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

第1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摘 要]:本文试对语文评课议课进行探述,旨在阐述正确的评课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语文评议课是教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业务不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能促使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在评课议课时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要求”和“学理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课议课 入情 入理

评课议课是常见的一种“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活动,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中,日常化、正规化的评课议课活动不可或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的评课议课的质量令人忧心,一方面,评课犹如“蜻蜓点水”,不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学实质;另一方面,评课者充当了“老好先生”的角色,都是漂亮之言,让教者难以提高教学素养。对此,笔者以为,正确的评课方式不仅促进教者提高业务,而且让评者有所收获。

一、评议课存在的问题

1.游离于课堂实际之外的“理论训导型”

某些评议者喜欢在评议中大量使用课改用语,努力堆砌自己阅读到的“当下流行”的一些“新说法”、“新成果”。其发言,重在“照搬”,重在“传递理论”往往和所评议之课严重脱节,给人一种接受板着面孔者训导的感觉。于是,其他参与者很快就会产生“苦涩、乏味、无用”等感觉。这是令一些教师很头疼的一种低调型评议。

2.有意无意的一比高下的“比试身手型”

“这节课(或者这一环境),如果让我来上的话,我会这样处理……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更好呢?”这样的评议,很容易让参与者有比优劣、见高下之嫌。特别是对授课者而言,负面作用反而无限放大。于是,优于某些评课者“有情绪”而导致的评议的低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不说优点,只谈不足的“打压型”

“评议,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某老师,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课堂教学的特色大家也都很熟悉,所以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些评议者以这样的开场白导入评议,并以此为托词,少谈甚至不谈课堂所展现出的“闪光点”,只是一味的剖析课堂教学的缺憾,或者错误。这样的仅仅突出某一面的偏颇式评议,显然有失公允,要使其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难度明显很大。

4.说优不说劣的“好好先生型”

“听了这节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评议者一味地说“优点”,刻意淡化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自然谈不上什么针对性强的改进型建议了。更有甚者,“好好先生”所说的褒扬性内容,在授课教师那里,反应平平,甚至招致其窃笑。原因很简单,评议者为表扬而表扬,评议未紧密结合课堂实例,给人一种堆砌表扬、华而不实的感觉,甚至是与课例无关的牵强附会式的表扬。

二、评课议课应做到入情

评议课的“入情”,基本的要求有三个:首先,要注意发言的语气、语态,语气要和缓,语态要平和。其次,要善于寻找情感的“共鸣点”,以期顺利地建议一个情感认同基础上的互议平台,为尽可能大的发挥评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功能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此外,必须杜绝为顾及对方情感而弄虚作假的做法。任何草率的、不负责任的褒扬式、迁就式评议,会让其他参与者很不以为然,也让授课者很是不舒服,其效果往往更糟糕。

评议课程时应该充分体现“入情”。第一步,顺畅的陈述“课堂教学环节”。这样的表述,既体现着对课堂和作课者的关注,也显示着发言者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再加上对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述严谨”这一特点的明确肯定,这就为互动创设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请授课教师谈自己设计的思想基础,并从其发言中发现“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这一特点。笔者很是赞同评议者“询问”的做法。摸清情况是发言符合实际、表达准确无误的前提,也是削弱“抵触情绪”,确保评议“入情”的基础。第三步,发动所有的参与者设计或推荐“改进方案”。这样做能调动其他参与者的“情绪”,避免出现“他们两个研讨,与我们无奈无关”的消极心理。第四步,请授课教师总结发言。这是在大家讨论基础上的总结性评价,也是授课教师有一次的“反思成果”展示。总之,我们不难发现设法采取有效的说法和做法,是体现自己对参与者的“情感”的高度关注与充分尊重视评议教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不错的参与局面和明显的活动成效。

三、评课议课应该做到入理

评议中,评议者要基于课堂实际,立足“促进”这一基本点,发挥自己在学科知识、商检经验等发面等优势,努力使自己的评议内容能满足他人在“专业”方面的“需要”,即能说在点子上。

评议课的“入理”,主要的要求有两条:第一,语言表述清晰,即明白无误地传递自己的讯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传”。第二,表述的内容在理,既能从课堂教学的事情出发,把主要的优势或特色找准并说“全”,把突出的问题或不足找准并说“透”,做到“肯定的有依据”、“否定的有道理”,并能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或建设性方案,引发大家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笔者以为“入理”应该做到:首先,发言者语言表述言简意赅,无嗦反复、唠唠叨叨等不良现象,沟通交流无语言障碍。同时,评议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应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评议符合课堂教学中参与者的实际,符合评议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其内容有力里有据,令人信服。其次,评议者着力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何用直白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导引”,精心引领评议进程,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稳步推进,使参与者人人有思考,个个有收获。此外,部分评议者设计的方案更加引人关注,对他人的启发更大,其内容更好地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第2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关键词:船舶实务;课程标准;双语教学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教育部组织制订并于2012年底正式了第一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今后制订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将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船舶实务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索和制定行之有效的船舶实务双语教学课程标准是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课题。本文阐述了船舶实务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考核建议和教学资源要求。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国际船舶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航运惯例等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处理和解决实际业务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具体分为学习能力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前者要求学生掌握船舶的基本法律知识,船舶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船舶协议的主要条款,掌握船代实务中重要函电的书写规范等;后者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建立船舶关系,船舶港口使费备用金项目及估算,办理船舶进、出港口和水域业务,船舶计划调度,船舶外勤业务,船舶单证业务等。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按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类,分别列出每个项目中各项任务的知识内容要求、技能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和参考教学时数等。因篇幅限制仅列出其中一个项目。(见右表)

三、教学实施建议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梯进式中英文混合双语教学模式”,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双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和接触双语教学的机会和感性认识,教学一般是以母语为主,适当渗透英语。第二阶段为双语教学中级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第三阶段为双语教学高级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

四、教学评价

双语教学的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形成性评价要以学生平时参与双语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者;终结性评价应科学、全面地考察学生通过双语教学后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具有的英语水平。总之,检验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就要看它是否成为这样一种体系,即通过评价,能使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本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电子课件、考试试题、参考资料、互动交流等内容上网,为学生搭建一个立体的学习平台,较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国际船舶方面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论坛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成为可能。教材选用2012年中英文对照的校本教材Practice and Laws of Shipping Agent。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关键词:评价体系;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80-02

一、高职英语教学背景及教学评价现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颇多。首先,高职生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近年来,随着普通本科的扩招,大量高中毕业生加入本科教育阶段,吞食了原本属于高职的高中毕业生源。生源数量的绝对下降导致生源质量的相对降低,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其次,从英语教学评价的方式来看,在高职现行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终结评价最为普遍。而事实上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外语学习的连续性不相吻合,往往造成一些学生临考前突击做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尝试改革评价体制,寄希望于以评促教,但是调研显示效果并不明显。

二、新评价体系的定义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方向,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即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保证高职英语课程职业性目标的实现,评价体系需要体现出职业性。因此,新评价体系引进了职业性的角色扮演情景、应用文写作、应用听力和应用阅读等评价内容。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教育背景,学习水平差异,因而有必要采用多内容、多标准、多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有课堂表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应用文写作及应用文阅读等。评价标准的拟定依据客观情况制定,比如,评价内容不同,其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同时,评价主体也体现多元化,除了教师评,还有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观察等。

三、新评级体系实施细则

1.新评价体系在课堂。课堂观察每星期记录两次,一学期就有三十四次。一次观察十个学生,这样一学期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就有七次左右。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记录单,记录单上注明所要观察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各种表现(见表一)(改编Weber Ellen,1999:221)。观察过程分三步走,上课前,教师在观察单上写好所要观察学生的姓名,日期,及具体活动;上课期间,教师针对所选的学生课堂上各活动的表现做好记录,包括他们的出勤、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课后,教师把观察的结果反馈给各位学生,对学生的优点要进行表扬肯定,同时要指出他们需要提高的方面。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情况。观察的结果,能帮助教师具体说出各学生所需要的特别帮助,与此同时,学生得到教师的观察反馈后更能明白他们自己所需要提高的地方。总之,课堂观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有学习效率、自测性、自主性的学习者。

2.新评价体系在口语技能学习中的运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一般要求规定:能就日常话题和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话题。因此,形成性评价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这个目标:进行比较有效的话题。口语教学评价标准“肢体语言、声音使用、言语表达、”就是基于这个目标制定的。口语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还有生生互评。这符合心理学中“同龄人效应”的心理现象。因为当高职学生与自己同学交谈,他们更自信。口语过程中发生的错误,遇到困难,也更愿意咨询同学;而一些同学也能给出很好的评价和帮助。

3.新评价体系在听力技能学习中的运用。形成性评价在听力技能教学中使用自评方式,每次听力练习后学生针对自己听力结果,分析自己英语听力能力的优点和不足处。课后再针对自己的不足处,找出提高方法。有必要的话,要向教师请求帮助。教师要适时给出建议,比如听力遇到词汇问题,建议学生多阅读文章,从语境中学单词。如果是语音障碍,建议学生多听多看母语为英语的节目,并模仿、跟读。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英语视频学习材料。

4.新评价体系在阅读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用评价技巧“一句话总结”,这一技巧让学生针对各阅读文章的主题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谁何时、何地、如何、因何、对何人做了何事?”(又称“WDWWWWHW”即Who does what to who,when,where,how and why?)[2]教师使用该评价技巧时,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开始使用的时候,不要求他们在单句的语法限度内对阅读信息进行概括,而是用两三句简明优美、内容丰富的简单句来总结主题。之后逐步帮助他们使用一个复合句来概括阅读主题。

5.新评价体系在写作技能教学中的运用。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所以在写作技能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内容以应用文写作为主。应用文体都有其固定的格式,语言简练等,所以使用的评价技巧应该有利于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应用文的评价,其格式被作为教师首要的评价标准。学生应该认识到的是,应用文之所以有其文体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特有的格式。比如书信格式,简历格式等。其次是有体现文体特色语用词句,比如,在感谢信中,一定会出现诸如thank,grateful,gratitude或appreciate等表达感谢的词汇。最后就是表达内容要清楚完整,比如,I am really grateful for what you have done。

四、结论

当然,新评价体系的运用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互动,这对于课时量非常多的教师很难执行。建议减少老师的课时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中执行新评价体系的老师会发现独自一人很难平衡开展课堂教学和记录评价成绩。建议在班上选一名优秀的学生做教学助理,帮助记录被评价的学生成绩。

总之,从教师角度看,职业性多元评价体系强调从英语各技能角度全方位地设计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从学生角度看,职业性多元评价体系体现了适合高职学生“职业性”特色,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新评价体系提高了高职英语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有了更大空间,因此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参与教学的这些年,遇到过教材或大或小的调整。中学语文教材也对许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或编排方式都做了调整,认真研读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不同的编排顺序,可以体会到编写者对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比新旧教材的不同,从中领悟深意,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语文课本调整的思考

纵观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60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与趋向:

(一)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其目标和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各个阶段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但是语文课程的发展一直围绕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价值属性。课程目标、内容等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反映语文学科特有价值的目标及其内容始终贯穿其中;一些思想价值高、知识含量多、文化积淀厚、趣味性强的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原来单一的“准备性语文”基础上向注重兼容吸收多种语文教学思想、并与“终身语文”接轨的“育人语文”方向发展。

(三)在课程目标上,由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生物学价值取向基础上向注重学生身、心、群和谐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变;在注重语文多种功能发掘的同时强调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在注重语文的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向注重谋求社会需要与主体的个体需要相统一的方向发展。目标构建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日益明显。

(四)在课程教材体系的组织建设上,持续不断地调整与补充,致力于打破以知识灌输传授为主线的体系,建立综合性教材体系;同时随着教材的个体性需求不断增加,教材的弹性及其可选择性也不断提高。

(五)语文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逐渐显现,开始谋求语文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注意从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从语文课程教学和课外自学的衍接与统一等层面谋求其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发展。

二、语文教材调整基础上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语文应用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用语文的眼光、从语文的角度观察、分析与解答问题。笔者发现新教材中所做的调整,就是满足语文课程这一重要的目标的。对比新旧教材,我们深切地领悟到新教材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很有道理,目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习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新教材的变化,读懂变化背后的意图,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效、有用。下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课程性质的角度出发,在理念上要求:传承“人文知识为主”的指导思理念,关注学生健康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人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养成并坚持主动提高人文素养的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在区域及个体方面的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围绕“课程目标――学习范畴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面来建立课程体系,形成递进关系。在具体目标的表述上要求尽可能清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以便于操作和评价。

(三)教材的调整体现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就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弱化,只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只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提出一个大体的范围或建议。

(四)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团结与沟通”为核心特征的学习方式,并构建“热情、探索、团队”式的新学习方式。

(五)在学习评价方面重点指出,传统的评价方式大部分是一个选择性过程;在这个选择过程当中,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得到鼓励与成功的体验;过于注重知识记忆的量性评价,而忽视态度、情感的质性评价;过分关注语文课程的的最终评价,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过程评价;仅仅关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在教材的调整有试图弱化最终性评价所具备的筛选功能,而转化为对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的重视,倡导学习评价核心的转化。倡导以多元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及和评价对象组成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5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如,备课教案的检查就存在类似问题。一是看课时,以数量论质量;二是看篇幅,以长短论质量;三是看教案要点,简单地浏览一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以格式论质量……走马观花后,草草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打个等级,签个日期,盖个公章就完事了。

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照抄”参考书上的教案而不加理解;“下载”网络教案而不加筛选;找人代抄(写)教案而不知羞愧;更有甚者,先上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凡此种种,只见教案不见教师,只有教法没有学法,教案与教学严重脱节,使教案成为费力不讨好的累赘。

我们针对教师备课的实际,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教案的质量上,主要看教案是否真实有用,并采用写评语的方式给教师提建议、提要求,促使教师认真备课,用心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案例一:冉亚妮老师备课《给予树》(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她这样安排教学流程: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教案预设了12个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从金吉娅的做法里,我们体会到……)讲读课文解决问题……

检查教案后,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设计不错,既抓住了重点,又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如果抓住课文后的【口语交流】(作业2)“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练笔】(作业4)“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将“读、说、写”有机地融入你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冉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后来她用这个教学设计参加全县组织的小语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案例二:“元、角、分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一课,陈晓玲老师备课时,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目标紧紧扣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材的把握上,你下了真功夫!其实,认识“人民币”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写评语前,已拿元、角、分的钞票试验过,21个小学二册的学生,无一不认识)。你的第二个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学科育人”的德育价值,但是,对二册小学生来说可能显得空洞了些,是不是改成“帮助小学生学会买卖、学会花钱”更好一些。

陈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超市(模拟)购物体验在买与卖的体验中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制)超市实践(看谁最会买最会卖),从而达成“学会花钱”的育人目标。后来这堂课代表开县参加全重庆的赛课活动,获得了全市第三名。

案例三:付老师备课一直“认真”,课还没上几周,教案就写了好几本,提前备完了后面的好多课时。仔细一看,发现他的教案多数是抄写的。检查后,我不露声色地在他的备课本上写道:“超前备课是一个教师尽职尽责的表现,也是‘运筹帷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下个月我要向全校教师推荐你的做法,并号召全体教师都来向你学习。”

数日后,再次检查他的教案,再也找不到“抄写”的痕迹了,而且卷面愈发的整洁,内容愈发的充实。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付家柔老师备课教案展”,号召全校教师向他学习。

从那以后,付老师总是提前写好教案,主动送给领导检查。我们也尽量挤出时间给他的教案写评语提建议,并不时地挑选一些优秀教案推荐给其他老师。在教案与评语的互动中,付老师进步很快,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而且成了县内有名的学科骨干。

给教案写评语,不用太多,三言两语,注重激励,几句赞赏的话,几句温婉的提示,几条善意的建议,教师也乐意接受。

第6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原则性的总建议,第二部分为五项分建议。原则性的总建议主要表述了几个重要的评价思想并规定了若干评价原则;五项分建议则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交代了评价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它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传统语文学科教学评价的弊端

1.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唯一依据,甚至把它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校课程教学优劣的惟一指标,一句话:考试=评价。

2.量化评价手段的可操作性使学校评价成为“合理”,从而淡化并忽视定性评价的研究。

3.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导致评价的完整性缺失。

二、高中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新理念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高中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1.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心理品质、学习兴趣与潜能以及不同的积极情趣等多种因素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坚持正面激励与评价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和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强调师生互动

新课程评价理念不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甚至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本校新学年对教师的评价就主要由四大块组成:教师自我的评价、同教研组或年段成员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4.重视过程性管理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关注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程度、主动探究意识,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他评、集体评价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5.强调评价的完整性

要坚持整堂课评价形式与内容的有效统一,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课后学生的反馈与知识点巩固过关的评价。

四、高中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教师必须致力于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最佳的教学氛围是:形成最佳的师生互动,教师能包容学生的一切,学生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形成这个氛围,关键是课堂上应建立以师生辩论、畅所欲言、激趣为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教师要始终坚持正面激励的教学原则:多讲一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多挖掘一点学生的闪光点,多投入一点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时间,少一些向家长告状的次数,少讲一些学生的缺点,少说一些讥讽挖苦的风凉话。

2.用心、有效地掌控好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发言次数、课堂笔记和检查课后作业。有效地掌控好整个教学过程必须真正做到:知学生所困,教学生所需,答学生所疑,练学生所急。

3.有计谋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参与课堂教学

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巧于设问、善于发问的智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环节,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能力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讨论,题目设计应该尽量符合2个原则:和高考文本阅读的题型、深浅度大致相当,要具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氛围。

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善于发力和推力的太极高手。面对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特点、深浅度、有针对性地“推”给相应的对象,直到推出问题的火花为止。

4.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教师“能放也要能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提倡合作、交流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坚持一个原则:首先是学生要敢说,然后是能说,最后也应允许学生“自圆其说”。

5.关注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培养

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做到:①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讲课;②要用心寻找单元教学重点与高考题型、考查知识点、能力点的结合点;③教师要用心去归纳解题的规律,概括解题模式,下发“解题通行证”;④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过硬的审题能力和规范答题的基本意识;⑤落实练,练反复,反复练。

6.要为学生课后主动深入地学习语文埋下“伏笔”

要上好一堂观摩课,按照一种既定的教学模式授课并不难,难就难在教师对这堂课要具有前瞻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继续学习的势头,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能继续保持着学习的兴奋点,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新材料,以求深入学习和探究。

五、高中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第7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模式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方面,众多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双语教学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

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义是“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总结、学习、工作和交流,使学生较早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兴祥等,2004)。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导向的,既要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方面,所用术语小有差异,但基本一致。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可以被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学校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教师课堂讲解全部采用英语。其次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外语的比例也逐渐从少到多。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学者称为渗透式教学,王兴坡,2007),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大多数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李爱萍等,2007)。李爱萍等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教师在授课时用英语讲授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30%;(2)教师在授课时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相关专业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50%;(3)教师在授课时英语授课比例占70%,教师和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和交流。提出了准确的授课语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学的依据,其指导力就更强了。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双语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许多人将双语教学同强化英语教学等同起来,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也有人认为必须运用中文授课。其实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是外语和专业知识并重,如果将双语课变成纯外语课或者将完全不重视外语都是不合适的。

2.师资水平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外语讲得很流利,但却不了解医学专业知识;而医学专业的教师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却十分有限。好的师资必须兼具两种能力。

3.外文原版教材的匮乏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

实施有效的双语教学必须依托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语。没有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和学生就无法接触到正宗的外语。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有的所谓双语教材,只是教师按照个人喜好挑选的一些外文文字资料、复制的课件,或是将现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译成外文的资料。教师自编自选的外文教材在其翻译的正确性上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以致给学生造成误导。

4.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往往不是即刻就能够判定的,而需要一定时期的跟踪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

5.双语教学氛围不浓。

营造双语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院校仅在英语课及“双语教学”课堂中讲英语,这就容易造成“孤岛”效应,不利于形成浓厚的英语氛围(孙晓嘉,2008;肖坚等,2005)。

三、当前医学双语教学研究的建议

鉴于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建议,比如将网络、多媒体于应用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美华等,2008)。齐建光等(2005)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在双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需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具体措施。孙晓嘉(2008)也提出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创建校园双语环境,如办英语报纸,英语广播等的建议。宋汉君等(2007)除上述建议外,还提出建立评价机制的建议,认为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会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际,同时要注意时效性,既要考虑医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变化趋势。其他学者诸如赵毅,王燕(2007),宋汉君等(2007)等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可以想象的是,双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向肯定着重在如何实施这些建议上以及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上。超级秘书网

当前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谓众多,但是总的来说,论述多,实证少;调查多,实验少。很多研究重复,真正有意义和创新的不多,真正具有另人信服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不多。比如在三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究竟哪种对医学生有用,对哪种英语水平的医学生效果好,鲜有研究。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的,三种教学模式中究竟哪种有利于学生达到提高外语专业的目的,哪种更能达到提高专业知识的目的,或者某种教学模式在两方面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得知众学者提出了很多改进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数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想当然,很多是简单呼吁的纸上谈兵。其建议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少之又少。鉴于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以实证的方式对双语教学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其结果才能另人信服,也才会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课改以后,语文教学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材也由原来6册变成必修和选修两类。我今天要解说的是必修教材2。

1.说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特点:编写原则包括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 和构建立体化 语文学习系统; 教材特点包括强调审美教 和注重探究 能力培养。

2.说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2大部分:必修和选修 , 这两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选修课体现选择性。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册必修教材的内容和其他四册一样,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以安排学生寒暑假进行。

在这四个模块中,阅读鉴赏是本册书的主体。它分为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兼顾了文体和人文内涵,但每单元又各有侧重点。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体现了情趣和理趣的结合。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时期诗歌,它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歌。本单元侧重阅读、理解、背诵、鉴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些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我们在教学时侧重让学生感悟情、景、理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第四单元:演讲辞,侧重于对话与交流。

表达交流是本册书的第二个模块。他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①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②直面挫折,学习描写。③美的发现,学习抒情。④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

梳理探究是第三个模块,它设计的专题有:①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②修辞无处不在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第四个模块则是名著导读,它介绍了《家》《巴黎圣母院》

本套教材是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而必修2 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占选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注重传统文化,文言诗文和传统寻根内容。

3.说建议

3.1教学建议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

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文章。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心灵,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第二单元 学习唐前诗歌(从先秦到南北朝)。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体验古人倘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3.2评价建议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技能,学生评价包括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整合信息能力 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它们体现了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综合素养。在本学校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来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化视野及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鼓励学生创作,以此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创作水平。

3.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9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材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26-02

1 调查情况分析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提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反馈目前我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并将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今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近期,课题组成员对我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艺体系、经济管理系、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凤翔师范分院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专业涉及初等教育、学前教育、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物流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应用化工8大专业,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97份,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认知、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现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三大主题展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语文课程认知”主题中, 55%的同学认为“学学语文对以后工作有用”,71%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文“有时候能潜移默化地让人认清生活中的道理”,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作为基础性学科、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重任的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针对“你喜欢语文课吗?”的问题,回答“一般”的占47%,回答“喜欢”的占40%;而在之后的“影响你对《大学语文》课程态度的因素”问题中,34%的同学认为是教材或授课内容,37%的同学认为是教师风格,可见,教学的外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较大。

在“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现状”主题中,71%的同学对现行教材比较满意,但51%的同学认为“应该按专业的不同来选取不同教材”,43%的同学认为“教材应统一,但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应不同”,明显看出学生倾向于大学语文应该跟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在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学生更倾向于中国的、现当代的、小说、诗歌等阅读文本,体现出学生学习需求的简单化;41%的同学认为目前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属于传统型的“填鸭式”,也有40%的同学认为是“创新型的专题式”,可见教师教学风格差异明显;相应地,40%的同学认为授课方式“死板,但可以接受”;在语文课程中开展朗诵会、读书会的比例仅为27%,而52%的学生认为这些实践活动“很有益,但很少参加”,可见,实践活动的落实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主题中,42%的同学希望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对语文教学进行补充,34%的同学希望通过网络形式补充,体现学生对创新教学的期望;在考核方式上,36%的同学希望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25%的同学希望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可见,闭卷考试这一常用考核方式不尽人意;而学生也都程度不一地反映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不满之处在于教学手段陈旧、教材陈旧、设备落后;48%的同学倾向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这些也都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要求。

2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今后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2.1教材的选择

目前我院的大学语文课程有两个校本教材,两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各有千秋,也都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具,大部分同学也都比较满意,但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看来,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的选择有自己的看法。由于高职学生入校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他们更倾向中国的、现当代的、小说、诗歌等相对简单的文本,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篇目较多,而课时数量有限,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教学资源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篇目外的内容,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都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主观认识,这就容易出现“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初衷”断链的情况。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我们可以选择更贴近时代,跟专业知识、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阅读文本,而一些古典的、近现代的名家的杂文或议论文,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且脱离学生今后的就业实际,造成“学而无用”的尴尬处境,在今后教材的修订中,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加以取舍。

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充分合理地整合教材资源,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将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比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要走上讲台,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时,应注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文本,提高他们文本分析、文学鉴赏能力;提倡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将小说改编成戏剧,将散文改变成诗歌等,激起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根据教材内容,模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要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应加大应用文的阅读、写作比例,可选择一些科技或工艺产品生产的说明文,还可选取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加入向专业特点延伸的口语交际等训练,以此贴近生产、贴近专业、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自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上某一现象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到企业参观见习,条理清晰地写出产品生产的流程及工作日志;为企业产品的广告、使用说明书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教学模式的转变

因为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我院的大学语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的带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讲解的魅力,语文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明显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显然更倾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授课模式,这不是仅仅靠课堂提几个问题就能行的,这种互动的模式应该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细分成几个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苏轼的《江城子》时,可布置几个项目任务:(1)收集接触过的苏轼的诗词,总结其诗词内容特点;(2)查阅历史,了解苏轼的宦海沉浮;(3)述评苏轼的旷达豪迈;(4)联系本词,剖析苏轼的儿女情长;(5)找出既有英雄一面,又有儿女情长一面的文学家或文学形象。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今后学生就业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目前情况看来,我院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第二课堂的非常少,而很多学生希望通过“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网络”等形式补充语文教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可将语文教学与当代文学、社会生活、新闻事实、热门话题相结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演讲比赛、读书会、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因地制宜地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过程;还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学生管理,教师从平台内容、栏目建设方面进行监督,学生的阅读心得、原创作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还可以学习求助、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能力。

2.3评价机制的革新

目前,我院的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基本是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在内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评价机制看似囊括了学生的综合表现,但过于笼统,体现不出差异性,也不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表现,如平时作业中抄袭他人、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记忆的同学,也可以取得高分,而平时课堂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的同学却因记忆力、写作等短板取得差强人意的成绩。说到底,是因为教师以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往往以标准化题型考试为主,侧重考核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教学评价改革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重新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制定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方案,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评价内容上,语文考试应淡化对学生的知识性考试,将重点放在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上,从单一元的知识评价向多元化能力评价转变,体现在期末试题中,就是不囿于题型的全面化、标准化,可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要从重终结性评价转变重过程性评价,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实行分层、个体化评价。如帮助每一位同学建立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档案,由每小组组长负责,制作课程记录卡,详细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活动表现评价法,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评价;将小组成员的课堂笔记、文学习作、哲思短语、小论文等进行搜集整理,写出评语,提出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在班级网络平台上展出;对学生参加的各种辩论赛、诗歌朗诵赛、征文比赛、演讲大赛、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作出汇总评价,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建立,要为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来服务,才会有效、有意义。

大学语文课程一贯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审美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但如果实际教学脱离学生的需求,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只有与时俱进,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