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第1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字: 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化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所谓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促进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学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都会增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那么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1.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才能成为生命生长与健康成长的沃土,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和正确实施。

2.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过程中,动机性强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不怕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或奖励而学习,这种动机是外在的动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奖励小红花,对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作业本、文具等。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需要,这种动机是内在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如角色扮演,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明星的表演,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表演会更加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力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态度所影响;伴随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更多的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或乐趣,这时,学生学习的动力就由外在动机为主转化为以内在动机为主。

3.通过阅读诗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诗歌来源于生活,但是已经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活经过了诗人的加工,便成了的一个具体的产品。所以阅读一个诗人的诗,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沟通,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就是要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仔细阅读的结果,就是在整个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完美地让诗人的情感再现,让诗人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这就要求阅读诗歌的人,不仅仅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有一定的心理感知,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内涵,品味出高层次的、优美的诗情画意。说到这里就涉及一个关键的环节:想象和联想。这就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质,使其进行丰富的想象,甚至是创造,通过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文字。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感悟的加深,创造力也得到了增强。

4.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征进行语文教学

小学生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与相比,小学生文学最为独特的美学特质是儿童情趣。处于人生黎明时期的小学生,生命呈现出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他们思维独特、想象丰富、思想单纯、感情纯真,这种情趣就是儿童的“想象、思想、感情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小学生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对学生读者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能产生积极作用。

结束语:

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和改善,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下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低效、无效的教学问题,真正实现有效有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第3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解读为:在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模式,才能适应教育和时代的发展。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病

(1)从教学方式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机械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简单甚至粗暴,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理解;注重语文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应试的内容,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3)从教学效果来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进取性,容易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理解能力不够,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变得困难。

二、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

1.模式一:主动转变角色

教师要主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利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思考问题、获取答案。教师在自身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去学习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另外,教学的目标也要转变,由传统的“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为主”转变为“既要掌握语文的基本常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和语文素养”。

2.模式二: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文学美感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抹杀了这种美感,让本身充满艺术味道的科目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语文本身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美感。教师要通过自身深厚的文学底蕴,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让他们逐渐意会到其中的韵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进行创新和尝试,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我们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掩耳盗铃》的寓意;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析《将相和》里廉颇的人物性格。总之,一切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3.模式三:尝试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技术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直观、具象化的东西,如果我们将语文课堂搬到电教室,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教学,以视频的形式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投影的形式梳理知识要点、以动画的形式揭示人物性格……我们就一定能将原本平面的语文课变得立体起来,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轻松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

4.模式四:注重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绝不能忽略了课外的实践。课外实践的本质就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能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如:当学生学了《火烧云》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去观察美丽的云彩,通过实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三、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内容展开。教师要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第4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0-02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虽然高中语文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深入

目前,由于我国高中院校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导致大部分高中院校语文老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种方式只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讲授,片面的强调了成绩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仅仅是讲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式的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具体行动来践行新课程改革。

2.教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问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会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是进行一些情景演示,这种方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改善并活跃课堂气氛,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但从深层次来分析,教师用来活跃课堂气氛所进行的讨论和情景演示,往往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或毫不相关,这样既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会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一些对语文课程的片面化的理解。长此以往,不能达到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多媒体应用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存在矛盾

语文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与现代科技的高度结合,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工具,也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国一部分高中院校为了提倡体现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每一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久而久之,高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现了依赖性,甚至出现没有多媒体,就没办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课堂及教学的趣味性,但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对书本的情感,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选修课缺失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中院校为了提高语文成绩,都将语文选修课改成了语文必修课,即便是有一些学校开展了选修课,其选修课程也是按照高考大纲来进行设定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加深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深深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要不断的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改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僵化思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和拓展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深层次理解高中语文教育的内涵,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明确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全盘使用多媒体教学莫斯而全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建立师生间平等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要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通过对话、讨论等形式,使师生之间形成实质性的互动关系,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碰撞,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切实了解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简入难,由浅入深,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应有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能兼顾与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使学习既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又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J].科教文汇,2010(23):88-89.

第5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

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在语文课堂上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些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语文添加了鲜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语文在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很多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在语文的课堂上引入了视频、音频、图像因素,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活跃学生思维。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中,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的专业平台,在该平台上放置与语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第6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育;新定位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比较低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手段陈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握重点,没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缺少管理,对待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刻苦钻研教材,偏离教学规律,只是给学生单一灌输,导致学生不注重吸收,只关注考试内容、应试教学形式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学效果显然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考试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学习能力却降低了,原因是教师素质的降低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当。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在课堂教学者仍遵循以前的教学观念,教师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培养的重视。例如,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讲,不关心学生是否吸收和理解,有时老师会叫一个学生问问题,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实践中,大多从事一些题海战术,给学生留了很多作业,引导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明显

许多教师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忽视了创新本身。这完全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语文课经常有公开课,在追求创新的时候,一些教师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使用各种方法来增加新鲜感和关注度,但它只是吸引眼球,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做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但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这样一个事实。

(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无法体现,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而且小学生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新定位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作为小学生,教师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教师需要具备高素质、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积极的获取信息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会有创新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是潜移默化的。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具备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熟悉人文科学知识。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如果教师知识不够广泛,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响应时代呼唤,通过创新、实践、学习、研究,在认真反思创新的基础上,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时代教师。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的目的和方向。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深刻记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积累经验。读书是学习的好方法,读书是学生的好方法。这并不是只关注一个方面,而是关注很多方面。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不仅接触到教材,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有效的阅读需要同时阅读和思考。它不能漫无目的地阅读。它能与作者共鸣,敢于质疑和思考,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挖掘更深层的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适应性为主要因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化、快乐化的课堂氛围,开展创造性活动,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营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可以利用课堂环境中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知识、内在联系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以竞赛、绘画、歌唱等形式进行教学。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突破“板书”的弊端,改革语文教学,应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核心是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通过记录、幻灯片、投影等多媒体,将准备演示材料,能直观地显示出许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教学内容。

结语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看到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流中立足。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在借鉴传统教育的改革,学习的本质、实践和创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美丽的光彩。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光彩,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第7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反思

课堂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行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观点、思想落到实处,并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使教学过程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了使语文教学得到提高,学生健康地成长,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状况,现就自己对新课改的一点感悟作些许总结,以与同仁们共勉。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课堂教学内容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拓展延伸,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由封闭而转向开放,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其次,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激活课堂

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

第8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55—01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把握住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一、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等性质,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还有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包括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等文化知识)的任务。总起来说,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是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并根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二、迫切需要研讨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两个思想认识问题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注意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就是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这里提出两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一是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二是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整个社会生活信息化的需要。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开发和创业,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

三、教学方法力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9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一、让多媒体应用于课堂语文教学

把多媒体应用于课堂语文教学,利用音乐、视频、图片、图表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空间得以史无前例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宽,真正的实现了孔老夫子所倡导的理想的教育境界,可以说多媒体为成功的课堂语文教学加上了一个很重的砝码。讲好语文课,一靠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研究。学习每一个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每一门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思考每一节课的讲课技巧,研究与学生的思维、兴趣对接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摒弃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让语文课在轻松、自然、欢快、愉悦中进行,让知识像小溪一样流入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思维得以武装,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我们的利器,有了多媒体教学,我在讲《过秦论》《六国论》的时候,播放纪录片《咸阳》的片段,可以使学生立刻感知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奇迹。原本用黑板粉笔无法完美表现的“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国吞并六国的动态示意图,秦人秣兵厉马,前仆后继,革新变法的奋斗过程借助有声、光、乐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在悲壮、豪迈,反思历史的气氛中进行,古汉语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了。不仅是课文教学,在讲口语表达的时候,找来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学生不仅是兴趣快然,更主要的是学到了白岩松言简意赅、声情并茂的演讲风格。通过多媒体,我们让孔子,苏轼,曹操等历史人物鲜活的立在了课堂上,我们还可“上天入地”,展示课文为我们表现的大干世界。

二、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语文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从2010年暑假开始,我结合教材《名著导读》,都给学生留了比较丰富的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6部、《古文观止》10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2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论语》简易本阅读,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有《高中生》、《学生、社会、家庭》杂志。这些语体文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选读名著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但由于“交流式”教学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有时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见解,固然有独特透彻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是不成熟的,如不全面、尚未完全正确或者只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交流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学生。

四、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