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

第1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继传统的人事管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中国改革之路己走多年,效益和实力有了相当提高。在肯定企业发展改革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探讨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适应新的形势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目前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系统,但是真正把考核系统运用到位的很少,往往都在走过场,走形式,依据领导的打分来评判一个人的贡献。考核结束后没有建立绩效反馈体制,无法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员工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绩效考核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大大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着工作效益的提高。

(二)没有彻底走出传统人事管理的老路。虽然一些企业已将原来的人事处、人事科更名为人力资源部,但是只是形式上的改动,换汤不换药,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以事为中心, 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只注重使用和控制,不注重投入。在选人、用人的观念上,计划经济的用人模式和思维习惯依然存在。特别是企业的“格”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文凭、资历的现象,论资排辈,竞争意识不强,不重视能力和贡献的问题,导致学历热、靠年头等现象的出现。最终的结果是原本唇齿相依的企业和员工,由于企业不懂得爱惜员工,不懂得激励员工,员工也不在意企业的兴衰死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是你我是我,最后只落得一个劳燕分飞、唇亡齿寒的结局。

(三)利益激励机制不均衡。国有企业在利益机制方面过多地维护了最初创业者的利益,忽视了新的创业群体的利益。不能正确处理企业财富用于员工、回报股东和社会的比例多少问题,故形成诸多矛盾,以致出现关键部门员工集体离职,甚至导致企业分裂,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在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方面的制度建设很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将社会保障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他们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没有考虑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使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也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还有,企业职工工资偏低,员工福利不好,甚至还存在着低压工资、克扣工资和拖欠工资等现象。福利是对薪资的一种补充。但它不是对员工所付出劳动的直接回报,而只是一种间接性的报酬。福利所采用的形式可以是金钱和实物,但很多的则是服务机会和特殊权利,目前,员工的福利状况很不好。

二、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一)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把它纳入到企业的长期的发展战略中,并且把企业总体战略作为指导,以企业的总体目标为指南。除此之外,企业的人资源管理部门除了在完成人员的招入及招入后的培训等事务以外,还必须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积极地参与组织决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效率,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绩效目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收集与绩效考评有关的信息、实施绩效考评、实施绩效面谈、开展绩效诊断与绩效改进指导等多个环节。整个绩效考评过程特别强调公开、公正。只作绩效考评而不将结果反馈给被评者,不将结果用于指导绩效改进,绩效考评便失去了极其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的功能。因此,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三)建议企业加强薪酬制度设计的公平性。薪酬公平的实现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具有促进作用。从员工自身看,如果员工内心感受平衡,认为组织的薪酬制度设计公平,会更加努力工作,对员工有激励作用;反之则会工作积极性下降、怠工甚至离职。从组织内部看,如果建立了公平的薪酬体系,使员工在与他人比较中获得了应得的报酬,员工间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沟通会更加顺畅;同时,薪酬水平较低的员工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提升自己在企业薪酬序列中的位置。从组织外部看,若外部劳动者感受到薪酬竞争力,则愿意加入到组织中来。总之,公平原则的作用一旦发挥出来,会使企业的员工的竞争公平合理,进而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建立职业发展计划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计划激励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方式,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员工,为他们营造用武之地。首先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其次,公布与职业生涯管理相适应的信息,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为员工职位晋升和变动提供均等机会。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乃至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因此,现代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不断的优化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质量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机制

企业内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要建立顺畅的沟通系统,沟通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因小同的沟通方式而产生信息差错。目前需要改革的是由公司领导层下达命令,下属被动接收的单向沟通模式。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完整组织架构,形成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可以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电子媒体、意见信箱、内部刊物、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各种信息能够在企业内畅通,使有关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沟通并得以进一步解决。

(二)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要提高管理沟通水平,管理者必须提高沟通意识,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管理者在沟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真准备好沟通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及时告知沟通对象所要沟通的内容,与沟通对象共同确定好沟通的时间和地点。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应要保持一颗尊重的心,专心致志的倾听,体会对方的情感变化和言外之意;要保持一颗赏识的心,以商讨而不是命令的口吻向对方传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以赏识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员工,使之受到鼓舞;要保持一颗分享的心,以征求对方意见或共同探讨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沟通中小断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

(三)不断创新沟通方式和方法

沟通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在沟通渠道上要不断改善正式的沟通方式,引导积极健康的非正式沟通,利用聚会、交流会等活动提供员工畅聊的机会,加强沟通,避免信息失真。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沟通技术,增加工作效率,如BBS,MSN、电子邮件等。公司内部人员既可以选择在局域网的BBS上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更可以通过企业 OICQ.MSN的聊天途径与同事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沟通机制的作用,要将各种沟通方法加以组合,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实现沟通目标。

结语: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工作,相当于赋予了企业以鲜活的生命力。而后,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整体管理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论文摘要:“管理科学”是和谐铁路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铁路建设向纵深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然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从传统的经营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的转型期。观念、制度及管理技术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制约性因素。本文主要针对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路径做些分析,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稗益。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反观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至今日在一部分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未植根,实践中官本位意识浓厚,忽视、蔑视乃至浪费人力资本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的运输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存在,另一方面又大量雇佣其他用工。据2008年水平计算,企业每减少一个用工,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6万元,减少一个劳务用工和外购劳务,可以节约成本2万元。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浪费的损失不容小觑。再比如基层发生的大量的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从根本原因分析体制制度的不完善起到决定作用,但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和管理行为的缺失应该是个不能回避的因由。管理学研究发现企业内发生矛盾和冲突7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产生、激化,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合理诉求的忽视、对员工意见沟通的不良和对员工情绪抚慰的缺失。

综上所述,从铁路企业的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是管理理念,管理者应加强五项自我修炼。一是学会给予。对员工给予情感投资,以此发掘员工的同态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人尽其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二是学会尊重。铁路企业半军事化的体制,强化了管理者的官僚习气,权力意识较为浓厚。惯有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行为模式和管理风格,常常是重物轻人。因此,领导者要学会尊重,尊重员工的合理需求、信任下属的创造力,倾听和采纳员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学会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管理者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化干戈为玉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四是学会欣赏。领导的赞赏不仅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会使他们因为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而施展才华。

二、系统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特点,包括职能系统性和制度机制系统性和流程系统性三个维度。所谓职能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在实际运行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和连接,从而保证管理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所谓制度机制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分析、招聘、考核、激励、薪资、晋升、奖惩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流程系统性是指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是制度执行的有效路径。

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一招聘管理一绩效管理一薪酬管理一培训管理一员工关系管理七大模块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性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而做的长期的布局与谋划。其他六大模块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态职能。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看,六大模块功能齐全、职权统一,从而避免了因职能分散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说尚处于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阶段,缺乏从战略高度参与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全、常态职能分散运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大大损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同时,要按职能统一、功能齐全、有序高效的原则对已有的人事管理职能进行整合。

据上分析,检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在人性化制度安排上尚有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领域,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缺乏对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及需求的全面认识,诸如收人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工资的增幅程度大大低于职工的心理预期,基本工资比重过低,而且系统内不平衡,不仅极大地损伤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职工对岗位的珍惜度,人才流失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基层队伍不稳、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从现实考量,我们应树立四个观念、坚持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制度和机制。

四个观念:人本观念、和谐观念、法治观念和灵活观念;四项原则: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维护为要和基层为重;十二项制度和机制:劳动报酬及收人持续增长机制、用人和晋升制度、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险福利管理制度、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劳动定额/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沟通、协调、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职工援助机制(不仅仅指经济救助,还包含心理、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迅速发挥作用。从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通常遵循“合法、简明、有序、高效”的原则。

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方面距与先进企业差距甚大。一方面是有些流程缺失,标准模糊;另一方面有些程序又过于繁琐,制约了管理的效率。因此,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建设的状况,本文认为函待建立和完善以下流程;(I)制度生效流程。(2)招聘录用流程。(3)试用期管理流程。(4)工时加班流程。(5)绩效管理流程。(6)岗位变动流程。(7)离职解聘流程。(8)劳动关系管理流程。通过以上流程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职工对制度的认知,提升职工制度的执行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内部人际的摩擦、降低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激化,从而弱化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

三、科学方法、技术的运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3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构建;途径

一、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虽然人力资源是高速公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出现。事实上,当一个公司或单位存在有单方面关注管理的现象,这势必使其忽视人才市场的发展,则企业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日益稀缺的现象。因此也在实际情况下,企业需要将员工管理和员工培训等不同的工作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避免低效管理现象的出现,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要建立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目前,许多高速公路相关的工作人员并不十分重视评估自身部门的绩效考核,有些员工甚至不知道绩效考核意味着什么。这也就使得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大多数情况都变成了“形象工程”。只有合理的构建体系,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整合对高速公路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非常重要。通常来说高速公路的人力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促进高速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高速公路部门通常是行政部门,这使得其大部分控制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高速公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逐步走向信息化、科学化和多元化,上述发展方向导致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了公路运输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第二,促进高速公路部门的人才队伍不断升级。考虑到高速公路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有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如果管理任务较复杂则使得现任管理人员难度较大,同时也不利于高速公路段的正常运行。此外,有些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不完整,因此很难使部门人员凝聚力来有效提高道路管理效率,因此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于确保道路行业的正常发展可以起到显著的助力。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整合可以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事业部的绩效。由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高速公路部门有效实现总体目标的前提,因此通过提高管理团队的管理绩效就能够促进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高速公路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高速公路事业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且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以这一战略目标为目标以确保其顺利实施。除此之外,高速公路管理也可以重新安排各部门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各部门的效率,进而确保行政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二、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开展相关培训

毫无疑问,人力资源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而是一个与员工的体力、技能、智商、道德品质、教育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相关的综合性概念。因此企业为了真正建设公路人力资源系统,则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另外,对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行业,由于这一部门处于交通系统中的特殊位置,因此有必要打破常规来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培训,然后将年轻员工列为优先培训对象,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必然保证。

(二)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在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因为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部门员工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而这种长期的发展动力无疑加速了高速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实现了建立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作为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科学地分析高速公路的整体管理体系,然后根据自身单位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个人能力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并确定企业内部的工资结构。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必须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绩效评估工作,进而有效地将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相结合,通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绩效评估反馈,来达到改善绩效管理的效果。[1]

(三)建立以人为本原则

我国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否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就不可能实现。然后在这样的角度上,应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已经无需赘述,因此,建议在我国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好的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程度。在此以“两学一做”理念的渗透为例。“两学一做”理念能够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群体思想觉悟进行影响。所以,高速公路相关单位需要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多组织相关的学习会议,让工作人员群体学习“两学一做”。对于大部分单位来说,“两学一做”理念并没有真正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虽然其在部分单位中也具备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多单位都没有对其进行重视,同时也没有将“两学一做”理念与单位战略发展体系结合在一起,所以,在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中,其必须要对“两学一做”的理念进行充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群体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到这些教育,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工作人员群体的思想自觉性进行规范,只有让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够对他们的潜力进行发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

(四)健全薪酬管理模式

所谓稳健的薪酬管理主要是以员工的绩效为基础,并合理发放员工薪酬,以改善其整个人事管理制度的整体流程。在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健全的薪酬管理模式是确保自身良好运作的前提,而如果员工的表现好与不好都会受到管理层的一贯对待,这无疑是不合理的,因此企业只有实施更好的实体薪酬管理才能够建立更为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此外,良好的薪酬管理不仅仅是提高企业工资绩效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使员工尽可能地与高速公路单位进行协同发展,并让员工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为自己和单位获得共同的利益。在具体的改善过程中,进行工龄工资设计具有一定的必要。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势必会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导致的。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进行工龄工资设计,然后根据工龄在进行下一步的薪酬管理。对于高速公路单位而言,加班工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而设计加班工资,无论对高速公路单位的哪一个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好处的。在薪酬管理和日常管理问题上,如果高速公路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开展活动,那么负责人和正常员工都能够享受到薪酬管理带来的好处。通过结合心得,设计加班工资,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增强高速公路单位的凝聚力,那么高速公路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具体的解决[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构建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科学地分析高速公路的整体管理体系,然后根据自身单位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在明确工作职责和个人能力的前提下对编制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进而确定薪酬结构。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分析工作人员所取得的成果,以此作为制定合理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具体依据。相关人士还必须要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鼓励,使他们参与到绩效考核评定当中,有效对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进行结合,做好绩效评价沟通和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宁.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6(32):128.

第4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铁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只有认真全面的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手段,尽快走上发展的坦途。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铁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就下面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国有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的人才观。而且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混为一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制,思想也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层面上。而真正决定企业长久发展和持续生存的关键因素应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而且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更加丰富、深刻和全面。企业应当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而铁路人事部门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还是传统人事工作,仅限于员工的薪酬与福利,奖惩与升迁、档案管理等方面,这就是使得人力资源部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2、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能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不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导致人力资源开发的单一。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现有的铁路中专、职校、技校及培训基地,各自独立,资源没有整合共享,利用率低,企业大量的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研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必要的教育培训,师资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培训资源存在浪费现象。使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3、铁路人员考评中存在问题。

在铁路人员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将考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而是采取了单一的考评方法。很多时候过于注重理论考评,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实践考评。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总是在考评的时候由考评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对员工的印象来进行评价。这种根据经验和印象进行的绩效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水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关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往往并不准确,也不客观,严重的甚至出现只有善于钻营和投机的员工才能得到各种荣誉和奖励;在评价上出现考评人员说了算,或者轮流坐庄、内部圈点等现象。

4、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

国有铁路企业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铁路企业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生产一线的关键岗位经常出现缺员。

5、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存在弊病

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铁路企业人员能否被提拔和使用主要取决于是否被领导者相中,这种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人才不能被合理的使用,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铁路企业人员选用还受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事设职,因职择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铁路人员的升迁主要不是以实绩为准绳,而是以领导人的主观评价为依据,这就很难做到客观和公正,从而造成良莠不分,甚至颠倒黑白,优劣错位,严重挫伤广大铁路人员的积极性。以用人标准而言,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德才兼备,缺一不可;而在实际选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往往因领导人的素质而大相径庭。有的重德轻才,以德代才,以“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庸人;有的重才轻德,以才代德,以“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小人和坏人。

二、解决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一个企业,尤其是领导者是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因此,领导首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企业还应该对人事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当最高领导人和人事管理者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后,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时,在实施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时,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第5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一、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组织目标,更好地促进全员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实践中,通过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加强绩效考核及实施激励机制等,使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更加显著,促进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发展。合理应对并总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选用相应的科学对策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发展稳定性,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专业优势,避免公路养护效果及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等受到不利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落后缺乏良好的适用性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管理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具体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实践中,由于一些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相应的管理方式缺乏有效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所落后,应用中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影响着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制约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同时,当管理模式缺乏良好的适用性时,则无法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应用质量的科学性,从而阻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发展,影响人才管理效率及员工工作积极性等。

(二)用人机制与配置不够合理人才开发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受到用人机制与配置缺乏合理性、人才开发利用重视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发生率有所加大,限制管理工作发挥作用,对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及人才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等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满足公路养护作业高效开展要求。由于既有的用人机制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要求不符,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加之对人才开发利用重视程度较低,引发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将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稳定性。由于某些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在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将大幅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使单位面临更多管理问题。

(三)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过程缺乏专业性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培训体系,间接地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发生率,难以满足科学管理方面的实际要求,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产生了潜在威胁。同时,由于培训体系不完善,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缺乏专业性,相应的管理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专业保障,严重影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利用价值和管理效果。

三、相关对策

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计划,顺应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构建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增强其适用性实践中,需要合理运用精细化管理及创新理念,为不断完善符合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实际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供参考信息,并通过深入思考如何高效利用精细化及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目标,促使其满足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要求。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得到足够重视后,将会为具体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充分发挥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所需人才专业优势,全面提升单位的稳定发展水平,避免影响公路养护效果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更好地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利用价值。

(二)增强用人机制与配置的合理性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的充分考虑,在对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时,应深入思考如何增强用人机制与配置合理性,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确保形成合理、良好的人力资源分配方式,顺利执行管理工作计划。注重建立及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活动,为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优化配置提供专业支持,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在实践中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加深对人才合理开发及利用的重视程度,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自身能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并达到人力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三)健全培训体系增强管理过程的专业性通过思考并完善培训机制,开展多样化培养方式等,逐渐健全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及责任意识,有效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此外,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执行健全后的培训体系,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目标,不断提升公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专业性。

第6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公路行业改革;人才资源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核心思想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一)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三)“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鼓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管理机制

1.激励机制。

2.压力机制。

3.构建竞争机制。

4.环境机制。

5.人才关怀机制。

二、公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应用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应用理念滞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

现在的公路行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全局观,不能将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不能因才制宜,造成“才不能尽其用,用不能尽其才”,人才资源的力量和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而另一方面,职工因为发挥不出自身价值而产生懒散、消极的负面精神状态,甚至人浮于事。

公路行业大多数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仍把人员作为是单位的生产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依然存在。

(二)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缺乏,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取得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资格的寥寥无几。一个单位虽然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很多,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很难进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中,很多单位不清楚公路行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从不去调查研究,习惯于凭历史数据,草草制订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未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使人力资源管理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行业内所需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三)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

公路行业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部门,公路养护与施工自然是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常常把公路质量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单位很少有专门的人力资源职能部门或者职工教育专职机构,多数单位的职工教育工作都是办公室或者综合部门的职工兼职做,这些职能部门由于日常业务繁多,无法全身心的抓职工教育,导致职工教育机制不健全,不能随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职工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职工缺乏劳动热情,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制约着人力资源工作的有序发展。

(四)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能力结构相对不平衡,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

在公路待业队伍中的专业人才,大多属于简单操作应用型,能够在行业整体发展及其他方面有新思路、创造性、先导性的人才较少。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对科技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的交流调动更趋频繁,由于许多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岗位,且学习方向单一,形成目前单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状况。这一现状对公路行业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以及人才的交流、调动和使用带来很大限制,也制约了公路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实现“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公路行业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第7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53-0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我国高校管理学科在MBA、管理类研究生、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中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通过网络调研、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重点比较了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差异性。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获取普通高等教育本科、MBA、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大纲共计37份,其中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25份,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MBA课程教学大纲10份,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2份。

以上37份教学大纲分别来自37所高等院校,其中有21所院校为“211工程”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余下的16所高校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华侨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二、面向不同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目标

对25份本科生教学大纲和12份MBA及学术性研究生的教学大纲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为:(1)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2)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术;(3)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除了上述基本教学目标以外,面向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素质和能力,如爱岗敬业的精神、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对管理活动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等,而面向MBA学员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强调运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MBA学员能够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胜任管理工作。

(二)教学思路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分析,可提炼出两种基本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和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着“选、留、育、用”这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见图1)。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职场上的营销能力、规划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围绕着“职业准备、职业发展、职业转变” 的个人职业发展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见图2)。在这次调查范围内,绝大部分教学大纲所采用的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图1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HRM课程教学思路

图2 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HRM课程教学思路

(三)教学内容及结构

1.总体学时。以本科生为教学对象的25份教学大纲中,课程的平均教学学时数为44.8学时,其中最少学时数为32学时,最多学时数为68学时。开课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平均学时数分别为47.43学时和45.67学时,没有显著差异。以MBA和学术型研究生为教学对象的12份教学大纲中,课程的平均教学学时数为42.5学时,其中最小学时数为32学时,最多学时数为60学时。

2.教学内容及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述、相关理论、职能模块、扩展部分、专题研究和实践环节六个部分。其中,概述部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思潮的演变、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中外管理思想等;职能模块主要包括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使用与调配、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扩展部分主要包括员工激励、人际关系管理、团队管理、组织文化、法律问题等;专题部分主要包括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者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包括调查、访谈、论坛、综合模拟、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通常依托于职能模块,但被独立分配了一定学时数。

本文对三类对象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在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中,相关理论和职能模块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更大,在MBA的课程大纲中,相关理论和职能模块的学时比例有所下降,而扩展和专题内容的学时比例有一定提高。

在职能模块中,占学时量较大的模块包括:招聘与选拔、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使用与调配等。面向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中,各模块的学时分配差异性较大,面向MBA的教学大纲中,各模块的学时分配相对平均,这可能与MBA教育多采取专题讲座式的课程讲授方式有关。在扩展和专题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包括: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员工激励、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等。

综上所述,面向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更加重视理论基础以及各个职能模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向MBA学员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具有以下特点:(1)淡化了各个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更多从整体上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功能、机制以及如何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技术塑造企业文化和领导企业变革等。(2)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例如教学内容包含“管理者素质与新旧制度”、“领导者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专题;(3)更强调组织文化、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跨文化冲突的调适,58.34%的MBA教学大纲包含组织文化和跨文化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与互动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包含提问、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例如导入案例、例证案例和讨论案例等;(3)情境模拟教学法,例如角色扮

演、竞争应聘模拟、沟通游戏等;(4)现场教学法,例如到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与公司人力资源专员访谈、参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企业论坛等;(5)其他,例如演讲、辩论等。

面向本科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团队模拟、课程论文等。面向MBA学员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企业案例报告、所在企业的问题分析和方案改进报告、案例讨论论文、文件资料评析、期末论文、开卷考试等。与本科生相比,MBA学员在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要求更高,而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较低。

三、结论和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对象的特点。本研究调查的37份教学大纲中,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上存在一定区别,而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方面则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差异。本科生、学术型研究生以及MBA学员由于学习和工作背景方面的差异,其所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和问题、所具备的先前知识和技能结构、知识构建或者重构的方式、未来的应用领域和层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维德,徐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更新与方法创新

[J].化工高等教育,2007,(3).

[2]刘昕,邓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十年回顾与展望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

[3]王艳艳,赵曙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设置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4]刘颖琦.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若干思

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6).

第8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人力资源管理 思考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是提高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升级提档的有效“钱途”。而车流量的日益增多、工作量不断相应增加,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凸显,也给我们的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考题。如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发展所需。而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整个过程所涉及到的藤藤蔓蔓、枝枝叶叶,又都是与人密切相关,完全由人来实现的。所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极为突出和重要的。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配置人员,严把进口关,奠定队伍素质

一个公司就像一部机器,这部机器应该就是无数零部件的集合体,而公司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则无疑是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了。机器要正常运转,就必须靠机器上的零部件们一起联动,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个联动的好和差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就是靠人力资源来实施对人的管理,而高速公路发展起来已有十几年,它具有投资大、现金流量大、社会影响大;并且,点多、线长,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怎样合理配置人员,严把进口关,奠定队伍素质,是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上台阶的基础。

严格把好人员的“进口”。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过程中业务种类多而复杂、管理是多方位的、以营运管理业务为中心,可以大致归结为五大业务(路政、养护、监控、收费、设备),两大控制(人员定岗定编、费用控制)和一大事务(综合事务)的高效管理。面对众多工作,必须根据工作性质需要设岗,根据岗位定员,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大量的人员是收费员和路产管护队员,合理配置这两类人员是保证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公司首先应参照相关收费车道的设置、车流量和轮岗倒班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人员数量的配置。既要保证收费员的有效利用,不浪费人力资源,又要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不违反法律法规。其次人力资源应会同纪检、相关技术人员及专家组成招聘领导小组,对招聘对象进行面试、笔试、体检、审核、试用等环节。尤其是纪检部门的直接参与,杜绝和避免了“进口”所有环节的暗箱操作,确保了招聘人员的质量,奠定队伍素质。

二、创新培训理念,制定人员培训规划,分层次多样化的组织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既然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公司的发展成效,要保证高速公路公司的高效运行,就要加大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创新培训理念。任何创新都是以思维创新为前提,要推进公司人员培训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培训工作必须树立几个理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必要手段;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理念,克服短期行为。

(二)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公司应该制定人员培训规划,不仅有短期培训计划,更应该有中长期培训规划,让全体员工有序地接受不同内容、层次、形式的培训,让员工及时充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具备发展的潜力,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三)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提高公司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速公路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培训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和不同岗位的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收费员上岗培训、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营运管理人员的联网收费培训、站长管理能力培训、班长的授权卡使用培训、路产管护人员的清排障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等等。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纪律观

以职业道德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养新形势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和素质。路产管护队员随时进行路产现场处置业务,除了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坚定的思想。收费员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同时又是微笑优质的服务,长时间的重复和机械的手势难免烦操,加之天天与现金打交道,员工的思想状态、工作情绪都可能影响高速公路管理的服务质量。公司要及时的组织会议交流,通报批评和表扬,疏通思想,分析后果,提高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引导和教育员工严格遵守各项法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升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纪律观。

四、在上下之间构架一座“连心桥”,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磁住”员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构架起一道“连心桥”。经常听到一句话说:“领导把我们当人,我们就把自己当牛。”这句掏心窝子的话,折射出这样一个事实:公司领导关爱员工、体恤员工,心相通、情相融,从而使员工感恩图报,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工作。

有了“连心桥”仅仅单一感情投入,还应该有磁力。如何“磁住”员工,光靠空说不行,公司还要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比如,经常以各个收费站为单元,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充实员工们的业余生活;开展“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等各类创建活动;经常组织演讲比赛、摄影比赛、员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地以简报、板报形式通报表彰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充分激发了职工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

第9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一、引言

在如今的时代中,各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如何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培养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良好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需要建立在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所以如今人力资源的创新研究是各个企业的首要问题。铁路企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覆盖广,地形复杂,煤炭等多种资源的输送大多都是通过铁路进行。优化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仅能够为铁路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便利,还可以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在企业人员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强化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为我国铁路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一系列培训、组织等,实现组织内部人力安排的最佳比例,从而实现组织成员和组织目标的双赢。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抗压能力、思想上都需要进行提高。由于人和人个体之间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的区别,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2.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铁路企业中囊括了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企业中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所带给铁路企业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还代表了国家铁路的形象和素质,所以在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着重加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根据铁路企业的特点实施有效可行的制度,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对国家的意义

提高铁路人力资源管理能有效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激烈,虽然理论上大多数资源都是应当由国家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多样化的竞争因素,当技术、设施等硬件水平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时,对于软件的要求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加强铁路人力资源能有效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效率,提高我国运输业的经济收益,保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对个人的意义

加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能够将铁路内部员工的职业前途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良好的人力资源体制也是对员工的考核,每一次的培训和部门调动,都是提高员工专业知识的良好途径。例如铁路上的岗位轮换制度,除了在防止腐败上有卓越成效之外,还能在不同的岗位中学习到不同的专业知识,避免了重复性工作可能带来的懈怠性。激发了员工不断超越自我,学习新知识的激情,对员工自身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1]。

四、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铁路发展的基础资源

铁路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合理有效的组织体制,二是对员工的科学管理。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实行企业内部的组织机制,保证企业中任务和责任制度的合理分配,完善整个人事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员工培训、部门调动、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提高铁路企业中员工的专业性。

2.人力资源是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铁路企业中有三大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是企业的根本竞争目标。所以人力资源的建设应当成为铁路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当今的铁路企业发展中,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良好的规划。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将培训制度、分配制度以及薪酬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

3.人力资源可以推动铁路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铁路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是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第二是铁路员工的工作能力。只有实行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员工奖惩制度,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整个铁路企业的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是将员工和企业结合的重要媒介

铁路企业中具备员工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要保证员工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必须要构建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下,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有了利益保障,员工的工作热情自然会提高,从而促进铁路企业的不断发展。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也能带给员工更多的利益,两者之间是相互的关系[2]。

五、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在铁路企业中,往往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重视,所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是第一步。要强调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现在大多的管理主要是以工作业务为核心,强行要求员工适应本质工作,对员工的工作考核仅仅取决于工作要求,员工的薪酬分配也只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特性,这种制度大大抑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应当根据铁路企业的特点对铁路的员工进行定位,完善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保证“人尽其用”,发掘员工的潜在能力。铁路企业中往往带有军事化管理的特性,在强调纪律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和内部员工的定期沟通,为提高铁路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2.用人机制的改革

铁路企业在用人机制上也需要进行调整,用人机制是衡量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标准。当前的铁路企业人才运用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仍旧存在资历现象,更多的根据资历来进行人才的选拔,而不是客观的根据员工的能力。在铁路企业中实行合理的用人机制能够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企业的储备力量,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人才培训制度的有待健全

铁路企业中的工作内容往往具备科学性、专业性的特点,对于铁路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企业中,合理的人才培训制度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关键。人才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还能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保证铁路工作能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进行。

4.企业的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由于员工的个人能力的不同,在工作熟练上和工作技能上也有着一些区别。所以企业在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时,应当提高整体薪酬水平,并根据员工的水平建立合理、健全的考核制度。在奖励方案上不仅要进行物质奖励,还要对员工的精神进行一定的鼓励,通过多元化的奖惩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5.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划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的关键,是由一个企业的行事准则、行事方法、价值观等等组成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核心宗旨,一个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上,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铁路企业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高速发展,在铁路企业中也体现出了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单提高铁路的运输速度和运输量是不够的,还要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不断的促进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1.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重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树立起正确的人力管理理念,将人力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对各个部门的岗位进行详细分析,强调岗位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例如在技术型岗位上,要强调员工的专业技能时间和工作经验。为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建立全面的、详细的档案,其中要包括员工的招募、培训、薪酬、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等,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分配,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当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玩忽职守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或调动,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进行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在为国家的铁路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措施

铁路企业应当将对员工的培训系统完善,定期让员工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水平。在员工入职前,入职培训是必须的,能让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有充分的了解。更重要的在于入职后对员工的培训,为员工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把员工的招募培训和后期培训结合,对员工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铁路企业设计的部分较多,不能将培训一概而论。要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化的培训和教育。例如对于财务部门的员工,就要加强财务软件、会计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3.加强企业竞争,激发员工竞争意识

在国内大多数人的思想中,一旦进入了铁路企业,就意味着有了固定的职业收入,未来的生活有了稳定保障,导致很多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不够,产生懈怠感。在如今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应当在铁路企业中适当营造竞争环境,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保证企业人力供求平衡。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建立科学的招聘方案,在选拔人才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保证方案的公平、公正、公开。当在铁路企业内部进行人才选拔时,可以先预先说明此岗位需要的学历、性格、专业技能等,符合要求可以进行报名选拔;根据报名选拔的人数情况来安排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并实行监考制度,严厉打击作弊;根据对岗位责任的熟悉度,建立合适的面试小组,对通过笔试的员工进行面试,经过小组讨论后最终得出结论。保证经过重重选拔后,最终达到要求的员工能够良好的适应工作,保证人才的有效利用。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定期实行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采用调换部门的行为。如果发现员工难以继续在铁路企业中工作,可以考虑与其解除合同

4.全面的考核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价。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个人考核。在个人考核中又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再结合员工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进行总体评估。第二是部门考核,由部门的总管根据部门中的工作情况向管理层进行汇报,并通过部门总管将管理层的指示下达给部门员工。

5.对员工进行多样化激励

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激励不仅仅指对员工物质上的奖励,还包括对员工的精神、未来发展的激励,当员工在工作后能看到回报,在之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而更加努力的工作换来的是更多的奖励,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在对员工进行奖励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如果奖励失去的公正性,反而会造成反面影响。在具体的奖励措施中,要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进行不同对待。在具体的措施上,物质激励可以使用薪酬激励,精神激励中包括了授权激励、情感激励和荣誉激励等。薪酬是员工和企业的基本纽带,是反应员工社会地位的直接因素。对员工进行合理、适当的薪酬激励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授权激励意思是赋予优秀员工一些责任,让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完成既定任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情感激励要求管理层加强和员工的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建立和员工良好的情感关系,给员工最大化的情感鼓励。荣誉鼓励指的是可以给优秀员工各类称号,例如“服务标兵”、“先进工作者”等等,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在鼓励员工的基础上要求其他员工以其为榜样

6.建立铁路企业的企业文化

铁路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必须要建立带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首先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环境,并加强员工和各部门管理层之间的沟通;第二要重视员工的培训方面,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第三要创造出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要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员工的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和企业目标一致化,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