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高端制造技术精选(九篇)

高端制造技术

第1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分工协作;创新;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27-05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行业在国际上达到技术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及在国内的发展基础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高端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态势。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

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制造业的高端部分。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区别是: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可以是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从制造业呈现出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看,高端制造业基本上包含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应该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界定。从行业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行业;从产业链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制造业,这些高端环节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细分行业。

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价值高、资本投入大、附加值高、控制力和带动力强等特征。技术含量高是指高端制造业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价值高指高端制造业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整体竞争力。资本投入大原因有两个,一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往往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攻克这些核心技术需要高额研发费用;二是生产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本身具有较高价值,需要较高的购置费用。产品附加值高是由于高端制造业产品体现了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等方面的价值。控制力强是指高端制造业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节点位置,具有一定垄断特性,能够影响其他企业的行为。带动力强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技术辐射,从而对整个产业链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都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二)我国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制造业进入全面提升阶段,高新技术制造比重显著上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得以提高。新世纪尤其是2003年新一轮经济增长以来,制造业企业总数、总产值、增加值、资产总量及从业人数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初现端倪。

第一,部分产业具有较大规模,占据技术领先地位。经过多年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无论是大型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和制造装备,还是航天、海洋工程,都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尤其迅猛,其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0%左右,正在步入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阶段。2009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共计实现销售产值5 057亿元,其中高端智能制造业装备与基础制造装备为3 200亿元,航空装备为141亿元,海洋工程装备接近300亿元,高速铁路装备为416亿元,航天装备为1 000亿元。

此外,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部分制造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生产的机车、动车及零部件已经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巨头在国际市场占了很大份额。生物医药制造业部分领域与国外差距也不大,我国在用大肠杆菌等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生物技术药物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从基因重组、到大规模发酵、再到规模化蛋白质制技术发展方向及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物评价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十一五”以来,我国还在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生物疫苗大规模生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端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聚集区。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七大方面直接或间接与先进制造业有关。各地也都很重视高端制造业发展。如浙江、辽宁等省先后制定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战略部署和科学规划,并从财政等方面给予重大支持。

我国还初步形成了以广东、沈阳、徐州、湖南和浙江为代表的、颇具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地。如:珠三角、长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海、长春、武汉的汽车产业聚集区,珠三角、环渤海的计算机产业聚集区;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等医药制造产业聚集区等部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一批高端装备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沈阳鼓风机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的部分产品在同行业中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进入世界机床前十强,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出现了海油工程、中集集团 、振华重工等龙头企业。

第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一些产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具备市场优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潜力巨大。二是具备人才优势。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每年有数百万名大学生毕业,与其他国家相比,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比较丰富,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发展高端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人才优势。三是具备综合经济实力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发展高端制造业而言,当前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在代表高端制造业技术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关键领域还难以成为技术原创国,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品更是寥寥无几。我国制造业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达50%,主要机械设备50%以上的技术来源,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都需要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自主知识产权少,制造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不足2%,在发明专利中,国外授权量达到总量的2/3。

第二,缺乏世界级知名品牌。我国高端制造业中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很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更是缺乏。在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8个品牌入选,其中仅8个品牌属于制造领域,远低于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被发达国家掌控。由于缺乏商标支撑,特别是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商标相抗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商标,80%~90%的装备制造业出口商品属于贴牌加工。缺乏自主品牌的原因既与缺乏核心技术有关,也与缺少可以和跨国公司企业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有关。世界级制造业企业的诞生同时也就意味着世界品牌的诞生,世界品牌又能促进世界级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三,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我国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当前高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例如,100%的光纤制造设备,90%的发电设备,85%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设备,70%的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大型飞机、大型医疗设备均是依赖进口。以机床行业为例,我国机床行业在2009年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仍是世界机床进口第一大国,由前几年70%依赖国外进口,降低为当前不足40%。而这40%的进口,基本上都是高档数控机床。我国关键零部件也大多依赖进口,从2002―2007年海关数据看,每年进口超过10亿美元的机械装备项目有24项,其中零部件就有14项,占进口资金的76%。

第四,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大多数行业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由于缺乏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没有形成以主机制造厂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产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提高。装备制造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一问题,典型的代表是电力设备。电力设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成就比较突出的领域,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核电和燃气发电设备的仪表控制系统仍依赖进口,燃气轮机与高水平的抽水蓄能机组不但设计依靠国外,一些关键部件也依赖进口,造成产业链不完整。又如,高铁是我国颇具竞争力的行业,但产业链条也不完整,中国时速超过200公里高铁动车组所用轴承目前全部需要进口。

(二)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研发投入不足制约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占有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少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这与研发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不少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少,并且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二次开发能力不强,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研究表明,我国机械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不足5%,而发达国家仅小型机床厂的研发费用就占到其销售收入的10%~15%。此外,我国企业引进一项技术进行再创新获得的收益比为1∶0.24,而日本等国这一比例在1∶3至1∶5之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既与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有关,也与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下科技与经济脱位有很大关系。

第二,生产业不能给高端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生产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产业关联、资本深化和空间集聚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进而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长期以来,受制造企业实行全能型发展模式、服务环节“内置”于制造企业、生产业准入门槛高、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产业发展滞后,不能为高端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并影响制造业从微笑曲线底部向两端攀升。资料表明,我国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9.3%,比美国和韩国分别低24%和22%。

第三,区域间缺乏分工协作影响高端制造业。长期以来,从追求“门类齐全、自成体系”出发,我国不少地区不是根据资源禀赋来发展经济,而是通过市场封锁和分割,搞“大而全、小而全”,地区之间产业同构问题突出。加之受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政绩考核和财税体制影响,地区之间低效率同质化竞争现象广泛存在,突出表现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从各省(市)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看,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将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于各自为政,地区间缺乏生产专业化分工,很难发挥各自优势、功能互补,形成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合力。

第四,对外依赖度高和外资控制影响制造业向高端环节攀升。当前,我国制造业体系构架中国外因素具有很强的主导性。一方面,制造业产品对外技术依赖度高,影响到我国高端制造业向高端环节攀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走的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发展道路,依靠资源消耗和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工序。另一方面,外资在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中占比很大且在许多企业处于控股地位,跨国公司按照全球布局战略将我国企业纳入其全球分工体系,使我国国内制造业体系完全依附于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缺乏自主能力,其发展完全受制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从而影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以及高端制造业发展。

第五,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等特征,部分高端制造业还有投资大、风险高等特征,需要政府和政策支持。当前,我国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市场环境不完善。存在市场培育不够、推广应用高端制造产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二是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我国创业投资规模小,融资性担保机构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瓶颈制约明显。三是财税支持不完善。财政资金投入分散,财税扶持不够,支持方式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如目前我国虽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设立了部分专项资金,但分散在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难以集中使用,尽管制定了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采购政策真正落实的不多。

三、今后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当今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均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强。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一流。三是产业集群国际领先。四是制造业体系绿色环保。五是生产业等软实力突出。由此可见,制造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而制造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的优势。按照发达国家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成功经验,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提升地位,把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与改善价值链结构结合起来。把握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改善制造业的价值链结构,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高端延伸,促进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从OEM向OBM转变,提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把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与参与国际分工结合起来。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把整体推进与实现重点方向跨越发展结合起来。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对高端制造业相关领域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推进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选择最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发展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同时,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四是坚持市场主导,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结合起来。发展高端制造业,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在产业培育和发展前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支持。

五是坚持引领发展,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与支撑当前发展结合起来。发展高端制造业,要处理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方面,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着眼长远,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立足现有工业基础,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共有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提高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中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探讨制造业强国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过程,对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转变有如下启示。

(一)综合运用产业规划和政策,扶植高端制造业的快速成长

第一,应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制造业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第二,要加强产业引导,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根据各类地区特点,加强区域间合作和资源利用、共享、整合,引导企业参与跨区域分工协作,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拓展市场需求,鼓励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高端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形成有效的市场拉动效应。第四,政府应通过推进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各地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引导。国家可通过制定“高端制造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情况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制定产业技术、环境等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第五,建设高端制造业示范基地。根据高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创业环境好、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培育高端制造业的引擎和载体。第六,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产业培育政策的重要议题和目标。

(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在财税扶植方面,未来我国应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在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国家税收的激励作用。要研究制定促进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产业化给予适当的财政投资和补贴。与此同时,应设立促进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专项资金,对于意义重大的国家重大专项和工程未覆盖的部分予以支持;扩大政府新兴产业投资资金规模,对于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依托国家相关重大工程,建立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完善中央资金扶植和地方跟进投资相结合的新机制。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金融政策大力扶植高端制造业。要优化外部投融资环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要通过建立各种融资手段相互衔接、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进一步扶植和引导全社会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加快完善创业板、中小板在内的资本市场建设,尽早推出新三板,加快建立新三板与创业板的转板机制;扩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积极探索发展固定收益证券等金融创新工具;加快发展由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产业链融资等信贷方式创新,加大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力度。

(三)增强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培育过程中,政府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增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支持和促进产业技术能力升级。第一,应制定和实施高端制造业的培育计划。我国可围绕高端制造领域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高端制造业重点发展的方向行动计划,围绕产业技术公关、标准体系建设、产品演进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攻克一批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第二,在加快对国际先进技术吸收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推动产品升级。要利用合资、兼并等多种方式有选择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人才、先进的管理制度、制造技术和工艺。与此同时,必须有效地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体制架构。第三,支持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网络系统构建,化解企业研发创新的风险和外部性。高端制造业中的许多技术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对下游产业和经济的带动和整合作用明显。因此,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应该积极向下游产业渗透。尤其是那些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装备技术,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集中产学研优势力量联合开发。通过构建研发团队,使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形成生产技术上的优势。

(四)加快产业布局调整, 做好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在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在自主创新、品牌效应、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世界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龙头公司资产规模大,能够全球化配置资源,经营范围广,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强,普遍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可为用户提品租赁和销售信贷服务。重点龙头企业不仅对于引领产业发展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是带动本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为振兴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有必要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此,首先要以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鼓励关联企业联合重组,推进一体化经营。其次,要鼓励和引导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形成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通过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提高制造企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最后,要鼓励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大型高端制造企业“走出去”,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的整合,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通过鼓励高端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产业链横向以及纵向的整合,结成动态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端制造企业集团。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良性互动。首先,政府应该致力于以构建生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为切点,推进高端制造业服务化。其次,要鼓励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提升。最后,要采取措施加速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融合的进程。通过高新技术的技术渗透、产业间的延伸分工、全新产业取代传统旧产业、产品和服务融合等各种方式促进产业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10财政年度项目“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受首都经贸大学校级项目“流动性与金融稳定性”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件.

[2]王昌林等.十二五时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R].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10年重点课题.

[3] 李慧,崔茜茜.“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4).

[4] 李金华,李苍舒.国际新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悖论与解困之策[J].上海经济研究,2010,(4).

[5] 李放,林汉川.基于模块化的先进制造业价值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6] 赵群,张翔,李青绵.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J].现代制造工程,2010,(2).

[7] 张德存.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5).

[8]胡兴军.金融危机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重型装备,2009,(1).

[9] 王小明.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8,(7).

[10] 白永秀,赵勇.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11] 路甬祥.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10,(4).

[12] 来有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发展路径和典型模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9,(3).

[13] 张国宝.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J].求是,2008,(4).

第2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思路

一、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目前, 我国制造业已有较好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 日本的1/2, 与德国接近。产量居世界第—的有80多种产品。然而,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大量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代表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我国的落后状况尤其明显,大多数装备生产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 日本和德国的1/10,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地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在此条件—卜,我国制造业不能继续在技术链低端延伸,不能依靠高消耗获得更多低附加值产品,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造业运行, 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

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技术

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近年,它正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业技术链高端几乎被现代技术垄断,处于技术链高端的产品几乎都是由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所以,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抓紧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现代技术促使制造业及其产品向技术链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相应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学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方法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保留和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产品创新要求,如增加现有产品的功能,扩大现行产品的效用:增多现有产品的品种、款式和规格:缩小原产品的体积,减轻原产品的重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现有产品的功效,使之节能省耗等。但是,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制造工艺、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技术均有重人差别。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把原料加工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构思、构思方案筛选、确定产品概念、效益分析、设计制造和鉴定样品、市场试销、正式投产,以及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使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生产过程,它除了机械加工方法外,还运用光电子加工方法、电子束加工方法、离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系统。

三、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方向

现代制造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精密化、微型化、清洁化、艺术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了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我国宜着重发展以下现代制造技术。

(一)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纳米”是英文nan。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 纳米技术,表现为在纳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间)内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把它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其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纳米技术以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为操作手段,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nanomaterials)、纳米动力学(nanodynamics)、纳内米电子学(nanoclectronics)、纳米生物学(nanobi010gy)和纳米药物学(nan。pharmics)。就制造技术角度来说,它主要含有纳米设计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等。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在纳米尺度上把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自从硅微型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个微型系统制造产品问世以来,相继研制成功微型齿轮、微型齿轮泵、微型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硅微型静电电机、微型加速度计等一系列这方面的产品。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微型系统制造技术,推出的一款微型卫星,其体积只相当于一枚25美分的硬币。

微型系统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安全、医疗、生物等领域崭露头角,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二)以电子束和离子束等加工为特色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一般表现为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达到零点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之几微米的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抛光、超精密微细加工等内容,主要用于超精密光学零件、超精密异形零件、超精密偶件和微机电产品等加工。

电广束、离子束、激光束等加工技术,通常出现在超精密微细加上领域,用来制造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微小型传感器、执行器等新兴微机电产品, 以及硅光刻技术和其他微细加工技术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超精密加工机床等设备、超精密加工刀具与加工工艺、超精密加工测量和控制,以及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恒温、隔热、洁净之类环境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投资大、风险高,但增值额和回报率也高得惊人。近来,发达国家把它作为提升国力的尖端技术竞相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

第3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一、技术上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

二、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

三、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审议阶段,确定将在今年上半年内出台。“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做大做强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唐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必须从唐山的基本市情出发,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当务之急,是尽快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动形成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手段推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生产具有同行业领先地位的产品。支持装备制造业研发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奖励,制定市鼓励开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目录。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促进能源工业稳定发展,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发展唐山装备制造业,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发展产业集群是必由之路。努力扬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注重对外合作引进战略合作者,突出主业发展,打造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集群,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靠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组织调整,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结构”,促使企业行为的转变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企业由以价格竞争为主向以技术和品牌竞争为主转变,激励企业更多地将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限制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和价格垄断等行为获取利润。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培育和扶持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加以调整,对扶持对象、扶持手段、扶持过程等方面进行变革。

三、做大做强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装备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以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逐一研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分配上向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倾斜,使其快速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便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企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引导优势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以加快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以企业战略联盟等途径,推动龙头、重点企业实现跨区域、跨所有制、跨产业迅速扩张,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产业“航空母舰”。

第4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82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的装备制造业存在于各个领域,其范围广,种类多,影响深远[1]。而处于制造业高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其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占据产业链核心部位等特点引导着制造业不断地发展[2]。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社会,以及区域发展主体都把装备工业振兴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作为一种内生发展动力进行了政策强化与力量积聚[2]。

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前景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制造业中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业不断提升。随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装备制造业也成为一个优先影响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现状与环境

美国自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并出台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多项法案来大力扶持产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计划上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在装备制造业不断摸索,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引入学习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将贸易赤字转变为贸易盈余,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也多年居于世界第一。中国也通过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由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领导,在宁波、成都、长春、沈阳等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城市,推行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与德国4.0计划对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3]。

3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环渤海地区,同时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头城市,所以更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大量的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才能对大连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较好,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重点企业,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在这些企业的支撑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2016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增加值271.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9.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大规模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3.7亿元,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4.8亿元,增长4.5%。

大连高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大连地区老工业基础较好,但老企业的设备多数老化,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完成简单低端的产品,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不强,导致产品不足以独当一面[4]。相对于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例如数控、集成技术等,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方法,这些企业的提升空间很大。

4 基于高端装备业提升大连城市实力的对策研究

4.1 引进技术,提升能力

加大对成熟技术的引进吸收,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加以学习和研究,增加原有设备的功能,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自身水平。使企业不仅仅只能为其他企业或国家提供场地和劳动力资源来生产别人的产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技术,高精度的产品。为了提高自己的产业层次,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对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高端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形成大连特色的技术产业,将“大连制造”转变为“大连创造”,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4.2 依托自身,主动发展

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临港资源优势,结合周围城市群,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促使同类企业聚集,形成设施共享,资源互补的产业集群。抓住重点技术装备的成套生产,既要掌握重点技术,更要加强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在国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和高精专的小企业集群。各个产业相互连接,由单一产业连接成产业链,再由产业链形成产业关系网,促进产业分工细化、专业化,从而建设强大的产业集群,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各方面的限制,以此来促进大中型企业的战略重组。打造出关联度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基地[5]。更要加强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横向连结,最大限度的提升大连市的国际竞争力。

4.3 依托政策,加速发展

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政府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政府也应该对相应的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相应的奖励体制,以此来鼓励各个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政府也应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财政和税收支持,加大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相应的研究项目资金。对于部级工程技术研究,相应的实验室,研发团队,给予相应的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应该创造适合高素质人才研究和展示能力的平台。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缺乏高精尖人才,多数企业对相应的技术人才的待遇和投入不足。因此,企业应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同时吸引海内外科技创新型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对创新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引进和使用这3个关键点,依赖于产业和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立一个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加快引进创新人才,使大连成为聚集人才的高地。打造出乐于学习,素质高,技能高超,专家型的工人队伍。

5 总结与展望

大连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科学,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任重道远,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合理应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从长远角度看,发展必须结合政府政策积极配合,依托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吸收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实力,这也是大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远景。

参考文献

[1]李宗宝,沈玉梅.对经济转型背景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59-61.

[2]陈柳钦.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J].郑州航空工I管理学院学报,2011(04):19-27.

[3]李坤,于渤,李清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成长:一个框架性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6):66-69.

[4]王志.大连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8-10.

第5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法;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青岛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41-03

2009年,在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示精神下,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岛市高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以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高端产业,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发展体系,使青岛成为辐射胶东半岛、局部辐射全国和部分节点国际领先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一、青岛市高端产业的发展概况

高端产业,是指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和新概念产业,包括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

2009年,青岛积极实施高端产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汽车机车、船舶和海洋工程、半导体照明显示、生物、金融、科技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高端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装备制造业方面,2007年共完成产值1 858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7.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装备制造业已经达到32%。2009年1―11月,实现销售产值2 603.55亿元,同比增长21.7%,占青岛市工业企业比重达到31.26%;高新技术产业方面,2008年共完成产值3 758.78亿元,增长20.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31%。2009年1―11月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 9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48%,同比增长15.72%;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高端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胶东半岛产业协作和一体化步伐不断深入。

二、青岛市发展高端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商学院的K . J安德鲁斯于1971年提出来的一种战略性管理的有效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reat)。将SWOT方法用于青岛市高端产业分析,将使我们对青岛市高端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把握,得出一些新的启示。

(一)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作为沿海城市,有着优越的环境和地缘优势。青岛市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品牌城市、港口城市、奥运城市,国内外知名度较高;自然环境好,气候条件宜人,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覆盖青岛市的光纤网络,光纤总里程达20万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等城市领先水平。

港口方面,青岛港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已进入世界前十五名,有优越的航运条件;交通方面,胶济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308国道、204国道纵横交错,有极其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流亭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可满足1 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高峰小时旅客吞吐能力5 000人次以上的需要,达到4E级国际机场的保障标准,在华东地区已成为重要的航空运输基地,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空运中心。

2.成本和产业优势。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青岛市在房屋和土地租金、人力成本等综合商务成本方面具有竞争力,中介服务完备。交通、电信、污水处理、金融、物流、商业、医疗、教育等硬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青岛成为中国商务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研机构,拥有相对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科技产业等一批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青岛,领衔产业集群,使集群发展具有了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一方面,大批技术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国际跨国公司不断融入青岛市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另一方面,青岛市本地企业也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主动拓展发展空间。部级大企业、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良好合作,已成为青岛市产业集群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捷径。

3.政策和金融优势。青岛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是目前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最多的地区之一。经国务院批准,设有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均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政策上的优势将提高外资的质量。

青岛是山东省金融机构种类最多的城市,金融业发展迅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见表1),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基础。青岛市对金融的支持也不断加强。

(二)劣势

1.资源短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愈益明显。青岛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2%,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供需脱节的潜在危机将对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青岛市二次能源的生产能力、能源输配能力和安全运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与日俱增,各类资源短缺的形势严峻。

2.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环境承载能力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青岛近年来,环境质量迅速退化的迹象已经显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大气质量的损害有上升的趋势,生态城市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

3.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也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目前,青岛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生产的产品仅是组装型或引进技术型产品,多以模仿为主,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少,名牌高新技术产品不多,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研发机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由于企业缺少创新高、质量好的技术产品,因而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青岛市高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国际平台。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为青岛市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创造了新的机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企业为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市场,将加快在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步伐。青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自然条件优越,港口条件优良,并且在若干高技术产业领域已形成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的产业基础和能力。它为青岛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迅速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使自身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提供了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有利条件。对青岛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机会,能更好地吸引外资的流入,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就为高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有利于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和发展。

2.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青岛市高端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青岛海洋资源优势,科学开发和合理保护海洋,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一背景为促进青岛高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海洋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青岛在海洋环境、科研、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有利于青岛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切实转变发展模式,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蓝色经济优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青岛在更宽领域、更广空间上推动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在胶东半岛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挑战

青岛市的高端产业虽然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在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方面将遇到众多挑战。

1.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日益加剧,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正逐渐蔓延,逐渐殃及各国实体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市场急剧萎缩,订单数锐减,内需不足,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一定的影响。

2.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高端产业、尤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约束有增强之势,高端产品围绕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产生的贸易摩擦和低端产品领域围绕技术壁垒、反倾销的贸易纠纷可能会集中暴露出来。另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对中国市场进行新的渗透和控制,东南亚等国家也将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在此背景下,青岛市高端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空间将受到严重威胁,出口型高端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将面对严峻考验。

3.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青岛市的结构调整不仅将与产业升级、布局优化、所有制变革等多重目标汇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将直接面对国际范围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任务。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更多见诸于质量指标的优化,它对各方面的工作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青岛市高端产业的发展对策

青岛应当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打造以汽车、机车、造船、海洋工程、能源和环保装备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业、科技信息、物流与创意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三大高端产业基地,通过加快高端产业园区建设,吸引高端要素聚集,促进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骨干项目落地,优化和提升青岛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高端化聚集发展,打造半岛先进装备制造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区。

1.集群化,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创造产业集群优势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青岛要遵循“以集群化、规模化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一指导思路,继续推动石化、造船、汽车、家电、电子和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完善汽车机车、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橡胶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引进和发展配套产业,着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综合发展能力,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的格局。(2)利用引进科技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的重点项目或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然后形成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群,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相互衔接的产业格局。(3)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为青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升级提供足够的智力储备。

2.加大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支持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1)在胶州湾西海岸,南以洋河为界、东临大沽河区域,建设以半导体照明和显示产业为主的,集科技研发、先进制造、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推进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崂山生物产业园的建设,引进重点项目。(2)电子信息业方面,重点开发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交换机和信息家电类产品,抓好智能机器人、新型移动通讯系统及相关网络产品开发。软件业以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为主,重点开发企业信息化、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等。(3)生物技术产业方面,突破海洋生物基因及活性物质筛选技术、海水养殖优良品种培植和生物制药技术、新酶源和天然化合物提取技术等,加快建立各种生物技术平台,开发海洋和生物制药。(4)新材料产业方面,发挥青岛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方面具有较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优势,在纺织、医药、食品等领域深入开发应用以海洋资源为特色的海洋新材料。(5)新能源产业方面,大力完善大型风力发电装备产业配套体系,启动和推进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项目建设。

3.抓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展高端服务业上,要抓核心,即金融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和物流与创意产业。(1)大力发展金融业,青岛市应依托毗邻日本、韩国的优势,加快金融体系融合,推进青岛市金融聚集区的建设,提高金融市场服务水平和效率,针对市场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满足各类客户需要,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2)按照“集聚发展、定位明确、错位竞争、逐步开发”的思路,形成青岛市“一带三城五园” ①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格局,重点发展软件业、ITO、BPO业务、影视传媒业、电子产品嵌入式软件、物流服务外包等。(3)构筑以青岛为核心,烟台、威海、日照、潍坊多点互动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引进人民银行山东半岛钞票处理中心等重点项目,围绕青岛软件园、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科技服务集聚区的建设,完善配套条件,吸引外来企业。(4)依托海港、空港、陆路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中储物流、远通钢联、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基地。(5)围绕凤凰岛旅游文化创意集聚区、红岛会展(文化创意)旅游集聚区等园区建设,加快以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士梅.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思路[J].政策望,2008,(9).

[2]陈华,.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10).

[3]张维刚.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带动作用[J].时代经贸,2008,(10).

[4]马有才,等.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第6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明确目标和方向是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端产业发展应该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更高发展。因此,它的发展边界应涉及三大产业领域。高端产业在三大产业领域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

在第一产业发展高端农业。高端农业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位于农业价值链顶端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的产品。它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品质。产品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食品。二是高效益。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同类普通产品,收益是普通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高消费。产品销售面向大城市和国际市场的高消费人群。四是精品时尚。产品能够适应现代都市人消费观念,满足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要求。

在第二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指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的目标。制造业的中低端化一直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高端制造业就是要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化、煤炭、建材等重要工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制造业真正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

在第三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既存在于消费者服务业也存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它具有人力资本密集、产品品质优良、产品差异性大、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其涉及的主要行业有:金融、民航、传媒、旅游酒店、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由于高端服务更加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性,其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品牌和声誉上。决定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信息化程度、制度环境以及国民收入水平。

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是高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在我国各地区对发展高端产业给予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的同时,我国高端产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理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理论必须先行。当前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要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理解,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重复性。

首先,应该对高端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认识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把握成功的方向,当前发展高端产业亟待回答的是:“什么是高端”、“谁来走高端”、“怎样走高端”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上深入认识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推动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出促进产业高端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其次,应该研究我国的区域发展特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定位产业对象。发展高端产业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地。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备了相对完备的产业基础和服务设施,高级人才聚集,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工人等条件。因此,这些地区必须强调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意义。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很多,就业困难,而且中高级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地区就应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端产业。

创造产业集群优势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我国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在欧美,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有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等等。

世界著名的核心产业集群区域大都经历了“从分散到集聚,再从集聚到扩散”的一般过程。实践证明,提高核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对已形成的产业集群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优势、合作优势、创新优势打造核心高端产业。再通过技术扩散、资本扩散、信息扩散、产品扩散等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产业对周边地区的引导和聚集作用,使其形成产业结构的阶梯模式。核心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向外依次发展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口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其各自的高端产业集群,并不断扩大其产业区域范围,在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

政府的培育扶持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7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1.制定高端产业指导目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围绕辽宁省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制定高端产业产品指导目录,实现高端产业发展新突破;抓好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影响带动较强的高端产业项目,以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和功能区建设,形成高端产业新的增长点,提升高端产业发展活力和集聚带动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拥有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研究探讨产业链跨区域发展的方式和重点,合理定位功能分区,实现空间有机聚合。

2.加快高端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优先安排高端产业聚集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改造,促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各类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集中,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创新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实现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有效聚集,打造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区、科研成果转化先导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引进一批高技术产业企业和大项目,推行区域招商和产业招商,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高端产业和产品,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扩大与国内重点区域协作。

3.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专项资金、企业发展基金给予重点支持;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范围、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起步期高端产业项目发展;围绕高端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要求,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高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以购买技术、并购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等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再提高。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8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智能工厂 建设 建议

一、引言

面对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新工业革命浪潮,由于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没有掌握制造的核心材料、设备及工艺,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的工业2.0时代,仍然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互联网引导下的新工业革命使得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制造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专业、高效的智能制造工厂或者将资源聚焦到产品的前端创新研发和后端用户服务以有效支撑企业走向低碳、智能、创新发展,占据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掌握发展主动权。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而弱转变为大而强,由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经济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推动的转变。

2016年8月,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宁波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城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宁波制造业有着扎实的基础,制造业产业格局清晰,宁波作为试点城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利用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着力推进智能经济。

二、国内外智能工厂建设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工业4.0”战略。该项目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核心是连接,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目的是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连接在一起。德国在推动工业4.0这一国策时将重点放在智能工厂上,这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不开。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机床制造能力,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推动智能工厂这个项目,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德国工业界的整体实力,对于整个制造产业链(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管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3D技术、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嵌入式系统技术等)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同时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如表1)

美国政府战略推动创新,积极实施“再工业化”实现美国的先进制造。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自2009年起,美国政府出台《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并先后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集中力量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力图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创新集群。

美国的先进制造,主要是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来实现智能制造,着力发展纳米技术、生化科学,在信息、材料、能源、控制等工业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着力发展高级智能制造,总得来说美国先进制造主要有一下特征:(1)继续发展前沿科技,并利用先进技术对现有传统技术M行改造;(2)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绝对的领先,在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如先进传感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和智能化工厂等;(3)前沿科技相互交叉,催生新技术并发展新技术的新兴市场;(4)制造方式更加的低碳、智能、柔性化,体系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日本推行的特色工业4.0,其突破口是人工智能。它的一大特色是通过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探索来解决劳动力断层的问题,而其首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工业化生产线。如本田公司通过对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采用及改良,大幅缩短生产线,建成了世界上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加大了对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计划实施“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结构改革和效益的增加,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完成三步走战略。(如图1所示)

浙江省针对《中国制造2025》,自2013年开始,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城市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智能工厂建设上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今,宁波市已与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西门子公司开展对接洽谈,全面打造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将先在一些电器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试点,到2016年10月,宁波市将启动智能工厂的整体设计方案,5000多家中小型电器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尝到智能工厂的“头口水”。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高端化设备也将得到大幅度应用。

目前,宁波制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一大共同特点是:通过进口或自行研发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汇总系统及软件来实现生产流水线的少人化。以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许多都能通过各类软件或系统的运用来高效率地解决。就目前宁波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大体情况来看,ERP系统以及仓库管理系统等这类基础性的信息系统已经较为普及。除去这些基础性的信息系统之外,其他更新、更高端的信息系统如条码系统,也在企业内部人才不断地向外学习并自行研发中得以逐渐发展,并在各制造企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宁波在《“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中立足国际,以建成国际一线制造业创新体系为目标,在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关键基础件、专用装备、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专用集成电路等8大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企业,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上有着表率作用。

江苏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着力做好高端装备创新建设、质量品牌建设、智能制造工程建设,加速健全智能工厂实现制造业国际化、绿色制造。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群,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其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宁波“智能工厂”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宁波制造同样面临挑战。成为试点城市后,宁波将探索4种产业培育模式:“产城融合+要素聚集”、“需求牵引+定制推广”、“民营经济+开放协同”、“基础技术+平台服务”。

制造业是宁波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0亿元,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3757亿元,2016年宁波实现工业增加值3766.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99.1亿元。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大、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4.1%和5.0%。分经济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7%和13.3%;私营企业增长7.1%;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886.2亿元,增长4.1%,其中出货值2816.9亿元,下降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3.8亿元,增长30.5%,实现利税总额1746.9亿元,增长1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宁波工业在近几年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

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宁波高端制造业和节能环保制造业占总体工业增加值比重较轻,且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第三产业投资额度同比上涨16.5%,第二产业投资额度下降2.1%,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泳费支出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613.7亿元,增长14.3%,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2.0%,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结构趋新趋优,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484.5亿元、1153.7亿元和1319.9亿元,分别增长10.4%、9.1%和11.1%。可以看出,近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幅较大,但国有企业增幅较小。

四、宁波建设“智能工厂”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1)高端装备制造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宁波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随着制造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宁波制造企业开始大幅度投入,采购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一些企业已经与外资企业协同开发,但是仍未掌握核心技术,宁波较多制造企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工业生产,关键零部件如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都由外资企业所掌握,这就造成宁波制造企业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价格的局面。

(2)缺乏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提到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支持。企业在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需要资金投入以扩大生产,技术开发、设备购入以及核心技术都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对高端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短期内对于经济利润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这就需要政府对高端设备和技术进行研发。

(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宁波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智能制造发展的要求,宁波市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人才供给出现明显短缺。现今,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积极性,考虑更多方面因素,众多企业对于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结果不尽人意,合作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

(二) 建议

(1)引入高端制造装备并掌握核心技术。宁波市政府可以资助企业自身开发或从国外引入高端材料和制造设备,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研发团队,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关注和结合目前国际上已有的技术,在技术专利上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但又能保证拥有该项技术的同时有新技术的支撑。从而改善工业原材料普遍存在的产品质量低、或者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以及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而造成的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低的状况。

(2)保障充足有效的资金投入。企业应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筹集充足的资金,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技术和质量吸引外资流入,或是与政府项目进行合作,从而在品质上进行强有力的推广和宣传,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同时,政府应支持企业围绕智能工厂开展管理经营模式创新,应当对制造企业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全面投入和支持。另外,企业应该从自身实力出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至相关产业链,实现产出和资金投入的正比增长,实现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利润的增长。

(3)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创新”。企业发展应当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树立强烈的创新理念,转变仅仅依靠人力的传统生产模式,努力构建成本更低廉、产能更迅速、质量更稳定的无人化工厂,简化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以技术优势带动品牌优势,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采取创新优化的管理经营手段,例如将层级式组织结构转换成扁平式组织结构,减少因管理流程中繁复的手续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

(4)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真正技术研发还是在人的身上,这是企业发展的隐形竞争力。我国的工业结构中,大型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总体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大,高质量产品创新能力都需要提升。社会环境中,青年人、大学生嫌弃黑脏乱,工业企业中招工困难,高素质人员缺乏,社会对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评价低,直接影响工业企业的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因此,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企业可以加强与周边各高校的合作,建立起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同时,加大内部员工培养力度和招聘优秀人才相结合,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也是不可忽视的的关键一环。

五、总结

宁波自2015年被设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已整一年,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上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突破点、以自主创新为发展手段,在生产总成本、产品上市周期和企业管理都有优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资金、人才和政策的缺乏,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联合,以一定的手段得以解决。《中国制造2025》下智慧制造的目的和对智能工厂的建立都可以达成。

参考文献:

[1] 丁纯,李君扬. 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J]. 德国研究,2014,(04).

[2] 黄顺魁. 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J]. 学习与实践,2015,(01).

[3] 王峰,彭征波,杜娟. 美国先进制造发展及其创新机制研究[J]. 世界电信,2016,(02).

第9篇:高端制造技术范文

在2011年1月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目前是高端设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高端设备制造强国。我国高端设备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要成为装备制造强国,最基本的标志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中国已成为装备制造大国

记者:目前,中国装备工业在世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张相木:从2006-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发电设备、工程设备位居全球第一。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的装备工业产业体系日益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2010年装备工业必须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整个工业经济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11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增长21%,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超过9千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18%,实现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电工、电器行业增速超过30%,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以上。

无论是从发展的速度,还是生产规模,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了。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对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等发展路线。去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十二五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推进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支撑。

向装备制造强国迈进

记者: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总体水平。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具体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呢?

张相木: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企业,使其达到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提升基础配套能力,使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国产化率达到50%,关键设备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0%,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实施重点领域突破

记者: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哪些细分领域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张相木:“十二五”期间,中国重点选择航空航天装备、卫星及空间应用、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在航空航天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相关研发,使其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发展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我国空间设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气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突出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发展优势。选择汽车、石化、轨道交通、农业机械化、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组织产学研用结合,开发智能制造装备,并以整机为牵引,发展传感器、精密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设备,发展综合分散性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精密轴承技术水平,形成完善的智能装备技术和产业体系。

其次要以推进高端装备应用为目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创新模式、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其中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是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在重点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石化、纺织、冶金、航空、船舶、煤炭开采等重点领域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广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引擎,煤炭生产设备等重大装备上的应用。推广传感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等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通用飞机、船舶等装备上的示范应用。加快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设备等在生产线上的应用。

协调四大关系提升高端设备竞争力

记者:除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之外,政府将做哪些工作?

张相木:要协调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如协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的关系。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绝不能脱离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另搞一套新的产业体系,必须要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要在加快改造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重视新型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协调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又要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加强引进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

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关系。要合理规划、统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明确发展秩序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同时选择最有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