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

第1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一、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国家为应对危机出手一系列组合拳,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04亿元,增长16.1%,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12.8%;完成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9.67亿元,增长37.62%,完成工业项目投资76亿元,增长25.71%;工业到位内外资65.93亿元,增长15.88%。

一是经济运行趋于好转。从规模企业户数变化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xx工业规模企业达到2351家,较2008年末新增255户,就业人数38.2万人,同比新增就业1.46万人,人均月薪1785元,同比增加193元。从停产企业户数来看。自去年9月开始,规模工业月度停产企业户数连续四个月递增,从9月份的46户到10月份的104户和11月的110户;12月达到峰值140户,而今年停产企业户数有所减少,从2月份的123户到3月份的101户,面上中小企业初现复苏迹象。从经济效益指标来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企业实现利税159.27亿元,同比增长18%,比去年末提高9.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18.8%,比去年末提高23.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84户,亏损面12.1%,同比提高0.7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7亿元,同比增长38.8%,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全市盈利500万元以上企业93户,同比增加19户,比2月份增加49户,亏损500万元以上企业20户,同比增加7户。

从企业资金面上来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一季度,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10亿元,同比增长30.8%,比2月末加快5.8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390亿元,同比增长17.5%,低于流动资产增速13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2.25%,比同期下降3.52个百分点,比2月末下降6.5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情况也证实企业贷款的大幅度增加,一季度,在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规模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45.3%。

二是工业投资平稳增长。随着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刺激经济、拉动内需4万亿投资的启动和陆续到位,投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双百”工程项目开工率较高。2009年,全省在我市“双百”工程企业60户,共实施项目75个,目前在建项目70个,项目开工率93.3%,因资金或土地等原因未开工的5个,占项目总数的6.7%。7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19.11亿元,项目自建设开始累计完成投资179.9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9.23亿元,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21.1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9.4%。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为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年初全市确定重点工业建设项目3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14亿元。目前已有33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89.19%,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67亿元,占总投资的27.62%。从项目投资结构看:工程机械类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21.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8亿元,分别占总数的8.1%、26.75%、15.79%;新材料类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96.8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9.2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6.22%、21.29%、16.84%;汽车制造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48.8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5.77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6.22%、10.74%、13.83%;电子信息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26.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9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0.81%、5.84%、16.67%;电站装备、食品医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6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2.03亿元,分别占总数的48.65%、35.38%、36.87%。

二、金融危机对xx工业的影响

1、在经济运行上表现为下行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受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xx工业在外需继续衰退、内需启而未动的市场环境下,呈现出下行周期延后、下行压力逐季加大的运行态势,xx工业原有上行通道与运行格局被打破。

一是规模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6.1%,较上年末回落17.2个百分点,增速从2008年三季度增长34.7%到四季度增长28.9%,再到今年一季度的16.1%,增速大幅回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8%,较2008年末回落10.2个百分点;出货值同比下降28.1%,较上年末回落60.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12.1%,较上年末回落28.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弱化。今年一季度,六大产业集群产值仅增长9.3%,较全市平均速度低6.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速度的:生物医药增长38%,工程机械增长21%,但增速同比大幅下降;低于全市平均速度的:汽车及零部件增长14%,新材料增长3%;出现负增长的:电子信息下降70%,家电产业下降17%。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市六大产业特别是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家电增长的冲击较大,xx工业仅依靠烟草食品等轻工业的相对平稳及重工业的惯性上扬维持总体的平稳增长。

三是竞争格局即将打破。由于工业结构的自身原因,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对xx工业的直接拉动作用有限,而通过产业链传导过来的间接受益机会目前尚不明显,而合肥的家电、汽车产业直接受益于“家电、汽车下乡”政策,规模工业速度领先我市的优势由去年四季度的6个百分点扩大到今年一季度的13.2个百分点,山东、××等地区受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的积极影响,纷纷工业经济止跌、回稳、趋暖等信息。由此可见,xx工业在中心城市的竞争格局即将打破。

2、在项目建设上表现为工程进展缓慢

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资金不足,加上土地等其他因素,部分签约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产品价格回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出口受阻,项目建设或进度放缓,或计划延期,或一度停滞。一季度,全市计划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104个,中航起落架、晟通科技、三一集团、五强集团、兆山水泥、长丰汽车、杨子冶金、xx烟厂、金龙铜业、陕汽重卡、恒德置业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其中中航起落架、晟通科技、三一集团计划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479亿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当年仅完成投资31.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计划投资21.7元,仅完成投资2.54亿元。预计产品价格下滑、订单不足、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将会阻碍下一季度工业投资的平稳增长。

3、在工业招商上表现为招商难度加大

由于金额危机影响,企业投资能力、扩张欲望下降,招商引资的客体减少,竞争更加激烈,部分签约项目因市场变化导致价格下滑、订单减少和资金不足,出现暂缓上马或终止合同的现象,资金到位率、合同履约率低,给我市招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季度,园区招商同比下降3.96%,仅完成年计划的16.8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57个百分点,其中外资下降21.94%,内资仅增长0.17%,83个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正式开工项目仅24个,开工率不足30%。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解难题、促发展的措施。

1、组织两次论坛,提振企业信心。针对部分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的状况,举办“迈向2009---xx中小企业发展论坛”,承办2009长株潭装备工业发展论坛,向专家学者问计,为企业支招,采取主题演讲、对话互动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探讨金融危机下企业创新发展对策,进一步帮助企业认清形势、树立信心、抱团取暖、渡过难关,共同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开展“两帮两促”,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1000名机关干部组成100个工作组,深入100家企业、100个重点项目和30个重大工程开展为期一年的“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帮两促”活动,实行点对点、面对面地帮扶,集中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各工作组共收集问题647个,共协调解决各内重点、难点问题287个,已办结近200个。在此基础上,市经委从规模工业企业中再次遴选300户企业,机关成立30个“两帮两促”小分队,分别联系其中的30户企业,各区县、园区分别联系本区域内的270户企业。全市进驻帮扶工作组的工业企业达到422家,其经济总量占到了规模工业的85%。

3、组织招商活动,解决外资企业退出问题。一是开展各种专题招商推介、重大项目洽谈、重点客户接待和拜访等一系列活动。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3月20日在台北举办的两岸光伏产业论坛,加强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参加工信部组织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台湾及海外有关新能源、新材料客商来长考察洽谈,以先导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入驻基地。二是解决相关外资企业关闭清算问题。针对伊莱克斯等提出的关闭清算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协调和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工作。目前伊莱克斯退出进展顺利,701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基本完成,资产处置、新的投资主体进入等工作进展良好,基本达成了伊莱克斯、新的投资者和政府三赢的方案,实现了有序退出,合理收购,平稳过渡。同时全力支持美的客车、lg飞利浦曙光、湖南heg玻壳等有关企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现有产业资源的有效作用。

4、加强银企对接,解决融资难题。市政府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对中小工业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对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实行奖励。筛选792个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及时向银行和担保机构进行推介融资项目。组织1071家中小企业、14家商业银行及11家担保公司的负责人,召开银企保融资对接洽谈会,通过对接,达成融资意向金额104.6亿元,其中项目资金43.3亿元,流动资金61.3亿元。

5、组织配套洽谈会,拓展潜在市场。承办4月8-9日长株潭装备工业配套合作洽谈会,组织长株潭300多家装备工业企业参加,达成60.8亿元的配套合作,其中我市参会企业166家,签约金额38亿元,进一步扩大三地工业的配套合作,提高主机企业本地配套率、提高配套企业外地市场占有率,为推动全省装配工业发展打造新的平台,实现主机和配套企业战略合作双赢。

6、研究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正在研究起草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鼓励兼并重组国内外企业,引进购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关键科技技术和人才的政策意见。同时将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细化、具体化,送到相关企业,争取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让“真金白银”政策为企业驱寒送暖。

第2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最简单也是最愚蠢的做法是旺季盲目招人,一到淡季却不顾一切地裁人。还有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淡季让员工彻底闲下来,甚至让员工外出旅游。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真正高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淡季会组织员工做以下六项事情:

一、 做工作总结,出工作报告;二、建章立制;三,学习充电;四,调研市场;五,实战演练;六,思想动员。功夫在淡季,淡季做好了磨刀工作,旺季就是收获的季节。 一、 做工作总结、出工作报告

企业一般都是以年度作为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拿工作报告,这是因为古老的农业经济遵从春播、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作物年度自然生长规律,所以古今中外的政府管理社会组织都是采用这种自然年度的总结计划报告方法,政府以年度作为总结分析报告,企业自然也都这样沿袭下来。可是作为企业这样做,计划经济条件下有情可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有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因为企业经营的淡旺季不一定是与年度自然规律相吻合。

企业应该是淡季做工作总结分析,出工作报告。这淡旺季也许是和企业的年度相吻合,也许刚好相反。比如,零售商业每年的年终年初都是旺销季节,这时企业上上下下都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此时再忙于工作总结分析出工作报告,岂不是忙上加忙,忙在一起,忙得一塌糊涂,有可能两下都耽误了,销售工作没搞好,工作总结报告也没做好。北京有名的蓝岛大厦过去都是在每年的三月销售淡季开始做工作总结报告,而在年终年初三节(圣诞节、元旦、春节)期间,集中精力搞好经营销售工作。这也许是蓝岛曾经红火的原因之一,只可惜他们的工作报告却是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限工作报告,因此他们的工作报告是过时的工作报告,是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合的,这是他们在实践上做正确了,而在形式上又落入了俗套。但这比那些不管淡旺季与否,只管到年终12月31日之前做工作总结,出工作报告要好多了,试想,企业上下都忙于经营促销,那能够静下心来做工作总结呢?这时即使做了工作总结分析,出了一份工作报告,也是应付差事,根本总结不好,分析不透,出的工作报告也是低质量。这样,在工作总结做不好、市场分析不透(当然工作分析要包括市场分析),工作报告(含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低质量的情况下,开始了一年度的工作,这样工作起来就如同瞎子摸象,跟着感觉走,要把工作完全做好做到位,岂不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当然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连工作总结、分析和工作报告都不打算认真做的话,或者认为工作总结分析报告这些都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纯粹是形式主义的话,那么这样的领导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称职的,或者说是土老冒做法。做不好工作总结和分析,出不好工作报告的企业也许做的成绩不错,但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到满分的,这只是向好处说。其实工作总结分析不好,工作报告出不好,等于没有完全吃透市场,没有完全驾驭企业,没有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工作起来是有“殆”的,即危险是时刻存在的。做到知己知彼只能是没有“殆”,距离胜利还差远着呢?所以工作总结分析和计划报告在企业的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做好。要做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只能放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淡季,切不可在旺季做这些工作。深圳有一家上市企业,叫中集集团,企业经营形势一直不错,他们非常重视工作总结分析计划,而且专一跑到远离企业总部的地方甚至是国外开工作总结分析计划报告会,而且他们开会的时间,就是在他们经营的淡季年终年初时节。

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的淡望季节不同,一般商业服务性企业,其淡季在三月份,六七月份,生产性企业其淡季在年终岁尾,但也不尽然,产品不同淡旺季不同,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即使同一类产品,其淡旺季节也在变化,但无论任何企业一年365天之内总有淡平旺季之差异。而且,一年之内的淡旺季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周期,有可能是两个周期甚至更多,因此,这样的企业就应该以一个淡望季周期做一次工作总结分析计划。而不是和政府那样一年做一次,因为,企业不是政府机关。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就要抓住时机盈利,错过一个时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从而败下阵来,淘汰出局。

企业的工作总结分析应放在淡季的初级阶段进行,这时刚好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分析,从而为做好下一个工作季度的计划报告奠定基础。 二、 建章立制

与淡季要做工作总结分析计划的道理一样,淡季企业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企业是一个合法经济组织,需要有组织游戏规则,而这个规则不是一成不变,需要随着企业内外各种要素的改变而改变。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着,这就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不断改变,即不断地补充完善修订建立和建全,以适应变化了客观环境。当然,制度需要变化,也不是说所有的制度都可以朝令夕改,制度也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至于什么时间制度需要稳定,什么样的制度需要相对稳定,这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旺季制度需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旺季制度改变太频繁,改动幅度太大,容易动摇军心,影响员工的心理稳定,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繁忙营活动。淡季做些改动,同样也会影响到军心,也会迫及到员工的心理活动,但毕竟是淡季,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不大。当然淡季企业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企业规章制度存在的过时的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总结评价刚去的那一个旺季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及时发现阻碍企业经管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并加以修改。如果是旺季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当然,淡季建章立制,还可以发扬民主,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修改、补充、制定、建立当中来,增强制度的完整性、民主性、可操作性。制度是要约束大家的,让全员来遵守的,如果在制定过程中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会使制度在贯彻过程执行过程顺利得多,增强了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如果是旺季,员工都忙于经营活动,再让员工来参与制度的修订工作,用一线人员的话来讲就叫裹乱,事实是旺季员工根本就没有功夫参与制度的制定工作。那么即使制定出的制度其效用也将大大折扣。

企业的建章立制工作应放在对前一个工作季度工作总结之后,在下一个旺季到来之前的战前动员之前。 三、 做好员工的培训学习充电工作

现代的企业学习充电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如果不学习,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人们常说,现代的企业应是学习型的企业。但是企业学习应安排在什么时间呢?是否是每天都要学习,任何时间都是学习时间呢?显然不是,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学习应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自然旺季员工有可能加班加点也干不完的工作,这时组织员工学习是不合时宜的,而应该是放在经营活动的淡季。这是淡季组织员工学习充电的第一条理由。第二,淡季员工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大家有精力学习进去,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第三,淡季无论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回顾前一旺季工作的得失,展望未来市场的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特点,决定学习什么内容,需要充电的内容,不是什么都学,总得有针对性,与自身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认识市场、把握市场,提高技能和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对事物和企业的应对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员工的全员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然不学习,或者淡季把员工裁掉,只留下看门守摊的,到旺季再临时招些散兵游勇,临时组织起来的游击队,对企业对市场、对竞争对手都不熟悉,怎么能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呢?所以淡季学习,非常关键,是养精畜锐的时候,是提高团队战斗力的最好时节。此时不学习更待何时?学什么,一要学习自身企业的经营理念,二要学习专业知识,三要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四要学习如何分析市场,五要学习服务规范,六要加强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等等。把员工培养成能力、人品均过硬的企业人,让员工深深打上企业的烙印,成为企业的品牌人。

当然,企业对员工培训充电应放在淡季的中期进行。旺季刚结束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会很差,因为这时大家还沉浸在刚刚过去的旺季的得与失之中。淡季的晚期对员工培训充电可能来不及消化就该投入战斗,同样影响培训效果。只有淡季的中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才能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效果才会好。 四、 搞好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每一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什么时候进行开始市场调研却是学问。如果是旺季进行市场调研,根本没功夫,调研了,如果再临时调整经营方向,也许会大大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事与愿违,因为旺季可以有调研的意识,但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市场调研上,因为正常的经营活动还忙得不可开交,如果要真投入时间和精力调研,那就是专家学者的事了,而不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事情。企业调研应放在淡季进行,这时调研一是有时间,无论是员工或是领导都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研,这时调研不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二、调研工作可以得到员工的广泛参与,对下一步工作将有最直接的效果。三,调研后,企业可以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写出调研报告,通过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对市场、对竞争对手的彻底的调查了解、吃透市场,在下一个旺季到来之际,对经营工作有的放矢,对企业的整体的经营活动胸有成竹。

如何调研呢,首先时间的选择上,调研时间应放在上一个旺季刚刚结束,淡季刚刚来临之际,这时大家对刚忙过去的旺季经营活动记忆犹新,旺季经营活动信息还都存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如果这时后组织大家进行研讨,沟通市场信息是再合适不过的时机了,因为大家可以把刚刚过去的旺季经营活动做一番精细的认真的全面的回顾总结分析,这对了解自身、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了解顾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的企业,在旺季一过进行的活动要么是无情的裁员,要么是沉浸在欢乐的庆功之中,给员工放假远游(这是对员工非常有情意的企业)。这两种做法都不妥,对未来的工作都不利。第二,调研内容在时间段上划分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连续的全部市场信息,从对象上来分可分为顾客信息(顾客群体的构成、顾客群体的发展走势、顾客的需求特点等)、企业经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的人员结构、行业地位、经营规模、经营优势、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方式、品牌影响、存储能力、风险度量、企业发展走势等)、合作各方状况分析(包括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整体的状况、发展走势、可以发展的合作伙伴、产品特点、服务的特色、信用和信誉程度、潜在的风险分析等)、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关联程度的分析、竞争对手威胁程度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特性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预测、整个市场状况的发展走势预测),市场环境分析(含行业政策分析、税收政策分析、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变化、行管人员的变化的影响、合作单位的信用状况分析等)。第三,调研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可以是总结研讨会、可以是员工深入原有客户做客户回访、可以是“间谍”性的探听市场情报和竞争对手情报以及合作各方的服务状况,可以做大众市场调查,征询社会大众对自己的广告产品的信息反馈,可以召开专家学者联谊性的研讨会,可以召开对企业进行过投诉等活动的行为的联谊研讨会,可以召开行业记者研讨会,可以召开行业(竞争对手)战略联盟发展研讨会、可以委托社会专业调查机构对行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专项调研,可以以招待联谊性质的活动安排一些与自己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的主要相关人员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征询意见及发展的建议,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搞多种多样的客户及市场调查活动,可以委托相关的专家对企业的发展写出行业调查报告以及企业发展计划书。第四,不论何种调研形式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活动有记录,并有专人形成调研报告,切忌虎头蛇尾,或走形式,前期都搞得不错,最后就是没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总结报告。参与调研的人员包括领导员工等有关人士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行不成理性的专业调查报告,这一点正是大多数企业所欠缺的地方,原因是有些领导不知道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的重要程度;有些领导只是把调研当作一项企业妆点门面的活动形式,根本认识不到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以调研之名进行其他目的的活动,企业真正应该是以其他活动为名来达到调研的目的;有些企业领导也很想拥有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领导本人有的会讲不会写(讲出来和写出来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表达方式,其作用和效果也是有根本不一样的),企业里没有人能够写出来,或有能力写的人对全局不了解。第五,调研报告不是领导决策方案,它只是决策依据,是用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有些企业这些工作也都做了,最后把调查报告当成摆设束之高阁,或拿出来参加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或公开发表,以求取名利,其实这都是违背调研的真正初衷的。调查报告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生产出来的,是一份绝密文件,怎么能置之不理或公开发表和评奖呢,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不重视或亵渎。其实说穿了,还是不知道市场调研的重要作用。 五、开展演练活动

演练是企业淡季进行的重要准备活动。企业要想在旺季到来之时,抓住市场机遇,为客户进行满意服务,争取达到满分,淡季的演练活动就必不可少。如何演练,一是演练时机,调研活动是在上一个旺季刚刚结束,淡季刚刚进入的时候进行,而演练活动刚好相反,应是在淡季的后半期,下一个旺季快要到来之际进行。演练的人员不仅是一线人员,管理人员也要参与演练,领导也有意识参与其中;演练内容必须是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是下一个旺季到来之际必须应用的尤其是新添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要反复演练;演练活动可以多种多样,直接操作演练,可以是技能大赛,提高大家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演练活动一定要有组织有考核,并和奖金效益挂钩。演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整体的服务能力和竞争优势。让员工明白,服务技能才是服务客户之根本,仅有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演练的目的。 六、开展思想动员工作

有人认为企业就是盈利的,员工按照制度规范和业务规范操作就是了,思想动员工作是落后的,或没必要的,其实不然,思想动员工作非常重要,目的是把全员的精神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现在人们一方面承认人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层次性多元化,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却把员工当作最简单经济动物,认为钱是万能的,用钱来刺激,用罚钱来简单地解决问题。这种矛盾和悖谬是管理者无知和无奈抑或是管理者的应付了事还是管理者邯郸学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最愚蠢的做法,只能是把问题越搞越复杂,而且都是短期的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员工需要饭碗,需要物质刺激,但这并不是员工需要的全部,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物质需要第一,不同的员工需要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员工是需要激励的,需要领导来调动其积极性的,这就是组织的力量是领导的艺术性。如何调动呢?一年365天让每一位员工都处于亢奋状态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有张有弛才是正常的,所以领导的艺术就是把全员的状态调整到同步,当需要激活状态时,要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完成繁忙的任务。所以思想工作就必不可少。那么何时给员工做思想工作,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呢,一般来讲,就是在淡季的末期,旺季来来临的过程中,做一下旺季工作思想动员,采用一些领导艺术都是必要的,若动员得过早,工作又没有忙起来,员工不仅无事可做,士气又泄了回去,而且容易无事生非,动员得过晚,已经进入繁忙起,员工思想还处与松懈状态,那将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思想动员工作应在淡季的进入尾声时期。当业务逐渐由淡转旺的起步加速过程中。动员形式可以是丰富多采的,发文、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让全员明确努力的方向,体现出员工的参与意识,可以层次贯彻动员,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通道,让员工透彻了解旺季的工作方针思路,便于员工层层理解,把握方向。也可以通过公开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及新闻宣传和企业形象宣传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自主意识和自豪感,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目的。当然思想动员也不是吹牛说大话,应该通过积极正确合理的科学的引导,把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为企业献计献策、尽职尽责的方向上来,强调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客户第一的意识。鼓励员工通过正确的方式实现目标,而不是弄虚作假,搞歪门邪道或其他不正当的竞争手法。思想动员一定动员到全员,而不只是业务部门或一线部门的事情,制定奖励措施也一样考虑到全员。这样才能有一盘棋思想,才能协调一致,才能完成目标。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在这一点要重视,不要认为把任务压上去就行了,没有思想动员,单压任务,员工对企业的不认同对目标模糊,他有可能撂挑子,忙得受不了,就有可能提出辞职,到这种地步,经营管理者是何等的被动。所以思想动员也是淡季末期必要的一项工作。当然,在淡季中期就没必要强调思想动员,让大家思想放松一下也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也是为了在旺季到来之前为加速做必要养精畜锐工作。

第3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2010年三季度,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平稳增长态势,汽车行业运行的主要指标均有较好表现,企业家与经销商对三季度汽车市场运行状况基本满意,信心指数止跌回升,对未来汽车市场信心增强。

行业景气指数:高位回调

2010年三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4.8(2001年增长水平=100),与上季度相比下降0.9点,景气指数继上季度的小幅回落后呈继续回落趋势,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构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数两项指标有所上升,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汽车销量、汽车行业税金总额和汽车及零件出口等四项指标与上季度相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受去年三季度市场基数较高的影响,今年三季度市场景气程度略显不足。通过对汽车行业的景气状况、产销趋势及行业效益分析认为,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一是宏观经济面向好,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市场的增长,成为持续推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后续动力;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推出进一步刺激了汽车市场。

从短期发展趋势看,目前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带动效应已有所减弱。今年年底,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可能退出,将刺激消费者在年底突击购车,预计四季度汽车市场将继续延续第三季度稳步增长的态势。

企业与经销商信心上升

2010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1.1,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7.6点,表明企业家对三季度汽车市场较为满意,且对未来汽车市场持有较强信心。

2010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快速回升至115.8,与上季度相比增加了24.1点,反映出经销商经理人对市场信心的增强。

从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与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对比来看,企业家与经理人指数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上升,但经销商经理人指数的上升速度远远高于企业家。面对年底传统销售旺季,同时受到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带来的突击消费,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对汽车市场总体运行状况都十分看好。由于经销商处在市场一线,对市场敏感度较高,三季度市场的好转以及四季度销售旺季的到来,促使经销商对市场乐观程度增加,信心快速恢复。

市场需求前景乐观

从企业家对市场总体需求的判断来看,2010年第三季度多数企业家对汽车市场较为满意度,表示三季度市场总体需求好于二季度的比例超过了8成,为81.8%。在对第四季度的判断中,企业家显得更为乐观,被访的所有企业家都认为第四季度汽车市场需求与三季度相比将会更加乐观,其中有9.1%的企业家对汽车市场需求持“很乐观”的态度,另有90.9%认为“比较乐观”。企业家在调查中表示:“第四季度将进入季节性恢复增长期,尤其我们的车主要销往二、三线城市,农忙结束、岁末消费心理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销售产生有利影响。”

市场需求稳固增加的同时,三季度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66.7%的企业家表示主营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有所增加,其中11.1%表示收入“大幅增加”。所有被访企业家均表示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将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

经销店集客量普遍增加

从经销商经理人对经销店集客情况的判断来看,2010年第三季度经销店集客量普遍有所增加,表示集客量有所增加的比例为52.7%,其中有7.7%的经销商表示集客量“大幅增加”。从经销商对四季度集客量的判断来看,认为集客量将继续增加的比例超过了7成,达到了73.6%。

经销店集客量增加的同时,汽车销售也得到了稳步提升。近6成的经销商表示三季度销量有所增加,其中有9.6%表示“大幅增加”,49.2%表示“略有增加”。从经销商对2010年第四季度销量的判断来看,整体情况略显乐观,81.8%的经销商认为四季度的销量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15.7%的经销商认为会“大幅增加”。

第4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一、目标任务

为全面贯彻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精神,督促市直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市直政府系列绩效评估各参评单位切实用足、用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政文〔2012〕20号)等文件,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深化绩效评估,确保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努力将我市打造成民营经济的乐园。

二、主要措施

结合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把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专项内容,引导和督促各相关责任单位按照“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进一步转变作风,主动服务企业,认真服务企业,真正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做到事前主动介入、事中做好服务、事后积极跟踪,贴心高效地服务企业”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各项工作。

(一)结合绩效考评部署开展专项督查评估工作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结合单位职能实际,围绕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责任分解任务,合理设定绩效评估目标,完善绩效责任体系,建立绩效奖惩机制,推进绩效目标实施和专项督查评估工作的落实。

1.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各相关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部门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考评工作方案,方案应包括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季度计划、完成时限、工作进度和季度、年度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和考评办法。工作方案中,要把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作为绩效评估之重点工作目标的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将保障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系列文件有效执行的综合配套措施以及政策制定、工作安排、重点投入等方面有力举措作为目标任务。

各单位要根据承担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任务数的情况,客观合理地设置分值,并把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专项督查评估总分按一定比例计入绩效评估总成绩。具体为:对于市委、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涉及的相关责任单位(23个,名单附后)要单列设置8-12分的权重;绩效评估的其他参评单位(除上述单位之外的21个一级评估单位和市公安局下属的13个二级评估单位、市公安交警支队)单列设置4-6分的权重(其中,实施“服务型政府”教育培训工程可占2分或单独设为一级指标)。

各单位专项督查评估方案形成后,按以下步骤报送审核:第一步,于月25日前报送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审核把关,并报市公务员局备案;第二步,各单位把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政策措施的工作内容纳入绩效评估指标,于4月中旬报送整个年度绩效工作方案,经市公务员局组织审核后,报请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定,并呈报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批复;同时通过参评单位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主动加压,接受监督。

2.分解细化任务,构建责任体系。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建立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考评目标落实责任体系,逐项梳理,具体分解落实到专门单位或科室、各个岗位和承办人员,明确进度、质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落实直接责任人及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

(二)精心组织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专项督查评估活动

1.督查评估对象。对象为市直政府系列绩效评估各参评单位,重点是政办〔2012〕27号等文件涉及的各相关责任单位。

2.督查评估内容。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政文〔2012〕20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委发〔2012〕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行动计划的通知》(政文〔2012〕1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的若干意见》(政文〔2012〕1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意见》(政文〔2012〕16号)等文件确定的主要任务、指标进行督查评估,考评的目标内容有:(1)以上文件中涉及的各责任相关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协同协作、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等情况;(2)以上文件中确定的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

3.督查评估方式。构建“季度督查、半年评估、年终考评”制度,采取专项督查、常规抽查、明查暗访等灵活多样的督查方式,深入一线,逐一督查,全面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精神和相关政策的落实。

(1)季度督查。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要求,及时梳理出季度督查的主要内容,并围绕责任范围内工作目标,建立相关的工作台账。在报送绩效目标落实情况季度报表时,要重点体现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原因及整改意见(第一季度报送工作计划),并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分别报市公务员局、市效能办、调查队和市政府督查室。在此基础上,由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市效能办、市公务员局、调查队、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办、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绩效目标考评专家、新闻媒体参加,对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督查。季度督点是省政府(政文〔2012〕20号)文件给予的支持政策在我市对应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市政府出台的文件中具体指标完成情况;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实际情况。

(2)半年评估。由市政府办牵头,于7月份对服务民营企业情况进行一次半年督查评估,重点对半年来各部门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落实政策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到位、责任是否落实、查摆问题和帮助协调问题是否解决,并通报半年评估结果。

(3)年终考评。结合年终绩效考评,组织对市直政府系列各参评单位关于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总结民营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新需求、政务服务中的新做法以及提出政务服务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三)全面进行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年度考评

根据年终绩效评分结果,对各相关责任单位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得出考评结果,并按设定的指标权重比例计入绩效评估总成绩。

1.分值设置及计算方法。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专项督查评估总分为100分。总成绩=目标考评得分(70分)+季度督查与半年评估得分(20分)+公众评议得分(10分)+察访核验扣分。

2.集中考评。由市公务员局在年终绩效考评后,对各单位涉及的督查评估内容所得分值进行汇总,换算成70分,作为目标考评得分。季度督查与半年评估得分由每次季度督查和1次半年评估的实际分值加权合成,换算成20分。

3.公众评议。调查队要在公众评议中增设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调查内容,并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涉及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事项的服务相对人全部列为相关单位公众评议的指定对象。年终进行专项评议督查后,把专项评议得分换算成10分。

4.察访核验。市效能办牵头负责,通过经常性的明查暗访、跟踪问效、接受投诉、限时整改、过错追究以及新闻媒体监督等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认真整改。对于发现有以下情形的,将对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察访核验扣分:①未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支持、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决策部署,没有按照要求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制度的,扣2分;②未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支持政策措施纳入绩效评估专项内容的,扣1分;③因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或吃拿卡要等被企业投诉,经查实的每一例扣1分;④不符合程序擅自到企业检查的,每发现一例扣0.5分;⑤未将涉企职能部门领导分工及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开的,扣0.2分。

5.考评等次。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具体为: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6.奖惩措施。将考评结果向市政府汇报,适时通报。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在绩效考评时给予适当加分,并从中择优推荐为“服务民营企业标兵单位”的候选对象。对考评结果为一般的,要求限期整改;对考评结果为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当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基础上按降一档确定。

三、组织保障

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专项督查评估纳入整个绩效考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具体由市政府办牵头,指导和协调各相关责任单位解决“二次创业”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市公务员局、市效能办、调查队协助工作。同时,设立市政府绩效目标考评办公室(挂靠市公务员局),负责市直政府系列各部门绩效目标考评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包括落实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政策措施的季度督查、半年评估、年终考评等工作。

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专项督查评估对象

第5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在多山少田富矿的贵州,交通投资是地方发展的首要要素。今年前三月,贵州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国领先。但是,当地的电力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冶金为代表的高耗能支柱企业经营形势严峻,贵州省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鼓励企业稳定生产,一直都在对企业实施用电补贴。

这似乎与当前中央政府调结构的精神不相符,但对于贵州这样的人均GDP最低省份来说,为稳住经济和社会局面,首先保证企业活下去的做法并不难理解,毕竟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据记者了解,内蒙古也有类似的用电扶持政策。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教授表示,前几年全国的货币条件相对宽松,建设投资的力度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部经济增长很快。但在今年上半年“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年初制定的目标显得较高,没有充分预见到经济形势。

本报记者也从多个地方了解到,尽管目前各地“半年报”尚未正式出炉,但总体走势与今年一季度相差无几,许多中西部省份要完成今年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已是困难重重。

巴克莱银行针对当前中国中央政府的经济思路总结出了“克强经济学”的概念,可归结为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三大支柱。但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因此承受着不小的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二季度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几无悬念。尽管如此,政府近日多次强调“盘活存量资金”,依旧显示出对于大手笔刺激的谨慎。

经济放缓无悬念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在“7时代”徘徊,7.7%的增速并没有让外界过于惊讶。转入二季度,“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2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5%,已经接近年度调控值。

事实上,由于趋势明显,不用等到上半年数据出台,经济学家们大致就能把宏观经济各分项数据的走势猜准。此前的数据显示,工业增速在前五月总体放缓,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月的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在去年12月登顶15.2%后,今年以来就一直平稳保持在12%上下。

总之,各项数据都指向一个词:放缓。而本月初的官方及民间PMI数据继续下滑已经预示,经济往下走还没有到头。

在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看来,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比5月份稍有改善,所以增速将从5月份的9.2%小幅升至9.3%,1~6月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将从1~5月份的20.4%降至20.3%;6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速将持平于5月份的12.9%;出口数据可能因为监管当局制止循环出口等高报数据的做法而继续面临压力。同时,进口增长则可能因为内需增长疲软的原因而持续承压。

与此同时,在地方和企业层面,经济放缓带来的挑战随处可见。比如贵州,今年前三月该省固定资产投资按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城镇投资和农村非农户投资统计口径,累计完成1850.26亿元,同比增长38.9%,速度在全国领先,但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补贴一直在持续。

对企业补贴的不仅仅是贵州。在内蒙古包头市,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双重影响,包头市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用电负荷下降。为保增长、促发展,包头市政府出台了生产用电临时扶持政策,对部分企业生产用电给予超出基数部分每度0.03元的补贴。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今年前五月的利润数据也只是“看上去很美”。1~5月,中国的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841亿元,同比增长6.5%。但由于化工、有色、煤炭、水泥等周期性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下滑,行业都出现了亏损,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6%,增速迟迟未能“转正”。

受高耗能行业疲软的影响,在占全社会用电量约四分之三的工业用电量上,今年5月份重工业用电量2682亿千瓦时,同比增速4.25%,比上月的同比增速减少了3.65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用电增速较工业产值出现了更大程度的放缓。

对于央企来说,年初利润回升的趋势也不能贯穿全年。接近国资委的研究人士对记者说,由于去年央企实现利润呈现前低后高的状况,所以尽管上半年利润增速表现良好,但可能在下半年因为基期因素而出现增速回落,全年完成国资委所确定的10%的增长目标颇具挑战性。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订单则是上半年它们的担忧所在。一家浙江的汽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由于年初订单充裕,加上和美方实现合资,现有产能已经马力全开,但直到年中,下半年的订单未见起色,不知道下半年是否要给工人放长假。

正是因为经济形势复杂,在共同预期经济放缓的同时,市场和地方政府也在猜测,中央究竟要以怎样的措施来稳增长、调结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注意到,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政策部署来看,以往只有每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才会享有如此高规格、专门公开发文明确指定相关职责归属部门来执行的情况。鲁政委猜测,这其实是本届政府全班底形成全面经济金融调控思路后的一次迟来的“经济金融版”《政府工作报告》。

《意见》指明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金分布不合理”和产能过剩严重。在消化过剩产能上,《意见》提出了不得已还得“淘汰一批”、“压产退市”。鲁政委希望,这次淘汰不再是有关部门“按规模”、“按所有制性质”来人为进行的所谓“淘汰落后产能”运动,而是不论大小与出身让市场竞争来自然完成的淘汰过程。

地方转型困惑期

随着年中的到来,各地经济的“半年报”也将随之揭晓。目前看来,很多中西部省份上半年的GDP增速将比去年同期明显下滑。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所言,很多地方到年中都感到年初经济增长目标定得偏高。

例如,贵州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是14%,但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为12.6%,二季度的走势预计也不乐观。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1~4月累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4.5%,这一增幅比一季度还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总收入则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二季度比一季度好不了多少,能跟一季度差不多就很不错了。”胡晓登告诉本报,二季度应该会延续一季度的走势,尤其是在国家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中西部的情况自然不会太好。

其他一些中西部省份受到的影响也不小。例如内蒙古今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是12%,但在支柱产业煤化工等受市场不景气的冲击之下,一季度内蒙古GDP增幅只有9.9%。另一个资源大省陕西年初预期增幅是12.5%,但今年一季度只有11.2%。4~5月的部分主要指标也未见好转。

“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走低,陕西的一大支柱产业能源化工也受到很大影响。”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薛健告诉记者。

中部的湖北年初的GDP增长目标是10%,今年一季度该省实现了9.7%的增长。“(二季度的情况)可能跟一季度差不多。”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记者。

广西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是11%,今年一季度广西的增幅为10.5%。广西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蒋升涌告诉记者,广西一季度增速比较低主要是因为今年开始,广西加快了结构调整,对速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二季度会有所回升。

相比之下,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完成全年GDP增长目标难度较小。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今年初GDP预期增长目标是8%,今年一季度该省GDP增速是8.5%。广东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目前该省经济总体走势比较平稳,二季度增幅应该跟一季度差不多;另一个外贸大省浙江今年的GDP预期目标也是8%,今年一季度该省增长8.3%。

胡晓登对本报表示,像贵州这样的省份之所以增幅不如去年,主要还是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中央缩紧“银根”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习惯了国家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太弱,对民资的使用效率机制都有待完善。”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上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但对下半年的预期仍可相对乐观。

“下半年主要看资金的情况,如果资金能够缓解的话,对企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不断的话,应该能够保持微速回暖。”叶青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会比上半年有所好转,如果出口能恢复,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资金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下半年应该不会比上半年差。

胡晓登也认为,由于上半年的情况不是特别乐观,下半年可能“银根”等方面会略有放松。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的变化也会倒逼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融资方向和思路的调整。“可以倒逼中西部发展思路的转换、投资模式的调整,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第6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方国企;出资人;财务监控

据《中国统计年鉴》和财政部网站上等相关数据显示,2003-2009年,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加2.2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2700多亿元,上缴税金年均增加2100多亿元。国有企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显著提高。其中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度下降。2009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状况好转,国有企业营业收入225087.3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1.3万亿,同比增长9.8%。与此同时,国企改革的问题与不足也暴露无遗。如仍有出资人代表职责还没有完全履行,监管不力、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存在;又如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真正落实,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难以真正到位。

一、地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现状

财政部网站近日刊登了2010年1-3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36个省、计划单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充分显示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

第一,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2010年1-3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5101.1亿元,同比增长43.2%,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下降6.4%。其中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3181.8亿元,同比增长39.9%,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0.5%。

第二,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010年1-3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088.2亿元,同比增长75.8%,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下降0.2%。其中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19.3亿元,同比增长1.7倍,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下降23.1%。

第三,地方国有企业应交税费和已交税费。2010年1-3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6002.7亿元,同比增长37.2%,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5%。其中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应交税费1350.8亿元,同比增长27.7%,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

2010年1-3月,国有企业已交税费5733.9亿元,同比增长30.6%,2010年一季度比2009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2%。其中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已交税费1318.6亿元,同比增长21.6%,2010年一季度比209年四季度环比增长7.5%。

地方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4.8%、5.1%和1.8%。上述数据显示,地方国有企业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效益从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后,经过2009年的休整,目前的运营正常。如何增加国有企业的效益,挖掘国有企业的活力,尽量使其受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使其在各种突发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控尤其重要。

二、构建新型地方国企出资人监控体系的原则

我国国有资产不仅数量庞大,且分布很广、战线过长,必须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对国有资产施行分级监管。

建立完善的系统适合我国地方(省、市)国企出资人的财务监控理论模型,全方位布设和实施财务监控网络体系。对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要实现对整个集团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单靠一两项制度、措施很难达到,必须要设计一套完整的财务监控制度体系。我们设计的省市级的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控体系是按照“分级所有,三层(或两层)运作,多方监督,全程监控”的基本模式。同时实施全面试行监督检查作业规范,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一是要首先坚持“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原则,各级政府对所属企业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和财务收益,产权明晰,监控主体明确。二是要遵循决策、监督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三是要坚持顺向监督的原则,也就是说,监督者必须来自被监督者的上级或同级、或者是独立的第三方。四是要保持财务监控部门的独立性是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而财务监控部门的独立性又是由其成员的独立性来保障。五是要监控的有效性需要来自监督者的能力及经验保障。

三、构建地方国企出资人财务监控体系的框架

本文针对省(市)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中央国有企业的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分级所有、分层运作、多方监督、全层监控。

第一,“分级所有”:是指地方(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委托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各级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简称国资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资产进行监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三层运作”或“两层运作”:针对地方国有企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力不同分别建立“三层运作”或“两层运作”。一是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国资局-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企业”三个层次的基本框架来监督国有资产,国资局作为监督主体,监督国资运营公司;国资运营公司作为监督主体,监督国有企业,以外派监事会监控为主。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除受国资运营公司的直接监督外,还受到国资局的间接监督。二是相对于中央国企而言,有的省市级的国企在资本金和规模上都比较小,为了减少中间层次的委托链从而减少委托成本,可以设计一个两层次的监控体系,由地方国资局直接监控国企,以财务总监直接监控国企为主。

第三,“多方监督”:明确国资监控机制的核心是国资局,国资委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状况,制定地方国企经营预算制度,地方国资局行使好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力,监督好国有资产经营者,并在政府审计及外派监事会和由国企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等监控主体的相互配合下,做好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相互协调,使国资监控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以确保国资的保值、增值。除了省属重点大型国企需要国资局派出监事会以外,其他的国企就成本效益层面就没有必要派出监事会,由国资局派出财务总监来对企业进行财务监控。

国资局的外部监控:对于省级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由独立性最强的外派监事会为主,其他的监控主体为辅。其中,政府审计、外派监事会主要是对国有资产产权管理部门、营运机构等在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国有股权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监督。外派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主要涵盖政府监控和注册会计师社会监控的协作,侧重于宏观监控和结果监控,与公司外部的独立审计机构进行交流,选择独立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进行社会监控。基于专业信任关系,监事会有理由相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无须对同一内容进行重复监督,让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的报告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承担全部责任。为了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控职能,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并且由具有财务、会计、审计、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声誉和品行的专业人士组成,接受监事会的授权和直接领导,主要是协助监事会对董事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财务决策行为进行监督。

国资局的内部监控:主要由委派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实施。国资委作为国有股东的代表,拥有聘用委派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的权利,进而间接拥有国有企业日常运营及重大决策的权利。作为出资者利益代表,财务总监更多的是关注国有股东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在行使监控职责时,其工作原则是事先预防、事中纠错和事后挽救,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委托者(国资局或监事会)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发生的较大数额的项目投资、产权变动、资产抵押等事项,事前向监事会报告,并做出及时、恰当的专业评价,以防不当行为的发生。由财务总监对国有控股公司实施的适时财务监控,既有利于省市国资局掌握充分的信息,又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财务总监以所有者利益代表的身份进驻企业,承担监督国有资产运行、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审查企业财务报告等职责,重点对经理层的财务执行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这种经济监控制度,是从产权角度行使权力,体现了一种来自产权约束的监控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层次”的财务监控是以国资局外派监事会为主体,“二层次”的财务监控是以国资局委派的财务总监为主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监控体系。

第四,“全程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财务监控相结合。国资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高度重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称:在未来国资改革工作中,将以落实出资人机构定位为切入点,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为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等管理制度,2009年将首次公布中央企业年报,并将加快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基础管理。国资委对省市一级的经营预算体系设计是独立的,是对地方国企的事前监控,并为期间经营业务的开展提供依据,也就是说可以做到适时监控,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行为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其他重要的紧急情况。经营预算体系还是业绩评价体系的依据,是事后监控,是考察企业一个经营周期的业绩情况的考证。业绩评价体系也是对经营者激励的标准。

总之,有效的省市一级国有企业出资人监控体系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重机构组合而成的监督体系,国资委作为宏观调控机构,地方国资局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应该能实现各个监控主体相互配合、协调制衡,内外监控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全程监控和期间监控相结合,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郭复初.建立“两级三层”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想[J].财会通讯,2003(6).

2、徐虹,杨亚达.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监控体系的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0).

第7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祝宝良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处长 李刚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首席分析师 黄文涛

北京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煜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信息部估值组 黄山

主持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杂志执行主编 景乃格

主持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请各位专家谈谈,全球经济近期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对中国将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祝宝良:今年的外部环境确实相当复杂,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增长态势看,发达国家在好转,新兴市场国家在继续下行。

相较而言,对美国经济的判断,尽管现在还有争论,但总体上趋势不错。美国的财政政策没有收紧,货币政策走向比较清晰,也就是要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放弃了过去6.5%失业率的加息门槛,这意味着即使美国失业率持续好转,也不一定立即加息。不少观点认为,美联储最快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加息。由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整体上是保持宽松态势。

欧盟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经济虽有回稳迹象,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面临通缩的风险。日本宽松政策的效应逐步消失,消费税率导致提前消费会影响二季度经济。个人认为,IMF最新关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预测可能偏乐观了一些,当然原因可能也在于引导市场预期。发达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反映到市场上,可以明显看到美元指数不断小幅缓慢地爬升。

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速近两年都大幅放缓,货币也不断贬值,而通胀水平则不断升高,滞涨问题成为经济的结构性风险。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主要贸易体、周边国家产生了更加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特别是进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我国出口影响中性偏好。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好转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增加,如纺织服装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会影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新兴产业影响偏负面,如我国高铁产业出口短期内受到泰国经济动荡影响。其次,大宗商品价格的触底对国内进口产生了正面影响。最后,对我国FDI的影响整体中性。

李刚:整体来看,今年的外部环境要好于去年,但是应该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好,而且其中存在很大变数。

第一,地缘政治比去年复杂。体现为两个方面、三个影响。一方面是欧洲大陆板块即俄、美、欧三国在能源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这是传统力量的较量;另一方面是亚洲板块各国之间的摩擦频现,这是新兴力量的竞争。传统力量和新兴力量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市场走势:一是影响预期,它会使避险成分偶尔增加;二是影响资金流动,资金将从俄罗斯或者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三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第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处在从非正常化向正常化过渡的阶段,且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第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继续分化,这个分化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今年还会持续,但应该说分化已处在中后期。

第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及加息政策推出,可能都会慢于市场预期。我觉得,这对中国是相对有利的,可以为我国结构调整提供更长的缓冲期。

黄文涛:对于今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我用两句话来总结:一是全球复苏持续推进;二是双速格局仍然持续。总体上,新兴经济体的复苏不如发达经济体顺利,两者之间的双速格局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景气程度下降;其次是随着弱美元时代的结束,很多资金回流到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外源流动性的萎缩趋势明显,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资产价格、经济增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外部风险。

张煜: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在放缓,这对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比预期的要相对缓慢,美联储QE政策也放慢了退出节奏,这对于中国应该算是好消息。因为这样的放缓为我国货币政策以及汇率、利率方面的变革或调整,在客观上提供了一个缓冲期。

主持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并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请问各位专家对二季度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作何预测?宏观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和可能风险都有哪些?

祝宝良:对于宏观经济形势,个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供给来看,下行速度较快,下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冶金和建材业,以及部分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行业。如果扣除上述几大行业,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应该还是在9%以上,属于正常速度。而下行的几大行业,正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所以,对中国经济不宜过分悲观,一些新兴的行业,高端服务业增长速度还可以,商业和服务业整体没有大的下降。

再来看需求,首先国内消费方面,扣除年初春节和季节性因素后,整体消费总额实际上没有下滑,与往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稳增长;其次进出口方面,扣除去年1—4月存在虚假外贸的统计数据干扰,实际上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接近7%,总体上符合预期;最后库存方面,在目前的去库存过程中,制造业生产的库存在上升,原材料库存在下降,这也与企业的预期一致,总的来说,库存的调整幅度不大。需求减慢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速下降幅度较大。

那么,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在哪里?个人觉得主要有四大因素:第一,资金较为紧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M2和社会融资总额一直下行,经滞后半年的货币传导影响,从而对今年上半年投资资金产生了影响。第二,融资成本较高,这中间有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客观因素,有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等对利率不敏感等体制性问题,也有金融规避存贷比监管、月末季末冲时点等制度设计问题。持续高利率对融资需求和产业增长产生了影响。第三,房地产整体预期发生变化,不仅是整个社会,也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此前一直保持乐观态度,今年开始也对国内的房地产风险提出警示。预期的变化导致房地产价格,特别是成交量急剧下行。第四,过剩产能的影响。

未来二季度的经济态势会怎样?个人判断会跟一季度差不多,预计财政资金的投入会快一些,加上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深入,以及铁路等重点领域的投融资加快,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动力。需要预防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利率不断高企和投资增速继续下行的风险,以及房地产的价格风险。此外,违约风险也值得关注。

李刚:目前,我对今年国内经济的整体判断是:经济缓,物价稳,就业好。首先,从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二季度经济还是放缓的趋势,但这个放缓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在一季度社会融资同比下降比较快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已有所偏积极,从当前形势来看,这种偏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但其效果的显现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滞后期,这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偏好的因素。但还有一个偏差的因素,即3月份人民币贬值,导致我国进出口下降很快,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已经从之前的远期结汇变成了远期售汇,远期售汇会把之前的投机性泡沫挤出去,因此这样看来,4、5月份的出口也不会太好。不过,从长期来讲,这种挤泡沫对经济增长其实是好事,不应该作为判断经济增速下降的依据。总之,从二季度经济走势看,4、5月份可能还不会特别好,甚至不排除再下行一点,但6月份或之后是否会稍微好转,还有待看数据。

其次,从物价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家觉得二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物价会有所向上,但是考虑到物价与经济的滞后关系,我觉得二季度物价总体上还是一个趋稳的态势,即使部分月份有所上升,其幅度可能也不会太大。

最后,从就业情况来看,我觉得全年形势偏乐观。从微观数据来看,一季度企业需求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集中在非国有和民营企业。从过去十多年的单位GDP创造就业人数来看,已从2002年的90万上升到2013年的170万,总体趋势不错。即使今年按照7%的增速、单位GDP创造就业人数150万来算,应该说实现1000万的就业还是比较乐观的。

就风险点而言,我觉得主要应关注两个:第一个是在目前调结构的过程中,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形成。一季度的数据显示,社会融资的主要投放渠道还是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调结构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过去10年积累的产能过剩和房地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消化掉。而且,这几年我国经济周期在缩短,以前都是两三年一个周期,现在一两年就是一个周期,政策的边际效应在减小。

第二个是去杠杆还在进行,会有一些偶发的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信托业兑付频频拉响警报,债市发生了实质性违约事件,部分小机构受谣言影响遭遇了挤兑,等等。大家可以看到,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风险被暴露出来,或者市场的舆论引导会加剧。所以,风险点在增加,但总体的金融风险还是比较低的。今年后期,存款保险制度推进的步伐可能加快。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担心,一旦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可能会加剧其资金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黄文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从全球历史经验来看,这个经济增速的降幅大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将由之前平均10%左右的高增长下降至7%左右。根据国际比较研究的结论,这个转换时间窗口会发生在2013—2017年。

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是常态,在没有政策刺激的状态下,经济仍将呈现惯性下行态势,但稳增长已经启动。这次稳增长动手早、出手快,可能会在短期内弥补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预计虽然大幅度刺激经济的可能性不大,但后续由点到面的稳增长政策还将不断出台。稳增长政策的主要工具仍然是政府投资,比如说保障房投资,其在落实资金方面可能会超出大家想象。总之,政策空间还很大,我对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表现不是特别悲观。从节奏上判断,今年二三季度是稳增长政策的密集期,如果经济企稳,那么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再度淡出。

而当前经济运行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配套资金能否跟上,一些领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可能,违约事件对于融资成本的推升等。下半年我国经济是否继续企稳甚至回升,可能取决于这些风险因素能否消化,特别是社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能否解决。

张煜:关于国内经济形势,我的观点可能要稍悲观一些,预计二季度整个宏观经济的表现不会有太多惊喜。

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投资又包括两大块:一是基建,二是房地产。在基建这块,过去两年由于对冲经济下滑以及政治周期的原因,基建投资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目前看来,由于考核机制的渐变以及较紧的货币信贷环境,基建投资处于后继无力的状态,而本届政府在二季度马上对基建发力的概率不大,所以基建这块指望不上。在房地产这块,根据过去的经验,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基本上可以领先投资数据大概大半年时间。目前已经进入房地产投资下滑时期。从一季度来看,房地产的销售基本处于非常不乐观的状态,房地产投资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行,从而带动整个投资增速再下台阶。虽然政府实施了一些新政策,包括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等,但现在来看都不足以扭转这一趋势,再叠加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偏紧的现实,经济增速难言乐观。

具体到债券市场来看,2013年下半年以来,约90%的信用债发行主体都来自于平台、过剩产业、国企等,这让我们很吃惊。因为在融资条件偏紧的情况下,那些基于财务预算软约束的平台、国企、过剩企业都在不惜成本地融资,那么受害的是真正有助于培养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服务业,或者其他新兴产业、民企等,它们的融资环境还在进一步恶化,这确实有一点逆向选择的成分在里面。这种情况市场本身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市场交易规律是“价高者得”,谁愿意出高价,市场就更愿意给谁融资。这种状况的改变要取决于后面整个经济转型,这可能对整个实体经济的格局也是比较重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很多方法,比如金融体系监管方法的调整可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落脚点。

黄山:在经济增速放缓,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经营难、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愈发严重。无论是已经发生实质性违约的“11超日债”,还是最近出现所谓技术性违约的“13中森债”,或者是虽未违约但已申请破产重组的“12华特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营企业经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同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即使能够获得融资,其所付出的成本也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以债券市场为例,2014年1月中下旬,中部省份某民营企业发行人,财务状况良好,外部评级为AA级,其发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高达9%。而几乎同时,东部沿海省份某国有企业,外部评级也为AA级,但其所发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仅为6.68%。另一东部省份工业园区融资平台,外部评级为AA级,其所发行的7年期企业债票面利率为7%。为客观反映债券市场相关情况变化,中央结算公司于近期推出了一组中债高收益企业债曲线。

主持人:根据国内外形势,请各位专家预测一下二季度央行将实施哪些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工具将如何选择和使用?

祝宝良:个人感觉目前的货币政策是中性偏紧,有稍微放松的趋势。

对于利率水平的走向,个人认为未来需要将市场利率引导到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水平上,引导利率适当下行。因此,货币政策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适当中性偏松一些,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整体向好趋势,毕竟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中,经济稳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出台政策的时点,个人觉得要先看财政政策的效果如何,如果下半年财政政策和其他配套措施奏效,货币政策就暂时可以不动,如果经济仍然下行的话,需要考虑增加贷款,稍微放松货币。此外,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前,对刚性兑付的问题,需要警示风险,特别是理财产品方面,要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从而引导市场的合理收益预期。

汇率方面,目前美元走高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的出口有一定利好。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幅度不小,从保持货币独立性、稳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的所谓不可能三角理论来看,个人判断央行在短期内通过引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目的是防止套利资本流入,从而稳定人民币的利率,因为过高的利率对宏观调控和稳增长正在产生不利影响。值得关注的是,需要防止人民币贬值形成持续的预期。

李刚:在今年这种比较复杂的形势下,我觉得总量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两个协调:一个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第二个是监管政策的协调。在改革方面,相关举措都在不断推进,如网下业务向网上业务转移,非标业务向标准化业务转移,以及非信贷业务向信贷业务转移。这对提高整个市场的透明度会产生很大作用。

具体政策而言,主要应关注汇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首先,从汇率政策来看,要关注二季度汇率市场的多变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预期、外汇占款甚至基本面的一些变化。

其次,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今年可能会更加灵活和频繁,在资金面松的时候会收得比较多,在资金面紧的时候会投放更多。目前公开市场操作未到期的余额不算大,且期限较短,因此公开市场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可能会在二季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由于目前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转移的量较大,存贷比的监管效应正逐渐下降,因此可能需要监管手段的创新。这会对稳定市场预期产生重要作用,只有市场预期稳定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才会更加平稳。总体而言,我倾向于二季度货币政策是总量平稳、微调,以汇率政策为主,公开市场灵活操作的判断。

黄文涛:我认为二季度宏观调控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棘手问题——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泡沫和产能过剩,传统的强力刺激增长模式无疑将吹大泡沫,加剧过剩。稳增长需要政策放松,但政府“开仓放粮”的条件已不具备。在没有出现低端劳动力失业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不会太大,而应该是由点到面的放松。

我认为,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路线图,即按照概率从大到小、先易后难的顺序应该是:第一,通过逆回购、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保持货币市场持续宽松,在这种情况下,短期资金成本将保持稳定,有利于短端债券券种,对中长端券种影响不大。第二,如果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相信会适度地放松存贷比,这将刺激信用扩张,分流债市资金,对债市的影响偏负面。第三,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放松,那可能是降准或者降贷款利率。如果是降准,应该把它理解为一次中性对冲,除非是连续、大幅度的降准,才将有利债市。而对于降低贷款利率,目前信贷市场收益率依然较高,看不到降低贷款利率的迹象。第四,市场上讨论的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或扭转操作,如果实施,将利好债市,但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时机还不成熟。

近期最可能操作的货币政策放松工具是上述前两种。全面降准信号意义重大,且不可逆,近期难以实现。特别是在中外利差收窄的背景下,央行会顾虑进一步放水可能会造成的资本外流和资产价格泡沫,“开闸漫灌”的模式已经悄悄变成“定点喷灌”。

张煜: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有可能在二季度做出一些改变,由原来的稳中偏紧转向中性,甚至是稳中偏宽松的状态。一个客观的约束条件是,如果央行二季度不放一点水,市场就很有可能撑不下去,因为市场的资金链非常不乐观。

另外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央行在汇率管理中获得了非常主动的地位,这也有利于扩展利率工具的选择空间。比如今年1月份有4000多亿元的新增外汇占款,那么央行的对冲压力独大,很难顾及其他方面。但在人民币升值的惯性思维被打破后,大规模流入套利资金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二季度的利率政策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操作空间。但我个人判断,央行不会大幅放水,这是由当前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转型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基本环境所决定的。系统性的降准可能性不大,但是公开市场将是重头戏,比如回购、SLO之类的操作可能很多,而且可能有进一步的创新,但创新的重点可能在于运用短期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市场短期的流动性问题。

黄山:当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并不高,自今年年初以来,尽管央行进行了多次正回购操作,整个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5310亿元,但7天SHIBOR利率从年初的4.98%下行至近期的3.70%附近,下行超过120BP,已基本达到了2013年上半年的水平。7天回购利率也由年初的5%,下行超过100BP至4%以下。 同时,我国的资金运用效率比较低,对非常规货币政策过于依赖,不利于长期的经济转型和改革。预计整个货币政策基调将维持稳健,考虑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政策或由中性偏紧转向中性偏松。

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以常规工具为主。央行目前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比较丰富,除了常规的正逆回购、央票等,还包括SLO和SLF等,基本能够满足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政策需求。

主持人:请各位预测一下二季度资金面的松紧和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情况。

祝宝良:综合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判断,个人觉得,二季度的流动性相较一季度会稍微宽松一些,如果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当前20%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可以考虑适机下调。

李刚:我有三个观点:第一是季节性和周期性叠加。从季节性因素来讲,5、6月份会有一些财政回收,不过力度可能低于去年;从周期性来看,二季度尤其前半期经济还是偏弱的。这两个会有一定的对冲叠加效应。

第二是长期性和短期性叠加。从长期来看,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在上升;从短期来看,二季度货币政策应该不会太紧。因此,长期性和短期性的叠加就是成本上升和短期稍好的叠加。

第三,也就是两个叠加导致的结果,即流动性先松后稳。二季度前半期流动性可能相对较松,后半期会比较稳定,这对整个经济金融形势也是比较有利的。

黄文涛:首先,二季度面临外部流动性萎缩的风险。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用风险增加、理财收益率下降,中外套利空间减小,因此预计短期跨境资金流入将放缓,不排除流出风险。外汇占款增量将迅速回落。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重点将由去年下半年的控风险转为稳增长。经济下滑风险增大使得资金面将维持适度宽松,预计央行重点在于稳定货币市场价格预期,维持合理流动性。

造成一季度短期流动性超宽松的央行购汇等行为在二季度会发生改变,加之5月底企业所得税将集中上缴等因素,预计资金或将由一季度的超宽松向二季度的宽松转变。预计7天回购利率会保持在3.5%~4%。

张煜:二季度如果仅考虑外汇占款系统性下降、财政存款回笼这两个因素,5月底整个金融体系资金链就会天然性地收紧。在此情况下,为维持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央行进行适度的资金投放将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二季度资金链总体可能会比一季度偏紧些,这是由季节性因素和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所决定的。但考虑到可能的资金投放,基本结论是货币市场的利率会上行,但不会再创历史新高。

主持人:各位嘉宾对二季度债券市场的走势是如何判断的?投资机会有哪些(包括投资品种、期限等)?对于不同类型投资机构而言,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李刚:对于利率品种,基于之前我对流动性先松后稳的判断,我认为,二季度债市收益率曲线可能是先陡峭化后平坦化。

对于信用品种,影响信用利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资质本身和市场对违约的预期,二是流动性。一季度,影响企业信用利差的因素主要是第一个,即企业资质和大家对违约的预期,我觉得二季度主要影响因素将变为流动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判断,二季度信用利差会有所下降。当然,信用利差的下降不会是全局性的,有的债券信用利差可能还会上升,要根据个体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区别对待。

黄文涛:二季度债券市场面临的环境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有政策托底,经济有望底部企稳, CPI或将成为年内高点,这是不利于债市的基本面。二是外汇占款萎缩,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资金成本比一季度稳中有升。三是地产融资、平台融资适度放开,非标产品可能边际收敛,但实体经济需求边际改善,债市增量资金不足。四是债券供给增加,以国债和低评级信用债最为明显。五是政府允许局部风险释放和去产能,刚性兑付神话破灭,低评级债连续爆发信用风险。六是政策放松顺序不同,对债市影响不同,如果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早于货币政策放松,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会增强,社会融资成本可能面临刚性压力,不利债市;反之将有利债市。如果是先放信贷,后放货币,则不利债市;反之,有利债市。目前看来这两方面都不利于债市。

综上,对于二季度债市总的判断是: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短端收益率随资金成本的上升而上升,长端上行空间小;信用债品种、期限继续分化,风险溢价上升,低评级债收益率上行空间大,高评级债和城投债受益。

就利率品种而言,二季度国债净供给量远超一季度,而由于银行存款分流、保险公司保费回归常态,对国债的承接能力相对不足,国债收益率很难回落。货币市场资金宽松并不能带动银行、保险机构认购长端债券的积极性。银行购买利率债是规模导向而非成本导向,在存款分流背景下很难期盼银行在债市的增量资金改善。对利率债的冲击更多体现在需求的减弱而不是资金成本的变化上。

国开债供给相对平稳,但可能面临着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的增量供给压力,由于二者属性相似,国开债或被拖累。非国开金融债发行量少,具有相对优势。

就信用债而言,依然面临着供给需求关系逆转的冲击。非百强县城镇化集合债的放开,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的推出,还有呼之欲出的市政债,使信用债供给压力与日俱增。

近期风险事件频出,违约风险将陆续释放,债券评级下调、暂停交易冲击不断。未来行业风险依旧很大,而低评级民营产业债风险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看到低评级信用债市场的乐观情绪。

当然资金会逐步追逐高评级信用债和短端品种,以及安全性高、性价比好的城投债。但由于市场分割,不能仅仅凭此就乐观期待避险资金会转移到利率品种,从而压低无风险收益率。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我认为期限选择应该控制在中等偏短为主,回避低评级产业债。信用风险事件仍处于频发期,债券还本付息依赖于外部支持和还款意愿,银行承销的债券好于券商承销的,中票好于公司债,城投债好于产业债。

交易型投资者可密切关注稳增长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货币政策有进一步放松的可能,则会有较大的交易机会,否则,二季度交易机会不大,特别是5—6月份面临资金面的冲击。

配置型投资者应重点回避风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城投债和高评级信用债应成为主要配置品种,票息收益是主要考虑因素,5—6月寻求中期配置机会。

张煜:今年做投资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年份。一方面,经济增速与通胀都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尤其是较低资质公司的资金成本在上升,整个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整体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最近很多市场人士在讨论这么陡峭的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合理性和是否可持续。个人的判断是目前整体水平偏高,陡峭化较明显的收益率曲线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于流动性风险的警惕。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市场信息共振条件下,不利因素已经反映在收益率定价上。

沿着这样的逻辑来判断,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当然这个判断有可能是错的,大家可以商榷)。一是流动性风险不会再坏,相信2013年钱荒的情况在今年不会再出现;二是信用风险已经在个别点出现,但风险总体可控。至于会不会进一步发酵,可能在个别行业、个别地区会发酵。但是这种发酵,如果是已经被市场所预期的,或者已经体现在定价上面,也不可怕。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个人对债市的前景更加乐观一些,在合适时点上,可能需要考虑适当拉长投资久期、适度加强期限错配。

黄山:受宏观经济仍处弱复苏、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债券指数止跌回升,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涨幅一度接近2%。3月份爆发的“11超日债”信用违约事件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出现小幅回落。一是在利率品种方面,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10年期限与2年期限点差扩大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二是在信用品种方面,受“11超日债”等信用违约事件冲击,信用利差不断扩大。预计今年交易所内面临停牌风险的发行人可能有四五家,远超2013年同期,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值得重点关注。三是城投债受到热捧,自年初以来,主力品种AA级5年期城投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超过70BP,大于同等级、同期限的中短期票据约30BP。同时,部分市场成员对于城投债出现了“无差异”化的对待。

第8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876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9.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723.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8231.9亿元,增长11.3%。

工业和服务业较快增长。一是工业生产、出口和利润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3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从走势看,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22.5%、16%、16%,三季度没有延续二季度减速的趋势,比今年的最低点6月(11.7%)明显回升。出货值7649.4亿元,增长29.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拉动销售产值增长(31%)6.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20.6%。实现利润1931.6亿元,增长48.6%,增速虽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速为27.3%,比上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7、8、9月分别增长32.2%、50.1%和60.8%,增速比今年最低点6月(25.1%)大幅回升;利税总额3170.4亿元,增长36.4%:有亏损企业8210家,亏损面为13.4%,比6月末下降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0.9亿元,同比减少32.9%。二是货运、邮电、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社会铁、公、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和22.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9.4和25.6个百分点。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8.4%。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1.4%和16.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1.5%和19.8%。旅游外汇收入增长22.7%;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5.2%。三是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0.3%、1.5%、4.5%:7.4%、8.2%。

三大需求继续扩大。一是投资增长平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应显现。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91亿元,增长17.7%。新开工项目1.3万个,同比增长13.8%。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22%,占项目投资的43.5%。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8%和14.4%:房地产开发投资2066亿元,增长35.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销售额下降1%。二是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汽车销售屡创新高。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3亿元,同比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实际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三是出口规模屡创历史新高,跃居全国第三位。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8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6%,其中。进口534.2亿美元,增长33.1%:出口1329.8亿美元,增长38.1%,自4月以来。已连续6个月增速超过30%,月均出口147.8亿美元,超过危机前2008年128.6亿美元的水平。出口增速比全国高4.1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前5位的省市中,增速高于上海(31.7%)、山东(32.9%),广东(27.8%),福建(35.5%),低于江苏(39.6%):出口规模超过上海14亿美元,自8月起列广东、江苏之后跃居全国第三位。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出口分别增长36%、32,9%、42.1%和16.6%。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位回落,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前三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823.4亿元,同比增长2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56.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落4.6和7.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90.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科技、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4.6%、12.7%、20.6%、16.9%、14.1%、17.3%、22.8%和34.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6.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有所下降。二是城乡居民收支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8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2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3%和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和9.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3470和5864元,同比增长7.6%和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和9.1%。三是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季度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21.3万人,比二季度实际增加约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比二季度下降0.16个百分点。新就业人员67.97万人,帮助31.66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企业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净增141.7、129.3、100.4、59.6、83.4万人。

价格指数高位走平。一是cPI同比涨幅企稳,环比上涨。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5%。9月环比上涨0.4%。所调查的类价格同比七涨一跌,涨幅较高的是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分别上涨6.1%、5.7%、5.5%,烟酒、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上涨0.7%、0.5%、1.5%和0.3%,衣着类下降0.3%。二是PPI同比有所回落,环比转降为升。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2%和12.4%,涨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6和1.4个百分点,9月环比分别上涨0.6%和1%。三是房价同比涨幅较高,新建房环比下降。9月份,全省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4%,环比上涨0.8%。其中,新建房和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6%和13.4%,环比上涨0.5%和0.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1.3%。

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转型升级步伐有所加快。一是部分高耗能行业产能得到抑制,节

能降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省政府对高耗能行业有序用电方案的出台,从严控制能耗大户用电。高能耗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得到抑制,对推动工业结构性节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前三季度,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降幅扩大近3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规上工业低3.8个百分点。二是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地方财政中用于科技支出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1.1%,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18.69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2.8%。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实现利润增长56.1%,对规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46%和4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9%,增速比规上工业高2.4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投资中,装备制造业投资1340.7亿元。增长15%。服务业投资和利用外资比重上升。限额以上三产投资增长23.2%,所占比重达57%。三产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资金分别增长70.5%和20.8%,比重达36.8%和37.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7.6%,占出口的比重为4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6亿美元。增长52.2%,其中船舶、汽车零件、半导体出口增长97.8%、45.4%和307.4%。纺织品、服装、鞋类、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等传统商品出口分别增长32.8%、18.3%、34.8%、46%和33.9%。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一是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加快,民间投资增势较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小型企业增长21.5%,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和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48.1%,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7%上升到51.2%。民间投资增长26.1%,比国有投资高19.4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58.7%。二是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和景气上升的基础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到53.8%,连续两月回升向好,新订单指数为56.3%,分别比8月上升2.1和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4%,总资产贡献率为11.6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96%,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4和0.76个百分点。三季度,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39.8,比二季度回升1.2点。同比上升13.1点,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自2008年四季度触底以来,持续回升,三季度为140.1,比二季度上升1.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二季度回落后又有所回升。三季度为134.2,分别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回升0.8和15.3点。

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情况和问题

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三季度尽管采取了最严厉的限电措施。但工业用电量仍然增长较快,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等约束性指标的任务艰巨。一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减排。二是部分“两高”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长较快。三是限电带来不少新问题。一方面,限电减产使水泥、单晶硅等部分高耗能产品短期供不应求,价格急剧上涨: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完成订单,自购发电设备,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占企业利润,也使其他用能如柴油消耗量的上升和空气污染等。为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影响出口扩大。前三季度,我省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速分别低于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速2.1、5.2、2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破6.65关口,我省出口额中有97%左右都是用美元计价对外结算,出口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企业在手出口订单同比增长面有所收窄,使下阶段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

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临较多变数。在一系列极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销量的下降最终将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甚至投资总额的增长,相关税收减少。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拉动限额以上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45.4%,所占比重达26.2%。全省房地产相关税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0.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5%,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收贡献率达56.5%,但已比上半年分别回落31.5、1.9和7.2个百分点。

CPI高位运行,但随着翘尾影响的减小,四季度涨幅可能会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5%,自2月份开始已连续8个月超过3%。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9个百分点。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个百分点。PPI的上涨也会逐渐传导到CPI上,水电气等公共基础商品价格的上调压力。企业和消费者较强的通胀预期等,对CPI的走势都将产生影响。

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生产价格指数自去年12月开始进入上升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增幅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两项价格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前三季度,原材料购进价格高于出厂价格6,2个百分点,而去年最低时(7月)为低于3.5个百分点,且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企业成本管理难度陡增。同时,随着油价的上涨,运费也在增加。用工成本增加。

第9篇:企业行政季度总结范文

今天,州委、州政府在这里召开*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州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安排部署新一个榨季的工作任务,继续签订蔗糖生产目标考核责任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促进德宏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会上,还将兑现*/*年度全州甘蔗种植任务完成奖,表彰奖励在蔗糖生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蔗糖产业拉动全州经济运行作用明显

我们经常讲蔗糖业是我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德宏经济的“半壁江山”。在这里,我想简要通报一下一至八月全州的经济运行情况,让大家从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蔗糖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五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年初州人代会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十个确保”。1—8月,全州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较快发展的运行态势,表现为八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4.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27.6%,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9.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速同比快6.6个百分点。其中甘蔗生产完成总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8.15%。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点行业拉动突出。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2.7%,增速同比快22.9个百分点。其中:制糖业完成产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29.1%,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3.57亿元,增长58.6%,拉动全部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水泥、石灰、石膏制造业完成产值1.75亿元,增长21.2%,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2.15亿元,增长20.9%,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制糖工业在全州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7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3.4%。五是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2.2%。六是对外贸易增长提速,旅游业平衡发展。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32961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口4623万美元,同比下降37.2%,出口28338万美元,增长35.2%;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74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6.3%,旅游外汇收入915万美元,下降11%;接待国内旅游者218.18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61亿元,增长17.3%。七是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运行良好。全州累计财政总收入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一般预算收入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8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9.68亿元,比年初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为89.3亿元,比年初增长22%。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从全州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蔗糖产业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蔗糖产业涉及到全州90%以上的农村人口共计70多万人。过去的几十年中,蔗糖产业在全州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榨季,全州甘蔗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甘蔗总产量达到420多万吨,蔗农种蔗收入达8亿多元,蔗农人均甘蔗收入在1000元以上,占蔗区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据州蔗糖办的初步统计,*/2008榨季全州甘蔗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量达480万吨以上,按上榨季的甘蔗收购价格计算,全州农民甘蔗现金收入将超过9亿元。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蔗糖产业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制糖工业也是德宏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州共有4家制糖企业、13座糖厂、1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3万吨,拥有蔗糖职员工5000多人。*/*年榨季,全州糖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28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拉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预计可实现各项税收1.5亿元,尽管本年度食糖价格下滑,全州制糖业仍可实现利润1.5亿元左右,在全州工业利润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此外,蔗糖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食品加工业、运输业、生产资料及贸易等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二、团结一致,齐抓共管,蔗糖工作成绩显著

回顾*/*榨季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州上下团结一致,齐抓共管,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政策的执行力上很下功夫,砍运榨秩序维护、蔗款兑付、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甘蔗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甘蔗生产成绩显著。*/*榨季甘蔗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州收获面积80.35万亩,甘蔗单产达到5.26吨,农业总产量达到422.6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8.33亿元;二是制糖工业生产效益明显。全州入榨甘蔗372万吨,生产食糖45万吨,生产酒精3万吨。三是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各县市、各糖业公司认真贯彻执行了德政发〔*〕206号文件,各制糖企业依法、诚实、守信经营,榨季生产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在蔗款兑付方面做到交蔗付款,一车一付,使蔗农的利益和种蔗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广大蔗农对企业的信誉表示满意;四是职能部门工作有实效。各级蔗糖主管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州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基层、糖厂指导工作,切实为蔗农、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五是糖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执行新的白砂糖国家标准,组织举办了国家新标准的知识培训,提高了制糖企业规范执行新国标的水平。针对我州甘蔗单产低、种蔗效益不明显的情况,狠抓甘蔗“吨糖田”、超“吨糖田”建设,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力,注重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切实加强甘蔗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六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州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和十件实事任务分解,各制糖企业紧紧围绕延长产业链、节能减排,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充分利用糖厂废弃物生产生物肥、复合肥,返回田间用于甘蔗生产。德宏力量公司芒市糖厂,利用酒精废醪液、锅炉冲灰水、剩余蔗渣等废弃物,添加生物菌,生产生物菌肥,既达到“三废”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的效果,又达到改良土壤、增加甘蔗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积极申报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德宏英茂公司景罕糖厂10万吨和德宏奥环集团糖厂5万吨木薯酒精生产项目被列入云南省100万吨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目前正积极发展原料。此外,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根据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德宏奥环集团糖厂正在积极申请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七是榨季生产安全正常运行。*/*榨季,安全生产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州蔗糖办分别在榨前、榨季期间多次组织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各制糖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努力做到警钟长鸣,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榨季生产任务;八是全州甘蔗种植超计划完成任务。*年,州政府下达全州甘蔗种植任务30万亩,实际完成49.86万亩,超计划任务66.2%,实现全州甘蔗总面积95.69万亩,比上榨季增加13.16万亩,增幅16.22%,为*/2008榨季生产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基础。

总之,州委、州政府对*/*年度蔗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向战斗在蔗糖生产第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广大蔗农群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蔗糖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州在蔗糖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蔗区非法小机榨问题突出。有的小机榨主违背国家四部委《糖料管理办法》和*年州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德宏州糖料管理办法》,强行收购由制糖企业扶持种植的甘蔗,非法生产红糖出售,不仅严重影响了本蔗区制糖生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给予协调处理,在新榨季有效制止非法生产小机榨红糖。二是食糖价格与甘蔗价格联动政策的制定相对滞后,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价格联动的相应政策,真正建立起农工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切实保护蔗农的种蔗积极性。三是部份制糖企业在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各制糖企业在技术改造、污染源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三、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国际国内食糖市场形势分析

从国际市场看,据有关资料显示,*/*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为1.672亿吨,消费量为1.504亿吨,库存与消费比率为50.83%,为多年来的高点。新榨季以来,国际糖价基本上是在每磅10美分上下徘徊,比上榨季的每磅14美分以上的销价下降了4美分左右。进入8月后,虽不排除国际糖价在外部因素(如油价、美元贬值等)的影响下继续上涨的可能,但在印度原糖出口压力下,国际糖价上涨空间预计不大。由于本榨季偏低的糖价和玉米价格偏高的局面将对食糖消费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有关机构对*/2008榨季首次预测显示,*/2008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将远远超过消费量,估计食糖产量可达1.725亿吨,较上一榨季增加500万吨,同时,全球的食糖消费量也将增加,达到1.604亿吨,但食糖市场仍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不过今年国际糖价自*年的高点向下回落,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量增加。

从国内市场看,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合计1199.41万吨,比上榨季的881.5万吨增产317.91万吨,增长36.1%。截止7月末已销售食糖1007.53万吨,销售率为84%。显然,本制糖期无论是食糖生产还是食糖销售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业内有关人士分析,本榨季总糖源约为1260万吨左右,到7月底全国食糖总量还有292万吨,估计后期供求会基本平衡。显然,今年食糖消费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11%,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居民收入也有10%以上的增长;三是食品工业增长幅度超过了20%,肯定会带动食糖的消费;四是居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五是06/07榨季,玉米淀粉、糖精等替代品得到有效的控制,为食糖腾出了一定的消费空间。

由于多方面原因,各地糖料扩种幅度均较大,预计*/2008榨季糖料面积增加10%,全国食糖产量可能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00万吨,加上进口糖,可供糖源将会达到1450万吨。今年食糖消费增长了16%,增加了186万吨,下榨季预计国内的食糖消费量达到1450万吨左右,支撑食糖消费增长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出现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得到提高,食糖消费得到实在的增长;二是糖价在3800元以下抑制了玉米糖浆的增长空间。

从以上国际国内食糖市场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格局。希望大家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当前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1.发挥好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当前食糖市场仍处于发育不完全阶段,蔗农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加上市场信息不对称,亟需政府参与协调、引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种植,搞好原料基地建设,确保良好的生产秩序。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为蔗农着想,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转变作风,千方百计解决蔗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他们提供最优服务,协调好利益分配,保护好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蔗糖生产的领导,一把手负总责,按照州和各县市签订的甘蔗生产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逐级签订甘蔗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好蔗糖产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和监督落实工作,因蔗区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政,加强对蔗糖产业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确保蔗糖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认真执行好《德宏州糖料管理办法》,科学有效地规范甘蔗收购秩序。坚持“谁扶持、谁管理、谁受益”原则,创新管理方式,科学有效地规范甘蔗收购秩序。新榨季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局部地区非法小机榨扰乱砍运榨秩序的行为,潞西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蔗农双方的利益。继续维护甘蔗价格稳定,避免出现甘蔗生产的大起大落。要统筹兼顾,有效保障榨季生产正常有序进行,不断加强领导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

3.切实抓好甘蔗种植工作,确保种植任务顺利完成。*/*年度全州甘蔗种植超计划完成任务,甘蔗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制糖企业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尽快落实就位各种农用物资,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就位,为蔗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配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产业政策的宣传贯彻,充分利用好政策的激励机制,确保甘蔗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

4.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我州蔗糖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兴蔗、优化结构,突出解决长期制约全州蔗糖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加快转变蔗糖业增长方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糖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糖业生态示范产业方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州蔗糖产业建设成为管理规范、竞争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稳定的大产业,实现由产糖大州向糖业强州的跨越。

5.提前做好榨季生产各项准备工作。*/2008榨季全州甘蔗产量将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我州3.3万吨的日加工规模,要处理450万吨以上甘蔗原料,需要实榨时间是140天以上。但甘蔗发展并不平衡,有的糖厂将超负荷运行,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务必做好新榨季的各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工作,根据上榨季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部位,扎扎实实地搞好检修和技改,确保榨季期间设备安全正常运转;二是认真做好甘蔗估测产工作,合理安排好榨期。希望各县市蔗糖办和各制糖企业,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准确估产甘蔗总量,确保适时开榨,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蔗农的利益;三是认真落实好砍运榨各项工作,尤其要落实好运力问题,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新榨季砍运榨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四是根据生产需要、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各制糖企业要做好原燃辅料的采购和准备工作,确保榨季安全正常生产;五是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当前各制糖企业已全面投入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各制糖企业一定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与榨季生产同步规划,同步部署,要抓源头控制,抓隐患排查,抓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注重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增强宣传效果,强化法制观念,提高员工守法和用法维权的意识,强化事故防范;要切实抓好工人的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对特殊工种一定要坚持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尤其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常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6.认真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州和县市蔗糖办、各糖业公司要积极做好行业信息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汇总上报甘蔗生产、制糖生产和财务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产业信息。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州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志们,今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干部进修班开班时的重要讲话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我州蔗糖产业发展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德宏糖业不能长期维持目前这样一种粗放的、低效率的经营状态,必须着眼长远、科学发展、做强做优,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才能保持我们的优势。就德宏糖业的长远发展,我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衡总量。包括种植面积、产量等各方面都要平衡,既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也要正确引导。甘蔗的种植面积要稳定在州人民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85万亩的水平,保持总量的基本平衡,防止大起大落。政府要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不搞单一化的大面积扩种,要在种植技术、良种研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多做研究,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

(二)稳定效益。我们所指的稳定效益,包括制糖企业、农民、政府几方面的效益稳定。近几个榨季,“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目标已经基本得到实现,但还要采取系列措施保持各方面效益的稳定,使糖业成为我州更具带动力、影响力的龙头产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综合利用。企业要站在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综合规划,分步实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来提高糖业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程度,拉长产业链。企业要随着市场的变化灵活生产,糖价较高的时候,就多生产食糖;原油、酒精价格较高的时候,就多生产酒精。造纸、肥料等方面应该多研究、多开发、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率。制糖企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有长远意识、战略眼光,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干预的手段会逐步减弱,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发展。

(四)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和切身利益,关系企业信誉,关系国家形象,必须高度重视。要把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要对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是白砂糖和食用酒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三要加快糖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速度,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把糖厂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希望制糖企业一定要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爱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出发,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禁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