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弱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情况,“教师成了播放器,学生成了浏览器”,从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削弱了教师的调控和监场能力对于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如果语文教师被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牵着走,不能进行随机调整,无论上课过程中有什么新情况,都按原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不能有效调节讲课思路,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2.师生交流被弱化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会使师生之间失去感情上的互动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老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都一贯如一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无所不能的至将常规教学中的读、讲、辅、批这四个环节也给省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3.课件制作“走样”有的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独特、动感等效果,不管所准备的资料和信息是否用得着都一股脑塞进去,这样的课件看似“饱满”,实则杂乱无章。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多媒体教学就无法形成音、形、文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就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4.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现代化,让多媒体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由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点多,如果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都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冗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不住学习重点。

二、完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控制课堂,突出教师的主导性语文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无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多媒体仅仅替代教师教学中的非创造性部分。根据教师的主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展现形式,控制讲授的节奏,根据学生的互动表现适时调整讲课的侧重点。比如,教师要依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媒体表述方式,是用文字、图片,还是用语音、录像,是用单一媒体还是多种媒体,是平行表示还是分层表现,都要与相关的具体内容相互照应。要避免一味地按预先制定的课件进行教学,成为课件的俘虏。2.增进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应树立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思想。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眼睛、耳朵、嘴巴、大脑的结合,真正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3.精选素材,提高课件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围绕教学重难点精选素材,才是解决之道。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中成长起来,最终学会独立学习。当情景创设是作为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帮助工具时,这种帮助应该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步减少.即使有些素材是非常精彩的,也要忍痛割爱,以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合作交流。4.取长补短,把握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对板书等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是不可取的。板书虽然无法用其有效的空间来展示材料,但在串讲知识网、突出重难点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优秀教师用一支粉笔边讲边画,用板书列出了知识脉络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传统的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手段对老师的备课、授课、复习和测试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都有严密的科学性,系统性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就地取材、因人施教等手段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获得课堂之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效果,而这恰恰是多媒体教学的短处。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语文课堂无论是学习教材还是教学思想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说越来越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多变,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是仍需不断完善,加以改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互动性教学。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主体学生的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师生之间才方便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用自己本身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眼界,不断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其次是灵活性。对语文课堂来讲,教师进行课堂陈述,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提出课堂问题,教师进行一一解答,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学生之间可自由发挥,也可采取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总之,教学组织形式多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辅导,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活动性。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拓学习视野。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无效备课,课堂秩序不佳,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目标模糊,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练习,都是照本宣科,不仔细研究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导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还如坠云雾中,不知道哪些是重难点。

2.教学指导不足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语文语言的训练重点,但是训练方法可能不恰当,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讲述、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主角,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就比如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把单独的字作为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记忆,学会用这些字;对于词语,也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灵活运用,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师生互动欠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一般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较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即便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学生间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也会变成几个优秀同学发表建议、其他同学倾听的情况,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师生互动欠缺。

4.备课不充分,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备课极不负责,没有认真研读教学教材,而是直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析,没有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在课堂讲解时,采取传统的教学观点,面面俱到,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延伸范围广,导致学生不能领悟重难点,得不到针对性的练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5.课堂设计连接不紧密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般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但是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讲解出现偏差,缺乏整体系统性,教学设计环节连接不紧密,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争吵异常激烈,而讨论的问题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课堂效率低下。

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1.教师精心备课

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及特点,了解每一个教学模块和教学专题,充分熟悉文章,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按照教材要求准备教学内容;其次制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时刻不忘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还要把握各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保证充满活力、求知欲强的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引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将课堂教学变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给学生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学到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教师可构建一个美妙的情境,提前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相互合作;教师应放下严谨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统一做出点评,既吸引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学得愉快,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加教学活动。

4.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表现力丰富,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忱,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保证课堂学而不乱,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完成对知识的吸收。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整理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杜萍,王兆坤.试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践能力培养 有效性 策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概述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能力对于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我国语文教学课程的现状,必须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再加之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教材编写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知识,对教学效率进行提升。当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使得语文教学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最终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多的自由,给学生更多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新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各种媒体资料的时效性、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这些新媒体形式的运用,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生活,引入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事情进行描绘,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情境的设置

在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的设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情境生活化,尽量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情境设置,便于学生对生活情境的理解,从而能够从生活情境中转移到课堂情境中来,加深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提升解决小学 语文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外的主题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生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场景,防止出现陌生的情境,对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

(三)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和应用,加强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和应用,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加强生活教材的累积以及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综合能力。比如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进行各种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需要学生加强对各种素材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因此容易对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个关键的对策就是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生活的理解,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素材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现代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当前很多学生的生活都是在各种作业中度过的,对周围的事物关注较少,也不会发现周围的一些特殊情况,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发现,因此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准确度。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进行发现,从而利用周围的各种事物与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类比,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精髓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该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生活中的教材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东西可以用来当作教材,比如对文章的意境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文章描绘的场景,放置相应的图片和音乐,从而加深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和应用,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其他任何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妙.试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建议[J].读与写,2013,(12).

[2]胡国英.试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0,(03).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设计;城乡接合部

语文情感教育即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情感因素与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有机融合,综合融汇教学流程各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在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营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知行一体、情知共进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大多数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小学中,情感教育多流于形式,传统“满堂灌”教育模式仍是这部分学校的主导教学方式。情感教育表面化折射出教师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工作,从学校、家庭、教师层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在教学设计层面给出针对性建议。

一、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目标的制定存在“形式主义”

该地区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文要素的认知,对情感目标缺少广泛的了解,很少思考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位置与作用,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及现成的课例教案,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他们普遍认为在45分钟的教学课时内,使学生当堂记住所学知识就已达成教学目标。情感教育的落实需要通过教学得以实现,但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情感目标多停留于教案,甚至一笔带过,课堂贯彻流于形式。

(二)课堂情境设计生搬硬套,缺乏“真实性”

当下互联网上有大量网络教学资源可供教师下载使用,但其在给教师备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助长了教师惰性的滋生蔓延。许多教师不再精心备课,而是直接下载套用现成的教案模板、课件,未结合本班学情进行调整。然而,情感教育重在师生情感的互融共通,教师根据这类资源设计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情”,导致学生不能实现有效学习。

(三)课堂活动设计单一,缺乏情感环境

城乡接合部小学的语文课堂模式仍以传统的读、背、记为主,课堂活动主要体现为小组讨论,但讨论的过程缺乏组织性,讨论内容与学习内容无关,成了学生“钻空子”的机会。针对文中思想感情的讲解,大多数教师是按照教学设计自问自答,少许的提问多局限于前排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氛围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心理落差,被教师忽略的学生会逐渐关闭情感交流的窗口,而与教师互动的学生因课堂氛围枯燥也很难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情感教育很难得以沉淀。二、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校、家庭、教师各层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从学校层面分析,教育资源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该区域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加快教学发展,往往把升学率视为关键指标。高升学率要求高分数,但情感目标本身具有内隐性,在检测评估方面难以量化,导致教学效果的好坏难以评价,所以学校就压缩情感教育的占比。学校要求升学率,教师便形成了“唯成绩论”。从家庭层面分析,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大多数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迫于生计外出务工,他们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无暇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从教师层面分析,这些学校中四十岁以上的中年教师人数比重较大。这些教师执教时间长,大都已经形成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转变存在很大难度。此外,学校和家长对高分数的要求,使得任课教师存在较大压力。即使有一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最后迫于这些外界压力也会向“成绩”低头。由此可见,城乡接合部小学的语文情感教育实践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三、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贯彻情感教育的建议

虽说情感教育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教师的三方合力,但落实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实践。语文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期望在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情感教育既是目的,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促情”实现“促学”,做到情知共进。基于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

(一)把握情感要素,找准情感目标

准确把握情感目标的前提要求教师应意识到这份职业给予自己的责任,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情感素养,在众多语文要素中能够准确把握情感要素。如教学杜甫的《绝句》,该诗的主要情感目标是引领学生感受春日景物的美好,培养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又如课文《开天辟地》的学习要求学生体会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些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在备课时不断深挖教材,广泛调研资料,深度把握语文要素,找准情感目标。教师只有对所教内容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用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感动机

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性”和“趣味性”二者有机结合。“真实性”体现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衔接,“趣味性”要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课标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兼顾所有学生的普遍性特征,而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还需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兼顾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将生活引入课堂,才能有效引感共鸣。如课文《陀螺》的情感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对于大多数城乡接合部的学生而言,陀螺是常见玩具,教学本文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玩具的热情,以玩具为话题导入课文,然后将描述陀螺外貌、玩陀螺等内容交给学生自由学习交流,带领学生体验“玩陀螺”的乐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民主、宽松、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的学习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三)构建对话平台,实施多维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个披文入情的活动,是一次生命对话、情感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陪伴,作为语文教师应多关注这些学生情感表达无以寄托的客观现实,主动关爱学生,搭建师生情感的桥梁,为他们提供分享、表达情感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情感的传达是教师无法完全靠自己的讲授完成或达到的,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设计多维化的教学活动,构建对话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与作者交流、与文本交流、与自我交流。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深味人间真情;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体悟人生真谛;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徜徉自然之乐,历经社会百态;在与自我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学习得失,提升自我效能感。总之,要解决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的支持与家长的配合当然重要,但教师的引导实践尤为关键。这些因素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就应在教学设计的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优秀的教学设计对情感教育的落实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认清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动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不断学习前沿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从发展学生的情感入手,设计以发展情感品质为基础,以发展人的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方案,让情感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谈。

参考文献

[1]何芳.论小学生情感培育中语文教学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5(26):11-12.

[2]陈武英,刘连启.情境对共情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1):91-100.

[3]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43-49.

[4]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张福建,徐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心理学阐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5(23):46+53.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审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天,全社会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都在努力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然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要提高小学生的素质,自然也应提高审美素质,通过他们审美素质的提高,影响和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因此,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美育起着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特殊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儿童血气平和,保持心理的平衡,还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审美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它的加入,必将给我们的学校带来全新的气象。

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靠学生自己良好的审美愿望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对其进行审美教育。

(1)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歌、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这些作品,文字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例如,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时,把中国的文字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受到生动的审美教育。

(2)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桂林山水》描写了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如能不仅凭学生的耳、目去欣赏,还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情感等因素,以心、神去协同感知,那么他们就会知道小兴安岭的确美丽,桂林山水确实甲天下,从而不但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教育,而且还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语文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团结的蚂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学到这些形象表现出来坚贞不屈、勤劳、团结的高贵品质,从而在语文课文中使学生受到思想美、情操美的教育。

(4)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教材中的插图形象生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行的教科书、教具、书本等上面的图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当讲“负荆请罪”的意思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这一感人、生动的画面,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这一举动。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精彩,学生才会牢牢地记住负荆请罪的意思和这一曲折动人的历史故事,初步体会到廉颇勇敢爱国和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又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对“鸟的天堂”的意思,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如能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就浓,很容易理解“鸟的天堂”就是一棵美丽的大榕树,以及课文为什么用“鸟的天堂”为题了。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悄然而过,学生不仅很快学到知识,受到美的教育。

三、利用语文教师的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

首先是教师的形象美。这表现为整洁、稳重美观、大方的服饰,稳重、端庄的站态,简洁、适度、有力的手势,丰富、自然、亲切的表情(特别是生动传神的眼神),这些都是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形象。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都能保持自己的形象美,不但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当讲到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时,教师流露出愤怒的眼神,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都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八国联军的愤怒,有助于理解课文,从而实施审美教育。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口语交际能力

出于口语交际的频繁性和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贴合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还要兼顾其各类交际活动中关于如何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文明地与他人顺利完成沟通,实现人际交往的可能。所以,关于口语教学,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侧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得以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助益所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口说,还要能够教会他们如何说得得体、说得到位。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其一,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得益。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与“说”能力的训练,由此致使学习能力不均现象普遍。然而,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也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存在,偏废任一方面都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哑巴”标签,乐于表达;由不善言表,走向能说会道,实现“以说促写、从说促读”,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二,对其他基础学科之得益所在。学有所成从来都非一人体悟,个人在埋头苦学之余,仍然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通过激烈辩论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懂得如何发问,如何探讨与沟通,无形之中做出了对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推动行为,最终拉动了整个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点

人类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先决行为,便是口语交际。由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基于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我国目前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学形式较为随意,而内容亦未成体系。受制于小学生的心智特征,语言知识与词汇积累尚待填充,言语的实践能力相当有限。而实践性,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实际口语交流,锻炼交流能力。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二,用语结构松散,词汇过于单调。口语交际属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话语总在反复穿插与反馈,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较长、较复杂的句子进行交流,造就了用语结构的松散。此外,小学生尚处语言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实践能力与语言知识方面不够丰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交流开始,以使其能够清晰、明白表达自身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方法与建议

1.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交流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区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他们塑成高尚的道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真实,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其次,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满足其表现欲;再次,情境创设要富有内涵,与当代学生精神需求相契合。比如教师可以《我长大了做……》为题创设情境,这是属于“交流”类的话题,其回答都是开放式的,所以选题应以小学生关心、热爱的话题为主,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关于自己“长大了做什么”,由此实现思想交流,让学生对于表达的自信心加倍,调动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

2.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吸引学生敢于说且爱说。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表达方式,认真倾听他们的各种表达,拉近二者间心灵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融洽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交流表现自己。此外,借助双向互动式交流对口语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样大有益处,比如在展开《学会转述》这个话题时,可挑选一名学生扮演“李响”,再请另一名同学向他转述“通知”;教师在这一转述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李响”向转述者提一些问题,还可以加入一些礼貌性的交际语言等,这样单方面的转述变成双向互动式交流,通过频密的对答,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敢说、爱说。

3.善于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交流的自信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爱交流、不敢讲话,并非因生理缺陷所致,也不是说话能力的丧失,主因多半是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话引发他人嘲笑,或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一分细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赞扬,逐渐培养学生对交流的热爱与自信。比如在展开《教你玩游戏》这个话题时,可将此建立游戏基础上,但应在教学前告知学生展开这一交际话题的要求,指导学生预先做好准备,如搜集、整理与游戏相关的资料,熟悉、掌握其他同类游戏的玩法等,以便之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备而来所表现出的熟练表达或及出色操作,都能获得赞赏,从而使学生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鼓动学生自主参与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实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借此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特点,选用表演式的方法锻炼其口语能力。比如在完成《说话要注意姿势》话题内所提供的情境图的讨论后,可适当补充几个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练习,又或是在学习《学会劝阻》话题时,列举一些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让学生用所学的“劝阻”方式实践劝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单靠一朝一夕或是一个方法、一次培训便能实现,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采用各类活动促进学生间互动交流,激发交流热情,引发交流兴趣,按照实际学情不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策一、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小学生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层次较低,兴趣点一般都停留在对童话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了解,而不会对包含在童话中的内涵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但这并不会影响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使得其更容易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锻炼思维能力和提升阅读欣赏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童话阅读时,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特点,多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童话教学模式,如播放与童话故事对应的动画片,展示童话故事插图等方式,以增强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环节:为帮助学生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与狐狸相关的动画片,在播放动画片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得学生狐狸的形象进行思考。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插图,指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和辨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插图中的狐狸是什么样子?这些狐狸在做些什么?通过这些画面可以联想到什么情景?插图中狐狸的形象与人们眼中狐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狐狸爸爸”与人们眼中狐狸的形象进行对比,并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狐狸爸爸”的形象设置悬念,将学生引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故事中。

第二个环节:与学生一同进入漫画大师罗尔德q达尔创作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故事的学习中。

第三个环节:为学生播放《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精彩的动画片段,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动画片中“狐狸爸爸”的形象特点,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狐狸爸爸”是怎样对付故事中卑鄙的农场主?

第四个环节:指导学生阅读童话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篇童话的兴趣显著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资料,交给学生一定阅读时间,并在阅读完成后提出相应问题,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鉴赏能力。

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作品

小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童话阅读量。需要注意的是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优秀童话作品,应以经典童话作品为主,这是因为经典童话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时间的沉淀,因而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精神养料,还能够对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时,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童话阅读时间。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丑小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童话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严格遵照国家语文课程相关标准,同时也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特点,激发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目前市场上童话故事读物的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这里向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推荐一本优秀的童话故事书《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童话故事》,该书中童话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简洁生动,可以供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童话阅读作品,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一同阅读,方便家长及时向学生讲解童话故事中的道理和知识。

三、营造良好的童话阅读环境,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童话阅读氛围,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童话阅读。首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休闲阅读”的方式更适用于小学生童话阅读的需求。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读物,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资源,建立学生喜欢的童话阅读资料库,方便学生随时进行童话阅读。总之,应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地点建立浓郁的童话阅读环境,使得学生可以真正享受童话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新奇的体验。其次,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童话阅读时间,阅读时间的安排可以集中布置也可以分散布置,方便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第三,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以增强学生童话阅读的兴趣。第四,积极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在学校和家庭中共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落实对童话阅读的评价要求

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既要保证童话阅读的数量,也要保证童话阅读的质量,而保证童话阅读质量的关键一点在于落实童话阅读的评价要求。学生应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对所阅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读书成果展示,从而了解学生的童话阅读情况,掌握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还可以从中考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

每学期末,教师应根据童话阅读评价要求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学生在本学期内的童话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心得体会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故事表演等,既可以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内童话作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扩大童话阅读量,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地点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及对策[J].成功,2012,(18):81.

[2]杨迪.浅谈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1):40.

[3]马天凤.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之我见[J].才智,2013,(31):140.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加舒适、愉悦的环境,也能够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注重兴趣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所学知识的关键动力,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索溪峪的“野”》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课程,先为学生播放张家界森林公园丰富多彩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景色的魅力。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其景色与天子山索溪峪一同构成了山奇、水奇、树奇的武林园,其景色别具一格。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让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重视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文情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社会经验较少,难以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作为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体会人性的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文本的e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对人生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比如,在讲解《怀念母亲》的相关内容时,怎样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感的引领引起学生共鸣,用情感来搭建知识的桥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快速读、集体读,以及默读与大声读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情景,让学生对作者那种爱母之情、失母之痛,以及思国之情有深刻的感悟,并充分体会到作者对两位母亲浓厚的情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文情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学习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要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在简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并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定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间的差异,设计出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都能够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在讲解《那天》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基础层学生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对父亲后“我”的心情变化进行讨论;对于拓展层学生则要求其精读课文,讨论最后父亲拨电话让库伯将车子开走的做法值不值得;而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则要联系自己实际生活遇到的类似的道德难题,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使每个层次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也能引导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尊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新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小组针对“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自由发表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得到全面锻炼。

最后,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解《将相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角色有一定了解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对文中的人物做出进一步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角色扮演将文中的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进而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其想象力、创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强化学习体验,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面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堂内容做出精心设计,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相关知识,构建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对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及学生间存在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认知需求和特点的教学目标,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构建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卢其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256.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预习;教学创新

作文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得好与坏在作文写作中都会间接地反映出来,作文是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学习方法欠缺等原因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对写作失去兴趣。加之个别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不合理安排命题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反感情绪,导致写作水平愈加直线下降。如何让学生提起对作文写作的兴致是当下教师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激起学生兴趣,发挥自主性

预习是一种铺垫,一种导学,引导促使学生学会对问题提前思考的意识。在预习中,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兴趣的带动下得以发挥主动性,调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观察、联想、想象、思考、综合等一系列活动去感知作文、理解作文。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性和选择权得到满足,思维活跃起来,对于写作充满自信与好奇,改变对作文写作厌烦的态度,写作兴致高昂,逐渐化被动为主动,兴趣写作意识加强。

二、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预习并非是简单地阅读和浏览,而是发掘问题、提出问题的思想活动,在预习中学生有了写作兴致,为更好地表达会开始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而在翻阅大量书籍时,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为了自己作文的写作积累经验,我在实际让学生写作时会先要求搜集相关信息。通过不断搜集相关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大量词语及语言组织技巧积累,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有更多的概念化框架作支撑,写起作文会更加容易,从而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写作。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和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快课堂教学进程,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情况的观察检验,掌握到作文教学规律,把握了作文命题的方向。就能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加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教师在课前教学中,针对学生目前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写作的命题形式进行训练,符合学生情感抒发的需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命题方向,领会命题含义。写作起来更加清楚明了、得心应手。比如,我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让学生弄清此次写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作文写作的方向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以阅读例文来借鉴或模仿本次作文写作方法和形式等,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写得都轻松自在,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欢快。好的作文层出不穷,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

1.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写作的难易程度安排学生预习的时间,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类,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时间用于薄弱类型的预习。

2.重视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

丰富学生作文命题形式和内容选择的多样性,特别是对当下时事的关注,扩展学生的视野,发散他们的思维,重视对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塑造学生自我个性。我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对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想象力与联想力能检测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程度,衡量一个人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大小。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得到很多强化的训练。一次作文题目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出现多种可能性。预习时头脑中的概念可能是一种,在真正写作时可能又是另外一种,这种未知可能性让学生情感得到尽兴的释放,提起对写作的兴趣。

3.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在教学中要求他们随时在生活中做好“预习”。搜集素材,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强化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学生再次在作文时写出空洞、无味的文章来。比如,让他们或用文字表述或用画画的形式对自己身边事物做出及时评判,然后在上课时间给予具体指导,了解学生联想的目的和方向,把握联想的定位,指导对联想的引申。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体验中,自我创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在表现锻炼中发展了个性。

课前作文预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满足了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课前作文预习是奠基石,学生做到有“备”而来,坚持不懈,在获得自我实现的同时又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预习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塑造更多社会需要的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