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精选(九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案例一(A老师):

师:同学们,从哪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德国大街上奇丽的景色?

生:我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中体会到的……

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说花怎样?

生:花很多,色彩也很鲜艳。

师:那你们想欣赏这样的美景吗?

生(齐喊):想----

教师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学生一边欣赏着图片,一边不时地发出“啊!啊----”的叫声……教师也面露笑容,伴随学生的惊讶而点头……

案例二(B老师):

师:同学们,美丽绽放在德国的大街上,也流露在作者表述的字里行间,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丽?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释词)“团”让我们想到了什么?(一团团)“簇”呢?(一簇簇)“锦”在古代指的是什么?(锦缎,即丝织品)这儿是指什么?(这儿指像“锦缎”一样美丽的花儿)从整体上看“花团锦簇”是在说花儿怎样?(花多,花美)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释词)“紫”是指----(紫色),“红”是指----(红色)。这紫色,这红色让我们联想到了哪个成语?(万紫千红)“姹”、“嫣”是怎么书写的?又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后回答:“姹”是美丽,“嫣”容貌美好)“姹紫嫣红”这个词又是什么意思?(花儿颜色艳丽)

师:想不想欣赏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不过,美景人人爱,待会儿欣赏过后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噢?

师(出示图片),学生边看边转着眼珠子思考着……

师:都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你眼的“花团锦簇”是何模样呢?

生:瞧,这些花儿一朵挨着一朵,真是密密麻麻呀!

师:好一个“挨”字,看来密不透风!

生:我觉得这些花儿像赶集似的,聚集在了一起。

师:好一个“赶集”,你通过比喻来表现了花多……-

生:老师,这些花儿让我想起了两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多美的诗句,用在这儿一点也不夸张。

生:我觉得这些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生命力

师:这花儿在你眼中成了“小仙女”吧,大家争奇斗艳,这不是在参加选美吗?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德国街头姹紫嫣红的景色。(出示图片)

生:那一墙的红花,像火山爆发后涌出来的岩浆。

师:我们欣赏它勃勃的生机,可不欣赏它的破坏力噢!(听课者掌声)。

生:我也很喜欢那一墙的红色,我觉得房子似一位仙女,而“从天而”降的红色像她的一袭长裙(听课者掌声)

生;那一片片的蝴蝶花,微风吹来,像在翩翩起舞。多么像来到了台湾的蝴蝶谷,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现……(听课者掌声)

……

同样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同样的效果,现结合这两个词语的教学,谈谈词语教学中得意、得言、得法的想法。现结合这两个教学片断,谈谈词语教学中的一点想法:

一、得意

《新课标》能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回顾两位教师的教学,可以说学生都理解到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所包含的花多花美的意思,但美感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教师A处理中,很显然美只形于学生眼前,美如浮游生物一样处于大海的表层。而教师B则不仅美在学生的眼里,更美在他们的心里。为何有如此的差别呢?那是源于教师B的处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了他们的记忆,并在欣赏体验式的状态中实现了由浅显感知到了深层感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思关注意的把握,更关注把握的层次。

二、得言

在“啊----啊----”的一片感慨声中,学生对美的感觉是浮光掠影的,反思教师A,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否有提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言语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没有练习,哪能提升?而教师B在学生初知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过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正因带着明确的目的,学生边欣赏边积极思维,在感知、想象中形成了自己对美的“语言”,因此在交流中充分展露他们的个性,在得意的基础上又得言。

三、得法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吴锦堂 办学思想 办学实践

Abstract: In the modern time of China ,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exported western religion and culture institution to China , doing cultural aggression .Some trading ports such as Ningbo encountered it first . As a leader of early Ningbo overseas Chinese , Wujintang set up a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in Japan and Jintang school in Ningbo , taking part in the movement of rescuing China with education positively , and formed his own features of running a school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ng education .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Wujintang's practice of investing in education to study his features of running a school , the cause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effect .

Key words: Modern time of China Wu Jintang Ideology of running a school Practice of running a school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开放,西方列强纷纷在甬开办教会学校,进行文化的侵略。面对这种局面,宁波一批有识之士为谋求育才图强,抵御外来侵略,纷纷捐资创办各类新式学堂。他们为近代宁波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近代新式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国内最著名的有陈谦夫1、叶澄衷、“海上闻人”虞洽卿、金融巨子秦润卿等人;而在海外,最为积极的应首推旅日华商吴锦堂。

吴锦堂,原名吴作镆,1855年11月14日生于慈溪北乡一个宾海小村东山头张家村(今观城镇西房村)。吴锦堂早年家境贫困,后在上海做帮佣,1885年在友人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因经营有道,资财达百万日元。吴锦堂作为海外宁波商人的侨领,先后在日本和宁波捐资办学,为中国近代教育四处奔走出钱出力。蔡元培先生主持的“中国职业教育社”在评论中就把吴锦堂列为“办学三贤”之一,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本文就吴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贡献,试分析其办学特色及其动因。

一.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历程

中国国门被迫开放后,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入商品、资本的同时,也输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吴锦堂并没有象其他“重利轻义”的商人一样明哲保身,而是积极的投入到兴办近代教育中去。他对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0年至1905年,立足于海外,主要投身于海外华侨学校的创办。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由于国内的社会政治等原因,大批的宁波人涌往日本。旅日华人受到日本国的歧视,许多华侨子弟不能正常上学。而此时的吴锦堂已经发家致富,有一定的资产。为此,吴锦堂热心公益事业,在日本他为华侨兴办了大量的慈善机构,商务机构和教育机构,而且规模之大在华侨史上也是空前的。1900年,吴锦堂与其他华侨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在神户创办了神户华侨同文学校。后又出资兴办了神阪中华公学2。1905年,吴锦堂亲自就任神户华侨同文学校的副理事长。他对华侨学校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先后尽力十八年,捐款给神户同文学校、中华公学等华侨学校达万元之巨。1914年11月,他就一次性捐资给同文学校一万余元。在吴锦堂的努力下,同文学校成为日本著名的华侨学校,培养出廖承志、林丽蕴等同志,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桥梁。

第二阶段:从1905年至1909年,是其办学重心的转移时期。吴锦堂开始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资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1905年,吴锦堂回国扫墓,“慨故里之学校不足”,为启迪民智、发展科学文化,毅然担当起办学大任。至此,吴锦堂开始逐步把办学的重心从海外转移到了国内。1905年,在家乡东山头地方,出资辟地百余亩,开始兴建锦堂学校。学校的主建筑是一幢二层的口字形洋式楼房,朱窗红墙,白灰嵌缝。还在学校外东、西、南三面开凿小河,以引导清流。学校经两年后建成,当时学校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和浴室等莫不俱全。1908年冬,吴锦堂先生还专门聘请了楼艮为学校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购买了许多图书设备。190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成立大会,学校正式招生。学校学生总数当时定为360人,第一年招初等生40人,高等生8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锦堂学校已初具规模。

吴锦堂在创办锦堂学校的同时,不忘资助家乡其他教育事业的发展。1907年,吴锦堂捐款给宁波教育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办学达三千元。宁波旅沪同乡会为家乡创办各项事业中,教育是其着力最多的一项事业,所以吴锦堂虽旅居海外,但还是给予大力的捐助。吴锦堂除捐助给政府、社团办学外,还直接资助其他宁波商人的办学活动。资助效实中学的创办就是其中之一。效实中学由陈谦夫发起创办,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的方针。吴锦堂得知后,马上解囊捐助,兴建效实校舍。

第三阶段:从1910年直至逝世,是吴锦堂办学目标的转型期。这一时期他顺应时展的潮流,及时调整所办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

此时中国社会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且吴锦堂也认识到普通的办学思想,不足以快速地发展当地经济。于是,他及时转变锦堂学校的办学目标。1910年,吴锦堂把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1911年,锦堂学校改名为锦堂农业中学堂,聘请奉化前清廪贡生江起鲲为监督。设置农本科、蚕本科两个专业,学制为预科两年、本科三年,招收的规模为320名,第一年招四个班共129名。中等农校开办了一年,时值辛亥革命,吴锦堂遂停办农校,从此专办两等小学。在吴锦堂先生造福桑梓、慷慨捐资、热心办学事迹的影响下,全校师生树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坚定了勤奋好学的意志,走出了包容,沙孟海等一批又一批人才。

二.吴锦堂捐资办学的特点

吴锦堂一生为近代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其捐资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他自己的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

吴锦堂在捐资办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人才的培养,还重视对学生民族主义的教育、思想道德的培养。吴锦堂在创办同文学校之初,就认为:华侨在日本社会立足,除了要有自己的商业组织,以指导经营,要有自己的慈善机关,以赈济灾民,更重要的,还要办起自己的学校,对华侨子弟进行文化、技术、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的教育。3民族主义一直是我国华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柱,但当时华人创办的许多职业学校重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轻民族精神的教育。吴锦堂把民族主义教育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在海外华侨学校中是开首例。

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并重不仅体现在办学目的上,在其所办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有鲜明体现。《锦堂国民兼高等小学校改订章程》第三章第十二节学科及科目中明确规定:一,高等之学科目凡十二:一修身、二经学、三国文、四英文、五算术、六历史、七地理、八理科、九图书、十手工、十一歌乐、十二体操。二,国民之学科目凡八:一修身、二经学、三国文、四算术、五图书、六手工、七歌乐、八体操。故不论在高等之学,还是国民之学中,都把修身放在第一的位置。在章程的第十三节的科目程度及教授时间中规定:修身期限为每年必学,内容为道德之要旨。从中可见,吴锦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重视。

2.创“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当时吴锦堂创办的锦堂学校无论是在规模、设备,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为浙江私立学校所罕见,一时名满浙东。浙江巡抚增韫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就把它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锦堂学校在建校时,就建房七十一间,教室、操场、食堂、宿舍、浴室、蓄水池一一俱全。到农业中学时,学校规模到达顶点。在宣统三年九月其《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第九条设备中可见:备堂10间、自修室11间、寝室33间、职教员室18间、食堂6间,还有其它房间67间。学校另有农事实验场、桑园约76亩。

在学校的办学资金方面也是十分的充足的。在呈请的第七条记录:学校经费所出:海地租息、浙江铁路股息、汉冶萍煤铁厂股息;经常费数目:地租岁约银三千元、铁路股息银一千四百元、厂矿股息银四千元。临时费数目:随时应用由校主捐助无定数。至1911年,吴锦堂为锦堂学校耗银二十万零五千六百余元。规模之大、资金之充足在当时确为罕见。

在师资力量上锦堂学校也是省内最优秀的。吴锦堂延聘校长、教员,广求贤才,颇重品德学问。所聘人士均不慕荣利,治学严谨,于教学不惜呕心沥血。其间,于慈、姚两邑享有盛名者,不乏其人。若楼琴五先生,德高望重,至今尚深为慈北百姓称颂,被誉为“奠定慈北小学教育典范”。

3.着眼实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如果早期改良派的实业教育思想是近代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一阶段,那么从1894年到1904年可算是第二阶段,1904-1917年是第三阶段。4吴锦堂投资近代教育正好赶上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大批有识之士提出并亲自创办实业学校,如张骞、陶行知、扬贤江。但这一时期办学的重点在培养人民的农工商业的知识能力,很少学校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

吴锦堂在办学之初就立志于为三北人民服务,为繁荣当地经济出力。在《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的第一条规定学校的设学宗旨:本学堂因地利之便,设中等农学。分农蚕两科,……其次,亦足谋生活以自立为宗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国人口的增长,棉花的价格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棉花数量少、质量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至美国的棉花占领了我国市场。5这对于盛产棉花的慈北地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吴锦堂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从社会实际出发,调整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划。1910年,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

4.吸收外国文化,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在锦堂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吴锦堂特别开设了外国文,包括英语、日文。教授用书也选用日文日语教程和英文勃耳温司,教师是日本关西英语专门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除要求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外,吴锦堂还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以次来达到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1912年,吴锦堂从日本致电锦堂学校校长,选派优秀学生两名去日本学习。这样,包容、童玉民成为第一批锦堂学校的留日学生。以后,吴锦堂又派胡感和等人去日。在童玉民的回忆中说:“1912年夏动身复申,随先生之侄启鼎乘轮至神户舞子,见先生,聘日语教师每日授日语。第二年四月经冈山县立学校饭岛校长之介绍考入冈山县立农校……到1919年3月毕业,二人膳宿、旅杂费共日金二千数百圆,皆由先生供给。”6可见,吴锦堂对留学生的关怀和重视。

5.不以多金为子孙计

至1911年,吴锦堂在家乡捐资办学达到二十万余银元。在捐献办学的财产处理问题上,吴锦堂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华侨的高贵品质。早在锦堂学校建成之时,他就已经作好杜绝后世子孙干预的打算,他规定一切学校的动产不动产永归学校所有,吴氏子孙后世均不得借故干预。清朝驻日神户领事张鸣祥、驻日钦使胡维德的一个文件之中记载:“神户华商吴作镆禀称:职商又因实业学堂,尤为强国富民之根本,现又设立蚕桑一科,招生开办,以便逐渐推广。惟此项学校基地房屋及所捐之地亩铁路股份,均系永远作为锦堂学校基本之资产,虽职商子孙,不得干预。若非奏明立案,恐后来或生交错。”7吴锦堂的这种大公无私,执着教育,爱国、爱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家乡人民。

三.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原因

吴锦堂捐资办学、热心近代教育,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也有吴锦堂本人的主观因素。通过对其办学动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吴锦堂的办学思想。总的来说,其办学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炮火使得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侵略者接踵而至,侵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落后的中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连续战败,使得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对这种现实,国人由惊叹技艺不如人,进而认识学问研究不如人。8中国有识之士的救国之路也开始从“言技”到“言教”。十九世纪末,中国社会掀起了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这使得大批的商人也积极地参与到捐资兴学的行列。

吴锦堂长期旅居日本,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海外同胞在异国他乡处处受到歧视、排斥,而昏庸无能的满清政府连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都无法保护,华侨就更如离娘的孤儿,深陷在被侮辱和被迫害的深渊之中。9因而,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吴锦堂在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也从日本明治维新中领悟到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日本富强,全靠教育”。他把教育看成是国家生存、争富强的手段,把它放在与兴修水利同等的位置上来考虑。101905年,他在第一次水利建设会议上就说:“近世列国争强,要在世界上立足,教养二事很重要,国民失养,就无以为生,国民失教,就难以争存。”因此,吴锦堂积极的投入到兴办教育事业中去,希望以此来达到富国强国的目的。

2.当时的客观形势为吴锦堂兴学创造了条件。

十九世纪末,在日华商已经成为日本商界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当时,大阪华侨经营日本杂货贸易已占一席之地,且由于大阪华侨贸易商都集中居住在川口一带,所以又有“川口贸易”之称。11但是,此时的华人贸易主要以经营杂货贸易为主,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薄弱,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濒临破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实际上被取消。因而,领事对当地华侨社会的监督管理权开始大幅度受到限制,华侨公产的维持和运营只得靠华侨自己的努力。12特别是1899年,日本高扬国家主义,中国在日本国内的全部居留地被撤废,许多华侨工商业停产歇业。此次变故,反映出原始华侨工商业的一个严重缺陷,不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水平,人才缺乏。吴锦堂深深地感到“中国商贾,积习识陋”,缺乏商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吴锦堂等华商决定创办自己的学校。

清末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吴锦堂在国内办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甲午中日战争后,教育问题受到空前重视,大力兴办新式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被提到议事日程。13政府开始放宽对办学的限制,开始鼓励近代商人投资于教育。1898年光绪上谕:各省绅民如能捐建学堂或广为劝募,准各省督抚按照筹捐数目酌量奏请给奖,其有独立措捐巨款者,朕必予以破格之赏。在清政府颁布的《学务纲要》等条例中明确规定,私立学校学生待遇等同于公立学校学生。政府的这些举措为吴锦堂独资兴办学校创立了条件。

3.启迪民智,造福桑梓的故乡情结促使他投身近代教育事业。

“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宁波人素以善于经商闻,且具有坚强之魄力。”14这是孙中山先生期望于宁波的语录。从中可见宁波商人在外的实力。宁波商人凭“三把刀子闯天下”,含辛茹苦,依靠宁波人的勤劳和灵活的经营手腕,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演绎了一部部白手创大业的致富神话。15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的延续,安土重迁思想根深蒂固,落叶归根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宁波商人有报效桑梓、造福故土的传统思想。因而,当他们公成名就时,不忘家乡的建设。

吴锦堂在日本发家致富后,也同样不忘家乡人民的苦难和家乡的落后。“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他以拳拳赤子之心,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慨故里之学校不足,水利不治,毅然引为己任”。吴锦堂在锦堂学校的校规中,明确规定学校所设是为培养桑梓子弟。在其为学校做的《立校兴学》诗云:“吾乡风土闲难开,目击顽童忧自来。最是出钱求买卖,学章和泪向优裁。”此诗鲜明地体现了吴锦堂捐资兴学的目的所在。

4.吴锦堂的个人经历促使他热心教育事业。

吴锦堂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人口多(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田亩少(全家只有七、八亩田),生活困苦。所以吴锦堂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虽然酷爱学习,但不得已在读了两年私塾后就回家从事农业生产。辍学后的他仍渴望学习,不时的跟当过熟师的叔父读书。吴锦堂除早年饱尝失学之苦,在以后的创业中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这为他致富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吴锦堂热心教育还受到康梁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开始,吴锦堂等华商深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于是纷纷捐输创办同文学校。维新运动失败后,吴锦堂开始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吴锦堂与孙中山一向交好,孙中山曾赠“热心公益”匾与吴锦堂,吴锦堂还亲自参加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礼。在潜移默化之中,吴锦堂受到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

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邻邦友谊,踊跃争先;和平亲睦,脉脉相沿;眷恋国土,胸恼烦焦;同胞贫困,每动怜悯; 浚修湖闸,兼治河川;薄失赈济,巨款抛捐;东山当舍,教育不偏。”这是宁波慈溪人民对吴锦堂先生热心公益,捐资办学的高度评价。吴锦堂先生一生热心教育的事迹永远为家乡人民所铭记。他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

注释:

1 陈谦夫,宁波慈溪人,(1880-1945),先后创办效实中学、慈湖中学(当时称慈溪县立中学)和龙东、丈亭、念慈等三所小学。

2 1939年,与神户华侨同文学校合并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

3 周乃复、童玉民:《爱国华侨吴锦堂》 慈溪文史资料第一辑

4 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周乃复、童玉民:《吴锦堂办学育才三则》,慈溪文史资料第八辑

6 王泰栋:《爱国华侨吴锦堂》,宁波文史资料第二辑

7 宁波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25页

8 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周乃复、童玉民:《爱国华侨吴锦堂》,慈溪文史资料第一辑

10周乃复、童玉民:《爱国华侨吴锦堂》,慈溪文史资料第一辑

11 陆志谦:《神户宁波帮侨领吴锦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12 陈来革:《通过中华总商会网络论日本大正时期的阪神华侨与中日关系》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13 阎广芬:《近代商人捐资兴学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教育评论2001年第3期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当下最火的网络新词是什么?“给力”毫无疑问名列榜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其实是一个日本词,出自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如果加上宅、御姐、萝莉、控、正太、吐槽……我们似乎已置身第三次日本词“冲击波”中。

以动漫语言为主,停留在口语层面,通过网络迅速蹿红是这次“冲击波”的特征。与社会热点密切关联的网络语言“转正”,或将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

日语影响汉语的三次浪潮

日本语词进入中国也绝非新鲜事。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化学科教授平井和之说,日本语词大规模进入中国最早是在甲午战争后,当时遭遇挫败的中国人掀起向日本学习的高潮,大量翻译、引进日本书籍,其中“哲学”、“文学”、“经济”、“社会”、“革命”等词汇,由日本人取自中国古典但被赋予了新的含意,这些词后来又“回”到中国被普遍使用。“在中国人看来,这些词虽然有了新的含意,但每个字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来的意思,所以容易接受。”平井和之说。

“像英语‘Democracy’和‘Science’传入中国时,也有被翻译成‘德先生’和‘赛先生’,可是后来还是被日本词‘民主’和‘科学’取代。”

第二次这样的“出口转内销”则发生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之时,日本再度成为榜样,日本影片、小说等风靡一时,“完胜”、“新干线”、“人气”、“新锐”、“友情出演”、“不景气”和“充电”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词语迅速席卷中国。

而最近十年,在全球网络化的巨大推动力下,日本漫画、网游再次令“给力”、“御姐”、“控”等成了汉语新时尚。

统观外来日本词,在明治维新时期,主要是科学词汇,多为书面语言;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日常生活新词语。第一、二次日本词热潮中,老中青受众都有,覆盖面广,而现在主要是网络和动漫词汇,受众主要是集中在网络上的年轻人。

平井和之也认为,“引进外来词本来没什么不好,不过一定要斟酌、筛选,才可以纳入自己的语言里。”

大国乏词应反省

作为语言教授,平井和之偶尔会登录中文网站,而网上那些如“爆笑”、“写真集”、“汗”等日语词,常常让他哭笑不得。“这种盲目‘进口’日本词的情况,实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玷污。”他说。

然而,对于日本词的涌入,国内专家更多的是看到其背后的深层隐忧——中日文化落差,特别是中国文化创造力的落后。

对此,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作家王锦思认为,这些年来中国创造新词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这体现出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中国应致力于自身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在唐代,中国词也曾大量进入日本,至今痕迹仍很明显。检讨日本词的大量涌入,不如检讨中国文化自身的创造力为何走向低迷。

相比响亮、上口、形象的“给力”一词,中国自己创造的新词如“小三”、“打酱油”、“俯卧撑”和“神马”之类,颇具自嘲和无奈意味。与词汇创造缓慢相映成趣的,是对一些严肃词汇的歪曲、矮化和贬低,比如“小姐”、“偶像”和“同志”等。

“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我们理想主义精神正在淡化,除了搞笑、闲扯,缺少更有感染力的新词,正是这种犬儒化的状态,给日本词涌入带来了空间。”王锦思说。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丰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8)-0164-01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恰当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在讲季羡林老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准备了一张张有关德国风光与文化的精美图片。配上一段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德国奇丽的美景之中,孩子们在这种美景的熏陶下,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问人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语句中描述的情景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积淀语感。我在教学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的句子时,设计了自读感悟,听读想象,观景激情,感情朗读四部曲,层层推进。先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情景,并且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利用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体会花之美。通过回环读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从而体会德国街头花之多,花之美。

上述片段的教学我始终围绕中心句之一“多么奇丽的景色!”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语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在品味的基础上读文,在读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之中,把学生领进浓浓的意境之中,希望学生把自己的心境和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人情入境,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朗朗的读书声丰富了课堂。

3 选择课外阅读

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对德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本文的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醉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真、善、美,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主动意识,提高了学生进取精神。

4 适时拓展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此同时,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及价值观[1]。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历史故事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对许多事物的了解与认识仍以兴趣为主导,对待学习也是如此,若一门课程枯燥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2]。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执教《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时,首先与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的互动,即询问学生看过那些关于明朝的电视剧、电影与小说,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回应:生1:《大脚马皇后》、《传奇皇帝朱元璋》、《神机妙算刘伯温》。生2:《锦衣卫》、《首辅张居正》。生3:我看过《碧血剑》,还有海瑞的故事,也是明朝的。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一个小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他手底下有个官员叫宋讷,有一天这个宋讷因为心情不好,一脸生气的在家里坐着。结果第二天在朝堂上皇帝就问宋讷昨天在生什么气,宋讷当下一惊:我在家里生闷气,怎么会被皇上知道的?赶紧跟皇帝说来来龙去脉。皇帝把一幅画拿给他看,上面赫然是他生气的画像!宋讷更是一惊: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啊!那么,你们知道故事里的画像是谁提供给皇帝的吗?生1:当时的特务。生2:我知道,是东厂,他们专干这种事情。生3:是锦衣卫......笔者:明朝时期,皇帝设立了特务机构,专门监视官员和老百姓的一言一行,无孔不入。那么皇帝为什么要设立这个机构呢?你们刚才说的锦衣卫、东厂又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通过学习《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来解答这些问题。由于电视剧、电影、小说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入手,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再通过循环渐进地引导,使下面的讲课顺理成章。此外,由于电视剧、电影、小说中讲述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一般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能对课文知识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3]。例如《 鸦片战争》中涉及到清朝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内容的讲解,若照本宣科容易使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听课效率往往不高,在理解上也会出现一定的难度。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道光帝的一个小故事:道光帝有一天问身边的大臣:英吉利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是否与俄罗斯接壤?等关于英国的问题,然而当时中英交战已有两年的时间。你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观点?生1:仗打了两年还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证明清朝当时的消息非常滞后,不跟外界交流。生2:当时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才导致了信息闭塞的结果。笔者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清政府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情况,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执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笔者为加深学生对战争的理解,引出以下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士在战场废墟中发现了两个日本小姑娘,亲人均已丧生,聂荣臻将军得知此事后将她们安置妥当,并照料她们的生活,抗日战争结束后将她们安全护送回日本。你们从中得到怎样的体会?生1:我们仇恨的是发动战争的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日本人民,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生2:战争使人民饱受苦难,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远离战争。生3:不管是怎样的战争,受苦的永远是广大人民。通过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战争的进一步思考,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注意事项

(一)重视历史故事的选择

在历史课堂上穿插的历史故事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若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只会偏离教学目标,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效果[4]。因此,教师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具有趣味性。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在于故事本身十分生动有趣,教师在进行故事筛选时,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具有代表性。历史故事的穿插是为了辅助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故事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概括出深刻的历史内涵,并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具有针对性。历史故事必须具有针对性是指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历史故事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出需要教授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重视叙述语言的把握

叙述语言也是影响历史故事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声情并茂地叙述更能提高故事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故事叙述时,应加强对语言的把握,充分利用语言感染力及肢体语言,使学生入景如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此外,在讲述过程中要把握好语速,语速过慢,会浪费课堂时间,也不利于学生思考,反之,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吃力,增加理解难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应选择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应保持客观性,同时控制好语速,确保历史故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3(04):63-64.

[2]马向青.学生为什么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J].教书育人,2009,04(S7):87-88.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让古诗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的心灵

王玉俊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如何使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纯朴的心灵呢?我校在扩大学生读写量实验中开展的诵读古诗的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做法如下: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学生手抄报这些主阵地,开展“一周一诗”活动。学校规定每周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上开辟专栏,抄写一首古诗,并给古诗加以注音注释,配以图画,发动学生吟诵,牢记于心中,创设背诵古诗、积极吸取古文化精华的氛围。    二、开展广集古诗,编辑《班级古诗集锦》活动。鼓励学生大量收集古诗,自学古诗,初步理解,吟咏成诵,并抄写在《班级古诗集锦》中,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指导给古诗加以注释,配以插图。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定期开展诵读古诗竞赛活动。一首好古诗,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方能读出韵味,才能细细地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郭沫若在回忆他幼年读唐诗的情况时说:“不能全懂”,但“琅琅上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不懂的地方,自会领悟起来。这说明反复诵读的好处。我们在教给学生自学古诗、体会韵味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吟咏成诵,力求达到“高声朗诵,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评选“背诵古诗能手”(规定每周能背诵10首古诗以上者为“背诵古诗能手”),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背诵古诗大王”(规定每学期能背诵古诗100首以上的为“背诵古诗大王”),并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公布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    四、引导高年级学生把部分优美的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时,养成边诵读边想象诗文的意境的习惯,唤起学生的想象,从而与诗作者思想感情交融,并以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把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古诗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这样,以读促写,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校一年来开展的诵读古诗活动,使我们深深感到好的古诗意境优美,含义深邃,语言生动,韵律铿锵,大量地反复吟诵,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是一种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学校)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农村教师,努力争做“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努力争做优秀的青年人和优秀党员,共同谱写新征程,共同描绘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以下为大家整理的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一

麦金泰尔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抵抗事实上将会控制它的社会潮流。”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答案只有一个: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农村教师!

“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农村教师!”是我教育道路上奋斗的动力。一直默默地勉励自己做一名善园里的守望者,教育就是守望。那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农村老师呢?

第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永远的精神追求。阅读之于教师,其实就是划分教书匠和艺术家的一个分水岭。一辈子教学,尽管勤勤恳恳,但从不或者极少阅读教辅材料之外的书籍的老师,终其一生,最多也还只能是一个熟练“技工”而已。而总览所有的名师,没有哪一个人是脱离了博览群书这一基本点而凭空“一夜成名”的。教育没有什么先天因素,要有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就是阅读。同时要更广泛的涉猎知识,改变自身的不足,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二,用自身的言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育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不忘初心,与爱同行。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第四,善于思考,不断向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思考,进行客观的自我剖析,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充满荆棘的路上需要运用管理心理学,跟随时代变化,知晓新发展、新变化、新形势,促进专业发展。在教育工作中,也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用积极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视角去欣赏学生,读懂学生才是真正的智慧,运用智慧才能谱写真情。思考促前行,用心做教育,用爱谱真情,春蚕到老丝未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漫漫教育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教师与学校共成长,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做积淀,让农村的师生不农村,助力农村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与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能使学生终生有益。校园文化非常的重要,成为一个学校发展的积淀,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沉淀,文化会促进学校发展,决定了发展方向、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奋斗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等等校园文化会浸润在学生心里,助力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有特色的,给予学生的是文化,是知识技能,是为人处世,是会学善思。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和责任。我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农村教师,努力争做“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努力争做优秀的青年人和优秀党员,共同谱写新征程,共同描绘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二

“学贵得师”,党员领导干部该如何身体力行、不负期望,做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呢?

要讲自己所信的。“信之愈真,言之愈切”,说的“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也正是这个意思。当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社会思潮多元复杂,迫切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扎信仰之根、诠释信仰之理、传递信仰之火。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拧紧思想“总开关”,做到自身政治过硬;不断深化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明确责任与使命,“使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

要做自己所讲的。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感必速。为什么革命战争年代,老兵的一句“跟我上”,会有那么多战士与之冲锋陷阵;为什么焦裕禄精神、谷文昌精神还让人念念不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履职尽责,因为他们言行一致,说得让人信,做得让人服、行得让人敬。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老实,不能做“两面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勤政务实、甘于奉献、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无论在讲台上还是生活中,都展现出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做表率,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要增进双方了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多沟通了解,有利于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也是领导干部直观感受当代青年人精神风貌和思想状况的一个途径,为日后科学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曾有西方学者观察中国时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赢得了青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答案。青年人的培养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因此,思政课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与他们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帮助,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相信通过努力,每位领导干部都能够成为优秀的“思政老师”,赢得满堂喝彩!

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三

我是一名组工干部,也是一名教龄9年的基层党校教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总结出以下基层党校年轻教师站稳讲台的成长路径。

一是要“博”。要博采众长,树立标杆,向正统的“大咖”、身边的老教师、教学骨干学习,“倒逼”自己成长进步,正统的“大咖”是指人民网、新华网等带“中”字的权威媒体。要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具备宏观视野、多重视角,不断拓展知识结构。

二是要“专”。结合自身学术积累、研究专长、经历阅历等开设和打磨教学专题。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对策,让学员听完课后回到工作岗位就可以用。

三是要“特”。厚植学术根基,锻造高超精湛的教学本领,形成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教学成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四是要“练”。注重讲台上的一言一行,课题上讲台前文稿要逐字逐句打磨,一举一动要勤加练习,打造成熟的课程内容和稳定的“台风”,努力推出高质量、有分量、有影响力的课程,赢得学员的认同。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干部教育工作难在坚持,贵在有恒。年轻教师要站稳讲台,务必精耕细作自己的那份“责任田”,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至千里,方能不负韶华。

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四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笔者认为,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温度”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内心“温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关键期和黄金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思想纯洁如白纸,热情像火焰,容易迷茫失措,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要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内心的温度关怀、体贴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语言“温度”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好话一句三冬暖”,思政教师语言是“立德树人”的一张名片,在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交心交友,尽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少一份训示。要注意场合、时间、语气和方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孩子们的“标杆”。要讲究策略,能够巧妙地加上微笑、点头、抚摸、鼓掌、拥抱这些形体语言,增强思政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让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用情感“温度”激活学生内在潜能。思政课教师要“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先。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如果思政教学方式上要摒弃“填鸭式”和“满堂灌”,改变简单的历史回顾、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才能引导学生在价值情感上有所升华。有共情,才会有共鸣。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胸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把这些情感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的温度温暖学生,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只要每一位思政教师都有“温度”,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人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人,我们的社会也就一定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

两会精神学习青年教师心得集锦五

《孟子·离娄章句下》曾指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就是说,个人稳稳的幸福,不能依赖他人的恩赐,只有在奋斗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获取和拥有。否则,即使短暂获得,也容易消耗殆尽。的确,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该深深体会到这一点,陪伴学生成长,看到家长满意,听到社会肯定,就是幸福,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是拉着小手陪伴成长。有人说,教师,会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看上去总要比同龄人年轻一些。的确,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听着甜甜的童音,看着美美的笑脸,教师能感受到最纯朴的世界。横竖撇捺、加减乘除、abcd……教师面对的是求知若渴的儿童,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个体,党员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师群体的榜样,要尊重学生中的“每一个”,关注身边唯一的“这一个”,无论是起步快的,还是走得慢的,甚至害怕学习艰辛而不愿迈步的,都要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因材施教”,这是用行动书写起来的四个字。奋斗,就是拉着小手陪伴他们慢慢长大。

奋斗,是青灯相伴自身成长。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党员教师更要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坐得下身来,静得下心来,常以学习者的心态去积累、反思、提升。当你能够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怀特海的《教育目的》、佐滕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书细细品味;当你能能够认真去解读斯霞、于永正、贾志敏等一代大师的教育思想;当你能够勇敢地反复观看自己的录像课,揣摩课堂的遗憾处及积极思考改进方法……那么,这就是奋斗,艰难困苦,但玉汝于成。

奋斗,是结伴同行团队成长。在奋斗中,个人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而且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精神更加充实、满足,更加幸福。这样的奋斗也要不断地在所处的团队中进一步磨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能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集体的奋斗,会以其喷薄的力量,带动团队中的每一个走得更为坚实,更为长远,向着明亮的那方。而在团队奋斗中,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在红色引领下,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今年3月3日,新疆华洋外国语学校在经历了短暂的停办风波后,再度开学。由于老师大部分被解聘,学校仅保留初中部和小学部,大量学生被迫转学。

当天,初中一年级仅有一位学生孤独地聆听老师讲课,人数最多的班级为10人,实际上课总人数为33人。2日还在校门口徘徊不定的两位四年级学生家长,最终还是选择了别的小学,致使小学四年级没有学生上课。

此前,在华洋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学生为343人。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

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昌吉市长宁南路锦绣江南小镇内的新疆华洋外国语学校(简称华洋学校),未至校门口就看到三位学生每个人手中都提着两大包书,边走边埋怨着什么,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其中一位王姓女孩说,他们是华洋学校的第一批高三学生,2月28号到学校报到时才知道学校不办了,要把高三学生转到昌吉市一中,“再有三个月就高考了,我们压力本来就很大,突然转学很害怕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怕跟不上。他们的做法太不负责任了,可把我们害惨了!”

本应是州市两级教育局敦促其开学的第一天,然而教学大楼内鲜有人进出,教学楼内各个教室均大门紧闭,偌大的校园在一片白雪皑皑之中愈加显得冷清。

学校主楼里,十几位面色焦虑的学生家长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大厅等候,小学生们三五成群在一起嬉戏打闹。对于这些天真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没学上意味着什么。

家长们有的聚在一堆讨论学校的事,有的去交学费,他们被华洋学校杨校长告知先交付学费,次日即便只有一位学生上课,也会准时开课。

记者在二楼的校长办公室看到,仍有不少学生家长在询问孩子是否能上学。记者在说明来意后,杨校长略一思忖,说他来华洋学校时间并不长,对华洋学校的事,不了解也不便透露。他还说,这几天已经到焦头烂额的地步了,“我现在心里特别难受,过一阵我要回公办学校去了。 ”

当初买房,看重教育

新疆华洋外国语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全日制学校。2004 年,新疆 30 强民营企业之一、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新疆华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洋集团)启动了“锦绣江南小镇 ”的建设工程,力求融江南人文和现代教育为一体,在“小镇” 内投资近 7000 万元建立了华洋学校。

梁先生当初第一次参观学校时被华洋学校优良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所吸引,他得知凡购买锦绣江南的客户可以享受华洋学校的教育优惠政策。虽然位置较偏,房价较贵,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梁先生仍毫不犹豫地在江南小镇买了一间30余平米的门面房,目前房子仍闲置着。

“就是冲着学校优良的条件才买了锦绣江南小镇的房子。”在华洋学校主楼大厅内等候报名的七八位学生家长异口同声地说。

业主朱女士介绍说,锦绣江南小镇的房子每平米均价要高出三四百元,只要是一期二期买这里的房子,华洋集团会发一张教育金卡或银卡,在华洋学校上学可以享受很多优惠。

“没想到学校仅维持了三年,和他们当初宣传的12年一站式教育完全不符,”业主杨先生满肚子不满,他说,“当初宣传招牌上到处都是‘一切为了孩子’,现在想来主要是卖房子,办教育倒是其次了。”

“如果不办学,那我们住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这简直就是商业欺诈!”杨先生说。

“就像买了个大片电影票,刚看了个精彩的片头,就嘎然而止了,还不给退票。” 业主梁先生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目前的现状。

学校突然停办,声称交由政府接管

2007年2月16号, 朱女士接到华洋学校校长助理的电话,“你是不是张某某的家长,现在华洋学校已经被政府收购了,不办学了,你们自己在就近的辖区内自己联系学校吧!”

一席话让朱女士呆了半天,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个春节,她像华洋学校的许多学生家长一样,过得很不踏实。

2月27日正常报到时,教务处负责人要求同意转学的学生家长签订一份“退学申请表”后,方可退还2006年部分款项,部分家长以为再在华洋学校上是不可能了,就签字了。

然而许多锦绣江南小镇的业主并没有同意,这些学生家长一致要求孩子继续在华洋学校上课。

当天上午,50多名学生家长神情激愤地来到昌吉州政府局集体上访,要求继续开办华洋学校。

学生家长对此事极为不满,州局在安抚群众的同时,召集事件相关单位华洋学校、华洋集团及州市两级教育部门召开了紧急协调会。

局一位负责人说,兴办教育必须考虑连续性特征,不能简单将其与企业经营盈利亏损情况如何同等处理。华洋学校在整体转化即民办转公办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过程,在整体转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华洋学校即向学生及家长发出停办通知,要求学生退学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据了解,华洋集团对外宣称由于华洋学校前期投资过大,正式运营后生源不足,连年亏损,无力继续办学,因此决定改变办学模式,交付政府托管。

昌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国都说,今年2月初,华洋集团在无力经营的情况下,与市政府进行协商,决意将学校交由政府管理,由民办转为公办,但目前双方仅有初步意向,并没有进入程序操作。政府是否接管,什么时候接管仍是未知数。

华洋外国语学校杨校长当场表示只要有一个学生上课,就会在规定期限内正常开课。

企业办学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除去仍在华洋学校就读的33 名学生,其余学生大多被迫转学。

昌吉市一中教务处张景贵告诉记者,2日上午12时,共接收华洋学校高中部学生61名,凡是有住校要求的,一律优先考虑安排宿舍。对家长们普遍担心的高三毕业班学生,张景贵说:“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突然转学压力较大,但昌吉市一中会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一些特殊照顾。”

“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桌椅供学生使用”,对大批学生的到来,王主任有些担心。

一位数学老师介绍说,华洋学校当初开办时,从公办学校招聘了大量教师,现在突然停办,许多老师都呆在家里没事做。

“我们倒无所谓,关键是苦了这些孩子” ,一位被迫辞职后,未找到工作的小学数学老师无奈地说。

目前在华洋学校就读的学生仅33 人,学生家长了解到,3月3日以后,但凡签订“ 退学申请书”的在锦绣江南小镇业主子女再申请入学,一律不接纳。

许多学生家长看到学生再无增长趋势,担心学校是否因为州市两级政府和教育局要求复学的建议不能不从,就表面继续办学。但一班几个学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无多大好处,想让学生自己上着上着也就没意思了,也就自动转学了,到时候学校停办顺理成章。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虽然大部分企业办学都以盈利为目的,并非纯粹地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但政府仍是鼓励支持的。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长来说,择校之初就应有一种风险意识,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许多民办教育辉煌一时的情况很多,当时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并不能保证企业永远常青不衰,特别是华洋学校这种依托房产的教育投资,风险就更大。对于其所说的12年教育一站式,谁也不能保证哪个企业12年不倒?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范文

开学的第一天,一个崭新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一个有意义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一个惊讶与快乐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完美的结束,新的开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1这个暑假已经过完了。许多同学都觉得暑假时间太短,可我却觉得开学太晚。

在这个暑假里,虽然可以无忧无虑地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不用操心上学迟到;虽然可以呆在书店里猛看课外书,不用担心作业没做完;虽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看电视,耳边没有了父母的唠叨……

但是这个暑假,我有时候还是感到有些无聊。想找人玩的时候,院子里的小伙伴,回老家的回老家,上培训班的上培训班,旅游的出去旅游,根本看不到小伙伴的影子。打电话找同学玩,也是相同的情况。这时候,我只好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家里。真像网络上一句话说得那样:上学时想放假,放假时想上学。

终于到了开学的这一天,我健步如飞地来到学校。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的同班同学。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唧唧喳喳地打着招呼,谈论着暑假的见闻……报完名,我热情地邀请几个同学到我家做客。我们一起玩单腿抓人,一起下围棋,一起打电脑游戏。

开学了,虽然每天要上课,每天要做作业,还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在向我招手,但我不觉得孤单,我可以每天和同学在一起。所以,开学了,我很兴奋,也很高兴,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呢?

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2在新的学期里,我准备把以前的优点加以发扬,改进自己的不足,我决心这学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在语文方面:我觉得我喜欢看书的好处就是在写作上能做到语言流畅,有话可写。在这学期里,我要继续坚持多读课外书,读好书。另外我发现我坚持了一个暑假所练的字,在这一学期里有了明显的进步,所以我打算这一学期还是坚持每天认真的练一页字,这样的话,我的字就会写得更好了。

其次是数学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还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我的口算能力很差。于是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口算书,决定每天做一页口算题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像外国的冯·卡门和高斯一样,随便出一道题,不到两秒钟就能说出答案。

再就是英语这门课:我的听力欠弱,每学期总是因为听力而不能得到满分的成绩,所以,我打算这学期还和以前一样,中午一回家就把电脑打开,在电脑上学习英语,不过要争取多听几遍,把它听清楚记牢固。一定要争取在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拿到满分的好成绩。

生活中,我的自理能力不够强,在假期中,我跟爸妈学会了炒鸡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爸妈学会下面条、炒青菜、做饭等更多的生活技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就是我新学期的打算了,你呢?

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3开学啦,初中紧张的校园生活开始咯,大家都是面容紧绷,一看就知道是暑假作业没做完,我这个样样作业都有写的好学生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同学们站在讲台上接受老师口水的“洗礼”。

学校的芒果树上,结着一粒粒鲜绿色的小芒果,调皮的同学到处捡掉在地上的芒果,把路过的同学砸得“头破血流”,一个个抱头鼠窜。这还不说,有些同学好象暑假在家里无聊头顶了,一下子得到了解放似的,在操场上到处乱蹦,踩得那可怜的小草痛得“哇哇叫”。

一徐凉风吹过,我突然醒悟到我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了。即将离开伴随我三年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每当我想到在过一年就要和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开的时候,心里便是一酸!小学时,我虽然也经历过分别,但是毕竟那时候还小,不懂得师生情是多么的可贵啊。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长大了。不像以前那个幼稚的我,不懂得珍惜那份美好的回忆!

有的人会说,老师平时那么“恐怖”,怎么还会和学生有什么感情呢?但是,只要你和老师“混”熟了,有时候觉得老师也蛮可爱的吗!其实,老师们都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童心,只是,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因为“身份”问题,他们个个都显得严肃无比!!但只要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那么的天真、可爱。

老师也喜欢玩,而且比我们玩得更疯,玩得更有劲!有次秋游,我们老师和我们一起到河边的吊桥上去玩,把吊桥弄得摇摇欲坠,没想到我们没摔下去,反而他自己摔得满身是泥,还笑呵呵的问我们想不想下去和他做伴呢。

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和自己的老师交朋友呢?那就快点行动吧!

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4我从一个小学生变成初中生了!

在开学的头一天,老师就对我们说:“我们从现在开始是一个初中生了,自己的什么事情都应该自己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上课不要迟到……”原本老师讲的我们都应该做的很好,可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我们开学这么多天,老师每次留的作业都有人比别人晚一步,因为在别人写作业的时候他在干一些其他事情,以此类推又有更多的作业来了,他就在那里着急起来,结果到最后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不但会挨老师的吵,而且证明我们是一个不会安排自己时间问题的初中生。

在我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迟到,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是一名初中生了,就必须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迟到不但对自己有害,也对同学和老师有害,如果我们等上课了再进教室的话,就会打乱老师和同学的思路,甚至把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这样既耽误老师讲课又耽误同学们的听课。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的感悟是我们既要合理安排时间,又要改掉自身的坏毛病让自己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因为我们是一名初中生了,要靠自己了。

初一开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5九年前,开学了,年仅四岁的女孩背着小小的兔子书包,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跳着向一栋被装扮得五颜六色的高大建筑走去。此刻,在她的脑海里,还没有“幼儿园”这个概念。只是当她得知自己将离开爸爸妈妈,一个人呆着那里时,不由得“哇”地哭了起来,使劲地揪着妈妈的衣角不放。

九年后,开学了,已是豆蔻年华的女孩亭亭玉立,背着崭新的书包,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长大了的女孩经历过很多次开学,却从没有一次像这次令女孩兴奋不已。看着沿路葱绿的风景,女孩心情愉悦地哼起了小曲儿,隔着大片大片绿色的田野,她看到了几栋粉白相间的中学教学楼,像童话世界里的城堡,深深地吸引住了女孩的心。那里将是女孩新的学校。

儿时,女孩的奶奶家就住在中学边上,女孩每次放学去奶奶家都会路过中学门口,看着许多大哥哥大姐姐们从中学校园里鱼贯而出,讨论着“政治”“历史”“物理”这些她从未听说过的新名词,她却只能站在一边,怯怯地看着他们,心中的羡慕早已泛滥成灾。这次,女孩成了主角,她也成了一名中学生。

“和小学生不一样,是大孩子,是中学生哦!”女孩恨不得大叫着告诉所有人。

想着想着,女孩走到了中学大门口。说实话,眼前的情景的确令女孩有些失望。由于学校是新建的,操场、实验室都没有,地上也不是很干净,黄沙、石子洒了一地。这些怎么也泯灭不了女孩心中的兴奋和憧憬,小鹿似的奔进了新的教室。

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崭新单人桌,就连前后的黑板也是新的。每一张桌子的后面,都有一张同女孩一样激动、快乐、朝气蓬勃的笑脸。女孩放学书包,迫不及待地和大家打招呼。不管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每个人都笑靥如花,大伙儿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接下来认识的是各科老师。和蔼的英语老师是个厉害角色,带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成绩骄人;美丽的语文老师声音细腻,像青花瓷一样雅致;幽默的数学老师常常冒出的“含普”(指含山县本地方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当然,还有风度翩翩的历史老师,学究气很重的生物老师,每位老师的课都让女孩受益匪浅。

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课程,新的起点。女孩知道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小学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她将抓住命运的大笔,努力描绘出中学生活的美好蓝图。

放学手中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听着耳边琅琅的读书声,女孩不由得沉浸在了开学的喜悦和兴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