。

㈢简约性原则。就记笔记时使用的文字或符号要简单易懂,有时候可以只写单词的首字母或句子的第一个单词,有时候自己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或缩略形式,言简意赅,比如在记载“当主句是将来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可以简写成“主将从现”。

㈣美观性原则。记载内容必须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力求美观。这样复习时会一目了然,并且带着良好的心情复习效果才会好。这就要求在记笔记之前首先要判断出所记内容的体积,规划好记载的位置,快速判断是在教材上还是在笔记本上记。当然,为了追求笔记的美观,可以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课后整理。

㈤系统性原则。记录内容需分类处理,以方便复习或查阅。笔记复习势必会和课文复习同步进行,所以可以把笔记加上目录和分类索引,自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板块,除了按照课文编排纵向排序外,还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首字母编排横向索引。

三、记英语笔记的的主要方法

学生记笔记不是形式,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炫耀,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应给学生予一定的指导。

㈠就近处理法。指的是对于需要记录的内容就近处理,比如:课文文本上需要标记的内容就在文本上标记,文本外扩充的较为简短的内容可以直接记在旁边空白处。

㈡颜色区别法。对于记载或标记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最重要的内容用红色笔记录,次重要的或已学过的但较为重要的用黑色笔记录,不重要的用铅笔记录,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㈢符号联系法。对于有所联系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符号。文本记号主要有:词性转化或知识点的联系用“”,旁注用“IJ”,重点内容用“!√”,疑问之处用“?”,以及常用的下划线“_ l n”,笔记本笔记记号主要有:表示层次的数字“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记录两者区别时可用“”,三者区别用“{”三者共同点用“ }”,等等。

四、记英语笔记的后续注意点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吴海鹰,2007)。记笔记的目的是以“笔记”为依托,便于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自主纠错。由于课堂节奏快活自身水平限制,记笔记时难免会产生错误或遗漏,所以养成纠错习惯是必要的。可以对照优秀同学的笔记,可以向老师请教,纠正笔记上的错误。

㈡自主完善。课后可以查阅词典、语法书、同步讲解等相关资料,进一步补充完善所记内容。这当然需要记笔记时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侧边可留下约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㈢自主复习。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内容需要我们经常复习才能让其效果最大化,对所记内容相当熟悉才能保证查阅时省时高效。当然在复习时发现的新问题也需要标记出来,以便及时研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勤思考、常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遵循记笔记的基本原则,掌握记笔记的基本方法,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 记笔记 大学英语课堂 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 Search on Note-tak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ZHANG Wen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Due to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the author, through questionnaire, found that the real reason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didn't take notes in English class were as follows: they didn't know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about English learning, they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and they had learning fickleness resulted by the current English testing for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is vital to English learning and introduces some good ways to take notes in class.

Key words taking notes; college English; class notes

0 引言

目前,大学生对英语课堂是否要做笔记,以及做与不做笔记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看法。为了探析其究竟,笔者随机抽取了100名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并对其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58%的同学无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57%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无积极作用。

记笔记难道真的像广大大学生所认为的,对英语学习毫无帮助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如今的大学生有如此的学习习惯?

记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该现状的原因。最后为广大大学生如何做好笔记提了几点建议。

1 现状调查分析

1.1 调查过程

笔者首先通过随机采访的形式,对5名长安大学不同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对一访问,了解其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情况,以及其对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态度。

根据采访结果,经过多次修改,笔者最终制定了问卷调查(见附录1),对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英语课堂做笔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以及其英语课堂是否做笔记和其对做笔记是否有助于学习的态度的总体了解;第二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形成以上态度的原因和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第三部分进一步调查英语学习参考书以及互联网在被调查者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本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 100名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并保证每位被调查者在自愿和轻松地环境中完成该问卷调查。100份调查问卷陆续在3天中全部完成。

1.2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一部分显示,只有42%的在校本科生有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而58%的同学无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只有43%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有帮助,而57%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无积极作用。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呢?在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中,问题7:您英语课上很少或不做笔记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的调查结果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58位没有做课堂笔记习惯的同学当中,有54位同学都选了选项C:市面上参考书目众多且系统全面,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无需记笔记当做复习资料;有38位同学选了选项B:英语重在听说能力,记笔记是死记硬背,不实用;有35位同学选了选项D:大学英语考试都是能力考试,笔记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有21位同学选了选项E:老师讲课的速度太快,无法记笔记。

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如今多数本科在校生英语课堂不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氛围原因:市面上英语学习的参考书目众多,再加上网络的快速发展及普及,许多学生过于依赖参考书和网络知识,将注意力转移到课下,忽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降低了课堂效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英语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课堂学习对于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课堂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况且,在笔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通过第11题:您课下经常翻看,系统学习您的英语参考书么?了解到,尽管大部分同学都有一本以上英语参考书,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9%)的参考书利用率很高(80%以上),有63%的同学的英语参考书的利用率都低于20%。由此可见,参考书很大程度上带给学习者的是懒惰,延迟,被动的学习。

(2)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很多同学认为到了大学阶段,重要的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即听说能力,而课堂笔记所记的内容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没有必要;再加上到了大学阶段,英语考试都是能力考试,细而碎的语法点费时且无用。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不能被肯定的。在英语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学生值得记的不光只有语法点。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包括词汇学习,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知,目前我国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课堂不仅包括语法点的讲解,还包括阅读技巧,翻译能力,词汇学习,以及写作技巧等等的讲解。这些技巧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无论是老师的总结,还是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即时的感想,都非常值得记下来,为以后的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这些的学习,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作用。Rod Ellis(1997)曾提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学习输入会给学习者更深,更丰富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各方面的提高。而单从一方面或两方面进行输入学习,往往很难在一定时间内起到相应的习得效果。

(3)没有掌握正确的记笔记方法:很多不记笔记的同学都反映,自己不记笔记的原因是老师讲课速度太快,无法记笔记。但笔者认为,老师讲课速度并不是影响学生记笔记的主要原因。真正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记笔记方法。

2 对形成该现状的原因的分析

究其真正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广大大学生英语课堂不做笔记主要因为:

(1)不懂二语习得的理论,即怎样学好英语。根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输入―理解消化―输出是二语习得三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环节(朱丽萍,2010)。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所讲的知识相当于“输入”,但仅仅有知识的输入是不够的,只有学习者进行相应的“消化吸收”才能真正的“习得(Acquire)”,“内化(Innate)”所学知识。而记笔记的过程正是学习者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Alamargot 经过研究发现,记笔记过程包括着全面理解信息,联系新旧信息,加原创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说记笔记者要同时完成三种角色:听者,学习者,以及作者(Annie Piolat, 2005)。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认知努力使学习者能够充分的消化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以达到“习得”和“内化”的目的。而只有“习得”和“内化”的知识才能作为“输出”的原料。

(2)不了解课堂记笔记的作用。记笔记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堂上更集中注意力,还可使学习者有效的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并对学习者对知识的回忆,贮藏与迁移有积极作用(胡进,2001)。这些功能是自己翻看参考书或查阅网络知识所远远不能及的。

除此之外,王云秀(2006)曾对做笔记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做过专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平时认真做笔记的学生成绩要明显高于平时不做笔记的学生。由此可知,课堂笔记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

(3)如今英语考试形式导致学生只注重成绩,养成学习浮躁心理。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考试,都以客观题(单选题)为主。这就使多数大学生养成了考试应付心理:对于英语的学习不用太准确,考试时能选到正确答案即可。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记笔记,喜欢阅读英语参考书的原因。在采访过程中,就有被采访者指出,记笔记时有很多英语单词不会写,越记越烦,干脆不记,只想着课后看参考书或查资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书写是必不可少的。长时间忽视书写只能是得不偿失。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水桶原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书写方面的缺陷必将导致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学习的整体效果下降。而记笔记正给了大学生一个很好的练习书写的机会。

3 怎样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由上可知,记课堂笔记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记好笔记呢?康乃尔提出的5R笔记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康乃尔指出,记笔记的过程应该包括:1)记录(Record);2)简化(Reduce);3)背诵(Recite);4)反省(Reflect);5)复习(Review)(孙继民,2004)。由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英语课堂的笔记质量,充分发挥记笔记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预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2)课上,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记笔记。应以自己欠缺的知识点为主,运用速记的方法:尽可能的快速完成书写,不求工整,并简化某些字和词;在遗漏某些要点时,要保持平静心态,课后再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把遗漏的地方尽快补上。(3)课下及时整理,检查笔记。对笔记分类,系统化。(4)定期翻看笔记,并及时补充,纠错。

4 结语

由上可知,英语课堂做笔记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广大大学生来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善于思考,总结,提高课堂效率,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讲,也要认识到记课堂笔记对于英语学的重要性,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堂听讲,做笔记的需要,讲课思路清晰,速度适当放慢,内容尽量丰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Annie Piolat, Thierry Olive: Cognitive Effort during Note Taking[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5(19).

[3] 胡进.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1(1).

[4]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5] 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1).

第6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在书上的字里行间作笔记,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子下划线,也可以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水浪曲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助于记忆和学好外语。在书页上下左右的空白处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想法,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习题的答案也可以写到书上。这样,任何时候再打开书,它上面的笔记、答案就是你的指导老师,它是唤醒你记忆的天使。做好书头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主张将英语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自己的学生做笔记呢?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而不去顾及学生记不记,该记哪些内容,怎么个记法。有的老师一边讲一边提示学生该把哪些东西记下来,但不关心学生来不来得及记。我认为指导学生做书头笔记是英语老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作详细的科学的指导,最好在初中或高中的起始阶段进行。

我把英语课堂笔记该记的内容分为八个方面,下面说说怎样分头来记。

第一,注音标(Phonetics),标重音(Stress)。每单元的英语课文都有不少生词、一词多音和容易读错的英语单词,某些英语单词作名词和动词的发音不同,如'record(n.)和re'cord(vt.)。将英语音标和重音记在被注的单词上边,并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重视所注的音标和重读音节。这样,一旦课文读熟,那些单词的正确读音也就熟记在心了。

第二,释义(Paraphrase)。英语中有不少生词、多义词、短语、习惯语和难句需要用简单的英语或汉语来解释。如:quarrel争吵(to argue or disagree angrily with someone);forture财富(great wealth)。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注释的重点是一些较难的名词、短语和重点句型,而不必每个句子都解释。注释文字书写位置的原则是“就近”,即尽可能记在被解释的单词旁边,以便在阅读课文时被注视。若解释的英文单词较多,原文旁边写不下或记下去因单词太多书、写太密而不清晰时,可记在相对较近的空白处,注释文字与被注文字之间可划一直线连接。也可记录在词汇表中该单词的后面。

第三,划重点(Language Points)。我指导学生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水浪曲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科普文、议论文中表明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语法和练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该划出来,以便引起重视。

第四,提要(Guideline)。即用简洁的英文概括提示课文或段落、或句子的要点。这一工作常常与上述几项结合起来进行,先在原文上作上线条、小圆圈之类的标记,再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要提示的文字。例如,现在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阅读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包括课文的重点生词和要讨论的问题),课文的后面常要求学生作简要笔记——Note Making;这是教材编辑为方便学生预习而编写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时,先从这些“预习提示”入手,以便把握预习的重点,然后再根据“提示”去预习正文。

第五,标疑(Question)。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阅读过程中可以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一个问号,再寻找机会向老师或同学求教或查阅有关参考书解疑。

第六,分析难点(Comprehension)。学生阅读英语课文,会不断遇到一些难点,经过老师的讲解,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有些可能当场已经完全理解,有的还似懂非懂。不管怎样,边听边记下析难的文字,既有利于课后消化,也有利于复习回顾。

第7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记笔记 学习策略 查找 资料

经过三年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如晨读,背诵,记笔记,读外国名著,听英文歌曲等。 然而,在诸多的学习方法中,记英语笔记依然是我最擅长和最喜爱的一种。从教七年来,记英语笔记已成为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方法我感受颇深,现将该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 何为英语笔记?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率,记忆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遗忘是正常的,反复复习是遗忘最大的克星,所以,要随时随地进行复习。梅聊(manger)认为;学习策略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因此他把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书本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都称为学习策略。而记笔记就是英语中学习策略的最好体现,那么,什么是英语笔记呢?我个人认为, 即在英语学习中,将课内外学习中的重难点及有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积累,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资源整合和查找。

根据其学习中的阶段。可分为;

1) 预习笔记,即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中对陌生的单词、短语、词性、词义及惯用法进行标识。

2) 课堂笔记,切记该笔记不仅仅为教师黑板上写的重要知识点,还应有自己对课前预习中遇到疑难问题的解答与记录。

3) 课后笔记,即课后记,记心得、体会,同时补充整理所学知识点。

二 、如何做好英语笔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学会做英语笔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已经迈进了通往成功的智慧之门。要做好,其方法很多,形式多样。(1)。课堂笔记要尽快整理,使要点突出,这对巩固知识十分重要。记好课堂听课笔记,即,记重难点,记板书,记体会。

切记一味地抄板书,抄时要用红笔,划出重难点。记笔记应着重记下老师讲课中的归纳与总结,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时学会抄写典型例句。在此,建议教师们在讲例句时不要写出原句,而是以词性变化或单选形式呈现出,把答案留给学生做,效果会更佳。那么,如何记好英语课堂笔记呢? 我们记课堂笔记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纲式"笔记法,即一边听课,一边敏捷地概括和记下重点和难点A 给你笔记本上编上页码,在每次辅导课开始之前写上当天的日期及单元标题, 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要分开记录。B在笔记本上合理布局,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课后整理。整理中注意记词性变化,即及其常用动词短语。(2)整理课后及习题中的笔记,我在讲习题时,要求学生们在课后及时整理课文内外及习题中的重要知识点,不要总留在资料书里。我曾经见过一位优秀的学生,在讲到lonely和alone的区别时,她说“昨天在哪好像见过,现在又忘记了”说完她就既翻练习册,又翻课本和作业本寻找笔记,于是我说,“多累啊,何不把他们都整理在你英语笔记本中呢?这样多方便啊!”(3)学会分类记,学完一单元时,我就要求我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本单元的词汇汇总,按照词性变形,近反义,同义词等分类总结,最后全班再一大总结,取长补短,对于期中,期末复习前要求学生就单元类,话题类,再总结,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使整个教材条理化,清晰化。 转贴于

三 、 记英语笔记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在英语中无计划,无方法,盲目学习,故收率甚微。初中的学习,就是打基础,熟记笔记,熟悉重要词汇的惯用法,毕竟英语学习中知识点多且闲散,只要记好英语笔记,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善于记笔记,那么无论是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是在中、高考的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在边复习课本的同时,边看以前记在书上和笔记本上的内容,有的放失地找寻重点,难点和要点。如此复习,书和笔记就会越看越薄,而成绩则一定会越来越好,英语语感就会越来越强,英语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便于在平时做题中查找易混信息,提高做题效率,同时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点。

2. 使教材中所学知识条理化、清晰化,内容更加连贯。

3. 对于中考前的复习,多了一份珍贵很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减少复习工作量,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4. 回顾一本本笔记,你会很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5. 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在其它学科上。

总之,好的学习方法会使人收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创新,不断摸索 新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提高中学语文成绩的几种方法:

一、学会听课

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学会听课。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而听课质量,又取决于会不会听课,或者说是否善于听课。在这个学习的主要阵地上,怎样来充分利用一堂课呢?

1.熟悉老师的讲课方式和特点,要抓住听课的重点

语文的教法灵活多样,各位老师的讲法也就多种多样,要熟悉掌握自己老师的教学特点,就要做到时刻跟随老师的思路,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能做到对老师的讲法和教学重点心里有数,就可以在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堂时间的同时,增加课内的容量和密度。例如,吃透老师的讲解内容后,可以利用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去精读一些重点段落,围绕着老师讲解的课文去思索,去联系,去加深,去巩固,努力提高课内时间的利用率。

2.做好课堂笔记

(1)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提到课堂笔记,有些学生却不注重做课堂笔记,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做课堂笔记的好处在哪里。①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③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能力;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鉴别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⑤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内容;⑥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记课堂笔记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2)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①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②整理笔记。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或者参阅同学的笔记,补充完整笔记。第二步,补。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加强其“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使其有条理。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系统笔记内容。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二、学会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成绩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尽快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最快的在文章中找到与题目答案有关的信息呢?这就必须做到――圈点勾画和二次阅读。

圈点勾画,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印象,帮助记忆,甚至可以把一时的感触、难点、疑点等标注下来。这可以帮助我们自己从形式上节约时间,理清范围,提醒重点,进行快速准确的现代文阅读的试题解答,圈出文章对象的修饰语,特点等富有代表性的词语。点,点出最关键的字眼、要点、难点和疑点。勾画,最重要的是划出文章的关键句,例如:文段的中心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有特殊含义或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等等,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揭示文章中心,理解作者用意。

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对于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读一遍是不可能做好阅读的,只有细读、精读,才能体会到词语和句子的真正含义。

三、学会研究答案

提高语文成绩还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研究答案。考试题都是老师精心选择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来检测学生的。尤其是阅读题,看似没有标准的答案,可往往是“有理可循”的。刚开始做阅读题,往往错误率较高,但是不用担心。首先我们要对好答案,在你所做答案的基础上,用红笔订正自己不对的,保留正确的,哪怕只对了一个词,千万不可直接把答案一抄完事;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答案,看看每道题的答案出现在哪,有没有现成的答案,或者类似的句子,一定要在题目旁注明答案是从哪来的;接着,我们一定要去分析答案,看答案是怎么组成的,如何来的,要总结规律,研究答案,训练久了你会发现阅读题目无非有以下几种考点:①考特殊含义或有丰富意蕴的句子;②请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③文中某一重要语句这样说的原因或一些指示性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④萃海拾珠,赏析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听课和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努力培养有个性化、主体性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课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笔记

历史中考已实行开卷考试,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的记法也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考时查阅而提高考试速度和做题的准确度,规范做好课堂笔记就显得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必要性

笔记本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解题技巧,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理性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大资料。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策略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3、注意做笔记方法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做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简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一言以蔽之: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4、老师在念笔记时,语速要适中

由于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每班的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又重、工作量大,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笔记,多数时候是老师口头念,学生自己写,这就要求老师在口述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学生笔记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完整地记好;过慢,无法保证完成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同时老师在口述笔记时,要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调整语速,把学生写不来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5、历史笔记中的圈、点、勾、划技巧

圈、点、勾、划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笔记方法。“圈”就是圈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点”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历史图(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等)作上符号;“勾”和“划”就是把基础知识用直线或波浪线进行勾画,(学生可按自己的习惯使用符号)在进行勾画时只需要学生划出主干部分,修饰成分可去掉。

6、注意笔记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7、课后要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8、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