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精准农业市场规模精选(九篇)

精准农业市场规模

第1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历史沿革 制度构建 土地流转

党的十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以及城市转移,农业经营劳动力供需呈现结构性不平衡的特点;另一方面,留守农村农户经营分散化、零星的土地,无法进行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效,而且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确权工作尚未完成也给我国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尝试从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着手,探讨我国农业经营的模式种类与内涵,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以及组织化的农业经营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为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路径。

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历史沿革

从其历史演进来看,我国农业经营模式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个体经营模式。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为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后,农民不但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且拥有土地经营权,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第二阶段,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集体经营模式。之后农民虽然分配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但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平均化配置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严重效率低下,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严重短缺,集体经营模式兴起;第三阶段,时期的集体经营。农工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之后,农业土地政策所有制改革方面又实行了所谓的“三级所有”的制度,掀起了运动;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经营模式完成了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的双层经营模式的转变。包产到户要求通过生产队统一组织生产任务,进行统一分配、统一核算,农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经营的好坏以及集体经济的制约;第五阶段,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阶段。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在于生产关系上倾向于规模经营,生产力水平上倾向于集约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②。

综上,我们可以对中国农村经营模式的发展进行一个基本的梳理:从生产关系决定的农户经营形式以及经营规模来看,我国农户经营经历了包产到户、兼业农业、专业户到专业大户的发展轮廓;对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农业经营范式来讲,经历了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的转变。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路径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类型。从农业经营的制度形式来看,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具体来看:以农业经营包产到户模式为基础的兼业经营的内涵在于将剩余劳动力投入到非农部门的选择过程,季节性与钟摆性兼业是主要表现。从分工角度来看,兼业经营是一种农户经营分工彻底化的重要过渡形式,符合经济学中理性农户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要求;专业化农户是农户兼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形式,农业兼业经营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但是农户主业与副业的经营形式并没有改变土地分散、零散化的局面,土地流转以及集约规模化生产停滞不前,不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朝向分工明确、集约生产、规模集中的专业户的经营模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户具有兼业经营不具有的精细分工协作、企业家精神以及市场适应能力;专业大户是专业户发展的重要方向,适度规模经营是专业大户的重要特点,其具有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农业业务素质强、市场意识好等特点,结合了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以及要素集聚演化而来;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形式的一大创新。家庭农场是家庭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而衍生的内部分工的结果,融入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的重要要素,逐渐演变为家庭农产企业③。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需要确立重要的参照标准:区域性资源禀赋与地区特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要求以及农业生产市场化以及规模化的基本要求。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农经营模式占据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地位,而且也会长期与其他的经营模式共同存在。小农经营不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改善,而规模化土地利用的资源配置能够显著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空间范围之内,规模经营的要求必然淘汰传统的手工农业经营模式,实现规模效应的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土地流转自由以及土地的规模化集聚等,小农经济不具备以上特点,所以进行,使得土地自由流转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趋势。

专业农户+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农业经营的专业化以及规模化是判断其实现价值的重要标准,我国的基本农业经营模式和国情决定了短期内大规模化的农业制度不能实现,众多中小农户在分散化的土地基础上实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是发展的重要方向,规模化若不能够取得重要突破,就需要从粗放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转为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户的专业化经营。从实施步骤来看: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以及地域条件,对于分散化小农户、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农户以及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的经营地区,应该区别化处理。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应该开展精准农业的试点,建立专业农户精准农业示范区,进而不断推广。在落后的分散化的经营体制之下推行农业信息化的精准管理模式。

并行不悖的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选择。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生产关系演进多层次,收入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的差异都决定了我国农业经营方式不能够大一统,而应该实践并行不悖的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现实生活中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径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可以尝试发展相同的农业经营模式,同一区域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以及不同的政策背景下发展不同的农业经营模式④。现实国情下,小农经济、专业农户、专业大农户以及兼业经营均广泛的存在,但是专业农户的精准化生产是我国的目标农业经营模式,短时期内不能够实现,所以应该允许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存在,不能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地域差异、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政策。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需要坚持以农户价值实现为基本导向,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及地域特色差异,走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道路。首先,应该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的具体特点选择农业经营的主体以及经营的方式,这就需要考虑到目标发展区域内是否存在土地或者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其次,要选对人。所谓选对人就是发现具有专业化农业经营素养的人才,选对人是农业经营的核心⑤。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专业化素养的农民能够给农业经营组织带来效益的提高以及资本的积累,对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带来较强的经济激励效果,有利于实现农业经营全员生态链的锻造,客户个体行动理性带来集体行动不理性的委托人问题。再次,充分把握农业经营模式的生命周期特点,根据其成长的周期制定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起步阶段,农业经营结构单一、功能单一而且发展速度水平比较低,就应该坚持既存的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在成长阶段,随着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成熟,内部资源不断整合、优化提升,机会主义开始泛滥,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不理性问题严重,此时应该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考虑到经营者的异质性导致合作的异化。最后,应该大力发展农业企业龙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经营不是空话,应该走企业管理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强调农户利益的实在性,在实践中获取价值。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进入战略化结构调整,我国新兴农业经营模式尤其是以龙头企业以及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社等发展模式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很多体制机制障碍⑥。

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属集体所有,农户仅仅享有土地部分承包经营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某些成熟的试点地区推行土地物权化、长期化以及流转的改革,但政策不到位以及旧有的按照人口调整土地的观念阻碍了农民的积极性,因为缺乏对未来土地增值以及收益的有效预期,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经营模式规模化的重要障碍。此外,国家对农业生产建设性用地管制较为严格,很多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业生产建设用地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限制了规模化农户的融资能力。

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依然未能放松。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速,以及为满足城市与农村在医疗、健康、养老以及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国家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户籍门槛依然非常高,2013年11月12日刊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决定》放宽了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严格限制特大城市规模,是一项战略之举。我国目前出外务工人员接近2亿人,但很多农户外出务工意愿不强,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灵活以及农业经营模式规模化的实现。

农村金融制度滞后。虽然从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发展农村中小金融的共识,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考虑到农村金融监管难度大、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从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这就直接导致融资需求比较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其他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资金短缺,很难从正规的途径获得信贷支持,对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制约。从保险制度来看,农业保险制度在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基础之上,覆盖范围以及保费比例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农业保险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具有总体上覆盖范围窄、赔付水平低、农户及地方政府参与积极程度不够的问题,保险机制的风险分散以及转移功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制约了我国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

农业技术服务机制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支撑,但从我国发展实际来看,农业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经营投入力度不够。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农业行政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相关农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要求,深入基层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亟需的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覆盖范围。另外,地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服务基层意识比较薄弱,因为政府专项支持财政补贴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很多农技人员不愿深入基层。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要在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业经营支持政策,不断培育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专业化组织,以农业产业化以及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为突破点,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以及组织化的实现。

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土地的确权工作是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土地使用权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对农户的土地所有权进行确认,通过土地确权使得农户对未来土地流转收益具有稳定的预期,有利于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其次,应该完善农业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土地流入农民与土地流出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盟,通过完善以及探索土地入股分红以及租金动态调整的方式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再次,应该完善土地流转的服务管理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土地信托服务以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明确土地流转的法律边界,遏制农村土地非农业化利用。最后,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性建设的用地制度,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多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以及荒废地,并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允许一定比例用于建设包括粮仓等基础设施。

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创新农业经营制度的前提,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以及农业服务部门的大力发展是保障农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农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土地市场化交易机制、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多方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机制以及为掌握农业技术的高端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政策帮扶。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以及商品的质量。最后,应该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之下,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多种经营模式,为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提供可能性。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大力推广农业信息技术。政府应该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培训的内容不仅仅要包括传统农耕的基本知识,更要围绕现代农业经营的发展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培训其对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的理解与认识,培育其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管理才能,使其成为新世纪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专门复合型人才。此外,应该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精准农业推广技术体系,以农村职教中心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以及趣味性并存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

【注释】

①曾福生:“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0期。

②李嘉,何忠伟:“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研究”,《经济导刊》,2011年第12期。

③徐光良,严力蛟,何一波:“ 鄞州区东吴镇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现状与对策”,《浙江农业科学》,2012年第9期。

④韩国明,高建海:“乡村能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农村经济》,2008年第5期。

⑤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改革》,2013年第2期。

⑥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改革》,2013年第2期。

第2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关键词:肃南;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对策

甘肃省肃南县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畜牧业县,兼营少量的种植业。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肃南县深入贯彻全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会和全市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以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要模式,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强化完善“政策扶持、示范引领、项目驱动、金融创新、品牌带动”机制,推动畜牧业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提升畜牧产业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以细毛羊为主的羊产业,着重从养殖、加工、营销三大环节入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发展环节取得一定成绩。

1肃南县畜牧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情况

1.1调整产业布局,提升主导畜种

肃南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突出细毛羊特色畜种,着力调整畜牧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基本建成了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6万头牦牛生产基地、800头祁连山马鹿驯养基地和3333hm2(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实行舍饲育肥、错季销售等方式,年育肥出栏肉牛肉羊50万头(只)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季节性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甘肃高山细毛羊,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开展细毛羊改良,年改良细毛羊20万只以上,细毛羊数量逐年扩大,品质稳步提升。2016年6月末,全县细毛羊饲养量达到70.1万只,只均产毛量达到3.93kg,羊毛综合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1.2突出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推广应用

引种改良、人工授精、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化标记等畜牧业实用技术43项,全面推行优质细羊毛地方生产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累计推广绵羊穿衣15万件、机械剪毛89万只,组织化销售细羊毛2330t,每千克价格均比分散销售价格高2元左右。着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天然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祁尔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赛美奴”(毛)、“九排松”(肉)2个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惠成”牌鲜冻牛羊肉和风干牛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7个乡(镇)通过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肃南高山细毛羊、肃南牦牛、肃南马鹿鹿茸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登记证书,以“草原惠成”、“赛美努”、“九排松”等商标为系列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挥,“三品一标”养殖规模占总量的45%以上。

1.3强化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依托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累计建成养殖小区85个、暖棚羊舍12535座、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60座、药浴池134座、剪毛棚32座、储草棚950座、大小青贮氨化池224个、高标准细毛羊育种棚4座、高标准羊毛存储棚6座,建成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草料点16处,发展人工草地1.13万hm2(17万亩),95%以上的小畜和50%的大畜越冬实现了暖棚化,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规模化互动互促的发展目标,带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已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主导作用日趋凸显。

1.4积极开拓市场,稳定销售渠道

先后建成1个综合市场和4个乡(镇)农贸市场,积极扶持畜产品运销经营大户,初步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推进畜牧业与生态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保健产品、以牛羊肉精细化分割包装为主的冷鲜和熟制系列产品、以裕固族传统美食为主的民族特色餐饮新产品,推动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1.5培育经营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基本模式,支持规模养殖户和能人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土地(草原)向合作社、种养大户合理有序流转,先后组建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97个,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创办了以草原惠成肉食品加工厂和皇家牧场等为主的肉食品加工企业,以祁连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

2现代畜牧全产业链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肃南县在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基础设施薄弱,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生产方式转变进程缓慢,设施装备落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带动能力弱;专业合作运行不规范,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缓慢的态势没有明显改进;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程序简单,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三是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农牧民买难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农牧民参与市场、走向市场的意识不强,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中间利润被多层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收入。四是受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影响,产业布局落实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民受短期利益驱使,随意调整畜种,细毛羊整体发展速度受限,同时,产业发展中,初级生产的多,加工增销的少,存在一头强、一头弱的情况,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提升和整体效益的发挥。五是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土地(草原)流转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3对策和建议

3.1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增强生产竞争力

在抓好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的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合作入股等形式,广开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渠道,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保健产品、以牛羊胴体精细化分割包装为主的冷鲜和熟制系列产品,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参与生产基地建设,确定区域发展订单生产,制定饲草料使用、疫病防治、规范出栏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严格生产环节管理,确保产品绿色优质,提高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带动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3.2推行舍饲精养技术,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坚持规模发展、适度集中的原则,按照一次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实施的思路,整合项目和资金,连片推进养殖小区建设,不断完善养殖棚舍、饮水供电、饲草料储备、牧草加工机械等基本设施,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养殖场(小区),走以细毛羊产业为重点的舍饲精养之路,有效壮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积极推广科学补饲、多胎繁殖、四季均衡出栏技术,改变产品供应季节性短缺、效益受限的局面,推进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向现代舍饲发展方式转变。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利用现有耕地、圈滩种植优质牧草,在适宜地区建设草原打草场,用好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增加饲草料产出规模。加大饲草料加工储备点建设力度,配套饲草料加工设备,推广牧草加工调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舍饲养殖饲草料有效供给,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3.3健全市场体系,拓展销售渠道

按照“巩固周边市场、开拓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的要求,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经济合作,紧紧围绕主导畜产品,巩固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研发应用新产品加工技术,扩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在条件具备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并主动开展出口创汇销售工作,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稳定的绿色有机畜产品供应体系。创新新常态下的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农村的电商网购业务,拓展特色优势畜产品销售平台,建立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销售。

3.4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内生活力

全面开展土地(草原)确权工作和农牧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工作,创新农牧村融资途径,推行农牧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农牧业生产设施质押贷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土地(草原)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草原)依法有序流转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转租、承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向养殖大户、经营能手、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潜能,激发内生活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经营方式加快转变,提升发展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部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合作社,以示范社为载体,加强合作社监管,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创建培育家庭农(牧)场,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倡导健康养殖理念打造放心畜禽产品[J].畜牧兽医杂志,2011(1):57-58.

[2]武庭斌.加强肃南生态保护促进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J].畜牧兽医杂志,2012(4):85-86.

[3]朵玉玲.肃南县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对策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4(2):47-48.

[4]孟范永,徐辉.东营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4(2):74-75.

[5]张军,李桂英.加快祁连山区畜牧业发展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7-48.

第3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20*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实施“*”规划和“强县强镇、三年倍增”任务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加快强镇富民步伐。目标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增长20%以上、出口额增长15%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家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万亩;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达65万户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加快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板块。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对接沿江、沿河、沿路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农业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抓好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和市场三大功能基地的规划与协调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高邮鸭、扬州鹅、宝应荷藕、江都花木、仪征茶果、邗江设施蔬菜、特色水产以及城郊观光休闲农业等培育成为产业规模超10亿元的产业,每个产业形成1~2个重点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板块的形成和发展。

2、大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按照县(市、区)抓产业链、乡镇建产业园、村有示范园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一区百园”建设,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引导高效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打造一批特色镇、专业村。着力建设市域环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发展大棚蔬菜、花木等设施农业,推广高效渔业、种草养畜禽等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加快形成区域农业板块经济和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进一步壮大宝应荷藕、大闸蟹,高邮鸭业、罗氏虾,江都花木、蔬菜,仪征茶叶、鹅业,邗江设施观光农业等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20*年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新增50万亩。

3、继续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典型引路,创新发展”的思路,在完善、提升已有“三大合作”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展“一品一社”、“一村一社”的合作组织。重点培植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强土地股份合作社、十强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抓扩大合作社员数和带动农户数,通过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合作组织,合理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带动更多的农户闯市场,同时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合作社的评比与命名活动,分层次、分区域、分产业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抓扩量提质、利益分配、工商登记三个环节,注重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抓提高认识、发展提速和资本运作三大环节,力争每个乡镇都组织1-2个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20*年,全市农村“三大合作”新增400个以上,重点打造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典型。

4、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快农产品流通。根据全市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选择在产业特色明显、生产规模集中、交通便捷的地区,加强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扶持,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配套、设施先进、服务规范的农产品市场。重点建设好阿波罗花木市场、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槐泗粮食物流中心等新建市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荷藕批发市场、鹅产品批发市场、茶果批发市场等产地市场,力争把各类专业市场建成区域易中心。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营销大户、龙头企业等流通主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专卖业务,努力开拓市场。大力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对外市场地位,开展合作社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店等工作,探索和推进农产品直销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农产品进超市、酒店、宾馆、大型社会团体等,通过搞活流通促进产业的发展。

5、培优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经济。一是做足原产地品牌文章。加大对“宝应荷藕”、“高邮鸭”等原产地品牌和“绿杨春”茶叶、“宝应湖”大闸蟹等现有集体品牌的保护,提高利用水平;尽快申请“扬州鹅”、“邵伯鸡”、“维扬麻鸡”等地方特色品种成为原产地保护品牌。二是做足生态品牌文章。充分发挥扬州地区尤其是里下河地区的生态优势,加大“三品”农产品品牌的申报力度,重点打响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品牌,力争形成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50个以上,绿色食品品牌190个以上,有机食品品牌50个以上。三是做足特色品牌文章。注重发挥“三和”、“四美”、“富春”等中华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加快传统名优产品的挖掘开发、品牌宣传与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整合力度,每个优势农产品形成3~4个优质品牌,创建省级以上品牌1~2个。

第4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需求与制约

一、引言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扶贫开发理念。精准扶贫的路径有很多,如金融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等,本文主要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扶贫工作。电商扶贫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困户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包装,促进长期销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便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部分农户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使互联网+农业产生巨大潜力。但是要把互联网与农产品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要解决电商人才培养、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坏境的系统等问题。亟需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村电商联合物流业正推动农业的现代化M程,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配送整个流程实现互联网化操作和管理[1]。与政府共同构建集约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形成多种协同能力结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本地商贸、农贸、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数据化供应链服务。截止到2016年8月底,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了430个县、1.9万个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的打通做出了重要探索[2]。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建立淘宝村精准扶贫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年底为止,中国国内的上网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左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4]。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购物的人数已达到7714万,年增长率为40.6%,从中反映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给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条件。建立淘宝村,使得电商入户,各农村网商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己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环节,并通过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经营,鼓励贫苦户自主创业。乡镇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乡村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使该产品更好的投向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其中,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龙头的电商企业也为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机会。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新的农村战略,这个计划将于未来的3到5年内,以100亿元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该体系将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村电商计划[5],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这样农村网商可以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三、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互联网普及,城镇化发展及相关政策落地,农村居民也开始有了运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习惯,一则价格实惠,二则方便快捷,给贫困户们省去多余的成本开销,下面从两点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农业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一般来说,贫困户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大,贫困户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其高。但是市场回报率低,与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使用电子商务便能很好的解决贫困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之降低贫困户的购买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和统一化,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网络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通过透明生产提升质量、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提升价值、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以此提高农民收入[2]。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生活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但是却不能每天到县上或镇上进行购置物料,使得购物或娱乐十分不便。贫困户的收入较低,若是能有实惠的价格且便利购物的条件,对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电子商务网站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正在吸引着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仅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贫困户的生活成本。

四、农村贫困户在应用电子商务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贫困户生产技术有限,当地产品特色不明显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由于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跟上现代化,再加上各贫困户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涌现,其中不乏有相似的农产品。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导致网友们不知从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投入力度不足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较差,限制了物流的发展。由于农产品需要保持新鲜,使得农产品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都需付出极大的成本。

(三)农村电商融资困难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5]。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良好,市场需求较大,但因农村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没有给予过多的支持,致使资金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瓶颈,很难扩大经营,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停滞不前。

(四)农村电商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受到的教育较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不愿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使用。农村地区对于电商扶贫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o法满足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品牌战略,主打特色产品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有标识度,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

1.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

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因此,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2.打造特色产品

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主要打造一种当地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其次,质量也是不可疏忽的,是农产品创建品牌形象的根本。可以请外来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使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有利于销售。

(二)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扩大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的资助,使贫困户可以减少对资金的担忧,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产品产业。其次,增加小额信贷和金额机构的支持。同时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使其能够放宽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以及评估信用机制,加强对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此外,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还应增强社会借贷的信用体系,宣传农户需信用消费。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前提,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知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能够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

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下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互联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同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系统的不断发展,都有利于贫困户销售当地产品,提升当地产品效益。另外,创造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有利于打响市场,增加品牌带来的产品溢值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津津.“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16).

[2]阿里研究院.“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2016-09-07.

[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J].中国电信业,2015(12).

第5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一、产业扶贫的内涵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跟踪审计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种组织模式。(一)公司带动型。这种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实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种模式是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由贫困农户参与决策和执行扶贫行为的活动,并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共存、实现良性循环的一种扶贫方式。(三)商品基地带动型。这种模式即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根据本地实际,选好重点产品,建立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优势产品的一种产业化扶贫。(四)优势产业带动型。这种模式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五)乡村旅游。这种模式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我国产业扶贫的模式较为成熟、多样,在精准脱贫的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审计中发现由于全国贫困面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等原因,产业扶贫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政府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中间人”角色作用发挥不明显。笔者在审计时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时候较为简单、“粗放”,基本上是政府直接托管给企业,对于企业的运作管理以及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效益发挥并无明确的监管和后续考核机制。一旦遇上“天灾”或者“人祸”,则颗粒无收,政府的扶贫资金就彻底打了“水漂”。(二)扶贫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低,精准扶贫对象有偏差。由于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新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不够,生产过程中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导致扶贫产业收入占群众全部收入比重较低。另外,审计过程中发现扶贫产业所雇用的农民很多并不是贫困户,导致精准扶贫对象有偏差,对贫困地区的脱贫效果带动不够明显。(三)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以被审计抽查的Z县辣木籽产业为例,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特别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科研机构。政府将产业项目承包给企业,企业对种植地土壤的勘测、未来天气的预判以及病虫灾害的防范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最后辣木籽树苗存活率极低,产业扶贫绩效不明显。(四)地方扶贫产业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是产业精准扶贫成败的基础。产业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产品应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才能达到产业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以被审计的Z县为例,地方政府忽视市场研究,盲目上马火龙果产业,由于国际国内火龙果市场基本趋于饱和,最后造成产品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产业扶贫适得其反。

三、推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开发,大力推进发展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推进产业扶贫。农民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就是农民实现不断增收。农民要实现增收,需要有稳定的收入门路,有基本固定的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依靠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特别注重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发展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切不可盲目跟风,发展产品供大于求、市场饱和的产业。例如辣木籽产业,2014年、2015年全国市场不太景气,销售渠道不畅,产品过剩积压,效益较差,产业扶贫绩效不明显。因此,今后辣木籽产业的发展,不能追求产业规模扩张,而应放在提高质量、品牌建设、提高效益上。(三)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行校、县、企和院、县、企三方合作,上级政府可支持贫困地区建立相关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与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在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时,充分考察产品市场需求,充分征求专家、教授意见,对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考评,特别是对产品市场前景进行翔实的分析,坚决做到精准扶贫不偏向、产业扶贫不走样。(四)坚持完善制度建构。针对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简单、“粗放”等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建立完善、严格的产业项目申请、考核、验收与监督体系,可适时引入产业扶贫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同时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通过各种财政奖补以及政绩提拔等激励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参与扶贫治理的积极性。

作者:吴永荣 单位: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杨国涛,尚永娟.中国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探讨(A).乡镇经济.2009(9).

[2]覃业飞,杜芳林.石门县产业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6(12).

第6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市20__-20__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

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加快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20__年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辽政办发〔20__〕54号),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主要成就

1、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赏农业为特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建设了6个省级、6个市级、78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00个中小型农业园区。优质稻米、鲜细菜、高油大豆、南果梨、##兰、食用菌、山野菜、肉用牛羊、肉(蛋)鸡、观赏鱼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00余户,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6户,年实现销售收入〖BF〗40.3〖BFQ〗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2户,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0户。

3、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素质逐渐提高,企业及农户按市场规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贸市场达240处,年交易额270亿元。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农产品产销信息传播中心。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全市涌现出一批产销中介组织,各类产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较快,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235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4000多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软环境不断优化,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使软环境得到充分改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主要特点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形成体系,集中体现为以南果梨为主的水果业、以##兰为主的花卉业和以观赏鱼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二是发挥地处辽宁腹地的地域优势,依托全省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建设,带动了鞍海高效农业经济带的发展。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完达山乳业落户##,辐射带动了全市几百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四是依靠群体优势,形成规模产业。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之前,重视发挥中小型企业的集群功能,带动了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整体水平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市在全省的位次不相称。

1、思想认识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领导及政策乏力。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重视龙头企业的税源作用,忽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缺乏统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2、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不够完善,“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仍占据主置,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结缺乏有效载体。

3、优质农产品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占全部农产品的比例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亟待提高;缺乏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现代农业的生产手段、经营理念的推广和实施尚待加强。

4、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环境不宽松。对农业产业化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不大;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虽然硬件设施具备一定基础,但软件建设较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坚持外向型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开发资源与开拓市场的关系,以开拓市场带动开发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坚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示范,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3、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优先扶持主导产业大中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主导产品群。

5、坚持以开放促发展,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域内、域外多种经济成份、多行业、多层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6、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城乡协调

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__年,基本形成“一个基地、五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地区。

1、把##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其中10家达到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标准;20家达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规划、建设##(汤岗子)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35以上。

2、形成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3、大力实施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绿色食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发展56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园区,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种率达到97。

4、创国家认定的农产品驰名商标6个,在省内以至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30个,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40个,新增注册原产地保护农产品2个。

(四)发展重点

1、发展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整合稻米加工企业,适当提高水稻的贮藏加工能力,引导发展稻壳碳化、米糠油等产品和项目,打造东北水稻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可变性淀粉及延伸产品、玉米胚芽油、甘露醇、氨基酸、玉米转化酒精、玉米系列食品等精深加工项目,玉米年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50万吨提高到230万吨以上。对饲料行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整合,打造辽宁鸡饲料的“旗舰”式企业(集团)。推进大豆精深加工、豆粕深加工和大豆酱油酿造等项目,促进大豆加工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海城、台安为重点,发展5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推进海禾种业优质种子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和高油大豆,全市专用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高油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2、发展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实施台安仁泰公司3万吨肉鸡熟食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全市肉鸡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推动肉食鸡加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或企业联盟,使年加工能力达到1亿只。实施岫岩绒山羊深加工、盛月清真牛羊综合加工和鹅业养殖加工等项目,积极开发生物制品、牛羊(鹅)肉和鹅肝熟食加工、油脂加工、皮革加工等精深加工项目,走肉、皮、毛(绒)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子,全市肉类产品的综合加工率达到70。

调整畜牧业结构,加速发展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产业。引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夏洛来等新品种,大力支持运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创建优良品种。全市肉牛生产基地达到10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达到100万头和60万头;肉羊基地5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分别达到100万只和50万只;肉鸡基地200个,年出栏肉鸡1亿只。

3、发展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采取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和引进技术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完达山二、三期工程和天天乳业12万吨液态奶项目,牛奶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充分利用鸡蛋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蛋类制品和蛋壳加工项目。

全市建成有规模的蛋鸡生产基地250个,鲜蛋年产量达到35万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肉蛋鸡种雏繁育基地,年产千万只以上的大中型种鸡繁育厂5个。全力推进奶牛业的发展,实施20万亩紫花苜蓿基地等牧草业项目和奶源建设工程,全市奶牛存栏量发展到7万头,建设规模奶牛饲养小区60个。

4、发展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扶持发展速冻蔬菜、干制蔬菜、蔬菜汁和酱菜等深加工项目,使蔬菜年加工能力提高到2万吨;扶持山野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0.5万吨。扩大滑子蘑加工能力,形成从贸易、加工、栽培到品种选育的滑子蘑产业链,年加工能力从0.5万吨提高到2万吨。推进南果梨深加工项目,开发水果酒、饮料等产品,形成从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加工包装、储藏保鲜、基地生产到种苗繁育的产业链。积极开发水果营养素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加速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全市优质蔬菜基地达到30个,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全市蔬菜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绿色蔬菜占25。推进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5000万盘,年产量5万吨。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南果梨种苗基地项目。扩大尖把梨种植基地规模。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75万亩,其中南果梨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推进无土蔬菜栽培科技园项目,培植新优特种苗花卉业。

5、发展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发挥宁远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优势,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成为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京沈高速公路,争取再建设1个以关内市场为主要对象、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推进南台无公害禽蛋产业项目,推动禽蛋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的发展,提高鲜蛋市场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果品市场、台安黄沙鲜活农副产品市场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展辐射半径,发挥集散功能。

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到20__年,全市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450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到5000人。

加强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工作。继续扩大肉食鸡、大米和蔬菜的出口数量,培育食用菌、南果梨等新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增长点。巩固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开发北美、欧盟和中东市场。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研究,协调有关事项,决定重点推进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及有关问题。强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统一协调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和管理。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交通、工商、物价、 国土资源、商业、外贸和海关等部门,要制订具体的扶持政策,搞好部门服务,协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各涉农部门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责任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实行规划制订、项目论证和招商引资的专项推进制度,部门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是项目带动。以项目为载体,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嫁接改造,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政策扶持。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择优扶强的重点扶持对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迅速培育一批在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开放引进。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鞍发展。四是多元化发展。发挥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和股份制的各自优势,充分重视和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统筹发展加工、销售和服务业,既抓加工型龙头企业,又抓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五是多管齐下。既抓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又抓直接带动本地农户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使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是突出区域特色。立足当地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因地制宜。岫岩县和海城市东部山区重点发展林果业、山野菜、食用菌、绒山羊、柞(桑)蚕等特色农业;海城市中西部和台安县重点发展优质米、鲜细菜、经济作物等高效农业;千山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二是突出产业特色。推动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建设,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搞好设施配套,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品牌标识,抓好农户培训,扩大订单覆盖面,不断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流转办法,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四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一整套标准生产管理办法。对农业产业化基地从基础设施、良种良法、技术措施、质量监测到产品质量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

(四)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普及和完善订单农业,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履约率。突破“公司 农户”的单一形式,大力倡导“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市场 农户”、“专业协会(合作社) 农户”、“经营大户 农户”等多种有效的联结形式。二是鼓励发展农户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企联益的高级形式,推进农企间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坚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通过“以奖代补”和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五)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信息服务体系。组建全市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及时搜集、整理、传递和农产品产供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民营农技实体、产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示范户等,推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发展。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改革,整合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服务资源,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转让成果等形式进行有偿服务;推动市、县、乡三级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基地、园区等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经营部门、龙头企业和民营实体,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全市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品种率。四是物资服务体系。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的一条龙服务。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依托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购销大户、各类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形成农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六是农机化服务体系。以装备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收获机械的推广和投入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六)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一是大力支持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化项目。推进芦荟素、银杏黄酮提取加工和生物工程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培育高新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强产业化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优先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或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促进我市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三是根据农产品加工的需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强以品种改良为主的科技攻关,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更新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四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对规模化种养基地农户的培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五是以信息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在农产品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也要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七)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建立以农民和业主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资的新机制。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文秘站”版权所有

建立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领域。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也要进一步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加强农业产业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三是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落实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方政策措施。

(八)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储备与对接。一是树立以重大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核心的意识,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建立并更新农业产业化项目储备库,积极向各级计划、财政和金融部门推介,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瞄准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交流,开展国际间、地区间、企业间的项目对接,通过举办招商会、项目推介会和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展示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导有关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证重大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7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__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

__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__县农牧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1号、国发2号、国办函〔__〕35号等文件精神,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全局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职责,用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抓好“三农”工作,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县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是__县辣椒产业示范园区建设,__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完成投资81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1.25%;二是__县猫场镇九洞天樱桃旅游观光园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完成投资305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1.6%。

(二)龙头企业培育。组织了4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占目标任务3家的133.33%;完成规模加工企业总产值11500万元,占目标任务11000万元的104.55%;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引进资金4亿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0%和133%。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监测全年完成农产品速测1187个样,占目标任务1100个的107.91%;瘦肉精速测完成瘦肉精速测507个,占目标任务的101.4%;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完成检测50个,占目标任务的100%;“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完成申报认证4个,占目标任务的100%。建成县级检测中心1个,占目标任务的100%,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34个,配备快速检测仪34台,占目标任务的100%;建立日常监管台帐50次,占目标任务的100%;农业综合执法集中执法73场/次,是目标任务50场/次的146%;畜牧执法办案4个,占目标任务的100%;农业综合执法办案4个,占目标任务的100%;查处农资违法经营行为16起,查处率100%。

(四)科技兴粮。水稻良种、玉米杂交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分别达到80%、80%和60%,完成任务的100%;全年粮食产量24.5万吨,占目标任务23.3万吨的102.92%;粮食增产工程完成23万亩,占目标任务22.5万亩的102.22%;万亩高产创建完成42247亩,占目标任务4万亩的105.62%;阳光工程培训完成1000个,占目标任务的100%。

(五)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占目标任务的101.54%;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占目标任务的100%。

(六)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1300口,占目标任务的100%;建成小型沼气池建设2口,占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农村沼气网点建设3个,占目标任务的100%。

(七)特色基地建设。完成种植蔬菜49.65万亩(其中辣椒19万亩),占任务数49.2万亩的100.9%;完成新建500亩以上的连片蔬菜标准化基地4个,占全年目标任务2个的200%。完成茶叶种植4万亩,占任务数的100%;新建0.1万亩以上的连片标准化茶叶基地8个,占目标任务6个的133.33%;连片0.3万亩以上4个,占目标任务的100%;连片0.5万亩以上1个,占目标任务的100%;苗圃育苗基地1300亩,占目标任务1200亩的108.33%。新增精品水果种植1.2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25%;新建500亩以上的连片经果林标准化基地1个,占目标任务的100%。完成人工种草8.1万亩,占任务数8万亩的101.25%;猪出栏率比上年增3.1个百分点,占任务数3个百分点的103%;牛出栏率比上年增1.02个百分点,占任务数1个百分点的102%;羊出栏率比上年增5.04个百分点,占任务数5个百分点的100.8%;禽出栏率比上年增2.07个百分点,占任务数2个百分点的103.5%;新建规模养殖场3个,占目标任务数的100%。

(八)固定资产投资。__年我局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投资额4098.5万元,完成投资额4098.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0%。

(九)招商引资。目前为止引进种养业企业10家,落地企业5家,占任务数的100%;引进资金4亿元,占任务数3亿元的133%。

(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我局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7个,建设完成7个,占目标任务的100%。

(十一)贯彻落实国办函〔__〕35号文件精神。完成方委通字〔__〕18号的相关要求。

(十二)其它。十大民生、科普、消防、扶持微企发展、政务服务、农工中央考察调研工作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同步小康、民主监督等工作,已按相关要求全部完成。

二、着力推进重点工作

(一)抓好科技兴农,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47万亩,其中:玉米45.02万亩,水稻6.51万亩,小麦23.1万亩、大豆11.3万亩,杂粮10.52万亩,马铃薯60.02万亩。预计粮食产量25万吨。在粮食生产中,积极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和高产创建工程。①粮食增产工程完成23万亩,建立县级玉米样板点1个,面积100亩(竹园乡);新技术示范片1个,面积500亩(竹园乡);乡级样板48个,面积各50亩,样板面积共完成2400亩。②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安排在凤山乡5个 行政村实施,种植面积10664亩;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东关乡和大山乡实施,面积分别为10535亩和10892亩;大豆高产创建集中安排在黄泥塘镇实施,面积10156亩。二是抓好良种良法推广。加强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脱毒马铃薯等良种的推广,水稻良种、玉米杂交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分别达到80%、80%和60%以上。抓好技术培训,开展各类培训53次,培训农民1.43万人,发放技术资料1.88万份。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和示范,推进技术创新和推广模式创新,努力挖掘耕地产出潜力,完成玉米、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93.9万亩。三是办好科技示范样板。全年建示范样板点49个,示范面积5.08万亩。四是加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控。认真落实灾后生产自救措施, 尽力弥补灾害损失;加强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有害物及病虫害预警监控体系建设,构建病虫预警平台。完成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31万亩。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我局立足于地方资源,大力发展蔬菜、辣椒、精品果业、茶叶、特色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__年种植蔬菜30.65万亩、辣椒19万亩、茶叶4万亩、精品水果1.5098万亩、油菜8.02万亩、人工种草8.1万亩、绿肥26万亩,总面积97.02万亩。二是大力促进产业化发展。围绕我县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形成产业集群。全县建有500亩以上的连片蔬菜标准化基地13个,1000亩以上的连片辣椒标准化基地16个, 0.1万亩以上的连片标准化茶叶基地8个(其中: 0.3万亩以上基地5个、0.5万亩以上基地2个),经果林标准化基地1个;组织5家龙头企业申报__年度贵州省乡镇企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组织4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组织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组织4家企业5个产品网上申报全国农产品目录;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示范社2个;土地流转6.8万亩。

(三)大力抓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资源有效聚集。__县辣椒产业示范园是__年3月由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聘请了北京国农鑫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已于__年5月4日下午经过市级专家评审通过。园区规划面积22.9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2790亩,建设总投资1.96亿元。项目区突出研发孵化、示范带动、集聚扩散及休闲旅游四大功能,将打造成为毕节市乃至全省集辣椒生产、科研、繁育、展示、加工、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辣椒科技示范园。__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投资8100万元。已建辣椒加工厂房二栋,育苗大棚120__㎡,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台;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2500亩,流转土地面积1000亩。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__县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举利现代专业合作社、__县百禾农业专业合作社、__县驿路红专业合作社。

(四)大力发展畜牧业。__年猪出栏率比上年增3.03个百分点,占任务数3个百分点的101%,牛出栏率比上年增1.24个百分点,占任务数1个百分点的124%,羊出栏率比上年增5.06个百分点,占任务数5个百分点的101.2,禽出栏率比上年增2.09个百分点,占任务数2个百分点的104.5%;新建规模养殖场4个,占任务数3个以上的133.3%。

(五)抓好农牧项目的实施。一是农村沼气池建设。全年计划建户用沼气池1300口,已全部完工,项目完成率为100%;大中型沼气池建设任务为200米3、300米3常温沼气池各两座,截止目前,四座大中型沼气池均已完工;建设沼气后续服务网点3个,完工数为3个,完工率为100%。二是__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__县36个乡镇(其中百管委2个)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总投资96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4万元,省级投资54万元(由省农委、省发改委统筹安排),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07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办公用房面积、服务大厅、检验试验用房100㎡),培训教室面积100㎡。项目配置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办公桌椅、检验检测仪器、培训设备及科技入户交通工具)等。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三是__年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1079万元,治理面积17983亩。完成绿肥种植15333亩,占任务数的100%;石灰改土2650亩,占任务数的100%;防洪堤650米,占任务数的100%;82立方米水池3座,占任务数的100%;20立方米水池90座,占任务数的100%;输水管网6公里,占任务数的100%;田间道路工程52.9公里,占任务数的100%;机耕道5.2公里,占任务数的100%。四是__年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796万元,治理面积15920亩,涉及11个乡镇、34个村。已完成选点、野外钩图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待通知后上报评审。五是毕节市__县__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根据黔发改农经〔20__〕3__号《关于__县__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养殖小区1个,改(扩)建标准化猪舍3440平方米,粪污处理池240立方米,排污沟580米,建兽医室100平方米,消毒室90平方米,常规防疫设备20台(套),路面硬化240平方米,2个场水电设施。总投资138.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0万元,县级匹配5.5万元管理费,自筹13万元。全部建设完成。六是__县__年退牧还草(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实施内容:人工种草,天然草场改良、围栏封育、购置加工机械、青贮池建设。由于批复11月才到,目前已投资100万元。七是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__年省、市下达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资金400万元,扶持种草养羊农户195户。项目分别在高店乡、八堡乡、安乐乡、果瓦乡、绿塘乡、马场镇、鼎新乡、达溪镇、黄泥乡、飘井镇、羊场镇、六龙镇、竹园乡实施。种草面积1170亩,建圈舍585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3900只,购种公羊195只。目前建设已完成。八是__年__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__年市农委下达给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1000人,财政补助资金42.8万元。完成培训任务10 00人,12个班。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蔬菜园艺工140人2个班,茶叶园艺工80人1个班,病虫专业防治员80人1个班,畜禽繁殖员70人1个班,村级动物防疫员130人2个班);专项技术培训500人(马铃薯高产创建专项技术培训100人2个班,玉米高产创建300人2个班,规模养殖场户技术培训100人1个班)。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农牧局接待外来客商10余人,带客商到全县20余个乡镇进行项目选址。已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引进资金4亿元。其中河南客商计划投资1.1亿在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建年产10万吨的中成药饲料加工厂,征地已经完成,准备自建产房;贵州好健益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我县建豆制品加工企业;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在我县星宿乡种草养畜;贵州丽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0.8亿元在我县大山乡养殖冷水鱼。

三、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1、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局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力度。对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经营的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留速测67次,抽查了蔬菜样品1187个,均属合格蔬菜,合格率为100%;完成省农产品检测电子监控300个;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户﹑种植基地﹑超市200余户次,签定承诺书80余份;检查畜牧业投入品经营户﹑养殖基地﹑超市500余户次,签定承诺书200余份; “瘦肉精”检测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0户次,检测瘦肉精507个,全部为阴性;“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检查市场13场次、超市20个次,猪牛肉经营摊点85个次、水产品经营摊点12个次,生猪屠宰场1个次,杀鸡点7个次,检查养殖场1个。“五一” 期间检查市场6场次、兽药饲料经营户19户,无禁用饲料、饲料添加剂。

2、农资监管工作。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等管理原则,实行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生产源头治理与市场规范管理相结合,强化监管机制与建立信用体系相结合,切实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资打假工作检查市场248个次,检查兽药经营户162户次、饲料经营户228户次、种子、化肥、农药经营户312户次,没收假兽药8公斤,拆装饲料93.5公斤,收缴未审先推“曲辰九号”,“保玉12号”、“通单202”等杂交玉米种子94包,220斤。 签定“农业投入品守法经营承诺书”92份,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份;签“畜禽养殖场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7份,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50份。案件查处简易程序案件办理48件,一般程序案件立案16件(其中兽药案件3件,饲料案件6件,种子案件5件,化肥案件2件),结案16件。没收违法所得378.5元,罚款14510元。

3、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成立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县内32个乡镇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部分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在土地流转工作组和土地流转纠分调解组46个。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对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规范化管理。__年,我县土地流转面积为6.8万亩,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8.3万亩;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工作,开庭仲裁土地流转纠纷案件4宗,调解土地流转纠纷21宗。

4、土肥工作。__年实施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11.2万亩,涉及全县34乡镇、341个村、14.79万户。建立县级示范点2个,面积2120亩;建立乡级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32400亩。土样分析已完成500个3500项次。开展马铃薯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2个、辣椒2+X1氮肥总量控制试验6个、油菜微量元素硼肥肥料试验2个,发放施肥建议卡5300份,建议卡入户率为98.3%。完成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调查采集样品717个,同时完成了样点的数据录入工作。

5、动物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重点做好以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防治工作,确保全县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春防免疫生猪口蹄疫27.2万头、蓝耳病27.2万头、猪瘟27.2万头,占应免数的100%;免疫牛口蹄疫14.6万头,占应免数的100%;免疫羊口蹄疫4.2万只,占应免数的100%;免疫家禽禽流感207.7万羽、鸡新城疫180万羽,占应免数的100%。秋防免疫生猪口蹄疫27.8万头、蓝耳病27.5万头、猪瘟27.5万头,占应免数的100%;免疫牛口蹄疫15.6万头,占应免数的100%;免疫羊口蹄疫4.3万只,占应免数的100%;免疫家禽禽流感208.9万羽,鸡新城疫181.5万羽,占应免数的100%。全年未出现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6、品改工作。坚持以黄牛冷冻改良为重点,兼顾品种选育与良种禽推广,达到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牛冻配改良设牛人工授精输配点36个,输配母牛17876头,占任务数17000头的105%;淘汰土杂劣种公牛827头,占任务数800头的103%;选育良种公牛52头。猪种改良设改良点总数144个,其中:人工改良点35个,占任务数25个的144%;总共输配母猪22418头(次),其中人工输配11062头,占任务数10000头的111%;推广杂交猪47万头,占任务数42万头的112%,其中三元杂交猪29万头,占任务数28万头的104%。羊改良设鲜精输配改良点80个,输配母羊5524只,占任务数5400只的102%。良种禽共推广良种禽75万羽,占任务数71万羽的106%,其中良种鸡47万羽,良种白鹅13万羽,其它良种禽15万羽。推广意蜂1100群。

7、饲料工作。秸秆处理13.6万吨,占市下达任务12万吨的113%;冬闲田土种草1.6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5万吨的107%;工业饲料推广2.3万吨,(其中:浓缩饲料1.72万吨,配合饲料0.58万吨),占市下达任务2万吨的125%;新增秸秆加工处理点25个,占市下达任务20个的125%。

8、水产工作。共完成水产品总产量968吨,占任务数的100.21%,其中捕捞产量420吨,养殖产量548吨。在__县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群丰村上河组花底河右岸建标准化特色水产品养殖示点1个(鑫海大鲵驯养繁殖场),占地8.2亩。

9、渔业安全监管工作。全年开展了安全巡逻10次,专项“打非治违”执法行动4次,整治劝退“三证不齐”船舶8艘,剪除台网8铺。常态管理渔业船舶船主安全生产75家,常态监管水产品经营市场6家。召开渔民以会带训的座谈会10场次,参加会议的人数达200余人次;开展专题安全技能培训会7次,现场培训现场咨询12次,受训180人次。我局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渔业安全责任书12份,与渔业船主签定安全管理责任书85份,水产品经营责任书6份,餐馆责任书45份,落实责任 确保安全,全年来未发生一起渔政案件和渔业安全事故。

四、抓好党建促业务

(一)“联乡、帮乡、驻村”工作有序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进程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驻村干部紧紧围绕“讲、访、帮、促” 这一工作思路,为帮扶村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并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逐步为该村同步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1、完成300亩玉米高产示范建设,无偿发放玉米种子325公斤,地膜3吨,化肥6.5吨。

2、完成春季、夏秋反季节蔬菜面积共100亩,发放蔬菜生态有机肥3吨,叶面肥2箱。

3、为了壮大金星村经果林产业,在对江河沿线规划种植梨树1000亩,项目正在实施中,并协助长号组种梨大户唐文全成功申报了__县晚秋黄梨专业合作社。

4、发展养羊示范户,通过养殖能手带动贫困户的思路发展养殖业,初步发展规模100只,项目正在启动中。

5、我局出资2万元帮扶金星村开展“两个硬化”工程,全村院坝硬化共计5770个平方米,连户路硬化共计21030米,涉及农户数共计493户,目前已完成100%。

6、发放退耕还林户火炉165台,有效地提高木材的燃烧率,降低了农户的生活成本和生活污染。

(二)党风廉政工作成效明显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纪委及第四纪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十一届省纪委二次全会、第一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一届县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及县纪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推进__年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局的整体建设步入快车道,广大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年初的预定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来信来访工作

我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维稳工作,为__经济社会在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中实现跨越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年来我局接待了贾佐朝、杨昌秀、羊场坝农场职工及全县离任动物防疫员的上访案件7件,涉及到489人,目前除了全县离任动物防疫员案件正在按照黔农发__(11)号文件化解外,其余的已经化解。

五、常规工作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禁毒工作

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制定了《__县农牧局__年综治(禁毒、维稳、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建立了工作机构。同时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应急信息报告制度、值班安全保卫责任制等制度,具体落实了防范措施。局领导分别和各股、室、站、所负责人签订了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禁毒工作人人有责。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1、组织全局已婚职工及家属按规定按时参加妇检。

2、认真贯彻全县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局流入人口进行摸底排查,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

(三)整治创建工作

按照县整治创建办的要求完成我局全年整治创建工作。

(四)双拥工作

作为县双拥工作成员单位之一,按照县双拥办的要求,作好我局的双拥工作。

六、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养殖小区发展不快,未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品牌少,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畜牧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二)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中低产田土比重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变,仍在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层防疫体系不健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比例不足,部分乡镇甚至无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技术滞后等对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难度;动物检疫人员不足,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难度大。

(五)生产科技含量低,农民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低。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管理制度缺乏。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农村青壮年绝大部份外出务工,农业科技的推广缺乏二传手,利用及转化率低。

(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经济条件底子薄,对各产业的投入尚显不足,难以满足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现实的需要。

七、2014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住贵州蓝雁集团屠宰加工厂在我县建成投产的有利条件,扎实推动生猪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牛羊规模化养殖进程,抓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畜牧生态园区创建、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蓝雁集团与规模场户利益联结机制等工作。不断深入农村各项改革,加强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2014年工作计划

1、种植业

(1)抓好粮食增收工程,确保粮食安全。2014年保证粮食安全,全县计划种植面积162万亩,其中:玉米45万亩、小麦17万亩、水稻6.5万亩、马铃薯61万亩、大豆12.5万亩、杂粮12万亩、油菜8万亩,全年粮食生产23万吨以上。主要抓好5大粮食增收工程,一是实施粮食生产增收工程,实施规模23万亩以上,建核心示范区32个,示范面积32万亩,每亩平均产量600公斤以上;二是实施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工程,种植规模4.1万亩,建油菜高产示范区4个,示范规模20__亩;三是实施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工程,种植规模35万亩,建示范样板10个,每个规模1000亩,种植面积10000亩;四是实施大豆高产高效示范工程,种植面积3万亩,建高效示范样板10个,种植面积10000亩;五是实施特色杂粮芸豆示范工程,种植规模10000亩,建芸豆高产示范样板10个,每个规模1000亩。主要抓好新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一是大力推广粮食作标准化栽培技术,制定粮食作物栽培技术规程、管理措施、生产优质的粮食产品。二是编制__县粮油发展规划,确保粮食安全。三是调整粮油品种结构,引进转化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等主要农作新品种示范推广,实现杂交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脱毒种植率达到75%以上。四是大力推广粮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信息服务站创新技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六是区域气象监测站,增强农业灾害预警,提高粮食生产防灾抗灾能力。

(2)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进一步优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着力抓好优质烤烟、无公害绿色蔬菜、高山生态有机茶、脱毒马铃薯、草地生态畜牧业、优质核桃、精品果业、中药材等8大优势特色产业,2014年计划种植蔬菜49.6万亩(其中辣椒19.5万亩),建立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带,种植规模5万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带动区3万亩,建立立无公害、绿色辣椒高效示范带,种植规模5万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带动区3万亩,计划种植茶叶4.5万亩,建立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带,种植规模4万亩,核心示范区1.5万亩,带动区2.5万亩;种植马铃薯61万亩,建立脱毒马铃薯高效示范带,种植规模5万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带动区3万亩;种草养畜10万亩,建立草地生态畜牧示范带,种植规模5万亩;种植经果林2.5万亩,建立精品水果核心示范区1万亩,带动发展区1.5万亩。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设施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

(3)抓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重点抓好2个省级高效示范园区建设,继续抓好__县中药材辣椒产业示范园区、__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抓好3个市级高效示范园区建设,__县九洞天樱桃、茶叶旅游观光示范园;竹园标准化养鸡示范园;达溪标准化高效蔬菜示范园;重点抓好15个县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六龙镇大豆、辣椒产业示范园;安乐茶叶、马铃薯产业示范园;星宿生态养牛产业示范园;对江镇特色蔬菜高效示范园;马场莲藕高效示范园;牛场蔬菜、辣椒高效示范园;慕俄格迎庆桃示范园;鼎新设施蔬菜示范园;安宇生态养羊示范园;东关杂交玉米生态实施园;八堡杂交水稻生态示范园;黄泥杂交油菜推广示范园;瓢井马铃薯高效示范园;三元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园;长石标准化小麦种植示范园。通过实施高效园区建设工程,全面推广__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4)大力实施农业增收工程。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4年全县农民增收工作主要是农业增加值增长8.5%,农民人均收入19%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肉类总产量4.6万吨,主要是实施5个10万亩增收工程,①是贵毕线中药材、辣椒、烤烟、蔬菜、生猪标准化综合产业示范带,规模10万亩;②是大纳线蔬菜、玉米、杂粮(大豆、芸豆)、马铃薯、小麦、精品水果、生态养鸡养羊综合示范带规模10万亩;③是方沙线菜玉米、马铃薯、辣椒、茶叶、核桃、夏秋蔬菜、油菜综合示范带规模10万亩;④是方纳线设施蔬菜、烤烟、茶叶、精品水果生态养羊综合示范带;⑤是杭瑞线莲藕、马铃薯、玉米、核桃、漆树、生态养殖业综合示范带规模1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小康目标。

2、畜牧业

(1)推行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结合蓝雁集团屠宰加工需求,扶持引导一批养殖场户按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要求组织生猪生产,并与蓝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蓝雁集团屠宰加工原料生产场;

(2)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围绕国办函[__]35号、农办计[__]68号等文件的支持方向,积极争取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菜蓝子产品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天然牧草退牧还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省级示范创建、标准化示范场、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拉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助推现代养殖业发展;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外宣传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吸引优强企业来__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积极引进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提升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客商、大项目,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规范兽药经营管理。力争将我县建成兽药安全监管示范县;

(5)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依托我县现有的黄牛、生猪人工授精输配点和羊品种改良点,在充分挖潜,使之作用发挥最大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新点,扩大推广应用面。实现牛人工输配30000头以上、推广良种猪35万头以上、引进优良种公羊1000只;

(6)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工作,努力提高我县草食牲畜承载能力。力争实现人工种草3.5万亩,草地改良4.5万亩,草地围栏3万亩。结合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繁殖率发展,建成养牛100头以上2个、养羊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5个;

(7)加大疫病防控力度。除常规的春秋两防外加强对辖区内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做到防范在前,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对零星散发疫情及时处置到位,不留隐患,不扩散和蔓延。选择1-2个有条件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建成重大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示范场;

(8)大力推广农作物物秸杆青贮、黄贮及人工种植高产牧草的青贮技术。建成示范点20个以上,提高农作物秸杆处理利用率,增加草食牲畜草料来源,有效增强载畜能力;

第8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围绕农牧民增收的核心任务,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牧业持续增产增效,促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二、主要指标

1、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亿斤以上;肉类总产量达60万吨,比上年增加7万吨;奶类60万吨,比上年增4万吨;禽蛋6万吨,毛绒产量达1.28万吨,与去年持平。

2、禽畜养殖规模。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63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7.6万头只;其中牛200万头,比上年增11.6万头,羊910万只,比上年增22.8万只,猪480万口,比上年增68万口,马骡驴40万匹;出栏牲畜920万头只;禽类饲养量达7500万只。

3、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全市劳务输出72.6万人次、65万人,分别较上年增加0.9万人次、1.7万人;其中稳定务工46万人;劳务输出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加5.4亿元。

4、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增长15%,增加值90亿元,增长13%;新增超亿元加工企业5家,新增知名著名商标企业5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家,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加工项目15家,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达70%以上。

5、农牧业经济效益。第一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87.4亿元,畜牧业增加值74.6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增长16%。其中种植业增收425元,畜牧业增收276元,劳务输出增收200元。

二、重点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年,计划新建设施农业12万亩,其中温室6万亩,大棚6万亩。坚持“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以小区建设为主推模式,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在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上,协调贷款6.5万元,市本级投入资金3000万元,满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需要,减轻农户经济压力。在技术服务上,成立我市“设施农业发展专家库”,负责全市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与科研院校、先进地区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总结积累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强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指导。在产品销售上。按照基地和市场同步建设、生产和销售同时抓的原则,加强市场信息传递和产品销售的组织工作,使产品适销对路、卖得出、获高效,解除农户后顾之忧。

二是坚持不懈抓好高效特色种植。推进蔬菜、瓜类、葡萄、食用菌等高效作物适度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推进实行规模化、订单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大力推广间混复套种等成功种植模式,积极引进名优特新稀作物,拓展发展领域,不断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2010年,全市亩纯收入超两千元的高效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万亩。

三是持之以恒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抓住全区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项目的有利时机,强化政策扶持,扩大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面积,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各项实用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应用机械深翻、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增密、大小垄种植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单位产量。年,使用配方肥面积850万亩,推广绿色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大田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3%以内。通过综合技术措施,建设玉米吨粮田70万亩。

(二)进一步转变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坚持突出发展牛,加快发展禽,猪,奶牛,适度发展羊的思路,大力推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狠抓饲草料生产,农区畜牧业力争实现较大突破,肉牛产业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巩固优势主导地位,全力打造“肉牛大市”。继续实施母牛扩繁、优质牛育肥和种牛种子工程,巩固加强66个秸秆养母牛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提高牛繁殖成活率。继续抓好育肥牛专业村、养殖场和大户建设,推行自繁自育、育肥出栏的养牛模式。育肥牛出栏达到80万头。二是持续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出台扶持政策,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拓展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场)100个。积极引导散养户以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退户入区”,开展联合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坚持推广“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鼓励养殖大户建场。启动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场,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按照“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的要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技术和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区与牧区、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三是着力加强家畜改良和防疫工作。进一步抓好种源建设,保证供种质量,完善设备,加强服务和指导,能繁母牛全部实行冷冻配种,羊人工授精抓好“整镇推进”、“整群推进”示范,加强猪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快推进猪人授精改良工作。在畜禽疫病防控方面,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保定注射,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增强免疫效果。推广动物产地检疫典型经验,进一步扩大产地检疫覆盖面,提高产地检疫率,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处于稳定防控状态。四是狠抓饲草料生产。加强以秸秆转化加工和利用为核心的饲草料生产,大力推广“三化两贮”、揉搓打包等加工调制技术,切实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率,秸秆转化要达45亿公斤。同时,合理调剂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草畜余缺,引导农区秸秆流向半农半牧区,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战略,促进牧区牲畜流向农区,实现草畜资源合理配置。探索草畜余缺补偿机制。

(三)进一步强化培训,大力拓宽劳务增收渠道

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借助“阳光工程”、“万人培训工程”等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较高层次就业。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急需实用人才的培训,扩大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规模。年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其中技能培训3万人。继续巩固和加强与京、津、唐等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劳务合作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市内外建立更多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短线与长线相结合,组织输出与个人外出相结合,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年每个旗县新建10个以上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对劳务输出基地用工信息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全市共享,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广泛动员各级政府、中介组织、打工能人参与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开展大型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推动全市有组织输出实现新突破。

(四)进一步衔接产销,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是强龙头、壮基地,抓联接,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一是抓好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工程。依托重点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梅花生物、利牛生化、维尔肉鸡、余粮畜业、清谷新禾、天润蓖麻等一批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引领产业提升层次,推动产业规模扩张,靠品牌开拓占领市场。扩大“科尔沁肥牛”、“清谷新禾”、“蒙药”等一批著名驰名商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对接工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和规模化养殖建设,在肉牛、肉羊、蓖麻、红干椒、食用菌、荞麦、水稻、杂粮杂豆等产业和特色产业中选择20户农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主推发展订单和企业自建基地与农户形成紧密对接。鼓励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产品等要素入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返租倒包、参股合作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示范效应。三是抓好合作组织与农户对接工程。重点培育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经营规范、联结紧密、效益显著的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五)进一步夯实基础,大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借助国家对农业投入逐年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争取和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项目,大力开展打井配套、平整土地、修建田间灌溉工程等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扩大高产稳产田面积。重点加快现有灌溉农田的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溉利用率。年中低产田改造80万亩,节水改造100万亩。二是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饲草生产、加工、储存等关键环节,扩大青贮作物种植和人工草场建设规模,发展灌溉饲草料基地。年全市种植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用作物300万亩,人工草地100万亩。同时,抓好标准化棚舍、青贮窖池和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增强畜牧业的抗灾能力。三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建立和规范草原流转机制。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着力完善草原监理、草原监测体系,加大对乱开滥垦、违法征占草原查处力度,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年草原补播120万亩,草原围栏200万亩。四是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投入的有利条件,以玉米机收、饲草料、秸秆机械加工制作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年,新增主要农机装备8000台,完成机耕整地1720万亩,机械播种1400万元,机械化收获30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2%。五是加强农村牧区清洁能源建设。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5万座以上,新增服务站点150个,保证每个沼气村都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在规模养殖场新建大中型沼气3座。

(六)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第一,加强科技信息服务。一是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借助国家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完善7个旗县、40个乡镇和200个村的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机构、创新体制,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现代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对技术人员和乡村级技术骨干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成为适用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三是推广适用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区,开展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全市组成技术服务专家团,带项目下乡,抓500个科技增收示范村建设。年重点推广设施农业、规模养殖、重大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高产栽培、模式化育肥、秸秆三化两贮、程序化免疫等项技术。四是加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搜集整理和有关农牧业市场和科技信息,引导农牧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重点做好农村信息化“三电合一”工作,全面开通“12316”服务热线。

第二,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和农畜产品的例行检测和监管。研究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对进入我市县级以上城市的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科尔沁区开展“农产品准入”试点。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销区、专柜,促进安全优质农产品销售。选择重点地区、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品种,按照“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的标准,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把好农产品准出关,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对接。在设施农业、高效种植、规模养殖等领域推行标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蔬菜标准园(小区)、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小区)。积极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技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加强政策和执法服务。继续加强对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减轻农牧民负担的监管,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草牧场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促进和规范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对农牧民的各项补贴和支农支牧投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加大农牧业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违法案件,保护农牧民合法权益。

第9篇: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公司现有员工316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7人。有各类生产用大型机器、机具20余台套,苗木种植面积达13000余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大规格的产品特点,实现了规模产值效应,发挥了龙头企业效应,带动当地苗木产业的发展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企业管理规范,经营状况稳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高起点 高标准 高投入

公司成立之初,即对武汉地区绿化苗木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绿化苗木的需求,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确定后,公司迅速对苗圃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制定了适合城市绿化需要的苗木产品标准,实行大株行距、大苗木定植、大力度修剪的“三大”培育方式,苗圃苗木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多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13000余亩,累积投入资金达17700万元。生产的苗木共有12个大类、28个品种,存圃乔木238万余株。基地以红枫、樱花、栾树、丹桂、桂花、高干红叶石楠、法国梧桐、国槐、高干女贞、榉树、广玉兰、银杏、红花玉兰等高档品种为主打产品,同种苗木胸径、主干分枝高度、苗相整齐划一,苗木的质量和种植水平在全国处于一流,在省内居领先水平。

在圃地的管理上,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所有的苗木均按公司制订的质量要求实行统一种植规格、统一修剪标准、统一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统一销售出圃,使圃地里的苗木都具有良好的标准层次、质量品质和美感,每一棵苗木都能符合客户和市场的质量要求。

重管理 重科技 重辐射

公司注意培养企业的发展后劲。

方面及时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级技能人才,分别组成科研团队和田间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与省内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实行“借脑发展”,如将公司基地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同时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孝感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和市、区林业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科研团队到基地现场解决生产过程的各项技术课题、难题,并进行实地指导;及时掌握了苗木培育新技术,获得了新技术应用、新品种示范与推广的优先权。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与孝感市农业局合作建立了测土配方试验站,科学施肥:与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花玉兰新品种,已经过三代驯化,即将规模化、标准化、大批量向市场推出。与这些高端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公司始终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企业存在的价值,除了创造绩效,促进员工成长外,还应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公司现有常年用工劳力380人,临时用工劳力230人,解决了当地600多人的就业问题。农民除与公司进行土地合作的租金收入外,每年还可获得人均劳务收入数万元。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与云梦宫苑公司、安陆银杏基地、大悟三里苗木合作社成立了合作联盟,与孝昌县的几个苗木种植专业村、苗木专业合作社进行业务合作,带动孝南、孝昌、云梦、安陆、应城等地农民近3600户,为农户每年提供各类种苗800万株,用多种合作方式指导农户种植苗木花卉3万余亩,拉动产业化收入达到每年3亿元。同时,还培养了大批苗木经纪人队伍、病虫害防治队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队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品牌 创效益 创地位

公司始终站在行业的高度,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恪守“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品牌、品质、诚信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互利双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走苗木生产的规模化、大规格化、标准化、精品化之路,形成了“金卉”苗木品牌的生产特点和优势,在大规格和标准化精品苗木的产销和批量供应上居省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与浙江滕头园林、宁波沧海市政、浙江杭州蓝天、武汉农尚、浙江江南、宁波滕头园林设计院、杭州蓝天园林设计院、武汉市园林建筑设计院等园林设计和施工单位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恒大地产、万科地产、碧桂园地产不仅买断公司基地部分规格的树木品种,而且还委托公司定向生产桂花、红叶石楠、栾树、海桐球等四个苗木品种。

公司在创品牌的同时,还注重创造效益,自建网上苗木销售平台,为公司承接绿化建设工程、畅通苗木销售渠道赢得了主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利润1098万余元。2012年出圃灌木300万株、各类乔木15万棵,实现销售收入12200万元,利润2103万余元。承接了

大批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质量都具有一流水准,其中孝汉大道二期、西湖明珠中心园两处绿化工程被评为“优秀工程”。2012年度完成市政绿化工程7400万元产值,实现利润2600万元。

公司多次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较高,发展前景可观。公司现已获得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孝感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是湖北省林业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2012年度公司获得孝感市“十佳农业企业”称号。

新园区 新基地 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