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与分析范文

调查与分析精选(九篇)

调查与分析

第1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00-03

针对目前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对药物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以药学112、122班为试验班级,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药学2011、2012级在校药学专业本科生99人,作为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试验班级。教学过程中,将药物分析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药物分析总论、药物分析各论及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1,2],分别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并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建立多样性、体现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成绩[3]。在进行完一轮的教学改革之后,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从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学生学习态度,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程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分层次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见表1,所有调查的填写均在讲明调查目的,并让学生充分理解调查的内容后进行。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99份,回收9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对课程的了解程度方面,89.8%的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很(或较)清楚,有87.8%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知识点多、难度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或较)有帮助(78%),且有89.8%的学生认为《药物分析》的教学应该兼顾执业药师考试的内容,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将来工作中的地位。在学生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的比例占71.4%,课后复习的比例占89.8%,阅读老师推荐的有关该课程的参考资料的占98%,说明学生能比较主动地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但在课堂上有上课开小差、只关心考试内容及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现象。在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的调查表明,有85.7%的学生认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认为任课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法的学生比例分别为:任务驱动法(44.9%),启发式教学方法(65.3%),案例教学法(46.9%),交流讨论法(71.4%),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法(57.1%);91.9%的学生认为小组团队合作讨论式学习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帮助,83.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采取由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较适宜;对于考核方式,学生对闭卷考试的认可度较低(14.3%),对过程考核的认可度较高(63.3%)。对于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的调查显示,95.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91.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程度紧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本课程主要有以下收获:掌握了有关药物分析的知识(75.5%),培养了新的思维能力(63.3%),为参加执业药师考试做准备(46.9%),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49%),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28.6%)。

另外,学生还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希望将案例单独拿出来进行专题讲座,多进行小组讨论,课程能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些,实验分组人数能少些并分批进行,能再增加一些自主设计实验。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1.2015版《中国药典》于2015年12月份正式执行,但由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未及时拿到最新版《中国药典》全文,故只对最新版《中国药典》进行了大致介绍,未仔细核对每一类药物的检测方法的变化情况。

2.由于实验经费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分组人数较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建议以后实验能分批开,每组人数控制在2人为宜。有条件再增加一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药物分析中典型案例单独拿出来专题讲座,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

4.从考试的结果看,学生对药物分析中涉及的含量测定及杂质检查等方面的计算掌握得还不太好,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可以集中开几节有关计算的习题课,专门强化这方面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第2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摘要: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对苏州市居民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对深化与推进苏州垃圾分类提

>> 苏州市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苏州市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中学基本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居民家庭过期药品处置现状调查 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2002~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苏州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苏州市中小学校安全与应急管理现状调查 苏州市姑苏区常见乡土树种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外商投资现状分析 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与优化对策 苏州市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苏州市农业保险调查 对苏州市职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苏州市大气污染状况与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苏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苏州市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苏州市沧浪区居民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苏州市平江区儿童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宗文雯.《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力争2014年出台[EB/OL].[2012-10-15]..

[3]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8):212.

[4]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养一社区举行“垃圾分类动起来”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EB/OL].[2012-12-6].http:/Newsdetails.aspid=56177.2013年4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4期

第3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体育锻炼

现如今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很担忧。学生只有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为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上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够塑造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关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从中国知网上和其他途径查取大量相关资料文献,阅读相关的书籍及著作。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与研究,为本研究奠定基础,从而顺利完成相关研究。1.2.2问卷调查法。经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相关问卷的设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出符合本课题的问卷,并随机对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发放了20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径相关研究数据得出该问卷可用。1.2.3数理统计法。经过对回收问卷的检查与整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结果输入电脑,运用SPSS23.0等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1.2.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法、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各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2.1.1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每一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向都是不相同的。调查发现,其中有100名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有48名学生认为是重要的,有32名学生认为是一般,只有5名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还是非常重视参加体育锻炼的,但目前学生的体质问题却是不容乐观,值得我们去深思。2.1.2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调查得知,早上5:00—8:00参加锻炼的人最多,有84人,占45%;其次是晚上17:00—21:00,参加锻炼的有44人,占24%;12:00—17:00参加锻炼的,有22人,占12%;8:00—12:00参加体育锻炼的每一个人运动的时间段不同,可能由于学校场地、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自己的生活习惯、时间安排等不同所造成的。2.1.3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与管理学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以跑步占的比重最大,有78人,占42%人;其次是球类运动,有66人,占36%;选择游泳的有35人,占19%;选择其他锻炼方式的有6人,占3%(如健美操、瑜伽等)。这种结果可能与学校的场地、器械、场馆或者是学校政策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经费等原因造成的。2.1.4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经调查发现,有74人,占42%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锻炼身体;有38人,占22%的学生是为了消遣娱乐;有19人,占11%的学生是为了上课的需要而参加的体育锻炼;有44人,占25%学生出于其他原因参加的体育锻炼。从中可以发现,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锻炼身体,大部分人是为了消磨时间和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参与,并没有收到锻炼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2.1.5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本调查“时长”是不包括体育课上的体育锻炼,指的是课下的锻炼(如一些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自主运动等)。通过数据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更何况其运动为:有30人(占16%)锻炼时间在10min以下;有83人(占45%)锻炼的时间在30min;锻炼外内在0.5~1h,有62人(占34%);有8人(占5%)的锻炼时长不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不一样,是由于每个人身体素质、可以利用的时间或场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2.1.6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调查。发现,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大约有54%的学生所参加体育锻炼是由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大约有13%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通过一些社团课,大约10%的学生是通过学习安排的方式偶来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3%的学生是自主的参加体育锻炼,大约有10%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参加体育锻炼。

2.2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因素等。社会因素中的学校、家长及政策等都会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马斯诺曾说过:一个人的锻炼行为起源于他对体育锻炼的需要,需要引发了锻炼动机,在一定情境条件下产生锻炼行为。2.2.1对体育知识的了解调查发现,有55%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有了解,有33%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有一点了解,有7%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不了解。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虽然从小就接触体育,但并没有较好的体育知识基础,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2.2.2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经研究发现,约有45%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解,约有40%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略微有点了解,约有11%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他们在没有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下,谈何让其参加体育运动。学生一直以来就把体育锻炼理解错了,学生要有正确的运动方法,而不是随意去锻炼。由于从小没有正确对体育锻炼给予认识,没有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盲目地参加体育锻炼是存在危险性的。2.2.3学校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有85%的学生认为学校是支持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4%的人是感觉学校没有支持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感觉支持的可能与他们所参加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不同及学校组织的锻炼方式有关。其实,学校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视,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政策的颁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得到了基本保障。

2.3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锻炼者的意志品质,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对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明确,态度积极,对参加体育锻炼都非常的重视。大部分学生是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健全体魄、提高自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但有一小部分的人对体育锻炼不太感兴趣,对体育锻炼持有怀疑和不认可的态度。3.1.2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对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只有一半的学生了解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其他人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3.1.3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即使做了可并没有实际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指导,没有从根本上做起。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形式主义。理论上是促使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的理想效果。

3.2建议

3.2.1健全学校体育教学制度,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及爱好,掌握科学的体育理论,培育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他们运动锻炼的能力。我们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其适应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培养,教授的知识要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学校要多组织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活动来号召学生踊跃参加,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3.2.2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建立规范的体育锻炼制度,运用合理的锻炼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我国是从小就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国家,可是体育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因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尽管有些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可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要从细节抓起,要切合实际的开展,要杜绝为了应付而应付,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来制定相关制度。

作者:昝新 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刘洪俊.天津市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0.

[2]董宇.浅谈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J].教书育人,2010(9):50-51.

[3]宋建洪,李小蓉.对四川大学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317-319.

[4]李善华,付怡虹.构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机制[J].体育科技,2007(3):13-17.

[5]马越.安徽省学生余暇体育现状与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2.

[6]史友国.安徽省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73-175.

第4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学生;评教;效能;教师;课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渠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监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作出科学的评价,一直为学校所关注,但又容易引起争议或为人诟病。校领导、教学督导员、同行随堂听课监督的不经常性,难免有窥斑见豹之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评价的做法,由于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作用,逐渐为学校普遍采用。

一、对学生评教的主要质疑

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最早出现于美国的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大中小学迅速得到应用,并一直沿用至今,有学校甚至还以此推出“最受欢迎教师”“受欢迎教师”“年度最感动学生的教师”“年度感动学生教师”,不一而足。

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分,并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这一做法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综合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过程,囿于认知水平,评价教师必然带有很大的偏差。

二是不同学科和课程性质的不一样,内容难易程度、趣味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很不一样,会直接左右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好程度。

三是教师教学任务轻重不同,教学任务重的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不可能真实反映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高低。

四是教师的宽严程度不同,任课教师为了获得学生评高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敢管,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甚至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五是用同一个标准,由学生去为年龄跨度很大的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并以此对教师进行排序,一个人因年龄的原因,肯定在智力、体力、经验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打分评价排序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

二、案例学校基本情况

案例学校(为便于表述,本文均称“案例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兼有文科类和艺术学科类专业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3000人,有专兼职教师500名左右,长期从企业聘请约200名担任外聘教师。案例学校设有“教学督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学生评教工作,对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情况均分析报告并予以公布。学生评教采取网上评价方式,时间在期末考试结束至学生选课前进行,案例学校通过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设定了学生只有为任课教师评分后才能选课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学生评教参与率,在每次评教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和说明。所选取的案例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

三、学生教学评价中得分排名前10%与后10%任课教师的得分情况及分析

案例学校每年的教师节期间进行一次优秀教师评比表彰,其中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参评教师在当年的学生评教中得分排名必须在所有任课教师的前10%;同时,对得分排名在后10%的任课教师,由校领导出面进行一次诫勉性谈话。

案例学校把课程教学分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以实训为主的课程教学、以课程设计指导为主的教学、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为主的教学以及体育课教学等五类。

(一)不同类课程打分依据描述

1.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评分指标

学生评分依据的指标有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态度(占30分),包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认真备课,授课,按时上下课,不随意停、缺课;按时、按质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及时辅导。

二是教学内容(占20分),包括教学内容安排适当,能较好地接受并掌握老师所讲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恰当,对课程新近发展状况有所反映。

三是教学方法(占20分),包括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讲演娴熟、透彻、易懂;教学富有启发性,教学互动好,注重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板书规范,适当,整洁、清楚、多媒体教学,符合课程需要,运用自如、有效。

四是教学效果(占30分),包括教学气氛营造好,课堂组织有序,节奏合理;学习本课程后,对掌握该门课程相关知识有帮助。

2.以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评分指标

学生评分依据的指标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态度(占30分),包括实训目标明确,实训用的仪器设备准备充分、工作正常,在整个实训课中认真负责,严格管理。主动了解学生对实训课程的想法,热心帮助学生克服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二是教学能力(占50分),包括能编写比较好的实训指导书,根据教学要求及时调整、补充、更新实训内容;熟悉实训内容,实训讲解分析思路清楚,突出重点,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示范操作正规、准确、熟练、明了,并能及时处理实训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比较好的训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报告要求明确,批阅认真、正确、及时,并能提出针对性比较强的修改意见;及时讲解、总结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教学效果(占20分),包括上完实训课之后,觉得有所收获,学会了一些工种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基本上达到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完实训课之后,对自己的能力和科学作风的培养很有帮助。

其他三类课程,因与上述两类课程的评分指标大体相似,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八年以来学生评教排名前10%与排名后10%的情况描述

1.得分情况(如表1、表2)

2.分析

通过对案例学校8年来,在学生评教中任课教师得分前10%和后10%排名的教师变化情况发现:从2009年――2013年,在2008年排名在前10%分别有1、2、3、2、3、3名教师跌出前10%,跌出比例8-13%,但也有跌出前10%的教师在以后的得分中重新进入前10%的排名;此外,在2008年排名进入过前10%的任课教师,在以后的7年中,从没有跌至排名后60%的,这一结果表明,优秀教师在经常性的教学工作中的表现较为稳定,即使每次评分的学生不同,但他们的教学同样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此相对应的、排名后10%的教师变化情况却表现出与前10%的有很大的差异,排名在后10%的教师变化比较明显,在2008年排名后10%分别有13、15、15、16、16、22、25名教师在次年的学生评教中不再出现在后10%,比例为42-58%。

在前后8年学生评教中,排名前10%的各学科的教师占比情况为:文科老师占48.80―53.13%,理科占46.90―52.02%;理论课占47.03―51.86%,实操课占48.16―53.00%;文科类和实操类课程略高于理科与理论课,但不明显。排名后10%的各学科的教师占比情况与排名前10%的情况相仿。

在年龄方面,排名的表现为:前10%的,年龄段27―30岁的占0―3%,31―40岁的占29―45%,41―50岁的占36―52%,51岁―60岁的占13―32%;后10%的,年龄段27―30岁的占28―40%,31―40岁的占0―16%,41―50岁的占6―20%,51岁―60岁的占0―12%;结果表面,获得学生好评的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获得不良评价的年龄集中在27―30岁。教师得分在年龄上的差异颇为明显。

从统计列表中可以看出:8年来,除有一年的平均得分略为下降外,排名前10%与后10%的教师平均得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排名后10%的任课教师的得分提高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学校推行学生评教给任课教师评分,对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权重排序

学生对测评指标的关注度与评教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能否真实反映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查看案例学校8年来的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座谈记录(案例学校在每一个学期期中都举行一次由学生代表参加的,针对课任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座谈会)发现:学生在为教师课堂教学打分时,所依据的四个测评指标的权重依次为教学态度(65%)―教学方法(15%)―教学效果(11%)―教学内容(9%)。

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等职业首先的反映,这不仅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根本要求,也为学生重点关注,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师可以也应该做到。

通过对案例学校8年来排名前10%和后10%这两部分的明细情况的调查统计,排名前10%的教师在四方面的评分指标中,其中教学态度得分最高,接近满分30分;与此相对应的排名后10%的教师在四方面的评分指标中,教学态度得分最低,平均得分不足18分。

五、学生参与竞赛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近年来,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了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力度,据统计,由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技能比赛已有十大类以上;通过参加学科或技能比赛,在一定程度能反映出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办学水平。

案例学校从2008年以来,学生参加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类学科或专业技能比赛约为600多人次,通过对这部分参赛学生的来源调查,发现:占86%以上的参赛学生,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有1名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排名在前15%。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或专业技能比赛的教师中,8年来没有一名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是排名在后30%的。这一结果也说明了优秀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

六、企业对学生的正评价和负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案例学校是一所职业院校,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制定有完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查看案例学校最近3年来,在深入企业调查毕业生工作表现的记录中了解到(共查看记录120多份,涉及513名毕业生):在获得企业正面肯定评价的学生中,有约72%的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曾有1名以上担任其任课教师在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前20%;而且,在3年内得到提拔或重点培养的毕业生,有高达85%的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有1名教师在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前10%。与此相反的是,被企业作负面评价的学生,有约70%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1名教师在学生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后15%。

七、学生毕业五年后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毕业五年以后的学生,随着心智上的成熟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理智、更客观真实。通过对案例学校约230名毕业5―10年的学生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任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学生评教排名中前15%和后15%的教师,而排名在30―85%之间的任课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为学生淡忘。

案例学校自2010年起,每年均委托麦可思公司对其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对6年来该项统计结果发现:有在学生评教中前15%的教师担任过任课教师的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比率为95%和93%;与此相反的是:有在学生评教中前15%的教师担任过任课教师的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比率仅为35%和23%。

综上所述,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评分评价并排序,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关注课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案例学校在教师评先评优中,并不是把教师在学生评教中的得分排名作为唯一的依据,而是同时把教师同行评价、教师的科研业绩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察。当然,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并排序,不可否认地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当在实践中加以改进;至于有学校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得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依据,的确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1]陈方.高校学生评教效度探究[J].教育探索,2013(8).

[2]孙燕芳,李晓甜.高校学生评教探微[J].教育探索,2015(1]).

第5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085-03

0 引言

仪器分析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化学类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而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技术特点及操作要领,学会一些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运用仪器对实际物质进行分析分离的基本思路。通过本门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所用仪器的结构和各主要部件的基本功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实验技术、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操作该类仪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分析仪器正确地获取精密实验数据,进而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得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在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科学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独立进行科学实践的预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成为新世纪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面临时代挑战,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设置更要着眼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都在积极全面地推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仪器分析实验项目设置,最有效的培养适应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采用网络调查和部分高校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全国30所985重点高校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一般普通高校提供借鉴。

1 仪器分析实验项目设置情况调查

仪器分析实验,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原理之后,将仪器分析理论与操作应用技能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独立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离方法等方面的仪器分析实验,下面分别对各部分实验项目设置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1.1 光谱分析方法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光谱分析法是基于检测能量(电磁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所引起变化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利用特征光谱研究物质结构或测定化学成分的方法,包括红外、荧光、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随着光学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在应用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光谱分析法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所调查的重点高校中,光谱分析法实验项目设置基本都在4个以上(见表1),而且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都是必做的实验项目。比如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分别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开设了两个实验项目,中山大学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开设了两个实验项目,实验中还要求学生掌握最佳条件的选择方法等。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分别开设了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同时,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如《芳香类化合物的紫外与荧光光谱比较分析》,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得到更深入和全面的锻炼。在红外光谱分析法实验中,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分别对液体和固体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实验,拓宽了学生视野。光谱分析法中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因受到仪器操作复杂和实验环境的限制,开设的学校较少,只占到所调查985重点高校的五分之一。

1.2 电分析化学方法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电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根据溶液或其它介质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把测定的对象构成一个化学电池的组成部分,通过测量电池的某些物理量,如电位、电流、电导或电量等,求得物质的含量或测定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法和伏安法。电化学方法因其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而且仪器设备较简单、经济,仪器的调试和操作都较简便,容易实现自动化,所以高校对电化学设备的配置较为齐全,实验项目基本上在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法和伏安法中选择三种进行实验教学(见表2)。

1.3 分离方法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化学分离是指试样在进行测定(或检出)以前,常常需要使待测(或检出)物质与干扰物质彼此分离。在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中主要学习了色谱分离技术,利用欲分离的各组分在体系中两相的分配有差异(即分配系数或吸附等温线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随着移动,可反复进行多次的分配,组分的分配系数虽然只有微小差异,但在移动速度上却有颇大的差别,于是这些组分得到分离。色谱法两相中,一个相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移动着的,称为流动相。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该法通常处理量较少,故很适合于作微量组分的分析分离。通过对30所985重点院校调查(见表3),可以看出这些院校均对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开设了实验,而且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对气相色谱法开设了两个实验,其中有8所高校还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占所调查高校比例的26,7%。但高校中开设毛细管气相色谱实验的并不多,仅仅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3所高校,只占所调查高校比例的10%。因受到实验环境、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其它的分离方法如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在所调查高校中基本没有开设。

1.4 其它分析技术的开设情况

其它的一些分析技术比如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流动注射分析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等,在所调查的全国30所985重点高校中,开设这些实验课程的寥寥无几,仅仅发现四川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CaC2O4・H2O的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实验项目,厦门大学开设了X-射线衍射分析法定性分析实验,其中包括等轴晶系试样单胞常数、晶面指数、点阵类型的测定等。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材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增强竞争力,购置了很多大型仪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为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先

进的分析仪器逐渐取代了老仪器,并随着计算机软件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仪器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也因此建立了表征测量的新方法、新技术,并开拓了新领域,于是现有的仪器分析教材内容落后于新仪器发展的现象更为显著。一方面要求高校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勇于创新,加大发展步伐,及时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及时更新实验仪器中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更新仪器分析教材内容,使得仪器更新发展和教材内容趋于同步。同时也因仪器分析实验教材通用性不强,不同院校拥有的仪器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参差不齐,因此开设的实验内容、实验个数、实验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具体情况、易于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2.2 实验内容

研究型和应用型实验在高校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所设立的实验项目基本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实验方法成熟,但实验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关系不大,这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实验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较多,缺少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中所涉及的大型贵重仪器实验,或是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短时间操作,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所调查的985重点高校中,可以显著的看到这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研究型和应用型实验比例明显加大,而且实验过程趋于完整合理,有别于传统的使用现有的药品试剂。比如在分离方法实验中,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开设的APC药片中各组分(阿司匹林、咖啡因和非那西丁)的测定实验,就增加了一些实际样品(药品)的前处理过程,使得整个实验的应用性和科学性得以提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还可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及中草药成分的测定等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某些分析方法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使得仪器分析实验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培养适应时展的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3 实验方法和实验策略

注重构建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把理论课上讲述的有关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又需要把实验中所要应用的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教授给学生,同时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塑造和发展学生的科研思想和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为学生今后在从事教学、科研、分析检测等工作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

2.4 实验考核体系

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消除高分低能现象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针对仪器分析实验复杂、难于理解的特点,更要把培养能力作为目标,注重整个实验过程,并不是只看实验结果,而是将考核工作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认真学习和完成实验,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减少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从实际效果来看,极大的促进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

第6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 满意度 需求

公共品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不断动态变化的范畴,农村公共品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比较广泛。本文从需求的视角关注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在2012年底对杭州所辖七县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农户满意度与需求的问卷调查。

1 农村公共品的满意度分析

1.1 公共品分类间的满意度比较 农户对乡镇政府评价、农户参与满意度及其参与方式是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评价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1]。本次调查的满意度评价采用10分制,让受调查者对居住地的十个公共品分类给出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均值为6.58分,只有义务教育分类的满意度均值超过7分,其他分类的满意度均值大都介于6-7分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满意度均值最低的是文化娱乐分类,在6分以下。文化设施的稀缺、文化活动的个体化和封闭性状况,不利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2]。

通过箱线图1可更为直观地比较公共品各分类的满意度分布状况。平均满意度最高的义务教育分类打分相对集中,显示受调查者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下四分位数与中位数重合,都为7分,说明打7分的人占了受调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有几个离群点,说明有个别极低的打分。平均满意度最低的文化娱乐分类,其箱线图也呈现类似特点:打分相对集中,出现下四分位数与中位数重合,都为5分,存在个别极低打分。通过图中的箱、线长短可比较各分类满意分的离散程度。看到评价意见集中度较高的分类是义务教育与农用机械,而对治安消防、电网通信的评价呈现较大的意见分歧。

1.2 聚类分析 公共品的分类有很多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在消费过程中受益范围不同分为纯公共品与准公共品[3]。根据初始划定的公共品十个分类,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类别合并,可以看出更清晰的公共品结构特性。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联接方式,距离计算选择Pearson相关性法。观察聚类合并后的树状图2,聚合结果分两大类: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治安消防、道路桥梁归入一类;而文化娱乐、电网通信、农田水利、农用机械、安全饮水、运输工具则归入另一类。容易解释,前者属于纯度较高的公共品类别,而后者属于纯度较低的公共品类别,即是纯公共品与准公共品的区别。观察对于准公共品类,又较为明显分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包含文化娱乐、电网通信,另一个分支包含农田水利、农用机械、安全饮水、运输工具。前者是倾向于精神层面的准公共品,后者是倾向于物质层面的准公共品。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公共品分类进行合并,比较农户对不同特性的公共品满意度评分有何差异,发现受调查者对纯公共品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准公共品,二者的满意度评分均值相差0.4分。在准公共品类别中,受调查者对物质层面的满意度评价高于精神层面,二者的满意度评分均值相差0.5分。显示出人们相对更满意纯公共品领域的供给状况,相对更满意物质层面的公共品供给状况,但对准公共品领域,尤其是对精神层面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较低。

1.3 区域间的满意度比较 对杭州所辖七县市的农村公共品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看到总体满意度评价均值大多在6分到7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025分。桐庐、富阳的满意度评价超过7分,排名第一和第二。淳安、建德的满意度评价不到6.2分,排名倒数第一和第二。方差分析的检验结果显示,区域不同的农户对公共品供给的平均满意程度是显著不同的。用箱线图3观察七个区域满意度评分的分布状况,看到评分最集中的区域是临安,显示当地受调查者对公共品满意度评价比较一致。而建德的受调查者给出的满意度评分最为分散,显示出较大的意见分歧。区域内部公共品供给的不均衡性是造成满意度评价呈现差异的可能原因。

2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分析

2.1 公共品分类的急需排序 本次调查让受调查者在公共品十项分类中选出所在居住地最急需的前五种,发现排在最急需前三位的是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为方便研究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关联性,将急需排序可转化为急需分值,急需度越高则赋分越高。选择指数函数Y=e5-X进行转换,其中X为急需排序位数,Y为转换后的急需分值,转换后排在最急需前三位的依然是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

2.2 区域间的需求比较 调查发现大部分区域急需的公共品都集中在基本医疗与义务教育两个分类上。但余杭和萧山相比其他区域,对基本医疗与义务教育的急需程度有所降低,但对文化娱乐的急需程度有所上升。而建德农村的安全饮水与道路桥梁的急需排序很靠前。安全饮水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与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3 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关联性

基本医疗分类在调查中排在农户急需公共品的第一位,以其为代表分析急需分值与满意度评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常识推测,如果农户对某类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较低,未来对此类公共品的需求程度会较高,二者可能负相关。根据样本数据做相关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136,结果为负说明反向变化的关系存在,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虽不高但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说明基本医疗的需求度与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是统计显著的。进一步做回归分析,以基本医疗的满意度分值为自变量,急需分值为因变量。分析得到回归系数为-1.695,可解释为当基本医疗的满意度评分提高1分,急需分值平均减少1.695分。对回归系数的检验P值为0.026,显示满意度分值对急需分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影响。

但这种线性关系在其他公共品分类上并不明显。将公共品各类别的满意度评价均值与急需分值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各有不同情况。排在急需第一位的基本医疗,对应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受调查者可能不太满意已有的农村基本医疗改革,对未来存在紧迫需求。排在急需第二位的是义务教育,但此分类的满意度评价却相对最高,统计分析结果也显示需求度与满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农户肯定了以往在义务教育上的公共品供给成效,但需求缺口依然很大,需要继续加大供给力度。排在急需第三位的是文化娱乐,此分类的满意度评价最低,显示供给明显不足,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需要引起重视。

现阶段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力度,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应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要更加注重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平衡农村区域性的供给差异。

参考文献:

[1]朱玉春,唐娟莉,罗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估:来自农户收入差距的响应[J].管理世界,2011(9):74-80.

[2]张素罗,张广荣.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公共品的供给意愿研究――基于河北省644个农户的调查[J].乡镇经济,2008(1):27-30.

第7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 Excel软件

0 引言

为了减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三大交通问题,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轨道交通是一种占地面积少、运量大、污染少的交通方式,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成为当今交通发展热点问题。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于2011年9月份开始运营,其余的线路正在修建过程中。为确定西安市居民对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意向,通过对西安市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 关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调查问卷的设置

1.1 调查对象的选定 由于此次调查的目的是调查居民是否能够接受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的交通方式,并且着重调查出行者对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倾向。因此,在选择调查对象的时候,尽可能地接触到社会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出行者,只要是能够独立进行出行的出行者都在调查的范围之内。

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根据国外轨道交通换乘研究以及对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查阅多个关于轨道交通换乘交通的著作,编制了这项调查问卷表。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资收入、主要出行目的、住址与市中心间的距离、一般的出行时间等方面的调查,能够初步了解被调查者是经常性的出行还是偶然性的出行,是生存性出行还是生活性出行。出行的特征目的不同,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有比较大的影响。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出行信息,包括本次出行出发地、出行目的地、出行所需的时间。第三部分为关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面的信息,包括被调查者是否会选择轨道交通换乘的交通方式、意向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换乘、能够接受的中间换乘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出口离目的地距离,通过这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会被哪些出行者接受,出行者倾向于用哪种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换乘,如果采取轨道交通换乘,最关心的是哪些因素,在轨道交通建成之后,规划附属设施,改正交通设施、政策方面的不足,引导出行者乘坐环保的交通工具出行。

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采取被调查者自己答题和调查人员根据调查表内容,中间穿插一些相关问题,最后根据被调查人员的实际情形,在其意向的选项前打对勾的形式。

1.3 调查地点的选择 通过查阅关于轨道交通换乘交通的相关方面的著作,了解到进行轨道交通换乘的地点应该在轨道交通出站口附近。西安市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一共有6条,其中2号线已经开始运营,1号线正在兴建;2号线规划的车站一共有21个,分别为:北客站、北苑站、运动公园站、行政中心站、凤城五路站、市图书馆站、大明宫西站、龙首原站、安远门站、北大街站、钟楼站、永宁门站、南稍门站、体育场站、小寨站、纬一街站、会展中心站、三爻站、凤栖原站、航天城站、韦曲南站;1号线规划的车站有19个,分别为:后卫寨站、三桥站、皂河站、枣园站、汉城路站、开远门站、劳动路站、玉祥门站、洒金桥站、北大街站、五路口站、朝阳门站、康复路站、通化门站、万寿路站、长乐坡站、河站、半坡站、纺织城站。因此根据地铁线路的沿线线路以及现今车站客流量的分布情况,调查地点分别选在了西三环三桥(1号线),东二环金花路(1号线),南二环外小寨立交(2号线),北二环方新村(2号线)调查地点的选择兼顾了地铁1,2号线的沿线趋势,并且在西安市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涉及,离西安市城市的远近距离也有区别。调查地点的选择比较全面。

1.4 调查时间的选择 一天之中,人们出行的时间段是不同的,调查时间的选择要反映出一天之中出行的高峰时段,可以根据这些时段做出更适宜出行的政策。因此调查时间分别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2 调查问卷的分析

数据收集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共获得有效数据1000份。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样本进行初步分析,包括被调查者年龄结构与平时出行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等。了解到出行者对轨道交通换乘交通方式的看法,以及如果采用轨道交通换乘的交通方式,应该从哪几部分重点考虑等问题。最后根据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整理,找出对此项目影响比较多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34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83%,有效样本整理如表1所示。

2.1 基本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抽样有效问卷回收中男性为487人,女性为513人,男性比例为48.7%,女性比例为51.3%,调查样本性别比例较为平均。

由于所选的调查对象是具有独立出行能力的出行者,用年龄段大体区分他们的社会属性(比如年龄为12岁以下,具有独立出行能力的一般为小学生,这一人群出行具有很大的群体性),调查结果为:年龄小于12岁的有63人;12~18有116人;18~24有278人;24~60岁有507人;60岁以上有36人。

出行者的社会属性和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年龄24岁以下的绝大多数调查者为学生,人数有341人,在所调查的出行者中以上学作为主要出行目的的有239人;24~60岁的人有578人,这个年龄段基本上属于工作年龄,以工作作为主要出行目的有512人;大于60岁的人数有81人;除此以外,购物176人,旅游46人,其他27人。

被调查者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对其选择交通方式和要花费的时间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大体可以看出来:人们出行的趋势大体是从家里往市中心集中。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出行出发地在一环以内的有183人,二环以内的有163人,三环以内的有420人,三环以外的有235人;出行目的地在一环以内的有434人,二环以内的有273人,三环以内的有217人,三环以外的有76人。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出行小于30分钟的有176人,小于1小时但是大于30分钟的有587人,大于1小时的有237人,出行时间对其是否愿意选择轨道交通换乘以及选择哪种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换乘有很大的影响。

2.2 问卷调查的分析与结论 基于上述对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所需要的时间,家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出行者出行时间都在较长时间出行之列,共有764人出行时间大于1小时,因此对于轨道交通这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是很受出行者的欢迎。

在关于是否会选择轨道交通与其他的交通工具换乘,有743人表示会选择轨道交通换乘,257人表示不会选择轨道交通换乘。而在选择哪种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换乘,有126人选择了步行换乘,342人选择了自行车换乘,425人选择了公交车换乘,107人选择了私家车换乘。

虽然自行车作为一种私人交通工具具有方便、灵活、无污染的优点,但是自行车出行停车难,行驶以及停车安全性差,使得很多出行者对自行车出行心存顾虑。而相比于公交车,虽然定线定点,但是除了从家里走到车站这点比较不方便,其余出行者就不需要考虑。所以在选择与轨道交通换乘方面,大多数人选择了公交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方式。所以诱导出行者选择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就要给自行车出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自行车交通政策,自行车专用车道的修建,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以及组织规划方面做好工作。

在愿意选择轨道交通换乘的交通方式的743位出行者中,能够接受的中间换乘时间小于5分钟的有608人,换乘时间小于10分钟以内的有95人,换乘时间小于15分钟的有40人,换乘时间大于15分钟的0人;在选择轨道交通换乘中,期望到达时间与平时出行时间长些的有0人,与平时出行时间相当的有38人,比平时出行时间节省10%的有85人,比平时出行节省30%有620人。期望轨道交通换乘路程1000米以内的有548人,1000米至2000米的有141人,大于2000米的有54人。图1、图2、图3分别给出了表示出行者能够接受的中间换乘时间、期望到达目的地的出行时间、出站口离目的地的距离远近。

由图1图2可以看出来,中间换乘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行走的路程尽可能短,由图3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轨道交通出站口离目的地的距离在2000以内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换乘距离。

出行者在选择了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之后,对这三方面因素的看法比较集中,也是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将换乘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换乘交通的可达性这三方面因素作为评价与轨道交通换乘交通方式的指标,建立模型,进而预测出哪种交通工具作为换乘工具是最经济、方便的换乘交通工具。

3 小结

本章通过对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调查问卷的设置以及调查活动的展开,分析有效调查问卷,测算出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换乘的最为关注的因素,并将被访者关注的三个因素,即换乘时间、到达目的的时间以及换乘衔接可达性作为轨道交通换乘的主要考察因素。这就为常规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提供了规划方向。

参考文献:

[1]西安地铁标示出炉,2号线23个站名全部确定[OL].2008(5).xian.省略/a/20080512/000069_1.htm.

第8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 医学专业认证;医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79-02

在全国医学院校都要进行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实习及实验硬件设施的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并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作为医学教育过程主体的医学生如何适应医学专业认证的新要求,发现医学专业认证所要求的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尽快改进和完善,目前研究很少[1]。

本文将围绕前瞻性的热点问题,以潍坊医学院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参照标准,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对学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及建议,对于促进本科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对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潍坊医学院全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依年级分层,每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级,共计1200人作为样本。

调查内容 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参照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反复修改后形成,内容包括大学生学习有关的思想、职业素质、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等问题。

分析方法 用Epidata 3.1软件双机录入,以保证准确无误,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各研究因素先进行单因素χ2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统一培训,规范操作。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并进行了预调查,统一标准调查督导员一名,对调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查纠正,保证最大限度的准确性。剔除无效问卷,数据录入严密认真,减少偏倚。严格遵照抽样方法的要求,确保样本代表性。

2 结果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64份,有效应答率88.7%。其中,男生476人,女生588人;农村764人,城镇300人。期末综合成绩优秀600人,一般464人。其中,男生成绩优秀率75%,女生成绩优秀率93%,总学习成绩优秀率为56.4%。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χ2分析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学习障碍、性别、预习复习习惯、课程贯穿、教师沟通与联系、实验技能比重、平均自习时间、过度上网、学习积极性等9个因素与学习成绩有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多因素分析 为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将单因素χ2分析得到的9个影响因素(P

由此可知,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的成绩好,保持预习复习习惯的学生成绩较好,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比重的学生成绩较好,过度上网的学生成绩较差。

3 讨论

研究显示,医学生总体优秀率为56.4%,女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93%)普遍高于男生(7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医学课程以知识的记忆储备和积累为主,相对理工科需要理解计算的较少。男生思维活跃,但自制力相对较差,而女生比较细腻,学习时间要比男生时间多,学习相对比较认真踏实,记忆背诵比较牢固。因此,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较优秀。

有良好预习复习习惯,带着疑问上课,听课效率远远高于没有预习的学生,课后及时复习有利于对所学内容加深巩固,与事实相符[2]。然而调查显示,有系统预习复习习惯的学生仅有12.7%,提示在以后学习过程中预习复习习惯要大力提倡。

在实验技能教学上,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实验操作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占学生总成绩的比重不断增加,学生对实验技能操作的要求不断增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实验技能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实践。

过度上网影响学习成绩,不仅仅在医学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因素,所有大学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上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学生网络成瘾,会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大学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让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松懈,把自主时间大量花费在上网打游戏等休闲娱乐上,甚至完全放任自己,将正常学习时间也花费在其娱乐方面,沉溺其中,逃课成性,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调查发现,12.4%的人因过度上网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提示需要采取合理的干预,来减少学生上网情况,改善对网络的依赖,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4 建议

改变医学生的学习观念,加强提高综合素质的理念。既要重视课程知识(尤其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因为医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就忽视专业之外的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不能把大学的学习只定位在专业课程、知识课程的学习之上,一味追求高分,忽视课程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3],从而做到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进而符合医学专业认证目标的要求。

引导医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总结。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施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数量,强化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医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提高实习质量,强化医德教育。临床实习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实践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得好与差,对他们今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注重加强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考核,特别是实践技术操作、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病例及辅助诊断资料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考评,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高分低能现象。同时,要重视实习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这不但会影响诊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实习生的实习效率。

强化医学生的学习宣传和引导,使医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主时间,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引导科学上网,防治网络成瘾症的发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潜能。当然,医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的不断改革,需要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医学生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和奋斗来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垦,冯建玲,杨建新,等.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6):2640-2641.

第9篇:调查与分析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62-03

一、引言

实践环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张少刚等(2004)指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目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现状却是:论文选题陈旧;论文论题偏宏观,与工作实践相脱节;论文内容相似性、重复性明显,缺少对个案问题的调研分析。部分论文抄袭、借鉴成分过大,达不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何使毕业论文撰写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手段,让师生真正体会论文撰写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电大以会计专业为例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本文为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二、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现状研究分析

(一)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毕业论文选题为财务管理方向的最多,有59人,占调查样本的31%。其次是管理会计方向占比18%。选择会计、审计方向分别只有13%、9%。然而从论文最终得分情况来看,选择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方向的学员均分较高,分别达到78.5分、77.8分。

可见,成人在职学员更加注重会计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而不是拘泥于纯粹的会计核算。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会计核算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分析所需的各种数据,最终为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需要;第二,在实务工作中,值得探究的是会计数据的价值。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领域及深度相对于其他方向更具有优势。得分较高也说明了这两种选题的价值。

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的调查分析。论文选题原因“工作岗位”的学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0%。居于第二位的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题,占样本总量的29%。处于第三位的是“个人兴趣”选题,占20%。调查统计显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论文得分最高(均分75.5)。

通过调查,约65%左右的学员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他们能够从自身工作岗位出发选择论文研究课题,这符合成人在职学员“接近实际生活,联系实务工作”的选题原则。另外,说明成人学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确定论文选题、寻找论文参考资料。同时,研究表明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查表明,97%的学员认为选题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很大。这既说明学员普遍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又说明大家普遍感受到选题存在的困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不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较多的投入。

3.选题与工作相关度趋势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春占比57%、2006年秋占比64%、2007年春占比68%,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注重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据调查,大多数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点对务实型选题提出要求也是促进学员联系工作选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的问卷调查分析

1.对毕业论文撰写意义的认识。88%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论文撰写是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12%的被调查者认为并非如此。

有85%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要求撰写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0%不确定,5%不认可。据分析,后15%学员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二是不从事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也存在欠缺。

约93%被调查学员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初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进而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7%的学员不确定或不认可,据了解,这部分学员的论文与其从事工作无关。

2.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学员搜集参考资料的途径一般为网络搜索引擎(93%)、电子期刊(80%)、教科书或专业书籍(49%)、单位资料(22%)、社会调查(17%)。调查数据表明,网络资料成为学员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源。带来的问题是论文观点的相似性,甚至出现大段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此外,专业期刊具有时效性、实务性特征,成为网络之后最受欢迎的参考资料来源。运用社会调查方式获取论文资料的较少,这与成人学员撰写论文时间有限有着很大关系。

3.关于毕业论文最关键的指导项目。78%的学员关注“论述方法”的指导,有37%的学员关注“选题”的指导。表明了成人在职学员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不清楚中心论点确立及阐述的方法。同时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感到选题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提醒并指导学员慎重选题并更加注重论述方法的指导。

而对于论文答辩,71%的学员关心回答问题的方式,有20%左右的学员关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表明指导教师在指导答辩前准备时,除了要求学员再次熟悉论文内容,最需要的就是关于针对不同答辩问题如何进行回答的指导。

(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指导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受访教师认为理论研究水平弱(90%)、重视程度低(86%)、时间投入少(78%)是成人在职学员完成论文中最大的三个问题。因而,对成人在职教育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表示担忧。

通过访谈了解到,92%的受访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因为这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及答辩的顺利与否紧密相关。82%的受访指导教师认为成人学员初步选题时存在两种较突出的问题:首先,选题“大而空”或过于生僻。如“论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其次,选题的表达不清晰,如“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不太会把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在这方面指导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指导,教学点也应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学员用于选题。80%左右的受访教师认为毕业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点工作人员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论文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主要经验。在访谈中,所有受访工作人员认为成人在职学员“有工作、有家庭”的特征使得论文撰写成为较“艰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电话、短信、QQ等各种方式通知、“催促”、“跟踪”学员论文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点工作人员参与安排毕业论文动员、聘请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并不轻松。

访谈中了解到,受访教学点注重总结前一学期的经验,两个教学点(占比29%)将前一届学员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的经验总结为一份启示录,在论文动员时发放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对于论文指导教师,所有教学点均实施淘汰制,越来越注重选择富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体现在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撰写、修改、论文答辩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也因为论文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参与者应该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一)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应突出能力培养与提升,注重个性差异化辅导

1.教学计划中考虑增设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设置与成人学员工作、生活紧密的“热点”课程(如,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安排启发学员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可以安排为选修课程并且在考核制度上给与较大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选题,有利于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2.前置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建议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学期,这样做有三个目的:首先,引起各方重视。开学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可以引起学员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其次,学员入学后会注意从所修课程中获取信息及灵感,以确立毕业论文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最后,有条件的学员可以提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数据对比分析)的学员,可以尽早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于时间相对宝贵的成人在职学员,尽早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利于其拥有较充裕的思考时间。

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论文选题的恰当性关系到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的顺利程度,也体现该论文的价值。据调查,教学点普遍要求学员在1-2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而短时间内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不从事会计工作或从没接触过专业相关工作的学员。

4.拓展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从调查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学员(有的仅仅)参考网络资源完成论文的选题、撰写,这导致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缺乏新意和独立思考。因此,应指导学员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来源。选择有新意的研究课题。

5.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指导教师和学员应该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通常是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作为成人在职学员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组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选题类型确定提问重点。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该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则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实质上又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对不同选题针对性的提问,使撰写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撰写目的。

指导教师指导前应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专业基础、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年龄层次、个人兴趣领域等,分层次或分类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关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熟悉论文涉及的领域或行业情况,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另外,考虑选派具有一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三)提高对学员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意识、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

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应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另外,更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受到一次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各个方面的锻炼,力求使学生受到一次能受益终身的锻炼。

(四)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

教学点应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学员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工作真正达到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远程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和设计性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论文才能适应成人学员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在调研中,各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工作相当重视,强调各环节的规范,综合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将继续探索出符合成人特点的毕业论文规范,以期真正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