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

第1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翻译;高职;词汇量;语法;文学素养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商业、科技、医药等各个不同的方面使用英语作为沟通交流的语言。英语正在被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广泛使用。正是因为英语语言的普及性和实用性,多数企业在选择员工时,往往将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且必备的能力进行考核,企业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弱,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的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加强英语学科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和更好的工作职位。

常常一提到英语技能,人们马上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听说读写译”五个大字依次排列。为什么人们在排列时将“译”这项英语技能排在最后,而不是在前面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之前呢?是为了押韵或者是人们说顺口了?其实不然,将五个字这样排列顺序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将“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英语技能按照它们的难易掌握程度而进行排列的。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最早学会的就是听说的能力,人们往往是先听,听得多了而后说,习得听说技能之后再通过大量阅读增加词汇量,从而习得阅读的能力,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写,最后才是译,翻译在五项能力中被放在最后是有原因的。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具备前四项能力的基础之上,将两种语言灵活运用进行相互转换,这无疑是对于语言学习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牛津英语词典》对于翻译的定义是: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当然,在这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保留原始的意义之外,还应该要保证能做到符合目标语言的用语习惯和避免目标用语国家的语言方面的禁忌语。由于现在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的提高,翻译也成为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呢?

一、词汇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词汇量是学好英语最基本的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依托词汇量为根本。翻译作为五项技能中最难的一项,自然对学习者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培养听说技能时,更多的是靠记忆力和口语常用词汇,而在读写能力训练时用得更多是用书面语当中的词汇。而翻译则需要用到口语和书面两方面的词汇。翻译分为口译和笔译,口译中更多的使用的是口语词汇而笔译则更倾向使用书面用词。没有大量的词汇量作依托,在翻译时往往会找不到与目标语言意义用法一致的对应词,这就迫使语言学习者得不断地查阅双语词典,这样做不仅会打断翻译思路,降低翻译速度,还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因此,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特别是在词汇量方面,学生常常觉得单词记忆非常枯燥,而且花了大量时间背单词,却没几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反复背反复忘的恶性循环让学生对于单词记忆感到反感,渐渐地便不再花时间在单词记忆上,而我们都知道,单词就是英语语言最基本的结构,没有单词作为依托,人们根本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因此,掌握记忆单词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对于高职学生便显得异常的重要。单纯记忆单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效果也不理想。要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记忆单词,首先,应该将学生的音标基础打扎实,让学生知道单词的组成结构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方式,做到会读即会写的程度。强化单词在口语当中的运用,使高职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很轻松地记住单词的发音,从而在读写时可以根据单词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方式将单词完整地拼写出来。将单词的记忆融入听说学习中,使得语言学习者从单纯的单词表中脱离出来,不再一味的死记硬背字母组合,一但学生记住并且使用次数增加,也就不那么容易忘记了。对于学生在翻译过程当中经常遇到的专业用语的问题,应该将专业用语列表让学生中英文对照地反复地看,将单词作为整体来看来记忆,看得多读得多了自然就可以用上面所提到的方法来实现单词的记忆。同时搭配大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单词联系上下文进行记忆,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够逐步得到提高,词汇量的扩大对于翻译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语法

翻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前面提过的要具备的词汇量,二则是要掌握全面的英语语法。英语语法和词汇量在翻译当中是同等重要的,前者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单词组织规则,后者则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在翻译时肯定是会错误百出的。在英译汉时,若语法基础不好,对于原句的理解肯定会有偏差,翻译出来的中文译文肯定会和原句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在汉译英时,尽管理解了汉语的句子,但出于语法基础不好,无法组织出像样的英文句子,就更谈不上翻译出的译文翻得很地道一说了。因此,针对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要想提高翻译水平,首先就得先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找出一本权威的语法学习书,让高职学生按条理一章一章的认真地学习语法知识,再配上大量的语法练习,让高职学生将英语语法熟练掌握,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英汉互译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法知识的系统条理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翻译时对英文原句理解力并且提高翻译出来的英文表达的准确性。在学生学完所有语法点及大量语法练习的之后,再加大英语原著阅读量,将其中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方言、土话和古时候或较早期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些新的词汇或者是早期英语作品当中使用的词汇,要求学生通过每天读书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定期反复回顾、记忆并练习使用这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再将这些地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应用于英语或者汉语句子和文章段落的翻译当中,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水平。

三、文学修养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论是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还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需要翻译者对于两种语言都有相当好程度的了解,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在翻译时才能将语言准确翻译。但仅仅对两种语言都了解和掌握还远远不够,要想将原文翻译得优美而又准确,就必须要求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汉语的文学素养将决定翻译者对于汉语原文的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而翻译者的英文文学素养将直接体现在翻译者翻译出来的英文译文当中。反之亦然,只有英文的文学素养好,才能将英语原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内在的思想挖掘出来,使得翻译出来的译文在汉语当中也要能够体现作者在原文当中所言表现的内在深层含义,并且还要能够体现作者在原文当中所表现的语言文字的魅力,翻译出来的汉语作品应该在保有英文原文语言优美的基础上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汉语译文也应该做到不偏离英文原文的原义的基础上,语言优美而简洁,又要通过汉语表达出作者英文原文当中的思想。这对于翻译者的要求来说,是非常高的,它既要求翻译者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素养,又对翻译者的汉语语言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学修养对于语言翻译者来说,是必须具备并且不断提高的一项能力。高职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仅仅靠扩充自身的词汇量和系统学习语法知识还是不够的,应该要更多地阅读英文和中文的文学作品,通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逐步提高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于英语和汉语作品的理解力,努力提高英语和汉语的两种语言的文学修养。高职学生在扩大词汇量和系统条理学习语法知识之后,再一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在英文和汉语两种语言都增加阅读量,通过量的增加带来质的提高,使得高职学生在处理英文和汉语句子、段落或文章的翻译时,可以对于原文有着更好的理解力,对于翻译出来的内容也能够体现出翻译者文学修养。

四、广泛知识面

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词汇、语法和文学素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需要具备的内容就是与翻译内容相关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博览群书,增加自身的百科知识。对于翻译者来说,在已知词汇的意义,加之对语法结构的掌握到位,并且对于英文和汉语都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被翻译的作品有较好的理解力的前提下,就需要翻译者对于原文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和掌握。翻译者应具备丰富的百科知识,当然不要求翻译者对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通晓,但都也应该要了解其中的基本常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常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就算词汇量再大,就算语法知识应用得再好,翻译者的语言水平就算再高,也无法将内容翻译得非常到位,就是因为对于常识掌握得不够多,知识面不够广。比如说在翻译英文作品中涉及到历史相关内容的文章,就必须要对作品所在时期涉及的相关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要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就要对作品所在年代的风俗人情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握。翻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出来的作品的质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一定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面。高职学生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除了学校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外,通常最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识面不够广泛,高职学生普遍只对自己有兴趣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对于很多翻译中需要用到的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和人文背景知识等并不太了解。这对于高职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是非常不利的。高职学生应该将英文和汉语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当然肯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识都了如指掌,但至少应该对于翻译当中可能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知识面的扩大可以有效避免高职学生在翻译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地道更有文学气息也更加的准确全面。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想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应该要从增加词汇量,系统学习语法知识,大量阅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掌握了解全面的内容相关知识四个方面入手,通过长期的坚持练习和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新璋编.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第2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论文摘 要 利用仁爱版英语Project English教材,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增加有关文化意识的介绍,让学生亲自体验来领略异域文化。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的新浪潮已经来临。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和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如果我们对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重视,必然产生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突出交际与文化,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教材在系统编排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的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英国专家Sir Edward指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that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nd mora1,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流文化的导入,还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一、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文化素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广义上,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

(二)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我国中学英语学习的周学时很短,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精讲精练、大信息量的现代英语课堂模式,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这都是需要我们教师努力的。

(三)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Project English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七年级下册Unite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中,出现了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以及不同节日Let’s celebrate的话题。笔者就将风俗习惯以及节日的由来、庆祝时间、庆祝方式、饰物、礼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将中外人士行为习惯以及节日的对比作为重点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我向学生介绍:In Japan, when you enter someone’s home, you should take off your shoes. In Brazil, people never go out with their hair wet. In Indonesia, you must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in Muslim countries, and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 Tailand.Unit 8 Topic 3主要是谈论节日,核心是“Christmas”,讲述了圣诞节前后常做的事。通过与中国春节的对比和谈论,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学会尊重外来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给学生一个表达自我感受的平台。教材中可发掘的素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有目的地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就会做到文化和语言并重。

二、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实践

(一)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渗透

将词汇的学习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即 “文化渗透”法来施行词汇教学,也是跨文化教学的一个方法。比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发音的区别都能暗示出说话人的文化特征。在拼写方面,美国英语中的center,color, traveled和英国英语centre, colour, travelled中也反映出英语的演变文化。在用词方面,中国人喜欢用”仙逝”来回避”死”,用”发福”来回避”变胖”,和英语中用pass away和 put on weight 来回避这种令人尴尬的词汇又有着同样的文化潜意识。

(二)英语语法文化内涵的渗透

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其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通过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必然对语言使用者产生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如:汉语说”我想明天不会下雨”,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而不说:”I think it won’t rain tomorrow.”这就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英语对话和课文中文化内涵的渗透

在跨文化交流中,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产生交流失误的主要因素。一个文化中人们习惯交流的话题可能是另一个文化中人们设法回避的话题;一种文化人们常常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对另一个文化中隐私的侵犯。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除了必要的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内创设议题。教师要灵活地掌握好教材的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蕴涵来展开活动,进一步增进课堂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结束语:

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外语语用能力,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Project English是适应跨文化教学的教材,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平台展开跨文化教学。提高对跨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跨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05-01

第3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应对措施;教学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瞬息万变以及全球化的激励竞争,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寻求创新之处,以求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满足本企业在市场份额的占有度以及竞争力。对此,现在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注重高素质、创新意识的人才。这一情形的变化,给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下,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经过总结分析,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基本上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为基本起点,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无形与学生拉开了距离,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惧之情,这就无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虽然现在的青年教学学历高,在大学受过优良的教育学的培训,也有志于素质教学,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一切素质教育仅仅是一个噱头,无法形成长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让这一教学理念长期存在。

(二)缺乏生命意识教育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在要求学生为机械式的考试狂人,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就是美化学生的心理,培养其健康的生命意识。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上,高中语文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完成上面交代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这一点的缺陷尤为明显,从各项调查机构有关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数据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下滑,没有正确的生命意识,一直出现药家鑫、复旦研究生投毒案等影响极其恶劣的社会事件,其根源为现行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庞杂,为此,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以上知识,并活学活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这一问题表现的非常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缺乏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高中语文知识水平的尺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知识水平,但是学生缺乏对课文及相关辅导资料的阅读兴趣,反而将过多的兴趣投入武侠、奇幻、动漫及网络小说中。出现这些因素,一方面是教学管理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②忽视听说教学工作。语文是一门语言课,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但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省去了听说的教学,高中教师认为听说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任务,并不是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以致出现学生的汉语能力没有整体提高,普通话或当地方言交流不畅,也让学生少了语文这一门美感的享受。

二、新形势下解决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为提高高中生语文教学的成绩,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就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针对以上高中语文学习的困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笔者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学的重点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尽最大力度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激发他们阅读、写作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教学理念倡导下,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开展互动教学的模式,与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会将教师当做朋友,进行真挚情感的交流;教师也应当耐心地与每一个高中生交流,善于发现他们的难处,为其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将生命意识溶于日常教学中,善于应用教材,启迪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如高二的《热爱生命》、《谈美》,高一的《荷塘月色》教学中,透过这些极富有生命意识教育意义的课文学习,让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完美及美好,并且激发中学生认真对生命进行思考。在透过语文教师对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的讲解,将其联合在一起,这样高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就会被唤醒,学生也会用爱的眼光及观念去判断一件事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语文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在语文学习环节上的科学引导及相关的监督。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为此,教师应当时刻监督、督促他们学习,松弛有度,保持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阅读教学培养上,应当为学生讲解网络名人的成功事迹,引导他们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大多为名校毕业的,还应当具有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读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通过人生最为重要的高考。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学、多掌握一些写作题材,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写作功底。

参考文献:

[1]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 创设大语文情景――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04)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 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 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06)

[3]何招付;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J]. 青年文学家. 2011(07)

第4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都散发着浓厚的功利气息,教师过于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始终将教学重点放于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却忽视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学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并拥有一定词汇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无法自如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由此不难看出,初中英语教学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有着很大“市场”,师生文化意识都不强。再加上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熏染,教师依然重视学习成绩。目前初中英语义化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传统和现代语言学理论都强调语言本身是语言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都以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核心,将词汇背诵、句型分析、语法讲解、结构分析等作为教学目标的固定内容。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内容太过囿于教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完全走应试教育的路子。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文化渗透基本上为零。此外,目前还未出现以文化渗透为核心的英语教材,参考资料也非常少,虽然教师在思想上意识到文化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却出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有效落实。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许多一线英语教师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知识体系,英语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语法翻译教学法无法促使学生将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得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四,在课堂环境方面,现代初中生英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习渠道较窄。学生通常将词汇记忆和语法理解作为学习重点。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师生都只强调纯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五,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思路等作为核心要素,但是对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极不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考试评价现状来讲,师生都过于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考察。

二、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

1.全面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文化感知力。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心理特征基础上,适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的影片,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比如,《走遍美国》就是一套彰显美国文化、呈现美式英语交际的多媒体教材。其中许多交际场景,涉及生活、工作、宴会、节庆以及恋爱等诸多话题。此外,该套教材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英语文化生活氛围,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力,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际策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一些英文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等,拓展英语文化知识视野。

2.结合英语教学内容,适当加强文化渗透。目前,新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生活性强以及信息量大,充分彰显了英语文化的魅力与特色。当教学内容涉及英语文化背景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知识拓展,加强背景知识的渗透,全面介绍英语文化意义,借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5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在高三年级的复习阶段,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现状,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合理且充分地挖掘学生潜能,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摆在高三英语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做法。

关键词:高考方向与要求 复习方法 解题指导及答题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年深入,多年来作为指挥棒而起着导向作用的高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高考试卷出现了分值达20分的听力测试题,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也大大提高。这标志着高考由原先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逐步转向对学生多技能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由单纯的英语知识点的检测转向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包括交际能力)的检测。1999年启动的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点项目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设置目标为:“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未来的课程标准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基于此,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复合型人才,高考试题的选拔性,综合性也逐年增强。那么,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最大程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是摆在高三英语老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高三学生在经过了高中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之后,对教学大纲中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等已全部接触或掌握,具备了一定的四会能力。一般说来,他们正处在从认得出到分析得出与运用得上这样一个理性化过程的交接点。高中阶段总复习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的英语水平从知识为主的层面提高到能力为主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境化选择、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因为高考的总体方向和命题指导思想就是“突出语篇,强调话语,注重交际”。因此,在复习阶段,力求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拓宽和加深。通过精练和泛练想结合,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以及协调学生的身心状态,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争取在高考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根据近几年高考逐年调整的方向,在复习中应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坚持语言形式和意义、语用的有效结合。

2. 坚持重点在语篇层次上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

3. 坚持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获取足够的语言经验和实践。

4. 坚持在语言学习中重视语言所负载的基本信息和深层意义。

5. 坚持在语言教学中注意语言练习的难度和速度。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大纲》为导向,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及相关搭配,句型等。

1)语言结构类的对比归纳。

如:在复习到的so和 such 用法时,将中学课本中出现的,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句型及其用法归纳如下:

good/well that…`

good a player that…

much time that…

a) so many pupils that…

little water that…

few people that…

happened that…

a good teacher that…

b) such little boys that…

fine weather that…

c) many / no / some / all such words / persons

so…as to

so as to

d) such …as

such as

so that

2)词语搭配的归纳:将常用词,尤其是动词搭配进行归纳。

以tell为例: tell a lie / the truth / sb. sth / sb. to do sth.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h. / right from wrong

tell of / about

tell a tale / a story

to tell the truth

以make为中心构成的搭配:

make a fire /bet/call/change/choice/contribution/discovery/ face /journey / mistake /note/visit

an address/advance/announcement/appearance/effort/excuse/experiment /explanation

noises/faces/efforts/friends/enemies

progress/coffee/money/haste

make sb. do sth.

sb. be made do sth.

makemonitor/director/chairman/president

make …from…

make…into…

make…of…

make…up…

make little / much of

make out

make …out of…

make up

make up one's mind

3. 句型小结。

我们在高三上半学期按句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从初中到高中所学过的典型句型,在高三下学期按句型功能归纳几十组重要句型,如:省略句,感叹句型,常用的交际英语句型等,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听、说、翻译和造句等练习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句型的能力。在对课文进行复习时,我们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体裁的文章的特点,着意培养学生对课文由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的能力、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二、以《考纲》为线索,复习高考必备的语法现象,完善学生知识系统。

在复习时,我们将语法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较为灵活的句子;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一

些参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分门别类地归纳在一起,让学生练习,分析,总结并作好记录,整理错题,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能够尽量少出错或不出错,提高答题效率。当然,语法复习时需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点训练英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等核心语法,要做到举一反三,讲解透彻,并结合语境进行操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中学习语法和技能,是学英语语法的最佳方法之一。恩格斯曾说过:“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专题复习时,我们按高考题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听力理解:平时我们每天坚持听10分钟左右的听力材料。对于小对话,提醒学生从第二个人的答话这获取重要信息,因为试题多半是针对第二个人(即答话人)所说的内容而提问的。在放录音时,让学生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从选项和问题透露的内容为线索,推断出对话所涉及的话题。试题大多为特殊疑问句,内容主要分为⑴无一定主题的对话:有关对话者的年龄、姓名、职业、爱好、特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话的场合、时间。⑵一般性主题对话:即有一定的内容范围的话题。如:吃饭、问路、看病、购物、开会、看电影、评论、工作、学习、旅行等。对于大对话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的时候,听懂大意,尝试作题,第二遍的时候,搜索信息,摆脱干扰。坚决纠错(即说话人传递了错误信息后又进行了纠正。对于独白或讲话,提醒学生密切注意讲话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或论点。做到边听边记,记住关键词语和内容,记的前提是不影响听。提醒学生注意试题的排列次序(通常对应于录音内容的顺序,可采用先看后听或边看边听的办法)。另外,让学生提高对数字的敏感以及提高推理判断的能力。

2.单项填空:单项填空是在注重语言实用性的基础上,测试词汇、语法、习惯用语、词组搭配、情景交际等项目。寓语法知识于语境之中,完全脱离语境进行判断的题目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在专题阶段对和日常交际活动联系非常密切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冠词、连词、分词、介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一致性、时态和语态、词语辨析、动词短语、语序、从句以及交际用语等内容尤为重视。我们在复习时,提醒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去识别词义,防止汉语思维的干扰。注意解决好时态和一致关系(主谓一致,时态、语态一致,名词的数与格,代词、连词中的逻辑关系的一致等)。注意句型结构与语序以及习语和日常交际英语等等。拥有一定的语言背景知识(如: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也有助于我们答题。在进行专项练习时,我们采取“练-—学—练”的方法,以练为主,以练促学,学练结合。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力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完型填空:由于高考的完型填空主要考查动词、名词、副词、代词,形容词、连词等,其中名词和动词在20个选项中就占近一半,因此,我们平时就结合这些实词进行专项练习,同时就一些答题技巧等问题在讲解的时传授给学生,提醒学生完型填空所提供的选项设计周密,干扰较强,但大多数仍然可以和题中空前或空后的词语构成某种搭配,作题时一定要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从词汇意义和用法考虑,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从逻辑推理、常识的角度去考虑;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去考虑。在读文章首句的时候,要了解文章的背景、主题、文体;要学会“跳读、猜读”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体裁、题材、内容、文体结构、重要情节、前因后果、性质特点、功能类别,做到“文在脑中”。最后还要通读全文,检查核对,看文章是否通顺,思路清晰,上下连贯。

4.阅读理解:由于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值较高,占全卷分值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复习时就把阅读放在了第一位,除课本以外,我们自编阅读材料,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限时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念能力和加工技巧(语言和阅读技巧)是首要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阅读技能包括:⑴根据上下文或词语本身确定词语涵义和猜词;⑵对事实和细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⑶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了解其内涵;⑷根据上下文,吸取书面信息,进行合理逻辑推理与判断;⑸批评性的阅读和鉴赏。其中前四项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5.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是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失分最严重的题型,其目的是测试发现、判断、纠正文章错误的能力。错误的设置集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和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即词汇的正确使用、短语的固定搭配、句法、语法、惯用法以及语篇中的行文逻辑等。专项训练中,我们针对这些方面设置题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判断能力,有时我们还将改错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实践证明,两者结合练习效果更加明显。

6.书面表达:为了适应新的《考试说明》的要求,给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机会,我们在进行一两篇的示范指导以后,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以充分展示其所学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由表达的机会。在书面表达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技能,用合乎英语习惯的各种表达方式来写作,注意审好题,勿跑题,找准点,选好句,巧连文,写好字。当然,尽可能多背诵一些范文也有利于模仿表达,争取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得分。

四、群体合作,众志成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潭死水激不起浪花。我们要求同学之间经常讨论切磋,因为讨论切磋是学习上的一股源头活水,常可起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作用。做人可以老实,但作学问一定不能老实,不懂就一定要问,问了就要记住,记住不再犯,就能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多问、多想、多论、多辩是学习和复习的最佳方法,其效率远远高于个人孤军奋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成绩也会提高,会为我们通向成功奠定基础。个人进步若能与集体进步形成互动力,成功之路就多了一块法宝。

作为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谈话,谈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和生活情况、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树立起他们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与学生经常在一起也有助于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

当然,学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教而有法,也贵在得法。写此文,但于同仁们共勉。

参考书目:

1.《点击高考 试题分析与预测英语》 佘广安 著 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高三英语;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语篇意识;解题技巧

高考总复习的关键在于复习的有效性。有效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收效甚微的题海战术上解脱出来, 让学生少走弯路;有效的复习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有效的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复习还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语篇分析能力,使学生关注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自主学习。

一、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 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时要首先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高考 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 明文等。如新闻的第一句话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前后因果等。新闻标题、 电视语言则多使用省略句。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会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其次在阅读中,要慎重选材。选 材要适合学生程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扩大词汇量和迅速提高解题能力,一 味偏重选生词多的文章和出难题,其结果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能力极其不利。另外,在大量阅 读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地使同学们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在 实践中,应着力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快速的浏览能力;②巧妙的猜词能力;③独立的分析能力;④准确的 捕捉主题句的能力;⑤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就如虎添翼,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 毕业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将会受益无穷。

二、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最薄弱的还是语法和词法,这些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部分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因此,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 夯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把握好度,多剖析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自编精选题、对比题。题目宜精不宜多,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扣准考纲词汇,抓住高考必考的语法大项, 做适量的体现基础知识活用的单选练习, 查缺补漏,强化专题训练。要认真梳理总结做过的题目, 归类方法, 总结经验,错的要纠错补漏。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减少失误也是提高成绩的诀窍。

三、突破书面表达关,提高写作水平

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 ,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言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要改变这种现象,高三复习势必全面进行,层层推进,步步过关。

1、抓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 ,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 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上的要求。

2、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 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

四、提高注重高考中的语篇意识

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理解在难度上不断加大,在试卷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一是语篇变长,阅读量加大,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二是语篇多为原文,其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一定差别,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跨文化背景知识,要客观地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三是语篇题材多样,文体增加,除了过去我们常读的新闻报道外,考生还需多读其他文体,如广告、说明书、各种图表以及近年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媒体等; 四是词汇量增加,从高考前的2000 个词左右逐步增加至3000 个词左右,而且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猜词能力。同时,关注语篇宏观语境(即篇外各因素),扩大知识面。

事实上,整份高考试卷就是一个大的语篇,处处显示着对语篇的重视。不但是阅读理解题,就是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也都是在掌握语篇主旨的基础上才能做题。英语试卷的内容越来越时尚化,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了语意的领悟和推测,坚持把测试的基本点定位在语篇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生努力把握英语解题技巧

总的来说,阅读理解所选的语篇地道,力求原汁原味,是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特色之一。但是,近年来阅读理解对于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的要求有较大的提高,深层理解题增多。高考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为: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语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除了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一些事实细节和情节顺序外,更是把重点放到了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根据全篇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层面。深层理解的试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考查主旨大意、从较深层次上考查考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注重句义、词义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上下文推测它们的含义。虽然有些词并非生词,但其含义超出了它的字面意义,这对学生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思维等综合能力与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把握住它们确切的含义。

六、突破短文改错关

短文改错的错误涉及语法、习语、行文逻辑、单词拼写等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对此有一种畏惧心理。为此,教师应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使之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减少盲目性。

第7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语文 重要性 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于包括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在提倡人文素质的今天,大学语文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文基础课程中的地位却日渐萧条,与各类专业课相比,更是显得不足轻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因专业的开设随时修改或删减。在所有人文基础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与政治类课程无法相提并论,也远没有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受重视,甚至连选修课也基本没有开设。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又经常因为语文知识的贫乏造成许多的不便和错误,例如最常用的请假条和通知写作。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强调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1 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存在,是我们从咿呀学语就润物无声地在使用了,早在我们与人交谈、认字、写字、写作文、写材料,甚至读书看报等等都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然而很多人在上大学后,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写的请假条,经常连最基本的格式、称呼都写错,有的甚至连请假内容那么短短几句话都出现很多病句、错字;其次就是学生写论文,论点论据文不搭题,里面也是错字、病句连篇;再次,在工作中,人们写材料、写公文,通常也是文种不对或书写格式错误,常常也是要上网或者重新翻书来核对确认;在如今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环境下,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懂,如何谈人文关怀、人文素质?

以上种种都是因语文知识的贫乏造成的尴尬,可见语文运用的广泛和重要性。而今大学语文课程却断层了,各高校对开设大学语文“不够热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2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1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符合国家教育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16号文)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就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外,还要特别加强素质教育,这符合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通知确立了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的。可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顺应了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要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依靠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语文课程。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2.2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本质特点是培养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富有想象的创造力和能运用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求学过程中能拓宽自身视野、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健康品格。

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突出专项职业技能外,还要把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人文教育系列课程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夯实课程根基。大学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其它专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学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项重要环节。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成为学生提升全面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含了国家和民族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教材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世界之美、人性之美、语言之美,展现着丰富的人生百态、人世沧桑和生活历程,从而引导和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构建,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政治理论课和一般人文修养课所无法取代的。再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来看,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方面,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增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人文与素质的融合,提升品德修养。

相对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养相对偏低,可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格,培养爱国情怀,教育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好平台,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

2.4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精神境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专业成才”,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精神成人”。要做到“专业成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任何专业都离不开语言之间的交流,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写计划、写总结,任何科研项目都离不开论文表述,只有精确地使用语言工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交融起来。例如,理工科专业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来准确地叙述实验过程,并书写实验报告;园林设计专业在创作设计中为了体现出文化氛围,往往要使用诗词曲赋来命名,其中插花艺术为了表现其意境的深远,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意,还有旅游专业,靠的就是最明显的语言魅力和文学素养。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有目的地锻炼说话能力,锻炼口才,使学生能流畅而优雅地使用语言。还可以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来增加审美情趣,提升欣赏品味,改善认知能力,从而合理调配知识结构。

另外,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精神成人”的主渠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升精神境界。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教育必须做到德教为先,以大学语文课自身的魅力引导教育学生懂得爱、懂得奉献、懂得人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精神,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实现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2.5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进行独立性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

大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阶段,为了高考,很多人都照着书本的答案去做,不敢多做思考。在大学语文课文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实施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来改变学生们长期以来存在的等老师讲解正确答案的做法。学生在课堂内外,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不是找百度就是找谷歌帮忙,而不是自己先到图书馆或资料室找相关的书籍或材料查阅,然后再进行思考,得来的答案,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成分,没有自己的思想。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变少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也经常遭到冷场,提问时,一个个宁可低头不语,也不愿意思考回答。

所以,要利用大学语文课的独特魅力,通过精选优美篇章,从文学性、知识性、时代性方面寻找可以探讨的话题,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互动性地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反映历史和现实社会中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分析探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和开拓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大胆求证、大胆尝试,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追求方向,促使各种不成熟观点走向成熟,从而具备精神独立性。

2.6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

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口语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大学语文内容是古今中外的优美篇章,对培育学生口才表达能力方面是最有益处的。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首要问题就是向别人推销自己。很多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用语言推荐自己都很艰涩;很多新生,在课堂的自我介绍时连话都讲得不清不楚,有的连普通话都讲不明白,咬字不清。大学语文课堂上可通过诵读文章、练习吐字归音等语音基本常识,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

在经济发达和自由竞争的社会中,口语表达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和交流能力的体现,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就能得到这方面很大的锻炼。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探讨,练习态势语、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基本技能。大学语文课的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口才的充分表达。思维的活跃、方式的活跃、师生关系的活跃。在课上培养学生养成发言的习惯,让学生不怯场,任何时候都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3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与任何其他形式教育一样,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人才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原高教司文科处长徐晖曾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程上。”[3]大学语文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并开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8.

第8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短文改错;题型特点;解题能力探究

纵观高考英语试题,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语法填空和书面表达这五大题型中,短文改错这一题型分值为10分。

要想提高这一题型的解题能力,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一题型的特点。

1.考查的知识点细碎,知识面涉及很广。包括词性变化、主谓一致、从句、非谓语、特殊句型等。

2.考查的知识点难度层次不同,有难有易。从知识的难易度来看,包括难度系数很低的名词单复数的考查,亦包括难度系数较高的非谓语知识点的考查。

3.考查的知识点涉及词汇和语法模块。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要提高语言技能就需要攻克词汇和语法这两大模块,而高考短文改错题型对这两个模块都有所涉及。

4.该题型属于篇章阅读类,文章包含生词量(超出考纲范围的词)少、语言难度系数较低。一般而言,该篇章的语言涉及的词汇均为常用词汇,而且该题型中长难句很少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篇章的语言难度系数。

5.侧重对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考查。该题型涉及很多基础知识考察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在了解了题型特点之后,我们来探究一下如何提高该题型的解题能力。

1.解题策略与方法:因为该题型的考查形式是以篇章出现,因而在做题时应该基本遵循篇章类文体的一般解题策略:读―改―读,即第一遍先通读全文,目标旨在了解全文大意;第二遍通过细读文章来做题,要求读懂文章内容;第三遍再读文章内容,旨在核查所改之处的知识点的准确性。

2.解题能力探究:

(1)仔细审题,按要求作答。审题正确是答题的前提,该题型共涉及十处错误,一般删词和漏词各一处,改词为八处。另外,对于不同的错误类型,要求用不同的改错符号来作答,而且改错作答不得超过十处,否则无法得到相应的分值。

(2)做题时侧重常考语言点处的细读。对于高考真题中常出现的语言点和平时联系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点,若在该题型的篇章中遇到时,应当细读、仔细揣摩,研究是否在该处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分析高考真题,分析常考点,并在解题时多加关注。

(3)做题时注重上下文这一语境。因为该题型的考查是以篇章形式出现,因而语言具有篇章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当注重上下文,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严密性,以及是否与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保持一致。若出现了前后矛盾或者与文章主旨有所偏离的信息,就得观察该处是否涉及语言点的考查。对于前后出现逻辑关系不够严密的地方,应当仔细研读衔接词是否错误,以及注意是否出现表达错误这样的情况。

(4)注重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强化。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短文改错是高考这几大题型中对学生语言基本功考查最为细微、琐碎的一大题型,因而,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想提高这一题型的解题能力,首先就要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点积累中来强化英语语言基本功,以夯实的基础来充当提高该题型解题能力的保障和前提。平时积累中,学生应当注重特殊句型以及高频词汇的相关表达方式等。

(5)对于不同词性应当从不同的解题角度来入手。对于名词,常常涉及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前是否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等;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经常涉及这两种词性之间的互换等;对于动词,常常涉及动词的搭配短语、主谓一致、谓语与非谓语的使用等;对于介词,常常涉及介宾结构以及介词的复合结构等;对于代词,常常涉及人称代词使用错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使用错误、代词单复数指代错误以及主格与宾格人称代词使用错误;对于连词,改错中常涉及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的使用错误,前者常以从句引导词错误的方式出现,后者在该题型中常考查其意思表达方面的错误。

(6)正确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语篇的正确理解。因为该题型的常考知识点中涉及从句引导词的考查和非谓语动词与谓语动词混淆使用的考查,而这两类知识点的考查必须以正确分析句子结构为前提。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才可以分清所谓的简单句、并列句以及主从复合句之间的差别,进而改正考查的从句引导词的错误。

总之,短文改错这一题型其考查知识点细、碎、广的题型特点要求高中生在平时学习时注重语言积累以强化英语语言基本功,做题时使用正确的改错符号,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将积累的语言点用于该篇章的阅读及其改错中,以提高这一题型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春蓉.探讨短文改错的解题思路[N].广元日报,2010-08.

[2]沈菊芬.高中生英语短文改错理解元认知策略的培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第9篇: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二、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