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第1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难断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多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两年高考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政治科高考试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99年、2000年高考试题注重基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设置了“三新”(即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试题,注重考察创新能力。广东及七省市的3+X考试,更是注重了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

二、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面应试能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则明显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学习手段当成学习目的,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2、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

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4、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高中教学三个年级内容均可联系深化国企改革、反走私、扩大内需、、李登辉“两国论”、澳门回归、政府机构改革、西部大开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等热点问题。

5、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3+X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一、创业素质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创业素质教育是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创新性、创造性等实践技能和个性品质的教育,其目标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想、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挑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活动能动的主体,调动创业者的主体性,挖掘其主体潜能,培养其主体意识,发掘其主体能力,塑造其主体人格,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创业者。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目标并不完全等同,但是创业素质教育要培养和强化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经强调指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思想、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又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由此可见,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把创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中,运用创业素质教育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针对性,是创业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一。

二、创业素质教育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世界观、方法论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信仰、路线方向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及以心理健康、心理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而创业素质教育中属于意识层面的利他意识教育、团队协作意识教育等内容并没有归属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1 创业素质教育中的利他意识教育

“牟利之心是经商或其他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有赚钱的“欲望”。但是,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有利于他人的“欲壑”并谋求公共利益。因为利他精神终究也将有利于自己,而且,该利还将继续扩大。利他的“德行”是克服困难、召来成功的强大动力。”

可以看出,利他是一种双赢行为。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思想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时,大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利己与利他观念倒置,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义务针对这一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利他意识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大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的开展工作。

2 创业素质教育中的团队协作意识教育

团队协作意识教育不仅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更是社会工作中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靠团队合作,击败当时全球最大最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而在21世纪这样一个全球化为主流模式的社会交往中,团队协作意识尤其难能可贵。在一个团体中,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使成员间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原则,用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克服个体缺陷形成的障碍,形成对共同目标的共同追求。所以,创业素质教育是强化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教育的重要媒介。

三、创业索质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要模式,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将创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优化第一课堂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1 优化第一课堂教育。照本宣科的书本教育,脱离学生实际,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例如,改灌输为互动,从训练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人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独立或集体为各自的观点提供论证。这样能使同学开阔思维,充分发挥主体性。

2 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创业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特色,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建设创业基地,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有助于检验大学生的知识成果,并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参加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推广计划,使学生在实践中更真切的感受困难和竞争,学会团队合作.懂得感恩。

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熏陶是一种高层次的潜移默化的间接的教育方式,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提倡,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相对于宣传专栏等其他被动性的宣传模式,开设校园创业论坛和名家讲坛或邀请邀请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课,更能达到文化渲染的目的。校园创业论坛的建设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判断力,名人演讲则更直观的把创业理论、成功经验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和服务的关键就是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习惯,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文化。

第3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但是。在实践上,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从总体上看。课堂教学还是少有生命活力,素质教育的成就还不够明显,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李岚清同志在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的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给了我们德育工作者很深的启示。

启示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所以,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可见,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因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再次。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要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启示二:改革教学方法

单一、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好的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课实现素质教育的媒介。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而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的合理引导。首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能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的思想是最复杂、最多变的,而思想政治课又正是一门塑造人格、净化思想的学科,所以无论用什么方式,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都是应该贯穿始终的;其次,除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外,教师更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把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体验教育引入到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此外,演讲式、社会实践式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

启示三: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可能有人会说:政治课本上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呗!说这话其实是不清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因为既然是讲思想政治,就应该让学生受到全面系统的思想品质的教化和政治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切合国家的政治社会现实,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但问题在于这两者恰恰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因而教材内容就显得相对滞后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时代要求经常性地系统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将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等时代性较强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政治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而新课程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即“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学生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次序,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启示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说起考试,一般人就想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低能”等弊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把考试当作目的的是“应试教育”,我们应该摈弃;把考试当作手段的是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提倡。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三千弟子是“七十二贤”。那么,这个“贤”是不是通过考分得出的结论呢?当然不是。孔子的评价方法是“察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他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制度怎样改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思想政治课所教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理论修养呢?我校推行的德育学分考核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即理论考试和德育学分各占一定的比例,,德育学分的结算主要是参考其日常行为规范,由教师评定、家长评定、小组评定、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样对学生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既体现了我校“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启示五:建设商业素质的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课要实现素质教育,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政治教师。

首先,政治教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今的师德建设已是一个焦点话题,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向学生索要物品或体罚学生的教师,在课堂上大谈奉献、大谈道德时。学生会奉之如圭臬。而政治教师做的正好是人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4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要求,使我们认识到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取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课课教学中灵活自如、潜移默化地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一、注重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型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产生的好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激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强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政治课教学,推进其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改革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穿新鞋,走新路”,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关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将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政治课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对终生发展有益的东西。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是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现已明确公布,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有声有色地达到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目标。具体地讲,备课要使教学目标素质化,上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素质化的主渠道,要落实好教学目标素质化的要求,作业设置要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

第二,合理有序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实用。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到举一反三的成效。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

第5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一、牢牢树立一种观念:知识、能力、觉悟是有机的统一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是思想政治课的三大任务。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觉悟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构成一个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理论联系实际是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根本方法,它应该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指导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说明实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觉悟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紧紧抓住一个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环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他们的“内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贯穿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思考的习惯。坚持育人为本,重视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三、始终坚持一种做法:课堂教学中寓理于例,以例说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有了兴趣,乐于学习,才会有勤奋努力,才会有乐此不疲的锐意进取精神。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寓理于例,以例说理”是我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由事入理,以事说理,能使思想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不断完善一种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造就开拓型人才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因此,教师必须制订计划,确定内容,落实措施,把课外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并且要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保护人。

第6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公民政治素质;不足;策略

优秀的公民政治素质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新课改以来,对公民政治素质教育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当中,而教学中凸显出来的不足依然在提醒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实践效果,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政治素质教育就成了当前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公民政治素质教育的概述

政治素质通常指的是公民对政治生活的认知以及对政治思想的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是提升公民政治觉悟、提高公民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的基本原则,以此增强公民政治责任感,渗透公民意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二、现阶段高中生公民政治素质的不足

1.政治认识肤浅

一定数量的高中生对政治教育持漠视态度。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清晰和明确,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政治的认知也还停留在表面上,即使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但在理解上还是存在盲区。

2.政治实践不足

高中生和高中教师都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极大压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基本局限在教室,没有开展实践项目,这使得高中生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导致政治教学水平低下。

3.政治热情低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很低,对很多政治活动都表现出消极、冷漠甚至抵制的态度,而这也是导致高中生整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政治冷漠会造成政治道德滑坡的现象,同时也反映出高中生普遍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此外,当代高中生更重视个人利益,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也是因学生较低的政治热情造成的。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公民政治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和纠正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时,教师首先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我国近代史的演进,简单介绍从清末封建社会开始,然后到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从历史的角度引入我国的政治状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我国人民民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质。

2.实现互动教学

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由过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融入学生群体当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如教学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教师可以结合各地较为著名的传统文化(如湖北的赛龙舟、安徽的戏曲、京津地区的相声等)与学生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有: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文化的方法;政府应出台怎样的政策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等等。为保证讨论的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6-10人。当学生在组内讨论时,教师应四处巡视,随时加入到某一组内和学生一同讨论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政治素质。

3.注重实践教学

第7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 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 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8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素质 措施

一、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的定位,在当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内涵界定,而较为笼统地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也就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其中包括学生的就业观、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就业素质的本质及核心。并且,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无论是国内社会发展,还是国际社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素质现状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存在许多问题。就主观因素而言,由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较为不理想,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是不受重视,导致他们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法律意识及社会诚信的缺乏和团队意识的淡薄。而就客观方面的因素而言,社会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负面的文化观念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习惯,在价值上极易受西方极端思想的,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误导,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观相背离,并培养不健康的就业素质。

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性

由上文可知,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就业素质现状堪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对学生良好就业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其中包括求知欲望、自控能力、自立性、义务感、成就动机等一系列的因素。在这些非智力因素得以改善和先天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思维是进行学习和工作创新的动力,反映了一种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的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能力及实际的动手能力十分有利,不仅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对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一)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素质培养的观念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有素质培养的意识,并且要与社会意识、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等相适应,在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更新。当然我们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不变的,但可以利用经济发展、国际形势等的小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有利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展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进步。

(二)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党和国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创造了政策环境。但还是有一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素质关系的重视程度,建立校党委领导下的完善的管理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及评估奖励机制,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后期工作的完善。

(三)完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是不完善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及政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就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也应随之完善更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可以通过改变其中的内容比重或不足等方式,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就业观教育等,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择业的心理和创新、竞争意识的教育。另外,法律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必不可缺的,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面临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在其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就业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够顺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越华.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之指导的关系[N].贵阳学院学报,2013(4)

[2]李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N].湖北广播电视学报,2011-1(31)

[3]耿立军.从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N].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第9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范文

1.1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是根本、是方向。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在社会大变革的关键期,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不断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1.2知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常言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拥有一缸水。”首先,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是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再次,要有宽广的文化知识。教育者要广泛熟悉法学、历史学、计算机、文学等一些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受教育者交流。

1.3道德素质

教育者是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第一,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它要求教育者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有坚定的信念并把它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第二,平等对待受教育者。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做他们的榜样和表率。第三,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教育人,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教育者具备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1.4能力素质

能力是指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技能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其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观察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面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其思想特点,善于调查分析,组织理论讲座和各类活动。另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开拓创新应作为一种重要素质来看待。教育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状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要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素质:真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纷繁复杂,兴趣广泛,这要求教育者要有广泛的兴趣,“兴趣爱好单调枯燥是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对教育工作和学生要有诚挚的爱,用开朗、自信、乐观、理智的精神风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乐观的性格对待广泛复杂的受教育者,用勇敢的意志力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途径

2.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知识水平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想迅速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专业”,又要“广博”,选用最优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同时也要补充受教育者感兴趣的知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互相交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素质的另一方法,学校也要积极地为教育者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教育者的成长。

2.2培养科研能力,把学习、工作和研究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传统和经验熟悉了解。提高教育者的研究能力,有利于总结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样,要想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和身份,在和学生的广泛交流互动中,在教育范围内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不断地创新。这是学习、工作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过程,有利于教育者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者的团队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这就需要与学生进行精神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引导同学们健康全面地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也都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同其他科目的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4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