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调查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调查分析报告

第1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报告文学 共产党人形象 民众

报告文学能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当前的现实,就其现实性与时代感来说,它接近于新闻通讯;同时,它是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的。在这一点上,它又接近于文学。它属于文学这个家庭,但与新闻通讯是紧邻。正因如此报告文学更能鲜明的体现出共产党人在社会中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存在的。调查小组就“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设计调查问卷,展开实地调研。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二手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PRA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次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广区域为调查点,展开实地调研。本次调查“你所难忘的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88.8%。问卷回收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编码,然后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分析所采用的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状况。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59.7%,女性所占比例为40.3%。

2.年龄分布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17.5%,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48.7%,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22.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1.3%。

3.学历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占13.2%,学历是初中的占23.9%,中专/职高/技校/高中的占17.5%,学历是大专的占9.6%,本科的占29.6%,硕士及以上的占6.2%,总体看来学历涵盖面广。

4.职业或身份。被调查对象中,职业或身份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占14.4%,是国有、集体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的所占比例为3.4%,是教师、科研人员的占7.6%,军人、武警、警察的占9.6%,是私企或外企管理人员/职员的占4.8%,是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的占7.0%,是高等院校学生的占19.4%,是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学生的占10.7%,是离退休人员的占7.3%,是自由职业的占4.5%,是无业/下岗的占3.1%,是农民的占5.1%,是村镇干部的占1.7%,职业或身份是其他的占1.4%。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职业涉及面广。

5.政治面貌。被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28.5%,派人士占13.2%,无党派人士占44.5%,其他占13.8%。

6.月收入情况。被调查对象个人每月总收入情况如下: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所占比例为40.0%,月收入在1001 2000元之间的占29.3%,在2001~3000元之间的占15.5%,在3001~5000元之间的占7.0%,在5001~7000元之间的占4.5%,在7001~9000元之间的占2.0%,在9001元以上的占1.7%。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中,各收入水平均有,但以收入水平不高者多,这也与我国当前民众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吻合。

7.日常居住地情况。被调查对象日常居住地在农村的所占比例为27.0%,在乡镇的所占比例为32.4%,在县级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7.3%,在地级城市的所占比例10.4%,在省会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3%,在直辖市的所占比例为0.6%。总体而言,居住地分布较广。

二、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分析

(一)民众对于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形象的整体评价

1.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调查发现,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整体上讲很坚定的占33.5%,认为坚定的占31.8%,认为一般的占29.0%,认为理想信念淡薄的占5.6%。可见,民众对于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评价较高,认为很坚定和坚定的占了大多数。

2.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思想高尚。调查发现,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为他人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的占54.1%;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帮助别人”的占25.1%;认为“如果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占11.8%;认为“只管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的占5.6%;认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的占1.7%;认为其他的占1.7%。可见,民众对于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思想的评价较高。

3.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比较注意个人形象。在问及“你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是否注意自己的形象”时,选择非常注意的民众所占比例为35.5%;选择比较注意的占33.0%;选择有时注意的占14.4%;选择不太注意的占14.6%;选择不清楚的占2.5%。总体而言,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是比较注意个人形象的。

4.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能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中表现”时,选择“积极主动,用争创一流的精神开创性的工作”的民众所占比例为62.8%;选择“干好分内的事就行,分外事不想管”的占27.6%;选择“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能干啥样干啥样,过得去就行”的占3.7%;选择“主要看上级的要求和重视程度”的占4.5%;选择“想干好,但个人实际问题太多,很难静下心来”的占1.1%;选择其他的占0.3%。可见,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能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5.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履行职责情况较好。调查发现,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履行职责情况很好的占40.6%;认为较好的占38.9%;认为一般的占16.6%;认为不好的占1.4%;认为不清楚的占2.5%。总体而言,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履行职责情况很好或较好的占绝大多数。

6.多数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调查发现,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占14.1%;认为一部分做到的占57.5%;认为全部做到的占26.8%;认为是其他情况的占1.7%。总体而言,民众认为多数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7.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一般。调查发现,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好的占49.0%;而认为发挥作用一般的超过一半,占51.0%。可见,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一般。

8.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整体形象尚可。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的整体形象评价”时,选择很好的占43.4%;选择一般的占46.2%,选择不好的占7.6%;选择说不清楚的占2.8%。整体而言,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整体形象尚可。

(二)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你所难忘的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形象”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将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形象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总体来说,当前民众认为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思想高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能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履行职责情况较好;多数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一般;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整体形象尚可。

三、总结与反思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员不一定就是非常正面的共产党员形象,也可能是普通的,有的也可能是有错误、有问题甚至还是反面的形象,所以报告文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共产党人在社会中是何等形象出现。

(一)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体裁,因为它是文学性的“报告”,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不仅仅是一个说假话的问题,因为不真实既包括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失真现象以及虚构、捏造的不实之词,还包括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以及任意拔高的“艺术想象”。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威力;真实,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性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第一原则,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具有文学性因而可以放松真实性原则的看法无疑是不准确的。

(二)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时代感

“报告”应该传达时代的脉搏,报告文学的内容应该有鲜明的时代感。什么是时代感?时代感就是时代精神的颂扬,时代趋向的展示,时事的报道和研究以及时弊的揭露和鞭笞。“报告”的含义,就是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热情的艺术笔墨,向党、向人民群众作忠实的汇报。新闻在于“新”。报告文学的时代感同样来自“新”。一是材料新,及时报道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二是观点新,及时宣传新人物的新思想,新时代的新精神。

(三)报告文学中的共产党人典型性

报告文学的典型性首先来自作者的敏锐发现。善于发现典型是报告文学作者的一种特长。尽管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社会上的事件千差万异,一眼望去似乎迷茫一片。但是报告文学作者必须而且只能深入下去捕捉典型。报告文学的典型性还来自作者的开掘和提炼。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要求必须用事实说话,因此,依靠艺术想象塑造典型是不适用的。报告文学的作者必须在大量的事实中开掘、筛选、提炼、包括。事实证明,报告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并不一定比小说中的逊色。因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通过报告文学把鲜活的、积极的共产党人物形象反映给社会上的各类群体,可以鼓舞人们学习他们身上的好的品质好的作风,从而更好的有力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临一,当代共产党人的光辉群像――评长篇报告文学《执政能力》,光明日报,2008年8月15日。

[2]栗淑兰,一颗共产党人的心,党史博采,1994年第11期。

[3]范藻,天使・魔鬼・――反思新时期报告文学中共产党人形象的塑造,道客巴巴

第2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萧山区各级医院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共计3000例,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萧山区高血压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除年龄、遗传、运动、肥胖外,尚有吸食烟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另外,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缺乏了解,并对高血压防治的医嘱依从性也低,在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论:为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控制率,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病率,高血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普及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高血压病 防治 调查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3-02

2012年我国高血压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9.0%,但控制率不足11%,如此状况不加改善,必将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以及浪费国家有限医疗资源。本文是对萧山区高血压病防治的调查分析结论,有利于了解我国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水平和防治现状,并以此采取措施,提高对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使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并依据11年度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定性为高血压患者,并对门急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调查。11年至13年共统计高血压患者3000例,首诊723人;年龄跨度在20至95岁之间;不同患者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及以下者566人,中学者1537人,大专及以上者897人。

1.2 方法。使用调查问卷法,参考杭州市高血压病人随访登记表来制作调查问卷表,表内内容包括:一般个人情况;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否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危险因素;是否被医生告知高血压相关知识;是否依从医嘱情况等。患者在配合调查人员情况下面对面实事求是地完成调查内容,再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然后完成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类。调查对象中,20岁至30岁61人(2.0%),30岁至60岁996人(33.2%),60岁至80岁1365人(45.5%),80岁以上者578人(19.27%)。其中,男性1713人(57.1%),女性894人(42.9%)。

2.2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情况:吸烟者占32.75%,饮酒者占43.5%,高盐饮食者占63.7%,高脂饮食者占78.2%,超重和肥胖者占43%,体力劳动者占45.3%,脑力劳动者占54.7%,日常进行体育锻炼者占28.9.%。

2.3 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37.6%的患者知晓高血压病诊断标准,39.8%的患者知晓高血压病危险因素,40.3%的患者知晓高血压的后果。

2.4 医生相关知识的宣教情况:医生告知生活行为注意事项的有67.2%,告知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有50.3%,告知高血压治疗知识的有78.2%。

2.5 高血压人群中受教育层度不同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情况:不同文化层次的高血压患者对医嘱依从情况不同,结果经X2检验后,发现P值P

表1 萧山区不同文化层度高血压患者依从医嘱情况及统计结果表

2.6 高血压病控制状况:在调查对象中控制血压正常者有703人(23.43%),控制不正常的有2297人(76.57%),高危人群有362人(12.07%)。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20岁至30岁组患病率为2.0%,大部分患者多因其他就诊原因被诊断高血压,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但8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仅19.27%,此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不高,原因推测多系其年高身体行动不便而未来就诊。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除外遗传等先天原因外,尚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如饮酒,嗜烟,以及男性在社会中高竞争压力导致的情绪焦虑有关。本调查还发现,导致高血压形成的许多高危因素,尤其是高盐饮食和高脂饮食,在高血压患者中仍普遍存在,另外,肥胖和超重人群也逐年增多。此外,本调查还发现患者对高血压认识水平偏低,仅有37.6%的患者知道高血压病诊断标准,39.8%的人知道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3.43%的患者的血压能控制好。另外,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的医嘱依从性低,且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一,在门诊工作中对首诊大于35岁患者均应测量血压,并且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等个人史,辨别具有高血压危险因数的人群,及时及早诊断高血压患者。二,进一步加大对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力度,提高其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认识水平,增加其对医嘱的依从程度。三,继续坚持慢性病随访制度,落实社区医生工作责任制,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防治,药物和健康教育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9―049

[2] 王增武,王馨,李贤,等.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演变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1):1033-1036

第3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二、问卷制作、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情况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XX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

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

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

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

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 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 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 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第4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一、调查的目的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见识少。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抱有畏难情绪。但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我们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校课题组于2015年1月份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23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勤于积累、习作兴趣、乐于观察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统计。

2、调查对象:福和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8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籍,但不能坚持天天阅读。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从不读课外书籍。

2、学生所读课外书籍主要体现是作文书,漫画书。

3、主动积累的学生很少,都是老师布置有积累的作业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摘录好词佳句,但能巧妙运用的较少。

4、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从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师不应该限制习作的范围。

6、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习作帮助最大;少数家长能够指导学生习作。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空白,所谓的阅读就只是读读作文书,漫画。阅读面太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习作中真情实感就无法抒发出来;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才是他们习作进步最有效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学生习作内容枯燥、甚至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相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每周留一两次读书作业,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慢慢尝试写出感悟。

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摘抄作业比赛,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4、经常在班级里举行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5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节约环保消费观念的传播,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市场迅速发展,二手物品交易活动在却上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当前,校园中的二手物品交易活动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二手物品交易市场平台有待完善。以逻辑分析为主结合相关数据和具体事例进行论证,运用相关消费理论知识,分析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的共性。得出结论:二手物品交易货源应主要集中于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与电子产品,交易更注重商品的使用时间和质量,交易平台选择较少,多数为校园跳蚤市场与网络平台。

【关键词】大学校园 二手商品交易 调查分析

“跳蚤市场”日趋盛行于各大高校,行为主体主要是各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季时有很多不便带走的二手商品。毕业之际的他们忙于考研和找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旧物,跳蚤市场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提供交易平台。现在已经不在局限于毕业生,很多需要处理手中物品或想要淘宝的新生也纷纷加入其中。“跳蚤市场”现已愈加发挥其作用。而交易的物品包括书籍,电子产品,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小饰品以及学习用品和交通工具等。我国高校跳蚤市场蕴含巨大的商机。其现状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不固定性以及零散性,商品的多样性,市场形式多样化以及市场价格随意化。而高校跳蚤市场的改革必定会给各校带来巨大的利益,它不仅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也能使学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

一、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调查校园闲置商品的类型;大学生对二手市场的看法以及大学二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大学二手市场的因素,为校园二手市场建设提供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1000人参与并完成问卷,收回率为100%。其中男生511份,女生493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大学生中闲置最多的物品分别是教材、杂志、生活用品。并且在我们在实地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二手闲置商品数量众多,质量相对较好,可以交替使用。在毕业季时,毕业时普遍会有大量的闲置二手商品等待处理,但是更多商品都卖给了废品处理站,有些商品保持着七八成新,完全可以卖给下一届学生,其一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其二可以减少大学生的资金压力。所以通过我们的调查,学校二手市场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力。

如何了解二手商品的相关信息。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有732人与773人次是通过校园跳蚤市场和网络获得二手商品的信息。通过调查大学生了解到二手商品信息大部分是从网络上获得,另一部分是通过校园跳蚤市场获得。据实地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二手商品的需求量很大,有些商品大学生等多的是想去购买二手的,这样经济实惠节省资源。但是实际上,校园二手市场发展程度不高,并且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二手市场,并且对二手商品的交易信息业知之甚少。校园二手市场还存在的很大的开发空间,如果积极发展,以后校园二手市场会成为校园市场主力军。

三、总结与启示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伴随着学生的购买能力的提高和每年的升学和毕业,存在许多各种类型的二手商品。目前,二手商品交易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大热门,建立一个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可以大大方便在校的学生,方便了同学也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最主要的是,它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放在网上,也可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物美价廉,达到双赢。在调查中我们得到一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我们的调查中主要闲置的二手商品集中于教材、杂志、生活用品并且闲置量大,市场的潜力很大。在对闲置物品的买卖意向的调查中,生活用品,学习教材,体育用品,电子产品购买意向比较强烈,考虑购买的人数比例很大,所以可以将这三类作为主要的买卖物品。

第二,二手商品交易的活动应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在二手商品交易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商品质量还很好可以继续使用,但是有些商品的质量接近报废,几乎不能使用,但还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继续交易,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使得消费者受害。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填卷人都有过购买不能使用的二手商品,我们认为要对进行交易的二手商品进行统一的质量检查,保证交易二手商品的质量,这样校园二手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第三,在购买方式和习惯上,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前往实体店购买二手物品,并且希望学校能有官方的二手商品交易门店,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二手商品交易大厅,并配置相关人员对二手商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管理。也有很多学生希望在网络上能有快捷的二手交易网站。

第四,运用先导消费群理念进行宣传,引入先导消费群的概念。我们把大二、大三的学生看做为购买二手物品的先导消费群,让大二,大一的学生带动二手物品购买动力,大一新生会受他们的影响而参与。其中大二、大三学生在熟悉了校园二手市场,了解了校园二手市场的情况,对于二手物品交易的可靠性和优点已经有了较大的认可,能给新生起到良好的带动引导作用在进行宣传时,可以向新生推荐商品进项购买。可以有针对地对大三学生所需要的二手物品,如考研资料等进行宣传,吸引其进行购买,进而带动其他年级学生的购买热情。同时,将大四学生暂定为转卖二手物品的先导消费群,他们拥有大量闲置物品,具有较大转卖需求,如果大四学生的引导行为形成良好的氛围,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被吸引。这样会有利于校园二手市场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学校勤俭节约的风气,树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6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广东省

[DOI]10.13939/ki.zgsc.2016.40.103

1 调研目的和基本情况

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分工愈加细化,各领域、各行业趋向职业化,对于为领导提供服务的文秘人员,现今社会对他们的需求情况究竟如何呢?2014年3月―2016年6月,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访谈等方式对广东省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文秘人才需求的调研,历时3年,调研企业共计317家。通过调研学生就业单位性质,企业需求岗位,企业对秘书类岗位人才的学历要求,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养、证书、特长要求,了解文秘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文秘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发展,企业对文秘人员人才的学历层次及能力要求,从而反思文秘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为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建议。

2 调研分析

2.1 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规模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文秘专业学生普遍就业于民营企业(44%)和个体企业(30%),其次是国有企业(13%)、事业单位(8%)、行政单位(5%)。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文秘专业高职生进入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将无可选择地进入企业就业。

据调查,就业企业单位规模为200人以下的比例达75.71%,从中表明高职文秘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

2.2 企业对文秘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需求数量。调查显示,90.15%的单位都是需要文秘人才的。在未来1~3年内对文秘相关专业的高职人才需求,有44.26%的单位选择了1~2人,27.86%的单位选择了3~5人,18.03%的单位选择了5人以上。从结果来看,单个单位所需文秘人才不多,但是文秘人才适用性广,涉及各行各业各领域,就业面宽。

(2)需求层次。调查显示,企业普遍要求秘书岗位的学历是高职高专(78.95%),其次是本科、中专,还有一部分要求研究生学历。据企业反映,中专水平可以胜任基本的文秘类工作,但是由于知识结构和年龄差距让其职业发展受限。高职高专毕业生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所学够用,知识和年龄结构与岗位较匹配,发展空间大,而且,高职高专毕业生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心态较为踏实。部分文秘类岗位如领导秘书,对学历、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一般要求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还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3)需求岗位。调查显示,目前企业所需的文秘类岗位主要有办公室文员、行政助理的岗位,其次是前台文员、经理助理、内勤、办公室主任和其他。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里行政和人事是不分家的,所以人事专员的岗位也急需文秘人才。领导秘书需求量因为实际情况不及部门秘书和行政秘书的多,但是要求高,是目前市场急缺的人才。其他岗位如会计或出纳、跟单等也会考虑文秘专业毕业生。

2.3 企业对聘用文秘专业人才考虑的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各单位所注重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由高到低依次是:71.93%是文秘人才的职业道德,61.40%是文秘人员的团队意识,50.88%是文秘人员的专业知识,43.86是文秘人员的创新能力,40.35%是文秘人员的沟通能力。由此可见,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是企业最看重的素质,它是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在调研中,大部分企业一直强调比较看重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人才自身的职业素养,如敬业精神、乐观个性等。

2.4 企业对秘书类岗位所需能力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企业对秘书类岗位所需技能最看重的前五项技能,依次为办公软件及办公设备操作能力(11.32%)、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能力(11.15%)、人际沟通能力(10.64%)、文书处理能力(9.35%)、应变能力(9.34%)。企业认为文秘人才必须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但是专业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主要还是看重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专业水平中,着重于办公软件及办公设备操作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文书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部分企业对外语能力和决策能力不做要求,外贸企业要求英语能力达四六级。

2.5 企业对秘书类岗位所需知识调查分析

据调查,企业要求文秘类岗位具备全面的知识,主要要具备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20.25%)、公文写作知识(17.67%)、计算机知识(17.53%)。企业表示文秘专业毕业生除了文秘专业知识外,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是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12.99%),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法律、外语等知识。

2.6 企业对秘书类岗位所需证书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企业对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的应考取的证书依次是计算机等级证书(35%)、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23%)、全国四级秘书资格证(18%)。大部分企业表示,他们并不在意证书,主要看重人才具备的能力,证书只是用于考察人才的学习能力。

2.7 企业对秘书类岗位所需特长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84.21%的企业选择速记和70.18%的选择汽车驾驶是文秘人才就业的特长优势。其他企业需要文秘人员具备特长依次是书法(42.11%)、茶艺(36.84%)、交谊舞(22.81%)、其他(5.26%)。

3 调研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市场急需的复合型文秘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文秘人员各方面技能要求更高了。我国市场急需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熟练地运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力,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熟悉商务知识、企业管理、会计基础知识,拥有速记、汽车驾驶等特长技能的复合型文秘人才。

3.2 高职文秘培养岗位从 “行政秘书” 向 “企业秘书” 转化

秘书工作职业岗位由行政秘书到企业秘书的趋势变化,高职秘书教育应顺从市场需求,主要面向我国民营、外贸等各类型的企业办学,根据现代企业需求进行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结合企业文秘岗位实际,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3.3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与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建立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文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校企合作平台等机制,有效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学生实习、实习基地建设中来,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达到无缝对接。

3.4 对于文秘人才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需先行

企业认为,“德”是用人首要,主要包括忠诚、敬业、乐观、团结、吃苦等,这些素养对于将来从事文秘专业学生而言比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为重要。这是企业衡量文秘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7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界影响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东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学校在扩大发展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保障和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校心理咨询室于2016年11月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升教育效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

(1)自我意识。①经常分析自己:经常占23.6%;偶尔占51.8%;很少占22.8%;无占1.8%。②自信:非常自信占10%;自信占29.5%;有时不太自信占53.4%;不自信占6.9%;常常感到自卑为0.2%。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知道,很喜欢占25.8% ;知道,但不喜欢占33.2%;知道,无所谓占27.8%;不知道占11%;管他呢占2.2%。④最希望改变的是:知识占56%;出身占12.6%;财富占15.2%;性格占22.6% ;外貌占7.4%。

(2)人际交往。①关心别人的看法:非常关心占31.2%;比较关心占57%;不太关心占11.1%;无所谓占0.7%。②沟通有障碍:有很大障碍占9.3%;有时有障碍占51.4%;比较少占35.8% ;无占3.5%。③知心朋友:非常多占25.8%;一般多占29.9%;很少占40%;几乎没有占4.3%。④遇到挫折依赖朋友:不是,独自应付占13.2%;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占60%;偶尔会占25.4%;完全是占1.4%。⑤友谊出现裂痕的应对:立即断交占12.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占14.3%;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占66%;置之不理,等对方去处理占7.3%。

(3)学习方面。①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很满意占16.9%;一般占65.5%;有所不满占14.5% ;非常不满占3.1%。②学习效率低,是否心烦气躁:经常会占18.4%;有时会占44.3%;偶尔会占33.4%;从来不会占3.9%。③考试前后心情紧张:总是占14.1%;有时,特别在考前占45.6%;偶尔占36.9%;从不占3.4%。④紧张情绪会给考试带来影响:会,很大占20.8%;会,有点占62.3% ;不会占13% ,没感觉占3.9%。⑤学校督促考证是否带来心理压力:会占23.2% ;一般占43.6% ;不会占26.9% ;无所谓占6.3%。⑥压力的作用: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占40.8% ;没感觉占24.1%;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占31.2% ;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想学占3.9%。

(4)恋爱观。①如何看待学生时期的恋爱动机:满足心理或生理需要占43.4%;打发无聊时光的占25.6% ;调节学习压力占20.4%;情到深处占11.3% ;选择人生伴侣占6.5%;随大流,不落伍占4.3%。②是否曾为恋爱问题而产生不快情绪:经常有占9.8%;有时有占41.4% ;较少有占26.5% ;无占24.9%。

(5)压力与前途。①担忧前途:经常占32.5% ;偶尔占53.4% ;很少占11.5%;无占3%。②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非常大占16.1%;很大占32.1%;一般占42.7%;少占8.2% ;没有占3.3%。③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转移(娱乐、读书)占42.5%;发泄(哭、倾诉、日记)占23%;压抑(喝酒、睡觉、憋在心里不说)占12.1% ;顺其自然、自然调整占25.8%。④遇到压力时你会最先向谁求助:家人占20.4%;亲戚占36%;男女朋友占16%;知心朋友占35.4%;老师占2%;学长学姐占4%;心理医生占1.7%;不找任何人占14.8%。⑤你最近出现的情况:早上起来后感到难受占32.3%;吃饭没有胃口占36.7%; 总觉得手脚无力占28.2%;哈欠打个不停占35.4%;经常丢三落四占33.6%;注意力难以集中占50%;夜里多梦,睡得不沉占23.6%;解题缺乏耐性占41.9%;语言表达模糊不清占24.5%;没有以上行为占16.3%。

2.调查分析

(1)学生自我意识方面。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约51.8%的学生偶尔分析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既然不了解自己,那么也不会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如“我擅长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能怎样做这件事”,会形成自大、无所谓等性格。

(2)人际交往方面。57%的学生比较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这些学生一般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或者干扰,明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或自己想要争取的,但因为在乎别人的想法而终止,这在多元化社会中违背了“良性竞争”的循环法则。另外,有40%的学生在不开心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如果遇到挫折,60%的学生会听朋友的意见,但还以自己的意见为主,说明学生无论是否征询别人的意见,自己心里已有最终的抉择,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就好了,不必过分干预他们的选择;51.4%的学生承认与别人沟通时有障碍,即使出现友谊裂痕的情况,66%的学生依然会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勇气,但他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沟通行为有最大的收效。

(3)学习方面。有65.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一般满意,因此在学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中职学习也更强调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对中职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习效率方面,低下的效率会让77.7%的学生心烦气躁,而考试前后有82.5%的学生会产生紧张心情,这又会使62.3%的学生考试失利,因此怎样调节紧张等负面情绪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学校督促考证会给66.8%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习和提升自己,但他们把考证当成是学校推动自己前进的“指挥棒”,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因此会有压力。尽管40.8%的学生知道压力能产生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但依然会为此烦躁和介意,故了解如何缓解压力是学生学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4)恋爱观方面。仅仅6.5%的学生认为学生时期恋爱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因此家长和教师有必要端正学生的恋爱观念,打发时间以及调节压力有很多方法,大可不必拿感情当消遣和宣泄的方法。另外,针对恋爱是为了满足心理或生理需要这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要耐心地给予支持和辅导,学生时期的恋爱更多时候是为了找一个人关心和重视自己,而家庭关系紧张或缺失的学生更容易寻求“通过恋爱解决问题”这一出路。在“是否曾为恋爱问题而产生不快情绪”选项中,51.2%的学生选择肯定答案,因此在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涯当中,对于缺乏应对技巧的学生来说,选择谈恋爱无疑是雪上加霜。

(5)压力与前途方面。家长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强压给学生。在遇到压力时,36%的学生会选择告诉亲戚,35.4%的学生会选择告诉知心朋友。家长和教师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不选择告诉身边最亲的人?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空间来搭建自己的安全区域,亲戚、朋友等不像家长、教师掌握“生杀大权”,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即使把自己最秘密的事说出来也无妨。针对压力带来的生理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产生一系列生理问题的学生不占少数,那他们又怎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希望家长和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力和精力。

三、原因与对策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调查,我们切实感受到学生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寻求突破,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上一系列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1.与生俱来的“被抛弃”“不重要”“无价值”观点

(1)原因。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成长是最舒适的,但出生后,婴儿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为什么在肚子里我住得好好的,你硬要把我生出来?”所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生下你来是因为我们相信你能独立成长”,并尝试让孩子自由发挥,而不是处处设限,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没有地位,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无价值”。

(2)对策。家长和教师可以就一件具体的事情对学生进行肯定,并告诉他“被抛弃”“不重要”“无价值”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会有,使其不必自责。另外,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积极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学校和班级可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技能竞赛、艺术节、运动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2.家庭教育的“施”与“受”缺一不可

(1)原因。家庭就像培育植物的土地,如果土质肥沃,即使稍逊的种子亦能好好成长;如果土质贫瘠,就算再好的种子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健康的家庭教育涵括了“施”与“受”两部分,在给孩子物质与精神支持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教育自己。因为感受是双方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你想要培养怎样的孩子和学生,你就要做怎样的父母和教师。你“施”一分力,就要有心理准备“受”孩子或学生的一分力。

(2)对策。不要将孩子和学生处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问题家庭、贫困家庭等作为没有教育好的借口。教师要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正确面对每一次的突发事件;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探讨现代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共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形成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合力。

3.学校教育的“高”与“低”合二为一

(1)原因。每个学生进入学校,都期望得到较好的教育以及教师的平等对待,这种期待不能因为入学分数、家庭背景等有所差异。如果教师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如何能实现平等对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将“高”与“低”合二为一,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尊重和平等。

(2)对策。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德育课、选修课、专业课等;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邮箱、信箱、热线,由专业教师帮助学生解疑;学校定期组织心理讲座、心理运动会、健康月活动、校园心理剧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是一项需要多次、重复的工作,榱搜生的健康,我们义不容辞。

4.外在影响的“要”与“放”选择其一

(1)原因。面对社会上的甚多诱惑,对于处于青春期的职中生来说,需要非常大的定力。在面对这些外在信息时,学生选择“要”还是“放”,经常会打乱了自己的心思,感到无助而烦躁。到底“要什么?”“要到什么程度?”“怎样要?”“要了之后又能怎样?”“放什么?”“如何放?”“放了之后又能有什么?”……这是智慧的选择题,教育者必须有这样的认知高度,才能教育学生把视野打开,把格局扩大。

(2)对策。课堂与课外生活必须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是”与“非”的往来过程中,培养学生“挖掘真善美、放下假丑恶”的能力。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教师不能回避,可通过班会、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抉择、抉择什么、怎样抉择。如果遇到有较强冲击力的话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明晰、选择,学生最终不一定能形成一致的答案,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尊重别人的选择。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这段话一直以来不断推动着我们前进。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能把握学生的特点,那么教育效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文书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34-36.

[3]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7):444-446.

第8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总队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我支队当前官兵思想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开展经常性思想分析的基础上,接总队通知后,支队政治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下发了通知,提出具体要求,以传真形式收集了解基层调查分析情况。基层中队普遍采取座谈、谈心和心理测查等方法,分析当前官兵思想情况。总的感到,当前基层普遍重视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定期分析制度落实到位,能把主课教育同随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效果比较明显。通过抓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支队广大官兵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政治信念坚定,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奉献意识增强,内部和谐、遵纪守法的思想稳定,在严峻形势任务面前,实现了“两个确保”。

二、需要关注的思想热点难点

(一)政治责任感强但对形势理解不够透。当前,官兵关注国际国内热点时事敏感问题:地震、奥运、藏区维稳及人民币升值、物价通涨、越南金融危机等国计民生,广大官兵都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能自觉站在国家的大局、人民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能正确看待这些热点的出现,对产生现象的原因有一定了解,能做到不散布传播谣言,不发表影响部队、社会稳定的消极言论,表现出较强的政治素质。但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少数官兵存在对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困难性估计不足的现象,存有盲目乐观思想,没有看到藏区维稳、奥运安保、抗震救灾工作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还需要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有的因为国际国内各种破坏势力兴风作浪,对国家民族的前途能不能挺过难关忧虑过重;少数官兵对震后物价通胀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等现实问题囿于一时,显得信心不足;还有的对国家强盛与个人的关系认识模糊,没认清二者休戚相关,从而对当前国家社会形势关心不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各种社会、自然现实因素交织的客观存在;二是教育引导还不够;三是认识事物规律本身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四是多数官兵没有亲身经历如此集中频发大事件的阅历,从而影响正确判断。

(二)战斗精神强但少数战士“震灾心理”问题突出。此阶段,支队共出动××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广大官兵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党员干部骨干危险时刻站出来、关键时候豁出来的先锋模范形象展示无遗。在执勤哨位2包一、3包一的艰巨形势面前,不讲价钱,克服生理身心双重困难,确保了监狱人犯的大转移和执勤目标的绝对安全。但在救灾中、震后前后方官兵的心理测查的情况看,少数官兵“震灾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救灾中:受地理、天气等条件限制,救援难度大,产生急躁情绪和心理压力;灾区余震不断、险情较多,连续抢救伤员、处置遇难者遗体,产生害怕和恐惧心理;部队长途奔波、转换频繁,连续奋战、极度疲劳,出现身心疲惫、产生厌倦情绪等等。归建后:少数战士出现恶心呕吐,梦回灾区突然惊醒,发神发呆,食欲不振等等,家庭受灾严重和失去亲人的个别官兵,心理创伤较重,受前方救灾官兵言谈影响和电视报纸图片感染,后方人员或多或少产生心理干扰,出现或重或轻,情况不一的心理问题,如不想看救灾场景的新闻、余震时惊慌不安、什么都看透而消极作为的出世心态等等。主要缘于这次地震强度大,对官兵心理冲击强烈,死伤人员多,灾区损毁严重,因为手中工具简陋等诸多原因,能救活的生命而不幸逝去,因而自责,导致有时情绪低落。

(三)思想稳定但季节性特点诱发经常性思想不稳定因素增多。5.12之前,支队召开了经常性思想工作骨干培训会,通过培训,基层更加重视发挥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从目前看,部队内部关系和谐,官兵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工作关系,思想统一,部队稳定。但据大多数基层中队调查分析反映,进入三季度,气候炎热、任务繁重、官兵思想更趋活跃,影响官兵经常性的各种诱发因素增多,考学提干落榜、骨干集训没份、学技术不成、入党落空等季节性思想特点鲜明,家庭困难带来的服役态度、天气带来的坏脾气、个人家庭涉法问题带来的纪律意识、训练受伤疾病带来的身体烦劳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不同程度存在,不同时候爆发,不同方式显现。

三、解决当前官兵思想的对策

一是持续深入搞好时事政策教育,不断贯注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政治信念。对形势任务认识理解不到位,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时事政策教育来引导、来强化。广泛运用“三个半小时”帮助官兵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让官兵经常看到听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及上级的指示精神,潜移默化中铸牢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信念。通过请地方专家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大讨论,帮助澄清少数官兵不能正确看待一些社会现象的模糊认识,使之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心不动摇。

二是加强心理干预,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问题不同于一般思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关注和帮助。支队将进一步健全心理工作组织,逐步建立完善心理应急机制,近期邀请地方军内心理专家到各大队作专题辅导,培训提高基层心理工作骨干技能。日常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包括地震在内重大自然灾害紧急避险常识教育和执行任务中的心理辅导,广泛组织心理咨询服务,运用心理工作手段缓解官兵心理压力,把心理疏导和调控工作做到任务现场,救灾一线。适时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通过适当转移注意力,充实官兵生活,帮助官兵宜泄情绪,稳定心理。注意把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保证官兵必要的睡眠和休息,促进官兵思想和心理的稳定。

三是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注重解决好突出问题。第三季度,部队执勤事故、淹亡、雷击和奸情相对突出,在课堂教育基础上,注重运用随机教育手段,利用“三互”、“双四一”和谈心等有效载体,切实摸清官兵中带倾向性的思想问题,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的原则对症下药。同时,以点带面,专注于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成立帮教小组,明确责任人,建立思想跟踪卡,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官兵困难,创造团结和谐、关爱互助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思想工作服务保障作用,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

中国人民

第9篇: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乙型肝炎病是慢性传染病,其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必然会出现患者的重复就诊(包括年内重复就诊、不同年份重复就诊等)。目前传染病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对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均无明确规定。因此乙型肝炎病例报告存在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不利于正确评价全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的真实现状,规范乙型肝炎的报告和管理,根据《2006 年吉林省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专题调

查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开展了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专题调查工作,现报告如下。

1调查情况

1.1调查目标调查总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的现状,为探索乙型肝炎病例最佳报告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估计医疗机构不同疾病分类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率;②估计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率等;③估计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1.2调查范围根据方案要求,依据我市2005年各县区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选取龙山区、东丰县和西安区3个县区,以被选县区内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最多的3家县或县以上医疗机构以及3家乡镇级医疗机构作为被抽查单位(不足的以实际数计)。

1.3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乙型肝炎病例登记及病例诊断符合、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判定、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情况、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情况、乙型肝炎病例报告模式建议等。调查方式包括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

1.3.1乙型肝炎病例登记及病例诊断符合抽查2006年1~9月若干个工作日传染病相关科室(内、儿、传染科等)门诊、住院资料,连续抄录其中的乙型肝炎病例个案。每家医疗机构抄录病例个案100例(不足100例的以实际数计),其中住院病例30例(不足30例的以实际数计)。

在医院检验科核实这些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谷丙转氨酶(ALT),并进行结果判定。①若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且ALT≥40,判定为确诊病例;②若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且ALT

1.3.2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判定选择一个县区开展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的判定,有明确急慢性判定结果的病例数不少于确诊病例的20%。

对所有诊断符合的乙型肝炎确诊病例中的现住址为本县区的病例,通过现场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发病及就诊情况,填写表格,根据问卷结果来判定该病例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型肝炎:①若自就诊日起乙型肝炎病程(本次就诊时间-患者首次发病时间的间隔)超过半年者,判定为慢性乙型肝炎;②若自就诊日起乙型肝炎病程不超过半年者,判定为急性乙型肝炎。

1.3.3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情况通过与网络直报系统中数据的比对,核实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的报告情况,包括确诊病例(临床+实验室)、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以及确诊病例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未分类乙型肝炎等。

1.3.4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知识知晓及实际工作情况在每家医院选取1名从事乙型肝炎等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对其进行问卷访谈填写附表,了解其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询问临床医生诊断乙型肝炎方法,对乙型肝炎进行病例分类及临床急慢性的判定以及填报乙型肝炎病例报告卡的情况。

2调查结果

我们在所选的9家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在传染病相关科室(内、儿、传染科)门诊、住院资料连续抄录乙型肝炎病历394例。在诊断符合判定中,确诊254例,占抄录总数的64.47%;病原携带者94例,占抄录总数的23.86%;疑似病例8例,占抄录总数的2.03%;无法判断38例,占抄录总数的9.64%。诊断符合17例,通过抄录的住址,采取现场调查及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核实,共核实到5例,其余均未查到,诊断符合率为29.41%。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述病例均以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上报。另外,在抽检的医疗单位,对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诊断分类描述不清,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掌握不充分,对相关报告知识掌握不全,对乙型肝炎病例急慢性一般不做判定,另外未分型的肝炎病例占一定的比例,约占5%左右。

3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乙型肝炎病例在医疗机构报告非常复杂,首先不同单位、不同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不同,对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其次,临床医生报告与实验室脱节,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其次,出于公众恐慌心理,就诊时常以假名、假地址示人,有的患者在一家医院就诊后又到其他医院就诊,造成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