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

第1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1.水稻精准种植信息处理在连云港地区应用首先建立连云港地区耕地基本信息、气象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与生产状况等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实行地理资源分布状况分析、确认实际生产目标、设置持续性地稳定生产制度与年度规划提供科学根据。把全球定位系统和连云港地区的具体地貌结合,构建土壤水分、养分、病虫草危害、农业作物生长态势、把数据信息转换成为直观形式的各种信息图表,使农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精确地关注耕地区域的动态数据信息,同时为农业作物的生产管理策略提供实时有效的精确信。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我们要充份的利用到连云港地区的高校群,可以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合作,实现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在水稻精准种植信息的处理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机制。

2.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

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结束语

第2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新方向,不断开创新局面。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等一下,李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卢常委将作总结讲话,希望大家务必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成果丰硕,**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成绩喜人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发展战略,着力富民产业、美丽乡村、扶贫攻坚、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呈现提速升级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7亿元、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3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游客71.2万人次、增长23%,完成旅游收入9880万元、增长25%。主要有六大新亮点: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达7.5亿斤。富民产业规模壮大,新增井冈蜜柚1.43万亩、竹木花卉2.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5.95万亩,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龙脑樟、黄栀子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安福米猪”提纯保种选育进展顺利。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拓展了示范园旅游功能,被评为全市“十佳乡村旅游点”,初步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鲜果采摘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农业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完成,发放证书4.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新增土地流转3.2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187家、专业大户206户。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稳步推进,3个乡镇综合执法局挂牌运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日趋规范,阳光农廉网上线运行,林地用途管制“一张图”编制完成。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亮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同步推进,推进了9个中心村和11个烟草援建点建设,完成了45个一般村点建设,进行了陈年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和乡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全县1000余个组初步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完善提升了镇村联动和示范带建设,打造了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岗口村塘下等一批精品示范点,2个村庄入围“江西百个最具乡愁村庄”。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营造林36.4万亩,建成风景林示范点11个、营造林示范点8个,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荣获全市森林质量提升优秀县。开展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枫田镇车田村被命名为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水库水质治理稳步推进,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年荣获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养优秀县。

四是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364.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县财政统筹扶贫资金5000万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建立了单位挂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32个县直单位、760名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派驻“第一书记”31名,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挂点帮扶、结对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634户,搬迁移民1600人,帮扶6800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井冈蜜柚等富民产业,资助13331名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全年减贫74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7%。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获得新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获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县,完成了2条中小河流治理、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1处重点山洪沟治理、38座山塘整治、4座小水电改造和2座电站电气化建设,启动了白门洲等6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谷口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4.5万人。气象水文预测预报预警体系不断完善,林火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基本覆盖,防汛抗旱队伍、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防汛、防火、防疫工作扎实到位,荣获全省森林防火优胜单位,县专业森林消防队获得全省先进。

六是旅游发展目标实现新拓展。积极融入赣西旅游圈,实施“决战景区”战略,加快了武功山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武功山三天门索道建成并投入运营,羊狮慕景区开发和索道建设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羊狮慕景区获批为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拓展农业旅游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围绕提升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点。

**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圆满收官划上了句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旅游投入最多的五年,全县上下坚持“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坚持工业化的理念、项目化的手段抓农业和旅游,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站上新起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向为“三农”和旅游工作贡献智慧、付出辛劳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农业仍然是我县“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且制约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一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县还有2万余人未脱贫,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成效不明显;二是农业水平化还不高,特色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农村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四是旅游投入还不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鼓劲加压,全面落实今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分关键。我们要深刻领会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农民增收脱贫,加大富民产业、绿色品牌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限期脱贫”为使命,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按照“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脱帽”的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减贫7500人,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一要精准识别和分类。前段时间,围绕精准识别市县开展了“四项专项”检查,发现我县的扶贫对象不够精准、扶贫对象数据信息不够准确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要在前阶段比对和筛查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过筛过点的办法,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识别,实行再确认,再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对应纳入而未纳入的贫困户按识别程序及时增补,坚决杜绝“五类对象”的出现,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同时,做到精准分类,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条件,进行精准分类,设立“黄、红、蓝”户,为分户施策打下基础,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二要精准发力。坚决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突出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扶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方面,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动员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我县的农林主导产业,通过入股或收入保障性合同等方式,把有意愿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结成利益联结体,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同时,对没能参加或没有参加条件的贫困户,依据贫困户的不同产业发展意愿,结合贫困户自身条件,因户、因人施策,制订各自的产业发展计划或者入股分红办法,做好帮扶工作,确保该部分贫困户收入不断增长。要做好产业扶贫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户的致富本领、增进贫困户的自生脱贫动力。通过产业扶贫,建立起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安居扶贫方面,要积极整合移民搬迁、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等项目,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工程,年内力争完成移民搬迁589人,实施土坯房改造270户。“凡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全部实施搬迁扶贫,对无力改建房的绝对贫困户,实行免费改造或“交钥匙”,让绝对贫困户住有所居。保障扶贫方面,对蓝卡户实行兜底保障,在最大限度内叠加政策,确保特困群众有尊严地生活。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大病救助以及就学保障政策,落实政府保障和户均一亩柚“双保险”兜底脱贫。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举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解决好“如何扶到位”的问题。

三要精准帮扶。继续强化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确保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工作组及结对帮扶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家中解决实际困难,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其脱贫信心,落实好“扶贫责任”的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扶贫先扶“志”的问题,千万不能走入“政府干、群众看”的误区,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以赴抓好现代农业。坚持以富民产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做强井冈蜜柚产业规模,深入实施井冈蜜柚“百千万”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以横龙、严田等乡镇为重点,抓好严田镇青桥村蜜柚育苗基地建设,提升横龙镇石溪、严田镇邵家等示范基地,新增井冈蜜柚0.75万亩,落实老乡工程6000户。着力提升烟叶产业水平,以寮塘、严田、洋溪、竹江、洲湖、甘洛、洋门等12个乡镇为重点,强化田间管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巩固发展粮食、油菜、有机蔬菜、高产油茶、竹木花卉等传统产业,力争粮食、油菜播面稳定在82.7万亩、11.4万亩以上,努力使这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新增高产油茶1万亩、龙脑樟0.5万亩、安福甜茶0.5万亩、黄栀子0.1万亩。

第二,强力推进示范园建设。今年,要加快提质扩园建设步伐,完善园区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重点在良种良法、农民培训、产业升级、多元投入上下功夫,拓展农业功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核心区面积达到3200亩以上。要积极引进2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园,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示范园集聚,逐步扩大示范园辐射范围,提高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积极促进“接二连三”。要强化农业招商力度,全力组织对外招商,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力争年内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业服务网络,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观光采摘园,精心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深圳前海八实万运营基地建设同时,选择1-2个农产品和5-1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试点,努力打造1-2个农产品电商示范点。

(三)以“中心村”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五美”标准和“八不八多”、“农民上坡”等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进一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第一,精心打造示范工程。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工作思路,重点抓中心村建设,巩固和提升美丽乡村示范带档次。一方面,要在巩固原有通道示范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精心打造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精品示范带。另一方面,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点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9个中心村整村改造任务,认真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等“七改三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及耕地保护,结合空心村、土坯房改造,着力推进一般村点建设。其次,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人的新农村”,传承和弘扬优秀庐陵文化、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强化休闲场所、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配套,着力打造一批注重文化传承,体现生态理念的精品示范点。

第二,全面提升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探索建立管用可行的村庄垃圾清运、处理、保洁长效机制。抓设施。强化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2座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中心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确保洲湖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年内每个乡镇都要建设1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强管理。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每个乡镇均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要强化日常监管,对所有保洁员实行“四定两挂钩”,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时清理,与工资待遇挂钩,与长效聘任挂钩。要积极探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形成农村垃圾治理新常态。营氛围。深入开展“农村星级清洁户”等各类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活习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户,营造“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年底前,要确保70%以上的乡镇、村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目标。

第三,深入推进生态工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生态至上理念,以治山、理水、防污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建养。治山,就是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低产低效林改造,确保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全面实施林地用途“一张图”管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空间管制。加强林地和自然区保护,积极探索发展碳汇交易,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理水,就是重点实施县乡村三级“河长制”,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河流和水库管理,坚决清理肥水养殖,持续巩固提升水质治理成果,强化泸水河跨界断面及社上水库、东谷水库等重点水域的水质水环境监测,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河流及大中型水库全部达标,小二型水库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防污,就是重点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四)以“激活动力”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平台建设,围绕富民产业发展、土地综合效益提升,引导群众推进土地适度流转。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培育,力争新增家庭农场50个、农民合作社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积极创建1—2个精品示范社、10家精品示范家庭农场,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要大力推进涉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做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进林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要加快实施扩权强镇。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紧扣“三个二”目标,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宜居宜业上下功夫,强化简政削权、政策扶持、强基固本,把试点镇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局作用,依法行使城管环卫、建设规划、劳动保障等领域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

(五)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全力以赴抓好基础设施。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短板”,巩固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规划修编和“上图入库”,统筹抓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渠系、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城防洪工程、竹江乡防洪工程和白门洲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尽快启动洲湖镇神口水库建设。巩固提升已建农饮工程,保障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需求。加快山庄、赤谷、枫田、竹江、金田、泰山等6个乡镇的小农水项目建设,完成谷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确保水库水源灌溉到田。

二是强化农业安全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气象、水文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优化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和预案,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森林防火能力;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提高动植物病虫害防疫能力,确保农林生产安全。

三是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安福“三农”家底。加强农技推广,加大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6%,强化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公益。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扩大“财政惠农信贷通”、“金穗油茶贷”等信贷产品的放贷范围和总量,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富民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保险,落实保险政策,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六)以“旅游兴县”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武功山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要立足大武功山旅游发展战略,发挥武功山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一要加速武功山景区建设。策应全市“三山一江一城”旅游发展,启动武功山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金顶、箕峰景区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羊狮慕索道等建设,启动羊狮慕景区二期(金牌山景区)和南大门片区建设,开发水系瀑布景观,确保羊狮慕景区上半年全面对外开放。尽快启动安下至文家公路改建,加快推动文家片区道路、商业街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抓好泰山乡铜溪村旧村改造。配合省里做好赣西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促进武功山全面融入全省“大武功旅游”,实现资源共享。

二要加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武功山景区,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继续推进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养老、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古村民居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每个乡镇打造1个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点,全县新增4A级乡村旅游点2个,完成21座旅游厕所建设,形成山上山下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借此机会,我再简要强调一下当前农业农村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做好农田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供应,保障农民利益。要加强天气预测预判,及时农情信息。同时,抓紧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扫尾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和总结验收。

二要做好防大讯准备。要树立防大汛的思想,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做好防汛各项准备,深入开展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正确处理防汛和抗旱的关系,积极做好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三要做好动植物防疫和森林防火。要全面强化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下周一就是清明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做好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第3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政府行为 大梨树

一、研究区域概况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郊西南5公里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那里山秃地荒,农民一贫如洗,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带领下,经过全村人民大搞造绿工程,开展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大梨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梨树于1999年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主要以生态建设、农业观赏、科技示范、果药基地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是集赏花食果、度假避暑、观光旅游、会议接待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是辽宁省较早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现已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开展乡村旅游的典型。大梨树旅游区现已被列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荣获“全国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全国生态建设示范村”、“丹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享有“辽东第一村”的美誉,2007年大梨树村进入“中国名村”排行榜前百名。大梨树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以集体经济为主,民营和个体经济做补充的经济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2006年,大梨树村集体固定资产2.3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814.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其中实现旅游收入900余万元,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07,大梨树旅游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二、大梨树开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

1.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集体经济是大梨树走上富裕之路的法宝。2000年大梨树村成立了旅游公司,由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经营和资源保护,避免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小、散、重、乱的局面,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对全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在景区建设上,大梨树旅游公司投资建起了高科技示范园、药王谷主体旅游区;在管理上,制定统一标准对景区内的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在对外宣传上,打出大梨树的牌子,形成了大梨树的品牌效应;在文化建设上,大梨树提出了实干、苦干、巧干的“干”字精神,村委会还建设了“干”字广场,以弘扬“干”字精神。这也是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之处。

2.加强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梨树由村集体经济投入土地和场所等硬件设施。村委会经过整合,建设了7万平方米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区,为社区村民服务搭建了平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区中有两座欧式风格的别墅园区、两条商业街、两个市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一个幼儿园。在商业街开办了包括饭店、各种超市、社区医疗卫生站、社区药房、理发店、浴池、修理店等服务网点,使社区内的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同样的服务。现在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村委会建设了锅炉房,为综合服务区的村民无偿供热。村委会在果园区和五味子生产区打井50眼,方便了村民灌溉;修作业路90公里、改建村路56.6公里,均铺上了板油路面。修建了五座水库,蓄水40多万立方米,修整河道5公里,在河面上架设了10座形态各异的石拱桥,把往日无水干涸,汛期洪水泛滥的小河治理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景区。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大梨树乡村旅游的开发使农村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998年投资90万元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先后从科研部门引进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新特优蔬菜新品种,游人既可观赏、学习,又可品尝、购买。2000年,村里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的资金,建成了5000亩五味子基地,既可让农民销售又可作为景点供游人观赏。目前,全村栽种五味子达1万多亩,并生产出五味子饮料、五味子酒、五味子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大梨树乡村旅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现代农业转化。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高素质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大梨树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努力提高村民素质。一方面村里积极鼓励村民更新知识,全村有460人参加各类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还设立了青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等供村民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大梨树村与沈阳农业大学等3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专家为科技兴农提供咨询服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第二,聘请专家为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引导景区健康发展。2004年以来,该村3次聘请荷兰、加拿大专家,一方面就该村绿化、水面开发利用、增加特色服务项目提出建议,推动大梨树村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景区的布局、旅游点的确定等提出建议,为旅游产品功能开发提供超前的发展思路。

5.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打造宣传促销品牌,大梨树农业生态旅游区实施一部电视风光片、一本画册、一本书、一组歌、一台节目的“五个一”旅游精品宣传计划,取得良好效果。景区先后投资2万元,请丹东市培良影像公司拍摄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和生态农业旅游的专题电视片,现正在制作中;投资3万元,设计制作反映生态农业旅游精品画册两万册;投资1万元,利用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在大梨树设创作基地的机会,请驻村作家撰写《大梨树的故事与传说》等书籍,共2500册;请业余作者与毛丰美书记合作,谱写了《请到大梨树村里来》、《大梨树风光美》等宣传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歌曲;编排了一台反映大梨树民俗风情和展现“干”字精神的精彩文艺节目,义务为游客表演。同时,大梨树村还邀请辽宁省近百家旅行社负责人到大梨树考察,分别召开沈阳、鞍山、抚顺、丹东等城市踏线联谊会,研讨合作发展旅游业大计。景区农民艺术团,也在沈阳皇寺庙会、鞍山等市举办大型宣传促销活动。

6.加强环境保护

现代旅游是以高品位的、良好的旅游环境为基础的,这也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石。大梨树村用城市化理念管理新农村,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管理机制。他们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现有工作人员15人,配置了垃圾清运车2辆、洒水车1辆,垃圾箱220个,做到居住区街路专人清扫、垃圾日产日清[2]。在大梨树村的《村规民约》中,有2条规定格外引人注意:“分到山的农户在三年内绿化好,栽满栽严”;“村民和单位,不准乱修、乱建,不准侵占公路、街道、景区和公共场地,不准乱放垃圾”。2009年,村里投资400多万元,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改造垃圾场、公厕、下水井、化粪池、铺设排污管网,治河清淤,净化水质。一切作为都以环保和生态为前提。

7.制定管理制度

为提高旅游服务品位,大梨树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40多项,从总经理到清洁工做到职责明确,规范服务。还高薪从丹东聘请两位餐饮部、客房部经理,按星级饭店服务标准培训员工,促使庄稼院、青年点餐饮、客房部等各部管理达到规范化。

三、结语与讨论

通过对大梨树的案例研究,我们看到通过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模式。纵观中国大部分乡镇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共性问题包括规划欠缺、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保障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产品缺少特色、环境破坏严重、忽视市场营销等,然而,大梨树在村委会领导下发展旅游业,成功了解决了诸多问题,这种发展模式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大梨树的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停留在现有阶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社区参与问题

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应尽可能多吸纳当地劳动力,鼓励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或让农民以出资入股和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共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成果。通过访谈我们得知,不同村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不同。直接从旅游中获益的居民大都支持发展旅游。而没有从中获益的居民大都反对发展旅游。他们对发展旅游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由于旅游开发后耕地减少,有些人从传统项目(种地、养殖等)中收益减少,又未能及时转变观念从事旅游服务,造成总体收入下降。他们把自己收入降低归罪于旅游,因而对各种现象态度苛刻。据了解,村里只给居民每亩5000元的补贴,这就让没有工作的居民丧失了经济来源,靠打工为生,生活得不到保障。同时,居民每天还必须向城里人一样支出生活费用,买菜买粮,这与以前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生活的日子相比,无疑会遭到反对。所以,必须引导这部分居民参与旅游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旅游的经济实惠,赢得他们的支持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景区管理问题

大梨树村为了为提高旅游服务品位,虽然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人才等原因,其经营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多为村镇领导,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尚显示不足。在景点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卫生状况,存在“脏、乱、差”现象,有碍观瞻。在对客服务上,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多为农家子弟,对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应加大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投入资金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现在的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当地民俗风情、旅游法规等全方面培训,制定严格的卫生服务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彻底改变卫生差、秩序混乱、管理松散等现象,实施规范式管理,以适应竞争发展的需要。

3.多元融资问题

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是关键,也是难点和焦点。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生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开发旅游业,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目前大梨树五大景区、近三十处景点都是村自投资金建立的,所有景区或酒店全部都是依靠大梨树旅游公司经营管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也暴露了大梨树村这种开发模式的最大弊端,管理机构庞大臃肿,市场的适应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就极容易导致其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失败。因此,从长远来看,大梨树旅游业健康发展,出路就在于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强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调动社会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允许社会各界从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开展旅游商品经营和餐饮服务,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旅游业;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使投资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证,从而保护受益的民众,使其继续给予旅游业以关注和支持,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辽东第一村,丹东大梨树村.丹东风云网:省略/ .2008.10.07

[2]梨香阵阵乡间来――凤城市大梨树村走笔.政协辽宁省委员会网:lnzx.省略/. 2008.6.20

[3]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协作网yzxz.safea.省略/ . 2008.11.19

[4]丹东:大梨树坚持旅游精品形象宣传.同程网:省略/ .2007.8.7

第4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县旅游局

近年来,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县对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和总体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旅游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行业带动能力,在旅游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直以来,我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紧紧围绕“旅游强县”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景区带村”、“旅游带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内部成立了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纳入日常重要日程。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编制了《**县全域旅游规划》、《冶力关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全民参与办旅游的实施意见》等。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今年选派业务精通、骨干人员担任冶力关葸家庄村驻村工作队长,科级干部每人2户,一般干部每人1户帮扶未脱贫贫困户,制定了整村帮扶计划和个人帮扶计划,并经常性组织帮扶责任人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加政府引导,旅游扶贫成效显著。特别是冶力关、八角等发展旅游条件好的周边不少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通过从事开办农家乐、经营马队、售卖土特产、景区小摊小贩、跑运输、搞种植养殖,到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吃上了旅游脱贫饭、过上了好日子。

(一)加强旅游配套硬件建设,夯实旅游扶贫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县冶力关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关街休闲一条街水上餐厅、金翔欢乐谷、停车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特别是今年,结合冶力关大景区建设,冶力关大景区投资4.8亿元,重点实施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道路建设提升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培育了万亩油葵、万亩油菜花、高原梯田观赏带、万寿菊观赏基地、牡丹观赏园、草莓采摘园、乡村植物园等农业休闲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八角花谷、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品牌。新建了冶力关池沟“乡村迪士尼乐园”,八角庙花山“乡村民俗卡通体验园”等娱乐项目。实施了八角乡牙扎村临街风貌改造及河景提升建设项目、冶力关镇池沟—庙沟农家乐环境改造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冶力关镇临街建筑风貌和环境改造工程,实现了冶力关大景区的精彩绽放和华丽转身,各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的可进入性、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130万元的城关青崖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已完工,建设水冲式旅游厕所1座,生态停车场1处,维修及铺设木栈道1000米,制作景区标识标牌50多块,改善了各旅游景区外部环境,提升了景区品味,使景点游和乡村游融为一体,观赏游和体验游、农耕文化游和民俗文化游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全面推动了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位于冶海景区周边的冶力关镇池沟村为例:2011年至2015年政府累计投入3300万元,农户自筹累计投入1500万元,从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的山上整体搬迁下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二层楼房,加大了劳务技能培训,通过旅游扶贫资金有效投入,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房”五改工程,夯实了发展农家乐条件,县旅游部门联合扶贫、财政、乡镇积极扶持建档贫困户发展农家乐。2017年,池沟村就旅游部门新扶持建档立卡贫户10户从事旅游业、发展农家乐,像池沟村的王定业、羊小平,关街村的郭金平,牙扎村的陈尕林等贫困户,就是第一批旅游脱贫的受益者,是发展旅游业致富的典型的带头人,收到了甘肃卫视采访。

截止目前,冶力关大景区有宾馆饭店15家,游船、滑索滑道、滑草射箭娱乐业6家,农家乐经营户300多户,冶力关高庄村马队现有经营户33户,马匹35匹。八角庙花山村马队经营户75户,通过扶持发展马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同时,积极引导各贫困人口到旅游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景区周边摆摊出售山珍野菜土特产、小吃等,增加收入来源。

(二)依托大景区品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近年来,借助冶力关大景区建设机遇,我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八角乡中寨村、庙花山村等1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每年选择10-15个旅游基础条件好、发展旅游业条件便利的村,建成高标准的旅游专业村,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游客服务点、旅游商品店铺、旅游厕所等。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积极启动创建庙花山、古战、王旗旅游名村,在重要景点及旅游道路沿线建设了古战牛头城观景台、新城红桦山观景台、长川尕弯梁观景台、冶力关兰家山观景台、八角庙花山观景台等5个观景台,观景台周边大面积种植油菜花、油葵、观赏菊等经济作物,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向游客直观展示乡村田园风光。政府整合油菜花种植基地及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油菜花补助每亩地450元,含化肥、种子。苗木每亩地补助500元,万寿菊每亩补助1000元,大批贫困户成为直接受益者。

(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我县冶力关、新城、城关、古战、术布等乡镇,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按照科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大力打造旅游扶贫典范,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协调申请旅游产业扶贫资金将近100万元万元,重点引导扶持冶力关、八角贫困村、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新扶持发展33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协助州旅游局打造了八角庙花山村17户精品民宿。支持鼓励发展条件好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补贴27万元对冶力关镇池沟村、高庄村、关街村、葸家庄村,八角镇牙扎村等五个行政村24户贫困户集中定制采购床具、灶具、餐具、桌凳、门头店招牌等开办经营农家乐所需必需品,户均扶持物资价值2.3万元,并在卫生间改造、客房装修、院落硬化、风貌改造提升、厨房改造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每户补助资金10000元,改造贫困户35家,有力地推动了农家乐遍地开花,促进当地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的路子。

(四)注重农家乐服务典型示范,引领乡村旅游规范运营。在加强农家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规范性和标准化的宣传引导,通过培育先进典型,提升管理服务,典型示范引领,创建星级农家乐。根据基层需求,以服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制定了旅游培训计划,积极与人社、扶贫等部门对接,组织各类旅游培训。指导各旅游企业开展全员岗位培训。组织人员“牛肉拉面师”“中式烹调”、“农家乐菜品”等各类旅游培训班。完成了冶力关大景区农家乐等各类培训6期,受训人员达536人次。

第5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支柱地位,为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根据县委全委(扩大)会和两会精神,今年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祁连风光、裕固文化”为品牌,以创建省级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开发重点,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外宣传促销,提升旅游产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旅游文化特色县,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新亮点,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逐步实现全县城乡旅游化、多种资源旅游化、各行各业旅游化、区域营销旅游化的大旅游格局。

一是宣传好县委、县政府《意见》,统一全县上下抓旅游业的认识。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分析自治县的比较优势,立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特色旅游业做为自治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县域发展总体思路中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努力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新亮点,把自治县建设成为旅游文化特色县。特别在县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走民族文化之路,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业,实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审议并通过了《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的意见》。当前,要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精神,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职责和任务,增强抓旅游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抓旅游就是抓资源优势、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民生产业的意识,做到超前谋划、科学决策。要结合学习贯彻国办47条意见等重大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县委、县政府出台《意见》的深层次战略考虑,增强群众投身旅游三产服务业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宣传旅游、个个关心旅游、各方面参与旅游开发的良好氛围,为自治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合力。

二是结合全市“旅游发展年”活动,积极筹备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为贯彻落实好全市“旅游发展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安排部署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近期要认真做好旅游发展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分解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要借助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对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抓旅游产业的积极性,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三是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树立一批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典型,培育一批发展旅游产业的新亮点,总结发展旅游产业的好经验,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印制设计精美、内容全面的旅游导游图、旅游服务指南和旅游宣传折页等,风光片要生态化,宣传标语要固定化,新闻宣传要常态化。在旅游旺季,要做到重点道路车站上有宣传牌、重点人流区有宣传图片、重点宾馆饭店有宣传册、重点节庆日有宣传广告。要宣传好旅游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更多外来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引导现有旅游经营者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服务设施改造,推动旅游特色纪念品的开发生产。

(二)突出发展重点,举全县之力打造好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当前竞争比较激烈的产业,各地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势头非常猛、速度非常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精心打造精品,走好精品发展之路。

一是启动中华裕固文化风情走廊建设项目。把以康乐旅游集镇为起点,沿马场滩草原、海牙沟原始森林到县城的中华裕固文化风情走廊建设项目作为今年全县旅游产业开发的头号工程和最大亮点来抓,作为今后全县旅游最富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品线路开发,委托中山大学、西安麟德旅游规划设计院等知名专家和团队精心开展创意研究,完成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按3级公路建设标准,开工从马场滩赛罕塔拉景点经牛心墩、石窑河、柏杨河、孔岗木、海牙沟到青龙的旅游道路铺油工程,解决核心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的问题。

二是建设康乐白银旅游特色小集镇。按照突出民族特色、完善服务功能的要求,高标准完成白银蒙古大营和康乐游客接待中心的室内外装饰装璜,配套各项服务设施,并投入使用。按照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康乐集镇景区迎宾门和人工水面,进行已有建筑物立面改造,改善康乐、白银旅游小集镇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三是提升县城旅游文化品位。开工建设喇嘛湾住宅小区,新建住宅楼21栋744套,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升县城整体功能。实施东柳沟234户15913平方米旧平房拆迁工程,开工建设玉水一条街,用2—3年时间把县城东段建设成为集祁连玉加工、销售、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文化景区。完成县城转经轮、民族博物馆、红湾寺、县宾馆续建等工程,积极申报争取建设县城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改善县城旅游观光接待条件。

四是基本形成祁连山腹地旅游大环线。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完成黑河大桥建设任务,实现祁连山腹地旅游大环线全线基本贯通。

(三)制定得力措施,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抓手提升景区档次。旅游业是服务功能要求很高的产业,游客在旅行中更多的是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必须在提高旅游服务功能上多下功夫,实现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

一是加大马蹄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高标准完成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拓展旅游内容,增加新的吸引点,进一步理清景区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抓好马蹄寺世行贷款一期项目后续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景区内所有规划外建筑物的拆迁和平整还绿工作,年内完成景区大门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任务;完成民俗博物馆的布展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马蹄寺世行贷款二期建设项目资金。

二是争取文殊寺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按照省上初评提出的整改意见,切实抓好旅游标识、游步道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等工作,完成滑雪场二期建设,加快藏浴宫招商引资进程,进一步强化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知名度。

三是做好丹霞申A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彩虹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重点抓好观景亭、游步道、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垃圾填埋场、景区道路改造、各类旅游标示牌设置等续建工程。

四是做好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申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

五是完成皇城宫建设项目。年内编制完成《皇城夏日塔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皇城宫内部装饰装潢并投入使用,争取开工修建赛马场、射箭场等。

(四)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旅游文化活动的内涵增强吸引力。以“中华文化旅游年”为契机,以“祁连山原生态歌舞暨裕固族旅游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为平台,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提升肃南旅游的知名度。

一是筹备举办第一届中国祁连玉文化博览会。借全县祁连玉石开发的强劲势头,及早着手做好第一届中国祁连玉文化博览会的前期工作,重点做好祁连玉珍品展和祁连玉文化论坛等筹备工作。

二是精心组织好“祁连山原生态歌舞暨裕固族旅游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重点围绕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活动,在康乐、白银、县城举办原生态歌舞大赛、民族服饰展、赛马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

三是举办各乡镇旅游文化节。指导各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艺术节,在旅游黄金期集中进行,既自成体系,又成为全县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形成旅游文化宣传合力,扩大我县旅游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是实施区域合作发展战略。抓住地缘优势,与酒、嘉、金、武地区开展全方位的旅游合作,签订灵活的互惠协议,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祁丰旅游业融入酒嘉旅游圈之中,把皇城打造成为金武旅游的后花园。加大对外促销力度,重点筛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景区和线路,在一些大型旅游推介会、知名媒体和重点客源城市重点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

(五)严格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我县旅游业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还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以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一是完善奖励政策和办法。制定出台《肃南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奖励办法》,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各景区和旅游企业开展创A争星和晋等升级活动。对新评定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新获得4星级以上质量等级宾馆饭店、达到3星级以上民族景点和牧家乐、年地接游客达到1万人(次)以上旅行社、固定资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特色旅游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企业由县上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和奖励。

二是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完成《肃南县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健全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档案管理、培训、奖惩和持证上岗等制度,采取单位内训、分类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高校委托培训等形式,做好导游员、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年内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人次以上,使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60%以上,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大旅游旺季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成立“肃南县旅游行业协会”,组建“肃南县民族景点、牧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和游客投诉机制,加大旅游旺季市场检查监督力度,着力查处旅游市场无照经营、以次充好、虚抬价格、欺客宰客、降低服务标准等不法行为,维护游客权益,树立肃南旅游的良好声誉。强化旅游生产安全、应急处理和救援体系建设,加强重大节假日和大型节庆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有效应对旅游突发事件。

二、完善政策措施,突出民族特色,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现自治县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要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团结、文明、富裕、和谐的新牧区。

一要抓政策落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城乡一体化成果。落实惠农政策是事关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牧村和谐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从我县实际看,在惠农政策和资金的落实上还存在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不高、发放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惠农政策永靖现场会议精神,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和补助资金落到实处。一是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各乡(镇)、涉农部门要把落实惠农政策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来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亲力亲为,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切实按照工作职责,落实好工作任务,特别要在加大宣传、强化监督、阳光操作、创新方法等方面有新进展、新突破。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知情渠道。确保各项惠农政策不走样、不缩水,落实到位,让群众知晓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之一。要充分认识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把宣传作为确保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宣传栏、发放惠农政策宣传手册、明白卡等形式,及时惠农政策信息,努力做到“四个知晓”即:让知晓惠农政策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知晓惠农政策的具体项目,知晓自己家庭享受的惠农政策及标准,知晓惠农政策受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三是要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操作程序。要实行惠农政策、项目、资金、程序“四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特别是要按照有关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政策申报、村级核准公示、乡(镇)核实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统一审核、发放。全面推行“一折通”发放补贴模式,凡属惠农补贴资金必须要通过“一折通”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其他收费为由抵扣农牧民群众的各种强农惠农资金。四是要加大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对强农惠农资金要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对惠农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跟踪监督,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和部门实行重点监控、重点整治,确保每个补贴项目、每笔补助资金、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实施有效监督,切实把各种惠农补贴一分一厘公正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使各项惠农政策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抓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以集中定居为重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以中心集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均衡各类补助标准为重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根据农牧民群众在县城、乡镇所在地集中定居的发展趋势,在农牧民集中居住区逐步实行社区化管理服务模式,引导从原来村级传统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进一步发挥好便民服务代办点作用,为自然村居住的群众提供及时、高效、成本低廉的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为城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计划在祁丰乡进行农牧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在大河乡进行农牧民城镇化管理试点,不断探索民族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三要抓典型培育,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最明显、最有效,要下功夫总结、培育、树立一批城乡一体化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合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要着力抓好喇嘛湾住宅小区和乡镇农牧民集中定居点建设,建成一批城乡住宅示范区,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特别是改善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产业化经营,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培育,树立一批种养加和三产服务大户,组建一批上规模、有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实现新突破。计划采取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祁丰社区化管理、康乐白银牧民集中定居、皇城牧民住宅连片开发、大河牧民进城安居等经验。

三、树立创新意识,强化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第6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毛家冲村是市、区两级组织部驻点精准扶贫的重点贫困村,2015年10月以来我村在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下,针对自身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组织编制了《生态田园,梦里原乡》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发展规划。先后引进了武汉民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点溪园生态景观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旭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武汉扬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片开发荒山、荒坡和村民抛荒土地公2000余亩,共同打造集种植、观赏、采摘、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村,目前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其中,武汉点溪园生态景观发展有限公司与亮新欣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的产业示范园区主要以糖蔗、子莲种植,古法红糖加工,子莲加工,产品展示及销售,景观苗木培育,花海观赏等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为我村精准脱贫注入了活力。截止2017年6月公司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流转土地380亩,种植糖蔗200亩,子莲120亩,野花组合40亩,农产品加工区800平米,冷库300平米,仓库及职工生活区1400平米(正在建设中)。

2016年为村民(含贫困户8户)提供务工机会10000多人次,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近50多万元,土地流转收入20多万元。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收益2万多元,基础设施投资分红4万元。预计2017年村民仅务工收入一项可突破100万余元,村集体收益可达10万余元,为我村巩固扶贫成果,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精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呈请解决我村产业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180万元为盼。

特此报告。

第7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近年来,水城县紧紧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主题,以承办六盘水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牢固树立“大旅游”思维,着力培育“十大精典”系列,高标准精致化打造30个精品景区景点,让每一个景区景点精彩呈现在游客面前,推动旅游与城镇、旅游与产业、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扶贫等融合发展,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城市观光及近效旅游体验区。在双水城区,规划建设龙池、红豆、铁艺、两江源、以朵等5个城市公园,切实把双水城区打造成为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统筹城乡发展典范、绿色低碳生态典范、休闲度假旅游典范。在滴水岩村,依托近郊的区位优势,围绕山体、水体做文章,注重把道路、院坝、广场、旅馆、产业、花草、树木等打造成一道道独特的景观,建成同心洞、小瀑布、千年神树、文化广场、村庄陈列馆等精品景观,成为六盘水近郊旅游的首选之地。在前进村,依托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生态优越等条件,依山就势打造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先进试点村、全市“生态文明小康村”。

着力打造民族风情及民族文化体验区。在补那村,充分利用布依族民族文化元素,注重在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生态观光要素上下功夫,塑造了布依民居、同心树、布依铜鼓、百年仙人树等多个景点,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布依风情村。在海发村,依托“芦笙王”张文友故居,充分挖掘苗族跳花节、坐花坡、坐花房、串月打嘎等民族文化,着力打造"芦笙舞"之乡,每年举办的芦笙艺术节响誉全市。在新寨村,依托南开省级风景名胜区,深入挖掘传统苗族跳花节等文化元素,精心打造砍花树、请花树、栽花树、收花树、送花树等民族文化活动,成为全市的文化品牌。在海坪村,依托传统彝族火把节,着力打造海坪彝族文化园,建成彝族火把广场和彝族风情小镇,把海坪彝族火把节办成每年凉都消夏文化节的主要节目。在猴儿关,依托农民画创作基地,大力培养农民画创作人才和爱好者,切实把农民画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打造“中国农民画之乡”。在天门村,以古老的布依吊脚楼为元素,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民族村寨。

着力打造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体验区。在院坝村,以万亩核桃产业基地为支撑,因势造景,打造休闲步道、精品水果采摘园、人工湖、农耕文化步行街、核桃文化广场、“神龙出山”等景观,形成全县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典型示范。在木城村,依托著名的“木城贡茶”产业,着力在“水”上做文章,融合农耕文化、产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形成“小桥流水村寨美”的精品景点。在转山组,坚持以旅游为标准做乡村治理,依托核桃产业,把农耕文化融入到村寨打造和民居改造中,形成远近闻名的“转山核桃寨”,既是精品旅游景点,也是产业发展示范点。在苏家寨,整合投入资金500万元,将村寨打造与产业打造统筹起来,着力打造“村寨美与百姓富”的农耕文化展示区。在顺场乡,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依托,围绕“秃尾巴大山”和“二河水库”,着力做好“山”的文章和“水”的文章,广泛融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再现“阿许顺场”的神秘风采。在发仲村,依托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农耕文化与苗族文化相融全的精品景点。

着力打造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养肺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贵州目前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总面积50314亩,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000多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西康玉兰、水青树、十齿花等10多种;有国家保护动物獐子、麂子、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小灵猫等。目前,水城县委、县政府和野玉海景区管委会正以玉舍森林公园为核心,以红豆杉文化园为依托,着力打造以天然氧吧为主题的养肺基地,形成集森林科考、生态休闲、夏季避署、冬季滑雪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着力打造攀岩探险和地质文化体验区。围绕金盆天生桥自然景观,着力打造以攀岩探险基地为主题的精品景区。金盆天生桥高136米,跨度60米,顶拱厚15米,桥面长30米,据中外岩溶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原称"天仙桥",有“世间无二景,天生第一桥”之美誉,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峡谷俊奇,是攀岩拧探险的首先之地。围绕花戛天坑,打造集地质科普、地质文化、田园风光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景点,让游客在游乐观光中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之神奇。围绕双井村,充分挖掘红岩脚地质文化,打造集农耕文化、产业化文化、风土人情为一体的精品景点。

着力打造高家渡桃花谷怡情养心基地。以高家渡为核心,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度铁索桥”和已经建成的高家渡码头,推进高峰、加二寨、二台一体化开发,坚持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景区打造相结合,进一步做大高峰花果园、二台花果园和加二寨花果园,着力打造青山与绿水相映、峡谷与果园相连、山花与桃花争艳的“万亩桃花谷”。

着力打造北盘江穿越及亲水游乐基地。依托北盘江大峡谷自然风光,将高家渡码头、蟮泥坡码头、野钟码头、格支码头连成一体进行整体打造,加强猴场格枝、顺场滑竹、野钟锌铅等沿线景点景观打造,切实将北盘江大峡谷打造成集穿越、探险、亲水体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精品景区,让游客体验穿越北盘江大峡谷、穿越乌蒙大地缝、穿越亚洲铁路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的激情。

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观光体验基地。以米箩猕猴桃产业园区为核心,坚持把民族风情文化、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贯穿到产业园区建设中,建成百亩休闲垂钓、巴郎庄园、十里荷塘、风雨桥、亲水游乐区、布依族农耕文化馆、生十里芭蕉长廊、倮么布依风情寨、仡佬族特色村寨、马鞍古寨、千年枫神树、精品蔬菜和水果采摘园等精品景点。以富硒茶产业园区为核心,依托娘娘山、“八一水库”等自然景观和碗厂红色文化基地,将园区与景区打造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观光休闲示范区、茶产品交易市场区、茶产品深加工区、茶文化展示区,在推进龙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在茶叶园区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个茶文化小镇,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集特色小城镇、红色文化基地、水库湿地、森林栖息等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着力打造亚高原山地运动及露营基地。依托野鸡坪广阔的山地资源和独特亚高原地形地貌条件,建成房车营地、耐力性训练基地、军事训练营、全国山地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场地、全国山地自行车赛道、万亩花海、万亩湿地、生态松林、水库等精品景点,切实把野鸡坪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运动、度假、养生等为一体的山地运动型国际级旅游度假区。以哈青原始终森林为中心,以贵州第二高峰牛棚良子、神奇的乌蒙大地缝、雄伟壮观的公路桥群和铁路桥群等景观为依托,规划建设哈青至牛棚良子旅游公路,打造以高原露营基地为主题,集高原登山、高原赏花、峡谷探险、地质科普等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第8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漳州市;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推动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7日

农业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育种、畜禽疫苗等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而且产业本身所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关联度的特性,能够强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新兴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加快推动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漳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生成了一批生物科技新兴产业。近年来,漳州市着力培育生成了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其中以生物育种成效最为显著。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已聚集了以漳州钜宝生物、漳州镇宇生物等台湾蝴蝶兰生产企业13家,年产组培苗2,000万株,年创产值1.76亿元以上,形成了全省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在生物医药方面,除传统的漳州片仔癀、漳州生物化学制药厂外,还有新落户诏安的福建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DHA粉剂”和花生四烯酸,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

2、转化推广了一批农业高新成果。近年来,漳州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十分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先后引进一批先进性、关键性、适用性技术;同时,全市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紧紧把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形成了以罐头食品、果蔬冷藏速冻、水产品加工、粮油加工、饲料加工、饼干蜜饯加工、茶叶加工、竹木加工、肉制品加工和新兴的冻干食品等十大产业。

3、建成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漳州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了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标准,全市现行有效的农产品地方标准有73项。全市一批龙头企业先后主导或参与了《琯溪蜜柚》、《白背木耳标准》、《蜜饯通则》和《肉干》、《肉松》、《肉脯》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将国外标准要求告知出口企业和广大农户,指导其按照国外标准要求建设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组织原料生产,推动建成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如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被国家质检确定为中国首批GAP良好农业规范试点企业,通过了HACCP和ISO9001-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福建省首家供港蔬菜基地,日本大葱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

4、打造了一批观光休闲农业精品。近年来,漳州市发挥农业观光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滨海风光、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三大特色,精心打造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形成以漳诏高速公路为主干道,整合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龙海、漳浦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漳州国家地质公园、赵家堡、土楼等自然、人文景观,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台资天福茶博物院的“品茶叶、吃茶食、逛茶院、看茶艺”旅游风景线;以滨海风光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形成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的“渔村风情、特色饮食、渔业文化”旅游风景线;以特色花卉、生态农业为依托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形成东南花都的“花卉产品、农业展会与田园风光的相互融合”旅游风景线和龙佳生态观光农业园“技术引进开发与示范辐射、生态保护、科研教育和休闲旅游”旅游风景线,等等。

二、漳州发展农业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

1、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缺乏创新动力。漳州市农业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资金上以财政拨款为主,运行上以事业单位为主导的行政型科技进步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纯粹或过多地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将使农业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制约农业科研院所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先天不足以及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农业科研与生产活动脱节,严重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组织缺乏整体计划和统筹安排,不能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整合科研资源,难以在重大自主创新方面加速突破。

第9篇: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区域内扶贫开发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2016年,四川省林业厅向贫困地区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推广资金1000万元,开展了核桃、方竹、绵竹、青花椒的良种选育、高效栽培、配方施肥等关键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针对贫困地区培育和转化科技成果10项。派出省级和地方专家400人次,培训林农和基层技术人员5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万份。未来,四川还将对81个县(市、区)中的6180个贫困村进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在56个县(市、区)的4470个贫困村进行林下经济发展布局,生态旅游和林业科技扶贫在88个县(市、区)全域开展,到2020年,四川林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

产业扶贫之最:远山结亲的使者

“风”来得太快太猛,作为“85后”,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从没想过,自己能有机会站上西博会大舞台,向全世界讲述他开设的四川首家“扶贫餐厅”。他更没想到,自己的电商扶贫创业项目获得这么多风投的青睐。借助“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扶贫新模式,李君成功破解山区小农经济发展难题,开业不足一个月,已实现营业额20万元。如今,岫云村的餐厅已与苍溪53个村的1200余户农户签订了供销合同。据预计,餐厅未来每个店销售500万,对接城市5000个以上家庭,对应带动农村5000-8000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社会扶贫之最:16亿“药方”砸最硬“骨头”

2016年8月26日,四川省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成都签署支持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三峡集团从2016起至2019年共安排16亿元资金,以贫困村为单位,对四川凉山州、宜宾市、攀枝花市的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设立村民产业培育发展滚动基金,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三峡集团表示,此次帮扶将以地方政府为落实主体,以贫困村为单位,因村施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有望惠及约2000个贫困村、超过10万彝区人民。

科技扶贫之最:

“羊博士”扎根“光棍村”

南充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是四川省农业厅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属典型的偏远村、旱山村,省农业厅来到该村开展帮扶时,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省农业厅下派农技员范景胜是个80后“羊专家”,著名的“简州大耳羊”是他的杰作,怀揣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从繁华都市请缨扎根“光棍村”,兴水修路、建房养羊,争项目、建机制、开设乡村“百家讲坛”,他带贫困老乡出产业脱贫坦途。母亲从山西来成都一月,返程前才得见他一面。他并非博士,却被群众亲切称为“范博士”。他用责任和专业兑现着“不脱贫、不撤兵”的诺言。

交通扶贫之最:生命献给脱贫路

“风雨亦无阻,何惧道崎岖。待到脱贫奔康时,与君共盛举。”小凉山峨马路是乐山峨边、马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实现直连互通的扶贫通道,关系到两县人民的脱贫致富、33万彝汉群众的民生改善,被乐山市列为“十三五”期间交通扶贫“硬骨头”项目。2016年3月8日,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强等一行7人,在踏勘该项目途中突遇山体垮塌,全部献出了宝贵生命。3月24日,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追授王川等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4月28日,乐山公路局王川英雄群体又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感动交通特别致敬人物”。

旅游扶贫之最:4景区入选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审核确定了280个项目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并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四川共有4个景区入选,分别是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绵阳市白马王朗景区、南充市仪陇县故里景区、广安市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区。

“互联网+”扶贫之最:精准扶贫上“云”端

2016年5月,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在“四川省电子政务云平台”试运行。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也成为首个在“省级政务云平台”上成功新建部署大型信息系统的省级部门。该平台从研发、迁移部署“省级政务云平台”到全省联网试运行,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创造了高速建成大型信息系统并成功迁移部署到“省级政务云平台”的奇迹。如今,“六有”信息平台与“四川扶贫与移民网”“四川爱心扶贫网”一起,形成四川省脱贫攻坚政务信息公开、政策法规宣传、爱心力量汇聚、业务动态管理、数据共享利用的综合信息化平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