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自然灾害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 让学生明白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洪水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处理:
通过合理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布置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等材料,便于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使用。
教学过程:
[由图导入]教师出示1998年我国百年不遇的洪水图片资料,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引发思考]1 通过了解,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
2 通常自然灾害都包括哪些?
教师讲述: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需要注意一是在自然界发生的,二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
[课堂训练]略。
[教师说明]认识洪水和洪灾。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形成洪灾。
洪水的危害: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洪水的形成、对人类造成损害。
[板书]成因 洪水形成 损害
洪水的成因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课件演示]PPI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学生讨论得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1 文字材料: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长江进入主汛期后,上游和中下游同时出现降雨,洪水并发,洪水量激增。
2 出示图片:长江流域水系简图、四川地震堰塞湖。
[教师总结]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强降水;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有关。
影响排水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
影响流域排水速度快慢的因素有:河道的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把庄稼种到山顶上,把水稻栽进湖中央”导出洪水形成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占据河道的建筑物降低河道排水速度,也会形成洪水。
过渡:洪水形成是不是就一定形成洪灾?
发生在无人区的洪水不能形成洪灾。
洪水造成的损失不仅和洪水的大小相关,还与人口和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越严重。
[小组讨论]针对洪灾的形成原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我们初步了解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洪灾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实践与探索]学生根据上述分析洪灾的方法,探索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向父母长辈咨询,当地有没有发生过洪灾,多发生在什么时候?灾情怎么样?近些年来为什么没有发生过洪灾?
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 灾害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13-02
目前,国际灾害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很多国家致力于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而我国对灾害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的防灾减灾素养较差。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亚热带中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地貌类型复杂,河网密度大,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台风、旱涝、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尤为突出。由于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区域灾害教育应成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课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提供了优势和可行性,而结合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渗透教学、开发本地区的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熟悉本地区常面临的自然灾害,增强本区域灾害意识和防灾素养,体现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只有少数文献中有提到区域性灾害教育、乡土灾害教育等说法,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概念。
(一)区域。区域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地理学,指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区域的概念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1.地理区域。地理学家哈特向认为,“区域”客观存在的实体。他提出,一个“区域”是一个具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刘俊杰认为区域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各要素间内在本质联系、外部形态特征相似且具备一定功能的可度量实体。盛叙功认为区域是包括自然和人文在一定地域上相结合的表现,即地域性或地区性。
2.经济区域。经济学家熊义杰将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经济区划问题委员会的定义为:“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文化的积累和居民机器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美国区域经济学家Hoover E M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中国经济学家程必定认为,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政治区域。政治学家崔功豪认为区域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即地球表面上任何按照行政标准划分的地区,它既包括一个国家或国家之下的行政单元,也包括几个国家组成的地区范围。政治区域是有政治组织、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地理区域三个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综上,笔者认为区域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可以是有明确的边界,如行政区;也可以是过渡性的边界,如干湿区。本文界定的区域主要为有明确边界的行政区域,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灾害教育。
(二)区域灾害教育。结合上述界定的区域和灾害教育概念,笔者尝试提出:区域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具有区域灾害意识、区域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正确看待本区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一定关于灾害本身及防灾、减灾、救灾和备灾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树立正确的灾害观,正确地进行相应防灾、减灾、救灾和备灾活动。
二、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研究现状
研究者谭秀华、王民、张英通过对国外地理课程中学习的灾害类型进行比较后指出,各国要求学习的灾害类型中,根据其本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对灾害类型的选择有不同的侧重,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李景霞、张英指出,实施灾害教育应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把感情转变为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丁运超认为区域性灾害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他指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进行区域性灾害教育能较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包括选择性地选取本地区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用本区域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并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区域性灾害教育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课程终极目标最好诠释。
综上可以看出,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是灾害教育的有效补充,结合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熟悉本地区常面临的自然灾害,增强本区域灾害意识和防灾素养。
三、高中地理如何落实区域灾害教育
由于灾害教育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无相应的课程和课程标准,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更是让教师力不从心。以下提出三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些许启发。
(一)运用渗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选用渗透式教学法来落实区域灾害教育,既能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标理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例如,在讲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时,可结合2014年7月18日9号台风“威马逊”的案例进行渗透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乡土案例了解台风“威马逊”使广西332.9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6.46亿元,共有11市52个县(市、区)出现严重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201.64千公顷,倒塌农房2388间,农业损失达33.59亿元。通过这些数据资料,学生深刻体会台风对广西的影响,加深了对台风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区域灾害的重视。又如,在解释“风暴潮”这一水文灾害时,由于学生较少接触而难以理解和重视。但广西属沿海省份,风暴潮灾害对广西沿海地区破坏巨大,仅2005年至2007 年风暴潮就造成受灾人口为116.5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 2.08 万公顷,海水养殖受灾面积7.66 万公顷,损毁房屋2260间,损毁海塘、海堤为 75.5千米,直接经济损失为 8.17 亿元。运用乡土案例能更为直观让学生理解这一水文灾害,同时能让学生对本区域常发生的灾害给予重视。
(二)开发校本课程。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堂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地理课程中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与充分挖掘灾害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而地理课程改革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鼓励地方及学校开发适合本地区或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包括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积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不仅能丰富课程资源,更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知识,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广西是全国自然灾害比较多的省区之一,其自然灾害特点包括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且常出现几种灾害同步迭加、连续重复发生的情况。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最为显著,这里笔者尝试以广西气象灾害为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广西气象灾害校本课程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广西台风灾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极端天气(热浪、寒潮)、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和高科技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3S”技术、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其中每部分内容分别从灾害的特点、灾害的影响和危害、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进行补充,使该校本课程更为系统化。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区域灾害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
例如,开展“拿什么来应对你:区域气象灾害――南宁市气象灾害教育科技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南宁市气象局,围绕着南宁市洪涝灾害和寒潮灾害的主要成因、南宁市洪涝灾害和寒潮灾害的发展历史、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在农业方面和经济方面对人类造成的影响、防洪涝和防寒潮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防御工作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收集相应数据和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讨论,最后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自己对家乡防灾减灾的观点和看法,提出相应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通过班会、海报、黑板报、演讲等形式展示成果,同时向其他学生和教师科普区域灾害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和教师防灾减灾意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08-144
[2]刘俊杰.区域地理学学科价值与体系建构[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3]盛叙功.泛论区域地理学的复兴与改造[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2)
[4]熊义杰.区域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5-17
[5] Hoover E M.区域经济学导论[M].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220-226
[6]程必定.区域经济学――关于理论和政策问题的探讨[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
[7]崔功豪.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
[8]谭秀华,王民,张英.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中灾害教育目标浅析[J]. 地理教育,2013(S2)
[9]李景霞,张英. 中学的灾害教育[J]. 城市与减灾,2008(2)
[10]丁运超. 区域性灾害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J]. 教学与管理,2009(1)
[11]陈宪云,刘晖,董德信,等.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J]. 广西科学,2013(3)
1 制定优惠政策
产业要发展政策支持要优先。一是市、县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良种苗木繁育、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科技推广、疫病防控、产业发展奖励等,对新植甜柚果农给予一定的扶持,对获得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种植基地,进行适当奖励。二是要有效整合财政、发改委、农林水、扶贫、综合开发、科技等相关项目资金,重点完善甜柚基地的道路、电、排灌工程、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内外客商,特别是国内外大企业来吉安投资开发甜柚。四是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扶持甜柚产业发展。
2 建好基地示范
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栽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选择交通便利、小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段集中连片,统一开发,抓好甜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点示范,积极推进甜柚产业“百千万”工程建设,形成一批连片面积百亩以上的甜柚示范种植大户,千亩以上乡镇甜柚示范片,推进万亩示范带的形成。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庭院式甜柚经济林。
3 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是果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应根据国家《种子种苗法》,对果树种苗严格实行准入、出制度。对种苗市场严格管理,农业执法、工商、质检、公安、交通、林业等多部门配合,多管齐下,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杜绝劣假、病苗进入,严厉打击私自乱引,无证经营果苗者。对擅自育苗和购苗者将不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4 强化服务体系
一要进一步健全果技服务机构,充实技术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增强服务功能。二要围绕甜柚产业,着力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组建经济合作组织。要推行“龙头企业(经合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创办和推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提高产业化组织水平,带动甜柚产业的大发展。三要注重果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制订无公害甜柚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强化检测手段,逐步推行果品市场准入制度。四要加强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窗口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果业相关政策、信息、技术进入千家万户,融入大市场。
5 实施科技兴果
果业要成效,技术是关键。市县果业部门应牵头聘请省、市知名果树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巡回指导,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围绕果树产业“百千万”工程建设,要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加强督促指导及技术服务。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行技术员分片包园服务制度,使果树栽培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普及到山头地块。
6 创新机制体制
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外引内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对甜柚产业化的投入。要采取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培育新的经营主体。要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甜柚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7 建立防范体系
甜柚产业发展面临病虫害、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特别是自然灾害风险。应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防范体系,加强果业自然灾害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果农对灾害的防控意识;加强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增强灾害预警能力。发生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控制灾情,确保甜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农业淡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1、保护淡水资源需要发展节水农业机械。我国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所以,开发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是我国保护农业淡水资源保护的必由之路。诚然,节水机械投资较大,如按移动式、轻小型喷灌机组以及滴灌投资较大,但是,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认识,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多道投资,积极推进先进节水机械的发展。
2、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农业机械化。由于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万的速度增加,发展工业、交通等不断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万公顷速度减少,而开荒增加耕地潜力有限,致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1952年人均为0.1188公顷,1995年降到人均0.1079公顷。据1992年遥感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7914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71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每年约50亿吨。现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产田。保护耕地资源,除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抑制耕地过量占用外,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开垦荒地、改造中低产耕地和草场、开发滩涂、治理荒沙盐碱无一不需要农业机械。工厂化农业可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还可以向立体空间发展以节约有限的耕地,这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而工厂化农业必须有配套的机械装备。
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必要技术之一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已有67个出现硝酸盐污染;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800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亿多吨的秸秆,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三、农业机械化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06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灾。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机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农民转移还是四川、重庆地区的饮用水的运输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再有就是,我国积极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农业灌溉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农业机械化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工程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积极性
一、“讨论导入”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渠道
“讨论导入教学”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其本质意义在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的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节知识的时候,刚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地区适合种水稻?有的地区适合种玉米?有的地区则适合种植茶树?还有为什么有的地区农业发展好,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差呢?你们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不同原因吗?”这样一来就促使学生立马投入讨论当中,对于这些问题也能做到仔细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影响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气候环
境,就拿水稻和玉米这两种农作物来说吧,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热量以及水分,这些都属于气候因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2:除了气候因素之外,我认为当地的地形以及土壤质量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像老师您刚才提到的茶树,只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如果移植到别的土壤环境中可能就不能正
常生长了。
生3: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农业为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经商”“弃农打工”,这些都严重地威胁到农业在国家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国家出行了多项“惠农”政策,鼓励人们发展农业,比如,“取消农业税”就促使一部分农民工返乡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当地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生4:交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交通条件极差,即使获得了农业大丰收,老百姓种植的粮食也大多是存在自己家里,这严重地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我认为交通状况的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生5:科学技术也是一个因素吧……
我:同学们,你们总结得都很好,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总结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就这样,通过讨论活动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活跃、融洽课堂气氛的形成,而且还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做好准备,促进“高效地理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积极性是实现高效地理课
堂的有效途径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情感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必要基础。研究表明,具备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与毫无学习兴趣的学生相比,前者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保存相关记忆的
时间也要更长一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若是想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积极性,这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比较倾向于“对媒体教学”这一方法的使用。就拿“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来说吧,如果教师的讲解单调、平淡,就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真的记忆。高效的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有关舟曲泥石流、汶川大地震、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发生的场面,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震撼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灾害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接着让学生观看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表大幅度下沉、地面塌陷,这就为地震的爆发埋下了不利因素;过多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植被直接加快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壤风蚀沙化的进程,这就很容易导致沙尘暴或者大面积泥石流的产生……就这样我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将教材知识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断被画面所吸引,这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同时为“高效地理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来讲,我们应当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更好地推动“高效地理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建立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薇,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2-178.
[3]刘长兴.高效课堂教学可贵尝试[N].天津日报,2008-03-25.
如果恰好在今年4月中旬,也就是“地球日”到来的前一个星期,你有一批货要运到或运出北欧地区的话,你就会感到,气候变化与航空货运业之间的关系可大了。
由于冰岛火山爆发,英国航空公司的整个机群在4月15日全部停飞,这也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之后不久,其他航空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据报道,冰岛火山爆发给全球航空运输业造成的损失高达17亿美元。由于火山爆发使西欧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欧洲航空公司协会呼吁各成员企业协调一致做出反应。就在同一个星期,印度和孟加拉遭受强风暴袭击,中国青海省发生6.9级地震,里约热内卢因暴雨发生300多起泥石流。
应急救援物流不断增加
从2000年到2009年,为帮助其它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美国国际开发署共提供了18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其中包括阿富汗、格鲁吉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也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马其顿、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和塔吉克斯坦。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地震而向海地和智利承诺的援助金额已分别达到27亿美元和1.2亿美元。从供应物流角度来看,今年名列全球前五位的人道主义援助捐赠方分别是美国、私人和企业、日本、英国及加拿大。
德讯公司驻美国的应急救援业务副总裁Tim Smith称,救援业务正在不断增加。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该公司的应急救援业务人员已达到60-70人,这些人员专门为联合国、各国政府和全球非盈利组织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泛亚班拿公司和德国邮政DHL公司也有类似的业务。
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师Sabine Schultz在其《自然灾害救援物流》(Disaster Relief Logistics)一书中也表达了与Smith一致的看法。她认为,全球自然灾害正在呈上升趋势,因而需要更加有效的救援工作。她说:“由于物流费用在人道主义组织的总体救援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因此,能否在救援成本、时间和质量方面取得改进,物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Schultz称,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往往不太重视成本因素,他们注重的主要是时间和质量。因此,她建议要采取更多的措施,由商业企业来取代人道主义救援服务商。
从航空货运业的角度看,对外包人道主义救援物流市场的规模和潜力进行衡量与天气预报相似,其每年的市场规模和潜力都取决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救援资金主要由联合国向各国政府和各种慈善基金募集,或者由慈善机构直接募集。之后,募集来的资金被分配到各救援组织,最后流向物流企业。
自然灾害是双刃剑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全球振兴中心(Hudson Institute Center for Global Prosperity)的研究表明,2007年,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慈善资金高达490亿美元,同期的家庭汇款总额为1450亿美元,政府援助的金额也高达1035亿美元。
因此,2007年全球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援助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按照Schultz的计算,这将为物流服务商至少带来1500-2000亿美元的商业机会。而根据美国Datamonitor研究公司的计算,2007年航空货运市场的总值为936亿美元。
显然,自然灾害救援涉及了大量资金。而且,气候变化也意味着这种资金的需求量将会不断上升。这对航空货运业来说是好事,但对筹集资金的政府部门和援助机构来说却不是好事,更不用说那些受灾难影响的人们了。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美国地毯生产商Interface公司的创始人Ray Anderson认为,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道救援这个不良的(成本)循环过程得到扭转。他呼吁人们采用一种最佳的实践方式来减少自然灾害产生的机率及其所产生的金融影响,改善全球经济,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他说,我们现在只有20年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到2030年,如果企业不采取一种新的低碳资本方式,那么,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将不再需要每年一次对航空货运市场进行预测。
在《一个激进工业家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Radical Industrialist)一书中,Anderson称,21世纪的工业革命不是以石油和煤矿,而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企业拥有实施这场革命的领导能力。他说:“我知道,政府、企业、大学、家庭以及自己与地球自然资源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种平衡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生存,而且还可以使我们获得坚实的、诚实的、符合道德的利润。”
1994年,Anderson意识到,他的那个以石油为原料、资产已超过10亿美元的地毯公司所采用的商业习惯却侵蚀了这些习惯所依赖的条件。换句话说,这些习惯是不可持续的。自那以来,他和他的4000多名员工一直在实行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与19世纪的那种“从地球索取资源、制作产品然后废弃”的思想完全不同。他说:“通过仔细考量,你会发现,美国工业的总体效率低得非常可怜。用于生产当今社会产品的所有能源和材料中,有97%被废弃。而我们目前的生产系统就好比是一台以废弃物为原料的机器。”
低碳生产与运输
Interface公司目前承担了与运输有关的财务和生态成本,它目前采取了由七个步骤组成的可持续经营方式,以避免对地球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对于地球上的那些不能迅速再生的自然资源,该公司也不再使用。经过16年的发展,该公司的这种新形商业模式至少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成功。这种模式的基础原则包括:零废弃物;整个供应链的良性排放;仅使用可再生能源;闭环循环生产;以合作取代对抗,建立企业生态系统;对公司的商务重新设计,使之能够准确反映和衡量总成本和价格;开展资源高效型运输。
2005年,Interface公司推行的“行善得福”这一成功理念引起了沃尔玛公司的注意。之后,沃尔玛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宣布,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将奉行100%的可再生能源供货原则和零废弃物原则,并销售具有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产品。
沃尔玛公司的目标是:到2015年,其全球供应链的碳排量减少2000万吨。沃尔玛公司旗下山姆会员店的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说:“参观了Interface公司所推行的更具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得出的一个不容置疑的观点是,我们其他企业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无需花时间考虑我们是否能够做点什么,而是要考虑如何做。”
沃尔玛的努力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在物流方面的做法。到2008年,它的目标之一,即在所有北美地区的店铺中,只销售浓缩洗衣液。到2011年,这种做法为该公司、客户及地球环境所节省的成本预计相当于4亿加仑水、9500万磅塑料和1.25亿磅硬纸板。
这样,其供应链中的产品重量也可以大大减少。毕竟,沃尔玛公司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8000家店铺,供应商多达10万家;从总体上看,全球物流业的计费重量和数量将会下降。除了沃尔玛公司外,如果通用电气、百事可乐、丰田、斯巴鲁以及200家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的会员企业也加入这一行列的话,那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今年3月份,一个由投资商、环保组织和公共利益集团组成的团体(Ceres)制定了一个21世纪发展路线图。该团体的目标是,将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另外,Ceres还建立了一个气候变化投资风险网络,以确认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在2003年,该组织的成员企业只有12家,总资金约6000亿美元,而到目前为止,该组织的会员数量已超过80家,总资产超过8万亿美元。
据Ceres组织预计,企业将会通过增加物流弹性及使用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该组织称,企业将会根据运输距离制定运输标准,实行配送网络本地化管理,同时对其物流要求进行审核,优先使用环保运输方式,目的是将商务旅行和员工出行产生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50%。
Interface公司已开始将其地毯生产设施转移到离客户较近的地区,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降低经营成本和环境成本。对此,Anderson解释说,用卡车运送产品所消耗的能源要少于空运。然而,如果用铁路运输来取代卡车运输的话,碳排放量将会降低75%,成本减少50%。根据美国联邦运输统计局的统计,如果使用空运方式,每吨货物需要消耗3.1万英热/英里(BTU)的能量,卡车运输的能量消耗为2300英热/吨英里,铁路则为370英热/吨英里。
UPS及其它一体承运人也已经意识到,其客户越来越倾向于包装简单的低碳运输方式。Anderson说:“我们发现,UPS公司的二氧化碳计算方式非常管用。其EPA智能运输程序可以对美国及全球每件包裹运输的碳排量进行计算。”
Anderson还说,从2005年到2008年,Interface公司的包裹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减少了23%,而且运输成本也已降低。Interface公司负责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副总裁Tim Riordan说:“在2005年,我们每件包裹的运输成本为14美元,现在已降至12美元。只要能降低碳排放,就能降低成本。”
关键词:贫困农村;现状;致贫原因;脱贫对策;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65-03
贫困、人口和污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世界性难题,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农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也面临着贫困问题。国家统计数据2012年3月公布,河北省国家级贫困县就有39个,占全国总数的6.59%(全国国家级贫困县592个),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河北省贫困农村致贫原因及脱贫对策研究》课题组,从2012年2月开始,对河北省贫困农村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河北省脱贫致富的对策。
1 研究方法和问卷的设计
1.1 研究方法
2012年6~8月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向河北省贫困农村发放问卷350份,最终回收问卷330份,经统计整理,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达93.72%;向省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经统计整理,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达90.00%。
1.2 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贫困农民自身的基本自然状况;第二部分是从贫困农民的经济情况设计的;第三部分是从河北省所处的地理和自然资源的角度设计的;第四部分是从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体系角度设计的。
2 河北省贫困农村基本现状调查
2.1 农民自身基本自然现状
农民自身的基本自然状况体现在被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图1)、家庭未成年子女人数、家庭成员中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数、家庭成员中在校生情况(图2)、人均土地面积、土地的种类、住房类型、身体健康状况(图3)、对发展经济的看法等进行分析。
2.2 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状况
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从家庭经济的年收入(图4)进行分析。
2.3 家庭经济支出现状
农民经济的主要支出从经济支出的种类、年医疗费用支出数及造成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图5)等进行分析。经济支出中有37.98%是用于子女教育、有15.84%用于看病、有26.10%用于家庭基本生活费、有14.37%用于赡养老人、有3.23%用于购房或者租房;年医疗费支出在1 000元以下的占19.21%、1 000元至2 000元的占35.06%、2 000元至3 000元的占28.35%、4 000元以上的占17.38%。
2.4 近三年农民遭受的自然灾害情况
农民近三年所遭受的灾害分析主要从自然灾害的种类(图6)和是否遭受了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最近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家庭占80.12%,只有19.82%的家庭未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2.5 国家对农民政策体系现状
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扶持体系主要从是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图7)及其是否合理,是否得到过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希望政府为农民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等进行分析。对于农村低保的评价标准有4.88%的认为合理、50.30%的认为基本合理、36.59%的认为不太合理、6.10%认为不合理;23.17%不知道县、乡有农业技术推广站、52.44%没有得到过、20.73%得到过,但是帮助不大。3.66%的认为得到过而且帮助很大。
3 河北省贫困农村致贫原因
3.1 文化水平低导致贫困
农民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盲状态,只有微乎其微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如此低的文化水平导致其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是很困难的,甚至从心里就没有想过改变经济收入的渠道,只有靠天吃饭,经过调查发现,75.00%的农民对于发展家庭经济信心不足,甚至就没有考虑过发展经济。农民在闲暇时间不会利用电视、网络等学习途径,认为这些对于他们是遥不可及的,产生自卑心理,抵触新的发家致富的思路。
3.2 自然环境恶劣导致贫困
河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坝上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1 ℃,无霜期在70~90 d,3~5月份因气温低,无霜期短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只能种植早熟作物,象荞麦、油菜、莜面等低产量的作物,收益低。张家口、承德的坝上沙化面积比较大,不断吞噬着可用耕地,呈现出沙进人退的现象。加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近三年河北省连续遭受霜冻、旱灾、水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减收,甚至血本无归。
3.3 因学、因病、因婚导致贫困
国家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即免收学杂费,从高中开始没有此项优惠政策了,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为6 000~7 000元,就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为8 000~12 000元,这样对于年收入不到10 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河北省农村的医疗卫生等条件较差、农民不能够定期体检,一旦发现了就是大病,尽管近几年农村普遍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对于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是有比例限制和基数扣除的(省级医院的更低),对于大病的报销有最高限额。对于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及低收入家庭来讲抗疾病的风险就显得尤为困难。越是贫困农村,娶不上媳妇的光棍越多,娶媳妇不是三金就可以解决的,现在要在城里买房子、买车,还要给女方家彩礼80 000~100 000元,这就是农村常讲的“娶媳妇不怕钱多就怕没钱给,要不就断后”,但是娶了媳妇欠下的债几代人都还不清。
3.4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贫困
尽管近几年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贫困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研究表明,农村公路好的地方买化肥的成本降低14.00%,农民收入增加12.00%,农业产品的产值增加32.00%,可促使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1]。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导致本来可以为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机会都随之丧失了。
4 河北省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对策
4.1 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
人们常说“治贫先治愚”,也就是说要想使河北省贫困农村脱贫致富必须先抓基础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农村的基础教育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培训,对于河北省贫困农村的农民再教育和培训主要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定期组织新技术的培训学习,引导其将苦干变成巧干。另一类是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农村任教,要一切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出发,把教师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要想留住人才,应该建立中小学教师各项人事制度和福利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的各项补贴[2]。可以效仿支边教师的做法,鼓励城镇教师到河北省贫困农村互换岗位,把此项活动作为城镇教师晋级和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促进城乡优秀教师相互流动,可以进行教学教法等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4.2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河北省农村占据京津走廊地带,距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较近,在大城市呆久了的人们会利用周末及黄金周到农村放松,这样就需要发展农村休闲的农家乐式的旅游,可以满足北京、天津等城里人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缓解城市紧张的工作压力。
4.3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为河北省贫困农民谋求增加收入的途径[3]。如张家口、承德的莜面、荞面,保定的藕粉、菱角粉都是绿色低糖食品,只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单一宣传一种产品费用高、而且慢,可以打包集群宣传,或者通过游客来宣传是最直接的办法,做到物美价廉,争取回头客。
4.4 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农民要想发展特色产业,首先必须有前期经费的投入,而贫困农民无力做到前期投资,必须靠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扶持,要有政府做后盾,另一方面应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帮扶制度、变贷款为投资,变注血工程为造血工程。
4.5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河北省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从宏观层面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完善,从经济上给予合理的财政政策,更重要的是对于道路的修复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现在农村经常出现年年修路,年年路面返修的情况,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4]。其次,贫困农村也要发挥自身的力量,组织闲散青壮年参与道路建设之中,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修路工人难求的局面,还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增加其收入的机会。
4.6 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政策保证农民工能够拿到工资,一名农民工在城里务工年平均收入在30 000元以上,当然要是掌握一门技术会有可观的收入,这样远比在家种地的收入高得多了[5]。
参考文献:
[1] 杨 颖.贵州农村返贫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2(1):148-152.
[2] 周诗伍,王 玲.贫困农村地区教师流动现状、原因及对策——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J].中国教师,2010(1):49-51.
[3] 张晓丽.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减少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6-11.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善待地球》。
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经不堪负重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场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战役开始打响。
1992年,一场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被发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话,地球将会面临毁灭!
在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时,我国举起了“善待地球”的大旗。它成为我国今年世界地球的主题。
这无疑是明智的。
再有,气象学家说,持续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难道造成如此深重的灾害,人类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吗?和自然比起来,人是渺小的,但人对自然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尤其是当人类的破坏力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比如:工业化可以使原来滋润大地的雨露变质,形成酸雨;比如:无休止的砍伐森林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绿洲变成沙漠的恶果。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们如此恶待地球,得到只有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想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想想绿洲是怎样变成沙漠吧!听,花儿在埋怨,小草在吹息,大树在抗义呀!
地球在流血,她像一个伤痕累累的病者,拖着60多万生灵,艰难的行走。他太需要人们给一点点同情,一点点关爱,一点点呵护了。然而,人们使地球太失望了。因为人们还在用比污染更恶毒的方法去毁自然。
大家想想,大熊猫由原来的成千上万到现在的多少,朱鹮以曾经的遮天敝日又到现在的多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亲手造成的恶果呀!
人类啊!醒醒吧!善待地球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不要因自己的愚昧和贪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呀!
想想恐龙也曾是地球的霸主,但是灭绝了,我们人类会不会也像恐龙一样呢?
真心去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吧!努力去珍惜去爱惜。哪怕只是从不多用一个袋子,哪怕是每年种下一棵树。在4月22日,从这个地球的节日让我们用行动来祝福她。
【关键词】林木资产 会计 计量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特点
消耗性林木资产是林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使其在林木资产中别具特色。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经营具有长周期性
与经营周期相对较短的农业生产和周期循环相对较快的工业产品生产有所不同的是,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生长要经历多个阶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近熟林阶段、成熟林阶段和过熟林阶段,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生长周期往往相对较长,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也使得在对消耗性林木资产进行计量时,时间因素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具有自然增值性
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能够自然生长,其形态与价值在其生命周期内会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时候,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价值会不断增加,但是往往对这种价值的增加进行的估计具有很高的主观性。而一般资产的寿命是十分有限的。可以看出,消耗性林木资产的这种特性,使得对消耗性林木资产进行会计计量的操作变得复杂。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支出与收益具有阶段性
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生长过程历经多个阶段,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成本支出与收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大量例如林地清理费等多种费用需要在林木生长的前期,也就是从幼树阶段到郁闭前这段时间投入。随着林木的生长,从达到郁闭度标准到林木收获采伐这段时间里,其成本费用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收益的取得主要集中在郁闭后至收获阶段。
(四)消耗性林木资产经营具有高风险性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经营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这是因为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和市场因素这三种经营风险经常伴随并影响着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生产。不为人力所控制的自然灾害对消耗性林木资产带来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但是又由于林木资产的特殊性,林木资产的生长离不开自然因素的作用,这使得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有办法避免,会计人员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进行估计会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会计计量更加艰难。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计量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计量的研究,可以发现专家学者们认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这两种计量基础比较适用与消耗性林木资产。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分析
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势。在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地位可谓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其原因在于其会计计量信息较高的可靠性与可验证性。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获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外购取得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以其交易价格作为入账依据,交易合同具有可验证性。另一种是经自行营造获取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则以该企业营林成本累计值结转为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营林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账面价值提供的信息确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验证性。
2.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诚然,历史成本具有高度可靠与可验证的优势不容忽视,该计量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同样不可忽略。
首先,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不符合相关性原则。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消耗性林木资产会导致消耗性林木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历史成本的计量下,消耗性林木资产的账面价值是经营者历年对营林生产总投入的累计,不能真实地反映消耗性林木资产因自然生长而形成的真正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林业企业所提供的与林木成本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际上是比较有限的。
其次,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生长周期相对漫长,因此,在生长周期内,除了会收到消耗性林木资产自然增值的影响之外,还很可能会收到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会使得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加大,从而影响计量的准确性与会计信息的质量。
最后,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在其被采伐前不能给企业创造任何利润,甚至是企业支出远大于其收益,该收益也只有在十几年后才能得以体现。这易使得决策者在有限生命内丧失对企业未来经营能力的信心。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势。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所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具备自然增值的特点,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将其自然因素作用下的自然增值反映在账面价值上,使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价值构成更加完整准确。
二是由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经营周期相对较长,货币时间价值构成了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消耗性林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可以将货币的时间价值影响也囊括在内,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无法做到的。
三是若对消耗性林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每一会计年度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体现在利润表中,方便投资主体了解企业资产状况及其盈利能力,从而加大了投资者投资信心。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局限性。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青睐,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实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尤为突出,其所存在着的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首先,对消耗性林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差。由于相关各方对最能够代表公正价值的计量属性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这就使得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相关信息提供者甚至是整个林业系统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较成熟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交易市场和林业要素市场,或者要求要有完善的评估技术和具有高素质的评估队伍,并且还要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会人员。这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存在大量信息的评估需要人为的主观判断。
三、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