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精选(九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第1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教学法式改革 音乐审美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像春天的雨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远大的前景。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奥妙,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审美创造力,并积极大胆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课改实践为依据,重视渗透审美教育,并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系统而独到的见解。

一、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音乐课的几点倡议:

(一)选择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下面就音乐教学的特点谈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二)我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学体会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也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是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小学阶段,从6、7、8岁至11、12岁,属儿童期或学龄初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小学阶段的音乐多以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为主,他们的思维还比较单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因此他们接触的音乐应该是比较形象具体化的,便于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理解语言。

2.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陈规,让孩子走出课堂

有学者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一般来说,学生到第三节课时大脑左半球已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就必须使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转移到大脑右半球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正由于这种兴奋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如在学习音阶时,我设计了《跳格子找伙伴》的游戏,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室外进行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只能调和自己头饰一样的音符,同学们有的单脚跳,有的学兔子跳,边跳边唱,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很快就掌握了音阶知识。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根据课改理念、课程目标,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张试卷一首歌定音乐成绩的做法。进行综合性音乐期末测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采用了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测评中允许学生任选一项。在唱歌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课本里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课本以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影视歌曲。

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应更注重审美教育,善于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逐渐提高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育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实施审美教育。

(一)在欣赏中提高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会,让学生静静聆听,引导学生实现审美想象,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架起音乐与心灵的桥梁。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首先采用播放课件、听故事的形式导入,把握音乐的形象性,接着听录音,树林里清脆的鸟叫声和百鸟唱歌跳舞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场面就化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审美想象的翅膀也随即张开,飞向了热闹、欢腾的树林。

(二)在律动中提高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

律动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用进行曲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学踏步,体会四分音符的节奏;让学生模仿爷爷行走体会二分音符的节奏;学做小鸟飞,学生不仅从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同时也弄清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从而使学生“飞”得那么富有起伏,具有韵律感。

(三)在乐器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传统的器乐教学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创造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演奏能力。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实现的,我们要使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的发展。

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投入实践,努力发觉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构建审美心灵结构,构建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人的心灵沟通交融。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教育的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去探索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理论指导下积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明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自己音乐能力的提升,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一、把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出流畅的教学设计,拥有扎实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在每一堂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导教学,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获得深度的感知。如在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和情绪,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初步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此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很难很快进入情境,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学校要适应新环境,从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从视频播放的歌曲《上学》中感知到歌曲的节奏和情绪,顺利地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明确的音乐指向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准备课堂的教学环节,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高效参与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并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及节奏创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三年级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拍读《春天》的儿歌,在击拍、口读节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当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学唱《嘀哩嘀哩》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唱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出错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实效,更能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用合作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音乐训练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中,教师务必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级“秋天的联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秋天,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推荐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小组成员们心目中的秋天。这样引导学生联想到乐器的色彩,即从视觉感受牵引到听觉感受。通过欣赏、辨别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分析人声的区别,让学生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分别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且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其他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提升音乐学系及音乐创作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慢慢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系中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俞虹.浅谈如何有效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J].学周刊,2016(04).

第3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 新课程 改革 误区

新课程改革使音乐教学出现了新局面,音乐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的以双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兴趣体验了,而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了勃勃生机。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将作者所看到的一些误区列举出来,拟与同行探讨,以促进音乐课课程改革。

一、忽视“音乐本位”,过分追求“兴趣体验”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并由此而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并非纯粹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

曾听过《快乐的小骑兵》这样一堂音乐课,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设计的花样繁多,从小火车旅游出发到内蒙古,到基本训练的节奏训练“呜――呜――呜,咯嚓 咯嚓”小火车的声音,真正做到了从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应该说,课的开始的确有良好的教学思路与好的导入手段,深深地抓住了大家的心。但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却觉得音乐课“闹”得不得法,只见教师一会儿硬拉着学生在教室里“东窜西跳”,一会儿又学习小骑兵――在阳光下,暴风雨中做自由动作,一会儿又让学生手舞足蹈,敲敲打打,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这其中,老师的声音学生很难听到。学生的课堂纪律实在难以维持,学生的脸上身上也沁出来细密的汗珠。而这堂课的主题是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可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撒欢儿撒的很开心,真是很热闹,可以说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了极点,但会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即:过分的追求与音乐兴趣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忽视了音乐的“魂”――音乐的最本位的东西,有点喧宾夺主。其实,音乐课更应该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如果抛弃这些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而过分的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辅助的、第二性的东西用来作正餐,那是谈不上审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姑且称之为主导型教学。而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不妨称为主体性教学。真正的好教学,并不是两种孤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主导性教学与主体性教学二者有机的、完美的结合,是教师为了营造合适的氛围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一定要适时、关键,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这样一节课,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内容、形式都由学生自己定(上节课已布置好)。在课的进行中,老师请一学生当小老师,组织他们将准备好的节目上演,一开始有吉它弹唱、有舞蹈、有表演唱,效果还不错,到后面学生兴趣来了,有些同学肆无忌惮地唱起流行歌曲《算你狠》、《世界末日》,且唱得是无病,而老师也不作引导,搞得下面听课教师莫名其妙,整个课堂一片混乱,假如教师能在课前先整理,恰当地进行引导,那么这堂音乐课可能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

有这样一节初一欣赏课《春天来了》,老师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由于对课的引导不好,过分重视、强调让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与合作,结果学生“创造”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歌词“春眠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打蚊子,蚊子死多少”。我想如果能讲究方法与技巧,用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歌词创编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学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失去了音乐课“音乐”的灵魂

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图、声于一体,与以前“一张嘴一架琴一支粉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特别是在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做课件。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可实际效果却很一般。如有一节课,上课内容为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由于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教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把整个教学过程编成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使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可视性很强。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听觉联想却被忽视了,以至于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是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还有些老师不惜把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通过扫描制成课件,通过电脑进行播放,更有甚者在歌曲教学中,不范唱,不伴奏,全用多媒体代替。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需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范唱、范奏、以及鼓励的眼神是电脑永远替代不了的,教师千万别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这容易丢掉音乐课的灵魂。

四、忽视双基教学,学生难以提高音乐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的确使现在的音乐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可是,笔者却时常感到困惑:音乐新课程重视情感体验、音乐实践,那么像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些方面呢?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明确,并非不要双基,而是淡化双基,把原来在小学要学习的双基内容分散到小学和初中来完成。

有这么一堂介绍台湾高山族民歌的课――《我的祖家是歌乡》,其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台湾、情系台湾,并能唱此歌曲。刚开始授课从介绍台湾历史、文化、人文开始,然后让学生聆听歌曲――再聆听歌曲――又聆听,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共听了六七遍歌曲,令人费解的是,每次聆听音乐,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课堂容量倒是大了,但整个授课过程教师却没有引导从音乐要素入手,从歌曲的重难点入手,不难看出,授课教师本意是通过让学生聆听,来掌握歌曲的重难点,可教师却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达到其预想的目标。因此,课程改革下的双基教学,是淡化而不是丢弃,是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奏、演等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第4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音乐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a)-0174-01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素质教育,作为中职的音乐教师应加以重视起来,不断的进行尝试与完善,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让音乐教育在中职的课堂中释放出灿烂之花。

1 中职音乐教学概述

在中职的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感,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与魅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音乐的学习中,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修身养性,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关于音乐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但是目前,对于音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校都没有对音乐重视起来,仅仅是将音乐看成是一个副科,学或不学都无所谓,很多学生听歌唱歌,但是却感觉音乐课没有多大意思。在音乐课上,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仅仅是处于一种“放羊”的状况,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中职音乐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改革并完善。

2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2.1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

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还没有掌握,对于音乐还没有多大兴趣,甚至部分学生直接将自己归属于没有音乐细胞、没有音乐天赋等,这些都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在曾经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弊端,在音乐课中,仅仅是教学生简单的唱歌,对于一些乐器、舞蹈等,仅仅是为特长生开设,这样就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为了将来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而学习,并没有意识到在音乐中很重要的能力却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验能力。通过之前的一些教育,一个中职生完全具备这些能力,但仅仅是没有意识到罢了。而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这种意识,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的信心,在音乐课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评析,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

2.2 课堂中引进流行音乐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欣赏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现代都市中的民歌,如果将那些古典的传统的音乐看成是一条河流的话,这种民歌也是河流的一部分,是他的延续,属于音乐母语。在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母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有着独特的必要性、迫切性,而民歌也不应该被排斥在音乐教育之外,应该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在流行音乐中,其强烈的听觉以及视觉都在冲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理,他们对于流行音乐是热爱的,甚至是热衷的,如果将流行音乐引进音乐课堂的话,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2.3 音乐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的魅力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种生理以及心理急剧变化的一个时期,对于一些新生的事物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影星极力的追崇,模仿着偶像的一言一行。教师就可以利用中职生的这种心理,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让学生们喜欢他,崇拜他,这样再来进行教学就很容易的得到新生们的共鸣。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音乐教师就应该让自己充满魅力。要保持自己的活力,并且能够以自己的这种活力去感染别人、感染学生;在平常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蔼可亲的态度、美丽大方的穿着、超凡脱俗的言谈、礼貌得体的举止等等这些都能够给学生一种好感,使得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的老师,甚至是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了自己的课堂。这就是一种明星效应,通过发挥自己的魅力,来达到这个效果。

2.4 设置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的音乐活动属于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这种音乐活动对于通过学生的兴趣、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一种潜移默化中通过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陶冶情操。可以设置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开设“音乐吧”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其储存的一些关于音像的资料,这些资料中,除了具备单纯的音乐之外,还应该有相关的音乐作者的一些简介、音乐的体裁、背景、形式等,以及关于音乐的内容、意境等一些资料。就可以用这些材料作为基础,来开设一个音乐吧,便于学生的欣赏,也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进行相互交流的空间与平台,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自己的音乐感悟、感受、想法等等,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学生的兴趣势必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也势必会提高。

第二,做到每周一歌。在每一个星期之内,倡导学生学习一首歌曲,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并且由学生与教师一起来选定,可以发挥出文艺委员的作用,在课后由文艺委员组织,随着录音学唱,然后就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歌咏比赛,以个人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由教师以及学生一起来担任评委,这样的活动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提高了演唱的水平,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音乐,比如,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餐间,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欣赏音乐,这样也可以增加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要求,中职音乐教师应该积极的转换思维,探求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彦.和声学教学新法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2] 蔡之旋.《发现·探究·创造》——发现教学法案例分析以《玩具音乐会》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第5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第6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六、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7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对象

小学是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他们对于乐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少,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热情,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重要的思想渠道,因此课堂一定要以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中心,课堂更应以师生互动和心灵对话作为重要的舞台,课堂同时还需要以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同时也能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回忆。

三、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教学目标

提高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音符,会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修养。

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本首歌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教师在工作上的艰辛,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情,从而热爱教师,同时也能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的付出和劳动。

(一)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发展的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的协调,课堂教学可以列举出更多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学生从不会学,然后到主动去学,从而增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来。

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表演,然后创设一些情境,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比如在讲授《小袋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联想到歌曲中小袋鼠生动活泼的形象,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可以用更加跳跃的音色进行表现音乐。同时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设计学生戴着袋鼠头进行表演,教师也可能真正参与到其中,当扮演了“袋鼠妈妈”,问学生:“妈妈,你辛苦了,有哪些小袋鼠愿意摘果子给“妈妈”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争着去表演,教师也可以将小袋鼠的头饰发给同学生,从而告诉一些没有拿到头饰的同学,让他们可以去帮“妈妈”去摘果子,但是不是能离开妈妈的袋子,那么就在家里面唱着歌,一起等待家人回来吧!”于是整个课堂就会显得特别温馨和甜蜜。

(二)进行有效的提问

音乐课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只有提高评价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真正实现预期目标,课堂提高是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必然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最为重要的艺术部分。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设疑、激趣、引思和传授的积累,它使教师、学生和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钥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适当地提高,可以使整个课堂能够在知识与当堂的内容上可以有效地进行衔接。要想了解学生,只有帮助学生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只有通过这样的回答,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理解,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及时地纠正和点拨。同时要完成规定的任务,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提高一些面向全体学生,在满足基础好的学生,同时也能兼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更多的意见。

第8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创新元素 解析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在这一门教学科目中,教师通常都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必备的准备工作,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1、要求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所明确。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利用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独有的艺术之美有所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教师还应大力鼓舞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所帮助,使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将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族音乐鉴赏,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文化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2、要求教师对新课改高中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为:教学的重点为音乐审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有所理解,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训练和音乐活动参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音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性。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代高中教学主要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鼓舞学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所改变,教师还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参与性音乐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所显现,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当中。由于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方式要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由于音乐是一种直觉体验所获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知识上,例如过去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符号,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音乐符号默写下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特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特点对音乐进行正确的欣赏。如中国古典音乐中具备较强的非语义性,多半都是靠韵味的理解能力来实现音乐的欣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3、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谓参与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音乐的演奏、演唱和创作中来,使学生与音乐艺术无限的接近,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音乐前奏作为课堂的主要素材,组织学生根据前奏自行编排舞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概念我国实施新课改教学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设定教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特点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使学生通过自身喜好来进行自觉音乐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使高中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应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向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

[2]蔡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

第9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鉴赏;现状;对策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即为创新高中的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音乐鉴赏,但因为我国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限制了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创新,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注重学生音乐技巧的学习,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音乐属于艺术专业的范畴,高中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艺术类院校学习,文化分数较低,逐渐让人们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出现教学上的弊端,现在,虽然很多教育专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发现很多学生对掌握的都是音乐的表达技巧,忽略了音乐文化的学习,对音乐的理解停留于表面。

其次,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培养出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高中音乐鉴赏中,经常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对等的情况,忽视学生实际的音乐水平与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最后,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即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用单一的方式教授内容,注重最后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导致课堂上学生按照既定的方式赏析音乐,不易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因为教学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一直以师生的关系相处,很难拉近两者的距离,教学理念陈旧。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完善

(一)确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高中音乐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让其有良好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从而使自身全面发展。

高中音乐鉴赏会通过音乐知识与技巧的教授,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对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的鉴赏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音乐鉴赏并不是培养出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良好的审美,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音乐的情感表达,综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赏析音乐,对音乐有新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除了要注重结果外,还要关注授课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社会发展,即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展开教学。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以朋友间的交流方式完成授课,并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选择恰当的鉴赏方法,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此外,也要让学生与音乐建立情感上的沟通,不断从音乐中发现素材,不断实践,产生情感上的波动,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祖国颂》这首音乐作品时,会先向学生介绍它的结构与讲述的内容,这首音乐作品属于复三部曲式结构,主要讲述的是我国1950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学生了解内容后,随机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每段都可以营造出一个小的情境,可以顺利把学生带入音乐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

(三)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

从音乐的根本上分析,音乐有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审美,用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传递情感。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善用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其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有良好的品格与鲜明的个性,并融入整个班集体。性格广义的解释为,人的情商,属于非智力的范畴,与智力行动配合使用。播放具有正义感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升华自己的灵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并把这些认知通过日常行为体现出来。

(四)更新教育观念,实现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更新音乐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完成教学。现在,音乐教育已经从应试向素质转变,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原有的教育观念,就会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单一的灌输知识,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实践。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类音乐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赏析的方式,有的学生先了解新疆地区的文化,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鉴赏音乐,可以深层次的理解,发现音乐的魅力,而有的学生会先鉴赏音乐,随着音乐的播放,了解新疆文化。这两种鉴赏方式和原有的鉴赏方式相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审美。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提升文化与身体素质

学生鉴赏音乐时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音乐,可以让身体各部分感官联动运行,互相配合,身体动作变得协调,可以快速反应与应变,而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会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打下基础,利用实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记忆力,理解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记忆力的加深,除了可以提高音乐演奏或表演的表现力外,同时可以优化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所以,高中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弥补学生各方面的不足,使其全面发展,发挥出音乐鉴赏教育真正的价值。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丰富创造力与想象力

高中音乐鉴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有良好的审美,了解那些音乐作品可以给自己带来益处,哪些音乐作品只需简单欣赏即可。同时,音乐是一个无限扩大的领域,不管现有的作品数量与规模多大,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音乐的创作是由灵感引申而来,学生能够从众多音乐作品中,找出多个音乐内容,增加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形成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